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UG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编 号:DB11/T 1611-2018 建筑工程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Combined aluminum alloy formwork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2018-12-18 发布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2019-04-01 实施 联合发布 北京市地方标准 建筑工程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Combined aluminum alloy formwork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编 号:DB11/T 1611-2018 主编部门: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嘉盛图河北建筑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19 年 04 月 01 日 2019 北京 1 前 言 根据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 2016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 通知》(京质监发〔2016〕22 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 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与配件; 5.设计;6.构造要求与模板配置;7.施工;8.维修、保管。 本规范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由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由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技术 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 13 号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一层,邮政编码:100037,电话: 010-88083190) 。 主编单位: 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嘉盛图河北建筑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 北京首铝模板租赁有限公司 天津正信铝模板有限公司 河北力尔铝模板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广投同力德科技有限公司 昌宜(天津)模板租赁有限公司 华建铝业集团山东华铝模板有限公司 凯瑞模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北方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翔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铁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袁 梅 侯洋洋 王海兵 高 峰 鲁永辉 杨 波 赵虎军 史建锋 韩友强 方明涛 刘嘉茵 王振兴 梅晓丽 李庆达 李 萍 马 杰 李国志 袁 兵 何 林 于程水 赵 鹏 陈 辉 张惠丽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 陈 红 杜洪双 彭其兵 林宜雄 李久林 戴连双 陈 娣 刘相涛 张小平 杨少林 段凌晨 2 刘志国 刘爱玲 李鸿飞 韩俊彦 李忠伟 陈硕晖 詹必雄 田志斌 张 磊 费 恺 李文杰 王 锐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3 基本规定 ………………………………………………………………………………5 4 材料与配件 ……………………………………………………………………………6 5 设 计 …………………………………………………………………………………9 6 构造要求与模板配置 …………………………………………………………………15 7 施 工 …………………………………………………………………………………27 8 维修、保管 ……………………………………………………………………………35 附录 A 模板和配件………………………………………………………………………36 附录 B 铝合金型材截面特征……………………………………………………………44 附录 C 常用钢构件规格及其截面特征…………………………………………………47 本规范用词说明……………………………………………………………………………48 引用标准名录………………………………………………………………………………49 附:条文说明………………………………………………………………………………50 3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2 3 Basic Regulations…………………………………………………………………………5 4 Materials and Accessories…………………………………………………………………6 5 Design………………………………………………………………………………………9 6 Structure Requirements and Formwork Layouts…………………………………………15 7 Construction………………………………………………………………………………27 8 Maintenance and Storage…………………………………………………………………35 Appendix A Explanation of Formwork and Accessories…………………………………36 Appendix B 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luminum Alloy Profiles…………………44 Appendix C Specification and Sec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Supporting Steel Members…47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4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49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50 4 1 1.0.1 总 则 为规范组合铝合金模板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保证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施工质量 和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行政区域内建筑工程组合铝合金模板的设计、安装、使用、拆 除和安全管理。 1.0.3 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1 2.1.1 术 语 组合铝合金模板 combined aluminum alloy formwork 由铝合金模板系统、支撑系统、紧固系统、配件系统组成。 2.1.2 铝合金模板 aluminum alloy formwork system 由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的模板系统,主要包括平面模板、转角模板、承接模板、支 撑头模板等。 2.1.3 平面模板 flat formwork 用于混凝土结构平面处的模板,包括楼面板、墙柱模板、梁模板、平面通用配套模 板等。 2.1.4 转角模板 corner formwork 用于混凝土结构转角处的模板,包括楼面阴角模板、梁底阴角模板、梁侧阴角模板、 阴角转角模板、墙柱阴角模板及阳角模板等。 2.1.5 承接模板 kicker formwork 用于承接上层外墙、柱及电梯井的模板。 2.1.6 支撑头模板 supporting formwork 安装在可调独立钢支撑顶端,支撑在楼板底部或梁底部的模板,实现龙骨早拆及模 板早拆。 2.1.7 支撑系统 support system 由早拆装置、可调独立钢支撑或其他支模架等组成。 2.1.8 早拆装置 early stripping accessories 由支撑头模板、早拆铝梁、早拆锁条等组成,安装在竖向可调独立钢支撑上,可将 早拆模板实现先行拆除的装置。 