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普传PI9200-018G2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何必、说谎191 页 0 B
普传PI9200-018G2变频器使用说明书普传PI9200-018G2变频器使用说明书普传PI9200-018G2变频器使用说明书普传PI9200-018G2变频器使用说明书普传PI9200-018G2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普传PI9200-018G2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前 言 感谢您选用普传科技 PI9000 家族变频调速器。本产品是普传科技经多年专 业生产销售经验的积累而设计的一系列适合在各种产业机械、风机水泵驱动控制 及中频研磨重负荷使用的变频调速器。 本说明书提供给用户安装、运行参数设定、异常诊断、日常维护及安全使用 等相关注意事项。为了保证正确地安装及操作本变频调速器,请在装机之前,详 细阅读。 如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疑难问题,请联络本公司的各地经销商或直接与本公 司联系,我们的专业人员乐于为您服务。 请将此说明书交给最终用户手中,希望用户妥善保管本说明书,这对今后的 维护、保养以及其它应用的场合会有所俾益。如在保修期间内发生问题,请填写 保修卡后传真给经销商或本公司。 本产品在改进的同时,资料可能有所变动,恕不另行通知。如要获取最新资 料,请登陆本公司网站查阅。 本公司其他产品资料请查阅网页:http:// www.powtran.com。 普传科技 2013 年 4 月 目 录 前 言....................................................................................................................... 1 目 录....................................................................................................................... 2 第一章 检查与安全注意事项................................................................................. 1 1-1. 拆箱之后检查......................................................................................... 1 1-1-1. 铭牌说明....................................................................................... 1 1-1-2. 型号说明....................................................................................... 1 1-2. 安全事项................................................................................................. 2 1-3. 注意事项................................................................................................. 3 1-4. 使用范围................................................................................................. 5 第二章 标准规范..................................................................................................... 6 2-1. 技术规格................................................................................................. 6 2-2. 标准规范............................................................................................... 13 2-3. 外形尺寸............................................................................................... 15 2-3-1. 产品外型图、安装孔位尺寸..................................................... 15 2-3-2. PI9100 系列................................................................................ 17 2-3-3. PI9200 系列................................................................................ 20 2-3-4. PI9300 系列................................................................................ 22 2-3-5. PI9400 系列................................................................................ 23 2-3-6. 键盘尺寸图................................................................................. 24 第三章 操作键盘................................................................................................... 26 3-1. 操作键盘介绍....................................................................................... 26 3-2. 键盘指示灯介绍................................................................................... 26 3-3. 操作面板按键说明............................................................................... 27 3-4. 参数设定举例....................................................................................... 27 3-4-1. 功能码查看、修改方法说明..................................................... 27 3-4-2. 状态参数的查看方法................................................................. 28 3-4-3. 密码设置..................................................................................... 28 3-4-4. 电机参数自学习......................................................................... 29 第四章 试运行....................................................................................................... 30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32 5-1. 菜单分组............................................................................................... 32 5-1-1. d0 组 监视功能组...................................................................... 33 5-1-2. F0 组 基本功能组...................................................................... 35 5-1-3. F1 组 输入端子组...................................................................... 37 5-1-4. F2 组 输出端子组...................................................................... 40 5-1-5. F3 组 启停控制组...................................................................... 41 5-1-6. F4 组 V/F 控制参数................................................................... 42 5-1-7. F5 组 矢量控制参数.................................................................. 43 5-1-8. F6 组 键盘与显示...................................................................... 44 5-1-9. F7 组 辅助功能组...................................................................... 44 5-1-10. F8 组 故障与保护.................................................................... 47 5-1-11. F9 组 通讯参数组.................................................................... 52 5-1-12. FA 组 转矩控制参数................................................................ 52 5-1-13. FB 组 控制优化参数................................................................ 53 5-1-14. E0 组 摆频、定长和计数........................................................ 54 5-1-15. E1 组 多段指令、简易 PLC..................................................... 54 5-1-16. E2 组 PID 功能......................................................................... 57 5-1-17. E3 组 虚拟 DI、虚拟 DO.......................................................... 59 5-1-18. b0 组 电机参数........................................................................ 60 5-1-19. y0 组 功能码管理.................................................................... 62 5-1-20. y1 组 故障查询........................................................................ 63 5-2. 功能参数说明....................................................................................... 66 5-2-1. 基本监视参数:d0.00-d0.39................................................... 66 5-2-2. 基本功能组:F0.00-F0.27....................................................... 70 5-2-3. 输入端子:F1.00-F1.39........................................................... 76 5-2-4. 输出端子组:F2.00-F2.19....................................................... 86 5-2-5. 启停控制组:F3.00-F3.15....................................................... 90 5-2-6. V/F 控制参数:F4.00-F4.14.................................................... 93 5-2-7. 矢量控制参数:F5.00-F5.15................................................... 96 5-2-8. 键盘与显示:F6.00-F6.15....................................................... 98 5-2-9. 辅助功能:F7.00-F7.51......................................................... 100 5-2-10. 故障与保护:F8.00-F8.32................................................... 107 5-2-11. 通讯参数:F9.00-F9.07....................................................... 113 5-2-12. 转矩控制参数:FA.00-FA.07............................................... 114 5-2-13. 控制优化参数:FB.00-FB.09............................................... 115 5-2-14. 摆频、定长和计数:E0.00-E0.09......................................... 116 5-2-15. 多段指令、简易 PLC:E1.00-E1.51.................................... 118 5-2-16. PID 功能:E2.00-E2.27........................................................ 122 5-2-17. 虚拟 DI、虚拟 DO:E3.00-E3.21......................................... 126 5-2-18. 电机参数:b0.00-b0.35....................................................... 129 5-2-19. 功能码管理:y0.00-y0.04................................................... 132 5-2-20. 故障历史查询:y1.00-y1.30............................................... 133 第六章 EMC(电磁兼容性)............................................................................... 137 6-1. 定义..................................................................................................... 137 6-2. EMC 标准介绍...................................................................................... 137 6-3. EMC 指导.............................................................................................. 137 6-3-1. 谐波的影响............................................................................... 137 6-3-2. 电磁干扰及安装注意事项....................................................... 137 6-3-3. 周边电磁设备对变频器产生干扰的处理方法....................... 137 6-3-4. 变频器对周边设备产生干扰的处理办法............................... 138 6-3-5. 漏电流及处理........................................................................... 138 6-3-6. 电源输入端加装 EMC 输入滤波器注意事项........................... 138 第七章 异常诊断与处理..................................................................................... 139 7-1. 故障报警及对策................................................................................. 139 第八章 安装及备用电路..................................................................................... 144 8-1. 使用环境............................................................................................. 144 8-2. 安装方向与空间................................................................................. 144 8-3. 配线图................................................................................................. 144 8-3-1. 11kW 以下配线图...................................................................... 145 8-3-2. 11kW~15kW 配线图.................................................................. 146 8-3-3. 18.5kW~355kW 配线图............................................................ 147 8-4. 主回路端子......................................................................................... 148 8-4-1. 主回路端子排列....................................................................... 148 8-4-2. 主回路端子功能说明............................................................... 149 8-5. 控制回路端子..................................................................................... 149 8-5-1. 控制回路端子说明................................................................... 149 8-5-2. 控制回路端子排列................................................................... 150 8-6. 接线注意事项..................................................................................... 151 8-7. 备用电路............................................................................................. 151 第九章 保养与检修............................................................................................. 153 9-1. 检查与保养......................................................................................... 153 9-2. 必需定期更换的器件......................................................................... 153 9-3. 储存与保管......................................................................................... 154 9-4. 测量与判断......................................................................................... 154 第十章 选件......................................................................................................... 155 10-1. 选配件............................................................................................... 156 10-2. 塑壳断路器(MCCB)或漏电断路器(ELCB)....................................... 156 10-3. 交流电抗器....................................................................................... 156 10-4. 杂讯滤波器....................................................................................... 158 10-5. 接触器............................................................................................... 158 10-6. 制动单元及制动电阻....................................................................... 158 10-7. 输出 EMI 滤波器............................................................................... 159 10-8. 交流输出电抗器............................................................................... 159 10-9. 输入滤波器....................................................................................... 159 10-9-1. 输入滤波器(380V)............................................................. 159 10-9-2. 输入滤波器(690V)............................................................. 160 10-10. 输出滤波器..................................................................................... 160 10-10-1. 输出滤波器(380V)........................................................... 160 10-10-2. 输出滤波器(690V)........................................................... 161 10-11. 输入电抗器..................................................................................... 161 10-11-1. 输入电抗器(380V)........................................................... 161 10-11-2. 输入电抗器(690V)........................................................... 162 10-12. 输出电抗器..................................................................................... 163 10-12-1. 输出电抗器(380V)............................................................... 164 10-12-2. 输出电抗器(690V)............................................................... 165 10-13. 直流电抗器..................................................................................... 166 10-14. 断路器、电缆,接触器规格......................................................... 166 第十一章 品质保证................................................................................................. 169 附录 I I-1 I-2 I-3 RS485 通信协议..................................................................................... 170 通讯协议............................................................................................. 170 校验方式............................................................................................. 172 通信参数的地址定义......................................................................... 174 附录 II 通用编码器扩展卡使用说明.................................................................... 179 II-1 概述...................................................................................................... 179 II-2 机械安装与控制端子功能说明.......................................................... 179 普传科技产品保修卡....................................................................................... - 183 - 第一章 检查与安全注意事项 普传科技变频器在出厂之前均已经过测试和品质检验。在购买后,请先检查 产品的包装是否因运输不慎而造成损坏;产品的规格、型号是否与订购之机种相 符。如有问题,请联络普传科技各地经销商,或直接与本公司联系。 1-1.拆箱之后检查 ※ 检查内部含本机、使用说明书一本、保修卡一张。 ※ 检查变频调速器侧面的铭牌,以确定在您手上的产品就是所订购之产品。 1-1-1.铭牌说明 TYPE: SOURCE: OUTPUT: PI9100 7R5G3 3φ 380V 50-60Hz 7.5KW 17A 0.00-400.0Hz ZPB1A0100001 POWTRAN TECHNOLOGY CO.,LTD. 1-1-2.型号说明 普传变频调速器 系列代号 910:PI9100系列 920:PI9200系列 930:PI9300系列 940:PI9400系列 输入电压等级 1:单相220V 3:三相380V 6:三相690V 机种代号: 0:标准配置 1:特1配置 2:特2配置 2:三相220V 4:三相480V 产品功能代号( □) 通用机型 F:轻型负载 G:标准负载 机型代号 A:单颗IGBT B:集成智能功率模块(可省略) 机型版本号 0:缺省值(省略) 1:版本升级 额定输出容量( ●●●) 例:7R5:7.5KW 132:132KW 1-2.安全事项 1 第一章 检查与安全注意事项 在本手册中,安全注意事项分以下两类: 危险:由于没有按要求操作造成的危险,可能导致人身重伤,甚至死亡的情 况; 注意:由于没有按要求操作造成的危险,可能导致人身中度伤害或轻 伤,及设备损坏的情况; 过 程 安 装 前 安全事项 类型 危险 危险 安 装 时 注意 配 线 时 危险 注意 安全注意事项内容 ●开箱时发现控制系统进水、部件缺少或有部件损坏时,请 不要安装! ●装箱单与实物名称不符时,请不要安装! ●搬运时应该轻抬轻放,否则有损害设备的危险! ●有损伤的驱动器或缺件的变频器请不要使用.有受伤的危 险! ●不要用手触及控制系统的元器件,否则有静电损坏的危 险! ●请安装在金属等阻燃的物体上;远离可燃物。否则可能引 起火灾! ●不可随意拧动设备元件的固定螺栓,特别是带有标记的螺 栓! ●不能让导线头或螺钉掉入驱动器中。否则引起驱动器损 坏! ●请将驱动器安装在震动少,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两个以上变频器置于同一个柜子中时,请注意安装位置, 保证散热效果。 ●必须遵守本手册的指导,由专业电气工程人员施工,否则 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 ●变频器和电源之间必须有断路器隔开,否则可能发生火 灾! ●接线前请确认电源处于零能量状态,否则有触电的危险! ●请按标准对变频器进行正确规范接地,否则有触电危险! ●绝不能将输入电源连接到变频器的输出端子(U、V、W) 上。注意接线端子的标记,不要接错线!否则引起驱动器 损坏! ●确保所配线路符合 EMC 要求及所在区域的安全标准。所用 导线线径请参考手册的建议。否则可能发生事故! ●绝不能将制动电阻直接接于直流母线 P(+)、P(-)端子 之间。否则引起火灾! ●编码器必须使用屏蔽线,且屏蔽层必须保证单端可靠接 地! ●请确认输入电源的电压等级是否和变频器的额定电压等级 一致;电源输入端子(R、S、T)和输出端子(U、V、W) 上的接线位置是否正确;并注意检查与驱动器相连接的外 2 第一章 上 电 前 危险 上 电 后 运 行 中 危险 危险 注意 保 养 时 危险 检查与安全注意事项 围电路中是否有短路现象,所连线路是否紧固,否则引起 驱动器损坏! ●变频器的任何部分无须进行耐压试验,出厂时产品已作过 此项测试。否则引起事故! ●变频器必须盖好盖板后才能上电。否则可能引起触电! ●所有外围配件的接线必须遵守本手册的指导,按照本手册 所提供电路连接方法正确接线。否则引起事故! ●上电后不要打开盖板。否则有触电的危险! ●不要用湿手触摸驱动器及周边电路。否则有触电危险! ●不要触摸变频器的任何输入输出端子。否则有触电危险! ●上电初,变频器自动对外部强电回路进行安全检测,此 时,绝不能触摸驱动器 U、V、W 接线端子或电机接线端 子,否则有触电危险! ●若需要进行参数辨识,请注意电机旋转中伤人的危险。否 则可能引起事故! ●请勿随意更改变频器厂家参数。否则可能造成设备的损 害! ●请勿触摸散热风扇及放电电阻以试探温度。否则可能引起 灼伤! ●非专业技术人员请勿在运行中检测信号。否则可能引起人 身伤害或设备损坏! ●变频器运行中,应避免有东西掉入设备中.否则引起设备损 坏! ●不要采用接触器通断的方法来控制驱动器的启停。否则引 起设备损坏! ●请勿带电对设备进行维修及保养。否则有触电危险! ●确认在变频器电压低于 AC36V 时才能对驱动器实施保养及维 修,以断电后两分钟为准。否则电容上的残余电荷对人会造 成伤害! ●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请勿对变频器实施维修及保养。 否则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 ●更换变频器后必须进行参数的设置,所有可插拔插件必须 在断电情况下插拔! 1-3.注意事项 序 号 注意类型 1 电机绝缘检查 2 电机的热保护 注意事项内容 电机在首次使用、长时间放置后的再使用之前及定期检 查时,应做电机绝缘检查,防止因电机绕组的绝缘失效 而损坏变频器。绝缘检查时一定要将电机连线从变频器 分开,建议采用 500V 电压型兆欧表,应保证测得绝缘电 阻不小于 5MΩ。 若选用电机与变频器额定容量不匹配时,特别是变频器 3 第一章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工频以上运行 检查与安全注意事项 额定功率大于电机额定功率时,务必调整变频器内电机 保护相关参数值或在电机前加装热继电器以对电机保 护。 本变频器可提供 0Hz~3200Hz 的输出频率(矢量控制最大 仅支持 300Hz)。若客户需在 50Hz 以上运行时,请考虑机 械装置的承受力。 变频器在一些输出频率处,可能会遇到负载装置的机械 共振点,可通过设置变频器内跳跃频率参数来避开。 因变频器输出电压是 PWM 波,含有一定的谐波,因此电 机的温升、噪声和振动同工频运行相比会略有增加。 机械装置的 振动 关于电动机 发热及噪声 输出侧有压敏 变频器输出是 PWM 波,输出侧如安装有改善功率因数的 器件或改善功 电容或防雷用压敏电阻等,易引发变频器瞬间过电流甚 率因数的电容 至损坏变频器。请不要使用。 的情况 若在电源和变频器输入端之间加装接触器,则不允许用 变 频 器 输 此接触器来控制变频器的启停。一定需要用该接触器控 入 、 输 出 端 制变频器启停时,间隔不要小于一个小时。频繁的充放 所 用 接 触 器 电易降低变频器内电容器的使用寿命。若输出端和电机 之间装有接触器等开关器件,应确保变频器在无输出时 等开关器件 进行通断操作,否则易造成变频器内模块损坏。 不适合在手册所规定的允许工作电压范围之外使用 PI 系 额定电压值 列变频器,易造成变频器内器件损坏。如果需要,请使 以外的使用 用相应的升压或降压装置进行变压处理。 三 相 输 入 改 不可将 PI 系列中三相变频器改为两相使用。否则将导致 成两相输入 故障或变频器损坏。 本系列变频器内装有雷击过电流保护装置,对于感应雷 雷电冲击保 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雷电频发处客户还应在变 护 频器前端加装保护。 在海拔高度超过 1000m 的地区,由于空气稀薄造成变频器 海拔高度与 的散热效果变差,有必要降额使用。请按照 100m 降额 1% 降额使用 的比例降额 一 些 特 殊 用 如果客户在使用时需用到本手册所提供的建议接线图以 法 外的方法时,如共直流母线等,请向我公司咨询。 变 频 器 报 废 主回路的电解电容和印制板上电解电容焚烧时可能发生爆 时 的 注 意 事 炸.塑胶件焚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请作为工业垃圾进行处 项 理。 1) 标准适配电机为四极鼠笼式异步感应电机或者永磁 同步电机。若非上述电机请一定按电机额定电流选配变 频器。 关于适配电 2) 非变频电机的冷却风扇与转子轴是同轴连接,转速降 机 低时风扇冷却效果降低,因此,电机出现过热的场合应加 装强排气扇或更换为变频电机; 3) 变频器已经内置适配电机标准参数,根据实际情况 4 第一章 15 其他 检查与安全注意事项 有必要进行电机参数辨识或修改缺省值以尽量符合实际 值,否则会影响运行效果及保护性能; 4) 由于电缆或电机内部出现短路会造成变频器报警, 甚至炸机。因此,请首先对初始安装的电机及电缆进行 绝缘短路测试,日常维护中也需经常进行此测试。注意, 做这种测试时务必将变频器与被测试部分全部断开。 1)绝不可将交流电源接至变频器输出端 U、V、W 等端 子。 2)送电前须固定面板并锁好,以免因内部电容等元器件 的不良而伤及人身安全。 3)在接通电源后,不可实施配线,检查等作业。 4)本装置在通电后,请勿接触内部线路板及其元器件, 以免触电危险。 5)关闭电源,在键盘显示熄灭后 5 分钟之内,请勿触摸 机内电路板及任何零部件,且必须用仪表确认机内电容 已放电完毕,方可实施机内作业,否则有触电的危险。 6)人体静电会严重损坏内部 MOS 场效应晶体管等,未采 取防静电措施时,请勿用手触摸印刷电路板及 IGBT 等内 部器件,否则可能引起故障。 7)使用时,变频器的接地端子(E 或 )请依国家电气 安全规定和其它有关标准正确、可靠的接地。请勿以拉 闸方式(断电)停机,等电机运行停止后才可切断电 源。 8)符合 CE 标准须增加选购输入滤波器附件。 1-4.使用范围 ※ ※ ※ 本变频器适用于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和永磁同步电机。 本变频器只能用在本公司认可的场合,未经认可的使用环境可能导致火灾、 触电、爆炸等事件。 如果用于因变频器失灵而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的设备时(例如:运输人员的升 降设备、航空系统、安全设备等),必须慎重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请向厂 家咨询。 只有训练有素的人员允许操作本装置,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本说明书 中有关安全、安装、操作部分。本设备的安全运行取决于正确的运输、 安装、操作和维护! 5 第二章 标准规范 2-1.