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凤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lovely day(美好的一天)12 页 1004.474 KB下载文档
凤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凤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凤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凤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凤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当前文档共12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凤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ICS 65.020.40 CCS B 66 临 5309 沧 市 地 方 标 准 DB5309/T 59-2021 凤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21—12—15 发布 临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3—15 实施 发 布 DB5309/T 59-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凤庆县人民政府提出。 本文件由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临沧市林业科学院、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 心、凤庆县林业和草原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陆斌、杨建荣、熊新武、铁学江、郝佳波、唐永奉、张雨、王伟国、罗国发、 刘世平、赵云晋、徐亮、冯倩、李俊南、梁林波、赵光书、谢凤瑞、字正涛、奎洪。 I DB5309/T 59-2021 凤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凤庆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的栽培地选择、建园、整形修剪、肥水管理、低 产园改造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凤庆县核桃丰产栽培。临沧市其他县域核桃产区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53/ 062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DB53/T 430 核桃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凤庆核桃 泛指在凤庆县行政辖区内本土培育或引种种植的大泡核桃、临宝核桃、细香核桃等深纹核桃 (Juglans sigillata D.)优良品种的统称。 4 栽培地选择 4.1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 14.0 ℃~16.5 ℃,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 1.0 ℃,极端最低气温大于﹣4.0 ℃,全年 日照时数 2 000 h 以上,年降雨量 800 mm~1 700 mm。 4.2 立地条件 海拔 1 400 m~2 300 m,阳坡或半阳坡,坡度低于 25°,pH 值 5.5~6.5,土层厚度大于 0.8 m, 通透性良好的砂壤土和壤土。 5 建园 5.1 栽培模式 分纯林和间作、四旁种植三种模式。 5.2 栽植密度 根据品种、立地条件和栽植模式确定栽植密度。 2 ——纯核桃园晚实核桃株行距为 8 m×9 m 或 10 m×10 m,栽植 6~9 株/667 m ; ——纯核桃园早实核桃株行距为 6 m×7 m 或 8 m×8 m,栽植 10~15 株/667 m2; 2 ——间作茶核桃园株行距为 12 m×15 m 或 15 m×20 m,栽植 2~3 株/667 m ; 2 ——其他间作核桃园株行距为 8 m×12 m 或 10 m×15 m,栽植 5~6 株/667 m ; ——四旁种植,按因地制宜,见缝插针的原则合理配置。 1 DB5309/T 59-2021 5.3 整地 5.3.1 整地时间 栽植前 2~3 个月整地。 5.3.2 平地整地 采用块状整地,栽植挖定植穴长×宽×深为 1 m×1 m×1 m,挖塘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 5.3.3 坡地整地 沿等高线进行整地,栽植挖穴长×宽×深为 1 m×1 m×1 m。