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机插栽培

Forgot 丢失10 页 724.921 KB下载文档
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机插栽培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机插栽培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机插栽培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机插栽培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机插栽培
当前文档共10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机插栽培

ICS 65.020.20 B 05 DB3302 浙 江 省 宁 波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02/T 193.1—2019 籼粳杂交稻甬优 538 单季栽培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机插栽培 2019 - 07 - 24 发布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8 - 24 实施 发 布 DB3302/T 193.1—2019 前 言 DB3302/T 193《籼粳杂交稻甬优 538 单季栽培技术规程》分为两个部分: ——第 1 部分:机插栽培; ——第 2 部分:直播栽培。 本部分为 DB3302/T 193 的第 1 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部分由宁波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余姚市农林局种苗管理站、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宁波 市种子管理站、海曙区农业技术管理服务站、鄞州区种植业管理服务站、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韩娟英、陈宇博、蔡克锋、章志远、孙健、范东恩、凌小明、陈少杰、沈一诺、 鲁立明、蒋琪、谢锂波。 I DB3302/T 193.1—2019 籼粳杂交稻甬优 538 单季栽培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机插栽培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籼粳杂交稻甬优 538 单季机插栽培的产地环境、育秧、机插、大田管理、收割。 本部分适用于甬优 538 单季机插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010 的要求。 4 育秧准备 4.1 种子准备 4.1.1 种子用量培育 每 667 ㎡大田用种量 1kg~1.25kg,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 的要求。 4.1.2 种子处理 4.1.2.1 晒种:浸种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 1d,避免高温曝晒、热谷浸种。 4.1.2.2 浸种:选用 25%氰烯菌酯悬浮剂 2000 倍药液浸种 24h~36h,种子与药液的比例为 1∶1.3。 4.1.2.3 催芽:浸种后,种子在通气保湿条件下保持 35℃~38℃催芽,露白即可播种,播前室内摊晾, 达到内湿外干、不粘手、易散落状态;智能水稻种子催芽箱催芽,按照说明书做好温湿度控制和检查工 作。叠盘出芽的不需要催芽。 4.1.2.4 拌种:每 1kg 芽谷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g~3g 加 15ml~20ml 水溶解后均匀拌种。 4.2 秧盘准备 每 667 ㎡大田准备内径规格为 58cm×28cm 的育秧盘 18 盘~20 盘。流水线播种用硬盘。 1 DB3302/T 193.1—2019 4.3 营养土准备 4.3.1 干细土准备 选取无砾石、无病菌、无污染、中性肥沃的土壤,如菜园土、水稻土等。取土前先进行育秧试验。 土壤粉碎过筛,过筛后土壤粒径不大于 5mm。 4.3.2 基质准备 商品基质。 4.3.3 营养土配制 干细土与基质按 2∶1 比例均匀混合。 4.3.4 营养土用量 根据育秧盘数确定,每盘需营养土 4kg、覆盖土 1kg。 4.4 秧田准备 4.4.1 秧田选择 选择肥力中等、排灌便利、背风向阳、田面平整、远离麦田、运输方便的田块作秧田。 4.4.2 秧本比 1∶110~125。 4.4.3 秧板 冬季空闲期做透气秧田,先用拖拉机浅翻耕,然后开沟,沟宽 0.4m、深 0.15m,板面宽 1.6m。营 养土育秧,播前 7d~10d 灌水上板,平整板面,高低差不超过 1cm,整平后放干沟水待播。泥浆育秧, 播种前 7d 灌水上板,保持平沟水,播前 1d 放干沟水,然后将沟糊泥用工具放到板面上趟平待播;秧田 沟中泥浆,取泥时要去除泥中杂物,现取现用。 5 育秧 5.1 播种期 5 月中旬~6 月初。 