技术规格 变频器型号 输 入 电 压 PI9100-0R4G1 额定输出 额定输出 额定输入电流 功率 电流 适配电机 (A) (kW) (A) 机座号 0.4 5.4 2.5 0.4 9S2 PI9100-0R7G1 单相 0.75 8.2 4 0.75 9S2 PI9100-1R5G1 220V 1.5 14 7 1.5 9S2 ± 2.2 23 10 2.2 9S3 4.0 35 16 4.0 9S4 PI9200-5R5G1 5.5 50 25 5.5 9L1 PI9100-0R4G2 0.4 4.1 2.5 0.4 9S2 PI9100-0R7G2 0.75 5.3 4 0.75 9S2 PI9100-1R5G2 1.5 8.0 7 1.5 9S2 PI9100-2R2G2 2.2 11.8 10 2.2 9S3 PI9100-004G2 4.0 18.1 16 4 9S4 PI9200-5R5G2 5.5 28 25 5.5 9L1 PI9100-2R2G1 PI9100-004G1 10% PI9200-7R5G2 三相 7.5 37.1 32 7.5 9L1 PI9200-011G2 220V 11 49.8 45 11 9L1 ± 15.0 65.4 60 15.0 9L2 18.5 81.6 75 18.5 9L2 PI9200-022G2 22.0 97.7 90 22.0 9L3 PI9200-030G2 30.0 122.1 110 30.0 9L3 PI9200-037G2 37.0 157.4 152 37.0 9L3 PI9200-045G2 45.0 185.3 176 45.0 9L4 PI9200-055G2 55.0 214 210 55.0 9L4 PI9200-075G2 75 307 304 75 9L4 PI9100-0R7G3 0.75 4.3 2.5 0.75 9S2 PI9100-1R5G3 1.5 5.0 3.8 1.5 9S2 PI9100-2R2G3 2.2 5.8 5.1 2.2 9S2 PI9200-015G2 PI9200-018G2 10% 6 第二章 变频器型号 输 入 电 压 额定输出 额定输出 额定输入电流 功率 电流 适配电机 (A) (kW) (A) 标准规范 机座号 PI9100-004G3 4.0 10.5 9 4.0 9S3 PI9100-5R5G3 5.5 14.6 13 5.5 9S3 PI9100-7R5G3 7.5 20.5 17 7.5 9S4 PI9200-011G3/ PI9200-011F3/ 11/11/15 PI9200-015F3 PI9200-015G3/ 15/18.5 PI9200-018F3 PI9200-018G3/ 18.5/22 PI9200-022F3 PI9200-022G3/ 22/30 PI9200-030F3 PI9200-030G3/ 30/37 PI9200-037F3 三相 PI9200-037G3/ 37/45 PI9200-045F3 380V PI9200-045G3/ ± 45/55 PI9200-055F3 10% PI9400-045G3/ 45/55 PI9400-055F3 PI9200-055G3/ 55/75 PI9200-075F3 PI9400-055G3/ 55/75 PI9400-075F3 PI9200-075G3/ 75/93 PI9200-093F3 PI9400-075G3/ 75/93 PI9400-093F3 PI9200-093G3/ 93/110 PI9200-110F3 PI9400-093G3/ 93/110 PI9400-110F3 PI9200-110G3/ 110/132 PI9200-132F3 PI9400-110G3/ 110/132 PI9400-132F3 PI9200-132G3/ 132/160 26/26/35 25/25/32 11/11/15 9L1/9L1/ 9L1 35/38.5 32/37 15/18.5 9L1/9L1 38.5/46.5 37/45 18.5/22 9L2/9L2 46.5/62 45/60 22/30 9L2/9L2 62/76 60/75 30/37 9L3/9L3 76/91 75/90 37/45 9L3/9L3 91/112 90/110 45/55 9L4/9L4 91/112 90/110 45/55 9P4/9P4 112/157 110/150 55/75 9L4/9L4 112/157 110/150 55/75 9P4/9P4 157/180 150/176 75/93 9L4/9L4 157/180 150/176 75/93 9P5/9P5 180/214 176/210 93/110 9L5/9L5 180/214 176/210 93/110 9P5/9P5 214/256 210/253 110/132 9L5/9L5 214/256 210/253 110/132 9P6/9P6 256/307 253/304 132/160 9L6/9L6 7 第二章 输 入 电 压 标准规范 额定输出 额定输出 额定输入电流 功率 电流 适配电机 (A) (kW) (A) 机座号 132/160 256/307 253/304 132/160 9P6/9P6 160/187 307/345 304/340 160/187 9L6/9L6 160/187 307/345 304/340 160/187 9P6/9P6 187/200 345/385 340/380 187/200 9C1/9C1 187/200 345/385 340/380 187/200 9C2/9C2 200/220 385/430 380/426 200/220 9C1/9C1 200/220 385/430 380/426 200/220 9C2/9C2 187/200 345/385 340/380 187/200 9P7/9P7 200/220 385/430 380/426 200/220 9P7/9P7 220/250 430/468 426/465 220/250 9C1/9C2 220/250 430/468 426/465 220/250 9C2/9C2 220/250 430/468 426/465 220/250 9P7/9P7 250/280 468/525 465/520 250/280 9C3/9C3 280/315 525/590 520/585 280/315 9C3/9C3 315/355 590/665 585/650 315/355 9C3/9C3 355/400 665/785 650/725 355/400 9C3/9C3 PI9100-0R7G4 0.75 4.1 2.5 0.75 9S2 PI9100-1R5G4 1.5 4.9 3.7 1.5 9S2 PI9100-2R2G4 2.2 5.7 5.0 2.2 9S2 PI9100-004G4 4.0 9.4 8 4.0 9S3 变频器型号 PI9200-160F3 PI9400-132G3/ PI9400-160F3 PI9200-160G3/ PI9200-187F3 PI9400-160G3/ PI9400-187F3 PI9300-187G3/ PI9300-200F3 PI9300-187G3/ PI9300-200F3 PI9300-200G3/ PI9300-220F3 PI9300-200G3/ PI9300-220F3 PI9400-187G3/ 三相 PI9400-200F3 380V PI9400-200G3/ ± PI9400-220F3 PI9300-220G3/ 10% PI9300-250F3 PI9300-220G3/ PI9300-250F3 PI9400-220G3/ PI9400-250F3 PI9300-250G3/ PI9300-280F3 PI9300-280G3/ PI9300-315F3 PI9300-315G3/ PI9300-355F3 PI9300-355G3/ PI9300-400F3 8 第二章 变频器型号 输 入 电 压 额定输出 额定输出 额定输入电流 功率 电流 适配电机 (A) (kW) (A) 标准规范 机座号 PI9100-5R5G4 5.5 12.5 11 5.5 9S3 PI9100-7R5G4 7.5 18.3 15 7.5 9S4 PI9200-011G4/ 23.1/23.1/2 PI9200-011F4/ 11/11/15 22/22/27 11/11/15 9.8 PI9200-015F4 PI9200-015G4/ 15/18.5 29.8/35.7 27/34 15/18.5 PI9200-018F4 PI9200-018G4/ 18.5/22 35.7/41.7 34/40 18.5/22 PI9200-022F4 PI9200-022G4/ 22/30 41.7/57.4 40/55 22/30 PI9200-030F4 PI9200-030G4/ 30/37 57.4/66.5 55/65 30/37 PI9200-037F4 PI9200-037G4/ 37/45 66.5/81.7 65/80 37/45 PI9200-045F4 三相 PI9200-045G4/ 480V 45/55 81.7/101.9 80/100 45/55 PI9200-055F4 ± PI9400-045G4/ 45/55 81.7/101.9 80/100 45/55 PI9400-055F4 10% PI9200-055G4/ 55/75 101.9/137.4 100/130 55/75 PI9200-075F4 PI9400-055G4/ 55/75 101.9/137.4 100/130 55/75 PI9400-075F4 PI9200-075G4/ 75/93 137.4/151.8 130/147 75/93 PI9200-093F4 PI9400-075G4/ 75/93 137.4/151.8 130/147 75/93 PI9400-093F4 PI9200-093G4/ 93/110 151.8/185.3 147/180 93/110 PI9200-110F4 PI9400-093G4/ 93/110 151.8/185.3 147/180 93/110 PI9400-110F4 PI9200-110G4/ 110/132 185.3/220.7 180/216 110/132 PI9200-132F4 PI9400-110G4/ 110/132 185.3/220.7 180/216 110/132 PI9400-132F4 PI9200-132G4/ 132/160 220.7/264.2 216/259 132/160 PI9200-160F4 9 9L1/9L1/ 9L1 9L1/9L1 9L2/9L2 9L2/9L2 9L3/9L3 9L3/9L3 9L4/9L4 9P4/9P4 9L4/9L4 9P4/9P4 9L4/9L4 9P5/9P5 9L5/9L5 9P5/9P5 9L5/9L5 9P6/9P6 9L6/9L6 第二章 变频器型号 输 入 电 压 PI9400-132G4/ PI9400-160F4 PI9200-160G4/ PI9200-187F4 PI9400-160G4/ PI9400-187F4 PI9300-187G4/ PI9300-200F4 PI9300-187G4/ PI9300-200F4 PI9300-200G4/ PI9300-220F4 PI9300-200G4/ PI9300-220F4 PI9400-187G4/ PI9400-200F4 三相 PI9400-200G4/ PI9400-220F4 480V PI9300-220G4/ ± PI9300-250F4 10% PI9300-220G4/ PI9300-250F4 PI9400-220G4/ PI9400-250F4 PI9300-250G4/ PI9300-280F4 PI9300-280G4/ PI9300-315F4 PI9300-315G4/ PI9300-355F4 PI9300-355G4/ PI9300-400F4 PI9200-055G6/ PI9200-075F6 PI9400-055G6/ PI9400-075F6 PI9200-075G6/ 标准规范 额定输出 额定输出 额定输入电流 功率 电流 适配电机 (A) (kW) (A) 机座号 132/160 220.7/264.2 216/259 132/160 9P6/9P6 160/187 264.2/309.4 259/300 160/187 9L6/9L6 160/187 264.2/309.4 259/300 160/187 9P6/9P6 187/200 309.4/334.4 300/328 187/200 9C1/9C1 187/200 309.4/334.4 300/328 187/200 9C2/9C2 200/220 334.4/363.9 328/358 200/220 9C1/9C1 200/220 334.4/363.9 328/358 200/220 9C2/9C2 187/200 309.4/334.4 300/328 187/200 9P7/9P7 200/220 334.4/363.9 328/358 200/220 9P7/9P7 220/250 363.9/407.9 358/400 220/250 9C1/9C1 220/250 363.9/407.9 358/400 220/250 9C2/9C2 220/250 363.9/407.9 358/400 220/250 9P7/9P7 250/280 407.9/457.4 400/449 250/280 9C3/9C3 280/315 457.4/533.2 449/516 280/315 9C3/9C3 315/355 533.2/623.3 516/570 315/355 9C3/9C3 355/400 623.3/706.9 570/650 355/400 9C3/9C3 55/75 70/90 62/85 55/75 9L4/9L4 55/75 70/90 62/85 55/75 9P4/9P4 75/90 93/105 85/102 75/93 9L4/9L4 10 第二章 变频器型号 输 入 电 压 额定输出 额定输出 额定输入电流 功率 电流 适配电机 (A) (kW) (A) 标准规范 机座号 PI9200-093F6 PI9400-075G6/ PI9400-093F6 PI9200-093G6/ PI9200-110F6 PI9400-093G6/ PI9400-110F6 PI9200-110G6/ PI9200-132F6 PI9400-110G6/ PI9400-132F6 PI9200-132G6/ PI9200-160F6 三相 PI9400-132G6/ PI9400-160F6 690V PI9200-160G6/ ± PI9200-187F6 10% PI9400-160G6/ PI9400-187F6 PI9300-187G6/ PI9300-200F6 PI9300-187G6/ PI9300-200F6 PI9400-187G6/ PI9400-200F6 PI9300-200G6/ PI9300-220F6 PI9300-200G6/ PI9300-220F6 PI9400-200G6/ PI9400-220F6 PI9300-220G6/ PI9300-250F6 PI9300-220G6/ PI9300-250F6 PI9400-220G6/ PI9400-250F6 75/90 93/105 85/102 75/93 9P5/9P5 93/110 105/130 102/125 93/110 9L5/9L5 93/110 105/130 102/125 93/110 9P5/9P5 110/132 130/170 125/150 110/132 9L5/9L5 110/132 130/170 125/150 110/132 9P6/9P6 132/160 170/200 150/175 132/160 9L6/9L6 132/160 170/200 150/175 132/160 9P6/9P6 160/187 200/210 175/198 160/187 9L6/9L6 160/187 200/210 175/198 160/187 9P6/9P6 187/200 210/235 198/215 187/200 9C2/9C2 187/200 210/235 198/215 187/200 9C1/9C1 187/200 210/235 198/215 187/200 9P7/9P7 200/220 235/247 215/245 200/220 9C2/9C2 200/220 235/247 215/245 200/220 9C1/9C1 200/220 235/247 215/245 200/220 9P7/9P7 220/250 247/265 245/260 220/250 9C2/9C2 220/250 247/265 245/260 220/250 9C1/9C1 220/250 247/265 245/260 220/250 9P7/9P7 11 第二章 输 入 电 压 标准规范 额定输出 额定输出 额定输入电流 功率 电流 适配电机 (A) (kW) (A) 机座号 250/280 265/305 260/299 250/280 9C3/9C3 280/315 305/350 299/330 280/315 9C3/9C3 315/355 350/382 330/374 315/355 9C3/9C3 355/400 382/435 374/410 355/400 9C3/9C3 400/450 435/490 410/465 400/450 9C3/9C3 450/500 490/595 465/550 450/500 9C3/9C3 PI9300-500G6 500 595 550 500 9C3 PI9300-550G6 550 605 590 550 9C3 变频器型号 PI9300-250G6/ PI9300-280F6 三相 PI9300-280G6/ 690V PI9300-315F6 ± PI9300-315G6/ PI9300-355F6 10% PI9300-355G6/ PI9300-400F6 PI9300-400G6/ PI9300-450F6 PI9300-450G6/ PI9300-500F6 ※注:PI9100G3 区分 A 和 B 两个系列,A 是单颗 IGBT,B 是集成智能功率模块, 二者的规格参数相同。 ※注:9300 中的 9C1 和 9C2 的功率段一样,不同之处如下: 1 进线方式,9C1 为上进下出,9C2 为左进右出 ○ 2 9C1 的底座可拆卸 ○ 3 外形尺寸不一样 ○ 12 第二章 标准规范 2-2.标准规范 项目 电 源 规范 电压频率等级 单相 220V,50/60Hz 三相 380V,50/60Hz 三相 690V,50/60Hz 三相 220V,50/60Hz 三相 480V,50/60Hz 允许波动 输入电压:±10% 控制系统 基于 DSP 的高性能矢量控制变频器。 控制方法 V/F 控制、无 PG 矢量控制、带 PG 矢量控制。 输入频率:±5% 自动转矩提升功能 实现 V/F 控制方式下低频率(1Hz)大输出转矩控制. 加减速控制 V/F 曲线方式 过载能力 最高频率 载波频率 输入频率分辨率 控 制 性 能 启动转矩 调速范围 稳速精度 转矩响应 转矩提升 直流制动 点动控制 多段速运行 内置 PID 自动电压调整 (AVR) 个 性 直线或 S 曲线加减速方式。四种加减速时间,加减速 时间范围 0.0~6500.0s 线性,平方根多次幂,用户自定义 V/F 曲线。 G 型:额定电流 150%-1 分钟,额定电流 180%-2 秒 F 型:额定电流 120%-1 分钟,额定电流 150%-2 秒 矢量控制:0~300Hz V/F 控制:0~3200Hz 0.5~16kHZ;可根据负载特性,自动调整载波频率。 数字设定:0.01Hz 模拟设定:最高频率×0.1% G型机: 0.5Hz/150%(无PG矢量控制) F型机: 0.5Hz/100%(无PG矢量控制) 1:100(无PG矢量控制)1:1000(带PG矢量控制) 无PG矢量控制:≤±0.5%(额定同步转速) 带PG矢量控制:≤±0.02%(额定同步转速) ≤40ms (无PG矢量控制) 自动转矩提升; 手动转矩提升0.1%~30.0% 直流制动频率:0.0Hz~最大频率,制动时间: 0.0~100.0秒,制动动作电流值:0.0%~100.0% 点动频率范围:0.00Hz~最大频率; 点动加减速时间:0.0s~6500.0s 通过控制端子实现最多16段速运行 可方便实现过程控制闭环控制系统 当电网电压变化时,能自动保持输出电压恒定。 转矩限定与控制 “挖土机”特性,对运行期间转矩自动限制,防止频 繁过流跳闸;闭环矢量模式可实现转矩控制。 上电外围设备安 全自检 可实现上电对外围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如接地、短路等 13 第二章 项目 化 功 能 共直流母线功能 快速限流功能 定时控制 输 入 信 号 标准规范 规范 可实现多台变频器共用直流母线的功能 内置快速限流算法,减少变频器报过流概率,提高整机抗 干扰能力。 定时控制功能:设定时间最大6500分钟 运行方法 键盘/端子/通讯 频率设定 10 种频率设定方式,包括 DC 0~10V 范围可调整,DC 0~20mA 范围可调整,面板电位器等。 启动信号 正转,反转 多段速度 最多可以设定 16 段速度(使用多功能端子或者程序运 行) 紧急停止 中断控制器的输出 摆频运行 过程控制运行 故障复位 当保护功能处于有效状态时,可以自动或手动复位故障 状态。 PID 反馈信号 包括 DC 0~10V,DC 0~20mA 运 行 输 出 信 号 运行状态 电机状态显示,停止,加减速,匀速,程序运行状 态。 故障输出 触点容量 AC 250/5A、DC 30/5A 模拟输出 两路模拟输出,可以选择频率、电流、电压等 16 种信 号,输出信号范围在 0~10V/0~20mA 内可任意设定。 输出信号 多达 3 路输出信号,每路有 40 种信号可供选择。 运行功能 直流电流制动 运行命令通道 频率源 输入端子 输出端子 保 护 变频器保护 限制频率,回避频率,转差补偿,自整定,PID 控制。 内置 PID 调节制动电流,在不过流的前提下,保证足够的 制动转矩。 三种通道:操作面板给定、控制端子给定、串行通讯 口给定,可通过多种方式切换。 共有5种频率源:数字给定、模拟电压给定、模拟电流 给定、多段速给定、串行口给定,可通过多种方式切 换。 6个数字输入端子,可兼容有源PNP或NPN输入方式,其 中一个可做高速脉冲输入(0~100kHz方波);二个模拟 量输入端子,可作电压或电流输入。 两个数字式输出端子,其中一个可做高速脉冲输出 (0~100KHZ方波);一个继电器输出端子; 两个模拟输 出端子,分别可选0~20mA或0~10V,可实现设定频率、 输出频率、转速等物理量的输出。 过压保护,欠压保护,过流保护,过载保护,过热保护,过 流失速保护,过压失速保护,缺相保护(可选功能),外 14 第二章 项目 标准规范 规范 功 能 部故障,通讯错误,PID 反馈信号异常,PG 故障,对地短 路保护。 IGBT 温度显示 显示当前 IGBT 温度 变频器风扇控制 可设定 瞬间掉电再启动 小于 15 毫秒:连续运行。 大于 15 毫秒:自动检测电机转速,瞬间掉电再启动。 转速启动追踪方式 变频器启动时自动追踪电机转速 参数保护功能 LED/OLED 显示键盘 显 示 运行 信息 错误 信息 显示参数 OLED 显示 可选件,中/英文提示操作内容 按键锁定和功能 选择 环 境 监视对象包括:运行频率,设定频率,母线电压,输出电 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输出转矩,输入端子状态,输出 端子状态,模拟量 AI1 值,模拟量 AI2 值,电机实际运行 速度,PID 设定值百分比, PID 反馈值百分比等。 最多保存有 3 个错误信息,可以查询故障发生时刻的故 障类型、电压、电流、频率和工作状态。 LED 显示 参数拷贝 通 讯 通过设定管理员密码和解码,保护变频器参数 RS485/RS232 使用参数拷贝专用键盘可实现参数的快速复制(只限 OLED)。 实现按键的部分或全部锁定,定义部分按键的作用范 围,以防止误操作。 可选完全隔离的 RS485/RS232 通讯模块,实现与上位机 联网通讯。 环境温度 -10℃~40℃(环境温度在 40℃~50℃,请降额使用。 ) 储存温度 -20℃~65℃ 环境湿度 小于 90 % R.H,不超过 90 % R.H 高度·振动 海拔高度 1000 m 以下,5.9m/s²(=0.6g)以下 室内,无日光照射或腐蚀性、爆炸性气体及水蒸气,无 尘埃、可燃性气体、油雾、水蒸汽、滴水或盐份等。 低于1000米 污染等级 2 应用地点 产品 产品执行安规标准 IEC61800-5-1:2007 标准 产品执行 EMC 标准 IEC61800-3:2005 冷却方法 强制风冷和自然风冷 2-3.外形尺寸 2-3-1.产品外型图、安装孔位尺寸 15 第二章 标准规范 上盖板 操作面板 活动盖板 防护密封片 安装位(可选) 控制电缆入口 整机固定孔 风道进风口 普传变频器铭牌 16 第二章 标准规范 2-3-2.PI9100 系列 1. 9S2~9S4 1) 9S2 W b H a L d d 电源 等级 类型 功率 (kW) 单相 220V G 0.4~1.5 三相 220V G 0.4~1.5 三相 380V G 0.75~2.2 外形尺寸 L W 185 120 17 安装尺寸 H a b d 178.5 174 108 Ø5.3 第二章 2) 标准规范 9S3 W b H a L d d 电源 等级 类型 功率 (kW) 单相 220V G 2.2~4.0 三相 220V G 2.2~4.0 F 5.5 G 4.0~5.5 三相 380V 外形尺寸 L W 220 150 18 安装尺寸 H a b d 185.5 209 138 Ø5.3 第二章 3) 标准规范 9S4 W b H a L d d 电源 等级 三相 380V 类型 功率 (kW) F 7.5 G 7.5 外形尺寸 安装尺寸 L W H 285 180 200 19 a b d 272 167 Ø5.5 第二章 标准规范 2-3-3.PI9200 系列 2. 9L1~9L6 1) H 9L1 电源 等级 类型 功率 (kW) 单相 220V G 5.5 F 11~18.5 G 11~15 三相 380V 2) d a L W b 外形尺寸 机座号 9L1 安装尺寸 L W H a b d 360 220 210 340 150 Ø10 9L2 电源 等级 三相 380V 类型 功率 (kW) F 22~30 G 18.5~22 机座号 9L2 外形尺寸 安装尺寸 L W H 435 225 242 20 a b 415 165 d Ø10 第二章 3) 9L3 电源 等级 三相 380V 4) 三相 380V 功率 (kW) F 37~45 G 30~37 类型 功率 (kW) F 55~93 G 45~75 类型 功率 (kW) F 110~132 G 93~110 类型 功率 (kW) F 160~187 G 132~160 外形尺寸 机座号 9L3 L W 480 安装尺寸 H 296 246 a b d 460 200 Ø10 外形尺寸 机座号 9L4 安装尺寸 L W H 660 364 280 a b d 640 250 Ø10 9L5 电源 等级 三相 380V 6) 类型 9L4 电源 等级 5) 标准规范 外形尺寸 机座号 9L5 安装尺寸 L W H a b 710 453 280 690 d 350 Ø10 9L6 电源 等级 三相 380V 外形尺寸 机座号 9L6 安装尺寸 L W H a 910 480 323 890 21 b d 350 Ø10 第二章 标准规范 2-3-4.PI9300 系列 3. 9C1~9C3 H d a L W b 1) 9C1 电源 等级 三相 380V 类型 功率 (kW) F 200~250 G 187~220 类型 功率 (kW) F 200~250 G 187~220 外形尺寸 机座号 9C1 L W 安装尺寸 H a b d 1300 600 380 550 280 Ø13 外形尺寸 安装尺寸 2) 9C2 电源 等级 三相 380V 机座号 9C2 L W 1540 515 22 H a b d 421 464.5 367 Ø13 第二章 标准规范 3) 9C3 电源 等级 类型 功率 (kW) F 280~400 G 250~355 三相 380V 机座号 9C3 外形尺寸 L W 1698 851 安装尺寸 H a b 470 640 d 260 Ø13 2-3-5.PI9400 系列 4. 9P4~9P7 W b H a d 1) 9P4 电源 等级 类型 功率 (kW) F 55~75 G 45~55 类型 功率 (kW) F 93~110 G 75~93 三相 380V 2) 机座号 9P4 外形尺寸 安装尺寸 L W H a b d 620 360 300 600 250 Ø10 9P5 电源 等级 三相 380V 机座号 9P5 外形尺寸 安装尺寸 L W H 680 323 320 23 a b 660 250 d Ø10 第二章 3) 9P6 电源 等级 类型 功率 (kW) F 132~187 G 110~160 类型 功率 (kW) F 200~250 G 187~220 三相 380V 4) 标准规范 外形尺寸 机座号 9P6 L W 750 安装尺寸 H 472 324 a b d 730 350 Ø10 9P7 电源 等级 三相 380V 外形尺寸 机座号 9P7 L W 1000 600 2-3-6.键盘尺寸图 JP6E9100 尺寸图: 24 安装尺寸 H a 383 938 b d 370 Ø14 第二章 JP6E9100 键盘仓尺寸图: 面板上安装键盘仓,需开方孔尺寸:(76±0.1)*(123±0.1) 25 标准规范 第三章 操作键盘 3-1.操作键盘介绍 JP6E9100 键盘控制面板 图 3-1 操作面板显示 3-2.键盘指示灯介绍 指示灯标志 RUN 状 态 灯 LOCAL/R EMOT FWD/REV TUNE/TC 单 位 组 合 指 示 灯 HzAV 名称 运行指示灯 *亮:变频器处于运转状态 *灭:变频器处于停机状态 命令源指示灯 即键盘操作、端子操作与远程操作(通信控制)指示灯 *亮:端子操作控制状态 *灭:键盘操作控制状态 *闪烁:处于远程操作控制状态 正反转运行指示灯 *亮:处于正转状态 *灭:处于反转状态 调谐/故障指示灯 *亮:处于转矩控制模式 *慢闪:处于调谐状态 *快闪:处于故障状态 Hz 频率单位 A 电流单位 V 电压单位 RPM 转速单位 % 百分数 26 第三章 操作键盘 3-3.操作面板按键说明 标志 名称 参数设定 /退出键 移位键 功能 * 进入第一级菜单参数修改状态 * 退出功能项的数据修改 * 由子菜单或由功能项菜单退出到状态显示菜单 * 在停机显示界面和运行显示界面下,可循环选择 显示参数;在修改参数时,可以选择参数的修改位 递增键 * 数据或功能码的递增 递减键 * 数据或功能码的递减 运行键 * 在键盘操作方式下,用于运行操作 停止/复 位键 * 运行状态时,按此键可用于停止运行操作;故障 报警状态时,可 用来复位操作,该键的特性受功 能码 F6.00 制约。 确认键 * 逐级进入菜单画面、设定参数确认。 键盘电位 器 * F0.03 设为 4,键盘电位器设定运行频率。 3-4.参数设定举例 3-4-1.功能码查看、修改方法说明 PI9000 变频器的操作面板采用三级菜单结构进行参数设置等操作。三级菜单 分别为:功能参数组(一级菜单)→功能码(二级菜单)→功能码设定值(三级 上电 菜单)。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停 机 参 数 显 示 PRG PRG 改变参 数组 一 级 菜 PRG 二 级 菜 ENTER PRG 三 级 图 菜 单 ENTER 单 ENTER 单 显 改变功 能参数 选择 显 示 改变功 能参数 值 显 显示状态及操作流程 27 示 示 第三章 操作键盘 说明:在三级菜单操作时,可按 PRG 键或 ENTER 键返回二级菜单。两者的区 别是:按 ENTER 键将设定参数保存后返回二级菜单,并自动转移到下一个功能 码;而按 PRG 键则直接返回二级菜单,不存储参数,并返回到当前功能码。 例 1 恢复出厂参数 按ENTER键 按PRG键 按 ENTER键 按PRG键 按PRG键 按 ENTER 键 确认 闪烁 例 2 将 F0.01 从 50.00Hz 更改为 40.00Hz 按PRG键 按ENTER键 按ENTER 键 按PRG键 按 ENTER 键 确认 闪烁 在第三级菜单状态下,若参数没有闪烁位,表示该功能码不能修改,可能 原因有: 1)该功能码为不可修改参数。如实际检测参数、运行记录参数等。 2)该功能码在运行状态下不可修改,需停机后才能进行修改。 3-4-2.状态参数的查看方法 ”可分别显示多种状态参数。参数 在停机或运行状态下,通过移位键“ 显示选择由功能码 F6.01(运行参数 1)、F6.02(运行参数 2)、F6.03(停机参 数)的来进行设定。 在停机状态下,共有十六个停机状态参数可以选择是否显示,分别为:设定 频率、母线电压、DI 输入状态、DO 输出状态、模拟输入 AI1 电压、模拟输入 AI2 电压、面板电位器输入电压、实际计数值、实际长度值、PLC 运行步段数、实际 速度显示、PID 设定、高速脉冲输入频率以及保留等,按键顺序切换显示选中的 参数。 运行状态下,五个运行状态参数:运行频率,设定频率,母线电压,输出电 压,输出电流为默认显示,其他的显示参数:输出功率、输出转矩、DI 输入状 态、DO 输出状态、模拟输入 AI1 电压、模拟输入 AI2 电压、面板电位器输入电 压、实际计数值、实际长度值、线速度、PID 设定、PID 反馈等是否显示由功能 码 F6.01、F6.02 按位选择,按键顺序切换显示选中的参数。 变频器断电后再上电,显示的参数被默认为变频器掉电前选择的参数。 SHIFT 3-4-3.密码设置 变频器提供了用户密码保护功能,当 y0.01 设为非零时,即为用户密码,退 出功能码编辑状态密码保护即生效,再次按 PRG 键,将显示“-----”,必须正 28 第三章 操作键盘 确输入用户密码,才能进入普通菜单,否则无法进入。 若要取消密码保护功能,只有通过密码进入,并将 y0.01 设为 0 才行。 3-4-4.电机参数自学习 选择矢量控制运行方式,在变频器运行前,必须准确输入电机的铭牌参数, PI9000 变频器据此铭牌参数匹配标准电机参数;矢量控制方式对电机参数依赖性 很强,要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必须获得被控电机的准确参数。 电机参数自学习步骤如下(以异步电机为例): 首先将命令源选择为键盘控制(F0.11=0)。然后请按电机实际参数输入下面 的参数(根据当前电机选择): 电机选择 参数 b0.00:电机类型选择 b0.01:电机额定功率 电机 b0.02:电机额定电压 b0.03:电机额定电流 b0.04:电机额定频率 b0.05:电机额定转速 如果电机不可和负载完全脱开,则 b0.27 请选择 1(异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 习),然后按键盘面板上 RUN 键; 如果是电机可和负载完全脱开,则 b0.27 请选择 2(异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 习),然后按键盘面板上 RUN 键,变频器会自动算出电机的下列参数: 电机选择 参数 b0.06:异步电机定子电阻 b0.07:异步电机转子电阻 b0.08:异步电机漏感 电机 b0.09:异步电机互感 b0.10:异步电机空载电流 完成电机参数自学习。 29 第四章 试运行 试运行 选择控制方式 (设置 F0.00) 0 正确设置电机参数 (设置 b0.00-b0.05) 无 PG 矢量控制 F0.00=? 2 选择适当的加减速时间 (设置 F0.13、F0.14) 1 带 PG 矢量控制 V/F 控 制 选择命令源 (设置 F0.11) 电机参数自学习 (设置 b0.27) 选择适合的频率源 (设置 F0.03、F0.04、F0.07 等) 选择电机启动方式 (设置 F3.00) 选择适当的加减速时间 (设置 F0.13、F0.14) 选择电机停机方式 (设置 F3.07) 启动电机运行,观察现象, 如有异常,请参考异常故 障处理 NO 达到要求的控制效果? YES 结束 30 正确设置电机参数和编码器参数 (设置 b0.00-b0.05、b0.28 等) 选择适当的加减速时间 (设置 F0.13、F0.14) 电机参数自学习 (设置 b0.27) 第四章 ● ● ● 试运行 将电源连接到变频调速器之前,先确认交流输入电源电压在变频调速器额 定输入电压范围之内。 将电源连接到变频调速器 R,S,T 输入端。 选择适当的运转控制方式。 31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5-1.菜单分组 注意: “★”:处于运行状态时,该参数的设定值不可更改; “●”:实际检测值,不能更改; “☆”:处于停机或运行状态中,均可更改; “▲”:“厂家参数”,禁止用户进行操作; “-”表示该参数出厂值与功率或型号有关,具体值见相应的参数说明。 更改限制指该参数是否可调整。 y0.01 设置参数保护密码,在功能参数模式和用户更改参数模式下,参数菜 单必须在正确输入密码后才能进入。y0.01 设为 0 时,取消密码。 F 组是基本功能参数,E 组是增强功能参数,b 组是电机功能参数,d 组是监 视功能参数。 代码 参数名称 功能描述 参照页 d0 监视功能组 监视频率,电流等 33 F0 基本功能组 频率设定,控制方式,加减速度时间 等 35 F1 输入端子组 模拟、数字输入功能 37 F2 输出端子组 模拟、数字输出功能 40 F3 启停控制组 启动和停机的控制参数 41 F4 V/F 控制参数 V/F 控制参数 42 F5 矢量控制参数 矢量控制参数 43 F6 键盘与显示 按键及显示功能参数设定 44 F7 辅助功能组 点动、频率回避等辅助功能参数设 定 44 F8 故障与保护 故障与保护参数设定 47 F9 通讯参数组 MODBUS 通讯功能的设定 52 FA 转矩控制参数 转矩控制方式下的参数设定 52 FB 控制优化参数 优化控制性能的参数设定 53 32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代码 参数名称 功能描述 参照页 E0 摆频、定长和计数 E1 多 段 指 令 、 简 易 多段速度设定,PLC 运行 PLC 54 E2 PID 功能组 内置 PID 参数设定 57 E3 虚拟 DI、虚拟 DO 虚拟 IO 参数设定 59 b0 电机参数 电机参数设定 60 y0 功能码管理 y1 故障查询 摆频、定长、计数功能的参数设定 54 密码、参数初始化、参数组显示等 62 设定 故障信息查询 63 5-1-1.d0 组 监视功能组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功能描述 单位 参照 页 0. d0.00 运行频率 实际输出频率 0.01Hz 66 1. d0.01 设定频率 实际设定频率 0.01Hz 67 2. d0.02 母线电压 直流母线电压的检测值 V 67 3. d0.03 输出电压 变频器实际输出电压 V 67 4. d0.04 输出电流 电机实际电流的有效值 0.01A 67 5. d0.05 输出功率 电机输出功率计算值 0.1kW 67 6. d0.06 输出转矩 电机输出转矩百分比 0.1% 67 7. d0.07 DI输入状态 DI输入状态 - 67 8. d0.08 DO输出状态 DO 输出状态 - 67 9. d0.09 AI1电压 AI1输入电压值 0.01V 68 10. d0.10 AI2 电压 AI2 输入电压值 0.01V 68 11. d0.11 面板电位器电压 面板电位器电压 0.01V 68 12. d0.12 计数值 计数功能中的实际脉冲计数值 - 68 33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功能描述 功能参数说明 单位 参照 页 13. d0.13 长度值 定长功能中的实际长度 - 68 14. d0.14 实际运行速度 电机实际运行速度 - 68 15. d0.15 PID设定 PID运行时的给定值百分比 % 68 16. d0.16 PID反馈 PID运行时的反馈值百分比 % 68 17. d0.17 PLC步段 PLC正在运行的步段显示 - 68 18. d0.18 HDI(DI5)脉冲频率 HDI(DI5)高速脉冲输入频率显 0.01kHz 示,单位0.01kHz 19. d0.19 20. d0.20 剩余运行时间 21. 反馈速度(单位 PG反馈速度,精确到0.1Hz 0.1Hz) 68 0.1Hz 68 剩余运行时间显示,用于定时 运行控制 0.1Min 68 d0.21 线速度 根据角速度和直径,计算的线 速度,用于恒张力,恒线速度 控制中。 1m/Min 68 22. d0.22 当前上电时间 本次变频器上电累积时间 Min 69 23. d0.23 当前运行时间 本次变频器运行累积时间 0.1Min 69 24. d0.24 HDI(DI5)脉冲频率 HDI(DI5)高速脉冲输入频率显 示,单位1Hz 1Hz 69 25. d0.25 通讯设定值 通过通讯口设定的频率或转矩 等指令值 0.01% 69 26. d0.26 编码器反馈速度 PG反馈速度,精确到0.01Hz 0.01Hz 69 27. d0.27 主频率显示 F0.03 主频率设定源设定的频 率 0.01Hz 69 d0.28 辅频率显示 F0.04 辅助频率设定源设定的 频率 0.01Hz 69 29. d0.29 指令转矩(%) 转矩控制模式时,观察设定的 指令转矩 0.1% 69 30. d0.30 保留 31. d0.31 同步转子位置 同步机转子当前位置角度 0.0° 69 28. 34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功能参数说明 功能描述 单位 参照 页 d0.32 旋变位置 旋变作为速度反馈时,转子的 位置 - 69 33. d0.33 ABZ位置 采用ABZ增量反馈编码器时, 计算的位置信息 0 69 34. d0.34 Z信号计数器 编码器的Z相信号计数 - 69 35. d0.35 变频器状态 显示运行、待机等运行状态 - 69 36. d0.36 变频器机型 1.G型(恒转矩负载机型) 2.F型(风机、水泵类负载机 型) - 69 37. d0.37 AI1校正前电压 AI1的线性校正前输入电压值 0.01V 69 38. d0.38 AI2 校正前电压 AI2 的线性校正前输入电压值 0.01V 70 39. d0.39 面板电位器的线性校正前电压 0.01V 70 32. 参数名称 面板电位器校正前 电压 5-1-2.F0 组 基本功能组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F0.00 电机控制方式 0.无PG矢量控制 1.带PG矢量控制 2.V/F控制 41. F0.01 键盘设定频率 0.00Hz~F0.19(最大频率) 42. F0.02 指令分辨率 1: 0.1Hz 43. F0.03 频率源主设 44. 40. 45. 46. 48. 2 更 参照 改 页 ★ 70 50.00Hz ☆ 70 2 ★ 70 0~9 0 ★ 70 F0.04 频率源辅设 0~9 0 ★ 71 F0.05 辅设范围选择 0.相对于最大频率 1.相对于主频率源 0 ☆ 72 F0.06 辅设范围 0%~150% 100% ☆ 72 F0.07 频率叠加选择 个位:频率源选择 十位:频率源主辅运算关 系 00 ☆ 72 F0.08 辅设偏置频率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73 47. 35 2: 0.01Hz 出厂设定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49. 50. 参数名称 1 ☆ 73 F0.10 UP/DOWN基准 0:运行频率 1:设定频率 0 ★ 73 F0.11 命令源选择 0.键盘控制(LED 灭) 1.端子台控制(LED 亮) 2. 通 讯 命 令 控 制 ( LED 闪 烁) 0 ☆ 73 F0.12 命令频率同步 个位:操作面板命令绑定 频率源选择 十位:端子命令绑定频率 源选(0~9,同个位) 百位:通讯命令绑定频率 源选择(0~9,同个位) 000 ☆ 74 F0.13 加速时间1 0.0s~6500s 机型 确定 ☆ 74 F0.14 减速时间1 0.0s~6500s 机型 确定 ☆ 74 F0.15 加减速时间单位 0:1秒 1: 0.1秒 2: 0.01秒 1 ★ 74 F0.16 加减速基准频率 0:F0.19(最大频率) 1:设定频率 2:100Hz 0 ★ 75 F0.17 载波频率调整 0:否 ;1: 是 1 ☆ 75 F0.18 载波频率 0.5kHz~16.0kHz 机型 确定 ☆ 75 F0.19 最大输出频率 50.00Hz~320.00Hz 50.00Hz ★ 75 55. 56. 57. 58. 59. 更 参照 改 页 0: 不记忆 1: 记忆 52. 54. 出厂设定 F0.09 停机记忆选择 51. 53.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36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F0.20 上限频率源 0:F0.21设定 1: AI1 2: AI2 3: 面板电位器设定 4: 高速脉冲设定 5: 通讯给定 ★ 75 F0.21 上限频率 F0.23 ( 下 限 频 率 ) ~ 50.00Hz ☆ F0.19(最大频率) 76 62. F0.22 上限频率偏置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76 63. F0.23 下限频率 0.00Hz~F0.21(上限频率) 0.00Hz ☆ 76 64. F0.24 运行方向 0: 方向一致 1: 方向相反 0 ☆ 76 65. F0.25 保留 66. F0.26 保留 1.G型(恒转矩负载机型) 2.F型(风机、水泵类负载 机型) - ● 76 设定范围 出厂设定 60. 61. 67. F0.27 GF类型 0 5-1-3.F1 组 输入端子组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更 参照 改 页 68. F1.00 DI1端子功能选择 1 ★ 76 69. F1.01 DI2端子功能选择 2 ★ 76 70. F1.02 DI3端子功能选择 8 ★ 76 6 9 ★ 76 12 ★ 76 F1.05 DI6 端子功能选择 13 ★ 76 74. F1.06 DI7 端子功能选择 0 ★ 77 75. F1.07 DI8 端子功能选择 0 ★ 77 76. F1.08 厂家保留未定义 0 ★ 77 71. F1.03 DI4 端子功能选择 72. F1.04 DI5 端子功能选择 73. 0~50 37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77.