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养殖技术规范
ICS 65.150 B 52 浙 DB3311 江 省 丽 水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11/T 61―2016 大鲵养殖技术规范 2016-06- 13 发布 2016 -07-13 实施 实施 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11/T 61—2016 目 目 次 次 ............................................................................... I 前言 ................................................................................ II 大鲵养殖技术规范 ..................................................................... 1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3.1 稚鲵 ........................................................................... 3.2 幼鲵 ........................................................................... 3.3 成鲵 ........................................................................... 4 环境条件 ........................................................................... 4.1 场址选择 ....................................................................... 4.2 水质 ........................................................................... 4.3 养殖设施 ....................................................................... 5 稚鲵养殖 ........................................................................... 5.1 养殖前消毒 ..................................................................... 5.2 稚鲵放养 ....................................................................... 5.3 稚鲵培育 ....................................................................... 6 幼鲵养殖 ........................................................................... 6.1 养殖前消毒 ..................................................................... 6.2 幼鲵消毒 ....................................................................... 6.3 幼鲵放养 ....................................................................... 6.4 幼鲵饲养 ....................................................................... 6.5 日常管理 ....................................................................... 7 成鲵养殖 ........................................................................... 7.1 养殖前消毒 ..................................................................... 7.2 成鲵消毒 ....................................................................... 7.3 成鲵放养 ....................................................................... 7.4 成鲵饲养 ....................................................................... 7.5 日常管理 ....................................................................... 