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pdf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 批 稿 ) 建设单位:河 南 巩 义 抽 水 蓄 能 有 限 公 司 环评单位: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3 年 6 月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图片集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效果图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地貌图 上水库地形地貌 下水库部分地形地貌 上水库坝址 下水库坝址 上水库表土存场 上水库施工营地 上水库钢管拼接场 上水库砂石料加工系统 上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 上水库表土堆存场 施工变电站 下水库施工营地 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 钢管加工厂(后期改为下水库管理用房) 下水库综合加工厂 下水库机械修配厂 前期标综合加工场 下水库金属结构拼装场 前期标施工营地后期转给机电安装标 永久机电设备仓库 下水库 1#转存场 下水库 2#转存场 输水发电系统 下水库进水口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 概 录 述 ........................................................................................................................... 1 一、项目背景及特点 ................................................................................................1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3 三、分析判定主要结论 ............................................................................................4 四、关注的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问题 ....................................................................5 五、报告书主要结论 ................................................................................................7 1 总则 ......................................................................................................................... 9 1.1 评价目的与原则 ............................................................................................... 9 1.2 编制依据 ......................................................................................................... 10 1.3 评价标准 ......................................................................................................... 15 1.4 评价等级和范围 ............................................................................................. 19 1.5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 27 1.6 环境保护目标 ................................................................................................. 30 1.7 评价水平年 ..................................................................................................... 36 1.8 评价程序 ......................................................................................................... 36 2 工程概况 ............................................................................................................... 37 2.1 流域概况及规划 ............................................................................................. 37 2.2 工程概况 ......................................................................................................... 44 3 工程分析 ............................................................................................................. 125 3.1 工程建设必要性分析 ................................................................................... 125 3.2 工程建设符合性分析 ................................................................................... 128 3.3 工程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 146 3.4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污染源强核算 ........................................................... 171 4 环境现状 ............................................................................................................. 189 4.1 自然环境概况 ............................................................................................... 189 4.2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199 2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3 地表水环境 ................................................................................................... 208 4.4 地下水环境 ................................................................................................... 216 4.5 生态环境 ....................................................................................................... 226 4.6 大气与声环境 ............................................................................................... 306 4.7 土壤环境 ....................................................................................................... 310 4.8 社会环境 ....................................................................................................... 315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318 5.1 区域水资源影响预测与评价 ....................................................................... 318 5.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321 5.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358 5.4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 364 5.5 大气与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394 5.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 400 5.7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 403 5.8 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 ............................................................................... 405 5.9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 406 6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 407 6.1 水环境保护措施 ........................................................................................... 407 6.2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 436 6.3 生态保护措施 ............................................................................................... 436 6.4 大气与声环境保护措施 ............................................................................... 477 6.5 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 482 6.6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 484 6.7 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 ................................................................................... 485 6.8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 485 6.9 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 ............................................................................... 487 7 环境风险评价 ..................................................................................................... 490 7.1 环境风险评价目的 ....................................................................................... 490 2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2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 490 7.3 环境风险分析 ............................................................................................... 491 7.4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 498 8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 503 8.1 环境管理 ....................................................................................................... 503 8.2 环境监测 ....................................................................................................... 505 8.3 环境监理 ....................................................................................................... 518 8.4 蓄水阶段和竣工环保验收 ........................................................................... 523 9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和经济损益分析 ................................................................. 529 9.1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 529 9.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536 10 评价结论 ........................................................................................................... 539 10.1 工程概况 ..................................................................................................... 539 10.2 工程分析 ..................................................................................................... 541 10.3 环境现状 ..................................................................................................... 542 10.4 主要环境影响 ............................................................................................. 544 10.5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 550 10.6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 552 10.7 环境风险评价 ............................................................................................. 553 10.8 公众参与 ..................................................................................................... 554 10.9 综合评价结论 ............................................................................................. 554 10.10 建议 ........................................................................................................... 555 2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表: 附表 1 生态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4 声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5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6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附录: 附录 1 陆生维管束植物名录 附录 2 评价区动物名录 附录 3 评价区水生生物名录 附录 4 动物样线记录表 附录 5 植物样方记录表 附件: 附件 1 关于委托开展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的函 附件 2 关于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 附件 3 巩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关于协调排查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站点与 环境敏感区位置关系的函》的复函 附件 4 巩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关于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范围是否 涉及压覆矿产的函 附件 5 巩义市林业局《关于协调排查巩义市后寺河抽水蓄能站点与环境敏感 区位置关系的函》的复函 附件 6 关于印送《河南省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 见》的函 水电规规[2022]228 号 附件 7 关于报送《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枢纽布置格 局比选专题咨询报告》的函 附件 8 关于印送《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正常蓄水位 选择专题报告审查意见》的函 附件 9 水电咨水工[2022]188 号 水电规规[2022]543 号 关于印发《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总布置 2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规划专题报告审查意见》的函》 附件 10 水电规施[2022]172 号 巩义市人民政府 关于取消北山口镇后寺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通知 巩政[2022]9 号 附件 11 巩义市人民政府 关于取消大峪沟镇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通知 巩政[2022]10 号 附件 12 巩义市人民政府 关于确认后寺河慈云寺水库挡水拱坝处置等相关事 宜的复函 附件 13 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关于协助支持河南巩义抽水蓄能电站建 设用地范围内文物调查的回复 附件 14 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关于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的意见 附件 15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调整取消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通知 豫政文[2023]8 号 附件 16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 附件 17 巩义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用 水指标的函 附件 18 河南省陆浑水库运行中心关于陆浑水库为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供 水的复函 附件 1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咨询会专家意见 附件 20 巩义市水利局关于《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对后寺 河水库影响的函》的复函 附件 21 关于报送《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调整报告审查意见》的函 2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图: 附图 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区域地表水系图 附图 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枢纽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 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纵剖面图 附图 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总布置图 附图 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施工进度图 附图 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对外交通示意图 附图 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评价区卫星影像图 附图 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 1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评价区植被类型图 附图 1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评价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图 附图 1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图 附图 1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评价区土壤侵蚀分布图 附图 1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分布图 附图 1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与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图 附图 16-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与周边环境敏感区位置关系图 1 附图 16-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与周边环境敏感区位置关系图 2 附图 1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评价区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 附图 1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评价区生态公益林分布图 附图 1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评价区林地保护等级图 附图 2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评价区国家保护动植物分布图 附图 2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评价区调查线路和植物样方分布图 附图 2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评价区保护鱼类及鱼类“三场”分布图 附图 2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评价区水生调查点位分布图 附图 24-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与嵩顶国家森林公园位置关系图(整 合优化后) 附图 24-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与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位置关系 图(整合优化后) XXVIII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图 2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保护措施平面布置图 附图 2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水生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图 附图 27-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与嵩顶国家森林公园位置关系图(整合 优化前) 附图 27-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与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位置关系图 (整合优化前) 附图 2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水文地质平面图 附图 2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洞室废水处理系统平面布置图 附图 3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洞室废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附图 3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平面布置图 附图 3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附图 3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砂石废水处理系统平面布置图 附图 3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砂石废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附图 3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平面布置图 附图 3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附图 3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临时用地生态恢复效果图 附图 3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占地生态恢复效果图 XXIX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概 述 一、项目背景及特点 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工作始于 1987 年,截至目前,先后开展了五轮规 划工作。2020 年 12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国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规 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0〕138 号文),河南省按照通知要求,结合 选点规划调整工作,推荐巩义后寺河(初拟装机 1200MW)等 7 个站点作为重点实施 项目,郑州环翠峪等 6 个站点作为储备站点,于 2021 年 7 月编制《河南省抽水蓄能 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2021-2035 年)》并上报国家能源局。2021 年 9 月,国家能源局 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巩义后寺河 抽水蓄能电站为《规划》“十四五”重点实施站点,规划初拟本项目装机规模为 1200MW。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下辖的巩义市境内,站点距郑州市直线距离约 50km,距离巩 义市区直线距离约 7km。站点位于黄河流域伊洛河一级支流后寺河上,后寺河是黄 河流域伊洛河一级支流,河流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黑沟岭、洪河村、东风村、南山 口、北山口,在巩义市市区东北的烈姜沟村北汇入伊洛河,流域面积 96.4km2,干 流长 41km。工程上水库坝址位于后寺河上游左岸冲沟青龙沟黄家山附近,下水库位 于已建后寺河水库上游约 2km 处的佛湾附近河道。电站装机容量 1200MW,工程为 一等大(1)型工程,枢纽布置包括上水库、输水系统、厂房系统、下水库。根据河南 电网的需求特点和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的功能特性,确定本工程的开发任务主 要是承担河南电网的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 上水库位于青龙沟黄家山附近,推荐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 0.34km2,多年平 均年径流量 3.49 万 m3 。上水库正常蓄水位 855.00m,死水位 815.00m,调节库容 752 万 m3。上水库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库岸防渗及库底防渗结构、 上水库进/出水口等。上水库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 860.00m,最大 坝高 142.00m(坝轴线处),坝轴线长 421.00m,坝顶宽度为 10m,不设置泄水建筑 物。上水库采用“库周钢筋混凝土面板+库底土工膜”全库盆防渗。 输水发电系统整体布置于黄家山山体中,基本沿西北——北方向布置输水线 路,地下厂房首部式布置,尾水主洞在下水库大坝上游左岸直线距离约 1668m 山坡 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处布置下水库进/出水口。上、下水库进/出水口水平距离约 2086m,电站额定水头 455 m,距高比约为 4.6。厂房采用首部式布置方式,距上水库进/出水口平面直线距 离约 700m,距下水库进/出水口平面直线距离约 1300m。引水、尾水系统均采用两 洞四机布置,输水线路正进正出。 下水库位于后寺河佛湾附近,河谷地形为不对称的“V”型,地形整体较整齐, 两岸山顶高程均高于正常蓄水位以上,无低矮垭口,地形封闭条件好。下水库正常 蓄水位 388.00m,死水位 367.00m,调节库容 773 万 m3。下水库枢纽建筑物包括混 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泄洪放空洞、库岸防护、库尾重力坝及生态放水管等部 分组成。下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 397.00m,最大坝高 74.00m(坝 轴线处),坝轴线长 280.47m。大坝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渗,并与坝基及坝肩的水 泥防渗帷幕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 至规划水平年,工程搬迁安置人口为 1 户 2 人,生产安置人口为 137 人。搬迁 安置采取自主安置方案,生产安置采取一次性补偿的方案。 2022 年 5 月,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院”) 编制完成了《河南省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并于 同年 7 月取得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给出的审查意见。 2022 年 8 月 2 日,巩义市人民政府出具《关于取消北山口镇后寺河水库饮用水 水源地的通知》(巩政[2022]9 号)的函(详见附件 10)。 2022 年 8 月 2 日,巩义市人民政府出具《关于取消大峪沟镇慈云寺水库饮用水 水源地的通知》(巩政[2022]10 号)的函(详见附件 11)。 2022 年 8 月 28 日,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了《关于河南巩义后寺河抽 水蓄能电站项目核准的批复》(郑发改审批[2022]804 号) 2022 年 9 月,我公司编制完成《河南省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布置格局 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枢纽布置格局专题”)、《河南省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正常 水位选择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正常蓄水位专题”)、《河南省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 站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施工总布置专题”)三个专题报告,并于同年 10 月、11 月先后取得三个专题报告的审查意见。 2022 年 12 月 28 日,郑州市自然资源局核发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建 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字第 410581202200014 )。 2023 年 1 月 18 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具《关于调整取消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的通知》(豫政文[2023]8 号)的函,同意取消巩义市北山口镇后寺河水库、 巩义市大峪沟镇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 2023 年 5 月 5 日,巩义市人民政府出具《关于明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 站建设和运行指标的函》,同意将巩义市节余的陆浑水库用水指标通过水权交易的 形式用于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用水。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规定, 本工程应在开工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取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复。2022 年 10 月,河南巩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委托中南院开展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见附件 1)。接受委托后,中南院立即成立环评工作组,多次组织环评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 巩义市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委托河南乾蓝环境检测公司(以下简称“乾蓝 公司”)开展了环境现状质量监测工作,委托河南生多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生多保公司”)开展了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在《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 报告(2011 版)》、《河南省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大专 题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的基础上,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的要求,对项目与政策法规和相关规划、“三线一单” 等的符合性进行分析,对工程建设运行的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进行预测评价,提出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环境管理要求,于 2023 年 3 月编制完成《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 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咨询稿)。2023 年 3 月 24 日,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巩义分 局组织召开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家咨询会,会后中南院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 书进行了修改,于 2023 年 4 月形成了报告书的征求意见稿。之后对报告书进行了第 二次公示,于 2023 年 5 月形成了报告书的送审稿。 本工程包括上水库建筑物、下水库建筑物、输水发电系统、500kV 开关站等内 容。鉴于工程整体土建统一施工,500kV 开关站工程作为其组成部分,其土建内容 纳入主体工程,相关施工期等的评价内容也纳入本工程一并评价,本环评不对开关 站工程输变电设备安装及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相关环境影响评价 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内容单独进行。上下水库进场道路、业主营地、下水库施工营地 2 不在本工程实施 范围内,本环评不对其进行评价;上下水库进场道路、业主营地、下水库施工营地 2 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单独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三、分析判定主要结论 本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鼓励类的电力项目,符合 国家产业政策;工程建设与《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河南省抽 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2021-2035 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纲要》、《河南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30 年)》、《河南省 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30 年)》、《巩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有关规划相符合。工程建设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 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河南生态省建设 规划纲要》要求。 本工程不涉及河南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国家一级公益 林和一级保护林地、永久基本农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符合 “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工程建设涉及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南嵩顶国家森 林公园。根据上报待批复的河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工程建设不涉及整合 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目前,当地政府正在 开展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工作。在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获得行政许可,并落实 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后,不再制约本工程建设。 工程涉及的原后寺河水库和原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依据豫政文 〔2023〕8 号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已取消后寺河水库和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目前不再制约本工程建设。工程不占用坞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 但是项目补水工程将从坞罗水库引水,同时坞罗水库是巩义市接收陆浑水库补水 的中转水库。根据《巩义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和建设 和运行用水指标的函》(附件 17)“因近年巩义市随着农业节水措施的不断投入,每年 巩义市分配的陆浑水库用水指标均有节余,且可满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约 200 万方的用水需求”。因此,项目补水工程不会对坞罗水库原有的水资源配置和 供水工程产生较大影响。下一步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节水评估报告、水资 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源论证报告等工作,确保本项目使用的节余水指标不会对巩义市农业用水产生较大影 响,并通过水权交易的形式保证供水。 本工程施工期废污水经处理后大部分回用,少量达标排放。运行期没有生产废 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不会触及环境质量底线。报告书提出了合理的生态流量下泄 要求,通过抽蓄电站调峰可提高电网消纳能力和运行稳定性,符合资源利用上线 要求。经与河南省、郑州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工程所涉环境管控单元生态 环境准入清单全面比对,确认本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在解除森林公 园制约,并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管 控要求。 四、关注的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问题 a) 本项目环评重点关注工程与生态保护红线、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区、水产种质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生态敏感区的位置关系及对其的影响;电站 建设运行对陆生生态特别是珍稀保护动植物的影响,对上下游水文情势、水环境和 水生生态的影响,施工期废污水、粉尘、废气、噪声、固体废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 影响等。 b) 工程涉及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工程用地范 围部分占用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占用面积分 别为 170.71hm2 和 106.87hm2。根据上报待批复的河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 工程建设不涉及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 但紧邻森林公园边界,最近距离约 4m。在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获得行政许可, 并落实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后,不再制约本工程建设,但工程建设紧 邻森林公园范围,可能会对森林公园产生影响。 删除[Administrator]: 工程涉及原后寺河水库和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 区,根据水文气象和实际供水等资料分析,后寺河水库和 慈云寺水库来水量枯丰变化较大,近年蓄水量较少,水库 供水保障能力严重不足。根据巩政〔2022〕9 号和巩政 c) 工程不占用坞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但是项目补水工程将从坞罗水库 〔2022〕10 号文,巩义市人民政府已下文取消后寺河水 引水,同时坞罗水库是巩义市接收陆浑水库补水的中转水库。根据《巩义市人民政 8 号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已取消后寺河水库和慈云寺水库 府关于明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和建设和运行用水指标的函》“因近年巩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目前,后寺河水库原供水区域由巩义 义市随着农业节水措施的不断投入,每年巩义市分配的陆浑水库用水指标均有节余, 承担;北山口镇居民生活主要由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 且可满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约 200 万方的用水需求”。因此,项目补水工 现状供水有保障。慈云寺水库供水区域大峪沟镇生活用水 程不会对坞罗水库原有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工程产生较大影响。下一步应按照有关 现状供水有保障。 5 库、慈云寺水库的饮用水源地功能。依据豫政文〔2023〕 市石板沟黄河滩地下水、坞罗水库地表水两个供水水源地 由巩义市东五镇供水工程和大峪沟镇应急供水工程供水,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节水评估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等工作,确保本项目使用的节余 水指标不会对巩义市农业用水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水权交易的形式保证供水。 d) 工程用地范围紧临郑州市生态保护红线但不占用,工程距离郑州市生态保 护红线最近距离约 4m。工程坝下距离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 护区最近河道距离约 18.3km,工程下水库所在后寺河位于该水产种质保护区的上 游,工程建设可能会对该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产生影响。工程用地范围避开了慈 云寺石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范围,但工程用地范围距离佛龛保护建设控制范围 最近 170m,距离石窑保护建设控制范围最近 30m,工程建设可能会对慈云寺石 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产生影响。 e) 水库淹没和枢纽施工占地涉及耕地和林地,将会造成植被破坏,报告书要 求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占地规模,做好耕地、林地生态补偿工作,临时 征地采取工程防护和植被恢复相结合的控制措施。评价区植物方面被《中国生物 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极危(CR)的物种银杏 1 种,为栽培种;评级为易危(VU)物 种胡桃、杜仲、鸡爪槭 3 种均为栽培种,评级为近危(NT)物种河南海棠、黄檀、多 花黄精、河南唐松草等 4 种,中国特有植物 47 种,其中有 7 种为栽培种;评价区动 物方面,分布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2 种,河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 种, 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濒危(EN)的有 4 种,评级为易危(VU)的有 4 种,有中国特有种 10 种;本报告提出了避让、减缓、恢复补偿和管理、监测等一 系列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划定施工活动范围、及时进行植被恢复、保 证生态下泄流量、生态监测、生态保护宣传与教育等。 g) 本工程施工和运行将改变水库库区、坝址下游水资源分配和水文情势,特别 是部分时段坝址下游河段的水量减少,将会改变水生生物及鱼类生境,报告书提出 了泄放生态流量等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f) 评价区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均满足相关 标准要求,现状环境质量较好。施工期废污水主要包括砂石料加工系统冲洗废水、 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基坑排水、含油废水、洞室排水等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 活污水,处理后回用,少量达标排放,不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产生明显的影 响。针对施工期粉尘、噪声、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本报告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可以有效减缓其不利影响。 五、报告书主要结论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符合河南省抽水蓄能选点规划与地方经济发展 规划,工程建设可以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促进旅游开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利 于提高区外来电消纳能力、维护电网安全稳定、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 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工程不占用河南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的生态保护红线、世界文化与自然遗 产、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地质公园、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I 级保护林地和国家一级公益林等环境敏感区域,符合“三线一单”管控 要求。工程涉及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根据上报待批 复的河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工程建设不涉及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 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当地政府正在开展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工 作。在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获得行政许可后,不再制约本工程建设。工程不占用 坞罗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但是项目补水工程将从坞罗水库引水,同时坞罗水库是 巩义市接收陆浑水库补水的中转水库。因近年巩义市随着农业节水措施的不断投 入,每年巩义市分配的陆浑水库用水指标均有节余,且节余用水量可满足本项目补水 需求,因此项目补水工程不会对坞罗水库原有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工程产生较大影 响,下一步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节水评估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等工 作,确保本项目使用的节余水指标不会对巩义市农业用水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水 权交易的形式保证供水。 本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枢纽施工产生的废污水、废气、粉尘、噪 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对施工区及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地表开挖造成的植被破 坏,施工活动及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和驱赶等;水库初期蓄水对坝下水文情 势和水生生态的影响;运行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电站抽水发电对库区河段水文情 势和水生生态的影响。上水库建成后与下水库共同形成新的湖库景观,促进当地旅 游开发等。各项不利影响均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予以减缓,工 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综上,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在解除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南嵩顶国家 森林公园制约,确保项目补水工程使用的节余水指标不会对巩义市农业用水产生较 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大影响,并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前提下,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1 评价目的与原则 1.1.1 评价目的 a) 调查工程区及影响区域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环境保护目标,以及存在的 主要环境问题。 b) 分析论证工程建设与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相关规划、“三线一单”等的符合 性,预测评价工程建设运行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综合论证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 性,为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审批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c) 研究提出可行、有效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制定环境管理、监理和监测计 划,以尽可能降低不利环境影响,为建设、运营单位进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1.2 评价原则 遵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规定的依法评价、 科学评价、突出重点等原则以及以下原则: a) 全程参与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贯穿工程设计全过程,并深度介入施工布置、移民安置选址、施 工工艺比选等过程,从源头减免环境影响。 b) 合理用水原则 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确保生态流量下泄,保证下游河段水体功能,避免工 程施工用水、初期蓄水等突破区域水资源利用上线。 c) 生态优先原则 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关注工程建设运行对珍稀保护动植 物、鱼类资源等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工程设计优化建议和严格的生态环境 保护措施。 d) 可操作性原则 尽量提高环境保护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建设、运营单位组织实 施,便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 4 月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 12 月第二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 3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2022 年 10 月 30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1 年 12 月 24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 6 月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0 月第二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21 年 12 月 24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 年 4 月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 年 8 月第三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 年 12 月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8 年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22 年 12 月 3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2023 年 5 月 1 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 年 11 月第五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 年 8 月第二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 年 12 月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 年 7 月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 年 7 月第三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 年 6 月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7 年 10 月第四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 年国务院令第 687 号第一次局部 修订); 《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2011 年国家林业局令第 27 号);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10 年 12 月 30 日经农业部第 12 次常 务会议审议通过,自 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2016 年修正);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 年国务院令第 588 号第一次局部修订); 1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82 号); 《地下水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748 号); 《河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19 年 9 月 28 日修订); 《河南省文物保护条例》(2005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 《河南省渔业条例》(2002 年 5 月 1 日修订施行);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7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河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22 年 5 月 26 日第二次修正);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办法》(2020 年 7 月 1 日起 施行); 《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21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2022 年 9 月 26 日修正);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0 年 3 月 31 日起施行)。 1.2.2 规章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 年本)》;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1 年 10 月 9 日);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部令第 4 号);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7〕34 号); 《河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第 216 号令);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部令第 16 号);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 年 2 月 1 日);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 年 9 月 7 日);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 号); 《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22 年 1 月 20 日); 《河南省城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试行)》(2022 年 4 月 29 日); 《河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14 年 10 月 13 日); 《河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18 年 3 月 7 日);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脊椎动物卷》(2015 年); 1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高等植物卷》(2013 年); 《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环办〔2015〕12 号)。 1.2.3 规范性文件 《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厅字〔2017〕2 号);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的函》 (自然资办函〔2019〕1125 号); 《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厅字〔2019〕 48 号);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 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 号);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浙江等省(市)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报批建设项 目用地用海依据的函》(自然资办函[2022]2080 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95 号, 2018 年 10 月 15 日); 《自然资源部等 7 部门关于加强用地审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130 号); 《关于在全国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2〕47 号);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依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有关 事宜的函》(自然资办函〔2022〕2072 号); 《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4〕24 号); 《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05〕13 号); 《关于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通知》(环发〔2014〕65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 〔2013〕86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21 年 10 月 19 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 号); 《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 的函》(环办函〔2006〕11 号); 1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5 号); 《关于印发〈河南省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湘政 办发〔2013〕77 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的通 知》(豫政办〔2013〕107 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河南省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豫政〔2020〕37 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郑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郑 政〔2021〕13 号)。 1.2.4 技术导则、规范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 《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NB/T10347-201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 《水电工程陆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NB/T 10080-2018); 《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NB/T 10079-2018);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两栖动物》(HJ710.6-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HJ710.1-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哺乳动物》(HJ710.3-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HJ710.5-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710.8-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鸟类》(HJ710.4-2014); 《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624-2011); 1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623-2011);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二册和第三册)(国家环境保护局 198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4-2008); 《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2013 年版)》(2014 年 8 月); 《水电工程设计概算费用标准(2013 年版)》(2014 年 8 月);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公告 2017 年 第 43 号); 《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公告 2021 年第 24 号); 《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试行)》(环评函〔2006〕4 号);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1.2.5 相关规划和区划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 号);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5 年 11 月); 《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国家能源局 2021 年 9 月); 《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2022 年 8 月 31 日); 《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豫政〔2021〕44 号);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4 年 1 月 21 日); 《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豫环〔2006〕号); 《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报告(2013 年版)》(2013 年 4 月); 《郑州 市电力 基 础 设施 灾 后恢复 重 建 和改 造提 升实 施方 案 》 (2022 年 1 月 1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5 日); 《河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 年 12 月 31 日); 《河南省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 年)》; 《郑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2022 年修订)。 《郑州市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2022 年修订)。 1.2.6 技术文件 《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2019 年 9 月); 《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17 年 3 月); 《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上报待批复稿)》(2023 年 4 月); 《河南省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 年 6 月);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枢纽布置格局比选专题报告(审 定稿)》(2022 年 11 月);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审定 稿)》(2022 年 10 月);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审定 稿)》(2022 年 10 月);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移民安置规划(审定本)》 (2023 年 3 月);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2023 年 3 月);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送审稿)》(2023 年 3 月)。 《巩义市北山口镇后寺河水库饮用水源地调整论证报告》(2022 年 6 月) 《巩义市大峪沟镇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源地调整论证报告》(2022 年 6 月)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执行巩义市生态环境局分局 2023 年 4 月 13 日下发的《关于巩义后寺 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该标准函未作规定的,根据相 关标准规定和项目特点确定评价标准。 1.3.1 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根据《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豫环〔2006〕号);《河南省乡镇集 1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2016 年 3 月 4 日)和《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 区划》(2007 年 12 月 20 日);工程周边所涉及河流伊洛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后寺河参照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工程所涉及的坞罗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分别执 行 II 类、III 类水质标准。工程所涉及的原北山口镇后寺河水库、大峪沟镇慈云寺水 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仍参照执行 II 类、III 类水质标准。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环境空气:评价区占用部分森林公园,森林公园 300m 范围内环境空气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及其修改单要求,300m 范围外执行 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要求。 声环境:根据《郑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2022 年修订),评价区声环境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土壤环境:工程用地范围内按建设用地评价,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 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标准;工程用地范围外根据 其地类评价,建设用地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 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标准,农用地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 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 本工程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指标见表 1.3.1。 表 1.3.1 项目 环境质量标准值表 环境质量标准 主要指标/标准值 pH6~9,COD≤20mg/L,BOD5≤4mg/L,高 锰酸盐指数≤6mg/L,挥发酚≤0.005mg/L, 石油类≤0.05mg/L pH6~9、DO≥6mg/L、CODCr≤15mg/L、 BOD5≤3mg/L、TP≤0.1mg/L(湖、库 0.025 mg/L)、NH3-N≤0.5mg/L、石油类 ≤0.05mg/L pH6.5~8.5、耗氧量≤3.0mg/L、总硬度 ≤450mg/L、溶解性总固体≤1000mg/L、氨氮 ≤0.5mg/L、铁≤0.3mg/L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地表水 环境 地下 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 类标准 (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16 删除[Administrator]: 根据豫政文〔2023〕8 号 文,河南 省人民政府已取消北山口镇后寺河水库、大峪沟镇慈云寺 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3.1(续) 项目 环境 空气 声环境 土 壤 环境质量标准 主要指标/标准值 NO2(小时值)≤200μg/m3、TSP(日均 值)≤120μg/m3、SO2(小时值)≤150μg/m3、 CO(1 小时值)≤10mg/m3 NO2(小时值)≤200μg/m3、TSP(日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值)≤300μg/m3、SO2(小时值)≤500μg/m3、 中的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相关要求 CO(1 小时值)≤10mg/m3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LAcq(昼间)≤60dB,LAcq(夜间)≤50dB 类 第二类用地:镉≤65mg/kg、汞≤38mg/kg、砷 筛选值 ≤60mg/kg、铜≤18000mg/kg、铅≤800mg/kg、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 铬≤5.7mg/kg、镍≤900mg/kg 等 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 准(试行)》 (GB36600第二类用地:镉≤172mg/kg、汞≤82mg/kg、 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 砷≤140mg/kg、铜≤36000mg/kg、铅 管制值 值要求 ≤2500mg/kg、铬≤78mg/kg、镍≤2000mg/kg 等 6.5<pH≤7.5:镉≤0.3mg/kg、汞≤2.4mg/kg、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 砷≤30mg/kg、铜≤100mg/kg、铅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120mg/kg、铬≤200mg/kg、镍≤100mg/kg、 (试行)》筛选值 筛选值 锌≤250mg/kg (GB15618-2018)中农用 pH>7.5:镉≤0.6mg/kg、汞≤3.4mg/kg、砷 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25mg/kg、铜≤100mg/kg、铅≤170mg/kg、 要求 铬≤250mg/kg、镍≤190mg/kg、锌≤300mg/kg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 (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a) 废(污)水排放、回用标准 电站施工期和运行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综合利用,不直接排入 河道。施工废污水处理后主要用于砂石加工系统冲洗、混凝土拌和、车辆冲洗、绿 化、施工道路和现场降尘、建筑施工等,应满足相应的回用和再生利用标准要求。 砂石加工系统冲洗、混凝土拌和站废水回用于本系统,应满足《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 计规范》(NB/T10491-2021)有关规定:“砂石加工、混凝土生产等产生的废水应进行 适当处理后回收利用或达标排放,回收利用水的悬浮物含量不应大于 100mg/L”,即 SS≤100mg/L;含油废水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车辆冲洗标准回用场地冲洗。基坑排水、洞室排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场地绿 化用水或洒水降尘,执行 GB/T18920-2020 中绿化用水标准。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处理 达标后回用于场地绿化用水或洒水降尘,执行 GB/T18920-2020 中绿化用水标准。 1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b) 大气污染物排放 施工期废气(粉尘、扬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中二级标准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施工期和运行期临时油烟废气执行《饮食 业油烟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1604-2018),施工期混凝土拌和站废气执行《水泥 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特别排放限值。 c) 噪声排放 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 行期,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 类标准。 d) 固体废物处理 一般固体废物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本工程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详见表 1.3.2。 表 1.3.2 污染物 废污水 废气 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表 污染物排放标准 主要指标/标准值 《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NB/T10491-2021)回用 SS≤100mg/L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 质》(GB/T18920-202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无组织排放监 控浓度限值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5-2013)特别排放限值 指标 绿化、道路清 扫、建筑施工 冲厕、 车辆冲洗 pH(无量纲) 6-9 6-9 嗅 无不快感 无不快感 浊度(≤) 10 5 BOD5(≤mg/L) 10 10 NH3-N(≤mg/L) 8 5 大肠埃希氏菌 不检出 不检出 SO2≤0.4mg/m3、NO2≤0.12mg/m3、 TSP≤1.0mg/m3 颗粒物≤10mg/m3 1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3.2(续) 污染物 噪声 固体 废物 污染物排放标准 主要指标/标准值 施工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 LAcq(昼间)≤70dB,LAcq(夜间)≤55dB 期 放标准》(GB12523-2011) 运行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 LAcq(昼间)≤60dB,LAcq(夜间)≤50dB 期 放标准》(GB22337-2008)2 类 一般固体废物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生活垃 圾收集、处置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4 评价等级和范围 本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上水库建筑物、下水库建筑物、输水发电 系统、500kV 开关站等内容。鉴于工程整体土建统一施工,500kV 开关站工程作为 其组成部分,其土建内容纳入主体工程,相关施工期等的评价内容也纳入本工程一 并评价,本环评不对开关站工程输变电设备安装及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 评价,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单独进行。上下水库进场道路、业主营地、下水库施 工营地 2 不在本工程实施范围内,本环评不对其进行评价;上下水库进场道路、业 主营地、下水库施工营地 2 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单独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各评价要素的评价等级判定见表 1.4。 表 1.4 环境要素 各要素评价等级判定表 评价等级 评价范围 水污染影响:三级 A 上水库所在左岸冲沟青龙沟回水末端至坝 址下入后寺河长约 1.8km 河段,下水库所 在后寺河坝址至上游洪河水库长约 16km 河段,坝下至入伊洛河汇入口距离约 18km 河段,总长度 35.8km;项目补水水 源坞罗水库。 工程涉及河段第一重山脊汇水区域内涉及 的水文地质单元,总面积约 15.1km2 工程占地外扩的第一道山脊线为界,总面 积约为 1437.63hm2 地表水环境 水文要素影响:二级 地下水环境 三级 陆生生态 二级 水生生态 一级 同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 三级 不需设置 声环境 二级 施工工区及周边、场内施工道路两侧 200m 土壤环境 三级 工程占地外扩 1km 生态环境 1.4.1 地表水环境 1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4.1.1 评价等级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期、初期蓄水期、运行期的工程特点和水环境影响特点具有明 显差别。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废污水对水质的影响和施工取水对河流径 流的影响,兼具水污染影响型和水文要素影响型特征;初期蓄水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水库蓄水对下游径流的影响,因蓄水量较大,影响不可忽视;运行期的影响主要表现 为水库形成后库区河段水文情势变化,上下库之间不断抽水、放水,而上游来水除少 量蒸发、渗漏损失及生活用水以外全部下泄,对下游河道水文情势影响较小。因此,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关于评价工作等级判定的规 定,对施工期、初期蓄水期、运行期分别确定评价等级,由于本工程废污水产生主要 在施工期,因此以施工期水污染影响评价等级作为整个项目的水污染影响评价等级, 以各阶段水文要素影响评价等级中最高等级作为整个项目的水文要素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本项目在施工期和初 期蓄水期都需要补水,补水水源为坞罗水库。 a) 施工期 水污染影响评价等级:根据废污水排放量,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基坑排水(其处 理达标后大部分回用,少量达标排放,排放量约为 48m3/d),其它废污水处理达标后 全部回用。废污水排放量约为 48m3/d,根据 HJ2.3-2018 规定,48m3/d<200m3/d, 水污染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A。 根 据 水 污 染 当 量 判 断 : 施 工 期 仅 基 坑 排 水 ( 污 染 物 主 要 为 SS , 排 放 量 为 48m3/d,污染物当量数为 4380m3/a·kg),水污染当量数小于 6000m3/a·kg;初期蓄水 期和运行期无废污水排放,综合判断水污染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A。 综上,水污染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A。 水文要素影响评价等级:施工期高峰期年最大取水 217.6 万 m3,其中从河道取水 约 60 万 m3,占上下库天然来水径流量总和 228.786 万 m3(上水库天然来水年径流量 为 3.486 万 m3,下水库天然来水年径流量 225.3 万 m3)的 26.23%,即γ=26.23;其余 157.6 万 m3 水 量 从 坞 罗 水 库 补 水 工 程 取 水 ( 占 坞 罗 水 库 总 库 容 1787 万 m3 的 8.82%)。根据 HJ2.3-2018 规定,施工期水文要素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b) 初期蓄水期 抽蓄电站初期蓄水期涉及的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判据为取水量占多年平均径流 量百分比γ。 2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初期蓄水计划,下闸蓄水从第 4 年 3 月到第 6 年 9 月,总蓄水量为 966 万 m3,折合至年需水量最大值为 386.4 万 m3,其中利用河道水量约 55 万 m3,占上 下库天然来水径流量总和 228.786 万 m3(上水库天然来水年径流量为 3.486 万 m3,下 水库天然来水年径流量 225.3 万 m3)的 24.04%,即γ=24.04;其余 331.4 万 m3 水量从 坞罗水库补水工程取水(占坞罗水库总库容 1787 万 m3 的 18.55%)。根据 HJ2.3-2018 规定,10<γ<30,初期蓄水期水文要素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c) 运行期 抽蓄电站运行期涉及的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判据为:年径流量与总库容之比α、 兴利库容占年径流量百分比β、取水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γ。根据水电工程特 点,HJ2.3-2018 中水文要素影响评价等级判据中的“受影响地表水域”包括“过水断面宽 度占用比例或占用水域面积比例 R”不适用(否则不同规模、不同环境条件下建设的水电 工程的水文要素影响评价等级无法区分)。 1) 年径流量与总库容之比α α值为年径流量与总库容比值,即全库水体每年交换次数,表征水库水温结构。 本工程为纯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上、下水库水体频繁交换(可能多至每天 3~4 次),水位不断涨跌,流态不稳定,不会出现水温稳定分层或季节性分层的情况,直 接判断其水温结构为混合型。 如计算α值,年径流量应取天然来水年径流量与年发电流量之和,总库容可取正 常蓄水位相应库容(简称“正常库容”,实际上库内水量一般小于正常库容),对上、下 水库分别计算:上水库天然来水年径流量为 3.486 万 m3,调节库容为 752 万 m3,正常 库容为 793 万 m3,α=(3.486+752×365)÷793==346.13;下水库天然来水年径流量 225.3 万 m3 , 调 节 库 容 为 773 万 m3 , 正 常 库 容 为 1099 万 m3 , α=(225.3+773×365)÷1099=256.93。 因此,从水库水温结构角度分析,评价等级为三级。 2) 兴利库容占年径流量百分比β β值为兴利库容占年径流量百分比,表征的是水库调节性能,HJ2.3-2018 设置此 项判据主要目的是反映水库运行调度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程度,包括对下游洪水 过程的坦化作用。此项判据与常规水电站的运行调度方式相吻合,但抽蓄电站调节 性能的概念与常规水电站水库调节性能有本质差别,其通常用连续满发小时数为衡 2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量指标,是指发电调节库容(包括发电备用库容)在全部装机容量连续发电情况下的 利用时间(《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NB/T10072-2018)。本电站设计的调节性能为 日调节,但运行期间任一天抽、放的主要都是前一段时间蓄积的水量,上水库上游 来水主要补充上水库水量,少部分水量下泄到下水库,对坝下河道水文情势影响较 小,即相当于 HJ2.3-2018 中的“无调节”。由此也可知,抽蓄电站的调节库容与运行 期下游水文情势无直接相关关系,依据调节库容计算β值在物理学上没有意义。因 此,从调节性能角度无需计算β值,直接确定运行期评价等级为三级。 3) 取水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库容)百分比γ γ值是指工程取水量占取水河道年径流量的比例,对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来说, 反映的是针对水库蒸发、渗漏损失的补水量、管理人员生活用水等对下游河道流量 的影响。本电站业主营地位于巩义市城区,不在工程范围内,故不考虑生活用水的 影响。 本工程上下水库年蒸发量合计为 50.2 万 m3 ,渗漏量合计为 82.44 万 m3,共计 132.64 万 m3,其中从河道补水约 50 万 m3,占上下库天然来水径流量总和 228.786 万 m3(上水库天然来水年径流量为 3.486 万 m3,下水库天然来水年径流量 225.3 万 m3) 的 21.85%,即γ=21.85;其余 82.64 万 m3 水量从坞罗水库补水工程取水(占坞罗水库 总库容 1787 万 m3 的 4.62%)。因此,从工程取水角度判别,水库评价等级为二级。 具体见表 1.4.1。 表 1.4.1 水文要素影响型评价等级判定表 水温 径流 评 价 年径流 兴利库容占 等 量与总 本项目判 年径流量百 本项目判别情 况 级 库容之 别情况 分比β/% 比α 取水量占 多年平均 径流量百 分比γ/% α≤10; β≥20;或完 上、下水库之 一 或稳定 全年调节与 间不断抽水放 γ≥30 级 分层 多年调节 水,而上游天 然来水几乎全 20>α>1 上下库 20>β>2;或 二 0;或不 均为完全 部下泄进入下 季调节与不 30>γ>10 级 稳定 混合型, 水库坝下河段 完全年调节 分层 三级 (补水量很 小),相当于 α≥20; 三 β≤2; “无调节”, 或混 γ≤10 级 或无调节 三级 合型 22 本项目判别情况 施工期 26.23,二 级; 初期蓄水期,24.04, 二级; 运行期 21.85,二级 综合判定 结果 二级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d) 综合判定结果 水污染影响评价等级按施工期判别确定为三级 A,水文要素影响评价等级按各 阶段计算的最高级别确定为二级。 1.4.1.2 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中的评价范围确定原 则,确定本工程水环境评价范围为:上水库所在左岸冲沟青龙沟回水末端至坝址下 入后寺河长约 1.8km 河段,下水库所在后寺河坝址至上游洪河水库长约 16km 河 段,坝下至入伊洛河汇入口距离约 18km 河段,总长度 35.8km;项目补水水源坞罗 水库。 1.4.2 地下水环境 1.4.2.1 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 价行业分类表,本工程属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Ⅲ类建设项目。工程区不涉及集 中式或分散式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地下水环境敏感区,上下库区及周边居民较 少,且以山泉水为生活饮用水源,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不敏感”。 根据 HJ610-2016 的评价等级判别标准,分析确定本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 级为三级。 1.4.2.2 评价范围 根据 HJ610-2016 要求,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有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区 域,必要时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本工程对地下水影响主要为施工期地下厂 房洞室群和输水系统开挖过程中,可能对局部地下水补径排造成影响,以及在工程 运行过程中由于水库渗漏、浸没及输水系统抽排水过程中可能对局部地下水产生的 影响。确定本工程评价范围包括上水库、输水发电系统、地下厂房系统、下水库及 其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面积约 15.1km2。 1.4.3 生态环境 1.4.3.1 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判定生态环境评价等 级。导则 6.1.4“建设项目同时涉及陆生、水生生态影响时,可针对陆生生态、水生 2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生态分别判定评价等级”。因此,将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陆生 生态和水生生态评价分别定级。 陆生生态评价等级:根据资料核实,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 及施工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红线、 挂牌古树名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依据《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 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 年 1 月 5 日),评价区不属于陆生野生动物重要 栖息地,工程区不属于重要生境。工程涉及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 省级森林公园,工程涉及国家二级公益林 143.26hm2,省级公益林 64.09hm2 ,地方 公益林 16.19hm2。 根据环评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HJ 610、HJ 964 判断地下水水位或土壤影响范围内分布有天然林、公益林、湿地等生态保护目 标的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因此,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 站陆生生态评价等级判定为二级。 水 生 生 态 评 价 等 级 : 根 据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生 态 影 响 》 (HJ 192022)6.1.2d):根据 HJ2.3 判断属于水文要素影响型且地表水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 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本工程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因此,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 又因本工程修建拦河闸坝,明显改变水文情势,根据导则 6.1.5:拦河闸坝建设 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评价等级应上调一级。因此,水生生态评价等级 为一级。 1.4.3.2 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的有关规定,生态影响 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 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评价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 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 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 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 界限为参照边界,并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根据 2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以上原则,确定评价范围: a) 陆生生态: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陆生生态评价区为水库淹没区、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外 第一重山脊线及工程建设征占地范围外扩 500m 形成的连续封闭区域,包括上、下 水库、输水系统、工程布置区域等。总面积为 1437.63hm2。 b) 水生生态: 上水库所在左岸冲沟青龙沟回水末端至坝址下入后寺河长约 1.8km 河段,下水 库所在后寺河坝址至上游洪河水库长约 16km 河段,坝下至入伊洛河汇入口距离约 18km 河段,总长度 35.8km;项目补水水源坞罗水库。 1.4.4 大气环境 1.4.4.1 评价等级 工程大气环境影响源主要是施工期的爆破开挖、施工机械运作和交通车辆的行 驶等,工程施工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飘尘,且多为临时性的无组织排 放,影响主要集中在枢纽建筑物施工区范围内及运输道路两侧,且规模较小、时间 短;水库运行期无污染物排放。根据本工程规模及类似工程实际施工经验,施工期 大气污染主要是粉尘污染,主要污染源是砂石料加工系统,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 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推荐模式清单中的估算模式,预测污染源为矩形 面源,预测 TSP 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 Pmax 为 0.55%,小于 1%,根据导 则有关评价等级判断标准,确定本工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此外根据 《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NBT/10347-2019),“水电工程大气环境影响宜按 现行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 确定的第三级进行评 价”。综上,确定本工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4.4.2 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 围的确定原则,本工程为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4.5 声环境 1.4.5.1 评价等级 工程区附近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电站 2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成运行后,噪声源发电机组深埋地下,基本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噪声污染,声环境 影响评价主要为施工期。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于爆破开挖、施工机械和交通车辆 的运行等,且工程结束后影响随即消失。工程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量很小(噪声级增 高量在 3dB(A)以下),受影响人口数量增加很少。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 环境》(HJ2.4-2021)中评价工作级别划分标准,确定本工程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 级。 1.4.5.2 评价范围 电站建成运行后,噪声源发电机组深埋地下,基本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噪声污 染,声环境影响主要发生于施工期。根据 HJ2.4-2021 中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确定 本工程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上水库、下水库、厂区和输水系统等各施工工区及 周围 200m 范围,上下库连接道路以及场内施工道路两侧 200m 范围内。 根据 HJ24-2020,500kV 地面开关站站界外 200m 范围内区域,地下主变洞外 200m 范围内区域,500kV 电缆线路地下电缆可不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 1.4.6 土壤环境 1.4.6.1 评价等级 根据本工程环境影响特征,工程属于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行业类别,水 力 发 电 属 于 II 类 建 设 项 目 。 工 程 区 土 壤 pH 监 测 结 果 7.5~8.5 , 土 壤 含 盐 量 0.7g/kg~0.9g/kg,建设项目所在地土壤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生态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本工 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4.6.2 评价范围 根据 HJ964-2018,水库淹没区、施工占地区等工程占地范围内全部并外扩 1km 范围。 1.4.7 环境风险 本工程施工期不设置炸药库、油库和加油站,工程所需油品通过油车(约 8m3)运 至施工区域定点供应;运行期在地下厂房共 4 台机组,每台机组透平油量约 40m3。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主要为油类物质(矿物油类,汽油、柴油、透平油、变压器油 等;生物柴油等)、乳化炸药(70%为硝酸铵),均由供应商直接运抵施工区,运输量 2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均较小,最大运输量分别为 30t(小于临界值 2500t)、20t(小于临界值 50t),项目 Q 值 ∑为 0.412,因此其总量与临界值的比值 Q<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 导则》(HJ169-2018),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环境风险评价可做简要分析。 1.5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5.1 环境影响识别 在全面、深入开展工程区环境现状调查、发展规划资料搜集等工作基础上,根 据工程区环境保护要求和保护目标特点,结合本工程的工程任务、影响范围以及开 发方式等基本情况,并参考国内同类水电项目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采 用矩阵法对工程各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识别分析(结果见表 1.5.1-1)。 经筛选、识别确定本项目的主要环境要素是水环境、生态环境。其中主要环境影响 因子是水文情势、地下水、陆生生态、水生生态影响;影响较小的环境因子主要是 水质、土壤环境、人群健康等。 表 1.5.1-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矩阵分析表 影响源 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 工程施工 初期蓄水 工程运行 水质 -1R -2L -1R 水文情势 -2L -3L -2L 水质 -1L -1L 0 地下水位 -2L -3L -1L 声环境 噪声 -2L 0 0 大气环境 环境空气 -2L 0 0 土壤环境 土壤 -2R -1L 0 水生生态 -1L -3L -2L 陆生生态 -2L -3L ±1L 人群健康 -1R 0 0 地表水 地下水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 注:(1) +、-分别表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 0、1、2、3 分别表示影响的程度忽略不计、 小、中、大;(3) R、L 分别表示可逆和不可逆影响。 1.5.2 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本次评价给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 2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子,详见表 1.5.2-1、表 1.5.2-2。 表 1.5.2-1 评价因子一览表 预测评价因子 环境要素 现状评价因子 施工期 地表 水环 境 水文 情势 流量 水温、pH、SS、DO、CODCr、高锰酸盐指 数、BOD5、氨氮、总磷、铜、锌、六价铬、 氟化物、砷、汞、镉、铅、石油类、硫化 物、粪大肠菌群、叶绿素 a 等 水位;水温、pH、氨氮、硝酸盐、挥发性酚 类、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 数、硫酸盐、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 SS、总磷、总氮、氨氮、 CODCr、BOD5、高锰酸盐指 数、叶绿素 a、透明度等 声环境 LAeq LAeq 大气环境 NO2、PM10、TSP、SO2 水质 地下水环境 土壤环境 生态环境 pH,全盐量,重金属和无机物,挥发性有机 物,半挥发性有机物,镉、汞、砷、铜、 铅、铬、锌、镍 物种、生境、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 样性、自然景观 表 1.5.2-2 时 段 受影响 对象 物种 施 工 期 流量 初期蓄 运行期 水期 流量、水位、 流速、水温 生境 生物 群落 评价因子 分布范 围、种群 数量、种 群结构、 行为等 生境面 积、质 量、连通 性等 物种组 成、群落 结构等 水质、 水位 水位 TSP / / 分布范围、生境面积、物种 丰富度、优势度等 生态影响评价因子一览表 工程内容及影响方式 坝址、永久施工道路、业主营地等永久占地 造成植被破坏,造成植物物种个体数量的减 少;直接影响 转料场、施工营地和临时施工道路等临时占 地造成植被破坏,产生水土流失;直接影响 施工活动、机械噪声等会驱赶野生动物,使 施工区域的动物被迫暂时迁移到适宜的环境 中去栖息和繁衍,使得周边野生动物个体数 量减少;间接影响 坝址、业主营地、转料场、土料场、施工营 地和施工道路区地等占地破坏植被,改变野 生动物栖息环境;直接影响 施工活动、噪声等影响野生动物的活动栖息 生境;间接影响 工程占地植被破坏,坝址建设改变原有土地 利用方式,将破坏占地区植物群落;直接影 响 施工活动、噪声等对野生动物行为产生干 扰,迫使其迁移,造成周边区域动物种群数 量的减少;间接影响 28 影响性质 影响 程度 长期、 不可逆 中 短期、 可逆 中 短期、 可逆 弱 短期、 可逆 弱 短期、 可逆 弱 短期、 可逆 弱 短期、 可逆 弱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生态 系统 生物多 样性 自然 景观 物种 运 行 期 生境 植被覆盖 度、生产 力、生物 量、生态 系统功能 等 物种丰富 度、均匀 度、优势 度等 景观多样 性、完整 性等 分布范 围、种群 数量、种 群结构、 行为等 生境面 积、质 量、连通 性等 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造成植被损失,引起局 部区域植被覆盖度、生产力、生物量的降 低,施工干扰驱使野生动物迁移等,可能引 起生态系统功能的减弱;间接影响 短期、 可逆 弱 短期、 可逆 弱 短期、 可逆 弱 库区蓄水淹没区域内植被和植物资源性,破 坏动物栖息环境;直接影响 长期、 不可逆 中 运行期的车辆运输会对野生动物迁移产生一 定影响。水库蓄水完成后,游禽、涉禽等类 型的鸟类数量可能会增加;间接影响 长期、 不可逆 弱 工程占地引起局部植被损失,造成植物物种 个体和种群数量的减少;施工干扰驱使野生 动物迁移,可能会使动物分布发生改变,使 动物个体、种群数量减少,可能对局部区域 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施工人为活动增加外 来入侵植物入侵风险,减少本土物种多样 性;间接影响 工程施工局部破坏地表植被、地貌破坏,易 造成施工扬尘、水土流失等视觉污染,对局 部区域景观造成影响;直接影响 表 1.5.2-2(续) 时 段 受影响 对象 生物 群落 运 行 期 生态 系统 生物多 样性 自然 景观 评价因子 工程内容及影响方式 影响性质 影响 程度 物种组 成、群落 结构等 运行期因临时占地而消失的植物个体将会逐 渐通过自然更新的方式或人工种植的方式逐 渐恢复;部分野生动物会返迁回原分布地, 但由于工程建设导致原有各类栖息地面积减 小,会对动植物群落造成一定影响;间接 影响 长期、 不可逆 弱 运行期库区水面积增加、水库运行方式对生 态系统格局产生影响;间接影响 长期、 可逆 弱 工程建设导致部分栖息地面积减小,可能会 使动物分布发生改变,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 响;间接影响 长期、 不可逆 弱 库区蓄水后将形成新的景观斑块,增加生态 景观斑块的数量,也加大了整体生态景观的 破碎化程度,对于自然景观产生一定的影 响;直接影响 长期、 不可逆 弱 植被覆盖 度、生产 力、生物 量、生态 系统功能 等 物种丰富 度、均匀 度、优势 度等 景观多样 性、完整 性等 2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6 环境保护目标 1.6.1 水环境保护目标 水环境保护目标包括上水库青龙沟、下水库后寺河,后寺河水库、慈云山水库 (原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将其也列为水环境保护目标,坞罗水库,黄河郑州段黄河 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应当按要求落实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和监测监控系统,确保生态流量下泄;应当 采取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施工废污水达标处理后大部分回收利用、少量达 标排放,工程影响河段及上、下水库的水质不变差。 1.6.2 生态保护目标 本工程不涉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 地质公园、I 级保护林地和一级国家公益林,评价区未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 生动物。 陆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 园;生态保护红线;植物方面,调查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河南省级保护 植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极危(CR)的物种银杏 1 种,为栽培 种;评级为易危(VU)物种胡桃、杜仲、鸡爪槭 3 种均为栽培种,评级为近危(NT)物 种河南海棠、黄檀、多花黄精、河南唐松草等 4 种,中国特有植物 47 种,其中有 7 种为栽培种;动物方面,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2 种,河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 7 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濒危(EN)的有 4 种,评级为易危 (VU)的有 4 种,有中国特有种 10 种。国家二级、省级、地方公益林。 水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评价 区后寺河零星分布的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后寺河水库、慈云寺水库集中分布的越 冬场。 应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避免评价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 能受到损害。 1.6.3 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 3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征地范围周围 200m 内无居民点,本环评报告不考虑设置大气和声环境保 护目标。工程施工过程应当采取适当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施工区大气污染物和噪 声达标排放,区域大气和声环境质量达到评价标准。 1.6.4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建设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工程建设不压覆矿产资源;工程区靠近慈云 寺石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搬迁安置移民、慈云寺石刻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应当按相关政策对搬迁安置移民予以妥善安置,确保其生活水平不降低;根据 国家级文物保护相关政策对靠近项目区内文物进行保护。 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具体情况见表 1.6.4。 31 表 1.6.4 环境 因素 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特性 与工程的位置关系 主要影响源 可能造成的影响 保护要求 后寺河 水库 北山口镇后寺河水库、大峪沟镇 慈云寺水库均为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 级保护区分别执行 II 类、III 类水 质标准。根据豫政文〔2023〕8 号 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已取消北 山口镇后寺河水库、大峪沟镇慈 云寺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施工范围位于原后寺河饮用水水源 二级保护区范围内,距离原后寺河 水库一级保护区最近约 10m,位于 慈云寺水库饮用水保护区,原距离 原慈云寺水库一级保护区最近约 10m; 工程施工、工 程占地、工程 运行 工程施工废污水如 不经处理排放可能 污染下游水库水质 施工期废污水 处理后尽量综 合利用,保护 下游水质满足 功能区要求 慈云寺 水库 水 环 境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坞罗水库 32 施工范围位于水源保护区外,最近 距离约 1.56km。该水库作为工程补 水来源。 执行 III 类水质标准 工程范围河段:上水库所在左岸冲 沟青龙沟回水末端至坝址下入后寺 河长约 1.8km 河段;下水库所在后 寺河坝址至上游洪河水库长约 16km 河段,坝下至入伊洛河汇入口距离 约 18km 河段,总长度 35.8km; 工程蓄水、 工程补水 项目初期蓄水补水 工程从坞罗水库取 水,将减少其水量 工程施工与 运行 工程施工废污水如 不经处理排放可能 污染下游水库水 质;工程建坝将影 响河流连续性,对 下游生态用水造成 一定影响 确保蓄水补水 期不影响坞罗 水库的原有水 资源配置和供 水工程 施工期废污水 处理后尽量综 合利用,保护 下游水质满足 功能区要求; 保障生态流量 下泄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后寺河 坞罗水库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 护区分别执行 II 类、、III 类水质 标准。 表 1.6.4(续) 环 境 因 素 保护目标 珍稀 濒危 植物 植 物 33 中国 特有 植物 生态 公益 林 重点 保护 野生 动物 动 物 珍稀 濒危 物种 特有 种 与工程的位置 关系 极危(CR)物种银杏 1 种,为栽培种;易危 (VU)物种胡桃、杜仲、鸡爪槭 3 种均为栽培 种,近危(NT)物种河南海棠、黄檀、多花黄 精、河南唐松草等 4 种 分布于施工区、淹没 区及评价范围内,工 程占用部分生境。 施工占用、 淹没 中国特有植物 47 种,其中有 7 种为栽培物种 分布于施工区、淹没 区及评价范围内,工 程占用部分生境。 施工占用、 淹没 国家二级 工程占用 143.26hm2 省级 工程占用 64.09hm2 地方 工程占用 16.19hm2 国家二级 12 种,乌龟、赤腹鹰、雀鹰、苍 鹰、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红隼、红脚 隼、游隼、红胁绣眼鸟、画眉和豹猫 河南省级 7 种,黑斑侧褶蛙、凤头䴙䴘、苍 鹭、大白鹭、黑枕黄鹂、红嘴山鸦和狍 濒危(EN)4 种,中华鳖、乌龟、黑眉锦蛇和王 锦蛇 易危(VU)4 种,无蹼壁虎、乌梢蛇、玉斑锦 蛇和豹猫 中国特有 10 种,中国林蛙、金线侧褶蛙、无 蹼壁虎、北草蜥、山地麻蜥、锈链腹链蛇、 黄腹山雀、银喉长尾山雀、山噪鹛和岩松鼠 分部与施工区、淹没 区及评价范围内,工 程占用部分生境。 主要影响源 可能造成的影 响 工程占地破坏 植被;施工扰 动地表影响地 形地貌景观 工程占地破坏 植被;施工扰 动地表影响地 形地貌景观 保护要求 划定施工范围,禁止越 线施工 划定施工范围,禁止越 线施工 施工占用、 淹没 施工占用、 淹没 施工占用、 淹没 工程占地破坏 植被;施工扰 动地表影响地 形地貌景观 依法办理征用林地手 续;划定施工范围,禁 止越线施工 淹没、工程 占地、施工 活动干扰等 施工期间,工 程区及周边重 点保护动物、 珍稀濒危物 种、特有种数 量减少 加强施工管理,划定施 工活动范围、及时进行 植被恢复、保证生态下 泄流量、生态监测、生 态保护宣传与教育等。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陆 生 生 态 保护目标特性 表 1.6.4(续) 环 境 因 素 陆 生 生 态 34 保护目标特性 生态保护红线 嵩山水源涵养 生态保护 红线; 黄河生物多样 性、水源涵养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 敏感 区 生态 敏感 区 鱼类 重要 生境 与工程的位置关系 主要影响源 可能造成的 影响 保护要求 位于工程占地范围 外,最近距离约 4m 施工过程导致其 水源涵养功能降 低,生物多样性 遭到破坏,施工 期噪声、粉尘影 响 工程施工过程中 应当避免涉及生 态保护红线 加强施工管理,划定施工 活动范围、生态保护宣传与教育等。 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前:不得在森林 公园内新建永久性建筑、构筑物等 人工设施。森林公园经营范围 调整后:邻近森林公园的范围的位置, 在开发水电的同时保护好现有景观资源, 采取环水保措施提升周边环境的品质。 国家级,总面 积 28.36km2 施工范围位于森林 公园范围内,占用 面积 170.71hm2, 调整后将不涉及。 占地范围外,施 工活动干扰 巩义青龙 山省级森 林公园 省级,总面积 23.45km2 施工范围位于森林 公园范围内,占用 面积 106.87hm2, 调整后将不涉及。 占地范围外,施 工活动干扰 黄河郑州 段黄河鲤 国家级水 产种质资 源保护区 国家级,总面 积 24651hm2, 主要保护对象 黄河鲤及其生 境 保护区位于下水库 所在后寺河汇入的 伊洛河至黄河,下 水库坝址距离保护 区约 17.7km 工程建设,拦河 建坝 上游来水减少可 能导致生态需水 不足等影响 泄放生态流量,不对水产 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需水产生影响 鱼类 “三场” 零星分布的鱼 类产卵场、索 饵场,以及较 集中的鱼越 冬场 工程建设,拦河 建坝 上游来水减少导 致水位等水文情 势变化,进而对 鱼类产卵、索饵 和越冬可能带来 的影响 鱼类三场不受破坏, 功能保持完整 河南嵩顶 国家级森 林公园 下水库库尾以上慈 云寺水库、坝下后 寺河水库以及后寺 河入伊洛河口 工程占地破坏植 被;施工活动影 响动物生活;施 工扰动地表影响 地形地貌景观 在开发水电的同时保护好现有景观资源, 采取环水保措施提升周边环境的品质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 生 生 态 保护目标 表 1.6.4(续) 环境 因素 保护目标 工程移民 社会 环境 永久基本 农田 慈云寺石刻 保护目标特性 为大峪沟镇民权 村 5 组的移民, 1户2人 北山口镇、大峪 沟镇、涉村镇分 布有基本农田 保护区 全国文物 保护单位 与工程的位置关系 主要影响源 可能造成的影响 保护要求 建设征地范围内 工程征地、 工程施工 占地和搬迁影响 其生活 保证移民生活水平 不降低 位于工程占地范围外,最近距离约 10m 工程占地、 淹没 施工过程可能破坏永久基 本农田 设计施工过程中应 避免永久基本农田 遭到破坏 位于工程占地范围外,距离佛龛保护 建设控制范围最近 170m,距离石窑保 护建设控制范围最近 30m 工程施工、 工程占地、 淹没 工程施工可能影响文物保 护单位周边环境,可能损 害文物 设计施工过程中应 严格避让该文物保 护单位 3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7 评价水平年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期限分为施工期、初期蓄水期和运行期。现状评价水平年为 2022 年,施工期预测评价水平年为电站施工高峰年(预计为 2026 年),初期蓄水期预 测评价水平年包括初期蓄水期全过程,即开工后第 4 年至第 5 年(预计为 2029 年 ~2030 年),运行期预测评价水平年为电站建成运行后的第 3 年(预计 2032 年)。 1.8 评价程序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评价工作程序见下图。 图 1.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图 3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工程概况 2.1 流域概况及规划 2.1.1 抽水蓄能规划 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工作始于 1987 年,截至目前,先后开展了五轮规 划工作。目前,河南省已建抽水蓄能电站 2 座,合计装机规模 1320MW,回龙 (120MW)、宝泉(1200MW)抽水蓄能电站已分别于 2005 年和 2011 年建成投产。在建 电站 4 座,合计装机规模 4900MW,其中天池抽水蓄能电站(1200MW)于 2015 年 6 月开工,计划 2022 年投产;洛宁抽水蓄能电站(1400MW)于 2017 年 12 月正式开工 建设,预计 2025 年投 产一台机组 ,2026 年全部建 成投产 ;五 岳抽水 蓄能电站 (1000MW)于 2019 年 5 月正式开工,预计 2027 年建成投产;鲁山抽水蓄能电站 (1300MW)于 2021 年 7 月通过核准,于 2022 年上半年开工建设,预计 2029 年全部 建成投产。 2020 年 8 月,河南省抽水蓄能选点规划调整工作启动,综合考虑站点资源情 况、工程建设条件、环境敏感因素,结合抽水蓄能电站合理布局要求,选出开发条 件相对较好的嵩县龙潭沟、南召天池二期、郑州环翠峪、巩义后寺河、驻马店响水 潭、辉县九峰山、林州弓上、济源逢石河、新县大坪、淇县鱼泉、新郑观音寺、登 封、灵宝窄口、渑池磨盘沟、汝阳菠菜沟、洛宁九龙涧及商城金岗山共 17 个站点作 为规划比选站点,于 2021 年 6 月编制完成了《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调整报 告(送审稿)》,于 2021 年 6 月通过了水电水利设计总院会同河南省发改委在郑州组 织的评审。巩义后寺河抽蓄为选点规划调整中的推荐站点,初拟装机规模 1200MW。 2020 年 12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国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编 制工作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0]138 号文),河南省按照通知要求,结合选点规 划调整工作,推荐巩义(初拟装机 1200MW)等 7 个站点作为重点实施项目,郑州环 翠峪等 6 个站点作为储备站点,于 2021 年 7 月编制《河南省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 划报告(2021-2035 年)》并上报国家能源局。2021 年 9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抽水蓄 3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河南省内列入规划的重点实施项目有 7 个(嵩 县龙潭沟、辉县九峰山、巩义后寺河、灵宝、林州弓上、济源逢石河、汝阳),总装 机容量 10200MW,另外列入储备项目库的站点 10 个(新郑观音寺、郑州环翠峪、驻 马店响水潭、南召天池二期、新县大坪、淇县鱼泉、登封大熊山、洛宁九龙涧、渑 池磨盘沟、商城金岗山),总装机容量 13500MW。巩义后寺河抽蓄为中长期规划的 重点实施项目,初拟装机规模 1200MW。 2022 年 1 月,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报《河南省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 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提到将积极推进纳规项目建 设,对于纳入国家规划的“十四五”重点实施的嵩县龙潭沟等 7 个抽水蓄能电站,力 争 2 年内全部核准开工,2022 年核准开工进展较快的嵩县龙潭沟、辉县九峰山、林 州弓上 3 个抽水蓄能站点,2023 年核准开工巩义后寺河、灵宝、济源逢石河、汝阳 4 个抽水蓄能站点。 2.1.2 流域开发规划 2.1.2.1 流域概况 a) 流域概况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郑州市下辖的巩义市境内,站点距郑州市直线距 离约 50km,距离巩义市区直线距离约 7km。站点位于黄河流域伊洛河一级支流后寺 河上。 伊洛河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由洛河和伊河组成,洛河和伊河在偃师市杨村 汇流后称“伊洛河”。该河流总长 447km2,流域面积 18881km2,经巩义市回郭镇、 芝田、康店、巩义市区、站街、河洛镇等,在河洛镇神北村注入黄河。伊洛河多年 平均流量 98.6m³/s,最大流量 9450m³/s,最小流量 8.25m³/s。伊洛河巩义市境内水 体功能划分为Ⅳ类, 是巩义市境内主要的排涝泄洪河道。 后寺河发源于嵩山的五指岭,主峰海拔高程 1215.9m,河流由东南向西北流经 黑沟岭、洪河村、东风村、南山口、北山口,在巩义市市区东北的烈姜沟村北汇入 伊洛河,流域面积 96.4km2,干流长 41km。 站点上水库坝址位于后寺河上游左岸冲沟青龙沟黄家山附近,坝址控制流域面 3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积 0.340km2 ,河长 0.95km,河道平均坡度 216.6‰,坝址处河底高程约 714m(1985 高程,下同)。下水库位于已建后寺河水库上游约 2km 处的佛湾附近河道,坝址以 上控制流域面积 51.0km2,河长 23.6km,河道平均坡度 20.7‰,坝址处河底高程约 334m。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以上流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流 域内为山丘区,地表多为页岩和石灰岩出露,河谷中有松散的砂砾石沉积。 b) 补水水源概况 本工程径流量难以满足初期蓄水和运行期需补水的要求,因此需拟定补水方 案,补水水源涉及坞罗水库及陆浑水库。 坞罗水库位于后寺河西侧邻近流域坞罗河上,距本工程下水库坝址断面直线距 离约为 4.1km。该水库建于 1958 年,2006 年对其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坝址在巩义 市西村镇,控制流域面积 108km2,总库容为 1787 万 m³,兴利库容为 726 万 m³,防 洪库容为 978 万 m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 型水库,也是河南省陆浑灌区重要的反调节水库。坞罗水库水源地供水经坞罗水厂 进入市区,年供水量约 873.1 万 m³。 陆浑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陆浑村附近,黄河二级支流伊河上,距 洛阳市 67km,距本工程下水库坝址直线距离约 95km,控制流域面积 3492km2,占 伊 河 流 域 面 积 57.9% 。 坝 址 处 多 年 平 均 年 径 流 量 10.25 亿 m³ , 多 年 平 均 流 量 32.5m³/s,多年平均年输沙量约 300 万 t,平均含沙量 3.2kg/m³,泥沙 90%以上集中 在汛期 7 月~10 月,非汛期河水清澈见底。水库任务是防洪、灌溉发电和供水。坝 高 55m,总库容 13.2 亿 m³。 流域水系、测站分布及电站位置详见图 2.1-1。 2.1.2.2 水电开发状况 伊洛河流域水电资源较为丰富,除伊河陆浑、洛河故县、洛河干流禹门河反调 节电站外,其余多为装机容量较小的水电站。目前伊洛河干流已、在建水电站 46 座,总装机容量 194.88 MW,年总发电量 7.44 亿 kW·h,全部分布在河南省境内, 洛河干流已、在建水电站 34 座,装机容量 162.01MW,年发电量 6.18 亿 kW·h。支 流伊河干流已、在建水电站 12 座,装机容量 32.87MW,年发电量 1.26 亿 kW·h。 3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后寺河流域目前未有已建和在建水电项目。 2.1.2.2 水利开发状况 后寺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有桑树沟水库、洪河水库、慈云寺水库、后寺河水库 等已有水库工程。 工程下水库坝址上游约 16km 处建有洪河水库,该水库位于巩义市涉村镇洪河 村,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的小(I)型水库。主坝为浆砌石斜墙堆石坝,现 状坝顶高程 677.50m,防浪墙顶高程 678.50m,坝顶长 220m,宽 5.0m,最大坝高 40m。副坝位于大坝左岸,为后期除险加固时将老溢洪道封堵改造而成,坝顶高程 与主坝相同,为 677.50m。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13.2km2,总库容 278.00 万 m3,兴利库 容 209.00 万 m3,死库容 84.00 万 m3。水库于 1957 年 10 月 1 日开工建设,1960 年 5 月建成,2009 年 12 月进行除险加固,2011 年 4 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洪河水库 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组成,50 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 438m3/s,设计洪水位 为 675.90m,溢洪道最大泄量为 345m3/s;500 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 668m3/s,校核洪 水位为 677.18m,溢洪道最大泄量为 532m3/s。 下水库坝址以上慈云寺景区范围河段内建设有 4 级山塘,经调查山塘建设时间 约为 1998 年。 下水库坝址以上 约 3.1 km 库尾 为慈云 寺水库第 4 级山塘,坝 高 20m,大坝为浆砌石拱坝,大坝结构较好,水库主要为大峪沟镇供水。下水库库址 库尾上游 1.3km 有慈云寺第 3 级山塘,山塘大坝为浆砌石拱坝,大坝坝高 10m,大 坝结构较好,主要为形成景区水景观。下水库库址库尾上游 2.0km 有慈云寺第 2 级 山塘,山塘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重力坝表孔溢流堰堰顶至下游河床高度为 8m,大 坝结构较好,主要为形成景区水景观。下水库库址库尾上游 2.7km 有慈云寺第 1 级 山塘,山塘大坝坝高 9m,大坝为浆砌石拱坝,大坝结构较好,主要为形成景区水景 观。慈云寺水库 4 级山塘大坝地理位置分布见图 2.1-2,慈云寺 4 级山塘大坝实景见 图 2.1-3。 慈云寺水库群是以供水为主,兼防洪、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库,总库容 140 万 m³,属于小 I 型水库,为大峪沟镇约 0.6 万的人口实施供水,设计供水规模 21 万吨/年。第 1 级挡水塘坝和第 4 级挡水塘坝均有一个取水口,第 1 级挡水塘坝取 4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用于慈云寺景区内的景观瀑布用水,第 4 级挡水塘坝取水用于居民饮用水。下水 库库尾现有慈云寺水库浆砌石拱坝(即第 4 级档水坝),坝顶高程为 394.50m,考虑下 水库正常运行工况下,坝体受力状态发生变化,下水库水位会对拱坝造成结构破 坏。本阶段考虑在距离拱坝下游 130m 处按照原拱坝同规模复建双向挡水的埋石混 凝土重力坝,重力坝完成后拆除上游慈云寺水库拱坝(以下简称慈云寺重力坝),该 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 44.1km2,工程等级为一等,重力坝建筑物级别为 1 级。巩义 后寺河流域内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见图 2.1-2。 工程下水库坝址下游约 2km 处建有后寺河水库,该水库位于巩义市北山口镇东 风 村 , 是 一 座 以 防 洪 、 灌 溉 、 供 水 为 主 的 小 (I) 型 水 库 。 水 库 控 制 流 域 面 积 53.2km2 ,正常蓄水位 330m,死水位 308m,总库容 423.0 万 m³,调洪库容 138 万 m³,死库容 34 万 m³。大坝为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 41 m,坝顶高程 335.8 m,坝 顶宽 7.2m,防浪墙高 0.82m。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为无闸控制自由出流。水库于 1958 年 1 月 1 日开工建设,1960 年 8 月 1 日竣工验收,2010 年 2 月 10 日进行除险 加固,2011 年 4 月 29 日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后寺河水库主要由大坝、溢洪 道、输水洞组成,50 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 795m³/s,设计洪水位为 334.19m;500 年 一遇校核洪峰流量 1312 m³/s,校核洪水位为 335.75m。最大下泄量为 1176 m³/s。后 寺河水库共有两条输水干渠,南干渠和北干渠,修建于 20 世纪 60 年代。目前北干 渠已废弃。 根据《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所在流域伊洛河干流自身 的纳污能力低,其水质情况污染较严重,流域为水能适度开发区域,开发时应做好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1 4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2.1-1 流域水系、测站分布及电站位置示意图 图 2.1-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3 巩义后寺河流域内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2.1-3 慈云寺水库 4 级山塘大坝实景图 2.2 工程概况 2.2.1 工程地理位置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郑州市下辖的巩义市境内,站点距郑州市直线距离约 50km,距离巩义市区直线距离约 7km。下水库位于后寺河佛湾附近,有乡村水泥路 至下库坝址处,交通较为方便;上水库位于青龙沟黄家山附近,所处地理位置山高 坡陡,对外交通不便。 2.2.2 工程开发任务及规模 2.2.2.1 开发任务 本工程开发任务是:承担河南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和紧急事 故备用等。 2.2.2.2 建设规模 电站装机容量 1200MW,装机 4 台,单机容量 300MW。根据《防洪标准》 (GB50201-2014)及《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本工 程为一等大(1)型工程。 电站上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0.34km2 ,上水库正常蓄水位 855.00m,死水位 815.00m,调节库容 752 万 m3 ;下 水库坝址 以上流域 面积 51 km2 , 正常蓄水位 388.00m,死水位 367.00m,调节库容 760 万 m3,额定水头 425m。 电站年设计发电利用小时数为 1324h,设计年发峰荷电量 15.89 亿 kW·h,年 4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抽水耗用低谷电量 21.19 亿 kW·h。电站上、下水库调节库容按连续满发小时数 6h 设计。 2.2.3 项目组成 本工程项目组成包括主体工程、施工辅助工程、移民安置工程、环境保护工程 等,工程项目详细构成见表 2.2.3。 进场道路由地方政府另行组织实施,单独进行环评,不纳入本次环评范围。 根据河南省相关规定,开关站、主变洞、输出电缆等的电磁辐射和电磁噪声应 另行评价。 《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要求:“针对城集镇迁建及 配套环保设施、重大交通复建工程、重要水利工程、污染型企业迁建等重大移民安 置工程,应提出单独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本电站不涉及城集镇迁建,1 处移民 安置点纳入本次环评范围。 表 2.2.3 工程项目 主体 工程 主要工程项目表 工 程 组 成 上水库 1、上水库正常蓄水位 855.00m,死水位 815.00m,调节库容 752 万 m3。上 水库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库岸防渗及库底防渗结构、上水 库进/出水口等。 2、上水库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 860.00m,最大坝高 142.00m(坝轴线处),坝轴线长 421.00m,坝顶设“U”型防浪墙。上水库采用 “库周钢筋混凝土面板+库底土工膜”全库盆防渗。 下水库 1、下水库正常蓄水位 388.00m,死水位 367.00m,调节库容 773 万 m3。下 水库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泄洪放空洞、库岸防 护、库尾重力坝及生态放水管等部分组成。 2、下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 397.00m,最大坝高 74.00m(坝轴线处),坝轴线长 280.47m。大坝上下游面坝坡坡比均为 1:1.4, 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渗,并与坝基及坝肩的水泥防渗帷幕形成封闭的防 渗体系。 1、输水系统布置在黄家山山体内,线路平面布置沿西北——北方向布置, 上、下水库进/出水口水平距离 2086m,距高比 4.6。引水、尾水系统均按 两洞四机布置,设置下游调压室,水流进/出厂房方式采用正进正出;引水 系统立面采用两级竖井布置,尾水系统立面采用“一坡到底”的布置。 输水系统 2、输水系统建筑物包括上水库进/出水口、引水主洞(包括上平段、上竖井 段、中平段、下竖井段、下平段)、引水高压钢岔管、引水支管、尾水支 管、尾闸室、尾水钢筋混凝土岔洞、尾水主洞、下游调压室和下水库进/出 水口等。 4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3(续) 工程项目 工 程 组 成 1、厂房采用首部式布置方式,距上水库进/出水口平面直线距离约 700.0m, 距下水库进/出水口平面直线距离约 1300.0m。地下厂房纵轴线方向为 N83.192°E,引水、尾水系统均采用两洞四机布置,输水线路正进正出。地 主体 下厂房安装 4 台单机容量为 300MW 的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 发电厂房 工程 1200MW。厂区建筑物主要分为地下建筑物和地面建筑物两 部分。 2、地下厂房系统由主副厂房、主变洞和尾闸室三大洞室平行布置组成,主 变洞布置在主副厂房的下游,尾闸室布置在主变洞的下游。 1、上水库集雨面积较小,坝址处河床狭窄,两岸山体雄厚,采用围堰一次 拦断河床,机械抽排的导流方式。下水库坝址处河床狭窄,两岸山体雄厚, 具备成洞条件,采用围堰一次拦断河床,隧洞泄流的导流方式。 施工导流 2、在引水系统与厂房贯通前,上水库进/出水口可以在岩坎的保护下进行施 工,引水系统与厂房贯通后,上水库进/出水口也可以在岩坎的保护下进行施 工。在尾水系统与厂房贯通前利用岩坎+混凝土围堰挡水,混凝土围堰高 4m,围堰基础采用帷幕灌浆防渗,保证输水系统全年连续施工。 1、起点位于北山口镇东岭青龙山后寺河风景区入口处,接既有景区道路, 距省道 S235 与紫荆路交叉口约 350m,路线沿既有道路改扩建至后寺河水库 大坝附近,随后连续设置多座桥梁、隧道绕避后寺河水库大坝后采用“明线+ 进场道路 隧道”方式爬升高程并穿越山体,终点接电站下水库左岸坝肩。 2、路线长 6.16km,其中改扩建段长 3.82km,新建段长 2.34km,全线设置桥梁 510m/3 座,隧道 1340m/3 座。根据本工程物资运输方式及需求量,下水库进场 道路标准采用水电对外Ⅳ级专用公路,设计时速 20km/h,双向两车道。 1、上水库进场道路路起点接下水库进场道路终点,起点高程 397.00m,道路 依次衔接机电安装标综合加工厂、下水库表土堆存场、机电安装标施工营 施工 地、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等多个下水库施工场地,随后采用隧道和明线方式 辅助 工程 上下水库 蜿蜒展线爬升高程至上下库坝址,并衔接上水库表土堆存场和上水库砂石加 工系统,终点接上水库环库道路,终点高程 860.00m。 连接道路 2、路线全长约 10.06km,无桥梁,其中隧道 1692m/3 处,设计标准同下水库 进场道路,采用水电对外Ⅳ级专用公路,设计速度 20km/h,混凝土路面宽度 6.50m,路基宽度 7.50m。 场内施工道路规划主干道路 12 条,共计 36.15km。下水库共布置 5 条主干施 场内交通 工道路,合计公路里程 7.11km;上水库共布置 7 条主干施工道路,合计公路 里程 23.04km;其它场地施工道路 6km。 施工支洞 5 条,总长度 1726.3m;充分利用主体工程中的进厂交通洞、通风 施工支洞 兼安全洞 1、本工程施工用水高峰期发生在第 3 年 1 月,拟定设计供水规模为 430m³/h,其中生活供水规模为 40m³/h。由后寺河取水泵站分别提水至下水 库上游围堰南侧高程 420m 调节水池及生活水厂、下水库进出水口西侧高程 施工供水 450m 调节水池及加压泵站。 2、往上库方向,从高程 450m 加压泵站加压至上水库表土堆存场西侧高程 700m 加压泵站,后经高程 700m 加压泵站分别加压至上水库砂混系统西侧高程 770m 调节水池、上水库综合加工厂东侧高程 890m 调节水池及生活水厂。 4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3(续) 工程项目 施工企业 施工 辅助 施工堆场 工程 施工料源 生产安置 工 程 组 成 砂石加工系统 2 个、混凝土生产系统 2 个;机械设备停放场及修配厂、钢管 加工厂、金结加工与堆放场、钢筋加工厂 有 3 处转存场;2 处表土堆存场 (上水库 1 处,下水库 1 处); 库岸开挖料、明挖、洞挖、河床砂砾石料、渣场回采石渣料 生产安置总人口 137 人,采用一次性补偿安置方式 至规划设计水平年,采取自主搬迁安置的 1 户 2 人,为大峪沟镇民权村 5 组 移民 搬迁安置 的移民户,该户移民安置去向为大峪沟镇镇区自主买房安置。 安置 规划复建移动 24 芯光缆线路 1 条共 5.5km,移动无线通信基站 1 座;规划复 工程 专业项目 建铁塔公司基站配套铁塔及机房设施 1 处。 处理 环境 保护 工程 1、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建设 3 套砂石加工废水处理系统,上、下水库砂石 加工系统生产废水产生量分别为 2940 m3/d、1960 m3/d,前期标砂石系统生产 废水产生量为 700 m3/d。 2、混凝土生产废水处理:2 套混凝土废水处理系统,总处理规模为 40 m3/d;2 套含油废水处理系统,总处理规模 40m3/d。 3、洞室排水处理系统:5 套洞室排水处理系统,总处理规模 1050m3/d;4 套生 活污水处理系统,总处理规模 350m3/d。 4、生态流量泄放措施:上水库利用环库公路排水沟排水,拦截上游来水、大坝 渗水并排入上下水库之间溪沟,以满足生态流量需求。下水库生态流量管结合 泄洪放空洞布置,给下游生态补水。 5、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优化开挖爆破方法,采取产尘率低的开挖爆破方法,爆 工程 破钻孔设备要选用带除尘器的钻机;混凝土拌和楼粉尘设置袋式除尘装置,水 建设区 泥和粉煤灰运输采用封闭运输;施工区道路洒水一日 4 次,进场道路实施定时 洒水降尘防护措施等。 6、声环境保护措施:选择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施工设备;严格控制单响药量 和每次爆破的总装药量;设置禁鸣,施工承包商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 配备防声用具等。 7、生活垃圾处理措施:设置 2 个生活垃圾收集站,布置在各施工营地;施工区 生活垃圾分类后集中处理,无机垃圾堆至堆渣利用区,剩余的和运行期生活垃 圾纳入地方垃圾处理系统;设垃圾收集房一处,配置垃圾桶等。 8、环境监测:设置 6 个施工期地表水监测断面、8 个废(污)水监测点、2 个生活 饮用水水质监测点、3 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6 个蓄水和运行期水质监测点位, 8 个陆生生态监测点、7 个水生生态监测点,4 个大气监测点,3 个噪声监测 点。 移民 本工程移民搬迁安置采取一次性补偿安置方案,至规划水平年规划安置搬迁安 安置区 置人口 1 户 2 人,本报告书不考虑相关保护措施。 4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2.4 工程特性表 表 2.2.4 序号及名称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特性表 单位 数量 备注 1.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km2 0.34 2. 利用的水文系列 年 1962~2021 3.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万 m3 3.486 多年平均流量 m3/s 0.001 P=0.5%设计洪水洪峰流量 m3/s 27.6 P=0.1%校核洪水洪峰流量 m3/s 40.5 P=0.5%设计 24h 洪量 万 m3 13.74 P=0.1%校核 24h 洪量 万 m3 20.41 t 170 kg/m3 4.88 t 51 1.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km2 51 2. 利用的水文系列 年 1962~2021 3.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万 m3 267.5 入库径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m3/s 0.085 入库流量 P=0.5%设计洪水洪峰流量 m3/s 1510 P=0.05%校核洪水洪峰 流量 m3/s 2620 P=0.5%设计 24h 洪量 万 m3 1935 P=0.05%校核 24h 洪量 万 m3 3268 一、水文 (一) 上水库 4. 洪水 5. 泥沙 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 多年平均含沙量 多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 (二) 下水库 4. 洪水 4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4(续)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t 13100 入库泥沙 kg/m3 4.88 t 735 校核洪水位 m 855.84 1000 年一遇校核 设计洪水位 m 855.57 200 年一遇设计 正常蓄水位 m 855 死水位 m 815 总库容 万 m3 813 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 万 m3 793 调节库容 万 m3 752 死库容 万 m3 41 校核洪水位 m 393.39 2000 年一遇校核 设计洪水位 m 392.18 200 年一遇设计 正常蓄水位 m 388 死水位 m 367 2. 回水长度 km — 总库容 万 m3 1384 正常运行控制水位以下库容 万 m3 1099 5. 泥沙 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 多年平均含沙量 多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 二、水库 (一) 上水库 1. 水库水位 2. 水库库容 (二) 下水库 1. 水库水位 3. 水库库容 4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4(续)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调节库容 万 m3 773 死库容 万 m3 329 4. 调节性能 备注 日调节 三、工程效益指标 装机容量 MW 1200 连续满发小时数 h 6 调节性能 日调节 亿 kWh 15.89 h 1324 1. 淹没耕园地 亩 0 2. 淹没林地 亩 913.22 3. 直接淹没影响人口 人 1 4. 枢纽区征收园地 亩 18.81 5. 枢纽区征收林地 亩 1331.3 6. 搬迁安置人口 人 2 规划水平年 7. 生产安置人口 人 137 规划水平年 8. 拆迁房屋 m2 1926.97 设计基准年 1. 上水库生态流量 m3/s - - 2. 下水库生态流量 m3/s 0.0097 3. 珍稀植物、古大树保护 棵 0 4. 弃渣总量 万 m3 410.56 5. 渣场数量 个 0 年发电量 装机年发电利用小时数 四、建设征地移民安置 设计基准年 五、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六、主要建筑物及设备 1. 上水库建筑物 1.1 挡水建筑物 50 自然方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4(续) 序号及名称 单位 型式 数量 备注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地基特性 鲕粒灰岩 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烈度 度 Ⅶ/Ⅷ 设计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 gal 0.1 坝顶高程 m 860 最大坝高(坝轴线处) m 142 坝顶长度 m 421 1.2 库盆防渗型式 全库盆防渗 2 下水库建筑物 2.1 挡水建筑物 2.1.1 大坝 型式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地基特性 鲕粒灰岩 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烈度 度 Ⅶ/Ⅷ 设计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 gal 0.099 坝顶高程 m 397 最大坝高(坝轴线处) m 74 坝顶长度 m 280.47 进口底板高程 m 350 控制断面尺寸 m 6.0×7.0 孔数 孔 1 2.2 泄水建筑物 2.2.1 泄洪放空洞 消能方式 底流消能 事故闸门型式、数量、尺寸 孔数m×m 1-6.0×8.0 潜孔式平面滑动闸门 启闭机型式、数量、容量 台 1 250kN 固定卷扬机 工作闸门型式、数量、尺寸 孔数m×m 1-3.5×4.0 弧形闸门 5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4(续)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启闭机型式、数量、容量 台 1 200kN 液压启闭机 泄洪流量 m3/s 360.5 闸门全开 2.2.2 溢洪道 型式 地基特性 开敞式溢 洪道 鲕粒灰 岩、白 云岩 堰顶高程 m 388 泄槽长度 m 141 消能方式 泄洪流量 挑流消能 m3/s 3. 输水建筑物 2273 闸门全开 (引水系统两洞四机,尾水系统两洞四机) 3.1 上水库进/出水口 型式 侧式 地基特性 厚层鲕粒灰岩、白云岩 进口底板高程 m 798.5 事故闸门型式、数量、尺寸 孔数m×m 2-6.0×6.5 平面滑动式闸门 启闭机型式、数量、容量 台 2 4500kN 固定卷扬式启闭机 拦污栅孔数-宽×高 孔数m×m 4-5.0×9.5 2 组共 8 孔 3.2 引水主洞 圆形有压洞 设计流量 m3/s 围岩特性 厚层鲕粒灰岩、泥页岩 条数/长度 条/m 2/942.131 内径 m 6.5~5.0 衬砌型式 76.2 ④机所在主洞 55.787m 为钢筋混凝土衬砌 886.344m 为钢板衬砌 3.3 压力管道 设计流量 一洞两机,共两套 圆形 m3/s 76.2 5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4(续)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围岩特性 厚层鲕粒灰岩、泥页岩、粉 砂质板岩、含钙泥质石英细 砂岩 条数/长度 条/m 2/94.988 内径 m 5 衬砌型式 备注 ④机所在主洞 钢板衬砌 3.4 引水高压岔管、支管 围岩特性 厚层鲕粒灰岩、泥页岩、粉 砂质板岩、含钙泥质石英细 砂岩 条数(主/支) 条 2—4 管径(主/支) m 5.0/3.4 长度 m 81.162 岔管型式 “Y”型钢岔管 衬砌型式 钢板衬砌 ④机 3.5 尾水闸门室 围岩特性 泥页岩、粉砂质板岩、含钙 泥质石英细砂岩、鲕粒灰岩 型式 城门洞形地下洞室 开挖尺寸(长×宽×高) m×m ×m 98.40×9.70 ×21.91 事故闸门型式、数量、尺寸 孔数m×m 4-4.5×5.5 平面滑动式闸门 启闭机型式、数量、容量 台 4 5000kN/2000kN (持住力/启门力) 尾闸室桥机 台 1 800kN 3.6 尾水岔、支管 围岩特性 泥页岩、粉砂质板岩、含钙 泥质石英细砂岩、鲕粒灰岩 条数(主/支) 条 2—4 管径(主/支) m 6.5/5.5 长度 m 140.4 岔管型式 “Y”型钢筋混凝土岔管 支管衬砌型式 钢筋混凝土 53 ④机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4(续)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3.7 尾水调压室 围岩特性 泥页岩、粉砂质板岩、含钙 泥质石英细砂岩、鲕粒灰岩 型式 圆形阻抗式 直径:井体/连接管 m/m 12/4.8 高度:井体/连接管 m/m 91/52.5 3.8 尾水主洞 一洞两机,两个单元 设计流量 m3/s 围岩特性 泥页岩、粉砂质板岩、含钙 泥质石英细砂岩 条数/长度 条/m 2/1064.04 内径 m 6.5 衬砌型式 76.2 ④机 钢筋混凝土衬砌 3.9 下水库进/出水口 型式 侧式 地基特性 薄层鲕粒灰岩与泥页岩、 细砂岩互层 进口底板高程 m 353 检修闸门型式、数量、尺寸 孔数m×m 2-6.0×6.5 平面滑动式闸门 启闭机型式、数量、容量 台 2 800kN 固定卷扬式启闭机 拦污栅孔数-宽×高 孔数m×m 4-5.0×9.5 共2组 3.10 距高比 4.6 4. 厂房 型式 首部式地下厂房 地基或围岩特性 厚层灰岩、厚层豹皮状灰岩 主厂房尺寸(长×宽×高) m×m×m 167.00×26.00× 59.07 m 299 水轮机安装高程 5. 开关站 地基特性 薄层鲕粒灰岩与泥页岩互层 (崩坡积覆盖层约 5-10m 厚) 5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4(续) 序号及名称 面积(长×宽) 单位 数量 m×m 110×62 备注 6. 其他建筑物 7. 主要机电设备 4 水泵水轮机台数 HLNTP-LJ-435 型号 额定出力 MW 306.1 额定转速 r/min 428.6 吸出高度 m -68 转轮直径 m 4.35 最大水头/最大扬程 m 488/491.9 最小水头/最小扬程 m 419/429.4 额定水头 m 455 额定流量/抽水流量 m3/s 76.2/67.7 MW 单台发电机重量 970t 300/320 发电工况/电动工况 0.9/0.975 发电电动机功率因数 单级混流可逆式 4 发电电动机台数 单机容量 710t/台 发电工况/电动工况 主变压器 台数 4 台 SSP-360000/500 型号 额定容量 MVA 360 额定电压 kV 525±2×2.5%/18 出线电压等级 kV 500 台数 台 1 型式 2x280t/50t 单小车桥机 跨度 m 主厂房桥式起重机 24.5 8. 输电线路 55 300t/台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4(续)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输电电压 kV 500 回路数 回 2 明挖土石方 万 m3 1196.94 洞挖石方 万 m3 126.9 填筑土石方 万 m3 907.43 混凝土 万 m3 75.82 钢筋、钢材 t 71775 回填灌浆 m2 87336 帷幕灌浆 m 42877 固结灌浆 m 245343 2. 施工临时房屋 m2 61090 供电 MW 8.47 其他动力设备 MW — 柴油发电机 km 7 巩义市 km 10 巩义火车站 距离 km 470 老河口码头 4.4 运量 万t 82.49 工程施工期所需外来 物资 七、施工 1. 主体工程数量 包含砌石 施工场地建筑面积 3. 施工动力及来源 4. 对外交通 4.1 公路 距离 4.2 铁路 距离 4.3 水运 5. 施工导流 5.1 上水库 方式 水泵抽排 5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4(续)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全年 P=5%相应 24h 洪量 万 m3 8.06 初期导流标准 全年 P=2%相应 24h 洪量 万 m3 10.3 大坝施工期临时度汛 标准 5.2 下水库(下水库泄水建筑 物施工) 围堰一次性拦断 河床的隧洞导流 方式 方式 全年 20 年一遇标准 m3/s 774 5.3 上水库进/出水口 输水系统贯通前 导流采用岩坎挡 水;输水系统贯 通后采用闸门 挡水 方式 全年 P=5%相应洪峰流量 万 m3 8.06 引水系统贯通前厂房度汛标准 全年 P=1%相应洪峰流量 万 m3 12 引水系统贯通后厂房度汛标准 5.4 下水库进/出水口 输水系统贯通前 导流采用围堰挡 水;输水系统贯 通后采用闸门 挡水 方式 全年 P=5%相应洪峰流量 m3/s 774 引水系统贯通前厂房度汛标准 全年 P=1%相应洪峰流量 m3/s 1280 引水系统贯通后厂房度汛标准 6. 施工用地 亩 3427.89 枢纽工程建设区征地 工程准备期 月 6 第一台机组投产工期 月 60 总工期 年 5 年 9 个月 1. 静态投资 万元 717909 其中:枢纽工程费用 万元 546939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费用 万元 16591 7. 施工工期 八、经济指标 57 2022 年 4 季度价格水平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4(续)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环境保护工程投资 万元 12799.19 水土保持工程投资 万元 13028.84 独立费用 万元 120979 基本预备费 万元 33400 2. 价差预备费 万元 57864 3. 建设期利息 万元 93398 4. 总投资 万元 869171 备注 5. 经济指标 单位千瓦静态投资 元/kW 经济内部收益率 %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 6.5 容量价格(含税) 元 /(kW·年) 644 电量价格(含税) 元/kWh 0.3779 贷款偿还年限 年 25 个别成本法 2.2.5 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2.2.5.1 工程等别 本工程为一等大(1)型工程。上、下水库挡水建筑物及泄水建筑物、输水系统建 筑物、地下厂房、主变洞、高压电缆洞、高压电缆竖井、进厂交通洞、电缆交通 洞、主变运输洞、母线洞及开关站等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按 1 级建筑物设计;通 风兼安全洞、排水廊道等次要建筑物按 3 级建筑物设计,其它临时建筑物为 4 级。 2.2.5.2 枢纽布置方案 枢纽工程主要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发电厂房系统及下水库 4 部分组成。 上水库位于青龙沟支沟黄家山附近,枢纽布置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库岸防 渗及库底防渗结构、上水库进/出水口等,未设泄洪建筑物。 输水系统布置在黄家山山体内,线路平面布置沿西北——北方向布置,上、下 水库进/出水口水平距离 2086m,距高比 4.6。