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汽轮机组运行寿命管理技术导则
ICS 27.100 F 20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 52/T 742-2012 火电厂汽轮机组运行寿命管理技术导则 The technical guide for the life management of steam turbine operation units in fossil-fuel power plant 2012 - 02 - 28 发布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3 - 28 实施 发 布 DB52/T 742-2012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汽轮机寿命分配管理 ................................................................ 2 4.1 4.2 4.3 4.4 5 2 2 2 3 汽轮机组寿命资料管理 .............................................................. 3 5.1 5.2 5.3 5.4 6 要求 .......................................................................... 寿命分配管理步骤 .............................................................. 不同类型及其运行方式汽轮机组寿命分配管理方法 .................................. 启动和运行过程中汽轮机组寿命分配管理方法 ...................................... 资料管理 ...................................................................... 汽轮机各部件的测试检查和测量 .................................................. 汽轮机寿命监测管理 ............................................................ 汽轮机寿命诊断方法 ............................................................ 3 4 4 4 寿命评估管理 ...................................................................... 5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寿命评估条件 .................................................................. 寿命评估步骤及程序 ............................................................ 汽轮机高中压转子疲劳评估 ...................................................... 承受疲劳-蠕变交互作用部件的寿命评估 .......................................... 含缺陷汽轮机、汽轮发电机转子大轴的安全评定 .................................... 含缺陷部件的疲劳扩展寿命估算 .................................................. 蒸汽管道寿命评估 .............................................................. 汽缸的断裂安全校核 ............................................................ 评估报告 ...................................................................... 