栽植后坡地进行逐年垒台,逐步形成 种植台面。 5.3.4 施基肥和回填 将心土回填至种植塘三分之一处。每塘宜施有机肥 20 kg~40 kg,复合肥(N:P:K=15:15:15) 2 kg~3 kg,将有机肥、复合肥与表土充分混合均匀后回填至种植塘,回塘时,边回土边踏实,回至高 出地面形成“谷堆”型。平地、台地(梯地)及缓坡地堆高 20 cm~25 cm,坡度大的堆高 15 cm~20 cm。 5.4 栽植 5.4.1 时间 在 12 月上旬至次年 1 月中旬进行,干旱坡地可在秋末土黄雨天进行,一个种植园栽植时间应相对 集中。 5.4.2 品种 凡是经省级审、认定,并在凤庆表现良好的良种均可作为主栽品种。目前推荐“漾濞大泡”和“临 宝”作为主栽品种,其品种特性和种植分布参见本标准附录A。 5.4.3 品种配置 一个种植园主栽品种一至二个为宜,并适当配置授粉树。例如“大滑皮核桃”。 5.4.4 苗木 苗木符合 DB53/062 的规定。 5.4.5 定植 在塘中央开定植穴,将苗木置于穴中央,栽直扶正,保持根系舒展,边回土边踏实,回土深度以高 出原根际土痕 2 cm~4 cm 为宜。 5.4.6 浇水 待水下渗后覆土保墒,沿塘修树盘,栽后每株浇不低于 50 kg 的定根水。 5.4.7 覆膜 用地膜覆盖树盘,并在地膜上加盖 2 cm~4 cm 细土为宜。 5.4.8 5.4.8.1 栽后管理 灌水撤膜 开春后,视当年干旱情况、墒情及时灌水保苗。雨季来临后将覆盖树盘的地膜撤除。 5.4.8.2 除萌 发芽后及时抹除砧木萌芽。 5.4.8.3 补植 当年秋季进行定植成活率调查,对未成活植株,用相同品种合格苗及时补植。 2 DB5309/T 59-2021 5.4.8.4 间作 宜选择矮秆、不与核桃争肥水、不易发生同类病虫害的作物进行间套种,大春间作玉米、烤烟、薯 类、蔬菜、中药材等;小春间作小麦、黄豆、绿豆、豌豆、苜蓿等。主要间作模式有: ——林粮模式:主要作物有魔芋、蚕豆、油菜、小麦、薯类等; ——林药模式:主要药材有滇重楼、滇黄精、滇龙胆草等; ——林草模式:主要种植小饭豆、绿豆、黑麦草、苜蓿、银叶山蚂蝗、柱花草等夏季绿肥作物; ——林饲模式:主要有桑、黑麦草等; ——林林模式:主要以套种茶叶为主; ——林菜模式:主要有辣椒、青菜、大蒜等蔬菜及梁王茶(火莲菜)、楤木(树头菜)、刺五茄 等木本蔬菜。 6 整形修剪 6.1 整形 6.1.1 定干 核桃栽后 1 a~2 a 开始定干,定干高 0.8 m~1.2 m。对已达到定干高度的幼树,结合冬季修剪在 定干高度短截,剪口距芽 1.5 cm~2 cm。春季发芽后,抹除多余的萌发新梢。 6.1.2 整形方式 6.1.2.1 疏散分层形 有中心主干,在主干上分 2~3 层,层间距 100 cm~120 cm,每层选留 3~4 个主枝,分枝角度在 90°~120°为宜。 6.1.2.2 自然开心形 无中心主干,在干高 100 cm~120 cm 不同方位留 3~5 个主枝。在主枝上每隔 60 cm~80 cm 错位 选留 2~3 个侧枝,每层留 2~3 个枝条培养结果枝。 6.1.2.3 纺锤形 在主干上留 8~12 个骨干枝,骨干枝开张角度在 80°~100°交错排列螺旋状配置,树冠下大上小, 呈纺锤形。 6.2 修剪 6.2.1 修剪时期 夏季修剪在生长期进行,冬季修剪在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中旬进行。 6.2.2 修剪方法 6.2.2.1 幼树 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背下枝、干枯枝和病虫枝,中度(剪除 1/2)或轻度(剪除 1/3 或 1/4)短截发育枝,使短枝数量占总枝量的 30%左右,在树冠内均匀分布。 6.2.2.2 初结果树 去强留弱,或先放后缩,放缩结合,防止结果部位外移。疏除影响主、侧枝的辅养枝,二次枝摘心 或短截,培养结果枝组,使结果枝数量占总枝量的 10%左右。 6.2.2.3 盛果树 疏除树冠内膛密集的细弱枝、重叠枝和病虫枝,必要时回缩衰弱母枝,调整骨干枝不断复壮更新, 培养结果枝组,保持丰产树势。对树冠外围生长旺盛的二次枝进行短截或疏除,改良徒长枝。对辅养枝 的处理则应以不影响主、侧枝生长为原则进行。 3 DB5309/T 59-2021 6.2.2.4 衰老树 回缩老弱母枝,及时疏除病虫枝和干枯枝,利用新发枝恢复树冠。 6.2.2.5 放任树 中心干明显的树改造为疏散分层形,中心干很弱或无中心干的树改造为自然开心形。修剪时多疏大 型枝,少疏中型枝,疏缩结合,可分几年处理。对树冠外围过长细弱、下垂枝及雄花枝进行疏除。中、 短果枝适度回缩,抬高枝角,培养粗壮枝头。 6.2.3 创伤促果 进入结果期早春对生长旺盛的幼树采用主干倒砍“八”字、初夏环割主枝等机械创伤方法,抑制营 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增加结实。 