引水、尾水系统均按两洞四机布置, 5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设置下游调压室,水流进/出厂房方式采用正进正出;引水系统立面采用两级竖井布 置,尾水系统立面采用“一坡到底”的布置。输水系统建筑物包括上水库进/出水口、 引水主洞(包括上平段、上竖井段、中平段、下竖井段、下平段)、引水高压钢岔 管、引水支管、尾水支管、尾闸室、尾水钢筋混凝土岔洞、尾水主洞、下游调压室 和下水库进/出水口等。 厂房采用首部式布置方式,引水、尾水系统均采用两洞四机布置,厂区建筑物 主要分为地下建筑物和地面建筑物两部分。地下厂房系统由主副厂房、主变洞和尾 闸室三大洞室平行布置组成,地面开关站布设于下水库进出水口东南侧,进厂交通 洞洞口设在下水库大坝上游,通风兼安全洞洞口设在下水库大坝上游。 下水库位于后寺河佛湾附近,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泄 洪放空洞、库岸防护、库尾重力坝及生态放水管等部分组成。工程枢纽平面布置图 见 2.2.5-1。 a) 上水库 上水库位于青龙沟黄家山附近,推荐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 0.34km2,多年平 均年径流量 3.49 万 m3 。上水库正常蓄水位 855.00m,死水位 815.00m,调节库容 752 万 m3。上水库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库岸防渗及库底防渗结构、 上水库进/出水口等。 上水库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 860.00m,最大坝高 142.00m(坝 轴线处),坝轴线长 421.00m,坝顶设“U”型防浪墙。综合考虑观测设施布置、施工 布置和交通等要求,坝顶宽度为 10m。考虑美观及安全防护要求,坝顶上游设景观 栏杆,下游设波形防护栏。大坝上、下游坝坡均拟定为 1:1.4,下游坝坡设 4 级马 道,马道宽 3m。 上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较小,校核洪峰流量(P=0.1%)40.5m3/s,相应 24 小时 洪量 20.41 万 m3,可通过加高坝顶设置蓄洪库容解决洪水问题,上水库不设置泄水 建筑物。 上水库坝址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地层,为可溶岩。库区地下水主要是岩溶 裂隙水,根据钻孔观测成果显示,上水库库周水位均低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岩 体透水率多大于 5Lu,未揭露岩体透水率 q≤1Lu 的相对不透水层顶板,库内岩溶渗 漏问题突出,上水库采用“库周钢筋混凝土面板+库底土工膜”全库盆防渗。 5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下泄生态流量、改善坝下河道生境,在副坝环库公路沿岸设置截排水沟,将 库周来水导流至坝下河道,截排水沟的断面尺寸暂定 0.2m×0.2m,过流能力不小于 0.03m3/s。 图 2.2.5-1 上水库枢纽平面布置图 b) 输水发电系统 输水系统布置在黄家山山体内,线路平面布置沿西北——北方向布置,上、下 水库进/出水口水平距离 2086m,距高比 4.6。 引水、尾水系统均按两洞四机布置,设置下游调压室,水流进/出厂房方式采 用正进正出;引水系统立面采用两级竖井布置,尾水系统立面采用“一坡到底”的 布置。 输水系统建筑物包括上水库进/出水口、引水主洞(包括上平段、上竖井段、中 平段、下竖井段、下平段)、引水高压钢岔管、引水支管、尾水支管、尾闸室、尾水 6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钢筋混凝土岔洞、尾水主洞、下游调压室和下水库进/出水口等。 上水库进/出水口布置在面板堆石坝左坝肩上游约 58m 处,采用侧式进水口,两 个进/出水口并排布置,每个进/出水口由拦污栅段、扩散段、矩形隧洞段和闸门井段 组成。拦污栅段长度为 14.0m,分为四孔,单个孔口高度 9.5m,宽度 5.0m,事故检 修闸门井孔口高度 6.5m,宽度 6.0m,闸门井顺水流向长度 10.0m,垂直水流向宽度 12.0m;扩散段位于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之间,长度 35.0m,扩散段平面扩散角 28.842°,立面扩散角为 4.894°,内部为三隔墙四孔流道结构,进/出水口底板高程 798.5m。 上库进/出水口后接引水隧洞,包括 2 条引水主洞,4 条引水支洞。引水上平段 洞径 6.5m,长度为 19.009m,坡度为 10.00%;上平段后接上竖井段,洞径 6.5m, 上竖井段长度 31.843m,上、下弯段长度分别为 36.778m、37.274m;中平段主洞长 度为 311.579m,坡度为 8.00%;下竖井段主洞长度为 334.108m,上、下弯段长度分 别为 37.274、39.270;下平段主洞长度为 95.005m,通过长度 15.907m 的渐变段,管 径由 6.5m 渐变为 5.0m。下平段后经对称“Y”形钢岔管与引水支洞相连,岔管分岔角 为 70°;引水支洞洞径为 3.4m,长度为 81.162m,引水支洞与厂房轴线呈 90o 正向进 厂。上平段和上竖井上弯管段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长度为 55.787m,上竖井段首端 开始采用钢板衬砌,长度为 967.506m。 厂房尾水管后接尾水隧洞,包括 2 条尾水主洞,4 条尾水支洞。尾水支洞洞径 5.5m,钢衬段长度 117.00m,其后至尾水岔洞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尾水闸门室布 置在尾水支洞上,闸门中心线距尾水管出口距离 86.19m,尾闸室与主变洞间岩柱厚 度 35.04m。下游调压室设置在岔管处下游 35.0m 处,采用阻抗式,连接管直径为 4.8m,高度为 52.5m,大井直径 12.0m,高度 91m;尾水钢筋混凝土岔管采用对称 Y 型,分岔角为 60°;尾水主洞洞径为 6.5m,总长度为 1064.04m,立面采用一坡到 底,坡度为 6.62%。 下水库进/出水口布置在佛湾附近的坝址,距面板坝右坝肩上游约 1688m,采用 为侧式进水口,两个进/出水口并排布置,每个进/出水口由拦污栅段、扩散段和闸门 井段组成,拦污栅段分为四孔,单个孔口高度 9.5m,宽度 5.0m,检修闸门井孔口高 度 6.5m,宽度 6.0m,闸门井顺水流向长度 10.0m,垂直水流向宽度 12.0m;扩散段 位于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之间,长度 35.0m,内部为三隔墙四孔流道结构,进/出水 6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口底板高程 353.00m。 输水系统总长(④机)2492.962m,其中引水系统总长 1173.522m,尾水系统总长 1319.44m。 图 2.2.5-2 输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c) 厂房系统 厂房采用首部式布置方式,距上水库进/出水口平面直线距离约 700.0m,距下水 库进/出水口平面直线距离约 1300.0m。地下厂房纵轴线方向为 N83.192°E,引水、 尾水系统均采用两洞四机布置,输水线路正进正出。地下厂房安装 4 台单机容量为 300MW 的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 1200MW。 厂区建筑物主要分为地下建筑物和地面建筑物两部分。 地下厂房系统由主副厂房、主变洞和尾闸室三大洞室平行布置组成,主变洞布 置在主副厂房的下游,尾闸室布置在主变洞的下游。主副厂房与主变洞之间岩体厚 度为 40m,主变洞与尾闸洞之间岩体厚度为 35m。主副厂房与主变洞之间有 4 条母 线洞、1 条主变运输洞和 1 条交通电缆洞连接。主机间左端为安装场,右端为地下 副厂房。主厂房拱顶上覆岩体厚 435m~470m。 主副厂房洞包括主机间、安装间和地下副厂房。主机间安装 4 台单机容量为 300MW 的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主副厂房洞开挖总长度 167.00m,主机间长度为 103.50m,机组间距 24.50m,①号机组段长 29.00m;安装间布置在主机间左端,开 挖长度 45.00m;地下副厂房布置在主机间右端,开挖长度 18.50m。主厂房内采用岩 壁吊车梁,岩壁吊车梁以上开挖跨度 27.50m,以下为 26.00m;主厂房最大开挖高度 为 59.07m。主机间分四层布置,从上至下依次为:电动发电机层(高程 315.30m), 6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母线层(高程 309.00m),水泵水轮机层(高程 302.80m),锥管层(高程 294.20m)。机组 安装高程为 299.00m。主厂房顶拱高程为 340.87m。 主变洞内安装 4 台主变压器,洞室开挖尺寸 163.89m×20.00m×22.30m(长×宽× 高),顶拱高程为 336.70m。主变洞共分三层布置,第一层主要布置主变器,地面高 程与发电机层 同高,为 315.30m,主变 压器可在 主厂房安装场卸车、 拼装和检 修;第二层高程 323.30m,主要布置启动母线、电阻抗器、高压 SFC 设备、高压 电缆;第三层高程 331.30m,主要布置主变洞通风设备、母线洞通风设备及相应 一次设备。 母线洞洞内净空尺寸 8.5m×10.0m(宽×高),主厂房端 8.0m 范围内母线洞高度降 低了 3.1m,宽度缩为 7.0m。在母线洞左侧地面以下布置有电缆沟,与主变洞内母线 廊道地面电缆沟相贯通。 进厂交通洞洞口设在下水库大坝上游,离坝轴线直线距离约 2020m 处,洞口高 程为 400.00m,进厂交通洞从安装场下游侧进厂,总长约 1297m,综合纵坡 6.5%, 断面净空尺寸 8.0m×8.5m(宽×高)。交通洞同时兼做主副厂房进风通道。 通风兼安全洞洞口设在下水库大坝上游,离坝轴线直线距离约 2180m 处,洞口 高程为 400.00m,通风兼安全洞与地下副厂房和主变洞上部右端相连。通风兼安全 洞总长约 1237.00m,综合纵坡 5.4%,开挖断面尺寸 7.50m×7.00m(宽×高)。 环绕厂房、主变洞及尾闸室外围设上、中、下三层排水廊道,并有排水孔互为 相通形成排水帷幕,排水廊道开挖断面尺寸为 3.00m×3.50m(宽×高)。 高压电缆由主变洞下游侧以平洞通往地面开关站,电缆平洞全长约 1174.00m, 净空尺寸 5.00m×5.50m,高压电缆平洞采用混凝土衬砌。 结合地形条件,地面开关站布设于下水库进出水口东南侧,距离约 660m 的山 坡上,平面布置为矩形,平面尺寸为 110.0m×62.0m(长×宽),平台高程 410.00m。地 面开关站主要建筑为 GIS 开关站、中控楼、出线平台,柴油发电机房。在主变洞中 部边墙设一高压电缆平洞,连接高程为 410.00m 的地面开关站。 d) 下水库 下水库位于后寺河佛湾附近,河谷地形为不对称的“V”型,地形整体较整齐, 两岸山顶高程均高于正常蓄水位以上,无低矮垭口,地形封闭条件好。下水库正常 蓄水位 388.00m,死水位 367.00m,调节库容 773 万 m3。下水库枢纽建筑物包括混 6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泄洪放空洞、库岸防护、库尾重力坝及生态放水管等部 分组成。 下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 397.00m,最大坝高 74.00m(坝轴线 处),坝轴线长 280.47m。大坝上下游面坝坡坡比均为 1:1.4,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 防渗,并与坝基及坝肩的水泥防渗帷幕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坝体堆石料分区从 上游至下游依次为盖重区、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下游网格梁+ 植草护坡。 下水库坝址集水面积 51.0km2 ,校核洪峰流量(P=0.05%)2620m3/s,集水面积及 洪峰流量均较大,需设置泄水建筑物。为方便运行,设置开敞式无闸门控制侧槽溢 洪道和泄洪放空洞联合泄洪,泄洪建筑物均布置在大坝右岸。溢洪道堰顶高程 388.0m,溢流堰总净宽 95m。泄洪放空洞与导流洞完全结合布置,工作闸门孔口尺 寸 3.5m×4.0m。 为满足水库日常低水位预泄运行和洪水期控制洪水下泄流量的需要。下水库利 用导流洞和竖井式泄洪洞在底板下布置放水管。放水管布置在导流洞和竖井式泄洪 洞底板下,由钢管进口段、闸门井、钢管段、放水管出口段等部分组成,放水管直 径为 1.4m,全长约 500m,采用 Q235 钢管,外侧为混凝土衬砌。放水管检修闸门采 用平板闸门,闸门启闭机平台高程 162.00m。最大下泄流量 15m³/s。 生态流量管结合预泄洪放空洞布置,采用管径为 600mm 的钢管,进水口高程位 于死水位 367.00m 以下,供水管全长约 528.2m,其进口高程为 357.00m,在进口处 设置拦污网,防止杂物进入堵塞钢管,管线垂直向下转弯沿泄洪放空洞底板布置, 与底板坡度相同延伸至出口,经过消能挑坎混凝土从其右导墙穿出,出口处设操作 平台及控制阀门,对泄放流量控制,下泄水流经放空洞末端护坦及引渠自流至下游 河道。 删除[朱波]: 生态流量管结合泄洪放空洞布置,采用管径 为 200.00mm 的钢管,进水口高程位于死水位 367.00m 以 下,其进口高程为 357.00m,在进口处设置拦污网,防止 杂物进入堵塞钢管,管线沿放空洞衬砌侧墙延伸至出口导 墙引出,出口处设操作平台及控制阀门,对泄放流量控 制,下泄水流经放空洞末端护坦及引渠自流至下游河道。 在导流洞下闸后至生态泄流管能够泄流前,可利用水泵进 行抽水补充生态流量。 6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2.2.5-2 下水库枢纽平面布置图 2.2.5.3 主要工程量表 推荐方案枢纽建筑物主要工程量汇总见表 2.2.5。 表 2.2.5 主要项目工程量表 名称 单位 上水库 输水系统 厂房 下水库 合计 土石方 明挖 万 m3 947.66 64.77 41.95 134.65 1189.03 土石填筑 万 m3 591.39 / / 123.99 715.38 石方洞挖 万 m3 5.97 43.62 61.25 3.54 114.38 混凝土 万 m3 16.44 14.79 11.41 14.65 57.29 喷混凝土 万 m3 1.16 3.78 2.59 1.10 8.63 锚杆 万根 1.93 9.94 10.16 3.16 25.19 锚索 束 / 454 920 185 1559 排水孔 万m 3.28 2.82 8.57 3.29 17.96 6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5(续) 名称 单位 上水库 输水系统 厂房 下水库 合计 固结灌浆 万m 0.12 20.82 0.53 2.62 24.09 帷幕灌浆 万m / 0.89 2.26 1.03 4.18 回填灌浆 万 m2 0.06 4.61 2.78 0.54 7.99 钢筋 万t 0.93 1.69 1.43 / 4.05 钢材 万t / 1.89 0.10 / 1.99 2.2.6 工程施工规划 2.2.6.1 对外物资运输 a) 一般外来物资运输 经调查分析,主要建筑材料、油料、火工材料及生活物资等外来物资的流向及 运输方案如下: 水泥:由巩义市中原水泥厂、洛阳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洛阳中联水泥厂等 供应,公路运输至工地。 钢筋、钢材:由当地或附近钢铁公司供应,公路运输至工地。 木材:在当地购买,公路运输至工地。 火工材料:由当地民爆器材公司供应,公路运输至工地。 油料:由巩义市石油公司供应,公路运输至工地。 施工机械设备:由巩义市火车站转公路或公路直接运输至工地。 房建材料及其它物资:在郑州、巩义等地采购,经公路运输至工地。 本工程外来物资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水泥、钢材、粉煤灰等 主要材料以当地(巩义市)供应为主,通过公路运输至工地;其他外来物资的铁路运输 路线初步拟定为在巩义市火车站中转,经公路运输至工地。 本工程所需一般外来器材物资主要有水泥、粉煤灰、钢材、木材、油料、火工 材料、施工机械设备、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等,工程施工期所需外来物资运输总量 约为 82.49 万 t,年高峰运输强度约为 33.00 万 t,月高峰运输强度为 4.11 万 t。主要 外来物资量为:水泥 24.26 万 t,粉煤灰 7.43 万 t,木材 5.61 万 t,钢筋钢材 7.20 万 t,火工材料 0.91 万 t,油料 5.38 万 t。本工程外来物资分年货运量见表 2.2.6-1。 6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6-1 外来物资分年运输量 单位:万 t 项目 筹建期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合计 水泥 0.42 1.94 4.78 7.67 8.07 1.38 24.26 木材 0.10 0.45 1.10 1.77 1.87 0.32 5.61 钢材 0.12 0.58 1.42 2.28 2.39 0.41 7.20 施工机械 0.04 0.21 0.51 0.82 0.86 0.15 2.58 金属结构设备 0.03 0.15 0.37 0.60 0.63 0.11 1.90 爆破材料 0.02 0.07 0.18 0.29 0.30 0.05 0.91 粉煤灰 0.13 0.59 1.46 2.35 2.47 0.42 7.43 油料 0.09 0.43 1.06 1.70 1.79 0.31 5.38 房建材料 0.22 1.01 2.49 4.00 4.21 0.72 12.66 生活物资 0.18 0.84 2.06 3.31 3.48 0.60 10.46 其它 0.07 0.33 0.81 1.29 1.36 0.23 4.09 总计 1.43 6.60 16.24 26.09 27.43 4.70 82.49 b) 重大件运输路线选择 机电设备重大件运输特性见表2.2.6-2。 表 2.2.6-2 重大件设备运输特性表 设备名称 外形尺寸 长×宽×高(m) 重量 (t) 件数 备注 转轮 Φ4.4×1.6 50 4 整体运输 顶盖 6.5×3.5×2.0. 60 8 分瓣运输 座环+蜗壳 15.0×4.5×2.8 90 8 分瓣运输 底环 Φ5.80×1.8 50 4 整体运输 水轮机主轴 6.5×Φ1.8 35 4 整体运输 球阀 5.8×3.5×4.0 120 4 整体运输 桥机大梁 25.0×2.5×2.5 70 2 整体运输 定子机座 Φ8.1×4.0×3.8 35 8 分瓣运输 主变压器 9.5×3.5×4.15 225 4 整体运输 根据重大件设备特性,参考铁路超限运输限界图,由于受铁路隧道和跨铁路桥 涵 等不可 变高空 障碍 的限 制, 铁路二 级 运 输规定 的 极 限高 度为 5.15m ,宽 度为 4.20m。转轮宽4.40m、1/2座环(带蜗壳)宽5.80m,超出铁路超限运输的限界宽度 6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20m,因此,转轮、座环采用铁路运输方式不可行。其他尺寸没有超过铁路限载的 重大件可通过铁路运到巩义市,再转公路运输到工地。 根据现有对外交通条件,铁路运输方式可利用巩义火车站作为中转站,该站为 二等站,具备优越的卸货能力,公路运输路线为:巩义火车站经新华路、杜甫路、 G310、S235、再通过进场公路到达工地,公路里程约 20km;水路运输过来的重大 件在湖北襄阳老河口码头起岸,再通过公路运输至工地,运输路线为:由老河口码 头起岸后,经福银高速(G70)、二广高速(G55)、沪陕高速(G40)、宁洛高速(G36)等公 路运输至巩义市,再转 S235 经对外进场公路至工地,公路里程约 470km。 根据本工程物资运输方式及需求量,下水库进场道路标准采用水电对外Ⅳ级专 用公路,设计时速 20km/h,双向两车道。考虑专用公路具有前期运输强度高、交通 流量大、车型较大等特点,为保障行车安全,通行顺畅,采用整体式路基形式,路 面宽度 6.50m,路基宽度 7.50m,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采用公路-II 级荷载,并按 特—420 验算,桥涵结构设计基准期为 100 年,桥梁设计洪水频率为 1/50。 2.2.6.2 对外交通运输 a) 周边交通现状 1) 公路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后寺河境内,上水库位于青龙 沟黄家山附近,下水库位于后寺河佛湾附近,上、下水库之间无公路直接相连,但 下水库有乡村水泥路通行至下水库坝址,交通较为方便;上水库所处地理位置山高 坡陡,对外交通较为不便。工程区附近有焦桐高速(S49)经过,设置巩义南收费站, 收费站距离下水库大坝坝址直线距离约5km,收费站出来后与省道S235相连。省道S 235距离下水库大坝坝址直线距离约4km,有乡村公路从省道S235接线至下水库大坝 坝址,公路里程约6km,道路路面宽度约5m。G310、 G30、S314、S235公路从巩 义市市区经过。本阶段推荐对外进场道路从S235公路接线,经部分乡村道路,终点 至上水库进场道路,按照改造部分现有乡村道路,新建部分道路的方式进行。道路 总长6.15km,其中改造路段长度4.84km,新建道路长度1.31km(含隧道0.62km),道 路路面宽6.50m,路基宽7.50m,混凝土路面。 2) 铁路 离工程区最近的火车站有陇海铁路巩义火车站,巩义火车站位于巩义市中心城 6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区西北面,为二等火车站,距离电站公路里程约 16km。本阶段推荐巩义火车站作为 电站外来物资及重大件铁路中转站。满足铁路运输要求的重大件设备可由铁路运输 至巩义火车站,然后沿市内紫荆路、杜甫路转电站对外进场公路至工地。 3) 水路 距离工程区最近的水运通道为湖北省汉江水道,丹江口~老河口~襄樊段航道 等级为4级,可常年通航500t级船舶,通航保证率为80%。丹江口~老河口~襄樊 航道分布有湖北襄樊港口码头、老河口码头、丹江口大坝下游码头、河南淅川县 香花镇宋岗码头,各码头均有条件起卸本工程的重大件设备。本阶段推荐老河口码 头作为本工程的大件设备卸船装车中转码头。 b) 下水库进场交通方案 1)下水库进场道路走廊带 下水库附近交通路网有紫荆路、焦桐高速、省道 S235、X003 米南线、既有通 往后寺河水库村道等。经现场实地踏勘,深入分析研究,综合考虑路线平、纵、横关 系,妥善处理桥梁、路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为基础,结合实际地形、地质、地物情 况,为服务于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对下水库进场道路走廊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研究和论证,提出了 A 线、B 线、C 线方案与 K 线进行比选,如图 9.5.1-1 所示。 图 2.2.6-1 K 线与 A、B、C 线走廊带比选示意图 6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选定的推荐 K 线方案起点位于北山口镇东岭青龙山后寺河风景区入口处, 接紫荆路,距省道 S235 与紫荆路交叉口约 350m,沿既有道路改扩建后至后寺河水 库大坝,随后设置桥梁隧道绕避后寺河水库大坝后接至电站下水库坝址。K 线方案 路线长 6.16km,其中改扩建段长 3.82km,新建段长 2.34km,全线设置桥梁 510m/3 座,隧道 1340m/3 座。 2)下水库进场道路可行方案 在前述论证的走廊带基础上,下水库进场道路需经过后寺河水库大坝附近,后 寺河水库大坝如图3.3.3-2所示。为尽量减少对后寺河水库大坝的影响,经在地形图 上充分研究和现场踏勘确认,本次对后寺河水库大坝附近路段提出K线、D线、E线3 个可行方案进行比选,如图3.3.3-3所示。 图 2.2.6-2 后寺河水库大坝 7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2.2.6-3 K 线与 A 线、B 线方案比选示意图 项目选定的 K 线方案起点位于北山口镇东岭青龙山后寺河风景区入口处,接既 有景区道路,距省道 S235 与紫荆路交叉口约 350m,路线沿既有道路改扩建至后 寺河水库大坝附近,随后连续设置多座桥梁、隧道绕避后寺河水库大坝后采用“明 线+隧道”方式爬升高程并穿越山体,终点接电站下水库左岸坝肩。路线长 6.16km, 其 中 改 扩 建 段 长 3.82km , 新 建 段 长 2.34km , 全 线 设 置 桥 梁 510m/3 座 , 隧 道 1340m/3 座。 2.2.6.3 场内交通规划 a) 场内主干道路规划布置 1) 上、下库连接道路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大坝间的直线距离约为 3.20km,上下水库坝 顶高差 463.00m。从下水库至上水库库区现状无道路相通,工程区周边地形复杂、 山体陡峭,同时上水库进场道路需衔接施工场地,故走廊带相对唯一。 上水库进场道路具体方案如下:上水库进场道路路起点接下水库进场道路终 点,起点高程397.00m,道路依次衔接机电安装标综合加工厂、下水库表土堆存场、 机电安装标施工营地、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等多个下水库施工场地,随后采用隧道 7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和明线方式蜿蜒展线爬升高程至上下库坝址,并衔接上水库表土堆存场和上水库砂 石加工系统,终点接上水库环库道路,终点高程860.00m。路线全长约10.06km,无 桥梁,其中隧道1692m/3处,设计标准同下水库进场道路,采用水电对外Ⅳ级专用 公路,设计速度20km/h,混凝土路面宽度6.50m,路基宽度7.50m。 2) 上水库 2#道路:上水库进场道路。起点位于对外进场道路终点,终点位于上水库大坝 左岸坝顶。道路起点高程 397.00m,途径施工变电站、下水库表土堆存场、机电安 装标施工营地、上水库表土堆存场、上水库钢管拼接场、②施工支洞进口、上水库 砂石加工系统、上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上水库金结拼装场,终点高程 860.00m, 路线总里程约 10.06km,其中隧道长度 1.69km/3 座,永久道路,混凝土路面,道路 等级为场内三级,路面宽 6.50m,路基宽 7.50m。主要承担上水库工程施工,连接上 下水库及后期永久运行管理等任务。 4#道路:上水库环库道路。起点位于上水库左坝肩,终点位于上水库右坝肩。 道路起点高程 860.00m,终点高程 860.00m,路线总里程约 2.04km,永久道路,混 凝土路面,道路等级为场内三级,路面宽 6.50m,路基宽 7.50m。主要承担上水库库 岸开挖、坝体填筑及混凝土浇筑及后期运行管理等任务。 6#道路:至排风竖井出口道路。起点位于上水库进场道路,终点位于排风竖井 出口。道路起点高程 790.00m,终点高程 740.00m,路线总里程约 0.80km,其中隧 道 长 度 0.20km/1 座 , 永 久 道 路 , 混 凝 土 路 面 , 道 路 等 级 为 场 内 三 级 , 路 面 宽 6.50m,路基宽 7.50m。主要承担排风竖井施工及后期永久运行管理任务。 8#道路:上水库低线施工道路。起点位于永久机电设备仓库,终点位于上水库 东 侧 库 岸 施 工 道 路 。 道 路 起 点 高 程 425.00m , 终 点 高 程 860.00m , 路 线 总 里 程 4.60km,临时道路,混凝土路面,道路等级为场内三级,路面宽 6.50m,路基宽 7.50m。主要承担上水库坝基开挖、库岸开挖、坝体填筑、库底回填、弃料运输及上 水库围堰施工等交通任务。 10#道路:上水库坝后施工道路。起点至排风竖井出口道路隧道出口,终点位于 上水库坝顶。道路起点高程 785.00m,终点高程 860.00m,路线总里程约 1.84km, 临时道路,混凝土路面,道路等级为场内三级,路面宽 6.50m,路基宽 7.50m。主要 7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承担上水库大坝填筑及坝后施工任务。 12#道路:上水库进场施工道路。起点位于现有乡村公路,终点位于上水库左坝 肩。道路起点高程 690.00m,终点高程 860.00m,路线总里程约 2.58km,临时道 路,混凝土路面,道路等级为场内三级,路面宽 4.50m,路基宽 5.50m。主要承担上 水库前期进场施工、物资运输、上水库施工营地及其它场地施工等任务。 14#道路:上水库东侧库岸施工道路。起点位于上水库进场施工道路,终点位于 上 水 库 东 侧 库 岸 。 道 路 起 点 高 程 860.00m , 终 点 高 程 950.00m , 路 线 总 里 程 约 1.40km,临时道路,混凝土路面,道路等级为场内三级,路面宽6.50m,路基宽 7.50m。主要承担上水库东侧库岸开挖施工等任务。 3) 下水库 根据施工场地布置需要及工程施工的要求,下水库施工主干道规划如下: 1#道路:下水库左岸库岸道路。起点位于上水库进场道路,途径机电安装标施 工营地、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下水库进/出水口、钢管加工厂、金结拼 装场、下水库库尾重力坝左坝肩、通风兼安全洞洞口等,终点至地面开关站。道路 起点高程 397.00m,终点高程 410.00m,路线总里程约 2.61km,永久道路,混凝土 路面,道路等级为场内三级,路面宽 6.50m,路基宽 7.50m。主要承担下水库库岸施 工场地、下水库进/出水口、库尾重力坝、通风兼安全洞、地面开关站施工及外来物 资运输、后期永久运行管理等交通任务。 1#-1 道路:至永久机电设备仓库道路。起点位于下水库左岸库岸道路,途径 进厂交通洞洞口,终点至永久机电设备仓库。道路起点高程 397.00m,终点高程 425.00m,路线总里程约 0.40km,永久道路,混凝土路面,道路等级为场内三级, 路面宽 6.50m,路基宽 7.50m。主要承担永久机电设备库、进场交通洞施工及后期 运行管理以及连接下水库左岸库岸道路(1#道路)和上水库低线施工道路(8#道路)的 任务。 3#道路:至下水库泄洪洞闸门井平台道路。起点位于下水库大坝右岸坝肩,终 点至泄洪洞闸门井平台。道路起点高程 397.00m,终点高程 397.00m,路线总里程约 0.25km,永久道路,混凝土路面,道路等级为场内三级,路面宽 6.50m,路基宽 7.50m。主要承担泄洪洞闸门井施工及后期泄洪洞闸门井运行管理任务。 5#道路:下水库低线施工道路。起点位于下水库大坝下游现有乡村道路,途径 7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泄洪洞出口、溢洪道出口、下水库大坝坝基、大坝上游围堰、泄洪洞进口、下水库 进/出水口等,终点至下水库库尾重力坝坝基。道路起点高程 338.00m,终点高程 377.00m,路线总里程约 3.60km,临时道路,混凝土路面,道路等级为场内三级, 路面宽 6.50m,路基宽 7.50m。主要承担泄洪洞、溢洪道、下水库大坝、下水库进/ 出水口、下水库库尾重力坝、库岸防护等施工任务。 7#道路:下水库大坝中线施工道路。起点位于对外进场道路,终点至下水库坝 后中部。道路起点高程380.00m,终点高程365.00m,路线总里程约0.50km,临时道 路,混凝土路面,道路等级为场内三级,路面宽6.50m,路基宽7.50m。主要承担下 水库大坝填筑施工任务。 b) 场内主干道路线路标准 根据线路及桥涵标准确定依据,并结合本工程具体特点,确定的各主干道路线 路及桥涵标准见表 2.2.6-3。 7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6-3 场内交通主要道路标准表 长度 部 位 下 水 库 编号 道路名称 总长度 明线 隧道 终点 高程 m m 起点位置 终点位置 路面 路基 路面 用地 宽度 宽度 结构 性质 m m 1#道路 下水库左岸库岸道路 场内三级 2.61 2.61 397 410 上水库进场道路起点 开关站出线平台 6.5 7.5 混凝土 永久 1#-1 道路 至永久机电设备仓库道路 场内三级 0.40 0.40 397 425 下水库左岸库岸道路 永久机电设备仓库 6.5 7.5 混凝土 永久 3#道路 至下水库泄洪洞闸门井平台道路 场内三级 0.25 0.25 397 397 下水库大坝右坝肩 泄洪洞闸门井平台 6.5 7.5 混凝土 永久 5#道路 下水库低线施工道路 场内三级 3.60 3.60 338 377 下水库大坝下游现有乡村道路 库尾重力坝 6.5 7.5 混凝土 临时 7#道路 下水库大坝中线施工道路 场内三级 0.25 0.25 377 365 对外进场道路 下水库大坝坝后 365.00m 高程 6.5 7.5 混凝土 临时 7.11 7.11 397 860 下水库左岸库岸道路 上水库大坝左岸坝顶 6.5 7.5 混凝土 永久 860 860 上水库左坝肩 上水库右坝肩 6.5 7.5 混凝土 永久 765 740 上水库进场道路(2#道路) 排风竖井出口 6.5 7.5 混凝土 永久 小计 上 水 库 km 道路等级 起点 高程 2#道路 上水库进场道路 场内三级 10.06 8.37 4#道路 上水库环库路 场内三级 2.04 2.04 6#道路 至排风竖井出口道路 场内三级 0.80 0.60 8#道路 上水库低线施工道路 场内三级 4.60 4.60 425 860 永久机电设备仓库 上水库东侧库岸施工道路(14#道路) 6.5 7.5 混凝土 临时 10#道路 上水库坝后施工道路 场内三级 1.84 1.84 775 860 至排风竖井出口道路(8#) 上水库坝顶 6.5 7.5 混凝土 临时 12#道路 上水库进场施工道路 场内三级 2.58 2.58 690 860 现有乡村道路 上水库左坝肩 4.5 5.5 混凝土 临时 14#道路 上水库东侧施工道路 场内三级 1.12 1.12 860 950 上水库环库公路左岸(4#道路) 上水库东侧库岸 6.5 7.5 混凝土 临时 其他道路 场内三级 6 6 6.5 7.5 混凝土 临时 29.04 27.15 1.89 36.15 34.26 1.89 小计 总计 1.69 0.20 7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2.6.4 料源规划 a) 料源需求 1) 土石填筑料 本工程主体工程土石填筑工程量(含砌石)为 379.31 万 m3。 经分析计算,上水库区大坝填筑主堆石料、次堆石料、过渡料、砌石料共574.71万 m3(压实方),折合石方459.75万m3(自然方),考虑界面混合以及开采、运输、转 运、作业面等过程中的各种损耗,设计需要量为538.98万m3(自然方)。 下水库区大坝填筑主堆石料、次堆石料、过渡料、砌石料共106.48万m3(压实方), 折合石方84.53万m3(自然方),考虑界面混合以及开采、运输、转运、作业面等过程中 的各种损耗,设计需要量为99.74万m3(自然方)。 2) 混凝土骨料 本工程混凝土及喷混凝土工程量总计 75.82 万 m3,垫层料及反滤料填筑工程量总 计 30.42 万 m3。 本工程砂石加工需石料设计需要量为125.72万m3(自然方,下同),其中上水库 64.02万m3,下水库61.70万m3。 b) 料源选择 1) 混凝土骨料、垫层料、反滤料、过渡料料源 上水库区混凝土总量 27.58 万 m3(含喷混凝土),垫层料总量为 26.03 万 m3(压实 方),考虑开采、运输、转存、加工、作业面损耗补偿系数后,需加工骨料的毛料设 计需要量为 64.05 万 m3(自然方),其中混凝土骨料 32.21 万 m3,垫层料 31.81 万 m3。 混凝土骨料及垫层料均利用上水库库岸开挖料在上水库砂石系统加工,质量及数 量满足砂石骨料要求。 下水库区混凝土总量 48.24 万 m3(含喷混凝土),垫层料总量为 4.39 万 m3(压实 方),考虑开采、运输、转存、加工、作业面损耗补偿系数后,需加工骨料的毛料 设计需要量为 61.70 万 m3(自然方),其中混凝土骨料 56.34 万 m3 ,垫层料 5.36 万 m3。混凝土骨料主要利用下水库河床天然砂砾石料(25.83 万 m3)和厂房洞室洞挖料 (26.84 万 m3)。垫层料采用③、⑤施工支洞和尾水调压室洞挖料。混凝土骨料及垫 9-7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层料均在下水库砂石系统加工,质量及数量满足砂石骨料要求。 2) 堆石料、块石料、石渣料料源 上水库大坝填筑堆石料、过渡料、砌石料共 574.71 万 m3,考虑开采、运输、转 存、加工、作业面损耗补偿系数后,设计需要量为 538.98 万 m3(自然方)。库底回填料 146.15 万 m3 ,考虑开采、运输、转存、加工、作业面损耗补偿系数后,设计需要量为 136.43 万 m3(自然方)。上水库区明挖可利用料约 726.99 万 m3(自然方),洞挖可利用 料约 12.88 万 m3(自然方),总量约 739.46 万 m3(自然方),扣除用作上水库垫层和混 凝土骨料加工的 64.05 万 m3(自然方),剩余约 662.94 万 m3 ,可满足堆石料、过渡 料、砌石料、回填料设计需要量要求。上水库区围堰石渣填筑质量要求不高,可以 从上水库坝基开挖弃料中选取。 下水库大坝填筑堆石料、过渡料、砌石料共 106.48 万 m3,考虑开采、运输、转 存、加工、作业面损耗补偿系数后,设计需要量为 99.74 万 m3(自然方)。下水库区明 挖可利用料约 53.93 万 m3(自然方),洞挖可利用料约 82.29 万 m3(自然方),总量约 136.22 万 m3(自然方),扣除用作下水库垫层料和混凝土骨料加工的 35.88 万 m3(自然 方),剩余约 100.34 万 m3,可满足堆石料、过渡料、砌石料设计需要量要求。石渣盖 重等设计需要量为 9.91 万 m3(自然方),质量要求不高,利用开挖的弃料即可。全风 化土铺盖设计需要量为 2.46 万 m3(自然方)利用工程区开挖的全风化土料即可。 3) 土料料源 工程区土料主要用于下水库围堰心墙防渗及下水库铺盖土料。 下水库库区河床附近分布大量冲洪积黄土,储量较丰富,下水库库盆右岸黄土 可作为防渗土料使用,据钻孔资料及平面地质测绘,佛湾 1#、佛湾 2#、佛湾 3#土 料分布面积约 5×104m2,初步按可采深度 5.00m 考虑,储量约 25×104m3,满足设计 用量。其质量和储量可满足下水库坝前铺盖需求。 c) 料源开采规划 工程不需另行开采石料场。根据料源选择,本工程大坝填筑料和混凝土骨料料 源采用工程开挖利用料。 2.2.6.5 土石方平衡及回填利用规划 9-7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a) 主要工程量 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含施工支洞、导流工程)为1323.84万m3(自然方,下 同),其中洞挖总量126.90万m3,明挖总量1196.94万m3。 本工程土石填筑工程量为870.17万m3(压实方,下同),其中上水库填筑总量 746.89万m3;下水库填筑总量123.28万m3。 本工程混凝土及喷混凝土工程量总计75.82万m3,其中上水库大坝工程17.60万m3, 下水库大坝工程16.00万m3,输水工程23.86万m3,厂房工程14.46万m3,施工支洞工 程3.70万m3 ,导流工程0.20万m3 ;总共需要混凝土骨料约166.80万t,其中粗骨料 100.08万t、细骨料66.72万t。考虑综合损耗系数后,上、下水库设计需要量分别为 32.21、56.34万m3,合计88.55万m3(自然方)。 本工程上水库垫层料、反滤料及级配碎石填筑总量为26.03万m³,下水库垫层 料、反滤料及级配碎石填筑总量为4.39万m³,分别需生产砂石料57.27、9.66万t,共 计66.93万t。考虑回采、运输、加工、转运及作业面损耗等,设计需要量分别为 31.81万m³(自然方、下同)、5.36万m³,共计37.17万m³。 b) 土石方平衡成果 根据工程土石填筑及砂石加工料的用料规划,结合中转堆存与弃渣规划对工程 开挖料、填筑料、砂石加工料及弃渣进行总体平衡。详见表9.7.4-1~表9.7.4-3。 1) 直接上坝及转料高峰分析 根据工程土石填筑料的用料规划及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开挖料、填筑料进行 动态平衡。 (1)上水库填筑料 上水库区大坝上游主堆石料、下游次堆石料、过渡料、浆砌石等大坝填筑料安 排在第 2 年 1 月至第 3 年 10 月底,工期为 22 个月,填筑量为 538.98 万 m³(自然 方)。 上水库大坝填筑的料源有:上水库进/出水口开挖、排水洞、①~②施工支洞、引 水上平段、上竖井、引水中平段、上水库扩库开挖。依据各填筑料源的开挖时间与大 坝填筑时间的匹配性,直接上坝料约 479.51 万 m³,中转上坝料 59.47 万 m³,直接上 9-7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坝率 89%。详见表 9.7.4-1。 (2)下水库填筑料 下水库区大坝主堆石料、排水料、次堆石料、过渡料、浆砌石等大坝填筑料安 排在第 2 年 4 月至第 3 年 5 月底,工期为 14 个月,填筑量为 99.74 万 m³(自然方)。 下水库大坝填筑料料源有:尾水隧洞、下游调压室及调压室交通洞、引水下层 排水廊道、高压电缆洞等洞室洞挖料及下水库腊树湾石料场开采石料。依据各填筑 料源的开挖时间与大坝填筑时间的匹配性,直接上坝料约 72.60 万 m³,中转上坝料 27. 14 万 m³,直接上坝率 73%。详见表 9.7.4-2。 (3)上水库混凝土骨料、大坝垫层料及级配碎石料 上水库混凝土骨料需要石料 32.21 万 m3,利用上水库扩库开挖料,由于上库面 板等混凝土浇筑时间靠后,需中转堆存混凝土骨料所需石料 16.46 万 m3。 上水库大坝垫层料及级配碎石料填筑时间安排在第 2 年 1 月至第 3 年 10 月底, 工期为 22 个月,设计需要量为 31.81 万 m³(自然方)。均利用上水库扩库开挖料直接 运至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加工,后直接上坝填筑,不需中转。详见表 9.7.4-1。 (4)下水库混凝土骨料、大坝垫层料及级配碎石料 下水库混凝土骨料需要石料 56.34 万 m3,主要利用厂房、主变洞、母线洞、尾 闸室等地下洞室开挖利用料及河床砂砾石料,直接加工生产 38.26 万 m³,还需中转 堆存 18.10 万 m3。 下水库大坝垫层料及级配碎石料填筑时间安排在第 2 年 4 月至第 3 年 5 月底, 工期为 14 个月,设计需要量为 5.36 万 m³(自然方)。利用③、⑤施工支洞洞挖料及 尾水调压室洞挖料,直接运至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后运输上坝的料 0.92 万 m ³,需中转堆存 4.44 万 m³。 (5)中转料分析 根据平衡成果,上水库堆石料的中转高峰发生在第 2 年 1 月,高峰中转量 59.47 万 m³(自然方)。上水库混凝土骨料中转堆存高峰发生在第 3 年 11 月,高峰中转量 1 6.46 万 m³(自然方)。 根据平衡成果,下水库堆石料中转高峰发生在第2年3月,高峰中转量27.41万 9-7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m³(自然方)。下水库混凝土骨料、垫层料及级配碎石料中转堆存高峰发生在第3年7 月,高峰中转量18.10万m³(自然方)。 2) 弃渣分析 根据土石方平衡结果,上水库区开挖量合计975.48万m³,大坝、库底回填及围 堰填筑、砂石骨料等合计利用739.46万m³,考虑设计需要量损耗后,上水库区弃渣量 236.02万m³(自然方)。 下水库区开挖量合计348.36万m³,大坝填筑、围堰填筑、砂石骨料等合计利用 173.82万m³,考虑设计需要量损耗及表土工程量后,下水库区主体及导流工程等弃 渣量174.54万m³(自然方)。 9-8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2.2.6-4 单位:万m3 上水库区土石方流向调配表 可利用料 开挖量 部位 坝体填筑 混凝土骨料 垫层料及级配碎石料 库底回填 坝后压坡 小计 81 土方明挖 石方明挖 石方洞挖 小计 直接上坝 中转上坝 直接加工 中转堆存 直接加工 中转堆存 大坝等 15.77 63.07 — 78.84 — — — — — — 0 53.61 25.23 扩库开挖 87.49 781.34 — 868.83 461.88 56.06 16.46 15.75 31.81 — 581.96 82.82 204.05 排水洞 — — 5.97 5.97 4.12 0.36 — — — — 4.48 — 1.49 上水库进/出水口 0.30 9.64 1.90 11.84 9.62 — — — — — 9.62 — 2.22 引水上平段 — — 0.79 0.79 0.59 — — — — — 0.59 — 0.20 上竖井 — — 0.75 0.75 0.60 — — — — — 0.60 — 0.15 引水中平段 — — 3.62 3.62 2.17 0.73 — — — — 2.90 — 0.72 ①、②施工支洞 0.14 0.58 4.12 4.84 0.56 2.32 — — — — 2.88 — 1.96 合计 103.70 854.63 17.15 975.48 479.51 59.47 16.46 15.75 31.81 — 603.03 136.43 236.0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2.2.6-5 单位:万m3 下水库区土石方流向调配表 可利用料 开挖量 82 垫层料及级配碎 石料 直接 中转 加工 堆存 小计 库底库 岸防护 — 3.42 0.85 — — 1.20 0.30 — — — 9.86 4.23 1.08 1.62 — — 2.70 0.90 — 0.98 — — — 0.98 0.32 2.03 — — — 0.92 — 2.95 0.74 5.48 — 4.11 — — — — 4.11 1.37 1.13 1.13 0.85 — — — — — 0.85 0.28 — 6.93 6.93 — 0.76 — — — 4.44 5.20 1.73 24.96 29.87 1.50 56.33 15.99 — — — — — 15.99 40.34 厂房 — — 22.60 22.60 — — 5.15 12.93 — — 18.08 4.52 主变洞 — — 8.07 8.07 — — 2.91 3.55 — — 6.46 1.61 母线洞 — — 1.93 1.93 — — 1.35 — — — 1.35 0.58 坝体填筑 部位 土方 明挖 石方 明挖 石方洞挖 下竖井 — — 引水下平段 — 尾水隧洞 混凝土骨料料 小计 直接 上坝 中转 上坝 直接 加工 中转 堆存 4.27 4.27 3.42 — — — — — 1.50 1.50 0.80 0.40 — — — — 14.09 14.09 7.89 1.97 — 尾水闸门室 — — 3.60 3.60 — — 尾闸交通洞 — — 1.30 1.30 — 尾水调压室 — — 3.69 3.69 尾水调压室交通洞 — — 5.48 排水廊道 — — ③、⑤施工支洞 — 下水库进/出水口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可利用料 开挖量 坝体填筑 部位 高压电缆平洞 83 土方 明挖 石方 明挖 石方洞挖 — — 3.22 混凝土骨料料 小计 直接 上坝 中转 上坝 直接 加工 中转 堆存 3.22 2.69 — — — 垫层料及级配碎 石料 直接 中转 加工 堆存 — — 小计 库底库 岸防护 2.69 0.5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表 2.2.6-6(续) 可利用料 开挖量 84 垫层料及级配碎 石料 直接 中转 加工 堆存 小计 库底库 岸防护 — 0.55 0.18 — — 1.67 1.32 — — — 2.12 0.91 — — — — 7.81 6.30 5.58 — — — — 5.58 2.99 19.93 — — — — — 19.93 18.39 1.40 0.98 — — — — — 0.98 0.42 0.54 0.54 — — 0.41 — — — 0.41 0.13 74.14 0.25 82.63 — — — — — — 0.00 82.63 1.50 6.02 3.28 10.80 — 6.51 — — — — 6.51 4.29 溢洪道 5.71 22.85 — 28.56 14.25 — — — — — 14.25 14.31 库岸防护 13.28 — — 13.28 — — — — — — 0.00 13.28 库尾重力式挡墙 0.88 2.05 — 2.93 — — — — — — 0.00 2.93 坝体填筑 部位 土方 明挖 石方 明挖 石方洞挖 主变排风洞 — — 排风竖井 0.18 厂房排水廊道 混凝土骨料料 小计 直接 上坝 中转 上坝 直接 加工 中转 堆存 0.73 0.73 — — 0.55 — — 0.72 2.09 2.99 1.67 — — — — — 3.03 3.03 2.12 — — 进厂交通洞 0.59 2.37 11.15 14.11 — 7.81 通风兼安全洞 0.12 0.48 7.97 8.57 — 地面开关站及出线平 台 7.66 30.66 — 38.32 其他洞室 — — 1.40 ④施工支洞 — — 大坝 8.24 泄洪放空洞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可利用料 开挖量 坝体填筑 部位 85 土方 明挖 石方 明挖 石方洞挖 其他 2.53 3.80 下水库河床砂砾石料 — 库底回采 合计 垫层料及级配碎 石料 直接 中转 加工 堆存 小计 库底库 岸防护 — 0.00 6.33 — — 25.83 -25.83 — — — — -12.37 18.10 0.92 4.44 161.48 174.54 混凝土骨料料 小计 直接 上坝 中转 上坝 直接 加工 中转 堆存 — 6.33 — — — — — — — — — — 25.83 — — — — — — — — 65.65 172.96 109.75 348.36 72.60 27.14 38.2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单位:万m3 表表2.2.6-7 土石方平衡表 供料区 受料区 砂石骨料 明挖 部位 可利用率 可利用量 上水库面板堆石坝 下水库面板堆石坝 全风 化土 库底 坝后 库 上库区 下库区 压坡 岸防 护 7.26 9.35 10.62 1.79 27.58 48.24 — — 3.51 5.81 6.82 8.50 2.11 23.07 40.35 — — 5.36 7.29 8.56 9.91 2.46 32.21 56.34 — — — — — — — — — — 25.23 — — — — — — — — 32.21 — 204.05 — — — — — — — — — — 28.72 0.36 136.43 — — — — — — — 32.21 — — — — — — — — — — — — — 2.22 — — — 0.59 — — — — — — — — — — — 0.20 — — — — 0.60 — — — — — — — — — — — 0.15 — 2.90 — — — 2.90 — — — — — — — — — — — 0.72 — — 2.88 — — — 2.88 — — — — — — — — — — — 1.96 — — 8.19 8.40 —、 9.62 — 6.97 — — — — — — — — — — — 5.25 — — — 726.58 12.88 291.68 211.27 31.81 35.70 0.36 136.43 — — — — — — — 32.21 0.00 236.02 — 洞挖 石方明挖 石方洞挖 石方 明挖 — — — — — 312.46 226.32 26.03 35.57 0.36 146.15 54.70 35.17 4.39 — — — 0.85 — — 249.97 181.06 20.82 28.46 0.26 116.92 43.76 28.14 — — — — — — — 291.68 211.27 31.81 35.70 0.33 136.43 51.06 32.83 大坝等 15.77 63.07 — 0.85 — 53.61 — — — — — — 53.61 — 扩库开挖 87.49 781.34 — 0.85 — 664.78 — 291.68 201.65 31.81 24.61 — 82.82 排水洞 — 5.97 — 0.75 — 4.48 — — — 4.12 0.36 103.26 844.41 5.97 — — 718.39 4.48 291.68 201.65 31.81 上水库进/出水口 0.30 9.64 1.90 0.85 0.75 8.19 1.43 — 9.62 引水上平段 — — 0.79 — 0.75 — 0.59 — 上竖井 — — 0.75 — 0.80 — 0.60 引水中平段 — — 3.62 — 0.80 — ①、②施工支洞 0.14 0.58 4.12 — 0.70 小计 0.44 10.22 11.18 — 103.70 854.63 17.15 土方 石方 压实方 — — 折合自然方 — 设计需要量(自然方) 受渣区 (自然方) 石方洞挖 主堆石 下游堆石 垫层料 库底 垫层料 石渣 过渡料 砌石 主堆石 次堆石 过渡料 砌石 及排水棱体 及反滤料 回填 及反滤料 盖重等 上水库工程 小计 上 水 库 区 输水系统 合计 下 水 库 区 输水系统 — — 1.49 — 230.77 — 下竖井 — — 4.27 — 0.80 — 3.42 — — — — — — — 3.42 — — — — — — — — 0.85 引水下平段 — — 1.50 — 0.80 — 1.20 — — — — — — 1.20 — — — — — — — — — 0.30 尾水隧洞 — — 14.09 — 0.70 — 9.86 — — — — — — — 2.57 — 7.29 — — 1 — — — 4.23 尾水闸门室 — — 3.60 — 0.75 — 2.70 — — — — — — — — — — — — — — 2.70 — 0.90 尾闸交通洞 — — 1.30 — 0.75 — 0.98 — — — — — — — — — — — — — — 0.98 — 0.33 尾水调压室 — — 3.69 — 0.80 — 2.95 — — — — — — 2.03 — 0.92 — — — — — — — 0.74 尾水调压室交通洞 — — 5.48 — 0.75 — 4.11 — — — — — — 4.11 — — — — — — — — — 1.37 排水廊道 — — 1.13 — 0.75 — 0.85 — — — — — — 0.85 — — — — — — — — — 0.28 — — 6.93 — 0.75 — 5.20 — — — — — — 0.76 — 4.44 — — — — — — — 1.73 下水库进/出水口 24.96 29.87 1.50 0.50 0.70 14.94 1.05 — — — — — — — 7.43 — — 8.56 — — — — — 40.35 小计 24.96 29.87 43.49 — — 14.94 32.31 — — — — — — 8.94 13.41 5.36 7.29 8.56 — — — 3.68 — 1 ⑤施工支洞 — 51.07 9-8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单位:万m3 表表2.2.6-8 土石方平衡表 供料区 受料区 砂石骨料 明挖 部位 可利用率 洞挖 上水库面板堆石坝 下水库面板堆石坝 石方 下游堆石 垫层料 库底 垫层料 石渣 全风 坝后 库底库 石方洞挖 主堆石 过渡料 砌石 主堆石 次堆石 过渡料 砌石 上库区 下库区 明挖 及排水棱体 及反滤料 回填 及反滤料 盖重等 化土 压坡 岸防护 土方 石方 厂房 — — 22.60 — 0.80 — 18.08 — — — — — — — — — — — — — — 18.08 — 4.52 主变洞 — — 8.07 — 0.80 — 6.46 — — — — — — — — — — — — — — 6.46 — 1.61 母线洞 — — 1.93 — 0.70 — 1.35 — — — — — — — — — — — — — — 1.35 — 0.58 高压电缆平洞 — — 3.22 — 0.80 — 2.69 — — — — — — 2.69 — — — — — — — — — 0.53 主变排风洞 — — 0.73 — 0.75 — 0.55 — — — — — — — — — — — — — — 0.55 — 0.18 排风竖井 0.18 0.72 2.09 — 0.80 — 1.67 — — — — — — 1.67 — — — — — — — — — 1.32 厂房排水廊道 — — 3.03 — 0.70 — 2.12 — — — — — — 2.12 — — — — — — — — — 0.91 进厂交通洞 0.59 2.37 11.15 — 0.70 — 7.81 — — — — — — — 7.81 — — — — — — — — 6.31 通风兼安全洞 0.12 0.48 7.97 — 0.70 — 5.58 — — — — — — 0.48 5.10 — — — — — — — — 2.99 地面开关站及出线平台 7.66 30.66 — 0.65 — 19.93 — — — — — — — 19.93 — — — — — — — — — 18.39 其他洞室 — — 1.40 — 0.70 — 0.98 — — — — — — 0.98 — — — — — — — — — 0.42 — — 0.54 — 0.75 — 0.41 — — — — — — — — — — — — — — 0.41 — 0.14 小计 8.55 34.23 62.73 — — 19.93 47.69 — — — — — — 27.87 12.91 — — — — — — 26.84 — 37.89 大坝 8.24 74.14 0.25 0.00 — 0.00 — — — — — — — — — — — — — — — — — 82.63 泄洪放空洞 1.50 6.02 3.28 0.70 0.70 4.21 2.30 — — — — — — — 6.51 — — — — — — — — 4.29 溢洪道 5.71 22.85 — 0.62 — 14.25 — — — — — — — 14.25 — — — — — — — — — 14.31 库岸防护 13.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28 库尾重力式挡墙 0.88 2.05 — — — — — — — — — — — — — — — — — — — — — 2.93 其他 2.53 3.80 — — — — — — — — — — — — — — — — — — — — — 6.33 小计 32.14 108.86 3.53 — — 18.46 2.30 — — — — — — 14.25 6.51 — — 0.00 — — — — — 123.77 下水库河床砂砾石料 — — — — — 25.50 — — — — — — — — — — — — — — — 25.83 — — 库底回采 — — — — — 12.37 — — — — — — — — — — — — 9.91 2.46 — — — -12.37 65.65 172.96 109.75 — — 91.20 82.29 — — — — — — 51.06 32.83 5.36 7.29 8.56 9.91 2.46 0.00 56.34 0.00 174.54 169.35 1027.59 126.90 — — 817.78 95.17 291.68 211.27 31.81 35.70 0.36 136.43 51.06 32.83 5.36 7.29 8.56 9.91 2.46 32.21 地下厂房工程 下水库区 2 下水库工程 合计 总计 工支洞 石方明挖 石方洞挖 可利用量 受渣区 (自然方) 56.34 236.02 174.54 9-8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b) 弃渣处置规划 根据土石方平衡结果,上水库区工程开挖无用料约 236.02 万 m³(自然方),需总 堆存容量约 320 万 m³。上水库区无用料处置思路:上水库采用全库盆防渗形式,自 身库底需要石渣回填,且库盆较小,不存在额外回填弃料的条件,因此上水库应尽 量利用坝后区域压坡,容量不足时再考虑另设置弃渣场。上水库坝后冲沟较长,沟 道较为开阔,可充分利用其进行坝后压坡,容量满足要求。 下水库区主体工程无用料总量约 174.54 万 m³ (自然方),需总堆存容量约 220 万 m³。下水库区无用料处置思路:在保证下水库淤沙库容、无用料不进入进/出水口和 泄洪放空洞的前提下尽量利用下水库库底库岸回填以及坝后区域,容量不足时再考虑 另设置弃渣场。 下水库死水位高程 367.00m,天然死库容约 326 万 m³。坝前地形开阔,具备 回填形成施工场地、消纳无用料的地形条件;另在库内河道两边多分布有漫滩阶 地,具备先期回填的地形和交通条件。因此下水库库底能够满足下水库无用料回 填要求。 本工程上水库无用料均堆填至坝后进行压坡,下水库无用料均堆填至下水库库 底。上下水库均不设置弃渣场。工程区弃渣处置规划见表2.2.6-9。 表 2.2.6-9 弃渣处置规划特性表 堆填量 占地面积 (自然方) 万 m2 万 m3 位置 处置位置 容量 万 m3 上水库 上水库坝后压坡 320 785.00~575.00 7.89 236.02 适当碾压 下水库 下水库库底库岸防护区 220 366.00~334.00 14.13 174.54 适当碾压 合 540 / / 410.56 / 计 堆填高程 m 备注 c) 中转场规划 根据土石方平衡结果,上水库大坝填筑料需中转堆存 59.47 万 m3(自然方、下 同),利用上水库库外转存场进行堆存,砂石混凝土骨料 16.46 万 m3 需要中转,上 水库库外转存场进行堆存。上水库需中转堆存表土约 10.43 万 m3,利用上水库表土 堆存场进行堆填。 下水库区大坝填筑料需中转堆存 27.14 万 m3,利用下水库 2#转存场进行临时堆 存。砂石骨料需中转堆存 22.54 万 m3,利用下水库 1#转存场进行临时转存。下水库 8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堆存场需中转堆存表土约 6.48 万 m3,利用下水库表土堆存场进行堆填。 各转存场特性见表2.2.6-10。 表 2.2.6-10 名称 堆填高程 m 占地面积 万 m2 容量 万 m³ 转存量 万 m³ 上水库转存场 750.00~660.00 5.14 105 75.93 下水库 1#转存场 570.00~510.00 2.24 35 22.54 下水库 2#转存场 370.00~385.00 3.95 40 27.14 上水库表土堆场 670.00~620.00 1.44 14 10.43 下水库表土堆场 415.00~396.00 1.58 9 6.48 类型 转存场 转存场规划特性表 表土堆场 d) 弃渣区排水及防护 1) 地形地质条件 上水库坝后压坡区位于上水库大坝下游沟谷及两岸岸坡地带,围堰位于大坝 上游沟谷及两岸岸坡地带,两岸高程600.00m以下地表坡度为30°~50°,高程 600.00m以上地形陡峻,地表坡度多为70°~85°。布置区两岸覆盖层厚度较薄, 沟底可见冲洪积碎块石及漂石,下伏基岩为寒武系张夏组灰岩及馒头组灰岩与泥 页岩互层,两岸基岩裸露,风化较浅,布置区地质构造较简单。 上水库转存场位于上水库进/出水口下游冲沟及两岸岸坡一带,设计分布高程 660.00m~750.00m。冲沟为深切“V”形谷,沟底地形较平缓,两岸地形较陡,地 表坡度 25°~50°。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有区域断层五指岭伴生断层青龙山~石人 山断层通过,自然状况下,场地稳定性较好。根据平面地质测绘,布置区两岸表 部覆盖层厚度 0.50m~2.00m,下伏基岩为灰岩,强风化岩体下限埋深 2.00m~ 8.00m,沟底覆盖层厚度 0.50m~6.00m,以冲洪积碎块石为主。未发现不良地质体 分布。 下水库库底库岸防护区位于后寺河河谷及两岸较平缓地带,两岸边坡坡度一 般介于 15°~45°之间。地表第四系残坡积物及冲洪积物遍布,主要分布于两岸 缓坡地带,沿岸分布有大量水成黄土堆积体,厚度一般为 5.00m~35.00m;冲洪积 物主要分布于河道及两岸阶地部位,厚度一般 1.00m~12.00m。布置区下伏基岩地 层岩性为寒武系馒头组页岩与灰岩互层、粉砂质页岩等,岩体风化一般较浅,多 8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处可见弱风化基岩裸露,局部有强风化岩体裸露。下水库 2#转料场位于下水库库 底库岸防护区高程 365.00m 平台上方。 下水库 1#转料场左岸为一崩塌不良地质体分布,成分以崩塌积灰岩块石及冲 洪积碎块石为主,沿岸地形稍缓,地表坡度为 25°~40°,边坡整体稳定性较 好,需注意危岩落石。据勘探成果,强风化带下限铅直埋深为 0.00m~5.00m。自 然状况下,布置区及外围场地稳定性较好。 2) 弃渣区排水防护设计 (1)上水库坝后压坡 上水库坝后压坡区顶部高程 785.00m,压坡容量约 320.00 万 m3,压坡高度约 2 10.00m。考虑压坡体位于主坝坝后,坝前洪水由主体建筑物拦挡,因此仅考虑主坝 坝后边坡和本压坡体集雨面积产生的地表雨水。压坡体底部按主坝底部排水体相 同标准设置排水体,在压坡体坡脚设置排水棱体及挡墙;压坡体周边设排水明 沟,周边排水沟采用直角梯形设计,断面尺寸为 1.50m×1.50m(宽×高) ,C20 混凝 土结构、壁厚 0.40m。压坡体边坡坡比采用 1∶2.0,每 10.00m~20.00m 高设置 2.0 0m 宽马道,边坡坡面采用混凝土网格梁植草防护。 (2)下水库库底库岸防护区 下水库库底库岸防护区位于死水位 367.00m 下,淹没在库内,因此只做临时防 护,考虑在防护区周边设置混凝土护脚墙护脚,坡面设置大块石护坡。 (3)上下库各转存场 根据 NB/T 35111-2018《水电工程渣场设计规范》、GB51018-2014《水土保持 工程设计规范》、NB/T 10509-2021《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 0201-2014《防洪标准》等相关规定,上水库转料场为 2 级转存场,由于转料场为临 时转存场,设计洪水标准为 20~10 年一遇洪水,本阶段考虑按 20 年一遇洪水设 计,下水库 1#转料场、下水库 2#转料场均为 3 级转存场,由于上述转料场均为临时 转存场,设计洪水标准为 10~5 年一遇洪水,本阶段考虑按 10 年一遇洪水设计。在 转料场周边设置截排水明沟排水,周边排水沟采用直角梯形设计,断面尺寸为 2.50 m×2.50m(宽×高)、1.50m×1.50m(宽×高),C20 混凝土结构、壁厚 0.40m。坡脚设置 混凝土挡墙或护脚墙护脚,高度 2.00m~5.00m。 2.2.6.6 主体工程施工 9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2.6.6.1 上、下水库工程施工 a) 土石方开挖 覆盖层开挖采用 132kW 推土机集渣;石方开挖采用 YQ-100 型潜孔钻钻孔,梯 段爆破,梯段高度 6m,底部预留 2m 厚的保护层,保护层用手风钻钻孔,浅孔小炮 爆破,周边槽壁采用预裂爆破。其它部位开挖深度较浅,用手风钻钻孔爆破。 开挖弃渣由 132kW 推土机集料,3m3 挖掘机配 20t 自卸汽车出渣运至转存场。 b) 坝体填筑 1) 坝面作业段布置 坝面施工按铺料、平料、碾压、质检 4 道工序进行流水作业法施工。 对于垫层区与过渡区,因宽度较小,沿坝轴线布置流水作业,根据前述工序划 分为 1 个作业段。 对于堆石区,随坝面高程不同各自划分为 1~2 个作业段,每个作业段内按上述 工序垂直于坝轴线流水作业。 2) 坝面作业 垫层区和过渡区:采用 3m3 挖掘机配 20t 自卸汽车上坝,垫层料由砂石加工厂 运输上坝,过渡料由开挖料直接运输上坝,按后退法卸料,层厚 0.4m,132kW 推土 机铺料,垫层用 2m3 反铲辅助铺料,10t 自行式振动碾按进退错距法碾压,加水量及 碾压遍数由试验确定。 堆石区:铺料厚度为 0.8m~1.0m,均采用 3m3 挖掘机配 20t 自卸汽车运输上 坝,利用上水库工程开挖料直接运输上坝或二次转运上坝。采用进占与后退相结合 的混合法卸料,25t 拖式振动碾按进退错距法碾压,加水量及碾压遍数由试验确定。 对大型振动碾难以碾压的边缘地带或与岸坡结合处,均采用 1t 手扶式振动碾和 夯板压实,坡面可用平板振动器或人工压实。 块石护坡:石料由人工分捡开挖利用料,人工配合 3m3 装载机装 20t 自卸汽车 运输上坝,5t 汽车吊吊块石至坝面,人工砌筑,对无法用汽车吊吊入仓的块石,采 用人工配溜槽铺助运输至工作面。 c) 面板和趾板混凝土施工 1) 趾板混凝土 9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趾板混凝土浇筑程序为先河床后岸坡,河床部分用 15t 自卸汽车运料,35t 轮胎 吊配 2m3 卧罐入仓;岸坡趾板用 10t 自卸汽车运输,然后转溜槽入仓。本工程冬季 气温低,需在冬季施工的项目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长距离运输的混凝土罐车采取 保温棉包裹处理,施工过程中采用柴油暖风机进行局部加热以减少裂缝产生,根据 混凝土内外温差情况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 2) 面板混凝土 面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无轨滑模施工,用 3m3 混凝土搅拌车从上库拌和站运输至 坝顶集料斗内,然后用溜槽入仓,2.2kW 电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由于面板厚度较 薄,受温度变化和干缩的影响较大,因此及时做好脱模后的混凝土养护工作极为重 要,刚刚脱模的面板,因无强度,不能进行洒水养护,在滑模后应及时用塑料布等 材料进行保护,防止表面水分过快蒸发而产生干缩裂缝,混凝土初凝后,对面板应 进行不间断的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最少应养护 28d 或养护到蓄水为止。 d) 地基处理 1) 帷幕灌浆 坝基帷幕灌浆在已浇筑好的趾板上进行,由于趾板布置在填筑坝体之外,灌浆 施工与坝体填筑干扰较小,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选定,但要求灌浆部位趾板混凝 土的龄期不少于 28d,相邻趾板混凝土龄期也应大于 14d。 灌浆工艺:采用 300 型地质钻机钻孔,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钻灌。 为了避免浇筑混凝土后再钻孔造成的浪费和可能钻坏钢筋,在浇趾板之前,应 在灌浆孔位置预埋硬塑料管。 2) 固结灌浆 固结灌浆呈梅花形布设,在趾板上进行,采用 CT-400A 型台车配凿岩机钻孔, BW-200 灌浆机孔内循环分段灌浆。 2.2.6.6.2 输水发电系统施工 a) 施工支洞布置 输水发电系统施工共布置 5 条施工支洞,各施工支洞主要特性及担负的运输部 位见表 2.2.6-11。 表表 2.2.6-11 施工支洞特性汇总表 9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支洞 编号 净断面 尺寸 宽×高 m 长度 m 起点 高程 m 终点 高程 m 坡度 % 承担运输的主要部位 ① 8.00×6.50 145.52 785.13 788.53 2.92 引水上平段、上竖井 ② 8.00×9.00 427.11 695.00 701.58 1.65 上竖井、引水中平段、下竖井 ③ 8.00×8.50 572.80 322.05 297.20 -7.98/ -1.65 下竖井、引水下平段、引水支管 ④ 7.50×6.50 98.81 309.91 294.20 -7.50 厂房第Ⅴ层、第Ⅵ层 ⑤ 7.50×6.50 482.03 325.88 297.64 -6.52 厂房第Ⅶ层、尾水支洞、 尾水主洞、尾水调压室 合计 — 1726.27 — — — — b) 施工方法 1) 上水库进/出水口 开挖:明挖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开挖的施工程序。除部分采用手风钻钻孔爆破 外,大部分采用 ROCD5 液压钻钻孔,深孔梯段爆破,梯段高度 6m~8m,进水口 永久边坡采用预裂爆破,爆破后用 3m3 挖掘机配 20t 自卸汽车出渣。 混凝土衬砌:混凝土浇筑采用 10t 自卸汽车运输混凝土至出口 3m3 卧罐内,用 履带吊吊运入仓,然后用 2.2kW 电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2) 引水平洞 开挖:主洞均采用三臂台车钻孔,支洞采用手风钻钻孔,全断面开挖,周边光 面爆破,3m3 侧卸式装载机配 20t 自卸汽车出渣,引水隧洞上平洞经①施工支洞出 渣,引水中平洞经②施工支洞出渣,引水下平洞经③施工支洞、进厂交通洞出渣。 混凝土衬砌:引水隧洞混凝土衬砌段用钢模台车立模,钢衬段利用钢衬作为模 板,6m3 混凝土搅拌车运至工作面,转至集料斗,然后用混凝土泵(60m3/h)泵送入 仓。 钢管安装:中平洞及下平洞皆为钢板衬砌,压力钢管采用 40t 平板车沿③、⑤ 施工支洞至岔洞口后由卷扬机通过预埋在洞顶的锚环卸至特制平板车上,并由卷扬 机牵引至安装位置。 3) 引水竖井 引水竖井采用反井法施工。导孔采用高精度的 SL-500A 定向钻机施工,采用 9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BMC-600 型反井钻机自下而上开挖直径 2.5m 的导井。导井全部贯通后,采用自上 而下进行全断面扩挖,扩挖采用潜孔钻钻孔,每次循环进尺 4m~6m,周边光面爆 破,石渣通过导井溜至井底后,用 3m3 侧卸式装载机配 20t 自卸汽车出渣。上竖井 开挖渣料经②施工支洞运输;下竖井开挖料经引水下平段、③施工支洞、进厂交通 洞运输。压力钢管采用平板车水平分节沿相应施工支洞运至竖井处由卷扬机通过预 埋在洞顶的锚环沿竖井下放至安装位置。 4) 主厂房 厂房开挖高度约 59.07m,参照国内外地下厂房施工经验和施工机械的设备性 能,考虑开挖、混凝土浇筑、岩壁吊车梁施工的特性以及施工通道、施工进度等因 素,厂房分为 7 层进行开挖。 第Ⅰ层开挖高度 9.57m,开挖高程为 340.87m~331.30m。采用中导洞先进、两侧 扩挖跟进的施工程序,中导洞超前两侧扩挖 15.00m~20.00m。用三臂台车钻孔,周 边光面爆破,通风散烟后,用 3m3 侧卸式装载机配 20t 自卸汽车由通风兼安全洞运 输出渣。 第Ⅱ层为岩壁吊车梁区,开挖高度 8.50m,开挖高程为 331.30m~322.80m。采 用中间先进行台阶开挖(ROCD5 液压履带钻机钻垂直孔),两边预留 3.00m~4.00m 的保护层进行水平凿进(三臂台车钻水平孔),对于岩壁吊车梁的上下直墙和斜墙采 用光面爆破技术。通风散烟后,用 3m3 侧卸式装载机配 20t 自卸汽车经通风兼安全 洞运输出渣。岩壁吊车梁保护层开挖前应先完成第Ⅲ层周边预裂爆破。 第Ⅲ层开挖高度 8.50m,开挖高程为 322.80m~314.30m ,第Ⅳ层开挖高度 7.30m , 开 挖 高 程 为 314.30m ~ 307.00m , 第 Ⅴ 层 开 挖 高 度 7.30m , 开 挖 高 程 为 307.00m~299.70m,第Ⅵ层开挖高度 7.50m,开挖高程为 299.70m~292.20m。均采 用边墙预裂,中间梯段开挖的施工程序,液压履带钻钻孔,通风散烟后,用 3m3 侧 卸式装载机配 20t 自卸汽车出渣,其中第Ⅲ层、第Ⅳ层经进厂交通洞运输出渣。第 Ⅴ、Ⅵ层经③施工支洞、④施工支洞及进厂交通洞运输出渣。 第 Ⅶ 层 为 机 坑 及 尾 水 肘 管 区 , 开 挖 高 度 10.40m , 开 挖 高 程 为 292.20m ~ 281.80m,先用三臂台车水平钻孔开挖至机坑及尾水肘管,然后用液压履带钻钻孔开 挖蜗壳区,蜗壳区采用梯段爆破,周边光面爆破,爆破通风散烟后,3m3 侧卸式装 9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载机配 20t 自卸汽车经尾水支洞、尾水主洞、⑤施工支洞和进厂交通洞运输出渣。 厂房喷混凝土部位主要是顶拱、侧墙,喷射面积大、高度高,喷射混凝土施工 采用湿喷法,混凝土喷射三联机施工,砂浆泵压送砂浆,由机械手泵出并用压缩空 气送到喷嘴,速凝剂由喷嘴渗入,机械手操作喷射枪施喷。 厂房混凝土部位主要是岩壁吊车梁混凝土、机坑一期及二期混凝土、肘管混凝 土等,采用钢木组合模板施工。岩壁吊车梁混凝土采用 6m3 搅拌车经厂顶通风兼安 全洞运输,汽车吊配 3m3 吊罐入仓,并采取温控措施。对于机坑一期、二期混凝土 及肘管混凝土,通过母线洞布置布料皮带机,大部分混凝土用 6m3 混凝土搅拌车运 混凝土至主变洞卸入集料斗内,经布料皮带机输送入仓,实现混凝土快速、高质量 施工;少量混凝土采用 BH60 混凝土泵泵送或吊运方式实现混凝土辅助入仓。 5) 主变洞 主变室开挖高度 22.90m,分 3 层进行施工。第Ⅰ层为顶拱,开挖高度 7.50m,采 用中心导洞先进,两侧扩挖跟进的施工程序,用三臂台车钻孔,周边光面爆破,通 风散烟后,用 3m3 侧卸式装载机配 20t 自卸汽车经通风兼安全洞运输;第Ⅱ层开挖高 度 7.50m,采用液压履带钻钻孔、边墙预裂、梯段爆破,通风散烟后,用 3m3 侧卸 式装载机配 20t 自卸汽车出渣;第Ⅲ层开挖高度 7.90m,采用液压履带钻钻孔、边墙 预裂、梯段爆破,通风散烟后,用 3m3 侧卸式装载机配 20t 自卸汽车经进厂交通洞 运输。 混凝土采用 6m3 混凝土搅拌车运至浇筑地点,BH60 混凝土泵泵送入仓,振捣 器振捣。顶拱与边墙喷混凝土方法同主厂房。 6) 母线洞 母线洞在主厂房第Ⅳ区层范围内,待主厂房第Ⅳ层部分开挖后开挖母线洞。母 线洞分 2 层开挖,第Ⅰ层开挖高度 5.90m,采用三臂台车钻孔,周边光面爆破;第Ⅱ层开 挖高度 4.80m,液压履带钻钻垂直孔,周边预裂爆破。均采用 3m3 侧卸式装载机配 20t 自卸汽车出渣。 混凝土采用 6m3 混凝土搅拌车运至浇筑地点,BH60 混凝土泵泵送入仓,振捣 器振捣。 7) 尾水洞 9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洞室爆破及混凝土施工方法与引水平洞类似,施工通道为⑤施工支洞、转进厂 交通洞。 8) 尾水闸门室 尾水闸门室开挖尺寸 98.40m×9.70 m×20.91m (长×宽×高);自上而下分 2 段施 工,第Ⅰ层为顶拱部分,开挖高度 5.96m,用三臂台车钻孔,周边光面爆破,用 3m3 侧卸式装载机配 20t 自卸汽车通过尾闸通风洞出渣。第Ⅱ层高 15.00m,采用人工 正井法施工。 混凝土浇筑采用滑模或悬臂模板进行施工,用 6m3 混凝土搅拌车运至集料斗 内,用 BH60 混凝土泵泵送入仓。 9) 尾水调压室 与引水调压室施工方法相同,施工通道为尾调交通洞、⑤施工支洞、进厂 交通洞。 10) 下水库进/出水口 施工方法与上水库进/出水口相同。 2.2.6.7 施工总布置规划 a) 施工分区规划 本工程主体施工区分为上水库、下水库两大区域。 1) 上水库 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上水库西北侧山顶坡地,场地高 程 740.00m~750.00m,场地面积分别为 2.20、0.40 万 m2。 上水库金结拼装场布置在上水库左坝肩山顶平台,靠近上水库进出水口,布置高 程 860.00m,与上水库环库道路齐平,后期改造为上水库管理用房,场地面积为 0.40 万 m2。 上水库综合加工厂、仓库及修配厂布置在上水库库岸西侧山顶平台,场地高程 860.00m,紧靠上水库环库道路布置,场地面积分别为 1.20、0.80 万 m2。上水库施 工营地布置于上距上水库西南侧库盆约 100.00m 处北东向山脊之上,布置高程 790.00m~810.00m,场地面积分别为 1.60 万 m2。 上水库钢管拼接场布置在②施工支洞口旁小冲沟,位于上水库进场道路旁,布 置高程680.00m~695.00m,占地面积0.50万m2。 9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 下水库 下水库施工营地、综合加工厂及仓库、机械设备修配厂,布置在下水库坝后, 布置高程334.00m~340.00m,场地面积分别为2.10、1.20、0.70万m2。由于下水库离 巩义市较近,考虑部分施工营地、综合加工厂及仓库、机械设备修配厂设置在巩义 市,建筑面积分别为0.70、0.30、0.15万m2。 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下水库进/出水口旁坡地上,布置 高程 397.00m~440.00m,场地面积为 3.10、0.40 万 m2。 下水库钢管加工厂在下水库进/出水口与进厂交通洞口之间的小山脊上,布置高 程 397.00m,场地面积为 1.10 万 m2。后期改造为下水库管理用房。 下水库金结拼装场紧挨着下水库左岸库岸道路,靠近钢管加工厂,布置高程 397.00m,场地面积为0.50万m2。 机电安装工程标生活办公营地、设备仓库及堆存场、综合仓库、综合修配厂分 别利用前期标施工营地、前期标综合加工厂、仓库、修配厂。 永久机电设备仓库紧邻进场交通洞进行布置,布置高程425.00m~435.00m,场 地面积约0.80万m2。 本工程施工场地特性见表 2.2.6-8。 9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6-12 工程施工场地特性表 名称 建筑 面积 万㎡ 场地 面积 万㎡ 混凝土生产系统 0.05 0.40 砂石加工系统 0.08 2.20 施工营地 0.80 1.60 综合加工厂、仓库 0.40 1.30 机械设备修配厂 0.20 0.80 金结拼装场 0.04 0.40 小计 1.57 6.70 砂混系统 0.10 1.10 施工营地 0.50 1.00 综合加工厂、仓库、修配厂 0.15 1.00 砂石加工系统 0.06 3.10 混凝土生产系统 0.06 0.40 施工营地1 0.70 2.10 施工营地2 0.70 - 综合加工厂、仓库1 0.30 1.00 综合加工厂、仓库2 0.30 - 机械设备修配厂1 0.15 0.70 机械设备修配厂2 0.15 - 考虑在巩义市租用 钢管加工厂 0.15 1.10 后期改造成下水库管理用 房 金结拼装场 0.04 0.50 施工变电站 0.03 0.40 施工营地 0.50 - 永久机电设备仓库 0.30 0.80 综合加工厂 0.15 - 小计 4.34 13.20 2.131 1.50 部位 上水库 前期标 下水 库 主体土建标 机电安装标 业主营地 98 备注 后期改造成上水库 管理用房 可考虑部分在巩义市设置 考虑在巩义市租用 考虑在巩义市租用 利用前期标施工营地 利用前期标综合加工厂等 巩义市购买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6-12(续) 建筑 面积 万㎡ 场地 面积 万㎡ 备注 其它 0.2 1.00 风、水、电等设施 合计 8.24 22.40 部位 名称 注:业主营地考虑在巩义市购买土地自建。 b) 施工工厂和施工营地布置规划 1) 砂石加工系统 根据选定的料源方案和施工总体布置规划,拟在上水库库外中转存场旁设置 一座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用来生产上水库工程、输水工程下平段以上部位所需 混凝土骨料、上水库大坝所需垫层料以及级配碎石料;在下水库左岸库岸道路旁 紧邻下水库进/出水口处设置一座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用来生产下水库工程、厂 房工程、输水工程下平段以下部所需混凝土骨料、下水库大坝所需垫层料及级 配碎石料。 工程混凝土总量 75.82 万 m3 。其中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生产 27.58 万 m3 混凝 土 所需 的 60.68 万 t 骨料,下水 库砂 石加工 系统 生产 48.24 万 m3 混 凝土 所需 的 106.12 万 t 骨料。 垫层料总量 30.42 万 m3 ,其中上水库垫层料 26.03 万 m 3 ,共计 57.27 万 t, 下水库垫层料 4.39 万 m3,共计 9.66 万 t。 (1) 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 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2.2.6-13。 表 2.2.6-13 序号 1 2 3 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指标 处理能力 t/h 300 生产能力 t/h 240 万 m3 0.35 满足高峰期 0.5d 用量 碎石 万 m3 0.94 满足高峰期 5d 用量 砂 万 m3 0.50 满足高峰期 9d 用量 垫层料 万 m3 0.32 满足高峰期 2d 用量 生产规模 半成品堆场容积 成品堆场容积 99 备注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6-13(续)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4 装机容量 kW 3000 5 需水量 m3/h 300 6 工作班制 班/d 2 7 定员 人/班 40 8 建筑面积 m2 800 9 占地面积 万 m2 2.2 10 一期土石方开挖量 万 m3 17.0 包含场内道路 11 一期土石方回填量 万 m3 1.0 包含场内道路 其中回收利用水 210m3/h (2) 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 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2.2.6-14。 表 2.2.6-14 序号 1 2 3 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指标 处理能力 t/h 200 生产能力 t/h 160 半成品堆场容积 万 m3 0.90 满足高峰期 1.5d 用量 砂 万 m3 0.66 满足高峰期 9d 用量 碎石 万 m3 0.70 满足高峰期 5d 用量 垫层料 万 m3 0.05 满足高峰期 2d 用量 生产规模 成品堆场容积 备注 4 装机容量 kW 3000 5 需水量 m3/h 200 6 工作班制 班/d 2 7 定员 人/班 30 8 建筑面积 m2 600 9 占地面积 万 m2 3.10 10 一期土石方开挖量 万 m3 6.00 包含场内道路 11 一期土石方回填量 万 m3 7.00 包含场内道路 2) 混凝土生产系统 100 其中回收利用水 140m3/h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混凝土总量约 75.82 万 m3 ,其中上水库工程 17.60 万 m3 、下水库工程 16.00 万 m3、输水工程 23.86 万 m3、厂房工程 14.46 万 m3。 由于上、下水库相距较远、输水发电系统工程的混凝土量较大且输水隧洞较 长,根据混凝土施工方案、结合主体土建工程分标及施工总布置规划,在上水库、 下水库附近分设 2 个混凝土生产系统。 上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主要承担上水库工程、上水库进/出水口、引水上平洞、 竖井等混凝土生产任务,混凝土量27.58万m3;下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主要承担下水 库溢洪道、下水库工程、引水洞(下平洞以下)、尾水洞、下水库进/出水口、厂房工 程等工程混凝土生产任务,混凝土量48.24万m3。 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所承担工程的混凝土高峰月平均浇筑强度分别为:上水库混 凝土生产系统1.35万m3/月(出现在第4年3月~7月)、下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1.80万m3/ 月(出现在第3年10月~第4年4月)。根据混凝土施工方案和混凝土高峰月浇筑强度,考 虑一定的不均衡系数,确定各混凝土生产系统的生产规模及拌和设备配置如下:上水 库混凝土生产系统生产规模50m3/h,配置额定生产能力为75m3/h的HZS75-2F1500型混 凝土拌和站1座;下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生产规模65m3/h,配置额定生产能力为 90m3/h的HZQ90-1Q1500型混凝土拌和站1座。 上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位于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旁紧邻上水库进场道路,布置 高程740.00m。生产的混凝土经自卸汽车和混凝土搅拌车运往水库工程、上水库进/ 出水口、引水上平洞、竖井等混凝土浇筑地点。 上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设置2个400t的水泥罐,2个240t的粉煤灰罐。上水库混凝 土生产系统水泥储量分别为800t,粉煤灰储量分别为480t,满足混凝土高峰期约7d的 需用量。 混凝土系统冲洗搅拌机等废水排至废水处理池,经加药处理达标后回用。 生产的混凝土经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车运往上水库混凝土浇筑地点。 上水库混凝土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2.2.6-15。 表 2.2.6-15 序号 项 上水库混凝土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表 目 1 混凝土设计生产能力 2 成品骨料堆场活容积 单位 指标 m3/h 75 备 注 与砂石系统共用成品堆场 10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6-15(续) 序号 项 目 单位 指标 备 注 3 水泥储量 t 800 满足高峰期7d用量 4 粉煤灰储量 t 480 满足高峰期7d用量 5 用水量 m3/min 15 6 用风量 m3/h 5 7 装机容量 kW 300 8 工作制度 班/d 3 9 定员 人 30 10 建筑面积 m2 500 11 占地面积 m2 9000 12 系统一期开挖量 万m3 1.0 13 系统一期回填量 万m3 0.2 下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位于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旁,布置高程400.00m。生产的 混凝土经自卸汽车和混凝土搅拌车运往下水库导流洞、下水库工程、引水洞(下平洞 及以下)、尾水洞、下水库进/出水口、厂房工程等混凝土浇筑地点。 下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设置2个500t的水泥罐,2个300t的粉煤灰罐。下水库混凝 土生产系统水泥储量分别为1000t,粉煤灰储量分别为600t,满足混凝土高峰期约7d 的需用量。 混凝土系统冲洗搅拌机等废水排至废水处理池,经加药处理达标后回用。 生产的混凝土经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车运往下水库混凝土浇筑地点。 下水库混凝土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主要设备见表 2.2.6-16。 表 2.2.6-16 序号 项 目 下水库混凝土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表 单位 指标 备 注 1 混凝土设计生产能力 m3/h 65 — 2 成品骨料储量 万m3 -- 与砂石系统共用成品堆场 3 水泥储量 t 1000 满足高峰期7d用量 4 粉煤灰储量 t 600 满足高峰期7d用量 10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6-16(续) 序号 项 目 单位 指标 备 注 5 系统用风量 m3/min 5 — 6 需水量 m3/h 15 — 7 装机容量 kW 450 — 8 工作制度 班/d 3 — 9 定员 人 40 — 10 系统建筑面积 m2 600 — 11 系统占地面积 m2 4000 — 3) 施工供气 本工程施工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主要项目有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混凝土生产 系统等。对于混凝土生产系统,由于用气点相对固定,且用气量较为均衡,供气设 备采用固定式空压机,已列入混凝土生产系统设备中。根据施工总布置规划施工供 气分为七个区域。各供气区高峰期设备配置见表2.2.6-17。 表 2.2.6-17 各供气区高峰期设备配置表 空压机型号 单 位 数 量 供气量 m3/min 单机功率 kW 5L-40/8 台 3 120 250 VFY-12/7-D 台 3 36 75 二号支洞、中平 段、竖井供气区 VFY-12/7-D 台 5 60 75 3 开关站供气区区 VFY-12/7-D 台 4 48 75 4 通风兼安全洞供 气区区 5L-40/8 台 4 160 250 VFY-12/7-D 台 1 12 75 5 进场交通洞供气 区 5L-40/8 台 3 120 250 VFY-12/7-D 台 2 24 75 序号 供气区 1 上水库工程 供气区 2 备 注 备用1台 备用1台 备用1台 4) 施工供水 (1) 概述 本工程采用上、下库统一供水,拟定取水水源为后寺河水库,取水点位于后寺 河大坝附近,由于后寺河水库天然来水量不足以满足上下水库施工期施工用水需 10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求,且生态补水管只在每年 3~11 月份每天 8 点到 20 点时段常流水,为保证整个施 工期施工用水需求,同时在后寺河大坝附近补水工程输水管上接引支管引水至后寺 河水库,利用后寺河水库作为调节水池保证施工期用水。 后寺河水库位于巩义市北山口镇东风村,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的小 (1)水库(目前已取消供水和灌溉功能)。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53.2km2,总库容 423.0 万 m³,兴利库容 251 万 m³,死库容 34 万 m³,坝顶高程 336.0m,正常蓄水位 330.0m。 补水工程采用从后寺河支管末端接管引水至泵站,引水管与原支管管径保持一致为 DN800,经高程 230m 加压泵站加压提水至下水库库盆;输水管管径为 DN500,管 道沿下水库进场道路敷设至左坝肩向下水库补水。补水管道全线长 5.8km,补水时 段为第 4 到第 6 年每年 3~11 月,拟定补水流量为 900m³/h,加压泵站设计引水规模 为 900m³/h。 (2) 供水规模 本工程施工用水高峰期发生在第 3 年 1 月,拟定设计供水规模为 430m³/h,其 中生活供水规模为 40m³/h。 上水库供水区:上水库区施工用水高峰发生在第 3 年 3~8 月,设计供水规模 为:320m³/h,其中生活供水规模为:10m³/h。 下水库供水区:下水库区施工用水高峰发生在第 2 年 10~12 月份,设计供水规 模为:170m³/h,其中生活供水规模为:30m³/h。 (3) 供水系统布置 由后寺河取水泵站分别提水至下水库上游围堰南侧高程 420m 调节水池及生活 水厂、下水库进出水口西侧高程 450m 调节水池及加压泵站。 往上库方向,从高程 450m 加压泵站加压至上水库表土堆存场西侧高程 700m 加 压泵站,后经高程 700m 加压泵站分别加压至上水库砂混系统西侧高程 770m 调节水 池、上水库综合加工厂东侧高程 890m 调节水池及生活水厂。 生活水厂:本工程共设置 2 个小型生活水厂。 下 水 库 施 工 营 地 生 活 水 厂 : 下 水 库 高 程 为 420m 生 活 水 厂 设 计 规 模 为 Q =30m³/h;水厂内设置 2 套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净水器单台处理能力为 15m³/h。处 理后的水进入清水池(2×200m³),主要承担下水库施工营地生活用水。上水库施工营 10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生活水厂:上水库高程为 890m 生活水厂设计规模为Q=10m³/h;水厂内设置 1 套 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净水器单台处理能力为 10m³/h。处理后的水进入清水池 (2×100m³),主要承担上水库施工营地生活用水。 5) 施工供电 根据施工总布置和工程施工特点,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施工期高峰用电总 负荷约 8.47MW。根据各用电负荷点的分布情况,整个供电范围可分为上水库区(含 上水库、上水库进/出水口、上平段),上水库砂混系统区,上水库施工营地区,② 支洞、中平段、竖井供电区,开关站区,通风兼安全洞区(包括地下厂房等),进厂 交通洞区(包括引水下平段、尾闸室、尾水系统等),下水库进/出水口供电区,下水 库大坝区(大坝、溢洪道、施工营地等),下水库砂混系统区等供电点。 表 2.2.6-18 施工供电负荷统计表 序号 施工供电区 负荷 kW 1 上水库区(含上水库、上水库进/出水口、上平段) 1860 2 上水库砂混系统区 1500 3 上水库施工营地区 600 4 ②支洞、中平段、竖井供电区 1100 5 开关站区 500 6 通风兼安全洞区(包括地下厂房、母线洞、主变洞等) 1500 7 进厂交通洞区(包括引水下平段、尾闸室、尾水系统等) 1800 8 下水库进/出水口供电区 1100 9 下水库大坝区(大坝、溢洪道、施工营地等) 1800 10 下水库砂混系统区 2000 高峰期负荷合计(已计入同时性系数、需要系数) 8469 施工供电电压选择为 110kV 和 10kV 两个电压等级。工程新建的 110kV 施工变 电站在下水库进场道路附近,作为电站主要施工电源点。110kV 后寺河抽水蓄能电 站施工变电站含 110kV 电源进线 1 回,主变压器额定容量 10MVA,额定电压变比 为 110kV±8 kV×1.25%/10.5kV。 10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工程施工用电负荷分布特点以及供电线路走廊状况,规划暂定由施工变电 站到各个施工电源点(包括部分负荷点)10kV 出线共 12 回,其中 2 回备用。 6) 施工企业工厂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性和施工场地布置条件,设置施工机械修配站和汽车保养 站、钢管加工厂、金结拼装厂、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以及修钎厂。 7) 业主营地与施工营地 工程距离巩义市较近,经与业主商定,业主营地(不纳入本次环评评价范围)设 置在巩义市,由业主自建,考虑建筑面积21310m2,占地面积约15000m2。在上、下 水库分别设置后期管理用房,上水库管理用房利用上水库金结拼装场改造,建筑面 积400m2,占地面积4000 m2;下水库管理用房利用下水库钢管加工厂改造,建筑面 积1500m2,占地面积11000 m2。 根据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及工程分标规划,承包商营地分四块布置,包含主 体标的上水库施工营地和下水库施工营地、前期标施工营地、机电安装标施工营地。 上水库施工营地场地布置在布置于上水库库盆西南侧山脊之上,距离上水库库 盆直线距离约 100.00m。主体工程土建标上水库施工区高峰人数为 1000 人,按人均 面积 8m2 ~12m2 计算,临时生活办公设施建筑面积约 8000m 2 ,占地面积约 1.60 万 m2,布置高程 790.00m~810.00m。 下水库施工营地分两部分设置,在下水库坝后紧邻现有乡村道路设置有下水库 1#施工营地,在巩义市采用租赁的形式设置下水库 2#施工营地(不纳入本次环评评 价范围)。主体工程土建标下水库大坝及地下厂房等施工区高峰人数约 1600 人,按 人均面积 8m2~12m2 计算,临时生活办公设施建筑面积约 14000m2,其中下水库 1# 施 工 营 地 , 建 筑 面 积 7000m2 , 占 地 面 积 约 21000 m2 , 布 置 高 程 334.00m ~ 336.00m,下水库 2#施工营地,建筑面积约 7000 m2。 前期工程标施工营地布置在下水库左岸库岸道路旁平缓坡地,距离下水库坝址 直线距离约 450.00m,前期工程标施工期高峰人数 500 人,按人均面积 8m2~12 m2 计 算 , 临 时 生 活办 公 设 施 建 筑 面 积 5000m2 , 占 地 面 积 约 1.0 万 m2 , 布 置 高 程 380.00m~397.00m。 机电安装标施工营地待前期标退场后利用前期标施工营地。 10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2.6.8 工程用地 施工总布置规划枢纽工程建设区征(用)地总面积 3427.89 亩(含水库淹没总面 积 1093.06 亩 , 不 包 括 进 场 道 路 征 地 ) , 其 中 永 久 占 地 2536.64 亩 , 临 时 用 地 891.25 亩。 本工程的施工用地类型情况见表 2.2.6-19。 表 2.2.6-19 项 施 工 区 域 下 水 库 区 上 水 库 区 施工用地面积明细表 征地面积 m2 目 地 块 名 称 地块主要包含内容 永久 征地 1# 永久补水管线及加压泵站等 5505 2# 施工供水管线及取水泵站等 3# 下水库大坝、溢洪道、泄洪放空洞、施工变电站、下水 库左岸库岸道路、下水库进/出水口、库尾重力坝、地面 开关站、通风兼安全洞口、进厂交通洞口、永久机电设 备仓库、后期管理用房、拦石堰、永久消防水池及加压 泵站等 4# 下水库中线施工道路 7801 5# 机电安装标综合加工厂 12837 6# 下水库表土堆存场及排水沟等 20026 7# 机电安装标施工营地 12431 8# 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生产系统 53160 9# 下水库金结拼装场 3610 10# 上水库低线施工道路、上水库 1#转存场 87455 11# 上水库大坝、上水库进/出水口、上水库库岸、上水库坝 后压坡体、至排风竖井出口道路隧道口、上水库管理用 房、1#排水洞出口等 636574 12# 至排风竖井出口道路及排风竖井出口 28813 13# 至排风竖井出口道路隧道进口 7528 14# 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上水库转存 场、调节水池 15# 2#施工支洞进口 16# 上水库钢管拼接场 17# 2#排水洞出口 18# 加压泵站 临时 征地 7068 997068 492206 236498 140062 5432 20729 7373 2298 107 与水库 淹没重 叠区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6-19(续) 项 施 工 区 域 上 水 库 区 征地面积 m2 目 地 块 名 称 地块主要包含内容 19# 上水库表土堆存场 29273 20# 上水库进场施工道路、上水库东侧库岸施工道路、上 水库施工营地等 196017 主要包括场内 10kV 线路塔基等 永久 征地 临时 征地 与水库 淹没重 叠区 2800 1400 合 计(m2) 1691092 594167 728704 合 2536.64 891.25 1093.06 计(亩) 3427.89 施工总征地面积(亩) 注:表中征地面积未包括上水库进场道路、下水库进场道路、乡道改造等项目的征地。 2.2.6.9 施工导流 2.2.6.9.1 上水库施工导流 a) 导流方式 上水库集雨面积较小,坝址处河床狭窄,两岸山体雄厚,本阶段推荐采用围堰 一次拦断河床,机械抽排的导流方式。 b) 导流标准 本工程等别为一等大(1)型,相应永久性水工主要建筑物级别为 1 级,次要建筑 物级别为 3 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 4 级。 初期导流标准:4 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的洪水设计标准,土石类结构重现期为 20 年~10 年。本阶段推荐采用全年 20 年一遇洪水,相应 24 小时洪量 8.06 万 m3。 大坝施工期度汛标准:推荐采用全年 50 年一遇洪水,相应 24 小时洪量 10.30 万 m3。 c) 导流程序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上水库施工导流程序如下: a) 第1年2月初~9月底完成部分库岸和扩库开挖,大坝还未开始填筑,库盆内 来水通过天然河道排走; b) 第1年10月进行围堰施工并开始基坑抽水,11月底基坑具备开挖条件; 10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c) 第1年11月~第2年9月由围堰全年挡水、水泵抽排导流;第2年9月底大坝填 筑至高程769.00m(围堰堰顶高程802.50m); d) 第2年10月~第3年5月大坝进行填筑,库底石渣回填,由围堰挡水、水泵抽 排导流,第3年2月坝体填筑至围堰堰顶高程802.50m; e) 第3年6月~第3年9月由坝体全年挡水、水泵抽排导流,第3年10月坝体填筑 至坝顶高程860.00m f) 第3年10月~第4年9月,进行大坝、库岸面板施工,来水通过库底排水廊道预留 缺口段进入排水洞排出;排水廊道预留缺口段封闭施工时,将来水抽排过坝顶后排出 g) 第4年10月初上水库具备初期蓄水条件。 h) 第 5 年 12 月,首台机发电。 上水库施工导流程序及水力指标见表 2.2.6-20。 表 2.2.6-20 上水库施工导流程序及水力指标表 导流标准 上游 水位 m 挡水 高程 m 排水方式 — — — 天然通道 5 8.06 801.80 802.50 水泵抽排 第 3 年 6 月~第 4 年 2 月 2 10.30 804.22 ≥806.00 水泵抽排 面板施工 第4年3月~第4年7月 5 8.06 813.62 - 库底排水廊道 +排水隧洞 大坝度汛 第4年8月~第4年9月 2 10.30 813.80 - 水泵抽排 大坝度汛 第 4 年 10 月~第 5 年 12 月 0.50 16.34 814.20 860.00 水库蓄水 项目 初 期 中 期 后 期 时段 频率 P % 24h洪量 万m3 — 第 1 年 2 月~第 1 年 9 月 — 围堰挡水 第1年10月~第3年5月 大坝度汛 d) 导流建筑物 1) 围堰设计 上游围堰选用土石围堰型式,堰顶高程802.50m。上游围堰堰顶长97.32m,顶宽 5.00m,最大堰高38.50m(堰轴线处),迎水面坡比为1:2.00,背水面坡比为1:1.75,堰 基及堰身均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 由于坝址下游河床较陡,因此下游不考虑设置围堰。 2) 抽水设备 10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考虑大坝施工期间,库盆内来水全部采用水泵抽排。排水管线沿山坡经坝顶绕 至坝后冲沟,排水管线跨过最高点坝顶高程 860.00m,管线全长约 650.00m,扬程较 高,水泵推荐选择单级双吸式离心泵。 抽水设备配置需满足考虑初期导流及大坝度汛等要求。各期间的设计标准不一 样,对应的设备配置不一样,为进行合理的设备配置,具体分析如下: 1) 初期导流期 初期导流标准采用全年 20 年一遇,相应 24h 洪量 8.06 万 m3 ,考虑按 24h 抽 完,设计抽水强度约 3358.33m3/h,可选用 5 台单级双吸式离心泵 300S90 (含 1 台备 用,扬程 82.00m,电动机功率 315kW,流量 936.00m3/h)抽排。 2) 大坝临时挡水期 大坝坝体临时度汛标准为全年 100 年一遇,相应 24h 洪量为 12.00 万 m3,此时 坝体填筑高程超过 802.50m,坝前库容超过 170 万 m3 ,能够有足够的库容容纳洪 水,考虑按 3d 抽完,设计抽水强度 1666.67m3/h,可选用 3 台单级双吸式离心泵 300S90 (含 1 台备用,扬程 82.00m,电动机功率 315kW,流量 936.00m3/h)抽排。 考虑抽排方案出现断电将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度汛,需配置 5 台 350kW 柴油发 电机,以保证在汛期抽排电源不间断供应。 抽排期间,库区公路以上雨水可结合公路排水沟排泄,以减小抽排强度,减小 导流费用。 e) 截流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截流时间安排在开工后的第 1 年 10 月份。采用 10 月份 10 年一遇月平均流量 0.002m3/s 作为截流设计流量。由于截流流量极小,直接采用 石渣抛投进占即可。 f) 下游生态供水 本工程沿上水库库岸布置环库公路,环库公路岸坡侧设有排水沟收集汇水后, 排向下游,供下游生态用水需要。 2.2.6.9.2 下水库施工导流 a) 导流方式 坝址处河床狭窄,两岸山体雄厚,具备成洞条件,本阶段推荐采用围堰一次拦 11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断河床,隧洞泄流的导流方式。 b) 导流标准 本工程等别为一等,相应永久性水工主要建筑物级别为 1 级,次要建筑物级别 为 3 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 4 级。 初期导流设计标准:4 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的洪水设计标准,土石类结构重现 期为 20~10 年。本阶段推荐采用全年 20 年一遇洪水,相应洪峰流量 774.00m3/s。 大 坝 施 工 期 度 汛 标 准 : 推 荐 采 用 全 年 50 年 一 遇 洪 水 , 相 应 洪 峰 流 量 1060.00m3/s。 c) 导流程序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下水库大坝施工导流程序如下: a) 筹建期第 2 年 10 月初导流隧洞(泄洪洞)开工,正式开工后第 1 年 1 月~9 月 进行下水库导流隧洞的施工,第 1 年 10 月导流隧洞具备泄流条件; b) 第 1 年 10 月主河床截流,导流隧洞过水,随后开始大坝上游围堰填筑; c) 第 1 年 10 月~第 3 年 5 月由围堰挡水、导流洞过流,进行坝基开挖和大坝 填筑施工; d) 第 3 年汛期由大坝挡水,导流洞泄流;第 3 年 11 月~第 4 年 1 月,围堰挡 水、导流洞过流,大坝面板混凝土浇筑施工; e) 第 4 年 2 月导流洞下闸,下水库开始蓄水;第 4 年 2 月~第 4 年 5 月进行泄 洪洞改造施工,施工期间由溢洪道泄流。 f) 第 5 年 12 月底,首台机组发电。 下水库施工导流标准及水力指标见表 2.2.6-21。 表 2.2.6-21 下水库施工导流程序及水力指标表 导流标准 项目 时段 初 期 截流 第 1 年 10 月 围堰挡水 第 2 年 1 月~ 第3年5月 泄水 建筑物 洞内 流速 V m/s 上游 水位 m 上游堰 顶高程 m 频率 P % 10 (月平均) 入库流量 m³/s — — — — 0.172 导流洞 — — — 5 774.00 导流洞 14.92 366.51 368.00 11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6-21(续) 导流标准 项目 时段 大坝度汛 中 期 后 期 围堰挡水 第 3 年 6 月~ 第3年9月 第 3 年 10 月~ 第4年1月 下闸 第 4 年 2 月初 泄洪洞 改造 第 4 年 2 月~ 第4年5月 第 4 年 6 月~ 第 5 年 12 月 大坝度汛 泄水 建筑物 洞内 流速 V m/s 上游 水位 m 上游堰 顶高程 m — 频率 P % 入库流量 m³/s — — — 2 1060.00 导流洞 20.43 373.24 5 774.00 导流洞 14.92 366.51 368.00 0.025 — — — — 224.00 — — 350.95 — 1510.00 溢洪道 — 392.17 — 10 (月平均) 10 (时段) 0.50 d) 导流建筑物 下水库施工导流建筑物包括:导流隧洞、上、下游围堰。 1) 导流隧洞设计 下水库推荐导流洞与泄洪放空洞全结合的布置方案。依据地形地质条件,导流 洞布置在大坝右岸,进口布置在大坝上游约 350.00m 的凸岸,出口位于大坝下游约 220.00m 的河湾,进口底板高程为 350.00m,出口底板高程为 341.50m,洞身长度为 433.40m , 平 均 纵 坡 约 2.09% 。 经 水 力 学 计 算 , 导 流 洞 有 压 段 过 水 断 面 尺 寸 为 7.00m×7.00m(宽×高),导无压段过水断面尺寸为 7.00m×8.00m(宽×高),城门洞型, 顶拱中心角 120°,洞身段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 0.80m。 2) 上、下游围堰设计 大坝上游围堰位于大坝上游河道转弯处,地形平缓,地表高程 340.00m 左右, 地形坡度 3°左右。上游围堰选用土石围堰型式,围堰堰顶高程 368.00m,堰顶轴线 长 208.48m,顶宽 8.00m,最大堰高 28.00m,迎水面、背水面坡比均为 1:2.00,堰 基及堰身采用粘土心墙防渗型式。 大坝下游围堰、位于下水库大坝下游后寺河河道内及坡地上,下游围堰选用土 石围堰型式,围堰堰顶高程 334.00m,堰顶轴线长 121.20m,顶宽 8.00m,最大堰高 10.00m,迎水面、背水面坡比均为 1:2.00,堰基及堰身采用粘土心墙防渗型式。 11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e) 截流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截流时间安排在开工后的第 1 年 10 月份。采用 10 月份 10 年一遇月平均流量 0.122m3/s 作为截流设计流量。选择在上游围堰处由左岸向右 岸单向进占、立堵截流。由于截流流量极小,直接采用石渣抛投进占即可。 f) 下闸及下游供水 1) 下闸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第4年2月初,导流洞下闸,下闸流量选择2月份10年重现 期的月平均流量0.025m3/s。 第4年2月~5月进行泄洪洞孔口压坡段改造及弧门安装,施工期临时挡水标准采 用时段2月~5月10年一遇洪水标准,相应的洪水流量224.00m3/s。进口平板闸门挡水 水位为388.00m,闸门挡水水头38.00m。 2) 下游供水 为保证保证下游生态、居民供水以及农田灌溉用水的要求,下水库需设置生态 放水管,流量考虑维持下游水生态系统稳定和水面蒸发量,即 0.0097m3/s。为保证 下游生态的要求,下水库设置生态放水管。生态流量管结合预泄洪放空洞布置,采 用管径为 600mm 的钢管,进水口高程位于死水位 367.00m 以下,供水管全长约 528.2m,其进口高程为 357.00m,在进口处设置拦污网,防止杂物进入堵塞钢管, 管线垂直向下转弯沿泄洪放空洞底板布置,与底板坡度相同延伸至出口,经过消能 挑坎混凝土从其右导墙穿出,出口处设操作平台及控制阀门,对泄放流量控制,下 泄水流经放空洞末端护坦及引渠自流至下游河道。 删除[朱波]: 生态流量管结合泄洪放空洞布置,采用管径 2.2.6.9.3 输水系统及地下厂房施工导流 为 200.00mm 的钢管,进水口高程位于死水位 367.00m 以 下,其进口高程为 357.00m,在进口处设置拦污网,防止 1) 上水库进/出水口 杂物进入堵塞钢管,管线沿放空洞衬砌侧墙延伸至出口导 上水库进/出水口施工导流标准:引水系统与厂房贯通前,施工期洪水标准采用 全年 20 年一遇标准,相应 24h 洪量 8.06 万 m ,对应水位高程 801.80m;贯通后施 3 工期洪水标准采用全年 100 年一遇标准,相应 24h 洪量 12.00 万 m3,对应水位高程 805.82m。上水库进/出水口底板高程 801.00m,底板开口线交原地面可预留岩坎高 程 813.00m,高于 801.80m。因此在引水系统与厂房贯通前,上水库进/出水口可以 在岩坎的保护下进行施工,引水系统与厂房贯通后,上水库进/出水口也可以在岩坎 113 墙引出,出口处设操作平台及控制阀门,对泄放流量控 制,工程下水库下游有后寺河水库大坝,工程在设计阶段 需考虑设计加压本站或引水管线确保泄放的生态流量可以 泄放到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的后寺河河道。在导流洞下闸 后至生态泄流管能够泄流前,可利用水泵进行抽水补充生 态流量。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保护下进行施工。第 4 年 9 月上水库进/出水口闸门具备下放条件,此后可由上水 库进/出水口闸门挡水,挡水度汛标准采用全年 100 年一遇洪水,保证输水系统和厂 房全年连续施工。 2) 下水库进/出水口 下水库进/出水口施工导流标准:尾水系统与厂房贯通前,施工期洪水标准采用 全年 20 年一遇标准,相应洪峰流量 774.00m3/s,对应水位高程 366.51m;贯通后施 工期洪水标准采用全年 100 年一遇标准,相应洪峰流量 1060.00m3/s,对应水位高程 373.24m。下水库进/出水口底板高程 354.00m,底板开口线交原地面可预留岩坎高 程 364.00m,低于 366.51m,因此在尾水系统与厂房贯通前利用岩坎+混凝土围堰挡 水,混凝土围堰高 4m,围堰基础采用帷幕灌浆防渗,保证输水系统全年连续施工。 在尾水系统与厂房贯通后,第 3 年 5 月下水库进/出水口具备闸门挡水条件, 此后 可由下水库进/出水口闸门挡水,挡水度汛标准采用全年 100 年一遇洪水,保证输水 系统和厂房全年连续施工。 2.2.6.10 施工进度安排 通过对各单项工程施工方法、施工强度和施工进度研究,并经施工总进度统筹 考虑安排,控制本工程首台机发电工期的关键线路为地下厂房工程的施工。这条关 键线路由下列项目组成:净准备期 6 个月→主厂房开挖 24 个月(包括岩壁吊车梁施 工)→厂房发电机层以下埋件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15 个月→第 1 台机组安装调试 15 个 月→每间隔 3 个月投产发电一台机组(2、3、4 机组,共 9 个月)。整个关键线路工期 即工程总工期为 69 个月,其中首台机组发电工期 60 个月。 本工程从第 1 年 1 月正式开工到第 1 台机组发电工期(首台机发电工期)为 5 年,总工期 5 年 9 个月(不含筹建期 2 年)。工程建设施工分期为:工程筹建期 2 年 (筹建期的前 6 个月为施工招标时段)、工程准备期 6 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 4 年 6 个月、工程完建期 9 个月。施工期高峰人数约 3100 人,其中上水库区施工高峰人 数 1000 人,下水库区施工高峰人数 1600 人,机电安装施工高峰人数 500 人。 施工进度指标见表 2.2.6-22 11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2.6-22 施工进度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指标 工程筹建期 月 24 第 1 台机组发电工期 月 60 总工期 月 69 土石明挖高峰期月平均强度 万 m3/月 71.33 石方洞挖高峰期月平均强度 万 m3/月 5.61 混凝土浇筑高峰期月平均强度 万 m3/月 3.11 土石填筑高峰期月平均强度 万 m3/月 45.84 工期指标 施工强度指标 2.2.7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2.2.7.1 建设征地处理范围 枢 纽 工 程 建 设区 依 据 施 工 总 布 置 方案 确 定 其 征 收 和征 用范 围 。 根 据 NB/T 10338-2019《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范围界定规范》,枢纽工程建设区与水库淹没 区重叠部分,纳入水库淹没区,按用地时序要求归入枢纽工程建设区先行处理。 经调查统计,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枢纽工程建设区总占地面积 3427.89 亩,其中水库淹没区面积 1093.05 亩,枢纽永久占地面积 1443.59 亩,枢纽临时占地 面积 891.25 亩。 表 2.2.7-1 建设征地处理范围面积总表 单位:亩 建设征地处理范围 项目 土地 面积 枢纽工程建设区 单位 亩 水库淹没区 永久占地 临时用地 小计 上水库 淹没区 下水库 淹没区 合计 小计 2334.84 1443.59 891.25 1093.05 354.75 738.3 3427.89 2.2.7.2 建设征地实物指标 a) 土地 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涉及巩义市北山口镇东门村、老井沟村,大峪沟镇民 权村,涉村镇北庄村,竹林镇新山村共 4 个镇、5 个村、9 个村民小组。经调查统计 分析,建设征地总面积 3427.89 亩,其中水库淹没区面积 1093.05 亩,占总面积的 11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1.89%,枢纽工程建设区面积 2334.84 亩,占总面积的 68.11%。 按 用 地 属 性 划 分 , 工 程 建 设 征 地 涉 及 国 有 土 地 1565.62 亩 , 占 总 面 积 的 45.67%,涉及集体土地 1862.27 亩,占总面积的 54.33%。 按用地性质划分,永久占用土地面积 2536.64 亩,占总面积的 74.00%(其中园地 18.81 亩,林地 2244.52 亩,草地 17.8 亩,商服用地 3.15 亩,住宅用地 4.57 亩,交 通运输用地 6.36 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41.43 亩),临时用地土地面积 891.25 亩,占总面积的 26.00%(其中林地 828.8 亩,草地 57.9 亩,交通运输用地 3.54 亩, 水 域 及 水 利 设 施 用 地 1.01 亩) 。 按 用 地 地 类 划 分, 征 占 用 园 地 18.81 亩 , 林 地 3073.32 亩,草地 75.7 亩,商服用地 3.15 亩,住宅用地 4.57 亩,交通运输用地 9.9 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42.44 亩。建设征地范围未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国家 二级公益林 2148.88 亩,省级公益林 961.32 亩,地方公益林 242.8 亩。 b) 人口 经调查统计,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涉及搬迁人口 1 户 2 人,为农业人口。 c) 房屋 经调查统计,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征地涉及房屋总面积 1926.97m²(住 宅用房面积 113.34m2 ,生产和经营性用房面积 1813.63m2),其中:砖混结构面积 24.85m²,砖木结构面积 98.43m²,砖(石)窑面积 1472.24m²,土窑面积 331.45m2。涉 及林木 3103.94 亩,涉及零星树木 2150 棵。 d) 个体工商户 经调查统计,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征地涉及个体工商户 1 户、农民专业合 作社 1 户。 e) 专业项目 经调查统计,工程建设征地影响专业项目涉及交通专项,包括四级公路 0.5km;涉及水利专项,包括塘坝 1 座(蓄水容量为 24 万 m3);涉及通信设施,包括 移动公司通信光缆 1 条共 5km,无线通信基站 1 座,通信基站配套铁塔及机房设施 1 处。 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外扩 1000 米后,项目压覆 4 处国家矿产地,1 处省财政地质勘 查项目,1 处采矿权,建设征地范围内未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未涉及文物保护单位。 11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2.7.3 农村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规划设计基准年为 2022 年,规划设计水平年为 2025 年。至规划设计水平年,搬迁安置人口为 1 户 2 人,生产安置人口为 137 人。搬迁 安置采取自主安置方案,生产安置采取一次性补偿的方案。 规划自行迁建处理个体工商户 1 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1 户,规划对巩义国有林 场涉及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采用一次性补偿处理。 规划对工程建设临时征用的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共计 808.92 亩)进行复垦规划 设计,规划林地覆土厚度取 0.5m,草地覆土厚度取 0.4m。 2.2.7.4 专业项目处理方案 规划复建移动 24 芯光缆线路 1 条共 5.5km,移动无线通信基站 1 座;规划复建 铁塔公司基站配套铁塔及机房设施 1 处。 2.2.8 水库蓄水与电站运行 2.2.8.1 水库初期蓄水和正常运行期补水 a) 水库初期蓄水 巩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死水位 815.00m,死库容 35 万 m³,正常蓄水位 855.00m,相应库容 793 万 m³;下水库死水位 367.00m,死库容 129 万 m³,正常蓄 水位 388.00m,相应库容 908 万 m³。 上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0.34km2,下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51km2。上、下水 库坝址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分别为 3.486 万 m³、522.8 万 m³,下水库考虑上游洪 河水库、慈云寺水库供水和区间灌溉用水后,入库年均径流量 225.24 万 m³。 根据施工计划安排,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时间为第 5 年 12 月底,首台机调试运行时间约 3 个月,即首台机开始调试运行的时间为第 5 年 9 月底。 电站首台机调试以水泵工况作为启动工况运行,首台机组调试时间按 4h 考虑。 首台机调试时,上、下水库总需水量包括充填死库容水量、单机满发 4h 水量和单条 引水道充填水量(8.8 万 m³)。其中上水库需水量最少需满足单条引水道充填水量, 下水库需水量包括上、下水库死库容水量(下水库考虑填渣量 200 万 m³,孔隙率按 15%考虑)、单机满发 4h 水量。首台机调试时单条引水道充填水量 8.8 万 m³,需从 11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下水库抽至上水库进/出水口,初步考虑根据施工期供水设施将水从下水库抽至上水 库进/出水口。首台机调试运行后,各台机组正式投产运行所需蓄水量应满足投产机 组容量日连续满发小时数 6h 要求所需水量。 根据上述蓄水要求,巩义抽水蓄能电站初期蓄水各阶段所需水量见表 1.5.10-1。 表 1.5.10-1 单位:万 m3 初期蓄水各阶段总需水量 项目 投产时间 累计需水量 首台机调试运行 第 5 年 9 月底 318 第 1 台机组正式投产 第 5 年 12 月底 373 第 2 台机组正式投产 第 6 年 3 月底 537 第 3 台机组正式投产 第 6 年 6 月底 711 第 4 台机组正式投产 第 6 年 9 月底 875 备注 上水库来水很小,不考 虑上水库蓄水,只考虑 下水库蓄水 966 总需水量(含裕度库容) 根据上、下水库坝址长系列月径流资料,从起蓄到各机组投产阶段的不同蓄水 历时,对上、下水库天然径流量进行蓄水时段组合滑动排频,选取 75%保证率相应 的来水时段,考虑蒸发、渗漏损失及下游用水要求,计算初期蓄水期间上、下水库 可蓄水量,成果见表 1.5.10-2。 表 1.5.10-2 初期蓄水计算成果表(75%保证率来水) 单位:万 m3 项目 入库 可蓄水量 需水量 缺水量 调试 288 232 318 86 第 1 台机 305 237 373 136 第 2 台机 308 228 537 310 第 3 台机 451 212 711 499 第 4 台机 489 276 875 599 962 690 总需水量 由表 1.5.10-2 可见,75%来水保证率下,考虑满足上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的情况,机组调试和投产工况下下水库可蓄水量均小于设计需水量要求。本工程初 期蓄水期需进行补水。 b) 补水措施 11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 补水水源选择 经调查坞罗水库为巩义市唯一的中型水库,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支流,距巩义后 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直线距离 4km。由于巩义市总体缺水,本项目的补水不能 仅靠当地水源,坞罗水库本身通过上游巩义后寺河的陆浑水库自流补水,陆浑水库 控制流域面积 3492km2,水库任务是防洪、灌溉发电和供水,水库总库容 13.2 亿 m³,属于大(I)型水库,是洛阳五大大型水库之一。本项目可研阶段,巩义市人民政 府与陆浑水库运行中心进行了协商,陆浑水库运行中心复函原则同意陆浑水库为巩 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供水,电站所需水量,结合陆浑水库向巩义市供水时,一并 补充到位。 2) 补水工程措施 根据收集的资料,坞罗水库至后寺河水库下游设有水系引水工程,水系引水工 程管道全长 23.54km,以重力自流方式分别给后寺河、西泗河、东泗河河道补充生 态用水。每年 3~11 月份每天 8 点到 20 点时段常流水,管道设计总引水流量为 1.848m³/s,其中至后寺河 1.1088m³/s,流量满足补水水量要求。根据坞罗水库至后 寺河水系引水工程成果,后寺河支管末端位于后寺河特大桥附近,管径 DN800mm。补水工程采用从后寺河支管末端接管引水至泵站,引水管与原支管管径 保持一致为 DN800,经泵站加压提水至左坝肩;输水管管径为 DN500,管道沿后寺 河河道敷设至左坝肩向下水库补水。补水管道全线长 5.8km,补水时段为第 4 到第 6 年每年 3~11 月,共计补水量为 655 万 m³,拟定补水流量为 900m³/h,加压泵站设计 引水规模为 750m³/h,选用 4 台水泵(3 用 1 备)单台水泵流量为 250m³/h。 c) 正常运行期补水 在 1962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长系列补水盈亏中,连续缺水时间最长为 68 个月 (1964 年 11 月~1966 年 6 月),缺水量 383 万 m³,从年水量盈亏成果来看,60 年中有 29 年缺水,最大缺水量为 130.8 万 m³,且存在连续几年缺水的情况;按每年缺水额 度从小到大排频,95%频率对应的缺水额度为 130 万 m³。 运行期每年最大补水量 130 万 m³,年均补水量 27 万 m³。初期蓄水补水工程为永 久工程,运行期补水仍采用初期蓄水补水工程的管道和加压泵站等。 补水管道工程总体平面图详见图 5.9.7-1。其中 K0+000~K0+760、 K0+810~K1+920 段位于顺河路侧有原始挡墙背河侧段(不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浅 11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埋于底下,覆土深度根据现场实际调整;K0+760~K0+810、K1+920~K3+300 段位于 顺河路侧无原始挡墙段(位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其中 K0+760~K0+810 为穿河 段,K1+920~K3+300 为顺河段,该段 DN450mm 的外涂塑焊接钢管外采用 C25 混凝 土包裹,包裹块边长 0.65m,外侧原土压实,压实度≥95%,管道埋深均为 0.5m, 如图 5.9.7-2 所示;K3+560~K4+700、K4+720~K5+060、K5+320~K5+720 段(不在 河道管理范围内)为隧洞段,补水管道放置于隧洞预留沟槽内;其余管道段采用浅 埋于地下方式,覆土深度根据现场实际调整。 12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5.9.7-1 补水工程布置图 12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5.9.7-2 K0+760~K0+810、K1+920~K3+300 段管道典型断面图 2.2.8.2 电站和水库运行方式 a) 电站运行特性 巩义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主要承担调峰、填谷、储能和紧急事故备用任 务,同时还具有调频、调相等功能。根据 2030 年水平河南电网电力电量平衡成 果,设计水平年电站年发电量为 15.89 亿 kWh,年抽水电量为 18.12 亿 kWh。设计 水平年巩义抽水蓄能电站日运行方式如下: 5 月~10 月份:电站一般在 00:00~6:00 的负荷低谷时段作抽水工况运行,日填谷 时间一般为 7h,在 11:00~14:00、17:00、19:00~21:00 作发电工况运行,日调峰时间 一般 2h 左右,为系统提供尖峰工作容量,同时为系统提供紧急事故备用容量。 11 月~次年 4 月:电站一般在 0:00~6:00 的负荷低谷时段作抽水工况运行,日 填谷时间一般为 5h~6h,在 11:00~12:00、16:00~21:00 作发电工况运行,日调峰时 间一般 2h,为系统提供尖峰工作容量,同时为系统提供备用容量。 b) 水库运行特性 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中的水是循环使用的。考虑为电站运行过程中蒸发和 渗漏损失留有一定余地,并结合上、下水库本身库容特性,本阶段上下水库均设 置约 5%的富裕库容,因此通常情况下,上下水库均不会消落到死水位。在发电工 12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况时,各时段库水位随本电站在该时段的发电出力大小而变化。在抽水工况时,各 时段库水位随本电站在该时段的抽水功率大小而变化。发电工况时,上水库水位开 始从正常蓄水位 855.00m 逐步消落,随着水量从上水库逐步转移至下水库,下水库 水位逐步抬高直至其正常蓄水位 388.00m;抽水工况时,下水库水位从正常蓄水位 388.00m 逐步消落,随着水量从下水库逐步转移至上水库,上水库水位将逐步抬高 至正常蓄水位 855.00m。 c) 调频、调相运行 本电站可根据系统需要设置调频、调相设备,使每台机组都具有调频、调相功 能,调频、调相运行时间将由电力调度部门根据电网运行要求安排。 d) 储能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储能功能,它是大规模新能源建设的助推器。以新能源为主 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超短周期(毫秒至秒级)、短周期(分钟至小时级)、日周等不同时 间尺度均有调节需求,而抽水蓄能主要用于满足系统短周期、日周调节能力需求, 重点解决新能源出力特性与用电负荷特性匹配性较差、新能源受天气影响而导致的 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电力供应不确定性等问题。作为优质的灵活性调节电源,抽水蓄 能快速的响应能力以及长时间的容量储备,可以有效应对风光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 和不确定性,平滑新能源出力的同时实现新能源电量的时移,保障新能源入网安 全,使得新能源成为电网友好型优质电源,突破电网规模对新能源容量的限制,促 进新能源并网消纳。巩义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可有效实现电网中风光等新能源电 量的时移,减少系统弃风光电量约 13.38 亿 kWh,具有较好的储能功能。 e) 水库洪水调度 1) 上水库洪水调度 上水库集雨面积小(仅为 0.34km2),暴雨产生的洪水洪峰、洪量也相对较小,因 此上水库工程未设置泄洪设施。暴雨形成的洪水 24h 洪量可暂存于上水库,并通过 机组发电运行排至下水库。为确保工程安全,上水库水位达到正常蓄水位后,电站 应停止抽水。 2) 下水库洪水调度 下水库泄水建筑物采用侧槽式溢洪道与泄洪放空洞联合泄洪。一般情况下,当 12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下水库内水量之和大于上、下水库死库容与发电水量之和时,下水库通过泄洪 放空洞开始下泄多余水量;当下水库水位达到正常蓄水位 388.00m 以上时,库内高 于正常蓄水位的洪水水量通过自由泄流方式从溢洪道下泄;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控 制下水库泄洪放空洞开度使下泄流量不大于已出现的最大天然流量。根据洪水调节 计算成果,在发生 2000 年一遇的校核洪水时,下水库最高坝前水位为 393.39m,相 应最大下泄流量为 2273 m³/s。 2.2.9 电站与电力系统连接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巩义市境内,距离巩义市区直线距离约 7km,距 郑州市直线距离约 50km,距嵩山 500kV 变电站距离约 46km。电站总装机容量为 1200MW,装设 4 台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单机额定容量为 300/320MW (发电工况/ 电动工况),主要承担河南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和紧急事故备用任 务,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根据国网河南能源互联网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3 年 1 月编制的《河南巩义后 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必要性专题研究报告》,初步推荐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 本期出线 1 回,接入嵩山 500kV 变电站。根据电站所处位置、工程规模及电网结 构,本阶段电站初拟 500kV 出线 1 回接入嵩山 500kV 变电站。 2.2.10 工程投资 工程静态总投资 717908.87 万元,单位 KW 静态投资为 5973 元/kW,估算新增 环境保护工程投资 12799.19 万元,环保投资占工程静态总投资的 1.78%。 12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工程分析 3.1 工程建设必要性分析 3.1.1 是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 根据河南省能源资源情况,在考虑已建、在建电源及已明确在 2030 年前投产 的各类规划电源的基础上,2030 年水平河南电网将出现最大 23924MW(不考虑第 三、第四直流)的容量缺口和 33003MW 的调峰容量缺口。其常规水电比重小且水 能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燃气电站受天然气资源条件制约,建设规模受到限制, 燃煤火电与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相违背,不会大力发展,甚至 后期会逐步退出电力系统。为满足河南电网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在现有已定电 源规模基础上,需新开工建设一定规模的电源,特别是调峰能力强的抽水蓄能电 站。根据河南电网特性等综合分析,结合目前河南省电源结构,在考虑天池、洛 宁、五岳、鲁山花园沟等抽水蓄能电站在 2030 年前投产,约还需新增抽水蓄能电 站装机规模为 10000MW~12000MW。因此,新建抽水蓄能电站是满足河南省电力 需求快速增长的必然选择。 3.1.2 是提高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的关键措施 近年来,河南电网建设取得较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电网运行存在 短路电流水平较高,无功调节能力不足,频率稳定性不高,高、低压现象并存,缺 乏感性和容性补偿容量等问题,影响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近几 年来,河南新能源发展迅速,2020 年底装机占比约 29%,火电比重下降至 63.7%左 右,但风电等新能源由于其出力变化大,对电网安全而言是不利的。河南电网缺乏 启动迅速、运行灵活、能快速跟踪负荷变化的保安电源,难以适应系统额外负荷的 冲击和突然事故的干扰,电网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防范区外远距离、大容 量特高压输电发生故障时对电网造成的巨大冲击,在受电地区应配备具有快速响应 能力的支撑电源,以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和可靠性。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 1200MW,上、下水库库容按连续满发 6h 设计,电站运行灵活性好,负荷调整范围大,备用能力较强,具有显著的调频、调 相、快速负荷调整、紧急事故备用等动态作用与效益。 12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1.3 是改善电网运行条件、提高运行经济性的需要 河南电网调峰任务目前主要由燃煤火电机组来承担,燃煤火电机组允许的出力 变化幅度较小,爬峰速度较慢,调峰能力有限,火电压负荷(甚至投油助燃)和机组 启停调峰现象突出,调峰经济性较差。而且,火电机组处于高温高压高速状态下工 作,所带负荷频繁变化将导致机组故障率提高,燃料费及运行维护费增加,经济运 行寿命缩短,严重影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 1200MW,具有双倍解决系统峰谷差的功 能,是河南电网最为经济的调峰手段。电站建成投产后,可充分发挥调峰填谷作 用,改善火电运行工况,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3.1.4 是配合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经济运行,2030 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目标 实现的迫切需要 根据 2020 年气候雄心峰会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二氧化碳排放 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 年我国非化石能 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 瓦以上。 2021 年底,河南省全口径电源装机达 111137MW,其中煤电 66259MW、燃气 3441MW 、 常 规 水 电 2752M 、 抽 水 蓄 能 电 站 1320MW 、 风 电 18504MW 、 光 伏 15556MW、生物质及其他 3306MW,分别占 59.6%、3.1%、2.5%、1.2%、16.6%、 14.0%、3.0%。 截至 2021 年底,河南省统调装机中风电、光伏发电总容量 34060MW(风电 18504MW、光伏发电 15556MW),根据目前的相关规划,河南风电装机规模在 2025 年、2030 年将分别达到 26000MW、36000MW,光伏装机规模在 2025 年、2030 年 将分别达到 24000MW、39000MW,根据我国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争 取 2060 年达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未来风电、光伏的装机规模将比上述值更大。 分析电力系统中各电源出力特性,区外电力由于长距离外送,出力相对较平 稳,通常承担系统基荷和腰荷;水电装机较小,对电网负荷影响较小;火电装机较 大,可承担一定的调峰作用,但有一定的技术最小出力要求;风电出力不稳定,常 出现连续大风或连续无风的情况,全省大规模风电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但其出力通 12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常与电力系统负荷需求不匹配,甚至多数时间是相反的,常会出现负荷高时少出 力,而负荷低谷时,出力有剩余不能完全被电力系统消纳的情况;光伏出力主要集 中在白天,全省大规模光伏的发展可部分平抑气象影响,可顶部分白天高峰负荷, 但随着月际、日内负荷峰谷差的增大,负荷较低的月份或日间负荷较低的时段,也 有可能出现光伏出力过剩的情况。对于风电、光伏的出力剩余问题,唯有抽水蓄能 电站能将其富余出力转化成负荷高峰时的稳定出力,不仅有效调节风电出力不稳对 系统的冲击作用,更能将风电、光伏的剩余出力转化为电力系统需要的出力,提高 风电、光伏的在电力系统中的消纳水平,在这过程当中,抽水蓄能电站承担了重要 的储能作用。为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 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建设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配合优化运 行,实现 2030 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迫切需要。 3.1.5 是河南电网抽水蓄能合理布局的需要 抽水蓄能电站在河南电网中除承担调峰任务外,更主要的是作为电网的保安电 源,承担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根据 其作用及运行特性,电站宜尽量布局于负荷中心附近,以节省输变电投资,避免电 力潮流远距离大进大出;另外,从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及快速反应能力的 角度分析,电站应分散布局。 河南省电源及负荷的分布特点决定了电网内电力潮流的整体格局为“西电东 送”、“北电南送”。根据《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调整报告》(2020 版)对于 河南抽水蓄能电站合理布置的分析结论,河南电网抽水蓄能电站合理布局的总体原 则是宜优先布局在豫北、豫南、豫中各区域负荷中心附近,特高压输电通道落点附 近以及省内可再生能源基地附近。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境内,属于豫中地区,豫中 地区东西跨度较大,包括洛阳、三门峡、济源、郑州、开封、商丘等市,是河南电 网的负荷中心,而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靠近负荷中心,距郑州市直线距离仅 50km,主要服务郑州城市圈等负荷中心,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根据特高压电网规 划,未来河南电网将规划建设第三直流,豫中东地区是规划新增第三直流的落点 12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电站可通过调峰、填谷起到双倍削减系统负荷峰谷差的作用,调峰能力强;机 组具有灵活启停、快速“爬坡”等优良的动态特性;电站具有承担紧急事故备用的库 容条件,是承担系统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以及黑启动的 理想电源。同时可根据负荷对新能源的出力进行跟踪调节,平抑新能源出力的不均 衡性和对电网的不利影响,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消纳。因此,在此布局巩义后寺河 抽水蓄能电站,是十分必要的。 3.1.6 是节能减排,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河南电网电源过去一直以燃煤火电为主,2020 年火电装机占总装机的 60%以 上,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2021 年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增加,火电装 机规模降至了 59.6%,但是从发电量上看,火电发电量比例还是很高,2020 年火 电发电量占全省电源发电量的 86%以上,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根据河南电网 2030 年电力电量平衡成果,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投入系统运行后,可节省电网 标煤耗 41.80 万 t,相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109.5 万 t、二氧化硫排放量 0.34 万 t、氮氧化物 0.31 万 t。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煤炭资源的消耗 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要求,对推动河南省节能发电调度的实施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3.2 工程建设符合性分析 3.2.1 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运行灵活、反应迅速、造价低的特点,可妥善解决电网调峰 与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问题,是河南电网理想的调峰电源。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符合《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第 13 章“开发利 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要求,同时工程的建设对工程区及其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 从保护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的 建设符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供电地区经济发展 的要求。《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意见》 (豫政 〔2013〕65 号)提出适度建设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本工程行业类别为水力发电, 12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电力类中的鼓励类 项目。因此,工程建设符合国家、河南省产业政策,符合河南省电力发展思路,对 地区经济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拉动作用,对实现以电代柴,保持流域生态平衡、防止 水土流失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政策。 3.2.2 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符合性分析 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 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 年 3 月 5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 和各项工作。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根据河南电网 2030 年电力电量平衡成果,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投入系统 运行后,可节省电网标煤耗 41.80 万 t,相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109.5 万 t、 二氧化硫排放量 0.34 万 t、氮氧化物 0.31 万 t,同时还减免了火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废 水、废热污染问题,建设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可保障河南电网新能源高比例消 纳,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部 署的需要。 3.2.3 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及生态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3.2.3.1 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 号),工程所在郑州市属于中原经 济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 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本工程建设可为豫中城市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 力保障。可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工程建设符合《全国主 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 3.2.3.2 与河南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巩义市境内,根据《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2014年1月21日),评价区属于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功能定位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 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 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 12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区。重点开发区域必须把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作为首要任务,既要发挥集聚人口和经济 的主体功能,又要保护区域内的耕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本工程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属于非污染型目,是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 业,不会损害农业的生态功能。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可有效避免或减轻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区域提供农产品功能的影响。本工程泄放生态 流量,充分考虑了水库下游用水需求;工程建设为发展当地农业提供了交通、能源 等方面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当地经济和发展。工程建设与《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 划》不冲突,满足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 3.2.3.3 与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 根据《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工程区位于嵩山矿区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 生态功能区。该区主要地貌单元为浅山丘陵,土地利用以农田为主。本区蕴藏丰富 的矿产资源,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矿、铁矿、耐火黏土矿、水泥灰岩矿、花岗石、大 理石矿。矿山开发活动极度活跃,地表植被破坏严重,生境破碎。水资源胁迫高度 敏感,水土流失极敏感。 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为农产品提供及矿产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措施及目标是 杜绝私采滥开、做好矿区复垦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严禁在崩塌滑坡危 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和宜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区域采石、采矿、采土,对已经停止 采矿或关闭的矿山、坑口,由当地政府负责及时做好土地的恢复、复垦和尾矿的综 合利用。 本工程建设对评价区植被的影响主要为:①施工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改变土 壤层次、影响土壤质地及肥力,进而会对植被生长产生不利影响;②工程占用林地 会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和植物生物多样性等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工程布置,工程占用林地面积不大,不会造成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 工程建设开发程度合理,施工结束后对部分施工区进行植被恢复,对区域植被覆盖 率和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小;同时,工程建设加强水保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水土流 失和水质影响不大。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是相协调的。 3.2.4 与森林公园相关法规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建设涉及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根据上 13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待批复的河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工程建设不涉及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 顶国家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范围。 国家林业局《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2011 年 8 月 1 日)第十一条:“国家级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审核后, 报国家林业局批准。经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5 年内不得修改;因国家或 者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需要修改的,应当报国家林业局同意。在国家级森林公园设立 后、总体规划批准前,不得在森林公园内新建永久性建筑、构筑物等人工设施”。国 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法》(2016 年 9 月 22 日)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加强省 级森林公园和市、县级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省级森林公园和市、县级森林公园 设立、撤销、改变经营范围或者变更隶属关系的审批,按照地方有关规定执行”。第 十二条:“占用、征收、征用或者转让森林公园经营范围内的林地,必须征得森林公 园经营管理机构同意,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 办理占用、征收、征用或者转让手续,按法定审批权限报人民政府批准,交纳有关 费用。依前款规定占用、征收、征用或者转让国有林地的,必须经省级林业主管部 门审核同意。” 因此,本项目建设受到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制 约。在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获得行政许可,并落实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措施后,不再制约本工程建设。 3.2.5 与林地相关法规、规章符合性分析 a) 林地保护等级 项目涉及二级保护林地 229.17hm2。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一款:“占用和临时占用林地 的建设项目应当遵守林地分级管理的规定:(一) 各类建设项目不得使用Ⅰ级保护林 地。(二) 国务院批准、同意的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 部门批准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建设项目,可以使用Ⅱ级及其以下保护林 地。……(四) 县(市、区)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的基础设 施、公共事业、民生建设项目,可以使用Ⅱ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八) 公路、 铁路、通讯、电力、油气管线等线性工程和水利水电、航道工程等建设项目配套的 13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采石(沙)场、取土场使用林地按照主体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范围执行,但不得使用Ⅱ级 保护林地中的有林地。其中,在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以下简称重点国 有林区)内,不得使用Ⅲ级以上保护林地中的有林地。……” 由上可知,相关规章未对工程建设主体工程占用国家林地提出限制条件,下阶 段可按国家和河南省有关规定办理林地占用审核审批手续。 b) 公益林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7〕34 号)第九条:“严格控制勘查、开 采矿藏和工程建设使用国家级公益林地。确需使用的,严格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 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使用林地手续。涉及林木采伐的,按相关规定 依法办理林木采伐手续”。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二款:“本条第一款第(二)、 (三)、(七)项以外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不得使用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地”。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临时占地林地监督管理通知》(林资发[2015]121 号):“不 可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对山体造成破坏的采石、取土场等附属工程临时占用林地,不 得使用Ⅱ级以上保护等级林地中的有林地,不得使用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地,不得在 县级以上公路和铁路两侧视野范围内选址。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 园、风景名胜以及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区域临时占用林地进行采砂、挖沙、 取土等。禁止在国家级公益林地采砂、挖沙、取土。” 《河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2012 年 10 月 1 日)第十三条:“严格控制勘 察、开采矿藏和各类工程建设等占用征收公益林场地。确需占用征收的,按国家和 省有关规定办理”。 本项目涉及国家级二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据当前工程布置和生态公益林范 围进行比对,国家二级公益林 176.64hm2;涉及省级公益林 61.13hm2 。涉及公益林 区域林地植被均为灌丛多是森林遭到毁坏后次生演替形成。在评价区内常见的群系 有 黄 栌 灌 丛 (Form. Cotinus coggygria) 、 荆 条 灌 丛 (From.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 野 皂 荚 灌 丛 (From. Gleditsia microphylla) 、 酸 枣 灌 丛 (From.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等。 由上可知,相关规章未对建设主体工程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提出限制 条 件 , 但 不 应 在 国 家 级 公 益 林 地 范 围 内 采 砂 、 挖 沙 、 取 土 。 根据《河南省生 13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工程确需占用公益林林地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 定。下阶段应要做好生态公益林审批调整工作。 3.2.6 与相关规划、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3.2.6.1 与《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符合性 2020 年 12 月 18 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开展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 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0〕138 号),启动全国新一轮抽水蓄能中 长期规划编制工作。2021 年 5 月,河南省能源局委托我院进行河南省抽水蓄能中长 期规划的编制工作,我院于 2021 年 6 月编制完成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规划提 交河南省能源局并上报国家能源局,同月通过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会同河南省 发改委在郑州组织的评审。同年 9 月,《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正 式发布,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列入中长期规划项目,同时为河南省十四五期间 重点实施项目。 因此,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与《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相符合。 3.2.6.2 与《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调整报告(2021 版)》符合性分析 《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调整报告(2021 版)》选出了嵩县龙潭沟 (1800MW) 、 辉 县 九 峰 山 (2100MW) 、 林 州 弓 上 (1200MW) 、 灵 宝 窄 口 (1200MW)、汝阳菠菜沟(1200MW)、巩义后寺河(1200MW)、济源逢石河(1500MW) 7 个站点作为规划推荐站点。当前林州弓上站点正在建设,目前,巩义后寺河站址 开发条件已经成熟。 《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调整报告(2021 版)》以专节对巩义后寺河站点 的环境影响做出论述,评价结论为:“巩义市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规划站点不涉及 河南省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 地,不涉及国家级一级公益林,不涉及 2021 年河南省上报国家版本的生态保护红 线。通过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施工污染防治措施,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不受损害,本站点具备环境可行性。” 根据上报待批复的河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工程建设不涉及整合优化 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本报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 13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体系,涵盖了规划报告所述的废污水处理、防尘降噪、生态保护 和水土保持、人群健康保护等各方面。 因此,本项目与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调整报告相符合。 3.2.6.3 与《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符合性分析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出要提升能源储备调节能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施火电机组调峰灵活性 改造,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和热电冷多联供。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是满足河南省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的 需要,是解决系统调峰问题的经济措施,其开发建设有利于提高电网的调峰能 力,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纲要》。 3.2.6.4 与《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符合性 《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豫政〔2021〕44 号)中 提出要推进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完善能源消费 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实行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大力整合优化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实现碳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脱钩”、“严格控制煤炭消费 总量,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外电输入比重”。 本工程为抽水蓄能电站,属于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符合《河南省“十四五”生 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 3.2.6.5 与《黄河流域综合规划》符合性分析 2013 年 3 月 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国函〔2013〕34 号文对《黄河流 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 进行了批复。 规划现状水平年原则上以 2007 年为 准;近期规划水平年为 2020 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 2030 年。《黄河流域综合规 划(2012~2030 年)》提出:“伊洛河流域具有一定的水电开发条件,已开发水电站 37 座,总装机容量 104MW,年发电量约 4.5 亿 kWh。今后应结合农村小水电建 设,进一步开发利用水电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要统一规划,加强监管,保证河道内 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规划中对伊洛河流域的水电资源开发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本工程为抽水蓄能电站,通过现状调查,对上下水库下游的生态需水要求进行 了分析计算,并采取了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和监测监控措施,不影响伊洛河的生态用 13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工程建设符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3.2.6.6 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符合性 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 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中提 到“发挥黄河上游水电站和电网系统的调节能力,支持青海、甘肃、四川等风能、太 阳能丰富地区构建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加大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区清洁能源 消纳外送能力和保障机制建设力度,加快跨省区电力市场一体化建设。开展大容 量、高效率储能工程建设。支持开展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 试点等建设。” 本工程为抽水蓄能电站,属于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3.2.6.7 与《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 审查意见符合性分析 a) 与《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2019 年,水利部以水规计〔2019〕258 号批复了《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规 划范围为规划范围是伊洛河流域,流域面积 18881km2,涉及河南、陕西两省的 21 个县市。