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操作技术规程
ICS 65.060.40 CCS B 15 江 DB36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518—2021 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操作技术规 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control of rice diseases, pests and weeds using plant protection UVA 2021 - 12 - 14 发布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6 - 01 实施 发 布 DB36/T 1518—2021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5 农药................................................................................................................................................................... 2 6 作业参数........................................................................................................................................................... 3 7 作业要求........................................................................................................................................................... 3 8 作业后维护....................................................................................................................................................... 3 9 作业效果监测分析........................................................................................................................................... 3 10 作业档案管理................................................................................................................................................. 6 I DB36/T 1518—2021 前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言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省植保植检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兰波、钟玲、杨迎青、陈建、陈洪凡、王希、李湘民。 II DB36/T 1518—2021 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操作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术语定义、基本要求、农药、作业参数、作业要求、 作业后维护、作业效果监测分析、作业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农业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操作规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1~823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九) GB/T 15790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1 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 17980.1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杀虫剂防治水稻鳞翅目钻蛀性害虫 GB/T 17980.2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 GB/T 1798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杀虫剂防治水稻飞虱 GB/T 17980.4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除草剂防治水稻田杂草 NY/T 1464.5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54部分:杀菌剂防治水稻稻曲病 NY/T 3213 植保无人飞机质量技术评价规范 T/CCPIA 019 植保无人飞机安全施用农药作业规范 DB36/T 995 农业植保无人机安全作业操作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隔离带(缓冲区)buffer zone 周边敏感区边缘与植保无人机喷雾作业区边缘之间的安全间隔地带。 3.2 喷雾带 spray strip 植保无人机作业时喷头将药液雾化形成的带状形态。 3.3 喷幅 swath 1 DB36/T 1518—2021 植保无人飞机作业会形成喷雾带,相邻两个喷雾带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3.4 自主控制模式 autonomous control mode 根据预先设定的飞行参数和作业任务等自行调剂的控制模式。 3.5 手动控制模式 manual control mode 通过人工操作遥控器控制飞行轨迹和作业任务等的作业手动控制模式。 3.6 飞行高度 flight hight 植保无人飞机作业时机具喷头与地面的相对距离。 4 基本要求 4.1 植保无人飞机 应符合T/CCPIA 019中植保无人机安全施用农药作业的天气条件、植保无人机服务提供商、作业人 员、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和环境安全要求。植保无人机包括自动控制模式和手动控制模式两种类型,应符 合NY/T 3213,选择具备飞行轨迹和流量实时监测、数据输出功能的植保无人飞机。 4.2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包括飞控手、辅助作业人员、安全负责人。飞控手、安全负责人应经过培训掌握水稻病虫 害发生规律及安全用药技能。飞控手必须获得相关机构的培训证书,符合DB36/T 995要求。 4.3 气象条件 作业前应查询作业区块的气象信息,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信息。雷雨天气禁止作业。 风力大于3级,室外温度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50%或高于90%均不得作业。 