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 钴的测定 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HJ 550—2015).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50—2015 代替 HJ 550-2009 水质 钴的测定 5-氯-2-(吡啶偶氮) -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cobalt -5-Cl-PADAB Spectrophotometry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 15 -04-03发布 环 境 20 15 -07 -01实施 保 护 部 发 布 目 次 前 言................................................................................................................................................ 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方法原理.....................................................................................................................................1 5 干扰和消除.................................................................................................................................1 6 试剂和材料.................................................................................................................................2 7 仪器和设备.................................................................................................................................3 8 样品............................................................................................................................................. 3 9 分析步骤.....................................................................................................................................3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4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5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 13 废物处理.....................................................................................................................................5 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钴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水质 总钴的测定 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暂行) (HJ 550-2009)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2009 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主要对该方法的适用范围、 方法原理、干扰和消除、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分析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 度和准确度等内容重新进行了规定。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质量保证和质量 控制等内容。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水质 总钴的测定 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 法(暂行)》(HJ 550-2009)废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北京市朝阳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延庆县环境保护监测站、清华大学环 境质量检测中心、北京市康居环境检测站、北京华测北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环境保 护监测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15 年 04 月 03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15 年 07 月 0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 水质 钴的测定 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溶解态钴和总钴的 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分光光度 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钴的测定。 当取样体积为 20.0ml 时,方法检出限为 0.009mg/L,测定下限为 0.036mg/L,测定上限 为 0.500m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 于本标准。 HJ/T 91 3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溶解态钴 指未经酸化的样品通过 0.45µm 孔径滤膜后测定的钴。 3.2 总钴 指未经过滤的样品测得的钴,即样品中溶解态和悬浮态两部分钴的总和。 4 方法原理 钴与 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简称 5-Cl-PADAB)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在 570nm 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吸光值与钴浓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5 干扰和消除 5.1 在 25ml 显色体系中,当单一离子干扰存在时,Fe2+含量大于 0.1mg 时有负干扰、Cr3+ 含量大于 0.5μg 时有正干扰、Cr6+含量大于 2μg 时有负干扰、Cu2+含量大于 0.5μg 时有负干 扰。样品消解后,加入 0.5ml 焦磷酸钠(6.12),可去除 0.3mgFe2+ 的干扰、1.5μgCr3+的干 扰、4μgCr6+ 的干扰、1.5μgCu2+的干扰。 -1- 5.2 在 25ml 显色体系中,Fe3+含量大于 4μg 以上有正干扰。在 pH=5~6 条件下,加入适量 焦磷酸钠溶液至铁棕色消失后,再加入 2.5ml 焦磷酸钠(6.12),可去除 6μgFe3+的干扰。 5.3 Al3+、Cd2+、Zn2+、Mg2+、Ca2+、Ni2+、SO42-、Cl-、PO43-、NO3-、Br-、ClO4- 等不干扰 测定。 