2.1.9 可调独立钢支撑 adjustable independent steel support 以单根形式通过调节立杆高度,为铝合金模板提供承载能力的构件。 2.1.10 紧固系统 fastening system 主要用于加固模板、提高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包括对拉构件、加固件。 2.1.11 对拉构件 tensile member 用于承受竖向结构混凝土侧压力,主要分为对拉螺杆和对拉片两种形式,分别用于 模板面板的穿墙孔处和两块模板边框拼接缝的凹槽处。 2.1.12 加固件 reinforcing components 提高铝合金模板系统整体稳定性、调整模板受力的构件,主要由斜撑、背楞等组成。 2.1.13 斜撑 push-pull prop 一端支撑于楼板上、一端支撑于背楞上,用于调节墙柱模板垂直度和增强模板整体稳 定性的加固件。 2.1.14 背楞 waling 采用矩形管或其他截面形式的型材制作而成,主要承受混凝土侧压力。 2.1.15 配件系统 accessory system 用于连接组合铝合金模板的构件,主要由销钉、销片、垫片、螺母等组成。 2 2.2 2.2.1 符 号 荷载、荷载作用效应 Fs ——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上的侧压力设计值; M ——弯矩设计值; N ——轴向荷载设计值; N tb ——对拉螺栓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qgk ——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V ——剪力设计值; Qek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kN/m2)。 2.2.2 性能指标: Ea ——铝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 Es ——钢材的弹性模量; Ga ——铝合金材料的剪变模量; Gs ——钢材的剪变模量; a ——铝合金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s ——钢材的线膨胀系数; a ——铝合金材料的质量密度; s ——钢材的质量密度; f a ——铝合金材料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f v a ——铝合金材料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f s ——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f vs -钢材抗剪强度设计值; f 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 et ——模板早拆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 u,h a z ——铝合金材料焊件热影响区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f v,haz ——铝合金材料焊件热影响区抗剪强度设计值; f t b ——对拉螺杆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Rm ——铝合金材料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Rp 0.2 ——铝合金材料的非比例延伸强度标准值; ——正应力; ——剪应力; f cu ——对应龄期的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 f ce ——钢管壁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 M max ——最不利弯矩设计值。 3 ——挠度计算值; ——容许挠度值; E —— 独立支撑的弹性模量; 2.2.3 几何参数: An ——净截面面积; A5.65 、 A50mm ——铝合金材料断后伸长率; I s ——背楞截面惯性矩; I a — 模板截面惯性矩; L ——模板计算跨度; S 0 ——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 Ws ——背楞截面抵抗矩; Wa ——模板截面抵抗矩; t w ——腹板厚度; I 2 ——可调独立钢支撑外管的截面惯性矩; H ——可调独立钢支撑总高度; A ——两个插销孔的管壁受压面积; ——内管壁厚; d ——插销直径; Ac ——插销截面面积; Let ——板底支撑头模板间距; h f ——楼板厚度; a ——对拉螺杆、对拉片横向间距; b ——对拉螺杆、对拉片竖向间距; B ——梁底宽度。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k ——弯矩系数; xe ——施工管理状态的不定性系数; rc ——钢筋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 —— 可调独立钢支撑的计算长度系数; a ——泊松比。 4 3 基本规定 3.0.1 组合铝合金模板宜采用模数制设计,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模板和支撑系统配置图及节点详图; 2 编制模板及配件的规格、品种与数量明细表; 3 编制计算书。 3.0.2 在施工前,应先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 及支撑的设计、模板配置图,模板的安装、验收、拆除等相关内容。 3.0.3 专项施工方案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审核、审批;层高超过 3.3m 或超过一定规模 的危险性较大的铝合金模板工程应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3.0.4 专项施工方案应向相关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按照方案组织实施。 5 4 材料与配件 4.1 4.1.1 铝合金材料 铝合金型材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业用铝和铝合金挤压型材》 GB/T 6892 中的 AL6061-T6 或 AL6082-T6 材料。 铝合金材料化学成份应符合表 4.1.1 规定。 表 4.1.1 铝合金 牌号 化学成分(wt%) 状态 6061 T6 6082 T6 4.1.2 铝合金材料化学成份 Cu Si Fe Mn Mg Zn Cr Ti Al (铜) (硅) (铁) (锰) (镁) (锌) (铬) (钛) (铝) 0.15~ 0.4~ 0.4 0.8 ≤0.7 ≤0.15 ≤0.15 余量 0.1 余量 0.7~ 0.1 0.5 1.3 0.8~ 0.4~ 0.6~ 1.0 1.2 0.04~ ≤0.25 1.2 0.35 0.2 0.25 铝合金材料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190 的 规定。 4.1.3 铝合金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4.1.3-1 和表 4.1.3-2 的规定。 表4.1.3-1 铝合金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 弹性模量Ea 剪变模量Ga 泊松比νa 2 (N/mm ) 70000 2 (N/mm ) 0.3 线膨胀系数αa 质量密度ρa (以每℃计) (kg/m ) 3 -6 27000 23×10 2700 表4.1.3-2 铝合金材料的室温纵向拉伸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牌号 状态 壁厚/mm Rm/MPa ≤5 260 >5~25 规定非比例 A5.65 A50mm 240 - 7 260 240 10 8 ≤5 290 250 - 6 >5~25 310 260 10 8 Rp0.2/MPa 不 6061 T6 6082 4.1.4 T6 断后伸长率/% 延伸强度 小 于 铝合金材料的强度设计值应符合表 4.1.4 的规定。 2 表4.1.4 铝合金材料的强度设计值(N/mm ) 铝合金材料 4.1.5 用于构件计算 厚度 抗拉、抗压 (mm) 和抗弯 fa 抗剪fva 用于焊接连接计算 焊件热影响区抗拉、 焊件热影响 抗压和抗弯fu,haz 区抗剪fv,haz 牌号 状态 6061 T6 所有 200 115 100 60 6082 T6 所有 230 120 100 60 单块铝合金模板面板厚度应不小于 3.5mm,当模板宽度大于等于 300mm 时,面板 厚度应不小于 4.0mm;边框厚度应不小于 5.0mm,高度应不小于 65mm。 4.1.6 模板和配件见附录 A,铝合金型材截面特征见附录 B。 6 4.2 4.2.1 钢 材 钢构件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 和《低合金高强度 结构钢》GB/T 1591 的规定。 