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ICS 65.020 B 16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13/T 1326—2010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Code for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ornamental plant 2010 - 12 - 10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 - 12 - 15 实施 发 布 DB13/T 1326—2010 目 次 前言 ................................................................................. VI 引言 ................................................................................ V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园林植物保护措施 ................................................................... 2 4 3.1 植物检疫 ....................................................................... 2 3.2 3.3 3.4 3.5 园艺防治 ....................................................................... 2 物理机械防治 ................................................................... 2 生物防治 ....................................................................... 2 化学防治 ....................................................................... 2 预测预警机制 ....................................................................... 3 4.1 4.2 5 6 监测点 ......................................................................... 3 监测预警及响应 ................................................................. 3 园林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 3 5.1 喷药 ........................................................................... 3 5.2 埋施内吸性杀虫剂 ............................................................... 3 5.3 5.4 浇灌内吸性杀虫剂 ............................................................... 3 虫孔注药 ....................................................................... 4 5.5 钻孔注药 ....................................................................... 4 5.6 土壤处理 ....................................................................... 4 5.7 5.8 5.9 种子处理 ....................................................................... 4 人工刮刷 ....................................................................... 4 诱杀 ........................................................................... 4 主要防治对象及防治技术要点 ......................................................... 4 6.1 病、虫、杂草种类 ............................................................... 4 6.2 识别特征及防治技术要点 ......................................................... 4 6.2.1 非侵染性病害 ............................................................... 4 6.2.1.1 气象因素引起的病害 ..................................................... 5 6.2.1.1.1 日灼病 ............................................................. 5 6.2.1.1.2 冻害 ............................................................... 5 6.2.1.2 土壤因素引起的病害 ..................................................... 5 6.2.1.2.1 水分失调 ........................................................... 5 6.2.1.2.2 6.2.1.2.3 6.2.1.2.4 小叶病 ............................................................. 5 缺 Fe2+ 黄化病 ....................................................... 5 盐害 ............................................................... 5 I DB13/T 1326—2010 6.2.1.3 有毒物质引起的病害 ..................................................... 6 6.2.2 侵染性病害 ................................................................. 6 6.2.2.1 真菌病害 ............................................................... 6.2.2.1.1 锈病类 ............................................................. 6.2.2.1.2 白粉病类 ........................................................... 6.2.2.1.3 叶斑病类 ........................................................... 6 6 6 6 6.2.2.1.4 腐烂病类 ........................................................... 6 6.2.2.1.5 6.2.2.1.6 6.2.2.1.7 落针病类 ........................................................... 7 紫纹羽病类 ......................................................... 7 苗木猝倒病类 ....................................................... 7 6.2.2.2 细菌病害 ............................................................... 7 6.2.2.2.1 6.2.2.2.2 穿孔病类 ........................................................... 7 软腐病类 ........................................................... 8 6.2.2.2.3 癌肿病类 ........................................................... 8 6.2.2.3 病毒病类 ............................................................... 8 6.2.2.4 6.2.2.5 线虫病类 ............................................................... 8 丛枝病类 ............................................................... 8 6.2.2.6 菟丝子害 ............................................................... 9 6.3 害虫 ........................................................................... 9 6.3.1 刺吸式害虫 ................................................................. 9 6.3.1.1 6.3.1.2 蚜虫类 ................................................................. 9 木虱类 ................................................................. 9 6.3.1.3 6.3.1.4 6.3.1.5 6.3.1.6 疥虫类 ................................................................. 9 蚧虫类 ................................................................ 10 螨类 .................................................................. 10 蝉类 .................................................................. 10 6.3.1.7 蝽类 .................................................................. 10 6.3.1.8 蓟马类 ................................................................ 10 6.3.1.9 粉虱类 ................................................................ 11 6.3.2 食叶害虫 .................................................................. 11 6.3.2.1 尺蛾类 ................................................................ 11 6.3.2.2 6.3.2.3 舟蛾类 ................................................................ 11 刺蛾类 ................................................................ 11 6.3.2.4 6.3.2.5 毒蛾类 ................................................................ 11 夜蛾类 ................................................................ 12 6.3.2.6 6.3.2.7 蓑蛾类 ................................................................ 12 螟蛾类 ................................................................ 12 6.3.2.8 天蛾类 ................................................................ 12 6.3.2.9 枯叶蛾类 .............................................................. 12 6.3.2.10 灯蛾类 ............................................................... 13 6.3.2.11 6.3.2.12 大蚕蛾类 ............................................................. 13 斑蛾类 ............................................................... 13 6.3.2.13 潜蛾类 ............................................................... 13 II DB13/T 1326—2010 6.3.2.14 6.3.2.15 巢蛾类 ............................................................... 13 蝶类 ................................................................. 14 6.3.2.16 金龟类 ............................................................... 6.3.2.17 叶甲类 ............................................................... 6.3.2.18 软体动物类 ........................................................... 