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柳城】柳城县国土空间总体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0409 (2).pdf
2023年 4 月 10 日 公众征求意见稿公告 目前,《柳城县县级暨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为了让公众充 分了解规划内容,现进行公示,征询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为2023年4月 10日起至2023年5月9日,共30天。 《规划》公示地点设在柳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示栏(地址:柳 城县大埔镇河东大道103号)。同时可在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门户 网站(网址: http://www.liucheng.gov.cn/sjzt/jczt/ztzl/zrzyhghj/)、 柳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微信公众号上查阅。社会各界可通过邮寄或 发送电子邮件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邮寄地址:柳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股(柳城 县大埔镇河东大道103号); 邮箱编码:545200; 电子邮箱:ghtk7621197@163.com; 请在信封或电子邮件标题上标注“柳城县县级暨乡镇级国土空间总 体规划意见建议”字样。 柳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 4 月 10 日 注:1.本公示读本为征求意见稿,所有数据和内容以最终批复为准。 2.感谢邓克轶、郭志生、赵伟等提供图片; 3.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前 言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 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工业强县、农业兴县、文旅活县、生态美县” 的发展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旨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宜居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 《规划》是对《柳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的 落实和深化,是对柳城县全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安排和 综合部署,是开展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 行动纲领,以及编制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基本依据。 本公示稿力求以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方式,为公众充分展示规划 内容、描绘柳城未来美好蓝图。 走进 柳城县历史悠久,建县于南朝梁时期,原名龙城县,后更名柳城县, 有着近1500年的历史。柳城县位于柳州市中部,交通区位优越,融江、 龙江交汇于此,紧临柳州市区,是柳州城市发展的主要拓展区。 国土总面积 地区生产总值 2114.38平方千米 199.02亿元 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31.42万人 AQI 48.2% 空气优良率 94.4% 中国气候宜居县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荣誉 称号 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广西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县 数据来源:《 柳 城 县 2 0 2 0 年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 。 柳城县区位图 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为柳城县全域,包括大埔镇、龙头镇、太平镇、沙埔镇、 东泉镇、凤山镇、六塘镇、冲脉镇、寨隆镇、马山镇10个镇,社冲乡、 古砦仫佬族乡2个乡。 国土总面积:2114.38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2021-2035年。 基期年 2020年 近期年 2025年 目标年 2035年 远 景 展望至2050年 县域 中心城区 柳城县规划范围图 2021— 目录 CONTENTS 2035 壹 明确战略定位与发展策略 贰 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叁 完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肆 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 伍 推动镇域经济新格局 陆 健全规划传导与实施机制 壹 明确战略定位与发展策略 p 1.1 城市定位与性质 p 1.2 规划目标 p 1.3 开发保护战略 p 1.4 区域协同 1.1 城市定位与性质 城市定位: 柳州市独具生态田园魅力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性质: 广西现代农业及柳州市生态宜居地 柳州市工业强市主要拓展区 柳州市绿色生态经济示范县 1.2 规划目标 近期:2025年 全面推进城东新区建设,基本建成新的城区 综合服务中心,初步构建同城化发展核心; 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对接柳州市北部生态新 区,强化南部四镇战略能级。 