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标准

Eyes smile42 页 1.721 MB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标准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标准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标准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标准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标准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标准

ICS 65.020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DB23/T 3005-2021 B 10 备案号:J XXXX-2021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entralized Composting of Rural Organic Domestic Waste 2021-10-22 发布 2021-11-21 实施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entralized Composting of Rural Organic Domestic Waste DBXX/XXXX-2021 备案号:J XXXX-2021 主编单位: 黑 龙 江 省 城 乡 建 设 研 究 所 批准部门: 黑 龙 江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 2 0 2 1 年 X X 月 X X 日 2021 哈尔滨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entralized Composting of Rural Organic Domestic Waste DBXX/XXXX-2021 前 言 本标准根据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年地方标准制修订计 划,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 号)、《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 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 号)等文件要求,标准编制组 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定义;3 基本规定; 4;适用条件;5 场址选择;6 收集和运送;7 处理技术;8 环境保护; 9 运行和维护。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归口并负责组织实 施,由东北林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 中,请各有关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意见或建议,请 寄至东北林业大学(地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 26 号;邮编: 150040; 联系电话:0451- 82190820;邮箱:nefuGIS@163.com),以供修订 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研究所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黑 龙 江 省 乡 村 环 境 建设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黑 龙 江 省 自 然 资 源 管理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黑 龙 江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黑龙江东林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黑 龙 江 省 建 设 教 育 协 会 李继红 范金霞 孟凡旭 唐超然 韩宏伟 3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4 冯庆祥 江 星 胡克亚 赵曦辉 于景洋 郭泽林 王 健 张钧誌 杜 蕾 段有全 于 兵 罗娇赢 张焕鑫 代英杰 刘 杰 熊俣虹 高 源 刘 磊 陈 郑国香 张 悦 郭 巍 阴雨夫 庚 常 金礼学 田 诚 王 钢 边喜龙 影 王 晶 目 1 2 3 4 5 6 7 次 总则.....................................................................................................1 术语和定义........................................................................................ 2 基本规定.............................................................................................4 适用条件.............................................................................................5 场址选择.............................................................................................6 收集和运送........................................................................................ 7 处理技术.............................................................................................8 7. 1 工艺流程....................................................................................................... 8 7. 2 堆肥场地....................................................................................................... 8 7. 3 堆肥设施及设备........................................................................................... 9 7. 4 堆肥原料..................................................................................................... 10 7. 