5 5 5 5 5 5 5 5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汽轮机寿命分配示例 .............................................. 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汽轮机寿命分配统计记录表 ....................................... 11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机组历年可靠性统计记录表 ....................................... 12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发电机寿命维护管理项目一览表 ................................... 13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汽轮机部件使用寿命的评估和延长寿命的措施一览表 ................. 14 I DB52/T 742-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小军、范斌、邓彤天、钟晶亮、李志凌、徐章福、宛会东、金必煌、张同 玨、李春喜。 II DB52/T 742-2012 火电厂汽轮机组运行寿命管理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电厂汽轮机组运行寿命管理的技术术语和定义、汽轮机寿命分配管理、汽轮机组寿 命资料管理、寿命评估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境内50MW及以上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火电厂汽轮机组运行寿命管理, 50MW以下火电厂汽轮机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 438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DL/T 609 300MW级汽轮机运行导则 DL/T 654 火电机组寿命评估技术导则 DL/T 940 火力发电厂蒸汽管道寿命评估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DL/T 654规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火电厂汽轮机组的寿命管理 the life management of steam turbine units in fossil-fuel power plant 按制造厂给出的汽轮机寿命,根据各机组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启停方式、工况变动、调峰、甩负荷 等,对汽轮机转子的寿命进行合理分配。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的基础上优化设备运行,优化检修 管理,充分利用汽轮机的寿命,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机组寿命 units life 机组寿命按一般经验确定为 30 年。(DL/T 654) 3.3 汽轮机的寿命 the life of steam turbine 就是汽轮机转子寿命,无裂纹寿命和剩余寿命之和即为转子的总寿命。 3.4 汽轮机无裂纹寿命(汽轮机致裂寿命)the crack-free of the steam turbine (the crack initiation 1 DB52/T 742-2012 life of steam turbine) 从初次投入运行到转子出现第一条宏观裂纹期间的总工作时间(一般认为宏观裂纹长度为 0.2mm~ 0.5mm,深 0.15mm)。 3.4 汽轮机剩余寿命(汽轮机残余寿命) the remaining life of steam turbine (the residual life of steam turbine) 从产生第一条宏观裂纹开始直到裂纹扩展到临界裂纹(出现裂纹失稳扩展的断裂)为止所经历的安 全工作时间。 3.5 汽轮机寿命监测 the life monitoring of steam turbine 定期或不定期(每次启、停中或启停后)对汽轮机寿命的实际损耗情况进行核算,以确保机组的安全 运行。 