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F1.09 厂家保留未定义 78. F1.10 端子命令方式 79. F1.11 端子 UP/DOWN 变化 率 0:两线式1 1:两线式2 2:三线式1 3:三线式2 0.001Hz/s~65.535Hz/s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 77 0 ★ 80 1.000Hz/s ☆ 83 80. F1.12 AIC1最小输入 0.00V~F1.14 0.00V ☆ 83 81. F1.13 F1.12对应设定 -100.0%~+100.0% 0.0% ☆ 83 82. F1.14 AIC1最大输入 F1.12~+10.00V 10.00V ☆ 83 83. F1.15 F1.14对应设定 -100.0%~+100.0% 100.0% ☆ 83 84. F1.16 AIC2 最小输入 0.00V~F1.18 0.00V ☆ 84 85. F1.17 F1.16 对应设定 -100.0%~+100.0% 0.0% ☆ 84 86. F1.18 AIC2 最大输入 F1.16~+10.00V 10.00V ☆ 84 87. F1.19 F1.18 对应设定 -100.0%~+100.0% 100.0% ☆ 84 88. F1.20 AIC3 最小输入 -10.00V~F1.22 0.00V ☆ 84 89. F1.21 F1.20 对应设定 -100.0%~+100.0% 0.0% ☆ 84 90. F1.22 AIC3 最大输入 F1.20~+10.00V 10.00V ☆ 84 91. F1.23 F1.22 对应设定 -100.00%~+100.0% 100.0% ☆ 84 0x321 ☆ 84 个位:AI1 曲线选择 92. F1.24 AI 曲线选择 十位: AI2 曲线选择 百位:面板电位器曲线选 择 38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个位: AI1 低于最小输入 设定选择 0: 对应最小输入设定 93. F1.25 AI 输入设定选择 1:0.0% 十位: AI2 低于最小输入 设定选择 0x000 ☆ 84 0.00kHz ☆ 85 百位:面板电位器低于最 小输入设定选择 94. F1.26 HDI 最小输入 0.00kHz~F1.28 95. F1.27 F1.26 对应设定 -100.00%~+100.0% 96. F1.28 HDI 最大输入 F1.26~100.00kHz 97. F1.29 F1.28 对应设定 -100.00%~+100.0% 100.0% ☆ 85 98. F1.30 DI 滤波时间 0.000s~1.000s 0.010s ☆ 85 99. F1.31 AI1 滤波时间 0.00s~10.00s 0.10s ☆ 85 ☆ 85 50.00kHz ☆ 85 0.0% 100.F1.32 AI2 滤波时间 0.00s~10.00s 0.10s ☆ 85 101. F1.33 面板电位器滤波时间 0.00s~10.00s 0.10s ☆ 85 102. F1.34 HDI 滤波时间 0.10s ☆ 85 00000 ★ 85 0.00s~10.00s 个位:DI1 0:高电平有效 1: 低电平有效 103. F1.35 DI 端子模式选择 1 十位: DI2(同个位) 百位:DI3(同个位) 千位:DI4 (同个位) 万位:DI5(同个位) 39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个位:DI6 0:高电平有效 1:低电平有效 104. F1.36 DI 端子模式选择 2 十位:DI7 (同个位) 00000 ★ 85 百位:DI8(同个位) 千位:DI9 (同个位) 万位:DI10(同个位) 105. F1.37 DI1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86 106. F1.38 DI2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86 107. F1.39 DI3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86 5-1-4.F2 组 输出端子组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108. F2.00 SPB端子输出选择 109. 开关量输出功能选 择 设定范围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 86 0 ☆ 86 2 ☆ 86 SPA 输出功能选择 F2.04 (集电极开路输出 端子) 1 ☆ 86 113. F2.05 继电器 2 输出功能 选(TA2.TB2.TC2) 1 ☆ 86 114. F2.06 高速脉冲输出功能 选择 0 ☆ 88 0 ☆ 88 110. F2.01 继电器 1 输出功能 F2.02 选择 (TA1.TB1.TC1) 111. F2.03 112. 0~1 115. F2.07 厂家保留未定义 0~40 0~16 DA1 输出功能选择 40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116. F2.08 117.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DA2输出功能选择 F2.09 高速脉冲输出最大 频率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1 0.01kHz~100.00kHz 更 参照 改 页 ☆ 88 50.00kHz ☆ 89 118. F2.10 SPB输出延迟 0.0s~3600.0s 0.0s ☆ 89 119. F2.11 继电器1输出延迟 0.0s~3600.0s 0.0s ☆ 89 120. F2.12 扩展卡DO输出延迟 -100.0%~+100.0% 0.00% ☆ 89 121. F2.13 SPA输出延迟 0.0s~3600.0s 0.0s ☆ 89 122. F2.14 继电器2输出延迟 0.0s~3600.0s 0.0s ☆ 89 00000 ☆ 89 个位:SPB 开关量 0:正逻辑 123. F2.15 DO 端子有效状态 选择 1:反逻辑 十位:继电器 1 百位:厂家保留未定义 千位:SPA 万位:继电器2 124. F2.16 DA1零偏系数 -100.0%~+100.0% 0.0% ☆ 89 125. F2.17 DA1增益 -10.00~+10.00 1.00 ☆ 89 126. F2.18 DA2零偏系数 -100.0%~+100.0% 0.00% ☆ 89 127. F2.19 DA2增益 -10.00~+10.00 1.00 ☆ 89 5-1-5.F3 组 启停控制组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出厂设定 F3.00 启动方式 0:直接启动 1:速度跟踪再启动 2:预励磁启动(交流异 步电机) 0 ☆ 90 F3.01 转速跟踪方式 0:从停机频率开始 1:从零速开始 2:从最大频率开始 0 ★ 90 F3.02 转速跟踪快慢 1~100 20 ☆ 90 128. 129. 130. 更 参照 改 页 设定范围 41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131. F3.03 启动频率 0.00Hz~10.00Hz 132. F3.04 启动频率保持时间 0.0s~100.0s 133. F3.05 DC 预励磁电流 0%~100% 134. F3.06 DC 预励磁时间 0.0s~100.0s 135. F3.07 停机方式 0:减速停车 1:自由停车 136. F3.08 DC起始频率 0.00Hz ~ F0.19( 最 大 频 率)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00Hz ☆ 90 0.0s ★ 90 0% ★ 91 0.0s ★ 91 0 ☆ 91 0.00Hz ☆ 91 0.0s ☆ 91 0% ☆ 91 137. F3.09 DC等待时间 0.0s~100.0s 138. F3.10 停机制动电流 0%~100% 139. F3.11 停机制动时间 0.0s~100.0s 0.0s ☆ 91 140. F3.12 制动使用率 0%~100% 100% ☆ 92 0 ★ 92 0:直线加减速 141. F3.13 加减速方式 1:S 曲线加减速 A 2:S 曲线加减速 B 142. 0.0% F3.14 S 曲线开始段时间比 ~(100.0%.~F3.15) 例 30.0% ★ 92 143. 0.0% F3.15 S 曲线结束段时间比 ~(100.0%.~F3.14) 例 30.0% ★ 92 5-1-6.F4 组 V/F 控制参数 序 号 代码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F4.00 V/F方式设定 0~11 0 ★ 93 F4.01 转矩提升 0.0%(自动转矩提升) 0.1~30% 4% ★ 94 146. F4.02 提升截止频率 0.00Hz~F0.19(最大频率) 15.00Hz ★ 94 147. F4.03 V/F频率点1 0.00Hz~F4.05 0.00Hz ★ 95 148. F4.04 V/F电压点1 0.0%~100.0% 0.0% ★ 95 144. 145. 42 第五章 序 号 代码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149. F4.05 V/F频率点2 F4.03~F4.07 0.00Hz ★ 95 150. F4.06 V/F电压点2 0.0%~100.0% 0.0% ★ 95 151. F4.07 V/F频率点3 F4.05~b0.04(电机额定 频率) 0.00Hz ★ 95 152. F4.08 V/F电压点3 0.0%~100.0% 0.0% ★ 95 153. F4.09 转差补偿增益 0.0%~200.0% 0.0% ☆ 95 154. F4.10 过励磁增益 0~200 64 ☆ 95 155. F4.11 振荡抑制增益 0~100 0 ☆ 96 156. F4.12 V/F分离电压源 0~8 0 ☆ 96 157. F4.13 电压数字设定 0V~电机额定电压 0V ☆ 96 158. F4.14 电压上升时间 0.0s~1000.0s 0.0s ☆ 96 5-1-7.F5 组 矢量控制参数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30 ☆ 96 159. F5.00 速度环比例G1 1~100 160. F5.01 速度环积分T1 0.01s~10.00s 0.50s ☆ 96 161. F5.02 切换频率1 0.00~F5.05 5.00Hz ☆ 96 162. F5.03 速度环比例G2 0~100 20 ☆ 96 163. F5.04 速度积分T2 0.01s~10.00s 1.00s ☆ 96 164. F5.05 切换频率2 F5.02~F0.19(最大频率) 165. F5.06 速度环积分 0:无效 ;1:有效 0 ☆ 97 166. F5.07 转矩上限源 0~7 0 ☆ 97 167. F5.08 转矩上限数字设定 0.0%~200.0% 150.0% ☆ 97 168. F5.09 矢量转差增益 50%~200% 150% ☆ 97 169. F5.10 速度环滤波时间 0.000s~0.100s 0.000s ☆ 98 170. F5.11 矢量过励磁增益 0~200 64 ☆ 98 171. F5.12 励磁比例增益 0~60000 2000 ☆ 98 172. F5.13 励磁积分增益 0~60000 1300 ☆ 98 43 10.00Hz ☆ 96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173. F5.14 转矩比例增益 0~60000 2000 ☆ 98 174. F5.15 转矩积分增益 0~60000 1300 ☆ 98 设定范围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只 在 键 盘 操 作 方 式 下,STOP/RES 键停机功能有 效 1: 在 任 何 操 作 方 式 下,STOP/RES 键停机功能均 有效 1 ☆ 98 5-1-8.F6 组 键盘与显示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175. F6.00 STOP/RESET键功能 176. F6.01 运行显示1 0x0000~0xFFFF 001F ☆ 98 177. F6.02 运行显示2 0x0000~0xFFFF 0000 ☆ 99 178. F6.03 停机显示 0x0000~0xFFFF 0033 ☆ 99 179. F6.04 负载速度显示系数 0.0001~6.5000 1.0000 ☆ 99 0:0 位小数位 1:1 位小数位 2:2 位小数位 3:3 位小数位 0 ● 99 逆变模块散热器 温度 0.0℃~100.0℃ - ● 100 182. F6.07 累计运行时间 0h~65535h - ● 100 183. F6.08 累计上电时间 0h~65535h - ● 100 184. F6.09 累计耗电量 0~65535度 - ● 100 185. F6.10 产品号 变频器产品号 - ● 100 186. F6.11 软件版本号 控制板软件版本号 - ● 100 0:小键盘(单排 LED) 1:大键盘(双排 LED) 0 ● 100 180. 181. 负载速度显示小数 F6.05 点位数 F6.06 187. F6.12 保留 ~14 F6.14 188. F6.15 键盘类型选择 5-1-9.F7 组 辅助功能组 44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189. F7.00 点动运行频率 0.00Hz~F0.19(最大频率) 2.00Hz ☆ 100 190. F7.01 点动加速时间 0.0s~6500.0s 20.0s ☆ 100 191. F7.02 点动减速时间 0.0s~6500.0s 20.0s ☆ 100 192. F7.03 端子点动优先 0:无效;1:有效 0 ☆ 100 193. F7.04 跳跃频率 1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100 194. F7.05 跳跃频率 2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100 195. F7.06 跳跃频率幅度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100 196. F7.07 跳跃频率有效 0:无效;1:有效 0 ☆ 101 197. F7.08 加速时间 2 0.0s~6500.0s 机型确定 ☆ 101 198. F7.09 减速时间 2 0.0s~6500.0s 机型确定 ☆ 101 199. F7.10 加速时间 3 0.0s~6500.0s 机型确定 ☆ 101 200. F7.11 减速时间 3 0.0s~6500.0s 机型确定 ☆ 101 201. F7.12 加速时间 4 0.0s~6500.0s 机型确定 ☆ 101 202. F7.13 减速时间 4 0.0s~6500.0s 机型确定 ☆ 101 203. F7.14 加速时间 1/2 切点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101 204. F7.15 减速时间 1/2 切点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101 205. F7.16 正反转死区时间 0.00s~3600.0s 0.00s ☆ 102 206. F7.17 反转控制使能 0:允许;1:禁止 0 ☆ 102 207. F7.18 低于下限模式 0:以下限频率运行 1:停机 2:零速运行 0 ☆ 103 208. F7.19 下垂控制 0.00Hz~10.00Hz 0.00Hz ☆ 103 209. F7.20 设定上电到达时间 0h~36000h 0h ☆ 103 210. F7.21 设定运行到达时间 0h~36000h 0h ☆ 103 45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 103 211. F7.22 启动保护选择 0:不保护; 1:保护 212. F7.23 FDT1 检测值 0.00Hz~F0.19(最大频率) 213. F7.24 FDT1 滞后值 0.0%~100.0%(FDT1 电平) 5.0% ☆ 103 214. F7.25 频率到达检出宽度 0.00~100%(最大频率) 0.0% ☆ 104 215. F7.26 FDT2 检测值 0.00Hz ~ F0.19 ( 最 大 频 50.00Hz ☆ 104 率) 216. F7.27 FDT2 滞后值 0.0%~100.0%(FDT2 电平) 217. F7.28 频率检测值 1 0.00Hz~F0.19(最大频率) 218. F7.29 频率检出幅度 1 0.0%~100.0%(最大频率) 219. F7.30 频率检测值 2 0.00Hz~F0.19(最大频率) 220. F7.31 频率检出幅度 2 0.0%~100.0%(最大频率) 0.0% ☆ 105 221. F7.32 0 电流检测 0.0%~300.0%(电机额定电 流) 5.0% ☆ 105 222. F7.33 0 电流延迟 0.01s~360.00s 0.10s ☆ 105 223. F7.34 电流超限值 0.0%(不检测) 0.1%~300.0%(电机额定电 流) 200.0% ☆ 105 224. F7.35 电流超限时间 0.00s~360.00s 0.00s ☆ 105 F7.36 到达电流 1 0.0%~ 300.0%(电 机额 定电 流) 100% ☆ 106 F7.37 电流 1 宽度 0.0%~300.0%(电机额定电 流) 0.0% ☆ 106 F7.38 到达电流 2 0.0%~300.0%(电机额定电 流) 100% ☆ 106 F7.39 电流 2 宽度 0.0%~300.0%(电机额定电 流) 0.0% ☆ 106 225. 226. 227. 228. 46 50.00Hz ☆ 103 5.0% ☆ 104 50.00Hz ☆ 104 0.0% ☆ 104 50.00Hz ☆ 105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75℃ ☆ 106 0: 运行时风扇运转 1: 风扇一直运转 0 ☆ 107 定时功能选择 0:无效 1:有效 0 ☆ 107 232. F7.43 定时运行时间选择 0:F7.44设定 1: AI1 2: AI2 3: 面板电位器 模拟输入量程对应F7.44 0 ☆ 107 233. F7.44 定时运行时间 0.0Min~6500.0Min 0.0Min ☆ 107 234. F7.45 本次运行时间到达 0.0Min~6500.0Min 0.0Min ☆ 107 235. F7.46 唤醒频率 休眠频率(F7.48) ~最大频率(F0.19) 0.00Hz ☆ 107 236. F7.47 唤醒延迟时间 0.0s~6500.0s 0.0s ☆ 107 237. F7.48 休眠频率 0.00Hz ~唤醒频率(F7.46) 0.00Hz ☆ 107 238. F7.49 休眠延迟时间 0.0s~6500.0s 0.0s ☆ 107 239. F7.50 AI1 保护下限 0.00V~F7.51 3.1V ☆ 107 240. F7.51 AI1 保护上限 F7.50~10.00V 6.8V ☆ 107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20 ☆ 107 150% ☆ 108 1 ☆ 108 1.00 ☆ 108 229. F7.40 230. 参数名称 模块温度到达 F7.41 散热风扇控制 231. F7.42 设定范围 0℃~100℃ 5-1-10.F8 组 故障与保护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241. F8.00 过流失速增益 0~100 242. F8.01 失速保护电流 100%~200% 243. F8.02 过载保护选择 0:禁止;1:允许 244. F8.03 过载保护增益 0.20~10.00 47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80% ☆ 108 0 ☆ 108 130% ☆ 108 F8.07 输入缺相保护 个位:输入缺相保护选择 0:禁止;1:允许 十位:接触器吸合保护 0:禁止;1:允许 11 ☆ 108 249. F8.08 输出缺相保护 0:禁止;1:允许 1 ☆ 109 250. F8.09 对地短路保护 0:无效;1:有效 1 ☆ 109 251. F8.10 自动复位次数 0~20 0 ☆ 109 252. F8.11 故障 DO 动作 0:不动作;1:动作 0 ☆ 109 253. F8.12 故障复位间隔 0.1s~100.0s 1.0s ☆ 109 254. F8.13 过速度检测值 0.0~50.0%(最大频率) 20.0% ☆ 109 255. F8.14 过速度检测时间 0.0~60.0s 1.0s ☆ 109 256. F8.15 速度偏差过大值 0.0~50.0%(最大频率) 20.0% ☆ 109 257. F8.16 偏差过大检测时间 0.0~60.0s 5.0s ☆ 109 个位:电机过载(故障序号 Err.11) 0:自由停车 1:按停机方式停机 2:继续运行 十位:输入缺相(故障序号 Err.12) (定义同个位) 百位:输出缺相(故障序号 Err.13) (定义同个位) 千位:外部故障(故障序号 Err. 15)(定义同个位) 万位:通讯异常(故障序号 Err.16) (定义同个位) 00000 ● 109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245. F8.04 过载预警系数 50%~100% 246. F8.05 过压失速增益 0~100 247. F8.06 失速保护电压/能 120%~150% 耗制动电压 248. 258. F8.17 故障保护动作 选择 1 48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0000 ☆ 110 个位:编码器/PG卡异常 (故障序号Err.20) 0:自由停车 1:切换为V/F,按停机方式 停机 2:切换为V/F,继续运行 十位:功能码读写异常(故 障序号Err.21) 259. F8.18 故障保护动作 选择 2 0:自由停车 1:按停机方式停机 百位:保留 千位:电机过热(故障序号 Err.25)(定义同F8.17个 位) 万位:运行时间到达(故障 序号Err.26)(定义同 F8.17个位) 49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 110 0 ☆ 111 个位:用户自定义故障1 (故障序号Err.27)(定义 同F8.17个位) 十位:用户自定义故障2 (故障序号Err.28)(定义 同F8.17个位) 百位:上电时间到达(故障 260. F8.19 故障保护动作 选择 3 序号Err.29)(定义同 F8.17个位) 千位:掉载(故障序号 Err.30) 0:自由停车 1:减速停车 2:减速到电机额定频率的 7%继续运行,不掉载时自动 恢复到设定频率运行 万位:运行时 PID 反馈丢失 ( 故障序号 Err.31 )(定义 同 F8.17 个位) 个位:速度偏差过大(故障 序 号 Err.42 )( 定 义 同 F8.17 个位) 十位:电机超速度(故障序 261. F8.20 故障保护动作 选择 4 号Err.43)(定义同F8.17 个位) 百位:初始位置错误(故障 序号Err.51)(定义同 F8.17个位) 千位/万位:保留 262. F8.21~ F8.23 保留 50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 111 100% ☆ 111 F8.24 故障运行频率 0:以当前的运行频率运行 1:以设定频率运行 2:以上限频率运行 3:以下限频率运行 4:以异常备用频率运行 F8.25 异常备用频率 60.0%~100.0% F8.26 瞬停动作选择 0:无效 1:减速 2:减速停机 0 ☆ 111 266. F8.27 瞬停保护电压 80.0%~100.0% 90% ☆ 111 267. F8.28 瞬停电压回升时间 0.00s~100.00s 0.50s ☆ 111 F8.29 瞬停判断电压 60.0% ~ 100.0% ( 标 准 母 线 电压) 80% ☆ 111 269. F8.30 掉载保护选择 0:无效;1:有效 0 ☆ 112 270. F8.31 掉载检测水平 0.0~100.0% 10% ☆ 112 271. F8.32 掉载检测时间 0.0~60.0s 1.0s ☆ 112 263. 264. 265. 268. 51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5-1-11.F9 组 通讯参数组 序 代码 号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F9.00 波特率 个位:Modbus 十位:Profibus-DP 百位: 保留 千位:CANlink波特率 6005 ☆ 113 F9.01 数据格式 0:无校验(8-N-2) 1:偶校验(8-E-1) 2:奇校验(8-O-1) 3:无校验(8-N-1) 0 ☆ 113 274. F9.02 本机地址 1~247,0 为广播地址 1 ☆ 113 275. F9.03 应答延迟 0ms~20ms 2ms ☆ 113 276. F9.04 通讯超时时间 (0.0 无效)0.1s~60.0s 0.0s ☆ 113 F9.05 数据传送格式 个位:MODBUS 0:非标准的 MODBUS 协议 1:标准的 MODBUS 协议 十位:Profibus-DP 0:PPO1 格式 1:PPO2 格式 2:PPO3 格式 3:PPO5 格式 30 ☆ 114 F9.06 电流分辨率 0:0.01A ;1:0.1A 0 ☆ 114 F9.07 通讯卡类型 0:Modbus 通讯卡 1:Profibus.DP 通讯卡 2:CANopen 通讯卡 3:CANlink 通讯卡 0 0 参数名称 272. 273. 277. 278. 279. 设定范围 114 5-1-12.FA 组 转矩控制参数 序 代码 号 280. 参数名称 FA.00 S/T 控制方式 设定范围 0: 速度控制(S) 1: 转矩控制(T) 52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 114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 114 FA.01 转矩设定源 0:键盘设定(FA.02) 1:模拟量AI1设定 2:模拟量AI2设定 3:面板电位器设定 4:高速脉冲设定 5: 通讯给定 6: MIN(AI1,AI2) 7: MAX(AI1,AI2) 282. FA.02 转矩数字设定 -200.0%~200.0% 150% ☆ 114 283. FA.03 转矩加速时间 0.00s~650.00s 0.00s ☆ 115 284. FA.04 转矩减速时间 0.00s~650.00s 0.00s ☆ 115 285. FA.05 转矩正向最大频率 0.00Hz~F0.19(最大频率) 50.00Hz ☆ 115 286. FA.06 转矩反向最大频率 0.00Hz~F0.19(最大频率) 50.00Hz ☆ 115 287. FA.07 转矩滤波 0.00s~10.00s 281. 0.00s ☆ 115 5-1-13.FB 组 控制优化参数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288. FB.00 快速限流使能 0:不使能;1: 使能 289. FB.01 欠压点设置 60.0%~140.0% 290. FB.02 过压点设置 200.0V~2500.0V 291. 292. 出厂设定 更 参照页 改 ☆ 115 100.0% ☆ 115 1 810V ☆ 115 0:不补偿 FB.03 死区补偿模式选择 1:补偿模式 1 2: 补偿模式 2 1 ☆ 115 FB.04 电流检测补偿 0~100 5 ☆ 116 0:不优化 1:优化模式 1 2:优化模式 2 1 ☆ 116 12.00Hz ☆ 116 293. FB.05 无 PG 矢量优化 模式 294. FB.06 DPWM 切换上限频率 0.00Hz~15.00Hz 295. FB.07 PWM调制方式 0:异步调制 1:同步调制 53 0 ☆ 116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296. 297.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FB.08 随机 PWM 深度 0:无效 1~10:PWM 载频随机深度 FB.09 死区时间调整 100%~200%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页 改 0 ☆ 116 150% ☆ 116 5-1-14.E0 组 摆频、定长和计数 序 号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 117 0.0%~100.0% 0.0% ☆ 117 E0.02 突跳频率幅度 0.0%~50.0% 0.0% ☆ 117 301. E0.03 摆频周期 0.1s~3000.0s 10.0s ☆ 117 302. E0.04 三角波时间系数 0.1%~100.0% 50.0% ☆ 117 303. E0.05 设定长度 0m~65535m 1000m ☆ 117 304. E0.06 实际长度 0m~65535m 0m ☆ 117 305. E0.07 每米脉冲数 0.1~6553.5 100.0 ☆ 117 306. E0.08 设定计数值 1~65535 1000 ☆ 118 307. E0.09 指定计数值 1~65535 1000 ☆ 118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E0.00 摆幅设定方式 0:相对于中心频率 1: 相对于最大频率 299. E0.01 摆频幅度 300. 298. 代码 5-1-15.E1 组 多段指令、简易 PLC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308. E1.00 0 段速度设定 0X -100.0%~100.0% 0.0% ☆ 118 309. E1.01 1 段速度设定 1X -100.0%~100.0% 0.0% ☆ 118 310. E1.02 2 段速度设定 2X -100.0%~100.0% 0.0% ☆ 118 311. E1.03 3 段速度设定 3X -100.0%~100.0% 0.0% ☆ 118 312. E1.04 4 段速度设定 4X -100.0%~100.0% 0.0% ☆ 118 313. E1.05 5 段速度设定 5X -100.0%~100.0% 0.0% ☆ 118 54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314. E1.06 6 段速度设定 6X -100.0%~100.0% 0.0% ☆ 118 315. E1.07 7 段速度设定 7X -100.0%~100.0% 0.0% ☆ 118 316. E1.08 8 段速度设定 8X -100.0%~100.0% 0.0% ☆ 118 317. E1.09 9 段速度设定 9X -100.0%~100.0% 0.0% ☆ 118 318. E1.10 10 段速度设定 10X -100.0%~100.0% 0.0% ☆ 118 319. E1.11 11 段速度设定 11X -100.0%~100.0% 0.0% ☆ 119 320. E1.12 12 段速度设定 12X -100.0%~100.0% 0.0% ☆ 119 321. E1.13 13 段速度设定 13X -100.0%~100.0% 0.0% ☆ 119 322. E1.14 14 段速度设定 14X -100.0%~100.0% 0.0% ☆ 119 323. E1.15 15 段速度设定 15X -100.0%~100.0% 0.0% ☆ 119 E1.16 PLC 运行方式 0: 单次运行结束停机 1: 单次运行结束保持终值 2: 一直循环 0 ☆ 119 E1.17 PLC 记忆 个位:掉电记忆选择 0:掉电不记忆 1:掉电记忆 十位:停机记忆选择 0:停机不记忆 1:停机记忆 00 ☆ 120 324. 325. 326. E1.18 0 段运行时间 T0 0.0s(h)~6500.0s(h) 327. E1.19 0 段加减速时间 0~3 328. E1.20 1 段运行时间 T1 0.0s(h)~6500.0s(h) 329. E1.21 1 段加减速时间 0~3 330. E1.22 2 段运行时间 T2 0.0s(h)~6500.0s(h) 331. E1.23 2 段加减速时间 0~3 332. E1.24 3 段运行时间 T3 0.0s(h)~6500.0s(h) 0.0s(h) ☆ 120 0 0.0s(h) ☆ 120 0 ☆ 120 0.0s(h) ☆ 120 0 55 ☆ 120 ☆ 121 0.0s(h) ☆ 121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 121 333. E1.25 3 段加减速时间 0~3 334. E1.26 4 段运行时间 T4 0.0s(h) ~6500.0s(h) 335. E1.27 4 段加减速时间 0~3 336. E1.28 5 段运行时间 T5 0.0s(h) ~6500.0s(h) 337. E1.29 5 段加减速时间 0~3 338. E1.30 6 段运行时间 T6 0.0s(h) ~6500.0s(h) 339. E1.31 6 段加减速时间 0~3 340. E1.32 7 段运行时间 T7 0.0s(h) ~6500.0s(h) 341. E1.33 7 段加减速时间 0~3 342. E1.34 8 段运行时间 T8 0.0s(h) ~6500.0s(h) 343. E1.35 8 段加减速时间 0~3 344. E1.36 9 段运行时间 T9 0.0s(h) ~6500.0s(h) 345. E1.37 9 段加减速时间 0~3 346. E1.38 10 段运行时间 T10 0.0s(h) ~6500.0s(h) 347. E1.39 10 段加减速时间 0~3 348. E1.40 11 段运行时间 T11 0.0s(h) ~6500.0s(h) 349. E1.41 11 段加减速时间 0~3 350. E1.42 12 段运行时间 T12 0.0s(h) ~6500.0s(h) 351. E1.43 12 段加减速时间 0~3 352. E1.44 13 段运行时间 T13 0.0s(h) ~6500.0s(h) 0.0s(h) ☆ 121 353. E1.45 13 段加减速时间 0~3 354. E1.46 14 段运行时间 T14 0.0s(h) ~6500.0s(h) ☆ 121 1 0.0s(h) ☆ 121 355. E1.47 14 段加减速时间 0~3 0.0s(h) ☆ 121 0 ☆ 121 0.0s(h) ☆ 121 0 ☆ 121 0.0s(h) ☆ 121 0 ☆ 121 0.0s(h) ☆ 121 0 ☆ 121 0.0s(h) ☆ 121 0 ☆ 121 0.0s(h) ☆ 121 0 ☆ 121 0.0s(h) ☆ 121 0 ☆ 121 0.0s(h) ☆ 121 0 ☆ 121 0.0s(h) ☆ 121 0 ☆ 121 0 0 56 ☆ 121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356. E1.48 15 段运行时间 T15 0.0s(h)~6500.0s(h) 357. E1.49 15 段加减速时间 0~3 0 ☆ 121 358. E1.50 PLC 运行时间单位 0:S(秒) ;1:H(小时) 0 ☆ 121 0:功能码 E1.00 给定 1:模拟量 AI1 给定 2:模拟量 AI2 给定 3:面板电位器给定 4:高速脉冲给定 5:PID 控制给定 6:键盘设定频率(F0.01) 给定,UP/DOWN 可修改 0 ☆ 121 设定范围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 122 50.0% ☆ 123 359. E1.51 0 段给定方式 0.0s(h) ☆ 121 5-1-16.E2 组 PID 功能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E2.00 PID给定源 0:E2.01设定 1:模拟量AI1给定 2:模拟量AI2给定 3:面板电位器给定 4:高速脉冲设定 5:通讯给定 6:多段指令给定 E2.01 PID 键盘给定 0.0%~100.0% 360. 361. 362. E2.02 PID 反馈源 0~8 0 ☆ 123 363. E2.03 PID 作用方向 0:正作用;1:反作用 0 ☆ 123 1000 ☆ 123 2.00Hz ☆ 123 0% ☆ 123 364. E2.04 PID 给定反馈量程 0~65535 365. E2.05 PID 反转截止频率 0.00~F0.19(最大频率) 366. E2.06 PID 偏差极限 0.0%~100.0% 367. E2.07 PID 微分限幅 0.00%~100.00% 0.10% ☆ 123 368. E2.08 PID 给定变化时间 0.00s~650.00s 0.00s ☆ 123 57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369. E2.09 PID 反馈滤波时间 0.00s~60.00s 0.00s ☆ 123 370. E2.10 PID 输出滤波时间 0.00s~60.00s 0.00s ☆ 123 371. 0.0%:不判断反馈丢失 E2.11 PID 反 馈 丢 失 检 测 0.1%~100.0% 值 0.0% ☆ 124 372. E2.12 PID 反 馈 丢 失 检 测 0.0s~20.0s 时间 0.0s ☆ 124 373. E2.13 比例增益 KP1 0.0~100.0 20.0 ☆ 124 374. E2.14 积分时间 Ti1 0.01s~10.00s 2.00s ☆ 124 375. E2.15 微分时间 Td1 0.000s~10.000s 0.000s ☆ 124 376. E2.16 比例增益 KP2 0.0~100.0 20.0 ☆ 124 377. E2.17 积分时间 Ti2 0.01s~10.00s 2.00s ☆ 124 378. E2.18 微分时间 Td2 0.00~10.000s 0.000s ☆ 124 E2.19 PID 参数切换条件 0:不切换 1:通过端子切换 2:根据偏差自动切换 0 ☆ 124 379. 380. E2.20 PID 参数切换偏差 1 0.0%~E2.21 20.0% ☆ 124 381. E2.21 PID 参数切换偏差 2 E2.20~100.0% 80.0% ☆ 124 00 ☆ 125 E2.22 PID 积分属性 个位: 积分分离 0: 无效 1: 有效 十位:输出到限值后是否 停止积分 0:继续积分 1:停止积分 383. E2.23 PID 初值 0.0%~100.0% 0.0% ☆ 125 384. E2.24 PID 初值保持时间 0.00s~360.00s 0.00s ☆ 125 385. E2.25 偏差正向最大值 0.00%~100.00% 1.00% ☆ 126 386. E2.26 偏差反向最大值 0.00%~100.00% 1.00% ☆ 126 382. 58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387. 参数名称 E2.27 PID 停机运算 设定范围 0:停机不运算 1:停机运算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 126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5-1-17.E3 组 虚拟 DI、虚拟 DO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388. E3.00 VDI1 功能选择 0~50 0 ★ 126 389. E3.01 VDI2 功能选择 0~50 0 ★ 126 390. E3.02 VDI3 功能选择 0~50 0 ★ 126 391. E3.03 VDI4 功能选择 0~50 0 ★ 126 392. E3.04 VDI5 功能选择 0~50 0 ★ 126 E3.05 VDI 有效模式 个位: 虚拟 VDI1 十位:虚拟 VDI2 百位:虚拟 VDI3 千位:虚拟 VDI4 万位:虚拟 VDI5 00000 ★ 126 E3.06 VDI 状态设置 个位: 虚拟 VDI1 十位:虚拟 VDI2 百位:虚拟 VDI3 千位:虚拟 VDI4 万位:虚拟 VDI5 11111 ★ 127 393. 394. 395. E3.07 AI1_DI 功能 0~50 0 ★ 127 396. E3.08 AI2_DI 功能选择 0~50 0 ★ 127 397. E3.09 面板电位器_DI 功能 0~50 0 ★ 127 000 ★ 127 398. E3.10 AI_DI 模式 个位:AI1 0:高电平有效 1:低电平有效 十位:AI2(同个位) 百位:面板电位器 (同个位) 399. E3.11 VDO1 输出功能 0~40 0 ☆ 128 400. E3.12 VDO2 输出功能 0~40 0 ☆ 128 59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401. E3.13 VDO3 输出功能 0~40 0 ☆ 128 402. E3.14 VDO4 输出功能 0~40 0 ☆ 128 403. E3.15 VDO5 输出功能 0~40 0 ☆ 128 个位:VDO1 0:正逻辑 1:反逻辑 十位:VDO2(同个位) 百位:VDO3(同个位) 千位:VDO4(同个位) 万位:VDO5(同个位) 00000 ☆ 128 404. E3.16 VDO 有效状态 405. E3.17 VDO1 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128 406. E3.18 VDO2 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128 407. E3.19 VDO3 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128 408. E3.20 VDO4 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128 409. E3.21 VDO5 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128 设定范围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0 ★ 129 5-1-18.b0 组 电机参数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410. b0.00 电机类型选择 0: 普通异步电机 1: 异步变频电机 2:永磁同步电机 411. b0.01 额定功率 0.1kW~1000.0kW 机型确定 ★ 129 412. b0.02 额定电压 1V~2000V 机型确定 ★ 129 413. b0.03 额定电流 0.01A~655.35A(变频器功 率≦55kW) 机型确定 ★ 129 0.1A ~6553.5A ( 变频 器 功 率>55kW) 414. b0.04 额定频率 0.01Hz~F0.19(最大频率) 机型确定 ★ 129 415. b0.05 额定转速 1rpm~36000rpm 机型确定 ★ 129 60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b0.06 异步定子电阻 0.001Ω~65.535Ω(变频器 功率<=55kW) 电机参数 ★ 129 0.0001Ω~6.5535Ω(变频 器功率>55kW) b0.07 异步转子电阻 0.001Ω~65.535Ω(变频器 功率<=55kW) 电机参数 ★ 129 0.0001Ω ~ 6.5535Ω ( 变 频 器功率>55kW) b0.08 异步漏感 0.01mH~655.35mH(变频器 功率<=55kW) 电机参数 ★ 129 0.001mH ~ 65.535mH ( 变 频 器功率>55kW) b0.09 异步互感 0.1mH ~ 6553.5mH ( 变 频 器 功率<=55kW) 电机参数 ★ 129 0.01mH~655.35mH(变频器 功率>55kW) b0.10 异步空载电流 0.01A~b0.03(变频器功率 <=55kW) 电机参数 ★ 130 0.1A~b0.03(变频器功率 >55kW) b0.11 同步定子电阻 0.001Ω~65.535Ω(变频器 功率<=55kW) 0.0001Ω ~ 6.5535Ω ( 变 频 器功率>55kW) - ★ 130 b0.12 同步D轴电感 0.01mH~655.35mH(变频器 功率<=55kW) 0.001mH ~ 65.535mH ( 变 频 器功率>55kW) - ★ 130 b0.13 同步Q轴电感 0.01mH~655.35mH(变频器 功率<=55kW) 0.001mH ~ 65.535mH ( 变 频 器功率>55kW) - ★ 130 0.1V~6553.5V - ★ 130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b0.14 425. b0.15 ~26 同步反电势系数 保留 61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功能参数说明 设定范围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b0.27 自学习选择 0:无操作 1: 异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 习 2: 异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 习 11:同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 习 12:同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 习 0 ★ 130 b0.28 编码器类型 0:ABZ增量编码器 1:UVW增量编码器 2:旋转变压器 3:正余弦编码器 4:省线方式UVW编码器 0 ★ 131 参数名称 426. 