5 一步发酵..................................................................................................... 11 7. 6 二步发酵..................................................................................................... 11 7. 7 检测............................................................................................................. 12 8 9 环境保护.......................................................................................... 13 运行和维护...................................................................................... 14 附 录.....................................................................................................15 本标准用词说明.................................................................................... 16 引用标准名录........................................................................................ 17 附:条文说明........................................................................................ 18 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nd Definitions.........................................................................2 3 Basic Requirements............................................................................ 4 4 Applicable Conditions........................................................................ 5 5 Selection of Site.................................................................................. 6 6 Collection and Delivery......................................................................7 7 Composting Technology..................................................................... 8 7. 1 Technological Process................................................................................... 8 7. 2 Composting Site............................................................................................ 8 7. 3 Composting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s.........................................................9 7. 4 Composting Materials................................................................................. 10 7. 5 Single-step Fermentation.............................................................................11 7. 6 Two-step Fermentation................................................................................ 11 7. 7 Test.............................................................................................................. 12 8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3 9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14 Appendix ...............................................................................................1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s ...........................................16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7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8 7 1 总 则 1. 0. 1 为规范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做到科学堆 肥、操作规范、技术统一,制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县(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内所有行政村、 自然屯的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处理。 1. 0. 3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处理技术应遵循因地制宜,做到 安全卫生、控制污染、节约用地、维修方便、经济合理和管理科学。 1. 0. 4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定义 2. 0. 1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 Rural Organic Domestic Waste 农村日常生活中或为农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可 生物降解的有机固体废物。 2. 