4 汽轮机寿命分配管理 4.1 要求 4.1.1 汽轮机组从第一次启动开始,在 30 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期限内,对汽轮机的零部件(不包括易损 件)进行寿命分配管理。 4.1.2 在 30 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期限内,汽轮机组因频繁启停、负荷大幅度变动或长期异常超限运行, 寿命损耗提前达到设计值时,应按本导则第 6 条进行寿命评估。 4.1.3 在汽轮机设计寿命年限内,根据制造厂提供的寿命损耗率或寿命管理曲线分配疲劳(热疲劳、 低周疲劳、高周疲劳)寿命损耗和蠕变寿命损耗。汽轮机寿命分配要留有余地,以备突发性事故。 4.1.4 在汽轮机设计寿命年限内,根据机组实际运行情况灵活,合理地进行寿命分配并确定运行中的 参数变化速率,指导运行人员进行开停机操作和运行参数调整及对异常工况的处理。 4.2 寿命分配管理步骤 4.2.1 根据不同机型及其运行方式(基本负荷、调峰负荷)为运行人员预先给定运行方案及寿命损耗 率,制定机组寿命分配表,合理进行寿命分配。 4.2.2 按正常寿命损耗提出的简易运行启动及负荷变化速率建议,指导机组运行。 4.2.3 汽轮机的寿命分配按汽轮机的结构和使用特点、启停次数、启停方式(冷态、温态、热态和极 热态)、工况变化(负荷阶跃变化)、甩负荷带厂用电的次数等,及在寿命期中上述运行方式预期发生 的频次进行分配,寿命分配示例表见附录 A。 4.3 不同类型及其运行方式汽轮机组寿命分配管理方法 4.3.1 对于不同类型的机组:转子几何形状不同,在汽轮机组启、停和带负荷中承受负温差的能力差 别很大,允许有不同的允许负温差。 4.3.2 对于同类型的机组:在电网中承担的运行方式不同,允许有不同的允许负温差。 4.3.3 基本负荷的机组:运行期间启停次数比较少,每次启动允许的寿命损耗率可适量增大,允许的 负温差值可取上限,选用较高的升温率启动和快速冷却法停机,缩短机组启、停过程的时间,多发电。 2 DB52/T 742-2012 4.3.4 调峰机组:除检修、维护需要的正常启、停机以外,合理安排一定次数的热态启动和一定范围 内的负荷变动。 4.3.5 带尖峰负荷的调峰机组:经常要启、停机,每次启动允许的寿命损耗相对较小,允许的负温差 也就小。 4.3.6 以上统计记录表见附录 B。 4.4 启动和运行过程中汽轮机组寿命分配管理方法 4.4.1 每次计划中的启停、调峰运行、周期性负荷变化等都应考虑制定预期的寿命损耗目标。 4.4.2 根据寿命损耗目标,控制主、再热蒸汽参数及这些参数的变化率、使蒸汽温度与相应汽缸、转 子金属温度的匹配,让汽轮机部件维持适当的热应力水平及寿命损耗,保证机组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5 汽轮机组寿命资料管理 5.1 5.1.1 资料管理 汽轮机组寿命运行资料管理 5.1.1.1 汽轮机的设计参数,典型和异常工况下主汽、再热蒸汽参数,真空,负荷,转速,高中压缸 内外壁各点金属温度等。 5.1.1.2 汽轮机投运时间、累计运行小时数。 5.1.1.3 启动、停机方式次数(极热态、热态、温态和冷态启动次数)和启停过程的参数(特别是压 力、温度、负荷、时间)和曲线;强迫停机和甩负荷、发电机短路、锅炉灭火次数等。 5.1.1.4 事故停机次数、事故记录、分析报告和停机原因。 5.1.1.5 记录正常运行参数和最大波动参数,蒸汽压力、温度波动范围,长时间偏离设计值的运行参 数; 5.1.1.6 机组典型工况下负荷记录(或日负荷曲线),调峰运行方式。 5.1.1.7 低周波运行时间和最低周波值。 5.1.1.8 机组历年可靠性统计资料(运行小时、备用小时、计划停运小时、非计划停运小时、强迫停 运小时、降低出力等效停运小时、等效可用系数、等效强迫停运率)。统计记录表见附录 C。 5.1.1.9 启动、停机汽缸各点壁温记录,汽缸绝对膨胀指示和胀差记录等。 5.1.1.10 汽轮机组振动情况记录和对有扭振监测装置的机组扭振情况(异常工况下扭角)记录。 5.1.1.11 评价寿命时必然涉及影响运行、检修的诸多因素,必须连续记录各种运行、检修数据。作为 汽轮机寿命损耗计算的必备数据,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计算精度。数据资料应长期保存,必须采取措 施保证资料不丢失。 