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牯脑茶种植技术规程
ICS 67.140.10 CCS B 39 江 36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522—2021 狗牯脑茶种植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lanting Gougunao tea 2021 - 12 - 14 发布 2022 - 06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1522—202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园地选择 ........................................................................... 1 5 规划开垦 ........................................................................... 2 6 茶苗栽植 ........................................................................... 3 7 茶园管理 ........................................................................... 3 8 档案记录管理 ....................................................................... 5 I DB36/T 1522—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遂川县茶产业发展中心、遂川县狗牯脑茶叶协会、江西华中标准化事务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路生、陈盛畅、张瑞祥、张成才、罗惠升、袁三华、肖娟芳、曾斌、聂樟清、 迟令全。 II DB36/T 1522—2021 狗牯脑茶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狗牯脑茶种植的园地选择、规划开垦、茶苗栽植、茶园管理和档案记录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遂川县域内狗牯脑茶的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7419 含有机质叶面肥料 GB/T 19630 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 GB/T 20014.12 良好农业规范 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25 有机肥料 DB36/T 556 江西绿茶种植和加工技术规程 DB36/T 865 绿色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DB36/T 866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DB36/T 1204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630、DB36/T 865和DB36/T 86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园地选择 0 4.1 园地坡度<25 ;有效土层深厚疏松,土层厚度≥1m、pH 值 4.5~6.5、地下水位 1m 以下,水源、 空气无污染;背阴朝阳,规模相对集中连片。 4.2 常规茶园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 GB 3095、GB 5084、GB 15618 的要求。 4.3 绿色食品茶园基地环境条件符合 NY/T 391 的规定。 4.4 有机茶园基地土壤质量、灌溉水质、空气质量符合 GB/T 19630 的要求。 1 DB36/T 1522—2021 4.5 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便于茶园排 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作业。 4.6 绿色食品茶园和有机茶园种植区与常规农业之间有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天 然屏障,也可用人工果、林和作物为隔离带。 