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铜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规范

Manヾ止于心21 页 1.271 MB下载文档
铜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规范铜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规范铜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规范铜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规范铜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规范
当前文档共21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铜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规范

ICS 73.060.01 D40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302—2018 铜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规范 2018 - 06 - 12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7 - 12 实施 发 布 DB37/T 3302—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山东金升集团、东营方圆有 色金属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艳艳、孙阳阳、孙玉亭、刘春霞、熊绍东、高鹏、刘淑萍、张旭。 I DB37/T 3302—2018 铜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行业绿色工厂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铜冶炼、再生铜冶炼工厂绿色工厂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7167 GB 1859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 18916.18 取水定额第18部分:铜冶炼生产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20862 GB 21248 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导则 铜冶炼工厂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 23331 GB/T 24001 GB 24789 GB 25467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8001 GB/T 2952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铜冶炼安全生产规范 GB/T 29773 铜选矿厂废水回收利用规范 GB/T 29456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 31574 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2150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 50616 铜冶炼厂工艺设计规范 GB 51030 再生铜冶炼厂工艺设计规范 HJ 558 HJ 559 清洁生产标准铜冶炼业 清洁生产标准铜电解业 HJ 2035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YS/T 441.1 有色金属平衡管理规范 DB37/ 748 铜冶炼工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 DB37/2375 山东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7/2376 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1 DB37/T 3302—2018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工厂 green plant 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 3.2 铜冶炼 copper smelting 以铜精矿或粗铜为原料,经过火法熔炼或电解精炼生产、加工工艺,获得阳极铜、阴极铜等产品的 过程。 3.3 再生铜冶炼 secondary cooper smelting 以废杂铜为原料,经过火法熔炼或电解精炼生产、加工工艺,获得阳极铜、阴极铜等产品的过程。 3.4 废杂铜 copper scrap 在生产和消费领域产生的铜及铜合金废料,如铜及铜合金加工过程产生的屑末、残次品、边角、料 头等加工余料;消费领域产生的废铜及铜合金线缆、零部件等含铜物料。 4 基本要求 4.1 工厂应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及各项政策,列入工信部发布的符合《铜冶炼 行业规范条件》合规名单。 4.2 工厂近三年内未发生较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 4.3 工厂不得采用国家或有关部门发布的限制使用的技术、工艺、装备及原料。 5 评价内容 开展绿色工厂评价,应在国家有关绿色工厂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铜行业的特点进行评价,评价 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涵盖基础设施、管理、资源与能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 绩效等6个方面,具体评价内容及评价分值见附录A,部分指标的评价方法见附录B。 6 评价方法 6.1 6.1.1 计算方法 绿色工厂评价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2 DB37/T 3302—2018 Z  n  Pi i 1 ........................................(1) 式中: Z —— 绿色工厂评价综合得分; Pi—— 第i个指标的的实际得分分值; N ——指标总数。 6.1.2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和预期性指标,计算绿色工厂评价综合得分时,工厂在满足基 本指标要求基础上,再进行预期性指标评价,如果满足预期性指标要求,该项预期性指标得分,否则 不得分。 