5.1.2 汽轮机组检修寿命资料管理 5.1.2.1 部件设计资料:设计依据、部件材料及其力学性能、制造工艺、结构几何尺寸、强度计算书 等,蒸汽管道寿命评估还需管道系统设计资料。 5.1.2.2 部件出厂质量保证书、检验证书或记录等。 5.1.2.3 机组安装资料,重要安装焊口的无损检查资料,只要缺陷的处理记录,蒸汽管道的预拉紧记 录等。 5.1.2.4 机组部件材料和规格、机组部件修理或更换细节。 5.1.2.5 机组历次检修检查记录、腐蚀状况检查记录。 5.1.2.6 材料成分分析报告。 3 DB52/T 742-2012 5.1.2.7 修前尺寸记录和修后尺寸复核记录。 5.1.2.8 未来机组的运行计划。 5.1.2.9 为确保汽轮机安全运行,大小修期间收集统计以上检修基本资料,做好汽轮机寿命管理检修 工作记录。 5.2 汽轮机各部件的测试检查和测量 5.2.1 要求 5.2.1.1 按 DL/T 438 的要求,在机组运行 10 万小时、运行期间汽轮机设备部件故障和大修期间,应 对汽轮机各部件按如下方法进行全面测试检查和测量。 5.2.1.2 宏观检查,及尺寸检查和目测检查。 5.2.1.3 超声波探伤。 5.2.1.4 着色渗透探伤或磁粉探伤。 5.2.1.5 电阻测定法,及测定部件电阻率变化。 5.2.1.6 金相组织分析。 5.2.1.7 硬度测定。 5.2.1.8 以上汽轮机部件的检查项目具体见 DL/T 654 中表 3,机组进行寿命评估前的现状检查,汽轮 机部件部分。 5.2.1.9 一般部件的检查情况及处理意见,关键部件的检查情况和专项试验结果,将为确定剩余寿命 提供一定的依据。 5.2.1.10 叶片频率测试。 5.3 汽轮机寿命监测管理 5.3.1 在线监测管理 5.3.1.1 在启、停和带负荷过程中,运行人员应实时监测转子温升率和应力值,监视转子的实际寿命 状态。 5.3.1.2 在缩短启动时间、快速升降负荷的过程中,若应力超限报警,应进行参数的调整,适时调整 温升率,防止转子应力超过允许值,造成对机组损伤。 5.3.1.3 根据显示疲劳寿命损耗和蠕变寿命损耗等实时计算结果和运行统计资料,对各种汽轮机的运 行方式进行比较,并根据实时监测寿命损耗率,修正厂家提供的数据,使寿命分配计划更精确。 5.3.2 离线监测管理 5.3.2.1 机组运行 10 万小时后对汽轮机转子的蠕变损耗进行统计计算。 5.3.2.2 机组运行期间发生负荷大幅度(或快速)变动之后,计算出寿命的损耗率,同时对构件进行寿 命计算。 5.3.2.3 根据寿命计算结果,在构件发生故障损坏前对危险构件提前订购,大修时更换备件,避免非 计划停机。 5.4 汽轮机寿命诊断方法 5.4.1 充分考虑材料的时效老化的特点,无损检验与理论计算并用。 5.4.2 部件材料温度、应力分布:根据部件材料使用条件下的温度、应力分布用有限元进行寿命诊断 分析。对该材料特性中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需要考虑时效老化的影响,用软化检查结果进行修正。 4 DB52/T 742-2012 5.4.3 计算寿命损耗:考虑过去运行历史的积累损伤,时效老化的影响,对材料主要特性中的蠕变断 裂特性、低周疲劳特性用软化检查结果进行修正。 5.4.4 剩余寿命的计算:结合将来运行计划,以循环周次满足由蠕变损伤和疲劳损伤综合作用下开始 产生裂纹为计算依据。 5.4.5 趋势预测:将来的材料劣化情况可以依靠以往测量数据的趋势来预测。 5.4.6 已经有裂纹或缺陷的裂纹扩展计算:对于现在已经有裂纹或缺陷的部位,或者判断不久将会发 生裂纹的部位,要进行裂纹扩展计算。在此也应考虑时效老化的影响,用脆化检查的结果对材料特性中 的裂纹扩展特性和断裂韧性进行修正。 5.4.7 以上评价的结果,与以往大修记录相对照无矛盾或遗漏,就可以决定机组的某一部件或部位是 需要补修还是更换或是限制运行。 6 寿命评估管理 6.1 寿命评估条件 要求符合DL/T 654中第4章规定的情况之一时,进行寿命评估。 6.2 寿命评估步骤及程序 按DL/T 654中第5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6.3 汽轮机高中压转子疲劳评估 按DL/T 654中第10章方法评估。 6.4 承受疲劳-蠕变交互作用部件的寿命评估 按DL/T 654中第11章方法评估。 6.5 含缺陷汽轮机、汽轮发电机转子大轴的安全评定 按DL/T 654中第14章方法评定。 6.6 含缺陷部件的疲劳扩展寿命估算 按DL/T 654中第15章方法执行。 6.7 蒸汽管道寿命评估 按DL/T 940执行。 