4.2.2 钢材的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4.2.2 的规定。 表4.2.2 弹性模量 Es 2 4.2.3 剪变模量 Gs 线膨胀系数 2 s (N/mm ) (N/mm ) (以每℃计) 206000 79000 12×10 s 质量密度 3 (kg/m ) -6 7850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应符合表 4.2.3 的规定。 2 表 4.2.3 钢材牌号 Q235 4.2.4 钢材的物理性能指标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 ) 抗拉、抗压、 厚度 d(mm) 抗弯 fs 抗剪 f vs d≤16 215 125 16 : 40 205 120 40 : 60 200 115 60 : 100 200 115 焊接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 或《低压流体输送 用焊接钢管》GB/T 3091 中规定的 Q235 普通钢管的要求。不应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 压扁及裂纹的钢管。 4.2.5 常用钢构件规格及其截面特征见附录 C。 4.3 4.3.1 配 件 常用配件的规格符合表 4.3.1 的要规定。 表 4.3.1 名 称 规 铝合金模板配件 格(mm) 材质 销钉 Ф16×50~Ф16×195 Q235B 销片 24×10×70×3.5 32×12×80×3.0(弯形) Q345B 口 50×30×2.0 口 50×50×2.5 口 60×40×2.5 口 60×40×3.0 口 80×40×2.0 口 100×50×3.0 Q235B 外管Ф60×3.0 内管Ф48×3.0 外管Ф60×3.5 内管Ф48×3.5 底座厚度≥6mm Q235B Ф48×3.0 Q235B Ф30×3.0 Q235B M16~M18 粗牙螺杆 45#钢 周转:33×2.5~33×2.75 65Mn 钢背楞 可调独立钢支撑 可调斜撑 (拉杆体系) 可调斜撑 (拉片体系) 对拉螺杆 对拉片 7 名 称 规 拉片背楞卡具 垫片 4.3.2 格(mm) 材质 一次性:33×2.0 65Mn Q235B ≥6.0 Q235B 75×75×8.0 对拉螺杆规格及轴向受拉承载设计值应满足表 4.3.2 的规定: b 表 4.3.2 对拉螺杆规格及轴向拉力设计值( N t ) 净截面面积 An 重量 轴向拉力 螺杆 螺杆外径 螺杆内径 规格 ( mm ) ( mm ) M16 15.75 13.55 144 15.8 24.5 M18 17.75 14.93 174 20.0 29.6 2 ( mm ) 8 (N /m) b 设计值 N t ( kN ) 5.1.1 5 设 计 5.1 一般规定 模板的荷载及荷载组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的有关规定。 5.1.2 钢构件受压长细比不宜大于 180,受拉长细比不宜大于 350。 5.1.3 对拉螺杆体系模板的对拉螺杆水平及竖向间距不应大于 800mm;对拉片体系模板的 对拉片水平间距不应大于 500mm,竖向间距不应大于 600mm。 5.1.4 模板、背楞的变形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的变形限值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 1/400,单块模板变形限值不应超过 1.5mm; 2 饰面清水混凝土模板的累计变形限值不应超过 2mm; 3 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的累计变形限值不宜超过 3mm; 4 背楞挠度值不大于相应跨度的 1/500,且不宜大于 2.0mm。 5.1.5 模板配板设计应与主体结构设计、预制构件设计相互协调。 5.2 模板及支撑构件计算 5.2.1 组合铝合金模板体系设计计算应包括模板系统、支撑系统、紧固系统、配件系统等 承载力和变形验算。 5.2.2 早拆模板支撑系统的计算见《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386 5.2.3 模板的承载力和变形验算应符合《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386 的规定 。 1 抗弯强度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Wa M max M max fa Wa (5.2.3-1) —最不利弯矩设计值,按荷载基本组合计算(N·mm) ; —模板截面抵抗矩(mm3),常用模板截面抵抗矩可按本规范附录 B 查取; — 模板正应力(N/mm2),按荷载基本组合计算; fa —铝合金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当位于焊接热影响区时,取 fu ,haz 按本规范 表 4.1.4 采用。 铝合金材料的强度设计值应符合表 4.1.4 规定。 模板挠度计算值应符合本规范 5.1.4 条的规定。 9 2 模板的整体变形可采用简支梁模型按下式验算: 5q gk L4 qgk 式中: 384 Ea I a [ ] (5.2.3-2) —均布线荷载标准值(N/mm) ; Ea — 铝合金材料弹性模量(N/mm2); I a — 模板截面惯性矩(mm4),常用模板截面抵抗矩按本规范附录 B 查取; L — 模板计算跨度 (mm); v — 模板挠度计算值(mm),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 v — 容许挠度(mm) ,应符合本规范 5.1.4 条的规定。 3 焊缝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 的相关规定进行验算。 5.2.4 钢制背楞承载力和变形验算应符合《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规程》GJ386 的规 定: 1 抗弯强度应符合下式要求: σ M max fs Ws 式中: M max Ws (5.2.4-1) — 最不利弯矩设计值(N·mm),按荷载基本组合计算; — 背楞截面抵抗矩(mm3),常用背楞截面抵抗矩可按本规范附录 C.0.1 查取; — 背楞正应力(N/ mm2),按荷载基本组合计算; fs 2 — 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N/ m.m2),应符合表 4.2.3 规定。 抗剪强度应符合下式要求: VS 0 f vs I stw 式中: V — 计算截面沿腹板平面作用的剪力设计值(N) ; S0 — 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mm3) ; Is — 背楞毛截面惯性矩(mm4) ; tw — 背楞腹板厚度(mm) ; —背楞剪应力,按荷载基本组合计算(N/mm2); f vs —钢材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应符合表 4.2.3 规定。 10 (5.2.4-2) 3 变形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q gk 5q gk L4 384 Es I s [ ] (5.2.4-3) — 均布线荷载标准值(N/mm) ; Es — 钢材弹性模量(N/mm2); I s — 背楞截面惯性矩(mm4),常用背楞截面惯性矩可按本规范附录 C.0.1 取值; L — 背楞计算跨度(mm); v — 背楞挠度计算值(mm),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 v — 5.2.5 容许挠度(mm) ,背楞的挠度计算值应符合本规范 5.2.1 条的规定。 对拉螺杆规格不宜小于 M18,对拉螺杆的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N abFs (5.2.5-1) N An f t b (5.2.5-2) N N tb (5.2.5-3) 式中: N —对拉螺杆最大轴力设计值(N); N tb —对拉螺杆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常用对拉螺杆和受拉承载力设计值可采 用本规范表 4.3.2; a —对拉螺杆横向间距(mm); b —对拉螺杆竖向间距(mm);. Fs —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上的侧压力设计值(N/mm2),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的相关规定计算。 