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B 331 45 4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CCS DBB45/T 228 87—2021 香香蕉镰镰刀菌 菌枯萎萎病综 综合防 防控技技术规 规程 Code of o practice e for integ grated cont trol of Fussarium wiilt of banaana 2021 - 04 - 18 发布 发 广西壮 壮族自治区 区市场监督 督管理局 2021 - 05 0 - 20 实施 实 发 布 前 言 — DB45/T 2287 2021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覃柳燕、李朝生、韦绍龙、田丹丹、韦莉萍、韦弟、周维、龙盛风、黄素梅、 何章飞、李宝深、黄曲燕、李佳林、黄典红。 II — DB45/T 2287 2021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术语与定义、传播途径、田间诊断、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境内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E.F.Smith) Suyder.et Hansen.)侵染而引起的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综合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475 香蕉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NY/T 1807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诊断及疫情处理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22 无公害食品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DB45/T 260 亚热带无公害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 Fusarium wilt of banana Fusarium oxysporum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真菌( f.sp.cubense(E.F.Smith)Suyder.et Hansen., 缩写为 FOC)侵染引起香蕉植株整株萎蔫的毁灭性土传病害,又称巴拿马病、黄叶病、凋萎病。 3.2 土传病害 soil borne diseases 由习居于土壤中的病原体(包括真菌、细菌、线虫、病毒等),在适宜的条件下,从作物根部或茎 部侵害作物引起的病害。 3.3 生理小种 physiological race 病原物的种或变种(或专化型)内,在形态上相似而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 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本文件特指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 4 传播途径 带菌种苗、病株残体和带菌土壤是主要初侵染来源,异地调运带菌种苗是香蕉枯萎病远距离传播的 主要途径。 1 — DB45/T 2287 2021 5 田间诊断 5.1 外观症状识别 参照NY/T 1807 规定的症状检查方法,结合病害症状特征识别,观察叶片色泽、假茎开裂情况等, 参见附录A中的图A.2。 5.2 解剖检查 对疑似病株进行解剖检查。