6.8 汽缸的断裂安全校核 6.8.1 工程中认为表面产生深度为 0.01mm~0.1mm 的裂纹就算作裂纹已经发生。 6.8.2 在估计汽缸的寿命时,偏于安全起见,认为汽缸投入运行时就具有 0.1mm 初始裂纹起点来估算 汽缸的寿命。 6.8.3 当汽缸上出现宏观可见裂纹(缺陷)时,应当首先判断是否是临界裂纹,若是临界裂纹,汽缸必 须修复。 6.8.4 汽缸上临界裂纹的大小,对不同的部位,应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6.9 评估报告 5 DB52/T 742-2012 6.9.1 检验评估报告具体按 DL/T 654 中第 6 章规定执行。 6.9.2 机组概况(包括:机组和部件服役参数:压力、温度、转速、功率、机组投运时间、累计运行 小时数和启动次数、部件材料和规格等)。 6.9.3 现状检查情况。 6.9.4 部件寿命评估结果。 6.9.5 对机组继续使用的建议和监督措施。 6 DB52/T 742-2012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汽轮机寿命分配示例 表A.1 机械工程手册调峰篇推荐的 300MW 寿命分配数据一览表 (以设计寿命30年计算)启动运 寿命损耗/次(%) 年运行次数 累计运行次数 寿命损耗累积(%) 冷态启动 0.05 4 120 6 温态启动 0.01 1 30 0.3 热态启动 0.01 200 6000 60 大修前停机 0.05 3年一次 10 0.5 甩负荷带厂用电 0.10 3年二次 20 2 大幅度变负荷40% 0.005 50 1500 7.5 小幅度变负荷25% 0.00025 530 16500 4 行方式 Σ 80.3 表A.2 上海汽轮机厂国产 300MW 汽轮机寿命分配设想数据一览表 (以设计寿命30年计算) 寿命损耗/次 启动运行方式 年运行次数 累计运行次数 寿命损耗累积 % % 冷态启动 0.1 4 120 12 热态启、停 0.01 200 6000 60 — 8 其 他 — Σ 80 表A.3 600MW 超临界汽轮机组寿命分配数据一览表 (以设计寿命 30 年计算)启动运行方式 寿命损耗/次(%) 累计运行次数 寿命损耗累积(%) 0.03 300 9 0.008 2500 20 0.004 4500 18 0.002 500 1 0.001 12000 12 冷态:停机 72h 以上(金属温度已下降至约 为该测点满负荷值的 40%以下) 温态:停机 72h 以内(金属温度已下降至约 为该测点满负荷值的 40%至 80%之间) 热态:停机 10h 以内(金属温度已下降至约 为该测点满负荷值的 80%以上) 极热态:停机 1h 以内(金属温度仍接近该 测点满负荷值) 负荷阶跃≥10%额定负荷 7 DB52/T 742-2012 表 A.3 600MW 超临界汽轮机组寿命分配数据一览表(续) Σ 60 表A.4 上海汽轮机厂提供的 600MW 超临界汽轮机各种运行方式下机组寿命损耗的分配数据一览表 运行方式 寿命损耗/次(%) 累计运行次数 寿命损耗累积(%) 冷态启动 0.015 100 1.5 温态启动 0.008 700 5.6 热态启动 0.002 3000 6.0 极热态启动 <0.001 150 0.15 负荷阶跃>10%额定负荷 <0.0025 12000 30 Σ 表A.5 43.25 哈尔滨汽轮机厂提供的 600MW 超临界汽轮机各种运行方式下机组寿命损耗的分配数据一览表 运行方式 寿命损耗/次(%) 累计运行次数 寿命损耗累积(%) 冷态启动 0.012 100 1.2 温态启动 0.006 700 4.2 热态启动 0.002 3000 6.0 极热态启动 <0.001 150 0.15 负荷阶跃>10%额定负荷<0.001 12000 12 Σ 表A.6 23.55 东方汽轮机厂提供的 600MW 超临界汽轮机各种运行方式下机组寿命损耗的分配数据一览表 寿命损耗/次 运行方式 寿命损耗累积 累计运行次数 % % 冷态启动 0.02 100 2.0 温态启动 0.008 700 5.6 热态启动 0.002 3000 6.0 极热态启动 <0.001 150 0.15 负荷阶跃>10%额定负荷 <0.002 12000 24 Σ 37.75 注:汽轮机组在其寿命期内能承受总的寿命消耗不超过70%~80%、疲劳寿命消耗不超过总寿命的70%~80%。 A.1 延长汽轮机组寿命的管理措施 A.1.1 A.1.1.1 8 延长汽轮机组寿命运行管理措施 减少启停次数。 