6.3.3 蛀干(梢)害虫 ............................................................ 14 14 14 14 6.3.3.1 天牛类 ................................................................ 14 6.3.3.2 6.3.3.3 6.3.3.4 木蠹蛾类 .............................................................. 15 吉丁虫类 .............................................................. 15 透翅蛾类 .............................................................. 15 6.3.3.5 小蠹类 ................................................................ 16 6.3.3.6 6.3.3.7 长蠹类 ................................................................ 16 象甲类 ................................................................ 16 6.3.3.8 6.3.3.9 茎蜂类 ................................................................ 16 树蜂类 ................................................................ 16 6.3.3.10 6.3.3.11 卷蛾类 ............................................................... 17 螟蛾类 ............................................................... 17 6.3.4 地下害虫 .................................................................. 17 6.4 草害 .......................................................................... 17 6.4.1 单子叶杂草 ................................................................ 17 6.4.2 双子叶杂草 ................................................................ 17 7 防治效果考核指标 .................................................................. 18 8 安全管理 .......................................................................... 18 8.1 8.2 人员管理 ...................................................................... 18 药械管理 ...................................................................... 18 8.3 作业管理 ...................................................................... 1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化学防治指标及原则 ............................................. 20 A.1 化学防治原则 .................................................................. 20 A.1.1 A.1.2 对症用药 .................................................................. 20 适时用药 .................................................................. 20 A.1.3 A.1.4 适量用药 .................................................................. 20 交替用药 .................................................................. 20 A.1.5 混配用药 .................................................................. 20 A.2 化学防治指标 .................................................................. 20 A.2.1 食叶害虫 .................................................................. 20 A.2.2 A.2.3 螨类 ...................................................................... 20 蚧虫类 .................................................................... 20 A.2.4 蛀食枝、干害虫 ............................................................ 20 A.2.5 A.2.6 A.2.7 蛀食枝、梢害虫 ............................................................ 20 叶部病害 .................................................................. 20 茎干、地下病害 ............................................................ 21 III DB13/T 1326—2010 A.2.8 A.2.9 草坪病害 .................................................................. 21 杂草 ...................................................................... 2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病、虫、杂草 ............................... 22 B.1 B.2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病害 ........................................................ 22 河北省主要园林害虫 ............................................................ 24 B.3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杂草 ........................................................ 31 参考文献 ............................................................................. 33 表1 主要考核指标 ................................................................... 18 表 B.1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病害 ....................................................... 22 表 B.2 表 B.3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害虫 ....................................................... 24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杂草 ....................................................... 31 IV DB13/T 1326—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石家庄市园林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家庄市风景园林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乔建国、徐茂华、田利颖、白瑞霞、田菲菲、耿艳丽 V DB13/T 1326—2010 引 言 园林植物保护是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河北省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维护园 林植物健康,提高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功能效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 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园林植物保护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强化生态意识、环 境意识,达到保护园林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VI DB13/T 1326—2010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河北省园林植物保护措施、预测预警机制、园林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主要防治对 象及防治技术要点、防治效果考核指标、安全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等的植物保护工作。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植物保护 plant protection 对植物的病虫草害等实施监测、预报、预防、治理、控制和检疫的行为。 2.2 植物病害 plant disease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内部生理和外部形态上发生的 一系列病理变化。 2.3 非侵染性病害 uninfectious disease 由不适宜的气象、土壤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引起的无传染力的病害。 2.4 侵染性病害 infectious disease 由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生物因素引起的具有传染力的病害。 2.5 新烟碱类杀虫剂 new nicotine insectic ides 以烟碱分子结构为模版合成的制剂。 2.6 园艺防治 horticulture control 选用抗性品种,运用一系列园艺栽培管理技术,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杂草 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等手段抑制或减轻其发生的方法。 2.7 物理机械防治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ontrol 依据病、虫、杂草的某些特征和习性,应用简单的工具、设备,利用光、电、热、辐射等物理因素 或人工、机械作用防治病、虫、杂草等的方法。 2.8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控制病、虫、杂草等种群或减轻其为害程度的方法。 1 DB13/T 1326—2010 2.9 化学防治 chemical control 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杂草等的方法。 2.10 化学防治指标 index of chemic al control 病、虫、杂草的发生程度已达到须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时的虫口密度或植物损害率的数量指标。 3 园林植物保护措施 3.1 植物检疫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河北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的要求执行。 3.2 园艺防治 3.2.1 保持绿地卫生,减少侵染源。及时收集病残体,并进行深埋、焚烧、化学药剂处理等。 3.2.2 3.2.3 3.2.4 改善环境条件,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的条件。 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剪除病虫枝、徒长枝。 合理浇水施肥,增强园林植物抗性。浇水方式应采用沟浇、滴灌式或沿盆的边缘浇水。浇水量 由土壤墒情程度决定。夏秋生长季节适量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不得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和植物残 体。 3.2.5 合理配置植物,减少病虫害相互侵染。严禁近距离栽植互为病原物和害虫转主寄主的植物。 3.2.6 培育和选用健康无病虫及抗性强的植物品种或繁殖材料。 3.3 物理机械防治 3.3.1 3.3.2 清除越冬场所的越冬虫体,如虫茧、虫囊、卵囊、卵块等,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对具爬行上下树习性的害虫,采用截杀法进行防治。 3.3.3 3.3.4 对具群集为害习性的害虫,应在尚未分散为害前将其清除。 人工捕杀行动迟缓、具假死性的成虫或幼虫。 3.3.5 3.3.6 对具明显趋性的害虫,利用其趋化性、趋光性、趋食性等,采取诱杀措施进行防治。 