6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 水或蒸馏水。 6.1 硝酸:ρ(HNO3)=1.42g/ml,优级纯。 6.2 高氯酸:ρ(HClO4)=1.67g/ml,优级纯。 6.3 盐酸:ρ(HCl)=1.19g/ml,优级纯。 6.4 硫酸:ρ(H2SO4)=1.84g/ml,优级纯。 6.5 36%乙酸。 6.6 95%乙醇。 6.7 盐酸溶液:1+1。 6.8 三氧化二钴:光谱纯。 6.9 氢氧化钠:ω(NaOH)=40%。 称取 40.0g 氢氧化钠,溶解于 l00 ml 水中。 6.10 乙酸-乙酸钠(HAC-NaAC)缓冲溶液:pH= 5~6。 称取 21.0g 无水乙酸钠,溶解于少量水中,加入乙酸调节 pH 至 5~6,用水稀释至 1000ml, 现用现配。 6.11 5-C1-PADAB 乙醇溶液:ω(5-C1-PADAB)=0.05%。 称取 0.05g 5-C1-PADAB,溶解于 100ml 95%的乙醇溶液,贮存于棕色瓶中,现用现配。 6.12 焦磷酸钠溶液:ω(Na4P2O7·10H2O)= 5%。 称取 5.0g 焦磷酸钠,溶解于水,稀释至 100ml,现用现配。 6.13 钴标准贮备液:ρ(Co)=0.100mg/L。 称取 0.0703g 三氧化二钴(6.8),加入 5.0ml 盐酸(6.3)溶解,移入 500ml 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标线,4℃下可保存至少一个月。也可采用市售有证标准物质。 6.14 钴标准使用液:ρ(Co)=2.00μg/ml。 -2- 吸取 10.00ml 钴标准贮备液(6.13),移入 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现用现 配。 6.15 对硝基酚溶液:ω(C6H5NO3 )= 0.2%。 称取 0.20g 对硝基酚,溶解于水,稀释至 100ml,现用现配。 6.16 滤膜:0.45µm 的醋酸纤维滤膜。 7 仪器和设备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 A 级玻璃量器。 7.1 可见分光光度计:配有光程为 20mm 的比色皿。 7.2 万分之一天平。 7.3 实验室常用设备及玻璃器皿。 8 样品 8.1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按 HJ/T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采集水样。样品采集后,加硫酸(6.4)或硝酸(6.1) 至 pH<2,在 0℃ ~4 藏冷℃保存,可保存 14 天。 注 1:采集溶解态钴时应在加酸前先通过 0.45µm 孔径滤膜过滤。 8.2 试样的制备 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制备试样。 吸取水样 2.00~20.0ml(视水样中钴含量而定)于 100ml 烧杯中,加入 l~2ml 硝酸(6.1), 盖上表面皿,于电热板上加热煮沸 1~5min,取下稍冷,加入 l~2ml 高氯酸(6.2)(视有机 物含量多少而定),继续加热至冒浓白烟,并持续至溶液无黑色残渣透明为止。取下冷却 后,加入 l~2 滴对硝基酚指示剂(6.15),滴加 40%氢氧化钠溶液(6.9)至溶液呈现黄色, 总体积不能超过 5ml,待测。 8.3 空白试样的制备 吸取 2.00~20.0ml 蒸馏水于 100ml 烧杯中,以下步骤同(8.2)。 9 分析步骤 9.1 工作曲线的绘制 9.1.1 消解 -3- 分别吸取钴标准使用液(6.14)0.00、0.25、0.50、1.00、1.50、2.00ml 于 100ml 烧杯中, 加入蒸馏水至 5ml 左右,同步骤(8.2)进行消解处理。 9.1.2 绘制工作曲线 将消解后的标准溶液系列(9.1.1)分别转移至 25ml 具塞比色管中,转移时将小烧杯用 蒸馏水洗涤 2~3 次,洗涤液并入比色管,总体积不能超过 8ml。分别加入 5.0ml 乙酸-乙酸 钠缓冲溶液(6.10)、0.50ml 焦磷酸钠溶液(6.12)、1.00ml 5-Cl-PADAB 溶液(6.11), 摇匀。置于沸水浴上加热 5min,取下,趁热加入 10ml(1+1) 盐酸溶液(6.7),用水稀 释至标线,摇匀。冷却后用 20mm 比色皿,于波长 570nm 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 扣除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对应钴含量绘制校准曲线。 9.2 样品分析 9.2.1 用经消解处理的水样(8.2),同绘制工作曲线步骤(9.1.2)进行测定。 注 2:若水样中三价铁含量高,应适当多加焦磷酸钠溶液,绘制工作曲线时焦磷酸钠溶液的用量应与测定 水样相同。 9.2.2 空白试样分析 用经消解处理的空白试样(8.3),同绘制工作曲线的步骤(9.1.2)进行测定。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 10.1 结果计算 样品中钴的质量浓度ρ按照公式(1)计算 (Co) 1 0 y a y0 a bV bV (1) 式中:ρ(Co)─样品中钴的质量浓度,mg/L; 1 —由工作曲线查得的试样中钴的质量浓度,mg/L; 0 ─由工作曲线查得的空白试样中钴的质量浓度,mg/L; y─测定试样的吸光度值; y0 ─测定空白试样的吸光度值; b─工作曲线的斜率; a─工作曲线的截距,μg; V─水样体积,ml。 -4- 10.2 结果表示 当测量结果小于 1 mg/L 时,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当测量结果大于等于 1 mg/L 时,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11.1 精密度 6 家实验室分别对含钴浓度为 0.400mg/L、2.00mg/L、3.60mg/L 的统一标准样品进行了 平行测试: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4.0%、0.9%~1.4%、0.3%~1.2%;实验 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3%、0.4%、0.3%;重复性限 r 为:0.034 mg/L、0.070 mg/L、0.070 mg/L;再现性限 R 分别为:0.068 mg/L、0.073 mg/L、0.074 mg/L。 11.2 准确度 6 家实验室分别对含钴浓度为 0.141±0.013mg/L、1.15±0.08mg/L 的标准样品进行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误差分别为-2.1%~3.6%、-0.9%~1.7%;相对误差最终值分别为:0.5%± 0.04%、0.3%±0.03%。 6 家实验室分别对地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测定:实验室内 加标回收率分别为 99.7%~101%、94.3%~98.6%、94.7%~106%;实验室间加标回收率最终 值分别为 99.5%±2.0%、97.3%±4.6%、98.7%±8.2%。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2.1 每批样品应至少做一个全程空白试验和实验室空白试验,其测定结果应低于方法 检出限。 12.2 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应≥0.999。 12.3 每批样品应分析校准曲线中间点浓度标准溶液,其测定结果与校准曲线中间点浓 度的相对偏差应≤10%,否则,需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12.4 每批样品应做加标回收率测定,加标回收率应在 90%~110%范围内。 12.5 每分析 10 个样品应进行一次平行样测定,样品数量少于 10 个时,至少进行一次 平行样测定,两次平行样品分析结果相对偏差应小于 10%。 13 废物处理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应放置于适当的容器中集中保存,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