6.1.3 装备、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二级指标中评价要求,工厂若没有评价内容规定的项目(不 包括预期性指标),该项指标得满分。 6.2 评价方式 6.2.1 绿色工厂评价可由工厂或第三方组织实施。当评价结果用于对外宣告时,则评价方至少应包括 独立于工厂、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方组织。 6.2.2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与相关人员的 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收集评价证据。 6.2.3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根据附录 A、附录 B 确定的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开展 评价。 3 DB37/T 3302—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铜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指标 A.1 铜冶炼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见表A.1 。 表A.1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1. 2. 建筑 3. 4. 基础设施 铜冶炼绿色工厂评价指标 评价要求 分值 工厂建设应符合国家现行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或产业聚集区规划的要求。 1 建设场地满足生产的要求,且不影响周边环境质量,场地内设有废弃物分类、回收或处理的专用设备和场所 。 1 建设场地的绿化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地方有关绿地率的要求。 0.6 工业建筑的供暖和空调合理采用热源热及其他可再生能源。 0.6 指标类型 备注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预期性指标 预期性指标 (15 分) 5. 采用合理的节材措施,包括:工艺、建筑、结构、设备一体化设计;土建与室内外装修一体化设计;根据工艺要求,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装饰性构件适度。 6. 装备 工厂应依据 GB 17167、GB 24789 等要求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水以及其他资源的计量器具和装置。能源及资源使 用的类型不同时,应进行分类计量。 7. 工厂若具有以下设备,需满足分类计量的要求:(1)照明系统;(2)冷水机组、相关用能设备的能耗计量和控制; (3)室内用水、室外用水;(4)空气处理设备的流量和压力计量;(5)锅炉;(6)冷却塔。 0.6 1 1 预期性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1 DB37/T 3302—201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管理 组织机构 19. 评价要求 分值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厂不采用反射熔炼炉、电炉熔炼炉、密闭鼓风熔炼炉。 0.6 冶炼工序密闭生产,负压收集逸出气体,并配套净化设施。 0.6 计算机控制进料和冶炼过程,具有炉内温度、压力、气体成分、废气流量或速率等的在线监测与报警装置。 0.6 采用现代富氧强化熔炼工艺。 0.6 制酸工艺采用二转二吸(或三转三吸),转化率≥99.5% 1 制酸工艺采用二转二吸(或三转三吸),转化率≥99.8% 1 具有铜阳极泥回收利用装置。 1 烟气具有脱硫、烟尘处理装备。 1 烟气具有脱硝、除汞技术装备,厂房内有 VOC 治理设备。 1 具有仓库储存粉料,贮存仓库配通风设施,封闭输送粉料。 1 具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最高管理者应分派绿色工厂相关的职责和权限, 确保相关资源的获得, 并承诺和确保满足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0.8 1 指标类型 备注 预期性指标 基本指标 预期性指标 预期性指标 基本指标 预期性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预期性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2 DB37/T 3302—201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0 分) 建设 序号 20. 21. 22. 评价要求 建有专门负责绿色工厂的领导机构,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 有健全的绿色工厂管理制度和奖励管理办法,有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工厂应有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及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工厂定期提供绿色工厂相关教育、 培训, 并评 估教育和培训结果。 管理体 23. 按照 GB/T 1900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第三方认证。 24. 按照 GB/T 28001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取得第三方认证。 25. 按照 GB/T24001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取得第三方认证,全部完成年度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达到环境 系 持续改进的要求。 26. 按照 GB/T 23331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27. 按照 GB/T 23331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取得第三方认证。 28. 29. 能源与资 源投入 (15 分) 能源投入 30. 31. 分值 1.5 1 1.5 1 1 1 1.2 0.8 建立能源管理控制中心,制定工厂用能和节能发展规划,年度管控目标完成率≥90%。 2 按要求组织能源审计工作,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完成率为 100%,年度节能任务达到政府要求。 