规划水平年为 2030 年。伊洛河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主要任务为防洪减 灾、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流域综合 管理等。《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提出:“伊洛河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应服从伊洛 河治理开发的总体部署,统筹考虑水资源合理配置、防洪、供水、生态环境保护等 任务以及维护河流健康的要求,统筹兼顾、有序开发、综合利用。” 伊洛河流域干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574.54MW,其中洛河干流及其支流伊 河干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 495.24MW,占流域总理论蕴藏量的 86.2%,其他支 流所占比重很小。本次规划范围主要介绍洛河干流及其支流伊河干流的水力发电规 划情况,规划主要针对洛河干流及其支流伊河干流已建、在建 46 座水电站 和规划 新建的 7 座水电站,提出了水电开发和运行意见,未对伊洛河支流水电开发提出具 体要求。 本项目未列入《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中,且项目位于伊洛河一级支流后寺河 上,不在洛河干流及其支流伊河干流上。另外本项目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不属于 13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传统水电开发项目,且项目已经列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规 划有依据。因此,本项目与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不冲突。 b) 与《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分析 1) 与《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符合性 《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力发电规划调整建议“鉴于伊洛河水 生态系统严重破坏、河道脱流减流现象严重的现状,评价建议从水生态保护的角 度,对鸡湾电站建设的必要性和环境可行性进一步进行论证,慎重开发;对本次规 划的 7 座新建引水式电站,在现有河道脱流、断流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均不实施。 同时,评价建议尽快开展伊洛河流域水电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及规划环评工作, 规范伊洛河流域的水电开发工作。……” 本项目未列入规划的水电站范围,项目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不属于本次规划 不允许实施的鸭鸠河、黄河(右岸)、磨头、九龙山、任岭、山峡和芦头 7 座传统水 电开发项目;目在抽水蓄能选点规划阶段的《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调整报 告》(2021 年版)中已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篇章,同时项目已列入《抽水蓄能中长期 发展规划》(2021-2035),为河南省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项目,项目有规划依据。因 此,本项目与《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议不冲突。 2)与《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符合性 2017 年,原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关于〈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 书〉的审查意见》(环审〔2017〕87 号)审查意见提出:“(二)严格保护生态空间,进 一步优化《规划》空间布局。洛河源头至尖角河段,洛河陕西大鲵省级自然保护 区、卢氏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在河段,伊河源头至栾川陶湾镇,伊洛河黑石关至 入黄口河段应划为禁止开发河段,严禁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其他河段应划为限制开 发河段,不再新建水电站。” 审查意见对洛河干流及其支流伊河干流、伊洛河干流的水电开发提出了具体要 求,但本项目位于伊洛河一级支流后寺河上,流域面积较小,不在规划的水电站范 围内,且本项目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不属于传统水电开发项目;同时项目已列入 《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有依据。因此,本项 目与审查意见不冲突。 13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2.6.8 与《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1 修订 版)》的符合性 2021 年 6 月,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 施制定技术指南(2021 修订版)》。根据《指南》,针对商砼(沥青)搅拌站,提出了 无组织排放的管控要求,包括:“所有物料(包括原辅料、半成品、成品)采用料仓、 储罐、料库等方式封闭储存”、“所有散状物料运输采用密闭皮带、密闭通廊、管状 带式输送机或密闭车厢、真空罐车、气力输送等密闭”、“各物料破碎、搅拌、转 载、下料口、卸料装车等设置集尘罩并配置袋式除尘器,库顶等泄压口配备袋式除 尘器或滤筒除尘器;搅拌机皮带跌落点等产尘点配套抽风收尘及除尘装置,不得有 明显粉尘逸散”、“除尘器卸灰不直接卸落到地面,采用封闭袋接或封闭式螺旋输 送,卸灰区封闭”、“料棚配备喷雾抑尘设施或物料全部封闭储存”、“厂区地面全部 硬化或绿化,无成片裸露土地”、“企业出厂口和料场出口处配备自动感应式高压清 洗装置,对所有货物运输车辆的车轮、底盘进行冲洗;……洗车台配废水处理系 统”。 本工程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在施工期产生,包括土石方爆破开挖和取料、各 类施工机械设备运行、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合、水泥装卸、交通运输等,主要污 染因子是扬尘、粉尘和废气。产生大气污染物的场地、部位均按要求规划设计了相 应的防治措施,可有效减缓施工大气污染影响。综上,工程建设符合《河南省重污 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1 修订版)》相关要求。 3.2.6.9 与《巩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 2022 年 5 月《巩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巩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的通知》(巩办〔2022〕31 号)。根据规划要求:确定了“到 2025 年,生态环境 持续改善,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系统稳 定性和生态状况稳步提升好转,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全社 会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美丽巩义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总体发展目标。并提出了 “(1)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2) 生产生活低碳节能。(3) 环境风险全面防控。(4) 环 境治理能力健全。”四项具体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了“一是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提 升生态系统质量;二是强化生态经济引领,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三是控制温室气 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四是全力加强协同控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五是全面 13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深化三水统筹,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六是推进系统防治,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七 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八是从严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生态环境 底线;九是提升监管能力,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九项具体任务和措施。” 本工程建设可以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促进旅游开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抽 水蓄能电站运行可有效降低化石燃料使用量、减少二氧化塘和二硫化碳排放,促 进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与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优美宜 居、生产生活低碳节能”目标相契合。 因此,本项目建设与《巩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符。 3.2.6.10 与《巩义市 2022 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 坚战实施方案》的符合性 2022 年 7 月,《巩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巩义市 2022 年大气、水、土 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巩办〔2022〕38 号)。根据通知: “强化全域全面防尘,2022 年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 8 吨/月·平方公里;建立控尘治尘 的长效机制,对施工工地实施精细化分类管理”,“优化调水机制,确保河流生态流 量;密切监控伊洛河上游来水水质,严防上游来水对断面水质的影响。加强危险废 物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利用 处置和环境风险防范“三个能力。动态更新危险废物产生、自行利用、经营、监管 “四个清单”。 施工期,工程施工区针对产生大气污染物的施工场地和施工环节,均规划采取 了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重点防治扬尘、粉尘;通过现状调查,对上下水库下 游的生态需水要求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采取了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和监测监控措施, 不影响伊洛河的生态用水。工程施工弃渣送至坝后压坡和库底防护处理。生活垃圾 纳入地方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后,送至城管部门指定地点,无害 部分铅蓄电池、废机油、含油污泥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因此,工程建设与《巩义市 2022 年大气、水、土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相符。 3.2.7 与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 13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单。2020 年 12 月 28 日,河南省政府以豫政〔2020〕37 号文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 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2021 年 11 月 17 日,河南省生 态环境厅以豫环函〔2021〕171 号文发布了《河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要求(试 行)的函》。2021 年 11 月 24 日,郑州市人民政府以郑政〔2021〕13 号文发布了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3.2.7.1 生态保护红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 (厅字〔2017〕2 号)规定:“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后,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因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调 整的,由省级政府组织论证。”2022 年 4 月 22 日,巩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明确巩 义市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选址范围不涉及巩义市生态保护红线。2022 年 9 月 30 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有关事宜的通 知》,明确即日启用“三区三线”的划定成果。2023 年 2 月 18 日经与河南省“三区 三线”划定成果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对比确认本工程不涉生态保护红线。因此,工程 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要求。 13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3.2.7-1 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施工布置与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图 3.2.7.2 环境质量底线 环境质量底线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底线。 本项目周边地表水体为伊洛河、洪河、后寺河水库,根据《2020 年度巩义市环 境质量报告》,水环境质量能够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本项目生产和生活污 水处理达到相应标准后,分别回用于施工用水、场地洒水或绿化的处理,不外排, 14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水环境质量无明显影响。 项 目 区 域 为 环 境 空 气 功 能 区 二 类 区 , 根 据 《 巩 义 市 环 境 质 量 报 告 书 (2020 年)》,2020 年度巩义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超过二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较差。随 着巩义市 2021~022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能够全方位提升 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本项目仅施工期有少量粉 尘、废气排放,建成后不排放大气污染物,不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本项目不产生土壤污染,不影响土壤环境质量。 综上,本项目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小,不会触及区域环境质量底线。 3.2.7.3 资源利用上线 河南省、郑州市“三线一单”中资源利用上线考虑了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利 用上线和岸线生态环境分类管控。本项目为新建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与本项目有关的 主要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上线。 a) 土地资源利用上线 本工程征占用耕地面积 4.69 亩(旱地);园地 14.25 亩;林地 3596.61 亩;其他各 类土地 529.75 亩。工程建设征地涉 及国家二级 公益林 2679.62 亩,省 级公益林 916.99 亩,未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符合相关法规政策要求,不会突破土地资源利 用上线。 b) 水资源利用上线 水资源利用上线指标包括用水总量、万元 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 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根据《巩义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 水蓄能电站和建设和运行用水指标的函》指出“因近年巩义市随着农业节水措施的 不断投入,每年巩义市分配的陆浑水库用水指标均有节余,且可满足河南巩义后寺河 抽水蓄能电站约 200 万方的用水需求”。本工程补水工程利用巩义市分配的陆浑水库 用水指标均有节余量进行补水,不会对巩义市水资源分配产生较大影响,且本工程仅 在蓄水期会占用一定水资源,运行期几乎不消耗水资源(只补充少量的水库蒸发、渗 漏损失),工程运行期下库通过泄放生态流量用以保证下游生态用水需求,不会突破 水资源利用上线。河南省水资源重点管控区分为生态用水补给区、地下水开采重点 管控区,本工程不位于水资源重点管控区内,符合水资源重点管控要求。 3.2.7.4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4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021 年 11 月 24 日,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郑州市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郑政〔2021〕13 号),工程范围属于优先保 护单位(详见图 3.2.7-1)。巩义市隶属河南省郑州市,属于河南省直管县级市,由郑 州市代管,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参照郑州市生态环境局于 2021 年 11 月 24 日发布的 《郑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试行)》执行。郑州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管控 要求见表 3.2.7-1。本项目与郑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详见表 3.2.7-2。 经郑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有关条文进行一一分析认为,本项目符合郑州市环 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 表 3.2.7-1 郑州市生态环境总体管控要求表 维度 管控要求 相符性 空间布 局约束 1、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 建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设置排污 口,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禁止从事其他可 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2、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 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设置排污口。 工程涉及后寺河、慈云寺水库 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根据豫 政文〔2023〕8 号 文,河南 省人民政府已取消后寺河水库 和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目前不再制约本工程建 设,项目符合管控要求。 污染物 排放 管控 1、新、改、扩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要求满足当 地总量减排要求。 2、“十四五”期间,全市水环境国、省控断面水质 达到国家、省考核目标要求,稳定劣Ⅴ类水体消除 成果,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质 达标率 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 稳定,县城以上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南水 北调中线干渠水质保持稳定。全市空气质量持续 改善,PM2.5 年均浓度等指标完成国家、省考核目 标要求。 1、符合管控要求; 2、巩义市全市执行环境空气质 量二级标准,现阶段市区空气 质量超过二级质量标准,在严 格控制工程区大气污染物排放 的前提下,符合管控要求。 环境风 险防控 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 案,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 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 地应急保障体系。 根据豫政文〔2023〕8 号 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已取消后 寺河水库和慈云寺水库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项目符合管控要 求。 资源开 发效率 要求 1、“十四五”期间,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提高清洁 能源利用比例,全市能耗“双控”指标和煤炭消费 总量控制完成国家、省下达目标要求。 抽蓄电站属于清洁能源,符合 管控要求。 14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工程所在位置 图 3.2.7-1 工程与郑州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位置关系 14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3.2.7-2 环境管控 管控单元 单元名称 分类 郑州市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行政区划 管控要求 区县 相符性 乡镇 1、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在国土空间规 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 见》要求,仅允许开展重要生态修复工程 巩义市生 涉村镇、北 优先保护 空间布局 等八种不损害或有利于维护生态保护功能 态保护 巩义市 山口镇、大 本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符合管控要求。 单元 约束 的活动。 红线 峪沟镇 2、现有的不符合以上要求的活动应限期 退出或 关停。 本项目目前涉及后寺河水库、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源二 巩义市水 优先保护 北山口镇、 空间布局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级保护区,根据豫政文〔2023〕8 号 文,河南省人 环境优先 巩义市 单元 涉村镇 约束 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要求。 民政府已取消后寺河水库和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水源 保护单元 保护区,项目符合管控要求。 空间布局 公益林内开发建设活动执行《河南省生态 本项目涉及国家二级公益林,按照《河南省生态公益 约束 公益林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 林管理办法》办理相关手续后,项目符合管控要求。 巩义市一 北山口镇、 优先保护 般生态 巩义市 涉村镇、大 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制定环境风 单元 环境风险 下阶段将规划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因此符合相关管控 空间 峪沟镇 险应急预案,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 防控 要求。 库,成立应急组织机构。 14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2.8 与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的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不占用坞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但工程补水需要从坞罗水库引水。 删除[Administrator]: 位于原后寺河水库和慈云寺水库饮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 6 月 27 日第二次修正):“第六 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不占用原后寺河水库、慈云寺水库 十五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第六十六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 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 年 12 月 22 日修订):“第十二条 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分别遵守下列 规定: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 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 他活动。二级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 删除[Administrator]: 项目与后寺河水库和慈云寺水库饮 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 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符合性分析 规定的水质标准。” 2022 年 4 月 27 日,北山口镇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后寺河 水库水源地的请示》与大峪沟镇人民政府《关于取消慈云 根据项目补水方案,坞罗水库为巩义市接收陆浑水补水的中转水库。本项目补 水水源利用陆浑水库分配给巩义市的用水指标的节余量,不增加陆浑水库供水量, 仅改变坞罗水库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工程;同时本项目补水管线利用陆浑水库至坞 罗水库、坞罗水库至后寺河水库已有补水管线、取水口,仅在后寺河支管末端接 管引水至项目泵站段新增补水管线、补水泵站。项目补水方案不在坞罗水库饮用 寺水库水源地的请示》指出后寺河水库与慈云寺水库水源 地水量严重不足,水质不达标,供水量逐年减少,水源地 功能逐渐消失。根据巩政〔2022〕9 号和巩政〔2022〕10 号文,巩义市人民政府已下文取消后寺河水库、慈云寺水 库的饮用水源地功能。依据豫政文〔2023〕8 号文,河南 省人民政府已取消后寺河水库和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目前,后寺河水库原供水区域由巩义市石板沟黄河 滩地下水、坞罗水库地表水两个供水原地供水;北山口镇 水资源保护区内新建取水口的补水管线,且项目新建补水管线均不涉及饮用水源 居民生活主要由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现状供水有保 障。慈云寺水库供水区域大峪沟镇生活用水由巩义市东五 保护区范围。 镇供水工程和大峪沟镇应急供水工程供水,现状供水有保 因此,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补水工程不占用坞罗水库饮用水资源保护区范 障。根据《巩义市城乡供水规划(2019-2035)》,待巩义市 围,同时项目补水利用巩义市分配的陆浑水库用水指标节余量,不会对坞罗水库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成通水后,将南水北调水和黄河水 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可覆盖现有供水范围。根据巩义市水 已有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工程产生较大影响,项目补水工程符合饮用水源保护区的 利局关于《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对后 管理要求。 寺河水库影响的函》的复函明确“后寺河水库原有的城镇 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将由南水北调水、黄河干流水和陆浑 水库水进行替代”。 因此,原后寺河水库和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已不 制约本工程。 项目与坞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符合性分析 14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3 工程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3.3.1 工程选址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巩义市境内,上水库位于伊洛河支流后寺河上 游左岸冲沟黄家山附近,下水库处于后寺河佛湾附近河道。站点距郑州市直线距离 约 50km,距离巩义市区直线距离约 7km,距嵩山变电站约 30km。电站位于郑州城 市圈周边,处于河南省负荷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本工程选址不涉及河南省“三区三线”中的生态保护红线、不涉及世界文化和自 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国家一级公益林、I 级保护林 地、永久基本农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 根据电网需求、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电网接入系统分布、工程地质、水库淹 没及征地等综合论证分析认为河南省后续不可多得的建设条件较好的抽水蓄能站 址。但工程选址位置位置紧邻已有河南省自然保护地调整优化后的巩义青龙山省级 森林公园和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边界与河南省“三区三线”中的生态保 护红线)布置。 工程涉及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根据上报待批复 的河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工程建设不涉及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 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当地政府正在开展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工 作。在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获得行政许可后,不再制约本工程建设。 工程不占用坞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工程涉及的原后寺河水库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和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已合法取消。工程需从坞罗水库补水, 但补水利用巩义市分配的陆浑水库用水指标节余用水量,不会对坞罗水库的原有水 资源配置和供水工程产生较大影响,下一步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节水评 估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等工作,确保本项目使用的节余水指标不会对巩义市农业 用水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水权交易的形式保证供水。 综上,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在解除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南嵩顶国家 森林公园制约,确保本项目使用的节余水指标不会对巩义市农业用水产生较大影 响,并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前提下,施工选址方案基本合理。 14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3.2 枢纽布置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a) 上水库坝址选择环境合理性分析 上水库位于青龙沟支沟黄家山附近,该冲沟在下游侧与西侧支沟汇成同一个主 沟,主沟地形开阔,两岸山体坡度较缓,沟谷较宽,主沟沟底高程为 380m~450m,经 复核,该主沟高程较低,与下水库高差仅为 100m 左右,工程利用水头很低,不适合建 坝成库。 青龙沟支沟黄家山附近沟底高程为 450m~830m,其中靠主沟附近两岸山体地形较 缓,沟谷较宽,沟底高程较低为 450m~580m,与下水库高差较小,工程利用水头较 低,不适合建坝成库。青龙沟支沟上部(沟底高程 580m 以上)两岸山体较陡,沟谷较深 且较窄,沟底高程为 580m~830m,沟底平均坡度为 21%,适合建坝成库。故本工程 上水库可进行坝址比选的范围仅为青龙沟支沟上段黄家山附近。沿上段黄家山附近, 结合现场地形布置坝址,分别选择下坝址、中坝址和上坝址开展比选工作。 上水库上坝址方案库盆已至沟首,库周三面环山,库周西南侧有一垭口,垭口 高程为 866m。上坝址方案岩性为灰岩,沟底未见地下水出露,需采取全库盆防 渗。同时根据计算结果,上坝址方案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间的调节库容最大约为 304 万 m3 ,而上坝址方案所需调节库容为 752 万 m3 ,需扩挖调节库容约 448 万 m3,扩挖强度交代,造成的环境影响也较大,不合适建坝成库,故本工程不考虑上 坝址方案。 上水库上、中、下坝址均不涉及河南省“三区三线”中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等环境敏感因素,均占用整合优化前的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嵩顶国家森林公园, 不占用整合优化后的森林公园范围。上坝址扩挖工程量巨大,造成的施工扰动和环 境影响较大,固不考虑上坝址方案。从建设征地影响实物指标来看,上水库中坝址 征地影响面积比下坝址减少 252.19 亩;中坝址相较于下坝址建设征地面积少,移民 安置难度相当,投资少。 因此上水库中坝址占地面积和工程量均小于下坝址,从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 对较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上坝址扩挖工程量巨大,造成的施工扰动和环境 影响较大,不推荐上坝址,中坝址与下坝址相比占用森林公园面积较小,两个坝址 14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均不占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的两个森林公园。从环保角度分析,在解除森林公 园制约以后,选择上水库中坝址是基本合理的。 图 3.3.2-1 上水库坝址比选平面示意图 b) 下水库坝址选择环境合理性分析 下水库位于后寺河佛湾附近,河段呈长条状,河底高程 333m~376m,沟底坡度 较缓。河谷地形为不对称的“V”型,左岸地形较缓,右岸山体坡度较陡,地形整体 较整齐。库周山体雄厚,两岸山顶高程均高于正常蓄水位以上,分水岭宽厚,无低 矮垭口,地形封闭条件好。 后寺河水库大坝坝顶高程为 336.0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 330.0m。根据 330.0m 14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等高线,后寺河水库库尾距下水库坝址垂直距离为 250m。如下坝址继续往下游移, 地形开阔,坝轴线较长;下水库大坝会进入后寺河水库水面范围内,且对后寺河水 库拐弯处国家级石佛文物有较大影响,且下水库下游围堰将全部位于后寺河水库水 面以下,故下水库坝址不具备继续往下移的条件,下水库库址比选范围仅能为后寺 河水库库尾以上。 下水库库址左右岸基本均位于生态红线范围内,下水库进/出水口布置在库尾, 坝址选择范围只能位于进/出水口以下范围。本阶段根据现场实际地形,选择选择 上、下坝址开展比选工作。上水库上、下坝址平面布置方案对比图见图 3.3.2-2。 上坝址与下坝址间折线距离为 1008m,上坝址坝轴线两端离生态红线较近。为 使上坝址成立,主要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保证下水库水面线完全不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即采用与下坝址同样的 水位,保持下水库正常蓄水位 388.00m,死水位 367.00m 不变,则下水库需要扩库 开挖增加调节 428 万 m3,需扩库开挖工程量为 772 万 m3,远大于下坝址左坝肩堆 积体开挖工程量,且基本均为弃渣。 方案二:上坝址方案将下水库正常蓄水位抬高至 400.00m 天然调节库容可满足 要 求 , 无 需 进 行 扩 库 开 挖 。 正 常 蓄 水 位 400.00m 高 于 慈 云 寺 水 库 坝 顶 高 程 394.50m,需将慈云寺水库大坝拆除,但水库库尾已大范围进入生态保护红线。此 外,库周右岸水面线有 5 处进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最远处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内 76m。 14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3.3.2-2 下水库坝址比选平面示意图 下水库上、下坝址均涉及整合优化前的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嵩顶国家森林公 园,不涉及整合优化后的森林公园范围。根据下水库上坝址两个布置方案,方案二 为保证库容水库淹没线布置无法避开生态保护红线,方案一可以避开生态保护红 线但需即采用与下坝址同样的水位,则下水库需要扩库开挖增加调节 428 万 m3, 需扩库开挖工程量为 772 万 m3,远大于下坝址左坝肩堆积体开挖工程量,且基本 均为弃渣。 因此,从大坝布置看,下水库上坝址方案一大坝工程量增加较多且产生较大弃 渣,下水库上坝址方案二为保证库容水库淹没线已大量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对环境 的影响较大。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下水库上、下坝址方案均占用整合优化前的森 林公园范围,两个坝址均不占用调整后的两个森林公园范围。从环保角度分析,在 解除森林公园制约以后,选择下水库下坝址是基本合理的。 c) 装机容量选择环境合理性分析 装机容量比选分别为 1000 MW、1200 MW、1400 MW,对应的上水库正常蓄水 位 分 别 为 846.00m 、 855.00m 、 860.00m , 对 应 的 下 水 库 正 常 蓄 水 位 分 别 为 385.50m、388.00m。 15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工程占地对植被、小型野生动物以及水土保持 的影响。各方案环境影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建设用地差异,建设用地范围越大,扰 动地表面积越大,损失的生物量越大,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投资越大。 各方案建设征地涉及的土地面积较大的主要是林地,其次是草地。 装机容量 1400MW 较 1200MW 上水库正常蓄水位抬高了 5m,下水库正常蓄水 位不变,建设征地面积增加了 117.12 亩,地类数量变化主要为林地和草地,搬迁 人口相同;装机容量 1200MW 较 1000MW 上、下水库正常蓄水位分别抬高了 9m 和 2.5m,土地面积增加了 62.27 亩,地类数量变化主要为林地,搬迁人口相同。 各装机容量方案均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各装机容量比选方案涉及的搬迁安置人口 相当。 总体上,各方案的环境影响差异不大,以建设用地范围最小的方案 1 的影响最 小,建设用地范围最大的方案 3 的影响最大。在采取了严格且有效的环境保护和水 土保持措施后,3 个装机容量比选方案均是可行的。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装机容量选择 1200MW 是合理的。 d) 正常蓄水位选择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阶段的装机容量推荐为 1200MW 后,本阶段提出了四个正常蓄水位比选方 案 , 即 方 案 1、 方 案 2 和 方 案 3 , 对 应 的 上 水 库 正 常 蓄 水 位分 别 为 853.00m 、 855.00m 和 857.00m,下水库正常蓄水位均为 388.00m。 各正常蓄水位方案的施工布置方案相同,工程量差别较小,施工工期相同,施 工作业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等的影响性质、范围基本相同; 由于土石方、混凝土、弃渣量等主要工程量随正常蓄水位的抬升而略有增大,影 响程度随之略有增大。 随着正常蓄水位的提高,对林地、草地的淹没面积依次增大,枢纽工程区产生 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的面积略有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变化,但变化 幅度较小。各正常蓄水位方案均不涉及移民人口、房屋,耕地,生产安置方案相 同,由此引起的环境影响差别较小。 各正常蓄水位相应的水库调节库容绝对值均较小,调节性能均为日调节,方案 15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之间差别也不大,水库调度运行将对河流水文情势和水生生态产生一定影响,但各 方案的影响差别较小。不同正常蓄水位下,水库水温结构均为混合型,水库水质亦 不存在明显差别。 各方案环保、水保投资随正常蓄水位升高而略有增大。 综上,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较低正常蓄水位方案相对较优,但方 案间差别较小,不制约正常蓄水位方案选择。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正常蓄水位选择方案 2 即上水库 855.00m、下水 库 388.00m 是合理的。 3.3.3 施工布置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3.3.3.1 施工总布置设计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施工场地布置与场内外交通线路相结合,合理利用地形、场地,尽量利用荒 地,不仅减少占用土地,避免重复运输,节约能源,符合国家节约用地的方针政 策,还减缓施工生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合本项目枢纽布置特点及场区地形地质 条件,采取集中与分散布置相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易于管理。结合本工程枢纽建筑物布置特点及施工场地条件等,按上水库施工区、 下水库施工区进行施工布置规划。初步确定本工程的施工分区规划布置如下: a) 上水库施工场地布置 上水库施工区包括上水库大坝、库岸开挖、进/出水口、引水系统、场内道路等 工程项目,其中上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故上水库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土石 方开挖弃渣、开挖利用料上坝、混凝土浇筑、金属结构安装等项目。由此,上水库 施工区需要布置的施工设施及场地主要有: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综合 加工厂(包括木材、钢筋加工厂及混凝土预制厂)及仓库、金结拼装场、施工营地 等。另外根据上水库施工区土石方平衡调配以及环保要求,上水库还应布置上水库 转料场以及上水库表土堆存场。 上水库施工区主要施工场地总体规划示意图见图 3.3.1-1。 152 删除[Administrator]: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3.3.1-1 上水库施工区主要施工场地总体规划示意图 b) 下水库施工场地布置 下水库施工区包括下水库进/出水口、地下厂房系统、地面开关站、尾水系统及 场内道路等项目的施工,包括土石方开挖弃渣、混凝土浇筑、金属结构安装等项 目。由此,下水库施工区需要布置的施工设施及场地主要有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 生产系统、综合加工厂及仓库、金结拼装场、施工营地、机电设备库以及钢管加工 厂等。此外根据下水库施工区土石方平衡调配以及环保要求,下水库还应布置下水 库转料场以及下水库表土堆存场。 根据主体工程初步分标规划,下水库施工区各标段布置的施工场地及设施布置如 下: 前期工程标:布置有前期标施工营地、前期标砂混系统、前期标综合加工厂、 仓库、修配厂。 主体土建工程标(下水库区):工程需要的施工场地及设施主要有施工营地、混 凝土生产系统、砂石加工系统、金结拼装场、综合加工厂、施工仓库、综合修配 厂、110kV 施工变电站等 15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机电安装工程标:工程需要的施工场地及设施主要有施工营地、综合加工厂、 仓库修配厂、永久机电设备仓库等。 下水库施工区主要施工场地布置总体规划示意图见图 3.3.3-2。 图 3.3.3-2 下水库施工区主要施工场地总体规划示意图 c) 环境合理性分析 删除[Administrator]: 上水库施工场地主要布置在西侧山脊 各施工布置均不涉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风景名胜 及小冲沟布置。上水库施工区需要布置的施工设施及场地 主要有: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综合加工厂 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地质公园、I 级保护林地和国家一级公益林等环境敏感区 (包括木材、钢筋加工厂及混凝土预制厂)及仓库、金结拼 域。工程部分施工布置与“三区三线”中的生态保护红线最近距离为 4m,无直接影 装场、施工营地等。下水库施工区需要布置的施工设施及 响。 统、金结拼装场、综合加工厂、施工仓库、综合修配厂、 现阶段施工布置中下水库泄洪放空洞、下水库施工道路、钢管加工厂、下水库 场地主要有:施工营地、混凝土生产系统、砂石加工系 110kV 施工变电站、永久机电设备仓库。输水系统建筑物 包括上下库进出水口、地下厂房、输水发电系统等。 库尾重力坝、永久机电设备库、上水库及大坝、上水库转存场均部分占用调整优化 前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范围,下水库 1#转存场、输水发电系统、施工道路、下 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部分占用调整优化前的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范围。工程永 久占用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 111.95hm2,临时占用面积为 13.07hm2;工程永久占 用青龙山森林公园 147.87hm2,临时占用面积为 38.99hm2 。根据上报待批复的河南 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施工总布置均不占用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 154 删除[Administrator]: 1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获得行政许可后,不再 删除[Administrator]: 。 制约本工程建设。 工程下水库表土堆存场,前期标综合加工厂、仓库,上水库砂混系统距离“三 区三线”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和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边界最近距离约 4m;工程下库临时施工道路临近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最近距 删除[Administrator]: 10 离为 5m,工程下水库库区临近整合优化后的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距离下水库淹 删除[Administrator]: , 没线的最近距离为 2m,工程不会对森林公园产生直接影响,但应采取严格的环境 删除[Administrator]: 虽无直接影响 保护措施控制堆存场粉尘、噪声,加工厂噪声,砂混系统污废水排放和生产粉尘、 噪声等可能对森林公园植物、动物产生的影响。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解除森林公园制约,并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 对策措施的前提下,施工总布置方案基本合理。 3.3.3.2 施工交通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 由于本项目上水库进场道路和下水库进场道路单独立项,本次仅论证场内交通 布置的环境合理性。 下水库道路根据施工场地布置需要及工程施工的要求,下水库施工主干道主要 有1#道路:下水库左岸库岸道路,1#-1道路:至永久机电设备仓库道路,3#道路: 至下水库泄洪洞闸门井平台道路,5#道路:下水库低线施工道路,7#道路。 上水库道路根据施工场地布置需要及工程施工的要求,上水库施工主干道主要 有2#道路:上水库进场道路,4#道路:上水库环库道路,6#道路:至排风竖井出口 道路,8#道路:上水库低线施工道路,10#道路:上水库坝后施工道路,12#道路: 上水库进场施工道路,14#道路:上水库东侧库岸施工道路。 厂内交通道路部分涉及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和巩义 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范围,均不占用河南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的生态保护红 线,均不占用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范 围。但工程场内交通 2#道路、1#道路紧邻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边界 布置,最近距离约 10m,施工产生粉尘和噪声、施工废物可能会对森林公园产生一 定影响,在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并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影响可控。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解除森林公园制约,并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 15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策措施的前提下,厂内交通道路的选址基本合理。 3.3.3.3 砂石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合系统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在上下水库各设置一个砂石加工系统和混凝土生产系统。上水库砂石加 工系统及混凝 土生产系统布置 在上水库西北侧山顶坡地,场地高程 740.00m~ 750.00m,场地面积分别为 2.20、0.40 万 m2。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生产系 统布置在下水库进/出水口旁坡地上,布置高程 397.00m~440.00m,场地面积为 3.10、0.40 万 m2。 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主要用来生产上水库工程、输水工程下平段以上部位所需 混凝土骨料、上水库大坝所需垫层料以及级配碎石料;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用来生 产下水库工程、厂房工程、输水工程下平段以下部所需混凝土骨料、下水库大坝所 需垫层料及级配碎石料。上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主要承担上水库工程、上水库进/出 水口、引水上平洞、竖井等混凝土生产任务,混凝土量 27.58 万 m3;下水库混凝土 生产系统主要承担下水库溢洪道、下水库工程、引水洞(下平洞以下)、尾水洞、下 水库进/出水口、厂房工程等工程混凝土生产任务,混凝土量 48.24 万 m3。 删除[Administrator]: 本工程在上下水库各设置一个砂石加 a) 砂石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合系统规模 工系统和混凝土生产系统,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 上水库混凝土浇筑和垫层料填筑高峰时段平均施工强度为 2.34 万 m³/月,综合 740.00m~750.00m,场地面积分别为 2.20、0.40 万 m2 高峰时段综合月平均施工强度为 3.04 万 m³/月。按每日两班制生产,确定砂石加工 系统生产规模:设计处理能力 300t/h,设计生产能力 240t/h。下水库混凝土浇筑和 垫层料填筑高峰时段平均施工强度为 1.80 万 m³/月,综合高峰时段综合月平均施工 强度为 2.16 万 m³/月。按每日两班制生产,确定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规模:设计处理 能力 200t/h,设计生产能力 160t/h。 上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1.35万m3/月(出现在第4年3月~7月)、下水库混凝土生产 系统1.80万m3/月(出现在第3年10月~第4年4月)。上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生产规模 50m3/h,配置额定生产能力为75m3/h的HZS75-2F1500型混凝土拌和站1座;下水库混 凝土生产系统生产规模65m3/h,配置额定生产能力为90m3/h的HZQ90-1Q1500型混凝 土拌和站1座。 b) 砂石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合系统环境和理性分析 156 生产系统布置在上水库西北侧山顶坡地,场地高程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生产系统周边 500m 范围内均无居民点和基本农 删除[Administrator]: ; 田,利用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主要植被为黄栌灌丛、荆条灌丛、酸枣灌丛,常见 植物为野皂荚、山桃、美丽胡枝子、火棘、野艾蒿、中华卷柏、黄花蒿、朝天委陵 菜、小果博落回、荩草、薹草属等。常见动物有红嘴蓝鹊、白头鹎、大山雀、东北 刺猬、黄眉柳莺、麻雀、黄鼬等。 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生产系统周边 500m 范围内均无居民点和基本农 删除[Administrator]: 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生产系 田。利用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主要植被为荆条灌丛,常见植物野皂荚、黄栌、酸 统布置在下水库进/出水口旁坡地上,布置高程 397.00m~ 枣、连翘、雀舌木、薹草属、中华卷柏、荩草、野菊、小果博落回、黄背草等。常 见动物有喜鹊、灰喜鹊、大杜鹃、红嘴蓝鹊、暗绿绣眼鸟、珠颈斑鸠、棕头鸦雀 等。 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生产系统右侧紧邻上水库转料场,其布置区域均 位于整合优化前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范围,距离生态保护红线最近距离约 20m,但其布置区域均不占用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范围。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在项目建设解除森林公园制约,并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 护对策措施的前提下,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生产系统选址基本合理。 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生产系统右侧靠近下水库进出水口,左侧紧邻整 合优化前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最近距离不足 5m,距离生态保护红线最近距离约 80m,其布置区域不占用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范围。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凝土生产系统现状不占用环境 敏感因素,在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前提下,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及混 凝土生产系统选址基本合理。 157 440.00m,场地面积为 3.10、0.40 万 m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水库砂混系统 下水库砂混系统 图3.3.3-5 砂混系统与周边环境敏感因素关系图 3.3.3.4 表土堆存场、转存场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 下水库区大坝填筑料需中转堆存 27.14 万 m3,利用下水库 2#转存场进行临时堆 存。砂石骨料需中转堆存 22.54 万 m3,利用下水库 1#转存场进行临时转存。下水库 堆存场需中转堆存表土约 6.48 万 m3,利用下水库表土堆存场进行堆填。各转料场 特性见表 3.3.3-2。 15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3.3.3-2 类型 转存场 上、下水库转存场规划表 名称 堆填高程 m 占地面积 万 m2 容量 万 m³ 转存量 万 m³ 上水库转存场 750.00~660.00 5.14 105 75.93 下水库 1#转存场 570.00~510.00 2.24 35 22.54 下水库 2#转存场 370.00~385.00 3.95 40 27.14 上水库表土堆场 670.00~620.00 1.44 14 10.43 下水库表土堆场 415.00~396.00 1.58 9 6.48 表土堆场 上水库表土转存场 上水库表土堆存场 上水库钢管拼接场 上水库砂石料加工系统 工程充分利用开挖料,大大减少了工程弃渣量,也减少了弃渣运输、堆置等带 来的环境污染、占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有利于环境保护。 上下水库转存场、堆料场均不占用基本农田,周边 500m 范围内均无居民点, 占用土地均为林地。上水库堆存场、下水库 2#转存场、下水库 1#转存场布置区域均 15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不占用整合优化前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其中下水库 1#转存场紧邻河南嵩 顶国家森林公园布置,上水库堆存场、下水库 2#转存场距离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 范围较远。上水库转存场和下水库表土堆存场占用整合优化前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 公园范围。上下水库转存场、堆料场均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除下水库表土堆存场 外,其余表土堆存场和转存场均距离生态保护红线范围超过 150m。下水库表土堆存 场距离生态保护红线最近距离不超过 4m。 图3.3.3-6 砂混系统与周边环境敏感因素关系图 160 删除[Administrator]: 均大范围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综上所述,上水库堆存场、下水库 2#转存场、下水库 1#转存场、上水库转存场 和下水库表土堆存场均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的河 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范围;上水库堆存场、下水库 2#转存场、下水库 1#转存场均不 占用整合优化前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范围,上水库转存场和下水库表土堆存场 占用整合优化前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范围。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解除森林公园制约,并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 对策措施的前提下,上下水库表土堆存场、转存场选址基本合理。 3.3.3.5 业主营地、施工营地布置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设置的业主营地和施工营地主要有,业主营地、前期工程标施工营地, 主体工程标上水库施工营地、下水库施工营地,机电安装标生活办公营地。 业主营地(含业主、监理、设代、监测等):工程距离巩义市较近,经与业主商 定,业主营地设置在巩义市,由业主自建,考虑建筑面积 21310m2 ,占地面积约 15000m2。距离下水库大坝约 4km,施工期作为业主、设代和监理办公生活用地, 后期作为电站运行营地。 前期工程标的施工营地布置在下水库左岸库岸道路上方平缓坡地,距离下水库 坝址直线距离约 450.00m,布置高程 397.00m~410.00m,场地面积为 1.00 万 m2。 后期转给机电安装工程标使用。 根据初步分标规划,本工程主体工程土建标包括上下库工程和输水发电工程, 根据施工场地分区规划,分为上水库施工区和下水库施工区。上水库施工营地布置 于 上 距 上 水 库 西 南 侧 库 盆 约 100.00m 处 北 东 向 山 脊 之 上 , 布 置 高 程 790.00m~810.00m,场地面积分别为 1.60 万 m2 。下水库施工营地布置在下水库坝 后,布置高程 334.00m~340.00m,场地面积为 2.10m2。由于下水库离巩义市较近, 考虑部分施工营地设置在巩义市,建筑面积为 0.70m2。 机电安装工程标生活办公营地利用前期标施工营地。施工期高峰人数约 3100 人,其中上水库区施工高峰人数 1000 人,下水库区施工高峰人数 1600 人,机电安 装施工高峰人数 500 人。 161 删除[Administrator]: 大范围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3.3.3-3 施工营地特性表 部位 名称 建筑面积 万㎡ 场地面积 万㎡ 上水库 施工营地 0.80 1.60 施工营地 0.50 1.00 施工营地1 0.70 2.10 施工营地2 0.70 - 考虑在巩义市租用 施工营地 0.50 - 利用前期标施工营地 2.131 1.50 巩义市购买 前期标 下水库 主体土建标 机电安装标 业主营地 备注 注:业主营地考虑在巩义市购买土地自建。 上水库施工营地主要利用林地,主要植被为黄栌灌丛、荆条灌丛等,常见植物 为酸枣、连翘、山桃、美丽胡枝子、中华卷柏、条穗薹草、小果博落回、狗尾草、 荩草、棘豆属、早开堇菜等。常见动物有岩松鼠、麻雀、松鸦、白头鹎、红嘴蓝 鹊、黄腹山雀、大山雀、黄眉柳莺、珠颈斑鸠、黄鼬等。 下水库施工营地主要利用林地、草地河滩,主要植被为意杨人工林和黄花蒿灌 草丛,常见植物为柳、榆、桑、山桃、小果博落回、狗尾草、牛筋草、苍耳、天名 精、葎草、荩草、牛膝、狗牙根等。常见动物主要有泽陆蛙、中华蟾蜍、喜鹊、红 嘴蓝鹊、黄眉柳莺、暗绿绣眼鸟、麻雀、白鹡鸰。 各施工营地占地范围内无珍稀濒危动植物分布,场址选择无环境制约因素。各 施工营地均配套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处理回用后不会对周边水 体造成污染。且为了减少其他施工活动对营地的干扰,各施工营地尽量远离高噪声 及扬尘污染源。各营地受施工噪声及扬尘的影响较小。 业主营地及土建施工营地考虑在巩义市区布置,不在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次布置合理性分析暂不考虑。 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施工布置范围内的各施工营地选址基本合理。 3.3.3.6 开关站布置合理性分析 开关站建筑物主要包括 GIS 楼、继保楼、出线平台和柴油发电机房,其中 GIS 楼、继保楼和柴油发电机房布置有地下和地面两种方式。开关站建筑物布置于地面 又有利于运行、管理,本工程选择开关站所有建筑布置于地面方式。 16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开关站布置在地下厂房北东侧、下水库大坝南东侧地形相对较缓地段,场地高 程为 400.00m~460.00m。平面尺寸为 110.00m×62.00m(长×宽),开关站地面场平高 程 410.00m。高压电缆通过平洞到开关站 GIS 楼电缆层。 开关站布置范围周边 500m 范围内均无居民点和基本农田。利用土地类型主要 为林地。布置范围距离文物保护单位石窑的建设控制地带最外围区域最近距离约 80m,与文物保护单位石窑之间有山体阻隔,工程施工不会对文物保护单位产生直 接影响。选址范围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保护红线的最近距离超过 150m。选 址范围不占用整合优化前的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距离森林公园最近距离约 25m。 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在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前提下,开关 站的选址基本合理。 3.3.3.7 施工总布置中环保措施布局合理性分析 施工总布置中充分考虑了环保设施场地,针对工程的环境污染特点和治理技术 要求,在施工区预留了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用地,为下一步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和实 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3.3.4 工程补水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a) 补水方案 本项目用水主要包含施工期用水、初期蓄水、运行期用水。其中,施工期用水 主要包括施工期生产用水、施工期生活用水,均采用初期蓄水补水供水系统,设置 取水泵站,通过输水管线供水,取水水源为后寺河地表水。初期蓄水、运行期用水 主要是水库的蒸发损失、渗漏损失、水库上、下游用水需求和生态需水,均采用初 期蓄水补水供水系统,设置取水泵站,通过输水管线供水,取水水源为坞罗水库 (实际补水水源为陆浑水库)。项目施工期总用水量为 641.72 万 m3,需新水量为 590.28 万 m3。初期蓄水补水量 655 万 m3,运行期年补水量 130 万 m3。 1) 施工期供水 (1) 概述 本工程采用上、下库统一供水,拟定取水水源为后寺河水库(实际从坞罗水 163 删除[Administrator]: 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库、陆浑水库引水),取水点位于后寺河大坝附近,由于后寺河水库天然来水量不 足以满足上下水库施工期施工用水需求,为保证整个施工期施工用水需求,同时在 后寺河大坝附近补水工程输水管上接引支管引水至后寺河水库,利用后寺河水库作 为调节水池保证施工期用水。 补水工程采用从后寺河支管末端接管引水至泵站,引水管与原支管管径保持一 致 为 DN800 , 经 高 程 230m 加 压 泵 站 加 压 提 水 至 下 水 库 库 盆 ; 输 水 管 管 径 为 DN500,管道沿下水库进场道路敷设至左坝肩向下水库补水。补水管道全线长 5.9km,补水时段为第 4 到第 6 年每年 3~11 月,拟定补水流量为 750m³/h,加压泵 站设计引水规模为 750m³/h。 (1)施工供水任务 施工供水的任务是经济可靠的供给施工期全工地的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主 要承担主体工程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施工辅助企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包括 营地生活用水、公共设施、消防用水等),消防用水和其他用水。在保证供应足够水 量的同时,尚须满足各类用户对水质、水压的要求。 本供水系统主要承担整个工程区施工及生活用水。 (2)供水规模 本工程施工用水高峰期发生在第 3 年 1 月,拟定设计供水规模为 430m³/h,其 中生活供水规模为 40m³/h。 上水库供水区:上水库区施工用水高峰发生在第 3 年 3~8 月,设计供水规模 为:320m³/h,其中生活供水规模为:10m³/h。 下水库供水区:下水库区施工用水高峰发生在第 2 年 10~12 月份,设计供水规 模为:170m³/h,其中生活供水规模为:30m³/h。 (3)供水系统布置 由后寺河取水泵站分别提水至下水库上游围堰南侧高程 420m 调节水池及生活 水厂、下水库进出水口西侧高程 450m 调节水池及加压泵站。 往上库方向,从高程 450m 加压泵站加压至上水库表土堆存场西侧高程 700m 加 压泵站,后经高程 700m 加压泵站分别加压至上水库砂混系统西侧高程 770m 调节水 16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池、上水库综合加工厂东侧高程 890m 调节水池及生活水厂。 生活水厂:本工程共设置 2 个小型生活水厂。 2) 初期蓄水补水方案 根据初期蓄水成果分析,坝址径流天然来水量无法满足蓄水要求,须另行选择 补水水源进行补水。经调查坞罗水库为本工程周边唯一可靠水源,坞罗水库通过上 游陆浑水库自流补水。 根据坞罗水库至后寺河水系引水工程成果,后寺河支管末端位于后寺河特大桥 附近,管径 DN800mm。补水工程采用从后寺河支管末端接管引水至泵站,引水管 与 原 支 管 管 径 保 持 一 致 为 DN800 , 经 泵 站 加 压 提 水 至 左 坝 肩 ; 输 水 管 管 径 为 DN500,管道沿后寺河河道敷设至左坝肩向下水库补水。本次新建补水管道全线长 5.8km,补水时段为第 4 到第 6 年每年 3~11 月,共计补水量为 655 万 m³,拟定补水 流量为 750m³/h,加压泵站设计引水规模为 750m³/h,选用 4 台水泵(3 用 1 备)单台 水泵流量为 250m³/h。 16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3.3.4-1 工程补水管线(后寺河支管末端至工程下水库左坝肩) 图 3.3.4-2 工程补水管线(工程下水库左坝肩至上水库) 3) 运行期补水方案 在 1962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长系列补水盈亏中,连续缺水时间最长为 68 个月 (1964 年 11 月~1966 年 6 月),缺水量 383 万 m³,从年水量盈亏成果来看,60 年中有 29 年缺水,最大缺水量为 130.8 万 m³,且存在连续几年缺水的情况;按每年缺水额 度从小到大排频,95%频率对应的缺水额度为 130 万 m³。 运行期每年最大补水量 130 万 m³,年均补水量 27 万 m³。初期蓄水补水工程为永 久工程,运行期补水仍采用初期蓄水补水工程的管道和加压泵站等。 c) 补水水源及已有管线运行现状 16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 坞罗水库及陆浑水库 坞罗水库位于后寺河西侧邻近流域坞罗河上,距本工程下水库坝址断面直线距 离约为 4.1km。该水库建于 1958 年,2006 年对其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坝址在巩义 市西村镇,控制流域面积 108km2,总库容为 1787 万 m³,兴利库容为 726 万 m³, 防洪库容为 978 万 m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 中型水库,也是河南省陆浑灌区重要的反调节水库。坞罗水库水源地供水经坞罗水 厂进入市区,年供水量约 873.1 万 m³。现状正常运行中。 陆浑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3492km2,水库总库容 13.2 亿 m³,属于大(I)型水库,是 洛阳五大大型水库之一。经与陆浑水库运行中心沟通,本项目初期蓄水期间,陆浑水 库可给坞罗水库供水,从而从坞罗水库给本项目进行补水,陆浑水库运行中心已发函 明确该事宜。陆浑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陆浑村附近,黄河二级支流伊 河上,距洛阳市 67km,距本工程下水库坝址直线距离约 95km,控制流域面积 3492km2,占伊河流域面积 57.9%。坝址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0.25 亿 m³(1951 年 ~1968 年),多年平均流量 32.5m³/s,多年平均年输沙量约 300 万 t,平均含沙量 3.2kg/m³,泥沙 90%以上集中在汛期 7 月~10 月,非汛期河水清澈见底。水库任务 是防洪、灌溉发电和供水。坝高 55m,总库容 13.2 亿 m³。现状正常运行中。 2) 后寺河水库 后寺河水库位于巩义市北山口镇东风村,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的小(1) 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53.2km2,总库容 423.0 万 m³,兴利库容 251 万 m³,死库 容 34 万 m³,坝顶高程 336.0m,正常蓄水位 330.0m。根据“豫政文[2023]8 号”文 巩义市北山口镇后寺河水库已取消其饮用水源保护区,后寺河水库不再承担供水任 务。另外,由于近些年后寺河水库的供水量保证率低下,已逐渐不再担任灌溉任 务,根据巩义市水利局关于《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对后寺河水 库影响的函》的复函明确“后寺河水库原有的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将由南水北 调水、黄河干流水和陆浑水库水进行替代”,后寺河水库原有的灌溉任务也已有替 代水源。由于近年后寺河水库供水量严重不足,原有的供水和灌溉任务已由替代水 源承担。 3) 坞罗水库至后寺河支管已有管线运行情况 16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收集的资料,坞罗水库至后寺河水库下游设有水系引水工程,水系引水工 程管道全长 23.54km 以重力自流方式分别给后寺河、西泗河、东泗河河道补充生态 用水。坞罗水库至后寺水库下游的后寺河支管末端管线管径 DN800mm,后寺河支 管末端位于后寺河特大桥附近。每年 3~11 月份每天 8 点到 20 点时段常流水,管道 设计总引水流量为 1.848m³/s,其中至后寺河 1.1088m³/s,流量满足补水水量要求。 该已有已有管线预计 2023 年底正式投入运行。 b) 补水方案环境合理性 本项目补水水源利用陆浑水库分配给巩义市的用水指标的节余量,不增加陆浑 水库供水量,仅改变坞罗水库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工程;同时本项目补水管线利用陆 浑水库至坞罗水库、坞罗水库至后寺河水库已有补水管线,仅在后寺河支管末端接 管引水至项目泵站段新建补水管线。故本项目补水工程环境合理性分析应主要分析 (1)新建补水管线对环境的影响,(2)项目补水对坞罗水库至后寺河水库下游设有的原 水系引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影响及 1) 补水管线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新建的补水管线不占用基本农田,且与后寺河河道走向基本一致,补水 管线沿线居民较少,施工期噪声、粉尘对村民影响较小。施工单位在做好运输车辆 防尘措施、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后,可降低对周边村民的影响。 新建补水管线在后寺河水库沿岸部分涉及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的河南嵩顶国 家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范围,不占用河南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 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均不占用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 级森林公园。 16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注:图中紫色线亦为整合优化后的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范围线,在本区域两者重叠。 图3.3.4-1 补水管线与环境敏感区位置关系图 2) 补水方案取水水量环境合理性分析 工程不占用坞罗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但是项目补水工程将从坞罗水库引水, 同时坞罗水库是巩义市接收陆浑水库补水的中转水库。 2022 年 8 月 29 日,《河南省陆浑水库运行中心关于陆浑水库为巩义后寺河抽 水蓄能电站供水的复函》原则上同意陆浑水库为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供水。 2023 年 5 月 5 日,《巩义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和建设 和运行用水指标的函》指出“因近年巩义市随着农业节水措施的不断投入,每年巩义 市分配的陆浑水库用水指标均有节余,且可满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约 200 万方的用水需求”。 项目取水利用坞罗水库至后寺河水库引水工程取水,在后寺河支管末端接管引 水至泵站,引水管与原支管管径保持一致为 DN800,经泵站加压提水至左坝肩;输 16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管管径为 DN600,管道沿后寺河河道敷设至左坝肩向下水库补水。施工期取水、 初期蓄水补水、运行期补水均采用同一个引水工程。引水工程每年 3~11 月份每天 8 点到 20 点时段常流水,管道设计总引水流量为 1.848m³/s,其中至后寺河支管流量 为 1.1088m³/s。 考虑陆浑水库至坞罗水库渠道损失后,项目施工期取水量为 590.28 万 m3。初 期蓄水补水取水量为 720.5 万 m3,运行期年补水取水量为 143 万 m3。经前述计算, 根据项目用水时段计算施工期、初期蓄水、运行期所需最大引水流量。施工期需引 水流量为 0.119m³/s,初期蓄水所需引水流量为 0.382m³/s,运行期所需引水流量 0.056m³/s。分别占支管引水流量的 6.44%、34.5%、5.05%。 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期、初期蓄水期、运行期占支管引流量的比例均未超过 35%,项目补水除初期蓄水期外占用已有补水管线的补水量均未超过 10%,占比较 小;项目初期蓄水补水时间仅为 3 年,且利用的是巩义市分配陆浑水库用水指标的 节余量,坞罗水库至后寺河已有补水管线的补水需求,可以通过适当优化年供水月 份进行联合调度使用。因此,项目补水工程补水量不会占用坞罗水库为后寺河、西 泗河、东泗河河道补充生态用水的补水量,亦不会对后寺河下游河道生态造成不利 影响。 从环保角度分析随着巩义市农业节水措施的不断投入,每年巩义市分配陆浑水 库用水指标均有结余,可满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蓄水期和运行期的补水 需求,项目补水工程将不会对坞罗水库原有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工程产生较大影 响。下一步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节水评估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等工 作,确保本项目使用的节余水指标不会对巩义市农业用水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水 权交易的形式保证供水。 综上,项目建设解除森林公园制约,确保本项目使用的节余水指标不会对巩义 市农业用水产生较大影响,并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前提下,补水方案 基本合理。 3.3.5 移民安置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 a) 生产安置环境合理性分析 17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规划成果,至规划设计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为 137 人,生产安置采取一 次性补偿的方案。未采用农业生产安置,不新开垦耕地,可减少了植被破坏和水土 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生产安置方式符合当地的环境容量特点,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造成较大 影响,不仅满足移民需求,具有环境合理性。 b) 搬迁安置环境合理性分析 经统计分析,至规划设计水平年本电站为 1 户 2 人,搬迁安置采取自主安置方 案,移民安置方案合理。 c) 专项设施复建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规划规划复建移动 24 芯光缆线路 1 条共 5.5km,移动无线通信基站 1 座;规划复建铁塔公司基站配套铁塔及机房设施 1 处。专项设施项目少,工程量 小,占地主要为耕地、少量林地,无保护动植物重点栖息地的分布,复建设施对居 民居住点影响很小。各项专项设施复建后其等级和规模较原有状况有所改善。综合 分析,专项设施复建工程具有环境合理性。 3.4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污染源强核算 3.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4.1.1 生态影响 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含施工支洞、导流工程)为1323.98万m3(自然方,下 同),其中洞挖总量126.90万m3,明挖总量1197.08万m3。对上下水库施工区所在区域 的土壤、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生境的扰动和破坏较大。 根据施工布置规划,本工程枢纽工程建设区征收(用)土地面积为 3427.89 亩,其 中永久征地区 2536.34 亩,临时用地区 891.25 亩。工程占地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施 工过程产生粉尘、噪声等不会对其产生影响。施工过程中地表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 坏或扰动,施工开挖、永久性或临时性工程将使施工区原有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 方式发生改变,植被受到破坏;同时,施工开挖和围堰等将产生的不可利用料,若 对于受到破坏或扰动的地表和产生的不可利用料处理不当,易形成水土流失和尘 17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土,对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和施工区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4.1.2 水文情势 施工期:工程上库地处原始山地,上库所在青龙沟一般为干沟,与其他支沟汇 合之前没有常流水,工程施工期施工导流均采用围堰的隧洞导流方式,优先保障下 游生态流量,施工期上水库下游河道水文情势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工程下水库上游有梯级水库慈云寺水库、洪河水库,下水库坝址下游约 2km 为 已有后寺河水库大坝,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后寺河道有多座拦河坝,后寺河山涧季 节性河流,枯水期出现断流,丰水期也无常年流水。工程施工期施工导流均采用围 堰的隧洞导流方式,优先保障下游生态流量。工程多年平均来水、平水年、枯水 年,受上游梯级水库拦蓄和天然来水不足影响,多数时段坝下生态流量不足,对下 水库坝下后寺河水库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后寺河大坝下游河道至河口段水 文情势影响较小。在来水量较小情况下,需进一步控制施工强度,优先保证生态流 量下泄;在天然来水不足以满足生态流量时,来水全部供给生态流量下泄。 3.4.1.3 废(污)水 本工程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来自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机械修 配站、输水隧洞与地下厂房、施工营地等区域,主要包括各类施工活动产生的施工 废水和管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1) 砂石加工生产废水 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主要为砂石料冲洗及降尘用水,主要来源于筛分车间。 根据初选人工料源方案和施工总布置规划方案,本工程在上水库、下水库各设一个 砂石加工系统。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设置于布置于上水库转料场附近,布置高程 740.00m~750.00m,按每日两班制 14h 生产,系统处理能力为 300t/h,生产能力为 240t/h。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布置在下水库进/出水口附近山坡坡地上,布置高程 400.00m~440.00m,按每日两班制 14h 生产,系统处理能力为 200t/h,生产能力为 160t/h。 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施工用水供应量为 300 m3/h,其中回用水 210 m3/h,补 水 90 m3/h。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施工用水供应量为 200 m3/h,其中回用水 140 m3/h,补水 60 m3/h。此外在下水库库岸道路旁规划了前期砂石加工系统。根据计 17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算,上、下水库、前期标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产生量分别为 210、140 m3/h、50 m3/h,日均产生量为 2940m3/d、1960 m3/d、700 m3/d。废水处理达标后回用,处理 后产生污泥运至临时堆场堆弃。砂石加工系统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其浓度主 要与料源及料源的级配组成、容重、单位耗水量等因素有关,浓度变化幅度较大。根 据料源级配情况等相关资料分析,砂石料冲洗废水 SS 浓度约 20000mg/L~50000mg/L。 2) 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 本工程共设置 2 个混凝土生产系统,即上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下水库混凝土 生产系统。上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生产规模 50m3/h,配置额定生产能力为 75m3/h 的 HZS75-2F1500 型混凝土拌和站 1 座;下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生产规模 65m3/h,配置 额定生产能力为 90m3/h 的 HZQ90-1Q1500 型混凝土拌和站 1 座,上、下水库混凝土 生产系统施工用水量为 15 m3/h。上库、下库混凝土系统每班末冲洗时间为 10 min, 单次系统冲洗量为 5 m3,4 班制,每个混凝土系统废水产生量为 20 m3/d。则混凝土 系统冲洗废水总量为 40 m3/d。根据同类电站的实测结果,混凝土冲洗废水 pH 值一 般为 11~12,SS 浓度一般 1500mg/L~2500mg/L 之间。 3) 基坑排水 在围堰内开挖河床基坑,填筑大坝,需定期将基坑水抽排。由于上、下水库坝 址截流流量小,不需要进行初期排水,只需进行经常性排水。经常性排水是在建筑 物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降水渗水和施工用水(主要是混凝土养护水和冲 洗水)等汇集的基坑水。一般时段,上、下水库考虑降雨汇水的基坑排水强度约 3m3/h、5m3/h,即 72m3/d、120m3/d。由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形成的碱性水,使基坑 排水 pH 值达 11~12,悬浮物浓度约 2000mg/L。 4) 含油废水 施工区的河段油污污染来自于施工区的燃油机械、运输车辆的滴漏以及施工机 械的运行和维修中燃油的滴漏,随雨水或人工排水进入施工区河段污染水质,主要 来 自施 工 机 械修 配 站 ,主 要污 染 物 为 石 油 类 、 悬 浮 物 , 浓 度分 别为 20mg/L 、 1000mg/L,施工高峰期上、下水库废水产生量均约为 20m3/d。 5) 洞室排水 洞室排水主要是引水隧洞、尾水隧洞、调压室、引水岔管、引水支管以及连接 17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各隧洞的施工支洞开挖面产生的涌水,其产生量与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含量、施 工用水等因素有关,易受季节变化影响,产生量不稳定。输水隧洞施工过程中,爆 破所用炸药为乳化炸药,并严禁使用 TNT 炸药,炸药成分主要是硝酸铵等无机盐水 溶液和蜡、油等碳氢化合物,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对水质影响较小。在施工前期, 输水隧洞以及施工支洞主要为土石方洞挖,排放废水中主要是悬浮物、石油类;施 工后期主要为混凝土浇筑,污染物主要为碱性废水。根据有关的工程资料分析,隧 洞施工废水中 pH 可达 12,悬浮物浓度达 8000mg/L~10000mg/L 的排水量。本工程 地下建筑物主要包括主厂房洞、主变洞、母线洞、进厂交通洞、通风兼安全洞、主 变运输洞、电缆交通洞、高压电缆竖井、高压电缆平洞、导流洞等洞室。 6) 生活污水 本工程施工规划 3 处营地:上水库施工区规划 1 处施工营地,下水库施工区规划 1 处前期标施工营地(后期转给机电安装标)、1 处下水库施工营地 1。下水库施工营地 2 和业主营地考虑通过在巩义市购买商品房,因此在施工范围内暂不考虑。施工高峰期 人数为 3100 人,其中上水库区施工高峰人数 1000 人,下水库区施工高峰人数 1600 人,机电安装施工高峰人数 500 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按人均用水指标 (150L/ 人 ·d)的 80%计 算,则 施 工 区生 活污 水量为 372 m3/d(上 水 库施 工营地 120 m3/d,下水库前期标施工营地(后期转给机电安装标)60 m3/d,下水库施工营地 192 m3/d)。水电工程施工期内职工就餐以大食堂为主,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洗涤、浴室与 食堂排水,生活用水量大。生活污水中主要超标项目为 COD、BOD5 等,其浓度可达 300mg/L 和 200mg/L。 3.4.1.4 废气 工程施工废气主要来自于爆破、开挖、材料加工,以及各类施工机械设备运行 和施工运输,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粉尘、CO、NO2,以粉尘为主。据已建水电站实 测资料,砂石料破碎、筛分,水泥装卸、交通运输等作业区废气排放超标,污染作 业区大气环境,影响施工人员和施工区周围居民身体健康,使施工区大气环境质量 下降,对附近的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1) 土石方开挖 17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粉尘主要来源于土石方明挖。本工程土石方明挖包括 上、下水库大坝地基、进/出水口开挖,开挖面较广。由于开挖的对象主要是山体 的覆盖土石层,土方主要开挖采用 132kW 推土机集渣,3m3 挖掘机装 20t 自卸汽 车出渣,单次开挖扰动范围小,且覆盖层植良好,含水率高,开挖过程产生的粉 尘量小。工程土石方开挖粉尘的排放系数类比其他抽水蓄能工程坝基开挖区粉尘 产生量的估算。 2) 材料加工 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和等施工过程中,砂石料破碎和筛分、水泥装卸和拌合 等材料加工、运输过程中,均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粉尘排放分为无组织和有组织 粉尘。无组织粉尘一般来源于运输车辆扬尘。原料在运输、装卸、贮存堆放、输送 进料等过程中也会产生。有 组 织 粉 尘 主 要 是 由 破 碎 筛 分 和 转 运 过 程 中 产 生 , 皮带运输时应进行封闭处理,防止粉尘溢出,并合理控制皮带输送机速 度,从而减少粉尘的产生,同时在各个下料点安装高效的抽风收尘装置。 3)交通运输 工程外来物资运输车辆的流通量少且主要通过巩义市内快速公路转县级公路进 行运输,对外交通运输标准行车密度最高约为 60 辆/单向小时,外来物资运输对沿 线居民的大气环境影响很小。交通运输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施工区内交通运 输产生的废气和粉尘。产生废气和粉尘的主要施工活动为工程开挖弃料、填筑所需 的土石料和混凝土运输。交通运输的扬尘排放与车辆的行驶速度、载重量、路面状 况、运输工程量及车流量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同样的 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越大;在同样的车速下,路面砂土多扬尘量 越大。本工程主干道路均为混凝土路面,在及时洒水降尘和清理路面的情况下,运 输车辆扬尘产生量较小 4)厨房油烟 各施工营地均建设有食堂,各食堂采用液化气为燃料,产生的食堂油烟经油烟 净化处理之后排放,需满足《饮食业油烟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1604-2018)的要 求,食堂油烟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很小。 17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4.1.5 噪声 本工程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开挖、钻孔、砂石粉碎、短时和定时爆破、交 通噪声等。根据施工总体布置,较大的噪声源主要分布在进/出水口、砂石加工系统 和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主干道等地方。 a) 主体工程施工 主体工程施工主要包括上水库导流洞与大坝、下水库主副坝及泄洪洞、引水发 电系统地下洞室及进/出水口等建筑物的建设,工程施工产生噪声主要来自爆破、开 挖与出渣、混凝土浇筑等。 b) 砂石加工 砂石加工系统按工艺流程依次设粗碎车间、半成品堆场、筛分车间、中细碎车 间、制砂车间及成品堆场。砂石加工系统为固定噪声污染源,参照已建工程砂石加 工设备噪声实测资料,把砂石加工系统作为点声源。 c) 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生产系统噪声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拌和楼的拌和作业,根据已建工程拌和 楼在未采取隔音降噪措施时监测结果,搅拌层噪声与出料口噪声的实测值均大于 90dB,出料口不出料时噪声值为 77dB。 d) 场内运输 本工程施工区交通车辆以大型载重汽车为主,声源呈线性分布,源强与行车速 度、车流量有关,根据设计规划,场内行车速度不超过 40km/h。 3.4.1.6 固体废物 a) 施工弃渣 本工程共产生弃渣 410.56 万 m3(松方)。 b) 生活垃圾 工程施工高峰人数约为 3100 人,需要对其产生的垃圾进行外运处理。 c) 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渣土、废石料、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施工临时产生的各种 边角料如碎金属、塑料、废旧钢材、竹木材,废弃的装饰材料、油桶、各种包装材 17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料等。这些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大坝砌筑、道路铺设和其它施工现场、建筑工地。 施工工厂也有一些建筑垃圾产生,如钢管加工厂和钢筋加工厂产生废金属、木材加 工厂产生废木材和木屑等。这些垃圾相对集中便于回收利用。 d) 危险废物 工程施工修配厂运行过程中和运行期机组检修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含油废 水和废机油,其中废机油、含油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油泥均为危险废物,属于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 HW08 废矿物油,需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 进行处置。 本工程拟在下库进场道路附近新建 110kV 施工变电站一座,在各施工区新建 10kV 箱式变电站合计 12 座,变电站内变压器的维护、更换和拆解等由变压器供应 商的相关部门负责,其过程中产生的油均由变压器厂家完成维护、更换等操作后统 一收集转运并处理。施工期间本工程工作人员只对变电站内变压器进行日常维护,如 更换垫圈等,日常维护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油,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施工期可能出现的废炸药也属危险废物。 3.4.1.7 人群健康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施工期高峰期人数为 3100 人。施工区人口密度大、高度集中, 人员流动性大,卫生条件不好,在卫生防疫措施不当时,具有暴发流行性疾病的潜 在危险,容易引起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可能对施工区人群和施工区周 围居民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流行性 疾病防控政策。 3.4.2 初期蓄水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4.2.1 水库淹没损失 本工程上、下水库正常蓄水位相应水库面积分别为 0.34km2、51km2。上水库淹 没的主要是林地,下水库淹没的主要是林地、园地。水库淹没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 要是水库蓄水后对区域土地资源和植被的影响,将可能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一定的 改变,使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动物栖息地性质也将 会发生一些变化。工程淹没区已无常住居民,亦无基本农,对周边社会环境不会产 17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生较大影响。 水库淹没涉及的景观生态类型主要是林地、草丛、园林植被等。水库淹没会减 少区域内的植被,但淹没造成区域内植被数量的减少有限,且淹没的植被类型和物 种大多为常见种,不会造成区域内植被的多样性造成影响。由于水库淹没线下没有 珍稀植物生境分布,水库淹没不会造成珍稀植物资源量受影响。 3.4.2.2 库区水质变化 上、下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内无工业污染源分布,农业面源少。水库在初期 蓄水时,如果库底残留物没有经过彻底的清理,有机质经水浸泡分解,在缺氧条件 下厌氧分解,可能导致水库水质下降。上、下水库库盆土壤溶出物对水库水质也会 产生一定的影响。 3.4.2.3 工程补水影响 初期蓄水期总长 27 个月,上、下水库初期蓄水量合计为 966 万 m3,主要利用 坞罗水库中转补水进行补给,实际补水来源为陆浑水库。工程补水水源利用陆浑水 库供给巩义市的指标的节余用水量,不会新增坞罗水库的供水量,对坞罗水库水 文情势和水生生态产生较大影响。工程虽然利用坞罗水库向后寺河、西泗河、东泗 河河道补充生态用水的已有管线,但工程补水利用巩义市的节余用水量,不会改变 原有坞罗水库向上述河道补充的生态用水量,也不改变坞罗水库原有的水资源配置 和供水工程,工程不会对坞罗水库原有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工程较大影响。 3.4.2.4 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及水生生态影响 本工程上库地处原始山地,上库所在青龙沟一般为干沟,与其他支沟汇合之前 没有长流水,工程设计方案已考虑在副坝环库公路沿岸建设截排水沟,将库周汇水 导至坝下河道,上水库下游河道水文情势和生态环境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本工程下水库径流量较小,天然来水不足,初期蓄水期,当本工程下水库在上 游来水较充足的月份应充分考虑生态流量泄放要求后,其余用水用于水库蓄水,不 考虑下泄。当上游来水不足的月份需优先保证生态流量需求,上游来水需来多少下 泄多少保证下游生态流量,蓄水所需水量全部靠补水工程补充。工程建设前,下水 库坝址下游约 2km 为已有后寺河水库大坝,同时下游后寺河道有多座拦河坝,河道 枯水期断流,丰水期也无常年流水;工程蓄水期虽然会对后寺河水库(现已取消其主 17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要功能)的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且可控;由于已有后寺河水库未考虑 生态流量泄放措施,而本工程下水库考虑了生态流量下泄到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河 道,因此会对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水文情势和水生生态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 后寺河为山涧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出现断流,丰水期也无常年流水,下水库大 坝下游河道流量现状偏小,下水库坝址至后寺河水库库尾之间极少有水生生物分 布。但上游来水较大时也会形成有水河流,是水生生物潜在分布区。上游来水较大 的蓄水期间,下水库坝下及后寺河和水库坝下河段水量降低,浮游动植物现存量随 水量减少而有所下降,但总体来说与工程建设前变化不大。 3.4.3 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4.3.1 大坝阻隔 上、下水库均位于伊洛河支流后寺河,现状上水库所在支沟为干沟,且上水库 位于支沟源头汇水通过环库公路截水沟排至坝址下游,大坝建设基本不会改变现有 生境现状;现状下水库下游建有后寺河水库大坝和多座拦河坝,已对后寺河上下游 的水生生物的活动和基因交流通道产生一定阻隔影响;且河道为季节性河道,现状 仅在后寺河水库处、拦河坝处、汇入伊洛河口处存在部分水面,现状水生态系统匮 乏,新建下水库大坝不会加剧后寺河流域已存在的阻隔影响。 3.4.3.2 水库水质变化趋势 上、下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内无工业污染源分布,农业面源少。水库在初期 蓄水时,如果库底残留物没有经过彻底的清理,有机质经水浸泡分解,在缺氧条件 下厌氧分解,可能导致水库水质下降。水库蓄水后,随着水库蓄水量的不断增加, 水库水质状况得到了改善。工程运行期间不会产生废水,但是由于上下水库水体的 循环,可能造成上、下水库局部水域水质相互影响;上、下水库库盆土壤溶出物对 水库水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4.3.3 水温 为了快速简易地判断水库是否分层及分层强度,我国现行的水库环境影响评价 中普遍采用两种经验公式方法——α-β法和密度佛汝德数法。其中α-β法又称为库水 交换次数法,其判别指标为: 17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1.3) 其中:w 为年均径流量,v 为水库总库容,wc 为一次入库洪量,α、β为指数,β 用于判断洪水对稳定分层型水库水温的影响。当α≤10 时,为水温稳定分层型;α≥20 时,为混合型;10<α<20 时,为过渡型。若β>1,则水库水温为临时混合型;若 β<0.5,则水库仍为稳定分层型;0.5<β <1,则洪水的影响介于前二者之间。 α值为年径流量与总库容比值,即全库水体每年交换次数,表征水库水温结构。 本工程建成后,水体在上、下库之间不断抽水、泄放,交换频繁,每天可交换 3 次,全年可交换 900 次,远大于 20。β值表示入库洪量与总库容的比值,但抽水蓄 能电站与常规水电不同,洪水来水后,也不会静置分层,而是上、下库抽水交换。 因此,本工程建成后,水体在上、下库之间不断抽水、泄放,交换频繁,不会 产生水库水温分层现象,不会对青龙沟和后寺河下游水温产生不利影响。 3.4.3.4 水文情势变化 上水库建成后集雨面积小,遇强降雨通过坝下天然冲沟两侧汇水进入下水库, 坝下仍有短暂性流水,且上库建成环库公路后,上库汇水通过环库公路截水沟排至 坝址下游,不会对坝下水文情势造成影响。 下水库大坝下游约 2km 的后寺河水库未设置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仅汛期多余来 水下泄,非汛期坝下河段水量较少,后寺河存在季节性减脱水的情况。工程下水库 集雨面积占已有后寺河水库集雨面积比例为 95.8%;对应的天然多年平均径流量占 比为 93.6%,工程下水库蓄水对后寺河水库水文情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后寺河水库 现已取消饮用水源地功能,并且原有生活供水、灌溉功能已有替代方案,因此工程 建设会对后寺河水库的水文情势影响,但进一步的影响有限;由于下水库坝下 2km 左右为后寺河水库大坝,且后寺河大坝下游有多座拦河坝,工程建设对于后寺河大 坝至伊洛河河口处水文情势变化影响较小。本项目建成后下水库考虑增设生态流量 泄放设施,下泄流量 0.0097m3/s 作为区间生态及下游用水,在现状枯水季节对下水 库大坝下游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4.3.5 含油废水 本工程枢纽建筑物内的油系统包括透平油系统和绝缘油系统两部分。 18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透平油系统(透平油库和油处理室)设于厂内水轮机层。透平油主要用于机组设 备的轴承用油,机组运行结构上设计有甩油、漏油回路,甩出、漏出的油将通过接 油管被引至漏油箱,并再利用,油槽、甩油管和漏油箱组成一个密封的回路系统。 机组运行期几乎没有甩油、漏油,运行十年后,每月甩油、漏油量约为 10L,流到 漏油箱循环使用。因此,正常运行时各轴承不会漏油。 绝缘油系统中的绝缘油库及油处理室设于厂外,在主变场附近考虑一定的滤油 和添油空间。绝缘油主要用于主变压器内,变压器下设事故油坑,再通过排水沟集 中到总事故油池,事故油池不得对外设置排放口。正常运行时,变压器油用于绝 缘、散热。检修时通过油管将变压器油抽到专用油罐内,检修完毕将油放回变压 器。变压器事故时(自身破损或破裂造成变压器油外泄)停运并报警,变压器油放入 事故油坑,再通过管道流入总事故油池,自动喷雾系统灭火,喷雾液一同流入事故 油池,事故油池内的油、水直接抽运至厂房外,由专业单位负责回收。 运行期厂房产生的含油废水仅有机组检修时产生的少量含油、含碱废水。 3.4.3.6 固体废物 a) 生活垃圾 电站运行初期运行人员主要在地面中控室值班,当本电站的电气设备和机械设 备进入稳定运行状态,电站按少人值守的方式管理电站,电站值班人员及业主营地 人员总数按 140 人考虑。生活垃圾产生于部门工作人员日常生活过程中。主要是食 物残渣、卫生清扫物、废旧包装袋、瓶、罐等,产生量为 51.1t/a。 b) 漂浮物 漂浮垃圾如果太多,没有及时被清理,将对工程发电、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漂浮物浸泡在水中可能慢慢腐烂变质产生有毒物质和气体,对水体和周围环境产生 污染。漂浮物集中在电厂进水口前沿、吸附在电厂拦污栅栅体上,阻挡机组的进水 口水流,影响到机组发电效益并对枢纽的安全运行构成极大威胁。漂浮物污染水源 和环境的同时,抬高河床、影响行洪、影响灌溉、污染农田等。 c) 危险废物 运行期单台发电机组使用的透平油(润滑油)约 40m3,需定期(1 年 4 次)进行油品 18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透平油更换周期,更新透平油时先将废透平油抽至集油桶 中,再注入新的透平油,填报危废转运五联单后,将装有透平油的集油桶,统一交 由有资质单位运至厂外处理;电站 4 台机组分年度检修,单台机组检修前,先将透 平油抽至集油桶中,再将机组运至备有隔油毡及棉布的空地,检修过程中用棉布擦 拭机组零件上的油污。主变洞内主变压器使用的变压器油(绝缘油)为 63.5t,绝缘油 库及油处理室设于厂外,在主变场附近考虑一定的滤油和添油空间,滤油、添油期 间也会使用隔油毡及棉布。更换下来的少量废透平油、废变压器油、使用后沾染油 污的隔油毡及棉布均属于危险废物,需存放在厂房临时危废贮存间,后统一交由有 资质单位处理。 开关站直流电源装设两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约 20~30 个,每个容量 500Ah,每个重 30kg。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 15 号),更换下来的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编号为 HW31(含铅废物),废物代码为 900-052-31,危险特性为毒性、腐蚀性(T,C)。变电站铅酸蓄电池退出运行后不得 随意丢弃,应按照《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交由有资 质的单位处理。 开关站内装设有柴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房内有专用的房间储存储油罐,布置 于柴油机房内的一个隔间。柴油发电机产生的少量废油应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 位进行妥善处置。 3.4.3.7 库区工程地质变化 上、下水库库岸消落区边坡以土质边坡为主,目前边坡植被覆盖良好,自然状 况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水库蓄水后,库岸地下水位雍高,库水位骤降骤升,消落 区边坡植被将失去保护,逐渐被破坏,且表层土体以粘土质砂为主,抗冲刷、浪蚀 能力差,库水消落差大,土体结构也将逐渐变松散。库水冲刷、浪蚀、淘脚作用将 引起库水位消落区局部地区的边坡破坏变形,从而引起库岸再造,引起局部库岸段 边坡失稳。 3.4.4 移民安置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4.4.1 移民生产安置 18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工程移民生产安置采取一次性补偿安置,不新开垦耕地,可减少植被破坏和 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在生产安置初期,由于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在一 定时期内,可能使部分农村移民生产力水平有所下降;但大量移民资金的投入有利 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可增加移 民的收入。 3.4.4.2 移民搬迁安置 本工程搬迁安置采取一次性补偿方式,至规划水平年规划需安置搬迁安置人口 1 户 2 人,该户移民安置去向为大峪沟镇镇区自主买房安置,对环境影响微乎其微。 3.4.4.3 专项设施复(改)建 本工程专业项目处理涉及水电水利工程,电信工程复建。 复建水利水电工程将占用林地和耕地,破坏林草植被;施工期将产生少量废污 水、粉尘、噪声和固体废物,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短时间的影响;水库蓄水 后水位抬升、水面变宽、水体增大、流速变缓,坝下河段将受到水库调度控制,水 文情势和水生生境将发生一定变化,可能对水生生态和鱼类资源产生一定影响。 复建电力、通信等设施,工程量小,占地和植被破坏很少,施工期基本无废污 水、粉尘、废气和高噪声排放,环境影响小。 3.4.5 污染源强核算 3.4.5.1 施工期 a) 废(污)水污染源强 根据施工布置规划以及施工废(污)水的产生特征,施工高峰期的废(污)水最大产 生量约 7294m3/d。施工期废(污)水特性见表 3.4.5-1。 表 3.4.5-1 名 生产 废水 称 砂石加工生产废水 施工期废(污)水排放特性表 高峰期 (最大) 排放强度 m3/d 回用或排放 量 m3/d 产生位置 2940 回用 2940 上水库施工区 1960 回用 1960 下水库施工区 700 回用 700 下水库前期标 183 主要污染物 及其浓度 SS:18000mg/L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 基坑排水 含油废水 20 回用 20 上水库施工区 20 回用 20 下水库施工区 192 回用 144, 排放 48 上、下水库施工区 20 回用 20 上水库施工区 20 回用 20 下水库施工区 生产 废水 洞室排水 1050 回用 1050 SS:2000mg/L, pH:12 SS:2000mg/L, pH:12 SS:1000mg/L, 石油类:20mg/L 主厂房通风兼安全 洞、进厂交通洞、 电缆平洞、①施工 支洞、②施工支 SS:8000mg/L, 洞、引水隧洞下平 pH:12 段、尾水隧洞、下 库泄洪防空洞、上 库排水洞、上下库 连接路交通洞 表 3.4.5-1(续) 称 高峰期 (最大) 排放强度 m3/d 回用或排放 量 m3/d 产生位置 上水库施工营地 120 回用 120 上库施工营地 下水库施工营地 192 回用 192 下库施工营地 60 回用 60 下库前期标营地 (后期转机电安装 标营地) 7294 排放 48 名 生活 污水 下水库前期标施工营 地(后期转机电安装标 营地) 合计 主要污染物 及其浓度 BOD5:150 mg/L, COD:300 mg/L 1) 砂石加工生产废水 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施工用水供应量为 300 m3/h,其中回用水 210 m3/h,补 水 90 m3/h。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施工用水供应量为 200 m3/h,其中回用水 140 m3/h,补水 60 m3/h。此外在下水库水岸库岸道路旁规划了前期砂石加工系统。根 据计算,上、下水库、前期标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产生量分别为 210、140 m3/h、 50 m3/h,日均产生量为 2940、1960 m3/d、700 m3/d。废水处理达标后回用,处理后 产生污泥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砂石加工系统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其 浓度主要与料源及料源的级配组成、容重、单位耗水量等因素有关,浓度变化幅度较 大 。 根 据 料 源 级 配 情 况 等 相 关 资 料 分 析 , 砂 石 料 冲 洗 废 水 SS 浓 度 约 20000mg/L~50000mg/L。 18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 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 本工程设置 2 个混凝土生产系统,即上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下水库混凝土生 产系统。以上库、下库、输水发电系统混凝土系统每班末冲洗时间为 10min,单次 系统冲洗量为 5m3,4 班制,每个混凝土系统废水产生量为 20m3/d。 3) 基坑排水 日产水强度为 192m3/d。 4) 含油废水 根据上、下水库施工区施工场地和机械设施布置情况,估算上、下水库施工区 含油废水产生量均为 20m3/d。 5) 洞室排水 根据施工和地质专业提供的渗水量及施工用水量估算各洞室的排水量,主厂房 通风兼安全洞、进厂交通洞、电缆平洞、①施工支洞、②施工支洞、引水隧洞下平 段、尾水隧洞、下库泄洪防空洞、上库排水洞、上下库连接路交通洞的平均产生量 分 别 约 为 100m3/d 、 160m3/d 、 50m3/d 、 45m3/d 、 80m3/d 、 130m3/d 、 220m3/d 、 85m3/d、60m3/d、120m3/d,合计 1050 m3/d。 6) 生活污水 本工程施工规划 3 处营地:上水库施工区规划 1 处施工营地,下水库施工区规划 1 处前期标施工营地(后期转机电安装标)、1 处下水库施工营地 1。下水库施工营地 2 和 业主营地考虑通过在巩义市购买商品房,因此在施工范围内暂不考虑。施工高峰期人 数为 3100 人,其中上水库区施工高峰人数 1000 人,下水库区施工高峰人数 1600 人,机电安装施工高峰人数 500 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按人均用水指标 (150L/ 人 ·d)的 80%计 算,则 施 工 区生 活污 水量为 372 m3/d(上 水 库施 工营地 120 m3/d,下水库前期标施工营地(后期转给机电安装标)60 m3/d,下水库施工营地 192 m3/d)。 下水库施工营地 2 和业主营地考虑通过在巩义市购买商品房,因此在施工范围内 暂不考虑。 b) 废气污染源强 1) 土石方开挖 18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土石方开挖粉尘的排放系数类比其他抽水蓄能工程坝基开挖区粉尘产生量 的估算。在未采取防尘降尘措施前,水电工程坝基开挖系统粉尘排放系数为 12t/ 万 m³。在采取湿式爆破新技术,配备无尘钻机后,粉尘的去除率可达 92%,粉尘排 放系数为 0.96t/万 m3,土石方开挖的粉尘产生总量为 1108.31t。 根据《炸药爆炸理论基础》给出的每吨炸药爆破作业在无防治措施时产生的有 害气体污染物排放系数:CO41.75kg/t 和 NO215.27kg/t,以及爆破开挖的工程量和炸药 的使用量来估算施工期的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本工程火工材料使用量为 0.91 万 t,全部 按照炸药计,CO 和 NO2 产生总量分别为 379.93t、138.96t。 2) 材料加工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砂石加工粉尘排放系数在无控制排放的情况下, 一般为 0.77kg/t 产品(含破碎、筛选、运输等)。本工程在砂石加工系统中采用湿式作 业,并配置石粉回收装置,湿式作业粉尘的产生量将减少 98%以上,由此推算,该 系统粉尘排放系数约为 0.015kg/t,粉尘的排放总量约 12.3t。 本工程混凝土拌和系统采用全封闭拌和楼,配有除尘设备,除尘效率可达 99%,拌和系统的粉尘排放系数为 0.009kg/t,由此可计算混凝土系统产生的粉尘总 量约为 6.82t。 本工程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估算见表 3.4.5-2。 表 3.4.5-2 主体工程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估算表 粉尘 CO NO2 t t t 土石方开挖 1108.31 379.93 138.96 2 材料加工 19.12 0 0 3 合 1127.43 379.93 138.96 序号 主要项目 1 计 c) 噪声污染源强 施工过程中所使用部分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噪声参考值见表 3.4.5-3。 表 3.4.5-3 水电工程部分机械设备噪声实测值参考表 序号 设 备 名 称 实测值 测试点位置 1 手风钻 104 手风钻操作点 186 单位:dB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凿岩机 114 操作位置 3 混凝土搅拌机 90 混凝土施工 4 砂石骨料场皮带运输机 100 机 5 自卸汽车(20t/15t) 90 驾驶室 6 挖掘机、推土机 95 驾驶室 头 主体工程施工:施工开挖采用的挖掘机、推土机等土石方作业设备的可达 95dB。根据已建工程实测资料表明,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一般在 120~140dB,爆 破产生的噪声随爆破点位置、爆破方法及装药量不同而不同。 砂石加工系统:在所有设备同时运行时,人工碎石系统的叠加声级约为 102dB。 混凝土生产系统:依据拌和层和出料口噪声值计算,拌和楼作业时的叠加声级 为 96dB~99dB,本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声级定为 99dB。 场内运输:交通噪声最大达 90dB。 d) 固体废物污染源强 生活垃圾:工程施工高峰人数约为 3100 人,施工区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按照 1.0kg 计算,按全年不间断施工、平均施工人数为高峰人数的 80%考虑,则年产生 生活垃圾约 905.2t。 危险废物:润滑油约 40m3,需定期(1 年 4 次)进行油品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 定透平油更换周期。铅酸蓄电池约 20~30 个,每个容量 500Ah。柴油发电机产生的 少量废油。 3.4.5.2 运行期 a) 废污水 机组检修产生的含油废水量很小;地下厂房内厕所收集的生活污水量也很小;仅 需对业主营地内的生活污水产量进行估算。本工程业主营地不设置在工程范围内,规 划设置在巩义市区,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原有建筑物的市政管网处理系统。 b)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运行期电站值班人员及业主营地人员总数按 140 人考虑,人均生活 垃圾日产量按照 1.0kg 计算,产生量为 51.1t/a。 18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危险废物:润滑油约 40m3,需定期(1 年 4 次)进行油品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 定透平油更换周期。铅酸蓄电池约 20~30 个,每个容量 500Ah。柴油发电机产生的 少量废油。 18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 环境现状 4.1 自然环境概况 4.1.1 地形地质 a) 地形地貌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近场区地貌类型复杂,包含有山地丘陵、黄土丘陵、 河谷阶地和冲积平原、盆地等多种地貌形态。依据地貌的形态组合将近场区划分为 济源盆地区、洛阳盆地区、基岩山地区。工程区位于郑州市巩义中部偏南的青龙山 区。青龙山山体呈东南、西北走向,主要由寒武系沉积岩构成,海拔高度 400~ 1000m,山脉连绵,山高坡陡,绝壁林立,地形切割强烈。工程区南侧基岩山地主 要为伊川以东的嵩山、箕山等中低山地形,由太古界、元古界变质岩、岩浆岩及古 生代碳酸岩组成,山脊平缓,山坡南陡北缓,构成单面山形态。由于强烈侵蚀切 割,山内河谷发育,山体破碎。 工程区北侧济源盆地由周围山地、丘陵、黄土塬包围,内部为黄河、沁河、蟒 河冲积平原构成。山前为洪积扇群。第四纪沉积以细砂粒相为主多层结构,厚达 300m 左右。沁河、蟒河掩埋阶地,新构造以持续沉降为主。 工程区西侧洛阳盆地由周边山地、黄土丘陵、台塬,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以及中 部伊河、洛河冲积平原构成。第四系为粗砂相为主的多层结构,厚达 200m 左右。 b) 地质构造 工程区主要受近场区断裂五指岭断裂及大封—南山口断裂(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 向北西,倾角 80°)影响,五指岭断裂为区域断裂在本区的延伸,五指岭断裂为左旋走 滑断裂,产状为 N45°W/SW∠40°~90°,平面上北东盘相对于南西盘,向北西方向错 移了约 5 公里,工程区处于北东盘,此处北东盘为上升盘,五指岭断裂旁的羽状张性 断裂特别发育,受此影响,工程区内多发育构造节理及伴生断层。 c) 地震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中地震危险性较大的主要构造有:汾渭断陷盆地、汤阴凹陷 (地堑)。它们都发育有活动强烈的大型坳陷盆地,在新生代早期都有较强烈的构造 运动,并在晚近时期都有中—强震发生。汾渭断陷盆地它们符合 8.0~8.9 级地震的 18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发震构造条件,汤阴地堑具有发生 7.0~7.9 级地震的背景。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中对本场址有影响的主要构造还有:封门口—五指岭断裂、 盘谷寺-新乡断裂、新郑—太康断裂、新安—郏县断裂、新乡—商丘断裂、朱阳 关—夏馆—南阳断裂等,它们控制着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 水文地质见 4.3.1 节。 d) 工程地质条件 1) 上水库 上水库位于后寺河左岸青龙沟内,库盆为沟谷地貌,库区冲沟发育,植被茂 盛。沟槽较顺直,总体流向为近正北向,沟谷横断面呈“V”形,沟底较平缓,沟内 基本为干沟,拟建坝址下游 150m 处基岩陡坎位置常年有水,呈线状流水落下,流 量约 5L/min。库区山体雄厚,两岸地形陡峻,多为悬崖陡坎,地形坡度为 40°~ 50°。库盆两岸山脊高程,左岸一般为 840m~880m,右岸为 860m~960m,沟底高 程 680m~810m。右岸分水岭较宽厚,在正常运行控制水位 820.00m 高程时,除坝肩 处山体较单薄厚度为 100m 外,库盆右岸分水岭最小厚度为 290m;左岸分水岭相对 单薄,在正常运行控制水位 820.00m 高程时,进/出水口处对应左岸山体最小厚度为 60m,库尾左岸山体厚度多为 150m 左右。库外左、右岸多为悬崖陡坎,地形坡度 30º~80º。 上 库 库 周地形 封 闭条件 较 好,库 周 山体 雄 厚, 地形 分水 岭高 程 840.00m~ 960.00m,分水岭较宽厚,无低于正常蓄水位的低矮垭口存在;上库库区岩性主要为 碳酸盐地层,岩溶发育较强烈,库盆地层为寒武系中统张夏组灰岩,库坝区内发现 有一处岩溶洞穴,岩溶裂隙发育。库周地下分水岭埋深较深,低于正常蓄水位,压 水试验未揭露到 q≤1Lu 的相对不透水层顶板,库内岩溶渗漏问题突出。坝后发育的 隔水层馒头组泥页岩等分布高程仅为 620m 左右,岩层缓倾,倾向北东,利用该层 做垂直防渗的可能性不大,建议采用全库盆防渗形式。库周分水岭地下水位埋深较 深,反向水压击穿库盆防渗体的可能性较小。 上库库周库岸坡坡度较缓,一般为 20°~40°,多数弱风化基岩出露,第四系 覆盖层较薄。岸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岩体呈单斜构造,以厚层、中厚层为主,总 19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体倾向库尾,倾角较小,水库蓄水对岸坡稳定性影响不大。上水库右岸分水岭宽 厚,库外边坡距离水库较远,不受水库蓄水影响。左岸分水岭相对单薄,但边坡 综合坡度在 18°~48°,岩性为灰岩,风化较浅,以弱风化为主,覆盖层较薄,自 然状况下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水库蓄水后对库外边坡稳定影响较小。 上水库库盆四周植被覆盖好,覆盖层厚度较小,库盆内仅有少量耕地,非暴雨 期径流很小,库区泥沙来源有限,水库淤积小。 2) 输水发电系统 输水发电系统布置于上、下水库之间,由厂房发电系统、引水系统、尾水系统 组成,主要建筑物包括上水库进/出水口、引水隧洞、地下厂房、主变室、尾水隧 洞、尾水调压井、下水库进/出水口等,其中地下厂房采用 2 洞 4 机,引水、尾水隧 洞各布置 2 条,均采用 1 洞 2 机方案。 输水发电系统沿线为中低山至丘陵区,山体雄厚,北低南高,线路经最高点高 程 840.00m 后,地面高程逐步下降。前段线路沿线地面高程 464.00m~840.00m,地 形坡度多为 20°~50°,局部近乎直立,中后段沿线地形起伏较大,需经过青龙沟, 沟底最低高程为 464.00m,地形坡度为 45°~85°。隧洞埋深 100.00m~550.00m。 布置区地层岩性较复杂,从上至下穿越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一至三段(∈2z1-3)、寒 武系中下统馒头组一至三段(∈1-2m1-3)、寒武系下统朱砂洞组(∈1z),岩性分别为厚层 白云岩、中厚层~巨厚层鲕粒灰岩、薄层鲕粒灰岩、薄层鲕粒灰岩与泥页岩、石英 细砂岩互层、粉砂质页岩、粉砂质板岩、泥灰岩、厚层灰岩、厚层豹皮状白云岩等 地层。上水库引水隧洞进/出口段围岩以张夏组白云岩、中厚层~巨厚层鲕粒灰岩 组合为主,岩石中硬,弱风化状;洞身段穿越工程区所有出露地层,岩石软硬相 间,弱风化至新鲜状;下水库进/出水口段围岩为寒武系中下统馒头组二段(∈12 2m ),岩性为粉砂质页岩、粉砂质泥岩、石英细砂岩、粉砂质板岩互层组合,弱风 化状。 输水发电系统布置区岩层产状较为统一,总体产状为 N60°~75°W/NE∠8°~ 12°,洞室布置区未发现规模较大的断层。上水库进/出水口至厂房引水洞首段轴线 方向基本与岩层走向一致,而后地层走向与输水洞轴线的夹角为 45°~55°,为大角 19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度相交。 输水线路沿线地层复杂,其中寒武系中统张夏组(∈2z1-3)岩溶较为发育,钻孔可 见寒武系下统朱砂洞组(∈1z)溶蚀现象突出,整体地下排水条件较好,但洞室岩溶 涌水问题将比较突出。 3) 下水库 水库库盆位于后寺河,河流流向由东南向西北,河道弯曲,河谷整体较宽,呈 “U”型,两岸坡度左缓右陡,左岸地形坡度 15°~40°,右岸地形坡度 20°~55°。水 库库盆呈长条形,两侧多黄土堆积。水库库盆周边地形总体较整齐。水库两岸山体 雄厚,地形分水岭较宽厚,无低矮垭口分布,地形封闭条件好,临库山顶高程远高 于正常蓄水位。库周无低矮垭口存在,无通向库外的断裂构造发育。组成库盆的地 层主要为寒武系馒头组二、三段鲕粒灰岩与泥页岩互层、粉砂质泥岩、含钙泥质石 英细砂岩等等良好的隔水层,因此库区产生渗漏的可能性小。 下水库库周岸坡呈左岸为缓倾角的顺向坡,右岸为缓倾角的反向坡,库岸边坡 起伏不平,地形坡度一般为 15°~85°,两岸多见陡崖分布;水库库岸边坡岩体风化 一般较浅,河床部位分布厚约 5m~15m 的冲洪积物,两岸岸坡零星见强~弱风 化基岩出露下伏基岩主要为寒武系张夏组第一段薄层含泥质条带鲕粒灰岩及寒武系 馒头组第三段鲕粒灰岩与泥页岩互层,岩体软硬相间。水库区未见规模较大的断层 分布,岩层走向总体与岸坡呈小角度相交,两岸岩层均倾向右岸偏下游,岩层倾角 较缓,一般为 8°~12°。;库周近坝区分布有 5 处规模较大的堆积体,厚度较大,蓄 水后稳定性较差。水库蓄水后,库岸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一般较好,但局部可能存在 库水位消落区岸坡塌岸变形问题。 区内分布多处规模不等的水成黄土及崩坡积体,在暴雨时已出现表部塌滑迹 象,水库蓄水后,存在库水位消落区岸坡淘刷变形问题,甚至局部岸坡失稳的可 能,因此库区存在一定的固体径流和水库淤积问题。 19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1.2 水文泥沙 4.1.2.1 水系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郑州市下辖的巩义市境内,站点距郑州市直线距 离约 50km,距离巩义市区直线距离约 7km。站点位于黄河流域伊洛河一级支流后寺 河上。 伊洛河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由洛河和伊河组成,洛河和伊河在偃师市杨村 汇流后称“伊洛河”。该河流总长 447km2,流域面积 18881km2,经巩义市回郭镇、 芝田、康店、巩义市区、站街、河洛镇等,在河洛镇神北村注入黄河。伊洛河多年 平均流量 98.6m³/s,最大流量 9450m³/s,最小流量 8.25m³/s。伊洛河巩义市境内水 体功能划分为Ⅳ类, 是巩义市境内主要的排涝泄洪河道。 后寺河发源于嵩山的五指岭,主峰海拔高程 1215.9m,河流由东南向西北流经 黑沟岭、洪河村、东风村、南山口、北山口,在巩义市市区东北的烈姜沟村北汇入 伊洛河,流域面积 96.4km2,干流长 41km。 站点上水库坝址位于后寺河上游左岸冲沟青龙沟黄家山附近,坝址控制流域面 积 0.340km2 ,河长 0.95km,河道平均坡度 216.6‰,坝址处河底高程约 714m(1985 高程,下同)。下水库位于已建后寺河水库上游约 2km 处的佛湾附近河道,坝址以 上控制流域面积 51.0km2,河长 23.6km,河道平均坡度 20.7‰,坝址处河底高程约 334m。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以上流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流 域内为山丘区,地表多为页岩和石灰岩出露,河谷中有松散的砂砾石沉积。 4.1.2.1 径流 工程上、下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 0.34km2、51.00km2。上、下水库坝址中心附近 径流深查“河南省 1956-2000 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为 100mm,径流深 Cv 值查 《河南省地表水资源(1984 年)》附图取 0.54,Cs/Cv=3.0。上、下水库坝址中心附 近年降雨量、年径流深频率分析计算成果见表 4.1.2.-1。上、下水库坝址各月平均径 流量成果见表 4.1.2.-2。上、下水库坝址各月设计径流成果见表 4.1.2.-3。上、下水库 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 3.486、522.80 万 m3 ,相应多 年 平 均 流 量 分 别 为 0.001 、 0.166m3/s。 19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1.2-1 上、下水库坝址年降雨量、年径流深频率分析计算成果表 单位:mm 均值 Cv Cs/Cv 1% 2% 5% 10% 20% 50% 70% 80% 90% 95% 年降雨量 600 0.25 2 1003.2 946.8 866.4 798.6 721.2 587.4 513.6 471.6 417.6 376.2 年径流深 100 0.54 3 284 250 206 171.7 136.3 86.1 65.3 56 46.6 41.40 项目 19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1.2-2 单位:万 m3 上、下水库坝址各月平均径流量成果表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 上水库 0.0076 0.0293 0.0865 0.1925 0.3147 0.3585 0.8913 0.7496 0.5337 0.213 0.0985 0.0104 3.486 下水库 1.139 4.39 12.98 28.87 47.21 53.78 133.7 112.4 80.05 31.95 14.77 1.565 522.8 表 4.1.2-3 上、下水库坝址各月年设计径流量 站址 上 水 库 单位:万 m3 频率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 2% 0.147 0.3027 0.3575 0.5771 0.726 1.017 2.681 2.1 1.806 1.136 0.4712 0.123 8.28 5% 0 0.147 0.2901 0.5229 0.6417 0.8124 1.961 1.67 1.344 0.4992 0.3514 0.0952 6.83 10% 0 0.1114 0.2241 0.4709 0.5734 0.6096 1.731 1.33 0.93 0.4209 0.2384 0 5.71 20% 0 0 0.1644 0.3033 0.4967 0.527 1.17 0.993 0.78 0.3194 0.181 0 4.55 33.3% 0 0 0.1206 0.2024 0.3769 0.4177 0.8432 0.738 0.6124 0.2732 0.1338 0 3.66 50% 0 0 0 0.153 0.2498 0.3049 0.5618 0.528 0.3692 0.1888 0 0 2.9 75% 0 0 0 0 0.1387 0.1715 0.3459 0.307 0.1685 0 0 0 2.05 80% 0 0 0 0 0.1145 0.1521 0.3 0.269 0.154 0 0 0 1.9 85% 0 0 0 0 0.0907 0.1146 0.2743 0.232 0.1203 0 0 0 1.74 95% 0 0 0 0 0.033 0.0396 0.1942 0.157 0.057 0 0 0 1.4 19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1.2-3(续) 站址 下 水 库 频率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 2% 2.981 21.16 12.73 30.18 56.33 100.2 285 226 192.1 120.5 46.97 8.657 780 5% 0 4.307 7.273 25.31 50.01 65.68 205 173 140.7 49.65 33.64 1.931 628 10% 0 2.668 4.6 14.89 40.9 51.01 150.4 133 93.13 39.36 21.08 0 510 20% 0 0 3.344 8.334 25.43 37.01 104.3 93 77.97 29.65 12.12 0 387 33.3% 0 0 2.448 4.105 7.698 27.34 73.76 63.5 59.35 23.35 5.737 0 291 50% 0 0 0 3.105 5.069 8.253 41.41 40.1 32.29 14.67 0 0 209 75% 0 0 0 0 2.814 3.478 11.88 16.6 8.374 0 0 0 115 80% 0 0 0 0 2.322 3.091 8.615 12.9 4.623 0 0 0 97.2 85% 0 0 0 0 1.841 2.327 7.014 9.41 2.649 0 0 0 79.3 95% 0 0 0 0 0.6694 0.8042 3.937 2.94 1.156 0 0 0 38.8 19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1.2.2 洪水 工程所处流域位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雨热同季。流域洪水 由暴雨形成。大暴雨主要集中在 7 月~9 月,历时一般 1d~2d,长的可在 3d~5d。 本阶段工程区 1、6、24h 设计暴雨推荐采用李家门外雨量站实测设计暴雨成 果,10min 设计暴雨成果采用查等值线图成果,采用成果见表 4.1.2.-4。 表 4.1.2-4 均值 mm Cv Cs/Cv 10min 16.5 0.5 1h 42 6h 24h 时段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暴雨成果表 各频率设计雨量 mm 0.05% 0.10% 0.20% 0.50% 1% 2% 5% 10% 20% 50% 3.5 67.7 62.5 57.3 50.3 45.2 39.9 32.8 27.4 21.9 14.2 0.59 3.5 208 191 173 150 132 115 91.5 74.1 56.8 34.2 74 0.67 3.5 453 410 367 311 269 227 197 135 98 55.4 103 0.65 3.5 574 522 471 404 353 303 237 188 140 80.4 根据《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计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 上、下水库坝址设计洪水,设计洪水成果见表 4.1.2.-5。 表 4.1.2-5 坝址 上水库 下水库 项目 Q m³/s W24h 万 m³ Q m³/s W24h 万 m³ 上、下水库坝址设计洪水成果表 0.05% 0.10% 0.20% 0.50% 1% 2% 5% 10% 20% 50% 44.3 35.2 31.9 27.6 24.4 21.1 16.8 13.6 10.4 6.01 22.45 17.75 16.01 13.74 12 10.3 8.06 6.392 4.76 2.734 2620 2050 1810 1510 1280 1060 774 569 375 149 3268 2548 2278 1935 1677 1423 1021 777.2 550.8 298.9 4.1.2.3 泥沙 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其次为重力侵蚀,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 面蚀、线状侵蚀、细沟侵蚀和崩山滑坡等,项目区及周边林草植被覆盖度高,水土 流失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 上、下坝址以上流域属山区,植被、水土保持较好,年来沙量主要集中在 汛期。 上下水库坝址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 170t、25500t,多年平均含沙量为 4.88kg/m3,推悬比按 20%计算,计算得出的多年平均特征值见表 4.1.2-8。 19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1.2-8 坝址泥沙多年平均特征值 项目 集水 面积 km2 悬移质 输沙模数 t/(km2.a) 悬移质 输沙量 t 悬移质 含沙量 kg/m³ 推悬比 推移质 输沙量 t 总输 沙量 t 上水库 0.34 500 170 4.88 0.3 51 221 下水库 51.0 500 25500 4.88 0.3 7650 33150 4.1.3 气候气象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所在巩义市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 分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和极地大陆高压控制,天气晴冷,干燥,气温低,降水较 少;春季暖气团势力逐渐转强,升温快,多风,气候多变;夏季受蒙古热低压和太 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炎热,多雨;秋季冷气团逐渐侵入,降温急,降水减少。又 由于境内地貌特点,东南部及南部山区气温低,雨雪多;向北随山势降低,气温增 高,降水减少;至中部丘陵和平原区雨水中等,西北邙岭及西南鲁庄地区,温度稍 高,雨水偏少。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高温、雷暴、暴雨、大风、冰雹、低温 冻害、连阴雨、寒潮。 距离下水库坝址直线距离约为 9.1km 有巩义国家气象站,建于 1958 年,1959 年 1 月 1 日正式观测气象数据。原站址位于巩义市永厚陵保护区,经度 112°58′23″,纬度 34°44′41″,观测场海拔高度 165.2m。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迁至巩 义 市河 洛 镇石关村 邙 岭顶,经 度 112°58′49″ , 纬度 34°48′37″, 观测 场 海拔高度 251.1m。 该站气象观测要素较全、观测系列较长,根据巩义气象站 1962 年~2021 年资 料统计:累年平均气温 15.0℃,极端最高气温 43.0℃(1966 年 6 月 22 日),极端最低 气 温 -15.4℃(1969 年 1 月 31 日 ) ; 累 年 平 均 相 对 湿 度 62% ; 累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597.6mm;累年平均风速 2.4m/s,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为 11.3m/s(1979 年~2021 年);累年平均蒸发量 1854.9mm(小型φ20cm 蒸发器,1965 年~2013 年)。上水库坝 址高程约 714m 与气象站高程 165.2m 相差较大,上水库气温考虑按高程每增加 100m 降 低 0.6 ℃ 修 正 , 则 上 水 库 坝 址 处 多 年 平 均气 温 较 气 象 站 平 均 气温 低 约 3.3℃。 巩义国家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成果详见表 4.1.3-1。 19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1.3-1 巩义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统计成果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 平均气温 ℃ 平均相对湿度 % 降水量 mm 蒸发量 mm (φ20cm) 平均风速 m/s 0.9 3.6 9.3 16 21.8 26.6 27.4 25.9 21.2 15.7 8.7 2.8 15.0 54 56 56 57 58 57 74 78 73 67 62 54 62 6.9 11 20.8 38 51.5 61.2 137.8 117.6 83.9 39.8 22.6 6.5 597.6 66 78.4 136.8 190.1 252.8 307.1 214.2 180.7 144.8 123.7 88.9 71.4 1854.9 2.5 2.5 2.6 2.8 2.6 2.5 2.2 2 2 2.1 2.4 2.6 2.4 4.2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本节引自《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送审稿)》。 4.2.1 水资源量与时空分布特点 a) 地表水资源量 巩义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 11078 万 m³,折合径流 106.4mm,径流系数 0.19。其中,伊洛河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7628 万 m³,径流深 110.0mm;小 浪底—花园口干流区多年平均为 3450 万 m³,径流深 99.2mm。 全市按水系划分为 2 个水资源分区,即小浪底—花园口干流区和伊洛河区,为 便于与《河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巩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等已有成果对比分 析,将淮河流域 35km2 并入黄河流域伊洛河区;按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供用水状 况划分为 4 个行政分区,即中心城区、东五镇、南部山区和其他乡镇。中心城区包 括市区 5 个街道办事处、站街镇和康店镇、河洛镇、芝田镇、北山口镇部分面积; 东五镇包括竹林镇、小关镇、新中镇、米河镇和大峪沟镇;南部山区包括涉村镇、 夹津口镇、西村镇和鲁庄镇;其他乡镇包括康店镇、河洛镇、芝田镇、北山口镇扣 除中心城区后的部分面积和回郭镇。地表水资源分区见图 3.2.1-1。 按 行 政 区 分 区 : 中 心 城 区 多 年 平 均 地 表 水 资 源 量 为 2147 万 m³ , 径 流 深 106.3mm;东五镇地表水资源量为 2741 万 m³,径流深 105.3mm;南部山区地表水资 源量为 3716 万 m3,径流深 112.7mm;其他乡镇地表水资源量为 2474 万 m3,径流深 99.4mm。 19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2.1-1 巩义市地表水资源分区图(按行政分区) 2020 年巩义市地表水资源量 0.5672 亿 m³,折合径流深为 54.5mm,比 2019 年 增加 35.5%;比多年平均减少 35.9%。 b) 地下水资源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和巩义市实际情况,巩义市地下水是指 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以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是按 照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划分。根据巩义市地貌特征、包气带岩性特征、浅层地下水位 埋深及水动力特征,将全市水文地质划分为河谷区(Ⅰ)、倾斜平原区(Ⅱ)、山前丘陵区 及邙山丘陵区(Ⅲ)、基岩山区(Ⅳ),为了参数的准确性,又将四个大区分成Ⅰ1、Ⅰ2、 Ⅰ3、Ⅱ1a、Ⅱ1b、Ⅱ2a、Ⅱ2b、Ⅲ1、Ⅲ2、Ⅳ1、Ⅳ2、黄河滩区 12 个亚区。见图 3.2.12。根据《巩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7)成果计算,巩义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为 11457 万 m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3710 万 m³。 2020 年巩义市地下水资源量 0.6402 亿 m³,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0.4921 亿 m³,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0.1794 亿 m³,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 量 0.0323 亿 m³。 c) 水资源总量 巩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14078 万 m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11078 万 20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m3,地下水资源量为 11457 万 m3,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为 8457 万 m3。巩义市水资 源量成果见表 4.2.1-1、4.2.1-2。 表 4.2.1-1 巩义市水资源分区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表 水资源分区 多年平均(万 m3) 产水模数(万 m3/km2) 产水系数 伊洛河区 9878 14.3 0.24 小浪底-花园口干流区 4200 11.9 0.21 合计 14078 13.5 0.23 表 4.2.1-2 巩义市水资源量成果表 地表水资源量 (万 m3) 地下水资源量 (万 m3) 重复量(万 m3) 水资源总量 (万 m3) 11078 11457 8457 14078 2020 年度巩义市水资源总量为 1.0279 亿 m3,产水系数为 0.18,产水模数为 9.9 万 m3/km2。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0.5672 亿 m3,地下水资源量为 0.6402 亿 m3,重复 计算量为 0.1795 亿 m3。 2020 年巩义市水资源总量比上年 0.9415 亿 m3 增加 0.0864 亿 m3,增幅 8.4%; 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4078 亿 m3 减少 0.3799 亿 m3,减幅 27.0%。 d) 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 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提供一次性利用 的最大水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等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釆 量之和再扣除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 巩义市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 5260 万 m3 地表水可利用率为 47.5%。巩义 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3710 万 m,可开采模数为 20.8 万 m3/km2。巩义市水资源可利 用总量为 8720 万 m3 水资源总量可利用模数为 8.4 万 m3/km2。巩义市水资源可利用 总量计算成果见表 4.2.1-3、4.2.1-4。 表 4.2.1-3 水资源分区 巩义市水资源分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可 重复量(万 水资源可利用总 量(万 m3) 开釆量(万 m3) m3 ) 量(万 m3) 伊洛河区 3732 3175 163 6744 小浪底-花园口干流区 1528 536 88 1976 合计 5260 3710 251 8720 20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2.1-4 巩义市行政分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地表水资源可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可 利用量(万 m3) 开釆量(万 m3) 行政分区 重复量 (万 m3) 水资源可利用总 量(万 m3) 中心城区 1018 1605 78 2545 东五镇 1291 90 15 1366 南部山区 1842 123 8 1957 其他乡镇 1109 1892 150 2851 合计 5260 3710 251 8720 e) 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1956-2013 年巩义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584.3mm,降水总量 6.08 亿 m3 其中,伊 洛河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586.4mm,降水总量 4.07 亿 m3;小浪底-花园口干流区多年平均 降水量 579.9mm,降水总量 2.01m3。 按行政区分区计算:中心城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572.5mm,降水总量 1.16 亿 m3;东五镇多年平均降水量 599.1mm,降水总量 1.56 亿 m3;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 水量 599.6mm,降水总量 1.98 亿 m3;其他乡镇多年平均降水量 558.0mm,降水总量 1.39 亿 m3。 巩义市 1956-2013 年多年平均降水量 560~610mm,区域内降水量呈现东部大于 西部、南部大于北部的分布趋势。 巩义市降水量年内分配特点表现为汛期集中,季节分配不均匀,最大、最小月 相 差悬 殊。由 年 平均各 月降水 量表 4.2.1-5 中 可以 看出 , 汛 期(6-9 月 ) 降 水量约 378mm,约占全年的 66%。夏季 6~8 月降水最多,降水量为 304mm,约占全年降水量 的 53%。年内最大月与最小月降水量相差悬殊,多年平均以 7 月份降水量最多,为 134mm;最小月降水量多发生在 1 月、12 月份,多年平均 7mm,最大月是最小月降 水量的 20 倍。 巩义市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分布见表 4.2.1-5。 表 4.2.1-5 巩义市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统计 分区名称 多年平 汛期(6-9 月) 6-8 月 最大月 最小月 最大月 均降水 降水量 占全年 降水量 占全年 降水量 占全年 降水量 占全年 与最小 量 (%) (mm) (%) (mm) (%) (mm) (%) 月比值 (mm) (mm) 伊洛河区 586.4 387.0 66.0 310.8 53.0 137.4 23.6 6.8 1.2 20.2 小浪底-花园 579.9 口干流区 382.2 65.9 306.8 52.9 129.3 23.2 6.5 1.2 19.9 584.3 385.6 66.0 309.7 53.0 134.4 23.5 6.7 1.2 20.1 合计 20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2.2.1 供水工程与供水量 a) 供水工程 供水基础设施一般包括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工程两大类型。地表水源工程包括 蓄水、引水、提水及调水工程。蓄水工程指水库、塘坝及窖池。引水工程是指从河 道地表水体自流引水工程,过境客水来自黄河和其支流伊洛河。提水工程指利用扬 水泵站从河道地表水体提水的工程调水工程指水资源一级区或独立流域之间的跨流 域调水工程,该市外来客水来自陆浑水库供水。地下水源工程指汲取地下水的水井 工程,包括农村机电井、城镇自来水井及企业自备井,农民自建简易农用井及家庭 自备生活用水井不在统计范围。 1) 蓄水工程 巩义市境内有水库 14 座,其中中型水库 1 座,小(1)型水库 6 座,小(2)型水库 7 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340km²,总库容 4034 万 m³,兴利库容 1985 万 m³。塘坝 68 座,窖池 9720 座。 巩义市水库调查统计详见表 4.2.2-1。 表 4.2.2-1 巩义市水库调查统计表 序号 水库名称 规模 库容(万 m³) 控制面积 所在乡镇 所在河流 (km²) 总库容 兴利库容 防洪库容 1 后寺河水库 小(I) 北山口镇 后泗河 53 423 285 126 2 坞罗水库 中型 西村镇 坞罗河 108 1787 750 593 3 凉水泉水库 小(II) 大峪沟镇 东泗河 25 309 60 136 4 公川水库 小(II) 夹津口镇 石淙河 4 23 15 10 5 段河水库 小(II) 小关镇 汜水河 2 27 12 12 6 龙门水库 小(II) 小关镇 汜水河 15 10 6 3 7 峡峪水库 小(II) 新中镇 汜水河 13 28 15 20 8 桑树沟水库 小(II) 涉村镇 后泗河 2 52 35 21 9 洪河水库 小(I) 涉村镇 后泗河 13 258 148 84 10 天坡水库 小(I) 芝田镇 坞罗河 32 418 214 344 20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2.2-1(续) 库容(万 m³) 控制面积 (km²) 总库容 兴利库容 防洪库容 序号 水库名称 规模 所在乡镇 所在河流 11 赵窑水库 小(II) 西村镇 坞罗河 9 41 14 16 12 曹河水库 小(II) 鲁庄镇 洛河 7 57 49 19 13 桑家沟水库 小(I) 鲁庄镇 干沟河 41 243 139 76 14 赵城水库 小(I) 鲁庄镇 干沟河 17 360 244 104 340 4034 1985 1563 合计 2) 引水工程 巩义市引提水工程主要是引提黄河水,巩义市引提黄河水工程包括赵沟提灌 站、第三水厂石板沟提水工程、河洛镇滩小关取水井群、河南河洛引黄供水水源地 工程等 4 处,年取水许可量 3225 万 m3。目前,河南河洛引黄供水水源地工程引黄 闸门设计流量 25m3/s,调蓄库容 600 万 m3,输水能力 20 万 m3/d,目前主要向豫联 产业园区供水。 3) 地下水取水井 据统计全市现有地下水机电井 2140 眼,其中规模以上机电井 1676 眼,规模以 下机电井 464 眼。全市耕地灌溉面积 24.26 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 10.44 万亩,节 水灌溉多为低压管灌方式,兼有喷灌与微灌方式。 4) 城市及乡村供水工程 全市已建成城乡集中供水工程 823 处,其中城区自来水厂 3 座(其中 2 座地表水 水厂,坞罗水厂和南山口水厂;1 座地下水水厂,烈姜沟水厂),乡镇有东五镇、洪 河、回郭镇等 5 座小水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 820 处。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 2823 处。城镇自来水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分别为 23.70 万人、54.11 万人、3.28 万人,覆盖人数共计 81.09 万人。巩义市城市供水综 合生产能力 12 万 m3/d,其中自来水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 6 万 m3/d,自建设施供水 综合生产能力 6 万 m3/d。 5) 地下水工程 据统计全市现有地下水机电井 2140 眼,其中规模以上机电井 1676 眼,规模以 下机电井 464 眼。其中,黄河滩区(石板沟)11 眼机井及新城区紫荆路泵站周边 5 眼 20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农用机井为烈姜沟水厂主要水源。该水源一期设计开采量为 4.2 万 m3/d,二期为 6.0 万 m3/d。坞罗水库周边农村有 22 眼机井作为坞罗水厂的调节水源,现状的供水量 为 1.5 万 m3/d,目前供水稳定。 6) 其他水源供水工程 其他水源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工程、集雨工程等。全市正在运行的污水处 理厂有 30 座,其中中心城区 1 座,其他各乡镇共有 29 座,处理能力 8.08 万 m3/d。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区供需矛盾突出,雨水资源作为一种既经济又能有效 弥补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同时利用雨水资源能达到减涝、消减雨洪的目的。巩义 市东南部山区小型集雨工程较多,根据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现状雨水集蓄利用量 为 56.76 万 m3。 b) 坞罗水库向后寺河河道的生态补水工程 陆浑水库为本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初期蓄水和运行期补水水源,后期还需修缮 陆浑水库至坞罗水库的供水渠道,而坞罗水库则相当于本工程补水工程的一个中转 水库。陆浑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陆浑村附近,黄河二级支流伊河上, 距离坞罗水库直线距离约 91km,距离本工程下水库直线距离约 95km。陆浑水库控 制流域面积 3492km²,水库任务是防洪、灌溉发电和供水,水库总库容 13.2 亿 m ³,属于大(I)型水库,是洛阳五大大型水库之一。 坞罗水库为巩义市唯一的中型水库,坞罗水库位于后寺河西测邻近流域坞罗河 上,距本工程下水库坝址断面直线距离约为 4.1km。该水库建于 1958 年,2006 年对 其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坝址在巩义市西村镇,控制流域面积 108km²,总库容为 1787 万 m³,兴利库容为 726 万 m³,防洪库容为 978 万 m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 兼顾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也是河南省陆浑灌区重要的反调 节水库。根据《坞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其多年平均径流深 120mm,天然多年平均流量为 0.411m³/s,相应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1296 万 m³。 坞罗水库至后寺河水库下游设有水系引水工程,水系引水工程管道全长 23.54km,以重力自流方式分别给后寺河、西泗河、东泗河河道补充生态用水。每年 3~11 月份每天 8 点到 20 点时段常流水,管道设计总引水流量为 1.848m³/s,其中至 后寺河支管流量 1.1088m³/s。根据坞罗水库至后寺河水系引水工程成果,后寺河支 管末端位于后寺河特大桥附近,管径 DN800mm。 20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c) 供水量 根据《巩义市水资源公报》统计资料,2015 年~2020 年巩义市各种水利工程平 均供水总量为 15067 万 m3(见下表 4.2.2-2),其中地表水供水量 4994 万 m3,地下水 供水量 8667 万 m3,其他供水量 1406 万 m3,分别占总量的 33.1%、57.5%、9.3%。 从目前供水结构看,巩义市主要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地表水源供水次之,非常规水 源供水比重较小,仅占总量的 9.3%。 表 4.2.2-2 巩义市 2015~2020 年供水量统计表 地表水(万 m3) 蓄水工程 引水工程 提水工程 其他 合计 地下水 (万 m3) 2015 1320 2288 2350 0 5958 7862 936 14756 2016 2210 2120 1610 640 6580 7650 1120 15350 2017 1370 1300 3015 0 5685 8015 1450 15150 2018 656 1487 1669 0 3812 9724 1929 15465 2019 673 1697 1754 0 4124 9495 1586 15205 2020 1013 2608 181 0 3802 9255 1417 14474 平均 1207 1917 1763 128 4994 8667 1406 15067 年份 其他(万 m3) 总供水量(万 m3) 4.2.2.2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a) 与用水总量控制目标间的用水增长空间 巩义市现状水平年实际供水量为 1.4474 亿 m3,与 2020 年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2.03 亿 m3 相比,还有 5500 万 m3 左右的开发利用空间。 b)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巩义市近三年当地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率在 130%~145%之间,地下水处于过度开 发利用状况,需要进行压减;当地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率在 12%~18%之间,开发利用 率较低,但当地地表水可利用性较差,当地地表水的开发利用潜力相对有限。 