规划目标 远期:2035年 建成柳州市绿色生态经济示范县和工业强市 主要拓展区,形成以绿色经济为引领和支撑 的产业体系,构建同城化发展核心,建设城 绿交织、水城共生的生态宜居地。 远景:2050年 全面建成柳州市独具生态田园魅力的现代化 城市,成为富裕文明、安定和谐、生态优美、 充满活力的区域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1.3 开发保护战略 生态资源化战略 从资源保护和资源利用两方面实施生态资源化 战略。首先做好生态资源保护,严格生态管控; 同时强化生态资源利用,为区域提供生态产品 的多元化和网络化供给。 产业生态化战略 细分产业的生态特征,根据其差异性实施产业 生态化战略。对生态产业做“加法”,对污染 产业做“减法”,对已有优势生态产业做“乘 法”,增加生态产品供给。 空间聚集化战略 以实现城镇空间精明增长为目标,实施空间聚 集化战略。在空间格局构建中积极推进与柳州 市区协同发展,同时构建县域内中心城区和各 乡镇的聚集化发展。 都市区一体化战略 通过生态共建和跨界管治、产业共兴与互惠联 动、快速连通与联合运营、设施共享和统筹整 合,实现都市区生态、产业、交通和服务一体 化。 1.4 区域协同 柳来河一体化发展 构建“三角经济圈”交通网络,加强柳州、来宾、河池三市之间公 路交通和城市交通全面对接;促进产业联动发展。 融入北部生态新区 鼓励集合生产型企业向重点开发区、农业主产区转移疏解,打造主 要由柳江区、柳南区、鹿寨县、柳城县组成的先进制造业区域。 串联柳州北部三县 通过经济、贸易、工业发展辐射柳州北三县,在柳州与北三县之间 承上启下。 生态资源协作保护 生态环境共同治理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城镇发展共同谋划 贰 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p 2.1 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 p 2.2 落实细化主体功能分区 p 2.3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p 2.4 农业发展空间 p 2.5 生态保护空间 p 2.6 城镇发展空间 p 2.7 特色魅力空间 2.1 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 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底线,永久基本农田 实行永久特殊保护,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的底线,除国家重大战略 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确定城镇未来发展的空间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 类开发区,引导城镇开发建设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 柳城县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2.2 落实细化主体功能分区 主体功能定位:农产品主产区 遵循整体稳定、局部细化、生态优化、功能优先的原则,落实自治 区和柳州市主体功能区定位:全县为农产品主产区,乡镇细化为农产品 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能源资源富集区(叠加功能)。 农产品主产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城市化地区 能源资源富集区 (8个) (1个) (3个) (1个) 古砦仫佬族乡 大埔镇、沙埔镇 六塘镇 龙头镇 龙头镇、太平镇 东泉镇、凤山镇 冲脉镇、寨隆镇 马山镇、社冲乡 图 例 农产品主产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城市化地区 能源资源富集区 柳城县主体功能分区图 2.3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构建“两屏两带三区 一主两轴多支点”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两屏 两带 三区 东北部生态屏障 西北部生态屏障 同城化发展核心 融江-柳江生态休闲带 东西向产业发展轴 龙江生态休闲带 南北向协同发展轴 “双高”糖料蔗发展区 粮食安全保障区 柑橘产业发展区 重点镇战略支点 一般乡镇结构支点 柳城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图 一主 两轴 多支点 2.4 农业发展空间 构建 “三区两带多节点”的现代农业空间格局 粮食安全保障区 糖料蔗发展区 柑桔产业发展区 优质水果产业带 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 带 桂柳05136(甘蔗) 柳城蜜桔 以多个农业龙头企业 生产基地,形成多节 点产业联动辐射,构 筑农业产业链,引领 农业产业发展。 