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公示稿)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灰填埋场(一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266-342.pdf

两人的开始77 页 19.363 MB下载文档
(公示稿)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灰填埋场(一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266-342.pdf(公示稿)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灰填埋场(一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266-342.pdf(公示稿)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灰填埋场(一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266-342.pdf(公示稿)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灰填埋场(一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266-342.pdf(公示稿)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灰填埋场(一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266-342.pdf(公示稿)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灰填埋场(一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266-342.pdf
当前文档共77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公示稿)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灰填埋场(一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266-342.pdf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图 6.3-23 铅迁移 60 年污染迁移分布图 图 6.3-24 砷迁移 100 天污染迁移分布图 254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图 6.3-25 砷迁移 365 天污染迁移分布图 图 6.3-26 砷迁移 1000 天污染迁移分布图 255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图 6.3-27 砷迁移 8 年污染迁移分布图 图 6.3-28 砷迁移 20 年污染迁移分布图 256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图 6.3-29 砷迁移 40 年污染迁移分布图 图 6.3-30 砷迁移 60 年污染迁移分布图 257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图 6.3-31 氯化物迁移 100 天污染迁移分布图 图 6.3-32 氯化物迁移 365 天污染迁移分布图 258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图 6.3-33 氯化物迁移 1000 天污染迁移分布图 图 6.3-34 氯化物迁移 8 年污染迁移分布图 259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图 6.3-35 氯化物迁移 20 年污染迁移分布图 图 6.3-36 氯化物迁移 40 年污染迁移分布图 260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图 6.3-37 氯化物迁移 60 年污染迁移分布图 261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假设服务期内,渗滤液持续渗漏,服务期满渗漏停止。通过上表和上图中的 模拟预测结果可以知道,污染物向东方向低洼处迁移,污染物的影响随时间面积 不断扩大,浓度先增高后降低。 在服务期内(8a),随着渗滤液的渗流,地下水中汞的浓度持续增加,最高浓 度为 0.0349 mg/L,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中Ⅲ类标准 (0.001mg/L)的 34.9 倍。此后,汞的浓度逐渐降低。渗漏第 20 年,地下水中的汞 浓度最高值为 0.0087 mg/L,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 准(0.001mg/L)的 8.7 倍。 渗漏第 40 年, 地下水中的汞浓度最高值为 0.0026 mg/L, 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0.001mg/L)的 2.6 倍,超 标面积 14521m2。渗漏后第 60 年,地下水中的汞浓度最高值为 0.0011 mg/L,超 过《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 )中Ⅲ类标准(0.001mg/L) ,超标面积 108m2。此后,地下水中汞超标现象趋于消失。整个汞超标期间,污染范围稍微 超过垃圾填埋场边界。 在服务期内(8 年)随着渗滤液的渗漏,地下水中氨氮浓度持续增加,最高 浓度为 3.49mg/L, 超过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 中Ⅲ类标准 (0.5mg/L) 6.98 倍。此后,氨氮浓度逐渐降低,渗漏第 20 年地下水中氨氮浓度最高值为 0.87mg/L,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值,超标 面积 3025m2。此后,地下水中氨氮超标现象趋于消失。整个氨氮超标期间,污 染范围没有超过垃圾填埋场边界。 在服务期内(8 年)随着渗滤液的渗流,地下水中铅的浓度持续增加,最高 浓度为 0.175 mg/L,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 (0.01mg/L)的 17.5 倍。此后,铅的浓度逐渐降低。渗漏第 20 年,地下水中的 铅浓度最高值为 0.044 mg/L,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 )中Ⅲ 类标准(0.01mg/L)的 4.4 倍。渗漏第 40 年,地下水中的铅浓度最高值为 0.013 mg/L,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0.01mg/L), 超标面积 4684 m2。此后,地下水中铅超标现象趋于消失。整个铅超标期间,污 染范围稍微超过垃圾填埋场边界。 在服务期内(8 年) ,随着渗滤液的渗流,地下水中砷的浓度持续增加,最高 浓度为 0.209 mg/L,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 (0.01mg/L)的 20.9 倍。此后,砷的浓度逐渐降低。渗漏第 20 年,地下水中的 262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砷浓度最高值为 0.052 mg/L,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中Ⅲ 类标准(0.01mg/L)的 5.2 倍。渗漏第 40 年,地下水中的砷浓度最高值为 0.016 mg/L,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0.01mg/L), 超标面积 7281 m2。此后,地下水中砷超标现象趋于消失。整个砷超标期间,污 染范围稍微超过垃圾填埋场边界。 氯化物的影响范围随时间不断增大,浓度先增高后降低。在服务期内(8 年) 随着渗滤液的渗漏,地下水中氯化物浓度持续增加,最高浓度为 2792mg/L,超 过《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250mg/L)11.2 倍。此后, 氯化物浓度逐渐降低,渗漏第 20 年地下水中氯化物浓度最高值为 698mg/L,超 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值 2.8 倍,最远超标距 离 90 米,超标面积 5156m2。此后,地下水中氯化物超标现象趋于消失。整个氯 化物超标期间,污染范围稍微超过垃圾填埋场边界。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本次通过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钻探及试验,基本查明了调查区地 下水类型、含水层特征及富水性。调查区内赋存的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含水介 质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其中,基岩裂隙水又细分 为层状岩类裂隙水、块状岩类裂隙水和红层裂隙水,富水性以贫乏为主。 正常工况下,本项目渗滤液处理措施合理,渗滤液储存、处理、输送过程中 的所有设施均采取了防渗措施。因此,正常工况下本项目的废污水不会对地下水 质量造成影响。 非正常工况下飞灰填埋场发生泄漏后,飞灰渗滤液中的污染物通过包气带进 入含水层中,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根据模拟预测结果,污水进入目标含水层 后,污染物中心浓度向下游迁移,非正常状况下渗滤液渗漏进入含水层中,渗漏 的污水造成的含水层污染范围有限,随着水流的稀释扩散作用,浓度降低,因此 项目运营对周边村庄饮用水井影响较小。 263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噪声源 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自填埋机械吊机、压实机、运输车、渗滤液输送泵等, 噪声功率级在 65~80dB(A)之间,见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表 6.4-1 本项目主要设备噪声级一览表 设备名称 数量 噪声值 dB(A) 1 吊车 65-70 2 65-70 叉车 1 压实机 65-70 1 洒水车 65-70 1 雾炮机 65-70 1 运输车 65-75 机泵 若干 75-80 特征 流动源 流动源 流动源 流动源 流动源 流动源 固定源 噪声影响预测分析 由于运营期本项目的噪声源大部分为流动源,其位置随着填埋区的变化不 断变化,且设备运行时间不定,机械噪声按点声源衰减模式计算公式如下。 Lp=LP0-20lg(r/r0)-△L 式中:Lp——距离点声源 r 处的声压级; LP0——参考位置 r0 处的声级; r——预测点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 r0——参考点处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 △L——附加衰减量,指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因传播发散,空气吸收, 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其产生衰减。 共同作用的总等效声级 Leq 总按下式计算: Leq 总=10lg∑ 100.1Leqi Leqi—声源至基准预测点的声压级,dB(A)。 在考虑多台机械协同作业的条件下,按上述点声源衰减模式计算设备作业时 噪声随距衰减的预测结果,见下表所示。 264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表 6.4-2 本项目设备噪声预测表 单位:dB(A) 距声源距离(m) 5 10 20 30 40 50 80 100 120 150 200 1 吊车 65 59 53 49 47 45 41 39 37 35 33 2 叉车 65 59 53 49 47 45 41 39 37 35 33 3 压实机 65 59 53 49 47 45 41 39 37 35 33 4 65 59 53 49 47 45 41 39 37 35 33 洒水车 5 除尘雾炮机 65 59 53 49 47 45 41 39 37 35 33 6 运输车 65 59 53 49 47 45 41 39 37 35 33 7 机泵 75 69 63 59 57 55 51 49 47 45 43 叠加影响(1+2+3)[1] 70 64 58 54 52 50 46 44 42 40 38 注[1]:各个噪声设备非同时使用,本次评价选取吊车、叉车、压实机协同作业进行声 序号 声源 源叠加影响分析。 本项目夜间不作业,考虑吊车、叉车、压实机协同作业,噪声源排放噪声随 距离衰减影响,不考虑其它衰减影响(例如树木、及其它构筑物隔声等)的情况 下,经预测,在距离机械设备 20 米处噪声可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 (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昼间 60dB。项目厂界外 200m 范围内无声 环境敏感点,夜间不作业,因此,本项目运营期作业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拟定劳动定员 10 人,均从填埋场现有工作人员中调配,不新增定员。 员工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送至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项目焚烧处置。生活垃圾 能得到有效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265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6.6.1.1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与影响途径识别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 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能力和净化速度的现象。土壤污染可使土壤的性质、组成 及性状等发生变化,使污染物质的积累过程逐渐占据优势,破坏土壤的自然动态 平衡,从而导致土壤自然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以致造成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生物和人类健康。污染物可以 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主要类型有以下三种。 1、大气污染型:污染物来源于项目排放的废气中的污染物沉降,主要集中 在土壤表层,主要污染物是大气中的颗粒物,它们降落到地表可引起土壤土质发 生变化,破坏土壤肥力与生态系统的平衡。 2、水污染型:项目产生的废水事故状态下不能收集处理而直接排入外环境, 或发生渗漏致使土壤受到无机盐、有机物的污染。 3、固体废物污染型:固体废物等在暂存、运输、填埋过程中通过扩散、降 水淋洗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土壤。 本项目施工期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施工设备漏油等,影响途径主要为 垂直入渗。项目施工过程中注意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防止漏油事故发生,施工 期基本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对土壤产生影响的污染源主要为填埋库区和渗滤液调节池的 渗滤液污染途径为垂直入渗。填埋库区和渗滤液调节池均采取了相应的防渗措施, 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若飞灰埋场库区或渗滤液调节池的防渗层 老化破损,防渗性能降低,发生渗漏,污染物将通过入渗途径进入下部土壤环境 中,对下部土壤造成影响。 本项目服务期满后不再产生渗滤液,并且对飞灰填埋场进行规范封场,服务 期满后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本项目对土壤的影响类型为污染影响型,主要来自运营期的影响, 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影响途径主要为垂直入渗。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与影响途 径见下表。 266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表 6.6-1 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与影响途径表 污染影响型 评价时段 大气沉降 地面漫流 垂直入渗 施工期 / / / 运营期 / / √ 运营期 / / / 注: 在可能产生的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处打“ √ ” , 其他 / / / 6.6.1.2 土壤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本项目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来自运营期,运营期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因子识 别情况见下表。 污染 源 新建 填埋 库区 依托 渗滤 液调 节池 表 6.6-2 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因子识别表 工艺流 污染途径 全部污染物指标 特征因子 程/节点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 飞灰稳 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砷、镉、铬(六 定化物 (试行)》(GB36600价)、铜、铅、 填埋产 垂直入渗 汞、镍、锑、铍、 2018)表 1 基本项目 45 生的渗 钴、钒、pH。 项,二噁英、锑、铍、 滤液 钴、钒、pH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 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砷、镉、铬(六 (试行)》(GB36600价)、铜、铅、 渗滤液 垂直入渗 汞、镍、锑、铍、 收集 2018)表 1 基本项目 45 钴、钒、pH。 项,二噁英、锑、铍、 钴、钒、pH 备注 事故 事故 本项目对土壤潜在污染风险较大的区域为新建飞灰填埋库区和依托渗滤液 调节池,相对而言,填埋场库区投入使用后,将会一直用到服务期满后,底部 一旦发生渗漏不易被发现,而依托渗滤液调节池可通过加强管理或水位高度等 发现防渗措施失效泄漏,并采取修复或更换防渗膜等措施防止进一步泄漏,因 次本次评价选择土壤潜在污染风险更大的飞灰填埋场作为模拟预测单元,模拟 预测填埋场场区渗滤液渗漏的非正常状况下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土壤预测 1、模拟预测单元的选择 本次模拟预测单元为飞灰稳定化物填埋场库区。 2、预测情景设定 假设填埋场库区防渗层老化破损,防渗性能降低,渗滤液进入下部的土壤环境, 267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从而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假设在 8 年的服务期内,填埋场库区渗滤液通过破 损的防渗层持续渗入土壤环境,封场后不再产生渗滤液,因此本次模拟预测时 间设定为 8 年。 3、预测因子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8.5.1 污 染影响型建设项目应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出的特征因子选取关键预测因子。根据土 壤现状监测结果,镉的标准指数相对较高(镉的标准指数最高为李子坑林地 0.6333) ,本次预测选取土壤中污染指数相对较大的镉作为关键预测因子。 