0. 2 集中堆肥 Centralized Composting 是指对一定区域内产生的有机生活垃圾通过收集、运送到指定 地点,并进行集中就地堆肥的方式。 2. 0. 3 好氧堆肥 Aerobic Composting 在有氧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使生活垃圾等有机物温度达到 50℃及以上并能维持一定时间的堆肥方法。 2. 0. 4 预处理 Pre-treatment 堆肥处理前对原料的分选、破碎和混合等处理过程。 2. 0. 5 一级发酵(主发酵)Primary Fermentation 堆肥发酵的第一阶段,以有机垃圾中易分解的有机物被微生物 迅速分解为特征的发酵过程。 2. 0. 6 二级发酵(陈化)Secondary Fermentation 堆肥发酵的第二阶段,一级发酵后微生物以较低的速度分解较 难降解有机物和中间产物的发酵过程,也是堆肥的熟化阶段。 2. 0. 7 一步发酵 Single-step Fermentation 是指一级发酵和二级发酵一步完成,中间没有明显的时间或空 间分隔的发酵过程。 2. 0. 8 二步发酵 Two-step Fermentation 是指一级发酵和二级发酵分两阶段进行,通过时间分隔或空间 分段对一级发酵和二级发酵过程进行分别的控制的发酵过程。 2. 0. 9 条垛式堆肥 Windrow Composting 将物料堆成长条形的堆或条垛进行好氧发酵,两侧无分隔墙的 堆肥方式。 2 2. 0. 10 槽式堆肥 Trough Composting 将物料堆放在两侧为砖墙或混凝土墙的凹槽状通道内进行好氧 发酵的堆肥方式。 2. 0. 11 反应器堆肥 Reator Composting 将混合好的物料投入在容器中进行好氧发酵的堆肥方式。 2. 0. 12 翻堆 Turning Compost Heaps 利用机械或人力将堆肥物料翻动混合,将物料充分混匀、疏松, 增加堆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过程。 2. 0. 13 堆肥接种剂 Composting Inoculant 是指能加速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进程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2. 0. 14 腐熟度 Maturity 反映堆肥过程中稳定化程度的指标。 3 3 基 本 规 定 3. 0. 1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 标,遵循因地制宜、资源回收、就地利用的原则。 3. 0. 2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应根据当地财力、物力情况选择。 3. 0. 3 村镇诊所医疗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和有害垃圾禁止进入堆肥 系统。 4 4 适 用 条 件 4. 0. 1 远离城镇、居民集中且交通不方便的村庄更适宜就地集中堆 肥处理。 4. 0. 2 未纳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村庄垃圾,经分类收集的可 堆肥垃圾,宜采用就地集中堆肥处理。 5 5 场 址 选 择 5. 0. 1 应符合乡镇、村庄总体规划、环保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 5. 0. 2 堆肥场地不应设在下列区域: 1 村庄夏季主导风向上风向的区域; 2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水源保护区; 3 洪泛区和泄洪道; 4 堆肥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的卫生防护距离 500m 以内的区域; 5 堆肥场地应远离河流、湖泊和水库并符合环评要求。 5. 0. 3 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5. 0. 4 宜选择交通便利、运距较短、已有基础设施可利用的区域。 6 6 收 集 和 运 送 6. 0. 1 6. 0. 2 6. 0. 3 宜配备专职保洁员上门收集有机垃圾。 宜采用密闭的垃圾收运设施运送垃圾。 村民自行运送时,应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内完成。 7 7处 理 技 术 7. 1 工 艺 流 程 7. 1. 1 集中堆肥工艺流程主要由预处理、发酵、后处理及利用等环 节组成。 7. 1. 2 集中堆肥处理工艺类型应根据原料组成、当地经济状况和处 理场地等条件进行选择。 7. 2 堆 肥 场 地 7. 2. 1 集中堆肥场中一级发酵(主发酵)所需的土地面积可采用下 式计算: = × × × ×μ× ㌳㌳㌳ × × (7. . ) 式中:S——一级发酵场地面积(m2); W——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单位: kg/d·人,通常按照 0.5~0.8 计算; P——农村村镇常驻人口数; R——可生化降解系数,宜取 0.3~0.6,冬季可取偏小值; μ——密度系数,综合考虑农村有机垃圾成分、密度、调理剂 调节水分和养分、搅拌空间等因素的经验值,单位为 m3/t,μ值宜取 1.5~2.8; T——发酵时间,一级堆肥发酵需要的天数,单位:d,按照 15~20 计算;采用一步发酵按照 30~40 计算; H——堆体高度,单位:m。采用自然通风按照 1.0~1.2 计算 采用强制通风按照 1.8~2.0 计算; F——为作业系数,该系数根据堆肥方式、操作通道大小确定, 8 条垛式为 1.3~1.5,槽式为 1.2~1.3。 7. 2. 2 二级发酵场地面积为一级发酵场地面积的 60%,贮存场地面 积为一级发酵场地面积的 40%。采用反应器堆肥场地面积按照二级 发酵场地面积计算。 7. 2. 3 堆肥场地的路面宽度、道路荷载等级及路面结构,应根据垃 圾车的型号、吨位等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 规范》GBJ 22 的有关规定。 7. 3 堆肥设施及设备 7. 3. 1 堆肥设施应具有良好的保温、增温、防渗、通风、排水、防 雨雪功能。 7. 3. 2 堆肥设施宜充分利用太阳能采光蓄热,宜采用阳光板、塑料、 玻璃等透光材料,冬季宜考虑采暖措施。 7. 3. 3 堆肥设施的高度应根据堆肥工艺需求确定,堆肥地面需用防 渗混凝土硬化并具有一定坡度,坡度不小于 1%,并设有排水沟和贮 液池。 7. 3. 4 堆肥设施宜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用于通氧 送风、照明和温度补偿。 7. 3. 5 堆肥设施应设置原料贮存和预处理区、发酵区、后处理区。 7. 3. 6 条垛式堆肥采用翻堆机或人工翻堆,发酵物料堆成梯形,堆 体高度宜在 1.0~1.2m,下部宽度 2.0~2.5m,上部宽度 1.0~1.5m,长 度小于 10m。 7. 3. 7 槽式堆肥发酵槽两侧墙体采用砖墙或是混凝土墙,墙体强度 应能支撑槽式翻堆机,翻堆机安装在堆肥两侧墙体上的轨道内。 7. 3. 