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三河马

tomahawk13 页 937.354 KB下载文档
三河马三河马三河马三河马三河马
当前文档共13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三河马

ICS 65.020.30 CCS B44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2496—2021 代替 蒙DB 356—86 三河马 Sanhe horse 2021-12-25 发布 2022-01-2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2496—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蒙DB 356—86《三河马》,与蒙DB 356—8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a)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见第2章); b)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并有中、英文对照(见第3章); c) 增加了“产地”一章(见第4章); d) 更改了品种标准、品种特征、体尺、指数、工作性能标题(见第5章,1986年版的第1章、1.1、 1.2、1.3); e) 更改了体尺、指数表述方式,删除了表格(见第3章,1986年版的1.2); f) 更改了工作性能指标、单位及表述方式,删除了表格(见附录A.4,1986年版的1.3),并增加 了乘用性能、挽用性能、生长性能、繁殖性能指标和适应性(见5.3); g) 增加了“类型”一章(见第6章); h) 删除了鉴定项目评分标准(见1986年版的第2章和附录A); i)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鉴定项目评分规程”(见附录A); j) 更改了长度单位(见附录A.4,1986年版的2.4); k) 更改了“生产性能”“外貌体质”、“后裔测定”(见7.2、附录A.2、A.3、A.5,1986年版的 附录A) l) 增加了“鉴定年龄”、“鉴定方法”(见第7章); m)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三河马图片”(见附录B)。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鄂温克旗科兴马业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农业大学、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 心、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葛根、芒来、帕米尔、白东义、安乐、金伟、巴特尔、敖铁强、赵育国。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6年首次发布为蒙DB 356-86。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15/T 2496—2021 三河马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三河马的品种标准、等级标准和评分内容与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三河马的品种鉴别和等级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4880 蒙古马 3 术语和定义 GB/T 2488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三河马 Sanhe horse 三河马因原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三河(根河、得耳布尔河、哈乌尔河)而得名,是我国 历经百余年培育的乘挽兼用型品种。 髻甲 withers 以第二至第十二胸椎的棘突为基础,连同其两侧的肩胛软骨和肌肉、韧带构成肩部上方的隆起部。 以第三到第五棘突为最高部位。 [来源:GB/T 24880—2010,2.2] 背 back 以第十三至第十八胸椎为基础,自髻甲后至最后一根肋骨连同两侧肋骨上三分之一的体表部位。 [来源:GB/T 24880—2010,2.3] 腰 loin 以腰椎为基础,从最后一根肋骨到两腰角前缘连线之间的部位。 [来源:GB/T 24880—2010,2.4] 1 DB15/T 2496—2021 尻 croup 以髋骨和荐骨为基础。两腰角和两臀端四点之间的躯干后上部,前接腰后连尾。 [来源:GB/T 24880—2010,2.5] 骝毛 bay 全身被毛为红色、黄色或黑褐色,长毛及四肢下端毛为黑色。 [来源:GB/T 24880—2010,2.6] 体高 height of withers 马匹在坚实平坦地面端正站立时鬐甲顶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来源:GB/T 24880—2010,2.8,有修改] 体长 body Length 马匹在坚实平坦地面端正站立时肩端至臀端的斜直线距离。 [来源:GB/T 24880—2010,2.9,有修改] 胸围 girth of heart 马匹在坚实平坦地面端正站立时鬐甲后方,通过肩胛骨后缘,垂直向下,绕体躯一周之周长。 [来源:GB/T 24880—2010,2.10,有修改] 管围 circumference of cannon bone 马匹在坚实平坦地面端正站立时左前管上三分之一的下端,管部最细处之水平周长。 [来源:GB/T 24880—2010,2.11,有修改] 体尺指数 body measurement exponent 体尺指数需要计算体长率(体幅指数)、胸围率(体量指数)、管围率(骨量指数)三项。各指数 的计算方法是: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除以体高,所得百分数即为三项指数。 白章 marking 2 DB15/T 2496—2021 发生在头与四肢上的白斑。 [来源:GB/T 24880—2010,2.12] 失格 unsoundness 马先天性的外形缺陷。 [来源:GB/T 24880—2010,2.13] 损征 defect 马后天获得的缺陷。 [来源:GB/T 24880—2010,2.14] 4 产地 原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西麓的额尔古纳市地区和滨州铁路沿线一带,原核心 场以三河马场、大雁马场为主。现主要分布于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牙克石市一 带。 5 品种特性 外貌 5.1.1 体质和整体结构 体质结实紧凑,骨骼坚实,结构匀称,外貌俊美。 5.1.2 头部 头大小适中,直头,眼大;耳大小适中,直立;鼻孔大,鼻翼开张良好。额凹较宽。 5.1.3 颈部 颈长短适中,直颈,颈础高低适中。颈肩结合良好。 5.1.4 躯干 鬐甲明显;肩倾斜适度;背腰平直宽广;尻略斜,宽中等,呈圆尻;胸深而宽、肋骨拱圆;腹大小 适中。 5.1.5 四肢 四肢干燥坚实、关节明显;肌、腱、韧带发育良好;前肢肢势正、后肢略呈外向,蹄质坚实。 5.1.6 被毛 3 DB15/T 2496—2021 鬃、鬣、尾毛较稀,距毛不发达。毛色多为骝毛和栗毛。 5.1.7 外貌图 详见附录B。 成年体尺指数 5.2.1 公马 平均体高150 cm,体长率103 %~105 %,胸围率118 %~120 %,管围率13.5 %。 5.2.2 母马 平均体高146 cm,体长率103 %~105 %,胸围率118 %~120 %,管围率13.0 %。 生产性能 5.3.1 乘用 场地骑乘速度1000米为1分钟7秒,2000米为2分钟31秒 ,3000米为3分钟55秒,5000米为7分钟3秒。 5.3.2 挽用 在平坦的土路上,挽载重1000 kg 的胶轮大车,20千米用时 2小时50分钟完成。 5.3.3 生长 初生时,体尺较大,体高已达到成年时期的65.2 %,体长的49.4 %,胸围的46.5 %,管围的58.3 %。 比较晚熟,出生后年龄越小各部位生长发育强度越大,各部位生长发育强度不一致。 5.3.4 繁殖 比较晚熟,1.5 岁达到性成熟,公、母马 3 岁达到适配年龄,一年一驹。母马性周期平均为 20.3 d,发情持续期平均为 6.55 d。母马可繁殖到 20 岁左右,终身可产 9~13 匹驹。 繁殖性能好,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种公马性欲旺盛,精液品质良好。母马发情排卵正常,受胎 率可达到90 %以上,繁殖成活率可达75 %左右。 5.3.5 适应性 耐寒,耐粗饲,恋膘性和抗病力强。 6 类型 乘用型 体尺指数偏低,耳大、眼大、头小,鼻孔大,头部皮肤薄而敏感,胸围小,胸窄颈长。鬐甲较长, 背直,吊腹,尻部较低,尻短而斜,管围较小,前肢长,四肢细,长毛密度中等,速力快。 挽用型 4 DB15/T 2496—2021 体尺指数偏高,胸、尻较宽,体长中等,胸围率较大,管粗,头大颈短。耳皮肤较厚,眼中等大, 颈深厚,上下线有不十分鲜明的大弧形曲线,颈肩结合良好,胸宽,凹背复尻,尻部丰满,全身肌 肉丰满,腹大下垂,蹄型大,关节大,但不明显,长毛浓重,管较长,四肢不十分紧凑。 7 鉴定与等级 鉴定年龄 7.1.1 公马 三次:第一次2.5~3.5岁,第二次3.5~4.5岁,第三次7.5~8.5岁。 7.1.2 母马 二次:第一次2.5~3.5岁,第二次6.5~7.5岁。 鉴定方法 鉴定分特、一、二,三个等级用10分制,按血统、体尺、外貌体质、生产性能和后裔测定五项指标 综合评定。 等级综合评定 三河马等级综合评定见表1。 鉴定项目评分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表1 成年马等级综合评定 特等 评定 项目 公 一等 母 公 二等 母 公 母 血统 8分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体尺 8分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外貌体质 8分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生产性能 8分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后裔品质 8分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注1:每项为最低评分。 注2:五项中按最低一项的分数评定等级。 注3:五项中有四项符合标准,一项与标准相差一分,准许加一分评定等级。但对其原评分不做修改,可在备注上说 明。 注4:如没有生产性能和后裔资料,按血统、体尺、外貌、三项评定,经后裔测验发现遗传性不良时,可重新评定等 级。 5 DB15/T 2496—2021 A A 附 录 A (规范性) 鉴定项目评分规程 A.1 血统评分 父母双方同为特等者,评分9~10分;父母一方为特等,另一方为一等者,评分7~8分;父母双方 同为一等,或一方为特等,另一方为二等者,评分5~6分;父母双方同为二等者,评分3~4分。 