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花罗汉鱼

世界的另一半10 页 430.823 KB下载文档
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花罗汉鱼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花罗汉鱼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花罗汉鱼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花罗汉鱼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花罗汉鱼
当前文档共10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花罗汉鱼

ICS 65.150 B 52 备案号: 北 DB11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084—2014 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花罗汉鱼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rnamental fish farming flower horn (Cichlasoma spp) 2014 - 03 – 26 发布 2014 - 07- 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1/T 1084—2014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环境条件........................................................................... 1 5 亲鱼培育........................................................................... 2 6 人工繁殖........................................................................... 3 7 苗种培育........................................................................... 3 8 成鱼养殖........................................................................... 4 9 病害防治...........................................................................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花罗汉鱼主要品系特征 ............................................ 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花罗汉鱼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 7 I DB11/T 1084—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拥军、史东杰、李文通、孙砚胜、张欣、张升利。 II DB11/T 1084—2014 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花罗汉鱼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花罗汉鱼(Cichlasoma spp)养殖的环境条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 鱼养殖和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花罗汉鱼苗、鱼种的培育和成鱼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DB11/T 196 常见鱼病防治技术操作规程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03 年第 31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花罗汉鱼 Cichlasoma spp 隶属于鲈形目(CERCIFORMES),慈鲷科(CICHLIDAE),利用南美州慈鲷科多个种类经过不断的杂 交选育改良、头型如罗汉突出的观赏鱼。 4 环境条件 4.1 养殖场地环境 养殖场地的环境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4.2 鱼池水质和废水排放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 NY 5051 的规定;养殖用水排放应符合 SC/T 9101 的规定。 4.3 养殖设施条件 各养殖阶段养殖设施条件见表1。 1 DB11/T 1084—2014 表1 养殖设施条件 养殖阶段 养殖池类别 面积 m 2 40~60 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池 池深 cm 50~80 类型 备注 水泥池 亲鱼培育土池内设置多个 规格为 90cm×50cm×90cm 700~1500 150~250 土池 的小网箱,网箱底部距池底 15cm~20cm。 人工繁殖 繁殖水族箱 0.5~1 50~70 玻璃缸 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箱 0.5~0.75 40~60 玻璃缸 应有配套的供水、供热、供 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池 40~60 50~80 水泥池 电、供气、水处理等设备。 