取植株中下部一段假茎,采用纵剖或横剖的方式,结合病害症状特征识 别,观察维管束组织的颜色变化等,参见附录A中的图A.3、图A.4。 6 综合防治措施 6.1 防治原则 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抗病品种为核心,以土壤调理、生物防控为 主线”原则,贯彻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6.1.2 化学防治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6.1.1 6.2 发病蕉园类型划分 根据蕉园发病程度,将蕉园划分为:枯萎病发病率<5%为轻病蕉园、枯萎病发病率5%~15%为中 病蕉园、枯萎病发病率>20%为重病蕉园,根据蕉园发病程度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 6.3 防控措施 6.3.1 新建蕉园 6.3.1.1 品种选择 宜种植适应广西气候的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宜选择桂蕉9号、宝岛蕉、南天黄等品种。 6.3.1.2 种苗检疫 参照NY/T 1475的规定执行。 6.3.1.3 蕉园防护和消毒设施规划 用铁丝网、水泥桩围园,仅设一个大门和消毒池,生产和运输车辆出入,应经过消毒池消毒,并设 人行消毒通道。 6.3.1.4 蕉园水源控制 宜选择深井地下水灌溉。 6.3.1.5 机械消毒 机械进出蕉园耕作,均应用农用杀菌剂消毒。 2 — DB45/T 2287 2021 6.3.1.6 基肥及土壤调理 除按 NY/T 5022 及 NY/T 1475 规定执行外,将土壤深翻 50 cm~70 cm,晾晒约 30 d 后,开 40 cm~50 cm 浅种植沟,每公顷种植 1 875~1 950 株。 6.3.1.6.2 每株撒施 0.50 kg~0.75 kg 含主要成分 CaO(氧化钙)≥40%的土壤调理剂,有机肥 10 kg, 木霉菌肥 2.5 kg,淡紫拟青霉菌剂 15 kg/hm ~22.5 kg/hm 或厚孢轮枝菌剂 30 kg/hm ~37.5 kg/hm ,与 土壤旋耕混合均匀。 6.3.1.6.3 覆盖薄膜,保持土壤湿润,约 1 个月后种植。 6.3.1.6.1 2 2 2 2 6.3.1.7 水肥管理 按NY/T 5022 规定执行。以施有机肥为主,平衡施用化肥,配施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营 养生长期应注意控施氮肥。 6.3.1.8 生物防控 3~6月,每次每株施用有效孢子数达10 CFU/g木霉菌肥1 kg,或含有效活菌数≥5×10 CFU/mL、有 机质≥100 g/L、氨基酸≥25 g/L、N+P+K O ≥60 g/L芽孢杆菌类复合微生物液体菌肥100 mL~150 mL, 间隔10 d~15 d轮换使用。 9 8 2 6.3.1.9 加强田间巡查 定植健康种苗后,每间隔7 d~10 d巡查蕉园,发现枯萎病株,应及时处理。 6.3.1.10 病株处理 参照附录A中A.3的规定进行。 6.3.2 发病蕉园的分类防控措施 参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 6.4 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6.4.1 细菌腐烂病 6~9月,用20%松脂酸铜水剂 500倍液或33.5%春雷•喹啉铜悬浮剂800~100倍液喷洒香蕉叶片、 茎干,每隔25 d ~30 d喷施1次。 6.4.2 易诱发枯萎病的其他病虫害 参照附录C、附录D的规定执行。 3 —2021 DB45/T 2288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香蕉镰刀 刀菌枯萎病基 基本信息、症状识别及病株 株处理 A.1 香蕉镰 镰刀菌枯萎病 病病原及形态 态特征 无性性型菌物、镰 镰刀菌属、尖 尖孢镰刀菌古古巴专化型[Fusarium F ox xysporum f. sp.cubense(E.F.Sm ith)Suydeer.et Hansen.]