8 采购与运输 ......................................................................... 8.1 采购 ........................................................................... 8.2 运输 ........................................................................... 9 病害防治 ........................................................................... 9.1 防治措施 ....................................................................... 9.2 防治技术 .......................................................................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附录 A ................................................................................ 7 I DB3311/T 61—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庆元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丽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山鼎大鲵研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卫君、陆君、姚子亮、吴流坤、吴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DB3311/T 61—2016 大鲵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养殖的环境条件、稚鲵养殖、幼鲵养殖、成鲵养殖、采购 与运输、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鲵的仿生态养殖、工厂化养殖、山洞养殖、地下室养殖、家庭养殖等模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33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1607 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NY 5070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1114 大鲵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SC/T 9414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大鲵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稚鲵 大鲵受精卵从孵化出膜到其利用卵黄为营养阶段的个体。 3.2 幼鲵 稚鲵从卵黄完全消失,开始主动摄食到其外鳃消失阶段的个体。 3.3 成鲵 幼鲵外鳃完全消失,完成呼吸器官转变,最终完成变态发育阶段的个体。 4 环境条件 4.1 场址选择 1 DB3311/T 61—2016 宜环境幽深、无污染、水源充足、无地质灾害隐患、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其他宜符合NY/T 5361 的规定。 4.2 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水质宜清新,pH值应在6.5~7.5,溶解氧不低于5 mg/L,水 温8 ℃~26 ℃,其他宜符合GB 3838的规定,具有清、凉、流的特点。 4.3 养殖设施 4.3.1 养殖池 4.3.1.1 仿生态养殖池 可建造仿生态水沟溪流、河道等类型,采用石块、砖块、混泥土等材料建造,宽窄、高低、曲直等 因地制宜(见附录 A) 。水沟溪流型一般宽 60 cm~100 cm,高不低于 55 cm 为宜;河道型一般宽 1 m~ 2 m,高不低于 55 cm 为宜,水深 20 cm~30 cm,水流速度 0.2 m/s 左右。之间可建造落差高度 20 cm~ 30 cm 的水流地势梯度。池两旁种植被,池中投放活鱼,底部铺设粗砂、小卵石,种植水草,有流水声, 以模仿自然生态环境。可分成相对独立的养殖区,面积 10 m2~30 m2 为宜。 洞穴根据地形设置,间距不低于 40 cm 为宜。两侧洞口交错排列,洞口不宜过大,大鲵能自由通过 即可,宽 15 cm~25 cm,高 10 cm~15 cm。洞穴内要尽量宽敞,直径 1 m~2 m,高 35 cm~50 cm,水 深 20 cm~30 cm。洞底深挖 10 cm~15 cm,铺垫细泥土、泥沙层,保持光滑。洞口上沿可建造“洞檐” , 种植被。洞顶用盖板铺盖,覆上泥土,种植被,土层宜大于 30 cm,并开通气孔,露出地面,确保可敞 露通气。 4.3.1.2 工厂化养殖池 建造材料可塑料、花岗岩、瓷砖、混泥土等,形状以长方形为宜,池壁、池底应光滑。