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一课练习题.docx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暑期练习题 D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 博大精深 2020.7 5.“智慧引领科技,创意改变生活”。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上海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这体现了( ) 一、选择题 1.《登嵖岈山》漫道黄山天下奇,嵖岈峭丽世间稀。千重瑰壁嵯峨甚,绝献灵峰看欲迷。作者形象地 展现了嵖岈山奇、险、奥、幽的自然景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是一种文化 ④物质产品离不开精神载体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必然会有较好的市场 济的发展而发展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嵖岈山的自然美也 D.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6.2019 年 4 月 14 日,第五届中国数字 阅读大会“学习强国·一封家书”现场诵读会在杭州举行。 一封封家书寄托着亲情,传承着家风,记载着岁月,令在场观众感动不已。由此可见( ) 2.2019 年 6 月 7 日,北京喇叭沟原始森林公园里,上演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满韵霓裳”的满族服饰 秀,让游客一览满族服饰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然美与创作美的琴瑟和声。材料表明( )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A.①②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文化 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来源:学,科,网] B.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是实践活动的产物 D.人的文化素养主要靠后天培养 C.②④ D.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经济发展是 文化发展 的基础,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经济 ④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越来越重 要 B.①④ A.①② ③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 7.H 市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组织社会各界通过艺术汇演、专题讲座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展 示优美风光、生态资源与风土人情,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这体现了( )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没有比人更高的 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扶贫先扶志的原因在于( ) A.①② ③文化相对独立于经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C.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与享用文化 D.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8.2019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 力量。这是基于( ) “智慧引领科技,创意改变生活” 。2019 年 10 月 25 日,为期三天的 2019 第九届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 暨国际 IP 产业应用展,在上海农业展览馆开幕。回答 4~5 题。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②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只能通过 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 4.2019 第九届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充分秉承前八届的主题思想,不断探索提升办会质量,在上海全 面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背景下,为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大国” ,协 同和助推上海乃至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意产业发展,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搭建平台,提供智力支撑。这表 明( ) A.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与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 的新趋势。文化的力 量也无声地融入政治领域之中,孕育出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说明( ) [来源:Z#xx#k.Com] C.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来源:学+科+网] 1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③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2019·安徽江南十校第二次联考)歌唱家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 用歌声见证改革开放的豪迈壮举,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她演唱歌曲近 800 首,《乡恋》被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难忘今宵》给千万个中国家庭送去欢乐和祝福,《我 和我的祖国》倾诉了对祖国的真情挚爱。这说明( ) 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亦步亦趋的 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 会发展进程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019 年 10 月 28 日至 3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文化发展政策和体制机制,进一 步优化文化发展环境,文化建设取 得长足进展,加快文化产业提质转型升级,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升;文化需 求快速增长,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文化对法治的支撑涵养作用不断增强,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重要动力。 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 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角度,分析文化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来源:学科网 ZXXK] 11.(2019·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二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 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下列文化现象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是( ) ①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③5 G 通信技术 ②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 ④文学和史学研究 ⑤甲骨文和金文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④⑤⑥ D.②③⑤ ⑥电影和电视剧 12.(2020·安徽、河北省质检联考)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在盛唐时代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不破 楼兰终不还”的豪情、“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华美;而从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 的真实的历史。由此可知( ) 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古代诗词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 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班级: 1 ③文化能 姓名: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2)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每句广告词不超过 14 个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 年 9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 45 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时 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来源:Z。xx。k.Com] 所谓“工匠精神” ,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 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重拾缺失的 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 中的作用。 3 4 第一课答案参考答案 1B 2B 3A 4A.5D 6C 7C 8C 9A 10D 11B 12B 13.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挥文化生产力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促进了 我国经济发展。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文化对政治的支撑涵养作用不断增强,推动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加强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建设提 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4.答案:(1)①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 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是助推制造业升级的精神动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 经济。匠精神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重要作用。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工匠精神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生产优质产品。 (2)例:用一生创品牌、传万代好手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符合题意即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