An —对拉螺杆的净截面面积 f tb 5.2.6 —对拉螺杆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对拉片的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N abFS (5.2.6-1) N / An fs (5.2.6-2) 式中: N ——对拉片最大轴力设计值(N) ; f s ——对拉片钢材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应符合表 4.2.3 规定; An ——对拉片的净截面面积(mm2); 11 a ——对拉片横向间距(mm); b ——对拉片竖向间距(mm); FS ——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上的侧压力设计值(N/mm2),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的相关规定计算。 5.2.7 当利用斜撑受力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对斜撑进行承 载力、刚度和稳定性验算;锚栓及其连接钢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等进行承载力验算。 5.2.8 可调独立钢支撑计算应包括强度 、稳定性、插销抗剪力计算: 1 钢管壁受压强度计算: 独立支撑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N < N 钢管壁的受压容许荷载 N 按下式计算 N f ce A (5.2.8-1) 式中: f ce —钢管壁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N/mm2); A —两个插销孔的管壁受压面积(mm2); A 2d (5.2.8-2) —内管壁厚(mm); d —插销直径(mm); 2 可调独立钢支撑的稳定性承载力应满足如下要求: 最不利风荷载组合时 N ND ND (5.2.8-3) 2 EI 2 H 2 (5.2.8-4) 其中: N —可调独立钢支撑的实际受压轴力; N D —可调独立钢支撑的轴力设计值; E — 可调独立钢支撑的弹性模量; I 2 —可调独立钢支撑外管的截面惯性矩; — 可调独立钢支撑的计算长度系数; H —可调独立钢支撑总高度。 3 插销受剪力计算: 12 可调独立钢支撑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N < N 插销受剪的容许荷载 N 按下式计算: N 2 f vs Ac (5.2.8-5) 式中: f vs —钢材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Ac —插销截面积 Ac d / 2 (mm2); 2 5.2.9 应用可调独立钢支撑立杆早拆模板技术时,板底早拆模板的早拆头间距应符合以下 规定: f et kxe rc h Qek Let 12.9h (5.2.9) 式中: Let —板底支撑头模板间距(m); h —楼板厚度(m); f et —模板早拆时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其取值可根据表 5.2.9 确定; k —弯矩系数:对于单向板或梁,两端固定时取 1/12,一端固定一端简支时取 9/128; xe —施工管理状态的不定性系数,取 1.2; rc —钢筋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 Qek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kN/m2)。 表 5.2.9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强度种类 f et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0.91 1.10 1.27 1.43 1.57 1.71 1.80 1.89 1.96 注:1 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边长或直径小于 300mm, 则表中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 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 等)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 5.3 早拆模板 5.3.1 板底早拆支撑间距不宜大于 1350mm×1350mm,支撑头模板不应小于 100mm×200mm。 5.3.2 梁底早拆支撑纵向间距不宜大于 1350mm,可调独立钢支撑承载力在满足要求的前提 下,尚应符合表 5.3.2 规定: 13 表 5.3.2 梁底可调独立钢支撑的数量 梁宽 B(mm) 梁宽方向独立支撑数量(根) B≤400 1 4001000 不少于 3 14 6 构造要求与模板配置 6.0.1 独立柱模板配置及加固示意图 (1)独立柱最大边长小于 600mm 时,采用两转角背楞进行斜拉加固,如图 6.0.1-1。 平面图 1-1 剖面图 图 6.0.1-1 独立柱模板配置及加固示意图一 1-背楞 2-铝合金模板 3-斜拉螺杆 (2)独立柱边长 600mm≤L≤800mm 时,采用直背楞进行加固,两个方向背楞上下错开拉结, 错开 150mm 为宜,如图 6.0.1-2。 平面图 1-1 剖面图 图 6.0.1-2 独立柱模板配置及加固示意图二 1-对拉螺杆 2-铝合金模板 15 3-背楞 (3)独立柱最大边长>800mm 时,应采用对拉螺杆对拉加固,同时满足计算要求,同 6.0.2 一般墙体加固形式。 6.0.2 墙体模板配置及加固示意图。 1.对拉螺杆体系如图 6.0.2-1,拉片体系如图 6.0.2-2。 图 6.0.2-1 拉杆体系墙体模板配置及加固示意图 1-背楞 6-外墙模板 2-螺母、垫片 7-斜支撑 3-内墙模板 8-转角模板 4-对拉螺杆 5-承接模板 9-楼面模板 10-承接板加固件 图 6.0.2-2 拉片体系墙体及模板配置及加固示意图 1-背楞 2-墙体模板 3-卡具 6-小斜撑 7-转角模板 8-楼面模板 16 4-拉片 5-承接模板 9-承接板加固件 6.0.3 窗洞口模板配置图 1、无飘台的窗洞口模板配置图, 拉杆体系如图 6.0.3-1,拉片体系如图 6.0.3-2。 图 6.0.3-1 拉杆体系配置示意图 1-承接模板 7-转角模板 2-外梁侧板 8-内梁侧板 3-可调钢支撑 9-梁底模板 4-背楞 10-窗台盖板 5-外墙模板 6-楼面模板 11-内墙模板 12-承接模板加固件 图 6.0.3-2 拉片体系配置示意图 1-承接模板 5-卡具 9-梁底模板 2-外墙模板 6-背楞 3-拉片 7-窗台盖板 10-转角模板 11-楼面模板 17 4-外梁侧板 8-可调钢支撑 12-承接模板加固件 2.有飘台的窗洞口模板配置图,拉杆体系如图 6.0.3-3,拉片体系如图 6.0.3-4。 图 6.0.3-3 拉杆体系配置示意图 1-承接模板 2-上飘窗转角 4-上飘窗侧板 5-下飘窗侧板 7-下飘窗阴角 8-外墙模板 10-转角模板 11-内梁侧板 13-可调钢支撑 16-背楞 图 6.0.3-4 拉片体系配置示意图 3-上飘窗盖板 1-承接模板 6-下飘窗底板 2-上飘窗转角 4-上飘窗底板 5-下飘窗盖板 9-楼面模板 7-下飘窗板转角 12-上飘窗底板 10-背楞 14-下飘窗盖板 15-内墙模板 11-拉片 13-内梁侧板 17-承接模板加固件 8-墙体模板 14-转角模板 6.0.4 空调板模板配置图(图 6.0.4) 图 6.0.4 空调板模板配置示意图 5-楼面模板 2-底板模板 6-内梁侧板 3-转角模板 7-梁底模板 18 6-下飘窗底板 9-卡具 12-可调钢支撑 16-承接模板加固件 1-侧模板 3-上飘窗侧板 4-外梁侧板 8-可调独立钢支撑 15-楼面模板 6.0.5 有反坎的空调板模板配置图(6.0.5) 图 6.0.5 有反坎的空调板模板配置示意图 1-固定角铝 2-梁反坎模板 4-楼面模板 5-转角模板 7-梁底模板 3-外梁侧板 6-内梁侧板 8-可调独立钢支撑 6.0.6 楼梯模板配置图(6.0.6-1、6.0.6-2、6.0.6-3、6.0.6-4) 图 6.0.6-1 双跑封闭楼梯模板配置示意图 1-背楞 2-可调独立钢支撑 3-爬坡顶板 19 4-对拉螺杆 5-盖板模板 图 6.0.6-2 双跑敞开楼梯模板配置示意图 1-踏步模板 3-爬坡顶板 2-休息平台顶板模板 4-可调独立钢支撑 图 6.0.6-3 单跑封闭楼梯模板配置示意图 1-踏步模板 3-爬坡顶板 2-休息平台转角模板与顶板模板 4-可调独立钢支撑 20 5-背楞 6-盖板模板 图 6.0.6-4 单跑敞开楼梯模板配置示意图 1-踏步模板 2-休息平台转角模板与顶板模板 3-爬坡顶板 4-可调独立钢支撑 6.0.7 门过梁模板配置图(图 6.0.7) 图 6.0.7 门过梁及墙梁顶板交接位置模板配置示意图 1-墙模板 6.0.8 2-梁侧模板 3-梁底模板 4-楼面转角模板 窗户企口模板配置做法如图 6.0.8-1 和 6.0.8-2。 21 5-可调独立钢支撑 窗企口模板配置示意图 拆模示意图 图 6.0.8-1 拉杆体系窗户企口模板配置示意图一 1-企口模板(加压槽板) 2-企口 3-可调钢支撑 4-承接模板加固件 图 6.0.8-2 拉片体系窗户企口模板配置示意图二 1-承接模板 2-外墙模板 7-企口模板(特殊型材制作) 3-拉片 4-外梁侧板 8-可调钢支撑 11-楼面模板 12-承接板加固件 22 5-卡具 9-梁底模板 6-背楞 10-转角模板 6.0.9 厨房及卫生间反坎模板配置如图 6.0.9。 