4、预测方法选择 本项目土壤预测是模拟污染物在重力的作用下,由地表运移至饱水带的过程, 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 (HJ964-2018)附录 E,E.2 作 为本项目预测方法。 附录 E 中一维非饱和溶质运移模型预测方法进行入渗影响预测,适用于某 种污染物以点源形式垂直进入土壤环境的影响预测。 1)一维非饱和溶质运移控制方程为: 式中:c—污染物介质中的浓度,mg/L; D—弥散系数,m2/d; q—渗流速率,m/d; z—沿 z 轴的距离,m; t—时间变量,d; θ—土壤含水率,%。 2)初始条件: 3)边界条件 第一类 Dirichlet 边界条件,适用于连续点源情景。 第二类 Neumann 零梯度边界。 268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在本次预测与评价中应用 HYDRUS 软件求解包气带中的水分与溶质迁移方 程。HYDRUS 是美国盐土实验室开发的,计算包气带水分、溶质运移规律的软 件, 用它可以计算在不同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下的数学模型。该软件能够较好 地模拟水分、溶质与能量在土壤中的分布,时空变化,运移规律,分析人们普 遍关注的农田灌溉、田间施肥、环境污染等实际问题。它也可以与其它地下水、 地表水模型相结合,从宏观上分析水资源的转化规律。 4)参数选取 ①土壤水力参数 根据 P143,4.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中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勘察与 试验,取粉质粘土,深度为 2.9 米,土壤水力参数使用 HYDRUS 设定的壤土和 粘壤土水力参数,详见下表。 土壤层次 (cm) 0~290 土壤类型 粉质粘土 表 6.6-3 土壤水力参数 残余含水率 饱和含水率 经验参数 3 3 3 3 (θr)cm /cm (θs)cm /cm (n) 0.07 0.36 1.09 渗透系数 (Ks)cm/d 0.0048 经验参数 l 0.5 ②溶质运移参数 溶质运移相关参数取值见下表。 土壤层次 (cm) 土壤 类型 0~290 粉质 粘土 表 6.6-4 溶质运移相关参数一览表 土壤密度 纵向弥散度 扩散系数 Kd 2 3 3 cm /d /mg cm mg/cm cm 1.37 0.05 11.52 0 Sinkwater1 d-1 Sinksolid1 d-1 0 0 5)在 HYDRUS-1D 的 SoilProfile-GraphicalEditor 模块中对包气带土层进行 设定,将整个包气带剖面划分为 29 层,每层 0.1m,总厚度为 2.9m。在预测目标 层布置 5 个控制点,由上至下依次为 N1~N4,距模型顶端距离分别为 0.2m、 0.5m、 1.0m、2.9m,土层及观测点布置情况见下图。 269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图 6.6-1 土层及观测点布置情况 5、渗漏情景预测结果与分析 由于模型预测得到的结果为土壤水中的浓度(mg/cm3),需根据土壤体积含 水率换算为溶质的单位质量含量:M(mg/kg)=θC/ρ; 其中θ为土壤含水率,单位为 cm3/cm3,粉质粘土饱和含水率 0.36;C 为溶 质浓度,单位为 mg/cm3;ρ为土壤密度,单位为 kg/cm3,根据本次土壤理化性 270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质测试结果取平均值 1.34×10-3mg/cm3。 对镉的预测结果汇总见表 6.6-5,观测点处镉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见图 6.6-2, 不同时间土壤中镉浓度分布曲线见图 6.6-3,根据预测结果,距离库底以下 0.2m 处,在泄漏 8 年浓度 0.043mg/kg,距离库底以下 0.5m 处,在泄漏 8 年浓度 0.0403mg/kg,距离库底以下 1m 处,在泄漏 8 年浓度 0.0401mg/kg,距离库底以 下 2.9m 处,在泄漏 8 年浓度 0.0206mg/kg,各叠加值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筛选值(第一类用地 20mg/kg,第二类用地 65mg/kg)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剖面深 度(cm) 0.0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100.000 -110.000 -120.000 -130.000 -140.000 -150.000 -160.000 -170.000 -180.000 -190.000 -200.000 -210.000 -220.000 -230.000 -240.000 -250.000 -260.000 -270.000 -280.000 -290.000 表 6.6-5 土壤剖面镉单位质量含量统计表 泄漏 8 年浓度 最大背景值 泄漏 8 年浓度 mg/kg mg/kg mg/cm3 0.1500E-03 0.0403 0.19 0.1500E-03 0.0403 0.19 0.1500E-03 0.0403 0.19 0.1500E-03 0.0403 0.19 0.1500E-03 0.0403 0.19 0.1499E-03 0.0403 0.19 0.1499E-03 0.0403 0.19 0.1498E-03 0.0402 0.19 0.1496E-03 0.0402 0.19 0.1494E-03 0.0401 0.19 0.1491E-03 0.0401 0.19 0.1487E-03 0.0399 0.19 0.1480E-03 0.0398 0.19 0.1471E-03 0.0395 0.19 0.1459E-03 0.0392 0.19 0.1444E-03 0.0388 0.19 0.1424E-03 0.0383 0.19 0.1399E-03 0.0376 0.19 0.1368E-03 0.0368 0.19 0.1330E-03 0.0357 0.19 0.1286E-03 0.0345 0.19 0.1235E-03 0.0332 0.19 0.1177E-03 0.0316 0.19 0.1113E-03 0.0299 0.19 0.1043E-03 0.0280 0.19 0.9691E-04 0.0260 0.19 0.8932E-04 0.0240 0.19 0.8209E-04 0.0221 0.19 0.7656E-04 0.0206 0.19 0.7656E-04 0.0206 0.19 271 叠加值 mg/kg 0.2303 0.2303 0.2303 0.2303 0.2303 0.2303 0.2303 0.2302 0.2302 0.2301 0.2301 0.2299 0.2298 0.2295 0.2292 0.2288 0.2283 0.2276 0.2268 0.2257 0.2245 0.2232 0.2216 0.2199 0.2180 0.2160 0.2140 0.2121 0.2106 0.2106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图 6.6-2 不同时间镉浓度随深度变化曲线图 图 6.6-3 模型设置各观察点镉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272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二噁英污染土壤预测 飞灰稳定化物二噁英预测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HJ964-2018)E.1.3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1、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增量可用下式计算: ΔS=n(Is-Ls-Rs)/(ρb×A×D) 式中: ΔS——单位质量表层土壤中某种物质的增量,g/kg; Is——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层土壤中某种物质的输入量,g;假定吨袋 破损且底部防渗层破裂的情况下,二噁英含量取《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中入场要求含量3μgTEQ/Kg,则吨袋泄漏二噁英含量为3μg TEQ/Kg*1000kg=3mg。 Ls——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层土壤中某种物质淋溶排出的量,本项目 主要考虑固体含量垂直入渗影响,此部分忽略不计; Rs——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层土壤中某种物质经径流排出的量,本项 目主要考虑固体含量垂直入渗影响,此部分忽略不计; ρb——表层土壤容重,kg/m3,取1.34×103kg/m3; A——预测评价范围,m2,取本项目土壤评价范围为厂界外延1000m范围内, 总面积约为409.7086万m 2; D——表层土壤深度,m;取0.2m; n——持续年份,a;取8年; (2)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预测值可根据其增量叠加现状进行计算, 如式: S=Sb+ΔS 式中:Sb——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现状,g/kg,根据前文监测结果可 知,项目所在位置二噁英的最大现状值,取2.9×10-5mgTEQ/kg; S——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预测值,g/kg。 将相关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则可预测本项目服务期8年后土壤中二噁英的累 积量。具体计算参数和计算结果详见下表。 273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表 6.6-6 土壤深度 服务期 8 年后二噁英污染物累积影响预测结果表 预测结果 S Sb △S (mgTEQ/Kg) (mgTEQ/Kg) (mgTEQ/Kg) 0.2 2.79×10-9 2.9×10-5 2.9×10-5 根据预测可知,二噁英叠加背景值后预测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 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 4×10-5 mg/kg 的限值对环境影响不大。 小结 本项目土壤污染源主要为填埋库区,污染物主要为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污染 途径主要为垂直入渗,污染范围为项目填埋库区;根据预测结果,污染物(镉) 泄露 8 年各观测点的叠加值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标准(试行)》 (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二噁英叠加背景值后预测值 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 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土壤环境影响可接受。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后,施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等得到有效处置,填埋区 及边坡进行了覆膜,挡渣坝及道路混凝土化,坡顶与红线范围之间保持一定程度 的防护林绿化,使原有水土流失状况得到基本控制,项目厂界内及其周围地区 的环境生态质量不会降低。运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 方式的改变、景观的变化等方面。 1、土地利用的变化 本项目占地现状为桉树林,桉树林下覆盖杂草和灌木丛,土地规划为公共设 施用地(环卫设施用地)。项目施工后,填埋区为覆膜的洼地,其东侧为挡渣坝, 其余三侧为防渗边坡,随着运营期堆填作业,覆膜的洼地逐渐变化为覆膜的有一 定坡度的相对平坦的地面。在填埋场填埋结束后,将进行封场绿化。 2、水土流失的变化 项目建设完成后,因施工破坏而影响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各项水土保持 274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措施实施后逐渐消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措施的水土保持功能日益得到 发挥,生态环境将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水土流失量逐渐减小直至达到新的稳 定状态。防渗膜覆盖、绿化等,可使水土流失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不会导致 项目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 3、对土壤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厂界内地表大部分地区将由现状林地转化为公共设施用地(环卫 设施用地)。场地平整、防渗膜及吨袋包装的固化飞灰压盖将造成土壤结构改变。 由于人为压实和覆膜,土壤空隙度将明显下降、容重将明显增加,通气透水性 将相应变差,地面不透水面积比例将显著增大,地表径流系数将相应变大,通过 做好导排水措施,不会造成汛期不良影响。 4、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新增占地范围内原有动物迁移及避让,移居到周围干扰较 小的地区,并在新的环境中适应和生存,工程运行不会动物造成明显影响。 环境风险分析 本次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相关要求, 对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可 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 提出环境风险预防、控制、减缓措施,明确环境风险监控及应急要求,为建设项 目环境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评价工作程序 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调查、环境风险潜势初判、风险识别、 风险事故情形分析、风险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等。其工作程序见下表。 275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图 6.8-1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 风险调查 (1)风险源调查 本项目为飞灰稳定化物填埋项目,在填埋过程中不产生甲烷等填埋气,在填 埋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物质主要为渗滤液。 (2)环境敏感目标及环境敏感性 本项目环境空气敏感目标见表 2.6-1 2.5-1 大气评价范围内的主要敏感目标及图 大气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地表水保护目标见表 2.6-2 鉴江上排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情况表及图 2.6-1 图 2.6-1 鉴江上排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与本项目位置关系图。 地下水保护目标见表 2.5-9 评价区村民饮用水井点分布情况表,图 2.5-2 276 地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下水评价范围及地下水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1)物质危险性识别 本项目为稳定化飞灰填埋场项目,稳定化后飞灰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 控制标准》 (GB16889—2008)中 6.3 条要求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根据《危 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填埋过程中可不按危废管理。不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因 此项目稳定化飞灰不在风险性。 本项目渗滤液的成分主要是重金属,NH3-N、CODCr 浓度较低,未达到《建 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169-2018)附录 B 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 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中附录 A 中危险物质“CODCr 浓度≥10000mg/L 的有机废液、NH3-N 浓度≥2000mg/L 的废液”,故可认为本项目的渗滤液不属 于环境风险中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 (2)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 HJ169-2018 附 录 B 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 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 存在总量计算。对于长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 在总量计算。 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 Q; 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 Q<1 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当 Q≥1 时,将 Q 值划分为: (1)1≤Q<10; (2)10≤Q<100; (3)Q ≥100。 本项目生产、使用、贮存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1692018)附录 B 中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Q=0 <1,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简单分析。 (3)库区危险性识别 277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飞灰填埋区防渗层破裂、渗滤液收集系统因管道堵塞、破裂或设计有缺陷而 失效,将导致渗滤液泄漏造成周围地下水的污染。 ①非正常情况下,由于防渗膜铺设过程施工质量、人为操作不当或采取的防 漏措施不足,将可能导致渗滤液渗漏,从而污染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②渗滤液收集系统可能因管道堵塞、破裂或设计缺陷而失效,未经处理的渗 滤液直排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③堆体、填埋场坝体风险识别 由于压实操作不当引发堆体沉降,例如:填埋高度过高,容易导致边坡失稳, 堆体存在沉降下滑风险。 由于填埋方式操作不当导致坝体溃坝,渗滤液泄漏、稳定化飞灰撒漏将造成 地下水、土壤及周边地表水体污染。 ④运输设施风险 稳定化后的飞灰从临存点到填埋场,采用汽车运输方式。运输是其处理处置 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均可能导致运输途中的环境污染。 ⑤渗滤液处理系统设施发生故障,如未经处理达标的渗滤液一旦直排,会影 响纳污水体的环境质量。 本项目环境风险类型分析见下表。 