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Asia丶少根筋13 页 868.007 KB下载文档
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规程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规程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规程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规程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当前文档共13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ICS 65.020.01 B 60 DB2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1691—2020 代替 DB21/T 1691—2008 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cultivation for pine nut and wood dual-used Pinus koraiensis forests 2020 - 06 - 30 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7 - 30 实施 发 布 DB21/T 1691—202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适宜栽培区 ........................................................................ 1 5 培育指标 .......................................................................... 1 6 造林技术 .......................................................................... 2 7 森林抚育 .......................................................................... 3 8 林地及植被保护 .................................................................... 4 9 病虫害防治 ........................................................................ 4 10 球果采收 ......................................................................... 4 11 主伐 ............................................................................. 5 12 档案管理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红松果材兼用林适宜栽培区概况 .................................... 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红松果材兼用林适宜密度管理表 .................................... 7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红松截干标准 .................................................... 8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红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 9 I DB21/T 1691—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21/T 1691—2008《红松果材兼用林营建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21/T 1691—2008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增加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 ——删除了天然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冠下更新红松技术内容; ——修订了栽植密度、苗木执行标准。修订了适宜保留密度、截干标准; ——将附录C、D由规范性附录调整为资料性目录。 本标准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磊、孔祥文、胡万良、彭艳、杨尉峰、张利民、金鑫、徐庆祥、尚福强、陈 明海、霍连发、姚荣升、王学东、吕媛、史淑平、李国玉、毕金忠、倪鹏跃、李委、聂大光、肖亮、谢 克光、张学伟、焦宏、白江元、王志民、王淑红、于晗、朱跃斌。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目录、附录B为规范性目录,附录C、D为资料性目录。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8927。 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丹东市金山开发区古城路150号,联系电话:0415-4157001。 II DB21/T 1691—2020 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适宜栽培区、培育指标、造林技术、森林抚 育、林地及植被保护、病虫害防治、球果采收、主伐、档案管理等技术措施及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红松产区内的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81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LY/T 1646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DB21/T 706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DB21/T 1569 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红松果材兼用林 以生产红松优质木材和提高果实产量为培育目的林分。 3.2 截干 以促进红松结实为培育目的,对达到一定年龄和生长指标的林木,在其树干上部一定部位去掉主梢 的措施。 4 适宜栽培区 位于长(春)大(连)线铁路以东(铁岭到大石桥一线以东),即北纬 39°8′~43°12′,东经 122 º30′~125º47′,部分山地丘陵地区。基本情况参见附录 A。 5 5.1 培育指标 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 造林当年成活率≥90%,第 3 年保存率≥85%。 1 DB21/T 1691—2020 5.2 林木质量 树冠发育健壮,树干通直,树干8m以下无死节、无分杈。 6 造林技术 6.1 造林地选择 6.1.1 立地选择 海拔高150m~1800m;排水良好,坡度≤30°,坡的中下腹,避开冲风口处;土层深度(A+B层)≥ 30cm的棕壤或暗棕壤。 6.1.2 造林地块面积 造林地块面积≤10hm2,超过10hm2需要营造阔叶树带或保留萌生阔叶树。 6.2 栽植密度 1666株/hm2~2000株/hm2,即株行距2m×2.5m~2m×3m。 6.3 清理林地和定点 6.3.1 在采伐迹地、荒山、灌丛及林冠下要全面割除蒿草灌木。亦可进行带状割除。根据造林密度确 定伐除带的宽度,伐除带要宽(10m 以上),保留带要窄(2m 以内,要清除升麻、风毛菊、泽兰、马先 蒿、茶藨子等红松锈病寄主),伐除带的方向顺山或横山。 6.3.2 割除的杂草、灌木、梢头、枝丫等运出林地或窄带状沿等高线横山堆放,带宽 2m 以内,带间 距 20m 以上。 6.3.3 清理林地后,按造林密度进行定点。带状清理林地在割除带内定点。 6.3.4 林地清理禁用除草剂等化学药剂。 6.4 整地 6.4.1 整地方式、方法 穴状整地,规格60cm×60cm×30cm。整地要将穴内草皮、土块打碎,捡出石块、残根、枯枝等杂物, 穴内全垦,并保持原土层不乱。 6.4.2 整地时间 在造林前一年秋季或随整地随栽植。 6.5 6.5.1 6.5.2 6.6 6.6.1 2 苗木 辽宁地区的红松种子园或母树生产的良种所培育的苗木。 造林用苗木采用 4~5 年 I 级移植苗,标准执行 DB21/T1569。 栽植 栽植时间 DB21/T 1691—2020 6.6.1.1 提前。 6.6.1.2 6.6.2 裸根苗造林在春季土壤解冻深度达到苗木主根长度时,苗木芽萌动之前进行,栽植时期尽量 营养杯苗造林在雨季或春季进行。 栽植方法 开穴直径30cm,穴深超过苗木主根长5cm左右,栽苗要扶正,根系舒展,先填湿的表土至坑深三分 之二,轻提苗木后踩实,覆底土,再踩实,最后覆一层虚土,埋土深度至苗木原根际土印1cm~2cm。 6.7 幼林抚育 6.7.1 割草、割灌抚育从当年开始,连续 5 年,第 1~3 年每年 2 次,以后每年 1 次。割草、割灌在 6 月中上旬至 7 月上旬,如遇干旱年份可延至 8 月上旬进行。 6.7.2 幼林抚育时将幼林地上的杂草灌木全部割除或带状(穴状)割除(带宽、穴径 1.0m),并清除 带内的红松锈病寄主,留茬高度在 5cm 以下,割除的杂草灌木放在距幼树 50cm 以外,不得压苗。 7 森林抚育 7.1 抚育间伐 7.1.1 起始期与间隔期 当林木分化明显,出现自然稀疏现象,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时进行,即15年生左右。 2 间隔期≥3年。间伐3~5次,确定抚育间伐上限为平均胸径30cm,最终保留密度为225株/hm 。