8 经济条件允许的村庄宜采用反应器堆肥,反应器的容积可按 下式计算: = × × × ×μ× ㌳㌳㌳ × (7.3.8) 9 式中:V——堆肥反应器体积(m3); W——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单位: kg/d·人,通常按照 0.5~0.8 计算; P——农村村镇常驻人口数; R——可生化降解系数,宜取 0.3~0.6,冬季可取偏小值; μ——密度系数,综合考虑农村有机垃圾成分、密度、调理剂 调节水分和养分等因素的经验值,单位为 m3/t,μ值宜取 1.5~2.8; T——发酵时间,堆肥发酵需要的天数,单位:d,按照 15~20 计算; f——为容积系数,该系数根据反应器旋转、搅拌等因素确定, 宜取 0.25~0.4。 7. 3. 9 堆肥反应器的高径比为 3~4:1,宜采用卧式反应器并有保温 措施,反应器底部应固定。 7. 3. 10 宜采用专业粉碎机械和混合机械对堆肥物料粉碎和混合。 7. 3. 11 堆肥设备应按工艺要求配置,对金属构件及设备等应采取 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7. 3. 12 堆肥过程中所需的电气设备及用电力装置应符合《电气设 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 和《电力装置的电测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J63 的设计要求。 7. 4 堆 肥 原 料 7. 4. 1 为了满足堆肥化生产的需要,部分堆肥原料要进行贮存,对 原料贮存的要求如下: 1 含水率较低的干物料应避雨存放,保持低的含水率; 2 含水率高的湿物料不宜长期存放,要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 臭气和渗滤液的产生,防止环境二次污染; 3 供应便捷,使用量大的物料尽量不贮存或者少量贮存,保证 尽可能短的贮存期。 10 7. 4. 2 堆肥原料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有机垃圾,总有机物含 量 ( 以 干 基 计 ) 不 宜 小 于 25%, 堆 肥 前 需 粉 碎 预 处 理 , 粉 碎 粒 径 3~15mm。 7. 4. 3 堆肥原料中粉碎后农作物秸秆长度为 30~50mm,添加重量 比为 14~50%。 7. 4. 4 堆肥过程中提倡添加人畜粪尿,添加重量为 20~30%为宜,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添加腐熟的堆肥土,添加重量为 10~15%为宜, 提倡添加 1~5%的灰渣。 7. 4. 5 发酵时混合物料碳氮比为 20:1~30:1,水分为 50~60%。 7. 4. 6 应用堆肥接种剂时,应使堆体温度高于 10℃以上,接种量重 量比宜为 1~5‰,确保有机垃圾与微生物有效反应。 7. 5 一 步 发 酵 7. 5. 1 当堆体温度超过 60℃时,应进行翻堆或强制通风;保持堆体 温度 55℃以上并维持 5~7 天,发酵时间 30 天以上。 7. 5. 2 堆肥终止腐熟度指标应满足种子发芽指数应不小于 80%的 要求,物料含水率应降到 30%以下。 7. 6 二 步 发 酵 7. 6. 1 一级发酵堆体温度应在 55℃以上,进行翻堆,发酵高温持续 维持 5~7 天;采用反应器堆肥时,每天对反应器内通风供氧 10 次, 每次 10 分钟,通风供氧同时,需旋转罐体 3~5 周,发酵时间 15-20 天。 7. 6. 2 完成一级发酵的物料可按照条垛式堆肥的方式,堆积在二级 发酵设施内,堆体宽度宜 5~6m、堆体高度宜 2m 左右。可定期用棍 棒插出排气孔,有利于提高熟化效率。 7. 6. 3 二级发酵 15 天翻堆一次,二级发酵时间 15 天以上,堆体温 11 度应接近环境温度时发酵完成。 7. 7 检 测 7. 7. 1 堆肥产物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颜色为深棕色到黑色; 2 应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 3 颗粒大小<13mm; 4 含水率小于 30%; 5 种子发芽指数(GI)>80%,测定方法参考附录。 7. 7. 2 堆肥产物中蛔虫卵、粪大肠菌值和沙门氏菌等无害化要求符 合现行《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 8172 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 准》GB 7959 的规定。 7. 7. 3 堆肥产物中的重金属(砷、铬、镉、铅、汞)含量应符合《有 机肥料》NY 525 的规定。 7. 7. 4 检测合格后的堆肥产物可直接还田作为基肥使用;或作为园 林基质或营养土 12 8 环 境 保 护 8. 0. 1 堆肥场地应设有防臭、消毒、防尘等措施,恶臭气体(H2S、 SO2、NH3 等)容许的浓度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 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 的规定,作业区必须有良好的 通风条件。 8. 0. 2 堆肥过程中应用土、腐熟的堆肥产物对堆肥区进行覆盖,减 少蚊蝇滋生并减少臭味溢出。 8. 0. 3 场区内排水应实行雨污分流,并保持通畅。场区内具有防渗 设施,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应设收集池蓄存,渗沥液用于垃圾 堆体的水分调节。 13 9 运 行 和 维 护 9. 0. 1 堆肥场作业区内,必须设立醒目的安全标牌或标记。 9. 0. 2 堆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应责任到人,运行管理人员应熟悉处 理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和主要技术指标、产品腐熟指标要 求。 9. 0. 3 对各种机电、机械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 9. 0. 4 场区内严禁烟火并配备消防设施。 14 附 录 种子发芽指数(GI)测定方法 取 5g 堆肥样品加入 50ml 蒸馏水,充分振荡、过滤,吸取滤液 5ml 加到铺有 2 张滤纸的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中点播 10 粒饱满的 白菜种子。30℃下培养。第 24h 测发芽率,第 48h 测发芽率和根长。 每个处理重复 3 次,对照为蒸馏水。公式如下: 种子发芽 指数 GI %   堆肥浸提 液种子 发芽率  种子根长  100% 蒸馏 水种子 发芽率  种子根长 15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6 引用标准名录 1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 205 2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CJJ 52 3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 141 4 《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标准》DB23/T 2639 5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 6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 7 《电力装置的电测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J63 