序 危险单 号 元 风险源 表 6.8-1 项目环境风险类型 主要危险物 环境风险 环境影响途径 质 类型 可能受影响的环境 敏敏目标 1 填埋库区防 渗系统 渗滤液 渗漏 防渗层破损,渗滤液污染地 地下水、土壤环 下水、土壤 境 2 飞灰填 渗滤液收集 系统 渗滤液 渗漏 管道堵塞、破裂,渗滤液污 地下水、土壤环 染地下水、土壤 境 埋场 3 堆体、填埋 渗滤液及稳 堆体沉降 地下水、土壤环 污染地下水、土壤、地表水 场坝体 定化飞灰 、溃坝 境、地表水 4 极端天气 降雨 5 渗滤液 渗滤液处理 处理 系统 6 / 运输车 突发泄水 溃坝、废 地下水、土壤环 污染地下水、土壤、地表水 水量突增 境、地表水 故障、泄 污染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 地下水、土壤环 漏 、地表水 境、地表水 污染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 地下水、土壤环境 稳定化飞灰 泄露 、地表水 、地表水 渗滤液 278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风险分析 6.8.4.1大气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为稳定化飞灰填埋场项目,运营期间车辆运输过程及填埋过程产生 扬尘,飞灰填埋过程无填埋气产生和排放;运营期通过加强浇洒道路,作业面喷 雾、非作业面覆膜等措施,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轻微。 本项目大气环境风险主要存在于飞灰运输过程中因事故或操作不当,造成 飞灰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抛洒、遗漏,进而污染运输路线周边的大气、土 壤及地表水环境。为避免飞灰运输过程对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负责运输的 必须为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驾驶、运输操作规范进 行运输,杜绝事故的发生。 6.8.4.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溃坝事故 因排洪系统堵塞,雨季期间,形成洪水或坝前积水,导致洪水冲击坝体或 坝体渗水,造成溃坝;因坝体不均匀下沉,造成坝体裂缝,遇外力作用时造成溃 坝。 一旦溃坝后,洪水或泥石流对下游的房屋、农田造成损坏,甚至会造成人 身伤亡事件。坍塌下来的灰水和灰渣对下游地表水、土壤、地下水造成环境污 染事故,给附近群众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极端天气降雨量超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时,会造雨水量突增,可能 造成溃坝,如雨污分流系统无法满足运行,则会造成废水量突增,超过渗滤液调 节池及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负荷,造成地面漫流,污染周边土壤、地表水。 (3)渗滤液收集系统故障 渗滤液收集系统设置于场底,防渗层之上,由卵石导流层、渗滤液收集盲沟 和渗滤液收集管路组成。填埋区内渗到场底的渗滤液通过导流盲沟内设纵向渗滤 液导排花管,将渗滤液排到预埋渗滤液输送管内,然后通过渗滤液输送管输送到 渗滤液调节池及渗滤液处理系统。渗滤液收集系统可能因管道堵塞、破裂或设计 有缺陷而失效,未经收集的渗滤液泄露外排,会污染周边地下水和土壤。 (4)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设施失效 飞灰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渗滤液处理效果达不到相应标 准。本项目依托金坑垃圾填埋场,一期渗滤液调节池容积约为 12000m3,二期渗 279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滤液调节池容积约为 14440m3,同时依托金坑垃圾填埋场,一套 100t/d 的渗滤液 处理设施(采用“均衡池+(A/O)²膜生化反应器+反渗透工艺)及一套 300t/d 的 渗滤液处理系统(渗滤液→格栅预处理→外置 MBR 系统→膜深处处理系统) 。当 渗滤液收集系统或渗滤液处理设施发生事故时,可互相切换渗滤液处理系统, 渗滤液调节池有足够容积暂存本项目产生的渗滤液,故事故废水不会直接排入周 边的地表水体。 6.8.4.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造成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源包括填埋库区防渗层破损、渗滤液收 集系统防渗层破损、堆体沉降及溃坝、渗滤液调节池防渗破损等。其中,最大 可信事故为非正常填埋场渗滤液泄漏。非正常填埋场渗滤液泄漏地下水环境影 响评价详见 6.3 章节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6.8.4.4飞灰稳定化物运输过程环境风险分析 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位于高州市金山经济开发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三 期用地,厂址中心坐标:北纬 21°49′28.60″,东经 110°49′55.04″,距本项目(位 于高州市宝光街道北江村委会金坑山坳内,坐标 110.8283925°,21.947337°),交 通运输道路距离 17.5km,运输路线不跨越饮用水源保护区,通过市政道路进行 运输。本项目运输线路距离较短。 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产生飞灰在电厂内进行飞灰稳定化及 固化处理后,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第 6.3 条 要求,采用吨袋包装,吨袋材质为 HDPE 塑料或聚丙烯,封口设计,属于密闭收 集,可有效抑制在运输过程中腐蚀、溢出、渗漏。 因此,本项目飞灰运输过程基本不会造成环境风险。但若由于操作不合格, 如不按照有关规范采用专用运输车辆运输,或由于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 飞灰稳定化物大量倾倒,造成飞灰稳定化物在中途发生洒落等情况,造成沿途 污染;因此,必须用安全的专用运输车进行运输,飞灰采用吨袋密闭包装,进 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要求 6.8.5.1库区防渗层泄漏风险防范措施 填埋场库区防渗层泄漏的主要原因有防渗层破坏,防渗措施破坏主要是由 280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于因施工质量、人为操作不当或采取的防漏措施不当或不够,导致渗滤液渗漏, 影响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为避免防渗结构遭到破坏,本填埋场拟采取措施如下: ①防渗层铺设过程风险防范措施 本填埋库区的水平库区防渗系统采用双层人工衬层防渗结构,场底防渗衬 层 从 下 向 上 的 结 构 依 次 为 ∶ 500mm 厚 粘 土 衬 层 + 膨 润 土 垫 (GCL)4800g/m2+1.5mm 厚 HDPE 土工膜+6.0mm 厚土工复合排水网+2.0mm 厚 HDPE 高密度土工膜+非织造土工布 600g/m2+6.0mm 厚土工复合排水网+级配卵 石(d30~60mm)+非织造土工布 200g/m2。 边坡防渗衬层从下向上的结构依次为∶6.0mm 厚土工复合排水网+600g/m2 非织造土工布+膨润土垫(GCL)4800g/m2+1.5mmHDPE 土工膜+6.0mm 厚土工复 合排水网+2.0mm 厚 HDPE 高密度土工膜+600g/m2 非织造土工布+6.0mm 厚土工 复合排水网。 建设单位将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标准,采用合格材料,委托有资质单位做好 防渗施工; 铺设、焊接、质量检查工序严格按照有关规程或标准进行;防渗材料铺设 前,对库底、边坡进行开挖,以清除树根、杂草、杂物等,开挖深度大于 0.3m; 膜铺设平坦,无褶皱,库底与边坡交界处无焊缝,焊缝在跨过交界处 1m 以上; 最大可能的利用膜的宽度来减少接缝数量(至少应在 6m~10m);对现场存放的 防渗材料要放置在平整的细粘土基础上,不得淋水、暴晒;防渗膜铺设时一定 要自然展开,当天铺焊,当天覆盖粘土保护层。同时派专人值班,对防渗层加 以保护;为防止在填埋场运行初期由于垃圾作业机械的车轮或履带以及车辆的 制动力对 HDPE 膜造成破坏,建议在填埋场底部的稳定化物不予压实。 ②在工程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需委托国内有探测业绩和专业渗漏检测单 位对库区进行电化学渗漏破损探测;一旦发现防渗系统漏洞,要求防渗系统承 包单位进行修补。 ③填埋作业时做好渗滤液导排管道的铺设工作,保证其不堵塞、不破裂, 正常运转。 ④项目在填埋库区将周边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加密监测频次、并加强监控 措施,一旦数据异常,有污染迹象时,须及时查找原因,发现渗漏位置并采取 281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补救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撤。 ⑤加强雨水外排能力,每年汛期之前,完成防洪排洪系统整修,确保其畅 通无阻。 ⑥尽早实施绿化,充分利用植物对雨水的滞留作用和蒸腾作用。 6.8.5.2渗滤液收集系统防堵措施 本项目渗滤液导排系统设计如下:在库底防渗保护层上铺设一层 300mm 级 配砾石。为防止细小颗粒进入反滤层造成堵塞,导流层的级配砾石径按上小下 大配置。导流层有≥2%坡度坡向集水盲沟。 盲沟内设置高密度聚乙烯(HDPE)穿孔花管,管外填充砾石作过滤层。填 充材料粒径应从管周至沟边依次减小。 沿库区底部东西向设置渗沥液收集主盲沟,采用梯形断面,最大断面尺寸 为:下底宽 2.1m,上底宽 2.9m,深 0.4m,边坡坡度 1:1。盲沟内铺设 1 根 Dn400HDPE 穿孔花管用于渗滤液导排和 1 根 Dn315HDPE 穿孔花管作为渗滤液 捡漏导排花管,管外填充级配卵石(粒径 d20~d40mm)。为保证渗滤液的及时 排出,渗沥液导排抽井内设 2 台 Q=6m3/h,H=15m 潜污泵作为渗滤液提升泵, 一用一备,平时一台工作时能满足平均日渗滤液排除要求,特殊情况下可以两 台同时使用,以满足最大日渗滤液排除要求。渗滤液排污泵采用液位自动控制, 自动启闭水泵,配电使用远程自动控制柜系统。采取上述措施后,可将渗滤液 收集系统可能因管道堵塞、破裂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①为防止堆体沉降下滑风险事故发生,项目填埋压实过程应严格落实《城市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CJJ93-2011)要求,且压实次数根据实际 情况而定。 飞灰进场填埋后,填埋作业实行分区分单元分层作业,按先后次序循环进 行,每单元大小一般以一日一层作业量计算,填埋物划分为近似矩形网格,每 层填埋后进行日覆盖。 ②日覆盖是填埋作业的最后一环,它可有效降低堆体出现滑坡、塌方的风 险,保障垃圾堆体的安全稳定性,减少垃圾裸露面,除了作业面,其余地方均 用防渗膜进行覆盖,依照垃圾堆体形状,尽量采用重力流方式导排雨水,必要 的地方可采用泵和管道抽排,减轻垃圾堆体压力,降低堆体出现沉降下滑、塌 方的风险。 282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作业区的飞灰裸露时间不能超过 24 小时,每天填埋作业完成后, 须及时进行日覆盖。此外,在完成一个区域较长时间段不填埋作业的情况下, 将采取中间覆盖措施。 ③构建稳定的边坡:结合填埋场的地形特点,库区边坡坡比取 1:1.5,局 部区域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边坡比增大或减少,有利于减少土方开挖并最 大化增加库容,有利于防渗膜铺设的稳定性,从而不易发生堆体下滑。 通过采取以上有效的防止堆体沉降下滑的措施后,堆体沉降下滑风险较低。 6.8.5.3填埋场溃坝防范措施 ①做好灰坝定期检查、检测水位与坝体沉降检测装置情况。通过收集灰坝 坝体各位置及主要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气象灾害预测信息、安全日志管理等手 段实施监控,发现漏洞和隐患及时提出预警报告;汛期应增加巡视人员对坝体 及其边坡检查频率,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②加强监管,做好垮坝事故预防工作,收集和发布国内垮坝等事故预警预 测信息(例如 2010 年 9 月 21 日广东信宜紫金矿业溃坝事故;2020 年 3 月,黑 龙江省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矿砂泄漏事故等),加强宣传,发现问题及 时报告,以便及时开展预防。 ③做好灰坝事故安全技术与应急演练培训工作,提高安全意识与应急突变 技能。 ④现场抢险过程中,需要增加事故排水装置及增加临时电源,在雨中或特 别潮湿的环境中可能发生电气设备绝缘降低,造成触电伤害。 ⑤检查和疏通灰场排洪设施,确保排洪顺畅、减轻灰坝垮坝风险。 ⑥坝口封堵抢险措施 1)根据现场实际,对坝顶、坝口、坝底、物资运输等应急人员进行分工, 坝口人员必要时要配备救生衣或安全绳等防护用品。 2)应急人员及机械携带、钢板桩、木桩、沙袋等物资上坝。 3)在灰坝内侧先打入钢板桩、木桩等,人员入水时要穿救生衣,身体绑扎 安全绳。 4)在钢板桩、木桩内侧投入装满沙的沙袋、石块等物资,抛入水中的物资 应尽可能捆绑在一起。 5)封堵时要从决口堤坝两侧开始向中心封堵,不能直接把填充物抛向坝口 283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中心。 6)封堵完毕后需要加固的地方要加固,防止二次坍塌。 7)如果坝口坍塌趋势有进一步加大,人力无法控制时,立即组织现场应急 人员的紧急疏散。 8)坝口坍塌趋势减小后,现场指挥应组织应急人员立即恢复坝口抢险工作。 6.8.5.4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失效风险防范措施 (1)污水处理系统事故的防范对策 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工程的稳定运行,要求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在发生事故 排放时,应关闭污水排放及进入系统,直接将渗滤液排入渗滤液调节池,待事 故解决后再做处理。 (2)污水处理工程事故对策措施 ①提高事故缓冲能力 为了保证事故状态下迅速恢复处理工程的正常运行,主要水工构筑物必须 留有足够的缓冲余地,并配备相应的处理设备(如回流泵、回流管道、仪表及阀 门等)。 ②事故池(渗滤液调节池)设置 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渗滤液废水日最大产生量为 15.22m3/d,本项目依托金 坑垃圾填埋场,一期渗滤液调节池容积约为 12000m3,二期渗滤液调节池容积约 为 14440m3,非正常情况下,可以保证项目事故状况下废水不外排,事故状态下 的废水不会对厂区外地表水体造成不利影响。 6.8.5.5飞灰运输过程流失风险防治措施 根据《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建城[2010]61 号)明确指出:“焚烧飞灰 属于危险废物,应密闭收集、运输并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处置。经处理满足《生活 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要求的焚烧飞灰,可以进入生活垃 圾填埋场处置。”所以焚烧飞灰收运过程中当发生翻车、撞车导致稳定化灰散 落等意外情况,将会污染运输线路沿途大气、水体、土壤、路面,对人体、环 境造成伤害。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焚烧飞灰经稳定化处理且满足进入生活垃 圾填埋场要求后并经检测合格后才可进入本填埋场填埋,并需对飞灰的监测数 284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据进行记录和保存,以便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若稳定化 飞灰未能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要求的,不得 进入本项目填埋库区。 本项目飞灰运输必须运输车辆必须具有必要的安全的、密闭的装卸条件, 对司机也应进行专业培训,执行相应的特殊规定。同时需加强运输、填埋场内 的人员培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避免遗漏,飞灰入场时需记录数量,避 免丢失。 运输过程须按照指定路线运输,不得随意改变路线。夜间不运输作业。 6.8.5.6极端天气雨污水收集、处理应急处置措施 (1)如遇大雨、暴雨等极端天气,暂停填埋作业,并全面启用渗沥液收集 导排系统、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地面水地表水导排系统进行有效的雨污水收集 处理设施; (2)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地面水地表水导排系统 在设计上具有防淤堵能力,讯期应多次巡查,确保上述系统未被淤堵; (3)当用重力流方式无法满足导排雨水时,必须采用泵和管道抽排,并配 备应急电源。 (4)防洪设计标准按五十年一遇山区防洪标准进行设计,按一百年一遇标 准进行校核。 6.8.5.7其他防范措施 (1)加强飞灰填埋场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加强飞灰填埋场安全监管、加 强对废弃或封场填埋场的管理; (2)加强库区管理,进行经常性检查与巡查;汛期应对坝体加强检查频次,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设置截洪坝、截洪沟;坝体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渗排水设施; (4)合理选择坝体边坡比,严格控制坝体施工质量,碾压严实; (5)排洪能力不足时,应及时增调排洪设施; (6)对坝体必须经常进行检查观测,并作好详细记录,如果发生异常迹象, 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6.8.5.8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通过对事故的风险评价,应制定防止重大环境风 285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险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消除事故隐患的实施办法和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办法 等。 1、应急预案要求 应急预案应包含如下内容:确定应急计划区、应急组织机构、人员、预案 分级响应条件;设置应急救援保障的设施和器材等;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 通讯联络方式;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 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进行应急检测、采取防护措施; 规定事故现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设置撤离组织及救护计划;规定应急 状态终止程序及恢复措施;制定应急培训及公众教育和信息发布计划。 2、应急预案执行体系 (1)企业内部应急预案执行 为确保应急预案有效实施,企业应设置应急预案执行机构,可由环境风险 应急管理指挥部负责。应对全体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常识教育,落实岗 位责任制。 (2)规章制度 值班制度:建立 24 小时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检查制度:每季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结合生产安全工作,检查应急救援工 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会议制度:每年度由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指挥部组织召开一次指挥部会议, 检查年度工作,并针对存在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3)执行体系 值班长接到报警后,迅速通知有关部门查明事故所在位置及原因,下达应 急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派出应急队,通知指挥部成员及专业救援 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各部门要根据分工情况,确保应急救援所需物资、工 具、车辆及人员在接到通知后 10 分钟内达到指定现场,参加救援工作,采取 相关的应急措施。