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简报2021年第1期.pdf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简报 2021 年第 1 期(总第 13 期) 中科院南京分院编印 2021 年 4 月 20 日 【重要进展】紫台“悟空”号暗物质粒子空间探测团队获“中 本 期 导 读 国科学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多个中科院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列入苏赣两省“十四五”规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 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首套试验台点火成功、“开源软件供 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 【亮点工作-各研究所】紫台等发现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中的新 周日调制效应刷新暗物质探测灵敏度、南京古生物所古植物学 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南京地湖所作为技术支 持单位编制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亮点工作-麒麟区域创新高地】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展示中心 建成、“联合应急新冠病毒研究专项”攻关团队成功筛选出新 冠病毒单克隆抗体、JS 通信中的干扰建模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重要进展】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悟空”号暗物质粒子空间探测团队获“中国 科学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日前,紫台“悟空”号暗物质粒子空间探测团队荣获由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联合表彰的“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团 队自立项组建之后,突破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完成卫星正样研制,并 —1— 于 2015 年 12 月 17 日成功发射。卫星在轨测试获满分评价,成为我 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也是我国的首颗天文卫星和空间高能 粒子探测器,实现了我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被《自然》杂志评价为 “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新时代” 。 ★多个中科院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列入苏赣两省“十四五”规划 日前,苏赣两省分别印发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 目标纲要》 。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为两省重大科技创新 平台建设的主力军。在列入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的 2 项国家重大科 技基础设施中,中科院牵头承担了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参与 建设了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在 4 项重大科技平台中,牵头承担了纳米 真空互联实验站、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工程和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装置。 在江西省“十四五”规划中,中科院赣江创新院、中药大科学装置列 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中科院江西中心列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 力提升工程;中科院亚热带植物园列入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承研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 轮机试验装置”首套试验台点火成功 3 月 27 日,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承研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 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CTF#1 燃烧室首套试验台在连云港 点火成功,标志着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将 为我国燃气轮机技术研发提供世界先进水平的试验平台,为这一领域 重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自主化和科研人员培养提供 重要开放平台,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提供重要支撑,并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 ★“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 开 3 月 30 日,由中科院软件所牵头承担的“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 —2— 士倪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惠民、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樊文飞、中 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等院士专家及有关方面领导受邀出席。“开源软 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针对开源软件“断供”风险,将建设国内首 个开源软件采集存储、开发测试、集成发布、运维升级等一体化设施, 打造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知识图谱和开源软件供应链体系,保障我国 软件供给安全和产业创新发展。与会专家组经过深入研讨,一致通过 建设方案论证,建议加快实施。 【亮点工作-各研究所】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发现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中的新周日调制 效应,刷新暗物质探测灵敏度 日前,紫台袁强研究员团队与合作者提出,银河系中宇宙线和暗 物质的不均分布匀以及地球的自转,导致暗物质粒子打到探测器上的 概率产生周日变化,形成一个周日调制现象。这一效应有助于提高直 接探测实验在低质量区间的灵敏度,并可提供独特的暗物质碰撞信号 以区分背景。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展的数吨级液氙直接探测实验将显 著提升暗物质探测灵敏度,这一新的效应将成为这些实验在低质量区 间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古植物学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 上发表 日前,南京古生物所王军研究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在内蒙古乌海 “植物庞贝城”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的瓢叶目植物化石,确认了其 具有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方式,同时又具有种子植物的木材结构,是 种子植物的姊妹类群——前裸子植物的一员,解决了困扰古植物学界 近百年的谜团。相关研究成果于 3 月 8 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 (PNAS)。