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杜瓜生产技术规范

Fantastic Dragon--神奇的龙6 页 598.919 KB下载文档
杜瓜生产技术规范杜瓜生产技术规范杜瓜生产技术规范杜瓜生产技术规范杜瓜生产技术规范
当前文档共6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杜瓜生产技术规范

ICS 65.020.01 CCS B 30 3304 浙 江 省 嘉 兴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304/T 061—2021 杜瓜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production of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2021 - 02 - 09 发布 2021 - 03 - 09 实施 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304/T 061—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平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平、龚佩珍、贾伟娟、徐军、潘秋波、杨强、张耀。 I DB 3304/T 061—2021 杜瓜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杜瓜的产地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清洗和贮运。 本文件适用于浙北平原地区的杜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杜瓜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块根肥厚,色淡棕黄;叶互生,心形或扁心形,有3~5浅裂至深裂; 卷须细长,有2个~3个分歧;雌雄异株,雄花3朵~8朵呈总状花序排列,枝端花有时单生,萼片线形、 全缘,冠白色,5深裂,先端有流苏,长约2cm,蕊3,雌花单生于叶腋,子房椭圆形,柱头3裂;果实圆 形或长圆形,皮青绿,成熟后转黄色,有光泽;种子浅棕色、扁平,呈卵形或长卵形,近边缘处有一圈 棱线。 4 产地选择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近三年未种过葫芦科、茄科类作物的地块,且土层深 厚、疏松,呈微酸性或中性。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 5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宜选择优质、抗病、籽大、粒重、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新红宝(地方品种)等。 种苗繁育 1 DB 3304/T 061—2021 宜采用分根繁殖育苗,也可采用种子繁殖育苗。 5.2.1 分根繁殖 3月上旬~3月中旬选用直径3 cm~6 cm的新鲜杜瓜根,切成长6 cm~12 cm的条块作繁殖材料,断 面纯白色、无病虫害,按雌雄株50:1的种植比例和行株距3.5 m×1.2 m的要求开穴平埋栽植;栽后覆盖 5 cm~7 cm厚的松泥 ,并浇透水,约一个月左右出苗。 5.2.2 种子繁殖 5.2.2.1 采用暖棚保护地育苗,3 月下旬选择避风向阳、光照好、离种植地近的地块作育苗床,床宽 1.2 m~1.5 m,可采用 10 cm×10 cm 规格的营养钵或 50 孔穴盘育苗。 5.2.2.2 播前先晒种两天,再用清水浸种 20 h~24 h,置 25 ℃~30 ℃下催芽,当大部分种子裂口后 即可播种。每钵(孔)播 1 粒种子,播后覆一层 1.0 cm~1.5 cm 厚的细松土并浇水。 5.2.2.3 覆地膜搭拱棚保温保湿,出苗后揭去地膜,保持棚温 18 ℃~28 ℃。选择有 3 片~4 片真 叶、叶厚色深、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种苗移栽。 整地作畦 冬前深耕25 cm以上,按畦宽3.5 m开沟作高畦,畦沟宽30 cm、深40 cm~50 cm。结合整地施基肥, 2 每667 m 施有机肥1000 kg、腐熟饼肥40 kg、磷肥20 kg~30 kg、复混肥15 kg、硼肥0.5 kg。全层基 施后用旋耕机将畦面耙匀、整细、整平。 棚架搭建 按行株距3.5 m×3 m立棚柱,棚柱规格8 cm×8 cm×250 cm。水泥柱埋在畦中央,将棚柱埋入地下 0.5 m~0.7 m,地上留高1.8 m~2.0 m;棚架四周用吊脚加固,在沟中加密一档水泥柱。