427. 428. b0.29 编码器线数 1~65535 2500 ★ 131 429. b0.30 编码器安装角 0.00~359.90 0.00 ★ 131 430. b0.31 编码器AB相序 0: 正向;1: 反向 0 ★ 131 431. b0.32 编码器偏置角 0.00~359.90 0.00 ★ 132 432. b0.33 UVW相序 0:正向;1:反向 0 ★ 132 0.0s ★ 132 1 ★ 132 设定范围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y0.00 参数初始化 0:无操作 1:恢复参数缺省值,不包括 电机参数 2:清除记录信息 3:恢复参数缺省值,包括电 机参数 4:备份用户当前参数 501: 恢复备份用户参数 0 ★ 132 y0.01 用户密码 0~65535 0 ☆ 133 433. b0.34 PG断线检测时间 434. b0.35 旋变极对数 0.0:不动作 0.1s~10.0s 1~65535 5-1-19.y0 组 功能码管理 序 号 代码 参数名称 435. 436. 62 第五章 序 号 代码 参数名称 y0.02 参数组显示选择 个位:d 组显示选择 0:不显示 1:显示 十位:E 组显示选择(同 上) 百位:b 组显示选择(同 上) 千位:y 组显示选择(同 上) 万位:L 组显示选择(同 上) y0.03 用户参数显示 个位:保留 十位:用户变更参数显示选 择 0:不显示 1:显示 y0.04 0:可修改;1:不可修改 437. 438. 439. 设定范围 参数保护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11111 ★ 133 00 ☆ 133 0 ☆ 133 5-1-20.y1 组 故障查询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63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0:无故障 1:逆变单元保护 2:加速过电流 3:减速过电流 4:恒速过电流 5:加速过电压 6:减速过电压 7:恒速过电压 8:保留 9:欠压 10:变频器过载 11:电机过载 12:输入缺相 13:输出缺相 14:模块过热 440. y1.00 第一次故障类型 15:外部故障 16:通讯异常 17:接触器异常 18:电流检测异常 19:电机自学习异常 20:码盘异常 21:参数读写异常 22:变频器硬件异常 23:电机对地短路 24:保留 25:保留 26:运行时间到达 27: 用户自定义故障 1 28: 用户自定义故障 2 29: 上电时间到达 30:掉载 31:运行时 PID 反馈丢失 441. 40:快速限流超时 y1.01 第二次故障类型 41:运行时切换电机 42: 速度偏差过大 442. 第 三 次 ( 最 近 一 43:电机超速 y1.02 45:电机过温 次)故障类型 51:初始位置错误 64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 ● 133 - ● 133 - ● 133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功能参数说明 设定范围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 - ● 135 第三次(最近一 次)故障时电流 - - ● 135 第三次(最近一 y1.05 次)故障时母线电 压 - - ● 135 第三次(最近一 y1.06 次)故障时输入端 子状态 - - ● 135 第三次(最近一 y1.07 次)故障时输出端 子 - - ● 135 第三次(最近一 y1.08 次)故障时变频器 状态 - - ● 135 第三次(最近一 y1.09 次)故障时上电时 间 - - ● 135 第三次(最近一 y1.10 次)故障时运行时 间 - - ● 135 参数名称 y1.03 第三次(最近一 次)故障时频率 y1.04 451. y1.11 保留 452. y1.12 保留 453. y1.13 第二次故障时频率 - - ● 135 454. y1.14 第二次故障时电流 - - ● 135 455. y1.15 第二次故障时母线 电压 - - ● 135 456. y1.16 第二次故障时输入 端子状态 - - ● 135 457. y1.17 第二次故障时输出 端子状态 - - ● 135 65 第五章 序 代码 号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设定 更 参照 改 页 - ● 136 - ● 136 - ● 136 458. y1.18 第二次故障时变频 器状态 459. y1.19 第二次故障时上电 时间 460. y1.20 第二次故障时运行 时间 461. y1.21 保留 462. y1.22 保留 463. y1.23 第一次故障时频率 - - ● 136 464. y1.24 第一次故障时电流 - - ● 136 465. y1.25 第一次故障时母线 电压 - - ● 136 466. y1.26 第一次故障时输入 端子状态 - ● 136 467. y1.27 第一次故障时输出 端子 - ● 136 468. y1.28 第一次故障时变频 器状态 - ● 135 469. y1.29 第一次故障时上电 时间 - ● 136 470. y1.30 第一次故障时运行 时间 - ● 136 - - - - 5-2.功能参数说明 5-2-1.基本监视参数:d0.00-d0.39 d0 参数组用于监视变频器运行状态信息,客户可以通过面板查看,以方便现 场调试,也可以通过通讯读取参数组数值,以用于上位机监控。 具体参数功能码、参数名称及最小单位参见表 5-2。 最小单位 参数功能码 参数名称 d0.00 运行频率(Hz) 实际输出频率 66 0.01Hz 第五章 d0.01 设定频率(Hz) 0.01Hz 母线电压(V) V 输出电压(V) V 输出电流(A) 0.01A 输出功率(kW) 0.1kW 输出转矩(%) 0.1% 功能参数说明 实际设定频率 d0.02 直流母线电压的检测值 d0.03 实际输出电压 d0.04 电机实际电流的有效值 d0.05 电机输出功率计算值 d0.06 电机输出转矩百分比 d0.07 DI 输入状态 DI 输入状态,此值为十六进制数字。表格为每一位对应每个输入端子的状态 顺序: 0~10 位 输入端子状态 0 无效 1 有效 9 8 2 7 2 9 6 2 8 5 2 7 4 2 6 3 2 5 2 2 4 1 2 3 0 2 2 2 1 0 DI1 DI2 保留 DI3 DI4 保留 DI8 DI7 DI5 DI6 d0.08 DO 输出状态 - DO 输出状态,此值为十六进制数字。表格为每一位对应每个输出端子的状态 顺序: 0 ~ 10 输出端子状态 位 0 无效 1 有效 67 第五章 4 3 2 2 2 4 1 2 3 0 2 2 功能参数说明 2 1 0 SPB 继电器 1 厂家保留未定义 SPA d0.09 AI1 电压(V) 继电器 2 0.01V AI2 电压(V) 0.01V 面板电位器电压(V) 0.01V 计数值 - 长度值 - 实际速度 - PID 设定 % AI1 输入电压值 d0.10 AI2 输入电压值 d0.11 面板电位器输入电压值 d0.12 计数功能中的实际脉冲数值 d0.13 定长功能中的实际长度 d0.14 电机实际运行速度显示 d0.15 PID 调节运行时的给定值百分比 d0.16 PID 反馈 % PID 调节运行时的反馈值百分比 d0.17 PLC 步段 - PLC 程序正在运行的步段显示 HDI(DI5) 脉 冲 频 率 (kHz) HDI(DI5)高速脉冲输入频率显示,单位 0.01kHz 反 馈 速 度 ( 单 位 d0.19 0.1Hz) PG 反馈速度,精确到 0.1Hz d0.18 d0.20 剩余运行时间 0.01kHz 0.1Hz 0.1Min 剩余运行时间显示,用于定时运行控制 d0.21 线速度 1m/Min 根据角速度和直径,计算的线速度,用于恒张力,恒线速度控制中 68 第五章 d0.22 当前上电时间 Min 当前运行时间 0.1Min HDI(DI5)脉冲频率 Hz 本次变频器上电累积时间 d0.23 本次变频器运行累积时间 d0.24 HDI(DI5)高速脉冲输入频率显示,单位 1Hz d0.25 通讯设定值 0.01% 通过通讯口设定的频率或转矩等指令值 d0.26 编码器反馈速度 0.01Hz 频率主设显示 0.01Hz PG 反馈速度,精确到 0.01Hz d0.27 F0.03 主频率设定源设定的频率 d0.28 频率辅设显示 0.01Hz F0.04 辅频率设定源设定的频率 d0.29 指令转矩(%) 0.1% 转矩控制模式时,显示设定的目标转矩 d0.30 保留 保留 同步转子位置 0.0° 旋变位置 - 保留 d0.31 同步电机转子的当前位置角度 d0.32 旋变作为速度反馈时,转子的位置 d0.33 ABZ 位置 0 显示当前 ABZ 或 UVW 编码器 AB 相脉冲计数 d0.34 Z 信号计数器 - 显示当前 ABZ 或 UVW 编码器 Z 相脉冲计数 d0.35 变频器状态 显示变频器运行状态信息 数据定义格式如下: Bit0 0:停机;1:正转;2:反转 Bit1 Bit2 0:恒速;1:加速;2:减速 Bit3 Bit4 0:母线电压正常;1:欠压 d0.36 变频器机型 1.G 型(恒转矩负载机型) 2.F 型(风机、水泵类负载机型) 69 - - 功能参数说明 第五章 d0.37 AI1校正前电压 0.01V d0.38 AI2 校正前电压 0.01V d0.39 面板电位器校正前电压 0.01V 5-2-2.基本功能组:F0.00-F0.27 代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码 无 PG 矢量控制 0 F0.00 电机控制方式 带 PG 矢量控制 1 V/F 控制 2 F0.01 键盘设定频率 0.00Hz~F0.19(最大频率)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 设定 更 改 2 ★ 50.00Hz ☆ 当频率源选择为“数字设定”或“端子 UP/DOWN”时,该参数值为变频器的频 率数字设定初始值。 F0.02 指令分辨率 0.1Hz 1 0.01Hz 2 2 ★ 本参数用来确定所有与频率相关参数的分辨率。 当频率分辨率为 0.1Hz 时,PI9000 最大输出频率可以到达 3200Hz,而频率分 辨率为 0.01Hz 时,PI9000 的最大输出频率为 320.00Hz。 注意:修改该参数时,所有与频率有关参数小数点位数会变化,所对应频率值 也发生变化,要特别留意。 F0.03 频率源主设 键 盘 设 定 频 率 ( F0.01 , UP/DOWN 可修改掉电不记忆) 键 盘 设 定 频 率 ( F0.01 , UP/DOWN 可修改,掉电记忆) 模拟量 AI1 设定 1 模拟量 AI2 设定 3 面板电位器设定 4 高速脉冲设定 5 多段速运行设定 简易 PLC 程序设定 6 7 PID 控制设定 8 远程通讯设定 9 0 2 0 ☆ 选择变频器主给定频率的输入通道。共有 10 种主给定频率通道: 0:键盘设定频率(F0.01,UP/DOWN 可修改掉电不记忆) 设定频率初始值为 F0.01 “数字设定预置频率”的值。可通过键盘的▲键与▼ 键(或多功能输入端子的 UP、DOWN)来改变变频器的设定频率值。 变频器掉电后并再次上电时,设定频率值恢复为 F0.01“数字设定预置频率” 值。 1:键盘设定频率(F0.01,UP/DOWN 可修改,掉电记忆) 设定频率初始值为 F0.01“数字设定预置频率”的值。可通过键盘的▲、▼键 70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或多功能输入端子的 UP、DOWN)来改变变频器的设定频率值。 变频器掉电后并再次上电时,设定频率为上次掉电时刻的设定频率,通过键盘 ▲、▼键或者端子 UP、DOWN 的修正量被记忆。 需要提醒的是,F0.09 为“数字设定频率停机记忆选择”,F0.09 用于选择在变 频器停机时,频率的修正量是被记忆还是被清零。F0.09 与停机有关,并非与掉电 记忆有关,应用中要注意。 2:模拟量 AI1 设定 3:模拟量 AI2 设定 4:面板电位器设定 指频率由模拟量输入端子来确定,PI9000 控制板提供 2 个模拟量输入端子 (AI1,AI2) 。 可为 0V~10V 电压输入,也可为 0mA~20mA 电流输入,由控制板上跳线选择。 AI1、AI2 的输入电压值,与目标频率的对应关系,用户可通过 F1 组功能码进 行设置。 面板电位器的模拟量输入 0V~5V 电压。 5:高速脉冲设定 频率给定通过端子脉冲来给定。脉冲给定信号规格:电压范围 9V~30V、频率 范围 0kHz~100kHz。脉冲给定只能从多功能输入端子 DI5 输入。DI5 端子输入脉冲 频率与对应设定的关系,通过 F1.26~F1.29 进行设置,该对应关系为 2 点的直线 对应关系,脉冲输入所对应设定的 100.0%,是指相对最大频率 F0.19 的百分比。 6:多段速运行设定 选择多段指令运行方式时, DI 端子的不同输入状态组合,对应不同的设定频 率值。PI9000 可以设置 4 个多段指令端子,16 种状态,可以通过 E1 组功能码对应 任意 16 个“多段指令”,“多段指令”是相对最大频率 F0.19 的百分比。 该方式下,需要在 F1 组的参数中将相应 DI 端子功能设置为多段指令 7:简易 PLC 程序设定 该方式下,变频器的运行频率源可在 1~16 个任意频率指令之间切换运行,用 户可设定 1~16 个频率指令的保持时间、各自的加减速时间,具体内容参考 E1 组 相关说明。 8:PID 控制设定 选择过程 PID 控制的输出作为运行频率。一般用于闭环控制,例如恒压力闭环 控制、恒张力闭环控制等场合。 应用 PID 作为频率源时,需要设置 E2 组“PID 功能”相关参数。 9:远程通讯设定 PI9000 支持 Modbus 通讯。 使用通讯时必须安装通讯卡 F0.04 频率源辅设 键盘设定频率(F0.01,UP/DOWN 可修改掉电不记忆) 键盘设定频率(F0.01,UP/DOWN 可修改,掉电记忆) 模拟量 AI1 设定 0 模拟量 AI2 设定 3 面板电位器设定 4 高速脉冲设定 5 多段速运行设定 6 71 1 2 0 ★ 第五章 简易 PLC 程序设定 7 PID 控制设定 8 远程通讯设定 9 功能参数说明 使用方法可以参考 F0.03 的相关说明。 当频率源辅设用作叠加给定(即频率源选择为主+辅、主到主+辅切换或辅到主 +辅切换)时,需要注意: 1)当频率源辅设为数字给定时,数字设定预置频率(F0.01)不起作用,用户 通过键盘的▲、▼键(或多功能输入端子的 UP、DOWN)进行的频率调整,直接在频 率源主设的基础上调整。 2)当频率源辅设为模拟输入给定(AI1、AI2、面板电位器)或脉冲输入给定 时,输入设定的 100%对应频率源辅设范围,可通过 F0.05 和 F0.06 进行设置。 3)频率源为脉冲输入给定时,与模拟量给定类似。提示:频率源辅设与频率 源主设,不能设置为同一个通道,即 F0.03 与 F0.04 不要设置为相同的值,否则容 易引起混乱。 F0.05 辅设范围选择 F0.06 辅设范围 相对于最大频率 0 相对于主频率源 1 0%~150% 0 ☆ 100% ☆ 当频率源选择为“频率叠加”(即 F0.07 设为 1、3 或 4)时,这两个参数用来 确定频率源辅设的调节范围。 F0.05 用于确定频率源辅设范围所对应的对象,可选择相对于最大频率,也可 以相对于频率源主设,若选择为相对于频率源主设,则频率源辅设的范围将随着频 率源主设的变化而变化。 个位 F0.07 频率叠加选择 频率源选择 频率源主设 主辅运算结果(运算关系由十位 确定) 频率源主设与频率源辅设切换 0 频率源主设与主辅运算结果切换 3 频率源辅设与主辅运算结果切换 4 十位 1 2 00 ☆ 频率源主辅运算关系 主+辅 0 主-辅 1 Max(主,辅) 2 Min(主,辅) 3 通过频率源主设和频率源辅设的复合实现频率给定。 个位:频率源选择: 0:频率源主设 频率源主设作为指令频率。 1:主辅运算结果主辅运算结果作为指令频率,主辅运算关系见该功能码的 “十位”说明。 2:频率源主设与频率源辅设切换,当多功能输入端子功能 18(频率切换)无效 72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时,频率源主设作为指令频率。当多功能输入端子功能 18(频率源切换)有效时, 频率源辅设作为指令频率。 3:频率源主设与主辅运算结果切换当多功能输入端子功能 18(频率切换)无 效时,频率源主设作为指令频率。当多功能输入端子功能 18(频率切换)有效时, 主辅运算结果作为指令频率。 4:频率源辅设与主辅运算结果切换当多功能输入端子功能 18(频率切换)无 效时,频率源辅设作为指令频率。当多功能输入端子功能 18(频率切换)有效时, 主辅运算结果作为指令频率。 十位:频率源主辅运算关系: 0:频率源主设+频率源辅设 频率源主设与频率源辅设的和作为指令频率。实现频率叠加给定功能。 1:频率源主设-频率源辅设 频率源主设减去频率源辅设的差作为指令频率。 2:MAX(主,辅)取频率源主设与频率源辅设中绝对值最大的作为指令频率。 3:MIN(主,辅)取频率源主设与辅频率源辅设中绝对值最小的作为指令频 率。另外,当频率源选择为主辅运算时,可以通过 F0.08 设置偏置频率,在主辅运 算结果上叠加偏置频率,以灵活应对各类需求。 F0.08 辅设偏置频率 0.00Hz 0.00Hz~F0.19(最大频率) ☆ 该功能码只在频率源选择为主辅运算时有效。 当频率源为主辅运算时,F0.08 作为偏置频率,与主辅运算结果叠加作为最终 频率设定值,使频率设定可以更为灵活。 F0.09 停机记忆选择 不记忆 0 记忆 1 1 ☆ 本功能仅对频率源为数字设定时有效。 “不记忆”是指变频器停机后,数字设定频率值恢复为 F0.01(数字设定预置 频率)的值,键盘▲、▼键或者端子 UP、DOWN 进行的频率修正被清零。 “记忆”是指变频器停机后,数字设定频率保留为上次停机时刻的设定频率, 键盘▲、▼键或者端子 UP、DOWN 进行的频率修正保持有效。 F0.10 UP/DOWN 基准 运行频率 0 设定频率 1 0 ★ 本参数仅当频率源为数字设定时有效。 用来确定键盘的▲、▼键或者端子 UP/DOWN 动作时,采用何种方式修正设定频 率,即目标频率是在运行频率基础上增减,还是在设定频率基础上增减。 两种设置的区别,在变频器处于加减速过程时表现明显,即如果变频器的运行 频率与设定频率不同时,该参数的不同选择差异很大。 F0.11 命令源选择 键盘控制(LED 灭) 0 端子台控制(LED 亮) 1 通讯命令控制(LED 闪烁) 2 0 ☆ 选择变频器控制命令的输入通道。变频器控制命令包括:启动、停机、正转、 反转、点动等。 0:键盘控制(“LOCAL/REMOT”灯灭); 由操作面板上的 RUN、STOP/RST 按键进行运行命令控制。 73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1:端子台控制(“LOCAL/REMOT”灯亮) ; 由多功能输入端子 DI 定义为 FWD、REV、FJOG、RJOG 等功能,进行运行命令控 制。 2:通讯命令控制(“LOCAL/REMOT”灯闪烁) 运行命令由上位机通过通讯方式给出。选择此项时,必须选配通讯卡(Modbus 卡等) 。 个位 无捆绑 F0.12 命令频率同步 键盘命令绑定频率源选择 0 键盘设定频率 1 AI1 2 AI2 3 面板电位器 4 高速脉冲设定 5 多段速 6 简易 PLC 7 PID 8 000 ☆ 9 通讯给定 端子台命令绑定频率源选 十位 (0~9,同个位) 通讯命令绑定频率源选择 百位 (0~9,同个位) 定义三种运行命令通道与九种频率给定通道之间的捆绑组合,方便实现同步切 换。 以上频率给定通道的含义与频率源主设选择 F0.03 相同,请参见 F0.03 功能码 说明。不同的运行命令通道可捆绑相同的频率给定通道。当命令源有捆绑的频率源 时,该命令源有效期间,F0.03~F0.07 所设定频率源不再起作用。 F0.13 加速时间 1 0.0s~6500s - ☆ F0.14 减速时间 1 0.0s~6500s - ☆ 加速时间指变频器从零频,加速到 F0.16 所需时间。 减速时间指变频器从 F0.16,减速到零频所需时间。 PI9000 提供 4 组加减速时间,用户可利用数字量输入端子 DI 切换选择,四组 加减速时间设置参数如下: 第一组:F0.13、F0.14; 第二组:F7.08、F7.09; 第三组:F7.10、F7.11; 第四组:F7.12、F7.13。 F0.15 加减速时间单位 1秒 0 0.1 秒 1 0.01 秒 2 1 ★ 为满足各类现场的需求,PI9000 提供 3 种加减速时间单位,分别为 1 秒、0.1 秒和 0.01 秒。 74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注意:修改该功能参数时,4 组加减速时间所显示小数点位数会变化,所对应 的加减速时间也发生变化,要特别留意。 F0.16 加减速基准频率 最大频率(F0.19) 0 设定频率 1 100Hz 2 0 ★ 加减速时间,是指从零频到 F0.16 或 F0.16 到零频之间的时间。 当 F0.16 选择为 1 时,加减速时间与设定频率有关,如果设定频率频繁变化,则电 机的加速度是变化的,应用时需要注意。 F0.17 载波频率调整 否 0 是 1 1 ☆ 载频随温度调整,是指变频器按散热器温度自动调整载波频率,温度高时降低 载波频率,温度低时,恢复载波频率。 F0.18 载波频率 0.5kHz~16.0kHz - ☆ 此功能主要用于改善变频器运转中可能出现的噪声及振动现象。载波频率较高 时,电流波形比较理想,电机噪音小。在需要静音的场所非常适用。但此时主元器 件的开关损耗较大,整机发热较多,效率下降,出力减小。与此同时无线电干扰较 大,高载波频率运用时的另一问题就是电容性漏电流增大,装有漏电保护器时可能 引起其误动作,也可能引起过电流。 当低载波频率运行时,则与上述现象基本相反。 不同的电机对载波频率的反应也不相同。最佳的载波频率需按实际情况进行调 节而获得。但随着电机容量的增大,载波频率应该选得较小。本公司保留最大载波 频率限制的权利。 调整载波频率会对下列性能产生影响: 载波频率 低 → 高 电机噪音 大 → 小 输出电流波形 差 → 好 电机温升 高 → 低 变频器温升 低 → 高 漏电流 小 → 大 对外辐射干扰 小 → 大 注意:载波频率越大,整机的温升就越高。 F0.19 最大输出频率 50.00Hz 50.00Hz~320.00Hz ★ PI9000 中模拟量输入、脉冲输入(DI5)、多段指令等,作为频率源时各自的 100.0%都是相对该参数定标的。 PI9000 的输出最大频率可以达到 3200Hz,为兼顾频率指令分辨率与频率输入 范围两个指标,可通过 F0.02 选择频率指令小数点位数。 当 F0.02 选择为 1 时,频率分辨率为 0.1Hz,此时 F0.19 设定范围为 50.0Hz~ 3200.0Hz;当 F0.02 选择为 2 时,频率分辨率为 0.01Hz,此时 F0.19 设定范围为 50.00Hz~320.00Hz。 F0.20 上限频率源 F0.21 设定 0 AI1 1 AI2 2 75 0 ★ 第五章 面板电位器设定 3 高速脉冲设定 4 通讯给定 5 功能参数说明 定义上限频率的设定方式。上限频率可以来自于数字设定(F0.21) ,也可来自 于模拟量输入通道。当用模拟输入设定上限频率时,模拟输入设定的 100%对应 F0.21。 为避免出现“飞车”现象,设定上限频率,当变频器运行至上限频率值时,变 频器保持在上限频率运行,不再增加。 F0.21 上限频率 F0.23 (下限频率)~F0.19(最大 频率) 50.00Hz ☆ F0.22 上限频率偏置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当上限频率为模拟量或高速脉冲设定时,F0.22 作为设定值的偏置量,将该偏 置频率与 F0.20 叠加,作为最终上限频率的设定值。 F0.23 下限频率 0.00Hz 0.00Hz~F0.21(上限频率) ☆ 频率指令低于 F0.23 设定的下限频率时,变频器可以停机、以下限频率运行或 者以零速运行,运行方式可以通过 F7.18 设定。 F0.24 运行方向 方向一致 0 方向相反 1 0 ☆ 通过更改该参数,可以不改变电机接线而实现改变电机转向的目的,其作用相 当于调整电机(U、V、W)任意两条线实现电机旋转方向的转换。 提示:参数初始化后电机运行方向会恢复原来的状态。对于系统调试好后严禁 更改电机转向的场合慎用。 F0.25 保留 F0.26 保留 F0.27 GF 类型 G 型(恒转矩负载机型) F 型(风机、水泵类负载机 型) 1 - ● 出厂 设定 1 更 改 2 该参数仅供用户查看出厂机型用,不可更改。 1:适用于恒转矩负载 2:适用于变转矩负载(风机、水泵负载) 5-2-3.输入端子:F1.00-F1.39 代 参数名称 码 F1.00 DI1 端子功能选择 0~50 设定范围 F1.01 DI2 端子功能选择 0~50 2 F1.02 DI3 端子功能选择 0~50 8 F1.03 DI4 端子功能选择 0~50 9 F1.04 DI5 端子功能选择 0~50 12 F1.05 DI6 端子功能选择 0~50 13 76 ★ 第五章 F1.06 DI7 端子功能选择 0~50 F1.07 DI8 端子功能选择 0~50 功能参数说明 0 F1.08 厂家保留未定义 F1.09 厂家保留未定义 这些参数用于设定数字多功能输入端子的功能,可以选择的功能如下表所示: 设定值 功能 说明 可将不使用的端子设定为“无功能”,以防止 误动作。 0 无功能 1 正转运行(FWD) 2 反转运行(REV) 3 三线式运行控制 4 正转点动(FJOG) 5 反转点(RJOG) 6 端子 UP 7 端子 DOWN 8 自由停车 变频器封锁输出,此时电机的停车过程不受变 频器控制。此方式与 F3.07 所述的自由停车的 含义是相同的。 9 故障复位(RESET) 利用端子进行故障复位的功能。与键盘上的 RESET 键功能相同。用此功能可实现远距离故 障复位。 10 运行暂停 变频器减速停车,但所有运行参数均被记忆。 如 PLC 参数、摆频参数、PID 参数。此端子信 号消失后,变频器恢复为停车前的运行状态。 11 外部故障常开输入 当该信号送给变频器后,变频器报出故障 Err.15,并根据故障保护动作方式进行故障处 理(详细内容参见功能码 F8.17) 。 12 多段速端子 1 13 多段速端子 2 14 多段速端子 3 15 多段速端子 4 16 加减速时间选择端子 1 通过外部端子来控制变频器正转与反转。 通过此端子来确定变频器运行方式是三线控制 模式。详细情况请参考功能码 F1.10(“端子命 令方式”)的说明。 FJOG 为 点 动 正 转 运 行 , RJOG 为 点 动 反 转 运 行。点动运行频率、点动加减速时间参见功能 码 F7.00、F7.01、F7.02 的说明。 由外部端子给定频率时修改频率的递增、递减 指令。在频率源设定为数字设定时,可上下调 节设定频率。 可通过这四个端子的 16 种状态,实现 16 段速 度或者 16 种其他指令的设定。详细内容见附 表1 通过此两个端子的 4 77 第五章 17 加减速时间选择端子 2 18 频率源切换 19 UP/DOWN 设 定清 零( 端 子、键盘) 20 控制命令切换端子 1 功能参数说明 状态,实现 4 种加减速时间的选择,详细内容 见附表 2。 用来切换选择不同的频率源。 根据频率源选择功能码(F0.07)的设置,当 设定某两种频率源之间切换作为频 源时,该端子用来实现在两种频率源中切换。 当频率给定为数字频率给定时,此端子可清除 端子 UP/DOWN 或者键盘 UP/DOWN 所改变的频率 值,使给定频率恢复到 F0.01 设定的值。 当命令源为非键盘控制,实现设为端子控制时 (F0.11=1),此端子可以进行端子控制与键盘 控制的切换。 当命令源设为通讯控制时(F0.11=2),此端子 可以进行通讯控制与键盘控制的切换。 21 加减速禁止 保证变频器不受外来信号影响(停机命令除 外),维持当前输出频率。 22 PID 暂停 PID 暂时失效,变频器维持当前的输出频率, 不再进行频率源的 PID 调节。 23 PLC 状态复位 PLC 在执行过程中暂停,再次运行时,可通过 此端子使变频器恢复到简易 PLC 的初始状态。 24 摆频暂停 变频器以中心频率输出。摆频功能暂停。 25 记数器输入 记数脉冲的输入端子。 26 计数器复位 对计数器状态进行清零处理。 27 长度计数输入 长度计数的输入端子。 28 长度复位 长度清零 29 转矩控制禁止 禁止变频器进行转矩控制,变频器进入速度控 制方式 30 高速脉冲输入(仅对 DI5 有效) DI5 作为脉冲输入端子的功能。 31 保留 保留 32 立即直流制动 该端子有效时,变频器直接切换到直流制动状 态 33 外部故障常闭输入 当外部故障常闭信号送入变频器后,变频器报 出故障 Err.15 并停机。 34 频率修改使能 若该功能被设置为有效,则当频率有改变时, 变 器不响应频率的更改,直到该端子状态无效。 35 PID 作用方向取反 该端子有效时,PID 作用方向与 E2.03 设定的 方向相反。 78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36 外部停车端子 1 键盘控制时,可用该端子使变频器停机,相当 于键盘上 STOP 键的功 37 控制命令切换端子 2 用于在端子控制和通讯控制之间的切换。若命 令源选择为端子控制,则该端子有效时系统切 换为通讯控制;反之亦反。 38 PID 积分暂停 该端子有效时,则 PID 的积分调节功能暂停, 但 PID 的比例调节和微分调节功能仍然有效。 39 频率源主设与数字设定 预置频率切换 该端子有效,则频率源 A 用数字设定预置频率 (F0.01)替代 40 频率源辅设与数字设定 预置频率切换 该端子有效,则频率源 B 用数字设定预置频率 (F0.01)替代 41 保留 42 保留 当 PID 参 数 切 换 条 件 为 DI 端 子 时 (E2.19=1 ), 该端 子 无效 时 , PID 参 数使用 E2.13~E2.15;该端子有效时则使用 E2.16~ E2.18 43 PID 参数切换 44 用户自定义故障 1 45 用户自定义故障 2 46 速度控制/ 转矩控制切 换 矢量控制方式下,速度控制模式与转矩控制模 式切换。该端子无效时,变频器运行于 FA.00 (速度/转矩控制方式)定义的模式,该端 有效则切 换为另一种模式。 47 紧急停车 该端子有效时,变频器以最快速度停车,该停 车过程中电流处于所设定的电流上限。该功能 用于满足在系统处于紧急状态时,变频器需要 尽快停机的要求。 48 外部停车端子 2 49 减速直流制动 50 本次运行时间清零 用户自定义故障 1 和 2 有效时,变频器分别报 警故障 Err.27 和故障序号 Err.28,变频器会 根据故障保护动作选择 F8.19 所选择 动作模式进行处理。 在任何控制方式下(键盘控制、端子控制、通 讯控制),可用该端子 使变频器减速停车,此 时减速时间固定 减速时间 4。 该端子有效时,变频器先减速到停机直流制动 起始频率,然后切换到直流制动状态。 该端子有效时,变频器本次运行的计时时间被 清零,本功能需要与定时运行(F7.42)和本 次运行时间到达(F7.45)配合使用。 附表 1 多段指令功能说明 4 个多段指令端子,可以组合为 16 种状态,这 16 各状态对应 16 个指令设定 79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值。具体如表 1 所示: K4 K3 K2 K1 指令设定 对应参数 OFF OFF OFF OFF 0 段速度设定 0X E1.00 OFF OFF OFF ON 1 段速度设定 1X E1.01 OFF OFF ON OFF 2 段速度设定 2X E1.02 OFF OFF ON ON 3 段速度设定 3X E1.03 OFF ON OFF OFF 4 段速度设定 4X E1.04 OFF ON OFF ON 5 段速度设定 5X E1.05 OFF ON ON OFF 6 段速度设定 6X E1.06 OFF ON ON ON 7 段速度设定 7X E1.07 ON OFF OFF OFF 8 段速度设定 8X E1.08 ON OFF OFF ON 9 段速度设定 9X E1.09 ON OFF ON OFF 10 段速度设定 10X E1.10 ON OFF ON ON 11 段速度设定 11X E1.11 ON ON OFF OFF 12 段速度设定 12X E1.12 ON ON OFF ON 13 段速度设定 13X E1.13 ON ON ON OFF 14 段速度设定 14X E1.14 ON ON ON ON 15 段速度设定 15X E1.15 当频率源选择为多段速时,功能码 E1.00~E1.15 的 100.0%,对应最大频率 F0.19。多段指令除作为多段速功能外,还可以作为 PID 的给定源,以满足需要在 不同给定值之间切换的需求。 附表 2 加减速时间选择端子功能说明 端子 2 端子 1 加速或减速时间选择 OFF OFF 加速时间 1 F0.13、F0.14 OFF ON 加速时间 2 F7.08、F7.09 ON OFF 加速时间 3 F7.10、F7.11 ON ON 加速时间 4 F7.12、F7.13 F1.10 端子命令方式 对应参数 两线式 1 0 两线式 2 1 三线式 1 2 三线式 2 3 0 ★ 该参数定义了通过外部端子,控制变频器运行的四种不同方式。 0:两线式模式 1 此模式为最常使用的两线模式。由端子 DIx、DIy 来决定电机的正、反转运 80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行。 端子功能设定如下: 端子 DIx 设定值 描述 1 正转运行( WD) DIy 2 反转运行(REV) 其中,DIx、DIy 为 DI1~DI10 的多功能输入端子,电平有效。 K1 K2 运行命令 0 0 停止 K1 0 1 反转 K2 1 0 正转 1 1 停止 DIx 正转运行 FWD DIy 反转运行 REV COM 数字量公共端 两线式模式 1 1:两线式模式 2 用此模式时 DIx 端子功能为运行使能端子,而 DIy 端子功能确定运行方向。 端子功能设定如下: 端子 设定值 描述 DIx 1 正转运行(FWD) DIy 2 反转运行(REV) 其中,DIx、DIy 为 DI1~DI10 的多功能输入端子,电平有效。 K1 K2 运行命令 0 0 停止 K1 0 1 停止 K2 1 0 正转 1 1 反转 DIx 正转运行 FWD DIy 反转运行 REV COM 数字量公共端 两线式模式 2 2:三线式控制模式 1 此模式 DIn 为使能端子,方向分别由 DIx、DIy 控制。 端子功能设定如下: 端子 设定值 描述 DIx 1 正转运行(FWD) 81 第五章 DIy 2 功能参数说明 反转运行(REV) DIn 3 三线式运行控制 在需要运行时,须先闭合 DIn 端子,由 DIx 或 DIy 的脉冲上升沿来实现电机的 正转或反转控制。 在需要停车时,须通过断开 DIn 端子信号来实现。其中,DIx、DIy、DIn 为 DI1~DI10 的多功能输入端子,DIx、DIy 为脉冲有效,DIn 为电平有效。 其中:SB1:停止按钮 SB2:正转按钮 SB3:反转按钮 3:三线式控制模式 2 此模式的使能端子为 DIn,运行命令由 DIx 来给出,方向由 DIy 的状态来决 定。 端子功能设定如下: 端子 设定值 描述 DIx 1 正转运行(FWD) DIy 2 反转运行(REV) DIn 3 三线式运行控制 在需要运行时,须先闭合 DIn 端子,由 DIx 的脉冲上升沿产生电机运行信号,DIy 的状态产生电机方向信号。 在需要停车时,须通过断开 DIn 端子信号来实现。其中,DIx、DIy、DIn 为 DI1~DI10 的多功能输入端子,DIx 为脉冲有效,DIy、DIn 为电平有效。 82 第五章 SB2 DIx SB1 正转运行 FWD SB2 K DIx 正转运行 FWD DIn 三线式运行控制 运行方向 SB1 SB3 DIn 三线式运行控制 DIy 反转运行 REV 正转 0 K DIy 反转运行 REV COM 数字量公共端 1 功能参数说明 反转 COM 数字量公共端 三线式控制模式 1 三线式控制模式 2 其中: SB1:停止按钮 SB2:运行按钮 F1.11 端子 UP/DOWN 变化率 0.001Hz/s~65.535Hz/s 1.000Hz/s ☆ 用于设置端子 UP/DOWN 调整设定频率时,频率变化的速度,即每秒钟频率的变 化量。 当 F0.02(频率小数点)为 2 时,该值范围为 0.001Hz/s~65.535Hz/s。 当 F0.02(频率小数点)为 1 时,该值范围为 0.01Hz/s~655.35Hz/s。 F1.12 AIC1 最小输入 0.00V~F1.14 0.00V ☆ F1.13 F1.12 对应设定 -100.00%~100.0% 0.0% ☆ F1.14 AIC1 最大输入 F1.12~+10.00V 10.00V ☆ F1.15 F1.14 对应设定 -100.00%~100.0% 100.0% ☆ 上述功能码用于设置,模拟量输入电压与其代表的设定值之间的关系。 当模拟量输入的电压大于所设定的“最大输入”(F1.14)时,则模拟量电压 按照“最大输入” 计算;同理,当模拟输入电压小于 所设定的“最小输入 ” (F1.12)时,则根据“AI 低于最小输入设定选择”(F1.25)的设置,以最小输入 或者 0.0%计算。 当模拟输入为电流输入时,1mA 电流相当于 0.5V 电压。 AI1 输入滤波时间,用于设置 AI1 的软件滤波时间,当现场模拟量容易被干扰 时,请加大滤波时间,以使检测的模拟量趋于稳定,但是滤波时间越大则对模拟量 检测的响应速度变慢,如何设置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权衡。 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模拟设定的 100.0%所对应标称值的含义有所不同,具体请 参考各应用部分的说明。 两个图例为两种典型设定的情况。 对应设定 (频率,转矩) 100% A1 0V(0mA) 10V(20mA) 83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对应设定 (频率,转矩) 100% A1 0V(0mA) 10V(20mA) -100% 模拟给定与设定量的对应关系 F1.16 AIC2 最小输入 0.00V~F1.18 0.00V ☆ F1.17 F1.16 对应设定 -100.00%~100.0% 0.0% ☆ F1.18 AIC2 最大输入 F1.16~+10.00V 10.00V ☆ F1.19 F1.18 对应设定 -100.00%~100.0% 100.0% ☆ 曲线 2 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请参照曲线 1 的说明。 F1.20 AIC3 最小输入 0.00V~F1.22 0.00V ☆ F1.21 F1.20 对应设定 -100.00%~100.0% 0.0% ☆ F1.22 AIC3 最大输入 F1.20~+10.00V 10.00V ☆ F1.23 F1.22 对应设定 -100.00%~100.0% 100.0% ☆ 0x321 ☆ 曲线 3 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请参照曲线 1 的说明。 AI1 曲线选择 个位 F1.24 AI 曲线选择 曲线 1(2 点,见 F1.12~ 1 F1.15) 曲线 2(2 点,见 F1.16~ 2 F1.19) 曲线 3(2 点,见 F1.20~ 3 F1.23) AI2 曲线选择(1~3, 十位 同个位) 面板电位器曲线选择 百位 (1~3,同个位) 该功能码的个位、十位、百位分别用于选择模拟量输入 AI1、AI2、面板电位器 对应的设定曲线。 3 路模拟量输入可以分别选择 3 种曲线中的任意一个。 曲线 1、曲线 2、曲线 3 均为 2 点曲线,在 F1 组功能码中设置。 F1.25 AI 输入设定选择 个 位 AI1 低于最小输入设定选择 84 0x000 ☆ 第五章 对应最小输入设定 0 0.0% 1 功能参数说明 AI2 低于最小输入设定选择 (0~1,同个位) 十 位 百 面板电位器低于最小输入 位 设定选择(0~1,同个位) 该功能码用于设置,当模拟量输入的电压小于所设定的“最小输入”时,模拟 量所对应的设定如何确定。 该功能码的个位、十位、百位,分别对应模拟量输入 AI1、AI2、面板电位器。 若选择为 0,则当模拟量输入低于“最小输入”时,则该模拟量对应的设定,为功 能码确定的曲线“最小输入对应设定”(F1.13、F1.17、F1.21)。 若选择为 1,则当模拟量输入低于最小输入时,则该模拟量对应的设定为 0.0%。 F1.26 HDI 最小输入 0.00kHz~F1.28 F1.27 F1.26 对应设定 -100.00%~100.0% F1.28 HDI 最大输入 F1.26~100.00kHz F1.29 F1.28 对应设定 -100.00%~100.0% 0.00kHz ☆ 0.0% ☆ 50.00kHz ☆ 100.0% ☆ 此组功能码用于设置 DI5 脉冲频率与对应设定之间的关系。 脉冲频率只能通过 DI5 通道输入变频器。该组功能的应用与曲线 1 类似,请参 考曲线 1 的说明。 F1.30 DI 滤波时间 0.010s 0.000s~1.000s ☆ 设置 DI 端子状态的软件滤波时间。若使用场合输入端子易受干扰而引起误动 作,可将此参数增大,以增强则抗干扰能力。但是该滤波时间增大会引起 DI 端子 的响应变慢。 F1.31 AI1 滤波时间 0.00s~10.00s 0.10s ☆ F1.32 AI2 滤波时间 0.00s~10.00s 0.10s ☆ F1.33 面板电位器滤波时间 0.00s~10.00s 0.10s ☆ F1.34 HDI 滤波时间 0.00s~10.00s 0.10s ☆ 00000 ★ 个位 DI1 端子有效状态设定 高电平有效 0 低电平有效 1 十位 DI2 端子有效状态设定 (0~1,同个位) 百位 DI3 端子有效状态设定 (0~1,同个位) 千位 DI4 端子有效状态设定 (0~1,同个位) 万位 DI5 端子有效状态设定 F1.35 DI 端子模式选择 1 85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0~1,同个位) 个位 DI6 端子有效状态设定 高电平有效 0 低电平有效 1 十位 DI7 端子有效状态设定 (0~1,同个位) 百位 DI8 端子有效状态设定 (0~1,同个位) 千位 DI9 端子有效状态设定 (0~1,同个位) 万位 DI10 端子有效状态设定 (0~1,同个位) F1.36 DI 端子模式选择 2 00000 ★ 用于设置数字量输入端子的有效状态模式。选择为高电平有效时,相应的 DI 端子与 COM 连通时有效,断开无效。选择为低电平有效时,相应的 DI 端子与 COM 连通时无效,断开有效。 F1.37 DI1 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F1.38 DI2 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0.0s~3600.0s 0.0s ★ F1.39 DI3 延迟时间 5-2-4.输出端子组:F2.00-F2.19 代 码 描述/键盘显示 F2.00 SPB 端子输出选择 设定范围 高速脉冲输出 0 开关量输出 1 出厂 设定 更 改 0 ☆ SPB 端子是可编程的复用端子,可作为高速脉冲输出端子,也可以作为集电极 开路的开关量输出端子。 作为高速脉冲输出时,输出脉冲的最高频率为 100kHz,高速脉冲输出相关功能 参见 F2.06 说明。 开关量输出功能选择 F2.01 (集电极开路输出端 子) 0~40 0 ☆ F2.02 继电器 1 输出功能选 择(TA1.TB1.TC1) 0~40 2 ☆ 0~40 1 ☆ F2.03 厂家保留未定义 F2.04 SPA 输出功能选择(集 电极开路输出端子) 86 第五章 F2.05 继电器 2 输出功能选 择(TA2.TB2.TC2) 功能参数说明 1 0~40 ☆ 上述 5 个功能码,用于选择 5 个数字量输出的功能。