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池 40~60 50~80 水泥池 700~1500 150~250 土池 5 亲鱼培育 5.1 亲鱼选择 年龄 24 月龄以上,全长≥25cm;品种特征明显、肥满度好、外形性状良好、头部饱满凸起、性腺 发育成熟的个体。 5.2 雌雄鉴别 从以下要点鉴别: a) 体型,同龄个体,雌鱼稍小,雄鱼粗大; b) 腹鳍,用手触摸腹鳍,雌鱼腹鳍较软,雄鱼腹鳍较硬; c) 背鳍,第 1 至第 6 背鳍棘条较粗且圆形为雄鱼,较细、扁形为雌鱼; d) 生殖突,生殖突突出呈 U 型为雌鱼,突出呈 V 型为雄鱼。 5.3 鱼体消毒 亲鱼放养前进行鱼体消毒,常用消毒方法:3%~5%的食盐水溶液或 5mg/L~10mg/L 高锰酸钾溶液, 浸洗 5min~10min。 5.4 放养密度 将挑选的亲鱼放入亲鱼培育池小网箱内,每个小网箱放1尾。 5.5 饲料与投喂 投喂粗蛋白含量35%~38%、脂肪8%~10%、灰分9%~11%的配合饲料;饲料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3078 的规定;日投喂量以鱼体重的4%~5%为宜,日投喂2次,8:00~9:00、16:00~17:00各1次。 5.6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检查1次,注意观察亲鱼摄食、活动、水质变化;控制水温26℃~30℃,pH 值6.8~7.2,硬度7°dGH~8°dGH,溶氧≥5mg/L,并做好日常记录。 6 人工繁殖 2 DB11/T 1084—2014 6.1 亲鱼配组 亲鱼培育 15d 后,每个繁殖水族箱放入 1 尾雄鱼和 4 尾雌鱼,将雄鱼和雌鱼用透明网片隔开;每日 观察亲鱼行为,待雄鱼有主动接近雌鱼的现象时,撤掉隔离网片,将两者选留配组。 6.2 产卵盘准备 选择平坦的瓷砖或者瓦盆,作为产卵盘。在产卵前将产卵盘放入15mg/L~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中 浸泡2h,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6.3 产卵 6.3.1 亲鱼配组成功后,将产卵盘放置在繁殖水族箱内,并保持灯光柔和,环境宁静。 6.3.2 产卵结束后,将产卵盘移入鱼苗培育箱中孵化,亲鱼放回亲鱼池进行康复培育。 6.4 孵化管理 6.4.1 产卵完毕后,将附着受精卵的产卵盘取出,用 2%的食盐溶液浸泡 3min~5min 进行消毒,以防 止水霉病的发生。 6.4.2 孵化时保持水温 28℃~30℃,溶氧量≥5mg/L,保持微流水状态,日温差变化不超过 3℃,经 62h~73h,鱼苗脱膜而出。 6.4.3 3d~4d 后,仔鱼鳔充气、卵黄囊基本消失,具有较强的游泳和捕食能力时,即可出箱。 7 苗种培育 7.1 放养密度 3 3 仔鱼培育适宜在鱼苗培育箱中进行,放养密度为 100 尾/m ~150 尾/m ;鱼种培育放养密度见表 2。 表2 鱼种培育的放养密度 放养规格 2 放养密度(尾/m ) 全长2cm~3cm 全长3cm~5cm 15~20 3~5 7.2 投喂 苗种投喂宜按以下要求操作: a) 鱼苗入池 4d 内喂轮虫、小型枝角类; b) 鱼苗入池 4d~30d 时喂枝角类、卤虫无节幼体; c) 鱼苗投放 30d 后可喂摇蚊幼虫、小鱼、小虾、水丝蚓,鲜活饵料投喂前用 5%食盐水消毒 3min~ 5min,再用清水冲洗后投喂; d) 鱼苗投放 30d 后也可投喂粒径为 0.5mm 的破碎颗粒饲料, 饲料粗蛋白含量 35%~38%、脂肪 8%~ 10%、灰分 9%~11%,卫生要求应符合 GB 13078 的规定,日投喂量以鱼体重的 5%~8%为宜,日 投喂 4 次,上、下午各投喂 2 次,随着鱼苗的长大,逐渐加大配合颗粒饲料的粒径。 7.3 日常管理 3 DB11/T 1084—2014 日常管理按以下要求操作: a) 鱼苗下池时,水温 26℃~30℃,pH 值 6.8~7.2,硬度 7°dGH~8°dGH,溶氧≥5mg/L,水深 为 30cm,随鱼体长大逐渐加深至 60cm; b) 苗种下池操作时应将鱼苗带水一起外移,温差不超过±2℃; c) 每日应早、中、晚巡池各 1 次,观察水质变化、苗种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并 做好记录; d) 经常换水、排污,加注新水,防止池水浑浊,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e) 养殖过程中对鱼体操作要细、轻、慢。 7.4 苗种挑选 7.4.1 第一次挑选 鱼苗生长至全长 4cm~5cm 时,开始第一次挑选。挑选小鱼时剔除有残缺、病态的仔鱼,挑选出具 有以下特征的个体进行养殖: a) 个体较大; b) 头型较短; c) 身体厚; d) 眼睛小且明亮; e) 鱼体侧具有较大的黑色斑纹; f) 鱼体有闪耀的珠点分布; g) 鱼体呈现浅粉红色,并具金属光泽; h) 各鳍舒展,直立,尾鳍宽大。 7.4.2 第二次挑选 待鱼苗长至全长 8cm~10cm 时,进行第二次挑选,挑选标准参照附录 A 进行。 8 成鱼养殖 8.1 放养时间 5 月下旬至 6 月中、下旬。 8.2 鱼种放养 全长≥6cm。池塘水温达到并保持在 22℃以上时,将待放鱼种养殖水温逐渐调低至 20℃~23℃,降 温速度每天不超过 3℃。温室内水泥池水温保持在 26℃~30℃。 8.3 鱼体消毒 同 5.3。 8.4 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宜符合以下要求: 2 2 a) 水泥池:密度为 1 尾/m ~2 尾/m ; 2 2 2 b) 土池塘:密度为 1 尾/m ~3 尾/m ;另搭配规格为 100g~300g 的鲢、鳙鱼种 5 尾/100m ,鲢、 鳙鱼种比例为 3:1。 4 DB11/T 1084—2014 8.5 饲料投喂 以配合饲料为主,饲料粗蛋白含量 35%~38%、脂肪 8%~10%、灰分 9%~11%;饲料卫生要求应符合 GB 13078 的规定;投饲率宜为 3%~5%,投喂量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和鱼的摄食情况进行调整;日 投喂 2 次,8:00~9:00、16:00~17:00 各 1 次。 