5.2 播种量 每盘播种折合干谷 50g~60g。 5.3 泥浆育秧 5.3.1 秧田施基肥 每 667 ㎡秧田施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30kg,铺盘前直接施于秧板面。 5.3.2 铺盘 2 DB3302/T 193.1—2019 秧板上平铺秧盘,盘边沿重叠或紧靠,盘底与秧板紧密贴合。 5.3.3 秧盘上泥 将细糊泥放入秧盘,沿秧盘边沿耥平,要求盘内泥浆厚薄均匀。秧盘中泥浆沉淀 12h~24h 后即可 播种。 5.3.4 播种 按每盘 50g~60g 干谷折算芽谷用种量,按畦称量播种,均匀细播。播种后谷粒入泥较浅的撒 3mm~ 5mm 覆盖土或塌谷。 5.3.5 秧田除草 覆土或塌谷后,用 17.2%苄嘧•哌草丹可湿性粉剂每 667 ㎡秧田 200g~250g 兑水 40kg 均匀喷施于 盘面。 5.3.6 盖遮阳网 秧田播种除草后搭小拱棚覆盖遮阳网。 5.4 营养土机播育秧 5.4.1 调整播种机 调整播种流水线,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4.2 调节铺土量 盘内底土厚度 20mm~25mm,铺放均匀平整。 5.4.3 调节洒水量 洒水后秧盘上的底土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播种覆土后能湿透床土。 5.4.4 调节播种量 调节播种装置,控制播种速度,使每只秧盘的播种量达到相应要求。 5.4.5 调节覆土量 覆土厚度为 3mm~5mm,要求覆土均匀、不露籽。 5.4.6 叠盘出芽 已播种子的秧盘搬进室内叠放,每叠最多 25 盘,用塑料布或湿棉布完全覆盖,保湿出芽。 5.4.7 铺盘 幼芽出土比例 80%以上、芽长 5mm~10mm 时移盘至秧田,秧盘平铺摆放,盘边沿紧靠,盘底与秧板 紧密贴合。 5.4.8 秧田除草 铺盘后,用 17.2%苄嘧•哌草丹可湿性粉剂每 667 ㎡秧田 200g~250g 兑水 40kg 均匀喷施于盘面。 3 DB3302/T 193.1—2019 5.4.9 盖遮阳网 同 5.3.6。 5.4.10 灌水 盖完遮阳网后秧田灌一次平沟水,灌水不能淹没秧盘,通过盘底吸水使盘泥湿润。 5.5 秧田管理 5.5.1 揭遮阳网 秧苗一叶一心期揭去遮阳网。 5.5.2 水分管理 平时沟灌,保持盘泥湿润,土壤过干时灌跑马水,施肥喷药时灌水上秧板。移栽前 1d~3d 排干秧 沟水。 5.5.3 秧田追肥 移栽前 3d~5d 每 667 ㎡施尿素 4kg~5kg 作起身肥。 5.5.4 化学调控 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浓度为 100mg/㎏多效唑溶液,每 667 ㎡秧田喷 40kg 药液,喷施时做到不漏喷、 不重喷。 5.5.5 病虫害防治 据秧田期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选用对口农药防治。主要防治稻蓟马、灰飞虱等,做到带药下田。农药 使用应符合 GB/T 8321.7 和 GB/T 8321.8 的规定。 6 移栽 6.1 大田 空闲田播种前 20d,小麦、油菜等冬种田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早翻耕大田。耕耙平整后沙质土沉实 1d, 壤土沉实 1d~2d,粘土沉实 3d~4d,机械插秧作业时不陷机不雍泥。 6.2 移栽时间 秧龄 15d~20d,苗高 12cm~15cm。 6.3 起秧备栽 起秧后将秧盘放入适宜的运输工具,切忌堆压。 6.4 规格 插种规格 30cm×21cm,每丛 2 本~3 本,每 667 ㎡插 1 万丛左右,迟播迟插的适当调小株距。每 5m~6m 留操作行 80cm。 6.5 插秧深度 4 DB3302/T 193.1—2019 机插深度 1.5cm~2.5cm,插种时田面保持薄皮水。 6.6 插后灌水 插种后开好平水缺,浅水护苗,深度以不淹没心叶为宜。 6.7 查苗补缺 出现较长断垄时需人工补苗。 7 大田管理 7.1 水浆管理 7.1.1 返青期 栽后浅水护苗,第一新叶完全抽出后,适当露田。 7.1.2 分蘖期 浅水促蘖,经常露田。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穗数 80%时开始搁田,分次进行、由轻到重,结合搁田 挖好丰产沟。 7.1.3 幼穗分化期和抽穗扬花期 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后立即复水,重复交替。孕穗后期至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薄水层。 7.1.4 灌浆结实期 3d~7d 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至田面硬实,再复水,做到干湿交替,以田面湿润为主。蜡熟期田 面过干时灌跑马水,断水时间以不影响机械收割为度。 7.2 施肥 7.2.1 肥料总量 目标产量每 667 ㎡在 700kg 的田块,总用肥量每 667 ㎡需施纯氮 15kg,氮∶磷∶钾比例为 1∶0.2∶ 0.5,基肥∶苗肥∶穗肥纯氮比例为 4∶3.5∶2.5。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7.2.2 基肥 结合耕耙施好基肥,一般每 667 ㎡施水稻基肥专用配方肥(23-12-5)25kg。 