平面图 1-1 剖面图 图 6.0.9 厨房及卫生间反坎模板配置示意图 1-封堵模板 2-反坎模板 23 3-加固角铝或角铁 6.0.10 顶板后浇带模板配置如图 6.0.10。 顶板后浇带施工配模平面示意图 1-1 剖面图 图 6.0.10 顶板后浇带模板配置示意图 1-后浇带 2-木模板或铝模板 3-可调独立钢支撑 4-楼面龙骨模板 5-支撑头模板 6.0.11 布料机位置模板配置及加固如图 6.0.11。 平面图 1-1 剖面图 图 6.0.11 布料机位置模板配置及加固示意图 1-支撑头模板 5-可调独立钢支撑 2-楼面龙骨模板 3-布料机爪(脚) 6-临时可调支撑 24 7- 钢管扣件 4-楼面模板 8-木方 9-钢管 6.0.12 传料口模板配置如图 6.0.12。 平面图 1-1 剖面图 图 6.0.12 传料口模板配置示意图 1-传料口模板 (洞口 200x800mm) 3-支撑头模板 4-楼面龙骨模板 25 2-楼面模板 5-传料盒 6.0.13 滴水线模板配置如图 6.0.13 所示。 图 6.0.13 滴水线模板配置示意图 1-可调独立钢支撑 2-滴水线型材 26 3-滴水线模板 4-楼面 7 施工 7.1 7.1.1 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模板施工图、施工工艺、质量、安 全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7.1.2 模板进场前,施工现场应有平整的堆放场地,模板堆叠堆放高度不得超过 2m。 7.1.3 模板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提供以下相关资料: 1 模板提供方应提供模板出厂合格证、产品化学性能检测报告、两年内委托第三方检 测机构对模板所做的检测报告等; 2 模板和配件清单; 3 模板配置图。 7.1.4 模板安装前应按表 7.1.4 对成品质量进行检查; 1 模板的表面应平整,无油污、破损、变形,焊缝应无明显缺陷,拼接缝无明显高低 错台; 2 模板表面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表7.1.4 模板成品质量标准 项 目 要求尺寸(mm) 允许偏差(mm) ≤2100 0 -1.00 0 -1.50 0 -0.80 0 -1.20 长 度 >2100 外 形 ≤350 宽 度 >350~600 尺 寸 ≤1500 1.00 >1500 1.50 面板厚度 —— -0.15 边框及端肋高度 65 ±0.40 相邻孔中心距 —— ±0.30 孔中心与板面距离 40 ±0.30 孔直径 16.50 +0.25 0 对角线差 销 孔 端肋与边框的垂直度 90° -0.40° 端肋组装位移 —— -0.60 凸棱直线度 —— 0.50 板面平面度 任意方向 1.0 焊 缝 焊缝尺寸按设计要求,焊缝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及铝合金 的弧焊接头缺欠质量分级指南》GB/T 22087 中 D 级焊缝质量要 求。模板构件的焊缝质量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飞溅物应 27 项 目 要求尺寸(mm) 允许偏差(mm) 清除干净,不得有气孔、咬肉、裂纹等缺陷。 0 90° -0.3° 0 90° -1.0° 阴角模板垂直度 连接角模垂直度 7.2 安 装 7.2.1 组合铝合金模板安装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模板配置图要求进行施工。 7.2.2 施工现场应有能满足模板安装和检查需求的测量点或控制线、标高线等。 7.2.3 模板使用前应均匀涂刷模板专用脱模剂,前三次宜采用油性模剂,第四次及以后宜 采用水性脱模剂;冬季施工时宜采用油性脱模剂; 表 7.2.3 7.2.4 脱模剂技术参数 参 数 数 据 粘度 25℃ 20-40 厘泊 PH 值 7-8 耐温性 -15℃-100℃ 抗冲力 大于 0.5KG 耐盐水性 大于 12hours 成膜时间 30-60mins 墙柱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设置定位钢筋; 2 安装墙柱模板时,模板应有可靠安全的支撑点防止倒塌; 3 混凝土浇筑前对墙柱模板下端进行封堵;防止漏浆; 4 在安装墙柱模板时,两侧模板对拉位置应平直相对; 5 在安装对拉构件时,应使用相配套的零件; 6 安装外墙模板时,承接模板不得拆除; 7 安装墙、柱模板时,应及时采用临时稳固措施; 28 8 7.2.5 墙柱模板安装完成后,应初调整墙柱模板平整度、垂直度。 梁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梁底模板安装时,应先将两端模板固定,有支撑位置使用支撑固定; 2 梁侧模板安装时,模板应与两端墙或梁模板保持平直; 3 梁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初步的平整度、垂直度调整。 7.2.6 楼板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楼板模板安装时应先安装楼板阴角、转角模板; 2 楼面龙骨安装时,支撑头模板与楼面龙骨安装应紧固平直; 3 安装楼面模板、传料口模板、吊模等,应保证位置准确和牢固; 4 模板安装完成后,清理模板表面杂物,均匀涂刷脱模剂; 5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平整度调整。 7.2.7 相连的两块墙体模板、顶板销钉间距应不大于 300mm,梁模板销钉间距应不大于 150mm。 (见图 7.2.7-1~图 7.2.7-3) 立面图 B-B 剖面图 29 立面局部放大图 图 7.2.7-1 墙模板销钉间距要求 平面图 A-A 剖面图 图 7.2.7-2 楼面模板销钉间距要求 30 平面图 B-B 剖面图 A-A 剖面图 图 7.2.7-3 梁模板(梁底)销钉间距要求 1-墙模板 2-销钉 3-楼面龙骨模板 4-楼面模板 5-楼面支撑头模板 6-梁底模板 7.2.8 配件安装满足下列要求: 1 背楞宜采用整根配置,必要搭接时,接头应错位配置。 2 第一道背楞距离楼面标高不宜大于 250mm。 3 模板斜撑安装间距不宜大于 2000mm,距墙两头不宜大于 500mm(见图 7.2.8) 。 4 斜撑与楼板采用钢钉或预埋件固定时,应避开水电线管区域。 图 7.2.8 斜撑布置间距示意图 1-内墙模板 2-斜撑 7.2.9 支撑系统的安装加固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可调独立钢支撑的地基应坚实平整; 31 3-混凝土墙体 2 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垂直校验; 3 可调独立钢支撑的间距不宜大于 1350mm; 4 跨度大于 4000m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 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1/1000--3/1000。 7.2.10 模板体系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平整度、垂直度的再次调整,直到符合验收标准。 7.3 7.3.1 检查、验收 模板工程安装过程中,主要检查内容见表 7.3.1: 表 7.3.1 模板系统检查验收表 项 目 检查要点 安装允许偏差 模板安装 应符合模板施工图 - 铝 模板定位 标高、轴线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3mm 钢尺检查 合 竖向模板垂直度 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4mm 水平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金 横向模板平整度 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3mm 水平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模 模板拼缝 应平整、严密 ≤1mm 塞尺检查 板 与混凝土接触面 清理干净,不应有积水、杂物 - 外墙承接模板 应牢固可靠,无松动 - 支撑稳定性 着力点牢固、可靠 - 支撑布置 应符合模板(支撑)施工图 - 支撑规格 规格、尺寸、间距应符合施工方案 - 上下层对齐 上下层支撑应对齐中心受力 ≤10mm 垂直度 不倾斜受力 销钉、销片 应紧固牢靠,间距符合要求 间距≤300mm 对拉片 无漏装,规格、间距符合要求 - 对拉螺杆 无漏装,规格、间距符合要求 - 卡具 无漏装,规格、间距符合要求 ≤1500mm 预埋件、孔洞 数量、规格符合要求,加固可靠 - 背楞 数量、规格、间距符合要求 - 脱模剂 涂刷均匀无遗漏,无污染钢筋 - 独 立 支 撑 ≤层高的 1/300, 且≤10mm 检查工具 钢尺检查 目测/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配 钢尺检查 件 7.3.2 模板工程安装完成后,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2 GB50300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进行验收。 