应用热处理消灭植物材料及土壤所携带的病虫源。 3.3.7 对具潜入特定场所产卵、化蛹、隐藏习性的害虫,人为营造适宜的条件诱杀。 3.4 生物防治 3.4.1 优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农药名单》中的生物制剂。 3.4.2 利用自然界中的有益动物,如鸟类、蛙类、昆虫、线虫等防治害虫。 3.4.3 3.4.4 3.4.5 3.4.6 利用和开发有益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防治害虫。 利用有益菌类,如木霉菌等防治病害。 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农用链霉素、浏阳霉素、阿维菌素等防治病虫害。 利用植物源农药,如烟碱、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病虫害。 3.5 3.5.1 3.5.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原则及指标见附录 A。 优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农药名单》中的合成制剂和无机杀菌剂。 2 DB13/T 1326—2010 3.5.3 3.5.4 春季喷施石硫合剂,或于病害发生前喷施保护性药剂等,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病害发生期施用具有治疗、铲除和内吸作用的杀菌剂。 3.5.5 3.5.6 利用触杀剂和内吸剂防治刺吸式害虫;利用胃毒剂和熏蒸剂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 根据绿地植物和杂草种类,采用灭生性或选择性除草剂防除杂草。 4 预测预警机制 4.1 监测点 4.1.1 县(市、区)级以上园林主管部门应设立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监测点。监测点应设置在植物 种类较多、有代表性的地点。 4.1.2 各监测点应配备专职监测员,负责监测辖区内病、虫、草害发生动态。 4.1.3 各监测点应采用各种有效、可行的监测手段,全年监测病、虫、草害发生动态。 4.1.3.1 4.1.3.2 定期踏查与定点详查,观察植物生长状况,调查病、虫、草害发生期和发生量。 采用物候监测法监测病、虫、草害的发生期。 4.1.3.3 月。 4.1.3.4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诱虫灯,监测夜行害虫成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开灯时间为 3~10 4.1.4 利用害虫的其他趋性,设置诱捕器、诱木或色板,监测害虫发生动态。 监测员应做好每天每次调查监测记录,包括观察日期、地点、气候情况、病虫草害名称、发生 数量、发生率、寄主植物名称及受害部位、天敌种类及数量、记录人等,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 4.2 监测预警及响应 4.2.1 根据各监测点的监测报告,园林主管部门做出预警等级信息及危害程度分析报告,制定并向园 林管护单位下达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方案。园林管护单位接到防治方案后,应按要求在规定的防控 时限内完成防控任务。 4.2.2 发现疑似危险性病、虫、杂草后,各监测点应及时向园林主管部门汇报,园林主管部门应及时 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进行鉴定。对确定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应扩大监测范围,并由园林管护单位及时 清除。 5 园林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5.1 5.1.1 喷药 大面积喷药前,宜进行室内或小面积试验,确认防治效果优异和没有药害后方可使用。 5.1.2 对低矮植物喷药时,药液应呈雾状,雾滴直径不大于 80 μm,根据病虫害发生的部位,内外四 周均匀喷药;对高大树木喷药时,应下车绕树喷施,加大器械压力,使药液呈雾状;地面喷药时,应倒 行喷施,使药液均匀覆盖,避免破坏药层。 5.2 5.2.1 5.2.2 5.3 5.3.1 埋施内吸性杀虫剂 将药剂埋施在树冠垂直投影下方。施药面积应占有效吸收根分布总面积的 1/3 以上。 埋药后应及时浇水湿润土壤。 浇灌内吸性杀虫剂 将药液均匀浇灌在植物周围吸收根最多处。 3 DB13/T 1326—2010 5.3.2 5.4 开穴浇灌时,应在药液渗完后封土掩埋。 虫孔注药 5.4.1 5.4.2 5.4.3 注射部位为有新鲜虫粪或木屑的排粪孔口。 先将孔口内的排泄物掏空,然后向孔口内注满药液。 蛀孔多、蛀道连通时,应堵塞注药孔上下的排粪孔。 5.4.4 注射后应用湿泥封口。 5.5 钻孔注药 5.5.1 钻孔部位距地面 20 cm 以上,钻孔应呈螺旋式上升排列,孔间距不少于 20 cm。 5.5.2 钻头直径 0.5 cm~0.8 cm,长 5 cm~10 cm。钻头与树干呈 45°角,最深处不能达到树木髓 心。 5.5.3 树干直径 5 cm 以下,可钻 1~2 个孔;树干直径 5 cm~10 cm,可钻 2~3 个孔;树干直径 10 cm 以上,可钻 3~5 个孔;最多可钻 7 个孔。 5.5.4 每钻孔注射药液 7 mL~10 mL。 5.5.5 5.6 下一次注射时,宜在原孔处进行。 土壤处理 5.6.1 5.6.2 5.7 将配好的药剂与细土或麦糠等混合均匀后施用。 采用撒施、沟施或穴施,施后覆土或浇水。 种子处理 5.7.1 播种前应进行药剂拌种或药液浸种处理。 5.7.2 拌种时,药剂的有效成分占种子重量的 0.1%~0.5%,种、药应混合均匀,可直接播种或催芽 后播种;浸种时,药液量为种子重量的 2~3 倍,浸种时间 12~24 h。 5.8 人工刮刷 5.8.1 刮除工具应锋利。 5.8.2 5.8.3 刮除病斑及周围 0.2 cm~0.3 cm 的健康组织,刮口为纵菱形。 将虫卵、虫茧等刷除干净。 5.9 诱杀 5.9.1 根据诱杀对象的习性,选择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诱饵诱杀等适宜方法。 5.9.2 诱杀到的害虫应及时烧毁或深埋。 6 主要防治对象及防治技术要点 6.1 病、虫、杂草种类 主要园林植物病、虫、杂草名称及为害植物参见附录B。 6.2 6.2.1 识别特征及防治技术要点 非侵染性病害 4 DB13/T 1326—2010 6.2.1.1 气象因素引起的病害 6.2.1.1.1 日灼病 温室花卉、树干光滑的植物易患此病。因光照造成植物组织出现坏死斑,甚至干枯死亡。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对于不耐强光照射的植物,及时搭设遮荫网。 ——物理机械防治:秋末冬初,将树干涂白。 6.2.1.1.2 冻害 温室花卉、月季、雪松、大叶女贞及边缘树种等易患此病。低温造成植物叶片黄化、萎蔫、凋枯, 根茎腐烂,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及时将温室花卉移入冷窖或温室;根部培土。 ——物理机械防治:树干涂白;树干缠草绳;搭设风障。 6.2.1.2 土壤因素引起的病害 6.2.1.2.1 水分失调 新植花灌木、地被植物等易患此病。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时,造成植物萎蔫、死亡。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溉,见干见湿;出现水涝时,及时排水。 ——化学防治:喷施蒸腾抑制剂,减少水分损失。 6.2.1.2.2 小叶病 2+ 苹果、月季、杜鹃等易患此病。由缺Zn 引起,植物叶片狭小、黄化、直立或丛生。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 ——化学防治:结合春秋季施基肥,混施 ZnSO4 ;叶面喷施 0.3%~0.5% ZnSO4 溶液。 6.2.1.2.3 缺 Fe2+ 黄化病 苹果、桃、法桐、温室花卉等易患此病。由缺Fe2+ 引起,初期叶片轻度褪绿;后期叶脉间褪绿、叶 脉仍为绿色。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 ——化学防治:用 2%~3% FeSO4 溶液灌根;叶面喷施 0.1%~0.2% FeSO4 溶液;将 FeSO4 2.5 kg、豆饼 5.0 kg、猪粪 15.0 kg 混合沤制,经 10~15 d 发酵腐熟后,适当稀释,与清水间隔 浇灌。 6.2.1.2.4 盐害 草本植物和花灌木等易患此病。因土壤本身含盐量较高,或过量施用肥料、融雪剂,造成植物水分 胁迫,导致萎蔫、死亡。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改良土壤,开沟排盐;及时清理绿地内含融雪剂的堆雪。 5 DB13/T 1326—2010 ——化学防治:在植物生长季节施用冲施肥,活化土壤,降解土壤盐害。 6.2.1.3 有毒物质引起的病害 泡桐、悬铃木、虞美人、美人蕉、梅花等对废水、废气、废渣等较敏感,易大面积发生;农药施用 不当时,桃、梅花、樱花等易发生药害,造成叶片出现不规则斑点或凋枯。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种植抗性强的植物;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物恢复。 ——物理机械防治:迅速查明并切断污染源;更新土壤。 ——化学防治:正确施用农药,避免药害。 6.2.2 侵染性病害 6.2.2.1 真菌病害 6.2.2.1.1 锈病类 为害叶片和嫩梢,在叶部形成黄色锈状孢子堆,病叶枯萎、早落。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合理搭配植物,避免近距离栽植转主寄主植物;培育抗性品种。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剪除受害枝叶,集中销毁。 ——化学防治: 发病前,喷施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800 倍液;发病后,喷施 20%三唑酮乳油 1 000~2 000 倍液、25%腈菌唑乳油 3 000~4 000 倍液。 6.2.2.1.2 白粉病类 嫩枝、嫩梢、叶片、花蕾等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叶片变小、皱缩。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性;合理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通风透光。 ——物理机械防治:及时剪除受害枝叶;清理残枝落叶,减少侵染源。 ——化学防治:发病前,喷施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发病后,喷施 70%甲基硫 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2 000 倍液、20%三唑酮乳油 1 000~2 000 倍液。 6.2.2.1.3 叶斑病类 常在叶片上形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坏死斑点,坏死斑上常出现黑色粒状物,严重时嫩梢、花蕾也受害。 病健交界处常有黄色晕环。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选择使用抗病品种;改善灌溉方法,选择合适的浇水时间,防止飞溅传播。 ——物理机械防治:剪除受害叶片;清除枯枝落叶,土壤消毒,减少浸染源。 ——化学防治:早春喷施 45%晶体石硫合剂 100~200 倍液,或于发病前喷施 75%百菌清可湿性粉 剂 600~8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进行防治;发病后,喷施 70%甲 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2 000 倍液。 6.2.2.1.4 腐烂病类 主要为害树势较弱或新移植的植株。初期树皮上出现灰褐色水渍状斑,树皮易剥离、有酒糟味;后 期病部出现橘黄色分生孢子角。 6 DB13/T 1326—2010 防治技术要点: ——植物检疫:引进苗木时应加强检疫工作。 ——园艺防治:适地适树;严把苗木质量关,尽量减少移栽过程中苗木的水分损失;加强肥水管理, 增强树势。 ——物理机械防治:及时清理病、死树;刮除病斑或在病斑上划网格线。 ——化学防治:涂抹 21%过氧乙酸 5 倍液、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 10 倍液。 6.2.2.1.5 落针病类 病叶逐渐变为黄褐色而干枯,大部分晚秋脱落,翌春落地针叶上出现若干纤细黑色横线,将针叶分 成若干段,在横线之间的叶段上出现椭圆形黑色分生孢子器。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合理搭配植物;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性。 ——物理机械防治:及时清除脱落的或树上的病叶,集中烧毁。 ——化学防治:子囊孢子散发高峰期前,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发病后,喷施 50%退菌特可湿性 粉剂 500~800 倍液;郁闭片林内施放百菌清烟剂或硫磺烟剂。 6.2.2.1.6 紫纹羽病类 初发生于根,逐渐扩展至主根、根颈,皮层腐烂,易与木质部剥离,病根及根颈表面有紫色网状菌 丝层或菌丝束,树势衰弱,枝条干枯。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选择透水性良好的圃地;合理轮作;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 ——物理机械防治:刮除病斑;喷灯灼烧病斑;挖除病根。 ——生物防治:施用木霉菌制剂。 ——化学防治:苗木消毒处理,用 2%石灰水、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液、0.5%硫酸 铜等浸苗;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50%多菌灵 500 倍液灌根。 6.2.2.1.7 苗木猝倒病类 幼苗期发病,种子或幼芽未出土时遭受浸染而腐烂,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 黄褐色,缢缩,可向植株上下部扩展,呈线状。病势发展迅速,萎蔫倒伏。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的地块作苗圃;应尽量避开低温时期播种。 ——化学防治:播种前,用 40%福尔马林溶液消毒土壤;发病初期,先拔除病苗集中处理,然后 向幼苗基部喷施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40%福尔马林 1 500~2 000 倍液浇灌 地面。 6.2.2.2 6.2.2.2.1 细菌病害 穿孔病类 初期出现水渍状小褐点,而后扩展成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病斑褐色或紫褐色,边缘有暗褐色或浅黄 色晕圈。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合理修剪;合理施肥;通风透光。 ——化学防治:喷施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 7 DB13/T 1326—2010 6.2.2.2.2 软腐病类 发生在叶柄、球茎部。叶柄处病斑初为浅褐色水渍状软腐;扩展后病斑软腐、膨胀、破裂,表皮脱 落,有臭味。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控制水分,防止曝晒。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 0.5%波尔多液;发病后,喷施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 6.2.2.2.3 癌肿病类 发生在根部或基部,初期根颈部或杆部为粉白色或黄白色瘤状物,后期瘤长大呈球形,外观坚硬粗 糙。 防治技术要点: ——植物检疫:加强检疫,禁止调运带病苗木。 ——园艺防治:合理轮作,适当灌溉,改良粘重土壤,加强养护管理,及时烧毁病株。 ——物理机械防治:栽植时避免出现伤口;切除癌肿;伐除受害严重的植株。 ——化学防治:土霉素、石灰乳或波尔多液涂抹伤口;漂白粉或硫磺粉 50 g/m2 ~100 g/m2 消毒土 壤。 6.2.2.3 病毒病类 表现为花叶、斑驳,叶脉坏死,叶片扭曲,节间增大、黄化等。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选择抗病品种,从无毒母株上采取繁殖材料。 ——物理机械防治:热处理茎尖脱毒。 ——化学防治:喷施 20%病毒灵 400 倍液;及时防治蚜虫、粉虱、叶蝉等刺吸式传毒害虫。 6.2.2.4 线虫病类 为害根部和叶片,受害根部单生或串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受害叶片变黄,出现黄绿至黄褐色斑点, 严重时叶片脱落。 防治技术要点: ——植物检疫:加强检疫,禁止调运带病苗木。 ——园艺防治:选择健康无病的繁殖材料。 ——物理机械防治:及时清除发病植株,并烧毁;盆土可高温消毒;清除野生寄主;温水处理插条。 ——化学防治:洒施 10%苯线磷颗粒剂、15%涕灭威颗粒剂处理土壤。 6.2.2.5 丛枝病类 侧枝大量萌发、丛生,纤细瘦弱呈扫帚状,似鸟巢,小枝节间缩短,叶序紊乱,叶片小、黄化、皱 缩,花瓣变成叶状,花柄或柱头生出小枝。 防治技术要点: ——植物检疫:加强检疫,禁止调运带病苗木。 ——园艺防治:合理搭配植物;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健康母株,作为繁殖材料。 ——物理机械防治:修剪病枝,或对病枝进行环剥,宽度为胸径的 1/3~1/2。 ——化学防治:树皮环剥或剪除病枝后,涂土霉素凡士林药膏,包扎伤口;6~8 月在树干基部打 8 DB13/T 1326—2010 孔注射 20 000 U/mL 四环素或土霉素,每株 20 mL~25 mL。 6.2.2.6 菟丝子害 种子萌发后不久,当茎蔓缠绕在寄主植物的茎时,根部枯死,并不断生出吸器,吸附、固定并伸入 植物茎叶的细胞内吸取营养,造成寄主植物生长衰弱、枯死。 防治技术要点: ——植物检疫:加强检疫,严禁苗木携带菟丝子。 ——园艺防治:深翻土壤,将种子埋入深层土中;人工拔除菟丝子;割除受害植株。 ——化学防治:种子萌发前,喷洒 48%地乐胺乳油 100~200 倍液。 6.3 害虫 6.3.1 刺吸式害虫 6.3.1.1 蚜虫类 以成虫或若虫群集布满在嫩梢、花蕾和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严重卷缩,大量分泌蜜露,污染叶片、 枝干和路面,并诱发煤污病,部分蚜虫出现大量有翅蚜,迁飞扩散。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透光。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剪出受害枝条;粘虫板捕杀成虫。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 ——化学防治:喷施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 000~3 0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 撒施 15%铁灭克颗粒剂覆土后浇水。 6.3.1.2 木虱类 若虫在叶片和嫩梢上分泌白色蜡毛和粘液,为害期长,世代重叠严重,易污染叶片和地面,并诱发 煤污病。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清扫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减少越冬虫量。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瓢虫、草蛉、寄生蜂、螳螂等天敌。 ——化学防治: 在卵刚孵化、尚未产生蜡丝前喷药防治,喷施 5%吡虫啉乳油 1 500~2 000 倍液、1.8% 阿维菌素乳油 3 000 倍液。 6.3.1.3 疥虫类 常被介壳及蜡质物,产卵量大,成虫和若虫常集聚叶片、枝干上刺吸为害,严重时布满整个枝条, 多为白色,导致煤污病,使枝叶发黑。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合理搭配植物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物抗性。 ——物理机械防治:清除枯枝落叶中的卵囊;刮除枝干上的虫茧、卵囊、成(若)虫;春季草履蚧 出蛰上树前或夏初下树前,在树干距地面 1.2 m~1.5 m 处设置截杀环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草蛉、瓢虫、小蜂等天敌。 ——化学防治:喷施 40%杀扑磷乳油 1 000 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 600~800 倍液、25%噻嗪酮 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 9 DB13/T 1326—2010 6.3.1.4 蚧虫类 6~8月气温高、干旱少雨时,繁殖迅速,为害严重。多在叶背主脉附近结网栖息,刺吸汁液,叶片 出现灰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大量落叶。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在干旱、高温季节,及时灌溉。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深点食螨瓢虫、花蝽、草蛉、捕食螨类、白僵菌等天敌。 化学防治:喷施特效杀螨剂或其他杀虫杀螨剂,如喷施15%哒螨灵乳油2 000~3 000倍液、1.8%阿 维菌素乳油4 000~6 000倍液等。 6.3.1.5 螨类 6~8月气温高、干旱少雨时,繁殖迅速,为害严重。多在叶背主脉附近结网栖息,刺吸汁液,叶片 出现灰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大量落叶。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在干旱、高温季节,及时灌溉。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深点食螨瓢虫、花蝽、草蛉、捕食螨类、白僵菌等天敌。 ——化学防治:喷施特效杀螨剂或其他杀虫杀螨剂,如喷施 15%哒螨灵乳油 2 000~3 000 倍液、 1.8%阿维菌素乳油 4 000~6 000 倍液等。 6.3.1.6 蝉类 刺吸嫩梢和嫩叶,造成叶片褪色、畸形、卷缩、脱落,或以产卵器刮伤枝梢。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灯光诱杀叶蝉类成虫;人工刮除斑衣蜡蝉卵块;剪除受害枝条;清除杂草及枯 枝落叶,消灭越冬虫态。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鸟类、小蜂类、蟾蜍等天敌。 ——化学防治:若虫期喷施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000~1 500 倍液、2.5%高效三氟氯氰菊酯乳 油 2 000 倍液。 6.3.1.7 蝽类 刺吸茎、叶汁液,造成叶片褪绿、皱缩、萎蔫等,网蝽类多在叶背为害,并分泌黑色胶状物。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合理搭配植物。 ——物理机械防治: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清晨震落、捕杀具假死性的成(若)虫;秋季在墙角、 树缝捕杀越冬虫态。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瓢虫、草蛉、螳螂等天敌;人工释放小枕异绒螨;喷施 1.2%烟碱·苦参碱 乳油 1 000 倍液。 ——化学防治:喷施 50%辛硫磷乳油 8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 6.3.1.8 蓟马类 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汁液,受害叶片变薄、卷曲、枯萎,叶片中脉两侧出现灰白色或灰 褐色条斑,表皮呈灰褐色,生长势弱,节间缩短。成虫善飞能跳,怕强光,多在背光场所集中为害。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早春灌水、翻地,消灭越冬虫体;清除枯枝杂草。 10 DB13/T 1326—2010 ——生物防治:喷施 10%烟碱乳油 1 000 倍液、0.3%印楝素乳油 800~1 000 倍液。 ——化学防治:喷施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2 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 6.3.1.9 粉虱类 体被白色蜡粉,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挂诱虫灯或黄色粘虫板。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丽蚜小蜂和蜡蚧轮枝菌等天敌。 ——化学防治:喷施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2 000 倍液。 6.3.2 6.3.2.1 食叶害虫 尺蛾类 腹足退化,爬行时身体中部常隆起。老熟幼虫常吐丝下树化蛹。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营造混交林,避免扩散蔓延。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扫除落地老熟幼虫;人工挖蛹;灯光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凹眼姬蜂和蠋蝽等天敌;喷施 Bt 制剂。 ——化学防治:低龄幼虫期喷施 25%灭幼脲 3 号悬浮剂 1 500~2 000 倍液、5%苯氧威乳油 3 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 000~3 000 倍液。 6.3.2.2 舟蛾类 幼虫多具假死性和吐丝下垂习性,停栖时头尾常向上翘起呈小舟形。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清除枯枝落叶,以消灭茧、蛹;人工摘除卵块和有群栖幼虫的叶片;灯光诱杀 成虫;人工捕杀成虫。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喷施 Bt 制剂。 ——化学防治:喷施 25%灭幼脲 3 号悬浮剂 1 500~2 000 倍液、5%苯氧威乳油 3 000 倍液、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 6.3.2.3 刺蛾类 老熟幼虫常在枝干上结茧越冬,部分沿树干下树作茧,茧壳钙质,幼虫常具枝状毒刺。大部分成虫 趋光性强,多种刺蛾幼虫具群居性。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合理搭配植物。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剪除越冬虫茧;灯光诱杀成虫;摘除带虫枝叶;树干捆草,清除虫茧。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姬蜂、刺蛾寄蝇、赤眼蜂、上海青蜂、猎蝽、螳螂、白僵菌、核 型多角体病毒等;喷洒 Bt 制剂;喷施 1.2%烟碱·苦参碱乳油 1 000 倍液。 ——化学防治:喷施 25%灭幼脲 3 号悬浮剂 1 500~2 000 倍液、1.0%精甲维乳油 2 500~5 000 倍 液。 6.3.2.4 毒蛾类 幼虫体被毒毛,低龄幼虫有群集和吐丝下垂的习性。 11 DB13/T 1326—2010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合理搭配植物。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刮除越冬虫卵;生长季摘除蛹、茧和卵块;灯光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寄生蝇、绒茧蜂、胡蜂、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喷施 Bt 制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 1 000 倍液。 ——化学防治:喷施 25%灭幼脲 3 号悬浮剂 1 500~2 000 倍液、90%敌百虫晶体 1 000 倍液。 6.3.2.5 夜蛾类 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有暴食性,白天静伏,夜晚取食,具假死性。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利用灯光、糖醋液、杨树枝把、性诱剂等诱杀成虫;人工挖蛹。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蚂蚁、瓢虫、胡蜂、寄蝇、草蛉、益鸟、蝙蝠、蛙类等天敌;喷施 Bt 制 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 1 000 倍液。 ——化学防治: 喷施 25%灭幼脲 3 号悬浮剂 1 500~2 000 倍液、 20%除虫脲悬浮剂 8 000 倍液、 2.5% 高效三氟氯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 6.3.2.6 蓑蛾类 幼虫携护囊为害,成虫雌雄异型,雌虫无翅,光滑无毛。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摘除护囊;灯光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追寄蝇、姬蜂、蠋蝽、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喷施 Bt 制剂、1.2% 烟碱·苦参碱乳油 1 000 倍液。 ——化学防治:喷施 90%敌百虫晶体 1 000 倍液,40%毒死蜱乳油 1 000 倍液。 6.3.2.7 螟蛾类 幼虫群集顶梢,吐丝缀嫩叶呈饺子状或吐丝将叶折叠,藏在其中取食,稍受惊扰即从卷叶内弹跳或 吐丝下垂逃跑。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结合修剪,去除越冬幼虫;人工摘除幼虫苞;灯光诱杀 成虫;性诱剂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喷施白僵菌。 ——化学防治:喷施 25%灭幼脲 3 号悬浮剂 1 000 倍液、40%毒死蜱乳油 1 000 倍液、50%辛硫磷 乳油 1 000 倍液。 6.3.2.8 天蛾类 虫体较大,幼虫体表常具斜纹,腹部末端具尾角。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挖蛹;人工捕杀幼虫;灯光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保护螳螂、胡蜂、茧蜂、益鸟等天敌;喷施 Bt 制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 800 倍液。 ——化学防治:喷施 50%辛硫磷乳油 800 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 1 000 倍液。 6.3.2.9 枯叶蛾类 12 DB13/T 1326—2010 成虫休息时形似枯叶,幼虫粗壮,体被长毛。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营造针阔混交林;合理密植。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摘除卵块或孵化后尚未群集的幼虫、蛹茧;人工剪除网幕;灯光诱杀成虫; 树干绑毒绳诱杀上下树幼虫。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益鸟、赤眼蜂等天敌;利用松毛虫杆菌、青虫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 毒等;喷施 Bt 制剂。 ——化学防治:应用菊酯类农药烟雾熏蒸;喷施 50%马拉硫磷 800~1 000 倍液、25%速灭威可湿 性粉剂 600~800 倍液。 6.3.2.10 灯蛾类 成虫趋光性较强,如遇干扰,能分泌黄色腐蚀性、刺鼻的臭油汁;有的幼虫喜群集,有网幕。 防治技术要点: ——植物检疫:美国白蛾为重要检疫对象,苗木调运时应严格检疫。 ——物理机械防治:剪除网幕;刮除带蛹树皮;剪除卵块;挖蛹,捕杀幼虫;树干捆草把,捕杀下 树幼虫。 ——生物防治:释放周氏啮小蜂;保护利用益鸟、草蛉、胡蜂、蜘蛛、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 白僵菌等;喷施 1.2%烟碱·苦参碱乳油 1 000 倍液。 ——化学防治:喷施 5%苯氧威乳油 3 000 倍液、25%灭幼脲 3 号悬浮剂 1 000 倍液、2.5%高效三 氟氯氰菊酯乳油 1 500~2 000 倍液。 6.3.2.11 大蚕蛾类 初龄幼虫群集为害,幼虫缀叶结茧,成虫具趋光性。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摘除蛹茧;树干绑草把,捕杀幼虫;灯光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喷施 Bt 制剂。 ——化学防治:喷施 2.5%高效三氟氯氰菊酯乳油 1 500 倍液。 6.3.2.12 斑蛾类 幼虫将叶片缀合成“饺子”状,躲于其中啃食叶片,2~3龄幼虫在树皮缝作茧越冬。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刮除树皮上的蛹茧;摘除虫苞叶。 ——生物防治:喷施 1.2%烟碱·苦参碱乳油 1 000 倍液。 ——化学防治:喷施 2.5%高效三氟氯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5% 苯氧威乳油 3 000 倍液。 6.3.2.13 潜蛾类 幼虫潜叶为害,叶片出现表皮不破裂的弯曲条状潜道,老熟幼虫垂丝在叶背、枝干、建筑物上作茧。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清除落叶、杂草;刮除树干越冬虫茧。 ——化学防治:喷施 5%辛硫磷乳油 800 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 800 倍液。 6.3.2.14 巢蛾类 13 DB13/T 1326—2010 幼虫啃食叶片呈灰白色网斑,稍大后吐丝,把小枝和叶片连缀在一起作巢,群集于巢中为害。老熟 幼虫在树皮、树洞及附近建筑物上化蛹。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刷除树干及建筑物上的蛹茧;剪除虫巢。 ——生物防治:喷施 1.2%烟碱·苦参碱乳油 1 000 倍液。 ——化学防治:喷施 50%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 6.3.2.15 蝶类 幼虫单独或群集为害,啮噬叶片呈网状或食光叶片,山楂粉蝶幼虫吐丝缀叶作巢、具假死性,成虫 白天活动。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摘除卵块、蛹、虫苞;人工捕捉幼虫。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金小蜂、广大腿蜂、姬蜂、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天敌;喷施 1.2%烟碱·苦参碱乳油 1 000 倍液。 ——化学防治:喷施 40%毒死蜱乳油 1 000 倍液、25%灭幼脲 3 号悬浮剂 1 500~2 000 倍液。 6.3.2.16 金龟类 春秋为害严重,夏季潜入土壤深处越夏。成虫白天隐伏于灌木丛、草皮或表土内,黄昏时出土活动。 成虫食性杂,食量大,具假死性和强趋光性。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震落捕杀成虫;灯光诱杀成虫;性诱剂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益鸟、青蛙、步甲、寄生蜂、寄蝇、白僵菌、绿僵菌等。 ——化学防治:喷施 50%马拉硫磷乳油 1 500 倍液、90%敌百虫晶体 1 000 倍液。 6.3.2.17 叶甲类 幼虫取食叶肉成网状、穿孔状或残留表皮,成虫多具假死性。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震落捕杀成虫;人工捕杀蛹;树干捆毒绳截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螳螂、益蝽、蠋蝽、猎蝽、大腿蜂、胡蜂等天敌;喷施 Bt 制剂。 ——化学防治:喷施 50%马拉硫磷乳油 800 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1 000 倍液。 6.3.2.18 软体动物类 夜间取食为害,爬行时留下一道黏液痕,喜栖息潮湿阴暗场所。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震落捕杀成虫;人工捕杀蛹;树干捆毒绳截杀。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蛙、蛇、鸟、萤火虫等天敌;喷施 Bt 制剂。 ——化学防治:撒施 10%多聚乙醛颗粒剂 15 kg/hm2 ~30 kg/hm2 。 6.3.3 6.3.3.1 蛀干(梢)害虫 天牛类 成虫背部略扁,触角丝状或鞭状,与体等长甚至超过体长;幼虫长圆筒形,足少或无,腹部背面或 腹面常具卵圆形肉质突,便于在蛀道活动。幼虫直接蛀入木质部为害,或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一 14 DB13/T 1326—2010 段时间后,再蛀入木质部,蛀道较单一。 防治技术要点: ——植物检疫:锈色粒肩天牛为河北省林木补充检疫对象,应严格检疫,防止人为传播。 ——园艺防治:选种抗虫品种;合理搭配植物,营造混交林;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捕杀成虫;利用诱饵木、性诱剂诱杀成虫;人工锤击卵或幼虫;钩杀幼虫; 剪除被害枝条。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啄木鸟;释放管氏肿腿蜂、花绒坚甲;注射或涂抹白僵菌、绿僵菌;注射 线虫。 ——化学防治:树干喷施 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 300 倍液,防治成虫;树干打孔或从虫孔注入 40%毒死蜱乳油 10 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 5~10 倍液;根部埋施 15%涕灭威颗粒剂;虫孔 塞入磷化铝毒签。 6.3.3.2 木蠹蛾类 成虫体粗长,翅灰褐色,常有斑点,多具较强的趋光性;幼虫粗壮,多 为红色,或背部为红色 , 腹部 为黄白色 ,幼虫常群 集为害, 初期蛀食皮 下韧皮部 ,逐渐蛀食 边材,将 皮下部成片 食去, 然后分散向心 材部分钻蛀,进入干内蛀成数条 互相连通的孔道。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合理搭配植物;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防止机械损伤。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捕杀成虫和蛹;利用灯光、性诱剂诱杀成虫;钩杀幼虫;剪除被害枝条。 ——生物防治:注射白僵菌;注射芜菁夜蛾线虫。 ——化学防治:树干打孔或从虫孔注入 40%毒死蜱乳油 10 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 5~10 倍液; 根部埋施 15%涕灭威颗粒剂。 6.3.3.3 吉丁虫类 成虫体色鲜艳,具金属光泽,触角锯状,前胸不能上下活动,具 假 死性 ;幼虫乳白色,无足,头 大,多在树皮下、枝干或根内以螺旋式向上蛀食,粪便不排出,被害处有流胶,为害严重时树皮爆裂。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合理搭配植物,营造混交林;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防治机械损伤。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捕杀成虫;挖除幼虫;剪除被害枝条;树干涂白或缠草绳。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啄木鸟、猎蝽、啮小蜂、吉丁矛茧蜂等;喷施 1.2%烟碱·苦参碱乳油 1 000 倍液防治成虫。 ——化学防治:幼虫孵化初期,用 40%氧化乐果乳油 100 倍液涂抹受害部位;树干喷施 8%氯氰菊 酯微胶囊悬浮剂 300 倍液;根部埋施 15%涕灭威颗粒剂。 6.3.3.4 透翅蛾类 成虫体狭长,黑褐色,常具斑纹,足细长、有距,双翅常狭窄、透明、无鳞片,前后翅由一列弯刺 钩在一起,喜白天飞翔,夜间静息;幼虫喜在树干内蛀食木质部,常使被害处形成瘤状虫瘿。 防治技术要点: ——植物检疫:严格检疫,防止人为传播。 ——园艺防治:选种抗虫品种;合理搭配植物,营造混交林;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捕杀成虫;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结合修剪,铲除虫疤;烧毁虫疤周围翘 皮、老皮;钩杀幼虫。 ——生物防治:在幼龄幼虫蛀孔处点涂白僵菌液。 15 DB13/T 1326—2010 ——化学防治:树干涂内吸性毒环,毒杀幼虫;树干喷施 2.5%溴氰菊酯乳油 1 500 倍液,防治成 虫。根部埋施 15%涕灭威颗粒剂;虫孔塞入磷化铝毒签。 6.3.3.5 小蠹类 幼虫喜为害衰弱木,社群性昆虫,各穴的两性比数和两性分工均确定,坑道有繁殖坑道和营养坑道 两种。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合理搭配植物,营造混交林;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物理机械防治:利用诱饵木诱杀成虫;剪除受害枝条;及时清理新枯死的带虫树。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寄生螨、寄生蜂。 ——化学防治:根部埋施 15%涕灭威颗粒剂,或灌入 40%氧化乐果乳油 800~1 000 倍液。 6.3.3.6 长蠹类 成虫圆筒形,黑褐色,幼虫乳白色,稍弯曲。成虫在枝条蛀道内越冬,翌春飞出后蛀入弱枝内蛀食 为害和产卵,幼虫将木质部蛀成白色碎末状,新羽化成虫飞出,蛀入约 2 cm 粗的健壮枝条内,横向环 形蛀食木质部,形成环形蛀道,易风折。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物理机械防治:剪除受害枝条;及时销毁带虫、风折枝。 6.3.3.7 象甲类 成虫体粗糙,色暗,头部向前延伸成象鼻状,口器很小,着生在头端部,触角膝状,端部膨大,不 善飞翔,具假死性;幼虫体肥而弯曲成“C”字形,头部发达,无足。初孵幼虫先咬食皮层,稍长大后 钻入木质部为害。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合理搭配植物。 ——物理机械防治:人工捕杀成虫;钩杀幼虫。 ——化学防治:树干喷施 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 300 倍液,防治成虫;根部埋施 15%涕灭威颗 粒剂;注入 40%毒死蜱乳油 1 500 倍液。 6.3.3.8 茎蜂类 初孵幼虫从当年嫩梢蛀入枝条内部,造成枝条枯萎,死亡。 防治技术要点: ——物理机械防治:剪除受害枝条。 ——化学防治:成虫羽化期,喷施 2.5%氯氰菊酯乳油 1 500 倍液;幼虫为害期,根部埋施 15%涕 灭威颗粒剂,或灌入 40%氧化乐果乳油 800~1 000 倍液。 