5 农药配制 5.1 药剂要求 应符合GB/T 8321.1~823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九)。选择高效低毒适合植保无人机飞防要 求的内吸性农药。农药剂型选用水基化剂型,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悬浮剂、水剂等,不得选用可 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 2 DB36/T 1518—2021 5.2 药剂配置 药剂应现配现用,按照二次稀释法的操作要求先在配药箱内配制农药母液,然后加入药箱混匀,配 制药剂在不超过12小时使用。 6 作业参数 6.1 飞行高度 载荷10L的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高度(距离地面)应保持在2m~2.5m;载荷20L的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高 度(距离地面)应保持在2.5m~3m;载荷30L的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高度(距离地面)应保持在3m~3.5m。 6.2 飞行速度 根据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情况,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应设置为3m/s~6 m/s,以确保防治效果。 6.3 喷幅 载荷10L的植保无人机的喷幅(行距)设置为3.5m~4.5m;载荷20L的植保无人机的喷幅(行距)设 置为4.5m~6m;载荷30L的植保无人机的喷幅(行距)设置为6m~9m。 6.4 药液量 每公顷药液量应保持在15L~22.5L,根据病虫草害发生程度酌情增减。 7 作业要求 7.1 苗期及以前 稻田封闭除草、茎叶除草选择漂移小且雾化均匀的离心喷嘴,可选择的喷嘴型号有IDK90~01、 IDK90~015、FS~O15、AI110~15、SJ7A~015、SI3~015等。 7.2 苗期至封行期 主要防治稻瘟病苗(叶)瘟、二化螟,应选择飘移小且雾化均匀的离心喷嘴。 7.3 封行期至齐穗期 防治水稻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选择药液下压力大,穿透性强,产生的药液飘逸量较小的压力式 喷嘴;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稻纵卷叶螟选择飘移小且雾化均匀的离心喷嘴。 8 作业后维护 包括整理装备、清洁与检查、电池充电与存放、贮存需符合DB36/T995的规定。 9 作业效果监测分析 9.1 监测内容 3 DB36/T 1518—2021 根据水稻不同病虫草害特性开展防治效果检查。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通过检查枯心(白穗),计算枯 心(白穗)率;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通过调查水稻叶片卷叶数,计算叶片卷叶率的增长值;稻飞虱的 防治效果通过调查田间飞虱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水稻病害通过检查病叶(株、穗)率、病指, 计算防治效果; 水稻草害通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确定。 9.2 虫害防效计算 水稻二化螟,作业后在田间按GB/T 17980.1要求调查水稻的枯心株或白穗株,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 计算∶ ............................................................(1) 式中: P —防治效果,%; CK —喷药后不施药对照区的枯心(白穗)数,穗; PT —喷药后处理区的枯心(白穗)数,穗。 稻纵卷叶螟,作业后在田间按GB/T17980.2要求调查水稻的卷叶数,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计算∶ ............................................................(2) 式中: P —防治效果,%; CK —喷药后不施药对照区的卷叶率增长值; PT —喷药后处理区的卷叶率增长值。 稻飞虱,作业后在田间按GB/T17980.4要求调查飞虱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 和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计算∶ ...........................................................(3) 式中: PT —虫口减退率,%; PT0 —喷药处理区药前虫数,头; PT1 —喷药处理区药后虫数,头; ...............................................................(4) 式中: P —防治效果,%; PT —喷药后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CK —喷药后不施药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4 DB36/T 1518—2021 9.3 病害防效计算 稻瘟病、纹枯病田间调查方法、病情分级方法分别参照GB/T 15790和GB/T15791的规定。病情指数 和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计算∶ .............................................................(5) 式中: R —防治效果,%; Nd —各级病叶(穗)数,个; DM —最高病级数; .............................................................(6) 式中: P —防治效果,%; CK1 —喷药后不施药对照区的枯心(白穗)数,穗; PT —喷药后处理区的枯心(白穗)数,穗; 稻曲病田间调查方法、病情分级方法分别参照NY/T1464.54的规定。调查病穗(粒)数,计算病穗 率和防治效果。病穗率和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计算∶ .............................................................(7) 式中: I —病穗(粒)率,%; Nd —病穗(粒)数,个; N —调查总穗(粒)数,个; ..........................................................(8) 式中: P —防治效果,%; CK1 —喷药后不施药对照区的病穗(粒)数,个; RT1 —喷药后处理区的病穗(粒)率,%; 9.4 草害防效计算 稻田杂草田间调查方法及防效计算方法参照GB/T 17980.40的规定。防效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9) 5 DB36/T 1518—2021 式中: P —防治效果,%; CK2 —喷药后不施药对照区的株数或鲜重,株、克; RT2 —喷药后处理区的株数或鲜重,株、克; 10 作业档案管理 施药作业完成后,应对时间、地点、天气、对象以及农药名称、用量等施药情况进行记录存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