多功能输出端子功能说明 如下: 设定值 功 能 说 明 0 无输出 1 变频器运行中 2 3 4 故障输出(故障停 机) 频率水平检测 FDT1 输出 频率到达 5 零速运行中(停机时 不输出) 6 电机过载预报警 7 变频器过载预报警 8 设定计数值到达 9 指定计数值到达 10 长度到达 11 PLC 循环完成 12 累计运行时间到达 13 频率限定中 14 转矩限定中 15 运行准备就绪 16 AI1>AI2 17 上限频率到达 输出无动作 变频器正处于运行状态,有输出频率 (可以为零) ,此时输出 ON 号。 当变频器发生故障且故障停机时,输出 ON 信号。 请参考功能码 F7.23、F7.24 的说明。 请参考功能码 F7.25 的说明。 变频器运行且输出频率为 0 时,输出 ON 信号。在变频器处于停机状态时,该信 号为 OFF。 电动机过载保护动作之前,根据过载预 报警的阈值进行判断,在超过预报警阈值后 输出 ON 信号。电机过载参数设定参见功能 码 F8.02~F8.04。 在变频器过载保护发生前 10s,输出 ON 信号。 当计数值达到 E0.08 所设定的值时,输 出 ON 信号。 当计数值达到 E0.09 所设定的值时,输 出 ON 信号。计数功能参考 Ub 组功能说明 当检测的实际长度超过 E0.05 所设定的 长度时,输出 ON 信号。 当简易 PLC 运行完成一个循环后, 输 出一个宽度为 250ms 的脉 信号。 变频器累计运行时间 F6.07 超过 F7.21 所设定时间时,输出 ON 信号。 当设定频率超出上限频率或者下限频 率,且变频器输出频率也超出上限频率或者 下限频率时,输出 ON 信号。 变频器在速度控制模式下,当输出转矩 达到转矩限定值时,变频器处于失速保护状 态,同时输 ON 信号。 当变频器主回路和控制回路电源已经稳 定,且变频器未检测到任何故障信息,变频 器处于可运行状态时,输出 ON 信号。 当模拟量输入 AI 的值大于 AI2 的输入值时,输出 ON 信号。 当运行频率到达上限频率时,输出 ON 信号。 87 第五章 18 下限频率到达 (停机时不输出) 19 欠压状态输出 通讯设 20 21 22 23 保留 保留 零速运行中 2(停机 时也输出) 24 25 累计上电时间到达 频率水平检测 FDT2 输出 功能参数说明 当运行频率到达下限频率时,输出 ON 信号。停机状态下该信号为 OFF。 变频器处于欠压状态时,输出 ON 信 号。 请参考通讯协议。 保留 保留 变频器输出频率为 0 时,输出 ON 信 号。停机状态下该信号也为 ON。 变频器累计上电时间(F6.08)超过 F7.20 所设定时间时,输 ON 信号。 请参考功能码 F7.26、F7.27 的说明。 26 频率 1 到达输出 请参考功能码 F7.28、F7.29 的说明。 27 频率 2 到达输出 请参考功能码 F7.30、F7.31 的说明。 28 电流 1 到达输出 请参考功能码 F7.36、F7.37 的说明。 29 电流 2 到达输出 请参考功能码 F7.38、F7.39 的说明。 30 定时到达输出 31 AI1 输入超限 32 掉载中 33 反向运行中 当定时功能选择(F7.42)有效时,变 频器本次运行时间达到所设置定时时间后, 输出 ON 信号。 当模拟量输入 AI1 的值大于 F7.51 (AI1 输入保护上限)或小于 F7.50(AI1 输入保护下 )时,输出 ON 信号。 变频器处于掉载状态时,输出 ON 信 号。 变频器处于反向运行时,输出 ON 信号 34 零电流状态 请参考功能码 F7.32、F7.33 的说明 35 模块温度到达 36 37 软件电流超限 下限频率到达(停机 输出) 38 告警输出 39 保留 40 本次运行时间到达 F2.06 高速脉冲输出功能选择 F2.07 DA1 输出功能选择 逆变器模块散热器温度(F6.06)达到 所设置的模块温度到达值(F7.40)时,输 出 ON 信号 请参考功能码 F7.34、F7.35 的说明。 当运行频率到达下限频率时,输出 ON 信号。在停机状态该信号也 ON。 当变频器发生故 ,且该故障的处理模式为继续运行时,变频 器告警输出。 保留 变频器本次开始运行时间超过 F7.45 所 设定的时间时,输出 ON 信号。 0~16 0 ☆ 0~16 0 ☆ 88 第五章 F2.08 DA2 输出功能选择 功能参数说明 1 0~16 ☆ 高速脉冲输出频率范围为 0.01kHz~F2.09(高速脉冲输出最大频率) ,F2.09 可以在 0.01kHz~100.00kHz 之间设置。 模拟量输出 DA1 和 DA2 输出范围为 0V~10V,或者 0mA~20mA。脉冲输出或者 模拟量输出的范围,与相应功能的定标关系如下表所示: 设定值 功 能 说 明 0 运行频率 0~最大输出频率 1 设定频率 0~最大输出频率 2 输出电流 0~2 倍电机额定电流 3 输出转矩 0~2 倍电机额定转矩 4 输出功率 0~2 倍额定功率 5 输出电压 0~1.2 倍变频器额定电压 6 高速脉冲输入 0.01kHz~100.00kHz 7 AI1 0V~10V 8 AI2 0V~10V(或者 0~20mA) 9 保留 10 长度 0~最大设定长度 11 计数值 0~最大计数值 12 通讯设定 0.0%~100.0% 13 电机转速 14 输出电流 15 直流母线电压 16 保留 F2.09 高速脉冲输出最大频率 0~最大输出频率对应的转速 0.0A~100.0A(变频器功率≦55kW); 0.0A~1000.0A(变频器功率>55kW) 0.0V~1000.0V 保留 50.00kHz ☆ 0.01kHz~100.00kHz 当 SPB 端子选择作为脉冲输出时,该功能码用于选择输出脉冲的最大频率值。 F2.10 SPB 输出延迟 0.0s~3600.0s 0.0s ☆ F2.11 继电器 1 输出延迟 0.0s~3600.0s 0.0s ☆ F2.12 扩展卡 DO 输出延迟 -100.0%~+100.0% 0.0% ☆ F2.13 SPA 输出延迟 0.0s~3600.0s 0.0s ☆ F2.14 继电器 2 输出延迟 0.0s~3600.0s 0.0s ☆ 设置输出端子 SPA、SPB、继电器 1、继电器 2 从状态发生改变到实际输出产生 变化的延时时间。 SPB 开关量有效状态选择 个位 F2.15 DO 端子有效状态选择 正逻辑 0 反逻辑 1 89 00000 ☆ 第五章 十位 百位 千位 万位 功能参数说明 继电器 1 有效状态设定 (0~1,定义同个位) 厂家保留未定义 SPA 端 子 有 效 状 态 设 定 (0~1,定义同个位) 继电器 2 端子有效状态设 定(0~1,定义同个位) 定义输出端子 SPA、SPB、继电器 1、继电器 2 的输出逻辑。 0:正逻辑 数字量输出端子和相应的公共端连通为有效状态,断开为无效状态; 1:反逻辑 数字量输出端子和相应的公共端连通为无效状态,断开为有效状态。 F2.16 DA1 零偏系数 -100.0%~+100.0% 0.0% ☆ F2.17 DA1 增益 -10.00~+10.00 1.00 ☆ F2.18 DA2 零偏系数 -100.0%~+100.0% 0.00% ☆ F2.19 DA2 增益 -10.00~+10.00 1.00 ☆ 上述功能码一般用于修正模拟输出的零漂及输出幅值的偏差。也可以用于自定 义所需要的模拟量输出曲线。 若零偏用“b”表示,增益用 k 表示,实际输出用 Y 表示,标准输出用 X 表 示,则实际输出为: Y=Kx+b。其中,DA1、DA2 的零偏系数 100%对应 10V(或者 20mA),标准输出 是指在无零偏及增益修正下,输出 0V~10V(或者 0mA~20mA)对应模拟输出表示 的量。 例如:若模拟输出内容为运行频率,希望在频率为 0 时输出 8V,频率为最大频 率时输出 3V,则增益应设为“-0.50”,零偏应设为“80%”。 5-2-5.启停控制组:F3.00-F3.15 代 码 参数名称 F3.00 启动方式 设定范围 直接启动 0 转速跟踪再启动 预励磁启动(交流异步电 机) 1 出厂 设定 更 改 0 ☆ 2 0:直接启动 若启动直流制动时间设置为 0,则变频器从启动频率开始运行。若启动直流制 动时间不为 0,则先直流制动,然后再从启动频率开始运行。适用小惯性负载,在 启动时电机可能有转动的场合。 1:转速跟踪再启动 变频器先对电机的转速和方向进行判断,再以跟踪到的电机频率启动,对旋转 中电机实施平滑无冲击启动。适用大惯性负载的瞬时停电再启动。为保证转速跟踪 再启动的性能,需准确设置电机 b0 组参数。 2:异步机预励磁启动 只对异步电机有效,用于在电机运行前先建立磁场。预励磁电流、预励磁时间 参见功能码 F3.05、F3.06 说明。 若预励磁时间设置为 0,则变频器取消预励磁过程,从启动频率开始启动。预 90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励磁时间不为 0,则先预励磁再启动,可以提高电机动态响应性能。 F3.01 转速跟踪方式 从停机频率开始 0 从零速开始 1 从最大频率开始 2 0 ★ 20 ☆ 为用最短时间完成转速跟踪过程,选择变频器跟踪电机转速的方式: 0:从停机时的频率向下跟踪 通常选用此种方式。 1:从 0 频开始向上跟踪 在停机时间较长再启动的情况使用。 2:从最大频率向下跟踪 一般发电性负载使用。 F3.02 转速跟踪快慢 1~100 转速跟踪再启动时,选择转速跟踪的快慢。 参数越大,则跟踪速度越快。但设置过大可能引起跟踪效果不可靠。 F3.03 启动频率 0.00Hz~10.00Hz F3.04 启动频率保持时间 0.0s~100.0s 0.00Hz ☆ 0.0s ★ 变频器启动后,首先以启动频率运行,运行时间为启动频率保持时间,之后按 频率给定运行。 启动频率 F3.03 不受下限频率限制。但是设定目标频率小于启动频率时,变频 器不启动,处于待机状态。 正反转切换过程中,启动频率保持时间不起作用。启动频率保持时间不包含在 加速时间内,但包含在简易 PLC 的运行时间里。例 1: F0.03=0 频率源为数字给定 F0.01=2.00Hz 数字设定频率为 2.00Hz F3.03=5.00Hz 启动频率为 5.00Hz F3.04=2.0s 启动频率保持时间为 2.0s 此时,变频器将处于待机状态,变 频器输出频率为 0.00Hz。 例 2: F0.03=0 频率源为数字给定 F0.01=10.00Hz 数字设定频率为 10.00Hz F3.03=5.00Hz 启动频率为 5.00Hz F3.04=2.0s 启动频率保持时间为 2.0s 此时,变频器以 5Hz 启动运行,持续 2.0s 后,再加速到给定频率 10.00Hz。 F3.05 DC 预励磁电流 0%~100% F3.06 DC 预励磁时间 0.0s~100.0s 0% ★ 0.0s ★ 启动直流制动,一般用于使运转的电机停止后再启动。预励磁用于先使异步电 机建立磁场后再启动,提高响应速度。 启动直流制动只在启动方式为直接启动时有效。此时变频器先按设定的启动直 流制动电流进行直流制动,经过启动直流制动时间后再开始运行。若设定直流制动 时间为 0,则不经过直流制动直接启动。直流制动电流越大,制动力越大。 若启动方式为异步机预励磁启动,则变频器先按设定的预励磁电流预先建立磁 场,经过设定的预励磁时间后再开始运行。若设定预励磁时间为 0,则不经过预励 磁过程而直接启动。 启动直流制动电流/预励磁电流,是相对变频器额定电流的百分比。 91 第五章 F3.07 停机方式 减速停车 0 自由停车 1 F3.08 DC 起始频率 0.00Hz~F0.19(最大频率) F3.09 DC 等待时间 0.0s~100.0s F3.10 停机制动电流 功能参数说明 0 ☆ 0.00Hz ☆ 0.0s ☆ 0% ☆ 0%~100% 0.0s F3.11 停机制动时间 ☆ 0.0s~100.0s DC 起始频率:减速停机过程中,当运行频率降低到到该频率时,开始直流制 动过程。 DC 等待时间:在运行频率降低到停机直流制动起始频率后,变频器先停止输 出一段时间,然后再开始直流制动过程。用于防止在较高速度时开始直流制动可能 引起的过流等故障。 停机制动电流:指直流制动时的输出电流,相对电机额定电流的百分比。此 值越大则直流制动效果越强,但是电机和变频器的发热越大。 停机制动时间:直流制动量保持的时间。此值为 0 则直流制动过程被取消。 停机直流制动过程见示意图所示。 输出频率 Hz DC 起始频率 时间t 输出电压有效值 DC 等待时间 t1 停机直流制动量 时间t 停机制动时间 t2 运行命令 停机直流制动示意图 92 第五章 F3.12 制动使用率 F3.13 加减速方式 0%~100% 直线加减速 0 S 曲线加减速 A 1 S 曲线加减速 B 2 功能参数说明 100% ☆ 0 ★ 选择变频器在启、停动过程中频率变化的方式。 0:直线加减速 输出频率按照直线递增或递减。PI9000 提供 4 种加减速时间。可通过多功能数 字输入端子(F1.00~F1.08)进行选择。 1:S 曲线加减速 A 输出频率按照 S 曲线递增或递减。S 曲线在要求平缓启动或停机的场所使用, 如电梯、输送带等。功能码 F3.14 和 F3.15 分别定义了 S 曲线加减速的起始段和结 束段的时间比例。 2:S 曲线加减速 B 在该 S 曲线加减速 B 中,电机额定频率 fb 总是 S 曲线的拐点。。一般用于在额 定频率以上的高速区域需要快速加减速的场合。 F3.14 S 曲线开始段时间比例 0.0%~(100.0%~F3.15) 30.0% ★ F3.15 S 曲线结束段时间比例 0.0%~(100.0%~F3.14) 30.0% ★ 93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输出频率 设定频率 f 时间 t t1 t1 t2 t2 S 曲线加减速 A示意图 输出频率 Hz 设定频率 f 额定频率 fb 时间t T S曲线加减速B示意图 功能码 F3.14 和 F3.15 分别定义了,S 曲线加减速 A 的起始段和结束段时间比 例,两个功能码要满足:F3.14+F3.15≤100.0%。 图 S 曲线加减速 A 示意图中 t1 即为参数 F3.14 定义的参数,在此段时间内输 出频率变化的斜率逐渐增大。t2 即为参数 F3.15 定义的时间,在此时间段内输出频 率变化的斜率逐渐变化到 0。在 t1 和 t2 之间的时间内,输出频率变化的斜率是固 定的,即此区间进行直线加减速。 5-2-6.V/F 控制参数:F4.00-F4.14 本组功能码仅对 V/F 控制有效,对矢量控制无效。 V/F 控制适合于风机、水泵等通用性负载,或一台变频器带多台电机,或变 频器功率与电机功率差异较大的应用场合。 出厂 更 代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码 设定 改 F4.00 V/F 方式设定 直线 V/F 0 多点 V/F 1 平方 V/F 2 1.2 次 V/F 3 1.4 次 V/F 4 1.6 次 V/F 6 94 0 ★ 第五章 1.8 次 V/F 8 保留 9 V/F 完全分离 10 V/F 半分离 11 功能参数说明 0:直线 V/F 适合于普通恒转矩负载。 1:多点 V/F 适合脱水机、离心机等特殊负载。此时通过设置 F4.03~F4.08 参数,可以获 得任意的 V/F 关系曲线。 2:平方 V/F 适合于风机、水泵等离心负载。 3~8:介于直线 V/F 与平方 V/F 之间的 V/F 关系曲线。 10:VF 完全分离模式。此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与输出电压相互独立,输出频率 由频率源确定而输出电压由 F4.12(V/F 分离的电压源)确定。 VF 完全分离模式,一般应用在感应加热、逆变电源、力矩电机控制等场合。 11:VF 半分离模式 这种情况下 V 与 F 是成比例的,但是比例关系可以通过电压源 F4.12 设置,且 V 与 F 的关系也与 b0 组的电机额定电压与额定频率有关。 假设电压源输入为 X(X 为 0~100%的值)则变频器输出电压 V 与频率 F 的关系 为:V/F=2*X*(电机额定电压)/(电机额定频率) F4.01 转矩提升 0.0%:自动转矩提升 0.1%~30.0% F4.02 提升截止频率 0.00Hz~F0.19(最大频率) 4% ★ 15.00Hz ★ 转矩提升主要用于改善 V/F 控制方式下的低频转矩特性。转矩提升过低,电机 低速无力。转矩提升过高,电机过励磁运行,变频器输出电流大,效率降低。 当负载较重而电机启动力矩不够时,建议增大此参数。在负荷较轻时可减小转 矩提升。当转矩提升设置为 0.0 时,变频器为自动转矩提升,此时变频器根据电机 定子电阻等参数自动计算需要的转矩提升值。 转矩提升转矩截止频率:在此频率之下,转矩提升转矩有效,超过此设定频 率,转矩提升无效,具体见图说明。 输出电压 Vb V1 fb f1 输出频率 Vb:最大输出电压 V1:手动转矩提升电压 f1:手动转矩提升截止频率 fb:额定运行频率 手动转矩提升示意图 95 第五章 F4.03 V/F 频率点 F1 功能参数说明 0.00Hz~F4.05 0.00Hz ★ F4.04 V/F 电压点 V1 0.0%~100.0% 0.0% ★ F4.05 V/F 频率点 F2 F4.03~F4.07 0.00Hz ★ F4.06 V/F 电压点 V2 0.0%~100.0% 0.0% ★ F4.07 V/F 频率点 F3 F4.05~b0.04(电机额定频率) 0.00Hz ★ F4.08 V/F 电压点 V3 0.0%~100.0% 0.0% ★ F4.03~F4.08 六个参数定义多段 V/F 曲线。 多点 V/F 的曲线要根据电机的负载特性来设定,需要注意的是,三个电压点和 频率点的关系必须满足:V1<V2<V3,F1<F2<F3。下图为多点 V/F 曲线的设定示 意图。 低频时电压设定过高可能会造成电机过热甚至烧毁,变频器可能会过流失速或 过电流保护。 电压% Vb V3 V2 V1 F1 F2 F3 V1-V3:多段速V/F第1-3段电压百分比 Vb:电机额定电压 Fb 频率% F1-F3:多段速V/F第1-3段频率百分比 Fb:电机额定运行频率 多点 V/F曲线设定示意图 F4.09 转差补偿增益 0%~200.0% 0.0% ☆ 参数只对异步电机有效。 V/F 转差补偿,可以补偿异步电机在负载增加时产生的电机转速偏差,使负载 变化时电机的转速能够基本保持稳定。 V/F 转差补偿增益设置为 100.0%,表示在电机带额定负载时补偿的转差为电机 额定滑差,而电机额定转差,变频器通过 b0 组电机额定频率与额定转速自行计算 获得。 调整 V/F 转差补偿增益时,一般以当额定负载下,电机转速与目标转速基本相 同为原则。当电机转速与目标值不同时,需要适当微调该增益。 F4.10 过励磁增益 0~200 96 64 ☆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在变频器减速过程中,过励磁控制可以抑制母线电压上升,避免出现过压故 障。过励磁增益越大,抑制效果越强。 对变频器减速过程容易过压报警的场合,需要提高过励磁增益。但过励磁增益 过大,容易导致输出电流增大,需要在应用中权衡。 对惯量很小的场合,电机减速中不会出现电压上升,则建议设置过励磁增益为 0;对有制动电阻的场合,也建议过励磁增益设置为 0。 F4.11 振荡抑制增益 0 0~100 ☆ 该增益的选择方法是在有效抑制振荡的前提下尽量取小,以免对 V/F 运行产生 不利的影响。在电机无振荡现象时请选择该增益为 0.只有在电机明显振荡时,才需 适当增加该增益,增益越大,则对振荡的抑制越明显。 使用抑制振荡功能时,要求电机额定电流及空载电流参数要准确,否则 V/F 振 荡抑制效果不好。 F4.12 V/F 分离电压源 数字设定(F4.13) 0 AI1 1 AI2 2 面板电位器 3 PULSE 脉冲设定(DI5) 4 多段指令 5 简易PLC 6 PID 7 通讯给定 8 0 ☆ 100.0%对应的电机额定电压(b0.02) F4.13 电压数字设定 0V~电机额定电压 F4.14 电压上升时间 0.0s~1000.0s 5-2-7.矢量控制参数:F5.00-F5.15 F5 组功能码只对矢量控制有效,对 V/F 控制无效 代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码 0V ☆ 0.0s ☆ 出厂 设定 更 改 30 ☆ F5.00 速度环比例 G1 1~100 F5.01 速度环积分 T1 0.01s~10.00s 0.50s ☆ F5.02 切换频率 1 0.00~F5.05 5.00Hz ☆ F5.03 速度环比例 G2 1~100 20 ☆ F5.04 速度环积分 T2 0.01s~10.00s 1.00s ☆ F5.05 切换频率 2 F5.02~F0.19(最大频率) 10.00Hz ☆ 97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PI 参数 F5.00 F5.01 F5.03 F5.04 F5.02 频率 指令 F5.05 PI 参数示意图 变频器运行在不同频率下,可以选择不同的速度环 PI 参数。运行频率小于切 换频率 1(F5.02)时,速度环 PI 调节参数为 F5.00 和 F5.01。运行频率大于切换 频率 2(F5.05)时,速度换 PI 调节参数为 F5.03 和 F5.04。切换频率 1 和切换频 率 2 之间的速度环 PI 参数,为两组 PI 参数线性切换,如图所示: 通过设定速度调节器的比例系数和积分时间,可以调节矢量控制的速度动态响 应特性。 增益取大时,反应快,但过大将产生振荡;增益取小时,反应滞后。 积分时间过大,反应迟钝,对外部干扰的控制能力变差;积分时间小时,反应 速度快,过小时发生振荡。 设置该值时要同时考虑控制的稳定性和反应速度,如果出厂参数不能满足要 求,则在出厂值参数基础上进行微调,先增大比例增益,保证系统不振荡;然后减 小积分时间,使系统既有较快的响应特性,超调又较小。 注意:如 PI 参数设置不当,可能会导致速度超调过大。甚至在超调回落时发 生过电压故障。 F5.06 F5.07 F5.08 速度环积分 转矩上限源 转矩上限数字设定 无效 0 有效 1 功能码 F5.08 设定 0 AI1 1 AI2 2 面板电位器设定 3 高速脉冲设定 4 通讯设定 5 Min(AI1,AI2) 6 Max(AI1,AI2) 7 0.0%~200.0% 0 ☆ 0 ☆ 150.0% ☆ 在速度控制模式下,变频器输出转矩的最大值,由转矩上限源控制。 F5.07 用于选择转矩上限的设定源,当通过模拟量、高速脉冲、通讯设定时, 相应设定的 100%对应 F5.08,而 F5.08 的 100%为变频器额定转矩。 F5.09 矢量转差增益 50%~200% 150% ☆ 对于无感矢量控制,该参数可调整电机的速度稳定度:当电机带载时速度偏低 则加大该参数,反之则减小。 98 第五章 F5.10 速度环滤波时间 功能参数说明 0.000s 0.000s~0.100s ☆ 矢量控制方式下,在速度波动较大时可适当增大该滤波时间;但不能过大,否 则滞后效应会引起震荡。 F5.11 矢量过励磁增益 64 0~200 ☆ 在变频器减速过程中,过励磁控制可以抑制母线电压上升,避免出现过压故 障。过励磁增益越大,抑制效果越强。 对变频器减速过程容易过压报警的场合,需要提高过励磁增益。但过励磁增益 过大,容易导致输出电流增大,需要在应用中权衡。 对惯量很小的场合,电机减速中不会出现电压上升,则建议设置过励磁增益为 0;对有制动电阻的场合,也建议过励磁增益设置为 0。 励磁比例增益 0~60000 2000 ☆ F5.13 励磁积分增益 0~60000 1300 ☆ F5.14 转矩比例增益 0~60000 2000 ☆ F5.15 转矩积分增益 0~60000 1300 ☆ F5.12 矢量控制电流环 PI 调节参数,该参数在异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或同步电机 参数全面自学习后会自动获得,一般不需要修改。 需要提醒的是,此处的电流环的积分增益,采用的量纲不是积分时间,而是 直接设置积分增益。因此,电流环 PI 增益设置过大,可能导致整个控制环路振 荡,若发生震荡,可手动减小此处的 PI 比例增益或者积分增益。 5-2-8.键盘与显示:F6.00-F6.15 代 码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只在键盘操作方式下, STOP/RESET 键停机功能有 效 在任何操作方式下, STOP/RESET 键停机功能均 有效 0000 ~FFFF F6.00 STOP/RESET 键功能 F6.01 运行显示 1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出厂 设定 更 改 1 ☆ 001F ☆ 1 2 2 1 0 D0 输出状态 运行频率1(Hz) AI1 电压(V) 设定频率(Hz) AI2 电压(V) 母线电压(V) 保留 输出电压(V) 计数值 输出电流(A) 长度值 输出功率(kW) 负载速度显示 输出转矩(%) PID 设定 DI 输入状态 在运行中若需要显示以上各参数时,将其相对应的位置设为 1,将此二进制数 99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转为十六进制后设于 F6.01。 F6.02 运行显示 2 15 14 13 12 11 10 0000 0000 ~FFFF 9 7 8 4 5 6 2 3 ☆ 0 1 线速度 PID反馈 当前上电时间(Hour) PLC阶段 当前运行时间(Min) 高速脉冲 输入频率 (kHz) 高速脉冲 输入频率 (Hz) 运行频率2(Hz) 通讯设定值 剩余运行时间 编码器反馈速度(Hz) AI1校正前电压(V) 主频率A显示(Hz) AI2校正前电压(V) 保留 辅助频率B显示(Hz) 在运行中若需要显示以上各参数时,将其相对应的位置设为 1,将此二进制数 转为十六进制后设于 F6.02。 运行显示参数,用来设置变频器处于运行状态时可查看的参数。 最多可供查看的状态参数为 32 个,根据 F6.01、F6.02 参数值各二进制位,来 选择需要显示的状态参数,显示顺序从 F6.01 最低位开始。 F6.03 停机显示 15 14 13 12 11 0033 0000~FFFF 10 9 7 8 6 5 4 3 2 1 ☆ 0 长度值 设定频率 (Hz) PLC 阶段 母线电压 (V) 负载速度 DI输入状态 DO 输出状态 PID设定 高速脉冲 输入频率 AI1电压 (V) (Hz) 保留 AI2电压 (V) 保留 保留 保留 计数器 在运行中若需要显示以上各参数时,将其相对应的位置设为 1,将此二进制数 转为十六进制后设于 F6.03。 F6.04 负载速度显示系数 1.0000 0.0001~6.5000 ☆ 在需要显示负载速度时,通过该参数,调整变频器输出频率与负载速度的对应关 系。 F6.05 负载速度显示小数点 位数 0 位小数位 0 1 位小数位 1 2 位小数位 2 3 位小数位 3 0 ☆ 用于设定负载速度显示的小数点位数。下面举例说明负载速度的计算方式: 如果负载速度显示系数 F6.04 为 2.000,负载速度小数点位数 F6.05 为 2(2 位 小数点),当变频器运行频率为 40.00Hz 时,负载速度为:40.00*2.000 = 80.00 (2 位小数点显示) 如果变频器处于停机状态,则负载速度显示为设定频率对应的速度,即“设定 100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负载速度”。以设定频率 50.00Hz 为例,则停机状态负载速度为:50.00*2.000 = 100.00(2 位小数点显示) F6.06 逆变模块散热器温度 0.0℃~100.0℃ - ● - ● 显示逆变模块 IGBT 的温度。 不同机型的逆变模块 IGBT 过温保护值有所不同。 F6.07 累计运行时间 0h~65535h 显示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间。当运行时间到达设定运行时间 F7.21 后,变频器 多功能数字输出功能(12)输出 ON 信号。 F6.08 累计上电时间 - 0~65535h ● 显示自出厂开始变频器的累计上电时间。 此时间到达设定上电时间(F7.20)时,变频器多功能数字输出(24)输出 ON 信号。 F6.09 累计耗电量 0~65535 小时 - ● 显示到目前为止变频器的累计耗电量。 F6.10 产品号 变频器产品号 - ● F6.11 软件版本号 控制板软件版本号 - ● 0:小键盘(单排 LED) 1:大键盘(双排 LED) 0 ● 出厂 设定 更 改 F6.12 ~14 保留 F6.15 键盘类型选择 5-2-9.辅助功能:F7.00-F7.51 代 码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F7.00 点动运行频率 0.00Hz~F0.19(最大频率) 2.00Hz ☆ F7.01 点动加速时间 0.0s~6500.0s 20.0s ☆ F7.02 点动减速时间 0.0s~6500.0s 20.0s ☆ 定义点动时变频器的给定频率及加减速时间。 点动运行时,启动方式固定为直接启动方式(F3.00=0),停机方式固定为减速 停车(F3.07=0) 。 F7.03 端子点动优先 无效 0 有效 1 0 ☆ 该参数用于设置,是否端子点动功能的优先级最高。 当端子点动优先有效时,若运行过程中出现端子点动命令,则变频器切换为端 子点动运行状态。 F7.04 跳跃频率 1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F7.05 跳跃频率 2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F7.06 跳跃频率幅度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当设定频率在跳跃频率范围内时,实际运行频率将会运行在离设定频率较近的 101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跳跃频率。通过设置跳跃频率,可以使变频器避开负载的机械共振点。 PI9000 可设置两个跳跃频率点,若将两个跳跃频率均设为 0,则跳跃频率功能 取消。跳跃频率及跳跃频率幅度的原理示意,请参考下图。 输出频率 Hz 跳跃频率 2 跳跃频率幅度 跳跃频率幅度 跳跃频率幅度 跳跃频率幅度 跳跃频率 1 时间 t 跳跃频率示意图 F7.07 跳跃频率有效 无效 0 有效 1 0 ☆ 该功能码用于设置,在加减速过程中,跳跃频率是否有效。 设定为有效时,当运行频率在跳跃频率范围时,实际运行频率会跳过设定的跳 跃频率边界。下图为加减速过程中跳跃频率有效的示意图。 输出频率 Hz 跳跃频率幅度 跳跃频率幅度 跳跃频率 2 跳跃频率幅度 跳跃频率幅度 跳跃频率 1 时间 t 加减速过程中跳跃频率有效示意图 F7.08 加速时间 2 0.0s~6500.0s - ☆ F7.09 减速时间 2 0.0s~6500.0s - ☆ F7.10 加速时间 3 0.0s~6500.0s - ☆ F7.11 减速时间 3 0.0s~6500.0s - ☆ F7.12 加速时间 4 0.0s~6500.0s - ☆ F7.13 减速时间 4 0.0s~6500.0s - ☆ PI9000 提供 4 组加减速时间,分别为 F0.13、F0.14 及上述 3 组加减速时间。 4 组加减速时间的定义完全相同,请参考 F0.13 和 F0.14 相关说明。通过多功 能数字输入端子 DI 的不同组合,可以切换选择 4 组加减速时间,具体使用方法请 参考功能码 F1.00~F1.07 中的附件 2 的相关说明。 F7.14 加速时间 1/2 切点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F7.15 减速时间 1/2 切点 0.00Hz~F0.19(最大频率) 0.00Hz ☆ 102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该功能在电机选择为电机 1,且未通过 DI 端子切换选择加减速时间时有效。用 于在变频器运行过程中,不通过 DI 端子而是根据运行频率范围,自行选择不同加 减速时间。 输出频率 Hz 设定频率 F7.14 F7.15 减速时间 2 加速时间 2 加速时间 1 减速时间 1 减速时间 2 加减速时间切换示意图 上图在加速过程中,如果运行频率小于 F7.14 则选择加速时间 2;如果运行频 率大于 F7.14 则选择加速时间 1。 在减速过程中,如果运行频率大于 F7.15 则选择减速时间 1,如果运行频率小于 F7.15 则选择减速时间 2。 F7.16 正反转死区时间 0.0s 0.00s~3600.0s ☆ 设定该参数实现变频器从正传到反转(或从反转到正传)时,转速过零时的等 待时间。 输出频率 Hz 正转 时间t 反转 死区时间 正反转死区时间示意图 F7.17 反转控制使能 允许 0 禁止 1 0 ☆ 对于某些生产设备,反转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可使用该功能禁止反转。出厂 默认允许反转。 F7.18 低于下限模式 以下限频率运行 0 停机 1 2 零速运行 103 0 ☆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当设定频率低于下限频率时,变频器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该参数选择。PI9000 提供三种运行模式,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F7.19 下垂控制 0.00Hz 0.00Hz~10.00Hz ☆ 该功能一般用于多台电机拖动同一个负载时的负荷分配。 下垂控制是指随着负载增加,使变频器输出频率下降,这样多台电机拖动同一 负载时,负载重的电机输出频率下降的更多,从而可以降低该电机的负荷,实现多 台电机的负荷均匀。 该参数是指变频器在输出额定负载时,输出的频率下降值。 F7.20 设定上电到达时间 0h 0h~36000h ☆ 当累计上电时间(F6.08)到达 F7.20 所设定的上电时间时,变频器多功能数 字 DO 输出 ON 信号。 F7.21 设定运行到达时间 0h 0h~36000h ☆ 用于设置变频器的运行时间。 当累计运行时间(F6.07)到达 F7.21 设定运行时间时,变频器多功能数字 DO 输出 ON 信号。 F7.22 启动保护选择 不保护 0 保护 1 0 ☆ 此参数涉及变频器的安全保护功能。 若该参数设置为 1,如果变频器上电时刻运行命令有效(例如端子运行命令上 电前为闭合状态),则变频器不响应运行命令,必须先将运行命令撤除一次,运行 命令再次有效后变频器才响应。 另外,若该参数设置为 1,如果变频器故障复位时刻运行命令有效,变频器也 不响应运行命令,必须先将运行命令撤除才能消除运行保护状态。 设置该参数为 1,可以防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上电时或者故障复位时, 电机响应运行命令而造成的危险。 F7.23 FDT1 检测值 0.00Hz~F0.19(最大频率) F7.24 FDT1 滞后值 0.0%~100.0%(FDT1 电平) 50.00Hz ☆ 5.0% ☆ 当运行频率高于频率检测值时,变频器多功能输出 DO 输出 ON 信号,而频率低 于检测值一定频率值后,DO 输出 ON 信号取消。 上述参数用于设定输出频率的检测值,及输出动作解除的滞后值。其中 F7.24 是滞后频率相对于频率检测值 F7.23 的百分比。下图为 FDT 功能的示意图。 104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输出频率 Hz FDT电平 FDT 滞后值 =F7.23*F7.24 时间 t 频率到达 检测信号 (DO,继电器 ) ON 时间 t FDT 电平示意图 F7.25 频率到达检出宽度 0.00~100%(最大频率) 0.0% ☆ 输出频率Hz 设定频率 检出宽度 时间t 频率到达 检测信号 ON ON 时间t 频率到达检出幅值示意图 变频器的的运行频率,处于目标频率一定范围时,变频器多功能 DO 输出 ON 信 号。 该参数用于设定频率到达的检测范围,该参数是相对于最大频率的百分比。上 图为频率到达检出幅值的示意图。 F7.26 FDT2 检测值 0.00Hz~F0.19(最大频率) F7.27 FDT2 滞后值 0.0%~100.0%(FDT2 电平) 50.00Hz ☆ 5.0% ☆ 该频率检测功能与 FDT1 的功能完全相同,请参考 FDT1 的相关说明,即功能码 F7.23、F7.24 的说明。 F7.28 频率检测值 1 0.00Hz~F0.19(最大频率) 50.00Hz ☆ F7.29 频率检出幅度 1 0.0%~100.0%(最大频率) 0.0% ☆ 105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F7.30 频率检测值 2 0.00Hz~F0.19(最大频率) 50.00Hz ☆ F7.31 频率检出幅度 2 0.0%~100.0%(最大频率) 0.0% ☆ 当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在任意到达频率检测值的正负检出幅度范围内时,多功 能 DO 输出 ON 信号。 PI9000 提供两组任意到达频率检出参数,分别设置频率值及频率检测范围。下 图为该功能的示意图。 运行频率 频率检出宽度 任意到达频率 频率检出宽度 时间t ON 任意到达频率 检测信号 DO或 继电器 OFF ON OFF OFF 任意到达频率检测示意图 F7.32 0 电流检测 0.0%~300.0% (电机额定电流) 5.0% ☆ F7.33 0 电流延迟 0.01s~360.00s 0.10s ☆ 输出电流 零电流检测水平 F7.32 零电流检测信号 时间 t 时间 t ON 零电流检测延迟时间 F7.33 当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小于或等于零电流检测水平,且持续时间超过零电流检 测延迟时间,变频器多功能 DO 输出 ON 信号。图为零电流检测示意图。 F7.34 电流超限值 0.0%(不检测) 0.1% ~ 300.0% ( 电 机 额 定 电 流) 200.0% ☆ F7.35 电流超限时间 0.01s~360.00s 0.00s ☆ 106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输出电流 电流超限值 F7.34 时间t 电流超限 检测信号 ON 时间t 电流超限检测延迟时间 F7.35 输出电流超限检测示意图 当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大于或超限检测点,且持续时间超过软件过流点检测延迟 时间,变频器多功能 DO 输出 ON 信号,图为输出电流超限功能示意图。 F7.36 到达电流 1 0.0%~300.0%(电机额定电流) 100% ☆ F7.37 电流 1 宽度 0.0% ~ 300.0% ( 电 机 额 定 电 流) 0.0% ~ 300.0% ( 电 机 额 定 电 流) 0.0% ~ 300.0% ( 电 机 额 定 电 流) 0.0% ☆ 100% ☆ 0.0% ☆ F7.38 到达电流 2 F7.39 电流 2 宽度 当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在设定到达电流的正负检出宽度内时,变频器多功能 DO 输出 ON 信号。 PI9000 提供两组到达电流及检出宽度参数,图为功能示意图。 输出电流 到达电流宽度 到达电流 到达电流宽度 时间t ON 到达电流检测 信号DO或继电器 ON ON OFF OFF OFF 到达电流检测示意图 F7.40 模块温度到达 0℃~100℃ 75℃ ☆ 逆变器散热器温度达到该温度时,变频器多功能 DO 输出“模块温度到达”ON 信 107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号。 F7.41 散热风扇控制 运行时风扇运转 0 风扇一直运转 1 0 ☆ 用于选择散热风扇的动作模式,选择为 0 时,变频器在运行状态下风扇运转, 停机状态下如果散热器温度高于 40 度则风扇运转,停机状态下散热器低于 40 度时 风扇不运转。 选择为 1 时,风扇在上电后一直运转。 F7.42 定时功能选择 F7.43 定时运行时间选择 无效 0 有效 1 F7.44 设定 0 AI1 1 AI2 2 面板电位器 3 0 ☆ 0 ☆ 0.0Min ☆ 模拟输入量程 100%对应 F7.44 F7.44 定时运行时间 0.0Min~6500.0Min 该组参数用来完成变频器定时运行功能。 F7.42 定时功能选择有效时,变频器启动时开始计时,到达设定定时运行时间 后,变频器自动停机,同时多功能 DO 输出 ON 信号。 变频器每次启动时,都从 0 开始计时,定时剩余运行时间可通过 d0.20 查看。定时 运行时间由 F7.43、F7.44 设置,时间单位为分钟。 F7.45 本次运行到达时间 0.0Min~6500.0Min 0.0Min ☆ 当本次启动的运行时间到达此时间后,变频器多功能数字 DO 输出“本次运行 时间到达”ON 信号。 F7.46 唤醒频率 休眠频率(F7.48)~最大频率 (F0.19) F7.47 唤醒延迟时间 0.0s~6500.0s F7.48 休眠频率 0.00Hz~唤醒频率(F7.46) F7.49 休眠延迟时间 F7.50 AI1 保护下限 F7.51 AI1 保护上限 0.00Hz ☆ 0.0s ☆ 0.00Hz ☆ 0.0s~6500.0s 0.0s ☆ 0.00V~F7.51 3.10V ☆ F7.50~10.00V 6.80V ☆ 当模拟量输入 AI1 的值大于 F7.51,或 AI1 输入小于 F7.50 时,变频器多功能 DO 输出“AI1 输入超限”ON 信号,用于指示 AI1 的输入电压是否在设定范围内。 5-2-10.故障与保护:F8.00-F8.32 代 码 参数名称 F8.00 过流失速增益 设定范围 0~100 108 出厂 设定 更 改 20 ☆ 第五章 F8.01 失速保护电流 功能参数说明 150% 100%~200% ☆ 在变频器加减速过程中,当输出电流超过失速保护电流后,变频器停止加减速 过程,保持在当前运行频率,待输出电流下降后再继续加减速。 过流失速增益,用于调整在加减速过程中,变频器抑制过流的能力。此值越大 抑制过流能力越强。在不发生过流的前提下,该增益设置的越小越好。 对于小惯量的负载,过流失速增益宜小,否则引起系统动态响应变慢。对于大 惯量的负载,此值宜大,否则抑制效果不好,可能出现过流故障。 当过流失速增益设置为 0 时,取消过流失速功能。 F8.02 过载保护选择 F8.03 过载保护增益 禁止 0 允许 1 0.20~10.00 1 ☆ 1.00 ☆ F8.02=0:无电机过载保护功能,可能存在电机过热损坏的危险,建议变频器 与电机之间加热继电器; F8.02=1:此时变频器根据电机过载保护的反时限曲线,判断电机是否过载。 电机过载保护的反时限曲线为:220%×(F8.03)×电机额定电流,持续 1s 则报警 电机过载故障;150%×(F8.03)×电机额定电流,持续 60s 则报警电机过载故 障。 用户需要根据电机的实际过载能力,正确设置 F8.03 的值,该参数设置过大容 易导致电机过热损坏而变频器未报警的危险! F8.04 过载预警系数 80% 50%~100% ☆ 此功能用于在电机过载故障保护前,通过 DO 给控制系统一个预警信号。该预 警系数用于确定,在电机过载保护前多大程度进行预警。该值越大则预警提前量越 小。 当变频器输出电流累积量,大于过载反时限曲线与 F8.04 乘积后,变频器多功能数 字 DO 输出“电机过载预报警”ON 信号。 F8.05 过压失速增益 0(无过压失速) ~100 0 ☆ F8.06 失速保护电压/能耗制动电 压 120%~150%(三相) 130% ☆ 在变频器减速过程中,当直流母线电压超过失速保护电压/能耗制动电压后, 变频器停止减速保持在当前运行频率(F3.12 不为 0 时,同时输出制动信号,可通 过外接制动电阻实行能耗制动。) ,待母线电压下降后继续减速。 过压失速增益,用于调整在减速过程中,变频器抑制过压的能力。此值越大抑 制过压能力越强。在不发生过压的前提下,该增益设置的越小越好。 对于小惯量的负载,过压失速增益宜小,否则引起系统动态响应变慢。对于大 惯量的负载,此值宜大,否则抑制效果不好,可能出现过压故障。 当过压失速增益设置为 0 时,取消过压失速功能。 个位 F8.07 输入缺相保护 输入缺相保护选择 禁止 0 允许 1 十位 接触器吸合保护 禁止 0 允许 1 11 ☆ PI9000 变频器 18.5kW G 型机及以上功率,才有输入缺相保护功能,18.5kW F 109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型机以下功率,无论 F8.07 设置为 0 或 1 都无输入缺相保护功能。 F8.08 输出缺相保护 禁止 0 允许 1 1 ☆ 1 ☆ 选择是否对输出缺相进行保护。 