6.3.3.9 树蜂类 雌成虫将产卵器刺入木质部内,幼虫孵化后蛀食木质部及韧皮部,由内向外蛀食,羽化孔多在树干 上呈纵向排列,且集中分布,被害严重时树皮大块脱落。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种植诱集树。 ——物理机械防治:树干涂白,预防产卵。 16 DB13/T 1326—2010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长尾姬蜂。 ——化学防治:成虫羽化期,喷施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500 倍液;幼虫为害期,根部埋施 15%涕灭 威颗粒剂。 6.3.3.10 卷蛾类 初孵幼虫多从羽状复叶叶柄基部蛀入,并具转移为害特性,严重时枝叶大量脱落。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合理搭配植物。 ——物理机械防治:剪除有虫枝、果;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长尾姬蜂。 ——化学防治:幼虫为害期,喷施 40%毒死蜱乳油 1 5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 1 500 倍液。 6.3.3.11 螟蛾类 幼虫常为害嫩枝,受害部位常形成虫瘿。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防止机械损伤。 ——物理机械防治:剪除受害枝、果;利用灯光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释放长距茧蜂防治松梢斑螟。 ——化学防治:幼虫为害期,根部埋施 15%涕灭威颗粒剂,或灌入 40%氧化乐果乳油 800~1 000 倍液。虫孔塞入磷化铝毒签。 6.3.4 地下害虫 咬食种子、幼苗根、茎,造成苗木大量死亡。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播种及栽植前深翻土壤,消灭幼虫及蛹;加强管理,中耕除草、松土。 ——物理机械防治:灯光、糖醋液诱杀成虫;捕杀幼虫。 ——化学防治:浇灌 50%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撒施 5%毒死蜱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 6.4 草害 6.4.1 单子叶杂草 叶片狭长,呈带状,多为平行叶脉。 防治技术要点: ——园艺防治:中耕除草,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杂草滋生。 ——物理机械防治:及时修剪草坪;人工拔除杂草。 ——化学防治:芽前处理,用 50%乙草胺乳油 1 800 mL/hm2 ~2 250 mL/hm2 、48%地乐胺乳油 3 000 2 2 2 2 mL/hm ~6 250 mL/hm 、2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 1.5 kg/hm ~2.0 kg/hm ;茎叶处理,荒地可 用灭生性除草剂,如 20%百草枯水剂 1 500 mL/hm2 ~3 000 mL/hm2 、10%草甘膦水剂 7.5 2 2 2 kg/hm ~15.0 kg/hm ;保护植物为双子叶植物时,用 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 375 mL/hm ~ 450 mL/hm2 ,兑水 650 kg/hm2 ~700 kg/hm2 ,进行喷雾。 6.4.2 双子叶杂草 叶片多呈圆形、椭圆形、披针形、心形等,叶脉多呈网状。 防治技术要点: 17 DB13/T 1326—2010 ——园艺防治:中耕除草;深翻土壤;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杂草滋生。 ——物理机械防治:及时修剪草坪;人工拔除杂草。 ——化学防治:芽前处理,用 50%乙草胺乳油 1 800 mL/hm2 ~2 250 mL/hm2 、48%地乐胺乳油 3 000 mL/hm2 ~6 250 mL/hm2 、33%二甲戊乐灵乳油 2 250 mL/hm2 ~3 000 mL/hm2 ;茎叶处理,荒地 2 2 可用灭生性除草剂,如 20%百草枯水剂 1 500 mL/hm ~3 000 mL/hm 、10%草甘膦水剂 7.5 kg/hm2 ~15.0 kg/hm2 ;保护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时,可用选择性除草剂,如 72% 2,4 D-丁酯 2 2 2 2 乳油 7 50 mL/hm ~1 500 mL/hm 、24%乳氟禾草灵乳油 350 mL/hm ~400 mL/hm ,兑水 650 2 2 kg/hm ~700 kg/hm ,进行喷雾。 7 防治效果考核指标 包括养护管理级别、植物叶片生长状况、异常叶片率、为害严重株的叶片被害率、100 cm2 枝干的 活虫数、虫株率、蛀干(梢)害虫被害株率等。一、二、三级养护管理的公园、道路、绿地的各考核指 标见表1。 表1 主要考核指标 蚧虫 养护管理级别 异常叶片率 为害严重株的叶片 (%) 被害率(%) 叶色、叶形状况 蛀干(梢)害 枝干的活虫数 虫株率 (头/100 cm2) (%) 虫 被害株率(%) 一级 正常 0 2 1 2 0 二级 比较正常 2 10 2 4 2 三级 基本正常 10 20 3 10 10 注:异常叶片指因病虫害而出现较为明显的黄叶、焦叶、卷叶、落叶、带有病组织的叶片。 8 安全管理 8.1 人员管理 8.1.1 8.1.2 8.1.3 园林绿化管理养护单位应设置 1~2 名专职植保人员。 植保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体弱多病者或过敏体质者应避免参与植保作业。 8.1.4 应定期体检并给予适当补助,一年中应有较多的休养期。 8.2 药械管理 8.2.1 8.2.2 施药机械出现滴漏或喷头堵塞等故障,应及时维修。 农药储运,应远离食品。农药包装材料应集中处理,禁止用于盛装食品、饮料和饲料。 8.2.3 储药地点应保持阴凉,避免潮湿、高温、曝晒。 8.3 作业管理 18 DB13/T 1326—2010 8.3.1 应穿戴透气性较好的防护衣裤、胶鞋、胶皮手套,可佩戴口罩、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上树 作业时,必须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等。 8.3.2 作业期间严禁吸烟、喝酒、用餐、饮水、擦摸面部。 8.3.3 应选择无雨、三级风以下天气顺风喷洒农药。夏季高温季节应在 10:00 时前和 16:00 时后喷 洒农药。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喷药时,宜选择行人较少的时间段进行。 8.3.4 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 6 h。连续作业 4 d 后,应停止 1 d。 8.3.5 作业结束后,应立即洗澡,更换干净衣物。 8.3.6 出现不适症状时,应立即离开作业现场,脱掉污染衣裤,及时带上农药标签就医。 19 DB13/T 1326—2010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化学防治指标及原则 A.1 化学防治原则 A.1.1 对症用药 甄别为害症状,分清病、虫、草害种类,正确使用农药。 A.1.2 适时用药 应选择低龄幼(若)虫期,或病、草害发生初期进行防治。 A.1.3 适量用药 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剂量和方法进行防治。 A.1.4 交替用药 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延缓防治对象抗药性的产生。 A.1.5 混配用药 多种害虫或病、虫同时发生时,合理混配用药,以减少喷药次数。农药混配一般不超过3种,须先 经小面积试验后,再大面积使用,避免药害的发生。 A.2 化学防治指标 A.2.1 食叶害虫 平均被害叶片率10%~15%。 A.2.2 螨类 平均百叶有虫100~150头。 A.2.3 蚧虫类 平均被害株率20%~30%。 A.2.4 蛀食枝、干害虫 平均被害株率10%~30%。 A.2.5 蛀食枝、梢害虫 平均被害梢率10%~15%,平均被害株率15%~20%。 A.2.6 叶部病害 20 DB13/T 1326—2010 平均病叶率20%~30%。 A.2.7 茎干、地下病害 平均病株率5%~10%。 A.2.8 草坪病害 平均受害面积5%~10%。 A.2.9 杂草 平均受害面积5%以下。 21 DB13/T 1326—2010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病、虫、杂草 B.1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病害 见表B.1 表B.1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病害 病害种类 锈 病 类 草坪锈病 梨-桧锈病 月季白粉病 白 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 iyabe ex Yamada(梨胶锈菌) M icrosphaera euonymi-japonica Viennot Bourgin(子囊菌) Oidium euonymi-japonica (Are.)Sacc.(类粉孢霉菌) 桧柏、梨、杜梨等 大叶黄杨 月季、蔷薇、黄刺玫、 Sphaerotheca pannosa (Wallr.ex Fr.) Lev.(毡毛单囊壳) 玫瑰等 (南方小钩丝壳) 紫薇等 Erysiphe lagerstroemiae West(紫薇白粉菌) 黄栌白粉病 Uncinula verniciferae P.Henn.(漆树钩丝壳) 黄栌 白三叶白粉病 Blumeria graminis (DC.) Golov.ex Speer(禾布氏白粉菌) 草坪草 杨树白粉病 真 菌 病 害 冷季型草坪草 Uncinuliella australiana (M calp.) Zheng & Chen 紫薇白粉病 病 类 Puccinia coronata var.coronata Cda.(冠锈菌) 为害植物 Puccinia poae-nemoralis Otth.(早熟禾柄锈菌) 大叶黄杨白粉病 粉 病原学名 Phyllactinia populi Jacz.(杨球针壳白粉菌) 杨 Phyllactinia corylea (pets) Karst.(棒球针壳菌)等 草坪白粉病 Blumeria graminis(DC.)Speer(布氏白粉菌) 草坪草 月季黑斑病 Diplocarpon rosae Wolf(蔷薇放线孢) 月季、蔷薇、玫瑰等 大叶黄杨叶斑病 Cerospora destructive Rav.(坏损尾孢) 大叶黄杨 金叶女贞褐斑病 叶 斑 病 类 Corynespora jasminiicola M eenu,Kharwar & Bhartiya (素馨生棒孢) 金叶女贞 丁香黑斑病 Cercopora macromaculans Heald et Wolf(尾孢霉菌属) 丁香、黄杨、紫薇等 麦冬叶枯病 Cercospora sp.(尾孢霉) 麦冬 尾孢叶斑病 Cercospora spp.(尾孢属) 草坪草 壳针孢叶斑病 Septoria spp.(壳针孢属) 草坪草 菊花褐斑病 Septoria chrysanthemella Sacc.(菊壳针孢菌) 菊花 Septoria obesa Syd.(钝头壳针孢菌) 山茶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 ass(山茶炭疽菌) 山茶 大花萱草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liliacearum Ferr.(百合胶孢炭疽菌) 大花萱草 鸢尾叶枯病 Alternaria iridicola (Ell.et Ev) Elliott.(鸢尾生链格孢) 鸢尾 22 DB13/T 1326—2010 表 B.1 病害种类 杨柳腐烂病 腐 (续) 病原学名 Valsa sordida Nit.(污黑腐皮壳菌) 为害植物 杨、柳 Cytostroma chrysosperma (Pers) Fr(金黄壳囊孢) 烂 合欢腐烂病 待定 合欢 病 海棠腐烂病 Valsa mali M iyabe et Yamada(腐皮壳菌) 海棠 类 槐树腐烂病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聚生小穴壳菌) Fusarium tricinatum (Cord.)Sacc.(三隔镰孢菌) 槐 落 真 针 菌 病 病 类 害 纹 羽 病 Lophodermiumpinastri(Schrad.exFr.)Chev. 油松落针病 (松 针 散斑 壳 ) 油松 、 黑松 、 落叶 松 Ptostroma pinastri Desness(松半壳孢) 柳紫纹羽病 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Tul.) Pat. (紫卷担子菌) 杨树、柳树、丁香、苹果等 类 猝 倒 病 苗木猝倒病 Rhizoclomia solani Kühn(茄丝孢菌) 多种植物幼苗 Xanthomonas compestris pv.pruni (Smith) Dye 桃、山桃、碧桃、花桃、紫 (野油菜黄单孢杆菌桃李穿孔变种) 叶李、榆叶梅、稠李 Xanthomonas sp.(杆式细菌) 鸡冠花 类 穿 孔 细 菌 病 害 病 类 软 腐 病 类 桃细菌性穿孔病 鸡冠花细菌性穿孔病 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 仙客来细菌性软腐病 Erwiniacarotovora var. atroseptica (vanHall)Dye (细菌软腐欧氏杆菌黑腐病菌亚种) Erwinia aroideae (Townsend) Holland (细菌欧氏杆菌) 君子兰 仙客来 癌 肿 病 癌肿病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et Towns.) Conn. 毛白杨、月季、玫瑰、桃、 (根癌土壤杆菌) 樱花、蔷薇、海棠、碧桃等 类 矮牵牛病毒病 病 毒 凤仙花病毒病 病 百日草病毒病 BCTV(甜菜曲顶病毒)、PAM V(矮牵牛星状花叶病 毒)、PYM V(矮牵牛黄斑驳病毒)等 CM V(黄瓜花叶病毒)、TSWV(番茄斑驳枯萎病毒)、 矮牵牛 凤仙花 TuM V(芫菁花叶病毒)等 TM V(烟草花叶病毒)、AM V(苜蓿花叶病毒)、 百日草 TSWV(番茄斑驳枯萎病毒)、CM V(黄瓜花叶病毒) 害 福禄考病毒病 CM V.PM (黄瓜花叶病毒福禄考花叶株系) 福禄考 CM V.PN(黄瓜花叶病毒福禄考脉坏死株系) 23 DB13/T 1326—2010 表 B.1 病害种类 (续) 病原学名 为害植物 M 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et White)Chitwood(南方根 线 仙客来根结线虫病 虫 仙客来 M .arenaria (Neal) Chitwood(花生根结线虫) 病 牡丹根结线虫病 害 菊花叶枯线虫病 丛 枝 病 菟 丝 子 害 B.2 结线虫) M 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 牡丹 (北方根结线虫) Aphelenchoidesritzemabosi(Schwartz)Steiner& Bukrer(菊花叶枯 线虫) 大丽花、牡丹、翠菊等 泡桐丛枝病 Phytoplasma sp.