2 有健全的能源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并有效发挥作用。 1.5 工厂应合理分配和使用烟气进行余热利用。 1.5 指标类型 备注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预期性指标 预期性指标 预期性指标 基本指标 预期性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3 DB37/T 3302—201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32. 33. 资源投入 34. 评价要求 使用可再生能源或者低碳清洁的新能源。 2 工厂应最大限度利用废弃物,包括炉渣等,减少使用铜矿石及其它天然矿物资源,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2 工厂应节约用水应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先进水处理技术,采用清污分流、循环供水、串级供水等技术,提高水的 重复利用效率。 采购 生态设计 35. 工厂应制定并实施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确保供方能够提供符合工厂环保要求的材料、部件或组件。 36. 工厂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37. 工厂在产品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的理念。 38. 产品 碳足迹 39. (10 分) 有害物质 限制使用 情况 大气污染 环境排放 物 (10 分) 水体污染 物 40. 41. 42. 43. 分值 1.5 1.5 1 2 采用公众可获取的标准或规范对产品进行碳足迹盘查或核查。 2 利用盘查或核查结果对其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改善。盘查或核查结果对外公布。 2 工厂生产的产品应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并满足国家对产品中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 2 实现有害物质替代。 2 工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25467、DB37/2376 标准要求。 1 水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25467 及山东省相应流域水污染排放标准要求。 1 指标类型 备注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预期性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4 DB37/T 3302—201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固体废弃 序号 44. 物 噪声 45. 46. 温室气体 1 工厂应采用 GB/T 32150 对其厂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盘查。 2 利用核查结果对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改善。 49. 核查结果对外公布。 51. 52. 53. 生产洁净 化 噪声排放须符合 GB 12348 标准要求。 48. 绩效 (40 分) 1 工厂获得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三方核查声明。 用地集约 54. 55. 分值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须符合 GB 18599 标准要求,危险废物污染控制须符合 GB 18597 等标准要求。 47. 50. 化 评价要求 2 1 1 合理提高建设场地利用,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低于现行国家、省里有关标准规定。 3 单位用地面积产能不低于 2.09 万元/平方米 3 单位产品 SO2(制酸后)排放量≤1.5kg/t 1.2 单位产品 SO2(制酸后)排放量≤0.8kg/t 0.8 单位产品 NOx(以 NO2 计)排放量≤0.65kg/t 1.2 单位产品 NOx(以 NO2 计)排放量≤0.5kg/t 0.8 指标类型 备注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预期性指标 预期性指标 预期性指标 基本指标 见 B.1、 B.2 预期性指标 见 B.3 基本指标 预期性指标 基本指标 见 B.4 预期性指标 5 DB37/T 3302—201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56. 57. 58. 59. 1.2 单位产品废水 COD 产生量≤285g/t(熔炼) 0.8 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7.5 m3/t 1.2 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6.5 m3/t 0.8 铜总回收率≥98.1% 61. 铜总回收率≥98.6% 63. 64. 化 65. 66. 67. 68. 分值 单位产品废水 COD 产生量≤340g/t(熔炼) 60. 62. 废物资源 评价要求 1.2 0.8 铜阳极泥自处率为 100% 2 未达到弃渣要求的炉渣,在各冶炼厂返回熔炼炉、或送选矿厂选铜精矿。 2 生产辅助用水重复利用率≥98% 1.2 生产辅助用水重复利用率≥99% 0.8 最终弃渣含铜≤0.3% 1.2 最终弃渣含铜≤0.25% 0.8 熔炼弃渣全部综合利用。 2 指标类型 备注 基本指标 预期性指标 基本指标 见 B.5 预期性指标 见 B.5 基本指标 见 B.6 预期性指标 见 B.6 预期性指标 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见 B.7 预期性指标 见 B.7 基本指标 见 B.8 预期性指标 见 B.8 基本指标 6 DB37/T 3302—201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69. 分值 指标类型 备注 基本指标 见 B.9 预期性指标 见 B.9 基本指标 见 B.9 预期性指标 见 B.9 基本指标 见 B.9 预期性指标 见 B.9 铜精矿-阴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280kgce/t 1.2 铜精矿-阴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260kgce/t 0.8 铜精矿-粗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50kgce/t 1.2 铜精矿-粗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35kgce/t 0.8 铜精矿-阳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73kgce/t 1.2 铜精矿-阳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50kgce/t 0.8 75. 