F8.09 对地短路保护 无效 0 有效 1 可选择变频器在上电时,检测电机是否对地短路。 如果此功能有效,则变频器 U、V、W 端在上电后一段时间内会有电压输出。 F8.10 自动复位次数 0 0~20 ☆ 当变频器选择故障自动复位时,用来设定可自动复位的次数。超过此次数后, 变频器保持故障状态。 F8.11 故障 DO 动作 不动作 0 动作 1 0 ☆ 如果变频器设置了故障自动复位功能,则在故障自动复位期间,故障 DO 是否 动作,可以通过 F8.10 设置。 F8.12 故障复位间隔 0.1s~100.0s 1.0s ☆ 自变频器故障报警,到自动故障复位之间的等待时间。 F8.13 过速度检测值 0.0%~50.0%(最大频率) 20.0% ☆ F8.14 过速度检测时间 0.0s~60.0s 1.0s ☆ 此功能只在变频器运行在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时有效。 当变频器检测到电机的实际转速超过设定频率,超出值大于过速度检测值 F8.13,且持续时间大于过速度检测时间 F8.14 时,变频器故障报警故障序号 Err.43,并根据故障保护动作方式处理。 F8.15 速度偏差过大值 0.0%~50.0%(最大频率) 20.0% ☆ F8.16 偏差过大检测时间 0.0s~60.0s 5.0s ☆ 此功能只在变频器运行在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时有效。 当变频器检测到电机的实际转速与设定频率出现偏差,偏差量大于速度偏差过 大值 F8.15,且持续时间大于速度偏差过大检测时间 F8.16 时,变频器故障报警故 障序号 Err.42,并根据故障保护动作方式处理。 当速度偏差过大检测时间为 0.0s 时,取消速度偏差过大故障检测。 个 位 F8.17 故障保护动作选择 1 电机过载 (故障序号 Err.11) 自由停机 0 按停机方式停机 1 继续运行 2 十 位 输入缺相(故障序号 Err.12) (定义同个位) 110 00000 ☆ 第五章 百 位 千 位 万 位 个 位 功能参数说明 输出缺相(故障序号 Err.13) (定义同个位) 外部故障(故障序号 Err.15) (定义同个位) 通讯异常(故障序号 Err.16) (定义同个位) 编码器故障(故障序号 Err.20) 自由停机 0 切换为 V/F,按停机方式 停机 1 2 切换为 V/F,继续运行 十 功能码读写异常 位 (故障序号 Err.21) F8.18 故障保护动作选择 2 自由停机 0 按停机方式停机 1 百 位 千 位 万 位 个 位 十 位 F8.19 故障保护动作选择 3 百 位 千 位 00000 ☆ 00000 ☆ 保留 电机过热(故障序号 Err.45 )( 同 F8.17 个 位) 运行时间到达(故障序 号 Err.26)(同 F8.17 个 位) 用户自定义故障 1(故障 序号 Err.27)(同 F8.17 个位) 用户自定义故障 2(故障 序号 Err.28)(同 F8.17 个位) 上电时间到达(故障序 号 Err.29)(同 F8.17 个 位) 掉 载 ( 故 障 序 号 Err.30) 自由停机 0 按停机方式停机 减速到电机额定频率的 7% 继续运行,不掉载则自动 恢复到设定频率运行 1 111 2 第五章 万 位 个 位 十 位 F8.20 故障保护动作选择 4 百 位 千 位 万 位 功能参数说明 运行时 PID 反馈丢失(故 障 序 号 Err.31 )( 同 F8.17 个位) 速度偏差过大(故障序号 Err.42 )( 同 F8.17 个 位) 电机超速度(故障序号 Err.43 )( 同 F8.17 个 位) 初始位置错误(故障序号 Err.51 )( 同 F8.17 个 位) 00000 ☆ 保留 保留 当选择为“自由停车”时,变频器显示 Err.*,并直接停机。 当选择为“按停机方式停机”时:变频器显示 Arr.*,并按停机方式停机,停机 后显示 Err.*。当选择为“继续运行”时:变频器继续运行并显示 Arr.*,运行频率 由 F8.24。 F8.21 ~ 保留 F8.23 F8.24 故障运行频率 F8.25 异常备用频率 以当前的运行频率运行 0 以设定频率运行 1 以上限频率运行 2 以下限频率运行 3 以异常备用频率运行 4 60.0%~100.0% 0 ☆ 100% ☆ 当变频器运行过程中产生故障,且该故障的处理方式设置为继续运行时,变频 器显示 Arr.*, 并以 F8.24 确定的频率运行。 当选择异常备用频率运行时,F8.25 所设置的数值,是相对于最大频率的百分比。 F8.26 瞬停动作选择 无效 0 减速 1 减速停机 2 0 ☆ F8.27 瞬停保护电压 80.0%~100.0% 90% ☆ F8.28 瞬停电压回升时间 0.00s~100.00s 0.50s ☆ F8.29 瞬停判断电压 60.0%~100.0%(标准母线电 压) 80.0% ☆ 112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瞬时停电电压回升 F8.28 判断时间 母线电压 瞬时停电动作 判断电压 F8.29 时间 t 运行频率 F8.26=1 瞬时停电保护 F8.27 电压 减速 时间 t 减速时间 3 运行频率 减速时间 4 回升加速时间 瞬时停电保护 F8.27 电压 (F8.26=2 : 减速停机 ) 时间 t 减速时间 3 减速时间 4 瞬时停电动作示意图 此功能是指,在瞬间停电或电压突然降低时,变频器通过降低输出转速,将负 载回馈能量补偿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压的降低,以维持变频器继续运行。 若 F8.26=1 时,在瞬间停电或电压突然降低时,变频器减速,当母线电压恢复 正常时,变频器正常加速到设定频率运行。判断母线电压恢复正常的依据是母线电 压正常且持续时间超过 F8.28 设定时间 若 F8.26=2 时,在瞬间停电或电压突然降低时,变频器减速直到停机。 F8.30 掉载保护选择 无效 0 有效 1 0 ☆ F8.31 掉载检测水平 0.0%~100.0%(电机额定电流) 10.0% ☆ F8.32 掉载检测时间 0.0s~60.0s 1.0s ☆ 如果掉载保护功能有效,则当变频器输出电流小于掉载检测水平 F8.31,且 持续时间大于掉载检测时间 F8.32 时,变频器输出频率自动降低为额定频率的 7%。在掉载保护期间,如果负载恢复,则变频器自动恢复为按设定频率运行。 113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5-2-11.通讯参数:F9.00-F9.07 代码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个位 F9.00 F9.01 波特率 数据格式 出厂 设定 更 改 6005 ☆ 0 ☆ 1 ☆ MODBUS 300BPS 0 600BPS 1 1200BPS 2 2400BPS 3 4800BPS 4 9600BPS 5 19200BPS 6 38400BPS 57600BPS 7 115200BPS 9 十位 Profibus-DP 115200BPS 0 208300BPS 1 256000BPS 2 512000BPS 3 百位 保留 千位 20 CANlink 波特率 8 0 50 1 100 2 125 3 250 4 500 5 1M 6 无校验(8-N-2) 0 偶校验(8-E-1) 1 奇校验(8-O-1) 2 无校验(8-N-1) 3 F9.02 本机地址 1-247,0 为广播地址 F9.03 应答延迟 0ms-20ms 2ms ☆ F9.04 通讯超时时间 0.0(无效) ;0.1s-60.0s 0.0s ☆ 114 第五章 F9.05 F9.06 F9.07 数据传送格式 电流分辨率 通讯卡类型 个位 MODBUS 非标准的 MODBUS 协议 0 标准的 MODBUS 协议 1 十位 Profibus PPO1 格式 0 PPO2 格式 1 PPO3 格式 2 PPO5 格式 3 0.01A 0 0.1A Modbus 通讯卡 1 Profibus.DP 通讯卡 1 CANopen 通讯卡 2 CANlink 通讯卡 3 功能参数说明 30 ☆ 0 ☆ 0 ☆ 出厂 设定 更 改 0 ★ 0 5-2-12.转矩控制参数:FA.00-FA.07 代 码 参数名称 FA.00 S/T 控制方式 设定范围 速度控制(S) 0 转矩控制(T) 1 用于选择变频器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或者转矩控制。 PI9000 的多功能数字端子 DI 端子,具备两个与转矩控制相关的功能:转矩控 制禁止(功能 29)、速度控制/转矩控制切换(功能 46)。这两个端子要跟 FA.00 配 合使用,实现速度与转矩控制的切换。 当速度控制/转矩控制切换端子无效时,控制方式由 FA.00 确定,若速度控制/ 转矩控制切换有效,则控制方式相当于 FA.00 的值取反。 无论如何,当转矩控制禁止端子有效时,变频器固定为速度控制方式。 FA.01 转矩设定源 FA.02 转矩数字设定 键盘设定(FA.02) 0 模拟量 AI1 设定 1 模拟量 AI2 设定 2 面板电位器设定 3 高速脉冲设定 4 通讯给定 5 MIN(AI1,AI2) 6 MAX(AI1,AI2) 7 -200.0%~200.0% FA.01 用于选择转矩设定源,共有 8 种转矩设定方式。 115 0 ★ 150% ☆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转矩设定采用相对值,100.0%对应变频器额定转矩。设定范围.-200.0%~ 200.0%,表明变频器最大转矩为 2 倍变频器额定转矩。 当转矩设定采用方式 1~7 时,通讯、模拟量输入、脉冲输入的 100%对应 FA.02。 FA.03 转矩加速时间 0.00s~650.00s 0.00s ☆ FA.04 转矩减速时间 0.00s~650.00s 0.00s ☆ 转矩控制方式下,电机输出转矩与负载转矩的差值,决定电机及负载的速度变 化率,所以,电机转速有可能快速变化,造成噪音或机械应力过大等问题。通过设 置转矩控制加减速时间,可以使电机转速平缓变化。 但是对需要转矩快速响应的场合,需要设置转矩控制加减速时间为 0.00s。 例 如:两个电机硬连接拖动同一负载,为确保负荷均匀分配,设置一台变频器为主 机,采用速度控制方式,另一台变频器为从机并采用转矩控制,主机的实际输出转 矩作为从机的转矩指令,此时从机的转矩需要快速跟随主机,那么从机的转矩控制 加减速时间为 0.00s。 FA.05 转矩正向最大频率 0.00Hz~最大频率(F0.19) 50.00Hz ☆ FA.06 转矩反向最大频率 0.00Hz~最大频率(F0.19) 50.00Hz ☆ 用于设置转矩控制方式下,变频器的正向或反向最大运行频率。 当变频器转矩控制时,如果负载转矩小于电机输出转矩,则电机转速会不断上 升,为防止机械系统出现飞车等事故,必须限制转矩控制时的电机最高转速。 FA.07 转矩滤波 0.00s~10.00s 0 ☆ 出厂 设定 更 改 1 ☆ 5-2-13.控制优化参数:FB.00-FB.09 代 码 参数名称 FB.00 快速限流使能 设定范围 不使能 0 使能 1 启用快速限流功能,能最大限度的减小变频器出现过流故障,保证变频器不间 断运行。 若变频器长时间持续处于快速限流状态,变频器有可能出现过热等损 坏,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所以变频器长时间快速限流时将报警故障故障序号 Err.40,表示变频器过载并需要停机。 FB.01 欠压点设置 100.0% 60.0%~140.0% ☆ 用于设置变频器欠压故障故障序号 Err.09 的电压值,不同电压等级的变频器 100.0%,对应不同的电压点,分别为: 单相 220V 或三相 220V: 200V 三相 380V:350V 三相 480V:450V 三相 690V:650V FB.02 过压点设置 200.0V~2500.0V 810V ☆ 1 ☆ 软件设定过压点,不影响硬件过压点 FB.03 死区补偿模式选择 不补偿 0 补偿模式 1 1 补偿模式 2 2 此参数一般不需要修改,只在对输出电压波形质量有特殊要求,或者电机出现 振荡等异常时,需要尝试切换选择不同的补偿模式。 116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大功率建议使用补偿模式 2。 FB.04 电流检测补偿 5 0~100 ☆ 用于设置变频器的电流检测补偿,设置过大可能导致控制性能下降。一般不需 要修改。 FB.05 无 PG 矢量优化模式 FB.06 DPWM 切换上限频率 FB.07 PWM 调制方式 不优化 0 优化模式 1 1 优化模式 2 2 0.00Hz~15.00Hz 异步调制 0 同步调制 1 1 ☆ 12.00Hz ☆ 0 ☆ 只对 V/F 控制有效。同步调制,指载波频率随输出频率变换而线性变化,保证 两者的比值(载波比)不变,一般在输出频率较高时使用,有利于输出电压质量。 在较低输出频率时(100Hz 以下) ,一般不需要同步调制,因为此时载波频率与 输出频率的比值比较高,异步调制优势更明显一些。 运行频率高于 85Hz 时,同步调制才生效,该频率以下固定为异步调制方式。 FB.08 随机 PWM 深度 随机 PWM 无效 PWM 载频随机深度 0 1~10 0 ☆ 设置随机 PWM,可以把单调刺耳的电机声音变得较为柔和,并能有利于减小对 外的电磁干扰。当设置随机 PWM 深度为 0 时,随机 PWM 无效。调整随机 PWM 不同深 度将得到不同的效果。 FB.09 死区时间调整 100%~200% 150% ☆ 针对 1140V 电压等级设置。调整此值可以改善电压有效使用率,调整过小容易 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不建议用户修改。 5-2-14.摆频、定长和计数:E0.00-E0.09 摆频功能适用于纺织、化纤等行业,以及需要横动、卷绕功能的场合。摆频 功能是指变频器输出频率,以设定频率为中心进行上下摆动,运行频率在时间轴 的轨迹如图所示,其中摆动幅度由 E0.00 和 E0.01 设定,当 E0.01 设为 0 时摆幅 为 0,此时摆频不起作用。 117 第五章 代 码 参数名称 E0.00 摆幅设定方式 设定范围 相对于中心频率 相对于最大频率 0 1 功能参数说明 出厂 设定 更 改 0 ☆ 通过此参数来确定摆幅的基准量。 0:相对中心频率(F0.07 频率源) 为变摆幅系统。摆幅随中心频率(设定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1:相对最大频率(F0.19) 为定摆幅系统,摆幅固定。 E0.01 摆频幅度 0.0%~100.0% 0.0% ☆ E0.02 突跳频率幅度 0.0%~50.0% 0.0% ☆ 通过此参数来确定摆幅值及突跳频率的值。 当设置摆幅相对于中心频率(E0.00=0)时,摆幅 AW=频率源 F0.07×摆幅幅 度 E0.01 。 当 设 置 摆 幅 相 对 于 最 大 频 率 ( E0.00=1 ) 时 , 摆 幅 AW = 最 大 频 率 F0.19×摆幅幅度 E0.01。 突跳频率幅度为摆频运行时,突跳频率相对于摆幅的频率百分比,即:突跳 频率=摆幅 AW×突跳频率幅度 E0.02。如选择摆幅相对于中心频率(E0.00=0), 突调频率是变化值。如选择摆幅相对于最大频率(E0.00=1),突调频率是固定 值。 摆频运行频率,受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的约束。 E0.03 摆频周期 0.1s~3000.0s 10.0s ☆ E0.04 三角波时间系数 0.1%~100.0% 50.0% ☆ 摆频周期:一个完整的摆频周期的时间值。 三角波时间系数 E0.04,是三角波上升时间相对摆频周期 E0.03 的时间百分 比。 三角波上升时间=摆频周期 E0.03×三角波时间系数 E0.04,单位为秒。三 角波下降时间=摆频周期 E0.03×(1-三角波时间系数 E0.04) ,单位为秒。 E0.05 设定长度 0m~65535m E0.06 实际长度 E0.07 每米脉冲数 1000m ☆ 0m~65535m 0m ☆ 0.1~6553.5 100.0 ☆ 上述功能码用于定长控制。 长度信息需要通过多功能数字输入端子采集,端子采样的脉冲个数与每米脉 118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冲数 E0.07 相除,可计算得到实际长度 E0.06。当实际长度大于设定长度 E0.05 时,多功能数字 DO 输出“长度到达”ON 信号。 定长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功能 DI 端子,进行长度复位操作(DI 功能选择 为 28) ,具体请参考 F1.00~F1.09。 应用中需要将相应的输入端子功能设为“长度计数输入”(功能 27),在脉冲 频率较高时,必须使用 DI5 端口。 E0.08 设定计数值 1~65535 1000 ☆ E0.09 指定计数值 1~65535 1000 ☆ 计数值需要通过多功能数字输入端子采集。应用中需要将相应的输入端子功 能设为“计数器输入”(功能 25) ,在脉冲频率较高时,必须使用 DI5 端口。 当计数值到达设定计数值 E0.08 时,多功能数字 DO 输出“设定计数值到 达”ON 信号,随后计数器停止计数。 当计数值到达指定计数值 E0.09 时,多功能数字 DO 输出“指定计数值到 达”ON 信号,此时计数器继续计数,直到“设定计数值”时计数器才停止。 图为 E0.08=8, E0.09=4 的示意图。 计数脉冲 DI5 1 2 3 4 5 6 7 8 9 设定计数 DO 指定计数 继电器 设定计数值给定和指定计数值给定示意图 5-2-15.多段指令、简易 PLC:E1.00-E1.51 代 码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出厂 设定 更 改 E1.00 0 段速度设定 0X -100.0%~100.0% 0.0% ☆ E1.01 1 段速度设定 1X -100.0%~100.0% 0.0% ☆ E1.02 2 段速度设定 2X -100.0%~100.0% 0.0% ☆ E1.03 3 段速度设定 3X -100.0%~100.0% 0.0% ☆ E1.04 4 段速度设定 4X -100.0%~100.0% 0.0% ☆ E1.05 5 段速度设定 5X -100.0%~100.0% 0.0% ☆ E1.06 6 段速度设定 6X -100.0%~100.0% 0.0% ☆ E1.07 7 段速度设定 7X -100.0%~100.0% 0.0% E1.08 8 段速度设定 8X -100.0%~100.0% 0.0% ☆ ☆ E1.09 9 段速度设定 9X -100.0%~100.0% 0.0% ☆ E1.10 10 段速度设定 10X -100.0%~100.0% 0.0% ☆ 119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E1.11 11 段速度设定 11X -100.0%~100.0% 0.0% ☆ E1.12 12 段速度设定 12X -100.0%~100.0% 0.0% ☆ E1.13 13 段速度设定 13X -100.0%~100.0% 0.0% ☆ E1.14 14 段速度设定 14X -100.0%~100.0% 0.0% ☆ E1.15 15 段速度设定 15X -100.0%~100.0% 0.0% ☆ 多段速度指令可以作为频率源,也可以作为过程 PID 的设定源。多段速度指令 的量纲为相对值,范围 -100.0%~100.0%,当作为频率源时其为相对最大频率的百 分比;由于 PID 给定本来为相对值,多段指令作为 PID 设定源不需要量纲转换。 多段速度指令需要根据多功能数字端子 DI 的不同状态,进行切换选择,具体 请参考 F1 组相关说明。 E1.16 PLC 运行方式 单次运行结束停机 0 单次运行结束保持终值 1 一直循环 2 0 ☆ 下图是简易 PLC 作为频率源时的示意图。简易 PLC 作为频率源时,E1.00~ E1.15 的正负决定了运行方向,若为负值则表示变频器反方向运行。 作为频率源时,PLC 有三种运行方式,其中: 0:单次运行结束停机 变频器完成一个单循环后自动停机,需要再次给出运行命令才能启动。 1:单次运行结束保持终值 变频器完成一个单循环后,自动保持最后一段的运行频率和方向。 2:一直循环 120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E1.19 运行方向 E1.21 E1.14 E1.02 E1.25 E1.00 时间 t E1.01 E1.18 E1.20 E1.23 DO 或 RELAY 输出 简易 PLC 示意图 250ms脉冲 变频器完成一个循环后,自动开始进行下一个循环,直到有停机命令时停止。 个位 E1.17 PLC 记忆 掉电记忆选择 掉电不记忆 0 掉电记忆 1 十位 停机记忆选择 停机不记忆 0 停机记忆 1 00 ☆ PLC 掉电记忆是指记忆掉电前 PLC 的运行阶段及运行频率,下次上电时从记忆 阶段继续运行。选择不记忆,则每次上电都重新开始 PLC 过程。 PLC 停机记忆是停机时记录前一次 PLC 的运行阶段及运行频率,下次运行时从 记忆阶段继续运行。选择不记忆,则每次启动都重新开始 PLC 过程。 0.0s(h) ☆ ☆ 0 E1.18 0 段运行时间 T0 0.0s(h)~6500.0s(h) E1.19 0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20 1 段运行时间 T1 0.0s(h)~6500.0s(h) E1.21 1 段加减速时间 0~3 0.0s(h) ☆ ☆ 0 E1.22 2 段运行时间 T2 0.0s(h)~6500.0s(h) 0.0s(h) ☆ 121 第五章 E1.23 2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24 3 段运行时间 T3 0.0s(h) ~6500.0s(h) E1.25 3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26 4 段运行时间 T4 0.0s(h) ~6500.0s(h) E1.27 4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28 5 段运行时间 T5 0.0s(h) ~6500.0s(h) E1.29 5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30 6 段运行时间 T6 0.0s(h) ~6500.0s(h) E1.31 6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32 7 段运行时间 T7 0.0s(h) ~6500.0s(h) E1.33 7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34 8 段运行时间 T8 0.0s(h) ~6500.0s(h) E1.35 8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36 9 段运行时间 T9 0.0s(h) ~6500.0s(h) E1.37 9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38 10 段运行时间 T10 0.0s(h) ~6500.0s(h) E1.39 10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40 11 段运行时间 T11 0.0s(h) ~6500.0s(h) E1.41 11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42 12 段运行时间 T12 0.0s(h) ~6500.0s(h) E1.43 12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44 13 段运行时间 T13 0.0s(h) ~6500.0s(h) E1.45 13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46 14 段运行时间 T14 0.0s(h) ~6500.0s(h) E1.47 14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48 15 段运行时间 T15 0.0s(h) ~6500.0s(h) E1.49 15 段加减速时间 0~3 E1.50 PLC 运行时间单位 E1.51 0 段给定方式 功能参数说明 0 0.0s(h) ☆ ☆ 0 0.0s(h) ☆ ☆ 0 0.0s(h) ☆ ☆ 0 0.0s(h) ☆ ☆ 0 0.0s(h) ☆ ☆ 0 0.0s(h) ☆ ☆ 0 0.0s(h) ☆ ☆ 0 0.0s(h) ☆ ☆ 0 0.0s(h) ☆ ☆ 0 0.0s(h) ☆ ☆ 0 0.0s(h) ☆ ☆ 0 0.0s(h) ☆ ☆ 0 0.0s(h) ☆ ☆ 0 S(秒) 0 H(小时) 1 功能码 E1.00 给定 0 AI1 1 AI2 2 面板电位器给定 3 122 ☆ 0 ☆ 0 ☆ 第五章 高速脉冲给定 4 PID 控制给定 键 盘 设 定 频 率 (F0.01 ) 给 定,UP/DOWN 可修改 5 功能参数说明 6 此参数决定多段指令 0 的给定通道。 多段指令 0 除可以选择 E1.00 外,还有多种其他选项,方便在多段指令与其他 给定方式之间切换。 5-2-16.PID 功能:E2.00-E2.27 PID 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对被控量反馈信号与目标信号的 差量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通过调整变频器的输出频率,构成闭环系统, 使被控量稳定在目标值。 适用于流量控制、压力控制及温度控制等过程控制场合。 1 Ti 1 S + P Td*s+1 目标量 - PID输出控制量 1 反馈量 过程PID原理框图 代 码 参数名称 E2.00 PID 给定源 E2.01 PID 键盘给定 设定范围 E2.01 设定 0 模拟量 AI1 给定 1 模拟量 AI2 给定 2 面板电位器给定 3 高速脉冲设定 4 通讯给定 5 多段指令给定 6 0.0%~100.0% 出厂 设定 更 改 0 ☆ ` 50.0% ☆ 此参数用于选择过程 PID 的目标量给定通道。 过程 PID 的设定目标量为相对值,设定范围为 0.0%~100.0%。同样 PID 的反馈 量也是相对量,PID 的作用就是使这两个相对量相同。 E2.02 PID 反馈源 AI1 0 AI2 1 面板电位器给定 2 123 0 ☆ 第五章 AI1-AI2 3 高速脉冲给定 4 通讯给定 5 AI1+AI2 6 MAX(|AI1|,|AI2|) 7 MIN(|AI1|,|AI2|) 8 功能参数说明 此参数用于选择过程 PID 的反馈信号通道。 过程 PID 的反馈量也为相对值,设定范围为 0.0%~100.0%。 E2.03 PID 作用方向 E2.04 PID 给定反馈量程 正作用 0 反作用 1 0~65535 0 ☆ 1000 ☆ PID 给定反馈量程是无量纲单位,用于 PID 给定显示 d0.15 与 PID 反馈显示 d0.16。 PID 的给定反馈的相对值 100.0%,对应给定反馈量程 E2.04。例如如果 E2.04 设置为 2000,则当 PID 给定 100.0%时,PID 给定显示 d0.15 为 2000。 E2.05 PID 反转截止频率 0.00~F0.19(最大频率) 2.00Hz ☆ 有些情况下,只有当 PID 输出频率为负值(即变频器反转)时,PID 才有可能 把给定量与反馈量控制到相同的状态,但是过高的反转频率对有些场合是不允许 的,E2.05 用来确定反转频率上限。 E2.06 PID 偏差极限 0.0%~100.0% 0.0% ☆ 当 PID 给定量与反馈量之间的偏差小于 E2.06 时,PID 停止调节动作。这样, 给定与反馈的偏差较小时输出频率稳定不变,对有些闭环控制场合很有效。 E2.07 PID 微分限幅 0.00%~100.00% 0.10% ☆ PID 调节器中,微分的作用是比较敏感的,很容易造成系统振荡,为此,一般 都把 PID 微分的作用限制在一个较小范围,E2.07 是用来设置 PID 微分输出的范 围。 E2.08 PID 给定变化时间 0.00s~650.00s 0.00s ☆ PID 给定变化时间,指 PID 给定值由 0.0%变化到 100.0%所需时间。 当 PID 给定发生变化时,PID 给定值按照给定变化时间线性变化,降低给定发 生突变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 E2.09 PID 反馈滤波时间 0.00s~60.00s 0.00s ☆ E2.10 PID 输出滤波时间 0.00s~60.00s 0.00s ☆ E2.09 用于对 PID 反馈量进行滤波,该滤波有利于降低反馈量被干扰的影响, 但是会带来过程闭环系统的响应性能下降。 E2.10 用于对 PID 输出频率进行滤波,该滤波会减弱变频器输出频率的突变, 但是同样会带来过程闭环系统的响应性能下降。 E2.11 PID 反馈丢失检测值 0.0%:不判断反馈丢失 0.1%~100.0% 0.0% ☆ E2.12 PID 反馈丢失检测时 间 0.0s~20.0s 0.0s ☆ 此功能码用来判断 PID 反馈是否丢失。 当 PID 反馈量小于反馈丢失检测值 E2.11,且持续时间超过 PID 反馈丢失检测 124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时间 E2.12 后,变频器报警故障故障序号 Err.31,并根据所选择故障处理方式处 理。 E2.13 比例增益 KP1 0.0~100.0 20.0 ☆ E2.14 积分时间 Ti1 0.01s~10.00s 2.00s ☆ E2.15 微分时间 Td1 0.00s~10.000s 0.000s ☆ 比例增益 KP1:决定整个 PID 调节器的调节强度,KP1 越大调节强度越大。该 参数 100.0 表示当 PID 反馈量和给定量的偏差为 100.0%时,PID 调节器对输出频率 指令的调节幅度为最大频率。 积分时间 Ti1:决定 PID 调节器积分调节的强度。积分时间越短调节强度越 大。积分时间是指当 PID 反馈量和给定量的偏差为 100.0%时,积分调节器经过该时 间连续调整,调整量达到最大频率。 微分时间 Td1:决定 PID 调节器对偏差变化率调节的强度。微分时间越长调节强 度越大。微分时间是指当反馈量在该时间内变化 100.0%,微分调节器的调整量为最大 频率。 E2.16 E2.17 E2.18 E2.19 0.0~100.0 20.0 ☆ 积分时间 Ti2 0.01s~10.00s 2.00s ☆ 微分时间 Td2 0.00s~10.000s 不切换 0.000s ☆ 0 参数切换条件 通过 DI 端子切换 1 根据偏差自动切换 2 比例增益 KP2 0 ☆ E2.20 PID 参数切换偏差 1 0.0%~E2.21 20.0% ☆ E2.21 PID 参数切换偏差 2 E2.20~100.0% 80.0% ☆ 在某些应用场合,一组 PID 参数不能满足整个运行过程的需求,需要不同情况 下采用不同 PID 参数。 这组功能码用于两组 PID 参数切换的。其中调节器参数 E2.16~E2.18 的设置 方式,与参数 E2.13~E2.15 类似。 两组 PID 参数可以通过多功能数字端子 DI 端子切换,也可以根据 PID 的偏差 自动切换。 选择为多功能 DI 端子切换时,多功能端子功能选择要设置为 43(PID 参数切 换端子),当该端子无效时选择参数组 1(E2.13~E2.15),端子有效时选择参数组 2(E2.16~E2.18) 。 选择为自动切换时,给定与反馈之间偏差绝对值小于 PID 参数切换偏差 1 E2.20 时,PID 参数选择参数组 1。给定与反馈之间偏差绝对值大于 PID 切换偏差 2 E2.21 时,PID 参数选择选择参数组 2。给定与反馈之间偏差处于切换偏差 1 和切换 偏差 2 之间时,PID 参数为两组 PID 参数线性插补值,如图所示。 125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PID参数 PID参数1 E2.13 E2.14 E2.15 PID参数2 E2.16 E2.17 E2.18 E2.20 E2.21 PID偏差 PID 参数切换 个位 积分分离 无效 E2.22 PID 积分属性 0 有效 1 输出到限值后是否停止积分 十位 继续积分 0 停止积分 1 00 ☆ 积分分离: 若设置积分分离有效,则当多功能数字端子 DI 积分暂停(功能 38)有效时, PID 积分停止运算,此时 PID 仅比例和微分作用有效。 在积分分离选择为无效时,无论多功能数字端子 DI 是否有效,积分分离都无 效。 输出到限值后是否停止积分:在 PID 运算输出到达最大值或最小值后,可以选 择是否停止积分作用。若选择为停止积分,则此时 PID 积分停止计算,这可能有助 于降低 PID 的超调量。 E2.23 PID 初值 0.0%~100.0%(最大频率) 0.0% ☆ E2.24 PID 初值保持时间 0.00s~360.00s 0.00s ☆ 变频器启动时,PID 输出固定为 PID 初值 E2.23,持续 PID 初值保持时间 E2.24 后,PID 才开始闭环调节运算。 图为 PID 初值的功能示意图。 126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输出频率Hz PID初值 E2.23 时间t PID初值保持时间 E2.24 PID 初 值 功 能 示 意 E2.25 偏差正向最大值 0.00%~100.00% 1.00% ☆ E2.26 偏差反向最大值 0.00%~100.00% 1.00% ☆ 此功能用来限值 PID 输出两拍(2ms/拍)之间的差值,以便抑制 PID 输出变化 过快,使变频器运行趋于稳定。E2.25 和 E2.26 分别对应,正转和反转时的输出偏 差绝对值的最大值。 E2.27 PID 停机运算 停机不运算 0 停机运算 1 0 ☆ 用于选择 PID 停机状态下,PID 是否继续运算。一般应用场合,在停机状态下 PID 应该停止运算。 5-2-17.虚拟 DI、虚拟 DO:E3.00-E3.21 E3.00 VDI1 功能选择 0~50 出厂 设定 0 E3.01 VDI2 功能选择 0~50 0 ★ ★ ★ 代码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E3.02 VDI3 功能选择 0~50 0 E3.03 VDI4 功能选择 0~50 0 更 改 ★ E3.04 VDI5 功能选择 0 ★ 0~50 虚拟 VDI1~VDI5 在功能上,与控制板上 DI 完全相同,可以作为多功能 数字量输入使用,详细设置请参考 F1.00~F1.09 的介绍。 个位 虚拟 VDI1 E3.05 VDI 有效模式 无效 0 有效 1 十位 虚拟 VDI2(0~1,同个位) 百位 虚拟 VDI3(0~1,同个位) 千位 虚拟 VDI4(0~1,同个位) 万位 虚拟 VDI5(0~1,同个位) 127 00000 ★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个位 E3.06 VDI 状态设置 虚拟 VDI1 由虚拟 VDOx 的状态决定 VDI 是 0 否有效 由功能码 E3.05 设定 VDI 是否 1 有效 十位 虚拟 VDI2(0~1,同个位) 百位 虚拟 VDI3(0~1,同个位) 千位 虚拟 VDI4(0~1,同个位) 11111 ★ 万位 虚拟 VDI5(0~1,同个位) 与普通的数字量输入端子不同,虚拟 VDI 的状态可以有两种设定方式, 由 E3.06 来选择。 当选择 VDI 状态由相应的虚拟 VDO 的状态决定时,VDI 是否为有效状 态,取决于 VDO 输出为有效或无效,且 VDIx 唯一绑定 VDOx(x 为 1~5)。 当选择 VDI 状态选择功能码设定时,通过 E3.05 的二进制位,分别确定 虚拟输入端子的状态。 下面举例说明 VDI 的使用方法。例 1,实现如下功能:“AI1 输入超出上 下限时,变频器故障报警并停机”。采用如下设置方法:设置 VDI 的状态选 择由 VDO 决定,设置 VDI1 的功能为“用户自定义故障 1”( E3.00=44);设 置 VDI1 端子有效状态模式为由 VDO1 确定(E3.06=xxx0);设置 VDO1 输出功 能为“AI1 输入超出上下限”( E3.11=31); 则当 AI1 输入超出上下限时,则 VDO1 为 ON 状态,此时 VDI1 输入端子状 态有效,变频器 VDI1 接收到用户自定义故障 1,变频器会故障报警故障序号 27 并停机。 例 2,实现如下功能:“变频器上电后,自动进入运行状态”。可以采 用如下设置方法:由功能码 E3.05 设定 VDI 状态,设置 VDI1 的功能为“正转 运 行 ” ( E3.00=1 ); 设 置 VDI1 端 子 有 效 状 态 模 式 为 由 功 能 码 设 置 (E3.06=xxx1);设置 VDI1 端子状态为有效(E3.05=xxx1);设置命令源为 “端子控制”(F0.11=1);设置启动保护选择为“不保护”(F7.22=0);则 变频器上电完成初始化后,检测到 VDI1 为有效,且此端子对应正转运行,相 当于变频器接收到一个端子正转运行命令,变频器随即开始正转运行。 E3.07 AI1_DI 功能 0~50 0 ★ E3.08 AI2_DI 功能 0~50 0 ★ E3.09 面板电位器_DI 功 能 0~50 0 ★ 000 ★ 个位 E3.10 AI_DI 模式 AI1 高电平有效 0 低电平有效 1 十位 AI2(同个位) 百位 面板电位器(同个位) 此组功能码用于将 AI 当做 DI 使用,当 AI 作为 DI 使用时,AI 输入电压 大于 7V 时,AI 端子状态为高电平,当 AI 输入电压低于 3V 时,AI 端子状态 为低电平。3V~7V 之间为滞环 E3.10 用来确定 AI 作为 DI 时,AI 高电平为有 效状态,还是低电平为有效状态。至于 AI 作为 DI 时的功能设置,与普通 DI 设置相同,请参考 F1 组相关 DI 设置的说明。 128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图是以 AI 输入电压为例,说明 AI 输入电压与相应 DI 状态的关系: AI输入电压 DC7V DC3V 时间t ON AI端子状态 ON OFF AI 端子有效状态判断 E3.11 VDO1 输出功能 E3.12 VDO2 输出功能 E3.13 VDO3 输出功能 E3.14 VDO4 输出功能 E3.15 VDO5 输出功能 E3.16 VDO 有效状态 与物理 DIx 内部短接 见 F2 组物理 DO 输出选择 与物理 DIx 内部短接 见 F2 组物理 DO 输出选择 与物理 DIx 内部短接 见 F2 组物理 DO 输出选择 与物理 DIx 内部短接 见 F2 组物理 DO 输出选择 与物理 DIx 内部短接 见 F2 组物理 DO 输出选择 0 1~40 0 1~40 0 1~40 0 1~40 0 1~40 个位 VDO1 正逻辑 0 反逻辑 1 十位 VDO2(0~1,同上) 百位 VDO3(0~1,同上) 千位 VDO4(0~1,同上) 万位 VDO5(0~1,同上) 0 ☆ 0 ☆ 0 ☆ 0 ☆ 0 ☆ 00000 ☆ E3.17 VDO1 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E3.18 VDO2 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E3.19 VDO3 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E3.20 VDO4 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E3.21 VDO5 延迟时间 0.0s~3600.0s 0.0s ☆ 129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VDO 与 DO 输出功能相似,可用于与 VDIx 配合,实现一些简单的逻辑控 制。 当 VDOx 输出功 能选择为 0 时, VDO1~VDO5 的输出 状态由控制 板上的 DI1~DI5 输入状态确定,此时 VDOx 与 VDIx 一一对应。 当 VDOx 输出功能选择不是 0 时,VDOx 的功能设置及使用方法,与 F2 组 DO 输出相关参数相同,请参考 F2 组相关参数说明。 同样的 VDOx 的输出有效状态可以通过 E3.16 的设置,选择正逻辑或者反 逻辑,。 5-2-18.电机参数:b0.00-b0.35 代 码 参数名称 b0.00 电机类型选择 设定范围 普通异步电机 0 异步变频电机 1 永磁同步电机 2 出厂 设定 更 改 0 ★ b0.01 额定功率 0.1kW~1000.0kW - ★ b0.02 额定电压 1V~2000V 0.01A ~ 655.35A ( 变 频 器 功 率 ≦ 55kW) 0.1A~6553.5A(变频器率>55kW) 0.01Hz~F0.19(最大频率) - ★ - ★ - ★ b0.03 额定电流 b0.04 额定频率 b0.05 额定转速 ★ 1rpm~36000rpm 以上 b0.00~ b0.05 是电机铭牌参数,影响参数测定的准确程度。请按照电机 的铭牌参数进行设置。优良的矢量控制性能,需要准确的电机参数。准确的参数辨 识来源于电机额定参数的正确设置。 为了保证控制性能,请按变频器标准配置电机,电机额定电流被限制在变频器 额定电流的 30%~100%之间。电机额定电流可以设定,但不能超过变频器的额定电 流。此参数可用于确定变频器对电机的过载保护容量和节能运行。 为预防自冷式电机在低速运转时发生电机过热现象或当电机特性变化不大而电 机容量变化时(比变频器额定容量变小),也可用此功能进行修正以达到保护电机 的目的。 b0.06 异步定子电阻 b0.07 异步转子电阻 b0.08 异步漏感 b0.09 异步互感 0.001Ω ~ 65.535Ω ( 变 频 器 功 率 <=55kW) 0.0001Ω~6.5535Ω(变频器功率 >55kW) 0.001Ω ~ 65.535Ω ( 变 频 器 功 率 <=55kW) 0.0001Ω~6.5535Ω(变频器功率 >55kW) 0.01mH ~ 655.35mH ( 变 频 器 功 率 <=55kW) 0.001mH~65.535mH(变频器功率 >55kW) 0.01mH ~ 655.35mH ( 变 频 器 功 率 130 - ★ - ★ - ★ - ★ 第五章 b0.10 异步空载电流 <=55kW) 0.001mH~65.535mH(变频器功率 >55kW) 0.01A ~ B0.03 ( 变 频 器 功 率 <=55kW) 0.1A~B0.03(变频器功率>55kW) 功能参数说明 - ★ b0.06~b0.10 是异步电机的参数,这些参数电机铭牌上一般没有,需要通过变 频器参数自学习获得。其中,“异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习”只能获得 b0.06~b0.08 三个参数,而“异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除可以获得这里全部 5 个参数外,还可 以获得编码器相序、电流环 PI 参数等。 修改电机额定功率(b0.01)或者电机额定电压(b0.02)时,变频器会自动计 算并修改 b0.06~b0.10 参数值,将这 5 个参数恢复为常用标准 Y 系列电机参数。 若现场无法对异步电机进行参数自学习,可以根据电机厂家提供的参数,输入 上述相应参数。 b0.11 同步定子电阻 b0.12 同步 D 轴电感 b0.13 同步 Q 轴电感 b0.14 同步反电势系数 0.001Ω ~ 65.535Ω ( 变 频 器 功 率 <=55kW) 0.0001Ω~6.5535Ω(变频器功率 >55kW) 0.01mH ~ 655.35mH ( 变 频 器 功 率 <=55kW) 0.001mH~65.535mH(变频器功率 >55kW) 0.01mH ~ 655.35mH ( 变 频 器 功 率 <=55kW) 0.001mH~65.535mH(变频器功率 >55kW) 0.1V~6553.5V - ★ - ★ - ★ - ★ 0 ★ b0.15 保留 ~26 b0.27 自学习选择 无操作 0 异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习 1 异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 2 同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习 11 同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 12 如果电机能够脱开负载后,为了获取更好的运行性能,请尽量选择全面自学 习;如果无法脱开负载,则只能选择参数静止自学习。