(植原体) 泡桐 枣疯病 Phytoplasma sp.(植原体) 枣 中国菟丝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 日本菟丝子 Cuscuta japonica Choisy 月季、一串红、菊花、鸡冠花、凤 仙花、白三叶、黄刺玫、木槿等 金叶女贞、木槿、丁香、榆叶梅、 月季、大叶黄杨等 河北省主要园林害虫 见表B.2。 表B.2 害虫种类 刺 吸 蚜 式 虫 害 类 虫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害虫 学名 为害植物 栾多态毛蚜 Periphyllus koelreuteria (Takahashi) 栾、黄山栾 杨花毛蚜 Chaitophorus sp. 毛白杨、河北杨、北京杨、大官杨、箭杆杨 白杨毛蚜 Chaitophorus populeti (Panzer) 毛白杨、河北杨、北京杨、大官杨、箭杆杨 柳瘤大蚜 Tuberolachnus salignus (Gmelin) 柳树、垂丝海棠 柳黑毛蚜 Chaitophorus salinigri Shinji 垂柳、旱柳、龙爪柳、馒头柳 柳倭蚜 Phylloxerina salicis Lichtenstein 馒头柳、旱柳、垂柳 松大蚜 Cinara pinitabulaeformis Zhang et Zhang 黑松、油松、赤松、白皮松等 桃蚜 Myzus persicae Sulzer 碧桃、木槿、海棠、樱花、榆叶梅、牡丹等 桃瘤蚜 Myzus momonis (M atsumura) 桃、杏、梅、梨等 桃大尾蚜 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 碧桃、山桃、梅、李、杏等 月季长管蚜 M acrosiphum rosirvorum Zhang 月季、蔷薇 槐蚜 Aphis sophoricola Zhang 槐、蝴蝶槐、刺槐、紫穗槐 刺槐蚜 Aphis robiniae M acchiati 刺槐、槐、紫穗槐 紫薇长斑蚜 Tinocallis kahawaluokalani (Kirkaldy) 紫薇 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 木槿、石榴、菊花、牡丹、梅花、鸡冠花等 绣线菊蚜 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 绣线菊、樱花、榆叶梅、海棠、山楂等 秋四脉绵蚜 Tetraneura akinire Sasaki 榆 莲缢管蚜 Rhopalosiphum nymphaeae (Linnaeus) 桃、李、杏、樱花、榆叶梅、莲、睡莲等 24 DB13/T 1326—2010 表B.2 害虫种类 (续) 学名 为害植物 青桐木虱 Thysanogyna limbata Enberlein 青桐 合欢羞木虱 Acizzia jamatonmca Kuwayama 合欢 皂荚瘿木虱 Euphalerus robinae (Shinzi) 皂荚 槐木虱 Cyamophila willieti (Wu) 槐 桑木虱 Anomoneura mori Schwarz 桑、柏 梨木虱 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 梨 草履蚧 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 白蜡绵粉蚧 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 白蜡、柿、核桃、悬铃木、臭椿等 山西品粉蚧 Peliococcus shansiensis Wu 金叶女贞、紫叶小檗、连翘、桑树、黄杨 紫薇绒蚧 Eriococcus lagerostroemiae Kuwana 紫薇、石榴 槐花球蚧 Eulecanium kuwanai Kanda 槐、刺槐、杨、柳、榆 康氏粉蚧 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 桑、金叶女贞、大叶黄杨、卫矛、槐、柳等 日本龟蜡蚧 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 卫矛矢尖蚧 Unaspis euonymi(Comstock) 角蜡蚧 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 朝鲜毛球蚧 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enius 杏、李、桃、樱桃 瘤大球坚蚧 Eulecaium gigantea (Shinji) 刺槐、核桃、杨、柳、榆、合欢等 桑白盾蚧 Pseudaulacapis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 柿绒蚧 Eriococcus kaki Kuwana 柿、桑、梧桐、悬铃木 柿绵粉蚧 Phenacoccus pergandii Cockerell 柿、桑、泡桐、柳、白蜡等 吹绵蚧 Icerya purchasi M askell 牡丹、月季、常春藤、海棠、石榴等 水木坚蚧 Parthenolecanium corni (Bouche) 白蜡、紫穗槐、悬铃木、樱花等 二点叶螨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樱桃、月季、接骨木、火炬等 朱砂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海棠、牡丹、芍药、一串红、丁香、大丽花等 山楂叶螨 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 山楂、榆叶梅、海棠、山桃等 卫矛锈螨 待定 卫矛、丝棉木 螨 竹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bambusae Reck 毛竹、早园竹 类 毛白杨瘿螨 Eriophyes dispar Nal. 毛白杨、柳 榆全爪螨 Panonychus ulmi Koch 山楂、海棠、樱花、玫瑰等 针叶小爪螨 Oligonychus ununguis (Jacobi) 云杉、水杉、雪松、黑松、侧柏、板栗等 柏小爪螨 Oligonychus perditus Pritchardn Baker 柏、云杉、雪松等 麦叶爪螨 Pentfaleus major (Duges) 草坪草 木 虱 类 蚧 刺 虫 吸 类 式 害 虫 樱花、广玉兰、腊梅、玫瑰、月季、大丽花、 扶桑、板栗、柿、苹果等 白蜡、悬铃木、毛白杨、枣、碧桃、月季、玫 瑰、紫薇等 卫矛、木槿、忍冬、丁香、鸢尾、大叶黄杨等 海棠、木槿、山茶、石榴、苏铁、常春藤、罗 汉松、月季、蔷薇等 桃、樱花、悬铃木、丁香、槐、杨、柳、白蜡、 合欢、木槿等 表B.2(续) 25 DB13/T 1326—2010 害虫种类 学名 为害植物 斑衣蜡蝉 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臭椿、千头椿、苦楝、悬铃木等 大青叶蝉 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 杨、柳、白蜡、桃、刺槐等 蝉 小绿叶蝉 Empoasca flaoescens (Fab.) 桃、樱桃、梅、柳、杨、月季等 类 桃一点叶蝉 Erythroneura sudra (Distan) 桃、月季、蔷薇 、 海棠、山茶、 山杏等 二点叶蝉 Cicadula fascifrons (Stal) 草坪草、桃、李 蚱蝉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樱花、元宝枫、杨、柳、槐、榆、白蜡等 膜肩网蝽 Hegesidemus habrus Darke 杨、柳 梨网蝽 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 月季、海棠、樱花、梅花、碧桃、桃等 斑须蝽 Dolycoris baccarum (Linnaeus) 白蜡、泡桐、杨、柳、石榴、月季等 茶翅蝽 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 金绿宽盾蝽 Poecilocoris lewisi Distant 松、枫杨、臭椿、侧柏 黄胸蓟马 Thrip hawaiiensis (M organ) 月季、玫瑰、菊花等 女贞饰棍蓟马 Dendrothrips ornatus (Jablonowsky) 丁香 花蓟马 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 菊花、锦葵等 烟蓟马 Thrips tabaci Lindeman 菊花、大丽花、香石竹、瓜叶菊、仙客来等 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瓜叶菊、一串红、月季、大丽花、旱金莲等 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一品红 槐尺蛾 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 槐、龙爪槐、蝴蝶槐 桑褶翅尺蛾 Zamacra excavata Dyar 枣尺蛾 Chihuo zao Yang 枣、苹果、梨 春尺蛾 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 杨、柳、槐、榆、桑、梨等 丝棉木金星尺蛾 Calospilos suspecta Warren 丝棉木、大叶黄杨、卫矛、榆、杨、柳等 柿星尺蛾 Percnia giraffata Guenee 柿树 木橑尺蛾 Culcula panterinaria Brener et Grey 黄栌、核桃、石榴、合欢、刺槐、臭椿等 大造桥虫 Ascotis selenaria Schaffmüller et Denis 杨扇舟蛾 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 杨、柳 杨小舟蛾 M 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 杨、柳 舟 杨二尾舟蛾 Cerura menciana M oore 杨、柳 蛾 槐羽舟蛾 Pterostoma sinicum M oore 槐、龙爪槐、紫薇、紫藤、海棠等 类 苹掌舟蛾 Phalera flavescens (Bremer et Gery) 榆叶梅、杏、海棠、樱桃、桃、榆等 榆掌舟蛾 Phalera flavescens Butler 榆 刺槐掌舟蛾 Phalera grotel M oore 刺槐 刺 吸 蝽 式 类 害 虫 蓟 马 类 粉 虱 类 尺 蛾 类 食 叶 害 虫 榆、桑、柳、泡桐、丁香、海棠、石榴、月 季、蜀葵等 槐、刺槐、白蜡、核桃、榆、栾、杨、柳、 桑等 月季、锦葵、蔷薇、菊花、一串红、万寿菊、 萱草等 表B.2(续) 26 DB13/T 1326—2010 害虫种类 学名 为害植物 黄刺蛾 Cin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 梅花、海棠、月季、石榴、樱花、杨、柳、榆等 中国绿刺蛾 Latoia sinica M oore 海棠、桃、梨、苹果、杏、柿 双齿绿刺蛾 Latoia hilarata (Staudinger) 樱花、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桃等 丽绿刺蛾 Latoia lepida (Cramer) 悬铃木、紫叶李、枫杨等 刺 褐边绿刺蛾 Parasa consocia (Walker) 桑、核桃、桃、李、樱桃、山楂、柿等 蛾 扁刺蛾 Thosea sinenisi (Walker) 桃、李、樱桃、核桃、梧桐、杨、桑、大叶黄杨等 类 白眉刺蛾 Narosa edoensis Kawada 樱花、紫荆、梅花、石榴、月季等 悬铃木、臭椿、木槿、桑、水杉、合欢、核桃、白 桑褐刺蛾 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 蜡、紫叶李、杨、柳、枫杨、大叶黄杨、海棠、樱 花、月季、牡丹、芍药等 枣奕刺蛾 Iragoides conjuncta (Walker) 刺槐、紫荆、悬铃木、臭椿、桃、樱桃等 榆毒蛾 Ivela ochropoda (Eversmann) 榆、月季、馒头柳等 杨毒蛾 Stilprotia salicis (Linnaeus) 柳、杨 古毒蛾 Orgyia antiqua (Linnaeus) 杨、梨、山楂、李等 角斑古毒蛾 Orgyia gonostigma (Linnaeus) 海棠、山楂、梅、月季等 灰斑古毒蛾 Orgyia ericae Germar 蛾 侧柏毒蛾 Parocneria furva(Leech) 侧柏、桧柏等 类 盗毒蛾 Porthesia similis (Fueszly) 海棠、紫叶李、悬铃木、柳、榆、构树、核桃等 双线盗毒蛾 Porthesia scintillans (Walker) 苹果、梨、柿等 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菊花、万寿菊、月季、木槿、大丽花、美人蕉等 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菊花、草坪草等 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 杨、栎、核桃、榆、海棠、柳等 柳毒蛾 Stilprotia candida Staudinger 柳、杨 银纹夜蛾 Plusia agnate Staudinger 菊花、大丽花、一串红、海棠、香石竹、槐等 淡袭夜蛾 Spodoptera depravata Butler 冷季型草坪草 粘虫 Pseudaletia separata Walker 草坪草 臭椿皮蛾 Eligma narcissus Gramer 臭椿、香椿、桃、李等 夜 石榴巾夜蛾 Parallelia stuposa (Fabricius) 石榴、月季、蔷薇、合欢等 蛾 玫瑰巾夜蛾 Parallelia arctotaenia Guenee 月季、玫瑰、蔷藏、石榴、大丽花、大叶黄杨等 类 枯叶夜蛾 Adris tyrannus Guenée 紫藤、柿、苹果等 小造桥夜蛾 Anomis flava Fabricius 百日草、锦葵、蜀葵、木槿、扶桑、悬铃木等 甜菜夜蛾 Laphygma exigua Hübner 香石竹、菊花、万寿菊、草坪草、侧柏、刺槐等 梨剑纹夜蛾 Acronycta rumicis (Linnaeus) 食 毒 叶 害 虫 贴梗海棠、紫荆、月季、玫瑰、梅花、美人蕉、 梨、杏梅、樱桃等 