c) 生活用水具有一定的节水潜力 通过对巩义市用水水平的比较分析,巩义市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仍有一定 的节水潜力。应加大节水措施,提高群众节水意识,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发展 城市供水管网优化配置建造设计技术,统筹传统清水系统和再生水输配系统,科学 制定和实施管网改造技术方案,减少供水系统漏损;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全面普及 20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节水器具,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引导居民尽快淘汰现有住宅中不符 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 d) 非常规水源利用现状 根据《巩义市水资源公报》(2020 年),2020 年巩义市污水处理回用量为 436 万 m3,污水回用率较低,尚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空间。 根据再生水水源、潜在用户地理分布、水质水量要求和输配水方式,合理确定 污水再生利用的规模、用水途径、布局和建设方式。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规划 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集中利用为主、分散利用为辅,优水优用、分质 供水,注重实效、就近利用等原则。完善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标准,在工业、农 业、城市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以及公共建筑生活杂用水等方面扩大使用再生 水。积极引进利用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护方便、高效的污水处理和 再生水利用技术。 e) 用水效率指标及节水潜力分析 根据《巩义市水资源公报》(2020 年)、《郑州市水资源公报》(2020 年)、《河 南省水资源公报》(2020 年)以及现状调查情况,综合分析巩义市现状用水水平,详 见表 4.2.2-3。 表 4.2.2-3 现状年 2020 年巩义市用水指标比较表 用水指标 巩义市 郑州市 河南省 全国 万元 GDP 用水量(m3/万元) 11.6 8.1 30.5 57.2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万元) 11.4 14.0 20.0 32.9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686 / 0.615 0.565 根据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随着人民节水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节水器具的推广, 2020 年巩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2020 年巩义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 量优于全省和郑州市用水水平;万元 GDP 用水量优于河南省用水水平,劣于郑州市 用水水平;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优于郑州市、河南省以及全国对应用水效率指标 平均值;万元 GDP 用水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距离郑州市平均值还有一定距 离,水资源开发利用还有一定的节水潜力。 4.2.2.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a) 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再生水利用率低 20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巩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1.4078 亿 m3,现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 172m3,约 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 1/2、全省平均水平的 2/5,属于水资源紧缺地区。而且随 着人口的逐步增加,人均占有资源量将进一步减少,用水需求快速增加,全市水 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巩义市工业和生态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超过 40%, 但再生水的利用量仅 400 余万 m3,只占工业和生态用水量的 7%,再生水开发利用 不充分。 b) 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巩义市现状供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在市区和沿河滩区,都因地下水被超量 开采而形成降落漏斗。根据《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公布河南省地下水超采区范围的 通知》,巩义市米河镇、小关镇、大峪沟镇、河洛镇和站街镇均属于岩溶水严重超 采区。 4.3 地表水环境 4.3.1 污染源调查 根据调查,本工程所处的后寺河流域有一定的工业污染源,但近年来因为管理 得当,地表水水质情况不断改善,主要污染类型为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源。工程涉 及巩义市北山口镇东门村、老井沟村,大峪沟镇民权村,涉村镇北庄村,竹林镇新 山村共 4 个镇、5 个村、9 个村民小组,有农村人口约 517 人、耕地约 80.9 亩。 后寺河流域工程周边内居民活污水主要由旱厕收集并用于农灌,污染源主要为 耕地施用残留的农药、化肥。根据《关于发布<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 数手册>的公告》(公告 2021 年第 24 号)污染源排放系数,后寺河流域化学需氧量、 氨氮、总氮、总磷的排放量见表 4.3.1。 表 4.3.1 后寺河流域工程区周边污染物排放统计表 农村生活污染源 序号 污染物 1 COD 2 NH3-N 3 TN 污水排放系 数 L/(人•d) 43.68 污水年排 放量 万 m3 0.82 农业面源 合计 t/a 污染负荷 L/(人•d) 排放量 t/a 26.98 5.09 1.77 0.33 0.707 0.13 0.46 3.48 0.66 6.683 1.23 1.89 208 源强系数 kg/(hm2•a) 排放量 t/a 5.0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 TP 0.28 0.05 0.791 0.15 0.20 通过现场环境调查,水库周边围内无大型宾馆饭店及其他污染源,只在上游 1km 有 3 处小型农家饭店,总建筑面积不超过 100m2。 4.3.2 地表水水质监测 a) 常规水质监测断面 根据调查,本电站工程所在后寺河支流上下游暂未布设常规水质监测断面。距 离最近的监测断面为伊洛河七里铺断面,由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巩义分局发布的 2022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自动站地表水监测数据可知,COD、NH3-N 和 TP 均能满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要求。 b) 补充监测 为了解工程区地表水水质现状,中南院委托河南乾蓝环境检测公司(以下简称 “乾蓝公司”)开展了环境现状质量监测工作,在 2022 年 9 月和 11 月对工程建设影响 河段的地表水水质进行了监测。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工程下水库所在的后寺河为山涧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出现 断流,丰水期也无常年流水;工程下水库坝址至库尾河段干涸,库尾及以上河段有 慈云寺 4 级水库和多处拦河坝阻隔,坝下至后寺河水库库尾河段干涸,后寺河水库 坝下至双拥公园以上部分河段固化干涸,双拥公园滚水坝至入伊洛河口部分河段干 涸。因此,本阶段水质监测在距离工程附近较近上游慈云寺水库,下游后寺河水 库、工程补水来源坞罗水库及后寺河水库下游布设了水质监测点。 监测断面:坞罗水库 SW1、后寺河水库下游 SW2、慈云寺水库 SW3、后寺河 水库 SW4 共计 4 个。 监测项目:水温、pH 值、溶解氧、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 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氰化物、挥发酚、氟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六价铬、铜、铅、锌、镉、砷、汞、硒、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叶绿素 a、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铁、锰、悬浮物等 32 项。 监测时间和频次:监测两期,2022 年 9 月 23 日~25 日和 2022 年 12 月 29 日 ~31 日,每天采样一次。 监测结果: 从两监测结果来看,现状地表水水质状况良好,所有点位地表水各 20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21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3.2-1 监测 项目 工程区 9 月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表 慈云寺水库 SW3 9月 23 日 9月 24 日 9月 25 日 水温(℃) 7.4 7.7 7.1 pH 值 (无量纲) 7.17 7.15 溶解氧 8.9 高锰酸 盐指数 化学需 氧量 五日生 化需 氧量 评价 结果 后寺河水库 SW4 评价 结果 Ⅲ类标 准限值 9月 23 日 9月 24 日 9月 25 日 - 8.3 8.1 7.4 - 7.23 达标 7.22 7.18 7.20 达标 6~9 9.0 9.3 达标 9.1 8.7 9.0 达标 ≥5 1.8 1.4 1.6 达标 1.5 1.7 1.2 达标 ≤6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20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4 总磷 0.02 0.01 0.02 达标 0.03 0.02 0.04 达标 ≤0.2(湖 库 0.05) 氨氮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1.0 总氮 2.06 2.47 2.32 5.14 5.11 5.44 铜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1.0 锌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1.0 氟化物 0.36 0.34 0.30 达标 0.34 0.32 0.34 达标 ≤1.0 汞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001 砷 8×10-4 7×10-4 8×10-4 达标 9×10-4 9×10-4 7×10-4 达标 ≤0.05 硒 1.2×10 1.0×10 -3 9×10-3 达标 1.0×10 -3 8×10-3 6×10-3 达标 ≤0.01 镉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05 六价铬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5 铅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5 氰化物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2 挥发酚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05 石油类 0.01 0.01 0.02 达标 0.02 Nd 0.02 未达标 ≤0.05 硫化物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2 -3 21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3.2-1(续) 监测 项目 评价 结果 慈云寺水库 SW3 9 月 23 日 9月 24 日 9月 25 日 Nd Nd Nd Nd Nd Nd 悬浮物 5 3 叶绿素 a(μg/L) 透明度 (cm) Nd 评价 结果 后寺河水库 SW4 Ⅲ类标 准限值 9 月 23 日 9 月 24 日 9月 25 日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2 达标 40 20 50 达标 ≤10000 4 4 5 3 Nd Nd Nd Nd Nd 120 120 120 80 80 80 硫酸盐 163 166 168 179 181 174 氯化物 16 16 16 18 19 18 硝酸 盐氮 1.84 2.30 2.04 4.90 5.04 5.22 铁 0.06 0.07 0.09 0.05 0.07 0.08 锰 Nd Nd Nd Nd Nd Nd 阴离子 表面 活性剂 粪大肠 菌群 (MPN/ L) 21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3.2-2 监测项目 工程区 12 月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表 坞罗水库 后寺河水库下游 慈云寺水库 后寺河水库 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 (SW1) (SW2) (SW3) (SW4) Ⅲ类标准限值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29 日 30 日 31 日 29 日 30 日 31 日 29 日 30 日 31 日 29 日 30 日 31 日 水温(℃) 2.7 2.5 1.9 - 2.0 2.9 2.5 - pH 值(无量纲) 7.25 7.15 7.09 达标 6.99 7.00 7.01 达标 7.11 7.13 7.10 达标 7.20 7.15 7.17 达标 6~9 溶解氧 11.0 10.7 10.6 达标 10.5 10.4 11.0 达标 11.3 12.0 10.9 达标 12.0 11.7 11.1 达标 ≥5 高锰酸盐指数 1.8 1.5 1.4 达标 2.2 1.9 1.8 达标 1.5 1.8 1.6 达标 1.3 1.9 2.0 达标 ≤6 化学需氧量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20 五日生化需 氧量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4 总磷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2(湖库 0.05) 氨氮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1.0 总氮 4.44 4.08 3.92 铜 1x10-3 2x10-3 1x10-3 达标 2x10-3 1x10-3 2x10-3 达标 2x10-3 2x10-3 2x10-3 达标 1x10-3 2x10-3 1x10-3 达标 ≤1.0 锌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1.0 汞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001 砷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5 4.15 4.31 4.39 2.4 2.0 2.0 2.5 4.35 3.82 3.96 213 2.5 2.8 3.94 3.96 4.1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3.2-2(续) 监测项目 评价 评价 评级 评级 坞罗水库 后寺河水库下游 慈云寺水库 后寺河水库 (SW1) 结果 (SW2) 结果 (SW3) 结果 (SW4) 结果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29 日 30 日 31 日 29 日 30 日 31 日 29 日 30 日 31 日 29 日 30 日 31 日 Ⅲ类标准限值 硒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1 镉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05 六价铬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5 铅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5 氰化物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2 挥发酚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05 石油类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5 硫化物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2 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 粪大肠菌群 (MPN/L)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2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10000 悬浮物 4 4 4 5 5 4 4 5 4 4 4 4 透明度(cm) 140 140 140 100 100 100 120 120 120 80 80 80 21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3.2-2(续) 监测项目 叶绿素 a(μg/L) 坞罗水库 后寺河水库下游 评价 慈云寺水库 后寺河水库 评价结果 评级结果 评级结果 (SW1) (SW2) 结果 (SW3) (SW4) Ⅲ类标准限值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12 月 29 日 30 日 31 日 29 日 30 日 31 日 29 日 30 日 31 日 29 日 30 日 31 日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氟化物 0.28 0.32 0.30 0.31 0.30 0.32 0.31 0.33 0.34 0.31 0.31 0.32 硫酸盐 76 68 74 81 66 78 72 75 70 73 73 74 氯化物 38 38 38 42 40 43 44 44 42 41 42 40 硝酸盐氮 2.75 2.58 2.65 2.76 2.89 2.51 2.84 2.69 2.87 2.49 2.94 2.73 铁 0.06 0.08 0.08 0.08 0.09 0.05 0.12 0.06 0.11 0.10 0.04 0.10 锰 Nd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215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达标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4 地下水环境 4.4.1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a) 区域地质条件 工程区属基岩山地地貌,总体上地势东南高东西北低。区域上隶属于华北断块 区内的嵩箕隆起北部,并处于三个二级构造单元的交界带内。工程场址处于该单元 内活动强度相对较弱的地区。区内断裂以北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区域 上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分布较少,近场区无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断裂活动强 度和幅度较弱。新构造运动主要以差异升降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西升东降,并伴有 老断裂的新活动,表现为沿断裂的差异运动,在断裂控制下,形成了不同规模的隆 起和凹陷。 b)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形条件复杂,地下水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地下水丰富的河谷地区,富 含空隙潜水,有基岩裂隙和承压自流、也有岩溶地下水;在用水困难的南部山区, 地表水和地下水互为转换,使水文地质条件更加复杂。河谷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 一般小于 10m,但地势较低,黄河、伊洛河河滩区海拔高程一般在 100—105m;东 南山区 80%地区属于贫水区,地下水埋深在 200—400m 以上;西北邙岭和丘陵区 地下水埋深在 200—300m 之间。 c) 区域地下水资源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和巩义市实际情况,巩义市地下水是指 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以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是按 照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划分。根据巩义市地貌特征、包气带岩性特征、浅层地下水位 埋深及水动力特征,将全市水文地质划分为河谷区(Ⅰ)、倾斜平原区(Ⅱ)、山前丘陵区 及邙山丘陵区(Ⅲ)、基岩山区(Ⅳ),为了参数的准确性,又将四个大区分成Ⅰ1、Ⅰ2、 Ⅰ3、Ⅱ1a、Ⅱ1b、Ⅱ2a、Ⅱ2b、Ⅲ1、Ⅲ2、Ⅳ1、Ⅳ2、黄河滩区 12 个亚区。见图 4.4.1-1。根据《巩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7)成果计算,巩义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 源量为 11457 万 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3710 万 m3。2020 年巩义市地下水资源量 0.6402 亿 m3,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0.4921 亿 m3,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0.1794 亿 m3,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 0.0323 亿 m3。 21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4.1-1 巩义市水文地质图 4.4.2 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 4.4.2.1 水文地质条件 a) 上水库水文地质条件 上水库位于后寺河左岸青龙沟内,库盆为沟谷地貌,库区冲沟发育,植被茂 盛。水库区内主要分布地层为寒武系张夏组(∈2z)浅灰—深灰色中厚层—巨厚层状鲕 粒灰岩、薄层含泥质条带鲕粒灰岩,均有岩溶发育。上水库区内主要岩溶类型有溶 沟溶隙。溶沟溶隙主要沿中、高倾角节理裂隙或层面裂隙发育,宽一般数十厘米, 深一般 0.2m~2m,底部多裸露基岩,部分充填粘土夹碎石,规模一般较小,延伸较 短 。根 据上 水库目前 钻孔 资料显 示,钻 孔见 洞隙 率为 100%, 整体 线岩溶率为 5.2%。 上水库库区地下水主要是岩溶裂隙水,根据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坝区地下水及 岩体透水性受地形条件、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的影响明显。两岸山脊地形陡峻,地 下水位埋藏相对较深;断层破碎带、岩溶强烈发育部位接触面及节理密集带部位岩 体透水性增强,完整岩体透水性微弱。库区两岸地下水位埋深较大,采用垂直帷幕 防渗方案工程量大,实施难度大,防渗可靠性差,且难以彻底解决上水库渗漏问 题。 21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水库为灰岩分布区,区内雨量较少,但沟谷内无常年的地表径流,坝址下游 附近发现两处地下水从基岩裂隙面缓慢流出,根据物探资料发现可能存在有大的溶 洞和岩溶管道系统,区内溶蚀裂隙较发育,地表水经溶蚀裂隙垂直下渗转入地下, 沿非可溶岩上部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渗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两类:孔隙水和岩 溶裂隙水。 孔隙水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埋藏于残坡积物中,潜水位受大气降水影 响,一般埋藏于地表以下 1m~5m,向下部岩溶裂隙补给。岩溶裂隙水广泛分布于 本区灰岩溶蚀裂隙中,沿深切的支沟低处,见有地下水沿岩溶裂隙水以泉井形式排 向青龙沟及后寺河,或部分沿裂隙补给非可溶岩地层中,沿岩层层面、裂隙流出。 区内岩溶地下水活动较为强烈,地下水位埋藏较深。 b) 输水发电系统水文地质条件 输水发电系统沿线为中低山至丘陵区,山体雄厚,北底南高,线路经最高点高 程 840.0m 后,地面高程逐步下降。输水发电系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和基 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岩溶蚀裂隙、溶洞、断裂破碎带之中,地 下水受降雨及侧向入渗补给,顺岩溶裂隙渗流,向沟谷和小溪排泄。基岩裂隙水主 要赋存于石英砂岩、砂质泥页岩强风化带与弱风化带上部及连通性较好的构造带 内,地下水受降雨及侧向入渗补给,顺泥页层面或地形渗流,向沟谷和小溪排泄。 厂房勘探平硐和钻孔压水试验揭示,输水发电系统沿线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山 脊水位埋深一般在 250m~480m,沟谷水位埋深在 60m~200m,地下水活动一般,岩 体富水性较差。钻孔压水试验表明,灰岩、豹皮状白云岩等可溶岩以弱透水~中等透 水为主,局部溶蚀发育带强透水,砂质泥页岩、含泥质细砂岩、石英砂岩以弱透水~ 微透水为主。 c) 下水库水文地质条件 下水库库盆位于后寺河,后寺河为两岸山体最低排泄基准面,河流流向由东南 向西北,河道弯曲,河谷整体较宽。水库库盆呈长条形,两侧多黄土堆积。水库库 盆周边地形总体较整齐。水库两岸山体雄厚,地形分水岭较宽厚,无低矮垭口,地 形封闭条件好。下水库坝址区地下水位一般埋藏较深,坝址两岸岸坡地下水位埋深 一般 16.4m~60m,其中左岸地下水位深达 60m(水位高程 425.60m),右岸地下水位 21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深达 44.9m(水位高程 411.00m)。 4.4.2.2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 工程区的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三类: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潜水、溶蚀裂隙水和 基岩裂隙水。 a) 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潜水 该类地下水主要是由第四系冲积、洪积、冲洪积成因的一套上细下粗或粗细相 间的砂、砂卵砾石和泥质松散堆积物组成,丘陵区黄土层中也含有少量。从埋藏深 度上来看,属于浅层水。 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Ca 和 HCO3-Ca·Mg 型水,山前岗丘地带及山间 洼地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Ca·Mg 型水。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为 主,消耗于人开开采和迳流排泄 b) 溶蚀裂隙水 主要为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分布于寒武系岩层中,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和 构造对其导水性及富水性的控制比较明显,经常以泉水的形式溢出,水量相对较 大,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以 HCO3-Ca·Mg 型为主。 c) 基岩裂隙水 工程区内基岩裂隙水主要为碎屑岩裂隙水,导水性及富水程度受构造和地貌部 位控制,水量较小,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Ca·Mg 型。 4.4.2.3 地下水补迳排条件 工程区的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三类: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潜水、溶蚀裂隙水和 基岩裂隙水。其中,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自然冲沟及洼地、堆积阶 地、崩坡积与河床漫滩堆积层中,受大气降水、构造裂隙或岩溶水及河水补给,沿 地形河谷排泄,在流量大小上具有时段性和季节性。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工程区 下库两岸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其主要受大气降水、孔隙水的渗透补给,最终通 过冲沟等向后寺河排泄。工程区上库及下水库两岸高高程区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大 气降水通过溶蚀裂隙入渗补给,通过地下岩溶管道及溶蚀裂隙垂直下渗转入地下, 部分以泉井形式排向沟谷,部分沿非可溶岩上部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渗出,最终 排向后寺河。 工程区各部位钻孔地下水位从长期观测(目前 3 月份完成钻孔至今水位基本无变 21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幅)资料可知:上水库库周两岸山体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一般低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 位,其中坝址左岸地下水位埋深达 82.6m 下水库坝址区地下水位一般埋藏较深,坝 址两岸岸坡地下水位埋深一般 16.4m~60m,其中左岸地下水位深达 60m(水位高程 425.60m),右岸地下水位深达 44.9m(水位高程 411.00m)。 输水发电系统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溶蚀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向后寺河排 泄。由于冲沟的切割和构造发育程度不均一,地下水位埋深差异性较大,厂房深孔 YZK06 地下水位埋深 420.0m(水位高程 406.00m)。 4.4.2.4 岩土体渗透性 a) 土体渗透性 工程区上覆土体的透水性与其物质组成密切相关,一般崩坡积和冲洪积等碎石、 块石含量较高部位的土体透水性强,残坡积及黄土透水性相对较弱。参考类似工程试 验成果,工程区崩坡积土和冲洪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介于 1×10-2cm/s~1×/-3cm/~之 间,属强~中等透水;残积土和坡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介于 1×10-4cm/s~1×10-5cm/s 之 间,属中等透水;下库近坝库岸分布有三个黄土堆积体,取土样进行渗透试验,试 验结果如表 4.4.2-1 所示,可知渗透系数一般介于 1.27×10-7cm/s~7.03×10-7cm/s 之 间,属极微透水。 表 4.4.2-1 试样干密度 g/cm3 渗透系数 K20(cm/s) A1 1.81 2.88×10-7 A2 1.81 1.27×10-7 A3 1.77 3.12×10-7 1.78 7.03×10-7 A5 1.76 4.84×10-7 范围值 1.76~ 1.81 1.27×10-7~7.03×10-7 平均值 1.79 3.83×10-7 土样编号 A4 取样深度 m 岩体透水性与岩体风化程度关系表 0.5-1.0 土样状态 扰动样 b) 岩体渗透性 工程区下伏岩体富水性和透水性受地层岩性、岩体完整程度控制,并与岩体风 22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化程度和埋藏深度有关。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反映,碳酸盐岩部位透水性一般较碎屑 岩地区强,岩体破碎部位透水性一般较强,完整性较好的岩体透水性较弱;埋藏较 浅且风化较深的岩体透水性较强,埋藏较深且风化较浅的岩体透水性较弱;上水库 岩体透水性强于下水库。表 4.4.2-2 为工程区岩体透水性与岩体风化程度关系表。 表 4.4.2-2 岩体透水性与岩体风化程度关系表 透 工 部 位 风 (带 透水率 Lu) 试段 数 范围 上 水 库 下 水 库 失压漏水段 水 5~1 >5 百分 数 试段 数 百 分 数 试段 数 % 均 透水 性等 级 率(Lu) <1 百分 数 试段 数 百 分 数 % 段 % 强风 化 2.12~29.66 12.76 18 15 90 75 12 10 - - 弱风 化 2.02~18.7 5.38 - - 5 11.6 25 58.2 13 30.2 微~ 新 0.34~12.9 4.78 4 6 18 26.9 45 67.1 弱~ 强透 水 微~ 中等 透水 微~ 中等 透水 4.4.2.5 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 在上水库库盆沟底、下水库溪沟及钻孔内共取 4 件(上水库 2 件,下水库 2 件) 水样,进行水质化学成分简单分析(成果见表 4.4.2-3),水质简分析结果表明:上、 下水库溪沟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表 4.4.2-3 水质化学成分简单分析成果表 样品标识及检测结果 序号 检测项目 单位 GY-1 库尾 GY-2 进出水口 GY-3 下库坝址 GY-4 上库沟底 下库库尾 地表水 YZK05 地下水 下库坝址 地表水 上库沟底 地表水 2022.04.19-2022.04.26 检测时间 无色、无味、 无色、无味、 无色、无味、 无色、无味、 无油膜 无油膜 无油膜 无油膜 样品描述 1 pH 值 无量纲 6.7 6.8 6.7 6.6 2 溶解性总固 体 矿化度 (计算值) mg/L 524 343 365 571 mg/L 634 481 504 687 3 22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4.2-3(续) 样品标识及检测结果 序号 检测项目 GY-1 库尾 GY-2 进出水口 GY-3 下库坝址 GY-4 上库沟底 下库库尾 地表水 YZK05 地下水 下库坝址 地表水 上库沟底 地表水 mg/L 14.30 17.60 13.20 15.40 mg/L 2.00 0.00 0.00 1.30 mg/L 220.478 275.598 277.129 232.727 mmol/L 3.614 4.518 4.543 3.815 单位 5 游离二氧 化碳 侵蚀性二氧 化碳 6 HCO3- 7 CO32- mg/L 0.000 0.000 0.000 0.000 8 OH- mg/L 0.000 0.000 0.000 0.000 9 总碱度 (以 CaCO3 计) mg/L 180.72 225.90 227.16 190.76 10 总酸度 mg/L 16.25 20.00 15.00 17.50 11 总硬度 (以 CaCO3 计) mg/L 320.29 279.25 319.29 335.30 12 永久硬度 mg/L 139.57 53.35 92.13 144.54 13 暂时硬度 mg/L 180.72 225.90 227.16 190.76 14 负硬度 mg/L 0.00 0.00 0.00 0.00 15 Ca2+ mg/L 91.428 65.764 77.393 66.165 16 Mg2+ mg/L 22.356 27.945 30.618 41.310 17 Cl- mg/L 11.715 5.423 9.216 9.720 18 SO42- mg/L 125.150 49.005 85.290 133.150 3.750 2.775 4.975 4.025 对混凝土 无腐蚀 对混凝土 无腐蚀 对混凝土 无腐蚀 对混凝土 无腐蚀 4 K++ Na+ mg/L (计算值) 依据 GB 50287-2016 判断 环境水腐蚀性 19 4.4.3 地下水水质现状 a) 区域地下水质现状 根据《2022 年巩义市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水质状况报告》,2022 年第四季度郑 州市生态环境局巩义分局对巩义市 7 处地下水水源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项目参照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 39 项,监测结果显示 7 处地下水水源水质 22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的Ⅲ类水标准。 b) 工程区地下水质现状 2022 年 12 月,我公司委托乾蓝公司对工程区地下水进行了监测。 监测断面:下水库坝址处(GW1)、进出水口(GW2)、上水库坝址处(GW3)、上水 库库盆(GW4),共计 4 个。 监测项目:钾、钠、钙、镁、碳酸根、碳酸氢根、氯化物、硫酸盐、pH、氨氮、 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化物、镉、 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 27 项。 监测时间和频次:2022 年 12 月 29 日~31 日,监测一期,每天采样一次。 监测结果及分析:监测结果见下表,各监测断面地下水水质均满足《地下水质 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的要求。 22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4.3 监测项目 下水库坝址处(GW1) 日期 12.29 12.30 12.31 pH 值 (无量纲) 7.04 7.10 7.08 钾 4.70 4.26 钙 125 钠 评价结果 工程区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 进出水口(GW2) 评价结果 12.29 12.30 12.31 7.07 7.04 7.13 4.32 4.18 4.50 126 116 117 19.8 23.2 19.8 镁 14.0 14.7 碳酸根 0 碳酸氢根 上水库坝址处(GW3) 12.29 12.30 12.31 6.84 6.98 7.00 4.54 4.24 4.28 118 115 112 21.0 20.8 22.6 15.6 15.2 15.0 0 0 0 183 182 181 氯化物 60 60 62 硫酸盐 128 128 氨氮 Nd 亚硝酸盐 硝酸盐 挥发酚 单位:mg/L(注明除外) 评价结果 上水库库盆(GW4) 评价结果 Ⅲ类标准限值 12.29 12.30 12.31 7.10 7.00 7.09 4.58 4.43 4.46 4.43 - 119 114 119 122 119 - 22.0 24.1 23.3 21.9 23.0 20.8 15.6 14.4 14.8 15.2 16.0 15.3 14.4 - 0 0 0 0 0 0 0 0 - 174 192 192 177 193 195 188 186 191 - 达标 61 60 59 达标 56 57 56 达标 60 62 61 达标 250 134 达标 121 134 122 达标 124 123 126 达标 131 124 127 达标 250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5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1 3.80 4.04 4.20 达标 3.99 3.76 4.04 达标 4.09 3.58 3.80 达标 4.23 3.77 3.60 达标 20 12.29 12.30 12.31 12.29 12.30 12.31 12.29 12.30 12.31 12.29 12.30 12.31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达标 0.002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224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6.5~8.5 20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4.3(续) 监测项目 下水库坝址处(GW1) 评价结 果 进出水口(GW2) 评价结 果 上水库坝址处(GW3) 评价结 果 上水库库盆(GW4) 评价结 果 Ⅲ类标准限 值 氰化物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5 汞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01 砷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1 六价铬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5 总硬度 234 229 221 达标 277 265 258 达标 215 223 232 达标 242 235 261 达标 450 铅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2 氟化物 0.22 0.22 0.22 达标 0.22 0.22 0.22 达标 0.23 0.22 0.21 达标 0.23 0.22 0.22 达标 1 镉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05 铁 0.07 0.06 0.06 达标 0.07 0.08 0.08 达标 0.07 0.09 0.08 达标 0.08 0.04 0.06 达标 0.3 锰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0.1 溶解性总固体 625 609 639 达标 589 572 542 达标 611 632 618 达标 573 600 568 达标 1000 12.29 12.30 12.31 12.29 12.30 12.31 12.29 12.30 12.31 12.29 12.30 12.31 高锰酸盐指数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总大肠菌群 (MPN/100mL)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100 菌落总数(CFU/mL)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Nd Nd Nd 达标 100 22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5 生态环境 我公司委托河南生多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11 月和 2023 年 3 月对评 价区开展了生态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利用野外调查和收集的资料,采用生态机理 分析法、类比法、景观生态方法、数学评价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分析。 4.5.1 调查与评价方法 4.5.1.1 调查内容 a) 陆生生态调查内容 1) 陆生植被 调查重点评价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植物区系、植物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群 落中的关键种、建群种、优势种。对主要植被群系进行样方进行调查、定位、拍 照等。 2) 陆生动物 调查评价范围内陆生动物种类组成、地理区系、生态习性、数量等级、栖息环 境、分布特征等情况。 2) 生态系统 调查重点评价范围内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面积及空间分布。 3) 重点保护物种 经地方林业主管部门确认古树名木(有挂牌),工程影响区如有古树名木,给出 分布位置(经纬度坐标和海拔高程)、数量、树高、胸径大小、树龄以及生长生境条 件等说明和分布图。 国家级珍稀保护植物分布、数量(面积)、生态学特征、种群现状、与工程距离 关系、影响程度等,并附现场调查照片。 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河南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类组成、生态习 性、分布位置、主要活动范围等情况说明和分布图,给出现状调查的相关照片。 b) 水生生物调查内容 1) 水生生境 河流连通性、水温、流速、透明度、水深、底质等。 2)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 22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调查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分 布、数量、生物量。 2) 鱼类 调查内容包括鱼类的种类、区系组成、资源量、分布特点、生态习性及生境要 求等。鱼类组成包括:优势种、经济物种、保护物种、入侵物种等。 珍稀保护鱼类(包括国家级保护、地方保护、极危濒危和易危鱼类、当地特 有)、经济鱼类的种类、种群、资源量情况,分布特点及其它生物学特征。 3) 鱼类“三场”和洄游通道 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的分布情况等,包括范围、位置、规模大小,涉 及的产卵鱼类的名称、习性,以及鱼类洄游通道。 4.5.1.2 调查方法 a) 陆生植被调查方法 在对评价区生物资源资料检索、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方案确定调查 路线及调查时间。2022 年 11 月,2023 年 3 月评价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布置 区及附近植物及植被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时段为区域植物的落叶期和萌芽期,区 域植物在上述两个物候期具有一定的识别特征,基本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HJ 19-20122)对陆生生态二级评价的要求。 实地调查采取样线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区植物种类、植被类型 及群系等,对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木、珍稀濒危植物、中国特 有植物、河南省特有植物调查采取野外调查、民间访问和市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对有疑问植物还采集了凭证标本并拍摄照片。 1) 调查路线选取 调查时以重点施工区域(上水库区、输水系统区、地下厂房系统、施工道路、下 水库等)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调查。调查时采用线路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 行,即在评价区内按不同方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调查,沿途记录植物种 类、观察生境、测量胸径、目测盖度等,对集中分布的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 2) 样方布点原则 22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植被调查取样的目的是要通过样方的研究,准确地推测评价区植被的总体,所 选取的样方应具有代表性,能通过尽可能少的抽样获得较为准确的有关总体的特 征。在对评价区的植被进行样方调查中,采取的原则是: 科学性原则:根据调查对象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 全面性原则:应覆盖调查区域内各种生境类型、自然植被类型以及不同的海拔 段、坡位、坡向。 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对调查区域内生境质量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 域,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公益林、基本草原、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应增加调 查强度。 可达性原则:调查线路应根据调查区域实地情况、安全与保障条件合理规划。 (1) 资料分析法 搜集并分析评价范围内及周边相关植被本底资料。 (2)访问调查法 向调查区相关人员询问当地的农事季节、灾害性天气、植被历史、对植物的利 用情况等。 (3)样线调查 样线设置时考虑植被水平、垂直分布规律进行设置样线。 (4) 样方调查 根据拟建工程设计确定的路线走向及不同地貌特征,对评价范围的各类生态系 统、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进行实地调查。根据不同的植被类型在样点附近设置若干样 方,样方调查采用样地记录法,乔木群落样方面积为 20 m×20m,灌木样方为 5 m×5 m,大型草本样方为 5m×5m,小型草本样方为 1 m×1 m,记录样地的物种种类、盖 度、多度、优势种和伴生种物种组成等;涵盖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灌草丛和农 业植被等评价区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共设置 46 个植物样方点位。 b) 陆生动物调查方法 在调查过程中,确定评价区内动物的种类、资源状况及生存状况,尤其是重点 保护种类。调查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访问调查和资料查询。 1) 实地调查 22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022 年 11 月,2023 年 3 月技术人员到场进行实地调查,主要以样线法和样点 法对各种生境中的动物进行统计调查,其中 11 月为秋季,为区域动物越冬初期和鸟 类迁徙期;3 月为春季,为区域动物繁殖初期,调查时间含盖了野生动物的繁殖 期、迁徙期、越冬期等关键活动期,调查时间基本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 态环境》(HJ 19-20122)对陆生生态二级评价的要求。 两栖类、爬行类主要以样线法为主,辅以样方法对区域内两栖、爬行类动物类 群进行调查。 鸟类主要采用样线法,根据生境类型进行划分。样线法是沿着预先设计的一定 路线,观测者沿着固定的线路行走,并记录沿途所见到的所有鸟类,一般样线长度 在 1km~3km 为宜。 兽类的调查方法主要为总体计数法和样方法,以样方法为主,总体计数是在调 查区域内通过肉眼观测兽类;在鸟类样线调查时兼顾兽类调查。 2) 访问调查 通过对项目评价区及其周边地区有野外经验的农民访问和座谈,与当地林业部 门的相关人员进行交谈,了解当地动物的分布及数量情况。 3) 查阅相关资料 查阅当地的有关科学研究和野外调查资料。比照相应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 对照相关的研究资料,核查和收集当地及相邻地区的相关资料。 综合实地调查、访问调查和资料汇总,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出项目现 场及实施地和周边地区的动物物种、种群数量和分布资料,为评价和保护当地动物 提供科学的依据。 4.5.1.3 水生生态现状调查方法 a) 基础资料收集 收集整理评价区及邻近地区水域的现有生物多样性资料,在综合分析现有资料 的基础上,确定实地考察的重点区域及考察路线。搜集的资料主要有:《黄河伊洛 河中下游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巩义市生态水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书》(济源蓝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8 年)等。 22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b) 野外实地调查 水生生物野外调查方法主要依据《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内陆水域渔业 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同时参照《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2018)进行。收集整理 评价区及邻近地区水域的现有生物多样性资料,在综合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确 定实地考察的重点区域及考察路线。搜集的资料主要有:《黄河伊洛河中下游鱼类 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巩义市生态水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济源蓝天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8 年)等。 1) 浮游藻类 (1)采集、固定及沉淀 浮游植物的采集包括定性采集和定量采集。定性采集采用 25 号筛绢制成的浮 游生物网在水中拖曳采集。根据河水泥沙含量、浮游植物数量等实际情况决定取 样量,并采用泥沙分离的方法,加入鲁哥氏液固定,经过 48h 静置沉淀,浓缩至 约 30ml,保存待检。定量采集则采用 1000ml 采水器采集一定量的水样,经充分 混合后,取 10L 的水样用 25 号筛绢制成的浮游生物网过滤后,收集水样装入玻 璃瓶中。 (2)水样固定 计数用水样应立即用 10ml 鲁哥氏液加以固定(固定剂量为水样的 1%)。需长期 保存样品,再在水样中加入 5ml 左右福尔马林液。在定量采集后,同时用 25 号筛绢 制成的浮游生物网进行定性采集。 (3)沉淀和浓缩 沉淀和浓缩需要在筒形分液漏斗中进行,但在野外一般采用分级沉淀方法。根 据理论推算最微小的浮游植物的下沉速度约为每 0.3cm/h,故如分液漏斗中水柱高度 为 20cm,则需沉淀 60h。但一般浮游藻类小于 50µm,再经过碘液固定后,下沉较 快,所以静置沉淀时间一般可为 48h。并在样品瓶上写明采样日期、采样点、采水 量等。 (4)样品观察及数据处理 室内先将样品浓缩、定量至约 30ml,摇匀后吸取 0.1ml 样品置于 0.1ml 计数 框内,在显微镜下按视野法计数,数量较少时全片计数,每个样品计数 2 次,取 23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其平均值,每次计数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应在 15%以内,否则增加计数次数。 每升水样中浮游植物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CS V N Pn FS Fn v 式中:N-------一升水中浮游植物的数量(ind./ L); Cs-------计数框的面积(mm2); Fs------视野面积(mm2); Fn------每片计数过的视野数; V------一升水样经浓缩后的体积(ml); v------计数框的容积(ml); Pn------计数所得个数(ind.)。 2)浮游动物 (1)采集、固定及沉淀 原生动物和轮虫 原生动物和轮虫的样品采集同浮游植物。 枝角类和桡足类 定性采集采用 13 号筛绢制成的浮游生物网在水中拖曳采集,将网头中的样品放 入 50ml 样品瓶中,加福尔马林液 2.5ml 进行固定。定量采集则采用 2000ml 采水器 采集一定量的水样,经充分混合后,取 10L 的水样用 25 号筛绢制成的浮游生物网 过滤后,将网头中的样品放入 50ml 样品瓶中,加福尔马林液 2.5ml 进行固定。 (2) 鉴定 原生动物 将采集的原生动物定量样品在室内继续浓缩到 30ml,摇匀后取 0.1ml 置于以 0.l ml 的计数柜中,盖上盖玻片后在 20×10 倍的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个样品计数 2 片;同一样品的计数结果与均值之差不得高 15%,否则增加计数次数。定性样品摇 匀后取 2 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用显微镜检测种类。 轮虫 将采集的轮虫定量样品在室内继续浓缩到 30ml,摇匀后取 1ml 置于以 1ml 的计 数柜中,盖上盖玻片后在 10×10 倍的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个样品计数 2 片;同一 23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品的计数结果与均值之差不得高 15%,否则增加计数次数。定性样品摇匀后取 2 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用显微镜检测种类。 枝角类 将采集的枝角类定量样品在室内继续浓缩到 10ml,摇匀后取 1ml 置于以 1ml 的 计数柜中,盖上盖玻片后在 4×10 倍的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个样品计数 10 片。定 性样品倒入培养皿中,在解剖镜下将不同种类挑选出来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后用压片法在显微镜检测种类。 桡足类 将采集的桡足类定量样品在室内继续浓缩到 10 ml,摇匀后取 1 ml 置于 1 ml 的 计数柜中,盖上盖玻片后在 4×10 倍的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个样品计数 10 片。定 性样品倒入培养皿中,在解剖镜下将不同种类挑选出来置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 用解剖针解剖后检测种类。 (3)浮游动物的现存量计算 单位水体浮游动物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每升水样中浮游动物的数量(ind./L); V1——样品浓缩后的体积(ml); V——采样体积(L); C——计数样品体积(ml); n——计数所获得的个数(ind.); 原生动物和轮虫生物量的计算采用体积换算法。根据不同种类的体形,按最近 似的几何形测量其体积。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的计算采用测量不同种类的体长, 用回归方程式求体重进行。 3) 底栖无脊椎动物 底栖无脊椎动物分三大类水生昆虫、寡毛类、软体动物。软体动物定性样品用 D 形踢网(kick-net)进行采集,水生昆虫、寡毛类定性样品采集同定量样品,选取 1 m2,将此 1 m2 内的石块捡出,用镊子夹取各种附着在石块上的底栖动物,若底质为 23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沙或泥沙则用铁铲铲出泥沙,用 60 目分样筛小心淘洗和筛取出各类标本,放入标本 瓶并用 5%的甲醛溶液保存。将每个断面采集的底栖动物样本,按采集编号进行整 理,所采集标本鉴定到属或种,再分种逐一进行种类数量统计,然后用电子天平称 重,称重前需将标本放到吸水纸上,吸去虫体表面的水分,称出每个物种的湿重, 最后换算成以 m2 为单位的种类密度及生物量(湿重), 密度单位 ind./m2,生物量单 位 g/m2。 4) 水生维管植物 在样地和样带上,深水区用 0.2 m2 的采草器采样,浅水处采用收割法采样,定 性样品整株采集,包括植株的根、茎、叶、花和果实,样品力求完整鉴定种类。 5) 鱼类 (1) 鱼类区系组成 根据鱼类区系研究方法,在不同河段设置断面,对调查范围内的鱼类资源进行 全面调查。采取捕捞、市场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采集鱼类标本、收集资料、 做好记录,标本用 75%的酒精固定保存。通过对标本的分类鉴定,资料的分析整 理,编制出鱼类种类组成名录。 (2)鱼类资源现状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结合现场捕捞渔获物统计分析和走访相结合,对标本进 行分类鉴定,资料的分析整理,编制出鱼类种类组成名录。采用现场捕捞调查和统 计表调查方法,调查资源量和渔获量。对渔获物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主要捕捞 对象及其在渔获物中所占比重,以判断鱼类资源状况。 (3)鱼类“三场” 根据现场调查河道走势、水文情况,同时参考历史资料,了解不同季节鱼类 主要集中地和鱼类种群组成,结合鱼类生物学特性,分析鱼类“三场”分布情况。 4.5.1.4 调查样点、样线或断面设置 a) 陆生植被样方设置 根据植物样方设置方法,对河南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评价区范围内植物 进行样方调查。根据工程布置以及植被分布现状,共设置 46 个植物样方点位。 表 4.5.1-1 现场样方记录信息一览表 23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 号 位置 经纬度 8. 钢管加工厂 附近 金属结构厂 附近 金属结构厂 附近 钢管加工厂 附近 永久机电设 备库 钢管加工厂 附近 钢管加工厂 附近 施工道路附 近 9. 金属结构厂 10. 16. 金属结构厂 附近 金属结构厂 附近 永久机电设 备库附近 永久机电设 备库附近 施工道路 附近 进厂交通洞 附近 下库 2#转 存厂 17. 下库大坝 18. 19. 下库混凝土 系统附近 下库混凝土 系统 20. 钢管加工厂 21. 钢管加工厂 22. 进场道路 附近 113°3′20.49364″E, 34°40′38.11297″N 113°3′22.79176″E, 34°40′34.48233″N 113°3′18.19552″E, 34°40′41.31875″N 113°3′21.80685″E, 34°40′33.28499″N 113°3′23.37112″E, 34°40′22.12271″N 113°3′16.67954″E, 34°40′28.36046″N 113°3′16.91128″E, 34°40′31.11240″N 113°3′15.61739″E, 34°40′23.19452″N 113°3′20.72539″, 34°40′29.07500″N 113°3′22.54071″E, 34°40′30.83238″N 113°3′17.73204″E, 34°40′25.92716″N 113°3′18.21484″E, 34°40′14.43658″N 113°3′13.88897″E, 34°40′18.91694″N 113°3′16.28365″E, 34°40′9.35754″N 113°3′11.93847″E, 34°40′8.21814″N 113°2′23.69733″E, 34°40′49.73874″N 113°2′25.26159″E, 34°40′48.72003″N 13°2′47.43167″E, 34°40′42.53056″N 113°2′51.27473″E, 34°40′38.26263″N 113°3′17.40374″E, 34°40′34.66096″N 113°3′13.20340″E, 34°40′29.98748″N 113°2′4.20196″E, 34°41′44.23210″N 1. 2. 3. 4. 5. 6. 7. 11. 12. 13. 14. 15. 海拔 (m) 地形 坡向 坡度 群系 407 坡地 东南 2 侧柏林 402 坡地 东南 2 黄栌灌丛 418 坡地 东 2 荆条灌丛 377 坡地 南 2 野皂荚灌丛 432 坡地 东南 2 野皂荚灌丛 414 坡地 东北 2 侧柏林 319 坡地 东 2 黄栌灌丛 448 坡地 西南 2 侧柏林 410 坡地 西北 2 野皂荚灌丛 389 坡地 东 2 荆条灌丛 427 坡地 东 2 黄栌灌丛 458 坡地 西 2 酸枣灌丛 474 坡地 西 1 野皂荚灌丛 476 坡地 东 1 荆条灌丛 472 坡地 西 2 黄栌灌丛 357 坡地 南 1 野皂荚灌丛 351 坡地 南 1 酸枣灌丛 374 坡地 东北 2 荆条灌丛 398 坡地 北 2 野皂荚灌丛 381 平地 -- -- 黄花蒿灌 草丛 415 坡地 东 2 黄栌灌丛 304 平地 -- -- 小果博落回 灌草丛 23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1-1(续) 序 号 位置 经纬度 26. 进场道路 附近 后寺河水库 附近 进场道路附 近 下库施工营 地附近 27. 下库大坝 28. 下库大坝 29. 30. 下库大坝 附近 下库进场道 路附近 31. 下库大坝 32. 34. 前期标综合 加工厂 下库进场道 路附近 施工道路 附近 35. 厂房附近 36. 施工支洞 附近 上库施工道 路附近 上库施工道 路附近 上库施工道 路附近 上水库施工 道路附近 上水库施工 道路附近 上水库施工 道路附近 上水库施工 道路附近 上水库施工 道路附近 下水库 1#转 存厂 113°2′10.64248″, 34°41′40.84286″N 113°2′14.86213″E, 34°41′40.17660″N 113°1′53.23280″E, 34°41′17.46579″N 113°2′5.20618″E, 34°41′4.56544″N 113°2′8.83681″E, 34°40′56.18408″N 113°2′11.98466″E, 34°40′54.96743″N 113°2′1.11206″E, 34°40′53.88596″N 113°2′10.09209″E, 34°40′46.48950″N 113°2′15.57667″E, 34°40′51.80027″N 113°2′13.66479″E, 34°40′44.41346″N 113°2′7.75535″E, 34°40′44.44243″N 113°2′55.26263″E, 34°40′41.48771″N 113°3′2.69771″E, 34°40′34.84442″N 113°3′13.01027″E, 34°40′2.26524″N 113°4′0.49825″E, 34°38′44.09065″N 113°2′48.81246″, 34°39′18.85208″N 113°3′41.80432″E, 34°38′53.55348″N 113°3′48.93042″E, 34°38′50.36702″N 113°3′54.74330″E, 34°38′49.92285″N 113°3′50.49468″E, 34°38′52.08578″N 113°2′53.58250″E, 34°39′4.77370″N 113°2′45.04664″E, 34°39′11.45562″N 113°3′21.37233″E, 34°39′53.40108″N 23. 24. 25. 33.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海拔 (m) 地形 坡向 坡度 群系 320 平地 -- -- 黄花蒿灌 草丛 432 坡地 西 2 野皂荚灌丛 406 平地 -- -- 343 平地 -- -- 小果博落回 灌草丛 黄花蒿灌 草丛 341 坡地 东 1 野皂荚灌丛 346 平地 -- -- 黄花蒿灌 草丛 414 坡地 西 2 侧柏林 401 平地 -- -- 339 平地 -- -- 小果博落回 灌草丛 黄花蒿灌 草丛 417 坡地 西南 2 刺槐林 444 坡地 北 2 黄栌灌丛 368 坡地 南 1 酸枣灌丛 371 坡地 东北 1 酸枣灌丛 556 坡地 东 2 荆条灌丛 693 平地 -- -- 黄花蒿灌 草丛 564 坡地 南 2 刺槐林 697 平地 -- -- 小果博落回 灌草丛 703 坡地 南 2 黄栌灌丛 708 坡地 东南 2 酸枣灌丛 718 坡地 东南 2 侧柏林 549 坡地 南 2 荆条灌丛 579 坡地 南 2 酸枣灌丛 597 平地 -- -- 小果博落回 灌草丛 23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1-1(续) 序 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位置 经纬度 下库施工道 路附近 下库出水口 附近 下库出水口 附近 下坝址左岸 附近 下坝址右岸 附近 上库进场道 路附近 上库进场道 路附近 113°3′18.20518″E, 34°40′32.03454″N 113°3′3.93177″E,34°4 0′32.28533″N 113°3′6.81890″E,34°4 0′31.95703″N 113°2′8.67075″E,34°4 0′50.11987″N 113°2′13.09318″E,34° 40′51.87726″N 113°2′40.90232″E,34° 39′29.28024″N 113°2′31.45880″E,34° 39′12.05402″N 海拔 (m) 地形 坡向 坡度 群系 380 坡地 东北 1 刺槐林 372 坡地 西 1 荆条灌丛 363 平地 -- -- 黄栌灌丛 353 坡地 西 2 刺槐林 343 坡地 东 10 荆条灌丛 722 坡地 南 2 野皂荚灌丛 513 坡地 南 2 小果博落回 灌草丛 b) 陆生动物样线设置 根据动物物种资源调查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保护性原则以及安全性原 则,共设置动物调查样线 6 条,样线设置基本涵盖评价区乔木林、灌木林及采伐迹 地、草地、内陆水体、农田、居住点 6 种类型生境,且每种典型生境均设置有 5 条 及以上样线,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22)中对一级评价 陆生动物样线设置要求,设置见下表。 23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1-2 陆生动物调查样线设置 经纬度坐标及海拔高度 样线编 号 调查时间 HHS001 2022.11.8 2023.3.19 炭窑 山神庙 HHS002 2022.11.9 2023.3.20 后寺河 水库 后寺河 水库 HHS003 2022.11.10 2023.3.20 佛湾 赛坡 HHS004 2022.11.12 2023.3.21 青龙沟 青龙沟 HHS005 2022.11.13 2023.3.21 石板坡 和尚坟 HHS006 2022.11.14 2023.3.21 上库 坝址 上库淹 没区 起点 终点 起点 终点 E113°1′17.25908″, N34°42′19.47217″ H:239m E113°2′11.64141″, N34°41′35.24790″ H:381m E113°2′4.39824″, N34°41′7.15395″ H:379m E113°3′25.46961″, N34°40′31.58142″ H:376m E113°3′33.71793″, N34°40′32.65674″ H:440m E113°3′24.54444″, N34°39′40.89635″ H:702m E113°1′33.94457″, N34°42′23.48904″ H:332m E113°1′52.90886″, N34°41′16.63123″ H:428m E113°2′25.33234″, N34°40′46.29709″ H:346m E113°3′17.81893″, N34°39′57.55522″ H:617m E113°3′50.44204″, N34°40′8.98034″ H:403m E113°3′36.52704″, N34°39′13.29254″ H:845m 237 生境类型 样线长 度/km 乔林地、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 原、内陆水体、农田、居住点 1.34 乔林地、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 原、内陆水体、农田、居住点 1.03 乔林地、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 原、内陆水体、农田、居住点 1.09 乔林地、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 原、内陆水体、农田、居住点 135 乔林地、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 原、内陆水体、农田、居住点 1.34 乔林地、灌木林及采伐迹地 1.1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c) 水生生物断面设置 2022 年 11 月和 2023 年 3 月,为了较为全面地评价工程影响范围内水域的水生 生物现状,根据代表性、整体性原则,根据工程布置、河流水文情势设置水生生物 调查点。现场调查发现上水库所在青龙沟无地表径流,下水库所在后寺河部分河段 (如下水库进出水口河段、下水库坝下河段、后寺河水库以下部分河段等)以及坞罗 水库(11 月)为干涸状态。在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影响范围内设置了 5 个采 样点开展水生生态调查工作,各点位分别为:下水库坝上天然河段三刀尖,下水库 坝下河段后寺河水库、双拥公园、后寺河入伊洛河口、坞罗水库(3 月)。 4.5.1.5 主要评价方法 a)生态系统评价方法 1) 植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可用于定量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植被现状。 基于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可根据区域特点和数据基础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植被 指数法、回归模型、机器学习法等。 植被指数法主要是通过对各像元中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的分析,建立植被指 数与植被覆盖度的转换关系。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方法 如下: FVC = (NDVI-NDVIs)/(NDVIv-NDVIs) 式中:FVC——所计算像元的植被覆盖度; NDVI—— 所计算像元的 NDVI 值; NDVIv——纯植物像元的 NDVI 值; NDVIs——完全无植被覆盖像元的 NDVI 值。 2) 生物量 生物量是指一定地段面积内某个时期生存着的活有机体的重量。不同生态系统 的生物量测定方法不同,可采用实测与估算相结合的方法。 地上生物量估算可采用植被指数法、异速生长方程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基于植 被指数的生物量统计法是通过实地测量的生物量数据和遥感植被指数建立统计模 型,在遥感数据的基础上反演得到评价区域的生物量。 评价区植被生物量数据借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家建立的我国森林 生物量的基本参数,并以其对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推算的平均生物量作为本次植被生 23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物量估算的基础,参考《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方精云,刘国华,徐 蒿龄,1996 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冯宗炜 等,1999 年)、 《中国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肖兴威,2005 年)、《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 及平均生产力动态变化分析》(林业科学研究,2014 年)、《全国立木生物量方程建 模方法研究》(曾伟生,2011 年)、《全国立木生物量建模总体划分与样本构成研 究》(曾伟生、唐守正、黄国胜、张敏,2010 年)、《中国不同植被类型净初级生产 力变化特征》(陈雅敏等,2012 年)等资料,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估 算出评价区内各植被类型的平均生物量。 b)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 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宏观尺度上景观类型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及 其动态变化特征。景观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排列,是各 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景观格局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直接而 强烈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生境丧失和破碎化。 根据本工程建设对景观的影响,拟对景观变化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定性描 述法、景观生态图叠置法和景观动态的定量化分析法。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景观动 态的定量化分析法,主要是对收集的景观数据进行解译或数字化处理,建立景观类 型图,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或建立动态模型对景观面积变化和景观类型转化等进 行分析,揭示景观的空间配置以及格局动态变化趋势。 评价范围模地主要采用传统的生态学方法来确定,即计算组成景观的各类拼块 的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大的就是模地。优势度值可通过计算评价范围内各拼块 重要值的方法判定,根据评价区内各景观斑块数量、面积等参数,可计算得出评价 区各景观的多种景观指数:密度(Rd)、频度(Rf)、景观比例(Lp)、优势度值(Do)、香 农多样性指数(SHDI)、均匀度指数、斑块破碎化指数。 密度 Rd=嵌块 I 的数目/嵌块总数×100% 频度 Rf=嵌块 I 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 景观比例(Lp)=嵌块 I 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 优势度值(Do)={(Rd+Rf)/2+Lp}/2×100% 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 23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式中:m 为景观类型数目,Pi 是景观类型 i 所占面积的比例。 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 斑块破碎度指数(F) F=(Np-1)/Nc 式中:F 为整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化指数;Nc 为研究区总面积与最小斑块面积之 比;Np 为景观的斑块总数 c)生态影响预测 通过现状植被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确定景观要素、基质和廊道,以及斑块类 型,类斑数量、纹理规模等反映景观质量和特征的参数,分析景观格局、多样性、 优势度等特征,以评价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预测分析工程建设区、建成库区的景 观变化。 植物和动物影响的预测:在获得区域生态现状资料后,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分区 和分时段分析。预测包括两个部分,即施工期及运营期对动植物、水生生物的影 响。施工期的影响主要为施工占地、施工活动等,运营期的影响主要为水库蓄水淹 没、上下水库水位变化影响等。 4.5.2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一级类包 括 11 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现有资料基础上,运用景观法进行卫片解译,即以 植被作为主导因素,结合土壤、地貌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对土地进行分类。评价区 总面积 1437.63hm2,评价区内土地利用现状统计情况见下表。 表 4.5.2-1 一级类 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二级类 斑块数 占评价区(%) 面积(hm2) 占评价区(%) 旱地 44 12.61 13.22 0.92 小计 44 12.61 13.22 0.92 果园 16 4.58 10.92 0.76 小计 16 4.58 10.92 0.76 耕地 园地 24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2-1(续) 一级类 二级类 斑块数 占评价区(%) 面积(hm2) 占评价区(%) 其他草地 21 6.02 82.82 5.76 小计 21 6.02 82.82 5.76 乔木林地 23 6.59 274.84 19.12 灌木林地 61 17.48 843.63 58.68 其他林地 44 12.61 128.97 8.97 小计 128 36.68 1247.44 86.77 农村宅基地 34 9.74 3 0.21 小计 34 9.74 3 0.21 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用地 1 0.29 0.04 0.003 公用设施用地 2 0.57 0.02 0.001 小计 3 0.86 0.06 0.004 城镇村道路用地 1 0.29 0.05 0.003 公路用地 19 5.44 7.72 0.54 农村道路 23 6.59 4.18 0.29 交通服务场站用地 1 0.29 0.27 0.019 小计 44 12.61 12.22 0.85 坑塘水面 3 0.86 4.16 0.29 沟渠 8 2.29 2.12 0.15 河流水面 17 4.87 32.51 2.26 水库水面 2 0.57 15.54 1.08 水工建筑用地 6 1.72 2.66 0.19 小计 36 10.32 56.99 3.96 工业用地 1 0.29 0.35 0.02 采矿用地 8 2.29 7.05 0.49 小计 9 2.58 7.4 0.51 其他商服用地 9 2.58 2.01 0.14 小计 9 2.58 2.01 0.14 草地 林地 住宅用地 公共管理 与公共服 务用地 交通运输 用地 水域及水 利设施 用地 工矿仓储 用地 商服用地 24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2-1(续) 二级类 斑块数 占评价区(%) 面积(hm2) 占评价区(%) 设施农用地 4 1.15 0.93 0.06 裸岩石砾地 1 0.29 0.64 0.04 小计 5 1.43 1.57 0.11 349 100 1437.63 100 一级类 其他土地 合计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评价区内林地面积最大,为 1247.44hm2,占评价区总面积 的 86.77%,为评价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 分别是 82.82hm2 、56.99hm2 ,占评价区总面积的比例为 5.76%和 3.96%;其他土地 利用类型总占 50.40hm2,共占评价区 3.51%。 4.5.3 景观生态现状 4.5.3.1 生态系统组成 根据对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结合植物群系分布调查,按照《全国生态状 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HJ 1166-2021)对评价区的生 态系统划分,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统共六大类。评价区内各生态系统面积见表 4.5.3-1。 表 4.5.3-1 Ⅰ 级分类 评价区各生态系统面积 Ⅱ 级分类 面积(hm2) 面积占比(%) 森林生态系统 274.84 19.12 小计 274.84 19.12 灌丛生态系统 972.59 67.65 小计 972.59 67.65 草地生态系统 82.82 5.76 小计 82.82 5.76 河流 32.51 2.26 水库 19.70 1.37 52.21 3.63 湿地生态系统 小计 24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3-1(续) Ⅰ 级分类 Ⅱ 级分类 面积(hm2) 面积占比(%) 耕地 13.22 0.92 园地 10.92 0.76 24.14 1.68 居住地 5.07 0.35 工矿交通 19.62 1.36 小计 24.70 1.72 其他 6.34 0.44 小计 6.34 0.44 总计 1437.63 100 农田生态系统 小计 城镇生态系统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评价区灌丛生态系统为主要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为 972.59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 67.65%;其次是森林生态系统,面积是 274.84hm2, 占评价区总面积 19.12%;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为 82.82hm2,占评价区总面积 5.76%; 湿地生态系统面积 52.21hm2,占评价区总面积 3.63%;城镇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 统面积分别为 24.70 和 24.14hm2,占评价区面积的 1.72 和 1.68%。 a)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 调控的自然综合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生态 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评价区内 森林生态系统面积为 274.84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 19.12%。森林生态系统在评价 区内分布较为广泛。 1) 植被现状 评价区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由阔叶林、针叶林组成。其中阔叶林面积较大,主要 为 刺 槐 林 (Form. Pistacia chinensis) , 针 叶 林 主 要 为 侧 柏 林 (Form. Platycladus orientalis)。 2) 动物现状 评价区森林生态系统中分布的两栖类有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中国林蛙 24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Rana chensinensis)等陆栖型种类;爬行类有黄脊游蛇(Orientocoluber spinalis)、乌梢 蛇(Ptyas dhumnades)、玉斑锦蛇(Euprepiophis mandarinus)等林栖傍水型种类;鸟类 中的攀禽如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大杜鹃(Cuculus canorus)等,猛禽如赤腹 鹰(Accipiter soloensis)、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红隼(Falco tinnunculus), 鸣禽如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大山雀(Parus cinereus)、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等,陆禽中的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等;兽类中果 子狸(Paguma larvata)、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北花松鼠(Tamias sibiricus) 等树栖型种类。 3) 生态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比地表其他生态系统更加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和营养链式结构, 这有助于提高系统自身调节适应能力。其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有:①涵养水源:森林 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将地表水转为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的作用。主要功能 表现在增加可利用水资源、净化水质和调节径流三个方面;②保育土壤:森林中 活地被物和凋落物层层截留降水,降低水滴对表土的冲击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 同时林木根系固持土壤,防止土壤崩塌泻溜,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以及改善土壤结构 的功能。 b) 灌丛生态系统 灌丛生态系统是通常是灌丛群落与草丛等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 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根据现场踏勘结合遥感图片解译,评价区内灌丛 生态系统面积为 972.59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 67.65%。 1) 植被现状 灌丛多是森林遭到毁坏后次生演替形成。在评价区内常见的群系有黄栌灌丛 (Form. Cotinus coggygria)、荆条灌丛(From.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野皂荚 灌丛(From. Gleditsia microphylla)、酸枣灌丛(From.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等。 2) 动物现状 评价区灌丛生态系统中分布的野生动物主要有爬行类中的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菜花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jerdonii)等灌丛石隙型种类;鸟类中的 24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黄 腹 山 雀 (Pardaliparus venustulus) 、 白 头 鹎 (Pycnonotus sinensis) 、 棕 头 鸦 雀 (Sinosuthora webbiana)、金翅雀(Chloris sinica)等鸣禽;兽类中的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黄鼬(Mustela sibirica)、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等半地下生活型种类。 3) 生态功能 灌丛生态系统适应性和抗逆性极强,耐干旱,耐盐碱,存活度高类型多样,能 生长于森林植被难以发育的环境条件中,对防止水土流失作用大。 c) 草地生态系统 评价区内草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田埂、林缘、河流旁,呈斑块分布,面积为 82.82hm2,占生态系统总面积的 5.76%。 1) 植被现状 评价区内草地生态系统分布面积相对较大,其广泛分布于评价区的林缘、农田 田埂和道路两侧。植被主要为灌草丛,常见的群系有黄花蒿灌草丛(Form. Artemisia annua) 、 小 果 博 落 回 灌 草 丛 (Form. Macleaya microcarpa) 等 , 常 见 植 物 为 马 唐 (Digitaria sanguinali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ifolia)、牛 筋草(Eleusine indic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等。 2) 动物现状 评价区草地生态系统分布的陆生动物种类包括两栖类中的花背蟾蜍(Strauchbufo raddei) 、 泽 陆 蛙 (Fejervarya multistriata) 等 陆 栖 型 种 类 ; 爬 行 类 中 的 丽 斑 麻 蜥 (Eremias argus)、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等灌丛石隙型种类;鸟类中的棕扇尾 莺(Cisticola juncidis)、纯色山鹪莺(Prinia inornata)、乌鸫(Turdus mandarinus)、山麻 雀(Passer cinnamomeus)、树鹨(Anthus hodgsoni)等鸣禽;兽类中的东北刺猬、亚洲狗 獾、蒙古兔(Lepus tolai)等半地下生活型种类。 3) 生态系统功能 草地生态系统在植被组成上来看,以草丛为主,为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类型,属 隐域植被,可出现在不同生物气候地带。草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结 构和营养链式结构简单,其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有生产经营、涵养水域、保育土壤、 固氮释氧、控制污染、净化空气、更新能源、减缓洪灾危险等几个方面。 24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d) 湿地生态系统 据现场踏勘结合遥感图片解译,评价区湿地生态系统面积为 52.21hm2,占评价 区总面积的 3.63%。评价区湿地生态系统面积较小。结合评价区水系图,根据现场 调查,湿地生态系统由上下水库库区周边河流和水库等水系组成。 1) 植被现状 评价区内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类型主要为沼泽植被,常见的群系为,常见植物种 类有条穗薹草(Carex nemostachys)、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等。 2) 动物现状 评价区湿地生态系统分布的陆生动物种类包括两栖类中的金线侧褶蛙 (Pelophylax plancyi)、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等静水型种类;爬行类 中的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乌龟(Mauremys reevesii)等水栖型种类;鸟类中的 豆雁(Anser fabali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斑嘴 鸭(Anas zonorhyncha)等游禽,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苍鹭(Ardea cinerea)、白 鹭(Egretta garzetta)等涉禽,冠鱼狗(Megaceryle lugubris)、斑鱼狗(Ceryle rudis)等攀 禽,白鹡鸰(Motacilla alba)、红尾水鸲(Rhyacornis fuliginosa)等亲水性鸣禽。 3) 生态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环境效益,主要有以下生态功 能:提供水源、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农药、 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 外,一些湿地植物也能有效地吸收、吸附流水中的杂质物质。 e) 城镇生态系统 城镇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合的人工化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 能上都存在明显差别。城镇生态系统面积为 24.70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 1.72%。 主要是由周边村镇和道路等构成。 1) 植被现状 城镇生态系统的植被多为栽培植被,种类组成较为简单,且主要为房前屋后的 四旁树,如石榴、槐、旱金莲等。 24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动物现状 城镇生态系统内人为活动频繁,野生动物种类少,主要有爬行类中的住宅型种 类,如无蹼壁 虎(Gekko swinhonis);鸟 类中 喜与人类伴居 的种类如家燕(Hirundo rustica)、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喜鹊(Pica pica)、麻雀(Passer montanus)和 乌鸫等;兽类主要为家野两栖型的鼠类,如小家鼠(Mus muscul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等。 3) 生态功能 生物生产:生物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生长、发育和 繁殖。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包括人类在内的 各类生物交换、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非生物生产: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生产是人类生态系统特有的生产功能,是 指具有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满足城市人类的物质消费与精神需求的性质。 f)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以种植经济型作物为目的的生态系统,也就是作物群落与其周 围环境之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综合体系,与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统 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根据现场踏勘结合遥感图片解译,评价区农田生态系统 面积为 24.13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比例为 1.68%。 1) 植被现状 评价区农田生态系统内植被以农作物、经济作物为主,常见的农作物有小麦、 玉 蜀 黍 、 粟 、 薯 类 等 , 常 见 的 经 济 作 物 有 胡 桃 (Juglans regia) 、 烟 叶 (Nicotiana tabacum )等。常见的田间杂草有苋(Amaranthus tricolor)、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荔 枝 草 (Salvia plebeia) ,主 要 的 农 作物 为 黄 瓜 (Cucumis sativus) 、南 瓜 (Cucurbita moschata)、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等。 2) 动物现状 评价区内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两栖类中华蟾蜍、泽陆蛙等陆栖型种类;爬行 类北草蜥、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白条锦蛇(Elaphe dione)等主灌丛石隙型种 类;鸟类主要为麻雀、家燕、白鹡鸰、喜鹊、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等鸣禽;兽类 主要为东北刺猬、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蒙古兔等半地下生活型种类。 24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 生态功能 农田生态系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出现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对粮食 的需求,为人们提供充足的食物供给。正是因为这样单一的食物链循环体系,所以 十分地依赖外部养料的供给,并以此保持其生态体系的平衡性,在相同的自然气候 条件下,由人工耕作栽培的农田产量,远远高于其他的生态体系。 4.5.3.2 景观生态体系质量现状 根据评价区域景观生态类型以及优势度,分析评价区域景观生态质量。景观生 态系统的质量现状由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 互作用来决定。从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理论来说,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 景观功能的优劣,在组成景观生态系统的各类组分中,模地是景观的背景区域,它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其结果见下表。 表 4.5.3-2 景观指数 斑块数 NP (个) 斑块平均面 积 MPS (hm2) 斑块总面积 CA (hm2) 斑块密度 Rd (%) 斑块频度 Rf(%) 景观比例 Lp(%) 优势度值 (Do)(%) 评价区各类拼块优势度值表 森林景观 湿地景观 灌草地景观 农田景观 城镇景观 23 22 82 60 89 10.78 2.37 12.70 0.40 0.28 247.84 52.21 1041.60 24.14 24.70 6.59 6.30 36.11 17.19 25.79 12.85 5.56 58.39 9.75 13.56 19.12 3.63 72.86 1.68 1.72 14.42 4.78 60.06 7.58 10.70 由上表可知,评价区景观类型可划分为 5 个类型,其中灌草地景观占据绝对优 势,其斑块总面积为 1437.63hm2,其斑块密度为 36.11%、斑块频度为 58.39%、景 观比例为 72.86%,优势度值为评价区最高,灌草地景观为评价区内占主导地位的景 观类型。 4.5.3.3 自然体系生物量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及卫片解译,结合评价区地表植被覆盖现状和植被立地情况等, 24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区域植被类型可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丛、水生植被等,各植被类型生 物量情况见下表。 表 4.5.3-3 评价区各植被类型生物量 植被类型 面积(hm2) 平均生物量(t/ hm2) 生物量(t) 占比(%) 阔叶林 149.31 135.40 20216.57 37.74 针叶林 125.53 113.97 14306.65 26.71 灌丛 843.63 21.22 17901.83 33.42 草丛 82.82 5.34 442.26 0.83 水生植被 52.21 6.37 332.58 0.62 农作物 24.84 15.00 372.60 0.70 总计 1278.34 -- 53572.49 100.00 注:表格中未包含居住地、工矿交通等。 根据对评价区内各植被类型生物量的估算,评价区内总生物量为 53572.49 t,其 中 阔 叶 林 生 物 量在 评 价 区 内占 比 最 高 , 占 到 总 生 物 量 比 例 37.74% , 生 物量 为 20216.57t。 4.5.4 陆生生态 4.5.4.1 陆生植物现状 a)植物区系 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吴征镒,2011 年),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区系 地理》(科学出版社,2011 年),评价区植物区系属东亚植物区-华北地区-华北平原亚 地区。 本亚地区是本亚地区包括辽河平原及燕山、太行山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除鲁中 南山地外,全境为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和海拔 200m 以下的丘陵。该区域是中国北方植 被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是温带性质,但其有与亚热带、热带区系的过渡性。 评价区内有维管束植物本工程评价区内主要维管束植物 106 科,269 属,398 种 (含种下分类等级,下同),包括蕨类植物 13 科 14 属 19 种、裸子植物 3 科 3 属 3 种、被子植物 90 科 251 属 375 种。 b)植被区划 根据《中国植被》(吴征镒等,1980 年),评价区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24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域——暖温带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晋南、关中平原山地平原,栽培植被、油 松、栓皮栎、锐齿槲栎林区。根据《河南省植被区划》(张金泉等,1980 年),评价 区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豫西北豫西山地落叶栎林和温性针叶林 区——豫西山地丘陵栎、 松林和草灌丛片——熊耳伏牛中山栓皮栎、橿子栎、槲 栎、华山松林小区。评价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森林植被面积较大,植被垂直分 布明显。 1) 主要植被类型 经现场调查与参考《中国植被》(吴征镒等,1980 年)、《河南省植被区划》(张 金泉等,1980 年)及相关林业调查资料,结合区域内现有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群系 建群种与优势种的外貌,以及群系的环境生态与地理分布特征、群落动态特征等分 析,将评价区自然植被划分为 3 个植被型组、4 个植被型、4 个植被亚型、8 个群 系,详见表 4.5.4-1。 表 4.5.4-1 植物群落调查结果统计表 植被 型组 植被型 植被 亚型 群系中 文名 群系拉丁名 针叶 林 温性针 叶林 温性常 绿针叶 林 侧柏林 Form. Platycladus orientalis 落叶阔 叶林 典型落 叶阔 叶林 阔叶 林 自 然 植 被 灌丛 与灌 草丛 落叶阔 叶灌丛 温性落 叶阔叶 灌丛 刺槐林 Form. Pistacia chinensis 黄栌 灌丛 From. Cotinus coggygria 荆条 灌丛 From.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野皂荚 灌丛 From. Gleditsia microphylla 酸枣 灌丛 From.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250 主要分布 区域 评价区上库 区及下库区 周边山坡零 星分布 评价区上库 区及下库区 周边河谷 区域 评价区林地 边缘、道 路、荒地附 近分布 占用面积 (hm2) 比例 (%) 62.11 4.34 89.49 6.26 评价区广泛 分布 评价区林地 边缘、道 路、荒地附 近分布 评价区林地 边缘、道 路、荒地附 近分布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4-1(续) 植被 型组 自 然 植 被 栽 培 植 被 植被型 灌丛 与灌 草丛 灌草丛 人 工 林 经果林 农业 植被 粮食 作物 经济 作物 植被 亚型 暖性灌 草丛 群系中 文名 小果博 落回灌 草丛 黄花蒿 灌草丛 群系拉丁名 Form. Macleaya microcarpa Form. Artemisia annua 核桃、石榴等 玉蜀黍、小麦、粟等 甘薯、马铃薯等 251 主要分布 区域 评价区林地 边缘、荒地 附近分布 评价区道 路、村落、 农田、荒地 附近分布 评价区下库 区附近各村 落、田埂、 道路旁均有 分布 评价区下库 区附近各村 落内较为 常见 占用面积 (hm2) 比例 (%) 1.19 0.08 1.01 0.07 0.14 0.0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4-2 自然植被群落结构特征表 乔木层 植被类型 分布 建群种 (优势种) 郁 闭 度 优势种及伴生种 灌木层 高度 (m) 盖 度 % 优势种及常见种 草本层 其他植 物特点 高度 (m) 盖 度 优势种及伴生种 高度 (m) 2.2 30 优势种为条穗薹草及求米草,伴生种为狗尾 草、野草莓、中华卷柏、荩草、黄背草等 0.3 - 2 15 优势种为条穗薹草及求米草,伴生种为狗尾 草、野草莓、中华卷柏、黄背草、山麦冬等 0.35 - 0.4 - 0.4 - 0.4 - 自然植被 1. 针叶林 温性针 叶林 2. 阔叶林 落叶阔 叶林 温性常 绿针叶 林 典型落 叶阔 叶林 评价区上库区及下 库区周边山坡 侧柏林 评价区上库区及下 库区周边河谷区域 刺槐林 评价区林地边缘、 道路、荒地附近 分布 落叶阔 叶灌丛 3. 温性落 叶阔叶 灌丛 灌丛与 灌草丛 灌草丛 暖性灌 草丛 评价区广泛分布 评价区林地边缘、 道路、荒地附近 分布 评价区林地边缘、 道路、荒地附近 分布 评价区林地边缘、 荒地附近分布 评价区道路、村 落、农田、荒地附 近分布 黄栌灌丛 0.5 优势种为侧柏, 伴生种为黄连 木等 14 30 0.7 优势种为刺槐, 伴生种为侧柏等 11 30 - - - 优势种为荆条以及黄栌,伴生种为鼠李、 美丽胡枝子、连翘、山桃、多花木蓝、三 裂绣线菊等 优势种为荆条以及黄栌,伴生种为鼠李、 美丽胡枝子、连翘、山桃、多花木蓝、三 裂绣线菊等 75 优势种为黄栌,伴生种为荆条、野皂荚、 酸枣、连翘、鼠李、接骨木、连翘等 2.3 30 2.4 35 优势种为薹草属,伴生种为山麦冬、马兰、求 米草、细叶沙参、中华卷柏、糙苏、小果博落 回、狗尾草等 优势种为条穗薹草,伴生种为野艾蒿、求米 草、狗尾草、牛膝、蛇含委陵菜、龙牙草、路 边青等 优势种为黄背草,伴生种为中华卷柏、刺儿 菜、狗尾草、翻白草、狭叶珍珠菜、早开堇 菜、荩草等 荆条灌丛 - - - 80 优势种为荆条,伴生种为野皂荚、酸枣、 黄栌、多花木蓝、三裂绣线菊、山桃、鼠 李等 野皂荚灌 丛 - - - 80 优势种为野皂荚,伴生种为酸枣、茅莓、 野山楂、构树、荆条、美丽胡枝子等 2.2 30 酸枣灌丛 - - - 60 优势种为酸枣,伴生种为野皂荚、茅莓、 荆条、构树、小花扁担杆、美丽胡枝子等 2.3 30 优势种为黄背草,常见伴生种有野艾蒿、狗尾 草、求米草、翻白草、茖葱等 0.3 小果博落 回灌草丛 - - - - - - 70 优势种为小果博落回,伴生种为野艾蒿、荩 草、糙叶败酱、堇菜等 1.0 黄花蒿灌 草丛 - - - - - - 85 优势种为黄花蒿,伴生种为、野艾蒿、狗尾 草、地梢瓜、小蓬草、小果博落回等 1.4 人工植被 评价区内人工植被主要分为人工林以及农作物,其中人工林主要为核桃等,农作物为玉米、马铃薯、烟草等,于评价区各村落内较为常见。 252 -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侧柏林(Form. Platycladus orientalis) 野皂荚灌丛(From. Gleditsia microphylla) 黄栌灌丛(From. Cotinus coggygria) 刺槐林(Form. Robinia pseudoacacia) 酸枣灌丛(From.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荆条灌丛(From.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小果博落回灌草丛(Form. Macleaya microcarpa) 黄花蒿灌草丛(Form. Artemisia annua) 2) 植被分布特征 25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巩义市境内,该区域属暖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受人为 活动、地形地貌、水分等因素影响区域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特点。根据评价区生境条 件,结合工程组成,将评价区植被分为上水库和下水库进行描述。 上水库位于伊洛河支流后寺河上游左岸青龙沟黄家山附近,自然植被以针叶 林、灌丛和灌草丛为主。针叶林多为零星分布的侧柏林;灌丛多为以荆条灌丛、野 皂荚灌丛、酸枣灌丛和黄栌灌丛等为主,灌草丛植被林缘或灌丛植被边缘生长的小 果博落回灌草丛和黄花蒿灌草丛为主等。 下水库位于伊洛河支流后寺河上游佛湾附近,自然植被以灌丛和灌草丛为主, 仅在河道两侧阶地分布有少量的侧柏林,灌丛以荆条灌丛、野皂荚灌丛、酸枣灌丛 和黄栌灌丛等为主,边缘区域受人为干扰较大,仅在道路边缘分布黄花蒿灌草丛 等。 c) 重要野生植物及古树名木 1) 重要保护植物 (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 2021 年第 15 号公布 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评价区内未调查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 布。 (2) 河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 根据 2018 年河南省林业局公布的《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以及现场调查, 评价区内未发现有河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布。 (3) 珍稀濒危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是指依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列为极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濒危(Endangered)和易危(Vulnerable)的物种。根据对评价区 植物名录核对,评价区内发现极危(CR)物种银杏 1 种,为栽培种;易危(VU)物种胡 桃、杜仲、鸡爪槭 3 种均为栽培种,近危(NT)物种河南海棠、黄檀、多花黄精、河 南唐松草等 4 种。 表 4.5.4-3 评价区珍稀濒危植物一览表 25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文名 拉丁名 濒危等级 是否 特有 生境 来源 胡桃* Juglans regia 易危(VU) 否 生于海拔 400-1800 米之山坡 及丘陵地带,我国平原及丘 陵地区常见栽培 现场 调查 银杏* Ginkgo biloba 极危(CR) 是 我国常见栽培树种 现场 调查 河南海棠 Malus honanensis 近危(NT) 是 黄檀 Dalbergia hupeana 近危(NT) 否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易危(VU) 是 鸡爪槭* Acer palmatum 易危(VU) 否 多花黄精 Polygonatum cyrtonema 近危(NT) 是 河南唐松草 Thalictrum honanense 近危(NT) 是 生山谷或山坡丛林中,海拔 800-2600 米 生于山地林中或灌丛中,山 沟溪旁及有小树林的坡地常 见,海拔 600-1400 米 生长于海拔 300-500 米的低 山,谷地或低坡的疏林里, 我国常见栽培树种 我国常见栽培树种 生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 海拔 500-2100 米 生海拔 840-1800 米间山地灌 丛或疏林中 资料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资料 资料 注:表中带“*”物种为栽培物种。 (4)中国特有植物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与评价范围植物名录核对,评 价范围内包含有中国特有植物 47 种,其中有 7 种为栽培物种。 表 4.5.4-4 评价区中国特有植物一览表 中文名 拉丁名 濒危等级 是否 特有 生境 来源 银杏* Ginkgo biloba 极危(CR) 是 我国常见栽培树种 现场 调查 河南海棠 Malus honanensis 近危(NT) 是 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 无危(LC) 是 黄刺玫* Rosa xanthina var. xanthina 无危(LC) 是 山桃 Amygdalus davidiana var. davidiana 无危(LC) 是 野百合 Lilium brownii var. brownii 无危(LC) 是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无危(LC) 是 255 生山谷或山坡丛林中,海拔 800-2600 米 生于山地、丘陵地阳坡灌丛 草地及河沟路旁,海拔 5002800 米 我国北方常见栽培树种 生于山坡、山谷沟底或荒野 疏林及灌丛内,海拔 8003200 米 生荒地路旁及山谷草地,海 拔 70-1500 米 生于山坡阳处或路边,海拔 130-1,300 米 资料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4-4(续) 中文名 拉丁名 濒危等级 是否 特有 生境 来源 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无危(LC) 是 现场 调查 美丽胡 枝子 Lespedeza thunbergii subsp. Formosa 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 旁,海拔自平地至 2500 米 无危(LC) 是 生于海拔 2800 米以下山坡、 路旁及林缘灌丛中 现场 调查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易危(VU) 是 我国常见栽培树种 现场 调查 山麻杆 Alchornea davidii 无危(LC) 是 野花椒 Zanthoxylum simulans 无危(LC) 是 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无危(LC) 是 贯众 Cyrtomium fortunei f. fortunei 无危(LC) 是 膀胱果 Staphylea holocarpa 无危(LC) 是 葎叶蛇 葡萄 Ampelopsis humulifolia 无危(LC) 是 桑叶葡萄 Vitis heyneana subsp. ficifolia 无危(LC) 是 油松 Pinus tabuliformis var. tabuliformis 无危(LC) 是 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 无危(LC) 是 中华秋 海棠 Begonia grandis var. sinensis 无危(LC) 是 北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无危(LC) 是 狭叶珍 珠菜 Lysimachia pentapetala Diospyros kaki var. silvestris 无危(LC) 是 无危(LC) 是 野柿 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 无危(LC) 是 木犀* Osmanthus fragrans 无危(LC) 是 醉鱼草 Buddleja lindleyana 无危(LC) 是 杠柳 Periploca sepium 无危(LC) 是 256 生于海拔 300-700(-1 000)米 沟谷或溪畔、河边的坡地灌 丛中,或栽种于坡地 见于平地、低丘陵或略高的 山地疏或密林下 生于海拔 140-3550 米的石山 林中 生空旷地石灰岩缝或林下, 海拔 2400 米以下 散生于海拔 1000-1800 米的 疏林及灌丛内 生山沟地边或灌丛林缘或林 中,海拔 400-1100 米 生山坡、沟谷灌丛、林缘或 林中海拔 100-3200 米 生于海拔 100-2600 米地带 生于灌丛中岩石上或土坡上, 海拔 100-1000 (-2800) 米 生于山谷阴湿岩石上、滴水 的石灰岩边、疏林阴处、荒 坡阴湿处以及山坡林下,海 拔 300-2900 米 生长于向阳山坡路边、岸旁 或草丛中 生于山坡荒地、路旁、田边 和疏林下 生于山地自然林或次生林 中,或在山坡灌丛中 生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 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中, 海拔 250-2200 米 我国常见栽培树种 生海拔 200-2 700 米山地路 旁、河边灌木丛中或林缘 生于平原及低山丘的林缘、 沟坡、河边沙质地或地埂 等处 现场 调查 资料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资料 资料 资料 资料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资料 现场 调查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4-4(续) 中文名 拉丁名 濒危等级 是否 特有 糙苏 Phlomis umbrosa var. umbrosa 无危(LC) 是 金钱草 Rubia membranacea 无危(LC) 是 苦糖果 Lonicera fragrantissima subsp. standishii 无危(LC) 是 接骨木 Sambucus williamsii 无危(LC) 是 陕西荚蒾 Viburnum schensianum 无危(LC) 是 糙叶败酱 Patrinia scabra 无危(LC) 是 无危(LC) 是 生于海拔 1100-2800 米的山 坡草地 资料 无危(LC) 是 我国常见栽培树种 现场 调查 无危(LC) 是 近危(NT) 是 无危(LC) 是 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道路边、 林下、灌丛等 现场 调查 数据缺乏 (DD) 是 生于海拔 600-3 000 米的湿润 山坡边或灌丛中 资料 Aquilegia yabeana 无危(LC) 是 生山地草坡或林边 大火草 Anemone tomentosa 无危(LC) 是 生山地草坡或路边阳处 河南唐 松草 Thalictrum honanense 近危(NT) 是 生海拔 840-1800 米间山地灌 丛或疏林中 旱柳* Salix matsudana var. matsudana 无危(LC) 是 我国常见栽培树种 中华猕 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 无危(LC) 是 我国常见栽培树种 无危(LC) 是 无危(LC) 是 细叶沙参 响叶杨* 野百合 多花黄精 节节草 华中五 味子 华北耧 斗菜 华中栒子 白鹃梅 Adenophora capillaris subsp. Paniculata Populus adenopoda var. adenopoda Lilium brownii var. brownii Polygonatum cyrtonema Equisetum ramosissimum subsp. ranissimum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Cotoneaster silvestrii Exochorda racemosa 257 生境 生于疏林下或草坡上,海拔 200-3200 米 生于疏林、林缘、灌丛或草 地上,海拔 1100-3000 米 生山坡灌丛中,海拔 200-700 米 生于海拔 540-1600 米的山 坡、灌丛、沟边、路旁、宅 边等地 生于山谷混交林和松林下或 山坡灌丛中,海拔 7002200 米 生于海拔 400-1800 米的小丘 顶部、石质山坡岩缝、草 地、草甸草原、山坡桦树林 缘及杨树林下 生荒地路旁及山谷草地,海 拔 70-1500 米 生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 海拔 500-2100 米 生于杂木林内,海拔 5002600 米 生于山坡阴地,海拔 250500 米 来源 资料 资料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资料 现场 调查 资料 资料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资料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资料 资料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4-4(续) 中文名 拉丁名 濒危等级 柔毛路 边青 Geum japonicum var. chinense 是否 特有 生境 来源 是 生山坡草地、田边、河边、 灌丛及疏林下,海拔 2002300 米 资料 无危(LC) 注:表中带“*”物种为栽培物种。 2) 古树名木 根据《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2737-2016,2017 年 1 月 1 日实施)、《古树名 木普查技术规范》(LY/T2738-2016,2017 年 1 月 1 日实施),古树名木是指在人类历 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指树 龄在 100 年或胸径 100cm 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 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的林业局、附近村民进行访问调查,以及现场调查,在评 价区未发现古树名木。 d) 外来入侵种 通过现场调查,并根据《中国外来入侵种名单(第一批)》(2003)、《中国外来入 侵种名单(第二批)》(2010)、《中国外来入侵种名单(第三批)》(2014)、《中国外来 入 侵 种 名 单 ( 第 四 批 ) 》 (2016) , 评 价 区 内 分 布 有 外 来 入 侵 种 小 蓬 草 (Conyza canadensis)、鬼针草(Bidens pilosa)、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评价区内外来 入侵物种植物分布零散、面积较小,危害程度较轻。 e) 植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能购指示和分析植被现状。评价区植被覆盖度统计见下表 表 4.5.4-5 评价区植被覆盖度统计表 植被覆盖度 面积(hm2) 占比(%) 0~0.1 56.07 3.9 0.1~0.25 86.83 6.04 0.25~0.5 334.82 23.29 0.5~0.75 673.53 46.85 0.75~0.1 286.38 19.92 由上表可知,评价区植被发育较好,区域植被以林地为主,植被覆盖度高。植 25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被覆盖度大于 0.55 以上的区域占比 66.77%,植被覆盖度低于 0.25 占评价区面积 的 9.94%,主要为部分受人为干扰较严重的区域及裸岩区域,可见,评价区域植 物较高。 4.5.4.2 陆生动物现状 2022 年 11 月和 2023 年 3 月,项目组技术人员对本工程评价区的陆生动物现状 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典型生境进行调查分析,采 用样线法、样方法对陆生野生动物进行了外业调查,并在项目涉及村庄及项目所在 区域的林业部门进行了座谈访问,在此基础上,查阅并参考《中国动物志》(两栖 纲)(科学出版社,2009 年)、《中国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校正名录》(赵尔宓,张学 文等,2000 年)、《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 3 版)》(郑光美,2017 年)、《中国 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王应祥 著,2003 年)、《中国鸟类观察手 册》(刘阳,2021 年)、《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刘明玉,解玉浩等,2000 年)、《中 国兽类野外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年)以及关于本地区脊椎动物类的相关文 献资料《河南两栖动物资源现状与区系分析》(赵海鹏,王庆合等,2015 年)、《河 南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目录》(周家兴、单元勋)、《河南省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研 究》(瞿文元,路纪琪等, 2002 年)、《河南省蜥蜴类爬行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 研究》(申姗姗、陈晓红,2014 年)等,对评价区的动物资源现状得出综合结论。 a) 动物地理区系及种类组成 1) 动物地理区系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张荣祖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中的中国动物地理区 划,对拟建工程所涉及的区域进行分析得出:拟建工程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动物区 划属于为古北界—东北亚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晋南-渭河-伏牛省—林灌、 农田动物群。 2) 种类组成 根据实地考察及对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评价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 4 纲 24 目 62 科 145 种;未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 12 种;有河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 种;有《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 列为濒危(EN)的动物 4 种、易危(VU)的动物 4 种;有中国特有种 10 种。评价区两 25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的种类组成、区系、保护等级、濒危等级和特有种见表 4.5.4-6。 表 4.5.4-6 评价区陆生脊椎动物种类组成、区系和保护等级 种类组成 动物区系 保护级别 古 北 种 广 布 种 国 家 一 级 濒危等级 国家 二级 河 南 省 级 极危 (CR) 濒危 (EN) 易危 (VU) 特 有 种 纲 目 科 种 东 洋 种 两栖 纲 爬行 纲 1 4 8 2 2 4 0 0 1 0 0 0 2 2 8 19 4 5 10 0 1 0 0 4 3 4 鸟纲 16 41 104 29 27 48 0 10 5 0 0 0 3 兽纲 5 9 14 2 3 9 0 1 1 0 0 1 1 合计 24 62 145 37 37 71 0 12 7 0 4 4 10 3) 两栖类 (1) 物种组成 根据现场调查、区域文献及相关资料,评价区内有两栖类 1 目 4 科 8 种,以蛙 科种类最多,共 4 种,占评价区两栖类总种数的 50.00%。评价区域内未发现国家级 重点保护两栖类;有河南省级重点保护两栖类 1 种,为黑斑侧褶蛙;有中国特有两 栖类 2 种,为中国林蛙和金线侧褶蛙;无《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极危 (CR)、濒危(EN)、易危(VU)物种。评价区内中华蟾蜍、泽陆蛙、黑斑侧褶蛙等适应 能力强,分布广,为评价区常见种。 (2) 生态类型 根据生活习性的不同,评价区内 8 种两栖动物可以分为 3 种生态类型: 静水型(在静水或缓流中觅食):包括金线侧褶蛙、黑斑侧褶蛙,共 4 种,主要 在评价区内的坑塘、水田及河流缓流区域生活。 陆栖型(在陆地上活动觅食):包括中华蟾蜍、花背蟾蜍、中国林蛙、泽陆蛙、 北方狭口蛙(Kaloula borealis),共 5 种,它们主要是在评价区内离水源不远的陆地上 活动,与人类活动关系较密切。 溪流型(在流水中活动觅食):仅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1 种,主要在评价 区内水流湍急的水域生活。 26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区系类型 评价区内分布的 8 种两栖类中,东洋种有 2 种,占两栖类总种数的 25.00%;古 北种 2 种,占两栖类总种数的 25.00%;广布种 4 种,占两栖类总种数的 50.00%。 古北界与东洋界物种数没有差别,广布种略多,呈现古北界、东洋界互相混杂、过 度的特征。评价区虽位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古北界中的华北区,但紧贴东洋界华南 区,评价区未形成两大界的明显分野,北方物种和南方物种相互渗透的结果导致。 b) 爬行类 1) 物种组成 评价区内爬行类共有 2 目 8 科 19 种,以游蛇科的种类最多,共 7 种,占评价区 爬行类总种数的 36.84%。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爬行类;有国家二 级重点保护野生爬行类 1 种,为乌龟;无河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爬行类;有《中国 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濒危(EN)级别的 4 种,为中华鳖、乌龟、黑眉锦蛇 (Elaphe taeniurus)和王锦蛇(Elaphe carinata),易危(VU)级别的 3 种,为无蹼壁虎、 乌梢蛇和玉斑锦蛇;有中国特有爬行类 4 种,为无蹼壁虎、北草蜥、山地麻蜥 (Eremias brenchleyi)和锈链腹链蛇(Hebius craspedogaster)。评价区内北草蜥、山地麻 蜥、蓝尾石龙子(Plestiodon elegans)等较为常见,主要分布于林缘灌丛及农田区域。 2) 生态类型 按照生活习性,评价区内 19 种爬行类可分为以下 4 种生态类型: 水栖型(在水中生活、觅食的爬行类):包括中华鳖、乌龟 2 种,主要在评价区 内的河流区域。 灌丛石隙型(经常活动在灌丛下面,路边石缝中的爬行类):包括铜蜓蜥 (Sphenomorphus indicus) 、 蓝 尾 石 龙 子 、 北 草 蜥 、 山 地 麻 蜥 、 丽 斑 麻 蜥 (Eremias argus)、菜花原矛头蝮、短尾蝮、赤链蛇、白条锦蛇,共 9 种,在评价区内分布较 为广泛,主要活动于评价区内路旁的杂草、灌丛、林地中。 林栖傍水型(在山谷间有溪流的山坡上活动):包括黄脊游蛇、乌梢蛇、玉斑锦 蛇、黑眉锦蛇、王锦蛇、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和锈链腹链蛇,共 7 种, 主要分布在靠近水域的林地、灌丛内。 住宅型(在住宅区的建筑物中筑巢、繁殖、活动的爬行类):仅多疣壁虎 1 种, 26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在居民点附近活动,与人为活动关系密切。 3) 区系类型 评价区内分布的 19 种爬行动物中,东洋种 4 种,占评价区爬行类总种数的 21.05%;古北种 5 种,占评价区爬行类总种数 26.32%;广布种 10 种,占评价区爬 行类总种数 52.63%。与两栖类类似,区域古北界与东洋界物种数差别不大,广布种 略多,呈现古北界、东洋界互相混杂、过渡的特征。 c) 鸟类 1) 种类组成 评价区共分布有鸟类 104 种,隶属于 16 目 41 科,以雀形目鸟类最多,共 66 种,占评价区内野生鸟类总种数的 63.46%。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 鸟类分布;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10 种,为赤腹鹰、雀鹰(Accipiter nisus)、 苍 鹰 (Accipiter gentilis) 、 斑 头 鸺 鹠 、 纵 纹 腹 小 鸮 (Athene noctua) 、 红 隼 、 红 脚 隼 (Falco amurensis)、游隼(Falco peregrinus)、红胁绣眼鸟(Zosterops erythropleurus)和 画眉(Garrulax canorus),其中前 8 种为猛禽;有河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5 种, 为 凤 头 䴙 䴘 (Podiceps cristatus) 、 苍 鹭 、 大 白 鹭 (Ardea alba) 、 黑 枕 黄 鹂 (Oriolus chinensis)和红嘴山鸦(Pyrrhocorax pyrrhocorax);有中国特有种 3 种,为黄腹山雀、 银喉长尾山雀(Aegithalos glaucogularis)和山噪鹛(Garrulax davidi);评价区内鸟类无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极危(CR)、濒危(EN)、易危(VU)物种。评价区 内 常 见 鸟 类 主 要 为 领 雀 嘴 鹎 (Spizixos semitorques) 、 珠 颈 斑 鸠 、 黑 卷 尾 (Dicrurus macrocercus)、喜鹊、家燕、八哥、麻雀等,主要分布于林地、草地、农田区域。 2) 生态类型 按生 活 习 性 的 不 同 , 可 以 将 评 价 范 围 内 104 种 鸟 类 分 为 以 下 6 种 生 态 类 型: 游禽(嘴扁平而阔或尖,有些种类尖端有钩或嘴甲。脚短而具蹼,善于游泳): 包括评价区内雁形目、䴙䴘目、鲣鸟目所有种类和鸻形目鸥科种类,有豆雁、赤麻 鸭 、 绿 头 鸭 、 斑 嘴 鸭 、 小 䴙 䴘 (Tachybaptus ruficollis) 、 凤 头 䴙 䴘 、 灰 翅 浮 鸥 (Chlidonias hybrida)和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8 种,主要活动于评价区内的后 寺河水域区域。 26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涉禽(嘴,颈和脚都比较长,脚趾也很长,适于涉水行进,不会游泳,常用长嘴 插入水底或地面取食):包括评价区内鹤形目、鹈形目所有种类和鸻形目除鸥科种 类,有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白骨顶(Fulica atra)、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矶鹬(Actitis hypoleucos)、夜鹭、池鹭、苍鹭、大白鹭、白鹭 9 种,它 们主要分布于浅水区域及水域附近的滩涂区域。 陆禽(体格结实,嘴坚硬,脚强而有力,适于挖土,多在地面活动觅食):包括 评 价 区 内 鸡 形 目 和 鸽 形 目 所 有 种 类 , 有 环 颈 雉 、 山 斑 鸠 、 火 斑 鸠 (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珠颈斑鸠 4 种,它们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内林地及林缘地带或农田区 域。 猛禽(具有弯曲如钩的锐利嘴和爪,翅膀强大有力,能在天空翱翔或滑翔,捕食 空中或地下活的猎物):包括鹰形目、鸮形目和隼形目所有种类,有赤腹鹰、雀鹰、 苍鹰、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红隼、红脚隼、游隼 8 种,它们在评价区内主要分 布于树林或林缘,活动范围较广。 攀禽(嘴、脚和尾的构造都很特殊,善于在树上攀缘):范围内包括评价区内鹃 形目、犀鸟目、佛法僧目和啄木鸟目所有种类,有四声杜鹃、大杜鹃、戴胜(Upupa epops)、蓝翡翠(Halcyon pileata)、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冠鱼狗、斑鱼狗、斑姬 啄木鸟(Picumnus innominatus)、星头啄木鸟(Dendrocopos canicapillus)9 种,在评价 区内除了佛法僧目翠鸟科的种类主要分布于水域附近外,其他种类主要分布于各种 树林中,有部分也在林缘村庄内活动。 鸣禽(鸣管和鸣肌特别发达。一般体形较小,体态轻捷,活泼灵巧,善于鸣叫和 歌唱,且巧于筑巢):雀形目的所有鸟类都为鸣禽,共 66 种,它们在评价区内广泛 分布,主要生境为树林、灌丛或草地。 3) 居留型 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 活动。根据鸟类迁徙的行为,可将评价区内的鸟类分成以下 4 种居留型。 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繁殖区),不发生迁徙。评价区内共 51 种,占鸟类总 种数的 49.04%,主要有佛法僧目、啄木鸟目和雀形目的鸦科、鹎科、鹟科等种类。 夏候鸟: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越冬的鸟类。评价区内共 23 种,占鸟类总种 26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数的 22.12%,主要包括部杜鹃科、鹭科、卷尾科等种类。 冬候鸟: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评价区内共 5 种,占鸟类总种数的 4.81% , 为 豆 雁 、 绿 头 鸭 、 雀 鹰 、 水 鹨 (Anthus spinoletta) 和 燕 雀 (Fringilla montifringilla)。 旅鸟:仅仅是在迁徙过程中规律性地路过的鸟类。评价区内共 25 种,占鸟类总 种数的 24.05%,主要包括部柳莺科、鸫科、鹡鸰科等种类。评价区位于鸟类南北迁 徙路径上,因此旅鸟相对较多。 综上所述,重点评价区内的鸟类中,在评价区内繁殖(包括留鸟和夏候鸟)的鸟 类占的比例很大(74 种,占 71.15%),评价区内的鸟类大部分种类都在评价区内繁 殖。 4) 区系类型 评价区内分布的 104 种鸟类中,东洋种 29 种,占总种数的 27.88%;古北种 27 种,占总种数 25.96%;广布种 48 种,占总种数 46.15%。评价区内的鸟类以广布种 成分占绝对优势。与两爬类类似,区域古北界与东洋界物种数差别不大,广布种略 多,呈现古北界、东洋界互相混杂、过渡的特征。 d)兽类 1) 物种组成 通过野外勘查、调查访问和查阅相关资料,评价区的兽类共有 5 目 9 科 14 种。 以啮齿目和肉食目最多,各 5 种,各占总种数的 35.71%。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一级 重点保护兽类;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兽类 1 种,为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有河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兽类 1 种,为狍(Capreolus pygargus);有《中国生物多样 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易危(VU)级别的 1 种,为豹猫;有中国特有兽类 1 种,为岩松 鼠。经调查,评价区域内分布兽类主要为东北刺猬、黄鼬、小家鼠、蒙古兔等小型 兽类,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内的林地、农田、居住地区域。 2) 生态类型 按生活习性来分,可以将评价区内的 14 种兽类分为以下 3 种生态类型: 半地下生活型(主要在地面活动觅食、栖息、避敌于洞穴中,有的也在地下寻找 食物):包括东北刺猬、黄鼬、亚洲狗獾、猪獾(Arctonyx collaris)、黑线姬鼠、褐家 26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鼠、小家鼠和蒙古兔,共 8 种。它们在评价区内主要分布在山林和田野中,其中部 分鼠类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 地面生活型(主要在地面上活动、觅食):包括豹猫、野猪(Sus scrofa)和狍,共 3 种。在评价区内林中有分布,数量较少。 树栖型(在树上生活和觅食):包括果子狸、岩松鼠和北花松鼠,共 3 种,它们 主要在山林中的树上,偶尔到地面上活动。 3) 区系类型 评价区内分布的 14 种哺乳类中,广布种分布较多,有 9 种,占哺乳类总数的 64.29%;东洋种 2 种,占哺乳类总数的 14.29%;古北种 3 种,占哺乳类总数的 21.43%。与其他类群类似,评价区内兽类古北界与东洋界物种数差别不大,广布种 略多,呈现古北界、东洋界互相混杂、过渡的特征。 e)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22),重要野生动物主要包 括国家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或地方特有动物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 名录》等记录的珍稀濒危物种。 根据现场调查及区域内的文献资料查询,评价区内分布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 生动物 12 种,为乌龟、赤腹鹰、雀鹰、苍鹰、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红隼、红脚 隼、游隼、红胁绣眼鸟、画眉和豹猫;河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 种,为黑斑侧 褶蛙、凤头䴙䴘、苍鹭、大白鹭、黑枕黄鹂、红嘴山鸦和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 红色名录》评级为濒危(EN)的有 4 种,为中华鳖、乌龟、黑眉锦蛇和王锦蛇,其中 乌龟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易危(VU)的 有 4 种,为无蹼壁虎、乌梢蛇、玉斑锦蛇和豹猫,其中豹猫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 物;有中国特有种 10 种,为中国林蛙、金线侧褶蛙、无蹼壁虎、北草蜥、山地麻 蜥、锈链腹链蛇、黄腹山雀、银喉长尾山雀、山噪鹛和岩松鼠。评价区内重要野生 动物调查结果见表 4.5.4-7。 26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4-7 编号 1 2 3 4 5 6 7 8 物种名称 (中文名/拉丁名) 中国林蛙 Rana chensinensis 金线侧褶蛙 Pelophylax plancyi 黑斑侧褶蛙 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中华鳖 Pelodiscus sinensis 乌龟 Mauremys reevesii 无蹼壁虎 Gekko swinhonis 北草蜥 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山地麻蜥 Eremias brenchleyi 保护 级别 河南 省级 国家 二级 评价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查结果统计表 濒危 等级 特有种 (是/否) 分布区域 LC 是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乔木林地内 LC 是 主要分布评价区坑塘及缓流区域 NT 否 主要分布评价区坑塘及缓流区域 EN 否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后寺河区域 EN 否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后寺河区域 VU 是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居民点区域 LC 是 主要分布评价区灌丛、农田区域 LC 是 主要分布评价区稀疏灌丛区域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后寺河周边乔木林地、 灌木林区域 环评现 场调查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后寺河周边乔木林地、 灌木林区域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后寺河周边乔木林地、 灌木林区域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后寺河周边乔木林地、 灌木林区域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9 乌梢蛇 Ptyas dhumnades VU 否 10 玉斑锦蛇 Euprepiophis mandarinus 黑眉锦蛇 Elaphe taeniurus 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 VU 否 EN 否 EN 否 11 12 266 来源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工程占用情况 (是/否)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4-7(续) 编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物种名称 (中文名/拉丁名) 锈链腹链蛇 Hebius craspedogaster 凤头䴙䴘 Podiceps cristatus 苍鹭 Ardea cinerea 大白鹭 Ardea alba 赤腹鹰 Accipiter soloensis 雀鹰 Accipiter nisus 苍鹰 Accipiter gentilis 斑头鸺鹠 Glaucidium cuculoides 纵纹腹小鸮 Athene noctua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红脚隼 Falco amurensis 游隼 Falco peregrinus 黑枕黄鹂 Oriolus chinensis 保护 级别 河南 省级 河南 省级 河南 省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河南 省级 濒危 等级 特有种 (是/否) 分布区域 LC 是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水域边的林地区域 LC 否 主要分布于后寺河内 LC 否 主要分布于后寺河周边滩涂区域 LC 否 主要分布于后寺河周边滩涂区域 LC 否 主要分布评价区乔木林地内 LC 否 主要分布评价区乔木林地内 NT 否 主要分布评价区乔木林地内 LC 否 主要分布评价区乔木林地内 LC 否 主要分布评价区林地、草地、荒地内 LC 否 主要分布评价区乔木林地内 NT 否 主要分布评价区乔木林地内 NT 否 主要分布评价区乔木林地内 LC 否 主要分布评价区乔木林地内 267 来源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工程占用情况 (是/否)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4-7(续) 编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物种名称 (中文名/拉丁名) 红嘴山鸦 Pyrrhocorax pyrrhocorax 黄腹山雀 Pardaliparus venustulus 银喉长尾山雀 Aegithalos glaucogularis 红胁绣眼鸟 Zosterops erythropleurus 画眉 Garrulax canorus 山噪鹛 Garrulax davidi 豹猫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狍 Capreolus pygargus 岩松鼠 Sciurotamias davidianus 保护 级别 河南 省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河南 省级 濒危 等级 特有种 (是/否) 分布区域 LC 否 主要分布评价区林地、草地、农田、荒地内 LC 是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林地内 LC 是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林地内 LC 否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乔木林地内 NT 否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灌木林地内 LC 是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灌木林地内 VU 否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乔木林地内 NT 否 主要分布于评价区疏林区域 LC 是 主要分布于评价乔木林内 268 来源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工程占用情况 (是/否)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占用部分生境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5.5 水生生态 4.5.5.1 水生采样点设置 2022 年 11 月和 2023 年 3 月,为了较为全面地评价工程影响范围内水域的水生 生物现状,根据代表性、整体性原则,根据工程布置、河流水文情势设置水生生物 调查点。现场调查发现上水库所在青龙沟无地表径流,下水库所在后寺河部分河段 (如下水库进出水口河段、下水库坝下河段、后寺河水库以下部分河段等)和坞罗水 库(11 月)为干涸状态,在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影响范围内设置了 5 个采样 点开展水生生态调查工作,各点位分别为下水库坝上天然河段三刀尖,下水库坝下 河段后寺河水库、双拥公园、后寺河入伊洛河口以及坞罗水库(3 月)。各采样点环境 因子见表 4.5.5-1。 表 4.5.5-1 评价区水生生物调查点位环境因子表 水体特征 编号 采样点 经纬度 海拔 (m) 底质 水温(℃) 水深(m) 透明度(m) 流速(m/s) 11 月 3 月 11 月 3 月 11 月 3 月 11 月 3 月 1 三刀尖 2 后寺河 水库 双拥 公园 后寺河 入伊洛 河口 坞罗 水库 3 4 5 113°5′13.94″E, 34°39′44.85″N 113°2′35.60″E, 34°41′30.97″N 113°0′9.49″E, 34°45′28.45″N 454 块石+ 砾石 4 5 0.2 0.2 见 底 见 底 0.2 0.2 325 泥沙 5 5 4 4 1.5 1.5 0 0 136 沙石+ 淤泥 6 7 1.5 1.5 0.4 0.5 0 0 112°59′0.50″E, 34°46′54.67″N 107 泥沙 6 7 1 1.3 0.8 0.7 0.1 0.1 113°0′26.67″E, 34°39′32.40″N 245 泥沙 - 6 - 1.0 - 0.8 - 0 26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刀尖 后寺河水库 双拥公园 后寺河入伊洛河口 坞罗水库 图 4.5.5-1 生境照 4.5.5.2 水生生境现状 2022 年 11 月和 2023 年 3 月调查期间,评价区上水库所在青龙沟无地表径流; 下水库坝址至库尾河段干涸,库尾及以上河段有慈云寺 4 级水库和拦河坝阻隔,坝 下至后寺河水库库尾河段干涸,后寺河水库坝下至双拥公园以上部分河段为固化干 涸状态,双拥公园滚水坝至入伊洛河口部分河段干涸;11 月调查期间坞罗水库为干 涸状态,3 月有部分水体。 a) 青龙沟 上水库位于后寺河上游左岸冲沟青龙沟上,上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0.454km2,河长 1.18km,河道平均坡度 191.0‰,坝址处河底高程约 681m。上水库 多年平均流量分别为 0.001m3/s,相应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 4.565 万 m3。现场调查 青龙沟无地表径流,为干涸状态。 27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青龙沟干涸生境 青龙沟干涸生境 图 4.5.5-2 青龙沟生境 b) 后寺河 后寺河是黄河流域伊洛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嵩山的五指岭,主峰海拔高程 1215.9m,河流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黑沟岭、洪河村、东风村、南山口、北山口,在巩 义市市区东北的烈姜沟村北汇入伊洛河,流域面积 96.4km2,干流长 41km。 1) 坝址以上河段 下水库坝址以上慈云寺景区范围河段内建设有 4 级山塘。下水库坝址至慈云寺 4 级之间河道干涸,仅在慈云寺 4 级坝下 270m 处现存一小水潭,有少量马口鱼和麦 穗鱼分布其中。 慈云寺 4 级坝下 270m 处小水潭 坝上干涸生境 图 4.5.5-5 2) 坝址以下河段 坝址至慈云寺第 4 级生境 下水库坝址下游约 2km 处建有后寺河水库,该水库位于巩义市北山口镇东风 村,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的小(I)型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53.2km2, 正常蓄水位 330m,死水位 308m,总库容 423.0 万 m³,调洪库容 138 万 m³,死库容 34 万 m³。大坝为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 41 m,坝顶高程 335.8 m,坝顶宽 7.2m, 27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防浪墙高 0.82m。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为无闸控制自由出流。水库于 1958 年 1 月 1 日开工建设,1960 年 8 月 1 日竣工验收,2010 年 2 月 10 日进行除险加固,2011 年 4 月 29 日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后寺河水库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组 成,50 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 795m³/s,设计洪水位为 334.19m;500 年一遇校核洪峰 流量 1312 m³/s,校核洪水位为 335.75m,最大下泄量为 1176 m³/s。后寺河水库共有 两条输水干渠,南干渠和北干渠,修建于 20 世纪 60 年代。目前北干渠已废弃。 图 4.5.5-6 坝下后寺河水库 下水库坝址位于后寺河上,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 0.166m3/s,相应多年平均径流 量为 522.9 万 m3。坝下至后寺河水库库尾河段干涸,后寺河水库坝下至双拥公园以 上部分河段为固化干涸状态,双拥公园滚水坝至入伊洛河口部分河段干涸。 后寺河水库坝下 2.1km 处干涸河段 下水库坝下至后寺河库尾干涸河段 27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双拥公园以上固化河段 双拥公园河段 双拥公园与伊洛河口之间 后寺河入伊洛河口 图 4.5.5-7 坝下部分河段生境(自上游至下游) c) 坞罗水库 坞罗水库为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的补水中转水库,位于后寺河西侧邻近流域坞 罗河上,距本工程下水库坝址断面直线距离约 4.1km。该水库建于 1958 年,2006 年 对其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坝址在巩义市西村镇,控制流域面积 108km2,总库容为 1787 万 m³,兴利库容为 726 万 m³,防洪库容为 978 万 m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 顾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也是河南省陆浑灌区重要的反调节 水库。坞罗水库水源地供水经坞罗水厂进入市区,年供水量约 873.1 万 m³。11 月调 查期间坞罗水库为干涸状态,3 月有部分水体。 27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5.5-8 坞罗水库生境 4.5.5.3 浮游植物 a) 种类组成 (1) 2022 年 11 月 4 个采样点共检出浮游植物 3 门 40 种(属)。如表 4.5.5-2 所示,评价区浮游植物 群落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达到 24 种(属),占总种类数的 60.00%;其次是绿藻门 11 种(属),占比 27.50%;蓝藻门 5 种(属),占比 12.50%。从分布范围来看,评价区浮 游 植 物 常 见 种 主 要 包 括 丝 藻 (Ulothrix sp.) 、 席 藻 (Phormidium sp.) 、 中 型 脆 杆 藻 (Fragilaria intermediate)、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等。 表 4.5.5-2 评价区各门类浮游植物种(属)数及所占比例 种类 蓝藻门 绿藻门 硅藻门 合计 种(属)数 5 11 24 40 比例(%) 12.50 27.50 60.00 100 (2) 2023 年 3 月 5 个采样点共检出浮游植物 3 门 34 种(属)。如表 4.5.5-3 所示,评价区浮游植物 群落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达到 18 种(属),占总种类数的 52.94%;其次是绿藻门 12 种(属),占比 35.29%;蓝藻门 4 种(属),占比 11.76%。从分布范围来看,评价区浮 游 植 物 常 见 种 主 要 包 括 衣 藻 (Chlamydomonas sp.) 、 丝 藻 (Ulothrix sp.) 、 异 极 藻 (Gomphonema sp.)、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等。 表 4.5.5-3 评价区各门类浮游植物种(属)数及所占比例 种类 蓝藻门 绿藻门 硅藻门 合计 种(属)数 4 12 18 34 比例(%) 11.76 35.29 52.94 100 27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小结 两期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 3 门 41 种(属),名录见附录 4-1。硅藻门种类最多, 达到 24 种(属),占总种类数的 58.54%;其次是绿藻门 12 种(属),占比 29.27%;蓝 藻门 5 种(属),占比 12.20%。从分布范围来看,评价区浮游植物常见种主要包括衣 藻、丝藻、异极藻、肘状针杆藻、席藻等。 b) 密度和生物量 (1) 2022 年 11 月 根据镜检的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和测量的大小,计算出各调查点位不同浮游植 物 的 密 度 和 生 物 量 , 结 果 见 表 4.5.5-4 。 调 查 水 域 浮 游 植 物 平 均 密 度 为 8.06×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 0.0843mg/L。评价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密度在(5.47~ 9.61)×104ind./L 范围内,生物量在(0.0351~0.1653)mg/L 范围内。 表 4.5.5-4 采样点 评价区各调查点位浮游植物密度(×104ind./L)和生物量(mg/L) 密度和生物量 蓝藻门 绿藻门 硅藻门 合计 密度 0 0.32 8.12 8.44 生物量 0 0.0004 0.0347 0.0351 密度 0.68 2.55 2.24 5.47 生物量 0.0003 0.0304 0.0187 0.0494 密度 3.43 3.17 2.12 8.72 生物量 0.087 0.0494 0.0289 0.1653 密度 2.47 1.48 5.66 9.61 生物量 0.033 0.0169 0.0374 0.0873 密度 1.65 1.88 4.54 8.06 生物量 0.0301 0.0243 0.0299 0.0843 1 2 3 4 平均值 (2) 2023 年 3 月 调查水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 6.37×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 0.1432mg/L。评 价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密度在(2.66~9.30)×104ind./L 范围内,生物量在(0.0724~ 0.2162)mg/L 范围内。 表 4.5.5-5 评价区各调查点位浮游植物密度(×104ind./L)和生物量(mg/L) 采样点 密度和生物量 绿藻门 绿藻门 硅藻门 合计 1 密度 0.93 1.77 6.60 9.30 27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 3 4 5 生物量 0.0015 0.0435 0.1712 0.2162 密度 1.14 2.93 1.72 5.79 生物量 0.0047 0.0347 0.0421 0.0815 密度 1.43 3.35 1.35 6.13 生物量 0.0195 0.0408 0.0734 0.1336 密度 1.91 2.24 3.82 7.97 生物量 0.0177 0.0642 0.1305 0.2124 密度 0 1.59 1.07 2.66 生物量 0 0.0466 0.0258 0.0724 密度 1.08 2.38 2.91 6.37 生物量 0.0087 0.0460 0.0886 0.1432 平均值 (3) 小结 两期调查浮游植物平均密度 7.22×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 0.1138mg/L。评价区 各 采 样 点 浮 游 植 物 密 度 在 (2.66 ~ 9.61)×104ind./L 范 围 内 , 生 物 量 在 (0.0351 ~ 0.2162)mg/L 范围内。 c)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组成和结构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反映生物群落的 组织化水平,而且可以通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反映群落的本质属性。生物多样性采 用 Shannon-Wiener 指数计算公式,评价区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 11 月为 2.45,3 月为 2.56。各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27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5-6 评价区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 指数 Hˊ) 采样点 生物多样性指数 Shannon 指数 Hˊ 平均 1 2 3 4 5 11 月 2.66 2.14 2.48 2.58 - 2.45 3月 2.62 2.73 2.70 2.60 2.17 2.56 4.5.5.4 浮游动物 a) 种类组成 1) 2022 年 11 月 4 个采样点共检出浮游动物 4 类 17 种(属)。如表 4.5.5-7 所示,评价区浮游动物 群落中轮虫种类最多,达到 8 种(属),占总种类数的 47.06%;其次是原生动物 4 种 ( 属 ) , 占 比 23.53% ; 枝 角 类 3 种 ( 属 ) , 占 比 17.65% ; 桡 足 类 2 种 ( 属 ) , 占 比 11.76%。从分布范围来看 ,评价区浮 游动物常见种主要包括球砂壳虫(Difflugia globulosa) 、 拟铃 壳虫 (Tintinnopsis sp.) 、囊 形 单 趾轮 虫 (Monostyla bulla) 、 镖水 蚤 (Sinodiaptomus sp.)等。 表 4.5.5-7 评价区各门类浮游植物种(属)数及所占比例 种类 原生动物 轮虫类 枝角类 桡足类 合计 种(属)数 4 8 3 2 17 比例(%) 23.53 47.06 17.65 11.76 100 2) 2023 年 3 月 5 个采样点共检出浮游动物 4 类 16 种(属)。如表 4.5.5-8 所示,评价区浮游动物 群落中轮虫种类最多,达到 7 种(属),占总种类数的 43.75%;其次是原生动物 4 种 ( 属 ) , 占 比 25.00% ; 桡 足 类 3 种 ( 属 ) , 占 比 18.75% ; 枝 角 类 2 种 ( 属 ) , 占 比 12.50%。评 价区浮游动 物常 见种 主要包括拟铃 壳虫 、矩形 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等。 表 4.5.5-8 评价区各门类浮游植物种(属)数及所占比例 种类 原生动物 轮虫类 枝角类 种(属)数 4 7 2 比例(%) 23.00 43.75 12.50 277 桡足类 3 18.75 合计 16 10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小结 两期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 4 类 19 种(属),名录见附录 4-2。评价区浮游动物群 落中轮虫种类最多,达到 9 种(属),占总种类数的 47.37%;其次是原生动物 4 种 (属),占比 21.05%;桡足类和枝角类各 3 种(属),各占 15.79%。评价区浮游动物常 见种主要包括拟铃壳虫、矩形臂尾轮虫、球砂壳虫等。 b) 密度和生物量 1) 2022 年 11 月 根据镜检的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和测量的大小,计算出各调查点位不同浮游动 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结果见表 4.5.5-9。