粗铜-阳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220kgce/t 1.2 基本指标 见 B.9 76. 粗铜-阳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80kgce/t 0.8 预期性指标 见 B.9 77. 粗铜到阴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260kgce/t 1.2 基本指标 见 B.9 78. 粗铜到阴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250kgce/t 0.8 预期性指标 见 B.9 79. 阳极铜到阴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90kgce/t 1.2 基本指标 见 B.9 80. 阳极铜到阴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80kgce/t 0.8 预期性指标 见 B.9 81.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应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1.2 基本指标 见 B.10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优于行业前 20%水平。 0.8 预期性指标 见 B.10 70. 71. 72. 73. 能源低碳 评价要求 74. 化 82. 7 DB37/T 3302—2018 A.2 再生铜冶炼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见表A.2 。 表A.2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1. 2. 建筑 3. 4. 5. 基础设施 6. (15 分) 再生铜冶炼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指标 评价要求 分值 指标类型 工厂建设应符合国家现行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或产业聚集区规划的要求。 1 基本指标 1 基本指标 1 基本指标 0.8 预期性指标 0.6 预期性指标 1 基本指标 1 基本指标 建设场地满足生产的要求,且不影响周边环境质量,场地内设有废弃物分类、回收或处理的专用设备 和场所 。 建设场地的绿化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地方有关绿地率的要 求。 工业建筑的供暖和空调合理采用热源热及其他可再生能源。 采用合理的节材措施,包括:工艺、建筑、结构、设备一体化设计;土建与室内外装修一体化设计; 根据工艺要求,建筑造型要素简约,装饰性构件适度。 工厂应依据 GB 17167、GB 24789 等要求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水以及其他资源的计量器具和装置。 能源及资源使用的类型不同时,应进行分类计量。 备注 工厂若具有以下设备,需满足分类计量的要求:(1)照明系统;(2)冷水机组、相关用能设备的能 7. 耗计量和控制;(3)室内用水、室外用水;(4)空气处理设备的流量和压力计量;(5)锅炉;(6) 冷却塔。 装备 8.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厂不采用反射熔炼炉、电炉熔炼炉、密闭鼓风熔炼炉。 0.6 预期性指标 9. 冶炼工序密闭生产,负压收集逸出气体,并配套净化设施。 1 基本指标 1 预期性指标 10. 计算机控制进料和冶炼过程,具有炉内温度、压力、气体成分、废气流量或速率等的在线监测与报警 装置。 8 DB37/T 3302—201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评价要求 分值 指标类型 11. 采用现代富氧强化熔炼工艺。 1 预期性指标 12. 具有铜阳极泥回收利用装置。 1 基本指标 13. 烟气具有脱硫、烟尘处理装备。 1 基本指标 14. 烟气具有脱硝、除汞、二噁英技术装备,厂房内有 VOC 治理设备。 1 预期性指标 15. 具有仓库储存粉料,贮存仓库配通风设施,封闭输送粉料。 1 基本指标 16. 具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1 基本指标 1 基本指标 17. 最高管理者应分派绿色工厂相关的职责和权限, 确保相关资源的获得, 并承诺和确保满足绿色工厂 评价要求。 18. 建有专门负责绿色工厂的领导机构,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 1.5 基本指标 19. 有健全的绿色工厂管理制度和奖励管理办法,有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1 基本指标 1.5 基本指标 备注 组织机构建设 管理 20. (10 分) 管理体系 工厂应有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及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工厂定期提供绿色工厂相关教育、 培训, 并评估教育和培训结果。 21. 按照 GB/T 1900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第三方认证。 1 基本指标 22. 按照 GB/T 28001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取得第三方认证。 1 基本指标 1 基本指标 23. 按照 GB/T24001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取得第三方认证,全部完成年度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 方案,达到环境持续改进的要求。 9 DB37/T 3302—2018 一级指标 能源与资源 投入 二级指标 能源投入 (15 分) 序号 评价要求 分值 指标类型 24. 按照 GB/T 23331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1.2 基本指标 25. 按照 GB/T 23331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取得第三方认证。 0.8 预期性指标 26. 