5 规划开垦 5.1 建园规划 5.1.1 园地生态建设 按DB36/T 1204的规定执行。根据地形地貌适当保留或种植一定的遮荫树、防护林或隔离带。在人 行道、主渠道、陡坡和沟谷边种植绿化树。选用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经济型或观赏型树种为主。 5.1.2 园地清理 在清理地面时,在不影响茶园道路、排灌系统和茶园规划布置的情况下,保留好道路、沟渠旁的林 木以及茶地边缘不宜种植茶树地块的树木。原生杂草不多的园地,不进行砍除杂草工序,开垦时将杂草 埋入种植沟内。 5.1.3 道路设置 5.1.3.1 5.1.3.2 5.1.3.3 5.1.3.4 茶园道路由主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组成,道路设置根据茶园大小规模确定。 茶园主干道设置路宽 4m~6m,支道视山形及茶园面积而开筑。 步道根据实际地形而定,与茶行垂直或成一定角度衔接,路宽 1m~1.5m。 环园道设在茶园四周边缘,为茶园和农地隔离界线。 5.1.4 排灌系统 平地茶园以排水为主,坡地及梯地茶园灌水、排水相结合,做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路路相连, 沟渠相通。 5.1.5 园地开垦 5.1.5.1 茶园开垦应有利于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0 0 5.1.5.2 坡度 15 ~25 园地,修筑等高内倾水平梯田,梯面宽>120 ㎝。梯壁可种植护坡植物。 0 0 5.1.5.3 坡度 5 ~15 缓坡地,可等宽近似等高内倾开垦。 0 5.1.5.4 坡度<5 、地势较平坦的平地园地,沿着等高线横向开垦,使坡面相对一致。 5.1.5.5 生荒地分初垦和复垦 2 次进行,初垦可全年进行,复垦在冬季进行,初垦深度>50 ㎝,复垦 深度>30 ㎝。 5.1.5.6 对较大面积的平地及缓坡地茶园开垦,可用挖掘机开垦,一般从上往下挖掘,破除土壤中硬 塥层、网纹层和犁底层等障碍层。 5.1.5.7 地形不规则的坡地按照“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原则开垦。 5.1.5.8 茶园与陂坡、荒地、林地和农田交界处设置足够宽度的隔离沟、带。 5.1.6 园地准备 2 DB36/T 1522—2021 5.1.6.1 开种植沟,宽度 30 ㎝~50 ㎝,深度 30 ㎝~40 ㎝,心土进行一定时间的充分晒垡。 5.1.6.2 常规茶园在种植沟内每 h ㎡施入茶叶专用复合肥 2250 ㎏~3750 ㎏或有机肥 3750 ㎏~7500 ㎏。绿色食品茶园和有机茶园施有机肥。茶叶专用复合肥符合 GB/T 15063 的规定。有机肥符合 NY 525 的规定。肥料施入后,充分与种植沟内土壤搅拌混合均匀,然后从最上梯开始,逐一往下回填整平,梯 0 面外高内低,一般斜角在 5 左右为宜。 5.1.6.3 茶苗定植前 10d 平整园地。 5.2 茶树苗木 苗木质量符合GB 11767规定。 6 茶苗栽植 6.1 时间 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避开冰雪霜冻天气。 6.2 规格 6.2.1 梯面宽 1.2m~1.5m 的地块,单行条栽,株距 33 ㎝左右,每穴双株,每 h ㎡栽植茶苗 45000 株 左右。 6.2.2 梯面宽 1.5m~2.0m 的地块,双行条栽,株距 33 ㎝左右,小行距 30 ㎝左右为宜,每穴双株,每 h ㎡栽植茶苗 60000 株左右。 6.3 栽植 沿种植沟中线开10㎝~15㎝浅沟,茶苗分发在浅沟边;扶直茶苗栽植,并覆土至茶苗泥门,浇定根 水后铺草覆盖。 7 茶园管理 7.1 幼龄茶园 7.1.1 保苗全苗 7.1.1.1 移栽后,可采用人工灌溉和覆盖抗旱保水。 7.1.1.2 冬季用薄膜、稻草或作物禾秆覆盖,培土壅根防冻保苗。 7.1.1.3 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进行浅耕除草;茶苗周围 15 ㎝左右的 杂草手工拔除。 7.1.1.4 及时使用同品种的茶苗补植缺苗。 7.1.2 定型修剪 7.1.2.1 茶苗成活后次年新芽萌发前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以离地面 15 ㎝~20 ㎝,只剪主 枝,不剪侧枝,剪时不可留桩过长。 7.1.2.2 第二次定型修剪在上次修剪一年后或茶苗生长到 45 ㎝以上时进行,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上提 高 15 ㎝~20 ㎝,可用篱剪把整株茶树剪平。 