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在土壤物理质量指标评价中取得新进展 —3— 日前,南京土壤所彭新华研究员团队依托安徽省龙亢农场耕作定 位试验平台,提出了适宜评价砂姜黑土小麦-玉米复种模式下的土壤 物理质量参数。研究团队基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创新地提出以“水 分胁迫时间占比”(WSP)作为评价该地区玉米生长的土壤物理质量 新参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土壤学期刊《土壤与耕作研究》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中科院南京地湖所作为技术支持单位编制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2 月 8 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的复函。南京地湖所作为《规划》编制技术单 位,由陈雯研究员任首席专家,带领团队在《规划》前期研究和文本 起草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根据复函,南京都市圈将建设成为具有全 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服务全 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光所在天体生物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天体生物学主要研究宇宙中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分布,系外生命 探测是其中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日前,南京天光所何晋平研究 员团队在系外行星植被光谱红边(VRE)时序变化特性探测以及基于 此的行星表面特性反演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提高了 VRE 信号可探 测性,提取了系外行星更多表面特征,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成果于 3 月 2 日发表于国际著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杂志》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提出纳米药剂介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干细胞治疗 策略 日前,苏州纳米所王强斌研究员团队设计了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 病(AD)的联合基因、纳米药物和干细胞的多功能神经干细胞治疗 策略,通过纳米影像指导的精准细胞移植,在小鼠模型中同时实现脑 —4— 部淀粉样蛋白持久降解和神经再生修复,表现出改善 AD 小鼠记忆和 认知水平的良好疗效。该技术为开发和应用处理 AD 多种病症的多功 能干细胞疗法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材料学顶级期刊 《先进材料》 (Advanced Materials)。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与威高集团举行三重四级杆质谱仪项目合作签 约仪式 3 月 23 日,苏州医工所与威高集团举行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此 次签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由苏州医工所自主研发, 于 2021 年 3 月 10 日取得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医 疗器械注册证,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质谱检测技术和高性能 国产化质谱仪市场的空白。自 2020 年以来,苏州医工所与威高集团 在体外诊断、光学内窥技术、医养健康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双方 将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继续在技术研发、工程化和市场推广等方面 加强全面合作。 【亮点工作-麒麟区域创新高地】 ★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展示中心建成 日前,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展示中心建设完成,通过五层架构核 心技术和典型应用场景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及实物展示,以智能网 联车为实际应用体验,实现了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的总体形象展示和 阶段性建设成果演示。 ★“联合应急新冠病毒研究专项”攻关团队成功筛选出新冠病毒单克 隆抗体 日前,“联合应急新冠病毒研究专项”攻关团队利用体外表达 ACE2 的 Vero-E6 细胞和 SARS-Cov-2 假病毒体系,成功筛选出一株 对新冠病毒 S 蛋白具有高中和效果、高结合能力的 Ab008 单克隆抗 体,并申请了发明专利(一种针对 SARS-CoV-2 病毒的中和性抗体, 202110125913.6)。 —5— ★ JS 通信中的干扰建模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基于“面向 6G 卫星通信仪器仪表产业孵化的关键技术研发支撑 平台” ,科研人员初步具备了多种体制下关键技术的验证能力,突破 了 JS 通信中的干扰建模关键技术,并利用软件定义无线电平台开展 了测试用干扰机的设计与开发。此外,针对未来卫星互联网的基带算 法,完成了完整的物理层算法设计与固化和物理层主要硬件加速器的 设计。 ★人工智能视频分析平台完成构建 人工智能视频分析平台研发成功,可通过 GB28181 协议接入边 缘智能分析盒,并通过 HTTP 协议实现告警信息的推送。此外,边缘 智能分析盒可通过 onvif 或 rtsp 协议接入主流摄像头, 实现视频监控。 目前,基于该平台已成功实现安全帽、工服、反光背心、跌倒、攀爬 等人工智能分析算法,有望在更多场景落地应用。 ★类脑超级计算机芯片及人工智能终端芯片完成设计待流片 类脑超级计算机系统软件完成设计与调试,开展类脑超级计算机 芯片及人工智能终端芯片设计,并完成存算芯片控制模块代码设计, 待流片。优化语音识别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等人工智能应用,语音识 别准确率达 91.9%,图像识别准确率达 85%。基于系列研究成果,构 建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池,累计申请专利 24 项,一季度新增授权专利 6 项。 【简讯】 1、2 月 25 日,中科院南京分院举办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培 训交流会,邀请江苏省科技厅有关领导和专家就重大平台等项目的申 报与日常管理进行培训,中科院在宁科研机构共 30 余人参加会议。 2、3 月 9 日,中科院南京分院与江苏省教育厅共同举办江苏高 校与南京分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对接交流会,共有 16 所在苏高水平高 校和相关中科院在苏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教育负责人参加会议。 —6— 3、3 月 26 日,由中科院南京地湖所与杭州淳安县人民政府共建 的千岛湖生态系统研究站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研究所设立的第 7 个野 外生态观测研究站,将为深入推进淳安县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区域 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3 月 29 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与扬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备 忘录,双方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进一步 加强在空间引力波、射电宇宙学、空间科学等研究领域的深度合作。 —7— 发送:院机关相关厅局、分院系统各研究所 抄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南京市委创新委员会 办公室 责任编辑:陈方圆 沈琛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