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1.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创业推介项目准备及遴选要求.docx

﹏heartbreaker°4 页 20.806 KB
1.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创业推介项目准备及遴选要求.docx1.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创业推介项目准备及遴选要求.docx1.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创业推介项目准备及遴选要求.docx1.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创业推介项目准备及遴选要求.docx

1.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创业推介项目准备及遴选要求.docx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创 业推介项目准备及遴选要求 发布日期: 2021-04-20 一、大学生创新学术年会 1.学术论文内容 学术论文应分别来源于不同的项目组(须标注“国创计划”项目编号),作者文责自 负。如已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且标明了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的学术 论文,推荐时请标明发表的刊物名称等相应信息,并提交 PDF 格式的原文附件。 每篇学术论文字数不超过 5000 字(含图表),用中文撰写,内容主要反映学术研 究情况(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观点及结论等),由本科生为主完成。 2.请学校对申报论文严格把关,做好申报论文的查重查新工作,确保申报论文无抄 袭、作假现象。 3.报告论文和优秀论文遴选 年会组织机构将遴选出约 200 篇学术论文参加大学生创新学术年会交流。大学生创 新学术年会按学科分成 10 组,分组进行论文报告交流。每组 3 位专家点评,并由专家遴选 出本组 2 项优秀论文,共选出 20 篇优秀论文,由年会组织机构颁发证书。 4.报告交流形式 大学生创新学术年会分会场由学生主持。每个报告时间为 15 分钟,其中论文作者报 告 10 分钟,参会代表讨论 3 分钟,专家点评 2 分钟。 5.学术论文提交要求 学术论文以电子文档形式在网上进行提交,提交网站地址: http://gjcxcy.bjtu.edu.cn/,提交论文附“学术论文推荐意见表”,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论文 文件名为:“学校校名-lw 序号(序号体现学校推荐论文的排序情况,1、2 或 3)-项目编 号.doc”;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按限额评审并推荐,论文文件名为:“省 份名-lw 序号-项目编号.doc”。 具体要求见附件 1,附件 2。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改革成果项目经验交流 1. 改革成果项目 以网络展示为主,每个项目组 1 个展位,展位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项目展板: 项目类型: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或创业实践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须标注“国创计划”项目编号); 项目简介:200 字左右; 图片(含图表):2-3 张,要求有图注(不超过 20 字); 创新点描述:100 字左右; 项目成员信息:姓名、年级、专业; 项目指导教师信息:姓名、职称、研究方向; 立项年份: 曾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的项目,请注明:参加竞赛名称、获奖时间、奖励级别以及获 奖作品形式。 2. 改革成果项目遴选和评选 年会组织机构遴选出约 200 个参展项目并通知项目入选高校另行排版提交。入选展 示的项目,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期间,由学生代表投票选出 20 项“我最喜 爱的项目”;由高校教师和参会专家投票,结合评审专家组的投票,选出 20 项“最佳创意项 目”。 3. 改革成果项目提交要求 改革成果项目展示内容以电子文档形式在网上提交(内含改革成果项目推荐意见表), 提交网站地址:http://gjcxcy.bjtu.edu.cn,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展板内容文件名为:“学 校校名-zb 序号(序号体现学校推荐项目的排序情况,1、2 或 3)-项目编号.doc”;各省(自 治区或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按限额评审并推荐,地方高校展板内容文件名为:“省份名 -zb 序号-项目编号.doc”。欢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 1-2 块展板内容参展,主要介绍各省 (自治区或直辖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开展情况。 推荐表详见附件 3。 三、大学生创业项目推介会 1.创业推介项目内容 创业实践项目简介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团队)简介;项目实践程度;项目市场表 现(项目市场盈利情况、项目市场拓展能力和项目市场反应);项目成果(包括注册资本, 盈利能力,员工数量,业务范围,企业运营状况等);与预期计划和目标比较,说明完成情 况及存在问题;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和策略安排;创业历程与感悟等。 创业训练项目简介的内容主要包括:团队简介;模拟创业经历;主要业务或产品;与 预期计划和目标比较,说明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和策略安排;对项目参 与学生创新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科研等能力及素质的培养; 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作品或专利)等。 2.创业推介项目内容简介字数不超过 5000 字(含图表),请学校对简介和推荐意 见表严格把关,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优先推荐创业实践项目。 3.年会组织机构将遴选出约 50 项创业项目,每个项目选派1名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 项目推介会。 4.推介会上每项项目交流时间为 15 分钟,其中项目介绍 10 分钟,参会代表讨论 3 分钟,专家点评 2 分钟。 