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规范
ICS 03.100.30 A 02 备案号: 江 DB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2019—2019 代替DB32/T 2019-2011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规范 Code of conduct for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 Enterprises 2019-2 -28 发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3- 30 实施 发布 DB32/T 2019—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 GB/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2/T 2019-2011《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规范》,本标准与 DB32/T 2019-2011 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在“总则”中增加了体现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要求的 内容。 ——在评价内容中增加了“职业培训”的评价内容。 ——在“企业文化”中增加了“注重职工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 的内容。 ——在评价指标的否决项目中,将“企业被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 单。” 本标准由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 苏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与镇江市总工会、镇江质量技术监督局、镇江市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镇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星云、陈苏、吴敏超、臧铁柱、殷同喜、顾潮、张旭海、韩晶、黄晓号、郑 鸿、蒋新民、王照龙、关文刚、邱涛。 DB32/T 2019—2019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劳动关系运行质量的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协调和劳动纠纷调处机制,全面落实劳动保障法 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规定,用工行为规范,维护职工权益,职工诚信敬业,企业与职工和谐发展的企业。 3 总则 3.1 3.2 3.3 3.4 3.5 4 体现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要求。 体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并重的要求。 体现引导企业履行法律义务与承担社会责任,引导职工遵守职业道德的要求。 体现建立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劳动者根本权益,不断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 体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评价内容 4.1 劳动用工 4.1.1 4.1.2 4.1.3 4.1.4 4.1.5 依法规范招用劳动者。 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建立职工名册制度,劳动用工主动备案。 依法使用劳务派遣工。 4.2 劳动规章 4.2.1 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职工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4.2.2 依法履行民主程序确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4.2.3 劳动规章制度、重大事项应当公示,或者告知职工。 4.3 工资分配 4.3.1 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要形式的、形成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 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4.3.2 依法确定、调整劳动定额或者计件报酬标准。 4.3.3 坚持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职工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1 DB32/T 2019—2019 4.3.4 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 4.4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4.4.1 依法执行法定工作时间制度。 4.4.2 加班加点应当事先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延长工作时间和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4.4.3 依法执行休息和休假制度。 4.5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6 社会保险和福利 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义务,依法申报参保职工人数和应缴纳的社会保险数额。 依法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并按月告知职工。 执行职工住房公积金规定。 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以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为主要形式的补充保险制度。 开展职工互助互济活动。 依法提取和使用职工福利费。 劳动安全卫生 4.6.1 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 加大安全投入。 4.6.2 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安全警示标志明显。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 标准化建设。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 4.6.3 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体检,注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4.6.4 开展全员安全教育,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取得相 应资格上岗。 4.6.5 建立和完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及动态监控机制、持续改进机制、管理评价机制” 的 “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定期进行检查及整改。开展“安康杯”竞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4.7 4.7.1 4.7.2 4.7.3 4.8 4.8.1 4.8.2 4.8.3 4.8.4 职业培训 建立系统的职工技能培训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支持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 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合理化建议活动;举办岗位练兵、职业技能比武和竞赛。 依法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 建立常态化的集体协商机制,切实保障集体合同履行质量。 以集体协商制度为主要形式增进劳动关系双方的对话交流。 以集体合同制度调整和规范企业与职工双方的权利义务。 开展集体协商程序合法规范,签订的集体合同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生效。 4.9 工会建设和民主管理 4.9.1 企业依法支持建立工会、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 工会具备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4.9.2 依法保障工会工作的人员、时间、场所和经费。 