建设单位还应设专人与政府有关单位联系,一旦发生事故及 时汇报上级。 (4)地区及社会救援 建设单位还应将应急预案并入地方政府编制的区域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 案体系中,以增进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了解,确保应急救援预案与区域 286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一致性,一旦发生风险事故时能与区域性应急救援预案 有效衔接,最大程度减缓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建设抢险抢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指 挥部必须立即向上级通报,必要时请求社会力量援助。 社会救援应急预案应由当地政府成立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救援队 伍由消防、环保、医疗、交通、通信、治安、供电、供水等专业人员组成。领 导小组在接到上报后, 及时确定应急基本程序,采取防护措施、污染事故处理 处置措施、居民撤离计划和善后处理措施等。当地政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启动 本区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后,建设单位的应急指挥部服从政府事故应急救援领 导小组所指定的事故现场应急总指挥的指挥,协助现场应急总指挥带领全体应 急人员继续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本项目事故应急预案内容见下表。 表 6.8-2 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内容及要求 危险目标:飞灰稳定化物堆体、坝体、防渗层、渗滤液收集及 处理系统 序号 项目 1 应急计划区 2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安全等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3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规定应急计划区的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 4 应急救援保障 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 5 报警、通信联络方式 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 6 应急环境监测、抢险 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 救援及控制措施 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7 应急检测、防护措施 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事故区域,控制和清理措施及相应 器材 设备 8 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 恢复措施 区域解除事故警界及善后恢复措施 9 事故应急培训计划 应急计划制定后,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 10 公众教育和信息 在场区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宣传和发布有关信息 287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风险结论 本项目生产、使用、贮存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1692018)附录 B 中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故判定项目风险潜势为 I,评价等级为简 单分析。 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①非正常情况下,由于防渗膜铺设过程施工质量、 人为操作不当或采取的防漏措施不足,将可能导致渗滤液渗漏,从而污染地下水 及土壤环境。②渗滤液收集系统可能因管道堵塞、破裂或设计缺陷而失效,未经 处理的渗滤液直排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③由于压实操作不当引发堆体沉降,边 坡失稳;由于填埋方式操作不当导致坝体溃坝,渗滤液泄漏、稳定化飞灰撒漏将 造成地下水、土壤及周边地表水体污染。④极端天气大量降雨可能造成溃坝、突 发泄水、废水量突增等事故。⑤飞灰从电厂运输到填埋场,采用汽车运输方式, 在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均可能导致运输途中的环境污染。⑥渗滤液处理系统设 施发生故障,如未经处理达标的渗滤液一旦直排,会影响纳污水体的环境质量。 本项目夜间不运输、填埋作业,在采取库区防渗层泄漏风险防范措施;渗 滤液收集系统防堵措施;填埋场溃坝防范措施;极端天气雨污水收集、处理应急 处置措施;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失效风险防范措施;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系 统失效风险防范措施;飞灰运输过程流失风险防治措施;制定防止重大环境风险 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并设置执行机构,消除事故隐患的实施办法和突发性事 故应急处理办法等。环境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 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见下表。 288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表 6.8-3 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项目名称 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灰填埋场(一期)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广东省 茂名市 高州市 宝光街道北江村委会金坑山坳内 地理坐标 经度 110.8283925° 纬度 21.947337° 主要危险物质 及分布 渗滤液 ①非正常情况下,由于防渗膜铺设过程施工质量、人为操作不当或采取的 防漏措施不足,将可能导致渗滤液渗漏,从而污染地下水及土壤环境。② 渗滤液收集系统可能因管道堵塞、破裂或设计缺陷而失效,未经处理的渗 滤液直排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③由于压实操作不当引发堆体沉降,边坡 环境影响途径 失稳;由于填埋方式操作不当导致坝体溃坝,渗滤液泄漏、稳定化飞灰撒 及危险后果 漏将造成地下水、土壤及周边地表水体污染。④飞灰从电厂运输到填埋 场,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均可能导致运输途中的 环境污染。⑤渗滤液处理系统设施发生故障,如未经处理达标的渗滤液一 旦直排,会影响纳污水体的环境质量。 事故应急池依托金坑垃圾填埋场,一期渗滤液调节池容积约为 12000m3,二期渗滤液调节池容积约为14440m3。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开展应急培训及演炼, 风险防范措施 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库区防渗层泄漏风险防范措施;渗滤液收集 系统防堵措施;填埋场溃坝防范措施;极端天气雨污水收集、处理应急处 要求 置措施;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失效风险防范措施;飞灰运输过程流失 风险防治措施。 环境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 填表说明(列 出项目相关信 息及评价说 明) 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等级为Ⅰ级,评价工作等级为简单分析 289 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 7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服务期满后进行封场处理。当填埋作业达到设计高度后,在其顶面 进行顶部覆盖,顶部覆盖结构各层由下至上依次为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和植 被层,可选用以下两种覆盖结构: A、粘土覆盖结构:排气层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大于等于 30cm;防 渗粘土层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 1.0×10-7cm/s,厚度为 30cm;排水层采用粗粒或 多孔材料,厚度大于等于 30cm,并与填埋库区的四周排水沟相连;植被层采用 营养土,厚度根据种植植物的根系深浅确定,厚度不小于 30cm。 B、人工材料覆盖结构:排气层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大于等于 30cm; 膜下保护层的粘土厚度为 30cm,HDPE 土工膜厚度不小于 1mm,膜上保护层、 排水层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大于等于 30cm,并与填埋库区的四周排水沟 相连;植被层采用营养土,厚度根据种植植物的根系深浅确定,厚度不小于 30cm。 填埋场封场后,继续对场内相关设施进行维护、跟踪监测场内渗滤液、地下 水水质,当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稳定无害后,经论证后再结束维护。 1、服务期满后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服务期满后,填埋库区经终场覆盖并进行生态恢复后,不会产生废 气,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2、服务期满后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服务期满后,本项目封场后渗滤液排放量将减少,封场后渗滤液处 理设施仍要保持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监测。 3、服务期满后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服务期满后不再进行飞灰稳定化物填埋,因此无机械及运输噪声产 生,不会对周围声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服务期满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服务期满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维护管理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 圾,经容器化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5、服务期满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服务期满后将进行植被覆盖,植被层前期主要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 290 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分析 草坪,如台湾草(Zoysis tenaifolla),地毯草(Axonopus conjugatum)等,中 后期根据情况种植一些浅根植物,如采用花朵有芳香气味的灌木,桂花 (Osmanthus fragrons)、含笑(Michelia figo)、茉莉(Jasminum sambac) 等,避免种植深根植物如桑科榕属的黄叶榕(Ficus microcarpa)等灌木、高大 乔木等,防止其深根可能破坏相近的防渗层。通过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周边 生态环境等。在此基础上,项目服务期满后短期内可恢复部分生态功能。 291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8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填埋作业过程产生的粉尘以 无组织形式排放。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飞灰经预处理进行螯合稳定化,飞灰稳定化物采用密封的吨袋包装; (2)装卸过程轻装轻卸,禁止野蛮作业。 (3)填埋场内作业表面及时覆盖。对需要继续进行填埋的作业面,每日填 埋作业结束后,使用 HDPE 膜进行覆盖。当作业面积达到一定单元时,暂不进行 填埋作业的区域使用 HDPE 膜进行中间覆盖,可有效减少扬尘产生; (4)吨袋码放整齐,压实平整阶段,应防止设备刺穿、压破飞灰稳定化物 吨袋,防止吨袋破裂 (5)填埋场配备洒水车、雾炮机等设施,填埋场运输道路按时洒水,并且 定期清理道路积尘;对作业面采取雾炮机喷洒降尘; (6)遇到大风及雨天,应停止作业; (7)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雨、防渗漏、防遗撒要求,防止物 料遗撒造成扬尘污染。 本项目能够满足《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11342020)中,进入填埋区的飞灰或飞灰处理产物应密闭包装或成型化的要求。 本项目采取的抑尘措施成熟可靠、简单易行,可有效减少颗粒物的无组织排 放,本项目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 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废水产生情况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飞灰固化运输车平均交通量为 8 辆,按平均每周洗车一 次(52 周/年),年洗车废水量为 37.4 m3/a(0.1 m3/d),此股废水经洗车槽收集后, 由提升泵泵至现有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本项目飞灰稳定化物采用吨袋包装填埋,雨天不作业,并设计了完善的雨污 分流措施,在严格按要求建设及运营作业的情况下,本项目无渗滤液产生。考虑 292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雨天时,未及时对填埋作业区进行覆盖;或覆盖膜出现破损时,未及时发现处理 等特殊情况下,导致雨水进入填埋区,将会产生渗滤液,最不利情况下渗滤液产 生量约 15.22m3/d,污染因子主要为 CODCr、Cl-、氨氮、重金属等。本项目渗滤 液经渗滤液管网收集至收集井后排至现有一期、二期的渗滤液调节池,再泵至现 有 100 吨/天渗滤液处理系统及 300 吨/天渗滤液处理系统,经处理达到广东省地 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与《生活垃圾 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中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较严值标准后, 排入鉴江高州市河段。本项目依托两套渗滤液处理系统可互相切换,渗滤液流向 图见下图所示。 渗滤液 一期 12000m3的渗滤液调节池 二期 14440m3的渗滤液调节池 100吨/天渗滤液处理系统 300吨/天渗滤液处理系统 污水总排口 水沟 鉴江 图 8.2-1 本项目渗滤液流向图 293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渗滤液减量化措施 为减少流进填埋库区的雨水量,从而使得渗滤液减量化,采取如下的措施: (1)将正在填埋的库区分成若干个填埋单元,将正在作业区域产生的渗滤 液和非作业区的雨水分开收集。非作业区的雨水利用单元集水井及水泵,通过 阀门切换,关闭通向调节池的通路,排向围堤上的雨水明沟。 (2)及时进行覆盖,阻隔大气降水进入填埋库区。填埋作业采用规范化作 业方式,及时进行日覆盖、中间覆盖,填埋作业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排水坡度(大 于等于 5%),尽可能分流进入库区的大气降水。 (3)在填埋场建设和运行和封场时,做好雨污分流,避免雨水进入填埋堆 体转化为渗滤液。设置了环场永久雨污分流系统,库区内设置了临时雨污分流 系统。 (4)填埋场达到使用年限后,进行终场覆盖,同时种植绿化,避免雨水转 化为渗滤液。 依托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水量的符合性 依托渗滤液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及其情况介绍详见 P74,3.3 依托渗滤液调节 池及渗滤液处理系统,现有 100 吨/天渗滤液处理系统及 300 吨/天渗滤液处理系 统,合计处理能力 400 吨/天,根据对运营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有限公司人员访谈,高州市金坑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第二填埋区及第二填埋区 扩容项目基本满容封场,生活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已经大大减少,现两套渗滤液 处理系统运行负荷在 50%~90%之间,余量至少 40 吨/天,可满足本项目最不利 情况下渗滤液产生量约 15.22m3/d 及洗车废水 0.1m3/d。 依托一套 100t/d 的渗滤液处理设施(采用“均衡池+(A/O)²膜生化反应器 +反渗透工艺)及一套 300t/d 的渗滤液处理系统(渗滤液→格栅预处理→外置 MBR 系统→膜深处处理系统)。两套渗滤液处理系统共同通过 1 个规范化排污口 及在线监测明渠(与环保部门联网),经处理达标后经排水沟排入鉴江。该工艺 属于原环保部《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T564-2010) 中推荐的“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具有处理设备高效稳定,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属于较成熟工艺。 294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2)水质的符合性 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对象原为生活垃圾渗滤液,对 COD、BOD5、氨氮、SS 设计了进水指标,处理工艺同时考虑了重金属离子。本项目相关水质因子与渗滤 液处理系统设计指标对比情况详见下表。 表 8.2-1 飞灰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及依托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进水水质指标表 渗滤液处理系统设 飞灰渗滤液 洗车废水 是否满足 指标 计进水水质 水质 水质 进水指标 / pH 值(无量纲) 6.0~8.0 6.5~7.5 是 200 CODCr(mg/L) 7000 100 是 / BOD5(mg/L) 4500 50 是 / 2500 5 氨氮(mg/L) 是 400 SS (mg/L) 1000 50 是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洗车废水中 CODCr、SS 及渗滤液中 pH 值、CODCr、 BOD5、氨氮、SS 等污染因子均符合依托渗滤液处理系统进水指标。根据同类项 目类比,飞灰稳定化物渗滤液中 Cl-含量较高,但考虑本项目产生的渗滤液的量 很少,最不利情况下,占比不到渗滤液处理系统总处理能力的 3.8%,在严格雨 污分流及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做到更少量的排放,当产生渗滤液时,将被依 托渗滤液调节池收集,与生活垃圾渗滤液混合均匀,排入依托渗滤液处理系统, Cl-不会对渗滤液处理系统造成冲击负荷。 