养殖池可分 为稚鲵池、幼鲵池、成鲵池等规格,长宽比1∶0.4~1∶1,蓄水深应不低于大鲵,幼鲵池、成鲵池可用 石块、砖、板材、花岗岩等搭建大鲵栖息的洞穴(见附录A),具体建造要求如下: a)稚鲵池,面积宜0.5 m2~1.0 m2,池高大于30 cm。池壁、池底应用光滑材料贴面;也可用光面 塑料箱或塑料盆等养殖,以微流水养殖为宜。用塑料箱、花岗岩等材料,可立体培养架养殖,根据条件 建造2层以上等结构; b)幼鲵池,面积宜0.7 m2~4.0 m2,池高大于40 cm为宜; c)成鲵池,面积大于1.5 m2,池高大于40 cm为宜。 山洞养殖、地下室养殖、家庭养殖等模式,养殖池参照工厂化养殖池标准规范建造。 4.3.2 进排水设施 养殖场宜建造蓄水池,以养殖池正常日用水量的2倍为宜。以地表水等为水源,宜设置沉淀池、过 滤池等进水设施。 工厂化养殖池底的排水口,四周向其倾斜,倾斜度1.5°±0.5°为宜。养殖场应建造养殖尾水及废水 处理设施,经过沉淀、过滤等物理、生物等方式净化处理后集中排放。水体的外排放应符合SC/T 9101 的要求。 4.3.3 其他设施 具备防漏、防逃、防盗、防洪、防疫,及通风、电力、增氧、控温等养殖配套设施。 5 稚鲵养殖 5.1 养殖前消毒 2 DB3311/T 61—2016 放养前,养殖池应刷洗干净,并用400 mg/L氯化钠溶液、50 mg/L高锰酸钾溶液或10 mg/L二氧化氯 等消毒药物全池泼洒消毒;器皿、工具等用5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 min消毒。经清除敌害生物, 加清水清洗干净,确保消毒药物气味等消失后放养。 使用新建水泥养殖池的,应消除碱性,使池水pH值稳定在7.5以下,放入清水待用。 5.2 稚鲵放养 同一养殖池放养的稚鲵,宜为同一批孵化。放养时,池中温度应与原环境温差不超过2 ℃。放养密 度1000 尾/m2~2000 尾/m2。 5.3 稚鲵培育 不需要投喂,3 d左右换水1次,换水量1/3,微流水养殖。水温控制在20 ℃±2 ℃,昼夜温差不超过 ±2 ℃为宜,并适当增氧,使水中溶解氧不低于5 mg/L。 6 幼鲵养殖 6.1 养殖前消毒 按5.1执行。 6.2 幼鲵消毒 放养前,宜对幼鲵消毒,可用聚维酮碘溶液(加维生素 C,含有效碘 1%):浓度 2 mg/L~3 mg/L, 浸浴 5 min。 6.3 幼鲵放养 同一养殖池放养的规格宜一致,且宜来自放养前同一池。不能将其直接倒进水中,应让其自行爬入。 放养时,池中温度应与原环境温差不超过2 ℃。 放养密度,根据生长时期应不断调整,具体如下: a)开口期,300 尾/m2~500 尾/m2; b)6月龄(从稚鲵刚孵化出膜开始计算,下同),200 尾/m2~300 尾/m2; c)12月龄,100 尾/m2~200 尾/m2。 6.4 幼鲵饲养 6.4.1 饵料种类 可投喂水蚯蚓、鱼糜、摇蚊幼虫等饵料。 6.4.2 饵料质量 饵料质量应符合GB 2733的要求,使用配合饲料的应符合NY 5072的要求,且应无污染、未腐烂、 未变质,活鱼等饵料宜先暂养5 d左右,再制成鱼糜。饵料应消毒后投喂,可用3%~5%氯化钠溶液,浸 浴5 min左右;或1%氯化钠溶液,浸浴30 min,用清水漂洗干净后投喂。 6.4.3 投饲喂养 投喂时间以每天傍晚或晚上为宜。投喂频率根据摄食、水温等情况确定,摄食量与摄食频率存在个 体差异和季节性变化,具体应按照不同个体灵活调整。具体投饲如下: a)开口期,投喂1次/d,并控制投喂量,少量多投; b)3月龄,投喂1次/d,投喂量为体重的4%~5%; c)6月龄,每隔1 d投喂1次,投喂量为体重的3%~4%; d)12月龄,每隔1 d投喂1次,投喂量为体重的2%~4%。 3 DB3311/T 61—2016 6.5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至少3次巡池检查,分别早、中、晚等时段,并做好养殖记录;清洗养殖池;调控水质; 注意防逃、防敌害等措施。根据个体大小差异,及时分级饲养和分池饲养,保持同池个体大小基本一致。 7 成鲵养殖 7.1 养殖前消毒 按照5.1执行。 7.2 成鲵消毒 放养前,宜对成鲵消毒,可用聚维酮碘溶液(加维生素 C,含有效碘 1%) :浓度 5 mg/L~10 mg/L, 浸浴 5 min。 7.3 成鲵放养 放养密度,根据生长时期不断调整,具体如下: a)体重≤100 g/尾,100 尾/m2~150 尾/m2; b)体重100 g/尾~500 g/尾,50 尾/m2~70 尾/m2; c)体重500 g/尾~2000 g/尾,20 尾/m2~30 尾/m2; d)体重2000 g/尾~5000 g/尾,10 尾/m2~20 尾/m2; e)体重≥5000 g/尾,1 尾/m2~3 尾/m2。 其他按照6.3执行。 7.4 成鲵饲养 7.4.1 饵料种类 宜积极投喂各种饲料,品种不宜单一,种类主要有鱼、虾、蟹、蛙、贝、泥鳅等,以鲜活饵料为佳。 鱼块、肉块等饵料,要先去除骨、刺、鳍等,切成适口大小的肉丝或长方形为宜。 7.4.2 饵料质量 按照6.4.2执行。 7.4.3 投饲喂养 投喂时间以傍晚或晚上为宜。投喂量为体重的2%~3%,每隔1 d投喂1次,具体按照不同个体,根 据水温和摄食情况灵活调整。 7.5 日常管理 按照6.5执行。 8 采购与运输 8.1 采购 8.1.1 采购的原则 宜遵循明确的组织性、正规的来源性、严格的检疫性、最高的成活性等原则,应到符合SC/T 9414 要求的正规有资质单位,采购质量、检验检疫等符合SC/T 1114、SC/T 9414要求的大鲵,并建立采购大 鲵的个体档案。 