DB52/T 742-2012 A.1.1.2 避免负荷大幅度变动(包括启动和停机)。最小负荷限制值5%~10%额定负荷,负荷突变限制值 低于25%额定负荷。 A.1.1.3 避免长期在超高温条件下运行。 A.1.1.4 应尽可能避免极热态启动带厂用电运行,每次寿命损耗都在0.03%左右。尽量缩短这种方式 的运行时间,在30年内运行期间仅允许出现10次。 A.1.1.5 避免运行中系统发生事故或因开关操作、振动(包括轴振和瓦振)超标等原因造成疲劳损伤。 A.1.1.6 减少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参照DL/T 609中第4.3条和制造厂汽机说明书执行。 A.1.1.7 A.1.1.8 汽轮机启动、运行和停机过程管理参照DL/T 609中第5、6、7条和制造厂汽机说明书。 300MW和600MW机组蒸汽参数控制范围及允许偏差如表A.7: 表A.7 蒸汽参数允许偏差(均对额定值而言)参数名称 主蒸汽压力 限 值 任何12个月周期内的平均压力 (此条通用) ≤1.00P0 保持所述平均压力下允许连续运行的压力 (此条通用) ≤1.05 P0 连续运行最大值(此条用于超临界600MW机组) ≤1.10 P0 例外情况下允许偏离值,但12个月周期内积累时间≤12h ≤1.20 P0 (此条用于亚临界机组) 事故情况允许值,每年12小时(此条用于超临界600MW机组) 冷再热蒸汽压力 (此条通用) ≤1.30 P0 ≤1.25P1 任何12个月周期内的平均温度 (此条通用) ≤1.00t 保持所述平均温度下允许连续运行的温度 (此条通用) ≤t+8℃ 例外情况下允许偏离值,但12个月周期内积累时间≤400h (此条通用) ≤t+(8~14)℃ 例外情况下允许偏离值,每小时≤15min,但12个月周期积累时间≤80h (此条通用) ≤t+(14~28)℃ 不允许值 (此条通用) >t+28℃ 注:P0为额定主蒸汽压力(MPa);P1为额定冷再热蒸汽压力(MPa);t为主蒸汽或再热蒸汽额定温度。 A.1.1.9 振动控制范围如表A.8: 表A.8 振动 带负荷 运行情况好 低于 76µm 可以继续运行 76–125µm 可以短期运行 高于 125µm 停机 适当时候做平衡 250µm 报警 125µm 停机 250µm 报警 125µm 停机 250µm 其它 报警 125µm (包括临界转速) 停机 250µm 额定转速 启机 超速 9 DB52/T 742-2012 A.1.2 延长汽轮机组寿命检修管理措施 A.1.2.1 叶轮根部、热槽、轴肩等部位的过渡园角合适,以减小热应力集中系数。 A.1.2.2 所有动叶、低压末端叶片,转子轮槽选择更新设计结构。 A.1.2.3 降低动应力,提高耐振强度、动应力考核准则。 A.1.2.4 螺栓,阀门,叶片采用新的高温材料。 A.1.2.5 发电机寿命维护管理项目见附录D,在发电机解体检修时,避免因周围大气中的湿气等造成损 伤。 A.1.2.6 汽轮机主要部件长期在高温下软化和脆化的检测是准确进行寿命预测的关键,性能老化情况 的部分调查结果、部件材料老化的无损检测、寿命预测与维护管理方法应用于现场以延长老机组寿命。 汽轮机部件使用寿命的评估和延长寿命的措施见附录E。 A.1.3 机组停运后的维护管理 机组停运后的维护管理见表A.9. 表A.9 油系统 定期 检修或备用 机组停运后的维护一览表 油循环 用油冲洗管道及调速保安部套、活动调速系统,投用盘车装 置,驱除油管及调速部套上的水分。 隔绝一切进入汽轮机内部的汽水,开启所有抽汽管道、主、 再热蒸汽管道及本体疏水门,放尽低压加热器汽、水侧全部 汽水系统 一周内 备用 放水 存水,开启冷凝器热水井放水门,放尽其它停用设备内部及 系统积水;汽轮机本体与公共母管连接的汽水系统的隔绝门 泄漏时,应扩大隔绝范围或加装带有尾巴的堵板。 一周以上 备用 热风干燥 热风应能连续供给。 封存备用 干燥剂法 热风干燥后,加放干燥剂。 一月以内 汽机 一月以上 金属表面涂以合适的除锈油脂或喷上银粉等妥善保管,定期 超过半年 拆开法 检查保护效果对冷凝器、冷油器、加热器等设备的钢铁部分, 最好刷上防腐漆,必要时也要进行充氮保护。 除氧器 凝汽器 一周以内 备用 一周以上 检修或备用 一月以上 检修或备用 备用 高加 一月以上 检修 10 辅汽加热 压力保持 0.041Mpa。 放水、清理、吹干 DAK 保护法 主要成分十八烷基胺。 放水、清理、吹干 1.充氮 2.NH3-N2H4 湿保养 DAK 保护法 系统应严密 可用二甲基酮肟替代 N2H4。 主要成分十八烷基胺。 