古砦“稻花飘香” 柳城县农业空间格局图 伏虎茶叶 2.4 农业发展空间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 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 地“非粮化” • 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 进出平衡 • 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 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 • 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 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建设 和改造提升相结合 开展农用地综合整治,统筹推 进低效林草地和园地整理 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与 复垦 开展耕地提质改造 稳序推进耕地恢复 2.4 农业发展空间 分类引导乡村有序发展 城郊融合 36个 特色保护 9个 集聚提升 66个 形态上保留乡村风 统筹保护、利用与 鼓励发挥自身比较 貌,逐步强化服务 发展的关系,努力 优势,有序推进改 城市发展、承接城 保持村庄的完整性、 造提升,从产业、 市功能外溢、满足 真实性和延续性, 生态、人居环境等 城市消费需求能力。 切实保护村庄的风 多方面实现村庄的 振兴发展。 貌。 搬迁拆并 10个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 生态宜居搬迁、农 村集聚发展搬迁等 方式,统筹解决村 民生计、生态保护 等问题。 集聚提升类 柳城县村庄分类规划图 搬迁拆并类 2.5 生态保护空间 构建“两屏两带多片”的生态安全保护格局 两屏 东北部生态屏障 两带 多片 西北部生态屏障 融江-柳江河流生态廊道 龙江河流生态廊道 多个重要山脉的生态极重要极敏感区 柳城县生态空间格局图 2.5 生态保护空间 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合理配置水资 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林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落实绿化造林空间,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增强森林生态服 务功能,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加强森林灾害防控与治理。 能源开发与利用 大力开发新能源,构建多元化能源供给,保证能源稳定、 可靠和有效供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湿地保护与利用 重点维护大龙水库、安乐水库、独山水库、柳江(柳城 段)、蚂洲湿地公园等五大湿地功能区。 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 优化矿产开发布局,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应建绿色矿山建成率达100%。 2.5 生态保护空间 生态修复治理 森林生态修复 以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保 育功能为目标,实施森林抚育和人工造 林等工程,重点推进龙头镇凉水山林场 碳汇建设工程。 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治理 以石漠化得到遏制,生态环境脆弱有所 改善为目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实 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重点开展石 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 以稳定生物多样性、提升水质为目标, 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生态系统质 量提升,实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95%以上,重点推进融江-柳江、龙江生 态修复和蚂洲公园湿地建设工程。 矿山生态修复 以提升矿山生态系统为目标,开展矿山 综合修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开 展县域内洛崖-六塘采石场、凤山-柳江 洛满采石场等治理修复工程,闭坑矿山 恢复治理率达到100%。 2.6 城镇发展空间 “一主两副 两轴多支点 ”的城镇空间格局 形成“1+2+1+7”的城镇体系。 中心城区由大埔镇、沙埔镇组成;2个副中心分别为东泉镇、六塘 镇;1个重点镇为凤山镇;7个一般镇分别为太平镇、龙头镇、马山镇、 寨隆镇、冲脉镇、社冲乡、古砦仫佬族乡。 一主 两轴 以大埔和沙埔共同构建的 同城化发展核心 东西向产业发展轴 南北向协同发展轴 以东泉、六塘为核心的两 个县域副中心 沙埔、凤山、东泉3个对 接北部新区的重点镇战略 支点和其他乡镇结构支点 柳城县城镇空间格局图 两副 多支 点 2.7 特色魅力空间 构建“两带七区九核多廊道”的空间格局 两带 依托柳江-融江流域打造的生态景观带, 依托沙埔河-金洞河水上休闲带 七区 九核 现代都市文化单元 传统民俗文化单元 壮观艺术文化单元 农业休闲文化单元 华侨风情生态农业单元 禅修文化历史探秘单元 传统商贸工艺文化单元 多廊道 融江等多条水系廊道 古砦乡仫佬族民俗文化节点 龙头镇伏虎农场节点 大埔镇洛崖知青文化节点 沙埔镇红马山水上休闲节点 马山镇刘三姐影视文化节点 凤山镇开山寺禅修节点 社冲乡巨猿洞探秘节点 太平镇金洞四十八弄旅游节点 东泉镇文岩寺禅修节点 柳城县魅力空间规划图 叁 完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p 3.1 产业支撑体系 p 3.2 综合交通体系 p 3.3 公共服务体系 p 3.4 基础设施体系 3.1 产业支撑体系 绿色经济产业体系 3×3绿色经济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核心为构建绿色农庄经济、绿色园区经济和绿色人居经济三 大产业主体,每个产业主体又分别细分三种产业大类。 