7.2.3 分蘖肥 分两次施用。第一次,移栽后 5d~7d,每 667 ㎡施尿素 7.5kg。第二次,间隔 5d~7d 每 667 ㎡施 水稻穗肥专用配方肥(20-0-22)10kg。 7.2.3.1 穗肥 倒 4 叶露尖施促花肥,倒 2 叶露尖施保花肥。总用量一般为每 667 ㎡施水稻穗肥专用配方肥 (20-0-22)20kg。 7.3 病虫草害防治 5 DB3302/T 193.1—2019 7.3.1 概述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主, 并根据 GB/T 8321.7 和 GB/T 8321.8 标准选用对口农药,及时做好水稻各个时期病虫害辅助防治。 7.3.2 绿色防控 7.3.2.1 种植诱虫植物:稻田机耕路两侧间距 3m~5m 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诱集螟虫成虫产卵。 7.3.2.2 田埂留草或种植显花植物: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或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硫华菊 等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食料和栖境。 7.3.2.3 翻耕灌水杀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并灌深水浸没稻桩 7d~ 10d,降低虫源基数。 7.3.2.4 性诱剂诱捕:从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羽化始期开始,全程应用性诱剂诱捕雄性成虫。大面积连 片使用,平均每 667m²放 1 个,诱捕器放置在稻田四周田埂边,诱捕器底部高于水面 50cm~80cm。选用 持效 2 个月以上的长效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诱芯每隔 60d 更换一次。 7.3.2.5 释放天敌昆虫:在具备良好稻田生态环境条件下,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始盛期释放天 敌稻螟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间隔 3d~5d 释放一次,每代视虫情释放 2 次~3 次,每次每 667m²释放 10000 头,每 667m²设置 5 个~8 个释放点,释放点间隔约为 10m~12m。蜂卡挂放的高度以分蘖期高于 植株顶端 5cm~20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 5cm~10cm,释放应在阴天或 17:00 以后。 7.3.3 化学防治 根据病虫情报,抓准时机,选准对口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重点做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 虱等虫害,及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穗期综合症等病害的防治。 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8 收割 待稻谷 90%以上成熟后,及时收割。 9 生产档案 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保存时间不少于 2 年。 6 DB3302/T 193.1—2019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法 籼粳杂交稻甬优 538 单季机插栽培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法见表 A.1。 表A.1 籼粳杂交稻甬优 538 单季机插栽培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法 通用名与有效成分含量 每 667m 用量 使用方法 稻蓟马、稻飞虱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g~3g/1kg 种子 拌种 34%乙多•甲氧虫 10%阿维•甲虫肼 6%阿维•氯苯酰 10%甲维·茚虫威 24ml 60ml 40ml~50ml 20ml~30ml 喷雾 喷雾 喷雾 喷雾 70%吡虫啉 4g 喷雾 50%吡蚜酮 20%呋虫胺 22%氟啶虫胺腈 325g/l 苯甲·嘧菌酯 24%噻呋酰胺 30%苯甲·丙环唑 75%肟菌·戊唑醇 20g 30g~40g 15g~20g 30ml 20ml 15ml~20ml 15g 喷雾 喷雾 喷雾 喷雾 喷雾 喷雾 喷雾 20%三环唑 100g 喷雾 50%苄嘧·苯噻酰 35%苄·丁 10%吡嘧磺隆 6%五氟·氰氟草 48%灭草松 50g~60g 100g~120g 15g~20g 125ml 150ml 毒土法 毒土法 毒土法 喷雾 喷雾 2.5%五氟磺草胺 40ml~80ml 喷雾 10%氰氟草酯 五氟·氰氟草,混用灭草松 B 50ml~70ml 喷雾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白背飞虱 