真菌。 A.1.2 香蕉 蕉枯萎病菌可 可产生3种形态 态的无性分生生孢子:大孢 孢子、小孢子 子、厚垣孢子子,见图A.1。 。 A.1.3 大孢 孢子镰刀形或 或纺锤形,具 具有3~5个隔隔膜,顶端细 细胞呈尖刀状或钩状,脚细细胞明显,壁 壁薄, (22 μm~366 μm)×(4 μm~5 μm)。 A.1.4 小孢 孢子生于瓶梗 梗状的产孢细 细胞上,圆形形或椭圆形至 至脊形,具有0~1个隔膜 ,壁薄,(5 μm~ 7μm)×(2.5 μm~3 μm)。 垣孢子圆形,壁厚,间生 生或顶生于菌菌丝上,多单 单生,9 μm× ×7 μm。 A.1.5 厚垣 A.1.1 图A.1 A.2 A.2.1 香蕉枯萎 萎病菌的显微 微形态图(引 引自 Ploetz R C. 2005a) ) 症状识 识别 外部 部症状特征 病株下下层叶片先发发黄,初期为叶 叶缘变黄,然然后向中脉扩展,随着病害 害的进一步发发展,叶片整张 张变黄, 由黄色变褐褐色,此时叶鞘 鞘处弯折,并 并倒垂于假茎茎四周,仅剩 剩顶部内层叶 叶片仍保持绿绿色;有的病株 株假茎叶 鞘处纵向开开裂,拨开裂裂口处,可见维 维管束变成红红棕色,最后 后植株腐烂、倒伏、死亡亡。见图A.2。 。 4 —2021 DB45/T 2287 图A.2 A.2.2 A.2.2.1 香 香蕉镰刀菌枯 枯萎病发病症状 状 内部症状特征 征 横切 株根部、球茎和假茎可见维维管束有黄色 色或红棕色斑 斑点,后期变变为褐色斑点。见图A.3。 发病病初期的植株 图A.3 香蕉镰刀 刀菌侵染后病 病株假茎横切 切面症状 5 —2021 DB45/T 22887 A.2.2.2 纵 纵切 病株根根部、球茎和假茎可见呈斑 斑点状或线条条状红棕色或 或褐色维管束 束,离球茎越越近的假茎颜 颜色越深, 越向上颜色色越浅,球茎茎内部腐烂、形 形成空腔。见见图A.4。 图A.4 香蕉镰刀菌 菌侵染后病株 株假茎纵切面症状 A.3 香蕉枯 枯萎病病株处 处理 A.3.1 加强 强田间巡查 A.3.2 常规 规品种病株 加强田田间巡查,早早发现病株、早 早隔离、早处处理。对发现 现的枯萎病病 病株,应将就就近前后左右 右各方向 1株,用绳子子围起来隔离 离,树立警示 示标志,不准准许人员随意 意进入。 已已发病的植株 株,不准许挖 挖或砍除,可可用木霉菌粉 粉剂 400~5000 倍液和 20%%松脂酸铜水 水乳剂 500~600 倍倍液,现配现 现用,喷洒蕉 蕉叶和蕉干。 A.3.2.2 发 发现病株死亡 亡,用 30%草 草甘膦水剂注注射到吸芽球 球茎中部,大 大株用量 8 mLL~10 mL,小 小株用量 5 mL~6 mL。。枯死后,挖 挖掘蕉株残体 体,浇撒 50%%多菌灵可湿 湿性粉剂、漂 漂白粉、生石石灰或浇撒 2%福尔马 林堆沤深埋埋。休耕或种上黑皮冬瓜、红薯等,半半年后再套种 种或换种抗枯 枯萎病品种。 A.3.2.1 A.3.3 抗病 病品种病株 待长出出新芽后,可可以继续留1~ ~2株吸芽,作作次年挂果株 株,除掉多余 余吸芽。 6 — DB45/T 2287 2021 B B 附 录 B (资料性) 不同发病蕉园类型综合防控措施 表B.1给出了不同发病蕉园类型综合防控措施。 表 B.1 不同发病蕉园类型综合防控措施 蕉 园 蕉园发 措 类 病率 施 轮作或套种 土壤调理 种植时间 水肥管理 生物防控 型 种植前:每株撒施0.50 kg~ 发病中心病 株处理后, 轻 病 蕉 休耕或在病 <5% 修 复 园 每年在7~10月,每次每株 0.75 kg含主要成分CaO(氧 9 施 用 有 效 孢 子 数 达 10 化 钙 ) ≥ 40 %的土壤调理 CFU/g木霉菌肥1 kg,或含有 剂,有机肥10 kg,木霉菌肥 2.5 kg,淡紫拟青霉菌剂15 6~8 月种 苗期水肥持续、 效活菌数≥5×108 CFU/mL、 充足供应,以有 有机质≥100 g/L、氨基酸≥ kg/hm2~22.5 kg/hm2或厚孢 植 抗 病 品 25 g/L、N+P+K2O ≥60 g/L 造 黑 皮 冬 机肥为主,薄肥 轮 枝 菌 剂 30 kg/hm2 ~ 37.5 芽孢杆菌类复合微生物液 种。 