3 DB36/T 1522—2021 7.1.2.3 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或苗生长到 60 ㎝以上时进行,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 上提高 10 ㎝~15 ㎝,并将蓬面剪平。 7.1.3 间作 对行距较宽的茶园,可以套种绿肥或经济作物,如紫云英、肥田萝卜、黄豆、绿豆、辣椒、花生等, 并及时翻耕。忌种植高杆作物和藤蔓作物。 7.1.4 茶园铺草 7.1.4.1 铺草时间在茶园除草松土及施肥后、伏旱出现之前,杂草生长旺盛季节前期和雨季来临之前, 在 5 月~6 月或 12 月至翌年 1 月的冬闲时间、茶苗移栽结束后立即铺草。 7.1.4.2 草源主要有山草、绿肥、稻草、麦秆、豆秸、玉米秆等。以茶园中的山草和绿肥为好。 7.1.5 茶园防冻 采取以下防冻技术措施: a) 行间铺草; b) 茶丛覆盖。冷空气来临之前,用稻草、干草、遮阳网等进行蓬面覆盖。冷空气过后,及时将 覆盖物掀开; c) 喷水灌溉。冷空气到来时,喷水、灌水; d) 加强肥培管理,注意病虫草害防控; e) 熏烟。在冻害来临之前,在无雨晴朗的傍晚,点燃设置在内向、地势得当的茶园边际的草皮 堆。 7.2 茶园管理 7.2.1 耕作 7.2.1.1 浅耕根据茶园杂草和土壤结构进行,浅耕深度 10 ㎝左右,深耕在秋末冬初进行,可配合施用 有机肥,深耕深度 20 ㎝~30 ㎝。 7.2.1.2 深耕。应适度,一年一次,也可隔年一次(根据茶园管理水平而定),结合施基肥进行。在 茶季结束后的 9 月~10 月进行,最迟不超过 11 月下旬。耕作深度≤30 ㎝,宽度 30 ㎝左右。 7.2.2 施肥 7.2.2.1 基肥:幼龄茶园每年 10 月底到 11 月初每 h ㎡施入茶叶专用复合肥 750 ㎏~2250 ㎏或有机肥 1500 ㎏~3000 ㎏。成龄茶园每 h ㎡施茶叶专用复合肥 2250 ㎏~3000 ㎏或有机肥 3000 ㎏~6000 ㎏。 7.2.2.2 追肥:各季茶芽萌发前施用,选用叶面肥、速效肥作为追肥。一年生茶苗,在干旱时可以施 适量速效肥,时间为 5 月上旬和 7 月上旬。2 年生茶苗可施叶面肥、速效肥。3 龄后的追肥每年分 2~3 次进行,各次的用肥比例为 3:2(或 5:3:2)。施肥时离根茎 4 ㎝~10 ㎝,浅沟施入覆土,树势越大越 向外移。速效肥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成龄茶园春茶追肥即“催芽肥”在 2 月中下旬至 3 月初越冬芽即 将开始膨大时施用,夏秋季追肥选择在上一茶季结束后或者上一轮新梢基本停止生长进行。 7.2.2.3 肥料种类:常规茶园茶叶专用复合肥符合 GB/T 15063 的规定,有机肥符合 NY 525 的规定, 叶面肥符合 GB/T 17419 的规定;绿色食品茶园符合 NY/T 394 的规定,并按 DB36/T 865 的相关规定执 行。有机茶园肥料使用按 DB36/T 866 的相关规定执行。 4 DB36/T 1522—2021 7.2.2.4 施肥方法:基肥施用与秋冬深耕相结合,采取开深沟条施法;未封行平地茶园,每年轮换在 两行茶树一侧开施肥沟;已基本封行茶园,可直接在两行茶树中间开沟,沟深 25 ㎝~30 ㎝。坡地茶园 施肥沟开在茶行的上方;梯田茶园施肥沟开在茶行里侧。 7.2.3 修剪 7.2.3.1 轻修剪。用篱剪剪去树冠面 3 ㎝~5 ㎝的枝叶,把冠面突出枝、晚秋新梢剪除,刺激茶芽萌 发,平整冠面,控制树高,便于采摘。每年可进行 1~2 次,时间宜在春茶后 5 月上中旬、秋末 10 月下 旬至 11 月中旬进行,秋剪利于翌年春茶早萌芽。 7.2.3.2 重修剪。用篱剪或修剪机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的枝条剪去 1/2 至 1/3,重新培育树冠,一般 在晚秋、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7.2.3.3 台刈。用台刈铗或锋利柴刀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 10 ㎝以上部分全部刈去,重新全 面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7.2.4 抗旱 茶园土壤相对含水量<70%时,茶园应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GB 5084的规定。 7.2.5 防冻 按7.1.5的规定执行。 7.2.6 病虫草害防控 常规茶园、绿色食品茶园、有机茶园病虫草害防控分别按DB36/T 556、DB36/T 865、DB36/T 866 的相关规定执行。采用人工方式控制草害,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 8 档案记录管理 按GB/T 20014.12的规定执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