A.2 体尺评分 成年马体尺评分标准和未满3.5岁马驹体尺增加标准见表A.1、表A.2。 表A.1 成年马体尺评分标准 公马体尺 母马体尺 (cm) (cm) 评分 (分) 体高 胸围 管围 体高 胸围 管围 150 178 20.0 146 174 19.0 9~10 148 176 20.0 144 172 19.0 8~9 146 174 19.5 142 170 18.5 7~8 144 172 19.0 140 168 18.5 6~7 142 170 19.0 138 166 18.0 5~6 140 168 18.5 136 164 18.0 4~5 注:本列三项体尺内,有一项不符合标准,如胸围小于标准 3 cm,管围小于标准 0.5 cm 或体高小于标准 2 cm 以 内,仍按符合标准评分。 注:表列三项体尺内,如胸围超过标准 5 cm 或管围超过标准 0.5 cm 时,可在已评得分数上加 1 分评分。 表A.2 未满 3.5 岁马驹体尺增加标准 年龄 体高 胸围 管围 (岁) (cm) (cm) (cm) 3.5 1 3 3.0 3 10 0.5 2.5 5 15 1.0 2.0 8 20 1.5 注:未满3.5岁马驹体尺鉴定评分按表格数字与实测体尺数字相加后,再按成年种马体尺评分标准评分。 A.3 外貌体质评分 外貌体质鉴定按三部分评分。体躯各部位的评定用良好、中等和不良表示。评定为良好的部位评2 分,中等评1分,不良评0分。五部位的分数相加,作为该组的分数。三部分评分按最低分评分,如两部 位在7分以上,1部位在7分以下评1分。见表A.3。 患喘鸣症、鸡跛、飞节内肿、后肿、趾骨、隐睾等失格损征不应作种用。 6 DB15/T 2496—2021 表A.3 成年马外貌鉴定评分表 体质、肌腱、韧带,总分: 部位 描述及表现程度 体质 干燥、湿润,细致、粗糙,结实、过度发育。 结构 协调、协调,短驱、长驱、长肢。 秉性及适应性 肌腱及韧带 运步 评分 秉性:有悍威、温顺迟钝、不驯恶癖。适应性:保膘良好、中等、不良。 产乳:良好、中等、不良。 肌肉:发育良好、中等、不良。腱:发育良好、中等、不良、肥厚。 韧带:坚实、中等、弱。 灵活性:良好、合格、不良。步样:正常、中等、不正常。 头颈躯干,总分: 头:大、适中、小;直头、半兔头、凹头;粗糙、细致、干燥、结实。 头颈 鄂凹:宽、中等、狭窄。项:长、适中、短。 颈:长、适中、短;直颈、鹄颈、鹿颈。颈础:高、适中、低。 髻甲与肩胛 髻甲:长、中等、短;高、中等、低;宽厚、中等、锐。 肩甲:长、中等、短;斜、中等,直、立。 背:长、短、中等;直背、凸背、软背。 背腰 腰:长、中等、短;拱腰、平腰、凹陷。 腰尻结合:良好、不良。 尻 长、短、中等;宽、中等、窄斜尻。正尻、平尻;复尻、圆尻、尖尻。 胸廓及腹部 胸廓:宽、中等,窄;深、中等、浅。肋:圆、中等、平。腹部:大、中等,小。 四肢,总分: 前肢肢势 前望:正直、内向、外箱,X 状、O 状、广踏、狭踏。 侧望:正直、前踏、后踏、弯膝、凹膝。 前膝管球节和前 前膝:发育不良、中等、不良。 系部构造 管部:发育良好、中等、不良、管骨瘤、细弱。 球节:发育正常、骨质增生。 系:长、中等、短,卧系正常,立系;趾骨瘤。 后肢肢势 后望:正直、外向、内向、X 状、广踏、狭踏。 侧望:正常、曲飞、直飞。 飞节管球节和系 飞节:发育良好、中等、不良、后肿、内肿、软肿。 的构造 管部:发育良好、中等、不良、管骨瘤、细弱。 球节:发育正常,骨质增生。 系部:长、中等、短直、立、正常、斜、趾骨瘤。 前后肢蹄型 蹄型:大、中、小、正常、高蹄、低蹄、广蹄、狭蹄、变形蹄。 蹄角质:坚实、疏松、裂蹄。 A.4 生产性能评分 A.4.1 乘用性能 三河马乘用性能评分见表A.4。 7 DB15/T 2496—2021 表A.4 乘用性能评分 1 000 米 评分 2 000 米 3 000 米 5 000 米 07 秒 2 分钟 40 秒 4 分钟 15 秒 7 分钟 30 秒 9~10 1 分钟 18 秒 2 分钟 45 秒 4 分钟 25 秒 7 分钟 45 秒 8~9 1 分钟 21 秒 2 分钟 50 秒 4 分钟 35 秒 8 分钟 00 秒 7~8 1 分钟 25 秒 2 分钟 55 秒 4 分钟 45 秒 8 分钟 10 秒 6~7 1 分钟 30 秒 3 分钟 00 秒 4 分钟 55 秒 8 分钟 20 秒 5~6 1 分钟 (分) A.4.2 挽用性能 三河马挽力速度测验评分见表A.5。 表A.5 挽力速度测验评分表 20 千米 完成时间 评分 (分) 2 小时 50 分钟 3 小时 3 小时 30 分钟 3 小时 50 分钟 9~10 7~8 5~6 3~4 A.5 后裔测定评分 A.5.1 通用要求 留作后裔测定的幼驹,应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培育。公马后裔测定应不少于两个配种年度的后代;母 马应不少于两个经过鉴定的后代。 A.5.2 种公马与种母马繁殖后代的评分 后代中,70 %为特等或一等者,评8~10分;60 %为一等以上者,评6~7分;50 %为一等以上者, 评3~5分。 A.5.3 种公马与一般群牧母马繁殖后代的评分 后代中,75 %以上为二等以上者,评8~10分;50 %以上为二等以上者,评6~7分;25 %以上为二 等以上者评3~5分;25 %以下为二等者,评2~3分。 8 DB15/T 2496—2021 B B 附 录 B (资料性) 三河马乘用型图片 三河马乘用型图见图B.1至B.6。 图B.1公马正面照 图B.2母马正面照 图B.3公马侧面照 图B.4母马侧面照 图B.5公马后面照 图B.6母马后面照 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