根据负载状况设置该参数, 然后按 RUN 键,变频器将进行参数自学习。参数自学习只能在键盘操作模式下进 行,端子操作及通讯操作模式下不能进行参数自学习。 0:无操作,即禁止参数自学习。 1:异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习 进行异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习前,必须正确设置电机类型及电机铭牌参数 b0.00~b0.05。异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习,变频器可以获得 b0.06~b0.08 三个参 数。 131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2:异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 异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过程中,变频器先进行静止自学习,然后按照加速时 间 F0.13 加速到电机额定频率 80%,保持一段时间后,按照减速时间 F0.14 减速停 机并结束自学习。 进 行异 步电 机参 数 全面 自 学习 前 ,除 需 要设 置 电机 类 型及 电 机铭 牌 参数 b0.00~b0.05 外,还需要正确设置编码器类型及编码器脉冲数 b0.28、b0.29。 异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变频器可以获得 b0.06~b0.10 五个电机参数,以 及编码器的 AB 相序 b0.31、矢量控制电流环 PI 参数 F5.12~F5.15。 11:同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习 进行同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习前,需要正确设置电机类型及电机铭牌参数 b0.00~b0.05。同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习,变频器可以获得同步机的初始位置角, 而这是同步电机能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所以同步电机安装完毕初次使用前,必 须进行参数自学习。 12:同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 同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过程中,变频器先完成同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习,然 后按照加速时间 F0.13 加速到 F0.01,保持一段时间后,按照减速时间 F0.14 减速 停机并结束参数自学习。注意进行辨识操作时 F0.01 必须设置为非 0 的数值。 进 行同 步电 机参 数 全面 自 学习 前 ,除 需 要设 置 电机 类 型及 电 机铭 牌 参数 b0.00~b0.05 外,还需要正确设置编码器类型 b0.28、编码器脉冲数 b0.29、编码 器极对数 b0.35。 同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变频器除可以获得 b0.11~b0.14 电机参数外,还 可以获得编码器相关信息 b0.30、b0.31、b0.32、b0.33,同时获得矢量控制电流环 PI 参数 F5.12~F5.15。 b0.28 编码器类型 ABZ 增量编码器 0 UVW 增量编码器 1 旋转变压器 2 正余弦编码器 3 省线方式 UVW 编码器 4 0 ★ PI9000 支持多种编码器类型,不同编码器需要选配不同的 PG 卡,使用时请正 确选购 PG 卡。其中,同步电机可选择这 5 种编码器中任意一种,而异步电机一般 只选用 ABZ 增量编码器和旋转变压器。 安装好 PG 卡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设置 b0.28,否则变频器可能运行不正 常。 b0.29 编码器线数 1~65535 2500 ★ 设定 ABZ 或 UVW 增量编码器每转脉冲数。 在带 PG 矢量控制方式下,必须正确该参数,否则电机将不能正常运行。 b0.30 编码器安装角 0.00~359.90 0.00 ★ 用于设置变频器的电流检测补偿,设置过大可能导致控制性能下降。一般不需 要修改。该参数只对同步电机控制有效,对编码器类型为 ABZ 增量编码器、UVW 增 量编码器、旋转变压、省线方式 UVW 编码器均有效,而正余弦编码器无效。 该参数在同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习、同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时均可获得该参 数,该参数对同步电机的运行非常重要,所以同步电机初次安装完毕必须进行参数 自学习才可正常运行。 b0.31 编码器 AB 相序 0 正向 132 0 ★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1 反向 该功能码只对 ABZ 增量编码器有效,即仅 b0.28=0 时有效。用于设置 ABZ 增量 编码器 AB 信号的相序。 该功能码对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都有效,在异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或者同步 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时,可以获得 ABZ 编码器的 AB 相序。 b0.32 编码器偏置角 0.00 0.00~359.90 ★ 该两个参数仅对同步电机且使用 UVW 编码器时有效。 这两个参数在同步电机参数静止自学习、同步电机参数全面自学习时均可获 得,这两个参数对同步电机的运行很重要,所以同步机初次安装完毕必须进行参数 自学习才可正常运行。 b0.33 UVW 相序 b0.34 PG 断线检测时间 正向 0 反向 1 0.0s:不动作 0.1s~10.0s 0 ★ 0.0s ★ 用于设置编码器断线故障的检测时间,当设置为 0.0s 时,变频器不检测编码 器断线故障。 当变频器检测到有断线故障,并且持续时间超过 b0.34 设置时间后,变频器报 警 Err.20。 b0.35 旋变极对数 1 1~65535 ★ 旋转变压器是有极对数的,在使用这种编码器时,必须正确设置极对数参数。 5-2-19.功能码管理:y0.00-y0.04 代 参数名称 码 y0.00 参数初始化 设定范围 无操作 恢复出厂参数,不包括电机 参数 清除记录信息 恢复参数缺省值,包括电机 参数 备份用户当前参数 恢复用户备份参数 出厂 设定 更 改 0 ★ 0 1 2 3 4 501 1、恢复出厂设定值,不包括电机参数 设置 y0.00 为 1 后,变频器功能参数大部分都恢复为厂家出厂参数,但是电机 参数、频率指令小数点(F0.02) 、故障记录信息、累计运行时间、累计上电时间、 累计耗电量不恢复。 2、清除记录信息 清除变频器故障记录信息、累计运行时间、累计上电时间、累计耗电量。 3、恢复参数缺省值,包括电机参数。 4、备份用户当前参数 备份当前用户所设置的参数。将当前所有功能参数的设置值备份下来。以方便 客户在参数调整错乱后恢复。 501、恢复用户备份参数 133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恢复之前备份的用户参数。 y0.01 用户密码 0 0~65535 ☆ y0.01 设定任意一个非零的数字,则密码保护功能生效。下次进入菜单时,必 须正确输入密码,否则不能查看和修改功能参数,请牢记所设置的用户密码。 设置 y0.01 为 0,则清除所设置的用户密码,使密码保护功能无效。 个位 d 组显示选择 不显示 0 显示 1 十位 E 组显示选择 不显示 0 显示 1 百位 y0.02 参数组显示选择 b 组显示选择 不显示 0 显示 1 千位 y0.04 参数保护 ★ 00 ☆ 0 ☆ y1 组显示选择 不显示 0 显示 1 万位 y0.03 用户参数显示 11111 L 组显示选择 不显示 0 显示 1 个位:保留 十位:用户变更参数显示选择 0:不显示 1:显示 可修改 0 不可修改 1 用户设置功能码参数是否可以修改,用于防止功能参数被误改动的危险。 该功能码设置为 0,则所有功能码均可修改;而设置为 1 时,所有功能码均只能查 看,不能被修改。 5-2-20.故障历史查询:y1.00-y1.30 代 码 参数名称 设定范围 出厂 设定 更 改 y1.00 第一次故障类型 0~51 - ● y1.01 第二次故障类型 0~51 - ● y1.02 第三(最近一次)故 0~51 - ● 134 第五章 功能参数说明 障类型 记录变频器最近的三次故障类型,0 为无故障。关于每个故障代码的可能成因 及解决方法,请参考相关说明。 故障类型表: 序号 故障类型 0 无故障 1 逆变单元保护 2 加速过电流 3 减速过电流 4 恒速过电流 5 加速过电压 6 减速过电压 7 恒速过电压 8 保留 9 欠压 10 变频器过载 11 电机过载 12 输入缺相 13 输出缺相 14 模块过热 15 外部故障 16 通讯异常 17 接触器异常 18 电流检测异常 19 电机参数自学习异常 20 编码器/PG 卡异常 21 参数读写异常 22 变频器硬件异常 23 电机对地短路 24 保留 25 保留 26 运行时间到达 27 用户自定义故障 1 28 用户自定义故障 2 29 上电时间到达 30 掉载 31 运行时 PID 反馈丢失 40 快速限流超时 41 运行时切换电机 42 速度偏差过大 43 电机超速 135 第五章 45 51 功能参数说明 电机过温 初始位置错误 y1.03 第三次故障时频率 最近一次故障时的频率 ● y1.04 第三次故障时电流 最近一次故障时的电流 ● y1.05 第三次故障时母线电压 最近一次故障时的母线电压 ● 最近一次故障时数字输入端子的状态, 顺序为: y1.06 第三次故障时输入端子 态 BIT9 BIT8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0 DI0 DI9 DI8 DI7 DI6 DI5 DI4 DI3 DI2 DI1 ● 当 输 入 端 子 为 ON 其 相 应 二 级 制 位 为 1,OFF 则为 0,所有 DI 的状态转化为十 进制数显示。 最近一次故障时所有输出端子的状态, 顺序为: BIT4 y1.07 第三次故障时输出端子 BIT3 继电器 2 SPA BIT2 BIT1 BIT0 ● 保留 继电器 1 SPB 当 输 入 端 子 为 ON 其 相 应 二 级 制 位 为 1,OFF 则为 0,所有 DI 的状态转化为十 进制数显示。 y1.08 第三次故障时变频器状 态 最近一次故障时的变频器运行状态 ● y1.09 第三次故障时上电时间 最近一次故障时的当次上电时间 ● y1.10 第三次故障时运行时间 最近一次故障时的当次运行时间 ● y1.13 第二次故障时频率 前次故障时的频率 ● y1.14 第二次故障时电流 前次故障时的电流 ● y1.15 第二次故障时母线电压 前次故障时的母线电压 ● y1.11 ~12 保留 前次故障时数字输入端子的状态,顺序 为: y1.16 第二次故障时输入端子 状态 y1.17 第二次故障时输出端子 BIT9 BIT8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0 DI0 DI9 DI8 DI7 DI6 DI5 DI4 DI3 DI2 DI1 ● 当 输 入 端 子 为 ON 其 相 应 二 级 制 位 为 1,OFF 则为 0,所有 DI 的状态转化为十 进制数显示。 前次故障时所有输出端子的状态,顺序 为 136 ● 第五章 BIT4 BIT3 继电器 2 SPA BIT2 BIT1 功能参数说明 BIT0 保留 继电器 1 SPB 当 输 入 端 子 为 ON 其 相 应 二 级 制 位 为 1,OFF 则为 0,所有 DI 的状态转化为十 进制数显示。 y1.18 第二次故障时变频器状 态 前次故障时的变频器运行状态 ● y1.19 第二次故障时上电时间 前次故障时的当次上电时间 ● y1.20 第二次故障时运行时间 前次故障时的当次运行时间 ● y1.21 ~22 保留 y1.23 第一次故障时频率 前前次故障时的频率 ● y1.24 第一次故障时电流 前前次故障时的电流 ● y1.25 第一次故障时母线电压 前前次故障时的母线电压 ● 前前次故障时数字输入端子的状态,顺 序为: y1.26 第一次故障时输入端子 状态 BIT9 BIT8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0 DI0 DI9 DI8 DI7 DI6 DI5 DI4 DI3 DI2 DI1 ● 当 输 入 端 子 为 ON 其 相 应 二 级 制 位 为 1,OFF 则为 0,所有 DI 的状态转化为十 进制数显示。 前前次故障时所有输出端子的状态,顺 序为: BIT4 y1.27 第一次故障时输出端子 BIT3 继电器 2 SPA BIT2 BIT1 BIT0 保留 继电器 1 SPB ● 当 输 入 端 子 为 ON 其 相 应 二 级 制 位 为 1,OFF 则为 0,所有 DI 的状态转化为十 进制数显示。 y1.28 第一次故障时变频器状 态 前前次故障时的变频器运行状态 ● y1.29 第一次故障时上电时间 前前次故障时的当次上电时间 ● y1.30 第一次故障时运行时间 前前次故障时的当次运行时间 ● 137 第六章 EMC(电磁兼容性) 6-1.定义 电磁兼容是指电气设备在电磁干扰的环境中运行,不对电磁环境进行干扰而 且能稳定实现其功能的能力。 6-2.EMC标准介绍 根据国家标准GB/T12668.3的要求,变频器需要符合电磁干扰及抗电磁干扰 两个方面的要求。 我司现有产品执行的是最新国际标准:IEC/EN61800-3:2004 (AdjPstable sPeed electrical Power drive systems Part 3:EMC reqPirements and sPecific test methods),等同国家标准GB/T12668.3。IEC/EN61800-3主要从 电磁干扰及抗电磁干扰两个方面对变频器进行考察,电磁干扰主要对变频器的辐 射干扰、传导干扰及谐波干扰进行测试(对应用于民用的变频器有此项要求)。 抗电磁干扰主要对变频器的传导抗扰度、辐射抗扰度、浪涌抗扰度、快速突 变脉冲群抗扰度、ESD抗扰度及电源低频端抗扰度(具体测试项目有: 1、输入 电压暂降、中断和变化的抗扰性试验;2、换相缺口抗扰性试验;3、谐波输入抗 扰性试验;4、输入频率变化试验;5、输入电压不平衡试验;6、输入电压波动 试验)进行测试。依照上述IEC/EN61800-3的严格要求进行测试,我司产品按照 7.3所示的指导进行安装使用,在一般工业环境下将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 6-3.EMC指导 6-3-1.谐波的影响: 电源的高次谐波会对变频器造成损坏。所以在一些电网品质比较差的地方, 建议加装交流输入电抗器 6-3-2.电磁干扰及安装注意事项 电磁干扰有两种,一种是周围环境的电磁噪声对变频器的干扰,另外一种干 扰是变频器所产生的对周围设备的干扰。 安装注意事项: 1)变频器及其它电气产品的接地线应良好接地; 2)变频器的动力输入和输出电源线及弱电信号线(如:控制线路)尽量不 要平行布置,有条件时垂直布置; 3) 变频器的输出动力线建议使用屏蔽电缆,或使用钢管屏蔽动力线,且屏 蔽层要可靠接地,对于受干扰设备的引线建议使用双绞屏蔽控制线,并将屏蔽层 可靠接地; 4) 对于电机电缆长度超过 30m 的,要求加装输出滤波器或电抗器。 6-3-3.周边电磁设备对变频器产生干扰的处理方法 一般对变频器产生电磁影响的原因是在变频器附近安装有大量的继电器、接 触器或电磁制动器。当变频器因此受到干扰而误动作时,建议采用以下办法解 决: 138 第六章 EMC(电磁兼容性) 1) 产生干扰的器件上加装浪涌抑制器; 2) 变频器输入端加装滤波器,具体参照6.3.6,进行操作; 3) 变频器控制信号线及检测线路的引线用屏蔽电缆并将屏蔽层可靠接地。 6-3-4.变频器对周边设备产生干扰的处理办法 这部分的噪声分为两种:一种是变频器辐射干扰,而另一种则是变频器的传 导干扰。这两种干扰使得周边电气设备受到电磁或者静电感应。进而使设备产生 了误动作。针对几种不同的干扰情况,参考以下方法解决: 1) 用于测量的仪表、接收机及传感器等,一般信号比较微弱,若和变频器 较近距离或在同一个控制柜内时,易受到干扰而误动作,建议采用下列办法解 决:尽量远离干扰源;不要将信号线与动力线平行布置特别不要平等捆扎在一 起;信号线及与动力线用屏蔽电缆,且接地良好;在变频器的输出侧加铁氧体磁 环(选择抑制频率在30~1000MHz范围内),并绕上2~3匝,对于情况恶劣的, 可选择加装EMC输出滤波器; 2) 受干扰设备和变频器使用同一电源时,造成传导干扰,如果以上办法还 不能消除干扰,则应该在变频器与电源之间加装EMC滤波器(具体参照6.3.6进行 选型操作); 3)外围设备单独接地,可以排除共地时因变频器接地线有漏电流而产生的干 扰。 6-3-5.漏电流及处理 使用变频器时漏电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地的漏电流;另一种是线与线之 间的漏电流。 1) 影响对地漏电流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导线和大地间存在分布电容,分布电容越大,漏电流越大;有效减少变频器 及电机间距离 以减少分布电容。载波频率越大,漏电流越大。可降低载波频率来减少漏电 流。但降低载波频率会导致电机噪声增加,请注意,加装电抗器也是解决漏电流 的有效办法。 漏电流会随回路电流增大而增大,所以电机功率大时,相应漏电流大。 2)引起线与线之间漏电流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变频器输出布线之间存在分布电容,若通过线路的电流含高次谐波,则可能 引起谐振而产生漏电流。此时若使用热继电器可能会使其误动作。 解决的办法是降低载波频率或加装输出电抗器。建议在使用变频器时电机前 不加装热继电器,使用变频器的电子过流保护功能。 6-3-6.电源输入端加装EMC输入滤波器注意事项 1) 注意:使用滤波器时请严格按照额定值使用;由于滤波器属于I类电器, 滤波器金属外壳地应该大面积与安装柜金属地接触良好,且要求具有良好导电连 续性,否则将有触电危险及严重影响EMC效果;通过EMC测试发现,滤波器地必须 与变频器PE端地接到同一公共地上,否则将严重影响EMC效果。 2) 滤波器尽量靠近变频器的电源输入端安装。 139 第七章 异常诊断与处理 PI9000 能够在充分发挥设备性能的同时实施有效保护。在使用过程可能会 遇到如下故障提示,请对照下表分析可能原因,并排除故障。 如遇设备损坏及无法解决的原因,请与当地经销商/代理商,或直接与厂家 联系,寻求解决方案。 7-1. 故障报警及对策 PI9000 能够在充分发挥设备性能的同时实施有效保护。一旦故障发生, 保护功能动作,变频器停止输出,变频器故障继电器接点动作,并在变频 器显示面板上显示故障代码。用户在寻求服务之前,可以先按本节提示进行 自查,分析故障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如果属于虚线框内所述原因,请寻求服 务,与您所购变频器的代理商或直接与我公司联系。 序号故障代码 1 2 Err.01 Err.02 故障类型 可能的故障原因 对策 逆变单元保护 1、变频器输出回路短 路 2、电机和变频器接线 过长 3、模块过热 4、变频器内部接线松 动 5、主控板异常 6、驱动板异常 7、逆变模块异常 1、排除外围故障 2、加装电抗器或输出 滤波器 3、检查风道是否堵 塞、风扇是否正常工作 并排除存在问题 4、插好所有连接线 5、寻求技术支持 加速过电流 1、加速时间太短 2、手动转矩提升或 V/F 曲线不合适 3、电压偏低 4、变频器输出回路存 在接地或短路 5、控制方式为矢量且 没有进行参数辨识 6、对正在旋转的电机 进行启动 7、加速过程中突加负 载 8、变频器选型偏小 140 1、增大加速时间 2、调整手动提升转矩 或 V/F 曲线 3、将电压调至正常范 围 4、排除外围故障 5、进行电机参数辨识 6、选择转速追踪启动 或等电机停止后再启动 7、取消突加负载 8、选用功率等级更大 的变频器 第七章 序号故障代码 3 4 5 Err.03 Err.04 Err.05 6 Err.06 7 Err.07 8 保留 9 Err.09 异常诊断与处理 故障类型 可能的故障原因 对策 减速过电流 1、变频器输出回路存 在接地或短路 2、控制方式为矢量且 没有进行参数辨识 3、减速时间太短 4、电压偏低 5、减速过程中突加负 载 6、没有加装制动单元 和制动电阻 1、排除外围故障 2、进行电机参数辨识 3、增大减速时间 4、将电压调至正常范 围 5、取消突加负载 6、加装制动单元及电 阻 恒速过电流 1、变频器输出回路存 在接地或短路 2、控制方式为矢量且 没有进行参数辨识 3、电压偏低 4、运行中是否有突加 负载 5、变频器选型偏小 1、排除外围故障 2、进行电机参数辨识 3、将电压调至正常范 围 4、取消突加负载 5、选用功率等级更大的 变频器 加速过电压 1、没有加装制动单元 和制动电阻 2、输入电压偏高 3、加速过程中存在外 力拖动电机运行 4、加速时间过短 1、加装制动单元及电 阻 2、将电压调至正常范 围 3、取消此外动力或加 装制动电阻 4、增大加速时间 减速过电压 1、输入电压偏高 2、减速过程中存在外 力拖动电机运行 3、减速时间过短 4、没有加装制动单元 和制动电阻 1、将电压调至正常范 围 2、取消此外动力或加 装制动电阻 3、增大减速时间 4、加装制动单元及电 阻 恒速过电压 1、运行过程中存在外 1、取消此外动力或加 力拖动电机运行 装制动电阻 2、输入电压偏高 2、将电压调至正常范围 欠压故障 1、瞬时停电 1、复位故障 2、变频器输入端电压 2、调整电压到正常范 不在规范要求的范围 围 141 第七章 序号故障代码 故障类型 可能的故障原因 异常诊断与处理 对策 3、母线电压不正常 3、寻求技术支持 4、整流桥及缓冲电阻 不正常 5、驱动板异常 6、控制板异常 10 11 12 13 Err.10 Err.11 Err.12 Err.13 变频器过载 电机过载 1、变频器选型偏小 2、电机保护参数 F8.03 设定是否合适 3、负载是否过大或发 生电机堵转 1、选用功率等级更大 的变频器 2、正确设定此参数 3、减小负载并检查电 机及机械情况 输入缺相 1、驱动板异常 2、防雷板异常 3、主控板异常 4、三相输入电源不正 常 1、更换驱动,电源板 或接触器 2、寻求技术支持 3、检查并排除外围线 路中存在的问题 输出缺相 1、变频器到电机的引 线不正常 2、电机运行时变频器 三相输出不平衡 3、驱动板异常 4、模块异常 1、排除外围故障 2、检查电机三相绕组 是否正常并排除故障 3、寻求技术支持 14 Err.14 模块过热 15 Err.15 外部设备故障 16 Err.16 1、选用功率等级更大 1、变频器选型偏小 的变频器 2、负载是否过大或发 2、减小负载并检查电 生电机堵转 机及机械情况 通讯故障 1、清理风道 1、风道堵塞 2、风扇损坏 2、更换风扇 3、降低环境温度 3、环境温度过高 4、模块热敏电阻损坏 4、更换热敏电阻 5、更换逆变模块 5、逆变模块损坏 通过多功能端子 DI 输入 复位运行 外部故障的信号 1、通讯线不正常 2 、 通 讯 扩 展 卡 F9.07 设置不正确 3、通讯参数 F9 组设置 不正确 4、上位机工作不正常 142 1、检查通讯连接线 2、正确设置通讯扩展 卡类型 3、正确设置通讯参数 4、检查上位机接线 第七章 序号故障代码 故障类型 可能的故障原因 异常诊断与处理 对策 1、检查并排除外围线 1、输入缺相 路中存在的问题 2、驱动板,接触器不 2、更换驱动,电源板 正常 或接触器 17 Err.17 接触器故障 18 Err.18 1、检查霍尔器件异常 电流检测故障 2、驱动板异常 19 1、根据铭牌正确设定 1、电机参数未按铭牌 电机参数 电机参数自学习 Err.19 设置 故障 2、检查变频器到电机 2、参数辨识过程超时 引线 20 Err.20 1、编码器损坏 2、PG 卡异常 3、编码器型号不匹配 4、编码器连线错误 21 Err.21 EEPROM 读写 EEPROM 芯片损坏 故障 22 Err.22 变频器硬件故障 23 Err.23 26 码盘故障 对地短路故障 累计运行时间到 Err.26 达故障 27 Err.27 用户自定义故障 1 28 Err.28 用户自定义故障 2 29 Err.29 累计上电时间到 达故障 30 Err.30 掉载故障 31 Err.31 40 运行时 PID 反馈 丢失故障 Err.40 逐波限流故障 1、更换驱动板 2、更换霍尔器件 1、更换编码器 2、更换 PG 卡 3、根据实际正确设定 编码器类型 4、排除线路故障 更换主控板 1、存在过压 2、存在过流 电机对地短路 1、按过压故障处理 2、按过流故障处理 更换电缆或电机 使用参数初始化功能清 累计运行时间到达故障 除记录信息 通过多功能端子 DI 输 入用户自定义故障 1 的 复位运行 信号 通过多功能端子 DI 输 入用户自定义故障 2 的 复位运行 信号 累计上电时间达到设定 使用参数初始化功能清 值 除记录信息 确认负载是否脱离或 变 频 器 运 行 电 流 小 于 F8.31 、 F8.32 参 数 设 F8.31 置是否符合实际运行工 况 PID 反馈小于 E2.11 设 检查 PID 反馈信号或设 定值 置 E2.11 为一个合适值 1、减小负载并检查电 1、负载是否过大或发 机及机械情况 生电机堵转 2、选用功率等级更大 2、变频器选型偏小 的变频器 143 第七章 序号故障代码 故障类型 可能的故障原因 异常诊断与处理 对策 在变频器运行过程中通 变频器停机后再进行电 运行时切换电机 过端子更改当前电机选 机切换操作 故障 择 41 Err.41 42 1、速度偏差过大检测 参 数 F8.15 、 F8.16 设 速度偏差过大故 置不合理 Err.42 2、编码器参数设定不 障 正确 3、没有进行参数辨识 1、根据实际情况合理 设置检测参数 2、正确设置编码器参 数 3、进行电机参数辨识 43 1、没有进行参数辨识 2、编码器参数设定不 Err.43 电机过速度故障 正确 3、电机过速度检测参 数 F8.13 、 F8.14 设 置 不合理 1、进行电机参数辨识 2、正确设置编码器参 数 3、根据实际情况合理 设置检测参数 45 Err.45 电机过温故障 1、检测温度传感器接 1、温度传感器接线松 线并排除故障 动 2、降低载频或采取其 它散热措施对电机进行 2、电机温度过高 散热处理 51 Err.51 初始位置错误 重新确认电机参数是否 电机参数与实际偏差太 正确,重点关注额定电 大 流是否设定偏小 144 第八章 安装及备用电路 8-1.使用环境 (1)环境温度-10℃~50℃。超过 40℃后,按照 1℃降额 3%的比例降额。 不建议在 50℃以上的环境中使用变频器。 (2)防止电磁干扰、远离干扰源。 (3)防止水滴、蒸汽、粉尘、灰尘、棉絮、金属细粉的侵入。 (4)防止油、盐及腐蚀性气体侵入。 (5)避免震动。最大振幅不超过 5.8m/s(0.6g) (6)避免高温多湿且无雨水滴淋,相对湿度小于 90%RH,不允许结露。在存在 腐蚀性气体的空间中,最大相对湿度不能超过 60% (7)海拔高度 (8)禁止使用在易燃性、可燃性、爆炸性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危险环境。 8-2.安装方向与空间 以上 出风 150mm 变频调速器应安装于室内通风良好的场所,并采用壁挂式,且必须与周围相 邻物品或挡板(墙)保持足够的空间。如下图所示: 空气 出风 50mm 50mm 以上 以上 WARNING Read the operation manual before adjust or inspect. High voltage inside.Maintained by the well-trained personnel. Confirm the input and output dc control cables are well connected. 以上 进风 150mm A djust or inspect the inner circuits after power down and discharge. 进风 8-3.配线图 变频调速器配线,分为主回路及控制回路两部分。用户必须依照下图所示的 配线回路正确连接。 145 第八章 8-3-1.11kW 以下配线图 146 安装及备用电路 第八章 8-3-2.11kW~15kW 配线图 147 安装及备用电路 第八章 8-3-3.18.5kW~355kW 配线图 148 安装及备用电路 第八章 安装及备用电路 8-4.主回路端子 8-4-1. 主回路端子排列 1. 15kW 以下(380V)主回路端子 R/L1 S/L2 T/L3 P P+ E W/T3 RB U/T1 V/T2 接地端 直流电抗 制动电阻 主电源输入端 2. 主电源输出端 18.5~355kW(380V)主回路端子(左进右出) P P+ P- R S T U/T1 V/T2 W/T3 E 接地端 主电源输入端 P/P+:直流电抗 主电源输出端 P+/P-:制动单元 3. 45~220kW(380V)主回路端子(上进下出) R/L1 P P+ P/P+ :直流电抗 P+/P- :制动单元 P- S/L2 U/T1 主 电 源 输 入 端 T/L3 V/T2 W/T3 /E 接地端 主 电 源 输 出 端 注:P/P+标准配置为短接状态;若外接直流电抗,则断开后再接。 149 第八章 4. 安装及备用电路 主回路端子功能说明 端子 名称 说明 R/L1 S/L2 变频器输入端 接三相供电电源,单相接 R,T 接地端 接地 制动电阻连接端 接制动电阻 输出端 接三相电机 P+,P- 直流母线输出端 接制动单元 P,P+ 直流电抗连接端 接直流电抗(去掉短接块) T/L3 /E P+,RB U/T1 V/T2 W/T3 8-5.控制回路端子 8-5-1. 控制回路端子说明 类别 电源 端子符 号 端子名称 +10VGND 外 接 + 10V 电 源 +24VCOM 外 接 + 24V 电 源 PLC 外部电源输入 端子 AI1-GND 模拟量输入端 子1 AI2-GND 模拟量输入端 子2 模拟输 入 DI1 数字输 入 DI2 DI3 多功能数字输 入端子 1 多功能数字输 入端子 2 多功能数字输 入端子 3 功能说明 向 外 提 供 +10V 电 源 , 最 大 输 出 电 流 : 10mA 一般用作外接电位器工作电源,电位器 阻值范围:1kΩ~5kΩ 向外提供+24V 电源,一般用作数字输入 输出端子工作电源和外接传感器电源。 最大输出电流:200mA 利用外部信号驱动时,请将 J5 跳线拔 掉,PLC 需与外部电源连接,出厂默认与 +24V 连接。 1、输入范围:DC 0V~10V/0~20mA,由 控制板上的 J3 跳线选择决定。 2、输入阻抗:电压输入时 22kΩ,电流 输入时 500Ω。 1、输入范围:DC 0V~10V/0~20mA,由 控制板上的 J4 跳线选择决定。 2、输入阻抗:电压输入时 22kΩ,电流 输入时 500Ω。 1、光藕隔离,兼容双极性输入 2、输入阻抗:2.4kΩ 3、电平输入时电压范围:9V~30V 4、11KW 以下:DI1~ DI6 驱动型式由 J5 控制,使用外部电源时,请将 J5 跳线拔 掉。 150 第八章 DI4 DI5 DI6 DI7 DI8 DI5 多功能数字输 入端子 4 多功能数字输 入端子 5 多功能数字输 入端子 6 多功能数字输 入端子 7 多功能数字输 入端子 8 高速脉冲输入 端子 DA1-GND 模拟输出 1 DA2-GND 模拟输出 2 SPA-COM 数字输出 1 SPB-COM 数字输出 2 SPB-COM 高速脉冲输出 模拟输 出 数字输 出 继电 器输 出 辅助接 口 T/A1T/C1 T/B1T/C1 J12 J13 常开端子 常闭端子 485 卡接口 PG 卡接口 安装及备用电路 5、11KW 以上:DI1~ DI4 驱动型式由 J6 控制,DI5~ DI8 驱动型式由 J5 控 制,使用外部电源时,请将 J5 跳线 拔掉。 DI5 还可作为高速脉冲输入通道。 最高输入频率:100kHz 由控制板上的 J2 跳线选择决定电压或电 流输出。输出电压范围:0V~10V 输出电 流范围:0mA~20mA 由控制板上的 J1 跳线选择决定电压或电 流输出。输出电压范围:0V~10V 输出电 流范围:0mA~20mA 光藕隔离,双极性开路集电极输出 输出电压范围:0V~24V 输出电流范围: 0mA~50mA 受 功 能 码 F2.00“SPB 端 子 输 出 模 式 选 择”约束 当作为高速脉冲输出,最高频率到 100kHz; 触 点 驱 动 能 力 : AC250V , 3A , COSø=0.4。 26 针端子 12 针端子 8-5-2.控制回路端子排列 1. 9KLCB 板控制回路端子 151 第八章 安装及备用电路 2. 9KSCB 板控制回路端子 8-6.接线注意事项 危险 确认电源开关处于 OFF 状态才可进行配线操作,否则可能发生电击事故! 配线人员须是专业受训人员,否则可能对设备及人身造成伤害! 必须可靠接地,否则有触电发生或有火灾危险! 注意 确认输入电源与变频器的额定值一致,否则损坏变频器! 确认电机和变频器相适配,否则可能会损坏电机或引起变频器保护! 不可能将电源接于 U/T1、V/T2、W/T3 端子,否则损坏变频器! 不可将制动电阻直接接于直流母线(P)、(P+)上,否则引起火灾! ※ ※ ※ ※ ※ ※ ※ ※ ※ ※ ※ ※ ※ 在变频器 U、V、W 输出端不可以加装进相电容或阻容吸收装置。拆换电机 时,必须切断变频器输入电源。 接线时请勿将金属碎末或线头落入变频器内,否则变频器可能因此产生故障。 在变频器停止输出时方可切换电机或进行工频电源的切换。 为尽量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当使用的电磁接触器及继电器等离变频器较近 时,应考虑加装浪涌吸收装置。 变频器的外部控制线须加隔离装置或采用屏蔽线。 输入指令信号连线除屏蔽外还应单独走线,最好远离主回路接线。 载波频率小于 3KHz 时,变频器与电机间最大距离应在 50 米以内;载波频率 大于 4KHz 时,应适当减少此距离,此接线最好敷设于金属管内。 当变频器加装外围设备(滤波器、电抗器等)时,应首先用 1000 伏兆欧表 测量其对地绝缘电阻,保证不低于 4 兆欧。 变频器需较频繁启动的情况下,勿将电源关断,必须使用控制端子或键盘或 RS485 运行指令作起停操作,以免损伤到整流桥。 勿将交流输入电源接到变频器输出端子 U,V,W。 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接地端子( )必须可靠接地(接地阻抗应在 10 欧以 下),否则会有漏电状况发生。 主回路配线时,配线线径规格的选择,请依照国家电工法规有关规定施行配 线。 电机容量应等于或小于变频器容量。 8-7.备用电路 152 第八章 安装及备用电路 在变频器故障或跳脱时会引起较大的停机损失或其他意外故障。为尽量避免 该情况发生,请增设下图的电路备用以保安全。 注:电气图中的 K2 和 K3 为相互连锁交流接触器;备用电路须事先确认及测 试运转特性,确保工频与变频的相序一致。 K1 K2 三 相 电 源 变频器 K3 K2 和 K3 相互连 锁的交流接触器 153 第九章 保养与检修 9-1.检查与保养 变频器在正常使用时,除日常检查外尚需定期(如机器大修时或按规定且最 多 6 个月)检查,请参照下表实施,以防患于未然。 检查时 日 定 检查事项 检查方法 判定标 准 LED 显示 显示是否有异常 视觉 按使用 状态确认 冷却 系统 风机 有无异常声音或振动 视觉,听觉 无异常 √ 本体 周围环境 温度,湿度, 灰尘,有害气体 视觉,嗅觉,感觉 按 2-1 条 款 √ 输入输 出端 电压 输入,输出 电压是否异常 测定 R,S,T 及 U,V,W 端子 按标准规 范的规定 全貌 紧固件是否松动、是 否有过热痕迹、有否 放电现象、灰尘是否 太多、风道是否堵塞 目视,紧固,擦拭 无异常 电解电容 表面有无异常 目视 无异常 有否松动 目视 无异常 螺栓或螺钉有否松动 紧固 无异常 √ √ √ √ 检查 部位 检查 项目 显示 主回路 导线 导电排 端子 “√”表示需要进行日常或定期检查。 在检查时,不可无故拆卸或摇动器件,更不能随意拔掉接插件,否则将不能 正常运行或进入故障显示状态及导致元器件的故障甚至主开关器件 IGBT 模块损 坏。 在需要测量时,应注意各种不同的仪表可能得出差别较大的测量结果。推荐 用指针电压表测量输入电压,用整流式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用钳式电流表测量 输入输出电流,用电动式瓦特表测量功率。 9-2.必需定期更换的器件 为保证变频器可靠运行,除定期保养、维护外,还应对机内长期承受机械磨 损的器件——所有冷却用的风扇和用于能量存储与交换的主回路滤波电容器以及 印刷电路板等进行定期更换。一般连续使用时,可按下表的规定更换,还应视使 用环境、负荷情况及变频器现状等具体情况而定。 器件名称 标准更换年数 冷却风扇 1~3 年 154 第九章 滤波电容 4~5 年 印刷电路板 5~8 年 保养与检修 9-3.储存与保管 ※ ※ ※ 变频器购入后如不立即使用(暂时保管或长期存放)时,应做到下述各项: 应放于标准规范所规定温度范围内且无潮、无灰尘、无金属粉尘及通风良好 的场所。 如果超过一年仍未使用,则应进行充电试验,以使机内主回路滤波电容器特 性得以恢复。充电时,可使用调压器慢慢升高变频器的输入电压,直至额定 输入电压,通电时间要在 1~2 小时以上。上述试验至少每年一次。 不可随意实施耐压试验,它将导致变频器寿命降低。对于绝缘试验,可于使 用前,用 500 伏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不得小于 4MΩ。 9-4.测量与判断 ※ ※ 使用一般勾表测量电流时,在输入端的电流会有不平衡的现象,一般差异在 10%以内属于正常,若差异在 30%时应通知原厂更换整流桥,或检查输入三相 电压是否偏差超过 5V。 输出三相电压若采用一般万用表测量时,因载波频率的干扰,所读的数据均 不准确,只能作参考。 155 第十章 选件 本家族产品因使用条件与要求的不同可由使用者加装外围设备,其接线示意 见下图。 三相交流电源 请使用在变频器允许规格内的电源 无熔丝断路器(MCCB)或漏 电断路器 由于在电源投入时,变频器会流入很 大的冲击电流,故需注意断路器的选 定 电磁接触器 输入交流电抗器 制动电阻(可选) 输入侧 制动单元 噪音滤波器 普传变频器 直流电抗器 接地 为了防止触电,电机和变 频器必须良好的接地。 输出侧 噪音滤波器 交流输出电抗器 电机 接地 156 第十章 选件 10-1.选配件 如需其它功能模块扩展功能(如 RS485 卡,PG 卡等),请在订货时指定所订 功能模块卡。 10-2.塑壳断路器(MCCB)或漏电断路器(ELCB) MCCB 或 ELCB 作为变频器的电源开关,还可对供电电源起保护作用。注意不 能使用 MCCB 或 ELCB 来控制变频器的起停。 10-3.交流电抗器 交流电抗器可抑制变频器输入电流的高次谐波,明显改善变频器的功率因 素。建议在下列情况下应使用交流电抗器。 ※ 变频器所用之处的电源容量与变频器容量之比为 10:1 以上。 ※ 同一电源上接有晶闸管负载或带有 ON/OFF 控制的功率因数补偿装置。 ※ 三相电源的电压不平衡度较大(≥3%)。 常用规格的交流输入电抗器外形尺寸如下: 157 第十章 选件 外形尺寸: 变频器规格 电压 200V 230V 380V 460V 尺寸(mm) 概重(kg) 容量 (kW) L W H d a b 0.75 155 125 95 7 89 60 3.0 1.5 155 125 95 7 89 60 3.0 2.2 155 125 95 7 89 60 3.0 4 155 125 95 7 89 60 3.5 5.5 155 125 100 7 89 60 3.5 7.5 155 125 112 7 89 70 4.0 11 155 125 112 7 89 70 6.0 15 180 140 112 8 90 80 8.0 18.5 180 140 112 8 90 90 8.0 22 180 140 112 8 90 90 8.0 30 230 175 122 10 160 90 12.0 37 230 175 132 10 160 100 15.0 45 230 175 150 10 160 110 23.0 55 230 175 160 10 160 120 23.0 75 285 220 230 14 180 130 30.0 0.75 155 125 95 7 89 60 3.0 1.5 155 125 95 7 89 60 3.0 2.2 155 125 95 7 89 60 3.0 4 155 125 95 7 89 60 3.5 5.5 155 125 100 7 89 60 3.5 7.5 155 125 112 7 89 70 4.0 11 155 125 112 7 89 70 6.0 15 180 140 112 8 90 80 8.0 18.5 180 140 112 8 90 90 8.0 22 180 140 112 8 90 90 8.0 30 230 175 122 10 160 90 12.0 37 230 175 132 10 160 100 15.0 158 第十章 45 230 175 150 10 160 110 23.0 55 230 175 160 10 160 120 23.0 75 285 220 230 14 180 130 30.0 110 285 250 230 14 210 140 33.0 160 360 260 230 14 210 140 40.0 200 360 270 230 14 210 140 45.0 250 400 330 240 14 240 140 55.0 315 400 350 285 14 270 160 90.0 选件 10-4.杂讯滤波器 该滤波器用于抑制变频器产生的电磁干扰噪声的传导,也可抑制外界无线电 干扰以及瞬时冲击浪涌对本机的干扰。 使用前先确认供电电源是三相三线制还是三相四线制;是单相,接地线应尽 量粗短,滤波器亦应尽量靠近变频器。 在住宅区、商业区、科研单位以及对防止无线电干扰要求较高的场合、在符 合 CE、PL、CSA 标准的使用场合周围有抗扰能力不足的设备等情况下,均应使用 该滤波器。 如需购买,请与本公司联系。 10-5.接触器 在系统保护功能动作时切断电源,防止故障扩大。不能使用接触器来控制电 机的起停。 10-6.制动单元及制动电阻 用户选用带制动的机型时,变频器内部即带有制动单元,其最大制动转矩为 50%。用户请参照下表另行选购制动电阻来匹配即可。 变频器规格 220V 变频器功率(kW) 制动电阻值(Ω) 制动电阻功率(W) 0.75 200 120 1.5 100 300 2.2 70 300 4 40 500 5.5 30 500 7.5 20 780 11 13.6 2000 15 10 3000 18 8 4000 159 第十章 22 6.8 4500 0.75 750 120 1.5 400 300 2.2 250 300 4 150 500 5.5 100 500 7.5 75 780 11 50 1000 15 40 1500 380V 选件 以上内置制动如需更大的制动转矩,请选用普传科技制动单元,详细资料请 参阅普传科技制动单元使用说明书。 其他大功率机种不含有内置制动。大功率机种如需要制动功能,也请选用普 传科技制动单元。 10-7.输出 EMI 滤波器 用于抑制变频器输出侧产生的干扰噪音和导线漏电流。 10-8.交流输出电抗器 当变频器到电机的配线较长(超过 20 米)时,用于抑制由于分布电容引起 的过流。同时还可以抑制变频器的无线电干扰。 10-9.输入滤波器 10-9-1.