5.创业推介项目提交要求 创业推介项目内容简介以电子文档形式在网上提交(内含创业推介项目推荐意见表), 提交网站地址:http://gjcxcy.bjtu.edu.cn,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创业推介项目文件名为: “学校校名-cy-项目编号.doc”;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按限额评审并推荐, 地方高校创业推介项目文件名为:“省份名-cy 序号-项目编号.doc”。 推荐表见附件 4。 四、项目申报和评审 创新创业年会项目申报、评审工作采取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工作体系。 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要通过举办校级创新创业年会或竞赛等方式遴选优秀作品申报全 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直接按限额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组委会推 荐参会作品。 省级所属地方高校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的论文和项目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 门负责组织申报、评选和推荐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要求所属各地方高校通过举办校 级或省级 (省际联合)创新创业年会或竞赛等方式遴选优秀作品,先行开展省级评选。各省 (区、市)推荐的学术论文、参展项目、创业推介项目总数按各省参与“国创计划”和开展创 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关情况,由年会主办方拟定名额分配方案。各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 下达的给定参会作品名额范围内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组委会择优推荐,要保证推荐论 文和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组委会组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工作组和 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协作组的专家,以及高校和业界的专家共同组成评审组,开展中 央部委所属高校推荐作品的资格和形式审查、网络评审、会议评审三级评审工作,并对各省 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地方高校的参会论文和项目进行复核和审定。 五、其他事项 1.参会的学术论文要求第一作者是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本科生(项目 已经完成并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原则上只允许一年级的研究生参加年会)。学术论文需 在首页或致谢部分严格按规定进行标注,标注内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 项目(项目批准号)”。 2.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会议语言为中文,如果参会的学术论文已在外文期刊上发表, 需按学术论文格式把论文用中文重新整理和撰写,中外文论文的作者、标注和内容要一致, 并附上已发表论文的期刊封面、目录和外文论文原文。 3.改革成果项目要求第一完成人是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本科生(项目 已经完成并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原则上只允许一年级的研究生参加年会),并需在展板 的显著位置按规定进行标注,标注内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项目 批准号)”。申请或获得专利的项目,专利申请人或发明人需有参加项目的本科生。 4.创业推介项目要求项目主要完成人是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本科生 (或已经毕业 4 年内的毕业生),创意团队、初创企业和成长企业的团队负责人或企业法 人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5.入选年会参会作品所在的高校,应为学生参加年会提供便利和支持,保证每项入选 作品的学生代表积极参加年会并进行展示和交流。未到年会参加交流的作品意味着该项目未 完成整个创新创业训练的全过程,取消推荐该作品的高校或省份下一年相关作品的申报资格。 各高校负责对入选年会的学术论文、改革成果和创业推介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避免出 现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知识产权和投资股权纠纷等问题。 6.参加年会的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和创业推介项目需按组委会统一下发的模板要 求进行排版、制作,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进行提交。 7. 年会将遴选一定数量的优秀项目,直接晋级本年度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 力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年会将推选 10 项优秀创业推介项目,经过一年的培育、孵化、融资和成长,直接晋 级下一年度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 六、评审标准 详见附件 5。 附件 1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推荐意见表 附件 2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附件 3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改革成果项目推荐意见表 附件 4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创业推介项目推荐意见表 附件 5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作品评审标准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工作组 2021 年 4 月 20 日 正 文 结 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