综上,本项目渗滤液依托金坑垃圾填埋场现有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可行。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 根据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工程单元的分布情况,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 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 响应等方面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源头控制措施 (1)在填埋库区防渗系统之上设置初级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在边坡和底 部铺设 6.0mm 厚土工复合排水网作为保护层和导排层。水平导排系统由卵石导 排层、导排盲沟、导排管及提升泵井及提升系统组成。在填埋分区的库底按排水 坡度满铺 500mm 厚卵石或砾石(粒径 30-60mm)作为导流层,将堆体中的渗滤 液尽快收集至导排盲沟和导排管内;在填埋分区库底沿排水轴线设置渗滤液导排 主盲沟,盲沟内设置 dn400HDPE 穿孔管,与主盲沟成 60 度夹角沿排水方向按照 295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定间距设置支盲沟,支盲沟由碎石充填构成,且内置 dn200HDPE 穿孔管。盲 沟内穿孔管及卵石导排层外包 200g/m2 无纺土工布以防淤堵。卵石导排层上设置 300g/m2 土工滤网作为反滤层,卵石导排层下设置 6.0mm 土工复合排水网格。导 排卵石层、导排盲沟和收集导排管构成一个完整导排系统。在主防渗层和次防渗 层之间设置次级渗滤液导排系统,作为渗漏检测系统。在边坡和场底铺设 6.0mm 厚土工复合排水网,场底沿渗滤液导排层设导排主盲沟,导排次盲沟,呈鱼刺状, 盲沟中心设置穿孔管,周围填充卵石。渗滤液排到预埋渗滤液输送管内,然后通 过渗滤液输送管输送到现有渗滤液调节池。再通过提升泵将渗滤液输送至已建渗 滤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2)飞灰填埋场库区设置截洪沟,将填埋区外汇集径流的雨水排出场外。 (3)为了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避免雨水直接进入堆体,在堆体上采用 1.0mm 的 HDPE 覆盖,对填埋区表面进行全面覆盖,作业时揭开部分覆盖膜进 行填埋作业,每日填埋完成后立即将膜盖好。为进一步减少雨水下渗及渗滤液产 生量,边坡等较长时间不进行下一步填埋作业的区域采用粘土结合 HDPE 膜进 行中间覆盖。 分区控制措施 飞灰填埋区为重点防渗区,其防渗措施为: 1、基础措施 本清除开挖工程区域内的树木、草皮、树根、乱石以及各种障碍物;场地整 平、使场地具有足够承载能力。当强夯达到设计要求后,挡渣坝基础范围内再进 行 CFG 桩处理。CFG 桩直径为 600mm,采用长螺旋钻灌注成桩,桩身材料为 C25 素混凝土填充,桩长为 5~15m,且桩端进入砂质粘性土层不小于 2.5m,采 用正方形形布置,桩中心距为 1.40m。挡渣坝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垫层强度 等级为 C20,厚度为 100mm,每边出基础 100mm。钢筋等级为:HRB400,保 护层厚度为 50mm。 2、水平防渗措施 本填埋库区的水平库区防渗系统采用双层人工衬层防渗结构,场底防渗衬层 从下向上的结构依次为∶500mm 厚粘土衬层+膨润土垫(GCL)4800g/m2+1.5mm 厚 HDPE 土工膜+6.0mm 厚土工复合排水网+2.0mm 厚 HDPE 高密度土工膜+非 29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织造土工布 600g/m2+6.0mm 厚土工复合排水网+级配卵石(d30~60mm)+非织造 土工布 200g/m2。 3、边坡防渗措施 边坡防渗衬层从下向上的结构依次为∶6.0mm 厚土工复合排水网+600g/m2 非织造土工布+膨润土垫(GCL)4800g/m2+1.5mmHDPE 土工膜+6.0mm 厚土工复 合排水网+2.0mm 厚 HDPE 高密度土工膜+600g/m2 非织造土工布+6.0mm 厚土工 复合排水网。 在采取以上分区防治措施后,场地各分区防渗可以达到相关环保要求,对污 染物下渗进入地下水可以形成有效阻截,达到保护地下水环境的目的。 地下水污染监控系统 本次评价给出运营期地下水监测计划,目的在于进行跟踪监测和保护区域地 下水环境,对可能造成的污染及时预警,并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 评价建议建立区域地下水监控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监测点位与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与监测因子、监测设备与监测人员等,跟踪监测布点计划见下表,监测 点分布见下图 8.4-1 本项目地下水及土壤跟踪监测点位图。 本污染监控计划中跟踪监测点布设、监测频次、监测因子等的设置兼顾《生 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相关要求制定。 表 8.3-1 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布点 性质 含水层 新建 序号 1# 布点原因 本底井 2# 排水井 新建 地下水导流主管出口处 3# 4# 污染扩散井 新建 新建 填埋场厂区北侧边界处 填埋场厂区南侧边界处 5# 新建 潜水含水 层 位置 填埋场西北角 填埋场地下水下游 30m 处 污染监视井 6# 7# 环境监测井 新建 填埋场地下水下游 50m 处 现有水井 金坑生活垃圾场内 监测布点:利用现有监测井和新建跟踪监测水井,监测点位见上表 8.3-1; 水质监测: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 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氟、镉、 铁、锰、铜、锌、粪大肠菌群; 水位监测:井深、水位。 297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监测频率: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 (GB16889-2008),10.2.4 生活垃圾填埋 场管理机构对排水井的水质监测频率应不少于每周一次,对污染扩散静和污染监 视井的水质监测频率应不少于每 2 周一次,对本底井的水质监测频率应不少于每 个月。 服务期满,填埋场封场后还需继续对地下水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每季度一 次。 应急响应措施 制定非正常状况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生非正常状况时,能以最快的速 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降低事故对潜水含 水层的污染。评价要求建设单位成立应急响应指挥部具体负责污染应急处理工作, 建议按照相关部门要求,编制专门的应急响应预案。 以下针对应急工作需要,结合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技术特点,提出控制措施: 1)污染源头控制 ①查明污染源; ②切断污染源; 2)查明地下水污染深度、范围和程度; ①渗漏点分层取土、取水化验,确定深度; ②依据污染场地的岩性特征及水文地质参数,在跟踪监测井位置取水化验。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可行性 本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渗滤液,影响途径主要为垂直入渗。项目 针对可能产生土壤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的迁移途径,按照“源头控制、过程防 控、污染监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 做好雨污分流工作,雨天不作业,以先进工艺、管道、设施等优化排水系统 设计,从源头上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量,将渗滤液泄漏的环境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飞灰稳定化物进入填埋场及时覆盖,减少粉尘的产生。 2、过程防控措施 298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将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GB50869-2013)对 填埋库区进行防渗;在项目运营期应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的要求,飞灰稳定化物满足标准要求后方可进入填埋场填埋。 3、污染监控措施 为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运营单位应制定土壤跟踪监测计划, 建立土壤跟踪监测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1)跟踪监测点布置 依据《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及《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 (HJ964-2018)的要求, a)监测点位应布设在重点影响区和土壤环境敏感目标附近; b)监测指标应选择建设项目特征因子; c)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一般每 3 年内开展 1 次监测工作, 本项目共布设土壤监测点 3 个,详见下表及下图 8.4-1 本项目地下水及土壤 跟踪监测点位图。 299 柱状样 柱状样 飞灰填埋区南侧(项目红线 范围内) 飞灰填埋区南侧碧桂园凤凰 城内绿地 飞灰填埋区东侧李子坑林地 T1 T2 T3 柱状样 样品类型 位置 编号 300 柱状样,在 0~0.5m、 0.5~1.5m、1.5~3m 分别 取样 采样深度 每 3 年一次 监测频次 表 8.4-1 土壤环境跟踪监测计划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pH 值、砷、镉、总铬、 六价铬、铜、铅、汞、 镍、锑、铍、钴、钒、 二噁英 监测因子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 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 准(试行)》(GB36600— 2018)表 1 风险筛选值第 二类用地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 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 准(试行)》(GB36600— 2018)表 1 风险筛选值第 一类用地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 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 准(试行)》 (GB156182018)表 1 农用地土壤 污染风险筛选值 执行标准 301 图 8.4-1 本项目地下水及土壤跟踪监测点位图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可行性 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自填埋机械吊机、压实机、运输车、渗滤液输送泵等,噪声 功率级在 65~80dB(A)之间。噪声源多为流动声源,设备选型时应选用低噪声设备, 需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本项目填埋作业仅昼间运 行,夜间禁止作业。同时,厂界四周设置绿化隔离带,从传播途径上减小噪声。填埋 场周边 200m 范围内不存在居民点、学校、医院等声敏感目标,采取上述措施后,本 项目不会对周边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拟定劳动定员 10 人,均从填埋场现有工作人员中调配,不新增定员。员 工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送至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项目焚烧处置。生活垃圾能得 到有效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可行性 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 为减轻本项目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拟采取以下生态保护措施: (1)独立填埋库区、边坡、依托的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等区域采用严格的防渗 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了渗滤液的渗漏, 通过源头控制,减小对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 影响; (2)库区周边设置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将填埋区外的雨水排入,进而减少水土 流失量; (3)对填埋场区四周进行绿化,保护生态环境。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措施可行。 封场期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服务期满后,需要进行封场和后期管理,拟采取以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填埋场封场必须建立完整的封场覆盖系统。维护最终覆盖层的完整性和有 效性,进行必要的维修以消除沉降和凹陷。 (2)维护地下水监测系统。若因侵蚀、沉降而导致排水控制结构需要修理时, 应实行正确的维护方案以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302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可行性分析 (3)封场后的地块全面实施覆土绿化,植被层前期主要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草 坪,如台湾草(Zoysis tenaifolla),地毯草(Axonopus conjugatum)等,中后期根 据 情 况 种植 一 些 浅根 植 物 ,如 采 用 花朵 有 芳 香气 味 的 灌木 , 桂 花(Osmanthus fragrons)、含笑(Michelia figo)、茉莉(Jasminum 植物如桑科榕属的黄叶榕(Ficus sambac)等,避免种植深根 microcarpa)等灌木、高大乔木等,防止其深根可 能破坏相近的防渗层。通过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等。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补偿项目占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措施合理可行。 固化飞灰专用运输车辆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固化飞灰运输车为自卸车(W=30t),车宽 2.5m,车长 9.6m,满载时前 轴重为 10t,满载时后轴重为 20t。自卸车日平均交通量为 8 辆,在车轮携带泥土上 路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洗车,根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标准(征 求意见稿)》,对固化飞灰运输车有如下要求。 (1)飞灰固化体运输车辆应取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特种车辆营运证,应 设置危险标识,车身和尾部应粘贴反光标志。 (1)运输车应配套防滑、防雨措施,且应具备采取相应应急措施的能力 (3)应对飞灰和飞灰固化体运输车辆定期检查,防止物料泄漏或抛洒。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固化飞灰专用运输车辆行驶过程对环境影响不大。 303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是指针对项目的性质和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环境影响因子, 从而对项目环境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影响总体作出经济评价。其目的是为了衡量项目 投入的环保资金所能带来的环保效果,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从而 合理安排环保投资。 项目环保投资 本项目为环境治理项目,总投资 3732.73 万元,工程环保投资 1689.12 万元,占 总投资的 45.25%。 本项目环保设施投资估算见下表: 类别 废气 废水 雨水 地下水 噪声 绿化 防渗系统 覆盖工程 封场工程 环保管理与 监测 表 9.1-1 本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 项目 洒水车、雾炮机等降尘设施 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 地表水收集导排系统 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采用低噪声设备、减振、隔声等措施 填埋区周边边坡、道路两侧进行绿化 库区水平防渗系统、边坡防渗 HDPE 膜 覆土及绿化 环评、竣工环保验收、地下水监测井等 投资估算(万元) 50 100 80 500 5 10 544.12 80 120 200 1689.12 合计 经济效益 本项目为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的配套保障设施,对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生 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稳定化物进行填埋处置,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保证高州市绿 能环保发电厂的正常运行。飞灰填埋场建设本身属于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工程,不产 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由环境、社会效益改变和提高所带来的间 接经济效益,其对当地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运行管理的 企业可获取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与回报,提供一定量的就业机会。 304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社会效益 飞灰填埋场能安全处置稳定化处理后的焚烧飞灰,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对保证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的正常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目实施后的社 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清洁的城市环境,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降低 致病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 (2)有利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实现和谐社会。 (3)作为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的服务项目,可解决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焚 烧飞灰的出路问题,是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完善的重要保证。 (4)通过规范的填埋作业工艺,有效提高处置场填埋空间的利用系数和压实 密度,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稳定化飞灰的单位处理成本。 综上所述,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 本项目用于填埋固化后飞灰,飞灰稳定化物采用吨袋包装填埋,雨天不作业,设 计完善的雨污分流措施,在严格按要求建设及运营作业的情况下,本项目无渗滤液产 生;考虑雨天未及时对填埋作业区进行覆盖,或覆盖膜出现破损、未及时发现处理等 特殊情况下,导致雨水进入填埋区,将会产生少量的渗滤液,渗滤液经填埋区导排水 管,引至金坑垃圾填埋场现有渗滤液调节池,再泵入金坑垃圾填埋场现有渗滤液处理 系统处理,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 级标准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中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 值较严值标准后排入鉴江高州市河段。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 为保持城区的市容市貌,建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有必要对居民生活垃圾 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本项目对稳定化处置的飞灰进行安全填埋,能 有效控制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次污染。本项目的实施是补充完善生活垃圾处理的 重要举措,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环境经济损益综合评价 本工程属环保型工程,解决了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稳定 化飞灰出路问题,保障了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的正常运行。不可否认的是,本项 305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目的建设对环境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作用,如大气中粉尘因子的增加及噪声污染 源的增加,均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环境影响评价章节可以看出, 其环境影响可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未引起原有功能类别改变,是可以接受的。 通过以上分析,本工程的建设将有利于高州市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其产生的 环境正效益是主要的,明显的,而其负面效益是轻微的,是可以接受的。 306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环境管理要求 施工期环境管理措施 针对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的影响,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环保业绩优秀的施工承包方,并在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有关环境保护 条款,如承包施工段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应采取的环保措施等,将环保工作的执 行情况作为工程验收的标准之一等。 (2)施工承包方应明确管理人员、职责等,并按照其承包施工段的环保要求, 编制详细的“施工环境管理方案”,连同施工组织设计一起呈报建设单位环保管理 部门,批准后方可以开工。 (3)在施工作业之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环保知识、意识和能力 的培训。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施工承包方应严格执行批准的工程施工环境管理方案, 并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4)施工过程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施工单位应安排专人对排水沟及沉淀池进行 清淤;对施工道路进行清扫;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构筑规范的原料及建筑垃圾堆 场。 (4)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对存在重大环境问题隐患的施工区随时进行跟踪检 查,做好记录,及时处理。监督环评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得到落实,通过环境监 理联系单、整改通知单发出指令来控制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运营期环境管理要求 应定期监测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并随时掌握场区 周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1)建立、执行并监督管理计划,对大气、废水等主要污染物制定详尽的监 测、控制制度,以保证及时了解并控制污染物排放情况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 (2)加强项目运营设备与设施的巡查检查,对于损坏的零部件要及时更换或 维修,加强对填埋区的外围防护措施、边坡围挡、场区截洪沟系统、场区给排水系 统、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及相应的管线等的日常检查, 对 于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处理。 (3)明确环境监测的职责,建立健全飞灰填埋场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 307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环境标准,对重点污染源及污染物开展日常监测工作,编制表格和报表,定期上报 有关主管部门,建立监测档案。 (4)环境管理要求应满足《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1134-2020): ①飞灰处置设施所有者应设置专门的部门或者专职人员,负责飞灰处置过程的 相关环境管理工作; ②应建立污染预防机制和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度; ③应对飞灰处置过程的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飞灰的危害特性、环 境保护要求、环境应急处理等; ④应按要求开展飞灰处置过程中相关设备或设施泄露、渗漏等情况的土壤污染 隐患排查; ⑤应保存处置的相关资料,包括培训记录、管理台账等。保存时间不应少于 10 年; ⑥应每年编制总结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总结报告应包括飞灰处置情况、飞灰处 置相关监测结果和其他相关材料。 封场后环境管理要求 填埋场整体服务期满后应封闭填埋场,用安全合理的方式净化废物处理和贮存 辅助设施,并且实施生态修复计划。 1、维护最终覆盖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必要的维修以消除沉降和凹陷及 其它影响; 2、封场系统的建设应与生态恢复相结合,并防止植物根系对封场土工膜的损 害; 3、封场后的地块宜全面实施覆土绿化,建成绿化用地。 环境监测计划 运营期监测计划 根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1134-2020) ,飞灰处理 产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的,飞灰处理产物中重金属浸出浓度监测频 次应不少于每日 1 次,飞灰处理产物中二噁英类的监测频次应不少于每 6 个月 1 次。 30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该监测计划由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实施。 运营期,本项目运营单位应综合考虑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 控制标准》 (GB16889-200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GB/T187722017)、《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 (HJ1033—2019)、《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 (HJ1134-2020) 中的相关要求,开展污染源监测工作,并制定年度监测计划,编制监测方案,设置 专项监测经费,专款专用。并对监测报告建立档案管理,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监测信 息的公开。监测工作由运营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机构进行,监测要求见下表。 表 10.2-1 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表 序 号 内容 监测因子 监测时间或频率 监测点位 1 厂界无组织 颗粒物 TSP 每季度监测 1 次 在填埋场的上风向设 置一个背景监测点、 下风向设置 3 个监控 点 2 厂界噪声 厂界噪声 Leq(A) 每季度1 次,每次连续监 测 2 天。 4 个厂界各布设 1 个 监测点 雨水 化学需氧量、悬浮物 每月有流动水排放时开展 一次监测。如监测一年无 异常情况,可放宽至每季 度有流动水排放时开展一 次监测。 雨水排口 地下水监测 井 pH、总硬度、溶解性 总固体、高锰酸盐指 数、氨氮、硝酸盐、 亚硝酸盐、硫酸盐、 氯化物、挥发性酚 类、氰化物、砷、 汞、六价铬、铅、 氟、镉、铁、锰、 铜、锌、粪大肠菌 群、井深、水位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 染控制标》(GB168892008),10.2.4 生活垃圾 填埋场管理机构对排水井 的水质监测频率应不少于 每周一次,对污染扩散静 和污染监视井的水质监测 频率应不少于每 2 周一 次,对本底井的水质监测 频率应不少于每个月。 本底井一座,排水井 一座,污染扩散井两 座,污染监视井两 座,环境监测井一座 每 3 年内监测 1 次。 飞灰填埋区南侧(项 目红线范围内) 飞灰填埋区南侧碧桂 园凤凰城内绿地 飞灰填埋区东侧李子 坑林地 3 4 5 土壤 pH 值、砷、镉、总 铬、六价铬、铜、 铅、汞、镍、锑、 铍、钴、钒、二噁英 注:本项目渗滤液监测依托金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现有监测计划。 运营单位应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相关要 求,每 6 个月进行一次防渗衬层完整性的监测。 309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封场期监测计划 封场期, 本项目运营单位应综合考虑《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GB/T18772-2017)、 《排 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HJ 1033—2019)中 的相关要求,开展地下水、土壤的监测工作,并制定年度监测计划,编制监测方案, 设置专项监测经费,专款专用。并对监测报告建立档案管理,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监测 信息的公开。监测工作由运营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机构进行,监测要求见下 表。 表 10.2-2 封场期环境监测计划表 序号 1 2 内容 监测因子 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 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 地下水监 硫酸盐、氯化物、挥发性酚类、氰化 测井 物、砷、汞、六价铬、铅、氟、镉、 铁、锰、铜、锌、粪大肠菌群,井 深、水位 土壤 监测频次 监测点位 每季度一次 本底井一座,排水井 一座,污染扩散井两 座,污染监视井两 座,环境监测井一座 飞灰填埋区南侧(项 目红线范围内) pH值、砷、镉、总铬、六价铬、铜、 飞灰填埋区南侧碧桂 铅、汞、镍、锑、铍、钴、钒、 封场后调查一次 园凤凰城内绿地 二噁英 飞灰填埋区东侧李子 坑林地 三同时竣工环保验收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 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 对配 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监测报告。本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组 织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通过后,方可正式投产运行。 本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及“三同时”验收表见下表。 310 地下水污 染防治 跟踪监测 渗滤液 达标排放 311 库区水平防渗系统采用双层人工衬层防渗结构,场底防渗衬层从下 向上的结构依次为∶500mm厚粘土衬层+膨润土垫 (GCL)4800g/m2+1.5mm厚HDPE土工膜+6.0mm厚土工复合排水网 +2.0mm厚HDPE高密度土工膜+非织造土工布600g/m2+6.0mm厚土工 符合防渗要 复合排水网+级配卵石(d30~60mm)+非织造土工布200g/m2。 求,避免对地 边坡防渗衬层从下向上的结构依次为∶6.0mm厚土工复合排水网 下水造成影响 +600g/m2非织造土工布+膨润土垫(GCL)4800g/m2+1.5mmHDPE土工 膜+6.0mm厚土工复合排水网+2.0mm厚HDPE高密度土工膜+600g/m2 非织造土工布+6.0mm厚土工复合排水网 本底井一座,排水井一座,污染扩散井两座,污染监视井两座,环 通过监控及时 经洗车槽收集后,依托金坑垃圾填埋场,一套100t/d的渗滤液处 理设施(采用“均衡池+(A/O)²膜生化反应器+反渗透工艺)及一 车辆清洗废水 套300t/d的渗滤液处理系统(渗滤液→格栅预处理→外置MBR系统→ 膜深处处理系统) 。两套渗滤液处理系统共同通过1个规范化排污口及 在线监测明渠(与环保部门联网) ,经处理达标后经排水沟排入鉴江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表 10.3-1 本项目“三同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览表 污染源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或验收要求 效果 执行标准 填埋区进场道路和作业道路利用洒水车洒水抑尘、填埋作业过程产生的 颗粒物(无组 粉尘采用雾炮机水喷雾降尘并及时进行膜覆盖、采用密封车运输,防止 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 沿途扬尘的产生、改善填埋场周围的环境,种植绿化隔离带;如遇大风 织) 大气污染 达标排放 表2 中第二时段周界外浓度最到点无组织排放监控 天气、大雨等极端天气,停止作业。 物 浓度限值 车辆和燃油设 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辆和燃油设备;定期对车辆设备进行维 备尾气 护保养 飞灰填埋场四周设置雨水沟;填埋作业平台设置锚固排水沟;做好 减少渗滤液产 渗滤液源头控 日覆盖、中间覆盖及终场覆盖工作,雨天不作业;覆盖膜膜面低洼处雨 生 制措施 水设置泵将雨水排出场外。 依托金坑垃圾填埋场,一期渗滤液调节池容积约为12000m3, 二期渗滤液调节池容积约为14440m3, 依托金坑垃圾填埋场,一套100t/d的渗滤液处理设施(采用“均衡池+ 最不利情况下 (A/O)²膜生化反应器+反渗透工艺)及一套300t/d的渗滤液处理系统 达标排放 《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产生的渗滤液 (渗滤液→格栅预处理→外置MBR系统→膜深处处理系统) 。两套渗 (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与《生活垃 废水污染 滤液处理系统共同通过1个规范化排污口及在线监测明渠(与环保部门 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中水 防治 联网) ,经处理达标后经排水沟排入鉴江 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较严值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或验收要求 境监测井一座 312 效果 执行标准 发现问题,避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III 类水质标准 免对地下水造 成影响 噪声污染 不造成噪声扰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作业设备 填埋作业设备选型方面选用低噪声设备,夜间不作业。 防治措施 民 2008)中的 2 类标准 T1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落实防渗措施,做好雨污分流工作,雨天不作业,以先进工艺、管 渗滤液、扬尘 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风险筛 道、设施等优化排水系统设计。填埋场及时覆盖,减少粉尘的产生 选值第二类用地标准 减小土壤污染 T2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风险,通过监 土壤污染 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风险筛 T1飞灰填埋区南侧(项目红线范围内) 控及时发现问 防治措施 选值第一类用地标准 跟踪监测 T2飞灰填埋区南侧碧桂园凤凰城内绿地 题 T3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 T3飞灰填埋区东侧李子坑林地 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表1农用地土 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生态保护 填埋场区四周进行绿化,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 措施 保证项目事故 环境风险 依托金坑垃圾填埋场,一期渗滤液调节池容积约为12000m3,二期渗 状况下废水不 防范措施 滤液调节池容积约为14440m3, 外排 污染源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概况 2020 年 3 月 30 日,高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 灰填埋场(一期)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高发改产业〔2020〕23 号文) 同意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灰填埋场项目(一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 项目”)建设。