产业空间布局 以柳城县工业园区和各乡镇产业空间为载体,统筹布局农业种植、乡 村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空间,通过产业网络构建,联动全域 三次产业共同发展,构建全县产业发展整体格局。 绿色农庄经济 优势农产品种植 • 甘蔗 • 水稻 产业链延伸 伸 延 链 业 产 农产品精深加工 服务支撑 产业链延伸 绿色人居经济 康养休闲 • 制糖 • 康体养生 • 茧丝绸 • 运动休闲 • 牛腊巴生产 • 螺蛳粉原料生产 特色农产品种植 绿色制造 • 无公害蔬菜 • 蜜桔等水果 • 精细化工 特色养殖 新兴产业 • 生猪 • 养蚕 • 蘑菇及食用菌 配 套 服 务 绿色园区经济 伸 延 链 业 产 产 业 主 体 品牌及销售带动 • 先进制造(医药、装备 制造) • 新材料 • 节能环保 • 林业精深加工等 • 滨水娱乐 生态度假 • 生态休闲度假 • 第二居所 文化体验 • 宗教文化体验 • 民俗文化体验 • 历史文化体验 绿色农业服务 绿色生产服务 绿色旅游服务 • 仓储集散贸易冷链物流 • 社区定制农业 • 农产品包装及品牌推广 • 技术研发公共服务 • 生产性物流服务 • 产业金融及中介服务 • 旅游集散 • 旅游住宿 • 旅游餐饮等 3.2 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高效便捷 外联内畅”的全县骨干交通路网 铁路:六纵一横 高速公路:两横两纵 六纵:新湘桂线、三北城际,焦 两横:汕昆高速、鹿罗高速。 柳线、三罗线、屯秋线、涪陵至 两纵:三北高速、柳州-三皇高速。 柳州铁路。 一横:黔桂线。 县域干道:三横五纵 交通设施:多节点 依托国、省、县乡等路网,构 通用机场1处,高铁站1处。县客 建“三横五纵”干线路网格局。 运站1处、各乡镇设置停靠站。依 靠融江-柳江设港口码头5处。 柳城县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 3.3 公共服务体系 规划形成四级公共服务体系 依托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实际情况,构建5-10分钟乡村生活圈、15分 钟乡村生活圈、15分钟城市生活圈、城镇生活圈的四圈层设施配置体系。 柳城县四级生活圈规划一览表 圈层名称 空间 界限 最大半径 最佳半径 界定依据 服务单元 圈层数量 5-10分钟乡 村生活圈 1km 800m 15分钟乡村 生活圈 4km 2km 15分钟城 城镇生活圈 市生活圈 15km 柳城县域 10km 公共汽车 步行行程15- 自行车车程 机动车行驶 车程1530分钟,平 15-30分钟, 30-60分钟, 30分钟, 均速度 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2km/h 8km/h 40km/h 30km/h 中心村(社 基层村 乡镇 县城 区) 135个 125个 12个 1个 柳城县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图 3.4 基础设施体系 构建高效集约、安全韧性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 供水 燃气 排水 通信 供电 环卫 抗震避灾 防洪排涝 消防防护 人民防空 自然灾害 突发应急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健 全供水源供水机制,确保人 民供水安全。 构建韧性排水体系,合理划 分排水分区、加强环境综合 治理。 构建智能、环保、低碳的供 电系统,积极开展新能源开 发。 抗震防灾按照基本烈度6度 设防,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工 程提高一度设防。 按接警5分钟内消防车到达 责任边缘区为标准设置消防 站,责任区面积7平方千米。 地质灾害应以预防为主,对 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进行勘察,采取必要的措施。 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工程建 设,逐步调整各类用气比例。 大力推进5G、物流网等通 信产业发展,构建智慧城市 基础。 加强各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 置能力,打造精致公园城市 形象。 县城防洪按二十年一遇洪水 标准设防,城区防洪排涝工 程属四等工程。 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 平战结合”的方针。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 升灾害事故风险防控效率、 健全多方应急协同调配机制。 肆 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 p 4.1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p 4.2 城市交通网络 p 4.3 公共服务体系 p 4.4 蓝绿开敞空间 4.1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构建“一带一轴 三核五片”空间结构 一带 融江生态休闲带 一轴 东西向产业发展轴 三核 河东综合服务核、河西产业服务核、洛崖知青旅游服务核 五片 综合发展片、生活居住片、产业发展片、生态休闲片、特色发 展片 图例 柳城县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图 4.2 城市交通网络 构建结构完善、便捷通达的城市道路体系 确定中心城区内国道G323、省道S210及三北高速为主要对外交通通道。 