7.4 使 用 7.4.1 模板工程安装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7.4.2 当采用布料设备进行混凝土泵送浇筑时,泵管应单独架设,并对布料设备影响区域 的模板支撑采取加固措施。 7.4.3 混凝土宜采用分层对称浇筑,分层浇筑高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 有关规定。 7.4.4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溢出时应及时清理模板。 7.5 早拆模板的施工 7.5.1 在模板拆除过程中,严禁扰动保留的支撑体系,使竖向支撑始终处于承受荷载状态。 早拆模板支撑系统,适用于楼板厚不小于 l00mm、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 的现浇混凝土结构。 7.5.2 早拆模板支撑系统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保留支撑连续支顶层数应不 少于 3 个楼层,冬期施工应符合《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 的相关规定。 7.5.3 设计对拆模时间无规定时,应在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达到表 7.5.3 的要求后, 方可拆除模板。 表 7.5.3 底模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板 构件跨度 (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8 ≥75 >8 ≥100 -- ≥100 梁、拱、壳 悬臂构件 注:表中构件跨度指支撑间距 7.5.4 拆除水平模板时,应保留支撑头模板和可调独立钢支撑,使竖向支撑始终处于承受荷 载状态。 7.6 7.6.1 拆除 模板体系拆除时,应有相关人员确认后方可进行拆除,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先拆除侧面模板,再拆除承重模板; 33 2 模板应逐块拆除,并对混凝土进行成品保护; 3 拆除后的模板和构配件应按施工区域分类堆放。 7.6.2 严禁竖向支撑随模板拆除后再进行二次支顶,后浇带模板和支撑的拆除,应严格遵 照施工方案执行。 7.7 安全措施 7.7.1 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7.7.2 作业层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物料不得集中放置。 7.7.3 传料口、烟道口、电梯井及门窗洞口等应设置防护措施。 7.7.4 模板体系安装和拆除时,上下应有人接应,严禁抛、掷、踩、撞,且应随装拆随转 运。 7.7.5 当遇到大雨、大雾、沙尘、大雪及 6 级以上大风恶劣天气时,应停止模板施工作业。 雷雨季节施工应有防湿滑、避雷措施。 7.7.6 冬季施工时应采用阻燃环保保温材料进行保温。 7.7.7 有焊接作业时办理动火申请,明确看火人并配有接火盘及消防器材。 7.7.8 高出作业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的有 关规定 34 8 维修、保管 8.0.1 模板和构配件拆除后,应及时清除表面粘接砂浆、杂物、油污。 8.0.2 对变形及损坏的模板及配件,应及时修整,修整后的模板及配件应符合表 8.0.2 的规 定。 表 8.0.2 模板及配件修整后的主要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mm) 板面平面度 ≤ 2(长度 1/1000) 模板 凸棱直线度 ≤ 1.0 支撑 钢支撑直线度 ≤ L / 1000 配件 背楞直线度 ≤ L / 1000 注:L 为背楞及钢支撑的长度。 8.0.3 模板堆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宜放在室内或敞篷内,模板底面应垫离地面 100mm 以上的垫高物,垫高物应平 整、高低相同; 2 露天堆放时,地面应坚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模板底面应垫 100mm 以上的垫高物, 防止模板变形,码放高度不宜超过 2000mm,要有防倾倒措施。 8.0.4 配件整形、修整后入库保存时,应分类码放成堆。 8.0.5 可调独立钢支撑堆放场地应平整、干净、无污染,堆放整齐,并要有防倾倒措施。 35 附录 A 模板和配件 A.1.1 组合铝合金模板 组合铝合金模板(图 A.1.1-1) ,主要由铝合金模板系统、支撑系统、紧固系统、配件 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1-铝合金模板系统 2-支撑系统 3-紧固系统 4-配件系统 图 A.1.1-1 组合铝合金模板构成 A.1.2 平面模板 平面模板一般由 U 形材、端肋(封边)、次肋焊接而成。其中 U 形材为由专业厂家一次 挤压成型的 U 形原材料,一般由面板和边框组成;端肋指焊接在平面模板端部的肋;次肋按 一定的间隔焊接在平面模板中间, 用于加强面板强度。常见的 U 形材及平面模板 (图 A.1.2-1、 图 A.1.2-2、图 A.1.2-3) 图 A.1.2-1 U 形材截面示意图-1 36 图 A.1.2-2 U 形材截面示意图-2 图 A.1.2-3 平面模板示意图 1-U 形材 A.1.3 2-端肋(封边) 3-次肋 转角模板: 转角模板用于结构转角位置,常用于连接相互垂直的模板。包括楼板阴角模板、梁底 阴角模板、梁侧阴角模板、阴角转角模板。 图 A.1.3-1 阴角转角模板 1-阴角型材 2-端肋(封边) 37 3-拼接加强三角片 图 A.1.3-2 一般阴角模板 1-阴角型材 A.1.4 2-端肋(封边) 承接模板 承接模板一般用于楼层之间支模转换,一般通过预埋螺栓或者螺杆连接在结构外墙顶 部,与楼面持平或者略高。本层墙柱模板拆除时,保留承接模板不拆,用于承接上一层的模 板。 B C A A C B L 模板平面图 B-B 剖面 A-A 剖面 C-C 剖面 图 A.1.4-1 承接模板 A.1.5 支撑头模板 支撑头模板用于早拆位置,楼面模板和梁底模板在拆除后保留支撑头模板和可调独立钢 支撑,支撑头模板一般情况下配置 3 套。 正立面 侧立面 38 100mm 宽支撑头 正立面 侧立面 150mm 宽支撑头 图 A.1.5-1 楼面支撑头模板 图 A.1.5-2 梁底支撑头模板(梁宽 B≤400 的情况) 图 A.1.5-3 梁底支撑头模板(适用 400<梁宽 B≤1000 的情况) 39 A.1.6 可调独立钢支撑 可调独立钢支撑主要由下套管、上插管、调节螺母、底座等组成,并且要求内管从插销 起插入外管长度不小于 300mm。 图 A.1.6-1 常用可调钢支撑示意图 1-上插管 2-插销 3-下套管 A.1.7 对拉构件 对拉构件主要有对拉片、对拉螺杆以及对应的螺母、垫片等。 图 A.1.7-1 两种类型对拉片示意图 40 一般螺母 垫片一体化螺母 螺杆 图 A.1.7-2 对拉螺杆和螺母 图 A.1.7-3 垫片 A.1.8 加固构件—背楞 采用矩形管或其他截面形式的型材制作而成,包括直背楞、转角背楞等。 图 A.1.8-1 双矩形管钢背楞示意图(主要用于对拉螺杆体系) 41 图 A.1.8-2 单方管钢背楞示意图(主要用于对拉片体系) A.1.9 加固构件—斜撑 斜撑主要由斜撑杆、斜撑底座、斜撑连接器、其他零部件等组成。 斜撑 1(对拉螺杆体系) 斜撑 2(对拉片体系) 图 A.1.9 斜撑示意图 A.1.10 销钉、销片 用于模板与模板之间的连接 42 图 A.1.10-1 销钉、销片示意图 图 A.1.10-2 几种常见的销钉、销片 43 附录 B 铝合金型材截面特征 B.0.1 铝合金挤压型材截面特征取值可按图和表 B.0.1 取用。 图 B.0.1-1 400U 铝合金挤压型材截面示意图 A A (a)200U~300U 图 B.0.1-2 (b)50U~150U 50~300U 系列铝合金挤压型材截面示意图 表 B.0.1 200-400U 铝合金挤压型材截面特征 模板宽度 B 400 300 200 (mm) 板面厚度 t1 3.50 4.00 4.50 5.00 3.50 4.00 3.50 4.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22.78 24.95 26.78 28.79 18.56 19.83 15.06 15.83 14.90 14.10 13.60 12.80 15.55 14.90 18.76 18.20 96.10 100.45 104.17 107.74 73.87 77.04 65.63 68.60 (mm) 边框厚度 t (mm) 净截面面积 A (cm2) 中性轴位置 Yx (cm) 截面惯性矩 I x (cm4) 续表 B.0.1 44 加 6 倍面板厚的边框截面 惯性矩 I x (cm4) 截面抵抗矩 Wx 26.35 30.40 31.17 34.70 22.41 23.53 22.41 23.53 64.50 71.41 76.60 80.76 47.51 51.57 34.99 37.68 8.94 10.98 11.24 13.58 8.26 8.76 8.26 8.76 (cm3) 加 6 倍面板厚的边框截面 抵抗矩 Wx (cm3) 表 B.0.1-2 100-150U 铝合金挤压型材截面特征 模板宽度 150 125 100 B(mm) 板面厚度 t1 (mm) 3.50 4.00 3.00 3.50 4.00 3.00 3.50 4.