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青花菜-慈姑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babe 宝贝8 页 634.518 KB下载文档
青花菜-慈姑轮作栽培技术规程青花菜-慈姑轮作栽培技术规程青花菜-慈姑轮作栽培技术规程青花菜-慈姑轮作栽培技术规程青花菜-慈姑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当前文档共8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青花菜-慈姑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B 31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933—2020 青花菜-慈姑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rotation cultivation for Broccoli and arrowhead 2020-12-15 发布 2021-01-15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T 3933—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到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农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永吉、张云虹、胡晨曦、苏芃、张瑛、祁建波、陈以博、张永泰、周如美。 I DB32/T 3933—2020 青花菜-慈姑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青花菜-慈姑轮作栽培的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茬口安排、青花菜栽 培技术、青花菜收获后田间管理、慈姑栽培技术、慈姑收获后田间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青花菜-慈姑轮作栽培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4 瓜菜作物种子 第4部分:甘蓝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941 青花菜等级规格 NY/T 2118 蔬菜育苗基质 3 产地环境要求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块,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4 品种选择 4.1 青花菜品种 选择适宜春季栽培的中晚熟品种,要求品种抗病、适应性广、耐抽薹、花球紧实、商品 性好。 4.2 慈姑品种 选择高产、抗病、品质好,符合地方消费习惯的慈姑品种。 5 茬口安排 5.1 青花菜茬口 2 DB32/T 3933—2020 青花菜于1月中旬至2月上旬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5月上中旬收获。 5.2 慈姑茬口 慈姑于4月中下旬育苗,6 月至7月定植,11月开始采收。 6 青花菜栽培技术 6.1 播种育苗 6.1.1 穴盘的准备 采用128 孔穴盘播种,如用旧盘应先将其洗净后再用0.4 %漂白粉液漂洗消毒。 6.1.2 基质选择 选择专用商品育苗基质,质量符合NY/T 2118规定。 6.1.3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4的规定,将种子放入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浸泡 5 min~6 min,用清水洗净后,晾干后播种。 6.1.4 装盘 装盘基质的湿度相对含水量55 %~60 %,装入穴盘内的基质应均匀一致,不架空、不 过紧。 6.1.5 浇水 装好盘后浇透水,以穴盘下部排水孔要有水滴出为准。 6.1.6 播种 每穴1粒,播种后,穴盘表面覆盖一层3 mm~5 mm厚的基质,并轻轻压实。 6.2 苗期管理 6.2.1 水分管理 出苗前穴盘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50 %出苗后及时揭掉薄膜。整个苗期保持基质湿润 状态。 6.2.2 温度管理 育苗期间保持温度白天20℃~25℃,夜间15℃~20℃。 6.2.3 炼苗 定植前1周进行炼苗,定植前1 d充分浇水,以减少起苗伤害。 6.3 定植 6.3.1 做畦 定植15 d前扣好棚膜,田块做成宽90 cm~130 cm、高20 cm~25 cm的畦,并覆盖地膜。 3 DB32/T 3933—2020 6.3.2 定植要求 青花菜5 片~6 片真叶时选择晴天定植,一般株行距50 cm×40 cm~50 cm×45 cm,定 植深度以苗坨的上面与畦面平齐为宜。定植后应及时浇足水,随后用土封严定植孔。 6.3.3 定植后温度管理 白天保持温度18℃~22℃,夜间保持温度8℃~12℃。 6.4 田间管理 6.4.1 缓苗期 定植后5 d左右浇一次缓苗水,然后适当蹲苗。 6.4.2 莲座期 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0 %~75 %,期间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一次,每667 m2施用尿素10 kg~ 15 kg。 