8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DB64T/701 9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 8172 10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 11 《有机肥料》NY 525 1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 1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 17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标准 DBXX/XXXX-2021 条 文 说 明 18 编 制 说 明 《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标准》DBXX/XXXX-2021 经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1 年 XX 月 XX 日以第 XXXX 号公告 批准、发布。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深入研究、广泛调查、认真总结 工程实践,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和做法,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 专家的意见,不断修改和完善。 为了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正确和执行条文规定,本标 准编制组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及执 行过程中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正文同 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19 目 1 2 3 4 5 6 7 次 总则...................................................................................................21 术语和定义...................................................................................... 22 基本规定.......................................................................................... 23 适用条件.......................................................................................... 24 场址选择.......................................................................................... 25 收集和运送...................................................................................... 26 处理技术.......................................................................................... 27 7. 1 工艺流程..................................................................................................... 27 7. 2 堆肥场地..................................................................................................... 29 7. 3 堆肥设施及设备......................................................................................... 29 7. 4 堆肥原料..................................................................................................... 30 7. 5 一步发酵..................................................................................................... 32 7. 6 二步发酵..................................................................................................... 32 7. 7 检测............................................................................................................. 32 8 9 20 环境保护.......................................................................................... 33 运行和维护...................................................................................... 34 1 总 则 1. 0. 1 本条明确了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指出了科学化、规范化堆肥 方法,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进程。 1. 0. 2 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1. 0. 3 本条规定了的堆肥原则和规定。 1. 0. 4 按本标准建设的堆肥处理场地,在实施过程中,其土建、环 境影响及堆肥制品检测等方面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 要求。 21 2 术语和定义 2. 0. 1 本条确定了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的定义。 2. 0. 2~2. 0. 3 条定义了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技术和采用好 氧堆肥的必要条件。 2. 0. 4~2. 0. 13 条定义了好氧堆肥处理方式方法。 2. 0. 14 本条定义了检测堆肥产品的稳定化、无害化指标。 22 3 基 本 规 定 3. 0. 1~3. 0. 2 条规定了集中堆肥的目标和遵循原则,以及集中堆肥 处理技术的选择依据。 3. 0. 3 本条对严禁作为堆肥原料的含有害垃圾类型作了具体的规 定。 23 4 适 用 条 件 4.0.1~4.0.2 条规定了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的适用条件,需根 据村庄距离市县的远近,选择不同的堆肥处理方式。