8.6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按以下要求操作: a) 每天应早、中、晚巡塘各 1 次,观察水质的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b) 经常排污或清除池内杂物,加注新水,保持池内清洁,保持水温≥22℃,溶解氧≥5mg/L,pH 值 6.8~7.2,透明度 35cm~40cm; c) 溶解氧<5mg/L 时,及时开启增氧机; d) 抽样检查、捕捞时操作应轻柔; e) 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出掩埋; f) 室外池塘水温<22℃时,及时将鱼移入温室越冬; g) 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附件要求填写生产记录。 9 病害防治 9.1 病害预防 病害以预防为主,应按照以下要求操作: a) 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新,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消毒,消毒方法见 DB11/T 196; b) 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c) 生产工具专池专用,定期使用 15mg/L~20mg/L 高锰酸钾浸洗 2h 进行消毒; d) 鱼苗、鱼种下池前按 5.3 进行消毒。 9.2 常见鱼病及其治疗方法 9.2.1 常见鱼病及其治疗方法见附录 B,鱼病防治见 DB11/T 196 的相关规定执行。 9.2.2 使用药物后,应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附件要求填写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 记录》。 5 DB11/T 1084—2014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花罗汉鱼主要品系特征 表A.1给出了花罗汉鱼主要品系特征。 表A.1 花罗汉鱼主要品系特征 项目 金花品系 珍珠品系 花罗汉品系 花角品系 体型 下颌厚、呈方型 体型较小、高身、呈三角形 体型巨大、呈方形 体型中等、呈长弧三角型 额 额小 头型 软头向上凸、额大;硬头向前凸、 多数硬头向前平凸;少数 额小 额小 软头向上凸 少数前头隆起 多数有前额隆起、水头、荔枝头 圆短、平颊、水头、角头 尖长、宽颊、角头 眼睛 — 眼眶呈红色;眼睛略凸出 平贴、眼眶呈红色或白 凸出、眼眶呈红色、极少数 色、眼睛陷入 个体眼睛陷入 鼻 — 较平,与上唇间距长 较凹陷,与上唇间距短 较平,与上唇间距长 吻 吻尖、凸 下唇略长于上唇、较厚、吻大 上下唇平整、吻较薄、小 上下唇较平整、吻较厚、大 尾鳍 尾下垂 棘条较长,呈桃形 棘条较硬挺、大、呈扇形 棘条较硬挺、大、呈扇形 背鳍、臀鳍较大,往尾鳍 背鳍、臀鳍向上后方弯(较 背鳍、臀鳍较长,并向上、向下扬, 延伸,呈包尾(较短) , 长) ,但幅度没有珍珠品系大 背鳍、 臀鳍 背鳍、臀鳍向后 延伸,似要将尾 鳍包裹起来 且向外大幅度张开 平面 体表有不同变化 体色、 斑纹 色泽,以红、蓝、 金黄为主,黑色 花纹较少;鳞片 无光亮呈现 6 张开时三鳍形成完整的 体色鲜艳、多变化、体表有珍珠般 明亮珠点;部分品种有黑色斑纹 斑纹很少或没有,色泽较 体色鲜艳、多变化、具黑色 单一;体色清淡或电光色 斑纹、珍珠点;部分品种有 黑色体纹 DB11/T 1084—2014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花罗汉鱼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表B.1给出了花罗汉鱼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表B.1 花罗汉鱼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病名 症状 防治方法 注意事项 虫体大量寄生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片上,肉 小瓜虫病(白 点病) 眼可以看见许多白色小点状囊泡。严重时体 提高水温至 28℃~31℃,连续 7d~10d; 表似有一层白色薄膜。鳃和鱼体上大量寄 甲基蓝 2mg/m ~5mg/m ,浸洗 10min~ 3 3 生,粘液增多,鳃部贫血。鱼体游泳迟钝, 15min,每天 1 次, 5d~7d 为一个疗程。 浮于水面,呼吸困难。 烂鳃病 鱼体发黑,呼吸困难,鳃部肿胀,腐烂,粘 提高水体盐度 0.3%~0.5%;福尔马林 液增多,色淡呈严重贫血状。 20mg/m ,浸洗,12h~24h。 3 病鱼从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 白头白嘴病 3 3 变成乳白色,口肿胀。周围皮肤腐烂,有絮 甲基蓝 2mg/m ~5mg/m ,浸洗 10min~ 状粘附其上,呈“白头白嘴”症状。将病鱼 15min,每天 1 次,5d~7d 为一个疗程。 拿出水面,症状不易观察。 肠炎病 病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腹部膨大,鳞片松 1、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有效碘 1.0%) 聚维酮碘勿与 弛,肛门红肿,从头部提起时,肛门口有黄 0.2mg/L~2.0mg/L,每天一次,5d~7d 金属物品接触; 色粘液流出,剖腹后腹腔中有血水或黄色腹 为一个疗程。 勿与季铵盐类 水,全肠充血发红,肠管松弛,内充塞黄色 2、每千克鱼体重口服大蒜素 0.1mg~ 消毒剂直接混 脓液和气泡。 0.2mg,每天一次,5d~7d 为一个疗程。 合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