8.1.2 采购注意事项 大鲵采购宜注意以下事项: 4 DB3311/T 61—2016 a)避免应激反应。采购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可造成大鲵剧烈的应激反应,如呕吐、消瘦、停食 等,甚至导致死亡; b)注意外观检查。应对大鲵外表进行仔细检查,看是否有外伤,是否有腐烂、出血等病变,活动 是否正常等; c)注意内伤检查。要注意检查是否为钓捕,看是否有钓钩,必要时可用金属探测器沿大鲵头部至 腹部打探,尤其注意咽喉部和上腹部。 8.1.3 采购后的管理 8.1.3.1 大鲵放养 按照6.3和7.3执行。 8.1.3.2 调控环境 适当调控好环境,如水温、光照、溶解氧等,创造大鲵最适生长环境。 8.1.3.3 隔离暂养 采购后应隔离暂养30 d以上,经隔离检查健康无病害后正常饲养。 8.1.3.4 适时饲养 采购放养后,因有专人管护。不要着急投喂,宜让其适应一段时间,可采用流水养殖方式3 d~4 d, 观察到活动正常,行动敏捷的可投喂。初次投喂应少量多次,在适应新环境后,逐步增加。 8.2 运输 8.2.1 幼鲵的运输 宜采用塑料薄膜袋双层包装,充氧后置于泡沫箱等中运输。运输密度50 尾/袋~100 尾/袋为宜。 8.2.2 成鲵的运输 根据规格大小等调整运输方法和密度, 可采用泡沫箱、塑料箱等运输。具体操作如下: a)体重≤100 g/尾,200 尾/m2~300 尾/m2; b)体重100 g/尾~500 g/尾,100 尾/m2~150 尾/m2; c)体重500 g/尾~5000 g/尾,20 尾/m2~100 尾/m2; d)体重≥5000 g/尾,宜采用无水湿法运输,用透气、光滑的麻布袋或编织袋等1 尾/袋装好,放入 箱子中运输,途中淋水1 次/h,保持大鲵体表湿润。也可采用盛水箱子3 尾/ m2~15 尾/ m2运输。 8.2.3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宜注意以下事项: a)注意季节。运输季节在秋末至冬季为宜。若急于夏季运输,宜加冰降温处理后运输,且路途不 宜过长; b)调控水温。避免高水温运输,适宜水温10 ℃~15 ℃; c)控制水质。宜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不低于5 mg/L; d)注意停食。运输前应停食5 d~7 d为宜。 9 病害防治 9.1 防治措施 大鲵病害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防疫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综合预防大鲵 病害,宜重点做好消毒、投喂、巡查等工作,平时加强水体、大鲵、饵料、工具等消毒措施,控制和消 灭病原。加强日常巡查检查,观察大鲵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发现弱鲵、病鲵、离群独游大鲵等,应及时 检查,及时隔离饲养,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9.2 防治技术 5 DB3311/T 61—2016 大鲵常见病害有水霉病、肠炎病、腐皮病、烂脚病等,宜加强管护,诊断病症,对症下药,及时治 疗,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0和NY 5071的要求。大鲵常见病害防治技术,见表1。 表1 大鲵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病名 流行情况 防治措施 水霉病 体表生出棉花状的灰白色菌 丝,早期能见灰白色斑点,之 后在水中呈放射状棉花絮。严 重时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 体消瘦甚至死亡。 四季均可发 生,冬春季是 高发期。 用毛刷等柔软工具清除体表上寄生的水 霉菌,将大鲵晾于池中。用 15 mg/L 高 锰酸钾溶液,直接轻擦患处消毒,反复 3 次~5 次。稚鲵、幼鲵用 2%~3 %食盐 溶液消毒 3 min,1 次/d,连用 3 d。鳃和 腹部患病的用 0.3 mg/L~0.5 mg/L 亚甲 基蓝溶液浸泡 2 min~3 min。 肠炎病 有吐食物现象。初期食欲减 少。中期激动不安,可见乱撞 池壁。后期脱皮严重,皮肤无 光泽。多并发颤抖症状。泄殖 孔呈红色,腹部膨胀,轻压腹 部有血水流出。解剖可见肠道 充血、糜烂。 发病季节多 在 4~9 月, 集中在春、夏 季发病。 1 kg 大鲵用 2 g 大蒜拌入饵料投喂,1 次 /d,4 d~6 d 为 1 疗程。 腐皮病 (皮肤 腐烂 病) 体表多油菜籽或绿豆粒白色 小点,后成白色斑块状,并进 一步腐烂成溃疡状,可见红色 肌肉,四肢最严重。口腔、尾 柄、头部稍充血。 多流行于春 末夏初,水温 越高,发病率 越高。各规格 大鲵均可感 染。 1 kg 大鲵用 500 mg 磺胺-6-甲氧嘧啶拌 入饵料投喂 4 d~6 d。 脚底板及四肢发炎溃烂。爬行 困难,行动迟缓。 主要感染成 鲵。无季节 性。水温越高 越容易感染。 减少与池底的摩擦损伤;调小水流量, 减少应激反应;泼洒五倍子、黄芩、田 七等中草药,浓度为 1 mg/L;饵料中加 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P 以促进皮肤的收敛 和新生。 烂脚病 (烂脚 板病) 症状 6 DB3311/T 61—2016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