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13.31 13.83 11.74 12.45 12.83 10.99 11.56 11.83 20.99 20.60 23.70 22.35 22.00 25.20 23.90 23.70 59.88 62.56 54.77 56.40 58.83 50.82 52.40 54.49 28.53 30.44 23.10 25.24 26.75 20.15 21.92 23.00 边框厚度 t (mm) 净截面面积 A(cm2) 中轴性位置 Yx (cm) 截面惯性矩 I x (cm4) 截面抵抗距 Wx (cm3) 表 B.0.1-3 模板宽度 B(mm) 板面厚度 t1 (mm) 边框厚度 t (mm) 50-75U 铝合金挤压型材截面特征 75 50 3.00 3.50 4.00 3.00 3.5 4.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45 净截面面积 A (cm2) 10.24 10.69 10.83 9.49 9.81 9.83 中性轴位置 Yx (cm) 27.00 25.72 25.70 29.00 28.66 28.10 截面惯性矩 I x (cm4) 46.28 47.25 49.33 41.03 42.26 43.14 截面抵抗矩(cm3) 17.16 18.57 19.21 14.16 15.17 15.35 46 附录 C 常用钢构件规格及其截面特征 C.0.1 常用钢背楞(图 C.0.1)规格及截面特征取值可按表 C.0.1 取用。 图 C.0.1 背楞示意图 1—矩形钢管;2—连接钢管 表 C.0.1 规格(mm) 背楞截面特性 截面抵抗矩 截面积 A(cm2) 惯性矩 I(cm4) 口 50×30×2.0 3.84 14.77 5.91 口 50×50×2.5 4.75 17.91 7.16 口 60×40×2.50 4.75 23.47 7.82 口 60×40×3.00 5.64 27.39 9.13 口 80×40×2.00 4.64 38.97 9.74 口 100×50×3.00 8.64 112.12 22.42 W(cm3) 矩形钢管 注:表中数据为单根矩形钢管截面特性 C.0.2 支撑高度不大于 3.1m 且插销直径不小于 14mm 的 Q235 常用可调支撑规格、截面特 征取值可按表 C.0.2 取用。 C.0.2 直径(mm) 编号 1 可调钢支撑截面特性 壁厚 外径 内径 (mm) 截面积 A (cm2) 插管 48 42 3.0 4.24 10.78 1.59 套管 60 54 3.0 5.37 21.88 2.02 插管 48 41 3.5 4.89 12.19 1.58 套管 60 53 3.5 6.21 24.88 2.00 项目 惯性矩 I (cm4) 回转半径 (cm) 承载能力设计 值(kN) 16 2 18 47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 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 “应按……执行”。 48 引用标准名录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5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 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7 《碳素结构钢》GB/T 700 8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 9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190 10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 11 《一般工业用铝和铝合金挤压型材》GB/T 6892 12 《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 13 《建筑施工高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14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 15 《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规范》JGJ386 49 北京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建筑工程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条 文 说 明 2019 北京 50 1 1.0.1 总 则 组合铝合金模板具有重量轻、承载能力高、周转次数多、可回收利用的优势,能够 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符合国家绿色环保施工的要求。因此,为了规范组合铝合金模板在 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定本规范。 2 术语和符号 2.1 2.1.1 术 语 组合铝合金模板由铝合金模板系统、支撑系统、紧固系统、配件系统四大系统组成, 各系统配合使用,形成一个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的模板体系,才能充分发挥该模板体系 的优势。 3 3.0.1 基本规定 模板采用模数制设计,其模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 的有关规。模板在设计过程应考虑装拆的灵活性和可行性;生产环节根据加工图纸进行模板 加工,加工误差控制允许范围,保证加工的精度,从而避免尺寸误差、拼缝过大等情况。 3.0.2 在施工前,应先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由模板提供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照相关的 规定进行方案审核、审批,并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 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编制,合理选用铝合金组合模板,支撑系统,紧固系 统及配件系统等。 3.0.3 依据《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规范》JGJ386 中的要求:层高超过 3.3m 的可调独 立钢支撑模板工程或超过一定规模的模板工程,应进行专家论证。 4 材料与配件 4.1 4.1.1 铝合金材料 通过对各种铝合金型材性能的比较分析,AL6061-T6 和 AL6082-T6 同属于以镁和硅 为主要合金元素并以 M Si 相为强化相的铝合金。该类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有良 g2 好的抗腐蚀性能、可成型性、可焊接性、可加工性及具有较好的氧化效果等特点,适合用 作模板材料。目前国内大多使用 AL6061-T6,但由于 AL6082-T6 比 AL6061-T6 具有较高的机 51 械性能,适合用作结构型材和定制型材,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国内也逐渐开 始使用。 4.1.4 条文说明参考行业标准《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 386 中相关条文解释。 4.2 钢 材 4.2.2 钢材的物理性能指标参考引用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的有关规定。 4.2.3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参考引用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的有关规定。 5 设 计 5.1.1 计算模板受力时,需采用荷载组合: 混凝土结构载荷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 取值。 1 铝模板自重标准值:0.25KN/m2 2 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4KN/m3 3 一般楼板钢筋自重标准值 1.1KN/m3,梁钢筋自重标准值 1.5KN/m3 7 铝模板安装、验收、使用及拆除 7.1 7.1.1 施工准备 模板安装交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项目概况:层高、变化层情况、模板展开面积等; 2 项目难点:设计难点、施工难点、二次结构配置、特殊部位设计意图及变化层转换 注意事项等。 