建立有能源管理控制中心,制定有工厂用能和节能发展规划,年度管控目标完成率≥90%。 2 基本指标 27. 按要求,组织能源审计工作,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完成率为 100%,年度节能任务达到政府要求。 2 基本指标 28. 有健全的能源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并有效发挥作用。 1.5 基本指标 29. 工厂应合理分配和使用烟气进行余热利用。 1.5 基本指标 30. 使用可再生能源或者低碳清洁的新能源。 2 基本指标 2 基本指标 1.5 基本指标 1.5 基本指标 31. 资源投入 32. 33. 采购 产品 (10 分) 选取纯净的金属态废铜,不包括绝缘层,如带皮的电线缆等;对漆包线等除漆需要焚烧的,须采用烟 气治理设施完善的环保型焚烧炉。 工厂应节约用水应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先进水处理技术,采用清污分流、循环供水、串级供水等技 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效率。 工厂应制定并实施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确保供方能够提供符合工厂环保要求的材料、 部件或组件。 34. 工厂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1 基本指标 生态设计 35. 工厂在产品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的理念。 2 基本指标 碳足迹 36. 采用公众可获取的标准或规范对产品进行碳足迹盘查或核查。 2 基本指标 备注 10 DB37/T 3302—201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要求 分值 指标类型 37. 利用盘查或核查结果对其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改善。盘查或核查结果对外公布。 2 基本指标 38. 工厂生产的产品应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并满足国家对产品中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要求。 2 基本指标 39. 实现有害物质替代。 2 预期性指标 大气污染物 40. 工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25467、DB37/2376 标准要求。 1 基本指标 水体污染物 41. 水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 25467 及山东省相应流域水污染排放标准要求。 1 基本指标 固体废物 42.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须符合 GB 18599 标准要求,危险废物污染控制须符合 GB 18597 等标准要求。 1 基本指标 噪声 43. 噪声排放须符合 GB 12348 标准要求。 1 基本指标 44. 工厂应采用 GB/T 32150 对其厂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盘查。 2 基本指标 45. 工厂获得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三方核查声明。 2 预期性指标 46. 利用核查结果对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改善。 1 预期性指标 47. 核查结果对外公布。 1 预期性指标 48. 合理提高建设场地利用,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低于现行国家、省里有关标准规定。 2 基本指标 49. 单位用地面积产产能不低于 2.09 万元/m2 1.5 预期性指标 有害物质限制 使用情况 环境排放 (10 分) 序号 备注 温室气体 绩效 (40 分) 用地集约化 见 B.1、 B.2 见 B.3 11 DB37/T 3302—201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生产洁净化 废物资源化 序号 评价要求 分值 指标类型 备注 50. 单位产品 NOx(以 NO2 计)排放量≤0.76kg/t 1.5 基本指标 51. 单位产品 NOx(以 NO2 计)排放量≤0.5kg/t 1 预期性指标 52. 单位产品废水 COD 产生量≤85g/t(熔炼) 1.5 基本指标 53. 单位产品废水 COD 产生量≤69g/t(熔炼) 1 预期性指标 54. 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0.77 m3/t 1.5 基本指标 55. 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0.64 m3/t 1 预期性指标 见 B.5 56. *二噁英排放量≤86μg TEQ/t 2 基本指标 见 B.5 57. 铜总回收率≥99.5% 1.5 基本指标 见 B.6 58. 铜总回收率≥99.8% 1.5 预期性指标 见 B.6 59. 铜阳极泥自处率=100% 2 预期性指标 60. 未达到弃渣要求的炉渣,在各冶炼厂返回熔炼炉、或送选矿厂选铜精矿。 2 基本指标 61. 生产辅助用水重复利用率≥97% 1.5 基本指标 见 B.7 62. 生产辅助用水重复利用率≥98% 1 预期性指标 见 B.7 63. 最终弃渣含铜≤0.8% 1.5 基本指标 见 B.8 64. 最终弃渣含铜≤0.6% 1 预期性指标 见 B.8 65. 熔炼弃渣全部综合利用。 1.5 基本指标 见 B.4 12 DB37/T 3302—2018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能源低碳化 序号 评价要求 分值 指标类型 备注 66. 杂铜-粗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200kgce/t 1.5 基本指标 见 B.9 67. 杂铜-粗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80kgce/t 2 预期性指标 见 B.9 68. 杂铜-阳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46kgce/t 1.5 基本指标 见 B.9 69. 杂铜-阳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20kgce/t 2 预期性指标 见 B.9 70. 杂铜到阴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305kgce/t 1.5 基本指标 见 B.9 71. 杂铜到阴极铜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280kgce/t 1.5 预期性指标 见 B.9 72.