4.9.3 依法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公司制企业依法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 4.9.4 依法推进厂务(司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全面落实法定公开事项,将关系企业发展和涉及职 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定纳入重点公开内容。 2 DB32/T 2019—2019 4.10 劳动争议调处 4.10.1 4.10.2 4.10.3 4.10.4 4.10.5 宣传普及劳动法律法规。 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 职工诉求表达渠道畅通。 建立劳动关系预警制度。 劳动争议调解及时有效。 4.11 企业文化 4.11.1 形成合作共赢、敬业诚信、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尤其是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4.11.2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关心职工身心健康,创建“模范职工之家”。 4.11.3 注重职工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 4.12 社会责任 4.12.1 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规定。 4.12.2 参加慈善捐助和社会公益事业。 4.12.3 无损害企业形象的事件。 4.13 职工综合满意度 职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综合满意度高。 5 评价指标 5.1 否决项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进行劳动关系和谐状况的评价: a) 不坚持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制度; b) 拖欠职工工资,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c) 企业未依法建立工会组织,拖欠工会经费; d) 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重大环保责任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等重大责任 事故; e) 发生使用童工等重大劳动保障监察案件; f) 发生因企业违法引发的集体性劳动争议纠纷; g) 企业被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6 评价细则 6.1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细则按本标准附录A规定执行。 6.2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职工满意度评价细则按本标准附录B规定执行。 7 评价方法 7.1 自我评价 7.1.1 企业内部开展的自我评价。 7.1.2 职工满意度由工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测评。 3 DB32/T 2019—2019 7.1.3 职工代表对测评内容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到 7 项及以上,其中满意不少于 3 项,视为职工评价满 意。 7.2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评价 7.2.1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开展专项评价。 7.2.2 职工满意度由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按职工名册随机抽取与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人数 相当的职工进行测评。 7.2.3 职工对测评内容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到 7 项及以上,其中满意不少于 3 项,视为职工评价满意。 8 评价结果 8.1 自我评价得分80分及以上的企业,可申请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评价。 8.2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组织评定得分80分及以上的企业,可认定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4 DB32/T 2019—201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细则 表A.1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细则 评价 项目 评价要素 分值 评 价 内 容 评分细则 1.1职工招用 2分 ①企业无就业歧视行为;②企业无就业欺诈 行为。 ①②各1分 ①②各1分 2分 ①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 订率达100% ;②企业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劳 动合同文本。 1.3合同履行 3分 劳动合同的①履行、②变更、③解除、④终 ① ② ③ ④ 止,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各 0.5 分 ⑤ 诚实信用的原则;⑤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1分 1.4建立名册 2分 ①建立职工名册制度;②主动履行劳动用工 备案义务。 ①②各1分 ①②各1分 2分 使用劳务派遣工符合劳动法律法规规定:① 劳务派遣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 作岗位上实施,并不超过法定比例;②对被 派遣劳动者实行同工同酬。 4分 ①建立和完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 ①②各2分 假、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等制度; ②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得与法律、法规相 抵触,且公平合理。 2.2 程序合法 2分 ①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和决定涉及职工切身 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 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②与 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2.3 公示告知 1分 劳动规章制度、重大事项应当公示,或者告 知职工。 ①②③各1 分 3分 ①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要形式的工资 分配决定机制和工资水平调整机制;②本企 业工资标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③企业 生产经营严重困难时,劳资双方共同协商确 定工资。 ①依法确定、调整劳动定额或者计件报酬标 准;②劳动定额标准能够确保同岗位90%以 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完成。 ①②各1分 ①参照工资指导线,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劳 动生产率提高相协调,与经济效益挂钩;② 一线职工、技能人才年收入增长水平高于企 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水平。 ①②各2分 1.2合同签订 1 劳 动 用 工 (11分) 1.5劳务用工 2.1制度健全 2 劳 动 规 章 (7分) 3.1工资协商 3 工 资 分 配 (12分) 3.2劳动定额 3.3工资增长 2分 4分 得分 ①②各1分 5 DB32/T 2019—2019 3.4 工资支付 4 工作 时间 与休 息休 假 (9分) 5 社会 保险 与福 利 (8分) ①②③各1 分 ①②各1分 2分 4.2加班加点 3分 ①加班加点应事先与工会和职工协商;②延 长工作时间符合法律法规规定;③依法足额 发放加班加点工资报酬。 ①②③各1 分 4.3休息休假 4分 ①依法执行休息和休假制度;②保障职工带 薪年休假权利。 ①②各2分 5.1 登记申报 2分 ①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申报义务;②依法足 ①②各1分 额申报参保人数和应缴纳的社会保险数额。 5.2 缴纳费用 2分 ①依法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②按 月向职工告知缴纳社会保险费明细情况。 ①②各1分 5.3住房公积金 1分 ①执行职工住房公积金规定;②及时为职工 缴纳住房公积金。 ① ② 各 0.5 分 5.4补充保险 1分 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以企业年金、补充医疗 为主要形式的补充保险制度。 5.5互助互济 1分 ①建立职工互助互济保障制度;②开展困难 职工帮扶工作并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档案。 5.6职工福利 1分 依法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福利费。 1分 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职业卫生管 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②加大安全卫生投 入。 ① ② 各 0.5 分 1分 ①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符合国家有关 标准和规定,消防设施符合要求,安全警示 标志明显;②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 设。 ① ② 各 0.5 分 ①②③④ 各0.5分 2分 ①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和劳动保护用品;②组织有毒有害岗位职工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③尘毒浓度指标不超过 国家卫生标准;④落实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 殊保护措施,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女职工妇女 病普查。 1分 ①开展职工安全教育;②企业主要负责人、 ① ② 各 0.5 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经过安全培训 分 合格,取得相应资格上岗。 6.5安全检查 1分 ①建立和完善 “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① ② 各 0.5 对企业安全生产重点部位、重点设备和关键 分 环节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 患;②开展“安康杯”竞赛,加强企业安全 文化建设。 7.1职工素质 1分 将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纳 入企业发展战略和重要管理目标。 4.1工作时间 6.2安全生产 条件 7 职 以货币形式①按时②足额支付职工工资;③ 依法发放各种津贴(有毒有害高温等)。 ①依法执行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②执行特 殊工时制的,应履行报批手续。 6.1安全制度 6 劳 动 安 全 卫 生 (6分) 3分 6.3职业卫生 6.4安全培训 ① ② 各 0.5 分 6 DB32/T 2019—2019 业 培 训 (4分) 7.2技能培训 2分 ①组织开展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 ①②各1分 技能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②支持职 工参加学历教育或继续教育。 7.3经费使用 1分 依法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5分 ①企业建立常态化集体协商机制,每年至少 ① ② ③ ④ 开展一次集体协商;②企业确定劳动报酬、 ⑤各1分 劳动合同管理、奖惩与裁员事项均事先与职 工进行集体协商;③协商结果和理由依法向 职工公布;④企业发生重大劳动关系调整事 项时能够开展集体协商;⑤企业发生矛盾纠 纷等重大事项时能够开展集体协商。 4分 ①依法签订集体合同(工资、劳动安全卫生、 ①②各2分 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②依法全 面履行集体合同。 ①②③④ 各1分 4分 ①集体合同按照规定时限报送劳动行政部 门审查;②生效的集体合同及时向职工公 示;③每年至少一次将履行集体合同情况向 职工(代表)大会报告;④工资专项集体合 同、集体合同中的工资条款或者附件的履行 情况每半年至少公布一次。 9.1组织健全 3分 建立①工会委员会、②工会经费审查委员 会、③工会女职工委员会、④工会劳动法律 监督委员会;⑤工会具备社会团体法人资 格。 ①1分,② ③④⑤各 0.5分 9.2提供保障 2分 ①依法保障工会工作的人员、时间、场所; ①②各1分 ②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 4分 ①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②职工(代 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其决定决议得 到落实;③建立厂务公开制度,有固定公开 栏及其它公开形式;④公开内容全面、真实、 及时;⑤公司制企业依法建立职工董事、职 工监事制度。 ①②③④ 各1分。⑤ 未建立的 扣1分。 10.1普法宣传 1分 ①宣传普及劳动法律知识,定期组织开展劳 动法律知识培训;②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法律 实施情况的监督自查活动。 ① ② 各 0.5 分 10.2调解组织 1分 ①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②调解组 织人员组成结构合法。 ① ② 各 0.5 分 10.3沟通渠道 1分 职工诉求表达①制度健全、渠道畅通;②无 企业原因引发的职工越级上访。 ① ② 各 0.5 分 10.4 预警机制 1分 10.5调处有效 1分 8.1集体协商 8 集体 协商 与集 体合 同 (13分) 8.2集体合同 8.3监督检查 9 工会 建设 与民 主管 理 (9分) 10 争 议 调 处 (5分) 9.3民主管理 依法落实报告裁员、欠薪和重大劳动争议事 项等预警制度。 劳动争议调解及时有效,劳动争议调解率达 80%以上。 7 DB32/T 2019—2019 11 企 业 文 化 (3分) 12 社会 责任 (3分) 13 职工 综合 满意 度 (10分) 1分 ①体现合作共赢、敬业诚信、和谐发展的核 心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在生产管理中有明确 载体和具体体现;②企业加强诚信建设,劳 动者和企业诚信履约。 ① ② 各 0.5 分 11.2职工文化 1分 ①创建“模范职工之家”;②有职工文体活 动场所并正常开放,定期集中组织开展职工 文体活动。 ① ② 各 0.5 分 11.3人文关怀 1分 注重职工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建立心理 危机干预预警机制。 12.1环境保护 1分 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①环境保护、②节能 减排规定。 ① ② 各 0.5 分 12.2社会形象 2分 ①参加慈善捐助和社会公益事业;②无损害 企业形象的事件发生。 ①②各1分 90%及以上职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满意。 10分 80%-89%的职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满意。 8分 70%-79%的职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满意。 5分 70%以下职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满意。 0分 11.1企业精神 13.1民主测评 10分 合计总得分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职工满意度评价细则 表B.1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职工满意度评价细则 8 DB32/T 2019—2019 满意度 评价项目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1、企业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状况 2、企业履行民主程序制定执行劳动规章状况 3、企业工资分配状况 4、企业执行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规定状况 5、企业执行社会保险规定与福利状况 6、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状况 7、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状况 8、企业落实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状况 9、企业工会建设与实行民主管理工作状况 10、企业劳动争议调处状况 11、企业文化建设状况 合计(得票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