7 肥水管理 7.1 土壤管理 7.1.1 定植后至郁闭前选择浅根、无攀缘特性、与核桃树无共同病虫寄主、收获年限不超过两年、以 矮秆为主的作物,在行间呈带状间作,间作物与树干距离大于 100 cm; 7.1.2 间作核桃园结合间作物的管理进行中耕除草,未间作核桃园在生长季节中耕除草 2~3 次,深度 15 cm~20 cm; 7.1.3 中耕除草应以树干为中心,达到树冠外缘,保持园地无杂草; 7.1.4 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块,在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深翻一次,深度 25 cm~30 cm; 7.1.5 土壤条件较好或深翻有困难的地块可浅翻,深度 15 cm~20 cm; 7.1.6 翻地时应以树干为中心,达到树冠外缘。 7.2 施肥 7.2.1 施肥方式 土壤施肥和叶面喷施。 7.2.2 7.2.2.1 土壤施肥 肥料种类 ——基肥以商品有机肥为主,如商品有机肥和腐熟的农家肥等; ——追肥以可溶性化肥为主,如尿素、磷酸钙、硝酸钾等。 7.2.2.2 施肥时间 ——幼龄树在落叶前,结果树在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施基肥; ——幼龄树在进入雨季后追肥两次,结果树在进入雨季后果实发育期和硬核期各追肥一次。 7.2.2.3 施肥方法 ——幼树基肥一般采用环状施肥,施肥时绕树冠投影外缘挖环状沟,宽 30 cm~40 cm,施基肥深 40 cm~50 cm,追肥深 20 cm~30 cm,将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施入沟内,盖底土灌水,环状 沟应逐年外移; ——成年树采用条状沟施基肥,施肥时在株间或行间挖两条相互平行,长度和冠径相等或为冠径 2/3 长的沟,沟宽 40 cm~50 cm,施基肥沟深 40 cm~60 cm,追肥沟深 20 cm~30 cm,施肥 后灌水,株、行间每年应轮换开沟施肥; ——追肥采用穴状施肥,施肥时以树干为中心,至冠幅投影边线的 1/2 处开始,挖若干直径约 20cm 的施肥穴,将肥料施入塘内,封土灌水。 7.2.2.4 施肥量 ——基肥:幼树每株施有机肥 30 kg~50 kg,初果期树每株施 80 kg~100 kg,盛果期树每株施 4 DB5309/T 59-2021 100 kg~150 kg; ——追肥:1 a~3 a 幼树,每年施尿素 100 g~200 g/株;4 a~8 a 结果初期,每年施尿素 200 g~400 g/株,过磷酸钙 200 g~300 g/株,硝酸钾 60 g~100 g/株;9 a~30 a 结果盛 期,每年施尿素 400 g~800 g/株,过磷酸钙 400 g~600 g/株,硝酸钾 120 g~200 g/株; 30 a 以上,每年施尿素 200 g~400 g/株,过磷酸钙 200 g~300 g/株,硝酸钾 60 g~100 g/株。 7.2.3 叶面喷施 7.2.3.1 肥料种类 以速效化肥为主,如尿素、磷酸二氢钾、亚磷酸钾等。 7.2.3.2 施肥时间 在展叶后、果实发育初期各喷施一次。 7.2.3.3 施肥方法 ——果实发育期喷施 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一次; ——硬核期喷施 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一次。 8 低产园改造 8.1 低产园类型确定 8.1.1 低产类型调查 调查园内单位面积产量及品种组成、土壤肥力、种植密度、树势强弱、树体结构和病虫害等指标, 填写《核桃低产园类型调查表》,格式见附录 B。 8.1.2 低产园类型 8.1.2.1 品种不适型 园内品种不适宜或品种混杂,产量低于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的 50%。改造措施为品种改良,补植 补种,抚育管理。 8.1.2.2 管理粗放型 管理粗放,立地条件差,结实株率大于 70%,产量低于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的 40%。改造措施为 加强抚育管理。 8.1.2.3 种植过密型 核桃园过密,核桃枝条相互交叉,通风透光条件差,核桃挂果率低。改造措施为合理疏除过密核桃 树。 8.1.2.4 树势衰老型 树势衰弱,树体结构差,病虫害严重,结实株率低于 40%,产量低于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的 30%。 改造措施为更新复壮,抚育管理。 8.2 8.2.1 改造措施 品种改良 8.2.1.1 接穗选择 选树冠中上部一年生、粗 0.8 cm~1.0 cm、含饱满芽 3~5 个成熟、健壮枝条作接穗。采集接穗宜 随采随接,外调穗条的采集处理按 DB53/T 430 的规定执行。 8.2.1.2 嫁接 5 DB5309/T 59-2021 采用硬枝插皮接和斜面开砧法进行多枝换头嫁接。