DB52/T 742-2012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汽轮机寿命分配统计记录表 使用单位: 运行方式 机组型号: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冷态启动 温态启动 热态启动 极热态启动 正常停机 紧急停机 正常负 甩负荷带 次数/年 次数/年 次数/年 次数/年 次数/年 次数/年 荷变化 厂用电次 次 数 / 数/年 时间 年 备注 记录: 审核: 年 月 日 注:从第一次汽机冲转开始记录,每年统计一次,寿命损耗率可在DL/T 609中附录E或在厂家提供的运行说明书中 查找。 11 DB52/T 742-2012 C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机组历年可靠性统计记录表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12 运行小时 备用小时 计划停运 非计划停 强迫停运 SH RH 小时 运小时 小时 降低出力 等效停运 小时 等效可用 系数 EAF 等效强迫 停运率 EFOR DB52/T 742-2012 D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发电机寿命维护管理项目一览表 部件 维护管理项目 主要损伤原因 疲劳 转轴中心孔 (材料有无缺陷。裂纹 安全预防措施 无损检测 启动、停机 及其扩展) 评价剩余寿命 消除裂纹 无损检测 轴心齿部 挤压疲劳(有无裂纹) 启动、停机 消除裂纹 换楔或改进齿形 轴颈 槽楔 端环 转子绕组上连 接两极的铜带 转子槽内绕组 定子绕组 扭曲疲劳(有无裂纹) 事故、振动 疲劳及蠕变 启动、停机 (有无裂纹) 长期承受高温 应力、腐蚀、破裂 拆卸发电机时的湿气 疲劳(损坏) 启动、停机 采用大轴扭曲,振动监测仪 器检测寿命累积消耗程度 无损检测 剩余寿命评价 换楔或改进楔形 无损检测和防湿消除裂纹 剩余寿命评价 目测 评价剩余寿命 改进结构、延长寿命 铜带间接触面摩 擦损耗产生铜粉 推算磨损量 转动(起动、停机) 分解检查 采取防止磨损的对策 绝缘劣化 变负荷 外观检查 固定状态 长期耐高温 诊断绝缘性能 绝缘层表面状态 事故、振动 更换绝缘层 13 DB52/T 742-2012 E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汽轮机部件使用寿命的评估和延长寿命的措施一览表 部件 部位 热力通道、转 子表面热槽 高中 寿命消耗原因 疲劳 疲劳、蠕变缺 压缸 中心孔 转子 陷的扩展、脆 化 动叶根部轮槽 凸肩 低压 缸转 中心孔 子 高中 内表面 压缸 双头螺栓孔的 内缸 丝扣 蠕变 疲劳缺陷的扩 展、脆化 疲劳和蠕变 蠕变 改造依据 出现裂纹前计算循 环次数终结 达到计算的缺陷临 界值、镗孔状态的监 督结果。出现裂纹前 计算循环次数终结 改造内容 不能继续运行的 监督范围 依据 继续刨磨已不合 表面刨磨 理 继续扩孔已不合 扩孔 理 详细分析和 监督 达到计算的缺陷临 界值、镗孔状态的监 检修和检修时的 预期内出现裂纹 金属无损试验 继续扩孔已不合 扩孔 理 督结果。 实际出现裂纹、金属 刨磨和焊补 不能继续刨磨 出现裂纹前计算循 增大直径丝 丝扣和直径不能 环次数终结 扣尺寸 继续扩大 出现裂纹前计算循 详细的分析 金属无损试验、变 不能修复或者出 环次数终结 和状态监督 形测定 现大变形 无损试验结果 高压 部分 喷嘴装置的导 喷嘴 角 疲劳和蠕变 室 低压 缸叶 动叶片 片 疲劳、机械冲 实际出现裂纹、金属 蚀和电腐蚀、 无损试验、叶片测频 摩擦磨损 结果 更换 金属无损试验、硬 度变化、叶片测频 高中 压缸 叶顶叶根 的叶 蠕变 出现裂纹前计算循 详细的分析 环次数终结 和状态监督 在检查金属状态 金属无损试验、硬 片 度变化 阀体 高压 阀门 内螺纹、双头 螺栓的丝扣 高温 螺杆、丝扣 螺栓 疲劳和蠕变 实际出现裂纹、金属 无损试验结果 蠕变 出现裂纹前计算循 疲劳和蠕变 环次数终结 时发现裂纹或发 现偏离标准 不能继续刨磨或 刨磨和焊补 材料严重软化 实现新型大 丝扣和直径不能 直径丝扣 继续扩大 更换、某些双 金属的无损试验 头螺栓的金 属无损试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脱落、龟裂 出现裂纹已开始 形成 DB52/T 74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