褐飞虱 灰飞虱 纹枯病 稻曲病 稻瘟病 插秧后 5d~7d 杂 草 2 防治对象 杂草 2 叶~4 叶期 中后期 补除杂 草 4~7 叶期 稗草、莎草为 主 千金子 混生型杂草 7 DB3302/T 193.1—201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籼粳杂交稻甬优 538 单季机插栽培模式图 月份 旬别 节气 概要 生育阶段 主攻目标 单 季 机 插 栽 培 技 术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中旬 下旬 上 旬 中 旬 下 旬 上 旬 中 旬 下 旬 上 旬 中 旬 下 旬 上 旬 中 旬 下 旬 上 旬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2 品种:甬优 538 移栽方式:机械插秧 总用肥量:纯氮 15kg /667m 氮:磷:钾为 1:0.2:0.5 基肥:苗肥:穗肥为 4:3.5:2.5 营养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播前准备 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短秧龄移栽 栽后抓好水浆管理 攻大穗、增粒重 1、种子准备:晒 1、播种期: 1、秧田除草:铺 1、大田准备:在插种前三天平整好田 1、水浆管理:幼穗分化期和抽穗扬花期采用灌一次浅水,自然落干 2 种一天,选用 25% 5 月 中旬~6 盘后,每 667m 秧田 块,耕耙后沙质土沉实 1d,壤土沉实 1d~ 后立即复水,重复交替。孕穗后期至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薄水层。 氰烯菌酯悬浮剂或 月 初 抢 晴 播 用 17.2%苄嘧·哌草 2d,粘土沉实 3d~4d。机械插秧作业时 2、施肥:倒 4 叶露尖施促花肥,倒 2 叶露尖施保花肥。总用量一般 2 25% 咪 鲜 胺 乳 油 种。 丹 可 湿 性 粉 剂 不陷机不雍泥。 为每 667m 施水稻穗肥专用配方肥(20-0-22)20kg。 2 2000 倍 药 液 浸 种 2、播种量: 200g ~ 250g 兑 水 2、基肥:结合耕耙施好基肥,每 667m 3、病虫防治:绿色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按附录 A 进行化学防治。 2 24h~36h。再用 10% 机插每 667m 40kg 均匀喷施于盘 施配方肥(23-12-5)25kg。 注意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重点做好稻曲病预 吡虫啉 2g~3g 加 用 种 1kg ~ 面。 3、基本苗:机插深度 1.5cm~2.5cm, 防,第 1 次在水稻破口前 5d~7d,第 2 次间隔 5d 左右,连续 2 次以上。 2 15ml~20ml 水溶解 1.25kg, 每 盘 2、秧田管理: 每 667m 插 1 万丛,每丛 2 本~3 本。 后均匀拌种。 折干谷 50g~ (1)秧田播种除草 4、田间管理: 2、营养土准备: 60g。 后搭架覆盖遮阳网, (1)分蘖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移 2 选取菜园土或水稻 3 、 播 种 : 在 秧 苗 一 叶 一 心 时 栽后 5d~7d,每 667m 施尿素 7.5kg。第 2 土粉碎过筛制成干 35℃~38℃催 揭去。 二次,间隔 5d~7d 每 667m 施水稻穗肥 细土,干细土与基 芽,露白即可 (2)秧苗一叶一心 专用配方肥(20-0-22)10kg。 2 质按 2:1 比例均匀 播种,叠盘出 期每 667m 喷施浓度 (2)水浆管理:返青期栽后浅水护苗, 混合成营养土。每 芽的不需要催 为 100mg/㎏多效唑 第一新叶抽出后适当露田;分蘖期浅水促 盘需营养土 4kg、 芽。 溶液 40kg 作化学调 蘖,并做到经常露田。 覆盖土 1kg。 4、机插育秧 控。 (3)搁田:达到目标穗数 80%及时搁田, 3、秧田选择:选 水浆管理要求 3、短秧龄移栽: 分次进行,由轻到重,并结合搁田挖深丰 择肥力中等、排灌 以沟灌湿润为 秧龄 15d~20d;苗高 产沟。 方便、远离麦田的 主,土壤干时 12cm~15cm。 (4)病虫防治:绿色防治与化学防治结 田块做秧田。 灌跑马水。 4、秧田期主要防 合,按附录 A 进行化学防治。重点做好二 4、秧板:机插秧 治 稻 蓟 马 、 灰 飞 虱 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等防 在空闲期间做好透 等,做到带药下田。 治。 气秧田,板面宽 1.6m,沟宽 0.4m。 上旬 立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月 中 旬 下 旬 十一月 上 旬 中 旬 生殖生长阶段 防早衰、防倒伏、黄熟收获 1、水浆管理: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 间歇灌溉,做到干湿交替,以田面湿润 为主;蜡熟期以后采用灌跑马水的方法, 断水时间以不影响机械收割为度。 2、收获:当全田 85%~90%的谷粒黄 熟时,应及时收割。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