输入滤波器(380V) 序 号 型 号 电压 (V) 功率(KW) 电流 (A) 净重 (kg) 外形尺寸 L/W/H(mm) 安装尺寸 a/b/d(mm) 1 NFI-005 380 0.75~1.5 5 0.7 130/105/44 51/95 2 NFI-010 380 2.2~4 10 1.3 202/86/58 184/60 3 NFI-020 380 5.5~7.5 20 2.5 261/100/90 243/70 4 NFI-036 380 11~15 36 2.7 261/100/90 243/70 5 NFI-050 380 18.5~22 50 3.5 261/100/90 243/70 6 NFI-065 380 30 65 4.5 240/190/90 180/175 7 NFI-080 380 37 80 6.6 390/200/90 260/185 8 NFI-100 380 45 100 7 390/200/90 260/185 9 NFI-150 380 55~75 150 7.7 400/200/90 260/185 10 NFI-200 380 93 200 5.2 340/190/90 180/175 160 第十章 选件 11 NFI-250 380 110~132 250 7.7 380/210/90 180/195 12 NFI-300 380 160 300 7.7 380/210/90 180/195 13 NFI-400 380 200 400 9 470/260/128 165/245 10-9-2.输入滤波器(690V) 序 号 型 号 电压 (V) 功率(KW) 电流 (A) 净重 (kg) 外形尺寸 L/W/H(mm) 安装尺寸 a/b/d(mm) 1 NFI-005 690 0.75~1.5 5 0.7 130/105/44 51/95 2 NFI-010 690 2.2~4 10 1.3 202/86/58 184/60 3 NFI-020 690 5.5~7.5 20 2.5 261/100/90 243/70 4 NFI-036 690 11~15 36 2.7 261/100/90 243/70 5 NFI-050 690 18.5~22 50 3.5 261/100/90 243/70 6 NFI-065 690 30 65 4.5 240/190/90 180/175 7 NFI-080 690 37 80 6.6 390/200/90 260/185 8 NFI-100 690 45 100 7 390/200/90 260/185 9 NFI-150 690 55~75 150 7.7 400/200/90 260/185 10 NFI-200 690 93 200 5.2 340/190/90 180/175 11 NFI-250 690 110~132 250 7.7 380/210/90 180/195 12 NFI-300 690 160 300 7.7 380/210/90 180/195 13 NFI-400 690 200 400 9 470/260/128 165/245 14 NFI-600 690 215~250 600 14.2 470/245/128 165/245 10-10.输出滤波器 10-10-1.输出滤波器(380V) 序 号 型 号 电压 (V) 功率(KW) 电流 (A) 净重 (kg) 外形尺寸 L/W/H(mm) 安装尺寸 a/b/d(mm) 1 NF0-005 380 0.75~1.5 5 0.75 135/105/44 51/95 2 NF0-010 380 2.2~4 10 1.25 202/86/58 184/60 3 NF0-020 380 5.5~7.5 20 1.47 202/86/58 184/60 4 NF0-036 380 11~15 36 2.35 215/100/70 200/70 5 NF0-050 380 18.5~22 50 2.37 215/100/70 200/70 161 第十章 6 NF0-065 380 30 65 2.73 261/100/90 243/70 7 NF0-080 380 37 80 3.19 261/100/90 243/70 8 NF0-100 380 45 100 3.34 261/100/90 243/70 9 NF0-150 380 55~75 150 5.04 320/190/90 180/175 10 NF0-200 380 93 200 4.58 320/190/90 240/175 11 NF0-250 380 110~132 250 6.9 380/210/90 180/195 12 NF0-300 380 160 300 7.2 380/210/90 180/195 13 NF0-400 380 200 400 13.2 14 NF0-600 380 215~250 600 13.4 320/260/128 165/245 选件 10-10-2.输出滤波器(690V) 序 号 型 号 电压 (V) 功率(KW) 电流 (A) 净重 (kg) 外形尺寸 L/W/H(mm) 安装尺寸 a/b/d(mm) 1 NF0-005 690 0.75~1.5 5 0.75 135/105/44 51/95 2 NF0-010 690 2.2~4 10 1.25 202/86/58 184/60 3 NF0-020 690 5.5~7.5 20 1.47 202/86/58 184/60 4 NF0-036 690 11~15 36 2.35 215/100/70 200/70 5 NF0-050 690 18.5~22 50 2.37 215/100/70 200/70 6 NF0-065 690 30 65 2.73 261/100/90 243/70 7 NF0-080 690 37 80 3.19 261/100/90 243/70 8 NF0-100 690 45 100 3.34 261/100/90 243/70 9 NF0-150 690 55~75 150 5.04 320/190/90 180/175 10 NF0-200 690 93 200 4.58 320/190/90 240/175 11 NF0-250 690 110~132 250 6.9 380/210/90 180/195 12 NF0-300 690 160 300 7.2 380/210/90 180/195 13 NF0-400 690 200 400 13.2 14 NF0-600 690 215~250 600 13.4 320/260/128 165/245 10-11.输入电抗器 10-11-1.输入电抗器(380V) 162 第十章 选件 序 号 型 号 电压 (V) 功率 (KW) 额定电 流(A) 净重 (kg) 压降 (V) 电感 (mH) 安装尺寸 a/b/d(mm) 1 ACL-0005-EISC-E3M8B 380 1.5 5 2.48 2.00% 2.8 91/65 2 ACL-0007-EISC-E2M5B 380 2.2 7 2.54 2.00% 2 91/65 3 ACL-0010-EISC-E1M5B 380 4.0 10 2.67 2.00% 1.4 91/65 4 ACL-0015-EISH-E1M0B 380 5.5 15 3.45 2.00% 0.93 95/61 5 ACL-0020-EISH-EM75B 380 7.5 20 3.25 2.00% 0.7 95/61 6 ACL-0030-EISH-EM60B 380 11 30 5.13 2.00% 0.47 95/61 7 ACL-0040-EISH-EM42B 380 15 40 5.20 2.00% 0.35 95/61 8 ACL-0050-EISH-EM35B 380 18.5 50 6.91 2.00% 0.28 95/61 9 ACL-0060-EISH-EM28B 380 22 60 7.28 2.00% 0.24 95/61 10 ACL-0080-EISC-EM19B 380 30 80 7.55 2.00% 0.17 120/72 11 ACL-0090-EISC-EM19B 380 37 90 7.55 2.00% 0.16 120/72 12 ACL-0120-EISH-EM13B 380 45 120 10.44 2.00% 0.12 120/92 13 ACL-0150-ELSH-EM11B 380 55 150 14.8 2.00% 0.095 182/76 14 ACL-0200-ELSH-E80FB 380 75 200 19.2 2.00% 0.07 182/96 15 ACL-0250-ELSH-E65FB 380 110 250 22.1 2.00% 0.056 182/96 16 ACL-0290-ELSH-FB0FB 380 132 290 28.3 2.00% 0.048 214/100 17 ACL-0330-ELSH-FB0FB 380 160 330 28.3 2.00% 0.042 214/100 18 ACL-0390-ELSH-E44FB 380 185 390 31.8 2.00% 0.036 243/112 19 ACL-0490-ELSH-E35FB 380 220 490 43.6 2.00% 0.028 243/122 20 ACL-0530-ELSH-E35FB 380 240 530 43.6 2.00% 0.026 243/122 21 ACL-0600-ELSH-E25FB 380 280 600 52 2.00% 0.023 243/137 22 ACL-0660-ELSH-E25FB 380 300 660 52 2.00% 0.021 243/137 23 ACL-0800-ELSH-E25FB 380 380 800 68.5 2.00% 0.0175 260/175 24 ACL-1000-ELSH-E14FB 380 450 1000 68.5 2.00% 0.014 260/175 25 ACL-1200-ELSH-E11FB 380 550 1250 106 2.00% 0.0011 275/175 26 ACL-1600-ELSH-E12FB 380 630 1600 110 2.00% 0.0087 275/175 10-11-2.输入电抗器(690V) 163 第十章 序 号 型 号 电压 (V) 功率 (KW) 额定电 流(A) 1 ACL-005 690 1.5 5 4.00% 2 ACL-007 690 2.2 7 4.00% 3 ACL-0010 690 4.0 10 4.00% 4 ACL-0015 690 5.5 15 4.00% 5 ACL-0020 690 7.5 20 4.00% 6 ACL-0030 690 11 30 4.00% 7 ACL-0040 690 15 40 4.00% 8 ACL-0050 690 18.5 50 4.00% 9 ACL-0060 690 22 60 4.00% 10 ACL-0080 690 30 80 4.00% 11 ACL-0090 690 37 90 4.00% 12 ACL-0120 690 45 120 4.00% 13 ACL-0150 690 55 150 4.00% 14 ACL-0200 690 75 200 4.00% 15 ACL-0250 690 110 250 4.00% 16 ACL-0290 690 132 290 4.00% 17 ACL-0330 690 160 330 4.00% 18 ACL-0390 690 185 390 4.00% 19 ACL-0490 690 220 490 4.00% 20 ACL-0530 690 240 530 4.00% 21 ACL-0600 690 280 600 4.00% 22 ACL-0660 690 300 660 4.00% 23 ACL-0800 690 380 800 4.00% 24 ACL-1000 690 450 1000 4.00% 25 ACL-1200 690 550 1250 4.00% 26 ACL-1600 690 630 1600 4.00% 10-12.输出电抗器 164 净重 (kg) 压降 (V) 电感 (mH) 选件 安装尺寸 a/b/d(mm) 第十章 选件 10-12-1.输出电抗器(380V) 序 号 型 号 电压 (V) 功率 (KW) 额定电 流(A) 净重 (kg) 压降 (V) 电感 (mH) 安装尺寸 a/b/d(mm) 1 OCL-0005-ELSC-E1M4 380 1.5 5 3.48 0.50% 1.4 91/65 2 OCL-0007-ELSC-E1M0 380 2.2 7 2.54 0.50% 1 91/65 3 OCL-0010-ELSC-EM70 380 4.0 10 2.67 0.50% 0.7 91/65 4 OCL-0015-ELSC-EM47 380 5.5 15 3.45 0.50% 0.47 95/61 5 OCL-0020-ELSC-EM35 380 7.5 20 3.25 0.50% 0.35 95/61 6 OCL-0030-ELSC-EM23 380 11 30 5.5 0.50% 0.23 95/81 7 OCL-0040-ELSC-EM18 380 15 40 5.5 0.50% 0.18 95/81 8 OCL-0050-ELSC-EM14 380 18.5 50 5.6 0.50% 0.14 95/81 9 OCL-0060-ELSC-EM12 380 22 60 5.8 0.50% 0.12 120/72 10 OCL-0080-ELSC-E87U 380 30 80 6.0 0.50% 0.087 120/72 11 OCL-0090-ELSC-E78U 380 37 90 6.0 0.50% 0.078 120/72 12 OCL-0120-ELSC-FBU 380 45 120 9.6 0.50% 0.058 120/92 13 OCL-0150-EISH-E47U 380 55 150 15 0.50% 0.047 182/87 14 OCL-0200-EISH-E35U 380 75 200 17.3 0.50% 0.035 182/97 15 OCL-0250-EISH-E28U 380 110 250 17.8 0.50% 0.028 182/97 16 OCL-0290-EISH-E24U 380 132 290 24.7 0.50% 0.024 214/101 17 OCL-0330-EISH-E21U 380 160 330 26 0.50% 0.021 214/106 18 OCL-0390-EISH-E18U 380 185 390 26.5 0.50% 0.018 214/106 19 OCL-0490-EISH-E14U 380 220 490 36.6 0.50% 0.014 243/113 20 OCL-0530-EISH-E13U 380 240 530 36.6 0.50% 0.013 243/113 21 OCL-0600-EISH-E12U 380 280 600 43.5 0.50% 0.012 243/128 22 OCL-0660-EISH-E4F0 380 300 660 44 0.50% 0.011 243/128 23 OCL-0800-EISH-FBF0 380 380 800 60.8 0.50% 0.0087 260/175 24 OCL-1000-EISH-E4F0 380 450 1000 61.5 0.50% 0.007 260/175 25 OCL-1200-EISH-E4F0 380 550 1200 89 0.50% 0.0058 275/175 26 OCL-1600-EISH-E3F0 380 630 1600 92 0.50% 0.0043 275/175 165 第十章 选件 10-12-2.输出电抗器(690V) 序 号 型 号 电压 (V) 功率 额定电 (KW) 流(A) 1 OCL-005 690 1.5 5 2.00% 2 OCL-007 690 2.2 7 2.00% 3 OCL-0010 690 4.0 10 2.00% 4 OCL-0015 690 5.5 15 2.00% 5 OCL-0020 690 7.5 20 2.00% 6 OCL-0030 690 11 30 2.00% 7 OCL-0040 690 15 40 2.00% 8 OCL-0050 690 18.5 50 2.00% 9 OCL-0060 690 22 60 2.00% 10 OCL-0080 690 30 80 2.00% 11 OCL-0090 690 37 90 2.00% 12 OCL-0120 690 45 120 2.00% 13 OCL-0150 690 55 150 2.00% 14 OCL-0200 690 75 200 2.00% 15 OCL-0250 690 110 250 2.00% 16 OCL-0290 690 132 290 2.00% 17 OCL-0330 690 160 330 2.00% 18 OCL-0390 690 185 390 2.00% 19 OCL-0490 690 220 490 2.00% 20 OCL-0530 690 240 530 2.00% 21 OCL-0600 690 280 600 2.00% 22 OCL-0660 690 300 660 2.00% 23 OCL-0800 690 380 800 2.00% 24 OCL-1000 690 450 1000 2.00% 25 OCL-1200 690 550 1250 2.00% 26 OCL-1600 690 630 1600 2.00% 166 净重 (kg) 压降 (V) 电感 (mH) 安装尺寸 a/b/d(mm) 第十章 选件 10-13.直流电抗器 序 号 型 号 电压 (V) 功率 (KW) 额定电 流(A) 净重 (kg) 电感 (mH) 安装尺寸 a/b/d(mm) 1 DCL-0003-EIDC-E28M 380 0.4 3 1.5 28 80/65/110 2 DCL-0003-EIDC-E28M 380 0.8 3 1.5 28 80/65/110 3 DCL-0006-EIDC-E11M 380 1.5 6 2.3 11 80/65/110 4 DCL-0006-EIDC-E11M 380 2.2 6 2.3 11 80/65/110 5 DCL-0012-EIDC-E6M3 380 4.0 12 3.2 6.3 100/100/125 6 DCL-0023-EIDH-E3M6 380 5.5 23 3.8 3.6 110/120/135 7 DCL-0023-EIDH-E3M6 380 7.5 23 3.8 3.6 110/120/135 8 DCL-0033-EIDH-E2M0 380 11 33 4.3 2 110/120/135 9 DCL-0033-EIDH-E2M0 380 15 33 4.3 2 110/120/135 10 DCL-0040-EIDH-E1M3 380 18.5 40 4.3 1.3 110/120/135 11 DCL-0050-EIDHE1M08 380 22 50 5.5 1.08 120/135/145 12 DCL-0065-EIDH-EM8 380 30 65 7.2 0.8 138/150/170 13 DCL-0078-EIDH-EM7 380 37 78 7.5 0.7 138/150/170 14 DCL-0095-EIDH-EM54 380 45 95 7.8 0.54 138/150/170 15 DCL-0115-EIDH-EM45 380 55 115 9.2 0.45 155/160/195 16 DCL-0160-EIDH-EM36 380 75 160 10 0.36 165/130/215 17 DCL-0180-PIDH-EM33 380 93 180 20 0.33 165/130/215 18 DCL-0250-EIDH-EM26 380 110 250 23 0.26 210/150/255 19 DCL-0250-PIDH-EM26 380 132 250 23 0.26 210/150/255 20 DCL-0340-PIDH-EM17 380 160 340 23 0.17 210/150/255 21 DCL-0460-EIDH-E90U 380 185 460 28 0.09 220/150/280 22 DCL-0460-PIDH-E90U 380 220 460 28 0.09 220/150/280 23 DCL-0650-PIDH-E72U 380 300 650 33 0.072 235/160/280 10-14.断路器、电缆,接触器规格 型号 断路器(A) 输入线/输出线 (铜芯电缆)mm2 167 接触器额定工作电流 A(电压 380V 或 220V) 第十章 R40G2 10A 1.5 10 R75G2 16A 2.5 10 1R5G2 20A 2.5 16 2R2G2 32A 4 20 004G2 40A 6 25 5R5G2 63A 6 32 7R5G2 100A 10 63 011G2 125A 10 95 015G2 160A 25 120 018G2 160A 25 120 022G2 200A 25 170 030G2 200A 35 170 037G2 250A 35 170 045G2 250A 70 230 055G2 315A 70 280 R75G3 10A 1.5 10 1R5G3 16A 1.5 10 2R2G3 16A 2.5 10 004G3 25A 2.5 16 5R5G3 25A 4 16 7R5G3 40A 4 25 011G3 63A 6 32 015G3 63A 6 50 018G3 100A 10 63 022G3 100A 10 80 030G3 125A 16 95 037G3 160A 25 120 045G3 200A 35 135 055G3 250A 35 170 075G3 315A 70 230 093G3 400A 70 280 168 选件 第十章 110G3 400A 95 315 132G3 400A 95 380 160G3 630A 150 450 187G3 630A 185 500 200G3 630A 240 580 220G3 800A 150x2 630 250G3 800A 150x2 700 280G3 1000A 185x2 780 315G3 1200A 240x2 900 355G3 1280A 240x2 960 400G3 1380A 185x3 1035 500G3 1720A 185x3 1290 169 选件 第十一章 品质保证 本产品的品质保证依下列规定办理: 1、确属制造者责任的品质保证具体内容: 1-1、在国内使用时(以出货之日起计算) ※ 出货后一个月内包退、包换、包修。 ※ 出货后三个月内包换、包修。 ※ 出货后 12 个月内包修。 1-2、出口海外(不含国内)时,出货后六个月内在购买地负责包修。 2、无论何时、何地使用的本公司品牌的产品,均享受有偿终身服务。 3、本公司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生产、代理单位均可对本产品提供售后服务,其 服务条件为: 3-1、在该单位所在地进行检查服务(包括故障排除)。 3-2、需依本公司与经销代理所签订的合约内容有关售后服务责任标准。 3-3、可以有偿向普传科技的各经销代理单位请求作售后服务(不论是否保 修)。 4、本产品出现品质或产品事故的责任,只承担 1-1 或 1-2 条款的责任,若用户 需要更多的责任赔偿保证,请自行事先向保险公司投保财物保险。 5、本产品的保修期为出货日期起一年。 6、若属下述原因引起的故障,即使在保修期内,也属有偿修理: 6-1、不正确的操作(依使用说明书为准)或未经允许自行修理或改造引起的问 题。 6-2、超出标准规范要求使用变频器造成的问题。 6-3、购买后跌损或搬运不当造成的损坏。 6-4、因环境不良所引起的器件老化或故障。 6-5、由于地震、火灾、风水灾害、雷击、异常电压或其它自然灾害及灾害相 伴原因引起的损坏。 6-6、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注:运输方式由客户指定,本公司协助代为办理 货物移转的手续)。 6-7、制造厂家标示的品牌、商标、序号、铭牌等毁损或无法辨认时。 6-8、未依购买约定付清款项。 6-9、对于安装、配线、操作、维护或其他使用情况不能客观实际描述给本公 司的服务单位。 7、对于包退、包换、包修的服务,须将货退回本公司,经确认责任归属后,方 可予以退换或修理。 170 附录 I I-1 RS485 通信协议 通讯协议 协议内容 该串行通信协议定义了串行通信中传输的信息内容及使用格式。其中包 括:主机轮询(或广播)格式;主机的编码方法,内容包括:要求动作的功能 码,传输数据和错误校验等。从机的响应也是采用相同的结构,内容包括:动 作确认,返回数据和错误校验等。如果从机在接收信息时发生错误,或不能完 成主机要求的动作,它将组织一个故障信息作为响应反馈给主机。 应用方式 变频器接入具备 RS232/RS485 总线的“单主多从”PC/PLC 控制网络。 总线结构 (1)接口方式 RS232/RS485 硬件接口 (2)传输方式 异步串行,半双工传输方式。在同一时刻主机和从机只能有一个发送数据 而另一个只能接收数据。数据在串行异步通信过程中,是以报文的形式,一帧 一帧发送。 (3)拓扑结构 单主机多从机系统。从机地址的设定范围为 1~247,0 为广播通信地址。 网络中的从机地址必须是唯一的。 I-1-1 I-1-2 通讯连接 RS485 通讯模块安装: 协议说明 PI9000 系列变频器通信协议是一种异步串行的主从 Modbus 通信协议,网 络中只有一个设备(主机)能够建立协议(称为“查询/命令”)。其他设备 (从机)只能通过提供数据响应主机的“查询/命令”,或根据主机的“查询/ 命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主机在此是指个人计算机(PC),工业控制设备或可 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从机是指 PI9000 变频器。主机既能对某个从机单 独进行通信,也能对所有下位从机发布广播信息。对于单独访问的主机“查询 /命令”,从机都要返回一个信息(称为响应),对于主机发出的广播信息,从 机无需反馈响应给主机。 通讯资料结构 PI9000 系列变频器的 Modbus 协议通讯数据格式如下:使用 RTU 模式,消息发送至少要以 3.5 个字符时间的停顿间隔开始。在网络波特率 下多样的 字符时间,这是最容易实现的(如下图的 T1-T2-T3-T4 所示)。传输的第 一个域是设备地址。 可以使用的传输字符是十六进制的 0...9,A...F。网络设备不断侦测网络 总线,包括停顿间隔时间内。当第一个域(地址域)接收到,每个设备都进行 解码以判断是否发往自己的。在最后一个传输字符之后,一个至少 3.5 个字符 时间的停顿标定了消息的结束。一个新的消息可在此停顿后开始。 整个消息帧必须作为一连续的流传输。如果在帧完成之前有超过 1.5 个字 I-1-3 171 附录 1 符时间的停顿时间,接收设备将刷新不完整的消息并假定下一字节是一个新消 息的地址域。同样地,如果一个新消息在小于 3.5 个字符时间内接着前个消息 开始,接收的设备将认为它是前一消息的延续。这将导致一个错误,因为在最 后的 CRC 域的值不可能是正确的。 RTU 帧格式: 帧头 START 3.5 个字符时间 从机地址 ADR 通讯地址:1~247 命令码 CMD 03:读从机参数;06:写从机参数 数据内容 DATA(N-1) 数据内容 DATA(N-2) ……………………… 资料内容:功能码参数地址,功能码参数个数,功能码参 数值等。 数据内容 DATA0 CRC CHK 高位 CRC CHK 低位 END 检测值:CRC 值。 3.5 个字符时间 CMD(命令指令)及 DATA(资料字描述) 命令码:03H,读取 N 个字(Word)(最多可以读取 12 个字)例如:从机地址为 01 的变 频器的启始地址 F0.02 连续读取连续 2 个值 主机命令信息 ADR 01H CMD 03H 启始地址高位 F0H 启始地址低位 02H 寄存器个数高位 00H 寄存器个数低位 CRC CHK 低位 CRC CHK 高位 02H 有待计算其 CRC CHK 值 从机回应信息 F9.05 设为 0 时: ADR 01H CMD 03H 字节个数高位 00H 字节个数低位 资料 F002H 高位 04H 资料 F002H 低位 01H 资料 F003H 高位 00H 资料 F003H 低位 01H CRC CHK 低位 CRC CHK 高位 有待计算其 CRC CHK 值 00H 172 附录 1 F9.05 设为 1 时 ADR 01H CMD 03H 字节个数 资料 F002H 高位 04H 资料 F002H 低位 01H 资料 F003H 高位 00H 资料 F003H 低位 01H CRC CHK 低位 CRC CHK 高位 00H 有待计算其 CRC CHK 值 命令码:06H 写一个字(Word)例如:将 5000(1388H)写到从机地址 02H 变频器 的 F013H 地址处。 主机命令信息 ADR 02H CMD 06H 资料地址高位 F0H 资料地址低位 13H 资料内容高位 13H 资料内容低位 CRC CHK 低位 CRC CHK 高位 88H 有待计算其 CRC CHK 值 从机回应信息 ADR 02H CMD 06H 资料地址高位 F0H 资料地址低位 13H 资料内容高位 13H 资料内容低位 CRC CHK 低位 CRC CHK 高位 88H I-2 有待计算其 CRC CHK 值 校验方式 校 验 方 式 ——CRC 校 验 方 式 : CRC ( 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 ) 使 用 RTU 帧格式,消息包括了基于 CRC 方法的错误检测域。CRC 域检测了整个消息 的内容。CRC 域是两个字节,包含 16 位的二进制值。它由传输设备计算后加入 到消息中。接收设备重新计算收到消息的 CRC,并与接收到的 CRC 域中的值比 较,如果两个 CRC 值不相等,则说明传输有错误。 CRC 是先存入 0xFFFF,然后调用一个过程将消息中连续的 8 位字节与当前 寄存器中的值进行处理。仅每个字符中的 8Bit 数据对 CRC 有效,起始位和停 止位以及奇偶校验位均无效。 CRC 产生过程中,每个 8 位字符都单独和寄存器内容相异或(XOR),结果 向最低有效位方向移动,最高有效位以 0 填充。LSB 被提取出来检测,如果 173 附录 1 LSB 为 1,寄存器单独和预置的值相异 或,如果 LSB 为 0,则不进行。整个过 程要重复 8 次。在最后一位(第 8 位)完成后,下一个 8 位字节又单独和寄存 器的当前值相异或。最终寄存器中的值,是消息中所有的字节都执行之后的 CRC 值。 CRC 添加到消息中时,低字节先加入,然后高字节。CRC 简单函数如下: unsigned int crc_chk_value(unsigned char *data_value,unsigned char length) { unsigned int crc_value=0xFFFF; int i; while(length--) { crc_value^=*data_value++; for(i=0;i<8;i++) { if(crc_value&0x0001) { crc_ valu e= ( crc_ va lue > > 1 )^0xa001; } else { crc_value=crc_value>>1; } } } return(crc_value); } 174 附录 1 I-3 通信参数的地址定义 该部分是通信的内容,用于控制变频器的运行,变频器状态及相关参数设 定。读写功能码参数(有些功能码是不能更改的,只供厂家使用或监视使 用):功能码参数地址标示规则: 以功能码组号和标号为参数地址表示规则: 高位字节:F0~FB(F 组)、A0~AF(E 组)、B0~BF(B 组)、C0~C7(Y 组)、70~7F(d 组)低位字节:00~FF 如:F3.12,地址表示为 F30C;注意:L0 组:既不可读取参数,也不可更 改参数;d 组:只可读取,不可更改参数。 有些参数在变频器处于运行状态时,不可更改;有些参数不论变频器处于 何种状态,均不可更改;更改功能码参数,还要注意参数的范围,单位,及相 关说明。 另外,由于 EEPROM 频繁被存储,会减少 EEPROM 的使用寿命,所以,有些 功能码在通讯的模式下,无须存储,只要更改 RAM 中的值就可以了。 如果为 F 组参数,要实现该功能,只要把该功能码地址的高位 F 变成 0 就 可以实现。如果为 E 组参数,要实现该功能,只要把该功能码地址的高位 A 变 成 4 就可以实现。相应功能码地址表示如下:高位字节:00~0F(F 组)、40~ 4F(E 组)、50~5F(B 组)、60~67(Y 组)低位字节:00~FF 如: 功能码 F3.12 不存储到 EEPROM 中,地址表示为 030C;功能码 E3.05 不存 储到 EEPROM 中,地址表示为 4305;该地址表示只能做写 RAM,不能做读的动 作,读时,为无效地址。对于所有参数,也可以使用命令码 07H 来实现该功 能。 停机/运行参数部分: 参数地址 参数描述 1000 *通信设定值(-10000~10000)(十进制) 1001 运行频率 1002 母线电压 1003 输出电压 1004 输出电流 1005 输出功率 1006 输出转矩 1007 运行速度 1008 DI 输入标志 1009 DO 输出标志 100A AI1 电压 100B AI2 电压 100C 保留 100D 计数值输入 100E 长度值输入 175 附录 1 100F 负载速度 1010 PID 设置 1011 PID 反馈 1012 PLC 步骤 1013 高速脉冲输入频率,单位 0.01kHz 1014 反馈速度,单位 0.1Hz 1015 剩余运行时间 1016 AI1 校正前电压 1017 AI2 校正前电压 1018 保留 1019 线速度 101A 当前上电时间 101B 当前运行时间 101C 高速脉冲输入频率,单位 1Hz 101D 通讯设定值 101E 实际反馈速度 101F 主频率显示 1020 辅频率显示 注意: 通 信 设 定 值 是 相 对 值 的 百 分 数 , 10000 对 应 100.00% , -10000 对 应 100.00%。对频率量纲的数据,该百分比是相对最大频率(F0.19)的百分数; 转矩量纲的数据,该百分比是 F5.08(转矩上限数字设定)。 控制命令输入到变频器:(只写) 命令字地址 命令功能 0001:正转运行 0002:反转运行 0003:正转点动 2000 0004:反转点动 0005:自由停机 0006:减速停机 0007:故障复位 读取变频器状态:(只读) 状态字地址 3000 状态字功能 0001:正转运行 176 附录 1 0002:反转运行 0003:停机 参数锁定密码校验: (如果返回为 8888H,即表示密码校验通过) 密码地址 输入密码的内容 C000 ***** 数字输出端子控制:(只写) 命令地址 命令内容 BIT0:SPA 输出控制 BIT1:RELAY2 输出控制 2001 BIT2 RELAY1 输出控制 BIT3:厂家保留未定义 BIT4:SPB 开关量输出控制 模拟输出 DA1 控制:(只写) 命令地址 2002 命令内容 0~7FFF 表示 0%~100% 模拟输出 DA2 控制:(只写) 命令地址 2003 命令内容 0~7FFF 表示 0%~100% SPB 高速脉冲输出控制:(只写) 命令地址 2004 命令内容 0~7FFF 表示 0%~100% 变频器故障描述: 变频器故障地址 8000 变频器故障信息 0000:无故障 0001:逆变单元保护 0002:加速过电流 0003:减速过电流 0004:恒速过电流 0005:加速过电压 0006:减速过电压 0007:恒速过电压 0008:保留 0009:欠压故障 000A:变频器过载 177 附录 1 000B:电机过载 000C:输入缺相 000D:输出缺相 000E:模块过热 000F:外部故障 0010:通讯异常 0011:接触器异常 0012:电流检测故障 0013:电机参数自学习故障 0014:编码器/PG 卡故障 0015:参数读写异常 0016:变频器硬件故障 0017:电机对地短路故障 0018:保留 0019:保留 001A:运行时间到达 001B: 用户自定义故障 1 001C: 用户自定义故障 2 001D: 上电时间到达 001E:掉载 001F:运行时 PID 反馈丢失 0028:快速限流超时故障 0029:运行时切换电机故障 002A: 速度偏差过大 002B:电机超速度 002D:电机过温 005A:编码器线数设定错误 005B:未接编码器 005C:初始位置错误 005E:速度反馈错误 通讯故障信息描述数据(故障代码): 通讯故障地址 8001 故障功能描述 0000:无故障 0001:密码错误 0002:命令码错误 0003:CRC 校验错误 0004:无效地址 0005:无效参数 0006:参数更改无效 0007:系统被锁定 0008:正在 EEPROM 操作 F9 组通讯参数说明 波特率 F9.00 设定范围 出厂值 个位:MODBUS 波特率 0:300BPS 1:600BPS 2:1200BPS 3:2400BPS 4:4800BPS 5:9600BPS 6:19200BPS 178 6005 附录 1 7:38400BPS 8:57600BPS 9:115200BPS 此参数用来设定上位机与变频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注意,上位机与变频器设定的 波特率必须一致,否则,通讯无法进行。波特率越大,通讯速度越快。 数据格式 F9.01 设定范围 0 出厂值 0:无校验:数据格式<8,N,2>1:偶检验:数据格式<8,E,1>2:奇校验:数据格式<8,O,1>3:无校验:数据格式<8-N-1> 上位机与变频器设定的数据格式必须一致,否则,通讯无法进行。 F9.02 本机地址 设定范围 出厂值 1 1~247,0 为广播地址 当本机地址设定为 0 时,即为广播地址,实现上位机广播功能。 本机地址具有唯一性(除广播地址外) ,这是实现上位机与变频器点对点通讯的基础。 F9.03 应答延时 出厂值 设定范围 0~20ms 2ms 应答延时:是指变频器数据接受结束到向上位机发送数据的中间间隔时间。如果应答 延时小于系统处理时间,则应答延时以系统处理时间为准,如应答延时长于系统处理时 间,则系统处理完数据后,要延迟等待,直到应答延迟时间到,才往上位机发送数据。 通讯超时时间 F9.04 设定范围 出厂值 0.0 s 0.0 s(无效) 0.1s~60.0s 当该功能码设置为 0.0s 时,通讯超时时间参数无效。 当该功能码设置成有效值时,如果一次通讯与下一次通讯的间隔时间超出通讯超时时 间,系统将报通讯故障错误(故障序号 Err.16)。通常情况下,都将其设置成无效。如果在 连续通讯的系统中,设置次参数,可以监视通讯状况。 通讯协议选择 F9.05 设定范围 出厂值 0 0:非标准的 Modbus 协议 1:标准的 Modbus 协议 F9.05=1:选择标准的 Modbus 协议。 F9.05=0:读命令时,从机返回字节数比标准的 Modbus 协议多一个字节。 F9.06 通讯读取电流分辨率 出厂值 设定范围 0:0.01A 1:0.1A 用来确定通讯读取输出电流时,电流值的输出单位。 179 0 附录 II 通用编码器扩展卡使用说明 (全系列机器适用) II-1 概述 PI9000 配备了多种通用编码器扩展卡(即 PG 卡),作为选配件使用, 是变频器做闭环矢量控制的必选件,根据编码器输出形式选择相应的 PG 卡,具体型号如下: 选配件 PI9000_PG 1 PI9000_PG 3 PI9000_PG 4 PI9000_PG 5 描述 ABZ 增量编码器: 差分输入 PG 卡,不带分频输出 OC 输入 PG 卡,不带分频输出 5V,12V,24V 电压可选,订货时提 供电压和脉冲输入方式信息 UVW 增量编码器: UVW 差分输入 PG 卡,不带分频输出 5V 电压 旋转变压器: 旋转变压器 PG 卡 ABZ 增量编码器: OC 输入 PG 卡,带 1:1 分频输出 5V,12V,24V 电压可选,订货时提 供电压信息 其他 端子接线 端子接线 端子接线 端子接线 II-2 机械安装与控制端子功能说明 各编码器扩展卡规格及接线端子信号定义如下: 表 1 规格及接线端子信号定义说明 差分 PG 卡(PI9000_PG1) PI9000_PG1 规格 用户接口 端子台 间距 3.5mm 螺钉 一字 拔插 否 线规 16-26AWG 最大速率 500kHz 输入差分 ≤7V 信号幅度 PI9000_PG1 接线端子信号定义 序号 标号 1 A+ 2 A3 B+ 4 B5 Z+ 6 Z180 描述 编码器输出 编码器输出 编码器输出 编码器输出 编码器输出 编码器输出 A 信号正 A 信号负 B 信号正 B 信号负 Z 信号正 Z 信号负 附录 2 7 对外提供 5V/100mA 电源 电源地 屏蔽接线端 5V 8 COM 9 PE UVW 差分 PG 卡 PI9000_PG3 规格 用户接口 端子台 拔插 否 线规 >22AWG 最大速率 500kHz 输入差分 ≤7V 信号幅度 PI9000_ PG3 端子描述 序号 标号 1 A+ 2 A3 B+ 4 B5 Z+ 6 Z7 U+ 8 U9 V+ 10 V11 W+ 12 W13 +5V 14 COM 15 旋转变压器 PG 卡(PI9000_ PG4) PI9000_ PG4 规格 用户接口 端子台 拔插 否 线规 >22AWG 分辨率 12 位 激励频率 10kHz VRMS 7V VP-P 3.15±27% PI9000_PG4 端子说明 序号 标号 1 EXC1 2 EXC 3 SIN 181 描述 编码器输出 A 信号正 编码器输出 A 信号负 编码器输出 B 信号正 编码器输出 B 信号负 编码器输出 Z 信号正 编码器输出 Z 信号负 编码器输出 P 信号正 编码器输出 P 信号负 编码器输出 V 信号正 编码器输出 V 信号负 编码器输出 W 信号正 编码器输出 W 信号负 对外提供 5V/100mA 电源 电源地 描述 旋转变压器激励负 旋转变压器激励正 旋转变压器反馈 SIN 附录 2 4 SINLO 5 COS 6 7 8 - 9 COSLO 正 旋转变压器反馈 SIN 负 旋转变压器反馈 COS 正 旋转变压器反馈 COS 负 OC PG 卡(PI9000_PG5) PI9000_PG5 规格 用户接口 端子台 间距 3.5mm 螺钉 一字 拔插 否 线规 16-26AWG 最大速率 100KHz PI9000_PG5 端子说明 序号 标号 1 A 2 B 3 Z 4 15V 5 6 COM COM 7 A1 8 B1 9 PE 描述 编码器输出 A 信号 编码器输出 B 信号 编码器输出 Z 信号 对外提供 15V/100mA 电源 电源地 电源地 PG 卡 1:1 反馈输出 A 信号 PG 卡 1:1 反馈输出 B 信号 屏蔽接线端 182 普传科技产品保修卡 真诚地感谢您购买普传科技公司的产品! 此产品已通过普传科技严格的质量检验。根据本卡保修说明,凡属在正常使 用下由于产品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硬件故障,在保修期内,普传公司将负责给予 免费维修。 产品型号: 序列号: 保修期: 购买日期: 年 月 日 发票号码: 用户姓名: (或公司名称)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电话: 传真: 经销商名称: 地址: 邮编: 经销商盖章 普传科技变频器故障客户反馈表 尊敬的客户:您好!为方便我们更好的为您服务请您详细填写下表: 负载及控制情况 电机功率 及极数 正常工作 电机额定电 流 频率范围 □风机□纺织机□挤出机 □水泵□注塑机□其它负载 控制方式 □键盘调速 □端子调速 □PID 调速 □上位机调速 调速方式 负载类型 □V/F 控制 □无 PG 矢量控制 □带 PG 矢量控制 故障现象 □上电跳故障 □运行跳故障 □加速时跳故障 □减速时跳故障 □运行一段时间跳故障 故障时间 故障类型 电流异常 □Err.02 □Err.03 □Err.04□Err.40 电压异常 □Err.05 □Err.06 □Err.07 □Err.09 其他显示 故障 □Err.14 □Err.15 □Err.20□Err.21□Err.31 板件故障 □上电无显示 键盘故障 □按键失灵 器件故障 □炸机 □ 风扇不转 □功率电阻烧坏 输出异常 □无输出电压 不够 □上电冒烟 □参数无法修改 以下由维修机构填写 □显示缺笔 □旋钮失灵 □主回路继电器或交流接触器不吸合 □输出电压不平衡 如果故障未在上述行列,请在下面描述: 故障描述: □电源板继电器不吸合 □电机震动大 □电机出力 维修记录: 第一次 维修单位名称 电话 地址 邮编 维修单据号 第二次 员签字 维修单位名称 电话 地址 邮编 维修单据号 第三次 维修人 维修人 员签字 维修单位名称 电话 地址 邮编 维修单据号 维修人 员签字 产品信息反馈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关注并购买普传科技的产品!为了更好的为您服务,我们希望能够及 时获得您个人及所购普传科技产品的相关信息,了解您现在和将来对普传科技产 品进一步的需求,获得您的宝贵反馈。为方便在您需要时尽早得到我们的服务, 请您登陆普传科技公司网站 HttP://www.Powtran.com “技术与服务”和“资源 下载”栏目进行信息反馈。 1)下载更新您需要的产品说明书 2)查阅产品的各种技术资料,如使用方法、规格特性、常见问题等 3)产品应用案例分享 4)技术问题咨询、在线反馈 5)通过 e-mail 形式反馈产品使用信息及用户需求信息 6)查询最新产品,获得各类保修及延长附加服务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