抚育间伐 时的适宜保留密度按照附录B执行。 7.1.2 林木分级 按Ⅴ级木分级标准,凡定性为Ⅰ、Ⅱ、Ⅲ级木的全部保留,Ⅴ级木全部砍除,Ⅳ级木原则上全部砍 除,最后达到定量间伐株数为止。分级标准详见DB21/T 706。 7.1.3 技术要求 抚育间伐后,单位面积株数不低于林分适宜保留株数的下限(详见附录 B)。一般间伐 3~5 次。 其它技术要求详见 DB21/T 706。 7.2 修枝 7.2.1 修枝时间 幼林郁闭后,当树冠下部出现2轮~3轮枯死枝或濒死枝时,即开始修枝。修枝间隔期4年~5年,可 结合抚育间伐作业同时进行。修枝在树液停止流动期间进行。 7.2.2 修枝强度 每次修枝可修掉2轮~3轮活枝,枝下高达到8m以上。 7.2.3 修枝方法 采用力斧、锯(高枝锯)进行修枝或人工上树修枝,切口截面与树干平行,不留枝桩,切口断面力 求最小,避免损伤树皮。 3 DB21/T 1691—2020 7.2.4 枝条处理 修下的枝条应平铺在林地上或移除林外。 7.3 截干 对于达到一定主干利用高度的林分,可按照林分最终保留密度下限进行间伐后,对红松采取截干措 施,不同地位指数的截干标准参见附录C。 截干时要在规定标准高度以上,截去主梢以下三层轮枝,截干部位距离第4轮枝10cm左右,用锯或 者高枝剪进行截干作业,要求截面平整,截面应涂抹油漆,防治病虫害侵入。截干在结实丰年果实采收 后的秋季或者冬季进行。 8 林地及植被保护 8.1 林地保护 间伐等作业要尽量在冬季进行,并采用对土壤和植被影响较小的集材作业方式,如果采用机械进行 集材,应采取措施避免产生破坏。 8.2 植被保护 在不影响红松生长的前提下,适当保留珍贵树种及其他具有保留价值的物种。 9 病虫害防治 红松主要病害有红松烂皮病、红松腐烂病、红松溃疡病、红松落针病、红松疱锈病等;虫害主要有 红松球蚜、落叶松毛虫等。防治方法参见附录D。 10 球果采收 10.1 10.1.1 采收时间 球果成熟期 球果由绿色变为黄褐色,种仁具有独特的香味,部分球果果鳞裂开时,为果初熟。此后,果鳞逐渐 变黄,球果含水率为75%左右,大部分球果果磷裂开后,并有个别球果自然脱落,为果熟期,即可进行 采种。 红松球果适宜采种期一般在9月下旬开始为宜。如遇气温高,雨量少的年份,采种期也适当提前, 否则延后。 10.1.2 采收 用带采种钩的竹杆打落球果,防止折断主枝;注意人身安全,上树必须备安全带,要绑在能支撑住 成人重量的树干上。鼓励采用先进采果技术。 10.2 球果处理 球果采收后,放在通风干燥处晾晒,以防潮湿、伤热捂果等影响松籽的质量和商品性,一般晾晒7~ 10天后可进行松籽脱粒;脱粒后,立即用水选,除去杂质后晾晒3~4天。 4 DB21/T 1691—2020 10.3 松籽贮藏 晒干后的松籽在通风干燥、阴凉处贮藏,忌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11 主伐 11.1 皆伐 2 对于商品林,林龄≥81年后,进行小面积皆伐;坡度≤5°时伐区面积≤30hm ,坡度6°~15°时 2 2 ≤20hm ,坡度16°~25°时≤10hm ,相邻伐区采伐间隔期>10年。 对于人工林中的地方公益林,林龄≥121年后,进行小面积皆伐,每条采伐带最大宽度不超过30m, 2 2 保留带宽度不小于采伐带宽度,坡度≤5°时伐区面积≤5hm ,坡度6°~15°时≤3hm ,坡度16°~25° 2 时≤1hm 。天然林和坡度>25°的人工林不得采用带(块)状皆伐;具体技术要求详见DB21/T 706。 11.2 渐伐 对于林龄≥81年的商品林,一般采用二次或三次渐伐。二次渐伐时,第1次蓄积强度≤50%;第2次 采伐视林下幼树的生长情况,达到成林标准时,伐除上层林木。三次渐伐时,第1次蓄积强度≤35%;第 2次蓄积强度≤50%;第3次采伐视林下幼树的生长情况,达到成林标准时,伐除上层林木。 对于林龄≥121年的公益林,采用三次渐伐。第1次蓄积强度≤30%,第二次<50%,上层木人工起源 的可视林下幼树的生长情况,达到成林标准时,伐除上层林木。具体技术要求详见DB21/T 706。 11.3 择伐 对于林龄≥81年的商品林,蓄积强度≤40%。对伐后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或林木风倒的林分,蓄积强 度≤30%。 对于林龄≥121年的公益林,二级国家级公益林坡度>25°时蓄积采伐强度≤25%,坡度≤25°时蓄 积采伐强度≤30%;地方公益林择伐蓄积强度≤40%,具体技术要求详见DB21/T 706。 12 档案管理 12.1 建档要求 a) 档案应记载各个经营时期的历史纪录和资料数据库。 b) 建设档案应以小班为基本单元逐级建档。 c) 建立永久性的标准地,连续记载经营管理活动和林木生长、松籽产量。 12.2 主要档案资料 12.2.1 森林培育档案资料 包括施工作业设计书(一式五份,按照LY/T 1646和DB21/T 706相关技术要求编制,于施工前一年 上报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图表、合同等,各经营阶段(营造、管护、抚育等)全部建设过程的技术 档案资料;病虫害等调查资料;施工或作业检查验收情况,各工序用工量及投资情况以及科学研究资料 等。 12.2.2 财务档案 包括经济投入与支出、收益等。 