调查水域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 105.3ind./L, 平均生物量 0.1519mg/L。评价区浮游动物密度在 59~155ind./L 范围内,生物量在 0.0506~0.4110mg/L 范围内。 表 4.5.5-9 评价区各调查点位浮游动物密度(ind./L)和生物量(mg/L) 采样点 密度和生物量 原生动物 轮虫 枝角类 桡足类 合计 密度 14 16 12 17 59 生物量 0.0004 0.0054 0.0114 0.0700 0.0872 密度 58 15 0 11 84 生物量 0.0017 0.0049 0 0.0440 0.0506 密度 88 33 26 8 155 生物量 0.0026 0.0065 0.0169 0.0330 0.0590 密度 56 56 0 11 123 生物量 0.0017 0.3631 0 0.0460 0.4110 密度 54.0 30.0 9.5 11.8 105.3 生物量 0.0016 0.0950 0.0071 0.0483 0.1519 1 2 3 4 平均值 2) 2023 年 3 月 调查水域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 66ind./L,平均生物量 0.3223mg/L。评价区浮游 动物密度在 37~108ind./L 范围内,生物量在 0.0144~0.6789mg/L 范围内。 27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5-10 评价区各调查点位浮游动物密度(ind./L)和生物量(mg/L) 采样点 密度和 生物量 原生动物 轮虫 枝角类 桡足类 合计 密度 11 12 4 10 37 生物量 0.0040 0.0026 0.0400 0.2550 0.3016 密度 27 16 2 9 54 生物量 0.0082 0.0073 0.0200 0.1350 0.1705 1 2 表 4.5.5-10(续) 采样点 密度和 生物量 原生动物 轮虫 枝角类 桡足类 合计 密度 36 26 22 0 84 生物量 0.0044 0.0146 0.6600 0 0.6789 密度 46 48 0 14 108 生物量 0.0035 0.0194 0 0.4284 0.4513 密度 28 19 0 0 47 生物量 0.0006 0.0139 0 0 0.0144 密度 29.6 24.2 5.6 6.6 66 生物量 0.0041 0.0115 0.1440 0.1637 0.3233 3 4 5 平均值 3) 小结 两期调查浮游动物平均密度 85.7ind./L,平均生物量为 0.2376mg/L。评价区 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密度在 37~155ind./L 范围内,生物量在 0.0144~0.6789mg/L 范围内。 c) 生物多样性 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也采用 Shannon-Wiener 指数计算公式,调查水域各断面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 11 月平均值为 1.35,3 月平均值为 1.63。各采样点的 ShannonWeiner 生物多样性指数除 1 号点 3 月份,其他点位都小于 2,说明采样点的浮游动 物种类较少,且种类数量分布不均。 27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5-11 评价区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 指数 Hˊ) 采样点 生物多样性指数 Shannon 指数 Hˊ 5 平均 1 2 3 4 11 月 1.44 1.03 1.56 1.36 - 1.35 3月 2.15 1.88 1.41 1.57 1.12 1.63 4.5.5.5 底栖动物 a) 种类组成 2022 年 11 月,4 个采样点共检出底栖动物 7 种(属),均为节肢动物门种类。评 价区底栖动物常见种有扁蜉(Ecdyrus sp.)、摇蚊(Tendipus sp.)。2023 年 3 月,5 个采 样点共检出底栖动物 6 种(属),均为节肢动物门种类。评价区底栖动物常见种有扁 蜉、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两期调查共检出底栖动物 7 种(属),均为节肢动物门种类,名录见附录 3-3。评 价区底栖动物常见种有扁蜉、摇蚊、日本沼虾等。 b) 密度和生物量 1) 2022 年 11 月 根据镜检的底栖动物种类、数量和称得的重量,计算出各调查点位不同底栖动 物 的 密 度 和 生 物 量 , 结 果 见 表 4.5.5-12 。 调 查 水 域 底 栖 动 物 平 均 密 度 为 83.0 ind./m2 ,平均生物量为 2.90g/m2 ,评价区底栖动物密度在 32~168ind./m2 范围内, 生物量在 0.11~6.53g/m2 范围内。 表 4.5.5-12 评价区各调查点位底栖动物密度(ind./m2)和生物量(g/m2) 采样点 1 2 3 4 密度和生物量 节肢动物 合计 密度 168 168 生物量 6.53 6.53 密度 84 84 生物量 4.62 4.62 密度 32 32 生物量 0.11 0.11 密度 48 48 28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5-12(续) 采样点 密度和生物量 节肢动物 合计 生物量 0.33 0.33 密度 83.0 83.0 生物量 2.90 2.90 平均值 2) 2023 年 3 月 调查水域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 39.2ind./m2,平均生物量为 1.31g/m2 ,评价区底 栖动物密度在 0~129ind./m2 范围内,生物量在 0~3.08g/m2 范围内。 表 4.5.5-13 评价区各调查点位底栖动物密度(ind./m2)和生物量(g/m2) 采样点 1 2 3 4 5 平均值 密度和生物量 节肢动物 合计 密度 129 129 生物量 0.37 0.37 密度 26 26 生物量 1.52 1.52 密度 22 22 生物量 3.08 3.08 密度 19 19 生物量 1.58 1.58 密度 0 0 生物量 0 0 密度 39.2 39.2 生物量 1.31 1.31 3) 小结 两期调查底栖动物平均密度 61.1ind./m2,平均生物量为 2.11g/m2。评价区各采样 点底栖动物密度在 0~168ind./m2 范围内,生物量在 0~6.53g/m2 范围内。 b) 生物多样性 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采用 Shannon-Wiener 指数计算公式,11 月和 3 月调查期间 评价区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 0.94 和 0.56。说明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种类较 少,且种类数量分布不均。 28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5-14 评价区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 指数 Hˊ) 采样点 生物多样性指数 Shannon 指数 Hˊ 平均 1 2 3 4 5 11 月 1.72 0.26 0.69 1.08 - 0.94 3月 1.40 0.36 0.59 0.44 0 0.56 4.5.5.6 鱼类 a) 种类组成 水生生态评价范围包括下水库所在的后寺河、上水库所在的青龙沟,以及坞罗 水库。关于评价区的鱼类资源报道很少,仅《巩义市生态水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报告书》(济源蓝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8 年)中记载:“后寺河为季节性河流, 非汛期河道中水量很少或基本无水,鱼类资源数量也较少,只有下游区河段有少量 鲤、鲫生存其中”。关于评价区后寺河上级河流伊洛河鱼类资源报道较多,其中《黄 河伊洛河中下游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林鹏程等,2019 年)记载,科研人员在后 寺河与伊洛河河口上游约 7km 的伊洛河黑石关河段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该河段与 后寺河河口段连通性较好且距离较近,将该河段调查的鱼类作为评价区后寺河河口 段的鱼类资源历史记录。2016 年 2、4、6、8、10 和 12 月技术人员在黑石关河段共 调查到鱼类 15 种,隶属于 3 目 4 科,鱼类个体数量以麦穗鱼占比最多,占总尾数的 46.82% , 其 次 为 兴 凯 鱊 、 鲫 、 似 鳊 、 䱗 、 鲤 、 鲇 , 数 量 占 比 分 别 为 18.79% 、 9.55%、6.69%、5.10%、1.27%、0.96%。 为了解本工程影响范围内鱼类资源现状,2022 年 11 月和 2023 年 3 月,技术人 员在工程影响范围内开展了鱼类资源采样调查。评价区域为季节性山涧溪流,上水 库所在青龙沟无地表径流,下水库坝址以上河段有慈云寺 4 级水库和拦河坝阻隔, 下水库所在后寺河部分河段(如下水库坝址至库尾慈云寺 4 级坝址河段、下水库坝址 至后寺河水库库尾河段、后寺河水库以下至双拥公园以上段、双拥公园滚水坝至后 寺河入伊洛河口段等)和补水中转的坞罗水库(坞罗水库 11 月)为干涸状态。技术人员 三刀尖河段、后寺河水库、后寺河入伊洛河口河段、坞罗水库采用地笼和访问调查 方式调查鱼类资源,共调查到鱼类 9 种,分别为马口鱼、麦穗鱼、鲫、棒花鱼、兴 凯鱊、鳊、子陵吻鰕虎鱼、鲤、䱗。 综合历史调查资料和本次现场调查,总结出评价区有鱼类 17 种,隶属 3 目 4 科,其中鲤形目鱼类占总种数的主要成分。评价区内没有发现国家和河南省重点保 28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护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极危、濒危和易危鱼类分布。评价区鱼类名录见 附录 4-4,各科鱼类组成见表 4.5.5-15。 表 4.5.5-15 评价区及附近水域鱼类组成及所占比例 种 目 科 种数 比例(%) 鲤形目 2 14 82.35 鲇形目 1 2 11.76 鲈形目 1 1 5.88 合计 4 17 100 b) 区系组成 根据地理起源和生长发育环境的相似性,可将鱼类划分为若干区系复合体,同 一区系复合体内鱼类其形态特征或生活习性有较多相似性。根据史为良《鱼类动物 区系复合体学说及其评价》中关于鱼类动物区系复合体学说的评价,通过翻阅历史 文献和现场调查可知,评价区鱼类主要由 4 个区系复合体构成,即 1) 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评价区本复合体代表种类有麦穗鱼和中华花鳅。它们 耐寒,较耐盐碱,产卵季节较早,在地层中出现得比中国平原复合体靠下,在高纬 度分布较广,随着纬度的降低,这一复合体种的数目和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2) 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评价区有泥鳅、中华鳑鲏、鲇等。该动物区系复 合体被分割成若干不连续的区域,有的种类并存于欧亚,但在西伯利亚已绝迹,故 这些鱼类被看作残遗种类。它们共同特征是视觉不发达,嗅觉发达,以底栖生物为 食者较多,适应于当时浑浊的水中生活。 3) 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胡子鲇等。此类鱼喜暖水,在北方选择温度最高的盛 夏繁殖,多能保护鱼卵和幼鱼,分布在东亚,愈往低纬度地带种类愈多。分布除东 南亚外,印度也有一些种类。说明此类鱼适合在炎热气候、多水草易缺氧的浅水湖 泊池沼中生活。 4) 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评价区马口鱼、鳊、䱗、银鮈等为代表种类。这类鱼 的特点:很大部分产漂流性鱼卵,一部分鱼虽产粘性卵但粘性不大,卵产出后附着 在物体上,不久即脱离,顺水漂流并发育;该复合体的鱼类都对水位变动敏感,许 多种类在水位升高时从湖泊进入江河产卵,幼鱼和产过卵的亲鱼入湖泊育肥。在北 28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方,当秋季水位下降时,鱼类又回到江河中越冬。 c) 食性类型 根据评价区鱼类主要摄食对象的差异性,将鱼类主要划分为以下 2 类: 1) 肉食性鱼类:此类鱼有的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如水生昆虫为食,有的摄食其它 小型脊椎动物如鱼类等,评价区鲇、胡子鲇等属于此类。 2) 杂食性鱼类:此类鱼食谱较广,兼有动物和植物食性,食物主要包括小型动 物、植物及有机碎屑,其食性在不同环境水体和不同季节有明显变化。代表种类有 泥鳅、子陵吻鰕虎鱼、鲤、马口鱼、中华花鳅、鳊等。 d) 产卵类型 根据产卵习性的所产卵的差异性,评价区分布鱼类依繁殖习性可分为 3 个类 群: 1) 产沉性卵类群 评价区大多数鱼属产黏沉性卵类群。该类鱼所产卵沉于水底各种基质如黏着在 水草或砾石上或直接沉于水底发育。评价区产沉黏性卵类群鱼类包括棒花鱼、泥 鳅、鲤、麦穗鱼、鲇等;没有粘性的沉性卵类群鱼类马口鱼。产卵季节多为春夏 间,也有部分种类晚至秋季,不同种类对产卵水域流态底质有不同的适应性,多数 种类都需要一定的流水刺激,少数鱼类产卵时不需要水流刺激,可在静缓流水环境 下繁殖产卵。 2) 产漂流性卵类群 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需要湍急的水流条件,通常在汛期洪峰发生后产卵。这一 类鱼卵比重略大于水,但产出后卵膜吸水膨胀,在水流的外力作用下,鱼卵悬浮在 水层中顺水漂流。孵化出的早期仔鱼,仍然要顺水漂流,待身体发育到具备较强的 溯游能力后,才能游到浅水或缓流处停歇。评价区产漂流性卵类群鱼类有鳊、中 华花鳅,分布于后寺河入伊洛河口。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需要湍急的水流条 件,通常在丰水期洪峰发生后产卵。这一类鱼卵比重略大于水,但产出后卵膜吸 水膨胀,在水流的外力作用下,鱼卵悬浮在水层中顺水漂流。孵化出的早期仔稚 鱼,仍然要顺水漂流。从卵产出到仔稚鱼具备溯游能力。 3) 特殊产卵类群 兴凯鱊、中华鳑鲏多产卵于蚌类的鳃瓣中发育。 28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e) 栖息类型 根据水域流态特征和鱼类栖息特点,调查区鱼类可大致分为以下 2 类: 1) 溪流定居型 此类群主要或完全生活在流水环境中,体长形,略侧扁,游泳能力强,适应于 流水生活。它们或以水底砾石等物体表面附着藻类为食,或以有机碎屑为食,或以 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或以软体动物为食,或主要以水草为食,或主要以鱼虾类为 食,甚或为杂食性;或以浮游动植物为食。该类群种类有中华花鳅、子陵吻鰕虎鱼 等。 2) 静水定居型 此类群适宜生活于静缓流水体中,摄食包括浮游动植物食性、动物性食性或杂 食性,部分种类须在流水环境下产漂流性卵或可归于流水性种类,该类群种类有泥 鳅、兴凯鱊、中华鳑鲏、麦穗鱼等。 f) 重要水生生物 根据历史记录及现场调查结果,评价区域内没有发现国家和河南省级重点保护 水生野生动物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内陆鱼类》(2015)划定的极危、濒 危、易危和近危水生野生动物分布。 g) 渔获物组成 评价区域为季节性山涧溪流和一些已建水库,2022 年 11 月和 2023 年 3 月调查 期间上水库所在青龙沟无地表径流,下水库坝址以上河段有慈云寺 4 级水库和拦河 坝阻隔,下水库所在后寺河部分河段(如下水库坝址至库尾慈云寺 4 级坝址河段、下 水库坝址至后寺河水库库尾河段、后寺河水库以下至双拥公园以上段、双拥公园滚 水坝至后寺河入伊洛河口段等)和补水中转的坞罗水库(坞罗水库 11 月)为干涸状态。 技术人员三刀尖河段、后寺河水库、后寺河入伊洛河口河段、坞罗水库采用地笼和 访问调查方式调查鱼类资源,共调查到鱼类 9 种,分别为马口鱼、麦穗鱼、鲫、棒 花鱼、兴凯鱊、鳊、子陵吻鰕虎鱼、鲤、䱗。2 次调查结果显示,评价区鱼类以马 口鱼、麦穗鱼、鲫为主,分河段看后寺河入伊洛河口鱼类种类和数量较多。 28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5-16 11 月评价区现场渔获物调查表 单位:条 河段 物种 3. 1. 马口鱼 2. 麦穗鱼 三刀尖 后寺河水库 后寺河入伊洛 河口 合计 6 22 11 39 18 16 34 4 9 19 6 子陵吻鰕虎鱼 4. 鲫 3 11 14 5. 鲤 2 2 4 6. 䱗 4 4 53 114 12 合计 49 表 4.5.5-17 11 月现场调查渔获物统计表 物种 数量(尾) 数量比(%) 重量(g) 重量比(%) 1. 马口鱼 39 34.21 1236.3 28.99 2. 麦穗鱼 34 29.82 265.2 6.22 3. 子陵吻鰕虎鱼 19 16.67 66.5 1.56 4. 鲫 14 12.28 1968.6 46.16 5. 鲤 4 3.51 633.6 14.86 6. 䱗 4 3.51 94.8 2.22 合计 114 100 4265 100 表 4.5.5-18 3 月评价区现场渔获物调查表 单位:条 河段 物种 后寺河水库 后寺河入伊洛 河口 合计 三刀尖 1.马口鱼 13 26 7 46 2.麦穗鱼 4 20 25 49 35 35 10 13 5.棒花鱼 4 4 6.鳊 1 1 82 148 3.鲫 4.兴凯鱊 合计 3 17 49 28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5-19 3 月现场调查渔获物统计表 物种 数量(尾) 数量比(%) 重量(g) 重量比(%) 1.马口鱼 46 31.08 1306.40 17.68 2.麦穗鱼 49 33.11 364.07 4.93 3.鲫 35 23.65 5134.50 69.50 4.兴凯鱊 13 8.78 46.54 0.63 5.棒花鱼 4 2.70 70.40 0.95 6.鳊 1 0.68 465.60 6.30 合计 148 100 7387.51 100 马口鱼 Pseudorasbora parva 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 兴凯鱊 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 鳊 Parabramis pekinensis 28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棒花鱼 Abbottina rivularis 鲫 Carassius auratus 鲤 Cyprinus carpio 䱗 Hemiculter leucisculus 子陵吻鰕虎鱼 Rhinogobius giurinus 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 马口鱼 Pseudorasbora parva 工作照 28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笼鱼类调查 地笼鱼类调查 渔获物 渔获物 访问鱼类调查 渔获物 h) 鱼类重要生境 1) 鱼类“三场” (1)产卵场 评价区大部分鱼类产沉性卵,繁殖期在 3~7 月份,主要有麦穗鱼、鲫、鲤鲇 等。这些鱼类繁殖需要砾石、沙石底质和水草环境,鱼类产卵后,受精卵或入砾石 缝中,或黏附沙砾上,或埋藏于沙砾中,或黏附于水生高等植物体上,在河水良好 的溶氧环境中孵化。评价区域为季节性山涧溪流和一些已建水库,2022 年 11 月和 2023 年 3 月调查期间上水库所在青龙沟无地表径流,下水库坝址以上河段有慈云寺 28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 级水库和拦河坝阻隔,下水库所在后寺河部分河段(如下水库坝址至库尾慈云寺 4 级坝址河段、下水库坝址至后寺河水库库尾河段、后寺河水库以下至双拥公园以上 段、双拥公园滚水坝至后寺河入伊洛河口段等)和补水中转的坞罗水库(坞罗水库 11 月)为干涸状态。技术人员在三刀尖、后寺河水库、后寺河入伊洛河口等有水体的河 段采用地笼和访问调查的方式共采集到马口鱼、麦穗鱼、鲫、棒花鱼、兴凯鱊、 鳊、子陵吻鰕虎鱼、鲤、䱗等 9 种鱼类,鱼类种类和数量主要分布于后寺河入伊洛 河口段,现场未采集到鱼卵和仔稚鱼。评价区河道水量少,部分河道干涸,水域主 要分布于下水库库尾以上慈云寺水库、坝下后寺河水库以及后寺河入伊洛河河口。 鱼类产卵场零星分布于慈云寺水库和后寺河水库沿岸浅水区域以及后寺河入伊洛河 口,没有集中式鱼类产卵场。 (2)索饵场 通常鱼类的索饵场在产卵场附近,这些区域水流复杂,水草丰茂,有利于幼鱼 索饵。鱼类的索饵或育幼场,常取决于食性。马口鱼、麦穗鱼、鲫、棒花鱼、泥鳅 等杂食性鱼类索饵场的环境基本特征是缓流或静水,水深约 0.5m,其间有砾石、礁 石、沙质岸边,这些区域易于躲避敌害,同时,这些地方小型饵料丰富,敌害生物 少,有利于幼鱼的存活,周边水生植物较丰富的地方易成为鱼类索饵场。评价区为 山溪型河流和已建水库,渔获物以马口鱼、麦穗鱼、鲫等鱼类为主,该类鱼类多为 杂食性鱼类,摄食水生昆虫或有机碎屑和藻类,该类鱼类的索饵场在评价区内分布 较为零散,如水面较大的慈云寺水库和后寺河水库库湾及沿岸带以及后寺河入伊洛 河口,没有集中分布的鱼类索饵场。 (3)越冬场 每年秋冬季节,随着气温下降,水量减少,水位降低,鱼类活动减少,鱼类从 浅水区进入饵料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温度较为稳定的深水潭中越冬。鱼类的越冬场 主要分布于河道的深槽或坑穴中,一般水深 3~4 m 以上,多为河槽、河沱和湾沱 等。现场考察河流生境发现评价区为山溪性河流和湖库类型,部分河段出现季节性 干涸,不适宜鱼类越冬,评价区后寺河水库、慈云寺 4 个梯级水库常年有水,满足 鱼类越冬需求,是较适宜的鱼类越冬场。 2) 鱼类洄游通道 上水库所在青龙沟干涸没有鱼类分布;下水库坝址至库尾河段干涸,库尾及以 29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河段有慈云寺 4 级水库和拦河坝阻隔,坝下至后寺河水库库尾河段干涸,后寺河 水库坝下至双拥公园以上部分河段为固化干涸状态,双拥公园滚水坝至入伊洛河口 部分河段干涸。现场调查时后寺河分布的鱼类都为定居性,无洄游习性。 4.5.5.7 现状小结 评价区浮游植物 3 门 41 种(属),浮游动物 4 类 19 种(属),底栖动物 7 种(属), 鱼类 3 目 4 科 15 种,没有发现国家和河南省重点保护,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 录中极危、濒危和易危水生野生动物分布。评价区鱼类产卵场零星分布于慈云寺水 库和后寺河水库沿岸浅水区域以及后寺河入伊洛河口,没有集中式鱼类产卵场;索 饵场分布较为零散,如水面较大的慈云寺水库和后寺河水库库湾及沿岸带以及后寺 河入伊洛河口,没有集中分布的鱼类索饵场;后寺河水库、慈云寺 4 个梯级水库常 年有水,满足鱼类越冬需求,是较适宜的鱼类越冬场。 4.5.6 典型工程区生态环境现状 4.5.6.1 上水库 a) 枢纽工程 上水库主要建筑物由大坝、库岸防护、库盆防渗工程等部分组成。挡水坝布置 在青龙沟黄家山附近,库盆为沟谷地貌,库区冲沟发育一般。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 石坝,坝顶高程 860.00m,最大坝高 142.00m(坝轴线),坝顶宽 10.00m,坝顶长 421.00m,控制流域面积 0.34km2。 表 4.5.6-1 序 号 1 工程区 上水库坝 后压坡体 上水库枢纽工程区生态环境现状 土地利 用类型 生态现状 林地 主要植被为荆条灌丛、 野皂荚灌丛等,常见植 物有黄栌、连翘、酸 枣、山桃、雀舌木、 美丽胡枝子、条穗薹 草、荩草、紫堇、茜草 等,常见植物有大山 雀、大嘴乌鸦、岩松 鼠、黄鼬、猪獾、白头 鹎、棕头鸦雀、红嘴蓝 鹊等。 现场照片 b) 施工布置区 上水库施工场地主要布置在西侧山脊及小冲沟布置。上水库施工区需要布置的 29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工设施及场地主要有: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综合加工厂(包括木材、 钢筋加工厂及混凝土预制厂)及仓库、金结拼装场、施工营地等。 表 4.5.6-2 序 号 1. 2. 工程 区 上水 库表 土堆 存场 上水 库钢 管拼 接场 上库施工区主要施工场地生态环境现状 土地利 用类型 生态现状 林地 主要植被为荆条灌丛、野 皂荚灌丛,常见植物为酸 枣、山桃、黄栌、雀舌 木、中华卷柏、小果博落 回、狗尾草、荩草、薹草 属等。常见动物有喜鹊、 岩松鼠、白头鹎、大山 雀、红嘴蓝鹊、黄腹山 雀、金翅雀等。 林地 主要植被为黄栌灌丛、荆 条灌丛、酸枣灌丛,常见 植物为野皂荚、鼠李、山 桃、小果博落回、狗尾 草、黄花蒿、茜草等。常 见动物有红头长尾山 雀、、喜鹊、岩松鼠、白 头鹎、红嘴蓝鹊、黄腹山 雀、大山雀、黄眉柳莺、 山斑鸠等。 3. 上水 库施 工营 地 林地 4. 上水 库砂 石加 工系 统 林地 现场照片 主要植被为黄栌灌丛、荆 条灌丛等,常见植物为酸 枣、连翘、山桃、美丽胡 枝子、中华卷柏、条穗薹 草、小果博落回、狗尾 草、荩草、棘豆属、早开 堇菜等。常见动物有岩松 鼠、麻雀、松鸦、白头 鹎、红嘴蓝鹊、黄腹山 雀、大山雀、黄眉柳莺、 珠颈斑鸠、黄鼬等。 主要植被为黄栌灌丛、荆 条灌丛、酸枣灌丛,常见 植物为野皂荚、山桃、美 丽胡枝子、火棘、野艾 蒿、中华卷柏、黄花蒿、 朝天委陵菜、小果博落 回、荩草、薹草属等。常 见动物有红嘴蓝鹊、白头 鹎、大山雀、东北刺猬、 黄眉柳莺、麻雀、黄鼬 等。 29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6-2(续) 序 号 5. 工程 区 上水 库混 凝土 生产 系统 土地利 用类型 生态现状 林地 主要植被为野皂荚灌丛、 荆条灌丛,常见植物为美 丽胡枝子、竹叶花椒、酸 枣、中华卷柏、狗尾草、 荩草、薹草属、堇菜、黄 背草、刺儿菜、狭叶珍珠 菜等。常见动物有红嘴蓝 鹊、棕背伯劳、喜鹊、黄 腹山雀、戴胜、山斑鸠、 白头鹎、黄眉柳莺、棕头 鸦雀、麻雀等。 现场照片 4.5.6.2 下水库 a) 枢纽工程 下水库位于伊洛河支流后寺河佛湾附近河道上,下水库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 石坝,坝顶高程为 397.00m,最大坝高(坝轴线处)70.00m,大坝坝顶长度 279.00m, 坝顶宽度 10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51km2。 表 4.5.6-3 下水库枢纽工程生态现状 序 号 1 工程 区 坝址 区 土地利用类 型 生态现状 林地、草地 主要植被为刺槐林、黄栌 灌丛、荆条灌丛、野皂荚 灌丛、酸枣灌丛、小果博 落回灌草丛和黄花蒿灌草 丛,常见植物有鼠李、美 丽胡枝子、连翘、山桃、 多花木蓝、三裂绣线菊、 竹叶花椒、茅莓、野山 楂、构树、狗尾草等。常 见动物有红嘴蓝鹊、喜 鹊、灰喜鹊、麻雀、白鹡 鸰等。 现场照片 b) 下水库施工布置 下水库施工区需要布置的施工设施及场地主要有:施工营地、混凝土生产系 统、砂石加工系统、金结拼装场、综合加工厂、施工仓库、综合修配厂、110kV 施 工变电站、永久机电设备仓库。 29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6-4 序 号 1. 2. 3. 4. 工程区 下库机 械修配 场 下库施 工营地 下库综 合加工 厂 施工变 电站 下水库施工区生态现状 土地利 用类型 生态现状 林地、 草地 主要植被为意杨人工林和黄 花蒿灌草丛,常见植物有 桑、野皂荚、酸枣、悬钩子 属、狗尾草、小果博落回、 牛筋草等常见动物主要有中 华蟾蜍、白鹡鸰、斑嘴鸭、 小、白头鹎、喜鹊、普 通翠鸟等。 林地、 草地、 河滩 主要植被为意杨人工林和黄 花蒿灌草丛,常见植物为 柳、榆、桑、山桃、小果博 落回、狗尾草、牛筋草、苍 耳、天名精、葎草、荩草、 牛膝、狗牙根等。常见动物 主要有泽陆蛙、中华蟾蜍、 喜鹊、红嘴蓝鹊、黄眉柳 莺、暗绿绣眼鸟、麻雀、白 鹡鸰。 林地、 草地 主要植被为毛泡桐人工林和 黄花蒿灌草丛,常见植物为 悬钩子属、藜、小果博落 回、狗尾草、荩草、牛膝、 薹草属等。常见动物主要有 中华蟾蜍、红尾水鸲、麻 雀、白鹡鸰、暗绿绣眼鸟、 白头鹎、喜鹊、红嘴蓝鹊 等。 林地 主要植被为黄栌灌丛、野皂 荚灌丛、荆条灌丛,常见植 物为酸枣、鼠李、三裂绣线 菊、山桃、连翘、小果博落 回、狗尾草、荩草、牛膝、 葛、薹草属、黄背草、黄花 蒿、野艾蒿、中华卷柏等。 常见动物有麻雀、喜鹊、红 嘴蓝鹊、珠颈斑鸠、红头长 尾山雀、黄眉柳莺、珠颈斑 鸠、棕头鸦雀等。 现场照片 29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6-4(续) 序 号 工程区 土地利 用类型 5. 前期标 综合加 工厂 林地 6. 下库表 土堆存 场 林地 7. 8. 下库砂 石加工 系统 下库金 属结构 拼装场 林地 林地 生态现状 现场照片 主要植被为荆条灌丛、野皂 荚灌丛,常见植物为构树、 酸枣、黄栌、山桃、雀儿舌 头、连翘、野艾蒿、荩草、 威灵仙、黄花蒿、中华卷 柏、紫堇等。常见动物有麻 雀、喜鹊、灰喜鹊、珠颈斑 鸠、棕背伯劳、白鹡鸰、白 腰文鸟、白头鹎等。 主要植被为荆条灌丛,常见 植物为黄栌、野皂荚、酸 枣、山桃、连翘、雀儿舌 头、小果博落回、狗尾草、 葎草、荩草、牛膝、葛、薹 草属、黄背草、紫堇、秃疮 花等。常见动物有泽陆蛙、 珠颈斑鸠、红嘴蓝鹊、黄臀 鹎、黑卷尾、大杜鹃、棕头 鸦雀、喜鹊、红嘴蓝鹊等。 主要植被为荆条灌丛,常见 植物野皂荚、黄栌、酸枣、 连翘、雀舌木、薹草属、中 华卷柏、荩草、野菊、小果 博落回、黄背草等。常见动 物有喜鹊、灰喜鹊、大杜 鹃、红嘴蓝鹊、暗绿绣眼 鸟、珠颈斑鸠、棕头鸦雀 等。 主要植被为荆条灌丛、酸枣 灌丛,常见植物山桃、野皂 荚、黄栌、连翘、竹叶花 椒、雀舌木、野艾蒿、茜 草、荩草、野草莓、条穗薹 草、酢浆草等。常见动物有 泽陆蛙、麻雀、喜鹊、白鹡 鸰、灰鹡鸰、三道眉草鹀、 红嘴蓝鹊、珠颈斑鸠等。 29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6-4(续) 序 号 9. 工程区 钢管加 工厂场 (后期 改为下 水库管 理用 房) 土地利 用类型 生态现状 林地 主要植被为酸枣灌丛、野皂 荚灌丛,常见植物荆条、黄 栌、多花木蓝、茅莓、条穗 薹草、狗尾草、荩草、野 菊、野艾蒿、蛇含委陵菜、 牛膝等。常见动物有白鹡 鸰、麻雀、喜鹊、白头鹎、 黄臀鹎、棕头鸦雀、白颊噪 鹛、领雀嘴鹎等。 10. 前期标 施工营 地后期 转给机 电安装 标 林地 11. 永久机 电设备 仓库 林地 12. 下水库 1#转存 场 林地 现场照片 主要植被为荆条灌丛、黄栌 灌丛,常见植物为野皂荚、 酸枣、山桃、鼠李、三裂绣 线菊、美丽胡枝子、连翘、 小花扁担杆、雀儿舌头、荩 草、狭叶珍珠菜、黄背草、 翻白草、中华卷柏、杠柳、 早开堇菜等。常见动物有山 斑鸠、喜鹊、白头鹎、岩松 鼠、黑尾蜡嘴雀、棕头鸦 雀、大山雀、红嘴蓝鹊等。 主要植被为侧柏林、荆条灌 丛等,常见植物为黄栌、酸 枣、山桃、野皂荚、连翘、 山桃、荩草、狗尾草、中华 卷柏、条穗薹草、野艾蒿、 黄背草、早开堇菜、毛莲蒿 等。常见动物主要有红嘴蓝 鹊、棕头鸦雀、大山雀、喜 鹊、岩松鼠、珠颈斑鸠等。 主要植被为黄栌灌丛、野皂 荚灌丛等,常见植物有荆 条、酸枣、山桃、连翘、黄 花蒿、荩草、毛莲蒿、秃疮 花、酢浆草、狗尾草、马兰 等。常见动物有大山雀、喜 鹊、棕头鸦雀、红嘴蓝鹊、 白颊噪鹛等。 29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5.6-4(续) 序 号 工程区 下水库 2#转 存场 13. 土地利 用类型 生态现状 林地、 水域 用地 主要植被为荆条灌丛,常见 植物有野皂荚、酸枣、野皂 荚、山桃、连翘、秃疮花、 狗尾草、荩草、毛莲蒿、马 兰、条穗薹草、野艾蒿、黄 背草、早开堇菜等,常见动 物有泽陆蛙、大山雀、白鹡 鸰、红嘴蓝鹊、棕头鸦雀、 喜鹊等。 现场照片 c) 输水发电系统 输水系统建筑物包括上下库进出水口、地下厂房、输水发电系统等。 表 4.5.6-5 序号 1. 2. 工程 区 输水 发电 系统 下水 库进 水口 输水系统生态现状 土地利 用类型 生态现状 林地 主要植被为荆条灌丛、野 皂荚灌丛、黄栌灌丛,常 见植物为侧柏、酸枣、鼠 李、山桃、雀舌木、连 翘、竹叶花椒、狗尾草、 荩草、狭叶珍珠菜、黄背 草、中华卷柏、小果博落 回、紫堇、早开堇菜等。 常见动物有喜鹊、棕背伯 劳、三道眉草鹀、树鹨、 白鹡鸰、白头鹎、黄眉柳 莺、黄臀鹎、大山雀、红 嘴蓝鹊等。 林地 主要植被为荆条灌丛、野 皂荚灌丛、酸枣灌丛等, 常见植物侧柏、臭椿、黄 栌、山桃、连翘、竹叶花 椒等。常见动物有三道眉 草鹀、棕头鸦雀、树鹨、 大山雀、喜鹊、红嘴蓝 鹊、白鹡鸰等。 现场照片 4.5.7 生态敏感区现状 根据本项目工程施工布置,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 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以及调整后的生态保护红线。工程涉及河南嵩顶 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鉴于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历史上 29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曾属于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本次仅对河南嵩 顶国家级森林公园进行描述和讨论。工程区附近的生态敏感区有黄河郑州段黄河鲤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枢纽上下水库淹没以及工程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 143.26hm2、省级公益林 64.09hm2、地方公益林 16.19hm2。 (1) 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 1) 森林公园概况 1983 年,巩县行政区从开封地区划归郑州市管理后,国营巩县林场随之变更为 原河南省林业厅和原郑州市农林牧业局双重管理。1991 年,巩县撤县设市,国营巩 县林场变为巩义市林场。林场原嵩山林区及凤竹苑林区,于 1996 年、1998 年先后 经原河南省林业厅批复建立省级森林公园,分别为河南嵩北省级森林公园、河南巩 义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东林区于 2006 年改为五指岭林区。2019 年 12 月,通 过国家级森林公园设立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并于 2020 年 1 月 14 日,根据《国家 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准予设立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行政许可决定》(林场许准 〔2020〕5 号)设立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 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境内,经营面积 2838 公顷。其 中林地面积 2832.6 公顷。划分为嵩北片区、五指岭片区、蟠龙山片区三个片区。嵩 北 片 区 , 面 积 526 公 顷 。 地 理 坐 标 : 东 经 112°58′57″~113°01′53″ , 北 纬 34°31′09″~34°32′42″ 。 嵩 北 片 区 , 面 积 526 公 顷 。 地 理 坐 标 : 东 经 112°58′57″~113°01′53″,北纬 34°31′09″~34°32′42″。蟠龙山片区,面积 1768 公顷。 地理坐标:东经 113°00′56″~113°06′11″,北纬 34°37′40″~34°41′58″。 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植被景观为主体,以云海、松涛、红叶、奇石 为特色,以自然环境和嵩洛文化为依托,融休闲游憩、科普教育、山地探险、康体 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山岳型国家级森林公园。 依据《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 2005-2012)》功能区划原则,结合 森林风景资源分布、用地现状及公园性质,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功能分区采用 4 级区划系统:森林公园—功能区—景区—景点。其中,功能区划分为生态保育区、 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和管理服务区 4 种功能区。 (一) 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是指在本规划期内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基本不进行开发建设、不 29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游客开放的区域。 结合森林植被分布情况和生长状况,在森林公园每个片区均划 定一定面积的生态保育区,总面积为 1347.85 hm2,占森林公园总面积的 47.49% 。 (二) 核心景观区 核心景观区是指拥有特别珍贵的森林风景资源,必须进行严格保护的区域。在 核心景观区,除了必要的保护、解说、游览、休憩和安全、环卫、景区管护站等设 施以外,不得规划建设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设施。 结合森林公园内的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分布情况,规划核心景观区 2 片,总 面积为 894.48 hm2,占森林公园总面积的 31.52%。依托各片的资源状况建设 3 个 特色景区,分别为嵩顶卧龙景区、蟠龙山景区和黄牛寨景区。 (三) 一般游憩区 一般游憩区是指森林风景资源相对平常,且方便开展旅游活动的区域。一般游 憩区内可以规划少量旅游公路、停车场、宣教设施、娱乐设施、景区管护站及小规 模的餐饮点、购物亭等。 森林公园的一般游憩区总面积为 584.44 hm2,占森林公园总面积的 20.59%。一 般游憩区规划建设 3 个特色景区,分别为嵩阴大峡谷景区、云海草甸景区和五指岭 景区。 (四) 管理服务区 管理服务区是指为满足森林公园管理和旅游接待服务需要而划定的区域。管理 服务区内应当规划入口管理区、游客中心、停车场和一定数量的住宿、餐饮、购 物、娱乐等接待服务设施,以及必要的管理和职工生活用房。 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内部森林覆盖率较高,地形起伏较大,具有建设条件的 平坦地块分布较为零散。规划森林公园划定 2 处管理服务区,分别为嵩顶管理服务 区、风竹苑管理服务区,面积共计 20.20 hm2。 森林公园维管植物共计有 147 科 596 属 1351 种(含 51 变种、25 亚种和 1 变 型)。其中蕨类植物 22 科 40 属 91 种,裸子植物 4 科 7 属 8 种,被子植物 121 科 549 属 1252 种(含种以下单位)。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植物 1 种,为野大豆;河南省重 点保护植物 4 种,分别是青檀、胡桃楸、领春木、杜仲;国家珍贵树种有胡桃楸、 蒙古栎、杜仲。森林公园内共有脊椎动物 19 目 54 科 241 种,其中两栖类 1 目 4 科 14 种,爬行类 2 目 6 科 29 种,哺乳类 4 目 9 科 25 种,鸟类 12 目 35 科 173 种。绝 29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大多数为古北界古北种,部分野生动物富于古北界并渐趋于东洋界特征。受植被、 地形、气候、高度、食物、竞争及某些鸟类动物自身生物学特征影响,动物分布呈 一定垂直地带性。 森林公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19 种,全部为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动物,其中两 栖类有虎纹蛙,鸟类有红脚隼、红隼、白冠长尾雉、长尾林鸮、长耳鸮、短耳鸮、 鹰鸮等。 2) 工程与森林公园位置关系 根据工程布置情况与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整合优化后的范围的叠图,工程不 涉及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河南嵩顶国家 级森林公园距离周边施工道路、下库施工营地、下库表土堆存场和水库淹没线的最 近距离分别为 194m、5m、10m、56m,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距离周边施工道路、下 库 施 工 营地 、 下 库 表 土 堆 存场 和 水 库 淹 没 线 的 最 近 距 离 分 别 为 28m 、 324m 、 592m、2m。工程下库临时施工道路临近优化整合后的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最 近处距离为 5m,工程下水库库区临近优化整合后的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距离下水 库淹没线的最近距离为 2m。 根据工程布置情况与整合优化前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范围的叠图,后寺河 抽水蓄能工程永久占用整合优化前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 111.95hm2,临时占用 面积为 13.07hm2,位于整合优化前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工程布置主要为上库区 及上库转存料场,厂房区域和下库泄洪洞区域,其中,上库区位于核心景观区,上 库转存料场、厂房区域和下库泄洪洞区域位于保护保育区,后寺河抽水蓄能工程永 久占用整合优化前的青龙山森林公园 147.87hm2 ,临时占用面积为 38.99hm2,位于 整合优化前的青龙山森林公园内的工程布置主要有上水库、上库转存料场、上库混 凝土生产系统一部分、厂房区域、下水裤淹没区域、下库泄洪洞区域等。 30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5.7-1 工程与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优化整合后)位置关系图 30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5.7-2 工程与青龙山森林公园(优化整合后)位置关系图 30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5.7-3 工程与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优化整合前)位置关系图 30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5.7-2 工程与青龙山森林公园(优化整合前)位置关系图 30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5.8 主要生态现状及问题 a) 生态现状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工程生态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面积 占总评价区 86.85%%。评价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以灌丛生态系统类型为主,占评价区 67.41%。 评价区内有维管束植物评价区内有维管束植物本工程评价区内主要维管束植物 106 科,269 属,398 种(含种下分类等级,下同),包括蕨类植物 13 科 14 属 19 种、 裸子植物 3 科 3 属 3 种、被子植物 90 科 251 属 375 种。评价区自然植被划分为 3 个 植被型组、4 个植被型、4 个植被亚型、8 个群系。评价区未发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河南省级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评价区分布有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 名录》评级为极危(CR)的物种银杏 1 种,为栽培种;评级为易危(VU)物种胡桃、杜 仲、鸡爪槭 3 种均为栽培种,评级为近危(NT)物种河南海棠、黄檀、多花黄精、河 南唐松草等 4 种,中国特有植物 47 种,其中有 7 种为栽培种。 评价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 4 纲 24 目 62 科 145 种;记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12 种(乌龟、赤腹鹰、雀鹰、苍鹰、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红隼、红脚隼、游 隼、红胁绣眼鸟、画眉和豹猫),河南省级保护野生动物 7 种(黑斑侧褶蛙、凤头䴙 䴘、苍鹭、大白鹭、黑枕黄鹂、红嘴山鸦和狍)。评价区分布有:珍稀濒危物种,濒 危(EN)4 种(中华鳖、乌龟、黑眉锦蛇和王锦蛇),易危(VU)(无蹼壁虎、乌梢蛇、玉 斑锦蛇和豹猫)4 种。中国特有物种 10 种(中国林蛙、金线侧褶蛙、无蹼壁虎、北草 蜥、山地麻蜥、锈链腹链蛇、黄腹山雀、银喉长尾山雀、山噪鹛和岩松鼠) 对水生生态评价区域 5 个采样点采样,共发现浮游植物 3 门 41 种(属),浮游动 物 4 类 19 种(属),底栖动物 7 种(属),鱼类 3 目 4 科 17 种。评价区内没有发现国家 和河南省重点保护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极危、濒危和易危水生野生动物 分布。评价区鱼类产卵场零星分布于慈云寺水库和后寺河水库沿岸浅水区域以及后 寺河入伊洛河口,没有集中式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分布较为零散,如水面较大的慈 云寺水库和后寺河水库库湾及沿岸带以及后寺河入伊洛河口,没有集中分布的鱼类 索饵场;后寺河水库、慈云寺 4 个梯级水库常年有水,满足鱼类越冬需求,是较适 宜的鱼类越冬场。 30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b) 存在问题 1) 伊洛河流域 伊洛河流域属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域,地处秦岭、伏牛山、嘴山及黄土高 原、洛阳盆地的衔接地带,流域内生境类型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近些年 来,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电资源的无序开发等,流域水生态恶化问题日益 严重。水电建设导致减水现象,水生生物生境片段化,伊洛河流域鱼类资源现状表 现为种类组成减少,资源量降低,个体小型化明显,小型鱼类增多,鲤科鱼类占优 势。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河道生境的变化,河段水电开发程度高,拦河橡胶 坝建设过多,河床采石挖沙,水质污染等。 2) 程评价区 (1) 水生生态 工程下水库所在的后寺河为山涧季节性河流和水库生境,下水库坝址至库尾河 段干涸,库尾及以上河段有慈云寺 4 级水库和多处拦河坝阻隔,坝下至后寺河水库 库尾河段干涸,后寺河水库坝下至双拥公园以上部分河段固化干涸,双拥公园滚水 坝至入伊洛河口部分河段干涸。评价区河流阻隔、水量分配不均,水生生态系统生 境破碎化问题较突出。 (2) 陆生生态 评价区植被类型简单,林分组成单一,山地区域土层较薄,基岩多裸露,易造 成水土流失。 4.6 大气与声环境 4.6.1 大气环境质量 a) 区域大气环境现状 本次基本污染物主要环境质量因子包括 PM 10、PM2.5 、NO2、SO2、CO、O3, 区域环境空气现状引用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巩义分局公布的 2022 年 1 月至 12 月的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 4.6.1-1 2022 年巩义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一览表 污染物 年评价指标 现状浓度 (μg/m3) 标准值 (μg/m3) 占标率 (%) 达标情况 S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11 60 18.3 达标 30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N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28 40 70 达标 PM2.5 年平均质量浓度 52 36 148.6 不达标 30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6.1-1(续) 污染物 年评价指标 现状浓度 (μg/m3) 标准值 (μg/m3) 占标率 (%) 达标情况 PM10 年平均质量浓度 88 70 125.7 不达标 683 4000 17.1 达标 109 160 68.1 达标 CO O3 24h 平均质量浓度第 95 百 分位数 日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质 量浓度第 90 百分位数 由 上 表 可 知 , 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 PM10、PM2.5 年 平 均 质 量 浓 度 不 满 足 《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标 准 》 (GB3095-2012) 二 级 标 准 , 根 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18)》,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才为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因此,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攻 坚战 7 个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郑环攻坚办〔2020〕25 号)以及《郑州市 2021 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等文件及行动计划的落实实施,项目所在区域 环境空气质量呈现持续改善趋势。 b) 现状监测 为了解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我公司委托乾蓝公司对工程建设影响区域 的环境空气状况进行了补充监测。 监测点位:上水库坝址(A1)、下水库坝址(A2)、北庄村(A3),共计 3 个。 监测项目:TSP、NO2 、PM 103 个指标进行监测,监测时同步观测气温、风 向、风速。 监测时间和频次:2022 年 9 月 19 日~9 月 26 日,监测 7 天。 监测结果及分析:监测结果见表 4.6.1,各监测点位空气质量标准均能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 30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6.1 监测 项目 上水 库坝 址 (A1) 下水 库坝 址 (A2) 北庄 村 (A3) 单位:mg/m3 工程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成果表 TSP NO2 PM10 采样时间 监测值 (日均浓度) 9 月 19 日 105 24 75 9 月 20 日 72 21 61 9 月 21 日 102 24 71 9 月 22 日 107 9 月 23 日 104 22 88 9 月 24 日 116 22 104 9 月 25 日 117 23 109 9 月 19 日 85 27 68 9 月 20 日 76 25 58 9 月 21 日 106 21 79 9 月 22 日 113 9 月 23 日 109 21 81 9 月 24 日 121 24 98 9 月 25 日 122 23 105 9 月 19 日 98 9 月 20 日 68 9 月 21 日 95 24 66 9 月 22 日 99 22 74 9 月 23 日 97 24 76 9 月 24 日 125 21 93 9 月 25 日 115 24 99 标准 限值 300 300 300 监测值 (日均浓度) 23 24 22 23 标准 限值 80 80 80 监测值 (日均浓度) 69 64 81 49 标准 限值 达标 情况 150 达标 150 达标 150 达标 4.6.2 声环境质量 为了解评价区声环境质量现状,我公司委托乾蓝公司对工程区及周围的声环境 质量进行了监测。 监测点位:上水库坝址(N1)、下水库坝址(N2)、北庄村(N3)、和尚坟(N4),共 4 个监测点。 监测项目:等效连续 A 声级(LAeq),并记录噪声源;当主要噪声源为道路交通 30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噪声时,应记录车流量。 监测时间与频次:2022 年 9 月 21 日~22 日,监测 1 期,连续监测 2 天,每昼夜 各监测 1 次,每次监测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昼间监测时段为 6:00~22:00,夜间监 测时段为 22:00~次日 6:00。 监测结果及分析:监测结果见表 4.6.2,工程区地处农村,无工业企业,背景测 点噪声昼间监测值 41dB(A)~55dB(A),夜间监测值 42dB(A)~45dB(A),满足《声环境质 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实际达到 1 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良好。 表 4.6.2 检测点位 工程区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表 9 月 21 日 单位:dB 9 月 22 日 达标情况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上水库坝址(N1) 53.4 42.3 53.6 42.9 达标 下水库坝址(N2) 52.6 42.8 53.4 44.0 达标 北庄村(N3) 51.0 43.4 52.6 40.5 达标 和尚坟(N4) 53.5 41.3 54.1 42.4 达标 2 类标准限值 60 50 60 50 4.7 土壤环境 4.7.1 土壤类型 巩义市地貌、气候和成土母质复杂,所以土壤类型较多,肥力差异较大。全 市共有潮土、褐土和棕壤土三种土类。7 个亚类,21 个土属,62 个土种。潮土类 主要分布在黄河、伊洛河沿岸河滩地区,在回郭、孝义、站街、河洛、南河渡、 康店 6 个镇的伊洛河岸的滩区,占总面积的 7.4%,其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质 地疏松易耕,保水肥性能好。少部分低凹地土质较重,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蔬 菜、瓜果等。褐土类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80%左 右。褐土成土母质为黄土及次生黄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易于耕作,适宜多 种农作物和林果木的生长。少部分红熟土质,透水透气性差,但保水保肥性能 好。棕壤主要分布在夹津口、涉村、新中等镇海拔 1000m 以上的中山区,成土母 质为石灰岩、石英岩、砂岩、泥质岩等风化层。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由于温度较 低,养分分解较慢,适宜多种林木和草类生长。 工程区位于黄河流域伊洛河右岸一级支流后寺河上,海拔高度为 31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00.00m~1000.00m,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和棕壤,表层土壤厚度不一,园地地类 表层平均厚度约 0.3m~0.5m,林地、草地表层平均厚度 0.10m~0.20m。 各地类表土剖面调查图详见图 2.7.5。 上水库林地土壤剖面 下水库园地土壤剖面 下水库林地土壤剖面 下水库草地土壤剖面 4.7.2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我公司委托乾蓝公司对评价区进行了土壤环境现状监测。 监测断面:共布置 7 个表层样监测点。占地范围内布置 4 个(拟建开关站(S1)、 上水库坝址处(S2)、下水库表土堆存场(S3)、后寺河水库附近(S7)),占地范围外布置 3 个(北庄村附近(S4)、和尚坟附近(S5)、罗泉村附近(S6))。 监测项目:点位 S1~S3 和 S7 执行 GB36600-2018,监测 45 项:pH、含盐量 砷、镉、六价铬、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式-1,2-二氯乙烯、反式-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 31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 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 苯 并(a)蒽 、苯并(a)芘 、苯并(b)荧 蒽、苯 并 (k)荧蒽、 䓛 、二苯 并(a,h)蒽、茚并 (1,2,3-cd)芘、萘。 点位 S4~S6 执行 GB15618-2018,监测 10 项:pH、镉、汞、砷、铅、铬、铜、 镍、锌、含盐量。 监测时间和频次:2022 年 11 月 16 日,监测 1 期,各测点采样 1 次。 监测结果及分析: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区占地范围外的 S4~S6 监测点所有 指标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中的风险筛选值;工程区占地范围内的 S1~S3、S7 监测点土壤监测所有指标均低于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 地的风险筛选值;工程占地范围内外土壤的监测指标均未超过对应标准的风险筛选 值,工程区土壤质量较好。 表 4.7.2.2-1 标准限值 检测 点位 单位 pH 值 占地范围外土壤现状监测结果 北庄村附 近(S4) 评价 结果 和尚坟 附近 (S5) 评价 结果 罗泉村 附近 (S6) 评价 结果 筛选值 管制值 无量纲 - - 8.31 - 8.22 - 8.19 - 镉 mg/kg 0.6 4 0.43 达标 0.39 达标 0.3 达标 汞 mg/kg 3.4 6 0.047 达标 0.066 达标 0.092 达标 砷 mg/kg 25 100 6.59 达标 8.68 达标 3.78 达标 铅 mg/kg 170 1000 59 达标 45 达标 79 达标 铬 mg/kg 250 1300 90 达标 42 达标 84 达标 铜 mg/kg 100 - 52 达标 40 达标 48 达标 镍 mg/kg 190 - 43 达标 33 达标 46 达标 锌 mg/kg 300 - 163 达标 121 达标 155 达标 含盐 量 g/kg - - 0.7 0.9 达标 0.8 31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7.2.2-2 占地范围内土壤现状监测结果 标准限值 拟建 检测点 评价 单位 管制 开关 结果 位 筛选值 值 站(S1) 评价 结果 下水库 评价 表土堆 结果 存场(S3) 后寺河 水库附 近(S7) 评价 结果 镍 mg/kg 2000 42 达标 42 达标 43 达标 45 达标 铜 mg/kg 18000 36000 36 达标 36 达标 42 达标 42 达标 砷 mg/kg 60 140 5.09 达标 10.3 达标 9.86 达标 2.95 达标 镉 mg/kg 65 172 1.97 达标 2.4 达标 2.61 达标 2.22 达标 铅 mg/kg 800 2500 33 达标 35 达标 39 达标 55 达标 汞 mg/kg 38 82 Nd 达标 0.025 达标 0.027 达标 0.049 达标 铬(六 mg/kg 价) 四氯化 mg/kg 碳 5.7 78 <0.5 达标 <0.5 达标 <0.5 达标 <0.5 达标 2.8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mg/kg 0.9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9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5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66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596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54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616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5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10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6.8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63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840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氯仿 1,1-二 mg/kg 氯乙烷 1,2-二 mg/kg 氯乙烷 1,1-二 mg/kg 氯乙烯 顺式1,2-二 mg/kg 氯乙烯 反式1,2-二 mg/kg 氯乙烯 二氯 mg/kg 甲烷 1,2-二 mg/kg 氯丙烷 1,1,1,2四氯 mg/kg 乙烷 1,1,2,2四氯 mg/kg 乙烷 四氯乙 mg/kg 烯 1,1,1-三 氯 mg/kg 乙烷 900 上水库 坝址处 (S2) 31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7.2.2-2(续) 检测 点位 下水库表 后寺河水 拟建开关 评价 上水库坝 评价 评价 评价 单位 土堆存场 库附近 结果 结果 筛选值 管制值 站(S1) 结果 址处(S2) 结果 (S3) (S7) 标准限值 1,1,2-三氯 mg/kg 乙烷 2.8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mg/kg 2.8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1,2,3-三氯 mg/kg 丙烷 0.5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氯乙烯 mg/kg 0.43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苯 mg/kg 4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氯苯 mg/kg 270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1,2-二氯苯 mg/kg 560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1,4-二氯苯 mg/kg 20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乙苯 mg/kg 28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苯乙烯 mg/kg 1290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甲苯 mg/kg 1200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间、对-二 mg/kg 甲苯 570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邻二甲苯 mg/kg 640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硝基苯 mg/kg 76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苯胺 mg/kg 260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2-氯酚 mg/kg 2256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苯并(a)蒽 mg/kg 15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苯并(a)芘 mg/kg 1.5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苯并(b)荧 mg/kg 蒽 苯并(k)荧 mg/kg 蒽 15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151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䓛 mg/kg 1293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二苯并 (a,h)蒽 茚并 (1,2,3-cd) 芘 mg/kg 1.5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mg/kg 15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萘 mg/kg 70 -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Nd 达标 三氯乙烯 31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8 社会环境 4.8.1 社会经济 巩义市,位于河南省郑州、洛阳两市之间,全市面积 1043km2 ,下辖 5 个街 道,15 个镇。初步核算,2021 年全市生产总值 901.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 年增长 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13.6 亿元,增长 2.1%;第二产业增加值 535.5 亿元,增长 8.5%;第三产业增加值 352.8 亿元,增长 5.0%。三次产业结构 为 : 1.5:59.4:39.1 。 2021 年 年 末 全 市 常 住 人 口 80.24 万 人 , 常 住 人 口 城 镇 化 率 66.31%,全年人口出生率为 9.47‰,死亡率 6.11‰,自然增长率 3.36‰。根据巩义 市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公报,全市耕地面积约 36.84 万亩,全市乡村人口约 35.08 万人,农村人均耕地面积约 1.05 亩/人。2021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656 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8497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8760 元。近年来,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巩义市紧紧围绕生态建设 这一核心,全力打造金融和科技两个引擎,持续强化创新、资本和互联网三种思 维,确保了结构调整优化不减势、经济发展换挡不减速。 4.8.2 文物矿产 a) 矿产 删除[Administrator]: 2022 年 10 月,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 根据巩义市自然资源局在河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查询“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 体育局对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征地区域内进行地 库”、“探矿权管理数据库”和“采矿权管理数据库”结果,项目拟开发建设范围查询范 围内没有已探明的具有工业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也没有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 表文物调查工作,根据巩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的回复, 本项目拟定选址区域经实地调查和文物分布图图纸比对, 本项目地表不涉及文物保护单位。 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有慈云山石刻 1 处,其位于 b) 文物 工程占地范围外;工程距离佛龛保护建设控制范围最近 2022 年 10 月,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对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征 地区域内进行地表文物调查工作,根据巩义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的回复,本项目拟 定选址区域经实地调查和文物分布图图纸比对,本项目地表不涉及文物保护单位。 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有慈云山石刻 1 处,其位于工程占地范围外;工程距 离佛龛保护建设控制范围最近 170m,距离石窑保护建设控制范围最近 30m。 2022 年 11 月,巩义市文物钻探队对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征地区域内 进行地下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并由巩义市文物钻探队编制了《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 蓄能电站项目文物勘探报告》。根据文物勘探工作报告,勘探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文 物遗存。 315 170m,距离石窑保护建设控制范围最近 30m。 2022 年 11 月,巩义市文物钻探队对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 工程建设征地区域内进行地下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并由巩 义市文物钻探队编制了《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项 目文物勘探报告》。根据文物勘探工作报告,勘探范围内 未发现地下文物遗存。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慈云寺石刻简介 慈云寺石刻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青龙山腹地慈云寺内,现存石刻 101 通。包括古代记事碑 52 通、元代至清代僧众墓塔塔铭 43 方,宋代旗杆夹 1 座,佛教石刻造像、经幢 5 件,另有古塔 1 座、佛湾“空寂禅师舍利之塔”1 座、塔 基 8 座、汉代大殿遗址、白衣阁遗址、钟鼓楼遗址及千佛殿遗址等建筑遗存。据碑 刻记载慈云寺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相传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二僧在 此译经。据法王寺《重修大法王寺碑记》云:“嵩阴慈云,洛阳白马,嵩阳法王,乃 中国作寺之始”。唐贞观二十三年(649),玄奘法师奉敕重修,后经宋、元、明、 清历代多次重修。寺内石刻基本保存完好。所存碑刻多为重修记,其中重要碑刻有 明天顺四年(1460)的《释迦牟尼双足灵相碑》、《青龙山慈云禅寺五十三峰圣景 之图》碑等。 慈云寺所存碑刻内容包括寺院的兴衰、佛教宗派沿袭与变迁、农民生产活动情 况、古代工商管理制度、兵役制度、行政建制、官吏制度、寺院管理机构与职务名 称、自然地理记述、诗文佳作、历史灾害等重要内容,对研究古代佛教文化、历史 沿革、行政建制等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文物保护范围 项目周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慈云寺石刻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慈云寺石 刻:保护范围:(1)慈云寺区:东南、西南、东北三面以慈云寺围墙外沿为界,向 西北子山门外扩 140 米至白衣阁外围。(2)和尚坟区:自塔基向东、被各外扩 50 米,向南外扩 5 0 米至断崖,向西扩 70 米至旅游公路东沿。(3) 青龙沟区:以 两石窑中间为基点,向东、北各外扩 4 0 米,向西外扩 2 0 米,向南至青龙山。 (4)吴窑区:自石窑大门向东、北各外扩 5 0 米,向西外扩 30 米,向南外扩 4 0 米。(5)佛湾区:自佛盒所在的山体向东外扩 55 米,向西至后寺河,向北外扩 100 米,向南至断崖。(6)铁佛寺区:自铁佛寺向东外扩 17 米至断崖,向西外扩 15 米至断崖,向南、向北各外扩 20 米。 建设控制地带:(1)慈云寺区: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南外扩至兔山山脚,向东 北外扩至旅游公路边沿,向西南外扩至巨宰峰峰顶,向西北至白衣阁外崖体。(2) 和尚坟区:自保护范围边线向北外扩 100 米至旅游公路南沿、马头山山顶,向东、 31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南、西各外扩 20 米。(3)青龙沟区、吴窑区、佛湾区、铁佛寺区:自保护范围边 线向四周外扩 10 米。 4.8.3 人群健康 根据项目区所涉及巩义市疾病控制中心的统计资料,本电站周边的涉村镇近三 年发病率较高的法定传染病:手足口病、肝炎、梅毒、肺结核、流感,均为常见的 呼吸道、消化道及性传染病,未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以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 病发生随着近年来大力开展重点传染疾病的防治工作,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 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下降,近三年该区域已无与水媒介有关的地方病和流行病流 行。 4.8.4 景观旅游 巩义市,河南省辖县级市,由郑州市代管,位于河南省郑州、洛阳两市之间。 巩义市有北宋皇陵、巩县石窟、巩义窑址、慈云寺石刻、康百万庄园、张祜庄园、 刘镇华庄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处,另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86 处。 其中,有 1500 多年历史的北魏石窟是丝绸之路申遗的东端起点,其飞天、帝后 礼佛图是国宝级文物;北宋皇陵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两大帝王陵墓群之一,北宋九帝 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掠走外,其余七帝均葬在巩义,陪葬他们的除了皇后、妃嫔、 王子、王孙,还有寇准、包拯、高怀德等臣,占地 160 平方千米;杜甫故里和杜甫 陵园是诗圣杜甫诞生之所和安息之地;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七年的青龙山慈云寺是 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寺庙,有“少林共祖,白马同乡”之誉;康百万庄园是 全国三大庄园之一,兴盛了 12 代 400 多年。 巩义市境内有五指岭、长寿山、盘龙山、蝴蝶谷、河洛汇流处等山水景观,巩 义市有 4A 级景区 2 家,3A 级景区 4 家。 317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区域水资源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本工程可研阶段的成果,坝址径流天然来水量偏低,现状后寺河河道枯水 期断流,且丰水期也无常流水,后寺河来水无法满足工程施工期、初期蓄水期、运行 期蓄水要求,须另行选择补水水源进行补水。工程施工期、初期蓄水期、运行期均 需要考虑补水措施。 经调查坞罗水库为巩义市唯一的中型水库,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支流,距巩义后 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直线距离 4km。由于巩义市总体缺水,本项目的补水不能 仅靠当地水源,坞罗水库本身通过上游巩义后寺河的陆浑水库自流补水。陆浑水库 控制流域面积 3492km2,水库任务是防洪、灌溉发电和供水,水库总库容 13.2 亿 m3,属于大(I)型水库,是洛阳五大大型水库之一。经与陆浑水库运行中心沟通,本 项目初期蓄水期间,陆浑水库可给坞罗水库供水,从而从坞罗水库给本项目进行补 水,陆浑水库运行中心已发函明确该事宜。 根据收集的资料,坞罗水库至后寺河水库下游设有水系引水工程,水系引水工 程管道全长 23.54km,以重力自流方式分别给后寺河、西泗河、东泗河河道补充生 态用水。每年 3~11 月份每天 8 点到 20 点时段常流水,管道设计总引水流量为 1.848m³/s,其中至后寺河 1.1088m³/s,流量满足补水水量要求。 根据坞罗水库至后寺河水系引水工程成果,后寺河支管末端位于后寺河特大桥 附近,管径 DN800mm。补水工程采用从后寺河支管末端接管引水至泵站,引水管 与 原 支 管 管 径 保 持 一 致 为 DN800 , 经 泵 站 加 压 提 水 至 左 坝 肩 ; 输 水 管 管 径 为 DN500,管道沿后寺河河道敷设至左坝肩向下水库补水。本次新建补水管道全线长 5.8km,补水时段为第 4 到第 6 年每年 3~11 月。施工期、初期蓄水期、运行期均通 过上述管道补水。 a) 施工期补水水量 施工供水分年用水:第一年 95.28 万 m³、第二年 217.60 万 m³、第三年 201.37 万 m³、第四年 153.88 万 m³、第五年 17.06 万 m³。 b) 初期蓄水期补水水量 318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补水时段为第 4 到第 6 年每年 3~11 月,共计补水量为 655 万 m³,年均补水水 量 218 万 m³。 c) 运行期补水方案 运行期每年最大补水量 130 万 m³,年均补水量 27 万 m³。 5.1.1 对区域水资源量的影响 根据河南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陆浑水库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批复(豫水 办资[2019]39 号)中批复成果,2020 年水平年陆浑水库分配水量 3.00 亿 m3,其中 灌溉取水量 1.99 亿 m3,城市及工业取水量 1.01 亿 m3。2030 年水平年陆浑水库分配 水量 2.77 亿 m3,其中灌溉取水量 1.76 亿 m3,城市及工业取水量 1.01 亿 m3。 根据上述分配成果,2020 年,陆浑水库可向巩义市供水 3182 万 m3/a,2030 年 可供巩义市水量为 2822 万 m3/a。项目用水包含在陆浑水库可供巩义水量配额中, 根据分配计划,陆浑水库分配巩义水量均为农业灌溉用水。 坞罗水库位于后寺河西侧邻近流域坞罗河上,水库坝址在巩义市西村镇,控制 流域面积 108km2,总库容为 1787 万 m³,兴利库容为 726 万 m³,防洪库容为 978 万 m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也是 河南省陆浑灌区重要的反调节水库。坞罗水库水源地供水经坞罗水厂进入市区,年 供水量约 873.1 万 m³。 项目施工期总用水量为 713.29 万 m3,需新水量为 543.97 万 m3。初期蓄水补水 量 655 万 m3,运行期年补水量 130 万 m3。考虑陆浑水库至坞罗水库渠道损失后, 项目施工期取水量为 590.28 万 m3。初期蓄水补水取水量为 720.5 万 m3,运行期年 补水取水量为 143 万 m3。 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初期蓄水期年最大补水量 218 万 m³,项目施工 期和初期蓄水期,需要补水量占陆浑水库可分配水量和陆浑水库分配給巩义水量均 较小,且项目使用水量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和蓄水期,补水时长有限,且项目使用的 补水量均为巩义市的节余指标,不会增加巩义市原有的用水总量。因此,项目施工 期和初期蓄水期用水不会对区域水资源量产生较大影响。 项目进入正常运行期后,电站发电本身不消耗水量,每年只需截留少量天然径 流补给水库蒸发、渗漏水量损失。根据建设项目运行期用水量计算分析,电站工程 运行期最大补水量 130 万 m³,年均补水量仅为 27 万 m³,年均补水量占陆浑水库供 319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给巩义市结余水量的比例不足 15%,故此本项目运行期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影响较 小。 5.1.2 对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影响 根据陆浑水库历年实际用水情况,以及陆浑水库水资源优化配置分配水量, 2020 年陆浑水库可供水量 18671 万 m3 ,以 2030 年分配水量计算,现状可供水量 14653.3 万 m3。 项目施工期总用水量为 713.29 万 m3,需新水量为 543.97 万 m3。初期蓄水补水 量 655 万 m3,运行期年补水量 130 万 m3。考虑陆浑水库至坞罗水库渠道损失后, 项目施工期取水量为 590.28 万 m3。初期蓄水补水取水量为 720.5 万 m3,运行期年 补水取水量为 143 万 m3。项目年使用区域水资源量占陆浑水库可供水量及陆浑水库 供给巩义市水指标总量比例均较小。 根据《巩义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和建设和运行用 水指标的函》指出“陆浑水库向巩义市分配水量为 3182.0 万方,因近年巩义市随着 农业节水措施的不断投入,每年巩义市分配的陆浑水库用水指标均有节余,且可满 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约 200 万方的用水需求”。因此,项目施工期、初期 蓄水期、运行期补水有可靠的水指标来源。 根据项目用水时段计算施工期、初期蓄水期、运行期所需最大引水流量,项目 施工期需引水流量为 0.086m³/s,初期蓄水所需引水流量为 0.382m³/s,运行期所需 引水流量 0.137m³/s。分别占支管引水流量的 7.76%、34.5%、12.4%。 综上本项目施工期、初期蓄水期、运行期,占用坞罗水库至后寺河已有管线支 管的引流量均不超过 35%,且施工期和运行期引流量均占比不超过 15%。项目初期 蓄水期虽占用支管引流量的比例虽超过 30%,但补水时长为第 4 到第 6 年,补水时 长相对较短可以通过已有管线的运行调度调整补水时间合理分配已有管线流量分 配,因此项目初期蓄水期不会对坞罗水库已有的水资源配置产生较大影响。项目施 工期和运行期使用已有支管引流量均占比不超过 15%,对已有管线水资源调配的影 响有限。 综上,本项目补水水源利用陆浑水库分配给巩义市的用水指标的节余量,不增 加坞罗水库供水量,也不占用坞罗水库至后寺河已有管线的生态用水的补水量,因 此,不会对坞罗水库已有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和供水工程产生较大影响。下一步应按 320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节水评估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等工作,确保本项目使 用的节余水指标不会对巩义市农业用水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水权交易的形式保证 供水。 5.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2.1 水文情势影响预测与评价 5.2.1.1 区域来水量分析 工程上水库坝址位于后寺河上游左岸冲沟青龙沟黄家山附近,坝址以上控制流 域面积 0.340km2,河长 0.95km,河道平均坡度 216.6‰。下水库位于已建后寺河水 库上游约 2km 处的佛湾附近河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51.0km2(含上水库集水 区),河长 23.6km,河道平均坡度 20.7‰。根据水文成果,得到上、下水库坝址多 年平均流量分别为 0.001m3/s、0.166m3/s,上、下水库坝址多年月平均、年径流流量 见表 5.2.1-1。 表 5.2.1-1 上、下水库多年平均径流分配表 径流量:万 m³流量:m³/s 坝 址 上 水 库 项 目 径 流 量 径 下 流 水 量 库 流 量 百分比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 0.007 6 0.029 3 0.086 5 0.192 5 0.314 7 0.358 5 0.891 3 0.749 6 0.533 7 0.213 0.098 5 0.010 4 3.486 1.139 4.39 12.98 28.87 47.21 53.78 133.7 112.4 80.05 31.9 5 14.77 1.565 522. 8 0.004 0.018 0.048 0.111 0.176 0.208 0.499 0.42 0.309 0.11 9 0.057 0.006 0.16 6 0.22 0.84 2.48 5.52 9.03 10.29 25.57 21.5 15.31 6.11 2.83 0.3 100 5.2.1.2 工程上下游综合用水分析 a) 工程上游综合用水分析 1) 工程上游水利工程状态及用水需求 工程下水库所在的后寺河流域最上游有洪河水库,下水库相邻上游为慈云寺 4 级水库和塘坝,洪河水库和慈云寺水库区间还有 4 座小塘坝。工程下水库上游的洪 河水库、慈云寺水库、小塘坝均未布设生态流量泄放措施。 工程上游洪河水库坝址集雨面积 13.2km2,水库总库容 278 万 m³,有效库容 69 万 m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 135 万 m³,现状为涉村镇五指岭村、三峪河村、桑沟 321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村、黑沟岭村和洪河村约 5000 人的供水水源,规划为巩义市规划第四水厂供水水源 (设计供水规模 1 万 m³/d),供水后,洪河水库除汛期来水大时才可能泄洪,平时基 本不下泄水量,因此,初期蓄水期基本可不考虑洪河水库的下泄水量。 慈云寺水库是以供水为主,兼防洪、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库,总库容 140 万 m³,流域面积 44.1km2,属于小型水库,为大峪沟镇约 0.6 万的人口实施供水,设计 供水规模 21 万 t/a。考虑本工程建设在其原拱坝下游约 130m 处复建重力坝,并拆除原 拱坝,慈云寺水库总库容增加 14 万 m3,设计总库容变为 154 万 m3。此水库由上游至 下游共由四个大塘坝组成,坝址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第一个塘坝和最后一 个塘坝均有一个取水口,第一个塘坝取水用于慈云寺景区内的景观瀑布用水,最后 一个塘坝取水用于居民饮用水。下水库坝址至慈云寺 4 级之间河道干涸,仅在慈云 寺 4 级坝下 270m 处现存一小水潭,有少量马口鱼和麦穗鱼分布其中。 洪河水库~慈云寺水库区间的 4 座小塘坝,主要用于流域内的灌溉用水,本次洪 河水库~慈云寺水库区间的农作物灌溉用水量,按慈云寺水库的供水量占流域内居民 用水量的比例乘以流域农作物灌溉用水量来考虑。 2) 工程上游综合用水分析 (1) 工程上游居民和灌溉用水量分析 根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洪河水库~慈 云寺水库区间内居民用水量分析:上游流域主要涉及涉村镇黑沟岭村、五指岭村、 三峪河村、洪河村、桑树沟村、小关镇南岭新村和民权村。区间用水总人口 4994 人。居民用水部分水源取水量为 705 m³/d,考虑日际用水变化(1.2),年均用水总量 约 21 万 m³(慈云寺水库已取消饮用水源地功能,仍考虑慈云寺水库提供饮用水)。洪 河水库~慈云寺水库区间内灌溉用水量分析:考虑节水灌溉和巩义市用水效率控制目 标后,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 68.3%,年毛灌溉水量为 75.9 万 m³。综合上述,洪河水库 ~慈云寺水库区间总用水量=21+75.9=96.9 万 m³。 (2) 工程上游区间用水量分析 慈云寺水库现总库容 140 万 m³,设计对慈云寺第 4 级水库在距离原坝下游 130m 处复建重力坝,并拆除原拱坝,慈云寺水库总库容增加 14 万 m 3 ,设计总 库容为 154 万 m3,水库的来水量和水库库容优先考虑扣除上游用水,并扣除水库 322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蒸发和渗漏(月渗漏率采用库容的 0.9%,考虑渗漏的 30%回归下游河道),当库容 超过 154 万 m³,才考虑慈云寺水库水量下泄。由此推算慈云寺水库 1962-2021 年各 月下泄量叠加慈云寺水库~下水库坝址 6.9km2 的区间天然来水量即为受影响的下水 库入库径流量,经调节计算,下水库入库年均径流量为 225.2 万 m3。 b) 工程下游综合用水分析 1) 工程下游已有水利工程及存在问题 本工程下水库下游 2km 处建有后寺河水库,后寺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 城镇供水为主,兼有养殖、旅游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 53.2km2,水库正常蓄水位 330m,死水位 308m,调节库容 251 万 m3。大坝为面板 堆石坝,最大坝高 41m,溢洪道布置于大坝右岸,为无闸控制自由出流,溢洪道堰 顶高程为 330m,因此,防洪功能的发挥实为利用水库的库容蓄滞洪水,对洪水并无 控制作用。水库上游 5km,下游 200m 范围内无大型宾馆饭店及其他污染源,只在 上游 1km 有 3 处小型农家饭店,总建筑面积不超过 100m2。后寺河水库有两条输 水干渠:北干渠和南干渠。目前,北干渠已废弃。南干渠从后寺河水库取水口引 水,通过明渠送水至南山口水厂。 后寺河水库现状供水量严重不足,且水质不能满足水源地水质要求,存在严重 的供水安全问题,现状无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后寺河水库共有两条输水干渠,南干 渠和北干渠,修建于 20 世纪 60 年代。目前北干渠已废弃。南干渠从后寺河水库取 水口至南山口水厂段为明渠,明渠长 7.8km;从南山口水厂至巩义市水务公司一水 厂为暗管,采用管道输水,暗管长 4km。 由于后寺河为山涧季节性河流,加之受后寺河上游洪河水库、慈云词水库、后 寺河水库拦蓄影响,后寺河水库下游枯水期出现断流,丰水期也无常年流水;工程 下水库坝址至下水库库尾河段干涸,库尾及以上河段有慈云寺 4 级水库和多处拦河 坝阻隔,坝下至后寺河水库库尾河段干涸,后寺河水库坝下至双拥公园以上部分河 段固化干涸,双拥公园滚水坝至入伊洛河口部分河段干涸,后寺河下游水生生境退 化。评价区河流阻隔、水量分配不均,水生生态系统生境破碎化问题较突出。 2) 工程下游用水需求 2022 年 6 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完成了《巩义市北山口镇后寺河水库饮用水水 源地调整论证报告》,根据报告描述,巩义市水务公司南山口水厂供水水源为后寺 323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河水库地表水,为城区及北山口镇部分区域的生产生活水源,设计供水能力 1.5 万 m3/d。据统计,南山口水厂建成 20 多年来,平均日供水能力仅为 0.2287 万 m3/d, 为设计供水能力的 15%,近 5 年平均实际供水量为 0.05 万 m3/d,仅为设计值的 3.6%,供水量严重不足。经水质检测评价,水库地表水大部分时段总氮超标,不满 足水源地水质目标要求,饮用水水源安全受到威胁。2021 年,巩义市城乡供水一体 化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供水水源为黄河干流地表水和南水北调水,工程竣工后供水 区域覆盖全市包括东五镇在内的大部分区域,即将形成城乡供水新格局。经分析, 南水北调水和黄河水在水量和水质上均可满足论证范围内城乡生活的用水需求,北 山口镇生活用水情况得到彻底解决。2022 年,开展了巩义市后寺河水库饮用水水源 地调整论证。以南水北调水和黄河干流地表水替代后寺河水库水作为巩义市北山口 镇及巩义市中心城区主要水源,是巩义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 需求,是“四水同治”、“五水综改”推进城乡一体化保障供水安全的要求,是国 民经济发展与“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需要,也是贯彻国家“30·60 双碳”战 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南水北调西部调水工程通水,后寺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功能将发生变化, 巩义市将形成以南水北调水、黄河水、陆浑水库水、伊洛河水、洪河水库水为主水 源,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为备用水源的“多水源”联合调度的供水保障新格局,后 寺河水库水源地已无重要作用。 2) 工程下游综合用水分析 2022 年 8 月 2 日,巩义市人民政府以“巩政[2022]9 号”文下达“关于取消北 山口镇后寺河水库饮用水源地的通知”;2023 年 1 月 18 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以 “豫政文[2023]8 号”文下达“关于调整取消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 正式取消巩义市北山口镇后寺河水库、巩义市大峪沟镇慈云寺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 区;至此,后寺河水库不再承担供水任务。另外,由于近些年后寺河水库的供水量 保证率低下,已逐渐不再担任灌溉任务,根据巩义市水利局关于《河南巩义后寺河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对后寺河水库影响的函》的复函明确“后寺河水库原有的 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将由南水北调水、黄河干流水和陆浑水库水进行替代”, 后寺河水库原有的灌溉任务也已有替代水源。由于近年后寺河水库供水量严重不 324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足,原有的供水和灌溉任务已由替代水源承担。综上,本工程施工期、初期蓄水期 及运行期均无需考虑后寺河水库原有的供水任务。 同时,由于后寺河为山涧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出现断流,丰水期也无常年流 水,根据现状调查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河道已无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需求。因此, 本工程下水库设计可不考虑额外给后寺河水库放水。 综上,本工程施工期、初期蓄水和正常运行期,除了考虑后寺河水库下游河道 的生态流量外,不再额外给后寺河水库放水,汛期如有多余的水量再下放。 5.2.1.3 生态用水需求分析 a) 相关规划和文件要求 本工程上水库、下水库均位于伊洛河支流后寺河,后寺河流域未编制综合利用 规划,也未开展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但工程所在伊洛河流域编制了相应的流域 综 合利 用 规 划, 并 开 展 了 流 域 规 划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 2019 年 , 水 利 部 以水 规 计 〔2019〕258 号批复了《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2017 年,原环境保护部《环境保 护部关于〈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环审〔2017〕87 号)审查意见。 1)《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重要断面生态需水量 规划在伊洛河主要断面天然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分析基础上,选择流域尚未大 规模开发的 1956-1975 年的天然流量作为基准,以 Tennant 法为基础,根据各河段保 护目标分布,选择 4-6 月平均流量的 30%-50%作为该期生态流量初值、7-10 月平均 流量的 40%-60%作为该期生态流量初值、非汛期 11-3 月平均流量的 20%-30%作为 11 月-次年 3 月生态流量初值。在此基础上,分析流量与流速、水深、水面宽等之间 关系,以需水对象繁殖期和生长期对水深、流速、水面宽等要求,选择满足保护目 标生境需求的流量范围,考虑水资源配置实现的可能性,综合提出伊洛河重要控制 断面的生态需水量,见表 5.2.1-1。 小水电大规模开发、橡胶坝的密集布设造成的河道减流、脱流是目前伊洛河河 道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规划根据伊洛河河流生态系统保护要求,考虑水生态 保护目标分布与水电站布局之间的位置关系、水电站和橡胶坝脱流情况,结合重要 控制断面生态水量要求,对生态基流的相关规定及水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以 325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Tennant 为基础,综合确定了各河段最小下泄水量,见表 5.2.1-2。 (3)河流重要断面生态水量保障措施 以河道内生态用水量为控制指标,确定伊洛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 用水总量控制,控制流域供需水在用水指标之内,确立用水效率红线,提高流域农 业、工业节水技术水平,限制新增灌区面积,提高用水效率,以陕西省及河南省黄 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为约束,科学论证流域外调水规模;加强伊洛河流域水资 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将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及过程纳入流域水资源统一配置,确 保不同规划水平年伊洛河水生态保护重点河段生态水量、过程,以及伊洛河入黄水 量需求。 (4)水电站下泄生态水量保障措施 制定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水电站运行调度方案,将水电站下泄生态水量纳入水 电站日常运行管理,优化水电站的运行方式,确保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整顿伊洛 河水电站群建设,对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小水电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 理,保持重点河段河道水流自然连续性;对于协调开发与保护关系河段,因地制宜 采取引水口建立基流墩、挡水建筑物设置泄水装置、建设基流管道、安装下泄生态 流量在线监控和远程传输装置等措施,确保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枯水年份,当实 际来水量小于下泄生态流量时,电调服从水调,禁止水电站引水发电,来水全部下 泄。 表 5.2.1-2 河 流 洛 河 伊 河 河 段 源 头 至 灵 口 灵 口 至 杨 村 源 头 至 杨 村 代表 断面 灵口 白马寺 龙门镇 单位:m3/s、亿 m3 伊洛河主要断面生态需水 生态基流 需水对象 时段 流量 土著鱼类 河谷植被 土著鱼类 植被需水 生态基流 自净需水 景观需水 土著鱼类 植被需水 生态基流 自净需水 景观需水 生态需水量 水量 流量 4-6 月 4.9 7-10 月 10.7 11-3 月 2.0 2.0 4-6 月 11.7 16.6 7-10 月 34 11-3 月 10.0 8.2 4-6 月 7.3 10.3 7-10 月 19.6 27.4 11-3 月 3.8 326 水量 流量过程 2.27 维持河流自 然 流 量 过 程。 Ⅱ 7.52 4-6 月 有 淹 及岸边的流 量过程;其 它时段保证 河道生态基 流。 Ⅲ 4.22 4-6 月 有 淹 及岸边的流 量过程。 Ⅲ 6.0 1.78 5.83 3.15 14.5 48.3 3.8 水 质 要 求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河 流 河 段 伊 洛 河 杨 村 至 入 黄 口 生态基流 代表 断面 需水对象 黑石关 土著鱼类 植被需水 生态基流 自净需水 时段 流量 4-6 月 19.7 7-10 月 55.4 11-3 月 14.0 表 5.2.1-3 河流 河段 源头至灵口 灵口至故县 水库 灵口至 长水 故县水库 故县水库至 长水 洛河 4-6 月:4-6 11-3 月:2-3 4-6 月:6.0 11-3 月:4.0 4-6 月:6.0 11-3 月:4.0 4-6 月:8.0 11-3 月:4.0 宜阳以下 4-6 月:11-16 11-3 月:8-12 源头至陆浑水库 陆浑水库至杨村 伊洛河 杨村至入黄口 流量 水量 流量过程 12.89 4-6 月 有 淹 及岸边的流 量过程。 28.0 9.26 80.5 14.9 (12.89) Ⅲ 保障措施 禁止开发河段,维持天然流量及其过程 1、挡水坝上设置泄水洞或建设基流管道或取水 口建设基流墩,确保下泄流量。 2、安装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确保下泄流量 故县及崇阳河、禹门河水库等坝式水利设施应利 用泄水洞等措施保证枯水期生态流量。 1、在挡水坝上设置泄水洞或建设基流管道或取 水口建设基流墩,确保下泄流量。 2、在引水渠渠首加设控制闸,在河道流量小于 规定下泄流量时,适时关闭、降低阀门,减少引 流量,直至满足下泄流量。 在引水渠渠首加设控制闸,在河道流量小于规定 下泄流量时,适时关闭、降低阀门,减少引流 量,直至满足下泄流量。 1、挡水坝上设置泄水洞或建设基流管道或取水 口建设基流墩,确保下泄流量。 2、 安 装下 泄 流 量 在线 监 控 装 置, 确 保 下 泄 流 量。 3、位于伊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区核心区,规划建议上述工程进行水产种质资源 保护区影响评价,并实施具体的补偿措施。。 陆浑水库水利枢纽应利用泄水洞等措施保证枯水 期生态流量下泄。 开展铺沟电站回顾性评价,明确并落实生态水量 保护措施的设计、建设、运行与调度等。 对位于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的电站进 行环境合理性论证。 4-6 月:1.6 11-3 月:0.8 伊河 陆浑水库 水量 水 质 要 求 伊洛河不同河段下泄生态水量 下泄生态流量 (m3/s) 维持自然状态 长水至宜阳 长水至 杨村 生态需水量 4-6 月:7 11-3 月:4 4-6 月:7-10 11-3 月:4-6 4-6 月:18-26 11-3 月:12-18 b)《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 《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对《伊洛河流域综合规 划》优化和实施过程中的意见指出“(四)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加快流 域水电开发的清理整顿,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梯级电站,应依法退出并及时开展生 态修复;对依法保留的,应针对流域水生生境破碎问题,提出恢复河流连通性和鱼 类产卵场功能等对策措施。针对环境敏感河段生态需水,明确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和 重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流量并严格落实。提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工农业节 327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措施等环保对策建议。(六)全面推进河长制,加强流域综合管理,健全长效机 制。落实干支流生境保护、污染治理任务,建立健全水文、水环境、生态流量、水 陆生生态等监测体系,根据动态监测情况,落实和完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b) 工程河段生态流量需求分析 根据《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议纪 要》的函(环办函〔2006〕11 号文)和“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生态用水、低温 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环评函〔2006〕4 号文),为维护 河段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水利水电工程必须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其纳入工程水 资源综合配置中统筹考虑。生态流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 量;②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③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④ 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⑤水面蒸发量;⑥维持地下水位 动态平衡补给需水;⑦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⑧河道外生态需水量。 对于不同的河流,其需水对象的主要功能存在差异,相应生态用水应根据其具体的 主要功能而定,其考虑的对象和重点也应有所区别。 本工程不涉及河口和咸潮,因此除第 4 项外,其余按环办函〔2006〕11 号文和 环评函〔2006〕4 号文所述 7 个方面水量均需进行考虑分析。 1) 上水库 ① 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 目前,上水库坝址下游季节性无水,春、秋、冬为干沟,仅夏季有短暂性流 水,下游无河道取水口,无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求。 ② 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水量 根据现场踏勘和水生生态调查结果,工程上水库所在支流及水库未发现鱼类产 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未发现国家级、省级以及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珍 稀保护鱼类。 ③ 维持河流水体功能的水量 工程上水库坝下河道两岸植被覆盖率高,无工矿企业,沿岸无居民和农田。上 水库坝址下游青龙沟季节性无水,春、秋、冬为干沟,仅夏季有短暂性流水,且无 取水口、灌溉水源,无需额外新增水量稀释污染物。 ④ 水面蒸发量 328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上水库所在青龙沟径流主要以降水补给及地下水补给为主,年内春、秋、 冬为干沟,仅夏季有短暂性流水,故由此引起的水量损耗不予考虑。 ⑤ 地下水补给水量 工程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也不存在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 要的补给水量。 ⑥ 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需水量 工程上库所在的溪沟规模较小,仅需维持景观功能需要,无航运和水上娱乐的 需要,因此,不存在航运和水上娱乐需水量。 ⑦ 河道外生态需水量 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上库坝下河 道沿岸植物生长主要依靠天然降水,流域内也无湿地、湖泊、暗河等与其相连。因 此,无河道外生态需水量要求。 综上所述,本工程上库为原始山地 地貌,周围无工业污染源存在。上库所在青 龙沟为季节性干沟,与其他支沟汇合之前没有长流水,上水库坝址下游无工农业生 产及居民生活用水要求,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考虑范围主要为在不同时期,维持坝 下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生态流量。工程设计方案已考虑在副坝环库公路沿岸 建设截排水沟,将库周汇水导至坝下河道,上水库下游河道生态环境不会出现明显 变化,可不考虑设置其具体的生态流量需求值。 2) 下水库 下水库坝址下游约 2km 处建有后寺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的 小(I)型水库原为北山口镇饮用水源地,现已取消饮用水源地功能,且灌溉功能已有 替代方案。工程下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 51.0km2,水库天然多年平均径流量 为 522.8 万 m3 ,水库正常蓄水位 388m,死水位 367m,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 423 万 m3,调节库容 773 万 m3;后寺河水库集雨控制面积为 53.2km2,水库天然多年平 均径流量为 558.6 万 m3,水库正常蓄水位 330m,死水位 308m,正常蓄水位相应库 容 285 万 m3 ,调节库容 251 万 m3;工程下水库集雨面积占后寺河水库集雨面积比 例为 95.8%;天然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后寺河水库比例为 93.6%。因此,目前后寺河 水库主要功能均已取消,后寺河水库已不需要承担其原有的设计任务。同时,工程 329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下水库大坝下游约 17.7km 后寺河汇入伊洛河处为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 资源保护区范围,因此下水库坝下后寺河生态需水量需要考虑工程下水库大坝以下 约 17.7km 后寺河减水河段。 工程所在河道后寺河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建设有洪河水库、慈云寺水库、后寺河 水库,后寺河水库为后寺河上梯级水库最下游的一水库。后寺河河道上已有水库均 未考虑生态流量泄放措施,汛期仅靠多余来水下泻,非汛期无水下泻。根据《伊洛 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针对工程所在后寺河汇入的伊洛河干流(杨 村至入黄口段)提出了 4-6 月需下泄 18~26m3/s,11-3 月需下泄 12~18m3/s 生态流 量的要求。同时根据《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 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 号文)和《关于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生态环 境保护措施的通知》(环发〔2014〕65 号)的相关要求,按照环评“以新带老”的原 则,本工程下水库需考虑下泄生态流量。 ① 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 (1) 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 后寺河水库:工程坝址下游后寺河水源地主要作为南山口水厂的水源。南山口 水厂主要为南山口片区东风村、底沟村、西头村、西河村、北湾村及镇区提供水 源,水厂建于 1990 年 1 月,设计生产能力 1.5 万 m3/d。目前后寺水库已取消饮用 水源地功能。 依据《巩义市北山口镇后寺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调整论证报告》,“根据水 文气象和实际供水等资料分析,后寺河水库和慈云寺水库来水量枯丰变化较大, 近年蓄水量较少,水库供水保障能力严重不足。目前,后寺河水库原供水区域由 巩义市石板沟黄河滩地下水、坞罗水库地表水两个供水原地供水;北山口镇居民 生活主要由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现状供水有保障。”因此,后寺河水库原有 供水范围内东风村、底沟村、西头村、西河村、北湾村及镇区居民生活用水不需取 用继续取用后寺河水源地的用水。巩政[2022]9 号文,确认取消后寺河水库饮用水源 地功能,豫政文[2023]8 号确认取消后寺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功能。巩义市水利局 关于《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对后寺河水库影响的函》的复函明 确“后寺河水库原有的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将由南水北调水、黄河干流水和陆 330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浑水库水进行替代”。因此,工程生态流量无需考虑后寺河水库的生活用水量。 后寺河水库大坝至后寺河河口段:经现场调查后寺河水库大坝至后寺河城区段 枯水期出现断流,丰水期也无常年流水,河段内无永久和临时的生活用水及工业生 产用水取水口。后寺河城区起始段至后寺河河口段现状为有水河段,无永久和临时 的生活用水及工业生产用水取水口。因此,工程生态流量无需考虑工程坝址下游后 寺河水库大坝至汇入伊洛洛河段生活及工业生产用水量。 (2)灌溉用水 后寺河水库:经现状调查,根据《后寺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库原有灌溉面积 1.5 万亩,实灌溉面积 0.8 万亩。依据《巩义市北山口镇后寺河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调整论证报告》“由于近些年后寺河水库的供水量保证率低下, 已逐渐不再担任灌溉任务。根据巩义市水利局关于《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 建设和运行对后寺河水库影响的函》的复函明确“后寺河水库原有的城镇供水和农 业灌溉用水将由南水北调水、黄河干流水和陆浑水库水进行替代”。因此,本工程 生态流量无需考虑后寺河水库的灌溉用水量。 后寺河水库大坝至后寺河河口段:经现场调查后寺河水库大坝至后寺河河口段 枯水期出现断流,丰水期也无常年流水,后寺河沿岸农田不使用后寺河河水进行灌 溉。因此,后寺河水库大坝至后寺河河口段无需考虑灌溉用水量。 综上,本工程生态流量无需考虑额外灌溉流量。 ② 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水量 根据现场踏勘和水生生态调查结果,工程下水库所在河道无成规模产卵场、越 冬场、索饵场。 工程下水库大坝约 18.3km 处为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范 围,由于下水库大坝下游约 2km 为后寺河水库大坝,且后寺河大坝至入伊洛河河口 处段存在多处橡胶坝和溢流坝,同时工程下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仅为 0.166m3/s,占伊洛河多年平均流量 98.6m3/s 的百分比仅为 0.17%,占伊洛河多年平 均径流量比例偏少;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流量主要依靠伊 洛河干流来水维持,且后寺河水库现状无下泄生态流量,未对水产种质保护区产生 较大影响。因此,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受后寺河上游来水量影响较 331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小,现状水量可通过伊洛河干流来水得到保障。 综上,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水量不需考虑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 源保护区,由于后寺河为季节性流水河段,仅需考虑维持下游河段水生生态系统稳 定所需要的水量。 ③ 维持河流水体功能的水量 随着工程征地居民、耕地的减少,排入河流的污废水量将会减少,同时,本工 程运行期几乎不耗水,运行期除了补充水库蒸发、渗漏损失外,多余水量均下放至 坝址下游,对下游河道的水质影响较小,不需额外新增水量稀释污染物。 ④ 水面蒸发量 工程下水库坝下后寺河流域径流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且本地区多年平均蒸发 量 1854.9mm,平均降水量 597.6mm,经计算干燥度(蒸降比值)(EPR)为 3.10>2.5, 因此,本次考虑下泄水量补充水面蒸发量。 ⑤ 地下水补给水量 工程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因此也不存在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 所需要的补给水量。 ⑥ 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需水量 工程下库所在河流规模较小,仅需维持景观功能需要,无航运和水上娱乐的需 要,因此,不存在航运和水上娱乐需水量。 ⑦ 河道外生态需水量 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下库坝下河 道沿岸植物生长主要依靠天然降水,流域内也无湿地、湖泊、暗河等与其相连。因 此,无河道外生态需水量要求。 综上所述,下水库坝址下游评价范围河段内需考虑维持下游河段水生生态系统 稳定所需要的水量及水面蒸发量,无需考虑下游生活生产用水、灌溉用水、河水补 给地下水量、航运、水上娱乐需水量等。 c) 生态流量需求计算 由于上水库工程设计方案已考虑在副坝环库公路沿岸建设截排水沟,将库周汇 水导至坝下河道,上水库下游河道生态环境不会出现明显变化,故不再考虑其具体 332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生态流量需求值。下水库坝址下游经分析无需考虑下游生活生产用水、灌溉用 水、河水补给地下水量、航运、水上娱乐需水量等,仅需要考虑维持下游河段水生 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水量和水面蒸发量。 1) 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水量 根据《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指南(试行)》(环评函〔2006〕4 号)、《河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SL/Z 4792010),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采用 Tennant 法计算时,最小下泄流量达到 多年平均流量的 10%时,已能使河道维持在“一般”状态。本阶段采用 Tennant 法、 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计算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 (1) Tennant 法 该法适用于大中型河流,下水库最小下泄流量达到多年平均流量的 10%,即 0.0071m3/s,已能使河道维持在“一般”状态。由于下水库下游后寺河河道枯水期出现 断流,丰水期也无常年流水,河道现状水生生态环境偏差,水生生态环境不敏感; 同时,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水量不需考虑水产种质保护区的需水量,仅 需考虑下游河道需水量,因此水生生态需水量按 10%下泄即可。 (2) 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 以下水库坝址处 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作为减水河段基本生态需水量。根 据 1962 年~2021 年的径流系列资料统计,下水库断面 90%最枯月流量为 0m3/s。 下水库坝址处 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为 0m3/s,小于 Tennant 法所取生态流 量 0.0071m3/s,因此本工程下水库坝址需向下游泄放不小于 0.0071m3/s 的流量,年 下泄生态流量约 22.52 万 m3。 2) 水面蒸发量 下库坝下后寺河河水面蒸发量根据《蓄水位专题》推算的上、下水库大水体蒸 发 量 成 果 进 行 类 比 , 上 下 水 库 正 常 蓄 水 位 水 面 面 积 分 别 为 0.18 、 0.367km2(547000m2),后寺河减水河段长度 17.7km,平均水面宽 5m,折算水面面积 88500m2,各月大水体蒸发量成果见表 5.2.1-2。因此下水库下游后寺河年蒸发量约 为 0.0026m3/s,即 8.13 万 m3/a。 表 5.2.1-2 项目 水体蒸发量 单位:(万 m3)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合计 333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下水库蒸发损失量 2.2 2.7 4.6 5.4 7.2 9.2 3.4 3.2 2.7 4.0 3.2 2.4 50.20 0.36 0.44 0.75 0.87 1.17 1.49 0.55 0.52 0.44 0.65 0.52 0.39 8.13 后寺河水面蒸发量 3) 生态流量 下水库坝下生态流量需考虑维持下游河段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水量及补 充水面蒸发量。因此下水库所需生态流量为维持河段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水量 与补充水面蒸发量之和,为 0.0097m3/s。 d) 生态流量的符合性分析 1) 《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见要求 根据《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针对工程所在后寺河汇入的 伊洛河干流(杨村至入黄口段)提出了 4-6 月需下泄 18~26m3/s,11-3 月需下泄 12~18m3/s 生态流量的要求。 2) 生态流量的符合性分析 工 程 下 水 库 坝 址 处 多 年 平 均 流 量 仅 为 0.166m3/s , 占 伊 洛 河 多 年 平 均 流 量 98.6m3/s 的百分比仅为 0.17%,占伊洛河多年平均径流量比例偏少;现状后寺河河 道枯水期断流、丰水期也无常年流水,伊洛河干流来水主要依靠上游伊河和洛河及 其它支流来水维持。本工程设计的下水库泄放的 0.0097m3/s 生态流量充分考虑了维 持下游河段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水量及补充水面蒸发量,下泄生态流量基本 可满足下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求,本工程的设置生态流量泄放满足《伊洛河流域综合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见的要求。但考虑到工程下游分布有后寺河水库 大坝及多处拦河溢流坝,且上述工程均未考虑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因此本工程泄放 的生态流量,需下游的后寺河水库及多处拦河溢流坝按照《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 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见要求补充相应的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后,方能发挥真正 的作用。 5.2.1.4 施工期水文情势影响 施工期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典型平水年(P=50%)、典型枯水年(P=75%)天然来 水条件下,后寺河年内水量分配详见表 5.2.1-3~5。 坞罗水库:项目所需新水量均需要利用已有管线从坞罗水库进行补水。坞罗水 库是陆浑水库为巩义市供水的中转水库,项目所使用的水量均利用陆浑水库供给巩 334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义市的用水指标的节余量,不会增加陆浑水库供给巩义市原有的用水总量,也不会 改变坞罗水库水资源总水量;项目补水期间可能会引起坞罗水库水位发生一定消落 变化,但这些变化在坞罗水库的现有的运行中已经存在,工程施工期补水不会增加 水位消落变化的强度和幅度。因此,项目施工期的补水不会对坞罗水库的水文情势 产生较大影响,坞罗水库水文情势基本维持在项目实施前的状态。 上水库:施工期上水库不取水,由下水库及坞罗水库补水,在不同来水条件 下,上水库所在河道的天然来水量全部下泄,逐月下泄流量占天然来水比例在全年均 维持在 100%。施工期,上水库施工导流采用围堰的隧洞导流方式,优先保障下游生 态流量。通过设置储水池、调蓄池来储存施工用水,上游来水不足时,除保证生态 流量,需减少或停止取水。因此施工期环库公路以上汇水区内的天然汇水导至坝 下,故上水库坝下水文情势基本维持施工前状态。 下水库:施工期取水水源为坞罗水库,后寺河来水充足情况下,先满足生态流 量下泄后供施工取水,来水不足的情况下,来多少泄多少。 下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1~6 月、10~12 月来水量均不能满足施工 取水,需从坞罗水库补水,其余月份来水量充足,满足施工取水后仍有多余水量下 泄,且满足生态流量下泄需求,对坝下水文情势影响较小。其中 1~3 月、12 月来 水量最少,不能满足生态流量下泄要求,天然来水来多少泄多少,下泄流量与生态 流量需求的比值分别为 6.03%、49.07%、69.55%、17.88%,工程对后寺河水库水文 情势产生一定影响,但由报告 5.2.1.3 节可知,后寺河水库主要功能现已取消,已不 再承担其原有设计任务,因此影响在可控范围;但对后寺河大坝下游河道至河口段 水文情势影响较小(由于此段现状河道有多处拦水溢流坝、枯水期断流、丰水期亦无 常年流水)。 下水库坝址处平水年(P=50%)来水条件下:1~3 月、11~12 月无来水,需全部 从坞罗水库补水;4 月~10 月来水量较充足,可优先满足生态流量下泄;其中 6~9 月月下泄水量均超过生态用水需求,施工取水对下水库坝下水文情势影响较小;下 水库坝址处枯水年(P=75%)来水条件下:1~4 月、10~12 月月均无来水,需全部从 坞罗水库补水,该时段对下后寺河水库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后寺河大坝下 游河道至河口段水文情势影响较小。其余月份仅 5 月~9 月来来水量基本可满足生态 335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流量下泄要求,对坝下水文情势影响较小。 综上,多年平均来水、平水年、枯水年,受上游梯级水库拦蓄和天然来水不足 影响,多数时段坝下生态流量不足,对下水库坝下后寺河水库(现已取消主要功能) 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且可控;现状后寺河水库未考虑生态流量下泄 措施,本工程施工期考虑了生态流量下泄到工程下水库下游,在后寺河水库及下 游拦水溢流坝按照《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意见要求完 善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后,工程建设会对对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水文情势和水生生 态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 336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2.1-3 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施工期下水库坝址下泄流量变化表 上水库 月份 下水库 上水库天然 来水量 施工计划取 水量 需补水量 下泄 水量 下泄流量占天然来水比例 下水库 天然来水量 生态用水 需求 施工计划取水量 需补水量 下泄 水量 下泄流量与生态用水需求的比值 下泄流量占天然来水的比例 单位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 % 1 0.0076 0 0 0.0076 100 0.16 2.60 15.48 15.48 0.16 6.03 100.00 2 0.0293 0 0 0.0293 100 1.15 2.35 16.65 16.65 1.15 49.07 100.00 3 0.0865 0 0 0.0865 100 1.81 2.60 17.80 17.80 1.81 69.55 100.00 4 0.1925 0 0 0.1925 100 5.85 2.51 16.93 13.59 2.51 99.83 42.90 5 0.3147 0 0 0.3147 100 11.70 2.60 17.65 8.55 2.60 100.08 22.23 6 0.3585 0 0 0.3585 100 16.52 2.51 16.50 2.49 2.51 99.83 15.19 7 0.8913 0 0 0.8913 100 66.19 2.60 18.43 0.00 45.16 1738.08 68.22 8 0.7496 0 0 0.7496 100 55.66 2.60 18.43 0.00 34.63 1332.86 62.21 9 0.5337 0 0 0.5337 100 42.88 2.51 17.35 0.00 23.02 915.51 53.68 10 0.213 0 0 0.213 100 16.45 2.60 20.79 6.94 2.6 100.08 15.80 11 0.0985 0 0 0.0985 100 6.41 2.51 20.79 16.90 4.4 175.00 68.65 12 0.0104 0 0 0.0104 100 0.46 2.60 20.79 20.79 0.46 17.88 100.00 337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2.1-4 典型平水年(P=50%)来水条件下施工期下水库坝址下泄流量变化表 上水库 月份 下水库 上水库天然 来水量 施工计划取 水量 需补水量 下泄水量 下泄流量占天然来水比例 下水库 天然来水量 生态用水 需求 施工计划取水量 需补水量 下泄 水量 下泄流量与生态用水需求的比值 下泄流量占天然来水的比例 单位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 % 1 0.0076 0 0 0.0076 100 0.00 2.60 15.48 15.48 0.00 - - 2 0.0293 0 0 0.0293 100 0.00 2.35 16.65 16.65 0.00 - - 3 0.0865 0 0 0.0865 100 0.00 2.60 17.80 17.80 0.00 - - 4 0.1925 0 0 0.1925 100 2.80 2.51 16.93 16.65 2.51 99.83 89.71 5 0.3147 0 0 0.3147 100 4.69 2.60 17.65 15.56 2.60 100.08 55.49 6 0.3585 0 0 0.3585 100 6.27 2.51 16.50 12.74 2.51 99.83 40.03 7 0.8913 0 0 0.8913 100 35.54 2.60 18.43 0.00 14.51 558.53 40.83 8 0.7496 0 0 0.7496 100 33.54 2.60 18.43 0.00 12.51 481.61 37.30 9 0.5337 0 0 0.5337 100 26.58 2.51 17.35 0.00 6.71 267.04 25.26 10 0.213 0 0 0.213 100 12.34 2.60 20.79 11.05 2.6 100.08 21.07 11 0.0985 0 0 0.0985 100 0.00 2.51 20.79 23.31 0.00 - - 12 0.0104 0 0 0.0104 100 0.00 2.60 20.79 20.79 0.00 - - 注:表中“-”表示下水库坝址处来水流量为 0,无法获得相关比值。 338 河南巩义巩义后寺河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2.1-5 典型枯水年(P=75%)来水条件下施工期下水库坝址下泄流量变化表 上水库 月份 下水库 上水库天然 来水量 施工计划取 水量 需补水量 下泄 水量 下泄流量占天然来水比例 下水库 天然来水量 生态用水 需求 施工计划取水量 需补水量 下泄 水量 下泄流量与生态用水需求的比值 下泄流量占天然来水的比例 单位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 % 1 0.0076 0 0 0.0076 100 0.00 2.60 15.48 15.48 0.00 - - 2 0.0293 0 0 0.0293 100 0.00 2.35 16.65 16.65 0.00 - - 3 0.0865 0 0 0.0865 100 0.00 2.60 17.80 17.80 0.00 - - 4 0.1925 0 0 0.1925 100 0.00 2.51 16.93 19.44 0.00 - - 5 0.3147 0 0 0.3147 100 2.54 2.60 17.65 17.71 2.54 97.70 100.00 6 0.3585 0 0 0.3585 100 3.21 2.51 16.50 15.80 2.51 100.00 78.33 7 0.8913 0 0 0.8913 100 9.53 2.60 18.43 0.00 2.60 100.00 27.25 8 0.7496 0 0 0.7496 100 9.34 2.60 18.43 0.00 2.60 100.00 27.81 9 0.5337 0 0 0.5337 100 5.04 2.51 17.35 0.00 2.51 100.00 49.89 10 0.213 0 0 0.213 100 0.00 2.60 20.79 23.39 0.00 - - 11 0.0985 0 0 0.0985 100 0.00 2.51 20.79 23.31 0.00 - - 12 0.0104 0 0 0.0104 100 0.00 2.60 20.79 20.79 0.00 - - 注:表中“-”表示下水库坝址处来水流量为 0,无法获得相关比值。 33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2.1.5 初期蓄水期水文情势影响 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工程施工总工期为 5 年 9 个月 (不含筹建期),上水 库下闸时间为第 4 年 10 月初,下水库下闸时间为第 4 年 2 月初,第 1 台机组计划投 产时间为第 5 年 12 月底,以后每隔 3 个月投产 1 台机组,直至第 6 年 9 月底全部机 组投产发电。为满足首台机运行,需提前 3 个月进行首台机调试。 电站首台机调试以水泵工况作为启动工况运行,首台机组调试时间按 4h 考虑。 首台机调试时,上、下水库总需水量包括充填死库容水量、单机满发 4h 水量和单条 引水道充填水量(8.8 万 m³)。其中上水库需水量最少需满足单条引水道充填水量,下 水库需水量包括上、下水库死库容水量(下水库考虑填渣量 200 万 m³,孔隙率按 15%考虑)、单机满发 4h 水量。由于上水库流域面积很小,考虑水库的蒸发、渗漏 后,水库靠流域面积的天然来水,基本蓄不了水,因此,首台机调试时单条引水道 充填水量 8.8 万 m³,需从下水库抽至上水库进/出水口,初步考虑根据施工期供水设 施将水从下水库抽至上水库进/出水口。首台机调试运行后,各台机组正式投产运行 所需蓄水量应满足投产机组容量日连续满发小时数 6h 要求所需水量。 根据上述蓄水要求,巩义抽水蓄能电站初期蓄水各阶段所需水量成果见表 5.2.1-6。 表 5.2.1-6 项 目 单位:万 m3 初期蓄水各阶段总需水量 投产时间 需水量 首台机调试运行 第 5 年 9 月底 318 第 1 台机组正式投产 第 5 年 12 月底 373 第 2 台机组正式投产 第 6 年 3 月底 537 第 3 台机组正式投产 第 6 年 6 月底 711 第 4 台机组正式投产 第 6 年 9 月底 875 966 总需水量(含裕度库容) 备 注 上水库来水很小,不考 虑上水库蓄水,只考虑 下水库蓄水 — 水库初期蓄水总需水量为 966 万 m3,从下水库下闸至第 4 台机组正式投产约 32 个月,平均年蓄水量为 362 万 m3 ,相当于下水库坝址以上河道多年平均来水 量的 161%。由此可见,水库初期蓄水占用了下水库下游河道大部分径流量后, 仍需要靠坞罗水库补水工程满足蓄水要求。坝址断面典型平水年(P=50%)、典型枯 水年(P=75%)天然来水条件下、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下泄流量的年内变化情况详见表 34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2.1-7~5.2.1-10。 表 5.2.1-7 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初期蓄水期下泄水量过程计算表 天然来水 流量 蒸发流量 渗漏流量 下泄生态 流量 扣除蒸渗和生态流 量后流量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1 0.16 2.2 6.87 0.16 - 2 1.15 2.7 6.87 1.15 - 3 1.81 4.6 6.87 1.81 - 4 5.85 5.4 6.87 2.51 - 5 11.70 7.2 6.87 2.60 - 6 16.52 9.2 6.87 2.51 - 7 66.19 3.4 6.87 2.60 53.32 8 55.66 3.2 6.87 2.60 42.99 9 42.88 2.7 6.87 2.51 30.80 10 16.45 4 6.87 2.60 2.99 11 6.41 3.2 6.87 2.51 - 12 0.46 2.4 6.87 0.46 - 合计 225.24 50.20 82.44 24.03 130.09 表 5.2.1-8 典型平水年(P=25%)来水条件下初期蓄水期下泄水量过程计算表 月份 天然来水 流量 蒸发流量 渗漏流量 下泄生态 流量 扣除蒸渗和生态流 量后流量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1 0.00 2.2 6.87 0 - 2 0.00 2.7 6.87 0 - 3 2.77 4.6 6.87 2.60 - 4 5.09 5.4 6.87 2.51 - 5 10.55 7.2 6.87 2.60 - 6 26.19 9.2 6.87 2.51 7.61 7 71.71 3.4 6.87 2.60 58.84 8 62.29 3.2 6.87 2.60 49.62 月份 34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2.1-8(续) 天然来水 流量 蒸发流量 渗漏流量 下泄生态 流量 扣除蒸渗和生态流 量后流量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9 58.19 2.7 6.87 2.51 46.10 10 23.40 4 6.87 2.60 9.93 11 8.44 3.2 6.87 2.51 - 12 0.00 2.4 6.87 0 - 月份 合计 268.63 50.20 82.44 23.05 172.10 注释:当上游来水不满足生态流量需求值时,上游来水多少,下泄对应值补充生态流量需求。 表 5.2.1-9 月份 1 2 3 典型平水年(P=50%)来水条件下初期蓄水期下泄水量过程计算表 天然来水流 量 蒸发 流量 渗漏 流量 下泄生态流量 扣除蒸渗和生态流 量后流量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2.2 6.87 0 - 2.7 6.87 0 - 4.6 6.87 0 - 2.51 - 2.60 - 2.51 - 2.60 22.67 2.60 20.88 2.51 14.49 2.60 - 0 - 0 - 17.93 58.04 0.00 0.00 0.00 4 2.80 5.4 6.87 5 4.69 7.2 6.87 9.2 6.87 3.4 6.87 3.2 6.87 2.7 6.87 4 6.87 3.2 6.87 2.4 6.87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6.27 35.54 33.54 26.58 12.34 0.00 0.00 121.76 50.20 82.44 注释:当上游来水不满足生态流量需求值时,上游来水多少,下泄对应值补充生态流量需求。 34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2.1-10 月份 典型枯水年(P=75%)来水条件下初期蓄水期下泄水量过程计算表 天然来水流 量 蒸发流量 渗漏流量 下泄生态流量 扣除蒸渗和生态流 量后流量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1 0.00 2.2 6.87 0 - 2 0.00 2.7 6.87 0 - 3 0.00 4.6 6.87 0 - 4 0.00 5.4 6.87 0 - 5 2.54 7.2 6.87 2.54 - 6 3.21 9.2 6.87 2.51 - 7 9.53 3.4 6.87 2.60 - 8 9.34 3.2 6.87 2.60 - 9 5.04 2.7 6.87 2.51 - 10 0.00 4 6.87 0 - 11 0.00 3.2 6.87 0 - 12 0.00 2.4 6.87 0 - 合计 29.66 50.20 12.82 0.00 82.44 注释:当上游来水不满足生态流量需求值时,上游来水多少,下泄对应值补充生态流量需求。 坞罗水库:项目初期蓄水期所需补水量也均需要利用已有管线从坞罗水库进行 补水,且所使用的水量同施工期一致均利用陆浑水库供给巩义市的用水指标的节余 量;项目初期蓄水期不会对坞罗水库的水文情势产生较大影响,坞罗水库水文情势 基本维持在项目实施前的状态。(具体分析参见 5.2.1.4 节) 上水库:本工程从施工期开始,环库公路以上汇水区内的天然汇水将被截流导 至坝下,使得坝下基本形成长流水,上水库坝下水生生态系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下水库:在多年平均来水、典型平水年(P=50%)、枯水年(P=75%)三种来水条件 下,工程仅靠上下库河道取水均不能满足水库蓄水需求,需要从坞罗水库补水。针 对本工程特殊情况,初期蓄水期,当本工程下水库在上游来水较充足的月份应充分 考虑生态流量泄放要求后,其余用水用于水库蓄水,不考虑下泄。当上游来水不足的 月份需优先保证生态流量需求,上游来水需来多少下泄多少保证下游生态流量。典型 平水年(P=50%)、枯水年(P=75%)来水条件下,仅丰水期个别月份天然来水量能满足 34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生态流量需求的最小流量下泄,枯水期下泄水量占天然来水的比值增大而丰水期占 天然来水的比值减小,对下游水文情势和生态环境较为有利。 工程建设前,由于下水库坝址下游约 2km 为已有后寺河水库大坝,同时后寺 河水库大坝下游有多座拦河坝;初期蓄水期工程仅考虑下泄生态流量其余水量均不 下泄,虽然工程蓄水会对后寺河水库(现已取消主要功能)的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 响,但影响较小且可控;现状后寺河水库未考虑生态流量下泄措施,本工程初期 初期蓄水期考虑了生态流量下泄到下水库下游,在后寺河水库及下游拦水溢流坝 按照《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意见要求完善生态流量泄 放措施后,工程建设会对对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水文情势和水生生态产生一定的 有利影响。 5.2.1.6 运行期水文情势影响 根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蓄蓄能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相关成果本工程所在流 域天然来流不足以满足电站的用水需求,本工程初期蓄水期需补水量为 655 万 m³, 运行期每年最大补水量 130 万 m³,年均补水量 27 万 m³。 运行期,工程只需补充水库运行所需的蒸发和渗漏量,当本工程下水库在上游来 水较充足的月份充分考虑生态流量、水库蒸发和渗漏量后,其余水量全部下泄;当上 游来水不足的月份需优先保证生态流量需求,上游来水需来多少下泄多少保证下游生 态流量,水库蒸发和渗漏的量则通过工程补水工程补齐。 a) 对补水水源地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坞罗水库:项目运行期所需补水量也均需要利用已有管线从坞罗水库进行补 水,且所使用的水量同施工期、初期蓄水期一致均利用陆浑水库供给巩义市的用水 指标的节余量,且年使用水量仅用于补充项目上下水库蒸发渗漏,使用量较施工 期、初期蓄水期大幅减少;因此,项目运行期不会对坞罗水库的水文情势产生较大 影响,坞罗水库水文情势基本维持在项目实施前的状态。(具体分析参见 5.2.1.4 节) b) 对上游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由于兴建水库,上、下水库蓄水后库区水面面积、水量、水位、水深等水文因 子均发生变化。上水库库区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积 0.24km2 ,水量 793 万 m³,水位 855m、水深 33 m、水面宽约 450 m。下水库库区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积 0.48km2,水 34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量 908 万 m³ ,水位 388m,水深 30 m,水面宽约 260 m。 上水库为青龙沟源头,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 0.34 km2,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 0.001 m3/s,上游来水通过环库公路截排水沟排至下游,因此不会抬高上游水位,对 上游水文情势影响较小。 下水库由于兴建水库,上、下水库蓄水后将抬高水库上游河道水位。而且兴建 水库后,使库区河槽水面增宽、水域的面积加大。进而引起库区水流流速减小,可 能导致水流含沙量沉积;本电站运行后,根据实际用电情况,会出现 2 种典型工 况。典型工况 1 连续满发小时数 6h,夜间从下库往上库抽水 8h,白天从上库放水发 电,晚上抽水蓄能,除事故备用外,一般日内完成一次抽水、发电过程,此为极端 情况,一般情况不采用。典型工况 2 抽水 2h,发电 3h,每天上水库、下水库来回交 换 3 次~4 次,此为常用工况。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特点为上、下库水量之间的反复循 环利用,上水库、下水库日内完成一次或多次水量更新交换,库区水面面积、水 量、水位、水深、流速、水面宽日内变化较大,含沙量沉积可能性较小。 c) 对库区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电站进入正常运行后,水库水量在上、下水库间循环利用。 上水库上游来水全部下泄,不进入库内,因此上水库水位变化主要为电站抽水 工况和发电工况过程中的水位变化,日内水位变幅为 40m。 下水库正常运行期补水主要考虑补充上、下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其他剩 余水量均通过泄流设施下泄至后寺河水库坝址下游河道。下水库水位变幅主要在正 常蓄水位 388m 至最低运行水位 367m 之间变化,日内水位变幅为 21m,最低运行 水位以下库容为 129 万 m3。 d) 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上水库:库周汇水都会通过环库公路沿岸截排水沟导至坝下,不会因电站运行 而出现日内变化;工程设计方案通过加高坝顶设置蓄洪库容解决洪水问题,未设置 泄水建筑物,洪水将经下水库下泄,汛期上水库日内下泄流量也较为稳定。 下水库:下水库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来水、典型平水年(P=25%)、典型平水年 (P=50%)、枯水年(P=75%)天然来水条件下下泄流量的年内变化情况详见表 5.2.111~14。 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枯水月份 1~3、12 月下水库坝址处的逐月下泄流量占天 34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然来水比例为 100%,来水全部下泄有利于改善下游河道水文情势;丰水期 7~9 月 份下水库坝址处的逐月下泄流量占天然来水比例均超过 70%,对坝址下游水文情势 影响较小;4~6、10~11 月份下水库坝址处的逐月下泄流量占天然来水比例均低于 50%,考虑工程下水库下游 2km 为已建后寺河水库(现已取消主要功能,无生态流量 泄放措施),现状河道枯水期断流、丰水期亦无常年流水,工程对下水库坝下后寺河 水库水文情势影响较小且可控,但工程泄放生态流量到后寺河大坝下游河道,工程 对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河道的水生态生境改善有利。 典型平水年(P=25%),1、2、12 月下水库坝址处的天然来流为 0,不能满足生 态流量泄放要求,无生态流量下泄;其余月份与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类似,工程对 下水库坝下后寺河水库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但工程对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河道 的水生态生境改善有利。典型平水年(P=50%)1~3、11、12,典型平水年(P=75%), 1~4、10~12 月下水库坝址处的天然来流为 0,不能满足生态流量泄放要求,无生 态流量下泄;其余月份与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类似。 综上,考虑工程下水库下游 2km 为已建后寺河水库(现已取消主要功能,无生 态流量泄放措施),现状河道枯水期断流、丰水期亦无常年流水,工程对后寺河水库 水文情影响较小且可控,但工程泄放生态流量到下水库下游,在后寺河水库及下游 拦水溢流坝按照《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意见要求完善 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后,工程建设会对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河道的水生态生境改善有 利。 表 5.2.1-11 多年平均运行期下水库坝址下泄水量年内变化表 蒸发流量 渗漏流量 下泄生态 流量 下泄流量 下泄流量 占天然来水 比例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 1 0.16 2.2 6.87 0.16 0.16 100.00 2 1.15 2.7 6.87 1.15 1.15 100.00 3 1.81 4.6 6.87 1.81 1.81 100.00 4 5.85 5.4 6.87 2.51 2.51 42.98 5 11.70 7.2 6.87 2.60 2.60 22.21 6 16.52 9.2 6.87 2.51 2.51 15.22 天然来水 月份 流量 34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 66.19 3.4 6.87 2.60 53.32 80.56 8 55.66 3.2 6.87 2.60 42.99 77.24 9 42.88 2.7 6.87 2.51 30.80 71.82 10 16.45 4 6.87 2.60 2.99 18.14 11 6.41 3.2 6.87 2.51 2.51 39.23 12 0.46 2.4 6.87 0.46 0.46 100.00 合计 225.24 50.20 82.44 24.02 143.81 63.85 注:1、由于业主营地位于巩义市区,运行期仅在水电站设管理用房需水量较少,本次计算暂未 考虑。 表 5.2.1-12 典型平水年(P=25%)运行期下水库坝址下泄水量年内变化表 天然来水 下泄流量 蒸发流量 渗漏流量 下泄生态 流量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 1 0.00 2.2 6.87 0 0 - 2 0.00 2.7 6.87 0 0 - 3 2.77 4.6 6.87 2.60 2.60 93.72 4 5.09 5.4 6.87 2.51 2.51 49.39 5 10.55 7.2 6.87 2.60 2.60 24.62 6 26.19 9.2 6.87 2.51 7.61 29.05 7 71.71 3.4 6.87 2.60 58.84 82.06 8 62.29 3.2 6.87 2.60 49.62 79.66 9 58.19 2.7 6.87 2.51 46.10 79.23 10 23.40 4 6.87 2.60 9.93 42.44 11 8.44 3.2 6.87 2.51 2.51 29.78 12 0.00 2.4 6.87 0 0 - 合计 268.63 50.20 82.44 23.05 182.32 67.87 月份 流量 下泄流量 占天然来水比 例 注:由于业主营地位于巩义市区,运行期仅在水电站设管理用房需水量较少,本次计算暂未考 虑。 34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2.1-13 典型平水年(P=50%)运行期下水库坝址下泄水量年内变化表 天然来水 下泄流量 下泄流量 占天然来水 比例 蒸发流量 渗漏流量 下泄生态 流量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 1 0.00 2.2 6.87 0.00 0.00 - 2 0.00 2.7 6.87 0.00 0.00 - 3 0.00 4.6 6.87 0.00 0.00 - 4 2.80 5.4 6.87 2.51 2.51 89.86 5 4.69 7.2 6.87 2.60 2.60 55.45 6 6.27 9.2 6.87 2.51 2.51 40.03 7 35.54 3.4 6.87 2.60 22.67 63.79 8 33.54 3.2 6.87 2.60 20.88 62.23 9 26.58 2.7 6.87 2.51 14.49 54.53 10 12.34 4 6.87 2.60 2.60 21.07 11 0.00 3.2 6.87 0 0 - 12 0.00 2.4 6.87 0 0 - 合计 121.76 50.20 82.44 17.93 68.26 56.07 月份 流量 注:由于业主营地位于巩义市区,运行期仅在水电站设管理用房需水量较少,本次计算暂未考 虑。 34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2.1-14 典型枯水年(P=75%)运行期下水库坝址下泄水量年内变化表 天然来水 流量 蒸发流量 渗漏流量 生态流量 下泄流量 下泄流量占天 然来水比例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万 m3 - 1 0.00 2.2 6.87 0.00 0.00 - 2 0.00 2.7 6.87 0.00 0.00 - 3 0.00 4.6 6.87 0.00 0.00 - 4 0.00 5.4 6.87 0.00 0.00 - 5 2.54 7.2 6.87 2.54 2.54 100 6 3.21 9.2 6.87 2.51 2.51 78.33 7 9.53 3.4 6.87 2.60 2.60 27.25 8 9.34 3.2 6.87 2.60 2.60 27.83 9 5.04 2.7 6.87 2.51 2.51 49.89 10 0.00 4 6.87 0.00 0.00 - 11 0.00 3.2 6.87 0.00 0.00 - 12 0.00 2.4 6.87 0.00 0.00 - 合计 29.66 50.20 82.44 12.82 12.82 43.23 月份 注:由于业主营地位于巩义市区,运行期仅在水电站设管理用房需水量较少,本次计算暂未考 虑。 34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2.2 水质影响预测与评价 5.2.2.1 施工期水质影响 a) 废(污)水排放 本工程施工期废(污)水主要为砂石加工生产废水、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基坑 排水、含油废水、洞室排水以及生活污水等。其中砂石料废水、混凝土废水、含油 废水、洞室排水处理后回用于系统自身或场地冲洗;基坑排水和施工营地生活污水 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场地绿化和洒水降尘,基坑排水中回用不了的再达标排放至后寺 河,总排放量约48m3/d,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上库坝下至下库库尾区间的河道。 由于废污水分散排放,且直接排入后寺河,进入河道即随河流流向下游,但本 工程中后寺河为一季节性河流,污染物不能迅速与水体混合均匀,因此根据《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采用河流均匀混合模型进行预测。 模型表达式为: 式中: C——污染物浓度,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h——水库上游背景浓度,mg/L,分别取丰水期及枯水期监测断面 SW1 数据 值; Qp——污染物排放流量,m3/s; Qh——多年平均入库流量,m3/s。 本工程废污水处理系统出水均按要求进行回收利用,一般情况下不会外排。各 类废污水中,以砂石加工系统的废水量最大,本报告以此为例预测废污水事故排放 的影响。砂石加工系统废水事故排放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预测工况为砂石加工废 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排入水体的工况,采用河流完全稀释混合模式进行预测。 悬浮物浓度根据现状监测枯水期监测值为10mg/L。砂石废水事故排放量为 0.023m3/s,废水中悬浮物浓度取20000mg/L左右。施工期砂石加工系统废水事故排 放预测结果见表5.2.2-2。 35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2.2-2 施工期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事故排放预测结果 事故排放工况 单位 未处理 水体本底浓度 mg/L 10 废水浓度 mg/L 20000 混合后浓度 mg/L 1104 由表 5.2.2-2 可知,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废水事故排放将会在后寺河坝前沉降累 积,造成坝前水体 SS 浓度较大幅度提高。但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短距离迁移后 将沉降完全,并不会扩散到后寺河水库坝下河道,且目前后寺河水库已取消水源地 保护区,不再承担周边区域的供水和灌溉功能。因此,废污水的事故排放对环境造 成的影响较小。 b) 涉水施工扰动水体及河流底质 施工会扰动水体及底质,使底泥污染物和泥沙颗粒物悬浮,水体浑浊,水质变 差;水流和泥沙情况发生突变,使得原有流速、水深和底质条件也发生突变。 c) 施工机械、车辆燃油、机油跑冒滴漏 施工机械、车辆燃油、机油跑冒滴漏会造成含油废水污染,使河流水体有机 物、重金属超标。 d) 施工区水土流失 本工程中转料场及表土堆存场设置挡墙等拦挡设施和截水沟、盲沟及马道排水 沟等截排水设施,截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沉沙池兼作蓄水池,先沉沙后蓄水, 蓄积天然降水、截排水工程引排的地表径流等,可有效降低施工新增水土流失量, 不会明显增加周边水体的浊度和悬浮物浓度,不会对周边河沟水体产生较大影响。 5.2.2.2 初期蓄水期水质影响 本工程水库蓄水初期,上、下水库淹没区残留的腐烂物质(如杂草、树木和枝叶 等)、土壤和回填均会分解释放出有机质,有机质分解使水体中 BOD5、COD、氮和 磷等浓度增加,溶解氧降低,有机质经水浸泡分解,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硫化物,可 能导致水库库底层水质发臭恶化。根据以往水库蓄水经验,初期蓄水的水质一般相 对较差,尤其是库底清理不彻底,库底浸出物较多的情况下,水质会更差。水库蓄 水后土壤中蓄积的污染物通过水-土间的界面反应和物质交换释放出来,对水质有一 定影响,蓄水期结束后,经过蓄、放水次数的增加,库区水质影响逐渐减弱,可维 35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持蓄水前水平。初期蓄水完成、进入正常运行阶段以后,随着库内污染物逐渐降解 完成、库内水体不断流动和更新,水质将会逐渐好转。 根据《红河州红河县阿扎河水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阿扎河水 库总库容 1994.8 万 m3,2018 年 6 月完工并开始蓄水,截止 2019 年 1 月蓄水 900 万 m3,达到总库容的 45.1%。流域没有工矿企业和其他集中排放的污染源,主要污染 物粪大肠菌群属农村生活面源所致。2018 年 9 月 21~23 日对库中、生态下泄口、下 游支流汇入口上游 200m 及下游 200m 处地表水进行监测,结果显示 CODcr、BOD5 等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根据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坝下游水质变化分析研究报告,三峡水库总库容 393 亿 m3,2003 年 6 月正式蓄水,两岸植被淹没后,水体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增 加,导致 BOD5 含量增加。蓄水后水位增高,水流减缓增加了污染物在库区的滞留 时间,泥沙吸附和沉降作用使有机污染物也随之进入底泥,水体中的 DO、CODMn 和 BOD5 含量逐渐下降,随着水库蓄水运行趋于稳定。 由此可见,对于大型水库、入库污染物较多的情况来说,蓄水初期可能存在水 质污染物超标;对于其他中小型、污染源很少的水库来说,初期蓄水时水质不一定 会明显变差,且经过蓄、放水次数的增加,库区水质影响将逐渐减弱并趋于稳定。 5.2.2.3 运行期水质影响 a) 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 1) 生活污水 本工程运行期的管理区(业主营地)不在工程区域,规划设置在巩义市区 2) 含油污染物 本工程枢纽建筑物内的油系统包括透平油系统和绝缘油系统两部分。透平油系 统(透平油库和油处理室)设于厂内水轮机层。绝缘油(变压器油)系统中的绝缘油库及 油处理室设于厂外,在主变场附近考虑一定的滤油和添油空间。 透平油主要用于机组设备的轴承用油,机组运行结构上设计有甩油、漏油回 路,甩出、漏出的油将通过接油管被引至漏油箱,并再利用,油槽、甩油管和漏油 箱组成一个密封的回路系统。机组运行期几乎没有甩油、漏油,运行十年后,每月甩 油、漏油量约为 10L,流到漏油箱循环使用。因此,正常运行时各轴承不会漏油。 绝缘油主要用于主变压器内,变压器下设事故油坑,再通过排水沟集中到总事 35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故油池,事故油池不得对外设置排放口。正常运行时,变压器油用于绝缘、散热。 检修时通过油管将变压器油抽到专用油罐内,检修完毕将油放回变压器。 机组检修期间少量废油洒落地面后,冲洗地面产生的少量含油废水经处理达标 后进入排水廊道,并经排水洞排入下水库坝下河段,不影响库区和坝下水质。 3) 坝前漂浮物 漂浮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根、枝、叶等受雨水冲刷后随水流进入河流汇集于库区 水面,形成自然漂浮物,在汛期尤为明显。漂浮物聚集在电站进水口拦污栅前,将 堵塞拦污栅、减少过流断面,从而影响发电水头,造成事故停机。在蓄水前对库区 及其上游进行彻底清理,可以有效减少漂浮物数量,也可减少对库区水质污染。 b) 水库水质变化机理分析 蓄水初期,受库区土壤溶出物以及淹没植物残体释放物的影响,库区有机物质 会增多,导致库区水质处于一个较差的状态。随着电站的正常运行,未进入上库、 下库管道的区间径流汇入,不断对水库水体进行交换,将有效改善水库水质。根据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工程上库库区、下水库库区各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水质总体良好。 电站抽水和发电时,进/出水口的流态为辐射状,抽水和发电时,局部水位有所 壅高或降低,但上、下库进/出水口水流分布基本均匀,引水渠(或护坦)内流速已较 为平缓,对库区水流流态影响范围很小,对库底没有冲刷影响,不会造成库区水体 浑浊。 运行期电站不排污,且运行过程反复的抽水和发电放水,促进水体交换,水体 的循环混合及复氧作用的加强有利于促进污染物质的分解和降解,增强其自净能 力,有利于水库水质的改善。由于水体在上、下库间循环往复,互相影响,上、下 库水体水质具有相同变化趋势。可以判断,电站建成运行后,库区污染源减少,上 下库间水体交换频繁,基本能维持现有的水质现状。 c) 水库水质预测 电站运行期,由于库内及库周居民移民搬迁,库周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 染大幅减少,且库周无工业污染源,上游入库水质则优于现状监测水质。以《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中湖库均匀混合模型分析运行期水 库水质: 35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C = W / (Q + kV) 式中: C——污染物浓度,mg/L; W——单位时间污染物排放量(包括上游来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库周排放的污染 物量),g/s; Q——水量平衡时流入与流出湖(库)的流量,m3/s; k——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s-1; V——水体体积,m3。 由于上、下水库水体不断交换,单独针对某一个水库均无法计算,将上、下水 库合并,概化为一个水体不断流动的水库,污染物排放量应采用两水库入库污染物 之和,水量平衡时的流量 Q 可以两水库入库流量之和近似代替(忽略水损),水体体 积 V 则是指正常运行期间两水库内存有的水量总和。 由于运行期无废污水排放,同时,本项目的业主营地不设置在工程区,而是在 巩义市区购买商品房,因此水库水质预测结果近似于水库上游来水水质。因此,电 站运行期对水库及后寺河的水质无影响。 d) 富营养化分析 1) 预测评价 富营养化等级判别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 号)的 相关要求进行。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TLI(∑)=∑Wj·TLI(j) 式中:TL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Wj—第 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j)—代表第 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以 chla 作为基准参数,则第 j 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 rij 2 wj m r j 1 ij 2 式中:rij—第 j 种参数与基准参数 chla 的相关系数; m—评价参数的个数。 35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国湖泊(水库)的 chla 与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rij 及 rij2 见下表。 表 5.2.2-3 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 chla 的相关关系 rij 及 rij2 值 参数 chla TP TN SD CODMn rij 1 0.84 0.82 -0.83 0.83 rij2 1 0.7056 0.6724 0.6889 0.6889 注:引自金相灿等著《中国湖泊环境》,表中 rij 来源于中国 26 个主要湖泊调查数据的计算结果。 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指标包括:叶绿素 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 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TLI(chla)=10(2.5+1.086lnchal) TLI(TP)=10(9.436+1.624lnTP) TLI(TN)=10(5.453+1.694lnTN) TLI(SD)=10(5.118-1.94lnSD) TLI(CODMn)=10(0.109+2.661lnCOD) 式中:叶绿素 chla 单位为 mg/m3; 透明度 SD 单位为 m; 其它指标单位均为 mg/L。 采用 0~100 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进行分级,见表 5.2.2-4。 表 5.2.2-4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 TLI(∑) 营养状态分级 TLI(∑)<30 贫营养(Oligotropher) 30≤TLI(∑)≤50 中营养(Mesotropher) TLI(∑)>50 富营养(Eutropher) 0<TLI(∑)≤60 轻度富营养(light eutropher) 60<TLI(∑)≤70 中度富营养(Middle eutropher) TLI(∑)>70 重度富营养(Hyper eutropher) 上水库所在河段总氮、总磷、CODMn 、叶绿素 a、透明度分别为 4.04mg/L、 0.01mg/L、4.0mg/L、40mg/m3、1.20m,下水库总氮、总磷、CODMn、叶绿素 a、透明度 35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分别为 4.0mg/L、0.01mg/L、4.0mg/L、40mg/m3、0.80m,计算得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 别为 43、38,上水库、下水库所在河段现状营养状态为中营养。 建库后,上、下库水体交换较频繁,电站的建成运行,增加了溶解氧含量,从 而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有利于缓解水库的富营养化,增大污染降解系数。电站建 成运行后,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发生率。 2) 类比分析 在上、下水库水质具有相同变化趋势,水库水质基本能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可 以采取类比的方式对本工程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分析。