干型明显、分枝不好和分枝高的树体,选择中心 主干作为高接换种枝,换接枝高 0.8 m~1.2 m;干型不明显、分枝多、树形好的树体,选择树体上 4~8 个分枝角度适当、干直光滑、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主枝作高接换种枝。夏季采用芽接方法对新 梢进行补接。 8.2.1.3 抹芽及解绑 嫁接后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嫁接成活后 2~3 个月进行解绑,当接穗发出的新枝长到 30 cm~40 cm 时,绑扶固定新梢。 8.2.2 密度控制 根据疏密增补的方法,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8.2.3 树形调整 对于内堂郁闭的植株,从基部锯除树冠中、下部直立生长的大枝或过密大枝,竞争大枝,降低树冠 高度,打开“天窗”,每个主枝两侧配备 2~3 个副主枝,将主枝上扰乱树形的直立强枝、过密粗枝、 交叉型大枝以及主干上贴近地面的大枝锯除,打开“侧窗”,形成开心形树冠。 8.2.4 8.2.4.1 培肥土壤 深翻改土 结合秋季施基肥进行深翻。在整地穴外一侧挖宽 30 cm~35 cm,深 40 cm~50 cm 的沟,回填时混 以适量的有机肥。 8.2.4.2 垦复扩盘 结合垦复改土,用熟化土壤代替不良土壤。坡地修建水平带或梯田,并保持内低外高;平地采用全 园垦复,深度应超过 40 m。垦复时间应在果实采收后的秋末或冬初。 8.2.4.3 树盘覆盖 用杂草、树叶或秸秆等进行树盘覆盖,覆盖厚度 10 cm~15 cm,上面零星压土离主干基部 10 cm~20 cm 外,上面零星压土。 6 DB5309/T 59-2021 A 附 附 附 录 录 A 录 A B(资料性) C凤庆核桃良种特性及种植分布区 凤庆核桃良种特性见表 A.1,凤庆核桃种植分布区见表 A.2。 表 A.1 良种名称 漾濞大泡 临宝 良种编号 云 S-SV-JS-003-2012 云 R-SC-JS-056-2013 品种特性 树势较强,雄先型,中熟,坚果椭圆形,三径平均 为 3.5 cm,单果重 8.0 g~17.2 g,仁重 6.0 g~9.4 g, 壳厚为 0.4 mm~0.9 mm,种植后五至六年开始开花结 实,第 7 a~10 a 为初果期,12 a 后进入盛果期;高 产,五至六年亩产干果 5 kg~10 kg,7 a~12 a 树亩产 干果 30 kg~80 kg,13 a 以上亩产 150 kg 以上,出仁 率 50.39%~76.56%,外观端正,仁色黄白,平均含油 率 66.8%,蛋白质含量 20.7%;抗逆性较强,适应范围 广。 树势中庸,树姿直立,枝条粗壮,雄先型,晚熟, 坚果较大,坚果倒卵形,果基圆,果顶圆,三径平均为 4.0 cm,单果重 19.90 g,壳厚 1.05 mm,坚果内褶壁 不发达,横膈膜革质,易取整仁,仁色百味香,出仁率 50%,3 月下旬萌芽,4 月中旬为雌花期,4 月下旬为雄 花期,10 月中旬坚果成熟期,11 月上旬落叶。耐寒、 抗病虫害能力强。 表 A.2 品种 凤庆核桃良种特性 种植海拔 m 漾濞大泡 1 400~2 200 临宝 1 00~2 300 适宜种植范围 年均气温 14 ℃~17 ℃,年 降雨量 800~1 200 ㎜以上,年日 照时数 2 000 h 以上,海拔 1 400 m~2 200 m。在 1 600 m~1 900 m 之间长势最好。适宜在酸性及中性 土壤,土层深厚地区种植。 年均气温 13 ℃~16 ℃,年降雨 量 900~1 600 ㎜以上,年日照时 数 2 000 h 以上,海拔 1 900 m~ 2 300 m。在 2 000 m~2 200 m 之 间长势最好。适宜在酸性及中性土 壤、土层深厚高海拔地区种植。 凤庆核桃种植分布区 分布范围 诗礼乡、新华乡、鲁史镇、大寺乡、小湾镇、 凤山镇、洛党镇、腰街乡、勐佑镇、雪山镇、郭 大寨乡、营盘镇 小湾镇正义村、蕨菜村、箐中村、温泉村 最适宜种植海拔 m 1 600~2 000 1 900~2 200 7 DB5309/T 59-2021 B 附 附 附 录 录 B 录 D E(资料性) F凤庆县核桃低产园类型调查 凤庆核桃低产园类型调查表见表 B.1。 表 B.1 凤庆核桃低产园类型调查表 低产类型 特征 品种不适型 品种不适宜或品种混杂, 产量<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的 50%。 管理粗放型 种植过密 树势衰老型 管理粗放,结实株率>70%,产量<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的 40%。 2 退耕还林设计密度 22 株/667 m ,核桃枝条相互交叉,通风透 光条件差,核桃挂果率低 树势衰弱,树体结构差,病虫害严重,结实株率<40%,产量< 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的 30%。 ━━━━━━━━━━━ 8 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