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应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基本指标 见 B.10 73.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优于行业前 20%水平。 1.5 预期性指标 见 B.10 13 DB37/T 3302—2018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铜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B.1 容积率 容积率按式(1)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1) 式中: R——工厂容积率,无量纲; 2 A总建筑物——工厂总建筑物建筑面积,平方米(m ); 2 A总构筑物——工厂总构筑物建筑面积,平方米(m ); 2 A用地——工厂用地面积,平方米(m )。 B.2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为工厂用地范围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占(用)地两积总和(包括露天生产装置或设备、 露天堆场及操作场地的用地面积)与厂区用地面积的比率,按式(2)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2) 式中: r——工厂建筑密度,无量纲; 2 a总建筑物——工厂总建筑物占(用)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 2 a总构筑物——工厂总构筑物占(用)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 2 A用地——工厂用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 B.3 单位用地面积产能 单位用地面积产能为工厂产值与厂区用地面积的比率,按式(3)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3) 式中: n——单位用地面积产能,单位视产品种类而定; N——工厂总产能,单位视产品种类而定; 2 A 用地——工厂用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 B.4 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 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按式(4)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4) 式中: si——单位产品某种污染物排放量,kg/t 铜; 1 DB37/T 3302—2018 Si——某污染物年排放量,kg; Q——合格铜年产量,t。 注1:此处污染物包括铜冶炼、再生铜冶炼工厂生产过程中颗粒物、SO2、NOx(以 NO2 计) 、COD、氨氮等的排放量, 但不包括自备电厂的排放量。 B.5 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 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按式(5)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5) 式中: w——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t; 3 W——废水年排放量,m ; Q——合格铜年产量,t。 B.6 铜总回收率 铜总回收率是指,最终产品中的铜含量与原料中铜含量的百分比。按式(6)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6) 式中: RCu——铜总回收率,%; PCu——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产品中的铜含量,t/a; SCu——同一计量时间内,原料中铜含量,t/a。 B.7 生产辅助用水用率 生产辅助用水重复利用率按式(7)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7) 式中: W——生产辅助用水重复利用率,%; 3 Wr——工厂生产过程中的重复辅助用用水量,m ; 3 Wn——工厂生产过程中的辅助用水补水量,m 。 B.8 最终弃渣含铜 一定计量时间内(一般为一年),熔炼工序产生的最终弃渣平均含铜率,按公式(8)或(9)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8) 式中: z——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般为一年,以下同),熔炼工序最终弃渣平均含铜率,%; Ms——同一计量时间内,全部弃渣带走的金属铜总量,t; Z0——同一计量时间内,所排放的总渣量,t。 2 DB37/T 3302—2018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9) 式中: Z——在一定计量时间内,熔炼工序最终弃渣平均含铜率,%; Zk——同一计量时间内,第K次测定的含铜率,%; m——同一计量时间内,所测定的总次数。 B.9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该指标是指生产1吨的产品在每个工序中的各种能耗的总和(折合标准煤计算),公式如式(10) 所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10) 式中: Eui——单位产品综合能耗,kgce/t; Ei——在一定计量时间内,消耗的各种能源量,经标煤综合计算得到的总能耗量,kgce; Q——同一计量时间内,产品的产量,t。 注1:综合能耗,按照 GB/T 2589 计算,其主要包括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如蒸汽、电 力等)和直接用于生产的能耗工质(如冷却水、压缩空气等),但不包括用于动力消耗(如发电、锅炉等) 的能耗工质。 B.10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量按式(11)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11) 式中: c——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单位产品; C ——统计期内,工厂边界内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单位为吨; Q——统计期内,合格产品产量,单位为产品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