6.4.3 结球期 土壤相对湿度保持80 %~85 %,结球初期和中期再分别追肥1 次,每次施用复合肥(N: P:K=15:15:15)20 kg/667 m2,土壤缺硼、锌的田块应叶面喷施0.1 %~0.2 %的硼砂溶液 和0.1 %~0.3 %的硫酸锌溶液1 次~2 次。植株田间管理时要及时抹去侧枝。 6.5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主要病虫害及药物防治方 法见附录A.1。 6.6 采收 6.6.1 采收时间 青花菜要及时采收,一般在花蕾紧密平整、花球表面绿实、花球边缘略松散时采收为宜, 采收标准应符合NY/T 941规定。采收需分期分批进行,晴热天一般在上午9 时前结束采收, 并做好预冷处理。 6.6.2 采收要求 采收时将花球连同下部10 cm左右的肥嫩花茎一起收割并附带3 片~4 片叶以保护花 球。 7 青花菜收获后田间管理 7.1 翻压还田 将青花菜的茎叶切碎10 cm左右,然后进行同向翻压,翻耕深度15 cm~20 cm,使土壤 完全覆盖青花菜植株,翻压后耙平,围绕大棚四周筑25 cm~30 cm高堤埂,对角设置进排水 口,保持田面1 cm~2 cm的浅水状态7 d~10 d。 4 DB32/T 3933—2020 7.2 田块整理 在慈姑移栽前施用三元复合肥(N:P:K=15:15:15)40 kg/亩,后旋耕20 cm~25 cm, 要求田面平整、表层细软。 8 慈姑栽培技术 8.1 育苗 8.1.1 育苗盘选择 选择大小为54 cm×28 cm的育苗盘,盘高4 cm~6 cm。 8.1.2 扦插育苗 慈姑顶芽用清水洗净后随即放入浓度为15% 的漂白粉液中浸泡1 h,取出后用自来水冲 洗干净晾至表面干燥。顶尖朝上垂直插于育苗盘的基质内(基质要符合NY/T 2118的标准), 扦插深度1 cm左右,顶芽距2.5 cm左右,一般每盘200 个顶芽左右。 8.1.3 育苗管理 白天温度20℃~30℃,夜间温度不低于10℃;扦插后一周内保持基质湿度在60%以上, 叶鞘张开抽出真叶后,加大水分供应量;顶芽底部有须根长出后,就可以进行追肥,每盘随 水追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3 g~5 g,10 d~15 d以后再追施1 次。 8.2 定植 慈姑3 片~4 片叶时定植,行株距60 cm×45 cm,定植后田间保持2 cm~3 cm水层。 8.3 田间管理 8.3.1 肥料管理 追肥分3次进行,第一次在定植15 d有新叶长出后,亩施尿素15 kg或碳铵30 kg;第二次 在8月中下旬,667 m2施尿素10 kg、硫酸钾或氯化钾15 kg~20 kg;第三次在9 月中旬,亩 施复合肥(N:P:K=15:15:15)25kg。 8.3.2 水层管理 定植一个月内,保持3 cm~5 cm的水层。一个月后随植株的生长,将水位逐渐加深到 10 cm~15 cm。 8.3.3 植株管理 8月底前,结合中耕除草、施肥,剥去外围和变黄的老叶并按入泥中。 8.4 病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2。 8.5 采收 采收期从11 月上中旬至次年3 月,随需随采。采收方法为放干水后掘收或泡水后高压 水枪冲刷捡拾。 5 DB32/T 3933—2020 9 慈姑收获后田间管理 慈姑采收后排水使田间土壤略干,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500 kg~700 kg,三元复合肥30 kg~40 kg,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然后对土壤进行翻耕20 cm~25 cm,使肥 料和土壤充分混匀,为种植青花菜做好准备工作。 6 DB32/T 3933—202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青花菜和慈姑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案 表 A.1 青花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案 病虫害名称 安全间隔 防治适期 农药名称 含量及剂型 使用方法 结球前期,发 克露 72% 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喷雾 7 病初期 代森锰锌 70%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喷雾 7 菜青虫 3龄之前,卵 苏云金杆菌 16000IU/mg可湿性粉剂 500-1000倍喷雾 7 小菜蛾 盛期 阿维菌素 1.8% 乳油 3000倍喷雾 7 蚜虫 发生初期 高效氯氰菊酯 4.5% 乳油 1000-1500倍喷雾 5 吡虫啉 10%可湿性粉剂 1000倍喷雾 7 阿维菌素 1.8% 乳油 3000倍喷雾 7 虫酰肼 20% 悬浮剂 1500倍喷雾 7 溴氰菊酯 2.5% 乳油 3000倍喷雾 5 霜霉病 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 卵盛期 期(≥天) 表 A.2 慈姑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案 病虫害名称 防治适期 黑粉病 发病初期 蚜虫 发生初期 慈姑钻心虫 幼虫孵化初期 安全间隔 农药名称 含量及剂型 使用方法 多菌灵 50% 可湿性粉剂 500倍喷雾 7 三唑酮 15可湿性粉剂 600倍喷雾 7 吡虫啉 10%可湿性粉剂 2500倍喷雾 7 啶虫脒 20% 可溶性粉剂 4000倍喷雾 5 阿维菌素 1.8% 乳油 1500倍喷雾 7 溴氰菊酯 2.5% 乳油 2000倍喷雾 7 期(≥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