村庄的分类参 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 24 5 场 址 选 择 5. 0. 1 本条规定了堆肥处理场地的选址及建设的基本要求。 5. 0. 2~5. 0. 3 条指出了堆肥处理过程中因散发气味、产生渗沥液等 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规定了堆肥场地的选址要求。 5. 0. 4 条综合考虑投资成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条件因素,指 出了堆肥场地的选址要求。 25 6 收 集 和 运 送 6. 0. 1~6. 0. 3 条规定了堆肥原料分类收集和运送的方式、方法、时 间的基本要求。 26 7 处 理 技 术 7. 1 工 艺 流 程 7. 1. 1~7. 1. 2 条规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堆肥工艺流程,阐明好氧堆肥 工 艺 的 两 种 类 型 。 堆 肥 工 艺 流 程 图 如 图 7.1.1 所 示 。 图 7.1.1 集中堆肥工艺流程图 堆肥全过程在一个反应设施或设备中一步完成的称为一步发酵 工艺;堆肥全过程分两个阶段分别在不同反应设施/设备中完成的称 为二步发酵工艺。二步发酵工艺中的第一阶段称为一级发酵,第二 阶段称为二级发酵。根据堆肥场地土建、翻堆机械方式及堆肥装置 27 不同,又可分为条垛式、槽式堆肥和反应器堆肥工艺。堆肥处理工 艺类型及特点如表 7.1.1。 表 7.1.1 集中堆肥处理工艺类型及特点 堆肥工艺 翻堆方式 发酵周期 投资费用 运行成本 技术难度 占地面积 条垛式 人工/机械 长 低 低 低 大 槽式 机械 较短 较高 较高 较高 较小 反应器 机械 短 高 较高 较高 小 条垛式堆肥是将堆肥原料堆置成条垛型,发酵过程中利用自走 式翻堆机或人工对堆体进行翻堆,从而促进堆肥原料快速发酵的一 种简易化堆肥处理技术。槽式堆肥一般在发酵车间内进行,也可用 废弃旧房屋进行,通过将堆肥原料堆置在发酵槽内,利用槽式翻堆 机翻动物料,并在发酵槽底部布置曝气系统,实现物料快速腐熟。 条垛式和槽式堆肥工艺示意图见图 7.1.2 和图 7.1.3。反应器堆肥,堆 肥原料在反应器中进行发酵,发酵装置中物料靠与筒体内表面的摩 擦沿旋转方向提升,同时借助自重落下。通过如此反复升落,物料 被均匀地翻倒并且与供入的空气接触,并借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发酵。 卧式滚筒反应器堆肥工艺示意图见图 7.1.4。 图 7.1.2 条垛式堆肥工艺示意图 28 图 7.1.3 槽式堆肥工艺示意图 图 7.1.4 卧式滚筒反应器堆肥工艺示意图 7. 2 堆 肥 场 地 7. 2. 1~7. 2. 2 条规定了一步发酵、一级发酵、二级发酵和反应器 堆肥场地占地面积的计算公式、方法和相关系数。 7. 2. 3 本条规定了堆肥场地的路面要求。 7. 3 堆肥设施和设备 7. 3. 1~7. 3. 3 条规定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堆肥设施和材料的基本 要求。堆肥发酵反应的设施为钢筋混凝土或砖结构的发酵池(仓), 其密封性好,温度、通风等条件容易控制。冬季堆肥时,可与阴燃 29 技术结合,实现全年连续堆肥过程。阴燃堆肥建筑结构示意图如图 7.3.1 所示。 透光材料 堆体 地面 阴燃室 图 7.3.1 阴燃堆肥建筑结构示意图 7. 3. 4 本条规定了反应器堆肥的设施和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为 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日处理量及反应器堆肥工艺操作需求,本着“绿 色、经济、节能、环保”原则,阳面屋顶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产生 的电能用于卧式堆肥反应器供氧及温度补偿;堆肥建筑形式为“EPS 模块”保温房,墙体采用聚苯乙烯泡沫空腔板作为墙体内外保温层, 在空腔内浇筑钢筋混凝土承重层的复合型墙体,具体形式见图 7.3.2。 7. 3. 5 本条规定了堆肥场内的功能区划分的基本要求。 7. 3. 6~7. 3. 7 条根据堆肥通风机械的风压水平及目前的堆肥技术 应用经验,对堆体的高度提出了指导性指标,并规定了翻堆方式及 安装方法。 7. 3. 8~7. 3. 9 条根据反应器堆肥的实践经验,对反应器的容量和 类型提出了计算方法和指导性指标,并规定了反应器的制造材料, 使其具有保温效果好、结构重量轻、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等特 点。卧式堆肥反应器内置螺旋导向板,罐体置于钢梁支架转动轴承 上,转动罐体进行物料混合搅拌及推动物料前行至端部出料。堆肥 反应器示意图如图 7.3.3 所示。 30 图 7.3.2 EPS 模块保温堆肥房示意图 图 7.3.3 卧式堆肥反应器示意图 7. 3. 10~7. 3. 12 条规定了堆肥设备选型及安装设计的基本要求。 7. 4 堆 肥 原 料 7. 4. 1 本条规定了农村有机生活垃圾集中堆肥原料贮存的基本要 求。 7. 4. 2~7. 4. 5 条规定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堆肥原料的基本要求。 7. 4. 6 条指出了堆肥处理过程是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过程,可加入 微生物菌剂加速堆肥转化进程,规定了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产 品质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夏季时,自然气温较高,无需温度补偿; 冬季时,自然气温无法满足堆肥要求,应采用适当措施进行温度补 偿,确保微生物菌剂活性,保证堆肥效果。 31 7. 5 一 步 发 酵 7. 5. 1~7. 5. 2 条规定了一步发酵堆肥过程温度、翻堆条件、高温 持续时间、发酵时间、水分含量和腐熟度要求。 7. 6 二 步 发 酵 7. 6. 1 本条规定了一级发酵的堆体发酵温度、翻堆条件、氧气供给 时间和持续时间要求。 7. 6. 2~7. 6. 3 条规定了二级发酵的堆体大小、发酵温度、持续时 间、翻堆时间和含水率要求。 7. 7 检 测 7. 7. 1 本条对堆肥产物的颜色、气味、力度、含水率、腐熟度提出 了基本要求。 7. 7. 2~7. 7. 3 条规定了堆肥产物中卫生指标和重金属含量的基本 要求。 7. 7. 4 本条对堆肥产物的应用提出了基本要求。 32 8 环 境 保 护 8. 0. 1~8. 0. 2 条规定了堆肥中的臭气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H2S、 SO2、NH3 最高的容许浓度分别为 0.03mg/m3、0.5mg/m3 和 0.2mg/m3。 8. 0. 3 本条指出了生活垃圾堆肥需要一定的含水率,如垃圾中含水 率过低,则发酵速率变慢,这时需要向垃圾中加入水来调节垃圾堆 体的水分。用垃圾渗沥液来调节垃圾堆体水分,可以消纳一部分渗 沥液,减小渗沥液处理量。 33 9 运 行 和 维 护 9. 0. 1~9. 0. 4 34 条规定了堆肥操作安全工作的指导性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