美人蕉、玫瑰、木槿、悬钩子、苹果、梨、桃、李、 山楂、杨、柳、槐等 表B.2(续) 27 DB13/T 1326—2010 害虫种类 蓑 学名 为害植物 桑、桃、樱花、腊梅、梅、石榴、蔷薇、榆叶 大蓑蛾 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 茶蓑蛾 Cryptothelea minuscule Butler 黄杨绢野螟 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 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冬青、梧桐等 螟 瓜绢野螟 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 常春藤、木槿、大叶黄杨等 蛾 杨卷叶野螟 Pyrausta diniasalis Walker 杨、柳 类 棉卷叶野螟 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 蜀葵、锦葵、木锦、木槿、海棠、梧桐等 甜菜白带野螟 Hymenia re-urvalis Fabricius 鸡冠花、杜鹃、天竺葵、蔷薇等 霜天蛾 Psilogramma menephron(Gramer) 豆天蛾 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 ell 刺槐、爬山虎、地锦、泡桐、柳、榆等 红天蛾 Pergesa elpenor lewisil (Butler) 凤仙花、忍冬、爬山虎、菊花等 雀斜纹天蛾 Theretra japonica (Orza) 爬山虎、常春藤、葡萄等 天 榆绿天蛾 Callambulyx tatarinovi (Bremer et Grey) 榆、刺槐、凤仙花、柳等 蛾 蓝目天蛾 Smerinthus planus Walker 杨、柳、榆、海棠、核桃、李、杏、葡萄等 类 旋花天蛾 Herse convolvuli Linnaeus 牵牛花、矮牵牛、柳、葡萄等 M arumba gaschkewitschi echephron 桃、樱花、紫薇、核桃、碧桃、海棠、李、杏、 Boisduval 苹果、梨等 蛾 类 食 桃六点天蛾 叶 枯 叶 蛾 类 蛾 类 茉莉、丁香、梧桐、泡桐、楸、悬铃木、白蜡、 金银木、柳、苦楝等 凤仙花、鸡冠花、牡丹、芍药、爬山虎、紫薇、 葡萄天蛾 Ampelophaga rubiginosa Bremer et Grey 地锦、葡萄 赤松毛虫 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 赤松、黑松、油松等 落叶松毛虫 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 落叶松、油松、云杉、冷杉等 油松毛虫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 油松 黄褐天幕毛虫 M 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 otschulsky 李枯叶蛾 Gastropacha quercifolia Linnaeus 樱花、海棠、杨、苹果、桃、李、核桃等 杨枯叶蛾 Gastropacha papulifolia Esper 杨、柳、栎、杏、桃、李、樱花、梅花等 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Drury) 桑、悬铃木、榆、杨、李等 红缘灯蛾 Amsacta lactinea (Cramer) 人纹污灯蛾 Spilarctia subcarnea (Walker) 花布灯蛾 Camptoloma interiorate Walker 板栗、栎等 腹黄污灯蛾 Spilarctia xanthogastes (Rothschild) 樱花、苹果、梅、锦葵、桃、桑等 梨叶斑蛾 Illiberis pruni Dyar 梨、海棠、苹果、山楂等 杏星毛虫 Illiberis nigra Leech 杏、桃、李、梨、柿等 类 斑 石榴等 Theretra oldenlandiae (Fabricius) 灯 蛾 杨、柳、榆、玫瑰、紫薇、蔷薇、樱花、木槿、 芋双线天蛾 害 虫 梅、木槿、丁香、紫薇、连翘、雪松等 核桃等 碧桃、榆叶梅、贴梗海棠、玫瑰、山桃、柳、 榆、杨、槐、桃、杏、落叶松等 万寿菊、千日红、百日草、芍药、丁香、连翘、 木槿、梅花、棣棠、鸡冠花、苦楝、臭椿等 蔷薇、月季、菊花、石竹、碧桃、腊梅、金盏 菊、荷花、榆、杨、槐等 表B.2(续) 28 DB13/T 1326—2010 害虫种类 大 学名 为害植物 樗蚕 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 臭椿、悬铃木、刺槐、枫杨、泡桐、核桃等 绿尾大蚕蛾 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 杨、柳、樱、枫杨、核桃等 桃潜叶蛾 Lyonetia clerkella Linnaeus 碧桃、山桃、李等 合欢巢蛾 Yponomeuta sp. 合欢 山楂粉蝶 Aporia crataegi Linnaeus 桃、杏、梨、樱桃、山楂等 菜粉蝶 Pieris rapae (Linne) 醉蝶花、旱金莲、大丽花等 黄钩蛱蝶 Polygonia c-aureum (Linnaeus) 赤蛱蝶 Vanessa virginiensis 万寿菊、一串红、菊花、牡丹、榆树等 柑橘凤蝶 Papilio xuthus Linnaeus 花椒、女贞等 白距朱凤蝶 待定 榆 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 otschisky 山楂、海棠、梨、杏、桃、李、梅、柿等 大黑鳃金龟 Hololtrichia diomphalia Bates 苹果、梨、桃、李、杏、梅、樱桃、核桃等 金 黑绒金龟 M aladera orientlis M otschulsky 梨、桃、山楂、葡萄、杨等 龟 棕色金龟 Holotrichia titanis Reitter 榆、刺槐、珍珠梅、月季、紫藤等 类 白星花金龟 Liocola brevitarsis Lewis 樱花、月季、木槿、海棠、碧桃、杏等 苹毛丽金龟 Proagopertha lucidula Faldermann 榆绿毛萤叶甲 Pyrrhalta aenescens (Fairmaire) 榆 榆黄毛萤叶甲 Pyrrhalta maculicollis (M otsch) 榆、榉树等 杨叶甲 Chrysomela populi Linnaeus 杨、柳 柳蓝叶甲 Plagiodera versicolora (Laicharting) 杨、柳 蚕 蛾 类 潜 蛾 类 巢 蛾 类 蝶 类 食 叶 害 虫 叶 甲 类 一品红、一串红、小丽花、扶桑、梨、杨、 榆、杨、柳、刺槐、枫树、小叶朴、月季、 蜗牛 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ac) 动 物 类 牡丹、樱花、海棠等 紫薇、金银木、紫荆、芍药、牡丹、海棠、 软 体 榆、柳等 玫瑰、月季、蔷薇、白蜡、槐、刺槐、杨、 千头椿、桧柏、油松、侧柏等 蛞蝓 菊花、一串红、仙客来、鸢尾、月季、瓜叶 Phiolomycus bilinenatus Benson 菊、海棠、三叶草等 表B.2(续) 29 DB13/T 1326—2010 害虫种类 为害植物 杨、柳、榆、元宝枫、泡桐、樱花、苦楝、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 otschulsky) 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 悬铃木、刺槐、杨、柳、榆、桑、苦楝等 天 桃红颈天牛 Aromia bungii (Faldermann) 榆叶梅、碧桃、樱桃、紫叶李、柳等 牛 桑天牛 Apriona germari Hope 海棠、樱花、桑、榆、杨、柳、白蜡等 类 锈色粒肩天牛 Apriona swainsoni (Hope) 槐、龙爪槐、蝴蝶槐等 云斑天牛 Batocera horsfieldi (Hope) 杨、核桃、桑、栎、柳、悬铃木、白蜡等 双斑锦天牛 Acalolepta sublusca Thomson 大叶黄杨、卫矛等 双条衫天牛 Semanotus bifasciatus (M otschulsky) 侧柏、桧柏、龙柏、沙地柏等 木 小木蠹蛾 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白蜡、柳、槐、悬铃木、元宝枫、海棠等 蠹 芳香木蠹蛾东方亚 蛾 种 Cossus cossus orientalis Gaede 杨、柳、榆、槐、白蜡、栎、核桃等 类 六星黑点豹蠹蛾 Zeuzera leuconotum Bulter 刺槐、栎、枫、榆、杨、栾、梨等 吉 合欢吉丁虫 Chrysochroa fulminaus Fabricius 合欢 丁 苹小吉丁虫 Agilus mali M atsumura 苹果、海棠等 花曲柳吉丁虫 Agrilus marcopoli Obenberger 白蜡 白杨透翅蛾 Para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nberg 杨、柳等 杨干透翅蛾 Sesia siningensis Hsu 杨、槐等 柏肤小蠹 Phloeosinus perlatus Chapuis 桧柏、侧柏、千头柏等 松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 油松、赤松、黑松、雪松等 日本双棘长蠹 Sinoxylon japonicum Lesne 槐、刺槐、柿、栾、白蜡等 沟眶象 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 (Olivier) 臭椿、千头椿 臭椿沟眶象 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 (Harold) 臭椿、千头椿 玫瑰茎蜂 Neosyrista similis M oscary 月季、蔷薇、玫瑰等 烟角树蜂 Tremex fuscicornis (Fabricius) 杨、柳 槐小卷蛾 Cydia trasias (M eyrick) 槐、龙爪槐、蝴蝶槐 虫 类 蛀 干 ( 梢 ) 害 虫 学名 透 翅 蛾 海棠、桑、枫杨、栾树、刺槐等 类 小 蠹 类 长 蠹 类 象 甲 类 茎 蜂 类 树 蜂 类 卷 蛾 类 表B.2(续) 30 DB13/T 1326—2010 害虫种类 螟 蛾 类 地 Omphisa plagialis Wileman 楸树、梓树、黄金树 松梢斑螟 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m 油松、黑松、华山松、云杉等 蛴螬 Liocola brevitarsis Lewis 草坪、花卉、树苗、地被植物等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草坪草、树苗等 Agriotes fuscicollis M iwa 害 虫 B.3 为害植物 楸螟 金针虫 下 学名 大地老虎 Agrotis tokionis Butler 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菊花、月季、女贞、凤仙花、草坪草等 杨、柳、月季、菊花、一串红、百日草、 蜀葵、凤仙花、草坪草等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杂草 见表B.3 表B.3 河北省主要园林植物杂草 杂草种类 学名 蟋蟀草 Eleusine indica 稗 Echinochloa crus galli 马唐 Digitaria s anguinalis (L.) Scop. 单 碱草 Ley mus chinens is (Trin.) Tzvel. 子 马蔺 Iris lactea 叶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L.) Beauv. 杂 狗牙根 Cynodondactylon (Linn.)P ers. 草 早熟禾 Poa annua 白茅 Imperat a cylindrica (Linn.) Beauv 莎草 Cyperus microiria 香附子 Cyperus rotundus L. 黄顶菊 Flaveria bidentis (L.)Kuntz e 马齿苋 Portulaca oleracea L. 苋 Amaranthus L. 反枝苋 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皱叶酸模 Rumex crispus L. 葎草 Humulus japonicus (Lour.) M err 蓼 Poly gonum L. 田旋花 Convolvulus arvens is L. 打碗花 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 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 藜 Chenopodium album 猪秧秧 Galium aparine 双 子 叶 杂 草 31 DB13/T 1326—2010 表 B.3(续) 杂草种类 双 子 叶 杂 草 学名 地肤 Kochia scoparia (lin n.) Schrad. 牵牛 Pharbitis nil (Linn.) Choisy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L. 刺儿菜 Cirsium s etosum (Willd.) M B. 独行菜 Lep idium apet alum 萎陵菜 Potentilla•anserina L. 蒿 Artemisia annua L. 小飞蓬 Comnyza canadens is ( L.) Cronq. 车前草 Plantago asiatica L. 荠菜 Capsella bursa-pastoris 32 DB13/T 1326—2010 参 考 文 献 [1] [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 85-200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农药名单.2002。 [3] [4] 成卓敏. 简明农药使用手册.北京:化学出版社,2009。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GB/T 17997-2008。 [5] [6] 萧刚柔.中国林业昆虫(第 2 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徐公天.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色图谱.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 张连生.北方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手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