项目代码:2020-440981-77-01-014136。项目地址:高州市宝光街道北 江村委会金坑山坳内。建设规模及内容:规划用地约 77 亩,飞灰填埋区设计总库容 约 36 万立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填埋区土建工程、防渗工程、渗滤液导排工程、环境 监测工程、地下水导排管工程、道路工程、消防工程、防洪工程、绿化工程等。建设 单位:高州市高晟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本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相关部门委托 有资质单位进行运营管理。 2021 年 6 月,高州市自然资源事务中心出具《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 灰填埋场控制性详规平面图》,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 20055.50 平方米,总库容约 17.34 万立方米,服务年限约 8 年。填埋库区技术指标见下表。 表 11.1-1 项目 填埋场面积 库容 有效库容 填埋重量 填埋密度 填埋年限 固化飞灰处理规模 道路 工程总投资 本项目填埋库区技术指标表 单位 平方米 万立方米 万立方米 万吨 吨/立方米 年 吨/天 平方米 万元 指标 20055.50 17.34 15.95 19.14 1.20 8 68.58 3000 3732.73 本项目总投资 3732.73 万元,环保投资占 1689.12 万元,计划开工时间 2021 年 9 月,预计投产时间为 2021 年 11 月。 31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污染物排放及总量管理情况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下表。 污染类别 大气污 染物 填埋作业扬尘 污染类别 水污染 物 渗滤液 5555.3 m3/a 洗车废水 37.4m3/a 表 11.2-1 本项目污染物汇总表 污染因子 产生量 t/a 排放量 t/a TSP 0.6005 0.0336 污染因子 COD SS 氨氮 铅 汞 镉 铬 砷 COD SS 产生量 0.5555 0.2778 0.0278 0.0014 0.0003 0.0008 0.0250 0.0017 0.0075 0.0150 排放量 0.2778 0.1111 0.0111 0.0006 0.0000 0.0001 0.0005 0.0005 0.0019 0.0007 本项目渗滤液及洗车废水排入依托的金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在现有 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能力范围内。本项目的实施不改变现有高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排污许可证》 (12440981456372793G001V),本项目不单独申请废水总量指标。本 项目实施后,废水纳入高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排污许可证》 (12440981456372793G001V)进行管理。 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 版)》,四十五、生态保护和环 境治理业 77,103 环境治理业 772,本项目为飞灰稳定化物填埋场,属于重点管理, 应当申请取得重点管理排污许可证。 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1)废气。本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填埋作业扬尘及运输车辆行驶扬起 路面粉尘。运营期通过洒水车加强浇洒道路,采用雾炮机对填埋作业面喷雾、非作业 面覆膜等措施,废气对周围环境不大。 (2)废水。本项目劳动人员沿用金坑垃圾填埋场员工,金坑垃圾填埋场办公生 活废水通过现有办公生活区三级化粪池处理后进入现有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 排放,本项目场区内无生活污水产生。本项目洗车废水经洗车槽收集后,由提升泵泵 至现有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本项目用于填埋固化后飞灰,飞灰稳定 化物采用吨袋包装填埋,雨天不作业,设计完善的雨污分流措施,在严格按要求建设 31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及运营作业的情况下,本项目无渗滤液产生;考虑雨天未及时对填埋作业区进行覆 盖,或覆盖膜出现破损、未及时发现处理等特殊情况下,导致雨水进入填埋区,将会 产生少量的渗滤液,渗滤液经填埋区导排水管,引至金坑垃圾填埋场现有渗滤液调节 池,再泵入金坑垃圾填埋场现有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 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中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较严值标准后排入鉴江高州市河段。对 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 (3)地下水。正常工况下,本项目渗滤液处理措施合理,渗滤液储存、处理、 输送过程中的所有设施均采取了防渗措施,本项目的废水不会对地下水质量造成影 响。 非正常工况下飞灰填埋场发生泄漏后,飞灰渗滤液中的污染物通过包气带进入 含水层中,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通过预测分析,渗滤液渗漏进入松散孔隙含水层 中,随着水流的稀释扩散作用,影响距离及范围较小,因此项目运营对周边村庄地下 水井影响较小。 (4)噪声。主要噪声源为机械设备运行产生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项目 营运后将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5)固体废物。本项目劳动定员均从填埋场现有工作人员中调配,不新增定员。 员工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送至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项目焚烧处置。生活垃圾能 得到有效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6)土壤环境 非正常工况下,填埋场库区防渗层老化破损,防渗性能降低,渗滤液进入下部的 土壤环境,污染途径主要为垂直入渗,污染范围为项目填埋库区;根据预测结果,土 壤环境影响可接受。 (7)生态环境 本项目及周边以人工植被桉树为主,无特殊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类型,项目开发建 设不会给所在区域生态系统带来明显不良影响。 (8)环境风险。 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事故包括填埋库区防渗系统破损、渗滤液收集系统堵塞或破 裂、堆体沉降及溃坝、飞灰运输过程意外事故、渗滤液处理系统故障等。建设单位在 严格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 发生的环境风险,且一旦发生事故,也可将影响范围控制在较小程度之内,本项目环 31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境风险是可防、可控。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大气环境现状 项目属于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 级 标 准 及 2018 年 修 改 单 。 根 据 《 茂 名 市 2020 年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报 告 》 (http://sthjj.maoming.gov.cn/sjkf/hjjc/content/post_891225.html),2020 年茂名市区空 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为 98.9%。因此,本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现状达标。 茂名市 2020 年 SO2、NO2、PM10、PM2.5 年均浓度分别为 10 ug/m3、12 ug/m3、 39 ug/m3、21 ug/m3;CO 24 小时平均第 95 百分位数为 1mg/m3,O3 日最大 8 小时平 均第 90 百分位数为 116 ug/m3;各污染物平均浓度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 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 TSP 的 24 小时平均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项目场址监测点 TSP 的 24 小时平均值 0.058mg/m3~0.083 mg/m3, 最大浓度占标率 27.667%;下风向碧桂园凤凰城监测点 TSP 的 24 小时平均值 0.062mg/m3~0.086 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 28.667%。 (2)地表水环境现状 排水沟场区排污口汇进小溪约 110m 断面、小溪汇入鉴江处断面和鉴江广东茂名 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水质现状较好。 (3)地下水环境现状 1、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通过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钻探及试验,基本查明了调查区地下水类 型、含水层特征及富水性。调查区内赋存的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含水介质类型分为松 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其中,基岩裂隙水又细分为层状岩类裂隙水、 块状岩类裂隙水和红层裂隙水,富水性以贫乏为主。调查区内无水库分布,地表水体 主要是东-西南边界的鉴江河,区内零星分布大小不等的水塘、小溪流及水利工程灌 溉水渠等。大气降水是调查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西北部、中部丘陵台 地区地表多被坡残积土层覆盖,岩性以黏性土为主,渗透性较差,不利于大气降雨的 快速下渗,因此,在雨季大气降水少部分穿透包气带层下渗直接转化为地下水,大部 31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分以地表径流的方式进入水塘和河溪,地表水水位上升,高于浅层地下水位时,地表 水开始成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东北-西南部地表多被河流冲洪积形成的第四系松 散层覆盖,地形较平坦,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补给地下水。 调查区地下水依地势由高处向低处径流,总体规律为自西北向东、东南、西南方 向呈放射状流动,最终以渗流方式排泄于鉴江。人类生活区或农业种植区,部分地下 水则被耗于人工开采。 2、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调查区内除东南高州城的居民用自来水供水系统(原水以地表水为主)作为集中 生活用水水源,其它村庄以开采地下水作为生活供水水源。农村居民用水井深普遍小 于 40m,主要开采潜水-微承压水,开采方式以分散式开采为主。经初步统计,调查 区内开采地下水的居民人口数量约 3882 人。根据《用水定额 第 3 部分:生活》 (DB44/T1461.3—2021) ,调查区居民生活用水量按 140L/人▪日计,则开采地下水量 约为 155.28m3/d,即 5.67 万 m3/a。 3、地下水污染源 调查区地下水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调查区南部高州城的居民区均已安装 污水管网,生活污水进入高州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达标排入垺边河约 200 米后 流入鉴江,其余村庄居民约 3882 人,其中已安装污水处理设施但尚未运行的村庄居 民约 516 人,按 516 人计算,区内生活污水排放量 4955m3/年,COD 为 3561kg/年, 总磷为 15kg/年,总氮为 122kg/年,铵态氮为 30kg/年;生活污水是影响调查区地下 水水质的潜在污染源。 调查区农业主要为种植业和禽畜养殖业,农业种植以种荔枝、黄皮、龙眼、芒果 为主,长期喷洒农药和施用肥料可能对局部地区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对整 个调查区而言,可认为其污染影响较小;区内禽畜养殖主要以农村零散的养鸡、鸭、 鹅为主,无大型水产品养殖场,养殖过程产生的污染对调查区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 调查区工业活动不活跃,主要潜在污染源为金坑垃圾填埋场,对地表水及浅层地 下水水质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主要为 PH 值、COD、氨氮、铅等。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经评价,调查区地下水质量类别为Ⅰ~Ⅴ类,超标的监测因子有 pH 值、氨氮、 氟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铁、锰共 7 项,不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 类标准要求。超标原因主要受原生地质环境及次生环境的影响。 31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包气带污染现状评价 经评价,场区区包气带污染因子为氨氮和细菌总数 2 项,含量高于《地下水质量 标准》(GB/T14848-2017)III 类标准值要求。超标原因推测为旁边生活垃圾填埋场影 响所致,总体受污染程度轻微。 6、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1)钻孔抽水试验:各孔抽水试验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全~强风化花岗岩,地下水类 型为基岩裂隙潜水,水量贫乏;渗透系数为 0.42~0.60m/d,平均值为 0.53m/d,属弱 透水层。 2)双环法渗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人工填土层渗透系数为 0.51m/d,属弱透水 层;残积土层(砂质粉质黏土)渗透系数为 0.05m/d,属弱透水层。 7、包气带防污性能评价 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残积土层,局部为全风化花岗岩。残 积土岩性主要为砂质黏性土,渗透系数为 0.05m/d(5.33×10-5cm/s),人工填土主要岩 性为坡残积物(粉质黏土),渗透系数为 0.51m/d(5.85×10-4cm/s),全风化花岗岩渗透 系数 0.42~0.60m/d(4.90×10-4~6.92×10-4cm/s),均为弱透水层。各岩土层厚度分 布不均,厚度在 1.00~19.90m 之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划分标准,场地包气带土层防污性能中。 (4)声环境现状 本项目东、南、西、北厂界监测点昼间、夜间等效 A 声级均符合《声环境质量 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限值。 (5)土壤环境现状 根据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结果,T1~T4 为项目红线范围内属建设用地中公用设施 用地(U) ,土壤环境质量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 行) 》(GB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标准。 T8 为本项目周边居民区属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R) ,土壤环境质量满足《土壤 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第一类 用地的筛选值标准。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指在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建设用 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等于或者低于该值的,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可以忽略。 T5~T7 为本项目周边农用地,T7(那垌农田)的铜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表 1 其它风险筛选值(GB15618— 318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018 未规定铜的风险管制值),标准指数为 1.44,但满足(GB15618—2018)表 1 果园 风险筛选值,标准指数为 0.48;其它监测指标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 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表 1 水田及其它风险筛选值;根据《土壤 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 染风险筛选值指农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等于或者低于该值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作物生长或土壤生态环境的风险低,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超过该值的,对农产品 质量安全、农作物生长或土壤生态环境可能存在风险,应当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 品协同监测。 (6)生态环境现状 本项目占地范围内现状为林地,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小叶桉。占地范围及周边,以 人工植被小叶桉为优势物种,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3 个基本层次主要类型有:小叶 桉-逼迫子-芒其,群落结构相对简单。该区域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为明显,野生动物 较少,未发现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大气环境 飞灰的稳定化处理、包装均在焚烧厂内进行,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是填埋作业 扬尘,包括吨袋装卸、码放、压实平整等过程。本项目飞灰经过稳定化处理,采用密 封的吨袋包装后填埋,及时采取覆盖措施,同时,填埋作业过程中进行水喷雾抑尘, 再通过绿化隔离带隔离后,扬尘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运输飞灰稳定化物,进厂道路经过硬化,路况较好,同 时填埋场配备洒水车,定期对路面进行洒水,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频次,可有效降低运 输车辆行驶扬尘。综上,本项目运行期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为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配套的飞灰稳定化物填埋场,根据《生活垃圾卫生 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GB50869-2013) ,填埋库区边界的卫生防护距离为 500m。