湖南长沙黑麋峰抽水蓄能电 站周边主要为森林生态系统,工程周边居民点规模小,环境状况与本工程基本相 同,因此可作为类比工程。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 2005 年 5 月正式开工,2007 年 7 月,下水库通过蓄水验收,开始蓄水;2007 年 8 月 1 日,上水库通过蓄水验收,开 始蓄水; 2009 年 6 月,首台机组投产运行;2009 年 12 月,一期工程投产运行; 2010 年 10 月,二期工程投产运行。 根据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期 2010 年的水质现状监测结果(《湖南省黑麋 峰抽水蓄能电站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2011 年 5 月),蓄水一年后的上水库总氮 浓 度 1.62mg/L ~ 2.53mg/L , 总 磷 浓 度 0.017mg/L ~ 0.090mg/L , 平 均 值 分 别 为 2.03mg/L 、 0.037mg/L ; 下 水 库 总 氮 浓 度 1.15mg/L ~ 1.47mg/L , 总 磷 浓 度 0.026mg/L~0.052mg/L,平均值分别为 1.27mg/L、0.04mg/L;总氮浓度约是建库前 的 2 倍,总磷浓度与建库前差异不大。采用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 术规定,得出的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为 33.48 和 35.82,上、下水库均处于中营养状态。2020 年 10 月工程运行 11 年后,下水库库 尾(湖溪冲水库)总氮浓度为 0.84,总磷浓度为 0.38mg/L;下水库坝址总氮浓度为 0.78mg/L,总磷浓度为 0.044mg/L。从该电站实际情况来看,至今从未发生富营 养化。 本工程外环境(温度、光照条件等)与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类似,上、下水库及 周围无工业污染源分布,污染物主要是库区周围分布的少量生活污染源与农业面 源。两个电站未建前,本电站控制性断面(上、下水库坝址)同时期的总氮浓度高于 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总磷浓度优于(低于)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见下表)。黑麋 35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峰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的水质监测在蓄水一年,仍处于库区土壤中营养物质溶出与 淹没植物残体释放的时期,电站并未出现富营养化。结合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的富 营养化状况判断,本工程在运行初期会处于中营养状况。随着电站的运行,上、下 水库间水循环的加强,富氧作用也随之增强,水体溶解氧的增加也将有助于库区水 体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降解。水动力条件一方面可能引起局部的水体紊动,从而造 成部分沉沙的再悬浮,另一方面也促进水体交换,水体的循环混和及复氧作用促进 污染物质的降解,增强其自净能力,从而促进有机物的降解,有利于缓解水库的富 营养化,增大污染降解系数。工程建成进入正常运行期后,水体交换频繁,同时工 程区气温较低,水体水温也偏低,因此水库水体不具备富营养化的条件,水库发生 富营养化的可能性较小。 表 5.2.2-5 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和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河流水质(总氮、总磷) 对比表 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 项目 蓄水前(2003 年 10 月)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 运行期(2020 年 10 月) 2022 年 12 月 下水库坝址 下水库库尾 (湖溪冲水 库) 下水 库坝 址 上水库坝址 下水库坝址 0.98 0.95 0.84 0.78 0.73 1.2 0.42 0.053 0.38 0.044 0.03 0.03 下水库库尾 (湖溪冲水库) 总氮 总磷 e) 坝下水质分析 根据水库水质影响预测评价成果,从库区下泄进入下游河道的水体水质与现 状相比变化较小。本工程上下水库均建设了生态流量下泄设施,用于保障下游生 态用水需求。坝下河段上下水库坝址下游河段流量有所减小,但该河段沿程无工 矿企业,农业面源较少,与现状情况相比,电站运行期对坝址下游河段水质影响 不大,不会改变现状水质类别。 5.2.3 水温影响 本工程为纯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上、下水库水体频繁交换(基本上每天会将 调节库容的水量交换一轮),水位不断涨跌,流态不稳定,根据 1.4.1.1 节分析, 水库不会出现水温稳定分层或季节性分层的情况,不会对坝址下游水温产生不利 35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影响。 5.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3.1 地下水水质影响 施工期废污水主要包括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基坑排水、含 油废水、隧洞排水等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大部分处理后回用,少量达 标排放,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的明显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相关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大部分处理后回用,少量达标排放,不 会对区域地下水质产生较大影响。 5.3.2 地下水位影响 本工程对地下水影响主要为工程施工期间可能造成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主要 为输水发电系统(包括输水发电系统和地下厂房)、上水库、下水库等工程。 5.3.2.1 输水发电系统 a) 输水发电系统和地下厂房布置方案 1) 输水发电系统 输水发电系统整体布置于黄家山山体中,始于上水库面板堆石坝左坝肩上游约 58m 处,上水库进/出水口及隧洞隧洞轴线方位角 N48.654°W,基本沿西北——北方 向布置输水线路,经过平面转弯和立面转弯后,引水下平段隧洞中心轴线方位角为 N6.807°W,地下厂房首部式布置,尾水主洞经平面转弯调为 N6.04°W 方向,在下 水库大坝上游左岸直线距离约 1668m 山坡处布置下水库进/出水口。 输水发电系统主要洞室包括引水隧洞上平段、1 级引水竖井、中平段、2 级引水 竖井、引水高压隧洞段、地下厂房、主变洞、尾闸室、尾水调压井、尾水隧洞等。 2) 地下厂房 厂房采用首部式布置方式,距上水库进/出水口平面直线距离约 700.0m,距下水 库进/出水口平面直线距离约 1300.0m。地下厂房纵轴线方向为 N83.192°E,引水、 尾水系统均采用两洞四机布置,输水线路正进正出。地下厂房安装 4 台单机容量为 300MW 的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 1200MW。洞室围岩主要为微风 化~新鲜寒武系朱砂洞组厚层灰岩、豹皮状灰岩,岩体强度高,为厚层状缓倾角岩 体,未发现规模较大的断层通过,围岩工程地质类别主要为Ⅲ类,局部可达Ⅱ类。 35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下厂房和主变室洞室整体稳定性较好。 厂区建筑物主要包括地下厂房洞室群和地面建筑物。地下厂房洞室群包括主副 厂房、主变洞、母线洞、高压电缆平洞、进厂交通洞、通风兼安全洞、排水廊道等 建筑物。地面建筑物即 GIS 开关站,由 GIS 室、中控楼、柴油发电机房和出线平台 四部分组成。 b) 地下水影响预测 厂房勘探平硐和钻孔压水试验揭示,输水发电系统沿线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山 脊水位埋深一般在 250m~480m,沟谷水位埋深在 60m~200m,地下水活动一般,岩 体富水性较差。钻孔压水试验表明,灰岩、豹皮状白云岩等可溶岩以弱透水~中等透 水为主,局部溶蚀发育带强透水,砂质泥页岩、含泥质细砂岩、石英砂岩以弱透水~ 微透水为主。 由于工程区岩性较复杂、岩体透水性极不均一,裂隙潜水面高低起伏大,且各 洞室纵横交错,本次计算对洞室进行了简化与部分合并,所计算的主要部位见表中 列述,要精确计算某洞室地下水渗水量较困难。为此作如下假定:地下水位线为水 平线,以其平均水位作为地下洞室区的水位;建筑物轮廓线的底板线视为隔水层顶 板线;洞室开挖后,地下水位降落高程为建筑物中央水平截面处高程。 根据不同的地下洞室形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计算公式与方法。地下厂房、主 变洞和尾闸室又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计算时岩体渗透系数采用可研阶 段地下厂房平洞内完成的 3 个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平均值 2.54Lu。通过采用不同的方 法,各洞室涌水量计算的涌水量及根据经验判断各洞室可能的涌水量估算推荐值见 表 5.3.2-1。隧洞正常涌水量采用裘布依理论公式和水平坑道法两种方法,隧道最大 涌水量采用古德曼经验公式和佐藤邦明非稳定流式,各计算方法与公式如下: 1) 裘布依理论公式: 2) 水平坑道法: 3) 古德曼经验公式: 35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 佐藤邦明非稳定流式: 以上各公式中: Q—涌水量(m3/d) H—含水层厚度(m) K—渗透系数(m/d) Ry—影响半径(m), r—建筑物等效半径(m) L—集水渠(管)长度(m) h—渠内水柱高度(m) 表 5.3.2-1 洞室部位 各洞室涌水量计算成果及估算推荐值 隧道正常涌水量 (m3/d) 裘布依理论 水平坑道法 公式 隧道最大涌水量 (m3/d) 古德曼经验 公式 佐藤邦明 推荐值 地下厂房 74 67 675 912 600 主变洞 63 58 452 358 400 尾闸室 43 38 291 231 500 输水隧洞(2 条) 762 762 4031 2149 2100 合计 942 925 5449 3650 3600 从计算结果看,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差异较大。在进行涌水量计算 时,假定了地下水位水平,且水位始终不变,而实际的开挖过程中,随着各洞室的 开挖,地下水位会随着下降,水头变小,影响漏斗也会变小,所以计算结果大部分 会比实际涌水量偏大。结合厂区勘探平洞掘进过程中,各洞室地下水状态,以及平 洞内钻孔压水试验和其它水文地质特征,推荐的可能涌水量估算值取相对较小值, 估算本工程各洞室群的最大总涌水约 3600m3/d,其中需长期抽排的地下厂房、主变 36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洞和尾闸室三大洞室总涌水量约 1500m3/d。预测本工程各地下洞室的涌水量不大, 由于工程区可能存在导水、阻水与赋水构造,在开挖过程中需注意沿断层带出现短 时较大涌水的可能性。厂房开挖时须做好抽排措施,对出水断层、节理裂隙带等进 行必要的帷幕灌浆处理。 地下洞室开挖后,可能引起沿线局部地下水位的下降,并在洞室附近范围内形 成一个以开挖底板为新的地下水排泄基准面。洞室围岩岩体透水性微弱,但沿断 层、大长节理等部位会出现集中出水现象,部分出水点会持续出水,可能会引起沿 线地下水位下降对工程区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减小工程运行期间隧洞的内水外渗、地下水的渗入量,工程上将对隧洞围 岩采取衬砌措施,必要时对地下厂房出水断层、节理裂隙带进行帷幕灌浆处理,以 阻止运行期间地下水向地下厂房的渗入,因此,本工程建设基本不会改变输水线路 原有的水文地质条件。 5.3.2.2 上水库 地形条件:从整体上看,上水库库盆北、南、东三面均由山脊组成,地形上具 备筑坝成库条件,库周山体雄厚,无低矮垭口,一般分水岭较宽厚,地形封闭条件 好。包括主坝在内,库周总长度(包括主坝部分)约 2040m,库周地表分水岭长度约 2470m,西南侧山脊较为低矮单薄,高程在 865m~890m 之间,北东侧山脊较为宽 厚高耸,高程在 935m~990m 之间。正常蓄水位 855.00m 处西南侧山脊分水岭宽度 42m~110m;北东侧分水岭宽度为 213m~640m。上水库相对不透水层顶板按岩体 透水率 q≤1Lu 控制。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条件: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钻孔资料,库区内地层岩性为 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残余鲕粒白云岩、厚层鲕粒灰岩,含泥质条带鲕粒灰岩、白云 质灰岩等,局部发育溶洞、溶槽、溶沟等,且岩体垂直、水平溶蚀裂隙发育。库内 发育 2 条通向库外的断层,顺断层带岩溶发育相对较强烈,成为库水外渗的通道。 库区左岸 SZK27 钻孔揭露约三十米厚粘土,中密~密实。其余钻孔多揭露洞径 1~2m 的溶洞,溶蚀裂隙均有一定发育,充填有砂及粘土。 地下水位:上水库属岩溶裂隙水,地下分水岭平面位置与地形分水岭基本一 致,库区地下水位埋深大,左岸山体地下水位埋深在 85m~100m 以上,右岸山脊钻 36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孔 SZK22 最大孔深 140m,揭露地下水位埋深为 113.8m,水位高程 835m,低于正 常蓄水位 20m,库内沟底地下水位埋深在 18m~30m。根据分水岭钻孔地下水位观测 资料,两岸地下水位均远低于正常蓄水位。勘察未发现有泉水出露点。因此,库 内、库周地下水位埋深均较大,库周分水岭地下水位远低于正常蓄水位,水库可能 存在渗漏风险影响。 5.3.2.3 下水库 下水库库盆位于后寺河,后寺河为两岸山体最低排泄基准面,河流流向由东南 向西北,河道弯曲,河谷整体较宽。水库库盆呈长条形,两侧多黄土堆积。水库库 盆周边地形总体较整齐。水库两岸山体雄厚,地形分水岭较宽厚,无低矮垭口,地 形封闭条件好。下水库坝址区地下水位一般埋藏较深,坝址两岸岸坡地下水位埋深 一般 16.4m~60m,其中左岸地下水位埋深达 60m(水位高程 425.60m),右岸地下水 位埋深达 44.9m(水位高程 411.00m)。 下水库相对不透水层顶板按岩体透水率 q≤3Lu 控制。下水库库周山体雄厚,分 水岭宽厚,植被茂密,下库库盆狭长,两侧山体雄厚,临库山顶高程远高于正常蓄 水位。库周无低矮垭口存在,无通向库外的断裂构造发育。组成库盆的地层主要为 寒武系馒头组二、三段鲕粒灰岩与泥页岩互层、粉砂质泥岩、含钙泥质石英细砂岩 等等良好的隔水层,因此库区产生渗漏的可能性小。高出水库正常蓄水位约 110m 以上,岩层产状较缓,且未见较大溶洞及溶蚀现象,由上述分析可知下水库不存在 沿库岸分水岭的渗漏问题。 下水库库岸一般较陡,覆盖层一般较厚,局部为岩质岸坡,植被茂密,库内基 本无农田及居民住宅,基本无浸没影响。 5.3.3 周边环境影响 5.3.3.1 地下水位变化对取用水的影响 根据调查,本工程地下水影响范围内无集中利用地下水要求,工程区居民生活 取用水均为山泉水,工程施工期间造成局部地下水位变化不会对周边居民点取用水 产生影响。 5.3.3.2 对泉水的影响 经调查,本工程影响范围内无重要价值泉眼以及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矿泉 36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温泉水)。上、下水库附近居民用水由水厂供水,不从工程影响范围内泉点取 水。因此,水库蓄水对泉点的影响不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5.3.3.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地下水变化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为间接影响,这种影响取决于土层中水文地质条 件、天然地下水位的高度和上层滞水等。但植物生长不取决于溶隙—裂隙性地下 水,因为根系既需要水分又需要氧气,而且往往在浅层中扩展,因而土壤结构的特 征与水分的多少更重要,土壤水分是决定植被分布和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控制生态 因子。由于本工程区降雨量多,雨季时间长,地表径流丰富,残坡积土层和全土层 厚度较大,为植被的土壤,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是其主要的补给途径。 工程区崩坡积土和冲洪积土的渗透系数属强~中等透水;残积土和坡积土的渗透 系数属中等透水。下库近坝库岸分布有三个黄土堆积体属极微透水。上水库库区地 下水主要是岩溶裂隙水,根据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坝区地下水及岩体透水性受地形 条件、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的影响明显。两岸山脊地形陡峻,地下水位埋藏相对较 深;断层破碎带、岩溶强烈发育部位接触面及节理密集带部位岩体透水性增强,完 整岩体透水性微弱。输水发电系统区域钻孔压水试验表明,灰岩、豹皮状白云岩等 可溶岩以弱透水~中等透水为主,局部溶蚀发育带强透水,砂质泥页岩、含泥质细砂 岩、石英砂岩以弱透水~微透水为主。 因此工程区库区完整岩体透水性微弱,断层破碎带、岩溶强烈发育部位接触面 及节理密集带部位岩体透水性增强,上水库地下水类型主要是岩溶裂隙水;输水发 电系统区整体介于中等透水透水性以下,局部溶蚀发育带强透水。工程施工开挖期 间局部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地带,可能会出现地下水涌水现象,导致一定范围内 降低或提高地下水位,局部部位可能会出现地下水疏干现象,间接导致地表植被生 长受到影响。根据涌水量预测结果工程施工开挖及运行期间地下水出水量不大,虽 然会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或提高地下水位,但变化小,对表层土壤中的孔隙水潜水面 的影响小,即不致影响地表土壤中的水分,从而不会对地表植被的生长产生不利影 响。因此工程施工及运行期开挖不会对地表植被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但在局部断 层破碎带、岩溶发育地带可能地下水疏干现象,间接导致地表植被生长受到影响。 5.3.3.4 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影响分析 本工程地下系统各施工洞室在施工过程中将及时采取支护、混凝土封堵、混凝 36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土回填和衬砌等措施,这些措施可有效减少施工开挖面的地下水出水量,降低地下 水水位的影响程度。地下洞室衬砌后,地下水位将逐步回升,地下水渗流场恢复至 稳定状态。上、下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整体还将有一定幅度的回升,至正常运行 期,工程区地下水渗流场达到稳定状态,地下水位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变化,总体趋 于稳定。因此工程建设不会对区域地下水资源产生较大影响。 5.4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5.4.1 土地利用变化评价 工程建设后,评价区内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上、下水库区建设 蓄水将增加评价区的水域面积,区域内河流水面减少 13.58hm2,上下水库蓄水后评 价区水库及水工建筑用地面积增加 166.61hm2;工程永久占用和淹没使林地永久减 少 149.64hm2,园地减少 1.25hm2,草地减少 1.19hm2 等。工程建设前后土地利用类 型变化表见下表。 表 5.4.1-1 一级类 二级类 工程建设后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预测表 建设前 面积 占评价区 2 (hm ) (%) 建设后 变化值 面积(hm2) 占评价区 (%) 面积(hm2) 占评价区 (%) 旱地 13.22 0.92 13.22 0.92 0 0 小计 13.22 0.92 13.22 0.92 0 0 果园 10.92 0.76 9.66 0.67 -1.25 -11.49 小计 10.92 0.76 9.66 0.67 -1.25 -11.49 其他草地 82.82 5.76 81.63 5.68 -1.19 -1.43 小计 82.82 5.76 81.63 5.68 -1.19 -1.43 乔木林地 274.84 19.12 212.73 14.80 -62.11 -22.60 灌木林地 843.63 58.68 760.90 52.93 -82.73 -9.81 其他林地 128.97 8.97 124.17 8.64 -4.79 -3.72 小计 1247.44 86.77 1097.80 76.36 -149.64 -12.00 耕地 园地 草地 林地 36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4.1-1(续) 一级类 住宅 用地 公共管 理与公 共服务 用地 交通运 输用地 水域及 水利设 施用地 工矿仓 储用地 商服 用地 其他 土地 合计 二级类 建设前 面积 占评价区 2 (hm ) (%) 农村宅 基地 3.00 小计 建设后 变化值 面积(hm2) 占评价区 (%) 面积(hm2) 占评价区 (%) 0.21 2.70 0.19 -0.30 -10.15 3.00 0.21 2.70 0.19 -0.30 -10.15 0.04 0.003 0.04 0.003 0 0 0.02 0.001 0.02 0.001 0 0 小计 0.06 0.004 0.06 0.004 0 0 城镇村道 路用地 0.05 0.003 0.05 0.003 0 0 公路用地 7.72 0.54 7.37 0.51 -0.35 -4.55 农村道路 4.18 0.29 4.11 0.29 -0.07 -1.74 交通服务 场站用地 0.27 0.019 0.27 0.02 0 0 小计 12.22 0.85 11.80 0.82 -0.42 -3.47 坑塘水面 4.16 0.29 4.16 0.29 0 0 沟渠 2.12 0.15 2.10 0.15 -0.02 -0.95 河流水面 32.51 2.26 18.93 1.32 -13.58 -41.77 水库水面 15.54 1.08 水工建筑 用地 2.66 0.19 184.81 12.86 166.61 915.48 小计 56.99 3.96 210.00 14.61 153.01 268.52 工业用地 0.35 0.02 0.35 0.02 0 0 采矿用地 7.05 0.49 7.05 0.49 0 0 小计 7.40 0.51 7.40 0.51 0 0 其他商服 用地 2.01 0.14 1.80 0.13 -0.21 -10.46 小计 2.01 0.14 1.80 0.13 -0.21 -10.46 设施农 用地 裸岩石 砾地 0.93 0.06 0.93 0.06 0 0 0.64 0.04 0.64 0.04 0 0 小计 1.57 0.11 1.57 0.11 0 0 1437.63 100 1437.63 100 0 0 机关团体 新闻出版 用地 公用设施 用地 36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4.2 生态系统影响评价 5.4.2.1 生态系统组成的影响 评价区内生态系统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组成,具体包括森林生态系 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 统。工程总占地面积 228.53hm2 ,其中水库淹没面积 72.87hm2,上下水库蓄水后, 部分均转化为库塘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枢纽工程建设区占地 152.77hm2 ,其中永 久占地 109.69hm2 ,临时占地 59.42hm2 。永久占地区域转变为城镇生态系统和其 他,临时占地区域会进行植被恢复,多转变为森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 表 5.4.2-1 工程建设前后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变化 分类 建设前 建设后 变化量 面积( hm2) 面积占比 (%) 面积 (hm2) 面积占比 (%) 面积 (hm2) 面积占比 (%) 森林生态系统 274.84 19.12 212.73 14.80 -62.11 -4.32 小计 274.84 19.12 212.73 14.80 -62.11 -4.32 灌丛生态系统 972.59 67.65 885.07 61.56 -87.52 -6.09 小计 972.59 67.65 885.07 61.56 -87.52 -6.09 草地生态系统 82.82 5.76 81.63 5.68 -1.19 -0.08 小计 82.82 5.76 81.63 5.68 -1.19 -0.08 河流 32.51 2.26 18.93 1.32 -13.58 -0.94 水库 19.70 1.37 92.57 6.44 72.87 5.07 52.21 3.63 111.50 7.76 59.29 4.13 耕地 13.22 0.92 13.22 0.92 0 0 园地 10.92 0.76 9.66 0.67 -1.25 -0.09 24.13 1.68 22.88 1.59 -1.25 -0.09 居住地 5.07 0.35 4.56 0.32 -0.51 -0.03 工矿 交通 19.62 1.36 19.20 1.34 -0.42 -0.02 小计 24.70 1.71 23.76 1.66 -0.94 -0.05 其他 6.34 0.44 100.06 6.96 93.72 6.52 小计 6.34 0.44 100.06 6.96 93.72 6.52 总计 1437.63 100.00 1437.63 100.00 0 0 Ⅰ级分类 Ⅱ级分类 湿地生态系统 小计 农田生态系统 小计 城镇生态 系统 36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由上表数据可知,项目征占地及水库淹没区林地主要为灌丛和林地,工程建设 后受项目征占地影响的生态系统主要为灌丛生态系统,减少面积为 87.52hm2,森林 生态系统减少面积为 62.11hm2,湿地生态系统增加面积为 59.29hm2 等。 5.4.2.2 生物量的影响 评价区内总生物量为 5.36×104t,根据项目征地情况可知,本项目永久占地及淹 没损失的生物量见下表。评价区植被生物总损失量为 9782.71t,占评价区总植被生 物量的 18.26%,主要为评价区阔叶林生物量损失,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内阔叶林主 要以人为栽植的刺槐、意杨等次生林为主。 表 5.4.2-2 工程建设后评价区各植被类型生物量变化预测表 植被类型 建设前面积 (hm2) 建设后面积 (hm2) 变化面积 (hm2) 平均生物量 (t/hm2) 变化生物量(t) 阔叶林 149.31 115.00 -34.31 135.40 -4645.57 针叶林 125.53 97.73 -27.80 113.97 -3168.37 灌丛 843.63 756.11 -87.52 21.22 -1857.17 草丛 82.82 81.63 -1.19 5.34 -6.35 水生植被 52.21 38.63 -13.58 6.37 -86.50 农作物 24.84 23.59 -1.25 15.00 -18.75 注:表中未包括占用的居住地、工矿交通和其他土地。 5.4.2.3 景观生态体系质量影响 工程建设和运行后评价区土地利用格局将发生一定变化,区内各景观类型优势 度值发生变化,预测表见下表。根据表可知,工程建设对区域景观生态格局造成一 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森林、灌草地、农田景观被工程建设占用和淹没,优势度有 所降低,而湿地和城镇景观由于众多永久占地工程和水库淹没区的形成,使得优势 度增加。 表 5.4.2-3 建设前 建设后 工程建设后评价区景观优势度变化预测表 景观指数 森林景观 湿地景观 灌草地景观 农田景观 城镇景观 斑块数 NP (个) 23 22 82 60 89 22 24 78 59 89 36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4.2-3(续) 景观指数 建设前 建设后 建设前 建设后 建设前 建设后 建设前 建设后 建设前 建设后 建设前 建设后 斑块平均面积 MPS (hm2) 斑块总面积 CA (hm2) 斑块密度 Rd (%) 斑块频度 Rf(%) 景观比例 Lp(%) 优势度值 (Do)(%) 森林景观 湿地景观 灌草地景观 农田景观 城镇景观 10.78 2.37 12.7 0.4 0.28 9.67 4.65 12.39 0.39 0.27 247.84 52.21 1041.6 24.14 24.7 212.73 111.5 966.7 22.88 23.76 6.59 6.3 36.11 17.19 25.79 8.09 8.82 28.68 21.69 32.72 12.85 5.56 58.39 9.75 13.56 11.16 8.02 54.23 9.07 13.24 19.12 3.63 72.86 1.68 1.71 14.8 7.76 67.24 1.59 1.66 14.42 4.78 60.06 7.58 10.7 12.21 8.09 54.35 8.49 12.32 5.4.3 陆生植被影响评价 5.4.3.1 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期主要有土石方工程施工等工程活动,施工期工程对植物及植被的 影响因素主要有征地拆迁、工程占地、人为活动及施工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弃 渣、扬尘、固废、水土流失等。 a) 施工占地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 工程总占地面积 228.53hm2,其中水库淹没面积 72.87hm2(永久占地);枢纽工程 建设区占地 169.11hm2,其中永久占地 109.69hm2,临时占地 59.42hm2。永久占地工 程主要有上下水库枢纽工程区、上下水库淹没区、上下库连接隧洞口、永久道路及 业主营地等;临时占地工程主要有临时施工道路、临时生产生活区等。 1) 永久占地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 永久占地对植物的影响是长期的、不可逆的。永久占地区施工将使区域内土地 利用类型发生改变,植物个体损失,植被生物量减少。根据工程布置,工程永久占 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是其他用地和耕地,其它土地类型占用面积较 小,现场调查到上库工程区永久占地区植被覆盖度较高,主要植被为侧柏林、荆条 36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灌丛、黄栌灌丛、酸枣灌丛等,常见植物有侧柏、荆条、黄栌、酸枣、薄皮木、野 山楂、鼠李、黄背草、条穗薹草、荩草、狗尾草、葛等;下库工程区永久占地区土 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其他用地、耕地为主,主要的野生植被为荆条灌丛等,常见 的植物为杠柳、野皂荚、酸枣、黄栌、野胡萝卜、野艾蒿、蛇含委陵菜、荩草、 芒、野艾蒿、美蔷薇、胡颓子、野葛、水蓼、薄荷等,其他用地主要为以植被覆 盖度较低的稀疏林地,常见植被为野皂荚、荆条等,耕地内主要种植了蔬菜等经 济作物,通过现场调查,受工程永久占地影响的植物均为常见种,植被均为常见 类型,且通过调查,评价区外也分布有上述植被,因此工程永久占地并不会造成某 一物种消失。 2)临时占地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 工程建设区临时占地对占地区植物及植被的影响是暂时的、可恢复的。根据工 程布置,工程临时占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灌木林地)为主,现临时占用的林 地内主要植被为少量的柏木林、荆条灌丛、黄栌灌丛等,林下分布有酸枣、薄皮 木、野山楂、鼠李、黄背草、条穗薹草、荩草、狗尾草、葛、小果博落回等植物, 其他用地主要为以植被覆盖度较低的灌木林地,常见植被为野皂荚、荆条等,均为 区域内常见物种。根据工程布置情况,工程临时占地区占用灌丛 36.17hm2,临时占 地区共损失生物量 1304.15t。 表 5.4.2-4 临时占地区域占用植被类型表 植被类型 临时占地区域(hm2) 平均生物量(t/hm2 损失生物量(t) 阔叶林 2.34 135.4 316.84 针叶林 1.25 113.97 142.46 灌丛 36.17 21.22 767.53 草丛 10.21 5.34 54.52 水生植被 3.58 6.37 22.80 总计 53.55 1304.15 注:本表不包含永久占用占用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5.87hm2。 工程建设仅导致植物个体损失、植被生物量减少,根据评价区内各植被类型平 均生物量,工程建设占地以及淹没区植被损失的生物总量约 9782.71t,工程损失的 生物量占评价区总生物量的 18.26%,损失量主要集中于人工栽植的刺槐林。对于工 36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程建设所占用的园地,也会进行补偿。因此,本工程永久占地对占地区植物种类、 植被类型及生物量的影响较小,对评价区土地利用方式影响较小,对评价区农业、 林业生产影响也较小。此外,工程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区土地平整、复耕、植 被恢复,可使临时占地区植物种类多样性、植被类型及生物量均有所增加。 b) 施工活动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活动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活动产生的废水、固体废物(临 时堆放的弃渣)、扬尘等对其影响。 1) 施工期施工废水主要包括生产作业废水、生活污水、车辆冲洗废水、施工机 械维修废水、下雨时冲刷浮土及建筑泥沙等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水等。固体废物主要 来自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废水及固废会破坏地表及水 域环境,改变土地利用情况,进而影响周围植物正常生命活动。由于评价区沿线均 布置有转存场和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施工产生的废水、固废等会进行集中处理,经 处理后其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较小。 2) 扬尘主要来源于开辟施工便道,土石方调配,建筑物施工,直至工程竣工后 场地清理、恢复等诸多工程,其中以运输车辆引起的二次扬尘影响时间最长,对周 围植物及植被影响最严重。扬尘粗颗粒随风飘落到附近地面或植物叶、茎、花表 面,使其生命活动受到一定影响。由于在施工期定期洒水抑尘,可有效缩减扬尘扩 散范围,从而减轻施工期扬尘等对周围植物及植被的影响。 3) 弃渣主要来源于主体工程开挖、施工场地以及施工道路建设等,弃渣的随意 堆放不仅会压覆区域内植物及植被,改变区域生境条件,还可能导致局部区域的水 土流失。由于评价区沿线均布置有堆渣利用区,工程施工产生的弃渣进行再次利用 或集中处理,经处理后其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较小。 c) 隧道工程施工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 根据工程布置,本工程的隧道工程有进厂交通洞、通风兼安全洞、尾调通风 洞、尾水隧洞、自流排水洞、施工支洞等作为地下工程的施工通道、引水系统。隧 洞工程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主要有隧道主体施工、隧洞口施工、隧道弃渣及施工废 水等。隧道主体施工可能会导致地表塌陷、地表水漏失及地下水的径流改变,进而 影响隧道上方植物生命活动;隧洞口施工会扰动占地区及周围地表,破坏隧洞口占 地区原有植物及植被;隧道弃渣会压覆地表植物及植被,隧道施工产生的弃渣、废 37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等还会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及其生长环境。 1) 隧道主体工程施工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 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及含量与地表植物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由于植物及环境的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评价区植物多已适应该区水分条件,隧道工程施工可能会破 坏某些地下水的储存点和转移通道,特别是在可溶岩地段,隧道施工造成地下水与 地表水的重新分配,从而形成新的含水层和地下水转移通道,而原来某些含水层和 转移通道中所含的地下水可能减少甚至枯竭,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改变可能会使地表 植物生命活动受到一定影响,植物失水萎蔫,水分过多会导致植物根系腐烂,生长 发育将受到影响。 由于评价区位于我国中纬度温带地区,区域内自然植被属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区域。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具体工程布置及卫片等可知,隧洞上方土地利用类型以 林地为主,植被以阔叶林为主,通过现场调查,隧洞上方主要的群系为侧柏林、荆 条灌丛、野皂荚灌丛、黄栌灌丛等,常见的植物有鼠李、酸枣、三裂绣线菊、狗尾 草、黄背草、荩草、堇菜等,隧道上方植物均为中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既有旱生 结构,同时又具有湿生结构,其生理特性也是介于旱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之间,所以 对生境的适应能力强,另一方面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多伏 旱、秋多阴雨、湿度大的气候特点,既减缓了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又可以以露和 雾的形式进入植物体内,维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而且在植物生长期内雨量多,因 此本工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水漏失及地下水径流的改变对隧道上方植物及植被的 影响较小。 2) 隧洞口施工对占地区植物及植被的影响 隧洞口施工对占地区植物及植被的影响主要为隧洞口开挖、砍伐等破坏占地区 植物及植被,隧洞口开挖扰动了周围地表,破坏了原有的地貌、植被和土壤结构, 易引起水土流失,进而对周围植物及植被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隧洞口区,群系结构及种类组成较简单,常见的群系有荆条灌 丛、野皂荚灌丛、黄栌灌丛等等,常见的植物有侧柏、黄连木、山桃、荆条、美丽 胡枝子、狗尾草、藜、荩草、山麦冬、小果博落回、条穗薹草等等。在地势较平缓 的隧洞口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园地为主;隧洞口区植物及植被在评价区均具有广泛 分布,因此隧洞口施工对占地区植物及植被的影响较小,仅为个体损失,植被生物 37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量减少。 3) 隧道弃渣、隧道施工废水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 隧道施工会产生大量弃渣和施工废水,弃渣如就地堆积,会压覆地表植物及植 被,在雨天弃渣中的有害物质会随雨水渗入地层,甚至会随地表径流流入附近河流 水域。废水如不经处理,会污染土壤,改变土地性质,进而影响地表植物生命活 动。同时,弃渣、废水将破坏地表植物及植被,改变原系统稳定性,易造成水土流 失,较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会损失较多植物及较大面积植被,甚至引起区域土地利用 类型发生改变,土壤结构及性质变差。 根据工程布置,本工程隧洞出渣均回填,隧洞施工产生的废水等会进行相应处 理,施工时可弃渣回填,在相关措施得到落实后,本工程隧道弃渣、隧道施工废水 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较小。 d) 人为干扰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 本工程人为干扰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为砍伐、践踏、刻画、运输 作业等。人为干扰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主要有:①施工期工程区人员增多,施工人 员砍伐会破坏区域内植物及其生境,会影响群落结构及种类组成;②施工期施工人 员践踏、施工机械碾压会对植物地上部分造成机械性伤害,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 育,同时践踏等造成的土壤结构变化会间接影响区域内植物的生长发育;③施工期 施工人员刻画、施工车辆的剐蹭等人为活动导致植物形成创伤,伤口暴露后易导致 病虫害,进而会影响其生长发育;④施工期运输作业方便种子的传播可能导致评价 区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原区域内植物及其生境。 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不大,占地区相对集中,施工期人为干扰等可通过加强宣 传教育活动,加强施工监理,在施工前划定施工范围,规范施工人员活动等进行缓 解,在相对措施得到落实后,人为干扰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较小。 e)水土流失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 施工期占地区开挖、施工场地平整、施工道路建设等扰动地表,造成大面积的 土壤裸露,受雨水冲击时易造成水土流失,将对植物及其生境造成不利影响,同 时,水土流失易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也不断流失,从而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增加植 被复垦工作的难度。但本工程在可研阶段充分考虑到了水土流失问题,只要切实落 实水土保持方案,本工程水土流失对区域植物及植被的影响较小。 37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4.3.2 运行期 本工程运行期主要有库区蓄水、引水系统运行等工程活动,运营期工程对植物 及植被的影响因子主要有库区蓄水、坝下河段水量改变、库区水分条件改变等。 a) 水库蓄水的影响 水库蓄水前,将对水库淹没区内植物及植被进行清理,处于库区正常蓄水位以 下的植物将直接受到破坏。结合工程布置,水库淹没面积为 72.87hm2,根据现场调 查,淹没区面积最大的群系为荆条灌丛,淹没区常见的群系有侧柏林、旱柳灌丛、 黄栌灌丛、野皂荚灌丛、黄花蒿灌草丛、小果博落回灌草丛等,常见的植物有侧 柏、黄连木、荆条、黄栌、酸枣、薄皮木、野山楂、鼠李、黄背草、条穗薹草、荩 草、狗尾草等,常见的农作物有玉米、番薯等;下水库淹没区常见的群系有黄栌灌 丛、野艾蒿灌草丛等,常见的植物有牡荆、盐肤木、雀稗、阴行草、灯芯草等。通 过实地考察及植物的分布生态幅度分析,水库淹没区分布的植物物种及植被类型在 淹没线以上以及库区周围广有分布。因此水库淹没对植物区系的影响仅个体损失, 而组成本地区的植物区系种类不会发生变化,不存在引起物种减少的可能或某种植 被类型的消失,也不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b) 消落带对植被的影响 根据工程布置,本项目上水库正常蓄水位 855.00m,死水位 815.00m,下水库正 常蓄水位 388.00m,死水位 367.00m,运营期,上下水库间水文调度会使上水库库周 出现消落带。消落带区水位变化会对区域植物产生不利影响。 1) 库水下降时,库区污染物会沉积在消落带区,会对附近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 响;库水上涨时,消落带土壤中 N、P、K 及重金属会随水转移到水体中,造成水体 污染,进而会影响周边植物生长; 2) 水库调节运营,消落带由原来的陆生生态系统演变为周期性变化的湿地生态 系统,同时,由于库区水位波动较大,其对消落带区植物的生长及生存不利,因此 消落带区湿生植物种类较少,整个消落带的植物种类将较建库前的有所降低。 淹没区内常见群系有柏木林、刺槐林、荆条灌丛、野皂荚灌丛、黄栌灌丛、酸 枣灌草丛、黄花蒿灌草丛、小果博落回灌草丛等;常见植物有酸枣、鼠李、山桃、 雀舌木、连翘、竹叶花椒、狗尾草、荩草、狭叶珍珠菜、黄背草、中华卷柏、小果 博落回、紫堇、早开堇菜等。受工程临时占地影响的植物均为常见种,受工程临 37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时占地影响的植被均为常见类型,且上述植被类型及植物种类在评价区外的上下 游及附近区域分布面积较大,因此工程临时占地对评价区内植物及植被影响较小, 仅为个体损失、植被生物量减少。综上,巩义后寺河电站运营期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较小。 5.4.3.3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影响 a) 对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 b) 省级保护植物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内未发现省级保护植物分布,本次不予以评价。 c)珍稀濒危植物的影响 根据对评价区植物名录核对,评价区内发现极危(CR)物种银杏 1 种,为栽培 种;易危(VU)物种胡桃、杜仲、鸡爪槭 3 种均为栽培种,近危(NT)物种河南 海棠、黄檀、多花黄精、河南唐松草等 4 种。评价区珍稀濒危植物银杏、胡桃、杜 仲、鸡爪槭主要为人工栽培植物,河南海棠、黄檀、多花黄精、河南唐松草等 4 种 在工程占地区域未见到分布,工程建设过程前应对工程占地区域进行排查,工程建 设可能会使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个体数减小,但不会导致上述几个物种灭绝,因此工 程建设和运行对珍稀濒危植物的影响较小。 d)中国特有植物的影响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与评价范围植物名录核对,评 价范围内包含有中国特有植物 47 种,其中有 7 种为栽培物种。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 中施工占地将会对评价范围内的中国特有植物个体产生影响,根据现场调查,占地 区域主要是以灌木林地为主,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在工程影响区外的上游区域和下 游区域分布较为广泛,为区域内常见的植物种类,工程建设会使部分中国特有植物 种群数量减少但不会导致其灭绝,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评价范围内中国特有植 物的影响较小。 5.4.3.4 评价区古树名木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内未发现有古树名木分布。 37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4.3.5 外来入侵植物的影响 评价区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为小蓬草、鬼针草、垂序商陆。入侵物种由于缺少天 敌而大量繁殖容易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随着工程车辆的进入,人们将 会有意无意的将新的外来物种带进该区域,或者将入侵物种带出该区域,从而在新 的地点形成新的分布区域。外来物种适应性、耐性强、繁殖力强,易占据本地物种 生态位,对土著物种产生一定的排斥,改变区域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单一或退化,破坏当地生态。工程范围内入侵植物分布范围较 小,未大面积逸散。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会对入侵植物采取及时清理等防治措施, 因此,本工程对评价区外来入侵植物影响较小。 37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4.4 陆生动物影响评价 5.4.4.1 施工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5.4.4.1.1 对两栖类的影响 工程施工对两栖动物的影响主要是由水污染、工程占地、噪声、交通引起。 a) 水污染的影响:由于施工期上、下水库大坝的建设、电站厂房及相关工程的 建设等都会破坏地表植被,对土壤造成扰动。工程区裸露的土壤会随雨水流入后寺 河,使水体悬浮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水土流失导致的水体悬浮物和有毒有害物 质增加,不仅降低水体透光率,影响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存,进而破坏两栖类幼体 的食物来源,而且有毒有害物质还会在其体内富集,直接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施工机械机修及工作时油污跑冒滴漏产生的含油污水,如处理不当会随随雨水流入 水域,造成生境污染和水质的破坏。施工器械跑冒滴漏油污较少,施工器械产生的 油污不会在河面形成油膜。因此若不发生重大漏油事故,油污对两栖类影响较小。 施工时的石灰、水泥等建筑原材料溶于水体会造成水体PH值、无机盐浓度的改 变。这对于皮肤是透水性的、能通过表皮吸水的蛙类来说,有很大的威胁。水体PH 值、无机盐浓度的改变会破坏两栖类体内的水盐平衡,将导致其大量失水和积累盐 分而死亡,对两栖类影响较大。施工期间需要对建筑原材料进行严格监管,防止其 随雨水流入水体。 b) 工程占地的影响: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占地总面积 228.53hm2(含淹没面 积 72.87hm2),其中,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永久占地 169.11hm2,包 括枢纽工程区、永久生产生活管理区、永久道路等;临时占地 59.42hm2,包括枢纽 工程区、永久生产生活管理区、永久道路等;临时占地 47.32hm2 ,包括表土堆存 场、施工临时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等临时施工设施。 工程永久占地永久破坏了两栖类的栖息地,直接造成其栖息地的损失,导致其 生境范围缩小,加剧了种内种间竞争,造成工程影响区内个体及种群数量的下降。 根据现场调查,工程直接影响区主要是林地、园地、耕地、草地、商服用地、水域 及水利设施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其他土地,且评价区除永久占地区外 相似的适宜生境丰富,占地并不会使某一生境面积大幅减少或消失,区域内两栖可 以较容易找到替代生境,因此,工程永久占地的影响较为有限。临时占地在施工期 占用破坏其生境,但由于临时占地区分布较零散。随着施工结束后的植被恢复和水 37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临时占地区的影响会逐渐减小。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表开挖、渣 料及建筑材料的堆放也可能直接造成两栖爬行类动物个体伤亡,在现场施工过程中 如遇两栖类巢穴,应尽量避开,就地保护。 c) 噪声的影响:蛙类主要通过鸣声求偶,蛙类会因抵抗施工噪声而造成额外的 能量消失,降低其求偶繁殖率。蛙类求偶时间一般为晚上或凌晨,工程夜间施工较 少,施工噪声对其影响较小。 d) 交通影响:新建道路为混凝土路面,对迁徙能力较弱的两栖类有道路阻隔以 及施工期车辆通行直接碾压的影响。根据工程布局,现场交通道路分布较短,采取 设施涵洞、限速等生态保护措施后,交通道路阻隔及车辆通行碾压造成两栖类个体 伤亡影响较小。 由上可知,工程施工对两栖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土流失和施工原材料溶于水 体导致的水体污染,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和施工原材料保管 工作。工程建设对两栖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导致其远离施工区,往施工影响区外围地 带迁移,其在施工区及外围地带的分布及种群数量将发生变化,但不改变评价范围 内的区系组成,更不会造成物种消失,工程施工期对两栖类影响有限。 5.4.4.1.2 对爬行类的影响 工程施工对爬行动物的影响主要是由工程占地、震动、人为活动引起。 a) 工程占地的影响:评价范围内的爬行类主要为灌丛石隙型和林栖傍水型种 类,它们在评价区内的林地灌丛中栖息活动。在修筑大坝、厂房、施工营地设施期 间其生境会被占用,导致施工影响区内爬行动物离开原有的生境,迁移到施工区以 外替代生境中。评价范围内替代生境多,爬行类活动能力较强,工程占地对其生存 不会造成明显威胁。 b) 震动的影响:蛇内耳和耳骨发达,对地面传过来的震动很敏感。工程施工期 对山体的开凿或爆破,都会产生明显震动,会干扰蛇类捕食和对其造成惊吓,迫使 其迁出施工区域,迁移至其他替代生境。这种影响局限于施工爆破时间段,时间较 短、影响较小。 c) 人为活动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若随意丢弃,将对爬行 类产生一定影响。生活垃圾的丢弃将吸引鼠类的聚集,以鼠类为食物的爬行类较 多,会使这些爬行类聚集在这些区域,对其分布格局产生一定影响,破坏区域内栖 37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息者的自然属性,同时可能会造成传染病的传播。这些影响可以通过对施工人员生 活垃圾集中处理加以避免。爬行类中有一些种类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可能遭 到施工人员的捕杀,造成该区域内种群数量的减少,如王锦蛇、乌梢蛇等。这种影 响可通过制定相关的惩罚制度与宣传教育的方式加以避免。 总体而言,工程施工会使爬行类转移到非施工区的替代生境中,改变爬行类在 施工区及其范围外的分布格局,但不会导致某种爬行类物种消失和大量减少,对爬 行类影响较小。 5.4.4.1.3 对鸟类的影响 工程施工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是由库盆清理、工程占地、噪声、灯光、水污染及 人为活动等引起。 a) 库盆清理的影响:水库蓄水前,会对上下水库淹没线以下植被进行清除。根 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内繁殖鸟类约 74 种,占 71.15%。除翠鸟科鸟类外,其余种类 均营巢于树木或地面植被周围。若在鸟类繁殖期进行库盆清理毁坏植被,会使毁坏 区域内的鸟卵和未离巢的幼鸟直接死亡,对区域内鸟类不利影响相对较大。 b) 工程占地的影响:施工期间对植被的占用会破坏喜栖于其中鸟类的生境,迫 使其迁徙至其他替代生境。由于工程占地面积占评价范围面积较小,且鸟类迁徙能 力强,周边可替代生境多,工程占地对鸟类的影响较小。 c) 噪声的影响:鸟类对噪声比较敏感,噪声不仅会干扰鸟类正常的休息,还会 对栖息在施工区域及其邻近区域的鸟类产生一定的趋避作用,造成施工区域和其邻 近区域内鸟类数量减少。噪声源主要为施工作业机械、交通运输车辆及对山体的开 凿和爆破产生的,其中爆破噪声强度高,具有突发性,对鸟类影响相对较大。 d) 灯光的影响:项目夜间施工使用灯光,可能干扰区域内鸟类原有昼夜节律, 对鸟类休息造成影响。评价区内位于青龙山区、主要以林地为主,灯光影响范围较 小,且施工灯光对鸟类影响强度不高,因此灯光对鸟类影响有限。 e) 水污染的影响:水污染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是水质的污染从而影响湿地鸟类和 傍水型鸟类的栖息环境,间接影响到鸟类的取水或取食。受影响的种类主要为游禽 (如:小䴙䴘、赤麻鸭、绿头鸭)、涉禽(如:白鹭、池鹭、黑翅长脚鹬等)、部分攀禽 (如:普通翠鸟、斑鱼狗等)和部分鸣禽(如:白鹡鸰、红尾水鸲等)。影响区域主要为 下水库坝下河段。根据现场调查,下水库坝下后寺河河段流速快,污染物聚集风险 37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小,水污染影响范围有限。且鸟类活动能力强,生境范围广,项目造成的水污染不 会使评价范围内的湿地鸟类多样性有明显改变。此外随着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和水 环境的自净作用,水污染对鸟类的影响将逐渐被削减。 f) 人为活动的影响:评价范围内的鸟类中有部分种类具有食用和观赏价值,如 环颈雉、画眉等。它们有可能会遭到施工人员的捕捉和杀害,造成其种群数量减少 或消失,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保护意识教育,禁止捕杀动物加以 避免。 总的来说,工程施工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是库盆清理、施工噪声及人为活动引 起。 5.4.4.1.4 对兽类的影响 工程施工对兽类的影响主要是由水污染、噪声、占地及人为活动等引起。 a) 水污染的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兽类会在后寺河及工程区附近水域内饮水或活 动,水体污染后会迫使兽类寻找新的水源地和栖息地,造成兽类迁徙,区域内兽类 减少,或水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兽类体内富集,损害脏器,危害兽类健康。评价 区内主要水源为后寺河,水污染影响区域为下库坝址下游,结合现场调查,下库坝 址下游分布兽类较少,且坝址下游并不是兽类唯一水源地。因此对兽类影响有限。 b) 噪声的影响:工程施工时,受施工噪声的影响,将使噪声影响区域内的兽类 远离原来的栖息地。兽类活动能力强,能较容易的找到替代生境,且工程完工后, 它们仍可以回到原来的栖息地。因此噪声对兽类影响较小。 c) 占地的影响:工程施工将占用部分乔木林地、灌草地、耕地等生境,会迫使 原有生境的兽类迁移至它处,迁移过程可能会引发种间和种内斗争,造成评价范围 内兽类生存压力增加,数量减少。工程占地面积较少,不会使某一生境大幅减少或 消失,且评价范围内可替代生境多,引发种间和种内斗争的概率低,因此工程占地 对兽类影响较小。 d) 人为活动的影响:兽类中的野猪、狍等经济价值很高,存在被施工人员捕杀 的风险。此外施工人员的进驻、生活垃圾的堆放会引起伴人生存的种类如小家鼠、 褐家鼠等种群密度上升,将改变区域内栖息着的自然属性,和增加自然疫源性疾病 发生的风险。 总体而言,工程施工对兽类的影响主要为人为活动引起,建议工程施工时施工 37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单位禁止施工人员捕杀动物和集中妥善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减轻工程施工对 兽类的影响。 5.4.4.2 运营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5.4.4.2.1 对两栖类的影响 蛙类冬眠温度为 5℃以下,在此期间上下水库蓄水可能使来不及逃离的两栖类 死亡,对其造成一定影响。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工程施工总工期为 5 年 9 个 月(不含筹建期),上水库下闸时间为第 4 年 9 月底,下水库下闸时间为第 4 年 1 月 底,首台机组发电时间为第 5 年 12 月底,上下水库蓄水时间较长,水位上升较 慢。且蛙类冬眠期为区域枯水期和旱季,降雨少,水库蓄水少。由此可知蓄水对两 栖类影响有限。 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蓄水发电后,上下库区内原有生境等被湖泊水域取 代,虽然部分两栖爬行类的生境被淹没,但由于建库形成了新的库区静水水域,为 评价区内的静水型两栖动物如金线侧褶蛙、黑斑侧褶蛙等的生活、繁殖提供了更加 适宜、广阔的生境。库区周边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岸边生境的改善对适 应这一区域的动物摄食有利,为其带来一种安定的生活环境,可能导致库区周边一 定范围两栖类种类和数量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后,其种群密度将达到生态平 衡状态。 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电站工程区内新修的道路可能会阻碍道路两侧的 两栖动物的交流,以及来不及避让道路上形式的车辆被碾压死亡。电站工程区内道 路主要用于电站运营需要,且道路较短,运行期的车流量较小,碾压对两栖类影响 有限。 由上可知,项目运行期对两栖类的不利影响主要为道路阻隔引起,可以通过设 置涵洞的措施减缓。 5.4.4.2.2 对爬行类影响 爬行类迁徙能力较强,水库蓄水时间长、水位上升慢,水库蓄水对爬行类影响 有限。水库蓄水后将淹没评价范围内的部分林地、草地、农田、荒地等陆域环境, 使评价范围内的爬行动物丧失一定面积的陆域栖息地。水库淹没面积为 72.87hm2, 占比较小,对爬行类生境面积影响有限。爬行动物没有外耳,对噪音敏感程度较 低,厂房在运行产生的噪音对其几乎无影响。 38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由上可知,项目运行期间对爬行类影响较小。 5.4.4.2.3 对鸟类的影响 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蓄水将淹没部分林地、草地、耕地等,使原来在 此栖居、营巢的鸟类失去取食地及繁殖场所,迫使其迁往它处。水库蓄水时间长、 水位上升慢,淹没区域占评价区比例较小,鸟类活动能力强,评价区内替代生境 多,水库淹没对鸟类影响有限。水库蓄水完成后,库区水域面积的扩大,对游禽、 涉禽等类型的鸟类,如雁䴙䴘目、鹤形目、鸻形目、鹈形目等的部分种类有一定的 吸引作用,这些类型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将会明显增加,可能导致区域内鸟类群落结 构发生一定变化。 5.4.4.2.4 对兽类的影响 水库蓄水将淹没部分林地、草地、耕地等,使其部分适宜生境将被淹没消失, 迫使其迁往库区周围适宜生境。由于水库蓄水水位变化慢。兽类迁徙迁移能力强, 能迅速迁往淹没区外围的适宜生境,故工程运行蓄水对兽类影响不大。 下水库坝址上游库区水域面积增加,对原河道两岸的小型兽类的交流会产生一 定的阻隔作用。根据现场环境,本项目下库淹没得面积相对较小,且原后寺河两岸 的生境较为相似,部分物种在原有的生境内即可正常交流,因此水库建成蓄水、水 面阻隔对兽类的影响相对有限。 由上可知,运行期间项目对区域内兽类影响较小。 5.4.4.3 对重要动物的影响 评价区内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2 种;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 种; 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濒危(EN)的 4 种、易危(VU)的 4 种;中国特 有物种 10 种。项目对它们的影响如下所示。 5.4.4.3.1 对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 a) 对国家重点保护爬行类的影响 评价区内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爬行类 1 种,为乌龟,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内的河 流区域。项目对其的不利影响主要为施工活动对其生境的污染。施工过程产生的废 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施工材料溶于水体均会导致乌龟生境质量下降,迫使乌龟远 离被污染区域。由于乌龟在水体中迁徙速度快,且施工期间会对施工材料、施工废 水进行妥善管理,施工活动对水体污染的风险小,因此对乌龟影响有限。根据工程 38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布设,施工占用水域面积较小,且运行期间水库蓄水水域面积增加,最终导致评价 区内水域面积远大于建设前面积,乌龟适宜生境面积增加。且原先的河流生态系统 逐渐向湖泊生态系统转变,湿地生态系统内的鱼类增加,乌龟食源增加,对乌龟的 种群的扩大具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对乌龟有一定积极意义。 b) 对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影响 评价区内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赤腹鹰、雀鹰、苍鹰、斑头鸺鹠、纵纹 腹小鸮、红隼、红脚隼、游隼、红胁绣眼鸟和画眉。其中前 8 种为猛禽,结合现场 调查,评价区内数量较少,出现频次低,项目对其的影响主要是噪声的驱赶,以及 实施造成的两栖、爬行以及部分小型哺乳类的迁出而引起的食物减少对其觅食产生 的不利影响。项目施工对评价区内两栖、爬行类以及部分小型哺乳类丰富度影响有 限,且它们活动范围大、捕食区域大、飞行能力强,项目建设对他们捕食的影响较 小。腹锦鸡、黑鸢、凤头鹰、赤腹鹰、画眉和红嘴相思鸟在评价区内为留鸟或夏候 鸟,在评价区内林地、草地内繁殖。库盆清理和施工占用林地、草地等活动可能毁 坏其巢穴,危害它们的鸟卵和未离巢的幼鸟,对它们的繁殖造成一定影响。赤腹 鹰、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红隼、红脚隼和画眉在评价区内为留鸟或夏候鸟,在 评价区内林地、草地内繁殖。库盆清理和施工占用林地、草地等活动可能毁坏其巢 穴,危害它们的鸟卵和未离巢的幼鸟,对它们的繁殖造成一定影响。 c) 对国家重点保护兽类的影响 评价区内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兽类 1 种,为豹猫,其主要栖息于林地茂密区 域,其性机警,活动能力强,项目占用其生境面积较少,项目施工占地对其影响不 大。施工人员活动、施工噪声对其造成一定惊扰,导致施工影响区内的豹猫数量降 低。施工结束后,受施工影响的豹猫会逐渐迁回,项目建设对其影响较小。 5.4.4.3.2 对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 a) 对省级重点保护两栖类的影响 评价范围有河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两栖类共 1 种,为黑斑侧褶蛙,为静水型蛙 类,主要分布评价区坑塘及缓流区域,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占地、施工废水残渣等 会其造成一定影响。施工区附近有大量的适宜生境,受影响区域的黑斑侧褶蛙可顺 利迁移。施工结束后,后寺河水质恢复,同时施工期间在加强施工管理的前提下, 工程建设对其造成的影响可进一步减小。 38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b) 对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的影响 评价区河南省级重点保护鸟类 5 种,分别为凤头䴙䴘、苍鹭、大白鹭、黑枕黄 鹂、红嘴山鸦,除凤头䴙䴘、大白鹭外,其余种类均在评价区内繁殖。工程实施对 其影响主要是施工毁坏植被可能会对它们繁殖造成影响,以及施工噪声和施工引起 的水污染对它们的驱赶。评价区适宜生境较多,鸟类活动能力强,施工期间受噪 音、水污染影响,可顺利迁移至周边替代生境生活,施工噪音对其影响较小。评价 区内鸟集中繁殖期在 4~7 月,在此期间尽量避免毁坏植被,可减缓项目建设对它们 繁殖的影响。 c) 对省级重点保护兽类的影响 评价区分布有河南省级重点保护兽类 1 种,为狍,它主要分布于评价区疏林区 域。工程对它们的影响主要为施工对其栖息地的占用以及施工噪声迫使其迁移至影 响较小的替代生境。项目建设前后评价区内乔木林、灌木林为均主要生态类型,因 此项目占用对它们影响有限。 5.4.4.3.3 对中国特有动物的影响 评价区内分布的特有动物为中国林蛙、金线侧褶蛙、无蹼壁虎、北草蜥、山地 麻蜥、锈链腹链蛇、黄腹山雀、银喉长尾山雀、山噪鹛和岩松鼠。 a) 对特有两栖类影响 中国林蛙、金线侧褶蛙为两栖类,其中中国林蛙主要分布于评价区乔木林地 内,金线侧褶蛙主要分布评价区坑塘及缓流区域。项目建设对它们的影响主要为占 地和水污染。项目占地会占用中国林蛙、金线侧褶蛙部分生境,根据工程布局,项 目占地区占用乔木林地、灌丛、河流水域占评价区比例较小,占地对它们影响有 限。下水库大坝施工将对金线侧褶蛙水质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在该生境中活动 的金线侧褶蛙。这种影响主要为项目施工阶段,施工结束后,随着水体自净作用, 水污染影响消失。综合来看项目施工和运行对中国林蛙、金线侧褶蛙影响不大。 b) 对特有爬行类影响 北草蜥、山地麻蜥在评价区分布广泛,现场多次调查到实体,工程占地、施工 扰动、淹没等都会对其生境及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北草蜥、山地麻蜥机警,稍 有声响会迅速逃离,且评价区的工程直接影响区外分布有较多适宜生境,工程对其 影响有限。锈链腹链蛇为林栖傍水型蛇类,主要分布于水域边的林地区。项目建设 38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虽会占用它们部分生境,但运行期间水域面积增加,且淹没线周围以林地为主,其 适宜生境面积增加。综合来看,项目建设对锈链腹链蛇不利影响较小。 c) 对特有鸟类影响 腹山雀、银喉长尾山雀、山噪鹛在评价区内为留鸟,在评价区内繁殖。项目建 设对其不利影响主要为若在其繁殖期间毁坏林地,可能对其繁殖造成的影响。因此 项目施工期间毁坏林地尽量避让其繁殖期。 d) 对特有兽类影响 岩松鼠为树栖型兽类,主要分布于评价乔木林上,偶在地面活动。本项目实施 对它的主要影响是对其生境的占用。根据工程布设,项目占用林地比例占评价区内 林地面积较小,项目实施对其影响有限。 5.4.4.3.4 对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的影响分析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濒危(EN)的 4 种,为中华鳖、乌龟、黑眉 锦蛇和王锦蛇;易危(VU)的有 4 种,为无蹼壁虎、乌梢蛇、玉斑锦蛇和豹猫,其中 乌龟、豹猫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无蹼壁虎为中国特有爬行类,项目实施 对它们的影响如上所诉。 中华鳖为水栖型爬行类,主要活动于评价区河流区域,与乌龟生境一致。由项 目对乌龟影响可知,项目建设对中华鳖有一定积极意义。乌梢蛇、玉斑锦蛇、黑眉 锦蛇、王锦蛇为林栖傍水型蛇类,它们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后寺河周边乔木林地、灌 木林区域。项目建设对它们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人员捕捉风险和占地,施工人员捕捉 会造成其个体死亡,需要通过实施禁止捕杀野生动物措施加以避免。项目实施虽会 占用它们部分生境,但运行期间水域面积增加,对淹没线周边植被生长有利,进而 它们适宜生境面积增加。综合来看,项目建设对它们的不利影响较小。 5.4.5 对水生生物影响分析 5.4.5.1 施工期 a)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下水库大坝截流、大坝浇筑等主体工程及施工道路的施工,导致水体悬浮物颗 粒大量增加,水体透明度下降,水下光照强度降低。施工过程中悬浮物浓度的增加 对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及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悬浮颗粒的增加,造成水质 的浑浊,水体透明度下降,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抑制浮游 38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降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库区的初级生产力,水体溶解氧 进一步降低。 与此同时,悬浮物含量增多对浮游动物尤其是滤食性的浮游动物带来不利影 响,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存活和繁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过量悬浮物使其 食物过滤系统和消化器官堵塞,大量的悬浮颗粒黏附在动物的体表,干扰其正常呼 吸等生理功能,再加上悬浮物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导致初级饵料的减少不利于滤食 性浮游动物的摄食,工程的开展会造成施工区域内浮游动物生物量明显降低。 b) 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下水库大坝施工导流采用围堰一次拦断河床、隧洞导流方式。工程建设涉及坝 基岸坡部分开挖、土石围堰、施工道路的修建等施工活动,将会直接扰动评价区河 道,现场调查底栖动物常见种为蜉蝣目和毛翅目,这两类底栖生物对水质有较高要 求,施工过程中悬浮物浓度的增加,会造成水质的浑浊,悬浮物还会影响到附近水 域底栖动物的呼吸、摄食等生命活动。本工程上水库施工区无地表径流,无底栖动 物分布,施工对底栖动物无影响;下水库围堰河段季节性干涸,底栖动物很少,主 体工程施工对底栖动物的直接影响较小,对底栖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水土流 失造成下游后寺河水库库尾河段悬浮物增加,对河段底栖动物造成干扰。工程建设 中拦断河床修建水库占用部分底质的影响是永久性的,而导流及局部冲刷、弃水排 放等产生的影响集中在施工期阶段,具有暂时性的特点,随着工程建设的完成,这 部分影响将逐渐消失,生态流量下泄措施得以保证和实施后,坝下河段水流趋于平 稳,将形成有利于底栖动物正常生存的新生境。 c) 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上水库为干涸无水状态,没有水生维管束植物分布,施工不会 对水生植物造成影响。下水库主体工程施工河段季节性干涸,未发现水生植物分 布,施工对其基本没有影响。 c) 对鱼类的影响 1) 施工和生活废水对鱼类的影响 本工程设计拟对施工期废污水经处理后达到相应标准后进行综合利用,施工生 产等废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不外排,不会对局部水域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此外,施 38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漏油随雨水漫流,可能对附近水域水质造成影响,在采用环保合 格的机械和车辆并加强保养维护的前提下,影响程度较轻微。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 于园林绿化或者除尘,对周围水环境影响不大。工程施工主要影响下水库坝下后寺 河水库内分布的鱼类,后寺河水库内分布的鱼类主要为马口鱼、麦穗鱼、鲫等,其 中马口鱼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施工期应做好防档截留、施工和生活废水处 理后回用不外排。在采取上述水环境保护措施后,工程施工对鱼类影响较小。 2) 施工噪声对鱼类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边坡钻孔、爆破、开挖以及混凝土拌和、坝体石料 填筑等施工活动和各种运输机械。其中噪声较大的有:混凝土拌和系统、装载机、 推土机、风钻等,如混凝土拌和 90dB(A)~98dB(A)、钻孔 96dB(A)~104dB(A)、爆 破 130dB(A)~140dB(A)、各种自行机械噪声 90dB(A)~100dB(A)。噪声影响较大的 区域为大坝填筑区、砂石路加工区、混凝土拌和区、洞室开挖爆破区、主要运输干 道等。 文献记载,噪声持续时间、体重和群居行为等生态因素,能显著改变钻井噪声 与振动对鲤生长的污染效应。由于在噪声消失后鲤生长率能迅速恢复,说明噪声与 振动对鲤鱼的影响是可逆的,并未产生器质性损伤”。本工程施工期最大噪声值为 140dB(A),大于临界等效噪声级 83.9dB(A)。类比分析,若该类型噪声长期存在, 将对鱼类生长造成显著影响。施工区附近河段为季节性干涸河段,现场调查未发现 鱼类分布,后寺河库区是评价区内距离主体工程施工区较近的鱼类分布河段,工程 距离后寺河水库库尾约 1.2km,主体工程施工噪声经长距离传播对其影响较小;施 工运输车辆和施工人员经过后寺河水库产生的噪声可能对鱼类暂时性分布有一定影 响,本项目主体工程施工时间有限,结束后施工噪声即消失,这种影响也消失。 3) 施工悬浮物对鱼类的影响 下水库主体工程施工河段虽为季节性干涸,但下水库导流泄放洞、大坝围堰等 施工活动在雨季可能形成地表径流、水土流失等,造成下游后寺河水库的悬浮物颗 粒浓度增加,一定程度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悬浮泥沙可能对鱼卵、仔稚鱼和幼 体造成伤害,主要表现为影响胚胎发育、堵塞生物的腮部造成窒息死亡,悬浮物沉 积造成水体缺氧而导致死亡等。通常认为,成年鱼类的活动能力较强,在悬浮泥沙 浓度超过 10mg/L 的范围内成鱼可以回避,悬浮物对其影响更多表现为“驱散效 38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应”。由于后寺河水库面积较大,自身净化能力较强,鱼类也会本能避开浑浊水域。 因此,施工阶段地表径流产生的悬浮物主要影响是可能改变后寺河水库中鱼类的暂 时空间分布。随着施工的结束,悬浮物的不利影响也即消失。 4) 施工对鱼类饵料资源的影响 上水库河沟为干涸状态,下水库主体工程施工河段季节性干涸,对鱼类饵料生 物的影响主要是下水库施工活动形成地表径流、水土流失等,造成下游后寺河水库 的悬浮物颗粒浓度增加,对后寺河库尾河段底栖动物、浮游生物造成损失,施工取 水也将造成浮游生物损失,使鱼类饵料竞争加剧。 5) 水库施工对鱼类重要生境的影响 评价区河段为季节性山涧溪流和已建水库,部分河段季节性干涸,鱼类主要分 布在后寺河入伊洛河口和后寺河分布的水库中,鱼类以马口鱼、麦穗鱼和鲫为主, 产卵繁殖对水文要求不甚严格,鱼类产卵和索饵场零星分布于水库和河口,没有发 现集中式鱼类产卵场和索饵场。下水库后寺河和慈云寺水库是鱼类较好的越冬场, 工程施工对其干扰较小,基本不会改变其水位,对鱼类越冬基本没有影响。 5.4.5.2 蓄水期 蓄水期影响区域主要是坞罗水库、下水库库区和下水库坝下河段、上水库库 区。 a) 对坞罗水库的影响 坞罗水库为季节性干旱水库,水源主要依靠丰水期上游降水支沟汇入以及陆浑 水库供水。11 月现场调查期间坞罗水库为干涸状态,水生生物分布极少。蓄水阶段 坞罗水库上游来水降水不足时从陆浑水库引水,坞罗水库水量得以保证,维持湿地 生态功能,对坞罗水库水生生态功能有一定正面效应。 b) 对下水库库区河段的影响 水库蓄水期间,下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两岸陆域腐屑和地表土壤被浸没,蓄水 初期库区水体悬浮物增加,较浑浊,pH 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水体悬浮物增加不利 于浮游生物光合作用,影响浮游植物分裂繁殖,同时对浮游动物尤其是滤食性的浮 游动物带来不利影响,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存活和繁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 用,pH 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pH 变化幅度过大可对 38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浮游植物产生环境胁迫。 c) 对下水库坝下河段的影响 下水库河段季节性干涸,坝址至后寺河水库库尾之间极少有水生生物分布,但 上游来水较大时也会形成有水河流,是水生生物潜在分布区。丰水期上游来水较大 蓄水期间,水库蓄水将导致下水库坝下河段水量降低,浮游动植物生物量随水量减 少而有所下降,鱼类的栖息空间被压缩。因此蓄水期间下水库应下泄生态流量,保 证河道生态需水。枯水期上游来水量较小蓄水期间,水库蓄水对坝下减水影响很 小,同时通过下泄生态流量,对枯水期坝下河段水生生境的维持有利。 d)对上水库库区的影响 现状上水库常年干涸无地表径流,没有水生生物分布。蓄水期水体经下水库进/ 出水口等输水系统逐渐转移到上水库库区,浮游生物也随之转移,上水库库区逐渐 分布有浮游动植物,且种类组成与下水库趋同。由于鱼类个体大,输水系统压强高 等原因,很难转移到上水库而存活,同时类比同类型工程,预计将不会有鱼类迁移 至上水库分布。 e) 输水系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蓄水期间,下水库取水口运转将对影响范围水域内浮游生物和鱼类资源尤其是 鱼类早期资源产生卷吸效应。 1)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根据《长山热电厂取排水对库里泡浮游生物影响及卷载效应的研究》中卷载对 浮游生物受损研究成果:“卷载对浮游植物受损率范围为 17.9%~26.9%,对浮游动 物的受损率范围为 67.7%~75.5%”。本工程上水库调节库容 821 万 m3,蓄水阶段造 成浮游植物损失。由于上、下水库为新建水库,蓄水时浮游生物生存空间较建设前 大量增加,有利于浮游生物增殖,因此蓄水期对浮游生物影响不大。 2) 对鱼类的影响 本次调查发现,上水库河沟干涸,下水库库区河段季节性干涸,仅有一处小水 潭有少量马口鱼和麦穗鱼分布其中,附近河段鱼类种类和数量均较少,本工程蓄水 时由下水库抽水到上水库,卷载对鱼类的影响不大。此外,本工程下水库正常蓄水 位 388.00m,死水位 365.00m,进/出水口底板高程为 364m,较死水位低。研究表 38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明,鱼苗的分布总体上有分布在河流上层的趋势。 综上,下水库附近河段鱼类种类和数量较少,且下水库取水口位于正常蓄水位 以下 24m,死水位以下,避开了鱼类主要分布水层,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取水对鱼 类的影响。 5.4.5.3 运行期 a)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1) 库区水生生境影响分析 电站调节水量在上、下水库中循环使用,除蒸发和渗漏损失外,水量损耗较 小。电站处于发电工况和抽水工况时,上、下库水位和库容相应发生变化,每一时 段库水位的变化随该时段发电量的大小而定,同时也与水库当时的蓄水量有关。电 站正常运行后,白天放水发电,晚上抽水蓄能,除事故备用外,日内完成一次抽 水、发电过程,运行特点为上、下库水量之间的反复循环利用,因此,上、下水库 区水文情势白天与晚上间变化较大,每天变化趋势与变化幅度基本相近。下水库水 位变化过程与上库刚好相反。 2) 坝下河段水生生境影响分析 工程正常运行后,除库区水面蒸发和水库渗漏的水量外,工程基本不消耗水 量。当库区水位超过正常蓄水位后,上游来水除补充水库蒸发渗透水量,其余水量 将下泄至下水库坝址下游。此外,本工程将下泄生态流量,保证坝下河段水流量, 下游流量更加均衡,使得枯水期坝下河道流量得以保证,对坝下河段水生生境有一 定的正面效应。 b)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上、下水库大坝建成后,库区原有季节性山溪将变成河道型水库,水生生境发 生明显改变,水面变宽,水流速度减缓,营养物质滞留,泥沙沉降,水体透明度增 大,被淹没区域土壤内营养物质渗出,水中有机物质及矿物质增加,这些条件的变 化均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预计建库后库区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和生物量均会 有所增加,群落结构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对于浮游植物,绿藻和蓝藻种类和数量会 有所增加。对于浮游动物,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比例趋向增加,枝角类种类明显增 加,浮游动物种类尤其大型浮游甲壳类的增加。 38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运行后,上下库水体的频繁交换,随着上下水库水体交换,上下库的浮游 生物种类组成将趋于相似。 c) 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下水库建成后,水体流速明显减缓,水深增加,水面积扩大,泥沙沉降,底质 由砾石型为主逐步向泥沙型、淤泥型发展。这些条件的改变都将对底栖动物的生长 与繁殖产生影响。库区底栖动物将以静缓流生境的环节动物为主,但由于现状库区 河段干涸,基本没有底栖动物分布,运行后水位变化频繁,不利于底栖动物栖息, 底栖动物数量将很少。 对于下水库坝下河段,由于下泄生态流量,保证河段水流,不再干涸断流,底 栖动物将由后寺河库尾活动能力较强的节肢动物逐渐迁移至此,发展为以节肢动物 为主,并逐渐趋于稳定。随着生态流量的下泄,后寺河水库坝下干涸河段水生生境 逐渐恢复,底栖动物也将逐渐恢复,但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d) 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影响 现状评价区水生维管束植物较少,库区和坝下至后寺河库尾河段干涸基本没有 分布。工程建成后运行后,上、下水库周边水位变化相对频繁,库区两岸消落带明 显,水生维管束植物仍然将较少;坝下河段在保证生态流量的前提下,水生植物可 能会有所恢复。 e) 对鱼类的影响 1) 工程运行对库区鱼类资源的影响 下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加,流速减缓,为喜栖缓流敞水生活的鱼类提供一个适 宜的环境。现状下水库库区(慈云寺 4 级坝址下游约 270m)小水潭分布少量马口鱼和 麦穗鱼,蓄水后下水库库尾与慈云寺 4 级坝址相接,上游水量较大时上游可能将有 部分鱼类如马口鱼、麦穗鱼、鲫排入下水库,下水库库区鱼类将主要以上述鱼类为 主。 2) 工程运行对坝下鱼类资源的影响 下水库建成运行后,通过水库调度确保下泄生态流量,有利于改善枯期尤其是 特枯年份下游河道鱼类的栖息环境。后寺河水库分布的喜流水的小型鱼类马口鱼等 可能将上溯至下水库坝址。 生态流量下泄后,后寺河水库坝下河段水生生境也将逐渐恢复,鱼类可能会逐 39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渐迁移到这些河段栖息,但由于后寺河水库坝下河段拦河设施较多,阻隔较严重, 恢复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工程建成运行后,在保证下水库生态流量下泄措施前提下,河道水 生生境逐渐恢复,鱼类可能会逐渐迁移到这些河段栖息。 3) 下水库取水口卷载效应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上水库河沟干涸,下水库库区河段季节性干涸,仅有一处小水潭有少量马口鱼 和麦穗鱼分布其中,运行后上游雨量较大时慈云寺 4 级水库鱼类随水排入,下水库 将主要以马口鱼、麦穗鱼、鲫为主。本工程下水库正常蓄水位 388.00m,死水位 365.00m,进出水口底板高程为 364m,较死水位低。卷载主要对游泳能力较弱的仔 稚鱼影响较大,研究表明鱼苗的分布总体上有分布在河流上层的趋势,取水卷载对 其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下水库河段季节性干涸,鱼类种类和数量较少,且本工程下水库取 水口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下 24m,死水位以下,避开了鱼类主要分布水层,在一定程 度上减缓了取水对鱼类的影响。 4) 水库运行对鱼类重要生境的影响 鱼类产卵和索饵场零星分布于水库和河口,没有发现集中式鱼类产卵场和索饵 场,下水库后寺河和慈云寺水库是鱼类较好的越冬场。工程运行不会改变下水库库 尾以上游慈云寺水库水位,对坝址下游后寺河水库水位影响较小,对鱼类产卵、索 饵和越冬基本没有影响;下水库坝址与后寺河入伊洛河河口之间现存多处拦河设 施,且部分河床干涸,工程运行对后寺河口水文情势影响很小,对后寺河口鱼类产 卵和繁殖影响很小。运行期通过在下水库下泄生态流量,使坝下河段水生生境得以 修复,对鱼类栖息有一定正面效应。 5.4.6 水土流失影响 本节引自《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5.4.6.1 水土流失预测范围 根据主体工程资料,结合实地调查,本项目建设扰动地表区域主要包括枢纽工 程区(含上水库大坝、下水库大坝、输水系统及发电厂房系统)、表土堆存场区、料 场区、交通设施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复建区和水库淹没及库 39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岸区。 5.4.6.2 工程施工占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上、下水库大坝、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等施工占地的扰动、占压,将重 塑或破坏原地形地貌,损坏原地表植被及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水土保持功能,裸露 地表在雨季易发生溅蚀、面蚀、细沟侵蚀等水土流失;尤其在暴雨季节,扰动后的 松散、裸露地表抗侵蚀能力较低,加之原有天然或人工排水系统被破坏,易发生强 烈以上水土流失;但在道路路面硬化、大坝枢纽建筑建成后,可减少雨水对地表造 成冲刷,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工程临时占地需采取排水、植被恢复等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 5.4.7.3 土石方开挖与回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土石方开挖将破坏扰动原地表植被、土壤结构和地形地貌,形成的各类 开挖裸露面和边坡因失去原有植被的保护作用,受降雨和地表径流作用时易发生水 土流失;土石方回填所形成的裸露地表、松散堆土体和高陡边坡,自然稳定状态受 到破坏,在短时间内不易形成自然稳定状态,易发生冲刷、垮塌现象,增加新的水 土流失。侵蚀方式以面蚀、沟蚀为主,局部边坡存在坍塌。边坡开挖时,应及时做 好拦挡、护坡和截排水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严禁雨季进行大面积的开挖。若不及 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在降雨和地表径流作用下将造成水土流失。 5.4.7 对生态敏感区影响分析 5.4.7.1 对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影响 工程建设涉及整合优化前的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 园。根据上报待批复的河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工程建设不涉及整合优化 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 获得行政许可,并落实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后,不再制约本工程建 设。 对于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范围, 工程不直接涉及,但由于距离工程较近可能会产生间接的影响,根据工程布置情况 工程下库施工区临时施工道路临近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最近距 离约为 4m;工程下水库库区临近整合优化后的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距离下水库淹 39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没线的最近距离为 5m,工程不会对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 公园产生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 山省级森林公园产生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车辆产生的废气、扬 尘、施工人员和车辆碾压对森林公园内的生物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但上述影响在 严格采取各项管理措施的前提下可将至最小。工程运行阶段对水位变动可能会对距 下水库淹没线较近的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产生泽害,根据工程布置,上库库底进行 防渗处理,工程运行期对森林公园的影响可以忽略。工程运行期库区蓄水后周边水 湿条件改变后可能对周边植物产生一定有利影响。 5.4.7.2 对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 保护区位于下水库所在后寺河汇入的伊洛河至黄河段,距下水库坝址约 18.3km。后寺河占伊洛河流量比例很小,入伊洛河区间多处干涸断流,水流经下水 库坝下与保护区之间现存后寺河水库以及多座拦河坝调节,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 程建设对保护区的水文情势变化基本不会产生影响。综上,本工程不占用保护区面 积和生境,对保护区水文情势基本不会产生影响,工程建设对水产保护区主要保护 对象及其生境影响很小。 5.4.7.3 对生态公益林的影响 枢 纽 上 下 水 库 淹 没 以 及 工 程 占 用 国 家 二 级 公 益 林 143.26hm2( 永 久 占 用 115.24hm2,临时用地 28.02hm2)、省级公益林 64.09hm2(永久占用 40.56hm2,临时用 地 23.53hm2)、地方公益林 16.19hm2(永久占用 8.31hm2,临时用地 7.87hm2)。工程建 设对生态公益林的影响主要是工程占用和施工活动,工程占地将直接生态导致公益 林损失,施工活动产生的废水、固废、水土流失等也会对生态公益林的物种及其功 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本工程已最大限度考虑对林地的保护,但因地形、区域环境和工程条件的限 制,工程建设仍将占用部分生态公益林。根据相关政策,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计 划单列企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原则上可以征、占用除国 家一级保护林地范围以外的其他公益林,审批权限在省林业主管部门。对于工程占 用的林地,在开工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林地征用手续,在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 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占用林地,保护林业设施,并做好林地生 态补偿工作,对生态公益林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落实保护方案后将会得到缓解。 39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4.7.4 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 工程区附近的生态保护红线以嵩山水源涵养、黄河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生态 保护为目标。生态保护红线位于工程占地范围外,最近距离约 4m。工程建设不直接 影响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目标,因距离生态保护红线较近,可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存在间接影响。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保护修复等措施后,将工程对生态 保护红线的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 5.5 大气与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5.5.1.1 施工扬尘影响 由工程分析可知:施工过程对大气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主要源自运输车辆运输 时产生的扬尘,土方开挖、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和在受风力作用下产生的 TSP 污 染,均为无组织排放。 土方外运运输车辆可能将施工场地内较多的泥土带到附近的公路上,天气转晴 后,泥土被过往的机动车辆反复扬起,将产生扬尘污染,影响较大。因此在运输车 辆出口设置冲洗装置,确保施工场地内的泥土不会污染邻近的交通道路。此外,运 输车辆需做好遮挡措施。 施工场内运输过程中,若车速过快,则扬尘产生量增大,同时如路面不经常清 理维护,也会容易产生扬尘,其污染情况更为严重。因此,有必要对施工运输车辆 进行限速管理,加强道路日常维护,安排专人清洁洒水,以降低施工道路扬尘带来 的环境影响。 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和等过程中,砂石料破碎和筛分、水泥装卸、板材切割 等材料加工、运输过程中,均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与烟气。由于砂石加工系统与混 凝土拌和系统周边居民点所在的位置距离料源加工区域超过 200m,且有山体阻隔, 材料加工产生的粉尘对居民的生活基本没有影响。在无防治措施下,材料加工产生 的粉尘的主要影响受体主要是施工人员。 施工扬尘的产生量与作业强度及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在静风情况下污染源产 生量会比起风时小,主要对现场的施工人员产生不利影响,其造成的污染影响是局 部和短期的,施工结束后就会消失。施工扬尘扩散到附近空气中,会增加空气中 TSP 的含量。类比 1998 年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某施工现场及周边的 TSP 监 39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测结果,距施工场地不同距离处空气中 TSP 浓度见图 5.5.1-1 所示。 图 5.5.1-1 距施工场地不同距离处空气中 TSP 浓度值 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还对该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措施后的 TSP 浓度进行了 监测,与洒水前对比情况见表 5.5.1-1。 表 5.5.1-1 施工场地 TSP 浓度值变化对比表 监测点位置 距场地不同距离处 TSP 的浓度值 (mg/m3) 场地不洒水 场地洒水后 10m 1.75 0.437 20m 1.30 0.350 30m 0.78 0.310 40m 0.365 0.265 50m 0.345 0.250 100m 0.330 0.238 由类比监测知,施工场界能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中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1.0mg/m3 ,场地源下风向 40m 处 TSP 为 0.26~0.39mg/m3 ; 在场地源下风向 100m 处 TSP 为 0.17~0.3mg/m3。在不采取洒水措施的情况下,扬尘 影响较大,一般影响范围为 40m,最大影响范围为 100m。按照工程总体布局情况, 场区边界距最近居民点的距离在 300m 以上,受到工程施工影响较小。 39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5.1.2 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影响 机械燃油废气产生量与耗油量及机械设备状况有关。本工程范围内机械数量不 多,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包括挖掘机、推土机等)及运输车辆,大都以柴油为燃 料,会产生一定量的燃油废气,主要污染物包括 CO、NOx 等。其影响范围在施工场 地及运输道路沿途,污染范围小、影响较分散、影响时间短。本项目区地势相对较 为开阔、空气流通性较好,有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因此,项目施工机械及运输车 辆燃油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5.5.1.3 食堂油烟影响 各施工营地均建设有食堂,各食堂采用液化气为燃料,产生的食堂油烟经油烟 净化处理之后排放,满足《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的要求,食 堂油烟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很小。 5.5.2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工程运行期间,电站厂房和主变洞位于地下,发电设备和主变压器噪声不会 对地面上的声环境质量造成影响;输水管道位于地下,进出水口位于水下,抽水、 放水过程不会向外界辐射噪声;上下库连接道路上车辆很少,噪声影响轻微;地面 开关站及进场道路的噪声影响不在本次环评范围内。本工程建设带来的噪声影响主 要发生在施工期间,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开挖、钻孔、短时和定时爆破,砂 石粉碎,交通运输等。根据施工场地布置,较大的噪声源主要分布在砂石加工系统、 混凝土生产系统、坝基、施工主干道等地方。 5.5.2.1 预测模型 a) 施工噪声 根据施工组织布置,确定的本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源分布和强度,结合地形 条件和障碍物以及污染源与敏感点的相对位置,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 境》(HJ2.4-2021)中推荐的无指向性点源几何发散衰减模式,根据各噪声源位置考虑 山谷反射、空气吸收、地面与遮挡物附加衰减效应。 LA (r) LA (r0 ) Lr 20lg(r / r0 ) a(r r0 ) /100 L 式中:LA(r)—距声源 r 处的 A 声级(dB); LA (r0)—参考位置 r0 处的 A 声级(dB); 39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ΔLr—山谷反射叠加值,取 0dB。 r—距点声源的距离(m); r0—参考位置距点声源的距离(m); a—每 100m 空气吸收系数(dB),取 1dB; ΔL—地面附加衰减效应。 b) 交通噪声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推荐的公路交通运输噪声 预测模式: N2 1 2 7.5 Leq (h) i ( L0 E ) i 10 lg 10 lg 101g L 16 V T r I 式中: Leq(h)i —第 i 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 ( L 0 E ) i —第 i 类车的速度为 Vi,km/h;水平距离为 7.5m 的能量平均 A 声级,dB(A); N i —昼间,夜间通过某测试点的第 i 类车平均小时车流量; r —从车道中心到预测点的距离,m; Vi —第 i 类车的平均车速, km/h; T —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1h; 、 1 2 —预测点到有线长路段两端的张角,弧度; L —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按下式计算: L = L1 - L2 + L3 L1 = L坡度 + L路面 L2 =Aatm+Agr+Abar+Amisc 式中: L1 —线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 L坡度 —公路纵坡修正量,dB(A); L路面—公路路面材料引起的修正量,dB(A); L2 —声波传播途径引起的衰减量,dB(A); L3 —由反射等引起的修正量,dB(A)。 c) 综合叠加预测模式 对点声源和线声源的噪声贡献值、噪声背景值进行叠加,计算公式如下: 39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n 0.1Li LAeq 10 lg10 100.1L0 i 1 式中: LAeq -叠加后的综合值; Li -各类噪声影响贡献值; L 0 -噪声背景值。 5.5.2.2 预测结果及分析 a) 点源预测结果 根据噪声来源、分布及污染源与敏感点的位置关系,预测确定本工程对环境影 响较大的点声源位于开挖于填筑区等对周围声环境和敏感点的影响,点源噪声预测 结果见表 5.5.2-1。 39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5.2-1 点源噪声影响范围表 单位:dB 与噪声源距离 源 强 爆 破 136 118 109 102.2 95.1 89.7 80.9 74.8 70.9 66.8 64.1 推土机 86 71.4 65 61 58 53.2 50 46.9 44.2 42.1 39.7 挖掘机 84 69.4 63 59 56 51.2 48 44.9 42.2 40.1 37.7 装载机 88 73.4 67 63 60 55.2 52 48.9 46.2 44.1 41.7 自卸汽车 88 73.4 67 63 60 55.2 52 48.9 46.2 44.1 41.7 潜孔钻机 80 65.4 59 55 52 47.2 44 40.9 38.2 36.1 33.7 凿岩机 80 65.4 59 55 52 47.2 44 40.9 38.2 36.1 33.7 空压机 90 75.4 69 65 62 57.2 54 50.9 48.2 46.1 43.7 钢筋切断机 67 52.4 46 42 39 34.2 31 27.9 25.2 23.1 20.7 钢筋弯曲机 68 53.4 47 43 40 35.2 32 28.9 26.2 24.1 21.7 10m 50m 100m 150m 200m 300m 400m 500m 600m 700m 800m b) 交通噪声预测结果 本工程上、下库连接道路地形变化大,植被覆盖率高,居民很少。进场道路周 边居民点较多,道路与居民点间的植被主要为农田。根据交通噪声预测模式,结合 工程对材料、设备及场内运输情况,在不考虑地形变化、植物屏障等情况下,上、 下库连接道路与进场道路噪声预测值见表 5.5.2-2。 表 5.5.2-2 道 路 时间段 距中心线不同距离处交通噪声预测值 dB 10m 15m 30m 50m 100m 150m 200m 昼间 35 59.6 57.8 54.8 54.1 52.6 49.6 46.6 夜间 6 56.5 54.8 51.8 51.1 49.5 46.5 43.5 昼间 48 61.0 59.2 56.2 55.5 54.0 51.0 48.0 夜间 10 58.7 57.0 54.0 53.3 51.7 48.7 45.7 昼间 53 59.6 57.6 54.3 52.0 48.6 46.4 44.4 夜间 5 57.4 55.4 52.2 49.8 46.4 44.3 42.3 进场道路 上、下库 连接道路 高峰车流量 辆/h 交通噪声预测结果 场内道路 c) 区域声环境应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2 类标准。施工噪声对村庄影响计 39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算叠加结果见下表。根据噪声影响预测结果,主要是受交通运输的影响。1#道路东 侧北庄村、前期砂石加工系统西侧涉村昼夜间噪声预测值均能够达标。因此,施工 噪声对场外居民的影响较小。 表 5.5.2-3 环境保 护对象 方位 北庄村 涉村 施工噪声对村庄影响计算叠加结果表 现状值 单位:dB 贡献值 预测值 标准值 超标值 夜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53.9 41.5 45.4 43.3 54.5 45.4 60 55 - - 50.1 45.2 55.5 53.3 56.6 53.9 60 55 - - 距离 m 昼间 1#道路东侧 200 前期砂石加工系统西侧 150 备注:-表示低于标准限值。 5.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5.6.1 施工期 a) 施工弃渣 根据土石方平衡结果,上水库区工程开挖无用料约 236.02 万 m³(自然方),需总 堆存容量约 320 万 m³,下水库区主体工程无用料总量约 174.54 万 m³ (自然方),需总 堆存容量约 220 万 m³。因此本工程共产生弃渣 410.56 万 m3(自然方),上下水库均不 设置弃渣场。上水库无用料均堆填至坝后进行压坡,下水库无用料均堆填至下水库 库底,可对弃渣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弃渣随意堆放压覆土地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等影响。 b) 生活垃圾 施工高峰期间施工与管理人员 3100 人,年产生生活垃圾约为 905.2t。未经处理 的垃圾直接排放,或在雨水的冲刷下进入施工区河段,将造成施工区河段以及施工 区下游的水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将收集后外运处理,不会对工程区生态环境造成明 显影响。 c) 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渣土、废石料、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施工临时产生的各种 边角料如碎金属、塑料、废旧钢材、竹木材,废弃的装饰材料、油桶、各种包装材 料等,若处置不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d) 危险废物 40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工程车辆、机械修配系统及设备检修产生的废油、废发动机油、齿轮油等废 润滑油,以及施工机械维护维修时产生的废油,工程拟在各机械修配厂设置油/水分 离设施进行处理,分离后的废油使用专门的贮存容器贮存,容器外做好危险废物类 型的标记,并按要求贴好相应的危险警示标志,建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等 管理制度,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期机械修配产生的含油废水 40m3/d,施工期共产生含 油废水 87.6t。废油用专门的容器储存,并做好标记,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 行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修配厂内需制定相关废油管理规定,加 强修理厂废油的管理,杜绝乱排乱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废炸药如不及时收集处置,将会形成安全隐患,对生态环境也存在不利影响。 5.6.2 运行期 a) 生活垃圾 运行期电站值班人员及业主管理人员总数按 140 人考虑,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按 照 1.0kg 计算,产生量为 51.1t/a。可纳入巩义市已有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对环境影响 较小。 b) 危险废物 本项目 4 台主变布置于地下主变洞内,正常情况下无油污产生,仅当主变发生 事故漏油时,会产生溢油。在事故并失控情况下,泄漏的变压器油流经变压器下方 的集油池,经事故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废变压器油属于危险废物,编号为 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为 900-220-08,危险特性为毒性、易燃 性(T,I)。事故油池收集后的油品优先考虑回收利用,不能回用部分应委托有资质 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运行期单台发电机组使用的透平油(润滑油)约 40m3,需定期(1 年 4 次)进行油品 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透平油更换周期,更新透平油时先将废透平油抽至集油桶 中,再注入新的透平油,填报危废转运五联单后,将装有透平油的集油桶,统一交 由有资质单位运至厂外处理;电站 4 台机组分年度检修,单台机组检修前,先将透 平油抽至集油桶中,再将机组运至备有隔油毡及棉布的空地,检修过程中用棉布擦 拭机组零件上的油污。主变洞内主变压器使用的变压器油(绝缘油)为 63.5t,绝缘油 40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库及油处理室设于厂外,在主变场附近考虑一定的滤油和添油空间,滤油、添油期 间也会使用隔油毡及棉布。更换下来的少量废透平油、废变压器油、使用后沾染油 污的隔油毡及棉布均属于危险废物,需存放在厂房临时危废贮存间,后统一交由有 资质单位处理。 开关站直流电源装设两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约 20~30 个,每个容量 500Ah,每个重 30kg。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 15 号),更换下来的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编号为 HW31(含铅废物),废物代码为 900-052-31,危险特性为毒性、腐蚀性(T,C)。变电站铅酸蓄电池退出运行后不得 随意丢弃,应按照《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交由有资 质的单位处理。 开关站内装设有柴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房内有专用的房间储存储油罐,布置 于柴油机房内的一个隔间。柴油发电机产生的少量废油应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 位进行妥善处置。 地面开关站直流电源装设两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约 20~30 个,每个容量 500Ah。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 8~10 年,当铅酸蓄电池因发生故障或其他原 因无法继续使用时会产生废旧铅酸蓄电池,每次更换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为 1.8t。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 15 号),更换下来的废旧蓄 电池属于危险废物,编号为 HW31(含铅废物),废物代码为 900-052-31,危险特性为 毒性、腐蚀性(T,C)。变电站铅酸蓄电池退出运行后不得随意丢弃,应按照《废铅 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根据《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要求,本评价明确危险废物的名 称、数量、类别、形态、危险特性和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本项目危险废物基本情 况详见下表。 表 5.6.2 本项目危险废物基本情况汇总 序 号 危废 名称 危废 类别 危废 代码 产生量 产生 工序 及装 置 1 废变 压器 油 HW0 8 900220-08 事故或 检修时 产生 变压 器 危废 形态 液态 402 主要 成分 有害 成分 产废 周期 危险 特性 污染防 治措施 矿物油 多环芳 烃等 每年进 行一次 渗漏检 查 T,Ⅰ 事故 油池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5.6.2(续) 序 号 危废 名称 危废 类别 危废 代码 产生量 产生 工序 及装 置 2 废旧 蓄电 池 HW3 1 900052-31 使用寿 命到期 更换 备用 电源 3 含油 污泥 HW0 8 900210-08 / 危废 形态 主要 成分 有害 成分 产废 周期 危险 特性 污染防 治措施 固态 酸液、 铅 酸液、 铅 8~10 年 更换 一次 T、C 委托有 资质单 位处置 矿物油 多环芳 烃以及 少量 硫、氨 等 T,Ⅰ 委托有 资质单 位处置 液态 不定期 5.7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5.7.1 施工期 工程施工期各类污废水经处理后大部分回用,少量达标排放。生活垃圾由地方 环卫部门统一送至巩义市生活垃圾填埋厂。修配厂营运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含油 废水和机油,其中废机油、含油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废油均为危险废物,属于《国 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 HW08 废矿物油,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不对外排放。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各类污染物对工程区土壤环境污染影响很小。 施工期施工作业产生的表土扰动、弃渣等将造成扰动区表层土壤环境的破坏, 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对扰动区表土进行收集并单独存放,在施工结束后用 于扰动区的植被恢复,减缓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 5.7.2 运行期 工程运行期主要污染物为业主营地生活污水和厂房油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回 用,对周边土壤环境污染影响很小,也不会引起土壤的盐化、酸化、碱化。 运行期水库蓄水后,对水库蓄水可能引起的盐化影响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 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中的附录 F“土壤盐化综合评分预测方法”进 行预测评价。 a) 土壤盐化综合评分法 采用以下计算土壤盐化综合评分值(Sa),具体如下: Sa i1Wx i I x i n 式中:n—影响因素指标数目; 40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Ixi—影响因素 i 指标评分; Wxi—影响因素 i 指标权重。 b) 土壤盐化影响因素赋值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土壤盐化影响因 素赋值情况见表 5.7.2-1。 表 5.7.2-1 土壤盐化影响因素赋值表 分值 影响因素 0分 权重 2分 4分 6分 1.5≤GWD< 2.5 1.2≤EPR< 2.5 1.0≤GWD< 1.5 GWD<1.0 0.35 2.5≤EPR<6 EPR≥6 0.25 SSC<1 1≤SSC<2 2≤SSC<4 SSC≥4 0.15 地下水位埋深 (GWD)/(m) 干燥度(蒸降比 值)(EPR) 土壤本底含盐量 (SSC)/(g/kg) 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 (TDS)/(g/L) GWD≥2.5 TDS<1 1≤TDS<2 2≤TDS<5 TDS≥5 0.15 土壤质地 黏土 砂土 壤土 砂壤、粉土、 砂粉土 0.10 EPR<1.2 上水库属岩溶裂隙水,地下分水岭平面位置与地形分水岭基本一致,库区地下 水位埋深大,左岸山体地下水位埋深在 85m~100m 以上,右岸山脊钻孔 SZK22 最大 孔深 140m,揭露地下水位埋深为 113.8m,水位高程 835m,低于正常蓄水位 20m, 库内沟底地下水位埋深在 18m~30m。 输水发电系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厂房勘探平硐和钻 孔压水试验揭示,输水发电系统沿线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山脊水位埋深一般在 250m~480m,沟谷水位埋深在 60m~200m,地下水活动一般,岩体富水性较差。 下水库坝址区地下水位一般埋藏较深,坝址两岸岸坡地下水位埋深一般 16.4m~60m,其中左岸地下水位深达 60m(水位高程 425.60m),右岸地下水位深达 44.9m(水位高程 411.00m)。 水库蓄水完成后,库区内地下水位将升高,水库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不会造 成库区两侧土壤地下水水位明显提升,工程建成后库区两侧地下水埋深仍将大于 2.5m,土壤盐化影响赋值为 0 分。 根 据 气 象 统 计 资 料 , 巩 义 市 多 年 平 均 蒸 发 量 1854.9mm , 平 均 降 水 量 40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97.6mm,经计算干燥度(蒸降比值)(EPR)为 3.10>2.5,土壤盐化影响赋值为 4 分。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工程区土壤含盐量为 0.7~0.9g/kg,土壤本底含盐 量(SSC)<1g/kg,土壤盐化影响赋值为 0 分。 根据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工程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在 0.48~0.69g/L 之 间,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1g/L,土壤盐化影响赋值为 0 分。 根据土壤理化特性调查结果,工程区域土壤主要为砂壤土,土壤盐化影响赋值 为 6 分。 c) 土壤盐化影响预测 根据本项目土壤盐化影响因素赋值及权重,本项目的土壤盐化综合评分值 Sa=4×0.25+6×0.10=1.6>1 。 根 据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土 壤 环 境 ( 试 行 ) 》 (HJ964-2018)中附录 F 的表 F.2 土壤盐化预测表(见表 5.7.2-2),本项目建成后周边 土壤可能会发生轻度盐化现象。根据土壤盐化综合评分值可知当地蒸降比值 EPR 为 3.10,当地土壤质地得分为 6,其余地下水位埋深、土壤本底含盐量、地下水溶 解性总固体对土壤盐化综合评分值 Sa 贡献为 0。因此,当地的蒸降比值 EPR、土壤 质地是导致本地区发生轻度盐化的主要原因。 表 5.7.2-2 土壤盐化预测表 土壤盐化综合评分值(Sa) Sa<1 1≤Sa<2 2≤Sa<3 3≤Sa<4.5 Sa≥4.5 土壤盐化综合评分预测结果 未盐化 轻度盐化 中度盐化 重度盐化 极重度盐 化 5.8 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 5.8.1 移民安置点环境影响 本工程移民搬迁安置采取一次性补偿安置方案,至规划水平年规划安置搬迁安 置人口 1 户 2 人,故本工程不设置专门的移民安置点。 5.8.2 专项复建设施环境影响 本工程专业项目处理仅涉及电信工程复建,不涉及水库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和 电力工程专业项目处理,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40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5.9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5.9.1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工程的兴建,将推动巩义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大量的 建筑物资和劳动力,各类临时设施的施工也将为当地居民创造部分就业机会,增加 群众经济收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随着施工人员大量进驻,将促进巩 义市当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消费需求的猛增将极大促进地方农业、餐饮业的发 展;随着工程的完工,还将为发展当地经济提供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必要条件,并 将带动附近地区运输业、原材料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本电站的运行,不仅给巩 义市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同时对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展,以及当地脱贫致富具有一定的作用。 5.9.2 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因施工人员的汇集,施工区人口密度骤增,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和 流行,主要有肝炎、肺结核和痢疾等。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卫生管理,减少传染 病的传播途径。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加强施工人员对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增加施工人 员的保护意识,降低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水库蓄水初期,由于水库淹没影响导致 库尾部分与人类伴生的鼠类逃逸,在库尾区域密度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卫生防 疫措施不利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蚊、鼠传播疾病的流行。 5.9.3 文物古迹影响分析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有慈云山石刻 1 处,其位于工程占地范围外;工程 距离佛龛保护建设控制范围最近 170m,距离石窑保护建设控制范围最近 30m。工程 占地范围未直接占用慈云山石刻建设控制地带,工程建设不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 工程建设施工活动、开挖、爆破等可能对周边文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 控制施工范围和施工作业行为,确保文物不受破坏。 406 删除[Administrator]: 其造成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6.1 水环境保护措施 6.1.1 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根据 5.2.1.3 生态用水需求成果,本工程上水库为原始山地地貌,上库所在青龙 沟为季节性干沟,与其他支沟汇合之前没有长流水,工程设计方案已考虑在副坝环 库公路沿岸建设截排水沟,将库周汇水导至坝下河道,可不考虑设置其具体的生态 流量需求值。下水库坝址下游经分析无需考虑下游生活生产用水、灌溉用水、河水 补给地下水量、航运、水上娱乐需水量等,仅需要考虑维持下游河段水生生态系统 稳定所需要的水量和水面蒸发量。本阶段采用 Tennant 法、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 量法计算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下水库坝址处 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 量为 0m3/s,小于 Tennant 法所取生态流量 0.0071m3/s,因此本工程下水库坝址需向 下游泄放不小于 0.0071m3/s 的流量,维持下游河段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水 量,同时考虑下水库坝址下游所需的水面蒸发量 0.0026m3/s 后,本阶段需泄放的生 态流量不少于 0.0097m3/s,年下泄生态流量约 30.52 万 m3。 根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蓄蓄能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相关成果本工程所在流 域天然来流不足以满足电站的用水需求,本工程初期蓄水期需补水量为 655 万 m³, 运行期每年最大补水量 130 万 m³,年均补水量 27 万 m³。初期蓄水期,当本工程下水 库在上游来水较充足的月份应充分考虑生态流量泄放要求后,其余用水用于水库蓄 水,不考虑下泄。当上游来水不足的月份需优先保证生态流量需求,上游来水需来 多少下泄多少保证下游生态流量。运行期,工程只需补充水库运行所需的蒸发和 渗漏量,当本工程下水库在上游来水较充足的月份充分考虑生态流量、水库蒸发 和渗漏量后,其余水量全部下泄;当上游来水不足的月份需优先保证生态流量需 求,上游来水需来多少下泄多少保证下游生态流量,水库蒸发和渗漏的量需通过 工程补水工程补齐。 6.1.1.1 施工期 施工期,上水库、下水库大坝施工导流均采用围堰的隧洞导流方式,优先保障 下游生态流量。通过设置储水池、调蓄池来储存施工用水,上游来水不足时,除保 40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证生态流量,需减少或停止取水。 6.1.1.2 初期蓄水期 上水库一般为干沟,年净流量较小,本工程沿上水库库岸设置环库公路,外侧 设有渠道,初期蓄水期上水库以上流域来水通过渠道流至坝下河道,不进入上水库 库内,综合考虑水库渗漏,本工程不专门在上水库布置生态放流管。 下水库在初期蓄水至生态放水管进水口高程之前,拟通过机械抽排下泄生态流 量,蓄水超过进水口高程后,通过生态放水管泄放生态流量。 6.1.1.3 运行期 生态流量管结合下水库泄洪放空洞布置,采用管径为 600mm 的钢管,进水口高 程 位 于 死 水 位 367.00m 以 下 , 生 态 放 水 管 全 长 约 528.20m , 其 进 口 高 程 为 357.00m,在进口处设置拦污网,防止杂物进入堵塞钢管,管线垂直向下转弯沿泄洪 放空洞底板布置,与底板坡度相同延伸至出口,经过消能挑坎混凝土从其右导墙穿 出,出口处设操作平台及控制阀门,对泄放流量控制,下泄水流经放空洞末端护坦 及引渠自流至下游河道。 图 6.1.1-1 下水库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剖面布置示意图 408 删除[朱波]: 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6.1.1-2 下水库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布置示意图 6.1.1.4 生态流量下泄保障措施 a) 完善后寺河流域生态流量措施 现状后寺河从上游到下游洪河水库、慈云寺水库、后寺河水库及后寺河水库下 游多个拦水溢流坝均未设置生态流量泄放措施。 根据《水利部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水资管 〔2020〕67 号),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事关江河湖泊健康,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 关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水生态状况得到初 步改善。新建、改建和扩建水工程,应按照水利等相关部门审批文件规定,落实生 态流量泄放条件。已建水工程不满足生态流量泄放要求的,应根据条件,经科学论 证,改进调度或增设必要的泄放设施。因此,洪河水库、慈云寺水库、后寺河水库 40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及后寺河水库下游多个拦水溢流坝均应按照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改建现有设施或增设 生态流量泄放措施来保证各水库下泄生态流量的。 1) 《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见要求 根据《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对《伊洛河流域综 合规划》优化和实施过程中的意见指出“(四)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针 对环境敏感河段生态需水,明确相关水利水电工程和重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流量并严 格落实。提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工农业节水措施等环保对策建议”。根 据《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针对工程所在后寺河汇入的伊洛河 干流(杨村至入黄口段)提出了 4-6 月需下泄 18~26m3/s,11-3 月需下泄 12~ 18m3/s 生态流量的要求。 2) 后寺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建议 工 程 下 水 库 坝 址 处 多 年 平 均 流 量 仅 为 0.166m3/s , 占 伊 洛 河 多 年 平 均 流 量 98.6m3/s 的百分比仅为 0.17%,占伊洛河多年平均径流量比例偏少,现状伊洛河干 流来水主要依靠上游伊河和洛河及其它支流来水维持。后寺河河道枯水期断流、丰 水期也无常年流水,后寺河水库大坝以下后寺河河道仅在靠近拦河溢流坝处及汇入 伊洛河处有部分水面分布;后寺河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分布有洪河水库、慈云寺水 库、后寺河水库及下游多处拦河溢流坝;加之洪河水库、慈云寺水库、后寺河水库 及下游多处拦河溢流坝均未考虑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导致后寺河河道现状河流阻 隔、水量分配不均,水生生态系统生境破碎化问题较突出。因此,后寺河流域已有 水库及拦河坝应按照《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意见的要 求完善生态流量泄放措施。 (1)近期后寺河流域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建议 由于本工程下水库下游 2km 为已建后寺河水库,现该水库已取消主要功能,且 该水库无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同时后寺河水库下游河道处仍存在多座拦河溢流坝均 未考虑生态流量下泄措施,后寺河河道现状仅在拦河坝处部分河段有水面分布。因 此,若后寺河水库及下游存在的多座拦河溢流坝不补充相应的生态流量泄放措施, 现状工程设计的下水库泄放的 0.0097m3/s 生态流量将无法进入下游河道。 本工程建议近期后寺河水库及下游存在的多座拦河溢流坝按照《伊洛河流域综 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意见的要求补充设置生态流量泄放措施,保证 41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工程下泄的生态流量能沿后寺河河道顺利补充到下游水生态环境,改善下游的水 生态环境质量。 (2)远期后寺河流域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建议 由于后寺河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分布有洪河水库、慈云寺水库、后寺河水库及下 游多处拦河溢流坝;但是现有洪河水库、慈云寺水库也均未考虑生态流量泄放措 施,因此,本工程建议远期后寺河已存在的洪河水库、慈云寺水库均应按照《伊洛 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意见的要求补充完善设置生态流量泄 放措施,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优化后寺河流域的水库运行调度方案,将下泄生 态水量纳入水库日常运行管理,优化流域内水库的运行方式,确保下泄生态流量。 同时各梯级水库应根据项目施工布置安装下泄生态流量在线监控和远程传输装置等 措施,确保下泄生态流量;枯水年份,当实际来水量小于下泄生态流量时,电调 服从水调,禁止水电站引水发电,来水全部下泄,改善下游河道水生生态环境。 b) 生态流量下泄监控系统要求 本工程在下水库生态流量管放水阀下方设置 1 套在线监控设施,拟选择 SULN200F 型超声波流量计、在线视频装置等,控制项目施工期、水库蓄水期、运行期的 河道最小泄量,并将信息上传省级监控平台,加强管理与运行维护。该流量计采用 非接触式超声波进行流量的测量,适用于淡水、海水等可均匀传导超声波、流速在 0~30m/s 的液体,可测量 15mm~6000mm 的钢、铸铁、水泥等管道。该流量计具 有自动流量数据储存功能,并可与电脑连接进行流量监测原始数据的长期备份和储 存。 在线监控设施与大坝同时建设,初期蓄水前完成,由电站运行调度人员负责监 控初期蓄水和运行期的流量下泄情况,并负责数据的存储、分析、统计和整理,定 期向生态环境和行业主管部门上报。 6.1.2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6.1.2.1 施工废(污)水处理 本工程施工废(污)水主要包括砂石加工生产废水、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基坑 排水、含油废水、洞室排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因施工区分成了上水库施工区、 下水库施工区,需根据施工区布置以及废(污)水来源、分布、性质,合理布置施工 41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废(污)水处理措施。 a) 施工废(污)水来源 砂石加工生产废水: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主要为砂石料冲洗及降尘用水,主 要来源于筛分车间。根据初选人工料源方案和施工总布置规划方案,本工程在上水 库、下水库各设一个砂石加工系统。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设置于布置于上水库转料 场附近,布置高程 740.00m~750.00m,按每日两班制 14h 生产,系统处理能力为 300t/h,生产能力为 240t/h。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布置在下水库进/出水口附近山坡 坡地上,布置高程 400.00m~440.00m,按每日两班制 14h 生产,系统处理能力为 200t/h,生产能力为 160t/h。 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施工用水供应量为 300 m3/h,其中回用水 210 m3/h,补 水 90 m3/h。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施工用水供应量为 200 m3/h,其中回用水 140 m3/h,补水 60 m3/h。此外在下水库水岸库岸道路旁规划了前期砂石加工系统。根 据计算,上、下水库、前期标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产生量分别为 210、140 m3/h、 50 m3/h,日均产生量为 2940、1960 m3/d、700 m3/d。废水处理达标后回用,处理后 产生污泥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砂石加工系统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其 浓度主要与料源及料源的级配组成、容重、单位耗水量等因素有关,浓度变化幅度 较 大 。 根 据 料 源 级 配 情 况 等 相 关 资 料 分 析 , 砂 石 料 冲 洗 废 水 SS 浓 度 约 20000mg/L~50000mg/L。 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本工程共设置 2 个混凝土生产系统,即上水库混凝土生 产系统、下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上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生产规模 50m3/h,配置额 定生产能力为 75m3/h 的 HZS75-2F1500 型混凝土拌和站 1 座;下水库混凝土生产系 统生产规模 65m3/h,配置额定生产能力为 90m3/h 的 HZQ90-1Q1500 型混凝土拌和站 1 座,上、下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施工用水量为 15 m3/h。以上库、下库混凝土系统 每班末冲洗时间为 10 min,单次系统冲洗量为 5 m3,4 班制,每个混凝土系统废水 产生量为 20 m3/d。则混凝体系统冲洗废水总量为 40 m3/d。根据同类电站的实测结 果,混凝土冲洗废水 pH 值一般为 11~12,SS 浓度一般 1500mg/L~2500mg/L 之 间。 基坑排水: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上、下水库将形成基坑。由于上、下水库坝址 截流流量小,围堰下除有部分渗水外,基本没有积水,不需要进行初期排水,只需 41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降雨汇水情况进行排水。一般时段,上、下水库考虑降雨汇水的基坑排水强度 约 3m3/h、5m3/h,即 72m3/d、120m3/d。 含油废水:施工区的河段油污污染来自于施工区的燃油机械、运输车辆的滴漏 以及施工机械的运行和维修中燃油的滴漏,随雨水或人工排水进入施工区河段污染 水质,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修配站。根据上、下水库施工区施工场地和机械设施布置 情况,估算上、下水库机修厂设计废水处理规模均为 20 m3/d,主要污染物为石油 类、悬浮物,浓度分别为 20mg/L、1000mg/L。 洞室排水:主要是引水隧洞、尾水隧洞、调压室、引水岔管、引水支管以及连 接各隧洞的施工支洞开挖面产生的施工用水和地下涌水,其产生量与工程地质条 件、地下水水量、施工用水等因素有关,易受季节变化影响,产生量不稳定。输水 隧洞施工过程中,爆破所用炸药为乳化炸药,并严禁使用 TNT 炸药,炸药成分主要 是硝酸铵等无机盐水溶液和蜡、油等碳氢化合物,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对水质影响 较小。在施工前期,输水隧洞以及施工支洞主要为土石方洞挖,排放废水中主要是 悬浮物、石油类;施工后期主要为混凝土浇筑,污染物主要为碱性废水。根据有关 的 工 程 资 料 分 析 , 隧 洞 施 工 废 水 中 pH 可 达 12 , 悬 浮 物 浓 度 达 1000mg/L ~ 3000mg/L。 生活污水:本工程施工规划 3 处营地:上水库施工区规划 1 处施工营地,下水库 施工区规划 1 处前期标施工营地(后期转给机电安装标)、1 处下水库施工营地 1。下水 库施工营地 2 和业主营地考虑通过在巩义市购买商品房,因此在施工范围内暂不考 虑。施工高峰期人数为 3100 人,其中上水库区施工高峰人数 1000 人,下水库区施 工高峰人数 1600 人,机电安装施工高峰人数 500 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按人 均用水指标(150L/人·d)的 80%计算,则施工区生活污水量为 372 m3/d(上水库施工营 地 120 m3/d,下水库前期标施工营地(后期转给机电安装标)60 m3/d,下水库施工营 地 192 m3/d)。水电工程施工期内职工就餐以大食堂为主,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洗涤、 浴室与食堂排水,生活用水量大。生活污水中主要超标项目为 COD、BOD5 等,其浓 度可达 300mg/L 和 200mg/L。 地表径流污水:本工程区上、下水库占地范围广,且地形不平缓,施工区开 挖、填筑的面相对较大,流经各工区的地表水易受到施工开挖与填筑的影响,宜结 41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合施工场地布置在上、下水库具有一定集水面积的施工区下游布设沉淀池对受污染 的地表径流(包括基坑排水)进行静置沉淀处理后,将上清液洒水降尘。 b) 处理措施布局 洞室排水来自 1#施工支洞、2#施工支洞、3#施工支洞、4#施工支洞、排沙洞、 泄洪放空洞、自流排水洞、进厂交通洞、尾调通气洞、高压电缆平洞、通风兼安全 洞等施工洞等,位置分散,根据施工支洞的布置,在洞口分别设置废水处理系统。 根据施工废(污)水处理措施布局,主厂房通风兼安全洞(包括尾调交通洞)、电缆平洞 废水合并处理,1#施工支洞(包括引水隧洞上平段及上竖井)和 1#排水洞废水合并处 理,进场交通洞(包括 3#、4#、5#施工支洞、引水隧洞下平段、尾水隧洞洞室排水)、 2#施工支洞(包括引水隧洞中平段)、2#排水洞、下水库泄洪放空洞、上下库连接路 1900m 交通洞应建设独立的废水处理系统,各处理系统依据洞口周边地形布置。 上、下水库施工营地应根据 3 个营地的规模建设分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地表径流污水处理,宜结合施工场地布置在上、下水库具有一定集水面积的施 工区(坝区、营地区、堆渣利用区、转料场区、表土堆存场区)下游布设沉砂池对受 污染的地表径流进行沉淀处理,沉砂池纳入相应工区的工程措施或水土保持措施 中。 c) 废(污)水回用分析 本工程各工区及施工辅助设施产生的废污水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达标处理后 回用。 上水库砂石系统废水处理达标后可回用于本系统、上水库混凝土系统、场区绿 化用水。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达标后可回用于本系统、下水库混凝土系 统、场区绿化用水,上水库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本系统,含油废水 和基坑排水处理后可继续用于机械停放场及修配系统场地冲洗,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 可用林草地绿化,施工支洞废水处理达标后用于洒水降尘。本工程施工期废(污)水回用 方案见下表。 表 6.1.2-1 名 生产 施工期废(污)回用及排放方案表 称 砂石加工生产废水 414 废水量 m3/d 回用或排放量 m3/d 2940 回用 294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废水 1960 回用 1960 700 回用 700 20 回用 20 20 回用 20 192 回用 144,排放 48 20 回用 20 20 回用 20 洞室排水 1050 回用 1050 上水库施工营地 72 回用 72 下水库施工营地 192 回用 192 下水库前期标施工营地 84 回用 84 合计 8120 排放 48 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 基坑排水 含油废水 生活 污水 6.1.2.2 砂石加工生产废水处理 a) 处理规模 本工程上水库、下水库各设置一处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系统处理能力 分布为 300m3/h 和 200m3/h。 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主要为砂石料冲洗及降尘用水,主要来源于筛分车间。 按每日 2 班 14h 制生产,上、 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产生量分别为 210 m3/h、140 m3/h,日均产生量分别为 2940 m3/d、1960 m3/d。前期标砂石系统生产废 水产生量为 50 m3/h,日均产生量为 700 m3/d。砂石加工系统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 为 SS,其浓度主要与料源及料源的级配组成、容重、单位耗水量等因素有关,浓度 变化幅度较大。根据料源级配情况等相关资料分析,砂石料冲洗废水 SS 浓度约 20000mg/L~50000mg/L。 b) 系统布置 上、下水库、前期标砂石加工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分别布置在上、下水库、前期 标砂石生产加工系统内。砂石加工生产废水经处理达标后(SS≤100 mg/L)回用至本砂 石系统。 c) 方案比选 41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针对砂石加工生产废水特点及其布置位置和地形条件,拟选 3 个方案进行比选。 方案 1:废水在首先通过深锥高效浓缩机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出水进入混凝絮 凝反应箱和澄清池中加入凝聚剂进行沉淀,由于混凝药剂的添加,使得直径小于 0.035mm 的悬浮物得以快速去除。 图 6.1.2-1 高效浓缩混凝沉淀法处理流程图 方案 2:采用机械加速澄清法,流程见图 6.1.2-2。机械加速澄清能把混合池和 沉淀池合为一体,减少占地,絮凝药剂的用量较少。 图 6.1.2-2 机械加速澄清法处理流程图 方案 3:高效(旋流)污水净化法,流程见图 6.1.2-3。系列高效(旋流)污水净化器 利用直流混凝、微絮凝造粒、离心分离、动态把关过滤和压缩沉淀的原理,将污水 净化中的混凝反应、离心分离、重力沉降、动态过滤、污泥浓缩等处理技术有机组 合集成在一起,在同一罐体内短时间完成污水的多级净化。 41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6.1.2-3 高效(旋流)污水净化法处理流程图 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处理 3 个方案比选情况见表 6.1.2-2。 表 6.1.2-2 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处理方案比选表 方案 方案 1 (高效浓缩混凝沉淀法) 方案 2 (机械加速澄清法) 方案 3 (高效污水净化法) 用地 占地面积大 占地面积相对方案 1 小 占地面积最小 适用条件 适用于施工用地充裕工程 对用地有要求 用地紧张,处理水质要求高 工程投资 工程投资少 工程投资较高 设备数量多,整体投资高 运行管理 要求 运行费用低;管理较简单 运行费用和管理要求 相对方案 1 高 运行费用高;设备较多, 管理要求高 处理效果 好 相对方案 1 差 要求进水 SS 低于 50000mg/L 根据表 6.1.2-2 以及砂石加工系统系统布置的地形条件和废水特征,综合考虑工 程投资、运行费用、工艺水平、管理方便程度、处理负荷潜力和实际应用以及效果 等多方面,对 3 个方案进行了比选,选择方案 1 作为推荐方案。 d) 泥渣处理 从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系统产出的泥浆量十分大,且含水量超过 90%,不易进 行堆积,须对泥渣进行进一步处理。 方案 1:采用自然堆置干化法。需要较大的场地来利用重力使沉砂和泥浆过滤 脱水,然后堆置在沉砂池中。 方案 2:采用先重力浓缩,后重力过滤脱水相结合的方式。沉渣经过重力浓缩 41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池浓缩后经过滤池进一步过滤脱水处理,进行自然干化后运至钢管堆放场。 方案 3:采用机械脱水方式。沉渣经重力浓缩和机械加压脱水将泥浆和沉砂脱 水后外运至钢管堆放场。该方案占地面积小,沉渣脱水后含水率可降至 30%以下, 处理效果较好。 e) 推荐方案工艺设计 砂石加工废水处理系统界面细砂回收器后,经细砂回收后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 水汇入污水调节池,经废水提升泵提升至废水旋流器或深锥高效浓缩机出水至 pH 调节池,调节池设置搅拌器以防沉淀,当处理水量大于 100m3/h 时拌合系统高 pH 废水对砂石废水水质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可以不投加草酸。调节池废水自流至 絮凝沉淀池,絮凝沉淀池采用机械澄清池,处理后的清水进入清水池后回用。沉淀 池浓缩污泥排入污泥池中,在污泥池上方设置污泥搅拌器,防止污泥沉淀。用污泥 泵提升至板框压滤机将污泥脱水干化,经皮带输送机输送至污泥堆场后清运。 f) 构筑物设计 根据本工程砂石加工系统的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设计,上、下水库砂石废水处 理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见表 6.1.2-3。 表 6.1.2-3 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处理主要(建)构筑物表 序号 主要构筑物/设备 1 污水调节池 2座 8m×8.85m×6m 钢混 2 清水池 2座 8m×8.85m×6m 钢混 3 废水楼 2座 24m×18m×9.5m 框架 表 6.1.2-4 数 量 尺寸/型号 备 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处理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参数 单位 数量 1 污水调节池搅拌器 顶进式,N=5.5kW 台 2 2 废水提升泵 A/B 立式渣浆泵 Q=35m3/h, H=15m,N=7.5kW 台 4 3 废水旋流器 处理能力 30 m3/h 台 2 4 pH 调节箱 1800×2000×2500mm, V=8m3 台 2 5 pH 调节箱搅拌器 顶进式,N=2.2kW 台 2 6 混凝箱 1800×4000×2500mm, V=15m3 台 2 418 备注 变频 注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 混凝箱搅拌器 顶进式,N=2.2kW 台 2 8 絮凝箱 1800×900×1500mm, V=1m3 台 2 9 絮凝箱搅拌器 顶进式,N=1.1kW 台 2 10 澄清池 Φ8000×4750mm,V=152m3 台 2 11 澄清池刮泥机 直径 7800mm,速率 0.1 转 /分,N=0.75kW 台 2 12 污泥缓冲箱 Φ4000×4750mm,V=50m3 台 2 13 污泥缓冲箱搅拌器 顶进式,N=5.5kW 台 2 14 污泥输送泵 A/B 单螺杆泵,Q=30m3/h, P=0.8MPa,N=11kW 台 4 变频 套 4 配液压站,压缩 空气站,储气罐 考虑系统仪用空 气量 台 2 厂家配套选型 台 4 变频 15 高压隔膜压滤机 过滤面积 300 m2 16 压滤机清洗水泵 17 净水排放泵 A/B 18 草酸加药组合装置 1500×1500mm 台 2 19 草酸计量箱 Φ1400×1800mm 台 2 Q=32m3/h,P=0.3MPa, N=4kW 离心泵泵,Q=35m3/h, H=40m,N=7.5kW 41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6.1.2-4(续) 序号 名称 参数 单位 数量 20 草酸计量箱搅拌器 N=0.55kW 台 2 21 草酸计量泵 A/B 电磁隔膜计量泵, Q=13L/h,P=0.3MPa, N=0.022kW 台 4 22 PAC 加药组合装置 1500×1500mm 台 2 23 PAC 计量箱 Φ1400×1800mm 台 2 24 PAC 计量箱搅拌器 N=0.55kW 台 2 25 PAC 计量泵 A/B 电磁隔膜计量泵, Q=13L/h,P=0.3MPa, N=0.022kW 台 4 26 PAM 加药组合装置 1500×1500mm 台 2 27 PAM 计量箱 Φ1400×1800mm 台 2 28 PAM 计量箱搅拌器 N=0.55kW 台 2 29 PAM 计量泵 A/B 电磁隔膜计量泵, Q=13L/h,P=0.3MPa, N=0.022kW 台 4 备注 6.1.2.3 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处理 a) 处理规模与系统布置 上库、下库混凝土系统每班末冲洗时间为 10min,冲洗流量取 0.01m3/s,则单次 系统冲洗量为 6m3,废水产生量为 18m3/d。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下水库混凝土生产 系统均单独设置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均为 20m3/d。 b) 方案比选 针对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量少,冲洗时间短的特点,拟采用两种方案进行 比选: 方案 1:竖流式沉淀池。特点是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较好,但施工难度大, 造价高。 方案 2:矩形处理池。利用换班时间将冲洗废水排入池内,静置至下期换班放 出。此池工艺简单,造价低。 对比两个放案,方案 2 土建简单,造价低,运行费用较低,而方案 1 施工难度 大,对冲击负荷适应性差。 比较方案 1 和方案 2,推荐方案 2 做为首选方案。 42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c) 推荐方案工艺设计 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处理流程见图 6.1.2-4。 图 6.1.2-4 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处理流程图 混凝土系统的冲洗废水在每班换班时排放入一个沉淀池(另一个备用),添入中 和剂、絮凝剂静置沉淀一班时间后外排至清水池回收利用。池的出水端设置为活动 式,便于清运和调节水位。在沉淀池污泥沉淀到一定程度后换用备用池。池内污泥 沉淀干化至一定程度后运至堆渣利用场地填埋处理。 d) 构筑物设计 推荐方案的主要构筑物为平流式沉淀池。以混凝土系统每班末冲洗废水产生量 为 6m3 计算,考虑汛期雨水,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处理沉淀池容积取 8m3。废水处 理系统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见表 6.12-5,3 个混凝土生产系统废水处理系统总占地约 60m2。 表 6.1.2-5 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处理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表 序号 主要构筑物或设备 1 数 量 尺寸/型号 混凝土沉砂池 2座 6m×4m×3m 砖混 2 混凝土沉砂池 2座 4m×3m×3m 砖混 3 清水池 2座 6m×4m×3m 钢混 4 加药装置 4套 100L 5 管道混合器 8个 GW-100 6 污水泵 4台 7 清水泵 4台 421 备 注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1.2.4 基坑排水处理 a) 废水概况 本工程基坑排水日产生量约 150m3/d。根据已建工程监测资料,由混凝土浇筑 和养护等形成的碱性水,使基坑排水 pH 值达 11~12,悬浮物浓度约 2000mg/L。 b) 处理目标 基坑水废水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一级标准。 c) 处理方案 初期基坑排水基本为河道水,与天然河道水质相似。经常性基坑排水为少量地 下渗水,多数情况为清水。当出现强降雨时,基坑内积水 SS 浓度较高,采用絮凝 沉淀后基本与天然河道水质一致。采用絮凝沉淀的方法,向基坑投加絮凝剂后,让 坑水静置沉淀 2 小时后,通过中和剂调节基坑排水中的 pH 浓度,出水分别排放至 上、下施工区的后寺河。剩余污泥定期人工清除,干化后运至制定场所。 6.1.2.5 含油废水处理 a) 处理规模与系统布置 水电工程含油废水来自于施工区油污染,施工区机械设备与运输车辆在运行、 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滴漏以及停放、维修场地的清洗产生油污。根据上、下水库施工 区施工场地和机械设施布置情况,估算上、下水库施工区含油废水产生量均为 20m3/d,处理系统布置在机械修配站内,含油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可以回用于场地 冲洗。 b) 方案比选 方案 1:采用隔油池-气浮除油法。废水用压缩空气加压到 0.34MPa~4.8MPa, 使溶气达到饱和,当压缩过的气液混合物置于正常大气压下的气浮设备中时,微小 的气泡从溶液中释放出来,油珠即可在这些小气泡作用下上浮,使这些物质附着在 絮状物中。气固混合物上升到池表面,即被撇出。这种可用定型设备隔油池与一体 化气浮设备,投资较大,但处理方法效果好。 方案 2:采用小型隔油池,隔油池构筑示意见图 6.1.2-5。污水在小型隔油池内 由浮子撇油器排除废油,废水再经焦碳过滤器进一步除油。该方案处理效果好,构 造简单,造价低,比较实用。 42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6.1.2-5 小型隔油池 方案 3:采用沉淀法,具体工艺流程见图 6.1.2-6,虽然处理效果比较好,但是 其占地施工面积较大。 图 6.1.2-6 隔油—沉淀法 方案 2 和方案 3 结构简单、造价低、比较实用,但处理效果有限。综合比较, 推荐方案 1 作为修理系统废水处理的处理方案。 c) 推荐方案程工艺流程设计 本工程上、下水库施工区修配系统含油废水采用隔油池和气浮池定型设备,并 根据废水量配套相应型号 ZG 型砖砌隔油池和 FQ 型组合气浮装置。通过在隔油池 内设置隔板,污水在小型隔油池内进行油水分离,后进入气浮池,投加混凝剂使其 形成较大的絮凝体,并去除乳化油和悬浮颗粒,处理达标后出水按要求回用,出水 回收利用。隔油池每运行 10d 进行除油排泥,油泥集中后应交有危废处理能力和资 质的单位进行处理。该方法处理效果好,构造简单,造价低,比较实用。工艺流程 见下图。 42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6.1.2-7 含油废水处理设计流程 含油废水主要来自机械维修冲洗,其排放量与每次软管冲洗 2 辆汽车产生量相 当,因此隔油池可参考建设部《小型排水构筑物标准图集 04S519》(GJBT-716)2 型 汽车洗车污水隔油沉淀池进行设计。单个隔油池处理系统(包含清水池)占地面积约 27 m2 。隔油池尺寸:2.2m×1.7m×1.7m;清水池尺寸:2.5m×2.5m×1.7m。隔油池占 地面积很小,可直接布置在各加工厂内。含油废水处理系统主要构筑物及设备、主 要工程量见表。 表 6.1.2-6 含油废水处理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表 序号 主要构筑物或设备 1 隔油池 2套 2.2m×1.7m×1.7m 砖混 2 清水池 2座 2.5m×2.5m×1.7m 砖混 3 电气设备 2套 4 污水提升泵 4台 Q=4.2m/h,H=8m, N=0.75kW 变频,一用一备 5 气浮机 2台 处理量 Q=20m3/d 6 加药装置 2套 7 回用水提升泵 数 量 4台 尺寸/型号 潜污泵, Q=20m3/h, H=20m,N=3.5kW 备 注 变频,一用一备 6.1.2.6 洞室排水处理 a) 处理规模与系统布置 洞室排水主要是地下厂房及水道系统开挖面产生的涌水和施工用水排放。在施 42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前期,地下厂房及水道系统主要为土石方洞挖,排放废水中主要是悬浮物、石油 类;施工后期主要为混凝土浇筑,废水中污染物主要为 pH。洞室排水的产生量、性 质与施工工艺、地质条件、地下水含量等因素有关,排放不稳定。 本工程连接外部施工区域的洞室有①施工支洞、②施工支洞、③施工支洞、④ 施工支洞、⑤施工支洞、进场交通洞、通风兼安全洞、泄洪放空洞等。根据地质专 业和施工专业提供的工程渗水量及施工废水量确定洞室废水处理设计规模,本项目 设计各洞室根据平面布置情况,分别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各处理系统依据洞口周边 地形布置。考虑一定程度的水量波动变化,各洞室废水预测量及处理规模如表 6.1.2-7。 表 6.1.2-7 施工洞室废水产生量及处理规模 序号 工区 施工 用水 量 m3/d 渗 水 量 m3/d 废水 量预 测 m3/d 1 ①施工支洞 30 15 45 2 1#排水洞 20 10 30 3 主厂房通风兼安全 洞 60 40 100 4 电缆平洞 30 20 50 是否 合建 是 合计 处理 规模 m3/d 75 备注 包括引水隧洞上平段及 上竖井 包括尾调交通洞 是 660 5 进厂交通洞 150 140 290 6 尾水隧洞 120 100 220 7 下库泄洪放空洞 35 50 85 否 85 8 ②施工支洞 40 40 80 否 80 9 2#排水洞 20 10 30 否 30 10 上下库连接路 1900m 交通洞 40 80 120 否 120 包括③、④、⑤施工支 洞排水和引水隧洞下 平段 包括引水隧洞中平段 b) 处理工艺设计 在有涌水出现的情况下,从输水隧洞、地下厂房流出的废水较为连续,废水处 理前期采用“絮凝沉淀+过滤”并且通过投加混凝剂使悬浮物、石油类等处理达标, 后期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 pH,可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流程见图 6.1.2-8。 42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6.1.2-8 洞室排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洞室流出的废水经调节池或缓冲箱对原水水量及水质进行调节,减轻水力和污 染物负荷对后需处理工序的冲击,以保证后序工序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废水在调 节池中停留防止悬浮物沉积需设搅拌器,后经泵提升至 pH 调节箱,在 pH 调节箱投 加草酸中和偏碱性的混凝土养护、拌合站冲洗废水或 pH 较高的地下渗水。 洞室排水来自施工隧洞的钻杆冷却水、洞内降尘洒水、地面冲洗水、工作面冲 洗水、混凝土养护水以及地下水。废水处理系统的最前端设置一废水缓冲箱或调节 池,废水缓冲箱起缓冲匀质的作用。废水缓冲箱设置搅拌器,防止废水中的悬浮物 在箱内沉积;箱顶设置一超声波液位计,监控液位变化;设置两台废水缓冲泵(一用 一备),将箱内的废水送至废水旋流器进行初步浓缩分离,后 pH 调节箱进行处理。 pH 调节箱入口废水管道上设置电磁流量计,记录废水流量。 在 pH 调节箱内,靠添加 2-5%的草酸,调整 pH 值到 9~10 这样可以使地下水 中可能存在氟离子及部分金属离子形成难溶物。pH 调节箱设有搅拌机、pH 监视仪 表、搅拌机促使中和反应的完成,pH 表监控废水的 pH 值,作为 pH 值自控系统控 制点。 pH 调节箱出来的废水自流至混凝箱,在箱内添加 PAC 进行絮凝反应,反应箱 设有搅拌机促使沉淀反应完成。PAC 溶液的加入量与废水流量成正比。 混凝箱废水自流至絮凝箱,在絮凝箱内投加 PAM,絮凝剂通过凝聚、架桥、吸 附、共沉淀等协同作用,将前面反应形成的难溶物凝聚成矾花,更容易从废水中分 离出来,絮凝箱设有高速搅拌机,促使絮凝反应的完成。PAC 和 PAM 的加入量与 废水流量成正比。 絮凝箱废水自流至澄清池,在澄清池内废水中的污染物形成絮凝矾花从水中分 离出来,沉淀形成污泥,上层清液溢流净水箱,污泥小部分回流至 pH 调节箱作为 42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接种污泥,大部分通过污泥输送泵送入高压隔膜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澄清池设有 刮泥机,刮泥机保证排泥的通畅。澄清池设有隔油浮渣挡板。当沉淀池出水石油类 浓度达标时,可停用吸油装置和除油过滤装置。 高压隔膜压滤机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泥饼最终外运到指定地点堆放。脱水机 排出的滤液自流回澄清池。 c) 处理工艺设计 本工程 4 套洞室排水处理系统的最大处理规模,分别为:②施工支洞 210m3/d、通风兼安全洞(含③-⑥施工支洞)440m3/d、进厂交通洞 570m3/d、下水库泄 洪洞兼导流洞 100m3/d。根据本工程根据各洞室排水情况,结合工区运行班制与设 备选型要求,生产废水处理系统考虑 2 种规格,分别为 15m3/h、30m3/h。洞室排水 处理前,可通过缓冲罐或调节池进行水量调节,采取两班制处理。各隧洞出水沉淀 后出水回用于施工,沉淀池污泥由人工定期清运至指定场所。 表 6.1.2-8 序号 单元名称 洞室排水处理主要构筑物尺寸表 尺寸 单位:m 数量 结构 备注 15m3/h 一 1 污水回收水池 5.4m×2.7m×3.6m 1座 钢砼 15m3/h 2 废水楼 12m×15m×9.5m 1座 框架 15m3/h 30m3/h 二 3 污水调节水池 4.0m×7.35m×5.0m 3座 钢砼 30m3/h 4 清水池 4.0m×7.35m×5.0m 3座 钢砼 30m3/h 5 废水楼 12m×15m×9.5m 3座 框架 30m3/h 6.1.2.7 生活污水处理 a) 处理规模 施工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洗涤、浴室与食堂排水,生活用水量大,污水中各项指 标较城市生活污水指标低。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悬浮物、 总 氮、 总磷等 浓 度一般 为 350mg/L ~500mg/L 、150mg/L ~300mg/L 、 200mg/L ~ 300mg/L、20mg/L~85mg/L 和 3mg/L~8mg/L。 本工程施工规划 3 处营地:上水库施工区规划 1 处施工营地,下水库施工区规划 1 42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处前期标施工营地(后期转给机电安装标)、1 处下水库施工营地 1。下水库施工营地 2 和业主营地考虑通过在巩义市购买商品房,因此在施工范围内暂不考虑。施工高峰期 人数为 3100 人,其中上水库区施工高峰人数 1000 人,下水库区施工高峰人数 1600 人,机电安装施工高峰人数 500 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按人均用水指标 (150L/ 人 ·d)的 80%计 算,则 施 工 区生 活污 水量为 372 m3/d(上 水 库施 工营地 120 m3/d,下水库前期标施工营地(后期转给机电安装标)60 m3/d,下水库施工营地 192 m3/d)。水电工程施工期内职工就餐以大食堂为主,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洗涤、浴室与 食堂排水,生活用水量大。 b) 方案工艺流程设计 本工程选择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为钢板模块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流程见下 图。污水设备由六部分组成: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和消毒装置、 污泥池、风机房和风机。