各立柱顶端横 纵向用10 号不锈钢丝联结固定。主架拉好后,架面拉上20 cm×20 cm网眼的尼龙网。 种植 5.5.1 种植时间 分根繁殖于3月上旬~3月中旬种植,种子繁殖于4月下旬~5月上旬种植。 5.5.2 种植密度 2 第1 年按行株距3.5 m×1.2 m的要求,每667 m 栽种220 株雌株,按雌雄株50:1的种植比例种4 2 2 株~5 株雄株。第2 年隔株删苗,每667 m 保留100 株左右,第3 年删去病弱株,每667 m 保留75 株左 右,挖出的种根可作繁殖材料再行种植。第4 年将杜瓜根全部翻出在不同种植穴进行杜瓜块根种植。 追肥 5.6.1 追肥原则 当年种植的杜瓜应采取前促后稳的肥水管理措施,适量多次追肥。经年生杜瓜应采取前控中促后稳 的管理措施,控肥控水。 5.6.2 追肥方法 2 DB 3304/T 061—2021 2 瓜蔓长至15 cm时追施1 次提苗肥,每667 m 施45%硫酸钾复合肥10 kg;5月下旬~7月上旬为伏前 2 瓜期,视苗情和开花量追肥2 次~3 次,每次每667 m 施45%硫酸钾复合肥15 kg~25 kg。7月中旬~8 月上旬为伏瓜期,视新梢抽生及座果状况追肥1 次;8月中旬~9月上旬为秋瓜期,视新梢抽生及座果状 2 况追肥1 次,每667 m 施45%硫酸钾复合肥15 kg~25 kg。 水分管理 梅雨期前后和台风秋雨季注意排水防涝。7月~8月伏季气温高、叶面蒸发量大,应注意浇水抗旱保 湿。 引蔓整枝 5.8.1 当年栽种的杜瓜待新蔓长至 50 cm~100 cm 时,进行整株引蔓,每株选留 1 个~2 个健壮主 蔓,多余蔓全部清除,并在主蔓旁引蔓上架;打掉架下侧蔓和杜瓜,主蔓上棚架后注意左右错开均匀引 蔓,留取侧蔓。 5.8.2 经年生杜瓜,在春季新蔓长出后,根据棚架空间选留 3 个~4 个健壮主蔓,引蔓上棚架约 10 cm 后摘心,留 6 个~8 个生长健壮的侧蔓,保留架下 1 个~2 个杜瓜。 5.8.3 伏前瓜座果后至 8 月上旬前应及时疏去细弱枝蔓和重叠枝蔓,改善枝蔓间通风透光条件,并注 意防止藤蔓顶端下垂。 雄株管理 2 经年生杜瓜可通过调减雄株比例控制坐果量,结合删株以每667 m 留2 株~3 株雄株并插牌做好记 号。每年4月~5月对雄株施1 次~2 次肥料。雄株采用多蔓整枝方法,上架后打顶,留3 个~6 个子 蔓,子蔓长到1 m~1.5 m打顶。 坐果管理 若出现瓜蔓前期营养生长过旺,坐果少,可采取架上10 cm~20 cm处剪断子蔓重新发蔓,或深中耕 切断部分地表根系,或用牙签在主蔓离地30 cm处“十”字形穿刺控制茎叶生长。 冬季管理 杜瓜采收完毕且地上藤蔓干枯后,将地上部分割除,并清理出园,集中处置。对裸露地面的杜瓜根 应及时培土护根,进入12月后可采用农作物秸杆覆盖防冻。 6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杜瓜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细菌性叶枯病、蔓枯病等;主要虫害有瓜藤天牛、蚜虫、瓜绢螟、根结线 虫病等。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基本原则,综合应用 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实施绿色防控。 防治措施 3 DB 3304/T 061—2021 6.3.1 农业与物理防治 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培育无病壮苗,加强中耕除草,做好冬季清园。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有 色粘虫板、昆虫性引诱剂等诱杀害虫,悬挂银灰膜(条)避蚜。 6.3.2 生物防治 保护与利用天敌,应用生物农药等进行防治。 6.3.3 药剂防治 按照农产品绿色生产要求,选择病虫害防治药剂,药剂选择应符合NY/T 1276、GB/T 8321(所有部 分)的规定,不应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 7 采收 宜在9月底~11月初杜瓜果柄出现木栓化裂纹、果皮有纵向凹陷纹时即可分批采收。 8 清洗与干燥 青熟果实采收后应放置7 天~10 天后熟,待果皮开始泛黄时剖开瓜皮,挖出瓜瓤和瓜籽放入清洗 机械漂洗,除去瓜瓤、杂质和秕籽。将清洗出的饱满瓜籽晒干后包装贮藏,废弃物集中处置。 9 贮运 干燥后的杜瓜籽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环境条件下常温贮存。 10 生产档案 建立从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清洗和贮运等全过程的可追潮档案,并保存2 年。 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