5 DB21/T 1691—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红松果材兼用林适宜栽培区概况 表A.1 红松果材兼用林适宜栽培区概况 适宜栽培区范围 自然概况 鞍山市的岫岩县,抚顺市的新抚区、顺城区、望花区、东 东经:122°30′~125°47′ 洲区、李石寨区、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本溪市的明 北纬:39°8′~43°12′ 山区、溪湖区、南芬区、石桥子区、平山区、本溪县、桓 海拔:150~1800m 仁县,丹东市的元宝区、振兴区、振安区、凤城市、宽甸 年平均气温:4~10℃ 县,铁岭市的银州区、清河区、开原市、铁岭县、西丰县 ≥5℃积温:2800~3600℃ 辽阳市的弓长岭区。 年降水量:600~1100mm 4~7 月降水量:340~540mm 无霜期:127~178 天 干燥度:0.5~1.1 土壤:棕壤、暗棕壤 6 DB21/T 1691—2020 BA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红松果材兼用林适宜密度管理表 表B.1 径阶 保留密度 2 红松果材兼用林适宜密度管理表 径阶 保留密度 2 径阶 保留密度 (cm) (株/hm ) (cm) (株/hm ) (cm) (株/hm2) 6 1800~2700 16 690~780 26 300~360 8 1410~1620 18 600~690 28 240~300 10 1110~1260 20 510~600 30 以上 225 12 900~1020 22 420~510 14 780~900 24 360~420 7 DB21/T 1691—2020 CB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红松截干标准 表C.1 地位指数 8 截干林龄 平均树高 红松截干标准 平均胸径 林分密度 2 截干高度 (A) (m) (cm) (株/hm ) (m) 12 35-40 13.2-14.9 17.6-21.1 225 11.0 以上 13 35-40 14.2-16.1 18.5-22.1 225 12.0 以上 14 以上 30-35 13.1-15.2 17.5-21.3 225 11.0 以上 DB21/T 1691—2020 DC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红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D.1 红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 经营措施 加强幼林抚育,合理修枝;幼林郁闭 红松烂皮病 后,及时进行透光伐,清理林地卫生, 除去病株。 红松腐烂病 红松溃疡病 红松落针病 药剂防治方法 1:1:100 波尔多液或 2 度石硫合剂喷 洒幼林。 造林后要及时修枝和抚育间伐,控制林 对发病较轻的植株患部涂抹 10%的碱 分保持适宜的密度,并要随时伐除病 水;对病区周围树木可喷施 100~160 株。 倍等量式波尔多液以预防。 及时进行除草、割灌等项幼林抚育作 患部涂抹松焦油+柴油(1:1)、25%琥 业,改善林地环境,促进幼树健壮生 珀酸铜胶悬剂 100 倍液、70%代森锰 800 长,增强抗病能力。 倍液或 75%百菌清 200 倍液等。 加强抚育管理,促进林木生长旺势,提 用硫黄烟剂进行熏蒸(7.5kg/hm2)或 高抗病能力;有条件的也可将枯枝落叶 用石硫合剂或用波尔多液喷洒树冠防 集中烧毁。 治。 及时清除升麻、风毛菊、泽兰、马先蒿、 红松疱锈病 茶藨子等红松锈病转主寄主;注意早期 将患部表皮刮破后涂不脱酚洗油。 修枝,发现病树及时伐除,集中烧毁。 红松球蚜 落叶松毛虫 松果梢斑螟 松材线虫病 保护、利用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等天 敌。 喷洒 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 3000 倍 液,或 10%氯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 加强经营管理,改善生态条件,提高林 释放赤眼蜂或在成虫期进行灯光锈杀; 木抗性;在幼林地,进行人工捕杀幼虫 用 25%灭幼脲 3 号胶悬剂超低量喷雾 或摘除虫茧。 防治(150~300g/hm2)。 修枝时茬口要平滑,留桩要短。混栽豆 幼虫转移危害期间,喷施 90%晶体敌百 科等蜜源植物,有利于长距茧蜂、赤眼 虫 300 倍液。成虫出现期,每隔 10~ 蜂等寄生天敌的繁殖。人工摘、剪被害 20 天喷洒一次 40%氧化乐果乳油 1200 的球果或树梢,掩埋或烧掉。 倍液。 加强经营管理,保护林下植被,提高林 松墨天牛羽化盛期,进行两次超低量喷 木抗性;严格检疫处理,严禁病木及其 雾,喷洒 2%的噻虫啉悬浮剂。每年 10 制品调运。 月前,喷洒杀螟松乳(油)剂(用量 400~600 mL/m2)于被害木表面。释放 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天敌进行生物 防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