初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用空气提升至污 泥池。初沉后的水自流至接触氧化池进行生化处理,接触池分三级,总停留时间为 4h 以上,生化池后的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为二只竖流式沉淀池并联运行,排泥 采用空气提至污泥池。污水消毒采用固体氯片接触溶解消毒方式,消毒装置能根据 出水量大小不断改变加药量。初沉池、二沉池的所有污泥均用空气提至污泥池内进 行好氧消化,污泥池的上清液加流至接触氧化池内进行再处理,消化后的污泥很 少,一般 2 年~3 年清理一次,清理方式可用吸粪车从污泥池的检查孔伸入污泥池 底部进行抽吸后外运即可。设备的风机房设在消毒池的上方,风机房进口采用双层 隔音、进风口有消声器、风机过滤器,因此运行无噪声。 混合液回流 除磷药剂 污水 格栅 调节池 缺氧池 好氧池 二沉池 消毒池 污泥池 污泥 处理系统 排放 污泥回流 上清液 图 6.1.2-9 生活污水处理流程图 c) 处理工艺设计 施工区各营地生活污水根据处理规模进行设备选型,此外需在一体化设备前布 置一调节池,各一体化设备选型及调节池设计尺寸见下表。由于本工艺占地面积较 42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小,单个处理系统占地面积约 200m2~300m2,各生活营地污水处理系统可布置在各 营地场内。 表 6.1.2-9 施工区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构筑物尺寸及设备表 施工营地 污水处理规模 50 m3/d(上水库施工营 地、地面工程标施工 营地、机电标施工营 地、业主营地) 污水处理规模 160m3/d(地下工程标 施工营地) 构筑物/设备 数量 尺寸/型号 备注 调节池 4个 4m×3m×2m 钢混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4套 WSZ-A5 清水池 4个 4m×4m×2m 钢混 调节池 1个 6m×5m×4m 钢混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1套 WSZ-A20 清水池 1个 6m×5m×5m 钢混 6.1.3 初期蓄水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6.1.3.1 蓄水前库底清理 a) 库底清理原则 库底清理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水库运行安全,保护水库环境卫生,控制水传染 疾病,防止水质污染。库底清理实施应符合卫生、环保、劳动安全等行业部门的相 关要求。库底清理前应根据建库前的生态调查成果,对库区内重点保护植物进行复 核,确保库内的重要植物资源不受影响。 b) 库底清理范围及对象 1) 水库淹没范围 本工程上水库正常蓄水位为 563.00m,下水库正常蓄水位为 157.00m,水库淹没 范围为:耕地、园地,按 2 年一遇洪水坝前水位与正常蓄水位加 0.5m 安全超高两者 间的高值平水外包线确定淹没处理范围;农村居民点、房屋及附属设施,按正常蓄 水位加 1m 接超过该水位的 20 年一遇洪水回水位确定淹没处理范围;各类林地、草 地、未利用地,按正常蓄水位确定淹没处理范围。 2) 库底清理范围 按照规范要求,库底清理范围根据水库淹没处理范围、清理对象、水库运行方 式和水库综合利用要求确定,分为一般清理范围和特殊清理范围两部分。经调查, 本工程上、下水库库区无特殊清理。 42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工程一般清理包括卫生清理、建(构)筑物清理、林木清理三大类。卫生清理 包括常规(一般)污染源、生物类污染源,清理范围为居民迁移线以下区域。建(构)筑 物清理包括建筑物清理、构筑物清理、建筑物易漂浮物清理,清理范围为居民迁移 线以下水库淹没区。林木清理包括林地清理、园地清理、零星果木清理、林木易漂 浮物清理,清理范围为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水库淹没区。 表 6.1.3-1 本电站库底清理范围 洪水标准 频率(%) 重现期 (年) 清理范围 5 20 居民迁移线以下区域 5 20 居民迁移线以下区域 建筑物易漂浮物 5 20 居民迁移线以下区域 2 林木清理 正常蓄水位 (二) 专项清理 1 一般污染源清理 (1) 化粪池 (3) 坟墓 5 20 居民迁移线以下区域 (不含影响区) 2 生活垃圾处理处置 5 20 居民迁移线以下区域 (不含影响区) 3 传染性污染源清理 (1) 居民区建筑物灭鼠 5 20 居民迁移线以下区域 (2) 耕作区灭鼠 20 5 耕地征收线以下耕地 4 固体废物 (1) 一般固体废物 5 20 居民迁移线以下区域 序号 清理项目 (一) 一般清理 1 建(构)筑物清理 2.1 建筑物 (1) 房屋 2.2 构筑物 (1) 围墙 (2) 水塔 2.3 3) 库底清理对象 卫生清理对象包括所有可能对水体产生污染的固体、液体废物,分为常规(一般) 43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污染源、传染性污染源、生物类污染源、一般固体废物。本工程上、下水库库区内 只有常规(一般)污染源和生物类污染源。常规(一般)污染源主要有:粪池、圈舍、沼 气池、生活垃圾、坟墓;生物类污染源主要有:鼠类。 建(构)筑物清理分为一般建(构)筑物清理和大体积建(构)筑物清理。清理对象为 清理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和易漂浮物,以及清理范围内大体积建筑物。本工程上、 下水库库区内只有一般建(构)筑物,无大体积构筑物需清理。建筑物是指用于生产 生活的各种类型、结构的房屋,包括城乡居民、单位、工矿企业的各类房屋以及杂 房。各类房屋按结构分为特殊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木结构、土 结构等;一般构筑物是指非居住性的各类构筑物,围墙、室外走廊、雨篷、门楼、 油罐、烟囱、线路杆材。建筑物易漂浮物是指建筑物拆除物中密度小于水的材料, 如木质门窗、木檩椽、木质杆材等。 林木清理清理对象为林地、园地中的各类林木,零星果木,林木易漂浮物。 c) 清理技术要求 1) 卫生清理 (1) 清理现场表面用土或建筑渣土填平压实。粪便消毒处理后要达到 GB7959 的 指标要求,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检测报告。粪大肠菌按照 GB7959 检测。 (2) 有炭疽尸体埋葬的地方,表土不得检出具有毒力的炭疽芽孢杆菌。炭疽芽 孢杆菌按照 GB17015 检测。 (3) 鼠密度按 GB16882 进行检查,不得超过 1%。 (4) 需要清理的固体废物均应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处理处置场(厂)中进行,所有固 体废物的暂存地必须在水库最终淹没区以外。 (5) 一般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场地的选择必须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危险废弃 物处理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要求。 (6) 居民点污水、粪便收集和处理设施中积存的污泥、堆存的生活垃圾必须满 足 GB16889 的有关要求,如果满足或经过处理后满足 GB8172 和 GB4284 的有关要 求,可以用作农用肥料或土壤改良剂施用于水库最终淹没区之外的农田、林地、绿 化用地等土地。以施用于农田为目的的垃圾和污泥的处理可以在垃圾、污泥原堆放 地进行,施用于农田部分除去后的垃圾剩余部分应与生活垃圾一起进行处理处置。 43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 卫生清理验收应由县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提供检测报告。 2) 建(构)筑物的清理 (1) 建筑物、构筑物清理后,残留高度不得超过地面 0.5m,拆除的线杆、线 材、铁制品等不得残留库内。 (2) 建筑物、构筑物清理后的易漂浮材料,不得堆放在库区移民迁移线以下, 且需有固定措施。 (3) 对库岸稳定性有利的建筑物基础、挡土墙等可不予拆除,对确实难以清理 的较大障碍物,蓄水后应设置可见标识,并在地形图上注明其位置与高程。 3) 林木清理 (1) 林木经清理后,残留树桩高度不得超过地面 0.3m,枝丫不得残留库区。 (2) 林木清理残留量不应大于清理量的千分之一。 4) 易漂浮物清理 (1) 建筑物、构筑物清理后的易漂浮材料,不得堆放在库区移民迁移线以下, 且需有固定措施。 (2) 易漂浮物运输过程中不应沿途丢弃、遗撒。 d) 库底清理方法 1) 卫生清理 ——常规(一般)污染源 粪池、沼气池、圈舍:粪池、沼气池、圈的粪便应彻底清掏并运输至库外,运 出的粪便可作为农用肥料或土壤改良剂施用于库区之外的农田、林地、绿化用地等 土地。粪池、沼气池、圈舍的坑穴消毒用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 30%)按 1kg/m2 撒布 浇湿消毒。消毒后,取附近净土对坑穴进行填埋。 生活垃圾:库区内生活垃圾收集后委托当地收运系 统集中处理。 固体废物:可回收废物应加强管理、及时回收利用。剩余一些无回收价值的固 体废物,如砖瓦、混凝土块、弃土等统一运至临近固废暂存场;其中无用的易燃、 可燃物可与生活垃圾一起送至外运至下村乡的垃圾中转站,最终由光大现代环保 能源(巩义)有限公司(简称“光大环保公司”)焚烧处理。 危险废物:工程占地范围内无生产、加工危险废物工业企业,无危险废 43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物产生。 普通坟墓:墓穴消毒根据库底清理规范的消毒要求,采用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 30%)按 1kg/m2 撒布浇湿消毒。消毒后,取附近净土对坑穴进行填埋。 ——生物类污染源 建筑物内灭鼠工作的开展时间应在移民搬迁后至建筑物拆除之前完成。耕作区 灭鼠在蓄水前 2 个月内完成。灭鼠药品为含有溴敌隆成分的灭鼠药。建筑物范围内 每 50m2 投放毒饵 3 堆。在耕作区灭鼠应在田埂上投饵,每亩投放毒饵 10 堆。投放 毒饵后 5d,检查毒饵消耗情况,全被吃光处再加倍投放饵料。同时收集鼠尸并立即 进行焚烧处理;投饵 15d 后,收集并妥善处理鼠尸和剩余毒饵。 2) 建(构)筑物清理 建筑物拆除:木结构、土结构、砖木结构、附属房屋及三层以下砖混结构的房 屋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拆除(库区内房屋建筑结构主要为木土结构,以人工方式拆除 为主),拆除的房屋面积 49262.98m2。有传染性污染源的建筑物,应按卫生清理技术 要求消毒处理后再拆除。建筑物清理过程中要注意围挡并洒水降尘,以减轻扬尘对 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当地规定的建筑垃圾中转站。 构筑物拆除:围墙、室外走廊、雨篷,门楼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推倒。各类线 路杆材采取人工或机械方式拆除,拆除的线材、铁制品、木杆等应回收运出库外, 并考虑旧料回收。 建筑物易漂浮物处理:建(构)筑物拆除后的木质门窗、木檩椽、木质杆材等, 进行收集并尽量利用,多余部分由相应垃圾清运公司集中收集。 3) 林木清理 需清理的各类林木,零星果木应尽可能齐地砍伐(或移植)并清理外运。林木砍 伐残余的枝桠、枯木、灌木丛等易漂浮物应就地烧毁或采取防漂措施。焚烧要特别 注意火安全,需有专人负责与看管灭火设备和灭措施。因焚烧对象主要为林木,主 要污染物为颗粒物,焚烧点与林区或建筑物距离一般不得少于 50m 消防规定的安 全距离,并应选择风速小于二级的天气进行,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4) 施工期间遗留物 对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遗留在清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污物、 43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垃圾、油污等,由各有关单位自行负责按上述清理的要求进行清理。 e) 库底表土与清淤 本工程库内表土均堆置于上、下水库设置的表土堆存场,需在蓄水前按照库底 清理的要求进行表土的清理和清淤,及时清运表土用于植被恢复,在做好相应的库 底清淤、清理措施后对水质的影响不大。 f) 防止二次污染的要求 库 区 内 生 活 垃 圾 收 集 后 委 托 当 地 收 运 系 统 集 中 处 理 。 木 质 门 框 等 可回收 废物应加强管理、及时回收利用。剩余一些无回收价值的固体废物,如砖瓦、混凝 土块、弃土等统一运至临近暂存场;最终统一运送至当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 理。 对清库过程中固体废物的收集、清除、装运、处置过程中,应采取密闭、遮 盖、捆扎、喷淋、建密封容器等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及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 施。运输过程中不得沿途丢弃遗撒。 g) 清库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水电水利行业编制有《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NB/T 10803-2021), 为指导本工程库底清理提供了技术依据。根据移民安置实物指标调查结果,本工程 清库的内容以建筑物拆除和林木清理为主,常规(一般)污染源和生物类污染源清理 量较少,污染物处理难度很小。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库底清理是了保护蓄水初期和 运行期的水库水质,在严格执行了清库方案所采用方法且清库彻底的情况下,库区 水质从蓄水期就将得到有效的保护,方案是合理的。 6.1.3.2 初期蓄水期间水质保护 加强库区上游农村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源截流,控制往库区排污。加强 蓄水期间的上水库坝前、下水库坝前、上水库库湾区域、下水库库湾区域和下水库 进/出水口下游 500m 水质监测,若发现坝下水质变差,应立即停止蓄水,查明原 因,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后再进行蓄水。 6.1.4 工程运行水质保护措施 6.1.4.1 管理区水质保护措施 a) 生活污水处理 43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运行期的管理人员约 140 人,产生污水量约为 16.8m3/d,本工程业主营地规划 在巩义市城区自建,相应生活污水纳入市政管网。 地下厂房内厕所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可在化粪池处理后,由吸粪车定期清运, 利用业主在施工区域规划的管理营地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处理,达标后回 用。 b) 厂区含油废水处理 电站试运行期前,应按照设计的要求,在地下厂房内设置油污收集池、油污分 离器等废油收集设施,以及时对发电机组和检修机油泄露进行处理和收集,防止泄 露机油进入下游水体。油污处理收集后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废油收集设施以 及相应的处理费用计入电站建设与运行成本。 c) 坝前漂浮物处理 上、下水库正常蓄水位面积均不大,分别为 0.501km2 和 0.355km2,但植被覆盖 率高,洪水挟带的漂浮物堆积在坝前,若不及时清理,不仅会影响电站发电,还会 影响水面景观效果,需要定期组织人对堆积到一定程度的漂浮物进行打捞清理。清 理出的漂浮物采取综合处理的方式,可作为薪柴使用的原木、树枝(杈)、灌木等自 然漂浮物,晒干后可提供给电站周围居民使用;不可利用的漂浮物,集中后地方环 卫部门外运处理。漂浮物清理费用计入电站运行成本。 6.1.4.2 库周污染源控制要求 a) 污染源控制 由于上、下水库水域均属开放性系统,坝址以上流域内排放的污染物可以以各 种途径进入水库,影响到水库水质。为保护好水库尤其是下水库的水环境,拟对库 区水污染防治控制提出如下建议:禁止在库周及上游地区圈养禽畜;禁止在库周及 上游地区兴建对水质可能产生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保护库周植被,涵养水源,控 制水土流失,保证库区水质,防止水库水体富营养化。 b) 旅游规划协调性要求 在库区及其周围制定相关的旅游发展规划过程中,要求规划制定部门对旅游的 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确定,提出相应的控制标准,对旅游开发的建设带来的影响进行 评价并提出相应例如减少占地、防治水土流失、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环境保护措施, 43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减免建设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6.2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a) 施工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废污水的收集与排放,做到有效管控,不污染 地下水。管道施工采取边开挖边埋管回填,尽量缩短施工时间。 b)施工机械及车辆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施工,禁止随意堆放弃土、废料及建筑垃 圾等,防止其受雨水冲刷使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c)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施工,在不可避免的跑、冒、滴、漏的施工过程中采 用固态吸油材料将废油收集转化到固态物质中,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废水,污染土 壤及地下水。 d)施工区及生活区要采取地面硬化和防渗措施,垃圾定期清理,并做好防渗、 防雨措施。施工场地内材料堆场上部设置遮雨棚、底部采用防渗混凝土硬化处理或 铺防渗膜,防止雨水冲刷及下渗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e)工程地质详细勘察阶段重点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及岩溶相对管线位置,重点查 明工程区断裂性质、导水性质、断裂带渗透系数给水度等。施工时,对不利的水文 地质构造高发区超前预报,在掌子面上布置超前探孔,或用地质雷达等技术探明近 距离岩层的富水情况。对查明的岩溶及断裂敏感区的较小出水点提前做好疏排水工 作,较大出水点提前做好灌浆封堵,防止隧洞排水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确保 施工作业安全。 f)采取对富水松散破碎带进行灌浆封堵等措施有效控制地下漏水,尽可能减少 开挖施工对地下水影响,保障地表生态用水。 g)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单位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控工作,并由施 工单位配合进行;监控方法采用定点观测与现场巡查法进行。 6.3 生态保护措施 6.3.1 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临时工程优先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利用既有场地范围内的永久征地,减少新占 地。临时用地在工程完后应尽快根据当地的实际自然条件进行植被恢复,边使用, 边平整边绿化,边复垦。 43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3.2 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6.3.2.1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a) 优化工程布置,施工占地区尽量避免占用评价区自然体系森林生态系统区 域,临时施工占地要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尽量缩小范围,减少对林地的占用。 b) 施工前划定施工活动范围,严禁越界施工,避免对占地区外森林生态系统产 生不利影响。 c) 加强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有关法规,培养和教育施工人员、评价区居民和 移民热爱和保护评价区内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 d) 加强施工监理工作,由项目监理部门和建设部门的环保专职人员承担,监督 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和行为,防止捕猎和乱砍滥伐,加强动植物检疫和环境 监测。 e) 预防森林火灾,施工期应加强森林防护,如在施工区、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区 及周围林地附近竖立防火警示牌,巡回检查、做好消防队伍及设施的建设工作等, 以预防和杜绝森林火灾发生。 f) 适时开展生态恢复工作,施工结束后应及时修复损毁的林地,对破坏的植被 进行恢复,修复中应注重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选择,尽可能采用乡土植物,修 复生态系统,加快恢复沿线林缘景观。 g) 加强生态监测工作,使评价区森林生态系统向有利方向发展。 6.3.2.2 灌丛/草地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a) 严格划定施工范围,避免破坏占地区外灌丛生态系统。 b) 适时开展生态恢复及水土保持工作,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占地区进行植被恢 复,避免水土流失等对其影响。 6.3.2.3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a) 优化工程布置,尽量减少涉水工程施工及占地。 b) 在上、下水库的支流溪流等附近施工时应做好施工废水、固废、建筑垃圾的 收集工作,对建筑材料等应铺盖防尘网做好防水、防风等工作,对施工区定期洒水 抑尘,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43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c) 坝址区施工采用围堰施工,避免废水进入下游水体。 6.3.2.4 农田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a) 优化工程布置,尽量减少工程对耕地的占用。 b) 对占用及淹没的耕地应先保留表层土壤,用作植被恢复时的改良土壤。 c) 对施工运输车辆采取遮挡措施,尽量避免粉末类材料等对农业土壤和灌溉水 体的影响。 6.3.2.5 城镇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a) 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特别是有关法规等。 b) 对城镇生态系统内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等采取集中处理,防止污染土壤及水 体环境。 c) 业主营地区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绿化等水土保持措施。 6.3.3 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6.3.3.1 避让措施 a) 优化工程布置,施工总布置时生活营地和施工营地等临时用地的选址应避开 占用林地区域,施工便道尽量不要从成片的林地中穿过,应尽量选择荒地和水库淹 没土地,减少对沿线自然生态和植被的破坏。在施工时,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范 围内进行,施工便道及临时用地要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尽量缩小范围,减少对 林地的占用。生产生活区、道路区等尽量集中布置,减轻施工活动等的影响。 b) 优化工程设计,优化水库蓄水位,尽量减少淹没的影响。 c) 优化施工方案,临时占地的设置要最大限度地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土石方远 距离纵向调运数量,尽可能地减轻在施工过程中因土石方运输造成的扬尘污染以及 雨季施工潜在的水土流失。 d) 优化施工时序,尽量避开雨季,尽可能避免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从而缓解 其对植物的影响;同时,尽可能选择秋冬季节施工,避免植物生长及繁殖期。 f) 优化距离森林公园较近区域的工程布置情况,减少对森林公园的影响; g)工程施工期较长,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水土流失,在施工期应采取一定的植被 恢复措施,如:临时施工区位置确定后,在临时施工区边缘不影响工程施工的前提 43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下栽植乔木树种,下部撒播草籽,减少地面的裸露,减轻水土流失;工程施工过程 中形成的边坡坡度较大区域,配合水保措施采用喷播草籽的方式进行边坡植被绿 化,同时在坡脚区域种植爬藤植物覆盖裸露坡面,减轻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 6.3.3.2 减缓措施 a) 保存占地区的熟化土,用于植被恢复。对建设中永久占用耕地、林地部分的 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以便施工结束后复垦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 b) 规范施工活动,严禁污染物乱排乱倒。施工期,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施工监 理工作。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要严格排放到指定地点,对于造成的 污染及时进行治理,防止固体废物及污水对评价区的植被造成污染; c) 划定施工活动范围,严禁越界施工。在各主要施工生产生活区及植被发育良 好的区域设置生态保护警示牌,标明工程征地范围,确保施工人员在征地范围内活 动,从而减轻非施工因素对周围植物及植被的占用与压踏; d) 防止外来入侵种的扩散。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施工人员对评价区内外来入侵 植物的认识;对现有的外来种,利用工程施工的机会,对有种子的植物要现场烧 毁,以防种子扩散,在临时占地的地方要及时绿化等; e)加强植物资源保护,在评价区严禁滥砍乱伐和越界占地不良现象发生,保护 现有植物资源; f)工程施工建设前对工程占地区域进行排查,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时采取 移栽和避让的措施。 6.3.3.3 恢复措施 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措施,促进本区域植被的自然恢复。在工程上库周区域已经 基本无居民居住,工程施工完成后在上库周边区域,划定封山育林区,设立明显的 标志,采取封禁措施,并配以人工植被恢复措施,促进植被的顺向演替。 本工程对陆生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陆生植被的影响上。因此施工结束后, 应结合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各类施工迹地实施植被修复措施。 a) 植被修复原则 1) 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原则 43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价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境内,伏牛山东麓低中山区,属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 过渡地带,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评价区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点,区域内原生植 被较少,主要以次生灌丛为主。本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占用及淹没原区域内的林 地、耕地、灌草地等,原区域内植被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在 植被修复过程中,必须尽量保护施工占地区域原有体系的生态环境,尽量发展以阔 叶林、灌丛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植被修复措施不仅考虑植被覆盖率,而且需要在利用当地原有物种的情况下, 尽量使物种多样化,避免单一。在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防止外来入侵种的 扩散。 b) 恢复植物的选择 1) 生态适应性原则:植物生态习性必须与当地条件相适应。评价区属于温带落 叶阔叶林区域——暖温带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晋南、关中平原山地,栽培植 被、油松、栓皮栎、锐齿槲栎林区,结合评价区原有植被,在进行植被恢复时需选 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为主。 2) 本土植物优先原则:乡土树种对植被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快速融于周边 生态环境,减轻对景观的影响,并可阻止外来物种入侵。由于乡土种在当地食物链 中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与生境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其适应性强、生长快、自 我繁殖和更新能力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当地生态平衡。 3) 景观适应性原则:在对工程永久营地的恢复会营造新的景观,为保证新建景 观更加协调,与环境相适应,可适当的引入一些景观植被,促进工程与生态更加和 谐。在恢复原有植被、生态系统的同时,尽量与提升景观质量相结合。 c) 恢复区域的确定 评价区生态恢复分区总体思路为:首先对工程区域的植被现状进行调查和分 析,确定工程区域主要的植物群落类型以及主要特征;其次对工程区域扰动后立地 条件进行分析,对工程区域立地条件(海拔高度、地形、坡度、坡向与部位、土壤条 件、水文)分类;再次根据工程枢纽总布置和施工总布置确定工程建成运行后的功能 要求;最后根据工程区域现状植被特征、各工程区域立地条件以及各工程区域功能 44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要求确定生态修复分区。 根据以上分区思路,结合水保植物措施,本工程生态修复区分为枢纽工程区(枢 纽主体工程区、料场区、施工道路区、施工临建区)、水库淹没区。 d) 植物恢复方法 植物恢复措施包括施工迹地植被恢复和工程施工创伤面两大方面: 1) 工程施工迹地植被恢复以经果林、水土保持林和景观园林绿化等模式为主。 水土保持林一般采用株间混交的方式种植,品字形排列;经果林一般采用条带状种 植;草籽采用撒播方式种植;景观园林绿化根据景观造型,一般采用孤植、点植、 丛植等较为灵活的栽植方式,花卉采用片植,草皮采用满铺和撒播草籽。 2) 工程施工创伤面主要包括开挖边坡、堆渣和土料迹地边坡等,植被恢复措施 包括种植槽栽植攀援植物和灌草绿化、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撒播灌草护坡、液力喷 播植草护坡和框格植草护坡等。 e) 植被恢复方案 根据不同恢复区的特点及现场调查到的植物现状,对每个恢复区实行不同的恢 复方案。 1) 上水库:①施工营地、坝址等地,建议选用侧柏、油松、臭椿、刺槐等对空 隙地进行绿化,营地周边选用乔木进行行植,营地空隙绿化区域选用以荆条、酸 枣、野皂荚、山桃、黄栌进行绿化,并在乔木和灌木下方种植以狗牙根、白茅等为 主的草本进行绿化;②永久道路区:永久道路边缘栽植以荆条、酸枣、野皂荚、山 桃、黄栌为主的灌木,下部撒播狗牙根、黄花蒿、白茅为主的草籽,对裸露边坡铺 种草皮、播撒草本植物草籽,建议选用狗牙根、黄花蒿、白茅等;③料厂、施工临 建区:开挖坡脚选用攀岩植物,如爬山虎、威灵仙等绿化,开挖段以乔木-灌木-草 本等相结合进行绿化,乔木树种可选择侧柏、臭椿、刺槐等,灌木可选择荆条、酸 枣、野皂荚、山桃、黄栌等,草本植物可选择狗牙根、黄花蒿、白茅等;④临时施 工道路区:施工过程中建议撒播狗牙根、黄花蒿、白茅草籽护坡,施工结束后建议 在边缘栽植以荆条、酸枣、野皂荚、山桃、黄栌进行植被恢复; 2) 下水库:①业主营地、坝址等地,建议选用侧柏、油松、臭椿、刺槐、黄 栌、山桃、荆条等对空隙地进行绿化,乔木和灌木林下撒播狗牙根、野艾蒿、白 44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茅、黄花蒿等为主的草籽;②永久道路区:道路边缘栽植以荆条、酸枣、野皂荚、 山桃、黄栌为主的灌木,对裸露边坡铺种草皮,建议选用狗牙根、野艾蒿、白茅、 黄花蒿等;③料厂、施工临建区:开挖坡脚选用攀岩植物,如爬山虎、威灵仙等绿 化,开挖段以乔木-灌木-草本等相结合进行绿化,乔木树种可选择侧柏、油松、臭 椿、刺槐等,灌木可选择黄栌、山桃、荆条等,草本植物可选择狗牙根、野艾蒿、 白茅、黄花蒿;④临时施工道路区:建议撒播狗牙根、野艾蒿、白茅、黄花蒿等草 籽护坡,施工结束后建议在边缘栽植以荆条、酸枣、野皂荚、山桃、黄栌进行植被 恢复。 6.3.3.4 管理措施 a) 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施工前印发环境保护手册,组织专家对施工人员及附近 居民等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坚决制止 评价区植被的乱砍滥伐、过量采伐、毁林开荒等不良现象发生,保护和培育现有森 林资源。 b) 严格控制施工林木砍伐数量,征地范围之外的林木严禁砍伐。临时用地范围 内的林木尽量少砍或不砍。对于工程建设影响或损坏的珍稀树木,要进行围栏保护 或移植。 c)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森林火灾。在工程建设期,更应加强防护,如在施工区、 临时居住区及周围山上竖立防火警示牌,划出可生火范围、巡回检查、做好消防队 伍及设施的建设工作等,以预防和杜绝森林火灾发生。 d) 开展生态监测和管理。工程建设施工期、运行期都应进行生态影响的监测或 调查。通过监测,加强对生态的管理,在工程管理机构,应设置生态环境管理人 员,建立各种管理及报告制度,开展对工程影响区的环境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和管 理人员环境意识。通过动态监测和完善管理,使生态向良性或有利方向发展。 e) 控制外来入侵种的扩散。目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方法主要有植物检疫、人 工方法防治、化学方法防治、生物防治等。结合工程特点,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对 外来物种的危害以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对于工程区外带入的水果、种 子、花卉进行经过严格检测,确认是否带有一些检疫性的病虫草害,方能进入工程 区,特别是进行植被恢复使用的苗木,其根部土壤也要进行检验检疫,防止外来入 44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侵物种进入工程区;对现有的外来种,利用工程施工的机会,对有果实的植物要现 场烧掉,以防种子扩散;在森林砍伐迹地,外来种最容易入侵,在临时占地的地方 要及时绿化等。 6.3.3.5 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措施 评价区内调查的外来入侵物种为小蓬草。目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方法主要有 植物检疫、人工方法防治、化学方法防治、生物防治等。结合工程特点,建议采取 以下措施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a)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识别能力,并对外来物种的危害以及 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 b) 加快对工程区域内裸地的植被恢复进度,植被恢复时要以当地阔叶乔灌木种 类为主,尽量密植或营造复层植物群落,迅速占领裸露空间,限制外来植物侵入。 c) 此次调查到的小蓬草进行清除,防止其进一步的扩散生长。 6.3.3.6 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措施 生态公益林的维护和改善对评价区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采取了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a) 临近生态公益林施工时,注重施工期的环境监控,注重对生态公益林的保 护,减少林地和灌丛植被的破坏。避免工程对其产生较大影响。 b) 施工线路尽量绕避植被较发育的地带,对于无法绕避的区段,结合实际情况 对林木进行补偿,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c) 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的设置数量及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尤 其是在重要环境保护目标的敏感地带,应严格控制施工活动,避免影响征地范围以 外的生态环境。 d) 确因工程建设必须征用、征收或者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的,用地单位应当向 所在地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按照管理权限报上级林业行政主 管部门审核,再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土地征占用审批手续,并按照规 定标准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e) 在施工期内,应当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制止破坏林地、林木的行为、 清除可能的火灾隐患,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对发生严重的病虫害、火灾或其他自 44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然灾害,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采 取标语、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生态公益林区划分布、管护要求、环 境道德、生态意识、生态保护知识及森林效能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6.3.4 陆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6.3.4.1 避让措施 a) 尽量避开区域野生动物集中繁殖期。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 5 年 9 个月,上水 库下闸时间为第 4 年 9 月底,由此可知从开始施工至上水库蓄水间隔有 4 年之久, 在次期间开展库盆内植被清理,有条件避开 4~7 月野生动物集中繁殖期。水库蓄水 尽量避开两栖爬行及兽类的冬眠期(11 月~翌年 2 月),避开两栖爬行及兽类的冬眠 期,避免对繁殖期幼鸟、冬眠期间的动物个体造成直接伤亡。 b) 取石场、取土场、临时便道等临时占地,优先避开评价范围内植被较好的区 域,严禁越界施工,尽量减少对动物生境的破坏。且取石场、取土场周边要修筑排 水沟,尽量减少水土流失对周边动物的影响。 c) 严禁施工时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建筑材料堆放区域,应采取临时防风、 防雨设施,防止建筑材料随雨水流入河流。对施工运输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防止大量漏油事故的发生。 d) 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或夜间觅食,正午是鸟类休息的时间。鸟类和兽类对 噪声敏感,为了减少工程施工爆破噪声对鸟类和兽类的惊扰,应做好爆破方式、数 量、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进行高噪音作业。 6.3.4.2 减缓措施 a) 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严格控制施 工噪声。 b) 结合蓄水前库盆清理方案,对淹没区范围内的动物进行驱赶和搜救,从而削 减库区蓄水对区域内动物的影响。 c) 施工期间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和生活垃 圾的随意丢弃,减少水体污染,保护动物的生境。 d)禁止夜间施工,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减少灯光、施工噪声和震动对 44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区域内动物的影响。 e) 施工期间,在施工作业区设置生态保护警示牌。警示牌上标明工程施工区范 围,禁止越界施工占地或砍伐林木、禁止在鸟类繁殖期间毁坏林地、禁止捕猎动 物,尽量减少占地造成的植被损失和对动物的伤害。 f) 在进场道路、施工道路等地,设置车速限速警示牌,避免对两栖爬行类及小 型哺乳类造成碾压,在道路遇到野生动物,应予以避让或引导其远离施工区。 g) 施工期间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严禁使用烟火,防止发生火灾。 6.3.4.3 恢复措施 工程修建和水库蓄水占用了动物的生境,工程完工后对临时占地区如临时道路、 施工人员生活区等使用本土植被进行复绿,尽量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6.3.4.4 管理措施 a) 加强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生态教育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加强宣传力度。采用 在工程施工营造地分发宣传资料和制作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板报、日常工作会议中重 点告示的方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 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 法规及条例,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 b) 严格控制工程弃渣范围,虽然项目规划中作出弃渣范围的明确规定,但实际 操作中往往可能因为实际弃渣范围内土质不符合路基建设工程要求需要进行变动而 扩大弃渣范围,施工管理部门应严格监督实施工程弃渣规定,同时控制弃渣作业和 运输车辆运行轨迹,避免扩大弃渣行为实际影响范围。 c) 加强施工监控和管理。业主必须配备包括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在内的专 职或兼职巡护人员,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控和管理,防止人类开发活动加剧造成的诸 如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水环境污染和森林火灾等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d) 工程建成后,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地方林业部门的沟通合作,在保护水库安全 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结合林业部门加强对水库周边植被的保护,以实现库区的生态 安全。 e) 水库蓄水后,库区新增水域景观,可能会逐步吸引一些静水型的两栖类、林 栖傍水的爬行类以及鸟类中的游禽、涉禽等,因此,要加强对水库的管理,减少污 44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染,保护动物生境。 f)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者(部分鼠类),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的堆放可能引来鼠 类聚集,此外,电站建成蓄水,原分布在淹没线以下的鼠类将向非淹没区转移,其 密度将有所增加,在以上情况下,既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关系,又要重视 对非淹没区的人、畜和施工生活区施工人员防疫工作。 h) 建立长期监测体系,进行持续动态监测研究。水库建设对动物的影响研究需 要对建设和运营等不同时期进行长期的监测,在陆域生态系统中继续开展生态监测 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6.3.4.5 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评价区内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12 种;河南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7 种;中国特 有种 10 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濒危(EN)的 4 种、易危(VU)的 4 种。除了进行一般动物的避让、减缓等保护措施外,还要重点加强有关动物法律法 规宣传工作,在主要的施工区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区设立动物保护的宣传栏,对国家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重点标示及说明,包括动物图片、保护等级、濒危级别、保护 意义、法律责任等。运行期,加强动物的监测,及时掌握重要动物的分布范围、数 量、种类、栖息生境等,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开展跟踪评价。此外,针对国家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建设单位还应设立动物救护点,一般设置在营地内,救护点需 要常备常规的动物救治药品。建议建设单位定期聘请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对施工 人员培训野生动物临时救治的方式与方法。在工程施工和运行期间,对施工区域内 的受伤的野生动物尤其是重要野生动物进行救治。 6.3.5 水生生物的保护措施 6.3.5.1 生态影响的避免和消减措施 6.3.5.1.1 生态影响的避免措施 a) 合理安排施工建设计划,分段分区域开展施工,避免各河段、各施工作业区 域施工时间过于集中导致悬浮物等产生过多累积影响。 b) 加强对施工工艺的优化,避免工程产生的废渣或扬尘飘落散布至附近水域, 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44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c) 注意对施工产生废水的处理,对施工区生产的废水进行污水收集和净化,各 种废水经过处理后作为循环用水或绿化灌溉用水。确需外排的,应处理达到河道水 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和水环境功能所要求的水质标准后进行,避免施工废水的随意 排放对水生生物和生境产生影响。 6.3.5.1.2 生态影响的消减措施 a) 考虑到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应加强施工人员各类卫生管理 (如个人卫生、粪便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垃圾进行收集, 定期集中处理。避免生活污物的直接排放,尤其禁止抛弃有毒有害物质,减少水体 污染。 b) 工程建设中减缓对环境破坏的同时,应设立生态影响管理机构,安排专门负 责人员加强对环境保护规定和措施的落实,工程建设施工和运行期应定期开展生态 环境跟踪监测调查。 6.3.5.2 生态影响的恢复措施 保证下泄生态流量。下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 0.1663/s,其 0.0097m3/s 作为下 游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的最小流量,以减缓坝下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的影响。现场 调查期间发现下水库坝址附近水域鱼类主要以马口鱼、麦穗鱼等小型鱼类为主,下 泄生态流量基本可满足小型鱼类需求。 为保证下游河道生态用水量,避免坝下河段出现干涸,河床裸露,无法满足坝 下河段鱼类栖息的基本流水生境需求,应在下水库放水设施内设置在线监控设施。 在线监控设施与大坝同时建设,初期蓄水前完成。 6.3.5.3 生态影响的管理措施 为系统了解施工建设活动对评价区原有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程度,掌握该区域 水域生态系统的后续变化情况,降低甚至避免对该区域水生环境和生物资源的进一 步破坏,保障施工建设中有关环境保护各项措施的顺利推进和落实,有必要制定一 系列管理措施: a) 结合当前抽水蓄能工程情况特点,制定具体的工程建设生态保护规定。必要 时成立项目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人员具体职责和工作范围,加强对工 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44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b) 在工程管理机构应设置足够且专业的生态环境管理人员,建立各种生态管理 及报告制度,安排相关人员在抽蓄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持续开展生态影响的监测或 调查,实时掌握工程推进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c) 加强对施工活动和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过程中,加强人员活动的管理,禁 止施工人员对工程附近水域水生植被的破坏和水体的污染,禁止滥捕鱼类资源,严 格限制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活动范围,防止破坏沿线涉及水域的生态环境。 d) 树立生态绿色施工理念,提高环保认知。在管理机构内部及工程周边居民活 动区定期开展工程影响区的环境保护普及宣讲教育活动,调动和提高管理人员、施 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积极性,使评价区的后续生态状况持续向良性 或有利方向发展。 44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3.6 水土保持措施 本节引自《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6.3.6.1 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原则 a)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重点对交通设施区、料场区(含表土堆存及转 料场)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做好枢纽工程区高边坡、施工道路和表土堆存场的截、 排水设施,防治水土流失。对弃土、弃渣实行集中管理,控制施工弃渣、表层土的 流失。 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施工活动范围,保护好防治责 任范围以内未受扰动地表及其植被,防止对防治责任范围以外的地表及其植被的扰 动或破坏。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应遵循永久性措施与临时性措施、工程措施与植物措 施相结合,以及点、面结合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c)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适地适树,按要求提高植物防护标准。植物措施设 计时,施工营地和业主营地植被恢复措施以乔木为主,灌草结合的方式,恢复、改 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工程位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在进行水土保持 植物措施设计时,优先选择本地乡土树(灌草)种和常用水土保持树(灌草)种,措施配 置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在不影响主体工程安全和运行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地表裸露 部分尽可能采取植物措施。 6.3.6.2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规划见表 6.3.5-1。 表 6.3.6-1 防治分区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表 措施类别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表土剥离*、截水沟*、排水沟*、网格梁骨架护坡*、植生槽*、土地 整治、表土回覆、沉沙池 上库枢 边坡景观绿化、平台景观绿化、客土喷播绿化、植生槽绿化、迹地植 枢 纽区 植物措施 被恢复、灌溉、抚育管理 纽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临时拦挡、临时排水沟 工 表土剥离*、截水沟*、排水沟*、网格梁骨架护坡*、植生槽*、土地 程 工程措施 整治、表土回覆、沉沙池 区 下库枢 边坡景观绿化、客土喷播绿化、植被混凝土绿化、植生槽绿化、迹地 纽区 植物措施 植被恢复、灌溉、抚育管理 工程措施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临时排水沟 44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6.3.6-1(续) 防治分区 措施类别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表土剥离*、截水沟*、排水沟*、植生槽*、土地整治、表土回覆、沉 沙池 输水发 客土喷播绿化、挂网客土喷播绿化、植生槽绿化、迹地植被恢复、抚 植物措施 电系统 育管理 工程措施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 工程措施 表土剥离*、截水沟*、排水盲沟*、护脚墙*、土地整治、表土回覆 库外 转 转存场 植物措施 客土喷播绿化、迹地植被恢复、抚育管理 料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临时沉沙池 场 区 库内 工程措施 / 转存场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临时拦挡 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表土回覆、排水盲沟 表土堆存 场区 植物措施 客土喷播绿化、迹地植被恢复、抚育管理 临时苫盖、临时拦挡、临时撒播草籽绿化、临时截水沟、临时排水 沟、临时沉沙池 表土剥离*、截水沟*、排水沟*、网格梁骨架护坡*、道路边沟*、急 工程措施 流槽*、排水管涵*、跌水井*、植生槽*、土地整治、表土回覆、沉沙 池 行道树绿化、客土喷播绿化、挂网客土喷播绿化、植被混凝土绿化、 植物措施 植生槽绿化、植生毯绿化、灌溉、抚育管理 临时措施 交 通 设 施 区 永久 道路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临时拦挡 表土剥离*、截水沟*、排水沟*、道路边沟*、急流槽*、排水管涵*、 跌水井*、土地整治、表土回覆 客土喷播绿化、挂网客土喷播绿化、撒播灌草籽绿化、迹地植被恢 植物措施 复、抚育管理 工程措施 临时 道路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临时拦挡、临时沉沙池 表土剥离*、截水沟*、排水沟*、雨水管网*、雨水井*、暗沟*、土地 整治、表土回覆 永久生产生 平台景观绿化、挂网客土喷播绿化、客土喷播绿化、迹地植被恢复、 活管理区 植物措施 灌溉、抚育管理 工程措施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临时拦挡、临时排水沟、临时沉沙池 工程措施 表土剥离*、截水沟*、排水沟*、土地整治、表土回覆 施工生产 生活区 植物措施 平台景观绿化、客土喷播绿化、挂网客土喷播绿化、植生毯绿化、迹 地植被恢复、灌溉、抚育管理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临时拦挡、临时沉沙池 45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6.3.6-1(续) 防治分区 措施类别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 移民安置及 专项复建工 植物措施 客土喷播绿化、抚育管理 程区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 水库 淹没区 工程措施 表土剥离*、截水沟*、护脚墙* 临时措施 临时苫盖、临时沉沙池 注:*为主体工程已有措施。 6.3.6.3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施工布置和工程涉及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本工程水土 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枢纽工程区、转料场区、表土堆存场区、交通设施区、永久生 产生活管理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移民安置及专项复建工程区和水库淹没区。根据 水土流失预测,结合主体工程的总体布局,针对本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 宜,因害设防,合理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必要的临时措施,各防治 区内措施具体如下: a) 枢纽工程区:施工前,对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土进行剥离与收集, 开挖边坡坡顶处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坝后压坡体下游沟口处设临 时拦挡等措施;施工过程中,在上库环库公路侧设排水沟,在开挖边坡马道及坡脚 布设排水沟+植生槽,在大坝及库尾重力坝基坑开挖边坡脚处设临时排水沟,开挖、 回填边坡雨季彩布条临时苫盖等措施;施工结束后,对开挖边坡开口线、填筑坡脚 线至征地范围线之间扰动的边坡区域实施客土喷播绿化,对上库大坝坝后平台实施 土地整治、表土回覆、平台景观绿化,对上库大坝坝后及压坡体边坡、下库坝后边 坡网格梁内实施表土回覆、边坡景观绿化+灌溉措施,对下库泄洪放空洞洞脸开挖边 坡实施植被混凝土绿化+灌溉措施,对通风兼安全洞、进厂交通洞二级以上开挖边坡 实施挂网客土喷播植草绿化+灌溉措施,对上库库岸及排水洞、下库坝肩、溢洪道、 泄洪放空洞、排风竖井、下库进出水口、开关站等开挖边坡马道及通风兼安全洞、 进厂交通洞二级开挖边坡坡脚实施植生槽绿化+灌溉措施,对施工影响的扰动平缓区 域实施土地整治、表土回覆、迹地植被恢复等措施,并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 45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理。 b) 转料场区:施工前,对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土进行剥离与收集,在 转料场外侧边坡上游及四周设截水沟,场地内沟底底部设排水盲沟,截水沟出口处 设沉沙池,下游沟口处设护脚墙或钢筋石笼拦挡等措施;施工过程中,对堆料回填 边坡雨季采取彩布条临时苫盖等措施;施工结束后,对库外转料场施工扰动的沟底 平缓裸露区域实施土地整治、表土回覆、迹地植被恢复等措施,对沟道两侧边坡实 施客土喷播绿化,并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 c) 表土堆存场区:施工前,在场地外侧边坡上游及四周设截水沟,场地内沟底 底部设排水盲沟,截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下游沟口处设钢筋石笼临时拦挡等措 施;施工过程中,分级堆土边坡马道设临时排水沟,堆土边坡雨季采取彩布条临时 苫盖,并在堆存期间对堆存表土顶部及边坡实施临时绿化等措施;施工结束后,对 表土堆存场施工扰动的沟底平缓裸露区域实施土地整治、迹地植被恢复等措施,对 沟道两侧边坡实施客土喷播绿化,并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 d) 交通设施区:施工前,对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土进行剥离与收集, 路基开挖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路基临河、农田段回填边 坡坡脚处设临时拦挡。施工过程中,在道路两侧设置边沟及排水沟、挖方路段低洼 点处与填挖交界处路段等设急流槽、跌水井及排水管涵,在路基喷混开挖边坡马道 上设排水沟+植生槽,对开挖边坡、回填边坡、临时堆土等雨季实施临时苫盖。施工 结束后,对开挖边坡开口线、填筑坡脚线至征地范围线之间扰动的边坡区域实施客 土喷播绿化,对永久道路两侧土路肩实施行道树绿化,对主体已设置的植生槽内实 施植生槽绿化,对道路两侧裸露开挖边坡实施植被混凝土、挂网客土喷播绿化,裸 露回填边坡实施植生毯绿化、客土喷播绿化,并配套灌溉措施;对库外拆除后的临 时道路裸露路面进行土地整治、表土回覆、迹地植被恢复,临时道路开挖边坡挂网 客土喷播绿化、客土喷播绿化,临时道路裸露回填边坡的客土喷播绿化、撒播草籽 绿化,并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 e) 永久生产生活管理区:施工前,对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土进行剥离 与收集,开挖边坡坡顶截水沟、截排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场地回填坡脚设袋装土 临时拦挡等措施;施工过程中,在管理区内部道路及建筑物周边设雨水管网、雨水 45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井、暗沟等,收集场内雨水排入就近水体,建筑物基坑开挖边坡、场地回填边坡、 临时堆土等雨季设置临时苫盖,基坑四周设临时排水沟等措施。施工结束后,对业 主营地、上库管理用房、下库管理用房占地实施土地整治、表土回覆、平台景观绿 化,并配套灌溉措施,对各场地开挖边坡实施挂网客土喷播绿化,对各场地回填边 坡实施客土喷播绿化,对永久机电设备仓库、供水供电施工扰动的平缓裸露区域实 施迹地植被恢复,对开挖边坡开口线、填筑坡脚线至征地范围线之间扰动的边坡区 域实施客土喷播绿化,并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 f) 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前,对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土进行剥离与收 集,开挖边坡坡顶截水沟、截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措施,场地回填坡脚设袋装土临 时拦挡等措施;施工过程中,对开挖边坡、回填边坡雨季设置临时苫盖,构/建筑物 四周设排水暗沟,并对裸露开挖边坡进行挂网客土喷播绿化,对裸露回填边坡实施 植生毯绿化,对开挖边坡开口线、填筑坡脚线至征地范围线之间扰动的边坡区域实 施客土喷播绿化;施工结束后,对上库综合加工厂、仓库、机械设备修配厂等施工 场地实施平台景观美化及灌溉等措施,对其他库区外临时构/建筑物拆除后的施工场 地实施土地整治、表土回覆、迹地植被恢复,并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 g) 移民安置及专项复建工程区:施工过程中,对复建电信基站及杆基基坑开挖 边坡雨季实施临时苫盖,施工结束后,对其沿线扰动区域,实施客土喷播绿化,并 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 h) 水库淹没区:施工前,对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土进行剥离与收集, 在下库库岸压坡体上游处设截水沟,截水沟出口处设临时沉沙池,并在下库库岸压 坡体回填边坡坡脚处设置护脚墙等措施。施工过程中,对上库库底开挖面、下库库 岸压坡体边坡雨季设置临时苫盖。 6.3.6.4 转料场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本项目共布置 2 处利用料中转场地,分别为上水库转存场、下水库转存场,其 中下水库转存场位于水库淹没区范围内,上水库转存场位于水库淹没区范围外,依 据此特点,将措施防治分区分为库外转料场区和库内转料场区。 a) 库外转料场 主体工程已考虑施工前对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土进行剥离及集中堆 存,堆料场地沟底底部设排水盲沟、堆料外侧边坡上游及四周设置截水沟,堆料坡 45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脚沟口处设置护脚墙等措施。 本方案在此基础上,在主体已有截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施工过程中回填边坡 雨季临时苫盖;石料回采完后对沟道两侧边坡实施客土喷播绿化,对沟底平缓扰动 裸露场地实施土地整治、表土回覆、迹地植被恢复等措施。 1) 主体已有水土保持措施 (1) 工程措施 ①表土剥离:施工前对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土进行剥离,并对剥离的 表土进行收集、运输、堆存,集中运至表土堆存场临时堆存并统一采取防护措施, 林地剥离厚度平均为 0.1m~0.2m,共剥离表土 0.62 万 m³。 ②截水沟:主体设计中对上水库转存场上游边坡设置截水沟,截水沟采用矩形 断面,规格为 1.5m×1.5m(底宽×高),C25 钢筋混凝土结构,壁厚 0.25m,共设置截 水沟 1336m。 截水沟过流能力进行验算: 截排水沟径流流量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采用小流 域面积设计流量。截排水沟洪水流量计算成果见表 6.3.6.4-1,截排水沟过水断面尺 寸计算成果见表 6.3.6.4-2。 表 6.3.6.4-1 截水沟洪水流量计算成果表 汇水面积 设计部位 径流系数 (km²) 上库转料场 设计重现期和降雨 历时内的平均降雨 强度(mm/min) 洪水流量 (m³/s) 左侧截水沟 0.105 0.90 3.02 4.76 右侧截水沟 0.10 0.90 3.02 4.53 注:根据工程水文提供成果,5 年一遇 5min 短历时设计暴雨量 15.1mm,即 3.02mm/min。 表 6.3.6.4-2 设计部位 上库转 料场 左侧截水沟 右侧截水沟 断面 形式 矩形 断面 矩形 断面 库外转料场截水沟设计断面计算结果表 水深 渠道 边坡 糙率 底宽 系数 底坡 过水 面积 湿周 水力 半径 (m) (m) - n I ω(m²) χ(m) 1.2 1.5 0 0.015 0.01 1.80 1.2 1.5 0 0.015 0.01 1.80 计算 流量 流速 设计洪 水流量 R(m) Q(m³/s) v Q(m³/s) 3.90 0.46 7.17 3.98 4.76 3.90 0.46 7.17 3.98 4.53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截排水沟断面尺寸设计满足场地排水要求。 ③排水盲沟:主体设计中对库外转存场底部设置排水盲沟,盲沟为 1000mm 厚 150mm~600mm 大块石、500mm 厚 80mm~150mm 块石、300mm 厚 20mm~80mm 砂 45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卵石或碎石、中间铺一层 500g/m²/土工布、200mm 厚 5mm~20mm 砂砾石填筑,底 宽 2.0m,顶宽 1.0m,共设置 879m。 ④护脚墙:主体设计考虑转料场坡脚设置混凝土护脚墙,护脚墙顶宽 1.00m, 墙身高度 2m~3m,基础埋深>0.5.00m,护脚墙背坡面坡比 1:0.5,迎坡面坡比 1:0.2 或 1:0,护脚墙材料均采用 C25 等级混凝土,共设置护脚墙 50m。 2) 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 (1) 工程措施 ① 土地整治:石料回采完后对库外转料场沟底平缓区域实施迹地植被恢复前, 需进行土地平整和清理,采用机械全面整地的方法,人工施肥,机械耕翻地,翻深 0.2m~0.3m , 对 施 工 作 业 带 全 面 翻 耕 整 地 。 经 计 算 , 共 需 进 行 土 地 整 治 面 积 2.57hm²。 ② 表土回覆:石料回采完后,对库外转料场回覆种植土,沟底平缓区域覆土 0.3m 厚,边坡喷播 0.1m,经计算,共表土回覆 1.19 万 m³。 (2) 植物措施 ① 客土喷播绿化:石料回采完后,对库外转料场沟底两侧裸露边坡场地,实施 客土喷播植草绿化,采用液压喷播机将混有种子,肥料、土壤改良剂、种子粘结 剂、保水剂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喷洒在坡面上,覆盖无纺布并及时洒水养。喷播厚度 为 10cm,喷播灌草种选择灌木紫穗槐、山茱萸、文冠果,草本紫羊茅、早熟禾及红 三叶,灌草混合比例为 4:1,喷播密度为 35g/m²,共客土喷播绿化 83860m²。 ② 迹地植被恢复:土石料回采完毕后,对库外转料场沟底平缓区域,进行土地 整治(计入工程措施)后实施迹地植被恢复措施,对施工迹地按 0.30m 厚覆土,种植 穴内覆土 0.5m;选择油松和栓皮栎混交种植,株行距为 2.5m×2.5m,乔木选择地径 4cm~6cm、苗高大于 1.8m 的带土球苗木,种植穴规格为 0.70m×0.40m(直径×深); 林下撒播灌木籽山茱萸、文冠果及草籽狗牙根、紫羊茅、红三叶籽,撒播密度 150kg/hm²,灌草籽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的优等商品草籽,发芽率要在 95%以上。经 计算,沟底平缓区域迹地植被恢复面积 2.57hm²,共需油松和栓皮栎各 1028 株,需 侧柏和无患子各 1028 株,混播灌草籽 385.50kg。 45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③ 抚育管理: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抚育管理面积 10.96hm²。 (3) 临时措施 ① 彩布条临时苫盖:石料堆存过程中,在雨季采用彩布条覆盖裸露坡面,防止 因雨水冲刷坡面产生水土流失,经计算,共需彩布条 16400m²,彩布条可重复使 用。 ② 临时沉沙池:在主体已布设截水沟出口处修建沉沙池,规格 4.0m×2.5m×2.5m(长×宽×高),采用 M7.5 浆砌石砌筑,池壁为梯形断面,顶宽 0.3m 厚,底宽 0.75m 厚,池内壁采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度 2cm。沉沙池投入运 行后需定期对其进行清淤,保证畅通。施工期间为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沉沙池 周边应设围栏和夜间反光警示标识,库外转料场共布置沉沙池 2 座。 b) 库内转料场 主体工程已考虑施工前对下水库转存场底部平台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 土进行剥离及集中堆存,堆存回填边坡坡脚设置护脚墙,堆积体外侧上游及四周设 置临时截水沟,方案新增截水沟出口处临时沉沙池等措施(工程量均计入下水库淹没 区);施工结束后,对下库库岸压坡死水位以上回填体进行推平至上游围堰区域,并 对边坡设置干砌石护面(不界定为水保措施)。 本方案新增库内转料场施工前堆料边坡坡脚处钢筋石笼临时拦挡措施;施工过 程中回填边坡雨季临时苫盖。 1) 主体已有水土保持措施 因下库转存场位于下库大坝至上游围堰之间的库岸压坡体平台上,表土剥离、 截水沟、护脚墙等措施已列入下水库淹没区,本区不重复计列。 2) 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 (1) 工程措施 主体已考虑完善的工程防护措施,因此,本方案无需新增措施。 (2)植物措施 因库内转料场位于水库淹没区范围内,因此不考虑后期植被恢复。 (3) 临时措施 ① 临时苫盖:石料堆存过程中,在雨季采用彩布条覆盖裸露坡面,防止因雨水 冲刷坡面产生水土流失,经计算,共需彩布条 6400m²,彩布条可重复使用。 ② 临时拦挡:在堆置边坡坡脚设置钢筋石笼临时拦挡,钢筋石笼挡墙断面为矩 45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形,尺寸为 1.0m×1.0m,双排布置由多个钢筋网箱组成,成“品”字型堆放,网箱尺 寸为 2.00m×1.00m×1.00m(长×宽×高),骨架钢筋直径为Φ16mm,填筑块石直径应大 于 0.20m,箱与箱之间采用 8#铅丝绑定,钢筋石笼临时拦挡可重复使用。施工完 毕,钢筋石笼拆除后运至上库库内库岸压坡回填区堆置。经计算,共需设置钢筋石 笼拦挡 210m。 d) 转料场区汇总工程量 转料场区水土保持措施汇总工程量见表 6.3.6.4-3。 表 6.3.6.4-3 防治措施 转料场区水土保持措施汇总工程量表 单位 库外转料场 库内转料场 小计 上水库 转存场 下水库 转存场 / 一 工程措施 (一) 主体已有 1 表土剥离 万 m³ 0.62 0.62 2 截水沟 m 1336 1336 3 排水盲沟 m 879 879 4 护脚墙 m 50 50 (二) 方案新增 1 土地整治 hm² 2.57 2.57 2 表土回覆 万 m³ 1.19 1.19 二 植物措施 (一) 主体已有 (二) 方案新增 1 客土喷播绿化 m² 83860 123340 2 迹地植被恢复 hm² 2.57 2.57 种植油松 株 1028 1028 种植栓皮栎 株 1028 1028 种植侧柏 株 1028 1028 种植无患子 株 1028 1028 撒播灌草籽/草籽 kg 385.50 385.5 45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 抚育面积 三 临时措施 (一) 主体已有 (二) 方案新增 hm² 10.96 10.96 表 6.3.6.4-3(续) 防治措施 单位 库外转料场 库内转料场 上水库 转存场 下水库 2#转存场 16400 6400 22800 小计 1 彩条布临时苫盖 m² 2 钢筋石笼临时挡墙 m 210 210 钢筋石笼 m³ 630 630 钢筋石笼拆除 m³ 630 630 临时沉沙池 个 2 2 土石方开挖 m³ 112.72 112.72 M7.5 浆砌石砌筑 m³ 23.10 23.10 M10 水泥砂浆抹面 m² 52 52 C15 混凝土垫层 m³ 4.84 4.84 土石方回填 m³ 37.14 37.14 3 6.3.6.5 表土堆存场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本工程规划表土堆存场 2 处,分别为上水库表土堆存场、下水库表土堆存场。2 处表土堆存场均为沟道型。 表土堆存前,应做好场地清理工作。本方案新增施工前场地内底部排水盲沟, 边坡外侧上游及四周设置临时截水沟,在截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堆土坡脚沟口处 设置临时拦挡等措施;施工过程中堆土边坡雨季临时苫盖,堆存场顶部及马道设置 临时排水沟、堆存期间顶部及边坡实施临时撒播草籽绿化;施工结束后对表土场沟 道两侧边坡实施客土喷播绿化,对沟底平缓扰动裸露场地实施土地整治、表土回 覆、迹地植被恢复等措施。 a) 主体已有水土保持措施 主体工程未考虑表土堆存场的水土保持措施,本方案需新增防护措施。 b) 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 45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 工程措施 ① 土地整治:表土回采完毕后对沟底平缓区域实施迹地植被恢复前,需进行土 地平整和清理,采用机械全面整地的方法,人工施肥,机械耕翻地,翻深 0.2m~0.3m , 对 施 工 作 业 带 全 面 翻 耕 整 地 。 经 计 算 , 共 需 进 行 土 地 整 治 面 积 1.07hm²。 ② 表土回覆:表土回采完后,沟道两侧裸露边坡实施客土喷播绿化,结合种子 考虑喷播表土 0.1m 厚,经计算,共需表土回覆 0.17 万 m³。 ③ 排 水 盲 沟 : 在 下 库 表 土 堆 存 场 底 部 设 置 排 水 盲 沟 , 盲 沟 为 1000mm 厚 150mm~600mm 大块石、500mm 厚 80mm~150mm 块石、300mm 厚 20mm~80mm 砂 卵石或碎石、中间铺一层 500g/m²/土工布、200mm 厚 5mm~20mm 砂砾石填筑,底 宽 2.0m,顶宽 1.0m,共设置 624m。 2) 植物措施 ① 客土喷播绿化:表土回采完后,对表土场沟底两侧裸露边坡场地实施客土喷 播植草绿化,采用液压喷播机将混有种子,肥料、土壤改良剂、种子粘结剂、保水 剂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喷洒在坡面上,覆盖无纺布并及时洒水养。喷播厚度为 10cm, 喷播灌草种选择灌木紫穗槐、山茱萸、文冠果,草本紫羊茅、早熟禾及红三叶,灌 草混合比例为 4:1,喷播密度为 35g/m²,共客土喷播绿化 35000m²。 ② 迹地植被恢复:表土回采完毕后,对沟底平缓区域,进行土地整治(计入工 程措施)后实施迹地植被恢复措施,对施工迹地按 0.30m 厚覆土,种植穴内覆土 0.5m ; 选 择 侧 柏 和 无 患 子 混 交 种 植 , 株 行 距 为 2.5m×2.5m , 乔 木 选 择 地 径 4cm~6cm、苗高大于 1.8m 的带土球苗木,种植穴规格为 0.70m×0.40m(直径×深); 林下撒播灌木籽山茱萸、文冠果及草籽狗牙根、紫羊茅、红三叶籽,撒播密度 150kg/hm²,草籽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的优等商品草籽,发芽率要在 95%以上。经计 算,植被恢复面积 1.07hm²,共需油松和栓皮栎各 360 株,侧柏和无患子各 496 株,混播灌草籽 160.50kg。 ③ 抚育管理: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抚育管理面积 4.57hm²。 3) 临时措施 ① 临时苫盖:表土堆存过程中,在雨季采用彩布条覆盖临时堆存裸露坡面,防 止因雨水冲刷坡面产生水土流失。经计算,共需彩布条 9140m²,彩布条可重复使 45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用。 ② 临时 拦 挡: 在 上 、下 库 表 土 堆场 坡 脚 设置 混凝 土护 脚墙 , 护 脚墙 顶 宽 0.8m,墙身高度 3.0m,基础埋深 1.07m,护脚墙背坡面坡比 1:0.3,迎坡面坡比 1:0.1,护脚墙材料均采用 C25 等级混凝土,共设置护脚墙 43m。 ③ 临时撒播草籽绿化:表土临时堆存期间,对表土堆存顶部平台及边坡实施临 时绿化,撒播草籽选用紫羊茅、早熟禾及红三叶,撒播密度 20kg/hm²,选择颗粒饱 满无病虫害的优良草籽,发芽率应达到 95%以上。避免因人为、降雨等因素而引发 水土流失。经计算,临时撒播草籽面积 4.57hm²。 ④ 临时截水沟:表土堆存前在场地上游及四周布设临时截水沟,截水沟采用直 角梯形断面,上库表土堆存场规格为 1.0m×1.0m(底宽×高),内侧坡比 1:0.30,厚度 为 0.20m,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浇筑,上库表土堆存场设置临时截水沟 476m;下库 表土堆存场规格为 2.0m×2.0m(底宽×高),内侧坡比 1:0.30,厚度为 0.30m,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浇筑,下库表土堆存场设置临时截水沟 661m。 ⑤ 临时排水沟:表土堆存场顶部及马道设置临时混凝土排水沟,排水沟与截水 沟相接,断面为等腰梯形,尺寸为 0.40m×0.40m,两侧开挖坡比为 1:0.5,表面敷设 土工膜,共需设置排水土沟 705m。 截排水沟过流能力进行验算: 截排水沟径流流量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采用小流 域面积设计流量。截排水沟洪水流量计算成果见表 6.3.6.5-1,截排水沟过水断面尺 寸计算成果见表 6.3.6.5-2。 表 6.3.6.5-1 截水沟洪水流量计算成果表 设计重现期和降雨 历时内的平均降雨 强度(mm/min) 洪水流量 径流系数 汇水面积 设计部位 上库表土堆存场 下库表土堆存场 (km²) (m³/s) 临时截水沟 0.1025 0.65 3.72 4.13 临时排水沟 0.0012 0.62 3.72 0.05 临时截水沟 0.8150 0.65 3.72 32.85 临时排水沟 0.0010 0.62 3.72 0.04 注:根据工程水文提供成果,10 年一遇 5min 短历时暴雨 18.60mm,即 0.95mm/min。 表 6.3.6.5-2 设计部位 断面 形式 表土堆存场区截水沟(方案新增) 设计断面计算结果表 沟深 设计 水深 底宽 边坡 系数 糙率 460 设计 水力 坡降 过水 面积 湿周 水力 半径 计算 流量 设计洪 水流量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水库表 土堆存场 下水库表 土堆存场 临时截 水沟 临时排 水沟 临时截 水沟 临时排 水沟 直角 梯形 等腰 梯形 直角 梯形 等腰 梯形 (m) (m) (m) - n I ω(m²) χ(m) R(m) Q(m³/s) Q(m³/s) 1 0.8 1 0.3 0.013 0.02 0.896 2.64 0.34 4.75 4.13 0.4 0.2 0.4 0.5 0.02 0.015 0.1 0.85 0.12 0.15 0.05 2 1.8 2 0.3 0.013 0.02 4.086 5.68 0.72 35.71 32.85 0.4 0.2 0.4 0.5 0.02 0.015 0.1 0.85 0.12 0.15 0.04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截排水沟断面尺寸设计满足场地排水要求。 ⑥ 临时沉沙池:在截水沟出口处修建沉沙池,规格为 4.0m×2.5m×2.5m(长×宽× 高),采用 M7.5 浆砌石砌筑,厚度为 0.40m,池身采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 度 2cm。沉沙池投入运行后需定期对其进行清淤,保证畅通。施工期间为保证施工 作业人员安全,沉沙池周边应设围栏和夜间反光警示标识,共布置沉沙池 4 座。 d) 表土堆存场区汇总工程量 表土堆存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见表 6.3.6.5-3。 表 6.3.6.5-3 表土堆存场水土保持措施汇总工程量表 表土堆存场区 防治措施 单位 上库 表土堆存场 下库 表土堆存场 小计 一 工程措施 (二) 方案新增 1 土地整治 hm² 0.62 0.45 1.07 2 表土回覆 万 m³ 0.1 0.07 0.17 3 排水盲沟 m 624 624 150mm~600mm 大块石 m³ 1116.96 1116.96 80mm~150mm 块石 m³ 1279.2 1279.2 20mm~80mm 砂卵石或碎石 m³ 973.44 973.44 500g/m²土工布 m² 3619.2 3619.2 5mm~20mm 砂砾石垫层 m² 736.32 736.32 二 植物措施 (一) 主体已有 (二) 方案新增 1 客土喷播绿化 m² 20160 14840 35000 2 迹地植被恢复 hm² 0.62 0.45 1.07 种植油松 株 360 360 种植栓皮栎 株 360 360 种植侧柏 株 461 496 49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种植无患子 株 496 496 撒播灌草籽/草籽 kg 93.00 67.50 160.5 3 抚育面积 hm² 2.64 1.93 4.57 三 临时措施 (一) 主体已有 (二) 方案新增 1 彩条布临时苫盖 m² 5280 3860 9140 2 护脚墙临时拦挡 m 28 15 43 土石方开挖 m³ 144.20 77.25 221.45 C25 混凝土 m³ 182.28 97.65 279.93 3 临时撒播草籽绿化 hm² 2.64 1.93 4.57 4 临时截水沟 m 476 661 1137 土石方开挖 m³ 1026.26 4858.05 5884.31 表 6.3.6.5-3(续) 表土堆存场区 防治措施 5 6 单位 上库 表土堆存场 下库 表土堆存场 小计 C25 钢筋混凝土 m³ 377.78 1452.24 1830.02 临时排水沟 m 290 415 705 土石方开挖 m³ 92.8 132.8 225.6 C20 混凝土 m³ 4.35 6.23 10.58 土工膜 m² 522 747 1269 临时沉沙池 个 2 2 4 土石方开挖 m³ 112.72 112.72 225.44 M7.5 浆砌石砌筑 m³ 23.10 23.10 46.20 M10 水泥砂浆抹面 m² 52 52 104 C15 混凝土垫层 m³ 4.84 4.84 9.68 土石方回填 m³ 37.14 37.14 74.28 6.3.6.6 交通设施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交通设施区主要为场内道路,分为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永久道路共布置 4 条,总里程 4.06km,其中明线 3.86km,隧道 0.20km,总占地面积为 18.92hm²(上库 环库道路与上库枢纽区-库岸工程重合,里程及占地均计列入枢纽工程区);设置 6 条临时道路,总里程 19.99km,均为明线,总占地面积为 30.24hm²。 46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a) 永久道路 主体工程已考虑本区施工前对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土进行剥离及集中 堆存,开挖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施工过程中,在道路两侧设置边沟及排水沟,挖 方路段低洼点处与填挖交界处路段等设急流槽、排水管涵和跌水井,在横坡较陡的 高填方路段或者临河路段设置衡重式路肩挡墙或路堤挡墙(不界定为水保措施),路 基开挖边坡考虑布设边坡锚杆网格梁骨架护坡、挂网喷混锚杆支护及浆砌片石护坡 (不界定为水保措施),并在喷混边坡马道上设置排水沟+植生槽等措施。 本方案新增施工前截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回填边坡坡脚的临时拦挡;施工过 程中对开挖边坡、回填边坡、临时堆土等实施雨季临时苫盖;施工结束后对开挖边 坡开口线、填筑坡脚线至征地范围线之间扰动的边坡区域实施客土喷播绿化,对永 久道路两侧土路肩实施行道树绿化,对主体已设置的植生槽内实施植生槽绿化,对 道路两侧裸露开挖边坡实施植被混凝土、挂网客土喷播绿化,裸露回填边坡实施植 生毯绿化、客土喷播绿化,且配套灌溉措施,并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 1) 主体已有水土保持措施 (1) 工程措施 ① 表土剥离:施工前对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土进行剥离,并对剥离的 表土进行收集、运输、堆存,集中运至表土堆存场临时堆存并统一采取防护措施, 林地剥离厚度平均为 0.1m~0.2m,共剥离表土 1.34 万 m³。 ② 截水沟:主体设计中对永久道路挖方段道路开挖边坡外侧设置截水沟,截水 沟形式及尺寸根据地形、设计洪峰流量等因素确定。排水沟与截水沟相接,永久道 路挖方段道路共设置截水沟 5018m。 ③ 排水沟:主体设计部分填方路段设排水沟,其余在坡脚可能积水处设坡脚 沟,排水沟形式及尺寸根据地形、设计洪峰流量等因素确定。共设置道路排水边坡 沟 4054m。 ④ 网格梁骨架护坡:主体考虑路基开挖边坡高于 10m 的二级以上边坡,采用 网格梁骨架护坡,网格梁骨架采用 C25 混凝土菱形,网格梁规格为 3.0m×3.0m,共 布设网格梁骨架面积 0.82hm²。 ⑤ 边沟:主体设计对挖方路段路基排水主要修筑边沟,当挖方边坡不高或只有 一级边坡,挖方路段较短时,边沟采用浅碟型边沟,其余挖方段采用矩形浆砌片石 46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边沟,排水沟形式及尺寸根据地形、设计洪峰流量等因素确定,共设置道路排水边 坡沟 4246m。 ⑥ 急流槽:在挖方路段低洼点处、填挖交界处路段等设急流槽,急流槽形式及 尺寸根据地形、设计洪峰流量等因素确定,共设置急流槽 1158m。 ⑦ 排水管涵:在挖方路段低洼点处、填挖交界处路段等设排水管涵,采用钢筋 砼圆管涵、钢筋砼盖板涵等形式,断面尺寸根据地形、设计洪峰流量、地基承载力 等因素确定,共设置道路排水管涵 154m。 ⑧ 跌水井:在急流槽、道路边沟、排水管涵汇合处等设跌水井,采用浆砌石、 混凝土等形式,断面尺寸根据地形、设计洪峰流量等因素确定,共设置道路跌水井 19 个。 ⑨ 植生槽:主体考虑喷混边坡马道上设植生槽,植生槽利用混凝土浇筑,规格 为 0.60m×1.2m(高×宽),两侧边墙规格为 0.60m×0.20m(高×宽),每隔 3m 靠近排水沟 一侧底部预留排水口,排水口处填筑反滤包,槽内回填种植土 0.5m 厚,共设置植生 槽长度 1294m。 2) 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 (1) 工程措施 ① 土地整治:道路路肩在实施植被恢复措施覆土前,需进行土地平整和清理, 采用机械全面整地的方法,人工施肥,机械耕翻地,翻深 0.2m~0.3m,对施工作业 带全面翻耕整地。共需进行土地整治面积 0.58hm²。 ② 表土回覆:对需要绿化的区域回覆种植土,道路路肩覆土 0.3m 厚,乔木种 植穴内覆土 0.5m 厚,植生槽内覆土 0.5m 厚,边坡覆土或喷播 0.1m 厚,经计算, 共表土回覆 1.21 万 m³。 ③ 沉沙池:本方案在截水沟与天然沟道汇合处增设沉沙池,规格为 2.0m×1.0m×1.5m(长×宽×高),采用 M7.5 浆砌石砌筑,厚度为 0.30m,池身采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度 2cm。沉沙池投入运行后需定期对其进行清淤,保证畅 通。施工期间为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沉沙池周边应设围栏和夜间反光警示标 识。永久道路区布置沉沙池 11 座。 (2) 植物措施 ① 行道树绿化:对永久道路土路肩实施行道树绿化,采用乔木与绿篱结合方式 46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绿化,乔木品种选择当地常绿乡土树种,株行距为 4m,胸径 8cm~10cm、苗高大于 2.0m 的带土球苗木,种植穴规格为 0.80m×0.50m(直径×深);绿篱品种选择当地乡土 灌木品种,常绿与落叶搭配,多色彩搭配,苗高 0.6m~0.8m,种植密度 25 株/m²~36 株/m²。乔木和灌木品种采取外来先锋草和本地物种相结合由专业施工方与业主、设 计共同协商选定),经计算,共需行道树绿化 7720m,需种植乔木 1930 株,种植绿 篱面积 5790m²。 ② 客土喷播绿化:针对开挖边坡开口线、填筑坡脚线至征地范围线之间扰动的 边坡区域、主体设置的网格梁骨架内、坡比介于 1:1~1:1.5(34°~45°)之间的回填裸露 边坡区域实施客土喷播植草绿化,采用液压喷播机将混有种子,肥料、土壤改良 剂、种子粘结剂、保水剂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喷洒在坡面上,覆盖无纺布并及时洒水 养。喷播厚度为 10cm,喷播灌草种选择灌木紫穗槐、山茱萸、文冠果,草本紫羊 茅、早熟禾及红三叶,灌草混合比例为 4:1,喷播密度为 35g/m²,共客土喷播绿化 81884m²。 ③ 挂网客土喷播绿化:针对永久道路两侧开挖坡比介于 1:0.5~1:0.75(53°~63°) 之间的裸露开挖边坡,实施挂网喷播植草绿化,网采用镀锌钢丝网,于坡顶设置埋 压沟,用于控制网的张拉,并沿坡高每间隔 1.0m×1.0m 预埋带弯钩的φ16 坡面锚钉 (L 型),以固定网;网垫铺通平整后覆泥,以覆盖网包并确保覆土和网下填土形成一 整体,采用泥浆泵喷射种填土,以完全覆盖网面;采用液压喷播机将混有种子,肥 料、土壤改良剂、种子粘结剂、保水剂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喷洒在坡面上,覆盖无纺 布并及时洒水养。喷播厚度为 10cm,喷播灌草种选择灌木紫穗槐、山茱萸、文冠 果,草本紫羊茅、早熟禾及红三叶,灌草混合比例为 4:1,喷播密度为 35g/m²,共 挂网客土喷播绿化 57900m²。 ④ 植被混凝土绿化:针对永久道路开挖坡比介于 1:0.3~1:0.5(63°~73°)之间的裸 露开挖边坡实施植被混凝土绿化。喷混前先挂网,于挂网的边坡坡顶设置埋压沟, 用于控制网的张拉,并沿坡高每间隔 1.0m×1.0m 预埋带弯钩的φ16 坡面锚钉(L 型), 以固定网;网采用加 14#镀勾花铁丝网(网目 5cm×5cm),网垫铺通平整后覆泥,以 覆盖网包并确保覆土和网下填土形成一整体,采用混凝土喷射机分基层和表层喷 射,植被混凝土基材由砂壤土、水泥、有机质、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混合组成, 按配合比制备各组分材料,利用搅拌机充分搅拌后待用,表层基材搅拌时应加入按 46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设计要求的植物种子(采取外来先锋草和本地物种相结合,草、灌、藤合理搭配原则 选择混合植物种子,可由专业施工方与业主或设计协商选定),对共需植被混凝土绿 化面积 12947m²。 ⑤ 植生槽绿化:对主体已设植生槽实施绿化,植生槽内侧靠近上一级边坡处种 植攀缘植物爬山虎、植生槽外侧种植垂条植物连翘,植生槽中部种植小灌木红叶石 楠。爬山虎选择两年生苗,主蔓长大于 1.5m 的植株;连翘选择 5~8 分枝的植株;红 叶石楠选择株高不小于 1.0m、冠幅 0.8m~1.0m 的带土球苗木。爬山虎种植间距为 0.25m,连翘种植间距为 0.50m,红叶石楠种植株间距为 1.0m。植生槽内撒播草籽 进行绿化,草种选择紫羊茅、早熟禾,要求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草籽,发 芽率应达到 95%以上,按 1:1 比例混合撒播,密度为 150kg/hm²。经计算,边坡植生 槽绿化 1294m。槽内种植爬山虎 5176 株,红叶石楠 1294 株,连翘 2588 株,撒播草 籽 0.16hm²。 ⑥ 植生毯绿化:针对永久道路回填坡比缓于 1:1.5(≤34°)的边坡,本方案考虑补 充植生毯绿化。植生毯铺设前考虑覆种植土 0.1m 厚,选择山茱萸、文冠果、狗牙 根、紫羊茅,灌草种籽播撒密度 35g/m²,混合比例 1:1:1:1,后铺设椰纤维植被毯, 椰纤维植披毯采用纯天然材料椰子纤维通过冲压针刺加工做成供植物生长的基带, 呈 长 方 体 网 孔 状 结 构 , 椰 纤 维 植 披 毯 厚 度 为 8mm~10mm , 纤 维 直 径 为 0.3mm~0.8mm.长度 10mm~20cm.可根据需要加以肥料、管养剂保水剂等,为植物生 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耶纤维植被毯铺设时从坡顶填埋层开始由上往下顺乎摊 开,坡面顶端之处用 U 型铆钉固定在坡面上,头尾搭接处缝合或者重叠 4~8cm 用 U 型铆钉固定,搭接时新铺设层在下,U 型铆钉长 20cm 以上,弯钩约为 5cm。共设 置植生毯措施面积 13916m²。 ⑦ 抚育管理:对植被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抚育管理面积 17.40hm²。 ⑧ 灌溉:为保证植物后期绿化效果,对永久道路绿化区域设置灌溉配套设施, 灌溉方式采用喷灌和滴灌相结合,夏季每周灌溉 2 次,春、秋季每周灌溉 1 次,灌 溉面积 17.40hm²。 (3) 临时措施 ① 临时苫盖:开挖、回填边坡及临时堆土未实施边坡防护措施前,在雨季采用 彩布条覆盖裸露坡面,防止因雨水冲刷坡面产生水土流失,经计算,共设置彩条布 46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3160m²,彩布条可重复使用。 ② 临时拦挡:道路施工之前,在路堤坡底两侧、半挖半填路基段填方侧应先布 设临时拦挡,设置钢筋石笼临时拦挡措施,钢筋石笼挡墙断面为矩形,尺寸为 1.0m×1.0m , 双 排 布 置 由 多 个 钢 筋 网 箱 组 成 , 成 “ 品 ” 字 型 堆 放 , 网 箱 尺 寸 为 2.00m×1.00m×1.00m(长×宽×高),骨架钢筋直径为Φ16mm,填筑块石直径应大于 0.20m,箱与箱之间采用 8#铅丝绑定,钢筋石笼临时拦挡可重复使用。施工完毕, 钢筋石笼拆除后运至上、下库库内库岸压坡回填区堆置,考虑共设置钢筋石笼 1158m。 b) 临时道路 主体工程已考虑本区施工前对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土进行剥离及集中 堆存,开挖边坡坡顶设置截水沟;施工过程中,在道路两侧设置边沟及排水沟、挖 方路段低洼点处与填挖交界处路段等设急流槽、排水管涵和跌水井,在横坡较陡的 高填方路段或者临河路段设置衡重式路肩挡墙或路堤挡墙(不界定为水保措施)。 本方案新增施工前主体已有截水沟出口处设临时沉沙池,回填边坡坡脚的临时 拦挡;施工过程中开挖、回填边坡雨季临时苫盖,路基两侧设临时排水沟,在路基 排水沟出口处设临时沉沙池等措施;施工结束后对库外拆除后的临时道路裸露路面 进行土地整治、表土回覆、迹地植被恢复,临时道路开挖边坡挂网客土喷播绿化、 客土喷播绿化,临时道路裸露回填边坡的客土喷播绿化、撒播草籽绿化,开挖边坡 坡顶线至征地范围线内扰动区域实施客土喷播植草绿化,并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 育管理。 1) 主体已有水土保持措施 (1) 工程措施 ① 表土剥离:施工前对扰动区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表土进行剥离,并对剥离的 表土进行收集、运输、堆存,集中运至表土堆存场临时堆存并统一采取防护措施, 林地剥离厚度平均为 0.10m~0.30m,共剥离表土 2.20 万 m³。 ② 截水沟:主体设计中对临时道路挖方段道路开挖边坡外侧设置截水沟,截水 沟形式及尺寸根据地形、设计洪峰流量等因素确定,排水沟与截水沟相接,临时道 路挖方段道路共设置截水沟 2986m。 ③ 排水沟:主体设计填方路段设排水沟,其余在坡脚可能积水处设坡脚沟,排 46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沟形式及尺寸根据地形、设计洪峰流量等因素确定。共设置道路排水边坡沟 1791m。 ④ 道路边沟:主体设计对挖方路段路基排水主要修筑边沟,采用矩形浆砌片石 边沟,排水沟形式及尺寸根据地形、设计洪峰流量等因素确定。共设置道路排水边 坡沟 1194m。 ⑤ 急流槽:在挖方路段低洼点处、填挖交界处路段等设急流槽,急流槽形式及 尺寸根据地形、设计洪峰流量等因素确定,共设置急流槽 1194m。 ⑥ 排水管涵:在挖方路段低洼点处、填挖交界处路段等设排水管涵,采用钢筋 砼圆管涵、钢筋砼盖板涵等形式,断面尺寸根据地形、设计洪峰流量、地基承载力 等因素确定,共设置道路排水管涵 250m。 ⑦ 跌水井:在急流槽、道路边沟、排水管涵汇合处等设跌水井,采用浆砌石、 混凝土等形式,断面尺寸根据地形、设计洪峰流量等因素确定,共设置道路跌水井 12 个。 2) 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 (1) 工程措施 ① 土地整治:对拆除后的临时道路路面在实施植被恢复措施覆土前,需进行土 地平整和清理,采用机械全面整地的方法,人工施肥,机械耕翻地,翻耕深 0.3m~0.5m,对施工作业带全面翻耕整地,共需进行土地整治面积 4.74hm²。 ② 表土回覆:对工程区内需要绿化的区域回覆种植土,临时道路使用完后路面 进行整地后覆土 0.3m 厚,种植穴内覆土 0.5m 厚,边坡覆土或喷播 0.1m 厚,经计 算,共表土回覆 2.09 万 m³。 (2) 植物措施 ① 客土喷播绿化:针对临时道路坡比陡于 1:1.5(≥34°)的裸露回填边坡、坡比缓 于 1:1(≤45°)的裸露开挖边坡、开挖边坡坡顶线至征地范围线内扰动区域实施客土喷 播植草绿化,采用液压喷播机将混有种子,肥料、土壤改良剂、种子粘结剂、保水 剂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喷洒在坡面上,覆盖无纺布并及时洒水养。喷播厚度为 10cm, 喷播灌草种选择灌木紫穗槐、山茱萸、文冠果,草本紫羊茅、早熟禾及红三叶,灌 草混合比例为 4:1,喷播密度为 35g/m²。临时道路共客土喷播绿化 52351m²。 ② 挂网客土喷播绿化:针对临时道路坡比陡于 1:1(>45°)的裸露开挖高陡边坡 46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实施挂网客土喷播植草绿化,网采用镀锌钢丝网,于坡顶设置埋压沟,用于控制网 的张拉,并沿坡高每间隔 1.0m×1.0m 预埋带弯钩的φ16 坡面锚钉(L 型),以固定网; 网垫铺通平整后覆泥,以覆盖网包并确保覆土和网下填土形成一整体,覆泥方式 为:采用泥浆泵喷射种填土,以完全覆盖网面;采用液压喷播机将混有种子,肥 料、土壤改良剂、种子粘结剂、保水剂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喷洒在坡面上,覆盖无纺 布并及时洒水养。喷播厚度为 10cm,喷播灌草种选择灌木紫穗槐、山茱萸、文冠 果,草本紫羊茅、早熟禾及红三叶,灌草混合比例为 4:1,喷播密度为 35g/m²。临 时道路共挂网客土喷播绿化 24354m²。 ③ 撒播灌草籽绿化:针对坡比缓于 1:1.5(<34°)的裸露回填边坡实施撒播草籽 绿化,绿化前覆土 10cm 厚,选择山茱萸、文冠果、狗牙根、紫羊茅、红三叶灌(草) 籽,要求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灌草籽,发芽率应达到 95%以上,灌草按 3:1 比例混合撒播,密度为 150kg/hm²。回填段边坡撒播草籽绿化面积 5.50hm²,撒 播灌草籽 825.00kg。 ④ 迹地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临时道路路面拆除后进行土地整治(计入工程 措施)实施植被恢复措施,按 0.30m 厚覆土,种植穴内覆土 0.5m;上库工程区临时 道路路面选择油松和栓皮栎混交种植,下库工程区临时道路路面选择侧柏和无患子 混交种植,株行距为 2.5m×2.5m,乔木选择地径 4cm~6cm、苗高大于 1.8m 的带土 球苗木,种植穴规格为 0.70m×0.40m(直径×深);林下撒播灌木籽山茱萸、文冠果及 草籽狗牙根、紫羊茅、红三叶籽,撒播密度 150kg/hm²,草籽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 的优等商品草籽,发芽率要在 95%以上。经计算,植被恢复面积 4.74hm²,需油松 和栓皮栎各 2943 株,侧柏和无患子各 850 株,混播灌草籽 711.00kg。 ⑤ 抚育管理: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抚育管理面积 12.41hm²。 (3) 临时措施 ① 临时苫盖:开挖、回填边坡未实施边坡防护措施前,在雨季采用彩布条覆盖 裸露坡面,防止因雨水冲刷坡面产生水土流失,经计算,共设置彩条布 19500m², 彩布条可重复使用。 ② 临时拦挡:道路施工之前,在路堤坡底两侧、半挖半填路基段填方侧应先布 设临时拦挡,设置钢筋石笼临时拦挡措施,钢筋石笼挡墙断面为矩形,尺寸为 1.0m×1.0m , 双 排 布 置 由 多 个 钢 筋 网 箱 组 成 , 成 “ 品 ” 字 型 堆 放 , 网 箱 尺 寸 为 46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m×1.00m×1.00m(长×宽×高),骨架钢筋直径为Φ16mm,填筑块石直径应大于 0.20m,箱与箱之间采用 8#铅丝绑定,钢筋石笼临时拦挡可重复使用。施工完毕, 钢筋石笼拆除后运至上、下库库内库岸压坡回填区堆置,考虑共设置钢筋石笼 1791m。 ③ 临时沉沙池:在路基排水沟出口处修建临时沉沙池,规格为 2.0m×1.0m×1.5m(长×宽×高),采用 M7.5 浆砌石砌筑,厚度为 0.30m,池身采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度 2cm。沉沙池投入运行后需定期对其进行清淤,保证畅 通。施工期间为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沉沙池周边应设围栏和夜间反光警示标 识。共布置临时沉沙池 10 座。 c) 交通设施区汇总工程量 交通设施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见表 6.3.6.6-1。 47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6.3.6.6-1 交通设施区汇总工程量表 防治措施 单位 交通设施区 永久道路 临时道路 小计 一 工程措施 (一) 主体已有 1 表土剥离 万 m³ 1.34 2.2 3.54 2 截水沟 m 5018 2986 8004 3 排水沟 m 4054 1791 5845 4 网格梁骨架护坡 hm² 0.82 5 道路边沟 m 4246 1194 5440 6 急流槽 m 1158 1194 2352 7 排水管涵 m 154 250 404 8 跌水井 个 19 12 31 9 植生槽 m 1294 (二) 方案新增 1 土地整治 hm² 0.58 4.74 5.32 2 表土回覆 万 m³ 1.21 2.09 3.3 3 沉沙池 个 11 11 土石方开挖 m³ 82.39 82.39 M7.5 浆砌石砌筑 m² 49.39 49.39 M10 水泥砂浆抹面 m³ 121 121 0.82 1294 二 植物措施 (一) 主体已有 (二) 方案新增 1 行道树绿化 m 7720 7720 乔木 株 1930 1930 绿篱 m² 5790 5790 47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6.3.6.6-2(续) 防治措施 单位 交通设施区 永久道路 临时道路 小计 2 客土喷播绿化 m² 81884 52351 134235 3 挂网客土喷播绿化 m² 57900 24354 82254 4 植被混凝土绿化 m² 12947 12947 5 植生槽绿化 m 1294 1294 种植爬山虎 株 5176 5176 种植红叶石楠 株 1294 1294 种植连翘 株 2588 2588 撒播草籽 hm² 0.16 0.16 6 植生毯绿化 m² 13916 13916 7 撒播灌草籽绿化 hm² 5.50 5.50 撒播灌草籽 kg 825.00 825 迹地植被恢复 hm² 4.74 4.74 种植油松 株 2943 2943 种植栓皮栎 株 2943 2943 种植侧柏 株 850 850 种植无患子 株 850 850 撒播灌草籽/草籽 kg 711.00 711 9 抚育面积 hm² 17.40 12.41 29.81 10 灌溉 hm² 17.40 三 临时措施 (一) 主体已有 (二) 方案新增 1 彩条布临时苫盖 m² 23160 19500 42660 2 钢筋石笼临时挡墙 m 1158 1791 2949 钢筋石笼 m³ 3474 5373 8847 钢筋石笼拆除 m³ 3474 5373 8847 临时沉沙池 个 10 10 土石方开挖 m³ 74.90 74.90 M7.5 浆砌石砌筑 m³ 44.90 44.90 M10 水泥砂浆抹面 m² 110 110 8 3 472 17.4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3.6.7 表土恢复措施 (1)工程措施 ① 土地整治:表土回采完毕后对沟底平缓区域实施迹地植被恢复前,需进行土 地平整和清理,采用机械全面整地的方法,人工施肥,机械耕翻地,翻深 0.2m~0.3m , 对 施 工 作 业 带 全 面 翻 耕 整 地 。 经 计 算 , 共 需 进 行 土 地 整 治 面 积 1.07hm²。 ② 表土回覆:表土回采完后,沟道两侧裸露边坡实施客土喷播绿化,结合种子 考虑喷播表土 0.1m 厚,经计算,共需表土回覆 0.17 万 m³。 ③ 排 水 盲 沟 : 在 下 库 表 土 堆 存 场 底 部 设 置 排 水 盲 沟 , 盲 沟 为 1000mm 厚 150mm~600mm 大块石、500mm 厚 80mm~150mm 块石、300mm 厚 20mm~80mm 砂 卵石或碎石、中间铺一层 500g/m²/土工布、200mm 厚 5mm~20mm 砂砾石填筑,底 宽 2.0m,顶宽 1.0m,共设置 624m。 (2)植物措施 ① 客土喷播绿化:表土回采完后,对表土场沟底两侧裸露边坡场地实施客土喷 播植草绿化,采用液压喷播机将混有种子,肥料、土壤改良剂、种子粘结剂、保水 剂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喷洒在坡面上,覆盖无纺布并及时洒水养。喷播厚度为 10cm, 喷播灌草种选择灌木紫穗槐、山茱萸、文冠果,草本紫羊茅、早熟禾及红三叶,灌 草混合比例为 4:1,喷播密度为 35g/m²,共客土喷播绿化 35000m²。 ② 迹地植被恢复:表土回采完毕后,对沟底平缓区域,进行土地整治(计入工 程措施)后实施迹地植被恢复措施,对施工迹地按 0.30m 厚覆土,种植穴内覆土 0.5m ; 选 择 侧 柏 和 无 患 子 混 交 种 植 , 株 行 距 为 2.5m×2.5m , 乔 木 选 择 地 径 4cm~6cm、苗高大于 1.8m 的带土球苗木,种植穴规格为 0.70m×0.40m(直径×深); 林下撒播灌木籽山茱萸、文冠果及草籽狗牙根、紫羊茅、红三叶籽,撒播密度 150kg/hm²,草籽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的优等商品草籽,发芽率要在 95%以上。经计 算,植被恢复面积 1.07hm²,共需油松和栓皮栎各 360 株,侧柏和无患子各 496 株,混播灌草籽 160.50kg。 ③ 抚育管理: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抚育管理面积 4.57hm²。 (3)临时措施 47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① 临时苫盖:表土堆存过程中,在雨季采用彩布条覆盖临时堆存裸露坡面,防 止因雨水冲刷坡面产生水土流失。经计算,共需彩布条 9140m²,彩布条可重复使 用。 ② 临时 拦 挡: 在 上 、下 库 表 土 堆场 坡 脚 设置 混凝 土护 脚墙 , 护 脚墙 顶 宽 0.8m,墙身高度 3.0m,基础埋深 1.07m,护脚墙背坡面坡比 1:0.3,迎坡面坡比 1:0.1,护脚墙材料均采用 C25 等级混凝土,共设置护脚墙 43m。 ③ 临时撒播草籽绿化:表土临时堆存期间,对表土堆存顶部平台及边坡实施临 时绿化,撒播草籽选用紫羊茅、早熟禾及红三叶,撒播密度 20kg/hm²,选择颗粒饱 满无病虫害的优良草籽,发芽率应达到 95%以上。避免因人为、降雨等因素而引发 水土流失。经计算,临时撒播草籽面积 4.57hm²。 ④ 临时截水沟:表土堆存前在场地上游及四周布设临时截水沟,截水沟采用直 角梯形断面,上库表土堆存场规格为 1.0m×1.0m(底宽×高),内侧坡比 1:0.30,厚度 为 0.20m,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浇筑,上库表土堆存场设置临时截水沟 476m;下库 表土堆存场规格为 2.0m×2.0m(底宽×高),内侧坡比 1:0.30,厚度为 0.30m,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浇筑,下库表土堆存场设置临时截水沟 661m。 ⑤ 临时排水沟:表土堆存场顶部及马道设置临时混凝土排水沟,排水沟与截水 沟相接,断面为等腰梯形,尺寸为 0.40m×0.40m,两侧开挖坡比为 1:0.5,表面敷设 土工膜,共需设置排水土沟 705m。 ⑥ 临时沉沙池:在截水沟出口处修建沉沙池,规格为 4.0m×2.5m×2.5m(长×宽× 高),采用 M7.5 浆砌石砌筑,厚度为 0.40m,池身采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 度 2cm。沉沙池投入运行后需定期对其进行清淤,保证畅通。施工期间为保证施工 作业人员安全,沉沙池周边应设围栏和夜间反光警示标识,共布置沉沙池 4 座。 6.3.6.8 坝后压坡区水土保持措施 (1) 工程措施 ① 土地整治:针对后期实施平台景观绿化、平缓迹地植被恢复区域,在实施表 土回覆前,需进行土地平整和清理,采用机械全面整地的方法,人工施肥,机械耕 翻地,翻深 0.2m~0.3m,对 施工作业带 全面 翻耕整地, 共需进行土 地整治面积 5.60hm²。 47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 表土回覆:对工程区内需要绿化的区域回覆种植土,平缓区域覆土 0.3m 厚,乔木种植穴内覆土 0.5m 厚,边坡覆土或喷播 0.1m 厚,经计算,共表土回覆 4.26 万 m³。 ③ 沉沙池:在坝后压坡体截水沟出口处修建沉沙池,规格为 4.0m×2.0m×1.5m(长×宽×高),采用 M7.5 浆砌石砌筑,池壁为梯形断面,顶宽 0.3m 厚,底宽 0.75m 厚,池内壁采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度 2cm。沉沙池投入运 行后需定期对其进行清淤,保证畅通。施工期间为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沉沙池 周边应设围栏和夜间反光警示标识,上库枢纽工程区共布置沉沙池 2 座。 (2) 植物措施 ① 边坡景观绿化:对主体已考虑的上库坝后及压坡体网格梁边坡考虑景观美 化,配置多色草花,形成梯级植物花海,边坡景观绿化面积 11.56hm²。 ② 平台景观绿化:在上库坝后及压坡体平台区域考虑景观美化,选择乔木+地 被种植形式,种植香樟、桂花、栾树等乔木,地被选择草灌木籽进行混播,形成自 然、生态的植物群落,弱化大坝体量,融入周边环境,绿化面积 2.96hm²。 ③ 客土喷播绿化:对开挖边坡开口线、填筑坡脚线至征地范围线之间扰动的边 坡区域实施客土喷播绿化,采用液压喷播机将混有种子,肥料、土壤改良剂、种子 粘结剂、保水剂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喷洒在坡面上,覆盖无纺布并及时洒水养。喷播 厚度为 10cm,喷播灌草种选择灌木紫穗槐、山茱萸、文冠果,草本紫羊茅、早熟禾 及红三叶,灌草混合比例为 4:1,喷播密度为 35g/m²,共客土喷播绿化 86800m²。 ④ 植生槽绿化:对主体已考虑的上库库岸及排水洞开挖边坡马道植生槽内实施 绿化,槽内回填种植土 0.5m 厚后,内侧靠近上一级边坡处种植攀缘植物爬山虎、外 侧种植垂条植物连翘,植生槽中部种植小灌木红叶石楠。爬山虎选择两年生苗,主 蔓 长大 于 1.5m 的 植株; 连 翘选 择 5~8 分枝 的 植 株; 红叶 石楠选 择 株高 不小 于 1.0m、冠幅 0.8m~1.0m 的带土球苗木。爬山虎种植间距为 0.25m,连翘种植间距为 0.50m,红叶石楠种植株间距为 1.0m。植生槽内撒播草籽进行绿化,草种选择紫羊 茅、早熟禾,要求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草籽,发芽率应达到 95%以上,按 1:1 比例混合撒播,密度为 150kg/hm²。经计算,布设植生槽 3432m,槽内种植爬山 虎 13728 株,红叶石楠 3432 株,连翘 6864 株,撒播草籽 0.41hm²。 47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⑤ 迹地植被恢复:工程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影响的周边扰动平缓场地,进行土 地整治(计入工程措施)后实施植被恢复措施,按 0.30m 厚覆土,种植穴内覆土 0.5m ; 选 择 油 松 和 栓 皮 栎 混 交 种 植 , 株 行 距 为 2.5m×2.5m , 乔 木 选 择 地 径 4cm~6cm、苗高大于 1.8m 的带土球苗木,种植穴规格为 0.70m×0.40m(直径×深); 林下撒播草籽狗牙根、紫羊茅、红三叶籽,撒播密度 150kg/hm²,草籽选择颗粒饱 满无病虫的优等商品草籽,发芽率要在 95%以上。经计算,迹地植被恢复面积 2.64hm²,需油松和栓皮栎各 2112 株,混播草籽 396.00kg。 ⑥ 抚育管理:对绿化区域后期实施抚育管理,抚育管理面积 26.25hm²。 ⑦ 灌溉:为保证植物后期绿化效果,对上库坝后及压坡体景观绿化平台、边坡 及植生槽内设置灌溉配套设施,灌溉方式采用喷灌和滴灌相结合,夏季每周灌溉 2 次,春、秋季每周灌溉 1 次,灌溉面积为 14.93hm²。 (3) 临时措施 ① 彩条布临时苫盖:开挖、回填边坡未实施边坡防护措施前,在雨季采用彩条 布覆盖裸露坡面,防止因雨水冲刷坡面产生水土流失,经计算,共需彩条布 39400m²,彩条布可重复使用。 ② 临时拦挡:回填坝后压坡体前,应在坝后压坡体下游回填边坡坡脚处设置钢 筋石笼临时拦挡措施,钢筋石笼挡墙断面为矩形,尺寸为 1.0m×1.0m,双排布置由 多个钢筋网箱组成,成“品”字型堆放,网箱尺寸为 2.00m×1.00m×1.00m(长×宽× 高),骨架钢筋直径为Φ16mm,填筑块石直径应大于 0.20m,箱与箱之间采用 8#铅 丝绑定,钢筋石笼临时拦挡可重复使用。施工完毕,钢筋石笼拆除后运至上库库内 回填区堆置。经计算,共需设置钢筋石笼拦挡 60m。 ③ 临时排水沟:在大坝基坑开挖边坡坡脚处设置临时排水沟,断面为矩形,尺 寸为 0.50m×0.50m(底宽×高),采用 C25 混凝土浇筑,厚度为 0.20m,经计算,共需 设置混凝土临时排水沟 1451m。 6.3.7 生态敏感区保护措施 6.3.7.1 保护管理要求 根据《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 27 号,2011 年 5 月 20 日): 47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条 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负责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森林 公园经营管理机构对依法确定其管理的森林、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水域、景 点景物、各类设施等,享有经营管理权,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侵犯。 第十三条 占用、征用或者转让森林公园经营范围内的林地,必须征得森林公园 经营管理机构同意,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办 理占用、征用或者转让手续,按法定审批权限报人民政府批准,交纳有关费用。依 前款规定占用、征用或者转让国有林地的,必须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即 业主单位在开工建设前需和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审批部门许可方可进行施工。 6.3.7.2 生态保护措施 a) 工程临近森林公园区域设置防护栏,防止越界施工占地和人员活动,避免对 森林公园内的生物资源产生破坏,并设置警戒牌保护森林公园内的生物资源。 b) 工程施工过程中运输粉质材料尽量使用封闭式车辆或加盖篷布,减少扬尘的 产生,同时施工过程中在临近森林公园区域加大洒水量,减少扬尘危害。 c) 在进场施工前,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设立的警示标牌、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等 形式,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猎杀野生动物,对故意捕获野生动物的个人 和组织要加大打击力度,确保野生动物的保护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d)施工期间,临近森林公园内的施工场地采取降噪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森 林公园内野生动物惊扰。 6.4 大气与声环境保护措施 6.4.1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区大气污染源众多且分散,难以采取集中方式处理,因此大气环境保护措 施需要与施工组织密切结合,按照六个百分百目标,即施工现场围挡率达到 100%;进出道路硬化率达到 100%;工地物料篷盖率达到 100%;场地洒水清扫保洁 率达到 100%;出入车辆清洗率达到 100%。项目全工期做到喷雾除尘机除尘应用率 达到 100%。从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污染物削减、施工区与敏感点防 护等多渠道或方式来减缓工程建设引起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 6.4.1.1 基坑开挖粉尘控制措施 47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优化开挖爆破方法,采取产尘率低的开挖爆破方法,控制单响药量和每次爆破 的总装药量,并采用湿式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粉尘的产生量;爆破钻孔设备要选 用带除尘器的钻机,爆破时应尽量采用草袋覆盖爆破面,减少粉尘的排放量。 6.4.1.2 洞室开挖粉尘削减与控制 a)地下开挖作业必须满足通风、防尘和防有害气体的要求,设置足够的通风、 排烟装置和水喷淋装置。 b)洞室钻孔时,采用湿式作业,减少粉尘危害。 c)配备通风机,采用压入式通风,向洞内输入新鲜风流,风袋随着开挖的推 进延伸,风筒均挂在离地面较高的侧墙或顶拱上,排除洞内烟尘。 d)配置监测气体浓度所必需的仪器仪表以及报警信号系统,设备及仪表应由 具备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和校正。 e)按国家对劳动保护的有关要求,做好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工作, 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 f)严禁地下开挖中使用烧汽油或液化石油气的内燃机。 g)应做好洞线洒水除尘,大幅度降低洞内爆破粉尘的浓度。 h)高粉尘区作业人员需配备个人防尘设备,如佩戴防尘口罩等。 6.4.1.3 砂石加工系统和混凝土生产系统粉尘控制措施 a)砂石料加工系统均采用湿法破碎等低尘工艺,预筛分楼采用压力水冲洗筛 分,减少粉尘的产生。生产过程中,需注意喷雾器的维护。 b)做好料仓、成品砂仓的粉尘控制,夜间采用防水布对材料进行覆盖。 c)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在场地内定期洒水,并加强洒水频率,在无雨日每天洒水 3~5 次,间隔时间推荐 2 小时,可用处理后的施工废水进行洒水。洒水面积需尽量 覆盖所有干燥区域。 d)水泥和粉煤灰运输采用封闭运输,并保障运输容器良好的密闭状态,尽可能 避免运输产生扬尘。 e)混凝土生产系统均采用全封闭式混凝土搅拌系统,混凝土系统工程水泥及掺 合料经压缩空气气化后送进料罐,并配置袋式除尘器,除尘装置应定期维护, 保证 除尘装置状态良好,平时加强对混凝土生产系统吸尘、收尘设备的使用效果的监测. 47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f)混凝土加工系统附近定时进行洒水降尘,控制粉尘影响范围。 g)高粉尘区作业人员需配备个人防尘设备,如佩戴防尘口罩等。 6.4.1.4 交通运输扬尘与废气控制措施 a)施工运输车辆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车辆,保证尾气达标排放。合理设 计场内施工道路路面等级,尽可能减少路面扬尘。 b)出入施工区道路路端设置洗车槽,避免施工车辆将泥土带出施工场地。在施 工车辆途经敏感点附近设置限速标志,防止车速过快产生扬尘污染环境,影响附近 居民健康和生活。 c)运输土石方的车辆使用蓬布覆盖或者可启闭车箱盖,石灰、粉煤灰、水泥采 用密闭式集装箱运输,原料和产成品运输实行口对口密闭传递。成立公路养护、维 修、清扫专业队伍,施工阶段对汽车行驶路面勤加清扫,减少粉尘排放量。同时, 在无雨天进行道路洒水降尘,洒水次数及用水量根据天 气情况和道路扬尘产生情况 确定,在无雨日每天对道路洒水 3~4 次,主要干道无雨日洒水不少于 4~6 次。 d)做好运输车辆的密封和车辆保洁,减少因弃渣、砂、土的外泄造成的扬尘污 染。凡运送土石方、石灰、粉煤灰等材料的运货车,装载不宜过满,都应使用 篷布 或塑料布覆盖,或使用编织袋分装堆码,避免扬尘。 e)做好公路两侧绿化措施,依不同路段情况,栽植树木或灌木,起到降噪防 尘隔离的效果。 6.4.1.5 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削减与控制 a)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管理,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和 运输工具,并优先选用清洁能源、低能耗设备,其中非道路移动机械应按要求 办 理、安装环保标牌。 b)机械及运输车辆要定时保养,调整至最佳状态运行。 c)对尾气排放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的车辆,须安装尾气净化器,保证尾气排放 达标。 d)施工现场的机械及运输车辆需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燃油。 e)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 制度,对于发动机耗 油多、效率低、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设备,及 时更新。 47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4.1.6 其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各施工营地、业主营地食堂采用液化气为燃料,产生的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处 理达标后排放。灶头上方设置集烟罩,通过排烟管道集中进入油烟净化装置,净化 后的烟气由专用烟道排出。 在内部道路、砂石加工系统、料场、渣场、施工支洞出口等场地布置雾炮机。 在上、下库施工区分别布置一套大气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施工面经常洒水,以保持 材料一定的湿度,不至于因材料的卸堆、拌和、摊铺作业而产生扬尘。施工区内施 工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地下工程通过采用增设通 风设施,加强通风,降低废气浓度;后期开采的表土应按指定的堆放地堆放,场地 周围应设置拦挡,对顶面进行洒水,或者铺撒草籽,防止大风扬尘而造成大气污 染。在大坝、库盆、隧洞口和临时堆料场等多粉尘作业面、场地配备人员及设备进 行定期洒水。堆料场、中转料场物料存放尽量平整,勤洒水,做好遮挡覆盖。转存 场、坝后压坡等区域及时压实、复绿,勤洒水。在无雨多风日应每隔 2 个小时洒水 一次,可用处理后的施工废水进行洒水。 6.4.2 声环境保护措施 6.4.2.1 设备运行噪声控制 a) 设备选择 为降低开挖、填筑和运输设备运行的噪声影响,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施工 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的施工和运输机械,如运输车辆噪声符合 《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16170-1996)和《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495-2002),其 它施工机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在满足 上述标准情况下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施工工艺。 b) 设备运行要求 应尽量缩短高噪音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配备、使用减震坐垫和隔音装置,降 低噪声源的声级强度。加强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做好机械设备使用前的检 修,使设备性能处于良好状态,运行时可减少噪声。结合施工区环境状况制定道路 交通管理法规;在危险路段、降噪路段设执勤人员;车辆在通过居民点和施工生活 区时应适当减速行驶,并禁鸣高音喇叭。 48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4.2.2 爆破噪声控制 针对施工区爆破噪声,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减少单响药量和每次爆破的总装 药量,减少预裂或光面爆破中导爆索的用量;对于深孔台阶爆破,注意爆破方向, 尽量使爆破正方向避开公路;禁止夜间 22:00~次日 6:00 爆破,并根据施工进度的 要求制定昼间爆破时段。 6.4.2.3 加工系统运行噪声控制 a) 声源控制 根据噪声防治首先控制声源的原则,对砂石料加工设备设置隔声罩和吸声材料 的处理措施。隔声罩是用来阻隔机器向外辐射噪声的罩子,设置成完全密闭的,安 装必要的工作窗和工作门,并做好连接部分的密闭。 上、下库砂石料加工系统隔声罩采用彩钢板制作,内装隔声材料,隔声罩为钢 框架结构。其内外墙与顶部均为彩钢夹芯板,两面厚度各为 0.5mm 左右,其芯材为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隔声罩内壁加装穿孔板、吸音棉等吸声材料进行吸声。门、 窗、出入料口可设置在任意位置,内部隔断可以设置在任意横向轴线位置,隔声窗 安装完毕后也可以加装隔断。钢框架构件均进行防腐喷涂处理。 胶带输送系统可采取塑料板围护密闭措施,内部采用吸声材料进行吸声。 b) 隔振、减振装置 粗碎车间、中碎车间、超细碎车间及筛分车间等加工噪声较大,可在加工设备 的底部加设隔振、减振装置,如 ZTA 型阻尼弹簧隔振器、DH 型吊架减振器等。 ZTA 型阻尼弹簧隔振器是以螺旋弹簧为主体,配以阻尼材料及上、下壳体,橡 胶摩擦垫片等组成。本工程砂石料加工系统的破碎机、振动筛、粗碎车间的棒条式 振动给料机可选用该隔振器,以减少加工振动噪声。 DH 型吊架减振器以金属弹簧、阻尼橡胶垫为主构件,用于各种动力设备的减 振降噪,最大静载为 50000N,固有频率在 2.0~4.2Hz 之间。本工程砂石料加工系 统中碎车间的惯性振动给料机可选用该隔振器。 c) 其他措施 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艺,尽量缩短高噪音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施工中 加强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做好机械设备使用前的检修,使设备性能处于良 48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好状态,运行时可减少噪声;在施工平面布置中应充分利用施工区的地形、地势等 自然隔声屏障,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布置,噪音较大的施工工厂门窗朝公路的反方 向布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控制夜间施工,尽量避免高噪声施工活动在夜间进 行,以减小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6.4.2.4 混凝土系统运行噪声控制 上、下水库混凝土拌和系统选用全封闭式的拌和楼,内部应用多孔性吸声材 料。如无特殊情况,夜间应禁止施工作业。同时,可采取以下的控制措施:选用低 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艺,尽量缩短高噪音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配备、使用减震坐 垫和隔音装置,降低噪声源的声级强度;施工中加强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做好机械设备使用前的检修,使设备性能处于良好状态,运行时可减少噪声;在施 工平面布置中应充分利用施工区的地形、地势等自然隔声屏障,对机械设备进行合 理布置,噪音较大的施工工厂门窗朝公路的反方向布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控制 夜间施工,尽量避免高噪声施工活动在夜间进行,以减小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6.4.2.5 其他噪声控制措施 在上下库各设置一套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电站大坝施工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控制行车,尽量避免高噪声施工活动在夜间进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安排 在昼间进行,如无特殊情况,夜间应禁止堆存场、中转料场等施工作业。 施工承包商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配备防声用具,施工人员在进入强噪 声环境中作业时,如凿岩、钻孔、开挖、机械检修工等,应配戴个人防声用具。对 于强噪声源,尽量提高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既可以减少作 业人员,又可以使作业人员尽量远离噪声源。 6.5 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6.5.1 生活垃圾处置 a) 施工期生活垃圾处置 本工程施工高峰期人数为 3100 人,以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按照 1.0kg/人计算, 按全年不间断施工、平均施工人数为高峰人数的 80%考虑,施工区高峰期生活垃圾 产生量为 2.48t/d;主体工程施工为 6 年,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约 5431.2t。 按照《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的要求,设置施工区环境卫生设 48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施,主要包括公共厕所、垃圾筒(箱)、果皮箱等。公共卫生设施的布置应根据施工 总体布置,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和施工人员居住区分布状况,设置永久性或半永久性 设施及临时卫生设施。生活垃圾筒(箱)与果皮箱设置:为了便于生活垃圾的收集与 清运,在各施工区、办公区及施工人群密集区分别设置 2 个垃圾筒(箱)和 2 个果皮 箱。 施工生活区生活垃圾无机物成分比较高,采用分类集中后进行综合处理,剩余 的生活垃圾运至大峪沟镇生活垃圾中转站,由大峪沟镇环卫部门定期运至垃圾填埋 厂进行处理。 根据资料调研,巩义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978 年开始运行,至 2022 年 12 月填 满,已运行 44 年,2022 年巩义市城市管理局组织完成了巩义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扩 容项目,新场可满足目前工程需求。 对于无机垃圾重金属等材料进行回收,在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无 机垃圾堆存在施工营地的生活垃圾收集站,对于可回收部分进行分选,剩余的其他垃 圾集中后,交由地方环卫部门处理。 b) 运行期生活垃圾处置 运行期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是食物残渣、卫生清扫物、废旧包装袋、瓶、罐 等,产生量约 51.1t/a,收集后后交当地环卫部门定期运往当地垃圾处理设施处理。 6.5.2 施工弃渣处置 根据土石方平衡结果,上水库区工程开挖无用料约 236.02 万 m³(自然方),需总 堆存容量约 320 万 m³,下水库区主体工程无用料总量约 174.54 万 m³ (自然方),需总 堆存容量约 220 万 m³。本工程上水库无用料均堆填至坝后进行压坡,下水库无用料 均堆填至下水库库底,上下水库均不设置弃渣场。 为了防止堆料区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各堆料区的挡土墙及边坡处理等防护工 程措施在主体工程和施工区水土保持设计中都进行了详细设计。 6.5.3 临时建筑拆除垃圾的处置 从源头控制和加强施工管理以减免临时建筑拆除垃圾的产生量,对于已产生的 垃圾也尽量回收利用,主要措施如下: a) 建筑的设计尽量采用永临结合,建设临时建筑的面积。 b) 合理选购材料和构件,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尽量运用标准设计,采用标准模 48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块和预制构件,以便回收利用,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c) 对垃圾分类收集。拆除围堰产生的土石方就近堆置于临时转料场。废钢材、 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废混凝土尽量进行破碎处理, 作为天然粗骨料代用品制作混凝土。 d) 对于不易回用处理的拆除建筑垃圾统一运至临时转料场,最后交由当地的有 资质的建筑垃圾处理单位统一处理。 6.5.4 废油处置 本工程施工期间上、下库各设修配厂 1 座,修配厂运行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 含油废水和废机油,其中废机油、含油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废油均为危险废物,属 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 HW08 废矿物油,应在上、下水库修配厂附近分别设 置 1 处危废暂存间,配备危废收集桶,并对收集的危废进行分类、登记和标志后贮 存,容器外做好危险废物类型的标记,并按要求贴好相应的危险警示标志,建立危 险废物收集、贮存等管理制度,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6.6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各类污废水、固体废物应按照环境功能要求进行处理和 处置,避免污染工程周边土壤环境。对工程区内耕地、园地、林地地块进行表土剥 离,并运往表土堆存场集中堆置防护,用于后期植被恢复。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 护保养,减少机械设备油类的跑、冒、滴、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运行期加强库区 水质管理,确保水库库区良好的水质。临时工程优先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利用既有 场地范围内的永久征地,减少新占地。临时占地尽量避开林地和农业用地,临时用 地在工程完后应尽快根据当地的实际自然条件进行植被恢复,边使用,边平整边绿 化,边复垦。对于占用的农业用地,在施工中应保存表层的土壤,分层堆放。 对于运行期可能产生的土壤轻度盐化,可采用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 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 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 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措施,运行期应结合工 程区土壤盐化情况,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48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7 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 6.7.1 移民安置点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移民搬迁安置采取一次性补偿安置方案,至规划水平年规划安置搬迁安 置人口 1 户 2 人,安置去向为市区购买商品房,本报告书不考虑相关保护措施。 6.7.2 专项设施复建环境保护措施 专项设施复(改)建工程包括输电线路及通信设施等复建,对环境影响较小。应 合理规划选址选线,尽量避让良好植被,与周边居民点之间设置必要的电磁辐射防 护距离,地表开挖后及时回填表土、恢复植被。施工期间产生的废电线、光缆、石 块、混凝土块、生活垃圾等应及时收集,有利用价值的尽量回收利用,无法回收利 用的应外运至当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置。 6.8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a) 饮用水源保护 施工期间,本工程不专门设置饮用水源取水口,利用工程补水工程在坞罗水 库利用已有取水口,供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施工期间考虑在坞罗水库饮用水源 的取水口的水质进行一定频次的监测。 b) 卫生清理 为确保施工区的环境卫生,应采取消、杀、灭的措施对施工营地进行卫生清 理,其目的是降低施工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虫媒动物的密度,预防和控制施工区传 染性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对原有生活性污染源旧址的一次性清理和消 毒;对有关动物性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杀灭,灭害范围主要针对生活区和施工人群 活动较频繁的作业区,特别是临时性房屋和设施的人群居住区。施工期内每年应对 施工人员居住区定期开展消毒灭害工作。 为防止污染后寺河及支流水质,施工期需要作好粪便清理管理工作,不能随意 排泄。根据《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2005)城镇公共厕所的设置要求 和施工区分布情况,在上、下水库施工场地共设 10 座固定厕所,每个厕所内应配备 相应的自来水冲洗系统,房顶高度 3.5m,保持空气流通,采光良好,有夜间照明设 施,地面要坚硬平整,便于清扫,化粪池要符合标准。办公生活区厕所应与建筑物 48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配套。在人群不密集地区设置流动厕所,共 10 个。 为保证施工区环境卫生状况,环境卫生应实行早、中、晚三次清扫;生活垃圾 应做到一日一清;厕所粪便冬季实行 3 日一清,夏季实行一日或二日一清。 c) 疾病预防 为保护人群健康,施工承包商应对进入施工区的施工人员进行卫生检疫,以了 解将要进入施工区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带菌情况,发现和控制带菌者及其进入施工区 的新病种,防止在施工人群中造成相互传染和流行。同时,施工承包商应制定施工 人员的预防免疫计划和建立防疫机构。 d) 文物保护措施 根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文物勘探报告》,工程红线已勘探范 围内未发现古文化遗迹。 施工过程中应具体采取以下文物保护措施: 1)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组织机构 由于项目距离慈云寺石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较近,施工期间项目应设置文物 保护领导小组,负责对施工期间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管理,调查处理施工期间 的文物破坏事故。各施工队也要成立相应的文物保护组织,并设置兼职文物保护监 督员。 2) 明确文物保护职责 (1)制定具体文物保护方案和措施。 (2)在开工前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文物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3)经常进行施工现场巡视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 文物保护措施及计划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河南省有关文物保护的规定。 (1)组织文物附近施工员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 护法实施条例》等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文物保护、发掘等方面的法律,增强文物保护 意识,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2)施工前熟悉本工程《文物勘探报告》的主要内容,树立文物保护的观念,了 48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解文物保护的程序、措施和方法;与当地文物部门联系,了解当地的文物保护要求 和相关标准,取得当地部门的支持;了解当地文物古迹、地质遗迹的分布范围,在其 附近施工时加强观察,谨慎作业。 (3)在开工前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文物保护措施和文物保护预案。 (4)若在文物保护区或建设控制带施工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要在施工现场 作出明显的标志说明并根据文物的性质、上级的要求进行施工。 (5)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或地质遗迹,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现场,防止其 被移动或损坏,同时立即向当地政府、文物及有关管理部门报告,不得私自挖掘、 移动和处置,待文物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决定后,严格按上级单位的意见处理、继续 施工。 (6)在文物附近施工时,减少或避免重型机械施工,施工道路绕避通过,对文物 进行隔离并设立明显标志。 (7)土方填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取土、弃土时,对现有的或规划的保护文物遗 址,各项目经理部应采取避让的原则进行地点的选择。 6.9 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 删除[Administrator]: 本工程施工活动、电站运行均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同的影响。为避免本工程对 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在措施设计中充分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和措施的效果。通过对环 境保护措施采取前后的效果分析,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后,可以最大限度的减 免工程兴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本工程建设期间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见表 6.9。 48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6.9 环境 类别 保护 对象 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 破坏因素及 影响分析 环保措施 环境 效果 水环 境 后寺 河 含油废水排放增加后寺河 的石油类浓度 陆生 生态 动物 环境 水生 生物 减少 水土 流失 -2S 为施工人员配备劳保及防护用品, 购买环保 车辆 - - - 减少废气对施工区环境的 污染 -1S -2S 禁鸣、限速;为施工人员配备噪声 防护用品 施工场地边、下库进场公路 第 1~ 第6年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布置加工系统 减少对施工人员及附近居 民户的 影响 -1S -2S 施工生活污水会增加后寺 河 BOD5、COD 浓度 -2S 初期蓄水和运行影响、运 行坝址下游用水 -2S 水库淹没、工程施工导致 植被的损失、影响重点保 护野生植物 -3S 水库淹没、工程施工影响 陆生动物 -2S 水库蓄水影响水生动物 -2S 施工导致新增水土流失 -3S 居民 大气 及施 环境 工 人员 大气中粉尘含量高,影响 施工人员 身体健康 开挖、爆破及设备产生有 害气体,影响施工人员的 身体 健康 居民 声环 及 境 施工 人员 噪声对施工人员及征地范 围外居民有一定影响 实施时 环境 保证措施 效果分析 间 影响 筹建 高效浓缩混凝沉淀法 上下库砂石加工系统 期~ 第6年 筹建 混凝沉淀法 上、下水库混凝土系统旁 期~ 第 6 年 及时清渣、保证资金到位,注意废水 施工废(污)水经处理后回 监测频次 第 1~ 隔油+气浮法 上、下水库机械修配场内 收利用或达标排放,基本 第5年 0 不会改变后寺河 筹建期 水质 2#排水洞、①施工支洞、1#排水洞、下库泄洪放空洞、② 第2 絮凝沉淀+过滤工艺+混凝 施工支洞、上下库连接路 1900m 交通洞、主厂房通风兼安 年~ 全洞、电缆平洞、进厂交通洞尾水隧洞 第6年 筹建 沉渣及时清运、保证资金到位,注意 上、下水 一体化设备 期~ 污水监测 库施工营地 第6年 频次 蓄水 对下游生态、居民生活、 保证生态 建设下水库生态流量管;下库生态流 下水库坝址 期、运 生产用水基本 0 流量 量在线监控设施 行期 无影响 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生态补偿 筹建 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落实生态补偿及 避免水库 和尽管修复措施,对重点保护野生 上、下水库施工区 期~第 6 生态景观修复与建设措施,及时实施 淹没工程施工等对生态环境 -1S 植物采取就地保护措施 年 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就地措施 的负面影响 筹建 力避中午、傍晚爆破,保证生态流量, 上、下水库施工区 控制爆破时间,进行生态恢复 期~第 6 保护动物生境 -1S 对到位的生态补偿资金要进行措施实施 年 保证生态 上、下水库坝下 运行期 保证生态流量 恢复水生生物生境 流量 河段 筹建 施工区、施工道路、生 防止新增水土流失, 修建挡渣墙、护坡、绿化等 期~第 6 资金到位,与主体工程配套实施 -1S 活区 治理程度达 98% 年 筹建 洒水要全面、 减少粉尘对施工区大气环 洒水 上、下库施工区及施工道路 期~ 资金到位 境的污染 第6年 实施部位 地下洞室房施工废水排放 增加后寺河的 SS、石油类 坝址 下游 生态 植物 及景 观 采取措施后的 环境影响 措施实施 措施或工艺 砂石加工系统废水会增加 后寺河的 SS、pH 混凝土生产废水会增加后 寺河的 SS、pH 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表 -2S 48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6.9(续) 环境 类别 社会 环境 人群 健康 其他 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 环保措施 保护对象 破坏因素及 影响分析 环境 效果 措施或工艺 自然 景观 水库淹没、施工等影响自然景观 现状 -2L 结合水土保持、植物 绿化进行恢复 后寺河水质及生 活环境 生活垃圾可能影响附近水体水质、病媒动物 孽生地 -2S 人群 健康 卫生设施及 检疫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施工 区外源性传染病的流行 -1S 减少工程对环境 现状的破坏 若不制定严谨的环境管理制度,设计的环境 保护措施见将不可能得到落实 -2L 垃圾收集 并交当地环卫部门进 行处理 卫生清理设厕所,进 行疾病预防 加强工程的环境监 测、 监理和环境管理 采取措施后的 环境影响 措施实施 实施部位 实施时间 保证措施 上、下水库 临时 根据相关单位批复的保护计划进行实施 征地 上、下水库 垃圾、厕所要及时清理外运,施工人员不 筹建期~第 施工区 能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和随地 6年 、生活区 大小便 上、下水库 筹建期~第 开展卫生清理与疾病防疫 施工区 6年 工程建设影 响区 备注:“-、+、=”分别代表环境性质为:不利、有利、中性; “L、S”分别代表影响时间为:长期、短期;“0、1、2、3”分别代表影响程度为:无影响、弱、中、强。 489 第 1~第 6 年 资金落实到位 效果分析 环境影 响 保护景观原貌不致因工程导致破坏 -1S 保护附近水体水质 =S 防止施工区传染病、地方病的爆发、流行 =S 保持工程地区环境质量的良好状态,保证 工程环保工作的长期顺利 进行 +3L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 环境风险评价 7.1 环境风险评价目的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 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 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 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 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 77 号)的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通过风险 调查、风险识别、风险事故分析和环境风险管理等开展环境风险评价,为工程设计 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以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危害的目的。 7.2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7.2.1 环境风险源识别 a) 施工期 1) 火工材料和油料运输风险 本项目风险主要为炸药和雷管运输风险、油料运输风险。根据施工总体布置, 本电站施工征地范围内不设置炸药库、油库和加油站,炸药由附近具有危险品运营 资质的民爆企业按当天需求负责运送。民爆企业应严格遵守《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 理条例》等相关要求进行操作,运输风险由民爆公司承担。炸药类型为乳化炸药 (70%为硝酸铵),最大运输量为 20t。柴油、汽油等油料,由当地石油公司供应,采 用公路运输直接运抵施工区,最大运输量为 3t,运输风险由石油公司承担。火工材 料和油料运输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类型是交通事故、火灾和爆炸。 2) 其它环境风险源 工程施工期其它环境风险源主要为施工附属企业事故情况下废污水排放,主要 包括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系统废水事故排放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事故排放。 b) 运行期 工程运行期风险源主要是地下厂房内透平油和主变洞内变压器油泄漏,一旦发 49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生泄漏事故,可能会引起电站下水库的水质污染。透平油每台机组 40m3,密度约为 0.8g/m3,4 台机组合计 128t,变压器油为 63.5t,合计 191.5t。 7.2.2 风险潜势初判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 C,危险物质数 量与临界量的比值(Q)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临界量,t。 当 Q<1 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 I。 当 Q≥1 时,将 Q 值划分为:①1≤Q<10;②10≤Q<100;③Q≥100。 本工程施工期、运行期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的比值 Q 计算分别见表 7.2.2-1、 表 7.2.2-2。由于 Q<1,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 I。 表 7.2.2-1 施工期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计算表 序号 危险物质名称 CAS 号 最大存 储量/t 临界量/t 该种危险物 质 Q 值 1 油类物质(汽油、柴 油等) 乳化炸药 (70%为硝 酸铵) / 3 2500 0.0012 6484-52-2 20 50 0.4 2 项目 Q 值∑ 表 7.2.2-2 0.4012 运行期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计算表 序号 危险物质名称 CAS 号 最大存 储量/t 临界量/t 该种危险物 质 Q 值 1 油类物质(透平油、 变压器油等) / 191.5 2500 0.0012 项目 Q 值∑ 0.0894 7.3 环境风险分析 7.3.1 油料运输、加油过程风险评价 a) 风险识别 油料运输风险类型主要为油料在运输和加油过程中的泄漏、火灾和爆炸,危害 因素主要为静电、电气火花、储罐腐蚀穿孔、储罐冒罐等。 49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b) 源项分析 油料发生事故可能出现的环境危害的风险类型是泄漏、火灾和爆炸。油品在加 油过程中,若流速过大易产生静电,在雷电等条件下可能引发火灾燃烧,或由于操 作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原油外溢,遇到火源易引发火灾燃烧事故。一旦泄漏或爆 炸,对周边居民点和后寺河等水体水质具有潜在危险。 c) 后果估算 本工程不设油库和加油站,由当地石油公司供应,采用公路运输直接运抵施工 区,主要存在施工区临时加油的风险,油料运输车辆沿计划修建的进场公路运输、 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油料的泄露,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以及未及时拦截 的油料,可能会对后寺河水质产生影响。 d) 风险评价 车辆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油料的泄露,可能引发火灾或爆 炸事故,以及未及时拦截的油料,将会污染周围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本工程所需 油料购自当地石油公司,油料运输采取专门运输车辆、由专业人员驾驶和押运的方 式,可有效控制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在运输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控制油 料的单车运输量,运送油料的运输车辆须采用密闭性能优越的储油罐,确保不造成 环境危害或把事故造成的环境危害性降低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e) 风险防范措施 石油公司对油料运输建立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为 防止油料运输和加油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原油外溢事故的发生,在事故 情况下避免泄漏油料、消防水污染水体,可采取以下事故防范措施: 1) 施工期间,应与当地的消防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加强储油设施和消防设备的 日常检查和管理,建立火灾报警系统和临时消防队,制定相关的救援方案。在加油 区域周围修建截油沟,并修建事故应急池,收集事故情况下泄漏的油料及暴雨情况 下冲刷地表造成的跑冒漏滴油污水,以及消防冲洗水的收集,收集后的废水交专业 机构处置。事故应急池不得对外设置排放口。 2) 制定严格健全的加油区域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制度,规范油料运 输、使用的整个过程。 49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做好加油区域的火源管理工作,严禁烟火,并定期检查可能导致火灾的火源 情况,如电线等;在油品加油时应做好巡查工作,防止抽烟等情况的发生。 4) 加油区域的作业人员须穿戴抗静电工作服和具有导电性能的工作鞋。 5) 加油区域应配备一定的溢油控制应急设备和器材,如堵漏器材(管箍、管卡 等),防爆的抽油泵和贮油容器,挖沟用阻隔工具,应急修补的专用工具和器材等, 溢油检漏专用仪器和设备等。 6) 事故发生后,应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检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 数与后果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水质处理措施,必要时停止供水,短时期内采 取桶装水供巩义市相关受害乡镇居民安全饮水。将结果上报相关部门,为指挥部门 提供决策依据。 7.3.2 森林火灾风险评价 a) 风险识别 工程周围森林植被较好,在非雨季的季节很容易发生火灾,因此火灾的主要危 害因素是雷电、静电、电气火花、自燃、人为因素等。 b) 源项分析 引起森林火灾的最主要危害因素为雷电和人为因素,其中雷电为自然不可抗 力,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林区吸烟、野外生活等。另外,工程施工期爆破作业的不规 范,也可能引起森林火灾。 c) 后果估算 工程库周森林植被较好,现有植被多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材积量较高,因此工 程区一旦发生事故引发森林火灾,将造成较大的损失,并对景观造成较大影响。 d) 风险评价 工程施工期间,不允许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占地范围外的林区,工程施工征地 范围内不设置炸药库、油库和加油站,工程施工的人为行为引起森林火灾的概率也 较小。 e) 风险防范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杜绝火灾发生的可能。 49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 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和爆破的相关报批制度; 2) 严禁施工人员私自野外用火; 3) 严格控制易燃易爆器材的使用; 4)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爆破规程,爆破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5)爆破材料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定。 (1)装卸爆破材料时,应轻拿轻放,不得产生摩擦、震动、撞击、抛掷、倒转、 坠落,堆放应平稳,不得散装、改装和倒放。 (2)不同性质的炸药、雷管、传爆线、导爆管等均不得在同一车辆、车厢、船舱 内装运。 (3)运输爆破材料的车船,应遮盖、捆紧,雨雪天运输时,必须做好防雨防滑等 措施,同时必须要有熟悉爆炸性能的专人押运(准运证人员),除押运人外,任何人 不得乘坐。 (4)运输爆炸材料应使用专车、专船,不得使用自卸汽车、拖车等不合要求的车 辆运输,如用柴油车运输时,车应有防止产生静电火花的措施。 (5)用汽车运输时,车厢内应清洁,不得放有铁器,装卸不得超过容许载重量的 2/3,车辆速度不许超过 22km/h。 (6)运输爆炸材料的车辆,其相互间的最小距离:在平坦道路上,汽车 50m,人 力和人力车 5m,在上下山坡路上,汽车 500m,人力和人力车 10m。 (7)运输爆炸材料的车辆,禁止接近明火、蒸汽、高温、电源、磁场以及易燃危 险品,如遇中途停车,必须离开民房、桥梁、铁路 200m 以上。 (8)严禁在衣袋中携带炸药和雷管等爆破材料。 7.3.3 施工期污废水事故排放风险评价 a) 风险识别 施工期主要污废水为砂石加工系统废水、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基坑排水、洞 室排水、含油废水和施工生活污水等。工程建设期间各类污废水经处理后大部分回 用,少量达标排放,雨季洞室排水不能回用时应达标处理后排放,在各处理系统正 常运行情况下对后寺河水体水质不会造成影响,但施工过程中可能因回用水泵或各 污废水处理设施故障等情况造成污废水处理不及时,而发生事故排放,在汛期暴雨 49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冲刷施工开挖面和施工场地时,会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对水体水质造成影响。 b) 源项分析 工程建设期间各类污废水均进行处理并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时达标排放,在 各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后寺河及下游水质不会造成影响,但在系统事故排放 情况下可能对水体水质造成影响。 在暴雨径流期间,施工开挖面和各临时占地的汇流将携带大量的悬浮物,使河 道内的悬浮物浓度大幅度提高,进而影响到下游水质。工程建设期间最大的废水来 源为混凝土冲洗废水,施工期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事故排放的可能原因主要有: 1) 设备及电力原因导致的可能性 根据工程环保规划,混凝土冲洗废水处理系统主要为絮凝沉淀,潜水泵均采用 一用一备,事故时为泵全部故障或者停电。系统设有清水回用池,事故排放情况 下,可作为临时短期的事故废水贮存池,由于混凝土冲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SS, 其在清水池中停留一定时间后,出水 SS 浓度将有所降低。事故废水贮存池不得对 外设置排放口。 电站施工期的混凝土系统为施工区主要的用电设施之一,属较重要的供电对 象,根据施工供电规划,在电力供应和维护上具有较高的保证。 2) 进水水质原因导致的可能性 工程环保设计中絮凝沉淀法对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进行处理,该处理工艺效果 好,混凝土冲洗所需的单位用水量也较为稳定,因此生产废水中 SS 浓度变化不 大,即进水水质负荷变化不大。 因此,从进水水质角度分析,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其导致的事故排放可 能性不大。 3) 运行管理原因导致的可能性 电站建设单位将成立专门的施工期环保管理部门,并设置专/兼职和专业人员, 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负责和落实环保管理工作,检查环保设施的建设进度、质量 及运行、检测情况,处理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混凝土冲洗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絮凝沉淀法有一定的运行维护要求,因此存在由 于运行管理不善而导致污废水事故排放的可能性。 49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c) 后果估算 本工程所在河段为开发利用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 类标准,如前述5.1.2(b)计算,砂石加工系统废水事故排放将会在后寺河坝前沉降累 积,造成坝前水体SS浓度较大幅度提高。但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短距离迁移后将 沉降完全,并不会扩散到后寺河水库坝下河道,且目前后寺河水库已取消水源地保 护区,不再承担周边区域的供水和灌溉功能。因此,废污水的事故排放对环境造成 的影响较小。 d) 风险评价 工程区针对各类污废水都设置了废水处理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污废水排放, 有利于减缓对周边水体的水质影响。 e) 风险防范措施 1) 为防范施工污废水事故排放,应加强施工管理,上、下库混凝土系统冲洗废 水经处理后分别纳入上、下库回用水池(即清水池),并尽可能回用。一旦发生暴雨或污 废水事故排放,应立即停止碎石加工等各施工生产,从源头上控制污废水的产生,待 环保设施恢复正常后才可进行施工。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处理系统 的巡视和水质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立即查清事故排放源,并启动应急预案。 2) 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含沙量高、水量大,处理后污泥产生量较大,因此,应 对各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做到及时清运处理,以保证良好的处理效果。 3) 每套污废水处理设施设专人负责。根据各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工艺、规模以及 运行管理要求,分别配置操作人员。负责人主要担任该区块废水处理系统的巡视、 人员调度、管理及运行状况记录等工作,操作人员主要担任机械设备的操作、清运 污泥及运载药剂等工作,使发生事故风险的概率降到最低。同时,加强环保设施的 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发生运行故障的风险。 7.3.4 地下厂房溢油风险评价 a) 风险识别 工程运行期风险源主要是地下厂房内透平油和主变洞内变压器油泄漏,一旦发 生泄漏事故,可能会引起电站下水库的水质污染。 49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b) 源项分析 电站地下厂房布置有透平油中间油罐室,按照不存油进行设计,仅为检修时备用。 变压器油位于主变洞中,主变下方设置集油坑,连通站内事故油池。根据设计 规范,单个集油坑、单个事故油池容量均不小于单台主变的变压器油量的 100%。 据国内已建成运行的 500kV 变电站主变压器的运行情况,除非设备年久失修老化, 主变事故漏油发生概率极小。根据设计,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产生部分变压器油将 先排入集油坑,再进入事故油池,事故油池的容量可满足最大事故油量要求,不会 外溢。当变压器维护、更换和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变压器油进入事故油池,经油水 分离后回收利用,对少量不能回收利用的含油废水和废渣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 位进行妥善处置,不外排。 