本项目填 埋库区边界 500m 内无居民区、学校、医院及对环境要求较高的企业等环境敏感点。 (2)地表水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飞灰遇雨水淋溶产生的渗滤液。本项目飞灰稳定化物 采用吨袋包装填埋,雨天不作业,并设计了完善的雨污分流措施,在严格按要求建设 319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及运营作业的情况下,本项目无渗滤液产生。考虑雨天时,未及时对填埋作业区进行 覆盖;或覆盖膜出现破损时,未及时发现处理等特殊情况下,导致雨水进入填埋区, 将会产生渗滤液,最不利情况下渗滤液产生量约 15.22m3/d, 污染因子主要为 CODCr、 Cl-、氨氮、重金属等。本项目渗滤液经渗滤液管网收集至收集井后排至现有一期、 二期的渗滤液调节池,再泵至现有 100 吨/天渗滤液处理系统及 300 吨/天渗滤液处理 系统,经处理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 一级标准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中水污染物排放浓度 限值较严值标准后,排入鉴江高州市河段。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地下水 正常工况下,本项目渗滤液处理措施合理,渗滤液储存、处理、输送过程中的所 有设施均采取了防渗措施。因此,正常工况下本项目的废污水不会对地下水质量造成 影响。 非正常工况下飞灰填埋场发生泄漏后,飞灰渗滤液中的污染物通过包气带进入 含水层中,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根据模拟预测结果,污水进入目标含水层后,污 染物中心浓度向下游迁移,非正常状况下渗滤液渗漏进入含水层中,渗漏的污水造成 的含水层污染范围有限,随着水流的稀释扩散作用,浓度降低,因此项目运营对周边 村庄饮用水井影响较小。 (4)噪声 本项目夜间不作业,考虑吊车、叉车、压实机协同作业,噪声源排放噪声随距离 衰减影响,不考虑其它衰减影响(例如树木、及其它构筑物隔声等)的情况下,经预 测,在距离机械设备 20 米处噪声可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昼间 60dB。项目厂界外 200m 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点,夜间 不作业,因此,本项目运营期作业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 (5)固体废物 本项目拟定劳动定员 10 人,均从填埋场现有工作人员中调配,不新增定员。员 工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送至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项目焚烧处置。生活垃圾能得 到有效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6)土壤环境 本项目土壤污染源主要为填埋库区,污染物主要为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污染途径 32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主要为垂直入渗,污染范围为项目填埋库区;根据预测结果,污染物(镉)泄露 8 年 各观测点的叠加值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 (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二噁英叠加背景值后预测值低于《土壤环境 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风险筛 选值,土壤环境影响可接受。 (7)生态环境 项目建设后,施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等得到有效处置,填埋区及边 坡进行了覆膜,挡渣坝及道路混凝土化,坡顶与红线范围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防护林 绿化,使原有水土流失状况得到基本控制,项目厂界内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生态质 量不会降低。 (8)环境风险 本项目生产、使用、贮存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 B 中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故判定项目风险潜势为 I,评价等级为简单分 析。 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①非正常情况下,由于防渗膜铺设过程施工质量、人为 操作不当或采取的防漏措施不足,将可能导致渗滤液渗漏,从而污染地下水及土壤环 境。②渗滤液收集系统可能因管道堵塞、破裂或设计缺陷而失效,未经处理的渗滤液 直排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③由于压实操作不当引发堆体沉降,边坡失稳;由于填埋 方式操作不当导致坝体溃坝,渗滤液泄漏、稳定化飞灰撒漏将造成地下水、土壤及周 边地表水体污染。④极端天气大量降雨可能造成溃坝、突发泄水、废水量突增等事故。 ⑤飞灰从电厂运输到填埋场,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均可能导 致运输途中的环境污染。⑥渗滤液处理系统设施发生故障,如未经处理达标的渗滤液 一旦直排,会影响纳污水体的环境质量。 本项目夜间不运输、填埋作业,在采取库区防渗层泄漏风险防范措施;渗 滤 液 收集系统防堵措施;填埋场溃坝防范措施;极端天气雨污水收集、处理应急处置措施; 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失效风险防范措施;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失效风险防 范措施;飞灰运输过程流失风险防治措施;制定防止重大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应急预 案,并设置执行机构,消除事故隐患的实施办法和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环 境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 321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保护措施 大气治理措施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填埋作业过程产生的粉尘以无 组织形式排放。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飞灰经预处理进行螯合稳定化,飞灰稳定化物采用密封的吨袋包装; (2)装卸过程轻装轻卸,禁止野蛮作业。 (3)填埋场内作业表面及时覆盖。对需要继续进行填埋的作业面,每日填埋作 业结束后,使用 HDPE 膜进行覆盖。当作业面积达到一定单元时,暂不进行填埋作 业的区域使用 HDPE 膜进行中间覆盖,可有效减少扬尘产生; (4)吨袋码放整齐,压实平整阶段,应防止设备刺穿、压破飞灰稳定化物吨袋, 防止吨袋破裂 (5)填埋场配备洒水车、雾炮机等设施,填埋场运输道路按时洒水,并且定期 清理道路积尘;对作业面采取雾炮机喷洒降尘; (6)遇到大风及雨天,应停止作业; (7)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雨、防渗漏、防遗撒要求,防止物料遗 撒造成扬尘污染。 本项目能够满足《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1134-2020) 中,进入填埋区的飞灰或飞灰处理产物应密闭包装或成型化的要求。 本项目采取的抑尘措施成熟可靠、简单易行,可有效减少颗粒物的无组织排放, 本项目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 废水治理措施 1、渗滤液减量化措施 为减少流进填埋库区的雨水量,从而使得渗滤液减量化,采取如下的措施: (1)将正在填埋的库区分成若干个填埋单元,将正在作业区域产生的渗滤液 和非作业区的雨水分开收集。非作业区的雨水利用单元集水井及水泵,通过阀门切 换,关闭通向调节池的通路,排向围堤上的雨水明沟。 (2)及时进行覆盖,阻隔大气降水进入填埋库区。填埋作业采用规范化作业 方式,及时进行日覆盖、中间覆盖,填埋作业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排水坡度(大于等 于 5%),尽可能分流进入库区的大气降水。 32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在填埋场建设和运行和封场时,做好雨污分流,避免雨水进入填埋堆体 转化为渗滤液。设置了环场永久雨污分流系统,库区内设置了临时雨污分流系统。 (4)填埋场达到使用年限后,进行终场覆盖,同时种植绿化,避免雨水转化为 渗滤液。 2、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飞灰遇雨水淋溶产生的渗滤液。本项目飞灰稳定化 物采用吨袋包装填埋,雨天不作业,并设计了完善的雨污分流措施,在严格按要求建 设及运营作业的情况下,本项目无渗滤液产生。考虑雨天时,未及时对填埋作业区进 行覆盖;或覆盖膜出现破损时,未及时发现处理等特殊情况下,导致雨水进入填埋区, 将会产生渗滤液,最不利情况下渗滤液产生量约 15.22m3/d,污染因子主要为 CODCr、 Cl-、氨氮、重金属等。本项目渗滤液经渗滤液管网收集至收集井后排至现有一期、 二期的渗滤液调节池,再泵至现有 100 吨/天渗滤液处理系统及 300 吨/天渗滤液处理 系统,经处理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 一级标准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中水污染物排放浓度 限值较严值标准后,排入鉴江高州市河段。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工程单元的分布情况,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 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等方 面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渗滤液,影响途径主要为垂直入渗。项目针对 可能产生土壤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的迁移途径,按照“源头控制、过程防控、污染 监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噪声治理措施 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自填埋机械吊机、压实机、运输车、渗滤液输送泵等,噪声 功率级在 65~80dB(A)之间。噪声源多为流动声源,设备选型时应选用低噪声设备, 需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本项目填埋作业仅昼间运 行,夜间禁止作业。同时,厂界四周设置绿化隔离带,从传播途径上减小噪声。填埋 场周边 200m 范围内不存在居民点、学校、医院等声敏感目标。 32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固废治理措施 本项目拟定劳动定员 10 人,均从填埋场现有工作人员中调配,不新增定员。员 工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送至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项目焚烧处置。生活垃圾能得 到有效处理。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为减轻本项目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拟采取以下生态保护措施: (1)独立填埋库区、边坡、依托的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等区域采用严格的防渗 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了渗滤液的渗漏, 通过源头控制,减小对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 影响; (2)库区周边设置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将填埋区外的雨水排入,进而减少水土 流失量; (3)对填埋场区四周进行绿化,保护生态环境。 2、本项目服务期满后,需要进行封场和后期管理,拟采取以下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 (1)填埋场封场必须建立完整的封场覆盖系统。维护最终覆盖层的完整性和有 效性,进行必要的维修以消除沉降和凹陷。 (2)维护地下水监测系统。若因侵蚀、沉降而导致排水控制结构需要修理时, 应实行正确的维护方案以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3)封场后的地块全面实施覆土绿化,植被层前期主要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草 坪,如台湾草(Zoysis tenaifolla),地毯草(Axonopus conjugatum)等,中后期根 据 情 况 种植 一 些 浅根 植 物 ,如 采 用 花朵 有 芳 香气 味 的 灌木 , 桂 花(Osmanthus fragrons)、含笑(Michelia figo)、茉莉(Jasminum 植物如桑科榕属的黄叶榕(Ficus sambac)等,避免种植深根 microcarpa)等灌木、高大乔木等,防止其深根可 能破坏相近的防渗层。通过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等。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建设单位应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生活垃 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GB/T18772-2017)、《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 32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术规范 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 (HJ1033—2019)、等规范实施日常环境监测 计划,确保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划要求。 项目建成投产后,应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 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规定,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 公众参与情况 高州市高晟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 2021 年 6 月 28 日委托广东环科技术 咨询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于 2021 年 6 月 29 日,高州市高晟 城 乡 建 设 投 资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在 茂 名 市 环 境 保 护 产 业 协 会 网 站 (http://www.mmhbxh.com:805/18--2226.aspx)发布了本项目的首次公示材料,公示时 间为本次公示至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中。 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建设单位于 2021 年 7 月 12 日,在茂 名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网站(http://www.mmhbxh.com:805/18--2244.aspx)上发布了 《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灰填埋场(一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 求意见稿)的公示材料。征求意见起止时间为 2021 年 7 月 12 日至 2021 年 7 月 23 日,持续时间不少于 10 个工作日。在网站公示期间内,建设单位分别在 2021 年 7 月 15 日、2021 年 7 月 21 日分别在《茂名晚报》上刊登了本项目的公示材料,该报告 属于项目所在地公众易于获得的报纸;建设单位于 2121 年 7 月 12 日~13 日,在本项 目评价范围内的各环境保护目标处粘贴公示材料,公示期限不少于 10 个工作日。本 次现场张贴的地点为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村委公告栏、村口、学校门口等场所,是公众 易于知悉的场所。 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部令第 4 号)和《关于发布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配套文件的公告》 (部令第 48 号)的相关要求开展工 作。根据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在第一次网络公示、第二次网络公示、登报公示、现场 张贴公示期间,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均未收到公众对该项目的反馈意见,没有收到公 众投诉。本项目公众参与过程部分公示截图及相片见下图所示。 32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第一次公开网络截图 本项目第二次公开网络截图 茂名晚报 2021 年 7 月 15 日 茂名晚报 2021 年 7 月 21 日 326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图 5 广潭村张贴公示照片(远景) 罗屋坡村张贴公示照片(远景) 广潭小学张贴公示照片(远景) 南坑小学张贴公示照片(远景) 32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团结场金坑队张贴公示照片(近景) 新塘村张贴公示照片(远景) 新塘小学张贴公示照片(远景) 新塘小学张贴公示照片(近景) 图 11.8-1 本项目公众参与过程公示截图及相片 328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结论 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金坑)飞灰填埋场(一期)建设项目,为高州市高晟城乡 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配套飞灰稳定化物填埋场。 本项目建设可解决高州市绿能环保发电厂稳定化飞灰的处置去向问题。高州市绿能 环保发电厂生活垃圾焚烧产生飞灰在电厂内进行飞灰稳定化及固化处理,满足《生活 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第 6.3 条要求后,采用密封的吨袋包 装,通过专用运输车辆,运至本项目进行填埋。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划、产 业政策,选址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等要求,建设单位在严格执行“三 同时”制度,加强环境管理,认真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 污染物能够做到达标排放或安全处置,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 的。 32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