中心城区构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体系。依托现有路网基础,结合总体发展布 局进行优化提升。优先保障河东与河西两片区联接通畅,内部组团便捷通达。 对外交通通道 国道G323、省道S210及三北高速。 城市主干路网 依托G323、S210、河西大道、河东大道形成环状网络, 并根据交通发展需要扩展其他主干路。 内部组团道路 河东片区依托现状路网体系,对关键线路拓宽,衔接上位 路网保障未来发展。河西片区结合新增产业园区规划路网, 服务于产业园区整体发展。 柳城县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图 4.3 公共服务体系 按“县级-乡镇级-村(社区)级”三级配置 医疗设施 教育设施 规划县级、乡 镇级、社区级 医疗卫生设施。 规划学前教育、初 等教育、中等教育 以及特殊教育的教 育设施用地。 福利设施 行政设施 规划各级社 会福利设施。 保留现状各 级行政服务 中心及行政 办公用地。 文化设施 规划群众文化类 设施、博览文化 类设施。 体育设施 规划县级游泳馆、 体育场、体育公 园、全民健身中 心等体育设施。 4.4 蓝绿开敞空间 构建“一带一轴 两核多廊道”的蓝绿空间 一轴 一带 两核 多廊道 以融江为景观带,以河东大道-河西大道为绿轴。 西北部洛崖知青城绿心和东北部中回河郊野公园绿心; 结合其他支流体系与街头公园绿地形成多个廊道 以白阳广场为代表, 为居民提供生活休闲、 文化娱乐的活动空间。 公园广场 展现自然人文风貌、 提供亲近自然的休闲 游憩空间。 郊野公园 规模较小的绿地景观,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 街头绿地 主要为周边居住区提 供日常休闲游憩的公 共开敞空间。 社区公园 柳城县中心城区蓝绿开敞空间结构图 伍 推动镇域经济新格局 p 5.1 大埔镇 p 5.7 寨隆镇 p 5.2 沙埔镇 p 5.8 太平镇 p 5.3 东泉镇 p 5.9 龙头镇 p 5.4 六塘镇 p 5.10 古砦仫佬族乡 p 5.5 凤山镇 p 5.11 冲脉镇 p 5.6 马山镇 p 5.12 社冲乡 5.1 大埔镇 定位 镇区结构 一带一轴 五片三核 以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 贸易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图例 5.2 沙埔镇 定位 生态柳城新门户 柳城产业升级示范基地 镇区结构 一轴 五片 三核 图例 5.3 东泉镇 定位 柳城县域副中心, 镇区结构 一轴 三片 两核 柳州市北部农业商贸小镇 图例 5.4 六塘镇 定位 柳城县域副中心,以发展精 细化工为主的工业型城镇 镇区结构 一轴 五片 两核 图例 5.5 凤山镇 定位 柳州市北部生态特色小城镇 镇区结构 一带 一轴 六片 四核 图例 5.6 马山镇 定位 柳城县西南生态田园形象门户 柳城县中高端木材加工基地 柳北宜柳高速物流中转站 镇区结构 一轴 五片 两核 图例 5.7 寨隆镇 定位 以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 镇区结构 一轴 四片 三核 贸易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图例 5.8 太平镇 定位 农业型旅游休闲城镇 镇区结构 一轴 三片 两核 图例 5.9 龙头镇 定位 镇区结构 一带 三片 一核 柳城县近郊都市农业小镇 图例 5.10 古砦仫佬族乡 定位 以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为 镇区结构 一轴 三片 三核 主的旅游型城镇 图例 5.11 冲脉镇 定位 柳城县西部农业商贸城镇 镇区结构 一轴 四片 两核 图例 5.12 社冲乡 定位 柳州市近郊康养休闲镇 镇区结构 一带 三片 两核 图例 陆 健全规划传导与实施机制 p 6.1 规划传导 p 6.2 近期实施计划 p 6.3 实施保障 6.1 规划传导 落实“五级三类”中县级、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专项规划、详 细规划进行指导。 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总体 规划 指导 约束 传导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详细 规划 城镇开发边界外 村庄规划 城镇开发边界内 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项 规划 指导 落实 6.2 近期实施计划 衔接上位规划、“十四五”规划,分级分类安排项目清单。 落实上级项目 梳理“十四五” 项目 项目分级分类 编制近期计划 梳理自治区、柳 州市的重点项目 清单,保障重点 项目用地需求 梳理各部门、各 镇“十四五”重 点项目清单,形 成重点项目库 按照项目类别及 实施时间,对重 点项目进行分级 分类 滚动编制年度计 划、近期计划 6.3 实施保障 p 一年一体检。重点对城市发展运行和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进行全面体 检检测,对违反规划管控要求的行为进行及时预警。 p 五年一评估。重点对规划阶段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作为规划调 整的重要依据。 热忱期待广大市民、社会各界朋友积极参与 携手共绘柳城山水人文辉映,生态安全宜居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