瓜、南瓜、 kg/hm2拌土,覆盖薄膜,保 勤施。 体菌肥100 mL~150 mL,间 红薯等短期 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再种 隔10 d~15 d轮换使用。 作物。 植。 穴处种上一 5%~ 修 参照轻病蕉 10% 复 园进行。 参照轻病蕉园进行。 参照轻病 参照轻病蕉园 蕉园进行。 进行。 参照轻病蕉园进行。 轮作甘蔗、 生姜、韭菜、 中 病 蕉 园 10%~ 15% 轮 木薯、黑皮 作 冬瓜等经济 或 作物,或休 休 耕。轮作或 耕 休耕时间至 参照轻病蕉园进行。 8~10 月 参照 6.3.1.7 种植抗病 进行。保持土 品种。 壤湿润。 参照 6.3.1.8 进行。 少 0.5 a 以 上。 7 — DB45/T 2287 2021 (续) 表B.1 不同发病蕉园类型综合防控措施 蕉 园 蕉园发 措 类 病率 施 轮作或套种 土壤调 品种及种 理 植时间 水肥管理 生物防控 型 (1)4~6月,淋施、滴施或喷施 33.5%喹啉铜悬浮剂600~800倍 休耕或轮作 (1)保持土壤湿润。 甘蔗、生姜、 重 病 >20% 蕉 园 轮 韭菜、木薯、 作 黑皮冬瓜等 参照轻 或 经济作物。 病蕉园 休 最好水旱轮 耕 作,休耕或 轮作时间至 少 1 a 以上。 进行。 8~10 月 (2)促根壮苗。苗期每 种植抗病 次每株根部滴施或喷施 品 种 , 磷酸二氢钾 5 g,混合滴 施有机液肥 10 g~15 g。 11~12 月 每 15 d 施用 1 次,连续 4~ 可套种黑 5 次。 皮冬瓜。 (3)其他时期施肥按 DB45/T 260 的规定执行。 液或20%松脂酸铜水剂500~800 倍液或33.5%春雷•喹啉铜悬浮 剂500~800倍液,每隔15 d~20 d 施用1次,连续施用3~4次;配合 培土、埋施化肥等操作,分2次施 用,每次每株埋施含有效孢子数 达109 CFU/g木霉类菌肥1.5 kg~2 kg。 (2)6~8月宜每次每株滴施含有 效活菌数≥1×1010 CFU/g 芽孢杆 菌类复合菌液50 mL~100 mL,每 30 d~45 d 施用1次。 8 — DB45/T 2287 2021 C C 附 录 C (资料性) 易诱发香蕉枯萎病传播的主要虫害及防治 表C.1给出了易诱发香蕉枯萎病传播的主要虫害及防治。 表 C.1 易诱发香蕉枯萎病传播的主要虫害及防治 主要虫害 害虫名称 发生特点 防治要点 (1)结合清园,剥除假茎外层的叶鞘,集中处 理,可杀死部分卵粒,同时捕捉叶鞘内的成 鞘翅目象甲科香蕉 黑带象甲 (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ier) 每年 3~6 月幼虫发生数量较大,以 5~6 月为害最严重。主要以幼虫钻蛀 蕉茎,导致茎部腐烂,造成植株整体 折倒而死亡。成虫喜群栖在叶鞘顶部 内侧或腐烂的叶鞘内,晚上交尾与产 卵。 香蕉象甲 每年 3~6 月幼虫发生数量较大,以 均 5~6 月为害最严重。成虫、幼虫 造 鞘翅目象甲科香蕉 筒象甲 黑 (Cosmopolites G n sordidus erma ) 尤其以幼虫为害最为严重, 蛀食接近地下部的假茎或球茎,植株 叶片卷黄、枯叶率高。成虫白天常匿 藏于蕉茎最外 1~2 层干枯或腐烂的叶 鞘中,晚间取食和交配产卵。成虫卵 产于最外 1~2 层蕉茎的小孔穴内。 成为害, 虫。 (2)药剂防治。应在幼虫发生较多的 12 月至 翌年 4 月,可选用 3%辛硫磷颗粒剂或 10% 噻唑膦颗粒剂,每株 3 g~10 g 施入根部土穴 中;也可选用 80%敌敌畏乳油 1 000 倍液、 30%敌百虫乳油 1 000 倍液、25 g/L 溴氰菊 酯乳油 400 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 400 倍 液在蕉茎上部叶柄内灌注。 (1)清洁蕉园。凡有虫的蕉园,收蕉后将残体 (含蕉头)挖起集中销毁。 (2)人工捕杀成虫。主要是捕捉藏匿在叶鞘基 部和干的假茎内的成虫。 (3)假茎诱杀成虫。将收蕉后的残茎切成条 块,放置在蕉行中诱杀成虫。 (4)药剂防治。可用 3%辛硫磷颗粒剂撒施在 植株基部;也可用 50%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 液、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 1 000 倍液喷叶 鞘,25 g/L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灌 注于叶基部,或者喷淋蕉茎和根部。 9 DB45/T 22887—2021 D D 附 录 D (资料性) 易诱 诱发香蕉枯萎 萎病传播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治 表D.1给出了易诱发香蕉枯萎病 发 病传播的主要 要病害及防治 治。 表 D.1 易诱发香蕉枯 枯萎病传播的 的主要病害及 及防治 主要病害 主要 要症状 (1)感病植株 株地上部分矮小 小, 叶 叶片失绿无光泽 泽或呈暗黄绿色 色, 常 常显现出由中 脉向叶缘方向 向逐 渐 渐变黄色,严重 重时叶片中部还 还会 香蕉根 结线虫病 出 出现不规则形的 的褪绿黑斑,似 似缺 水 水缺肥状。 部肿胀,在细根 根上 (2)蕉根局部 形 形成大小不等的 的根瘤,在粗根 根末 端 端膨大呈鼓槌状 状或长弯曲状,须 根 根少,呈黑褐色 色,严重时表皮 皮腐 烂 烂。 主要以卵、幼虫 虫及雌成虫在土 土 (1)主 壤和病根 根内越冬。成虫将卵产到露 露 在根外的 的胶质卵囊中,卵囊遇水破 破 裂,卵粒 粒散落于土壤中形成再侵染 染 源。 病苗和病土是远 远距离传播的主 主 (2)病 ;水流、农事操作等是近距 距 要途径; 离传播的 的主要途径。 (3)一 一般沙质土的蕉 蕉园比黏质土的 蕉园发病 病重,前作是水稻、玉米的 发病轻, ,后作是番茄、瓜类的发病 重。 褐 褐色不规则形病 病斑,病斑逐渐 渐沿 最好进行水 水旱轮作。 淡紫拟青 青霉菌剂 15 kg/hm ~ ~22.5 kg/hm 或厚孢轮枝 菌剂 30 kgg/hm ~37.5 k g/hm 拌土 (2)生物防治 治。将 2 每公顷用 0.5%阿维 菌素颗粒剂 剂 30 kg~45 kg 或 10 %噻 唑膦颗粒剂剂 22.5 kg~30 kg 拌土撒 (3)药剂防治 治。 施、沟施或 或穴施。 再使用。 并 并连接成片。 发病较重 重,台风、暴雨过后容易诱 诱 (2) (2)在高温高 高湿的环境下,叶 发该病, ,氮肥的施用量与发病程度 度 鞘 鞘病斑颜色加深 深,呈黑褐色水 水渍 成正比。 。 扩 扩展。 2 沟施或穴施 施。 温高湿以及通风不良的蕉园 一般高温 断 断下垂,病叶从 从下层逐渐向上 上层 2 2 叶 叶中脉背面由基 基部向端部扩展 展, 状 状腐烂,致使叶 叶片尚未枯萎就 就折 10 棚 选 纯椰糠育 苗。蕉园加 加强水肥管理,有条件的 (1)农业防治 治。大 内 用 (1)加强 以 以及叶柄与假 茎连接处出现 现黑 腐败病 防治要 栽培培管理。田间发现病株后 发 及时割除发 发病叶片,并用 用 0.5%浓 度的高锰酸 酸钾液对刀具进行 进 消毒后 (1)发病初期 期,在叶中肋背 背面 叶鞘 点 发生规律 律 降低氮肥肥在肥料中的配比,增施 有机肥和磷磷钾肥。 (3)药剂防治 治。可选用 2%春雷霉 % 素 水剂或可湿 性粉剂 800 倍稀释液 倍 , 或 33.5%喹 喹啉铜乳油 1 500~2 5 000 倍液灌根。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DB 45/T 2287―2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