3 模板安装、拆除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施工安全措施等。 模板施工流程一般为:放线→验线→墙身垂直参照线及墙角定位→安装墙板及校正垂直 度→梁模板安装及校正→安装楼面阴角模板及铝梁模板→安装楼面模板及调平→整体校正、 加固检查及墙模板底部封堵→检查验收→混凝土浇筑→背楞、卡具等加固件拆除/传递→墙 模板拆除/传递→梁模板拆除/传递→顶板模板拆除/传递。 7.1.2 由于模板是定型设计和制作,模板数量、规格、种类等较多,且进场时是分类打包, 因此在施工现场不得随意堆放,应分类码放。堆放层数过高会导致底部模板受压变形,且容 易倾覆发生安全事故。 52 7.1.3 模板供应商应提供证明其生产加工模板为质量合格的相关资料,还应提供第三方检 测机构对模板所做的相关检测报告和检测文件等。 由于模板是根据建筑、结构施工图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和生产制作的,现场施工必须严格 按照模板配置图进行安装,且模板施工前应按模板和配件清单对模板和配件的数量、规格等 进行核对。 由于铝模板可供多次周转使用,因此在模板安装前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维修,存在明显质量缺陷的必须给予替换。 7.2 7.2.1 安 装 铝合金模板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模板配置图施工。在安装过程中,材料的使用要按 照图纸要求,不应用木方代替背楞;用钢筋代替可调钢支撑插销;定位钢筋焊接牢固,混凝 土浇筑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分层浇筑,一次性浇筑到顶;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普通材质对拉 片不得用在施工现场。 7.2.2 模板安装区域楼面平整度直接影响模板安装后的垂直度和平整度等安装质量,必须 在安装前进行检查,不合格的位置应进行修整合格。模板安装前必须在墙、柱线内固定必要 的定位基准。 7.2.3 脱模剂涂刷应均匀一致,不宜过厚,无漏刷挂流现象。脱模剂需要成膜时间快、抗 冲击、不腐蚀模板和混凝土、耐雨水冲刷、脱模效果优良、环保(无毒、对人体无害) 。涂 刷脱模剂前,应先清理模板,清理模板时防止损坏模板及其表面。建议前三次使用油性脱模 剂,保证模板脱模的效果。 7.2.4 本模板安装注意事项 1 在剪力墙横向钢筋离板面≦50mm 焊接与剪力墙身宽窄相同的钢筋定位,剪力墙墙 端焊接两根,墙中定位筋间距应控制在≤500mm;该工序直接影响墙面的垂直度,应专人检 查。 2 墙柱模板安装时,应从角部位开始安装,形成稳定支撑后方可按顺序安装其他部位 模板,墙体单边模板安装时须加设可靠的临时支撑。 3 内墙柱模板安装时,与下层混凝土楼板接之间预留 5-8mm 空隙,在空隙处垫木方或 用素水泥砂浆堵缝。 53 4 模板拉片槽口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墙体梁侧模板必须对称安装,拉片槽口高度一 致,拉片全数安装,保证对拉片水平安装和受力。周转对拉片安装时须安装同规格护套,保 证对拉片可以取出周转使用。一次性对拉片安装时,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墙体厚度同规格拉片 使用。 5 当外墙模板底部无顶板楼面固定,外墙设计安装承接模板来固定上层墙模板,承接模 板一般配置两套,确保外墙模板的固定和限位。 7.2.6 模板之间销钉连接数量的要求,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模板间传力的可靠性。当模板之 间靠销钉传递剪力时,其抗剪承载力应取销钉抗剪承载力及孔壁的承压承载力的较小值。 目前铝模板横肋间距设置普遍在 300-400mm 之间,故墙柱模板销钉间距最大值取 300mm。梁侧模板与梁侧阴角或墙柱模板连接处,底部无竖向支撑,该连接处主要靠销钉传 递剪力,故销钉间距设置应小于 150mm。楼板模板连接铝梁端为主要受力端,模板侧边为非 主要受力端,因此其间距要求不一样,但最大销钉间距不能大于 300mm。 7.2.8 独立支撑相关要求 1 可调独立钢支撑的施工场地应平整、坚实。竖向结构模板采用斜支撑前,应在地面 设预埋件,当斜支撑与其他承载体连接时,承载体上应具备安装连接的螺栓孔位。 2 可调独立钢支撑内管、外管均不得使用焊接接长的钢管,内管、外管的长度偏差为 ±2mm,每米弯曲度不应大于 1mm。早拆模板支撑系统的组成基本相同,仅细部尺寸有差异。 可调独立钢支撑的安装,应紧固可靠。墙柱等竖向模板拆除较早,上下层支撑应对准,以利 于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的传力,这是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3 早拆支撑间距一般为 1300mm,部分工程早拆支撑间距为 1350mm,且安全可靠,故本 规范要求早拆支撑间距不大于 1350mm。 4 对于跨度较大的现浇混凝土梁、板,考虑到自重的影响,适度起拱有利于保证构件 的尺寸。当施工措施能够保证模板下垂范围符合要求,也可不起拱或采用更小的起拱值。起 拱不得减少构件的截面高度尺寸。 7.3 检查、验收 54 7.3.1 铝模板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成型质量,模板安装完成后,应按本章要求 进行检查和验收。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的数值是按拆模后混凝土成型质量不抹灰的标准确定的。拆模后混凝 土不抹灰可减少建筑垃圾,符合国家绿色施工的政策要求。 7.3.2 当工程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时,需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 程》JGJ 169 的相关要求。 7.3.3 轴线位置定位的准确性对后期模板安装质量、混凝土成型质量的影响非常大,施工 过程中应对轴线位置进行复核。 7.4 使 用 7.4.1 混凝土浇筑前应已完成铝模板工程的检查和验收。 7.4.2 混凝土输送应优先选用预拌混凝土泵送方式。混凝土采用泵送管浇筑时,混凝土为 动态输送,会对泵管周边模板、支撑等产生振动和冲击力,因此应避免与模板、支撑的直接 接触。 7.4.3 由于布料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冲击力较大,所以布料设备安装位置处的结构或施工设 施应在满足承载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加固措施。 7.4.4 混凝土连续浇筑的原则是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浇筑。混凝土分 层浇筑和振捣,其振捣最大厚度应与采用的振捣设备相匹配。普通住宅结构(层高 3000mm 左右)混凝土浇筑顺序一般为:墙身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高度约为 1500mm; 浇筑顺序是先从核心筒位置浇筑,四周对称浇筑。 7.5 7.5.1 拆除 在满足拆模条件,且有相关人员确认的情况下,模板体系方可拆除。按拆模要求拆 除模板对于保证新浇筑混凝土表面质量,保护与方便模板和构配件的周转使用有重要指导作 用。在达到拆模条件后不及时拆除模板,易造成模板难以拆除、模板表面的混凝土浆难以清 理,会延长施工进度、影响下一层混凝土成型质量。 7.5.2 模板早拆是指拆除支撑周边模板、保留支撑及支撑头继续支撑混凝土,故在拆除过 程中严禁拆除支撑然后回顶的情况出现。后浇带模板和支撑的拆除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 55 行。 8 8.0.2 维修、保管 模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模板会出现很多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形, 拆模后混凝土质量将达不到工程要求,因此需将模板进行整形或返厂维修。 8.0.3 模板在工程及现场的堆放进行要求 1 模板及构配件宜放在室内或敞篷内,不宜直接码放在地面上,模板应垫离地面 100mm 以上。除了可以防止因地面潮湿污浊模板表面外,还给模板下次取用留出叉车工作空间以及 塔吊穿钢丝绳空间。 2 模板露天堆放时,地面应坚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防止模板因排水措施不良被浸 泡。同时模板码放高度不宜过高,避免模板倾倒发生安全事故。 8.0.4 入库保存的配件,应是经过维修合格的,并应分类存放,小件应点数装袋,大件应 整数成垛,以便清仓查库。 8.0.5 可调独立钢支撑堆放场地不平整时应垫平,堆放较高时,应有防倾倒措施,防止倾 倒出现意外事故。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