c) 后果估算 即使发生了漏油,由于透平油系统中间油罐室内采用下沉式设计,可防止漏油 溢出;地面采取防渗措施,设置事故油池,透平油不存在外溢可能,因此不会造成 严重后果。 d) 风险评价 由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且意外发生后防范得当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因 此事故风险较小。 e) 风险防范措施 1) 针对本工程主要风险源透平油室存在的风险,透平油库门口有醒目的管理规 定,预防事故发生。 2) 透平油系统中间油罐室内采用下沉式设计,避免漏油溢出。地面采取防渗措 施,避免溢油渗入地下水系统。 3) 对于透平油系统产生的废油等,应在厂区内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专门贮 存容器,暂存间设置挡油坎,地面进行防渗处理,设置专门的容器分类存放电站 产生的危险废物,并按危险废物管理要求设置标识,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 行处置。 4) 根据《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872-2014 )的规定:“贮油池(坑)容积 应按贮存单台设备 100%的油量确定。当设有固定式水喷雾、细水喷雾灭火装置 49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时,贮油池(坑)的容积应按单台设备 100%的油量与灭火水量之和确定。” 本电站的 主变压器油重 63.5t(折合容积约为 71m3),一次灭火消防水量 160m3,本期设置的事 故油池有效容积为 300m3,可满足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同时在后续设计中,应根 据主变型式及油量复核事故油池有效容积,确保有效容积满足变压器油 100%不外 排的设计规范要求。发生的事故漏油纳入事故油池,事故油池位于地下主变洞中 央,容积为 300m³。事故油池含油废水经油水分离后回收利用,对少量不能回收 利用的含油废水和废渣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妥善处置。事故油池不得对 外设置排放口。 图 7.3.4 主变压器油收集贮存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 7.4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应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7.4.1 施工期 整个工程施工期间涉及开挖爆破、加油区域、油料和火工材料运输、森林火 灾、污废水事故排放、矿物油泄露等引起的事故风险,因此须制定一个统一的施工 期应急预案体系,使施工期一旦发生风险事故,能够得到妥善的应急处理。制定本 工程施工期风险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如下: a) 应急计划区 施工期风险应急计划区包括整个施工区,主要包括施工爆破区、加油区域、交 通运输道路、施工区周边林区、污废水处理区,另外周边村庄作为环境保护目标, 49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也划入计划区。 b)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① 应急组织体系、机构 建立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期安全风险应急领导小组,由电站施工期管 理机构的正职领导为小组组长,下设应急处置小组,包括爆破安全应急组、加油站 安全应急组、交通运输安全组、污废水事故排放应急组、森林火灾应急组、矿物油 泄露组,每组都设有通讯、监测、警戒、安全保护处置、设备保障等人员和设施, 当发生某种风险事故时,各处置小组可互相协助。 ② 工作职责 电站施工期安全风险应急领导小组受上级部门的监督,积极处理事故过程和善 后工作。 爆破安全应急组:负责施工过程中开挖爆破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置。 加油区域安全应急组:负责施工期加油区域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置。 交通安全应急组:负责交通运输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置。 污废水事故排放应急组:负责施工期污废水事故排放的应急处置。 森林火灾应急组:负责森林火灾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置。 矿物油泄露组:负责地下厂房透平油和主变洞内主变压器油泄露风险事故的应 急处置 当发生某组承担的风险事故时,其他组也应该协助,由本电站施工期安全风险 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通知、安排。 c) 预案分级相应条件 本预案不分级,即只要施工期发生其中某种风险事故就全面启动此预案。 d) 应急救援保障 各应急小组都配备救援设备保障人员,专门负责应急状态时的车辆、监测设 备、救生设备的保障。 e)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在应急状态下报警通讯方式为固定电话和手机,通知方式为电话通知和组内通 讯人员亲自传告,确保第一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应急状态下实行交通管制,保证应 急救援车辆畅通无阻。 49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f) 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由各组监测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 估,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 g) 应急检测、防护措施 由监测人员实施应急检测;由安全保护处置人员根据事故现场承担或协助实施 防护措施;由设备保障人员紧急提供现场设备。 h) 人员紧急撤离、疏散,撤离组织计划 危及民众生命安全的事故发生时,立即组织附近居民紧急撤离。撤离时由施工 期安全保护处置组协同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紧急撤离,设备保障人员准备紧急撤离 车辆。医疗救护人员对事故现场受伤人员实施抢救撤离。 i) 事故应急救援关闭与恢复 1) 应急终止的条件 (1) 事故现场得到控制,各类环境风险事件成立的条件已经消除; (2) 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基本消除,相关人员已安全撤离; (3) 已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使发生事故的成立条件消失或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4) 事故现场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 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调查,确认突发事件已具备应急终 止条件后,向上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 (2) 接到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应急终止通知后,现场应急处置指挥 部负责应急人员及设备有序撤离; (3) 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行动后的评估,编制应急评估报告,存档备案,并上报 有关部门。 j) 应急培训计划 电站定期组织内部施工期安全应急处置小组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当地政府 联合,进行不定期的演练。 k) 公众教育和信息 对施工人员、周边居民进行公众教育,一方面教育他们遵照相关环境和安全法 律法规,一方面进行一定应急知识的培训。在施工区、周边村内发布关于施工期安 50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全管理、施工区下游用水安全等注意事项的信息。 7.4.2 运行期 工程运行期风险源主要考虑到电站厂房事故漏油可能造成的后果,建立快速科 学有效的漏油应急反应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漏油事故的应急防治主要落实于应急计 划的实施,事故发生后,能否迅速有效的做出漏油应急反应,对于控制污染、减少 污染对环境造成的损失以及消除污染等都起着关键性作用。电站厂房事故漏油的应 急反应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 建立健全的应急组织指挥系统,制定应急预案 制定运行期电站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应急组织指挥系统职责明确。 b) 指定专门的应急防护人员,加强应急处理训练 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落实,对有关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演习,检验反应速度, 提高反应质量。根据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 反应和处置能力,并根据演练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审和修订,以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 性。在演练中加强应急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应急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c) 加强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巡视,防止事故发生 运行期,加强透平油系统、主变压器、事故油池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由专责人 员负责定期巡视,第一时间发现漏油,以便及时进行废油的收集和处理,防止废油 流入水体,把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d) 人员教育和信息 一方面加强对电站工作人员的规章制度学习,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程操作,避 免因人为操作不当造成漏油事故。另一方面进行一定应急知识的培训,根据计划定 期进行应急演练。 e) 漏油事件现场处置措施 1) 应急防护人员应及时采用下水库区备好的橡皮艇,利用围油栏、吸油毡、撇 油器等工具,将库区浮油进行收集,装入油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2) 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应急监测; 3) 事件现场隔离警戒,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措施; 50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 资质单位进行油品回收; 5) 回收运输工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损坏,以防造成二次污染。 f) 事故后环境恢复与重建 厂房及水库表面油污水收集处理以后,对库区水质、土壤、环境空气进行监 测,根据水质、土壤、环境空气情况提出相应整改措施。 50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8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8.1 环境管理 8.1.1 环境管理主要工作内容 8.1.1.1 施工期环境管理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期间负责从施工开始至竣工验收期间的环境管理工作,主 要工作内容如下: a) 制定建设期环境保护实施规划和管理办法。 b) 制定环境保护工作年度计划,包括投资计划。 c) 组织环境保护专项工程招标工作。 d) 负责工程招标文件和承包项目合同中环境保护条款的编审,确保与主体工程 施工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纳入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中。 e) 监督承包商的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 f) 监督移民安置工程有关环境保护措实施情况。 g) 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h) 协助处理本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及时向上级或有关管理部门报告 情况。 i) 编制环境保护工作年度报告。 j) 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k) 组织编制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 l) 负责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资料、成果的归档、移交。 m) 邀请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参与工程建设期间监督管理。 8.1.1.2 运行期环境管理 a) 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b) 落实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电站环境管理办法和制度。 c) 负责落实运行期的环境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d) 开展建设影响范围内的植被恢复管理与维护。 e) 监督和管理由周围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对工程的影响,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50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8.1.1.3 信息公开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规定并结合本项目环境影响 特征,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得批复以后,建设单位应在不同阶段分别公开以下信息: a) 公开建设项目开工前的信息。开工建设前,向社会公开公示建设项目开工日 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环境监理单位、工程基本情况、实际选址选线、拟采取 的环境保护措施清单和实施计划等,并确保上述信息在整个施工期内均处于公帀状 态。 b) 公开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建设过程中,在施工中期向社会公开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进展情况、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施工期环境监理情 况、施工期环境监测结果等。 c) 公开建设项目建成后的信息。项目建成后,向社会公开本环评报告及批复文 件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执行情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和调查结果。 8.1.2 环境管理机构能力建设 根据本工程环境管理工作内容,建设单位应从制度、人员、资金和物资等方面 保障环境管理规划的实施,以确保工程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应建立内部管理制度 以明确环境管理责权的落实、激励工作开展;配备精干人员;设置环境保护、水土 保持专项奖励经费,以及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所必须的交通工具(如车辆)、仪器设备 (如计算机、复印机、电话、摄(录)像机、照像机和传真机等)、其他工具和材料等。 8.1.3 环境管理实施建议 为确保本工程影响区域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和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特提 出如下环境管理实施建议:加强环境监督与管理,环境管理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 监督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结合工程招投标承包体制, 把环境保护纳入到施工单位的承包任务中,并将环境保护落实到整个施工过程中。 对本工程的重要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应进行单独设立标段、单独招标。 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规划的实施应纳入整个工程建设中去。为保障本工程环境 保护措施规划的顺利实施,从组织领导、监督管理、技术保证和资金保障等方面拟 订环境保护措施实施规划的保证措施,供决策部门及建设单位等有关单位参考。 组织领导与管理措施:为了保证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完全到位、落实,要求工 50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程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 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建立实施领导管理机构,负责各项目区环境保护管理工 作,工作内容包括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所需的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管理,并与当地环 境保护部门密切配合,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保证环境保护措 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按进度计划进行。 技术保证措施:在工程施工阶段,编制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各项目技施设计报 告,为实施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可操作性依据。选择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力量 强的投标施工单位,建设中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手段和合理的施工工序。 资金保证措施:依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环境污染谁负责治理”的原则,由 建设单位负责筹集资金,专款专用,充分保证资金需求,并按照环境保护措施实施 进度规划,逐年逐项落实,确保各项措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8.2 环境监测 8.2.1 目的与任务 根据国家及河南省颁发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的规定, 编制本工程环境监测规划。环境监测的目的与任务是: a) 为确保本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实现提供依据。 b) 为本工程施工、运行实施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c) 为后续其他工程项目提供基础数据。 d) 为应对本工程区域突发的环境事件提供依据。 e) 为环境举证提供依据。 8.2.2 监测机构 枢纽工程环境监测由电站建设单位以委托或招标的方式选择监测机构。 8.2.3 工作内容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环境影响方式,环境监测工作内容包括水环境监测、大气环 境监测、声环境监测、生态监测、水土流失监测、人群健康监测等。 水环境监测内容包括生态流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地表水质监测与地下水质监 测。水文情势监测包括施工期上下水库所在河段取水断面下泄流量,初期蓄水期上 下水库库尾来水流量、生态流量管下泄流量和坝址下泄流量监测,运行期上下水库 50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库尾来水流量、生态流量管下泄流量和坝址下泄流量监测。污染源监测主要为废污 水处理设施进出水水质监测。地表水质监测包括施工期、蓄水期和运行期地表水质 监测。由于工程将采取防渗处理,工程区存在的渗漏通道会被封闭,电站建设对区 域的地下水水位和流场基本没有影响,地下水监测以运行期水质监测为主。 抽水蓄能电站的地表水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声环境监测、水土流失监测、人 群健康监测等监测工作集中在施工期(含筹建期,但不包含筹建期的前 6 个月的招投 标阶段)以及运行初期(运行期前三年)内,监测工作及投资均纳入工程建设费用中。 生态监测应从施工期到运行期长期实施,施工期(工程竣工环保验收完成之前)监测 费用纳入工程建设费用,运行期监测费用纳入电站运行管理费用。地下水水质监测 作为运行期永久性的监测工作,监测井建设费用纳入工程建设费用,监测工作产 生的费用(包括监测人员、设备、监测等)纳入电站运行管理费用。 8.2.4 水环境监测 8.2.4.1 施工期水质监测 施工期水质监测包括污染源监测、地表水质监测、地下水质监测。 a) 监测点位及监测技术要求 污染源监测分别布置在各污废水处理系统末端,共 9 个采样点(F1~F9);水环 境监测共设置 6 个断面(W1~W6);施工区饮用水质监测共设置 2 个采样点(SG1~ SG2);地下水设置 3 个监测点(SD1-SD3)。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 时段及监测频率见表 8.2.4-1。 表 8.2.4-1 施工期水质监测技术要求一览表 编号 监测点位 F1 上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 设施出水口 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 设施出水口 上水库混凝土系统废水处理设 施出水口 上水库混凝土系统废水处理设 施出水口 上水库含油废水处理设施出水 口 下水库含油废水处理设施出水 口 F2 F3 F4 F5 F6 监测项目 监测周期 监测时段 及频率 工程开工至 竣工止,共 6.5 年 施工期间 每季度一 期,每期 连续采样 2 天,每天 采集等时 混合水样 pH、SS pH、SS、石油类 506 删除[朱波]: (含筹建期)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8.2.4-1(续) 监测周期 监测时段 及频率 水温、pH、SS、溶解 氧、高锰酸盐指数、化 学需氧量(CODCr)、五 日生化需氧量(BOD5)、 氨氮、总磷、总氮、氟 化物、氰化物、 挥发 酚、石油类、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硫化物、粪 大肠菌群、硫酸盐、氯 化物、硝酸盐 工程开工 前一年起至 工程竣工之 日止,共 6.5 年 施工期间 每年丰、 枯水期各 一期,每 期连续监 测 3 天, 每天采样 1 次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 标准》中基本项目 工程开工至 工程竣工, 监测 7年 丰、枯水 期各监测 1 次 水位、pH、总硬度、 溶解性总固体、氨氮、 挥发性酚、总氰化物、 高锰酸盐指数、氟化 物、汞、镉、六价铬、 铁、锰、总大肠菌群 施工期每半 年监测 1 期,监测 7 年 每期监测 3 天,每天 采样 1 次 编号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F7 上水库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处理 系统出水口 下水库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处理 系统出水口 下水库前期标施工营地(后期转 机电安装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出水口 pH、SS、溶解氧、石 油类、NH3-N、 CODCr、CODMn、 BOD5、TP、TN、粪大 肠菌群 F8 F9 W1 上水库坝下 1km W2 下水库坝下 1km W3 后寺河支流与后寺河汇入口 W4 取水泵站 W5 上水库库尾 W6 下水库库尾 SG1 上库生活饮用水处 SG2 下库生活饮用水处 SD1 上水库地下水 SD2 输水发电系统地下水 SD3 下水库地下水 b) 采样及分析方法 水样采集按照《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915-2017)、《污水监测技 术规范》(HJ91.1-2019)的规定方法执行,样品分析方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规定的方法执行。 c) 资料整编及保存 按《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915-2017)、《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91.1-2019)的相关规定执行。 8.2.4.2 初期蓄水和运行期水质监测 a) 监测点位及监测技术要求 监测点位 XY1~XY6 各设 1 个采样点,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 50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测时段及监测频率见表 8.2.4-2。初期蓄水期如果发现水质出现恶化趋势,应根据水环 境保护措施中的相关要求采取相应对策,并应加密监测,每周一次或 3 天一次,直至 水质稳定达标。 表 8.2.4-2 编号 初期蓄水和运行期水质监测点位及技术要求一览表 监测点位 XY1 上水库坝前 XY2 下水库坝前 XY3 下水库进/出水口下游 500m XY4 后寺河支流与后寺河汇入口 XY5 上水库库湾区域富营养化 XY6 下水库库湾区域富营养化 监测项目 总磷、氨氮、BOD5、 COD 总磷、总氮、叶绿素 a、 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 总磷、总氮、叶绿素 a、 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 监测周期 蓄水期 27 个月;运 行初期监 测3年 监测时段及频 率 每年丰水期、 平水期、枯水 期各开展 1 期 监测 每年丰水期、 平水期、枯水 期各开展 1 期 监测 b) 采样及分析方法 水样采集按照《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915-2017)、《污水监测技 术规范》(HJ91.1-2019)的规定方法执行,样品分析方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规定的方法执行。 c) 资料整编及保存 按《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915-2017)、《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91.1-2019)的相关规定执行。 8.2.4.3 生态流量监测 综合考虑施工期、初期蓄水期和运行期流量监测要求,结合水文监测系统布置 监测点位(断面)。 施工期下水库所在河段取水断面下泄流量,初期蓄水期下水库库尾来水流量、 生态流量管下泄流量和坝址下泄流量监测,运行期下水库库尾来水流量、生态流量 管下泄流量和坝址下泄流量监测。 施工期:在下水库主要取水断面下游,下水库主要取水点下游监测断面尽量结 合初期蓄水和运行期坝下流量监测设施布置。 初期蓄水期:原则上沿用施工期监测设施,对下水库库尾、坝下布设流量监测 50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断面。 运行期:在下水库生态流量管出口处设置 1 处生态流量泄放监控设施,监测坝 下实际下泄生态流量。在下库库尾来水入口处设置 1 处流量监控设施,监测库尾来 水流量。原则上沿用初期蓄水期设置的监测设备。 流量监测监控设施均为实时在线监测设备,平时应加强运维,保证设备正常运 行。 8.2.5 大气环境监测 a) 监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布置,在上水库施工营地、上水库砂石生产系统附 近、下水库施工营地、下水库砂石生产系统附近设置 4 个大气环境监测点。 b) 监测内容 主要为 TSP、PM10,同时监测风向、风速。 c) 监测时段与频次 TSP、PM10:开工至竣工止,监测 6 年 6 个月(即 78 个月)。每半年监测 1 期, 确保施工高峰期 1 期,每期连续监测 3d。 d) 监测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194-2017) 及其修改单中规定方法 执行。 8.2.6 声环境监测 a) 监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噪声源的分布状况和敏感受体距噪声源所在位置设定噪声 监测点。在上水库施工营地、下水库施工营地、开关站设置 3 个环境噪声监测点。 b) 监测内容 主要为 A 声级及等效 A 声级 LAeq。 c) 监测时段与频次 上水库施工营地、下水库施工营地,开工至竣工止,监测 6 年 6 个月(即 78 个 月)。工程施工期间,每季度监测 1 次,每一测点分别进行昼间和夜间测量。确保施 工高峰期 1 期。 开关站:竣工验收监测昼间、夜间各 1 次(在正常运行工况下),运行期昼间、 50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夜间各 1 次(在正常运行工况下)。 d) 监测方法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方法执行。 8.2.7 生态监测 8.2.7.1 陆生生态监测 a) 监测目的 通过对陆生野生动植物的监测,了解工程施工和建成运营对陆生生态的影响, 掌握陆生生态修复及其它保护措施的实际效果,加强对生态的管理,使区域生态环 境向良性或有利方向发展。 b) 监测内容 在施工期,主要对涉及生态公益林施工区域进行监测;此外,还应加强对区域 性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调查,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重点保护对象,优先 避让。 运营期主要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植被的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整体性变化等。包 括主要物种组成和数量。 陆生植物监测:植物种类及组成、覆盖度、重点保护植物现状、外来入侵种等。 陆生动物监测:陆生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分布区域、重点保护物种现状等。 c) 监测点位 根据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影响范围,设置 8 个监测点位,具体见表 8.2.7- 1。 表 8.2.7- 1 编号 陆生生态监测点位一览表 监测点位 布设理由 关注重点 上水库区 1 上水库坝址 坝址施工 施工影响 2 上水库排水洞 永久占地 施工范围 3 上库毛料堆存场 临时占地 植被恢复 4 上水库砂石加工厂 临时施工布置 施工范围、植被恢复 下水库区 51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8.2.7- 1(续) 编号 监测点位 布设理由 关注重点 5 下水库坝址 坝址施工 施工影响 6 下水库表土堆存场 临时占地 施工范围、植被恢复 7 下水库排水洞 隧洞施工影响 上方植被 8 下水库中控楼 永久占地 施工范围、植被恢复 d) 监测方法 1) 遥感监测 利用 ArcGIS Engine 技术,以基础地理信息、生态专业数据和属性信息为基础 建立数据库,依托 GIS 的空间分析性能进行监测,得到生物丰度指数、植物盖度指 数、景观多样性值和优势度值等,来判断植物和植被的变化。 2) 植物监测 根据《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等有关要求进行监测。 3) 动物监测 根据《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两栖动物》、《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 生哺乳动物》、《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 则 鸟类》等相关要求进行监测。 e) 监测时间 根 据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生 态 影 响 》 (HJ 19-2022)9.3 生 态 监 测 和 环境管理,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建议开展全生命周期监测。抽水蓄能电站 按 照 运 营 期 40 年 计 算 , 每 5 年 进 行 监 测 一 次 , 共 8 次 。 施 工 期 高 峰 年 、 水 库 蓄 水 前 各 进 行 1 期 全 面 陆 生 生 态 调 查 。 共 计 10 次 监 测 。 陆生生态监测应包括每年植物生长茂盛和动物繁殖季节,建议为每年 4-6 月 。 8.2.7.2 水生生态监测 a) 监测目的 工程建设和运行将对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及时发现因工程 建设和运行而引起的水生生物生态环境变化及发展趋势,掌握工程建设和运行前后 51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评价区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变化的时空规律,预测不良趋势并及时发布警报。 b) 监测内容 (1) 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 调查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群落结 构、生物量及分布情况。 (2) 鱼类资源 调查内容包括鱼类的种类、区系组成、资源量、分布特点、生态习性及生境要 求等。珍稀保护鱼类(包括国家级保护、地方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当地 特有)、经济鱼类的种类、种群和资源量情况,分布特点及其它生物学特征。 (3) 鱼类“三场” 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分布情况等,包括范围、位置、规模大小,涉 及的产卵鱼类的名称与习性等。 c) 监测点位 施工期水生监测点与环评阶段保持一致,便于跟踪比较分析,共 5 个,分别 为:坞罗水库,三刀尖,后寺河水库、双拥公园和后寺河入伊洛河口。 运行期水生生态监测增加上水库和下水库,共 7 个,分别为:上水库、下水 库、坞罗水库,三刀尖,后寺河水库、双拥公园和后寺河入伊洛河口。 d) 监测方法 依据《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HJ 710.7-2014)、《淡水浮游 生物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95 年)、《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淡水底栖大型 无脊椎动物》(HJ 710.8-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水生维管植物》(HJ 710.12-2016)、《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和《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 范》等进行监测。 e) 监测时间及频次 水生生态监测在施工期每 2 年进行 1 次,在运行期每 5 年进行 1 次。每次进行 2 期监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监测在每年 4 月~6 月 1 期,9 月 1 期,鱼类群落动态监测分别在 3 月~6 月和 9 月~10 月进行)。监测时 段、频次和要素等可根据水库的建设进程进行相应调整。 51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8.2.8 水土流失监测 8.2.8.1 监测对象 根据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分区及水土流失预测成果,结合工程施工组织和施 工进度安排,确定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对象为:枢纽工程区、转料场区、表土堆存 场区、交通设施区、永久生产生活管理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水库淹没区等对原地 表具有扰动、损坏的区域和采取拦挡、护坡、截排水、植被恢复等水土流失防治措 施的区域。 结合各个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按照“全面监测、典型监测、重点监测、便于监 测”的原则,进行监测点位布设,总体布设固定监测点 23 个。 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分布情况见表 8.2.8-1。 表 8.2.8-1 序 号 监测 分区 监测区域 上水库大坝坝肩 1 2 枢纽 工程区 转料 场区 下水库大坝坝肩 开关站 上水库坝后压 坡体 上水库库外转 料场 下水库转料场 上水库表土场 3 表土 堆存 场区 上水库表土场 下水库表土场 下水库表土场 水土保持监测点分布位置表 点位 编号 1 号监 测点 2 号监 测点 3 号监 测点 4 号监 测点 5 号监 测点 6 号监 测点 7 号监 测点 8 号监 测点 9 号监 测点 10 号 监测 点 监测点位置 坝肩开挖边 坡1个 坝肩开挖边 坡1个 开挖边坡 1个 回填边坡 1个 堆积体边坡 1个 堆积体边坡 1个 堆积体边坡 1个 视频 监测 工程 措施 监测 植物 措施 监测 土壤流 失量监 测 √ √ √ √ √ √ √ √ √ √ √ 沉沙池 1 个 堆积体边坡 1个 沉沙池 1 个 513 √ √ √ √ √ √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8.2.8-1(续) 序 号 监测 分区 监测区域 监测点 位置 点位编号 11 号监测点 永久道路 4 12 号监测点 交通 设施区 13 号监测点 临时道路 14 号监测点 5 6 7 永久生 产生活 管理区 施工生 产生活 区 移民及 专项复 建工 程区 永久机电设备 仓库 15 号监测点 供水供电工程 16 号监测点 上水库施工 营地 上水库砂石加 工系统 下水库施工 营地 下水库砂石加 工系统 17 号监测点 复建通信 设施处 21 号监测点 18 号监测点 19 号监测点 20 号监测点 22 号监测点 8 水库淹没区 9 小计 23 号监测点 23 视频 监测 挖方边 坡1个 填方边 坡1个 挖方边 坡1个 填方边 坡1个 开挖边 坡1个 开挖边 坡1个 开挖边 坡1个 开挖边 坡1个 回填边 坡1个 沉沙池 1个 工程 措施 监测 植物 措施 监测 √ 土壤流 失量监 测 √ √ √ √ √ √ √ √ √ √ √ √ √ √ √ √ √ √ 开挖边 坡1个 √ 23 号监 测点 下水库 库内典 型区域 1个 √ √ 1 8 7 23 8.2.8.2 监测时段 水土保持的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即 2023 年 6 月 (筹建阶段)开始至 2031 年 12 月结束,共 103 个月。项目所在地降水集中在 6 月~9 月,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且暴雨多,因此每年 6 月~9 月为水土保持监测重点时 段。在施工准备期前应进行本底值监测。 8.2.8.3 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为:扰动土地情况、取土弃土情况、水土流失情况、 51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 水土保持监测重点为: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情况、 扰动土地面积及植被占压情况、临时表土堆存场、堆渣利用场地使用情况及防护措 施实施情况等。 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其他区域进行调查监测,调查监测内容为施工过 程中扰动地表面积、开挖土石方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水土保持措施效果、 水土流失控制程度;施工结束地段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安全性能、植被恢复状况、 植被覆盖率,评估水土保持设施效益等。 8.2.8.4 监测方法与监测频次 本项目监测方法采用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小区观测法、风蚀监测小区、遥 感监测法、无人机监测法和调查法,监测计划要求见表 8.2.8-2。 表 8.2.8-2 水土保持监测计划一览表 监测时段及频次 监测 内容 监测 区域 监测方法 林草 监测点 备注 施工期 恢复期 资料分析 遥感监测 扰动土 地情况 水土流 失现状 水土流 失因子 防治 责任 范围 防治 责任 范围 防治 责任 范围 资料分析 实地调查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2 周监测记录 1 次,并结合 工程监理连续 观测;④每年 监测一次 遥感监测 每年监测一次 实地调查 每季度监测一 次 资料分析 雨量计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资料分析 实地调查 每季度监测 一次 515 永久及临时占 地、扰动地表 植被面积、永 久及临时弃渣 量及变化情况 每季度监测 一次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 加测 每季度监测 一次 水土流失形 式、面积、强 度、分布 降雨情况、降 雨特征值 地形、地貌、 地面组成物 质、植被覆盖 率变化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8.2.8-2(续) 监测时段及频次 监测 内容 监测 区域 监测方法 林草 监测点 备注 1 号监 测点 水土保持措施 落实情况、林 草生长发育状 况 2 号监 测点 水土保持措施 落实情况、林 草生长发育状 况 3 号监 测点 土壤流失量观 测 4 号监 测点 水土保持措施 落实情况、土 壤流失量观测 5 号监 测点 水土保持措施 落实情况、土 壤流失量观测 6 号监 测点 水土保持措施 落实情况、土 壤流失量观测 7~8 号 监测点 土壤流失量观 测;土石方 量、水土保持 措施落实情况 9~10 号 监测点 土壤流失量观 测;土石方 量、水土保持 措施落实情况 施工期 恢复期 枢纽 工程 区 水土流 失监测 转料 场区 表土 堆存 场 上库 大坝 坝肩 沉沙池 法、无 人机法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下库 大坝 坝肩 沉沙池 法、简 易水土 流失观 测场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开关 站 简易坡 面量测 法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上库 坝后 压坡 体 简易水 土流失 观测场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上库 库外 转料 场 视频监 控、沉 沙池法 下库 转料 场 沉沙池 法、无 人机法 上库 表土 场 沉沙池 下库 表土 场 沉沙池 法、简 易水土 流失观 测场法 2 周监测记录 1 次,并结合 工程监理连续 观测;④每年 监测一次 2 周监测记录 1 次,并结合 工程监理连续 观测;④每年 监测一次 2 周监测记录 1 次,并结合 工程监理连续 观测;④每年 监测一次 2 周监测记录 1 次,并结合 工程监理连续 观测;④每年 监测一次 516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8.2.8-2(续) 监测时段及频次 监测 内容 监测 区域 监测方法 林草 监测点 备注 施工期 恢复期 永久 道路 一般径 流小 区、沉 沙池法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临时 道路 沉沙池 法、简 易坡面 量测法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沉沙池 法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无人机 法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简易坡 面量测 法、沉 沙池法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简易水 土流失 观测场 法、沉 沙池法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交通 设施 区 永久 生产 生活 管理 水土流 失监测 永久 机电 设备 仓库 供水 供电 工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11~12 号监测 点 13~14 号监测 点 土壤流失量观 测;土石方 量、水土保持 措施落实情况 15 号监 测点 水土保持措施 落实情况 16 号监 测点 水土保持措施 落实情况 17~18 号监测 点 土壤流失量观 测;土石方 量、水土保持 措施落实情况 19~20 号监测 点 土石方量、水 土保持措施落 实情况、林草 生长发育状况 施工 生产 生活 区 上库 施工 生产 生活 区 下库 施工 生产 生活 区 移民 安置 及专 项复 建工 程区 复建 通信 设施 处 无人 机法 每季度监测 一次 每季度监测 一次 21 号监 测点 水土保持措施 落实情况 水库 淹没 区 上库 库区 典型 区域 简易水 土流失 观测场 法 每季度监测 一次 每季度监测 一次 22 号监 测点 土壤流失量观 测 51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8.2.8-2(续) 监测时段及频次 监测 内容 监测 区域 监测方法 林草 监测点 备注 23 号监 测点 土壤流失量观 测 施工期 恢复期 水土流 失监测 水库 淹没 区 下库 库区 典型 区域 工程 措施 设施监 测 植物 措施 各监 测分 区 临时 措施 简易水 土流失 观测场 法 每季度监测 一次 实地调 查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实地调 查 每季度监测一 次 实地调 查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情 况及时加测 每季度监测 一次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每季度监测 一次 每月监测 1 次,遇到暴 雨、大风等 情况及时加 测 水保措施防治 效果观测 林草生长发育 状况 水保措施防治 效果观测 8.2.9 人群健康监测 监测范围与任务:调查和收集施工区、工程影响区人群健康状况,各种疾病的流 行资料;对导致疾病流行的传染源、流行特性进行调查,以便分析对比,提出预测预 警;对施工人员和移民等进行疾病发病率调查;对施工区进行卫生防疫监督管理。 监测内容:对施工人员和移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跟踪监测。 监测频率:施工人员每年进行 1 次人群健康抽样监测,抽样比例为 20%。建设前 后和施工期对移民各进行 1 次人群健康抽样监测,抽样比例为 30%。 8.3 环境监理 8.3.1 环境监理工作目的 本电站为河南省能源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专业机构实施工程环境监 理,在施工过程中,全面监督和检查各参建单位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及时 处理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使环境管理工作融入整个工程实施工程 中,变事后管理为过程管理,变单纯的强制性管理为强制性和指导性相结合,从而 使环境保护由被动治理污染和破坏变为主动预防和过程治理。 51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8.3.2 环境监理工作范围 本工程环境监理应包括工程建设区等所有可能造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 域。根据河南巩义后寺河蓄能电站的建设特点,监理工作范围应包括上、下水库施 工区。 8.3.3 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8.3.3.1 施工准备阶段 a) 环境监理单位应参加设计交底,熟悉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 报告书及其批复、重要环境保护措施及相关的设计报告。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 环境保护目标以及环境敏感目标。 b) 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对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提出审查意 见,包括施工中须保护的环境保护敏感对象、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管理 制度、环境保护投资以及环保专业人员等。 c) 审查施工单位的临时用地方案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以及临时用地的恢复计 划的可行性;审查包括转料场、表土堆存场、施工营地、施工工厂等在内的施工迹 地恢复方案、生态恢复与建设方案是否与周边景观相协调的建设要求。 d) 参加工地会议,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保护措施提出要求。 审查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是否责任明确,切实有效。 8.3.3.2 施工阶段 a) 根据承担的工作范围对施工区域进行巡视或旁站环境监理,并做好巡视记录。 b) 向施工单位发出环境保护工作指令。 c) 分上水库、下水库检查施工废(污)水处理措施、大气与噪声防治措施、固体 废物(生活垃圾)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实施效果。 d) 根据施工场地布置与施工进度,对上、下水库需利用的堆渣利用场地、转料 场、表土堆存场的使用与防护情况进行检查。在堆渣利用场地、转料场、表土堆存 场利用完毕后,应对上述场地的植被恢复措施、景观恢复措施的实施开展实时监 控,监督施工单位实施的迹地恢复方案、生态恢复与建设方案满足周边景观要求。 e) 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并协助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以及建设单位处理 51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突发环境保护事件。 f) 做好环境保护资料整理工作,建立、保管环境保护环境监理资料档案。 g) 按时提交环境监理月报、季报和年报等相关资料,参加工作例会。 8.3.3.3 竣工阶段 a) 参加竣工检查,分区、分项目确认现场清理工作、临时用地、堆场的生态恢 复等是否达到相关环境要求,对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尤其是景观恢复措施的实施效 果进行分析、总结。 b) 评估环境保护任务或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的完成情况,对尚存的主要环境问题 提出继续监测或处理的方案和建议。 c) 定期检查施工单位对环境保护遗留问题整改计划的实施,并根据工程具体情 况,建议施工单位对整改计划进行调整。 d) 检查已实施的环境保护达标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对竣工验收后发生的环境 保护问题或工程质量缺陷及时进行调查和记录,并指示施工单位进行环境恢复或工 程修复。 e) 检查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资料是否满足竣工环保验收的要求。整理施工环境 保护环境监理竣工资料,参与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8.3.3.4 环境监理合同管理 a) 根据建设单位委托和授权拟订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合同体系及合同管理制度。 b) 协助建设单位拟订工程的各类环境保护条款,并参加环境保护类合同的商谈。 c) 合同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跟踪管理。 d) 协助建设单位处理与工程有关的环境保护类的索赔事宜及合同争议事宜。 8.3.4 环境监理工作目标 a) 进度目标:环境保护措施指定与执行进度保持与工程进度同步。 b) 质量目标:环境保护工程措施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c) 投资目标:工程措施的费用控制在施工合同规定的相应额度内,环境保护措 费的使用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d) 环境保护目标: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区域环境质量达到经环境影响报告书 52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及相关设计报告的相关要求。 8.3.5 环境监理工作依据 a) 国家、河南省的法律、行政法规,水电工程建设监理及水电建设的部门规章 和技术标准。 b) 国家或国家授权部门与机构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 c) 环境监理合同。 d) 发包人与施工承包人签订的正式合同或协议。 e) 工程的施工图纸与文件。 f) 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环境监理规范,河南省针对环境监理的相关文件。 g) 发包人指定使用的与本工程的有关制度、办法和规定。 h)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水土 保持方案报告书。 i) 重要环境措施的设计报告。 8.3.6 环境监理机构与设施 8.3.6.1 组织形式 本电站施工环境监理部采用总环境监理工程师负责的直线职能组织形式,实行 总环境监理工程师领导下的由各专业监理工程师支持的项目组管理形式,在明确责 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专业技术资源,执行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便于施工过程及 时的组织协调。 为充分发挥监理人员作用,保证指令及反馈信息的快速传递,保证监理工作实 效性及快速反应能力,通过配置足够数量且有充分监理经验的监理人员,尽量减少 管理层次,缩短决策时间。 8.3.6.2 监理设施 环境监理单位依托工程区设立,建设单位应提供、满足环境监理工作需要的如 下设施:办公设施、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生活设施。 8.3.7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环境监理是工程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程监理地位相同,其工作程序如下: 52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8.3.7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图 8.3.8 环境监理工作制度 a) 工作记录制度 环境监理工程师每天根据工作情况作出工作记录(监理日志),重点描述现场环 境保护工作的巡视检查情况,当时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问题发生的责任单位,分 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监理工程师对问题的处理意见。 b) 报告制度 监理部每月向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提交一份环境监理月报,概述该月 的环境监理工作情况,说明施工区的环境状况,指出主要的环境问题,提出处理意 见,检查与监督处理结果。每半年提交阶段性评估报告,对半年的环境监理工作进 行总结。 c) 函件来往制度 环境监理工程师与承包商双方需要办理的事宜都是通过函件进行传递或确认 52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监理工程师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环境问题,都是通过下发问题通知单的形 式,通知承包商需要采取的纠正或处理措施。 d) 环境例会制度 环境监理不定期会同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设计单位、承包商环境保 护管理办公室召开环境例会。通过环境例会,承包商对本标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回 顾总结,监理工程师对该月各标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评议,肯定工作中的成 绩,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整个要求。每次会议都要形成会议纪要。 8.4 蓄水阶段和竣工环保验收 8.4.1 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 根据《水电工程蓄水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程》(NB/T10130-2019),本工程应开 展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考虑上、下水库下闸蓄水时间间隔较长,参照其他已 建、在建抽水蓄能电站做法,建议分别对上、下水库开展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 结合本项目特征,蓄水阶段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a) 验收准备:包括验收工作方案、资料准备和现场准备。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计文件及其审批意见的要求,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制定蓄 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方案,开展验收前的资料准备及现场准备。 b) 验收调查:包括工程建设情况及变更情况;环境保护要求、环境敏感对象等 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运行效果;蓄水前施工期产生的 环境影响;环境管理落实情况;环境监测落实情况;公众意见;结论与建议。 c) 现场验收:包括现场检查、资料核查和验收会议。 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表重点内容见表 8.4.1。 52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8.4.1 项目 任 务 水 污 染 环 防 境 施 治 保 工 护 期 工 程 保护措施 生 态 环 境 环 保 境 施 护 保 工 护 期 工 程 大 投资 万元 时间安排 在上水库、下水库各建设 1 套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系统,高效浓缩混凝 砂石加工系统使用前;设施建 沉淀法进行处理,处理规模分别为 300、200m3/h;主要设备为 2 套高效(一 设为筹建期;运行管理为第 1 体化)污水净化器。出水回用于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系统和场区绿化用水 年~第 6 年 混凝土系统使用前;设施建设 上、下水库各设置 1 套混凝土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规模均为 20m3/d。 为筹建期;运行管理为第 1 出水回用于混凝土生产系统 年~第 6 年 3 建设 2 套修配系统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规模均为 20m /d;废水处理系 修配系统投入使用前;设施建设 统构筑物主要为隔油池、气浮池。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于工程机械和设备 为第 1 年;运行管理为第 2 年~ 冲洗和维修场地冲洗。 第6 年 3 建设 6 套洞室排水处理系统,最大处理规模,分别为 2#排水洞 30m /d、① 施工支洞和 1#排水洞 75m3/d、下库泄洪放空洞 85m3/d、②施工支洞 各洞室开工前;设施建设主要 80m3/d、上下库连接路 1900m 交通洞 120m3/d、主厂房通风兼安全洞和电 为筹建期;运行管理为第 1 缆平洞和进厂交通洞和尾水隧洞合计 660m3/d。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于施 年~第 6 年 工场地降尘、绿化。各坝区、营地、回填利用场地、转料场、表土堆放场 下游建设沉砂池。 在各营地投入运行前;设施建 建设 3 套生活处理系统,上水库、下水库、下水库前期标施工营地处理规 设为筹建期;施工营地运行管 模分别为 72m3/d、192m3/d、84m3/d。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施工 理为第 1 年~第 6 年;业主营 场地降尘、绿化。 地运行管理为施工期、运行期 库底清理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本电站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重点一览表 上下水库下闸蓄水前 机构建设为筹建期;运行管理为 开展生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环境管理机构内设置生态保护机构 第 1 年~第 6 年 生态敏感区保护 筹建期,各施工场地平整之前 负责方 建设单位 职责 验收要求及标准 2994.165 76.08 280.965 2525.37 ①查阅环境管理、监理等资料,检查废(污)水处理措施建 设与运行情况,回用情况;②砂石加工废水经处理后应 达到《水电工程砂石加工系统设计规范》(NB/T10488负责有关事务安排, 2021)回用要求回用。混凝土废水经处理后应达到《水 支付费用,监促承包 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4-2015)回用要求回用。 工程承包单 方将环保设施主体工 含油废水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位 程、移民安置工程同 (GB/T18920-2020)中车辆冲洗标准回用场地冲洗。基坑 时施工 排水、洞室排水、施工营地和业主营地生活污水处理达 建设 标后回用于场地绿化用水或洒水降尘,执行《城市污水 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绿化 用水标准;③查阅监测资料,检查施工期上、下水库坝 下监测断面是否达到相应标准 881.025 列入移民 投资 建设单位 负责有关事务安排, 完成上下库淹没范围内卫生清理、林木清理、建(构)筑 支付费用,监促承包 物清理等 方按时完成 120 业主与 工程承 包单位 负责建设生态保护机 ①查阅环境管理、监理等资料,生态保护机构设置情 构,开展宣传、教育 况,运行管理记录;②生物保护宣传教育记录 137.5 工程承包单 位 ①查阅环境管理、监理等资料,检查珍稀植物保护协 议、实施过程录;②检查植物的生长状况与生境变化 查阅环境管理、监理等资料,植被恢复工作实施及效果 情况 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开展施工场地、移民安置区植被恢复和生态景观恢复 第 6 年,各施工场地使用结束 后 925.2 负责有关事务安排, 工程承包单 支付费用,监促承包 位 方按时完成保护与恢 复工作 设置生态流量下泄措施,设置在线监控设施 机构建设为筹建期;运行管理 为第 1 年~第 6 年 70 建设单位 负责有关事务安排, 支付费用,监促 查阅环境管理、监理等资料,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和监测 监控系统是否已建成 420 负责有关事务安排, 支付费用,监促承包 工程承包单 方购置设备,并按照 位 设计要求开展大气防 治 ①查阅环境管理、监理等资料,检查施工区、移民安置 区洒水车配置情况、洒水制度、大气自动监测系统;② 工程区、移民安置区征地红线外 200m 范围内大气环境 质量达到 GB3095-2012;③施工人员个人防护情况 气 采取配备洒水车进行除尘、洒水措施,控制混凝土拌合系统、砂石加工系 与相关施工设备和施工场地同步 污 统外产生的粉尘影响范围,采取路面养护和洒水措施;②购置洒水车 2 设置,同步投入运行;设施建设 染 辆、限速牌 12 个,要求无雨日每日定时定次洒水降尘,并设置大气自动监 为筹建期;运行管理为第 1 年~ 防 测系统 第6 年 治 52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8.4.1(续) 项目 环 境 施 保 工 护 期 工 程 任 务 噪 声 污 染 防 治 固 体 废 物 处 理 人 群 健 康 保 护 保护措施 时间安排 投资 万元 负责方 建设单位职责 验收要求及标准 ①选择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控制爆破和高噪声系统的 负责有关事务 与相关施工设备和施工场地同步设 建设单位 运行方式;②禁鸣控速路段设置警示牌,控制车速;③购置并设 安排,支付费用,督促承 置,同步投入运行;设施建设为第 1 11.45 与工程承 置禁鸣标志与警铃;④设置隔声屏障,并设置噪声自动监测系 包方及时实施噪声防护措 年;运行管理为第 1 年~第 6 年 包单位 统。 施 ①查阅环境管理、监理等资料,施工布置优化情况以及影响户变化情 况;②检查施工区、移民安置区禁鸣标志与警铃设置情况;③隔声 屏障和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设置情况;④施工人员进行噪声防护情况 检查 在施工区内和移民安置区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包括垃 圾收集站、生活垃圾运输车、垃圾桶、果皮箱和危废收集桶。 施工区以及营地同步设置;设施建 负责有关事务安排,支付 工程承包 设为筹建期;运行管理为第 1 年~ 501.4 费用,督促委托承包单位 单位 第6年 及时处理固废 ①查阅环境管理、监理等资料,检查施工期施工区、移民安置区垃 圾桶、果皮箱、垃圾站与危废收集桶设置情况;②检查生活垃圾 与危废收集与处理情况 开展施工区、移民安置区卫生清理,对食品进行管理和监督;制 定疾病预防防疫计划,建立防疫以及卫生机构 机构设置为筹建期;在第 1 年~ 第 6 年进行 建设符合标准的公共厕所,以维持施工区环境卫生状况 建设单位 负责有关事务安排,支付 198.55 与工程承 费用,监促承包方及时完 设施建设为第 1 年;运行管理为第 1 包单位 成卫生清理 年~第 5 年 ①查阅环境管理、监理等资料,施工区、移民安置区的卫生清理记 录;②施工期卫生防疫机构设置情况,运行管理记录;③食品卫生 管理记录;④施工期流行疾病情况 环境监测 负责有关事务安排,支付 单位与卫 费用,督促监测单位与卫 812.6 生防疫 生防疫部门按时完成工作 部门 ①查阅环境监测等资料,环境监测计划、委托协议;②检查环境监测 报告和生态调查报告,掌握区域环境质量情况;③检查人员健康检 查记录,流行病记录资料 包括 6 个地表水监测断面,9 个废(污)水水质监测点 对施工区大气环境实施监测,在施工区及周围布设 5 个监测点 环 对施工区、移民安置区声环境实施监测,在施工区及周围布设 5 境 个监测点 监 开展饮用水源与施工、移民人员健康监测 测 陆生生态监测(上库坝址、上库进坝周等 8 个监测点)) 监测委托在筹建期完成;监测在 筹建期~第 6 年进行 水生生态监测(坞罗水库,三刀尖,后寺河水库、双拥公园和后 寺河入伊洛河口共设置 5 个监测点位) 52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8.4.2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本项目在投入运行以前,建设 单位应当依据环评文件及其审批意见,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 竣工验收报告,向社会公开并向环保部门备案。 a) 验收调查时段分为施工前、施工期(含初期蓄水期)和运行期。 b) 验收调查范围 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当工程实际建设内容发生变更或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的实际环境影响时,应根据工程实际变 更和实际环境影响情况,结合现场踏勘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c) 验收调查重点 1) 设计期核查实际工程内容、设计方案变更情况和环境保护设计方案设计变更 情况;对比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调查环境敏感点变更和其它环境敏感目 标的变更情况;对比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和工程设计方案的变更,调查环境敏感点变 更和其它环境敏感目标的变更情况;明确工程是否发生重大工程变更,是否符合竣 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 2)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其它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参考环评 报告对相关环境影响的预测,调查施工期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确定影响的程度和 范围;调查环评报告及环境影响审批文件中提出的有关环境保护设施与要求的落实 情况和保护效果;调查建设单位环境管理状况、环境监测制度执行情况;调查工程 环境保护投资情况。 3) 运行期调查建设单位依据实际环境影响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实施效果, 调查运营期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调查运营期实际存在 的环境问题、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的环境保护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设施设备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制定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计划,环境保护工作及验收工作见表 8.4.2。 52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8.4.2 项目 任务 环 境 保 护 工 程 保护措施 本电站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重点一览表 时间安排 投资 万元 负责 建设单 方 位职责 验收要求及标准 查阅环境管理、监 理、蓄水阶段环境 施工 保护验收报告等资 与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内容相同 期 料,施工期各项保 护措施是否按要求 执行 加强管 检查库周是否有排 下水库下闸蓄 理监 污口入库;检查蓄 水第 4 年 1 建设 控,防 水阶段环保验收报 库周污染源管控 月~首台机组 / 单位 治库周 告,了解蓄水期间 调试运行第 5 水环 污水直 有没有污水排入, 年9月 境 排 是否发生水质污染 保护 加强管 检查设施是否正常 施工营地生活污 初期蓄水和运 计入施 建设 理,确 运行,出水水质是 水处理设施 行期 工期 单位 保稳定 否达标 运行 加强管 生态流量是否按照 生态 生态流量下泄措 理,确 初期蓄水和运 计入施 建设 要求下泄,生态流 环境 施和监测监控设 保长期 量监控设施是否正 行期 工期 单位 保护 施 稳定运 常运行 行 初期 负责有 蓄水 关事务 和运 环境 ①查阅监测资料, 安排, 行期 监测 检查环境监测计 支付费 单位 划、委托协议、前 6 个地表水水质 蓄水期 27 个月 33.6 用,督 监测点位 与建 期实施情况及证 促监测 设 明;②水质监测报 单位按 单位 告 时完成 工作 环境 监测 负责有 关事务 环境 ①查阅监测资料, 安排, 监测 检查环境监测计 支付费 8 个陆生生态监 蓄水前监测 单位 划、委托协议、前 20 用,督 测点位 2期 与建 期实施情况及证 促监测 设 明;②生态调查报 单位按 单位 告 时完成 工作 52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8.4.2(续) 项目 任务 环 境 保 护 工 程 保护措施 时间安排 6 个运行期水质 运行期 3 年 监测点位 陆生生态监测(上 水库坝址、上水 库库周、地下厂 房、上水库施工 营地、上水库规 运行期每 5 年 划开采石料场、 2次 下水库综合加工 厂、下水库库 周、营地设置 8 初期 个监测点) 蓄水 环境 水生生态(上水 和运 监测 库、下水库、坞 行期 罗水库,三刀 尖,后寺河水 运行期每 5 年 2次 库、双拥公园和 后寺河入伊洛河 口共设置 7 个监 测点位) 开展后寺河生态 流量观测,观测 运行期长期监 点设置在下水库 测 生态流量管放水 阀后面 建立环境咨询机构, 环境 制定符合工程建设特 咨询 点的管理制度,配备 相应的执行人员 工程施工前 委托单位监理建立电 站环境监理部,开展 环境 施工前期监理工作和 监理 施工期监理工作准 备,要求建立完善的 人员组织结构和制度 工程施工前 完成包括水污染防 环境 治、大气防治、噪声 保护 防治、陆生生态保 设计 护、人群健康保护等 在内的设计工作 工程施工前 528 投资 万元 负责 建设单 方 位职责 验收要求及标准 66 80 160 负责有 关事务 环境 ①查阅监测资料, 安排, 监测 检查环境监测计 支付费 单位 划、委托协议、前 用,督 与建 期实施情况及证 促监测 设单 明;②水质监测报 单位按 位 告和生态调查报告 时完成 工作 计入施 工期 负责环 查阅环境管理、监 境保护 理等资料,环境管 建设 机构建 理机构设置情况, 69.68 单位 设、管 制度执行与管理记 理 录,人员配备与变 制度 化情况 负责确 查阅环境管理、监 定监理 监理 理等资料,环境监 工作承 400.00 承担 理部设置情况,监 包商, 单位 理机构与人员配备 并支付 情况 费用 负责确 定设计 查阅环境管理、监 设计 工作承 理等资料,环境保 1398.58 承担 包商, 护设计文件,审查 单位 并支付 及验收文件 费用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9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和经济损益分析 9.1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9.1.1 编制原则 a) “谁污染、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原则。对于既保护环境又为主体工程服 务,以及为减轻或消除因工程新建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等,需采取的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和环境工程管理等措施,其所需的投资,应根据其项目的依附性质,列入 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本次环评考虑须由建设单位承担的环保投资,移民安置和专项 设施复(改)建工程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其环保投资不列入本报告(8.2.3 节特别说明 的部分监测费用除外)。 b) “突出重点”原则。对项目影响较大、公众关注、保护等级较高的环境因子进 行重点保护,在经费上予以优先考虑。 c) “功能恢复”原则。对于因工程新建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需采取的补偿措施; 凡结合迁、改建提高标准或扩大规模增加的投资,应由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产权 所有者自行承担。 d) “一次性补偿”原则。对工程所造成的难以恢复、改建的环境影响对象和生态 与环境损失,可采取替代补偿和生态恢复措施,或按有关补偿标准给予一次性合理 补偿。 e) “一致性”原则。环境保护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 9.1.2 编制依据 a)《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2013 年版)》; b)《水电工程费用构成及概(估)算费用标准(2013 年版)》; c)《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07 年版)》; d)《关于颁布<水电工程设计概算费用标准(2007 年版)>第 1 号修改单的通知》 (可再生定额〔2011〕7 号); e)《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利部水规 总〔2003〕67 号文); f)《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 2003 年 1 月); g)《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 2003 年 1 月); 52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h) 其余同主体工程概算,对于绿化工程中的苗木价格等采用巩义市市场价格。 9.1.3 投资项目划分 本工程环境保护项目分为环境保护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 环境保护工程划分为:水环境保护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大气环境保护工 程、声环境保护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人群健康保护工程、环境监测。 水土保持工程划分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施工 临时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程。 9.1.4 基础资料 9.1.4.1 基础单价 a) 人工预算单价 工程措施及临时措施人工预算单价与主体工程保持一致。 b) 主要材料预算单价 工程措施材料与主体工程一致,主体工程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采用当地现行价 格价。植物措施材料单价以工程所在地市场价格为准。 9.1.4.2 独立费用 a) 环境管理费:根据工程规模,费用为200万元。 b) 环境监理费:根据工程规模,费用为630万元。 c) 咨询服务费:根据工程规模,费用为500万元。 d) 环境保护设计费:根据工程规模,费用为750万元。 e) 科研实验费:根据工程规模,费用为30万元。 9.1.4.3 预备费 a) 基本预备费:按工程措施和独立费用之和的 6.0%取值。 b) 价差预备费:价差预备费由主体工程统一计列。 c) 建设期利息:建设期利息由主体工程统一计列,本报告不列建设期利息。 9.1.5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9.1.5.1 环境保护总投资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保护总投资为 12799.19 万元,其中环境保护专项 53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投资 9964.69 万元,独立费用 2110.00 万元,基本预备费 724.50 万元。具体分 项投资情况见表 10.6.1。 表 10.6.1 序 号 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表 工 程 名 称 投 资(万元) 一 环境保护措施 9964.69 1 水环境保护 6913.54 1.1 废水处理 5932.515 1.2 生活污水处理 881.025 1.3 运行期水环境保护 100 2 生态环境保护 1252.7 3 大气环境保护 420.00 4 声环境保护 11.45 5 固体废物处理 501.40 6 人群健康 53.00 7 环境监测 812.6 7.1 水质监测 446.4 7.2 生态监测 292 7.3 大气监测 22.4 7.4 噪声监测 16.8 7.5 人群健康监测 35 二 独立费用 2110.00 1 环境管理费 200 2 环境监理费 630.00 3 咨询服务费 500.00 4 科研勘察设计费 780 4.1 科研试验费 30 4.2 环保设计费 750.00 三 基本预备费 724.5 四 环境保护总投资 12799.19 53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9.1.5.2 主要分项工程投资 a) 水环境保护措施投资 水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为施工区水环境保护措施工程的投资,见表 9.1.5-2。 表 9.1.5-2 序 号 项 目 水环境保护措施投资概算表 单位:万元 土建费用 设备费用 安装调试 运行费用 投资(万元) 1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2694.675 2769.285 415.395 934.2 6813.54 1.1 砂石废水 813.375 1426.77 214.02 540 2994.165 1.2 混凝土拌合废水 72.63 3 0.45 0 76.08 1.3 机修含油废水 91.635 133.32 19.995 36 280.965 1.4 洞室排水处理 1156.785 964.695 144.705 259.2 2525.37 1.5 基坑排水 0 33 4.95 18 55.95 1.6 生活污水 560.25 208.5 31.275 81 881.025 2 运行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0 0 0 100 100 2694.675 2769.285 415.395 1034.2 6913.54 3 合 计 b) 生态保护投资 本 项 目 生 态 保 护 投 资 主 要 包 括 生态保护宣传与教育、生态敏感区保护、生 态景观建设与恢复等 。 生 态 保 护 投 资 具 体 实 施 年 限 及 投 入 费 用 见 下 表 。 表 9.1.5-3 序号 项 目 单位 生态保护投资表 工程量 单价 投 资 /数量 元 万元 6 200000 120 1 生态保护宣传与教育 2 生态敏感区保护 2.1 隔离网 m 10000 100 100 2.2 指示牌 个 150 500 7.5 2.3 虫蚁防治 年 6 20000 12 2.4 外来入侵种消除 年 6 30000 18 3 生态流量监控设施 套 1 700000 70 4 生态景观恢复与建设 年 137.5 925.2 532 备 注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9.1.5-3(续) 序号 项 目 单位 工程量 单价 投 资 4.1 生态景观恢复 (1) 生态系统修复 hm2 120 26000 312 (2) 植被恢复 hm2 60 18000 108 4.2 边坡景观优化 505.2 (1) 枢纽岩质边坡 81 5 注 420 种植槽 (2) 备 4500 个 180 81 424.2 道路岩质边坡 种植槽 个 15400 180 277.2 网喷混凝土 hm2 21000 70 147 1252.7 合计 c) 大气与声环境保护投资 本工程大气环境保护费用为 420 万元;施工区噪声防护措施费用为 11.45 万 元。投资概算见表 9.1.5-4、表 9.1.5-5。 表 9.1.5-4 大气环境保护投资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道路洒水降尘 1.1 设备、设施的采购 及安装 1.1.1 洒水车 辆 2 1.1.2 清水泵 台 2 1.1.3 喷淋管路 套 2 1.2 设备设施运行维护 项 1 2 施工作业面降尘 2.1 设备、设施的采购 及安装 2.2.1 清水泵 台 2 2.2.2 喷淋管路 套 2 2.2.3 雾炮机 台 10 总价(万元) 100 250 53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9.1.5-4(续 0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总价(万元) 2.1 设备设施运行维护 项 1 3 场地洒水及冲洗 项 1 20 4 施工围挡等 项 1 50 420 合计 表 9.1.5-5 声环境保护投资表 目 单位 工程量 /数量 单价 元 合 计 万元 1 禁鸣标志 个 30 350 1.05 2 警铃 个 20 200 0.40 3 其它 4 合 序号 项 10 - 计 - - 11.45 d) 固体废物处理投资 本工程固体废物处理费用为 501.40 万元,投资概算见表 9.1.5-6。 表 9.1.5-6 序号 项 目 单 位 固体废物处置投资概算表 数 量 单 价 费 用 1 垃圾桶 个 60 800 4.80 2 果皮箱 个 40 150 0.60 3 垃圾收集、 处置费 项 1 2600000 260.00 4 危废收集桶 个 8 2500 2.00 5 危废处理 年 7 120000 84.00 6 危废暂存(间) 项 1 1500000 150.00 - - - 501.40 7 合 计 备 交当地环卫部门 处理、处置 交有资质的危废 单位处置 e) 人群健康保护投资 本工程施工区人群健康保护费用为 198.55 万元,投资估算见表 9.1.5-7。 534 注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9.1.5-7 序号 项 目 人群健康保护投资概算表 单位 数量 单 价 费 用 元 万元 1 食品卫生管理与 监督 项·年 7 40000 28 2 卫生防疫 个 1 250000 25 3 合计 - - 53 备 年费用 4 万,7 年 f) 环境监测投资 环境监测总投资为 812.6 万元,各项环境监测费用见表 9.1.5-8。 表 9.1.5-8 序号 项 目 环境监测费用概算表 监测 点数 项 目 频次 个 个 个 元/次 单价 费用 年度数 万元 1 水质监测 - - - - - 446.4 1.1 施工期水质监测 - - - - - 352.8 1.1.1 施工期地表水监测 6 11 2 1000 7 92.4 1.1.2 生产废水监测 6 5 4 1000 7 84 1.1.3 生活污水监测 3 9 4 1000 7 50.4 1.1.4 地下水监测 3 14 2 1000 7 58.8 1.1.5 饮用水监测 2 24 2 1000 7 67.2 1.2 运行期地表水监测 6 26 2 1000 3 93.6 2 施工区大气监测 4 1 4 2000 7 22.4 3 施工区噪声监测 3 1 4 2000 7 16.8 4 生态监测 - - - - - 292 4.1 陆生生态调查 8 - 2 50000 10 100 4.2 4 - 2 80000 2 32 4.3 水生生态调查(施 工期) 水生生态调查(运 行期) 7 2 100000 8 160 5 施工人员健康监测 1 1 50000 7 35.0 - - - 812.6 6 合 计 - - 535 注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9.1.5.3 环境保护分年度投资 本工程环境保护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其分年度计划见表 9.1.5-9。 表 9.1.5-9 项 目 筹建期 第1年 分年度环境保护投资表 单位:万元 第 2 年 第 3 年 第 4 年 第 5 年 第 6 年 运行期 总计 水环境保护 4057.84 1691.96 189.37 189.37 306.26 100 6913.54 生态环境保护 65.15 197.1 224.725 224.725 224.725 224.725 82.61 8.94 1252.7 大气环境保护 243.33 32.3 32.3 32.3 32.3 32.3 7.05 8.12 420 1.45 2 2 2 2 1 1 0 11.45 99.09 99.09 49.09 49.09 49.09 20.08 0 501.4 声环境保护 固体废物处置 135.87 189.37 189.37 人群健康保护 0 32.31 12.61 2.02 2.02 2.02 2.02 0 53 环境监测 90.84 153.73 87.83 86.27 86.27 86.27 72.2 149.19 812.6 合 4594.48 2208.49 647.925 585.775 585.775 584.775 491.22 计 266.25 9964.69 9.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根据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经济论证结果,对本工程建设的 环境影响进行经济损益分析。分析计算中,考虑了本工程建设与生态效益、社会环 境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条件,按照等效、替代原则计算环 境效益;以减免不利环境影响或达到恢复、补偿效果所需的费用计算环境损失。 9.2.1 环境效益分析 从保护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本工程建设的 环境效益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构成。其中,经济效益为主要表现为本 工程的发电效益;社会效益为本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贡献;生态效益包括本 工程替代燃煤和替代工程所需的环境保护投资。 9.2.1.1 经济效益 抽水蓄能机组的良好备用作用和动态响应特性,有利于消纳区外来电,将为 河南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灵活、启停快速, 可为电网提供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容量、也是电网出色的频率调节和电压 稳定电源。提高电网供电质量的同时,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电站 主要承担河南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电站建成 53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后可缓解河南省火电机组启停、压负荷调峰压力,还可以有效改善火电运行工 况,优化系统电源结构,显著提高系统的整体经济性。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 大,可使巩义市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大量利用,增加地方就业机会的同时,还 将增加建筑材料、工程机械和日常生活用品等物资的需求,对工程所在地经济有 较大的拉动作用,电站经济效益显著。 9.2.1.2 社会效益 随着本工程的建设,可部分解决河南电网调峰问题,有利于河南经济的良好发 展,该部分效益难以货币化,暂不计列。 电站总工期 69 个月,期间大量施工人员的生活需求将主要由当地农产品及服务 满足,消费需求的猛增,将极大促进地方农业、餐饮业和其它服务业的发展,有利 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站建成后优化电站永久建筑物的造型和景观、尽量与周边景观相融合,上、 下水库下放一定的生态流量,可以以电站工业旅游为龙头兼顾开发生态旅游、科学 教育、会务、休闲度假等,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将有助于带动周边其它景点的 旅游。 9.2.1.3 生态效益 河南省电源主要由水电和燃煤火电组成,水电比重较大,但受制于防洪、航运 等综合利用要求,特别是小水电比重大,整体调节能力不强。蓄能电站的调峰填谷 作用,可改善系统火电的运行工况,降低火电的调峰率,提高火电年利用小时数。 本电站 1200MW 容量投入系统运行后,使用的是清洁能源,同时每年可减少系统火 电标准煤耗 82.7 万 t,并相应减少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化物等排放,减 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206.39 万 t/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 3.64 万 t;同时,还减免了 火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废水、废热污染问题。按照我国火电脱硫运行费用一般为 6000 元/t,则每年可节约脱硫费 2.23 亿元,20 年运行就可节约 44.54 亿元。从以上分析 可知,工程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炭资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有利于 区域环境的改善,符合节能减排政策。 可知,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的兴建,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 53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9.2.2 环境损失分析 采用“恢复费用法”,以减免不利环境影响或达到恢复、补偿效果所需费用进行 计算。根据本工程建设及区域环境特点,为减免、恢复或者补偿不利影响所采取 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施工废(污)水处理、生态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噪声防护措施、固体废物处理措施、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及 环 境监 理 等。 为保证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需要投入的环境保护总投资为 12799.19 万元。 9.2.3 环境影响损益分析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工程的生态效益明显,电站运行 20 年所节约的燃煤和 脱硫费用已超过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总投资,可货币化的环境效益大于环境 损失补偿。类比其他抽水蓄能电站如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仙居抽水蓄能电站进行 统计分析,电站的建设对优化电网结构、稳定电网运行和协调区域旅游发展、调整 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起到很重要的积极作用。电站建设有助于提高 河南电网的供电质量,有效缓解河南东电网的调峰压力,优化系统电源结构,改善 火电运行工况,提高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对改 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增加劳动就业,发展地方经 济等方面具有积极地意义;对电网更好地服务和对河南省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从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角度,本工程的新建是合理可行的。 53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0 评价结论 10.1 工程概况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郑州市下辖的巩义市境内,站点距郑州市直线距离约 50km,距离巩义市区直线距离约 7km。下水库有乡村水泥路至下库坝址处,交通较 为方便;上水库所处地理位置山高坡陡,对外交通不便。 根据河南省电力系统需求,结合工程库址建设条件,本工程方案概述如下: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本工程等别为一等,工程规模为大(1)型。上、下水库 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输水系统建筑物、地下厂房、母线洞、主变室、地面开 关站等永久性主要建筑物按 1 级建筑物设计;排水廊道、电缆洞等次要建筑物按 3 级建筑物设计;其它临时建筑物按 4 级建筑物设计。 上水库挡水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为 200 年,校核洪水重现期为 1000 年。下水 库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 200 年,校核洪水重现期为 2000 年。消 能防冲建筑物洪水标准按 100 年一遇洪水设计。根据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 数区划图》,工程区 50 年超越概率 10%时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值均为 0.1g,加速度 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0s,上、下坝址及库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枢纽布置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面开关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等 部分。 上水库位于青龙沟黄家山附近,推荐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 0.34km2,多年平均 年径流量 3.49 万 m3。上水库正常蓄水位 855.00m,死水位 815.00m,调节库容 752 万 m3。上水库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库岸防渗及库底防渗结构、上水 库进/出水口等。 上水库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 860.00m,最大坝高 142.00m(坝 轴线处),坝轴线长 421.00m,坝顶宽度为 10m,不设置泄水建筑物。上水库采用“库 周钢筋混凝土面板+库底土工膜”全库盆防渗。 输水发电系统整体布置于黄家山山体中,始于上水库面板堆石坝左坝肩上游约 58m 处,在下水库大坝上游左岸直线距离约 1668m 山坡处布置下水库进/出水口。 上、下水库进/出水口水平距离 约 2086m,距高比约为 4.6。电站发电额定水头 455m、最大水头 488m、最小水头 419m,额定流量 76.2m3/s;抽水工况最大扬程 53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491.9m、最小扬程 429.4m,最小扬程流量 67.7m3/s。 上、下水库进/出水口之间输水系统总长(④机)2492.962m,其中引水系统总长 1173.522m,尾水系统总长 1319.44m。 厂房采用首部式布置方式,距上水库进/出水口平面直线距离约 700.0m,距下水 库进/出水口平面直线距离约 1300.0m。地下厂房纵轴线方向为 N83.192°E,引水、 尾水系统均采用两洞四机布置,输水线路正进正出。地下厂房安装 4 台单机容量为 300MW 的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 1200MW。洞室围岩主要为微风 化~新鲜寒武系朱砂洞组厚层灰岩、豹皮状灰岩,岩体强度高,为厚层状缓倾角岩 体,未发现规模较大的断层通过,围岩工程地质类别主要为Ⅲ类,局部可达Ⅱ类。地 下厂房和主变室洞室整体稳定性较好。厂区建筑物主要包括地下厂房洞室群和地面 建筑物。地下厂房洞室群包括主副厂房、主变洞、母线洞、高压电缆平洞、进厂交 通洞、通风兼安全洞、排水廊道等建筑物。地面建筑物即 GIS 开关站,由 GIS 室、 中控楼、柴油发电机房和出线平台四部分组成。 下水库位于后寺河佛湾附近,河谷地形为不对称的“V”型,地形整体较整齐,两 岸山顶高程均高于正常蓄水位以上,无低矮垭口,地形封闭条件好。下水库正常蓄 水位 388.00m,死水位 367.00m,调节库容 773 万 m3。下水库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 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泄洪放空洞、库岸防护、库尾重力坝及生态放水管等部分 组成。 下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 397.00m,最大坝高 74.00m(坝轴线 处),坝轴线长 280.47m。大坝上下游面坝坡坡比均为 1:1.4,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防 渗,并与坝基及坝肩的水泥防渗帷幕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坝体堆石料分区从上游 至下游依次为盖重区、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下游网格梁+植草护 坡。 下水库坝址集水面积 51.0km2 ,校核洪峰流量(P=0.05%)2620m3/s,集水面积及 洪峰流量均较大,需设置泄水建筑物。为方便运行,设置开敞式无闸门控制侧槽溢 洪道和泄洪放空洞联合泄洪,泄洪建筑物均布置在大坝右岸。溢洪道堰顶高程 388.0m,溢流堰总净宽 95m。泄洪放空洞与导流洞完全结合布置,工作闸门孔口尺 寸 3.5m×4.0m。 54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电站额定水头 455m,输水系统水平长度约 2086m,距高比为 4.6。电站装机容 量 1200MW ,安 装 4 台 单机容 量 为 300MW 的 单 级 混流 可逆 式机 组 , 电站 初拟 500kV 出线 2 回接入嵩山 500kV 变电站。 本工程选址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不涉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 亦不涉及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等水土保持敏感区。工程周边环境现状 质量良好,工程建成后将形成新的水库景观,工程建设会改善当地的交通、电力等 基础设施条件,对带动地方经济、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工程建成后的社 会、经济效益显著。 按 2022 年 4 季度价格水平进行投资计算,工程静态投资 717908.87 万元,其中 枢纽工程投资 546938.60 万元,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费用 16590.56 万元,独立费 用 120979.00 万元,基本预备费 33400.71 万元,单位千瓦静态投资 5983 元。工程总 投资 869170.66 万元,其中价差预备费 57863.65 万元,建设期利息 93398.14 万元。 本设计概算的工程总投资中不包括送出工程投资。 开工至第一台机组发电期内静态投资为 677103.80 万元,开工至第一台机组发 电期内动态总投资为 800271.63 万元。 10.2 工程分析 本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鼓励类的电力项目,符合 国家产业政策;工程建设与《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河南省抽 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2021-2035 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纲要》、《河南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30 年)》、《河南省能源 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30 年)》、《巩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有关 规划相符合。工程建设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 要》要求。 本工程不涉及河南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国家一级公益 林和一级保护林地、永久基本农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符合 “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工程涉及整合优化前的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南嵩 顶国家森林公园,根据上报待批复的河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工程建设不 54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涉及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目前,当地 政府正在开展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工作。在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获得行政许 可,并落实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后,不再制约本工程建设。工程需从 坞罗水库补水,但补水利用巩义市分配的陆浑水库用水指标节余用水量,不会对坞 罗水库的原有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工程产生较大影响,下一步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 要求开展节水评估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等工作,确保本项目使用的节余水指标不 会对巩义市农业用水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水权交易的形式保证供水。 本工程施工期废污水经处理后大部分回用,少量达标排放。运行期没有工艺废 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不会触及环境质量底线。报告书提出了合理的生态流量下泄 要求,通过抽蓄电站调峰可提高电网消纳能力和运行稳定性,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 求。经与河南省、巩义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工程所涉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 准入清单全面比对,确认本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项目建设解除森林公园和水源保护地制约,确保项目补水工程使用的节余水指 标不会对巩义市农业用水产生较大影响,并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前提 下综下,本工程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管控要求。 10.3 环境现状 a) 本工程位于河南郑州市下辖巩义市境内,上水库位于后寺河左岸青龙沟内, 库盆为沟谷地貌,库区冲沟发育,植被茂盛。沟槽较顺直,总体流向为近正北向, 沟谷横断面呈“V”形,沟底较平缓,沟内无常年流水,为季节性干沟,拟建坝址下游 约 150.00m 处基岩陡坎位置常年有水,呈线状流水落下,流量约 5L/min。库区山体 雄厚,两岸地形陡峻,多为悬崖陡坎,地形坡度为 40°~50°。库盆两岸山脊高程, 左岸一般为 840.00m~880.00m,右岸为 860.00m~960.00m,沟底高程 718.00m~ 852.00m。右岸分水岭较宽厚,在正常运行控制水位 855.00m 高程时,除坝肩处山体 较单薄厚度为 213.00m 外,库盆右岸分水岭厚度均大于 300.00m;左岸分水岭相对 单薄,在正常运行控制水位 855.00m 时,左岸山体最小厚度为 42.00m,最大厚度也 仅为 110.00m。库外左、右岸多为悬崖陡坎,地形坡度 30º~80º,区内植被覆盖较 好。下水库库盆位于后寺河,后寺河为两岸山体最低排泄基准面,河流流向由东南 向西北,河道弯曲,河谷整体较宽,呈“U”型,两岸坡度左缓右陡,左岸地形坡度 54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5°~40°,右岸地形坡度 20°~55°。水库库盆呈长条形,两侧多黄土堆积。水库库 盆周边地形总体较整齐。水库两岸山体雄厚,地形分水岭较宽厚,无低矮垭口,地 形封闭条件好。正常蓄水位 388.00m 时,水面宽约 215.00m。区内植被覆盖较好。 b) 工程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和 极地大陆高压控制,天气晴冷,干燥,气温低,降水较少;春季暖气团势力逐渐转 强,升温快,多风,气候多变;夏季受蒙古热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炎 热,多雨;秋季冷气团逐渐侵入,降温急,降水减少。又由于境内地貌特点,东南 部及南部山区气温低,雨雪多;向北随山势降低,气温增高,降水减少;至中部丘 陵和平原区雨水中等,西北邙岭及西南鲁庄地区,温度稍高,雨水偏少。主要灾害 性天气有:干旱、高温、雷暴、暴雨、大风、冰雹、低温冻害、连阴雨、寒潮。 c) 本工程上、下水库分别位于后寺河不同支流上;上水库坝址位于青龙沟,集 雨面积 0.34km2,多年平均流量为 0.001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3.486 万 m3;下水 库位于后寺河,集雨面积为 51km2,多年平均流量为 0.166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522.80 万 m3。 d) 本工程所处的后寺河流域有一定的工业污染源,但近年来因为管理得当,地 表水水质情况不断改善,主要污染类型为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源。工程区周边的后 寺河水库、坞罗水库、后寺河水库下游河道、慈云寺水库处地表水各项水质指标均 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地下水各监测指标 均能 满 足 《地 下 水 环境 质 量 标 准》 (GB/T14848-2017)Ⅲ类标 准 , 地 下水 水 质良 好。 e)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工程生态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面 积占总评价区 86.85%%。评价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以灌丛生态系统类型为主,占评价 区 67.41%。 评价区分布有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极危(CR)的物种银杏 1 种,为栽培种;评级为易危(VU)物种胡桃、杜仲、鸡爪槭 3 种均为栽培种,评级为 近危(NT)物种河南海棠、黄檀、多花黄精、河南唐松草等 4 种,中国特有植物 47 种,其中有 7 种为栽培种。 评价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 4 纲 24 目 62 科 145 种;记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54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种,河南省级保护野生动物 7 种。评价区分布有:珍稀濒危物种,濒危(EN)4 种,易危(VU)4 种。中国特有物种 10 种。 水生生态评价区域 5 个采样点采样,共发现浮游植物 3 门 41 种(属),浮游动物 4 类 19 种(属),底栖动物 7 种(属),鱼类 3 目 4 科 17 种。评价区内没有发现国家和 河南省重点保护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极危、濒危和易危水生野生动物分 布。评价区鱼类产卵场零星分布于慈云寺水库和后寺河水库沿岸浅水区域以及后寺 河入伊洛河口,没有集中式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分布较为零散,没有集中分布的鱼 类索饵场;后寺河水库、慈云寺 4 个梯级水库常年有水,满足鱼类越冬需求,是较 适宜的鱼类越冬场。 e) 工程区及周围区域内无工矿企业等大气、噪声污染源。工程区大气中的二氧 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总悬浮颗粒物(TSP)等指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二 级 标 准 的 要 求 。 工 程 区 的 环 境 噪 声 达 到 《 声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GB3096-2008)的 2 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良好。 f) 工程下水库所在的后寺河为山涧季节性河流和水库生境,下水库坝址至库尾 河段干涸,库尾及以上河段有慈云寺 4 级水库和多处拦河坝阻隔,坝下至后寺河水 库库尾河段干涸,后寺河水库坝下至双拥公园以上部分河段固化干涸,双拥公园滚 水坝至入伊洛河口部分河段干涸。评价区河流阻隔、水量分配不均,水生生态系统 生境破碎化问题较突出。工程评价区植被类型简单,林分组成单一,山地区域土层 较薄,基岩多裸露,易造成水土流失。 10.4 主要环境影响 10.4.1 地表水环境影响 a) 水文情势影响 1) 施工期 工程施工期所需补水新水量均需要利用已有管线从坞罗水库进行补水。坞罗水 库是陆浑水库为巩义市供水的中转水库,项目所使用的水量均利用陆浑水库供给巩 义市的用水指标的节余量,不会改变坞罗水库水资源总水量;项目施工期的补水不 会对坞罗水库的水文情势产生较大影响,坞罗水库水文情势基本维持在项目实施前 的状态。 54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上库地处原始山地,上库所在青龙沟一般为干沟,与其他支沟汇合之前没 有长流水,工程施工期施工导流均采用围堰的隧洞导流方式,优先保障下游生态流 量,施工期上水库下游河道水文情势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工程下水库上游有梯级水库慈云寺水库、洪河水库,下水库坝址下游约 2km 为 已有后寺河水库大坝,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后寺河道有多座拦河坝,后寺河山涧季 节性河流,枯水期出现断流,丰水期也无常年流水。工程施工期施工导流均采用围 堰的隧洞导流方式,优先保障下游生态流量。工程多年平均来水、平水年、枯水 年,受上游梯级水库拦蓄和天然来水不足影响,多数时段坝下生态流量不足,对下 水库坝下后寺河水库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后寺河大坝下游河道至河口段水 文情势影响较小。在来水量较小情况下,需进一步控制施工强度,优先保证生态流 量下泄;在天然来水不足以满足生态流量时,来水全部供给生态流量下泄。 2) 初期蓄水期 工程初期蓄水期所需补水新水量也均需要利用已有管线从坞罗水库进行补水。 坞罗水库是陆浑水库为巩义市供水的中转水库,初期蓄水期水量均利用陆浑水库供 给巩义市的用水指标的节余量,不会改变坞罗水库水资源总水量;项目初期蓄水期 的补水不会对坞罗水库的水文情势产生较大影响,坞罗水库水文情势基本维持在项 目实施前的状态。 本工程上库地处原始山地,上库所在青龙沟一般为干沟,与其他支沟汇合之前 没有长流水,工程设计方案已考虑在副坝环库公路沿岸建设截排水沟,将库周汇水 导至坝下河道,上水库下游河道水文情势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本工程下水库径流量较小,天然来水不足,初期蓄水期,当本工程下水库在上 游来水较充足的月份应充分考虑生态流量泄放要求后,其余用水用于水库蓄水,不 考虑下泄。当上游来水不足的月份需优先保证生态流量需求,上游来水需来多少下 泄多少保证下游生态流量,蓄水所需水量全部考补水工程补充。工程建设前,下水 库坝址下游约 2km 为已有后寺河水库大坝,同时下游后寺河道有多座拦河坝,河道 枯水期断流,丰水期也无常年流水;工程蓄水期虽然会对后寺河水库(现已取消其主 要功能)的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且可控;工程下水库设置了生态流量 泄放措施,在后寺河水库及下游拦水溢流坝按照《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 54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价报告书》及审查意见要求完善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后,会对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水 删除[朱波]: 由于已有后寺河水库未考虑生态流量泄放措 文情势和水生生态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 施,而本工程下水库考虑了生态流量下泄到后寺河水库大 坝下游河道,因此 3) 运行期 工程运行期所需补水新水量也均需要利用已有管线从坞罗水库进行补水,但所 需水量较施工期和初期蓄水期大幅减少,仅用于补充工程上下水库的蒸发和渗漏 量。坞罗水库是陆浑水库为巩义市供水的中转水库,运行期水量均利用陆浑水库供 给巩义市的用水指标的节余量,不会改变坞罗水库水资源总水量;项目运行期的补 水不会对坞罗水库的水文情势产生较大影响。 上水库建成后集雨面积小,遇强降雨通过坝下天然冲沟两侧汇水进入下水库, 坝下仍有短暂性流水,且上库建成环库公路后,上库汇水通过环库公路截水沟排至 坝址下游,不会对坝下水文情势造成影响。 下水库大坝下游约 2km 的后寺河水库未设置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仅汛期多余来 水下泄,非汛期坝下河段水量较少,后寺河存在季节性减脱水的情况。后寺河水库 大坝下游后寺河道有多座拦河溢流坝,同时后寺河水库现已取消饮用水源地功能, 并且原有生活供水、灌溉功能已有替代方案,因此工程虽然会对后寺河水库的水文 情势产生影响,但进一步的影响有限且可控;由于下水库坝下有后寺河水库大坝, 和多座拦河溢流坝,工程建设对于后寺河大坝至伊洛河河口处水文情势变化影响较 小,同时本项目建成后在下水库考虑增设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下泄流量 0.0097m3/s 作为区间生态及下游用水,在后寺河水库及下游拦水溢流坝按照《伊洛河流域综合 删除[朱波]: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查意见要求完善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后,会对后寺河 水库大坝下游水文情势和水生生态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 ,会对水文情势有一定的有利影响。 b) 水质影响 施工期,废污水经处理后大部分回用,少量达标排放,对下游河道水质影响较 小。 初期蓄水期,由于库底残留的树枝树叶等腐败,以及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逐渐 释放,库区水质可能有所变差;蓄水完成一段时间后,随着污染物释放殆尽,水库 水质将会逐渐好转。 546 删除[朱波]: 下放到后寺河水库大坝下游河道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运行期,电站本身不产生水污染物,主要废(污)水为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少 量机修含油废水,采取措施处理后回用,上、下水库水量交换频繁,增加了溶解氧 含量,促进有机物溶解,水库出现富营养化可能性较小。 c) 大坝阻隔 上、下水库均位于伊洛河支流后寺河,现状上水库所在支沟为干沟,且上水库 位于支沟源头汇水通过环库公路截水沟排至坝址下游,大坝建设基本不会改变现有 生境现状;现状下水库下游建有后寺河水库大坝和多座拦河坝,已对后寺河上下游 的水生生物的活动和基因交流通道产生一定阻隔影响;且河道为季节性河道,现状 仅在后寺河水库处、拦河坝处、汇入伊洛河口处存在部分水面,现状水生态系统匮 乏,新建下水库大坝不会对后寺河流域已存在的阻隔影响,产生较大影响。 d) 水温影响 上、下水库的水温结构均为混合型,不会产生水库水温分层现象,不会对坝址 下游水温产生不利影响。 10.4.2 地下水环境影响 a) 施工期产生的各项污废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的明显的 影响。 b) 工程区上水库库内、库周地下水位埋深均较大,库周分水岭地下水位远低于 正常蓄水位,水库可能存在渗漏风险影响。 c) 工程区下水库地层有良好完整隔水层,且未见较大溶洞及溶蚀现象库区产生 渗漏的可能性小。 d) 工程输水发电系统地下洞室开挖后,一般不会对地下水水位和周边环境生态 产生较大影响,在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局部部位可能会出现涌水现象,部分出水 点若会持续出水,可能引起沿线局部地下水位的下降,进而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 影响,并间接导致地表植被生长受到影响。 10.4.3 生态影响 a)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评价区分布有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极 危(CR)的物种银杏 1 种,为栽培种;评级为易危(VU)物种胡桃、杜仲、鸡爪槭 3 种 54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均为栽培种,评级为近危(NT)物种河南海棠、黄檀、多花黄精、河南唐松草等 4 种,中国特有植物 47 种,其中有 7 种为栽培种。施工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施工活动 将破坏施工区植被,失去原有的自然性和生物生产力,降低景观的质量与稳定性。 施工结束后,临时占用地的植被类型可通过人工恢复还原到现有的质量水平,永久 占用地将成为人工基底的景观类型。工程运行期会淹没部分植物,影响较大的自然 植被为林地、耕地、草地,但这些植被在区域内较常见,也是植被恢复的主要对 象。水库蓄水后,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内土壤和空气湿度,改善区内生态环境, 工程运行对当地植物影响较小。评价区范围内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河南省 保护植物。 b)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评价区范围内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12 种,河 南省级保护野生动物 7 种。珍稀濒危物种,濒危(EN)4 种(中华鳖、乌龟、黑眉锦蛇 和王锦蛇),易危(VU)(无蹼壁虎、乌梢蛇、玉斑锦蛇和豹猫)4 种。中国特有物种 10 种。工程施工期随着工程施工活动、施工区的建设占地,以及施工机械运行和施工 人员活动带来的干扰,均会破坏现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动物栖息环境发生 改变,对该区域的野生动物将产生不利影响,但它们会迁移到非施工区或非淹没区 找到相同或相似生境,因而对其生存不会造成威胁。工程建成后,陆生动物影响会 随着施工影响源不复存在而消失。 c)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工程区无珍稀保护鱼类及集中鱼类“三场”分布,区内主 要为小型鱼类,且现存数量较少。电站蓄水后,适应阔水水域生活的鱼类将会增 加,鱼类资源量增加。 d) 对河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影响:工程占用河 南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占地面积为 125.02hm2,占用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内占 地面积为 186.85hm2。工程占用两个森森公园的面积比例较小,工程建设施工会对森 林公园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占用区域无明显的森林景观分布,不会对森林公 园内的主体景观产生影响,相反,水库形成后将会增加区域内景观功能,对森林公 园内的景观和景点的影响较小。工程占地区域内未发现有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植物 分布,评价区内分布的调查到的保护动物主要为鸟类,其活动范围大,工程建设和 运行对森林公园内的植物和动物资源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54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e) 对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保护区位于下水库 所在后寺河汇入的伊洛河至黄河段,距下水库坝址约 17.7km。后寺河占伊洛河多年 平均流量比例很小,仅为约 0.17%,入伊洛河区间多处干涸断流,水流经下水库坝 下与保护区之间现存后寺河水库以及多座拦河坝调节,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 设对保护区的水文情势变化基本不会产生影响。综上,本工程不占用保护区面积和 生境,对保护区水文情势基本不会产生影响,工程建设对水产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 及其生境影响很小。 10.4.4 大气环境影响 水电工程作业面大,污染源分布分散,且多为露天排放,经大气扩散和稀释 后,有机废气浓度一般比较低,粉尘是水电工程施工最主要的污染源,尤其开挖产 生的飘尘和施工车辆引起的扬尘。由于废气和扬尘产生量也较小,采取有效防治措 施后,对施工区周围环境和人员健康影响小。 10.4.5 声环境影响 声环境污染源主要是开挖爆破和施工机械设备运转,本工程距离周边居民较 远,工程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小。 10.4.6 固体废物影响 工程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分类收集、集中处置后,对施工区河段以及施工 区下游的水环境影响较小。运行期电厂生活管理区生活垃圾和厂房废机油等,产生 的数量很小,生活垃圾可纳入地方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废机油等委托有资质单位处 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10.4.7 工程补水影响 初期蓄水期总长 27 个月,上、下水库初期蓄水量合计为 966 万 m3,主要利用 坞罗水库中转补水进行补给,实际补水来源为陆浑水库。工程补水水源利用陆浑水 库供给巩义市的指标的节余用水量,不会新增坞罗水库的供水量,对坞罗水库水文 情势和水生生态产生较大影响。工程虽然利用坞罗水库向后寺河、西泗河、东泗河 河道补充生态用水的已有管线,但工程补水利用巩义市的节余用水量,不会改变原 有坞罗水库向上述河道补充的生态用水量,也不改变坞罗水库原有的水资源配置和 供水工程,工程不会对坞罗水库原有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工程较大影响。 54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0.5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0.5.1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流量保障措施:本工程上水库因为多年平均流量过小,截排水将直接流向 下游,不入库;下水库需分下泄不少于 0.0097m3/s 的生态流量。 上水库:沿上水库库岸布置环库公路,环库公路外侧设有排水沟,截排水不入 库直接排向下游,供下游生态用水需要。 下水库:为保证下游生态的要求,下水库设置生态放水管。生态流量管结合预 泄洪放空洞布置,采用管径为 600mm 的钢管,进水口高程位于死水位 367.00m 以 下,供水管全长约 528.2m,其进口高程为 357.00m,在进口处设置拦污网,防止杂 物进入堵塞钢管,管线垂直向下转弯沿泄洪放空洞底板布置,与底板坡度相同延伸 至出口,经过消能挑坎混凝土从其右导墙穿出,出口处设操作平台及控制阀门,对 泄放流量控制,下泄水流经放空洞末端护坦及引渠自流至下游河道。 废污水处理:针对砂石加工废水、混凝土生产废水,采取高效浓缩混凝沉淀法 进行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外排。含油废水隔油处理后继续用于场地冲洗。基坑排水 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达标后大部分回用,少量达标后排放。洞室排水采取前期采用 “絮凝沉淀+过滤”工艺,后期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达标后大部分回用,少量达标后 外排。生活污水经一体化设备处理大部分回用,不外排。为保护水库水质,蓄水前应严 格执行库区清理,加强库区水质保护和管理。 10.5.2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a) 要严格控制废污水的收集与排放,做到有效管控,不污染地下水。在不可避 免的跑、冒、滴、漏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固态吸油材料将废油收集转化到固态物质 中,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废水,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b) 对地下富水松散破碎带进行灌浆封堵等措施有效控制地下漏水,尽可能减少 开挖施工对地下水影响,保障地表生态用水。 c) 对不利的水文地质构造高发区超前预报,布置超前探孔,或用地质雷达等技 术探明近距离岩层的富水情况。对较大出水点提前做好灌浆封堵,防止隧洞排水造 成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d) 上水库库周地下水位均低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库内岩溶渗漏问题突出, 550 删除[朱波]: 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议采用全库盆防渗形式。 10.5.3 生态保护措施 陆生生态保护:严格控制施工占地范围,禁止越线施工;加强人员及火种管 理,防范森林火灾;合理确定施工时间,严格执行库底清理,避免破坏清理范围外 的植被;采用乡土物种,及时进行植被恢复;严禁捕猎食用野生动物;加强对重点 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监测;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按水土 保持方案及批复要求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水生生态保护: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防止废污水、固体废物污染水质,破坏 水生生境;保证生态流量下泄。 景观保护措施:本工程位于调整优化后的巩义市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 南省嵩顶国家级森林公园外,但距离较近,工程建设对这些敏感区内景点资源影响 较小,但为进一步保护工程周边景观,对地面永久建筑物进行美化设计,做到与周 边景观相协调;对于水库淹没外的所有边坡和平地,能绿化的均应做绿化处理;施 工完工后,对临时用地均进行平整复垦或绿化处理。 10.5.4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废气和粉尘等大气污染物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尤其是粉尘的影响,采取湿 式作业及对施工区进行洒水、设置雾炮机等除尘、降尘措施减少废气和粉尘的排放 量,施工人员配带口罩、头盔等防护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对自身的影响和危害, 在上、下库各设置一套大气自动监测系统。 10.5.5 声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周边距离附近居民较远,施工噪声主要是对施工区征地红线外动物惊扰的 影响,采取优化施工时序等降噪措施;使用低噪声设备和施工工艺,降低声源;利 用地形,合理布置施工机械,设置限速和禁鸣标志牌;施工人员配戴耳塞等防护措 施,减少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和危害。 10.5.6 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施工弃渣送至临时堆存场根据需求运送至上水库坝后压坡、下水库库底防护处 理。生活垃圾纳入地方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后,送至城管部门指 55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定地点,无害部分铅蓄电池、废机油、含油污泥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10.5.7 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及运行期各类废污水、固体废物应按要求处理和处 置,避免污染工程周边土壤环境;进行表土剥离,用于后期植被恢复;加强施工机 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机械设备油类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人群健康保护措施:为保护施工区施工人员的健康,制定施工人员健康 检疫检查措施和防疫措施。 监理监测措施:施工期对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陆生生态环境、水生生 态环境、水土流失、电磁环境、人群健康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并实施环境监理。运 行期开展陆生生态环境、水生生态环境、水环境监测等工作。 10.6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保护总投资为 12799.19 万元,其中环境保护专项 工程投资 9964.69 万元,独立费用 2110.00 万元,基本预备费 724.50 万元。具体分 项投资情况见表 10.6.1。 表 10.6.1 序 号 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表 工 程 名 称 投 资(万元) 一 环境保护措施 9964.69 1 水环境保护 6913.54 55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0.6.1(续) 序 号 工 程 名 称 投 资(万元) 1.1 废水处理 5932.515 1.2 生活污水处理 881.025 1.3 运行期水环境保护 100 2 生态环境保护 1252.7 3 大气环境保护 420.00 4 声环境保护 11.45 5 固体废物处理 501.40 6 人群健康 53.00 7 环境监测 812.6 7.1 水质监测 446.4 7.2 生态监测 292 7.3 大气监测 22.4 7.4 噪声监测 16.8 7.5 人群健康监测 35 二 独立费用 2110.00 1 环境管理费 200 2 环境监理费 630.00 3 咨询服务费 500.00 4 科研勘察设计费 780 4.1 科研试验费 30 4.2 环保设计费 750.00 三 基本预备费 724.50 四 环境保护总投资 12799.19 10.7 环境风险评价 本工程施工期因意外事故可能产生的风险有炸药和雷管运输风险、油料运输风 险、施工附属企业事故情况下废污水排放。火工材料和油料运输可能出现的环境风 55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险类型是交通事故、火灾和爆炸。 工程运行期风险源主要是地下厂房内透平油和主变洞内主变绝缘油泄漏,一旦 发生泄漏事故,可能会引起电站下水库的水质污染。 一旦以上事故发生,均有可能给周围的水环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针 对以上风险事故,提出了相应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0.8 公众参与 2022 年 10 月 13 日,建设单位河南巩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在巩义市人民政府网 站上公示了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情况。2023 年 4 月 24 日,在征求意见稿 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在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官网上进行第二次公示,公 示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并提供了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的电子版和 纸质版;同时,在河南日报上公示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情况,在建设项目所 在地公众易于知悉的场所也张贴了公告。公示过程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 法》中的相关要求,根据建设单位反馈,征求意见稿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填写提 交的公众意见调查表,也未收到公众针对项目环境影响提出的相关意见或建议。 10.9 综合评价结论 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符合河南省抽水蓄能选点规划与地方经济发展 规划,工程建设可以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促进旅游开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利 于提高区外来电消纳能力、维护电网安全稳定、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 峰、碳中和”目标,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工程不占用河南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的生态保护红线、世界文化与自然遗 产、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地质公园、I 级保 护林地和国家一级公益林等环境敏感区域。符合“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工程涉及巩 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根据上报待批复的河南省自然保 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工程建设不涉及整合优化后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和巩义青 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获得行政许可后,不再制约本工程建 设。工程不占用坞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工程涉及的原后寺河水库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和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已合法取消。工程需从坞罗水库补水, 55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但补水利用巩义市分配的陆浑水库用水指标节余用水量,不会对坞罗水库的原有水 资源配置和供水工程产生较大影响,下一步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节水评 估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等工作,确保本项目使用的节余水指标不会对巩义市农业 用水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水权交易的形式保证供水。 本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枢纽施工产生的废污水、废气、粉尘、噪 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对施工区及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地表开挖造成的植被破坏 和对珍稀濒危植物的影响,施工活动及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和驱赶等;初期 蓄水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水库蓄水占用土地和植被,库底污染物析出对库区水质 的暂时性影响,蓄水过程对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和水生生态的影响等;运行期环境影 响主要表现为大坝阻隔对上下游鱼类活动的影响,上下库水体频繁交换对库区河段 水文情势和水生生态的影响,上下水库形成新的水域景观对当地景观旅游的有利影 响等。 本报告书提出了生态流量泄放、水环境保护措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态修 复等生态保护措施,湿式生产、封闭作业、洒水降尘等大气污染防控措施,降低声 源、合理布置施工机械、设置标识标牌等噪声污染防控措施,设置事故油池、制定 应急预案等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减缓工程建设运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在解除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和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 园制约,确保项目补水工程使用的节余水指标不会对巩义市农业用水产生较大影 响,并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前提下,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10.10 建议 a) 工程施工布置中下水库泄洪放空洞、下水库施工道路、钢管加工厂、下水库 库尾重力坝、永久机电设备库、上水库及大坝、上水库转存场均部分占用调整优化 前的河南嵩顶国家森林公园范围,下水库 1#转存场、输水发电系统、施工道路、下 水库混凝土生产系统部分占用调整优化前的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范围。在河南 嵩顶国家森林公园和巩义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经营范围调整获得行政许可前不得在 森林公园范围内开展前期施工准备活动。 b) 本工程所在后寺河流域上游慈云寺水库、洪河水库及下游后寺河水库、下游 55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拦河溢流坝均未考虑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建议按照《伊洛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书》及审查意见的要求设置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 优化水库运行调度方案,将下泄生态水量纳入水库日常运行管理,优化流域内水库 的运行方式,确保下泄生态流量,改善下游河道水生生态环境。 c) 工程施工期,建设单位应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建议实施环境保 护金制度和具体的奖惩制度。应做好电站工程下阶段的环境保护招标设计工作,对 于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地下洞室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场区绿化、环境监 测等环境保护专业项目,应进行单独招投标,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其资金的落 实到位。 55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表 1 生态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生态保护 目标 重要物种√;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生境□;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对保护生 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其他□ 影响方式 工程占用√;施工活动干扰√;改变环境条件√;其他□ 评价因子 物种√(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种群结构等) 生境√(生境面积、种类、分布等) 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等) 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生产力、生物量、面积等) 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等) 生态敏感区√() 自然景观√(景观多样性、景观斑块完整性) 自然遗迹□() 其他□() 生态影响 识别 评价等级 评价范围 调查方法 生态现状 调查与 评价 生态影响 预测与 评价 生态保护 对策措施 评价结论 自查项目 调查时间 一级√(水生生态) 二级√(陆生生态)三级□ 生态影响简单分析□ 陆域面积:(13.8km2;水域面积:(0.57)km2 资料收集√;遥感调查√;调查样方√、样线√;调查点位√、断面√; 专家和公众咨询法√;其他□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 所在区域 的生态问 题 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生物入侵√;污染危害 □;其他□ 评价内容 植被/植物群落√;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重要物种 √;生态敏感区√;其他□ 评价方法 定性□;定性和定量√ 评价内容 植被/植物群落√;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重要物种 √;生态敏感区√;生物入侵风险√;其他□ 对策措施 避让√;减缓√;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科研□;其他□ 生态监测 计划 全生命周期√;长期跟踪□;常规□;无□ 环境管理 环境监理□;环境影响后评价□;其他□ 生态影响 可行√;不可行□ 注:“□”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 55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表 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影响类型 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 水环境保 护目标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涉水的自然保护区□;涉水的森林公 园□;重要湿地□; 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 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其他√ 影响 识别 水污染影响型 影响途径 影响因子 评价等级 区域 污染源 受影响水 体水环境 质量 现状 调查 自查项目 区域水资 源开发利 用状况 水文情势 调查 水文要素影响型 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口 □;其他√不排放 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 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 染物□;pH 值□;热污染 □;富营养化□;其他□ 水温□;径流√;水域面积□ 水温□;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 水污染影响型 水文要素影响型 一级□;二级√;三级 A□;三级 B□ 一级□;二级√;三级□ 调查项目 数据来源 已建□;在建□;拟建□; 拟替代的污染源□;其他□ 排污许可证□;环评□;环保验收□;既有实 测□;现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其他√ 调查项目 数据来源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 期□;冰封期□ 春季□;夏季□;秋季□; 冬季□ 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 □ 未开发□;开发量 40%以下√;开发量 40%以上□ 调查项目 数据来源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 期√;冰封期□ 春季□;夏季□;秋季□; 冬季□ 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 55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表 2(续) 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监测时期 现状 调查 补充监测 评价范围 监测因子 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 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 丰水期□;平水期 (BOD5)、氨氮(NH3-N)、总磷(TP)、总氮 监测断 √;枯水期√;冰封 (TN)、铜(Cu)、锌(Zn)、氟化物、汞 面或点 期□ (Hg)、砷(As)、硒(Se)、镉(Cd)、六价铬 位个数 春季□;夏季□;秋 (Cr6+)、铅(Pb)、氰化物、挥发酚、石油 (4)个 季□;冬季□ 类、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 肠、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 锰、悬浮物、叶绿素、透明度等 32 项 河流:上下水库库尾河段,至下游汇入伊洛河处约 5km、伊洛河取水点至 下游入湘江河段约 25km 评价因子 评价标准 评价时期 现状 评价 评价结论 影响 预测 同监测因子 河流、湖库、河口:I 类□;II 类√;III 类√;IV 类□;V 类口 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 规划年评价标准( )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 况:达标□;不达标□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 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不达标□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不 达标□ 底泥污染评价□ 达标区□ 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 水环境质量回 不达标区□ 顾评价□ 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 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 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 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 放评价□ 预测范围 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预测因子 ( ) 预测时期 预测情景 预测方法 监测 断面或 点位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 春季□;夏季□;秋季□; 冬季□ 设计水文条件 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服务期满后□ 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 污 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 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 数值解□;解析解□;其他□类比√ 559 导则推荐模式√;其他□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表 2(续) 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水污染控 制和水环 境影响减 缓措施有 效性评价 水环境影 响评价 影响 评价 污染源排 放量 核算 替代源排 放情况 生态流量 确定 环保措施 防治 措施 监测计划 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替代削减源□ 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 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 达标√ 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 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 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 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 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 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 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 要求√ 污染物 排放量/(t/a) 排放浓度/(mg/L) 名称 污染源名称 排污许可 证编号 排放量/ (t/a) 排放浓度/ (mg/L) 生态流量:一般水期下水库 0.0097m3/s;鱼类繁殖期 0.0097m3/s;其他 ()m3/s 生态水位:一般水期()m;鱼类繁殖期()m;其他()m 污水处理设施√;水文减缓设施□;生态流量保障设施√;区域削减□;依 托其他工程措施□;其他□ 监测 方式 监测 点位 监测 因子 环境质量 污染源 手动√;自动□;无监测□ 手动√;自动□;无 监测□ (9) (13) (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COD、BOD5、NH3-N、TP、氟化物、 镉、六价铬、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 群、汞、砷、铁、锰、悬浮物) (pH、SS、废水流 量等) 污染物排 放清单 评价结论 污染物 名称 □ 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 注:“□”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560 删除[朱波]: ( 删除[朱波]: ,伊洛河取水断面 0.113) 删除[朱波]: (下水库 0.012,伊洛河取水断面 0.1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表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评价 等级 与 范围 评价 因子 评价 标准 自查项目 评价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评价范围 边长 5~50km□ 边长=5km□ - SO2+NOx 排放量 ≥2000t/a□ 500~2000t/a□ <500t/a√ 基本污染物(SO2、NO2、PM10、PM2.5、O3、 CO)其他污染物(TSP) 评价因子 评价标准 国家标准√ 环境功能区 一类区□ 环境空气质量 现状调查数据 来源 大气 环境 影响 预测 与评 价 大气 环境 影响 预测 与评 价 环境 监测 计划 其他 标准□ 一类区和 二类区 (2022)年 长期例行监测数 据□ 现状补充监测 √ 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 达标区√ 不达标区□ 调查内容 本项目正常排放源□ 本项目非 正常排放源□ 现有污染源□ 拟替代的 污染源□ 其他在建、拟 建项目污染源□ 预测模型 AERMOD□ A D M S □ EDMS/A EDT□ CALPUFF□ 预测范围 边长 5~50km□ AUSTAL2000 □ 区域污染源□ 网格模 □ 包括二次 PM2.5□ PM2.5□ 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 正常排放短期浓 度贡献值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 其 他□ - 边长=5km□ 不包括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 正常排放年均浓 度贡献值 一类区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 二类区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 C 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 非正常排放 1h 浓 度贡献值 保证率日平均浓 度和年平均浓度 叠加值 区域环境质量的 整体变化情况 非正常持 续时间( )h C 非正常占标率≤100%□ C 非正常占标率 >100%□ C 叠加达标□ C 叠加不达标□ K≤-20%□ K>-20%□ 污染源监测 监测因子:( ) 有组织废气监测□ 无组织废气监测□ 无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 监测因子:(TSP) 监测点位数(3 个) 无监测□ 环境影响 评价 结论 附录 D□ 二类区√ 现状评价 污染 源 调查 不包括 地方标准□ 评价基准年 现状 评价 包括二次 PM2.5√ PM2.5□ 可以接受√ 大气环境防护 距离 污染源年排放量 注:“□”为勾选项,填“√”;“( 不可以接受□ 距厂界最远()m NOx:( )t/a TSP:( )t/a )”为内容填写项 56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表 4 声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评价 等级与 范围 评价 因子 评价 标准 评价等级 评价范围 噪声源 调查 声环境 影响预 测与 评价 环境监 测计划 评价 结论 一级□ 二级√ 200 m√ 小于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 国外标准 □ 等效连续 A 声级√ 最大 A 声级√ 评价标准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评价年度 0 类区 □ 1 类区√ 2 类区□ 初期□ 现状调查 方法 三级□ 大于 200 m□ 200 m□ 评价因子 环境功能区 现状 评价 自查项目 3 类区□ 近期□ 4a 类区□ 中期□ 远期□ 现场实测加模型 计算法□ 现场实测法√ 4b 类区□ 收集资料□ 100% 现状评价 达标百分比 噪声源调查 方法 现场实测□ 预测模型 导则推荐模型□ 预测范围 200 m√ 大于 200 m□ 小于 200 m□ 预测因子 等效连续 A 声级√ 最大 A 声级√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 厂界噪声贡 献值 声环境保护 目标处 噪声值 达标 √ 不达标□ 达标□ 不达标√ 已有资料√ 其他□ 排放监测 厂界监测□ 声环境保护 目标处噪声 监测 监测因子:(A 声级及等效 A 声 级 LAeq) 固定位置监测□ 环境影响 注:“□” 为勾选项 ,可√ ;“( 研究成果□ 可行√ )” 为内容填写项。 562 公式 自动监测□ 手动监测 □ 无监测□ 监测点位数(11) 无监测□ 不可行□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表 5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影 响 识 别 完成情况 备注 影响类型 污染影响型口;生态影响型√;两种兼有口 土地利用类型 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口√ 占地规模 3.33km2 敏感目标信息 敏感目标()、方位()、距离() 影响途径 大气沉降口;地表漫流口;垂直入渗口;地下水口;其他()√ 水位变化 土地利用类 型图 全部污染物 特征因子 所属土壤环境影 响评价项目类别 I 类口;II 类√;III 类口;Ⅳ类口 敏感程度 敏感口;较敏感口;不敏感√ 评价工作等级 资料收集 一级口;二级口;三级√ a)√:b)√:c)√:d)口 同附录 C 理化特性 现 状 调 查 内 容 现状监测点位 现状监测因子 现 状 评 价 占地范围 外 占地范围内 评价因子 深度 表层 4 4 0-20cm 样点数 柱状 点位布置图 0 0 样点数 农用地:pH、镉、汞、砷、铅、铬、铜、镍、锌、含盐量 建设用地:砷、镉、六价铬、铜、铅、汞、镍,四氯化碳、 氯仿、氯甲烷等 45 项 同监测因子 GB15618 口√:GB36600 口√;表 D.1 口;表 D.2 口;其 他() 各监测点各监测项目均满足 GB15618、GB36600 中风险筛选 现状评价结论 值、管制值要求 评价标准 预测因子 影 响 预 测 预测方法 预测分析内容 预测结论 附录 E 口;附录 F 口;其他() 影响范围() 达标结论:a)√;b)口;c)口 563 影响程度() 不达标结论:a)口:b)口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表 5(续) 工作内容 防控措施 防 治 措 施 完成情况 备注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源头控制√;过程防控√;其他(口) 监测点数 监测指标 监测频次 跟踪监测 信息公开指标 评价结论 采取环评提出的措施,影响可接受。 注 1:“口”为勾选项,可√;“()”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注 2:需要分别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级工作,分别填写自查表。 56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表 6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危险物质 风 险 调 查 完成情况 名称 乳化 炸药 油料 最大使 用总量 /t 20 30 500m 范围内人口数 大气 环境敏感性 300 人 环境敏感程度 环境风险潜势 评价等级 风 险 识 别 人 地表水功能 敏感性 F1□ F2√ F3□ 环境敏感目标分级 S1□ S2□ S3√ 地下水功能敏感性 G1□ G2□ G3√ 包气带防污性能 D1□ D2□ D3√ Q值 Q<1√ 1≤Q<10□ 10≤Q<100□ Q>100□ M值 M1□ M2□ M3□ M4√ P值 P1√ P2□ P3□ P4□ 大气 E1□ E2√ E3□ 地表水 E1√ E2□ E3□ 地下水 E1□ E2□ E3√ Ⅳ +□ Ⅳ□ 地表水 一级□ Ⅲ□ Ⅱ□ Ⅰ√ 二级□ 三级□ 简单分析√ 物质危险性 有毒有害√ 易燃易爆√ 环境风险类 型 泄漏√ 火灾、爆炸引发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 影响途径 事故影响分析 风 险 预 测 与 评 价 人 每公里管段周边 200m 范围内人口数(最大) 地下水 物质及工艺系统危 险性 5km 范围内人口数 大气√ 地表水√ 地下水□ 源强设定方法□ 计算法□ 经验估算法□ 其他估算法□ 预测模型 SLAB AFTOX 其他 大气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 最大影响范围 m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 最大影响范围 m 预测结果 地表水 最近环境敏感目标 下游厂区边界到达时间 地下水 最近环境敏感目标 h ,到达时间 ,到达时间 h h 重点风险防范措施 施工期加强培训,配置风险应急物资,如收油机、油拖网、吸油毡、浮式储油罐等溢油应急 设备,加强设备管理,制定施工期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方案,设置事故收集池等 评价结论与建议 风险可以接受 注:“□”为勾选项,“”为填写项。 56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录 1 陆生维管束植物名录 本名录收集维管束植物共计 106 科,269 属,398 种,科、属、种的排列方 式分别是:蕨类植物科按照秦仁昌蕨类植物分类系统(1978 年)排列,裸子植物 科按照郑万钧植物分类系统(1978 年)排列,被子植物科按照恩格勒植物分类系 统(1964 年)排列,各科内的属和种均按照各自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另外,在 植物中文名称右上角标符号“*”者在该评价区内为栽培植物。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秦仁昌植物分类系统) 一、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八、 蕨科 Pteridiaceae (一) 卷柏属 Selaginella (八) 蕨属 Pteridium 1. 伏地卷柏 Selaginella nipponica 10.蕨 Pteridium aquilinum var. 2. 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 latiusculum 二、 木贼科 Equisetetaceae 九、 凤尾蕨科 Pteridaceae (二) 木贼属 Equisetum (九) 凤尾蕨属 Pteris 3. 问荆 Equisetum arvense 11.凤尾蕨 Pteris cretica var. nervossa 4. 节节草 Equisetum ramosissimum subsp. 12.半边旗 Pteris semipinnata Ramosissimum 13.井栏凤尾蕨 Pteris multifida 三、 阴地蕨科 Botrychiaceae 十、 铁线蕨科 Adiantaceae (三) 阴地蕨属 Botrychium (十) 铁线蕨属 Adiantum 5. 阴地蕨 Botrychium ternatum 14.团羽铁线蕨 Adiantum capillus-junonis 四、 岩蕨科 Woodsiaceae 15.普通铁线蕨 Adiantum edgewothii (四) 岩蕨属 Woodsia 十一、 金星蕨科 Thelyptelidaceae 6. 耳羽岩蕨 Woodsia polystichoides (十一) 金星蕨属 Parathelypteris 五、 里白科 Gleicheniaceae 16.金星蕨 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五) 芒萁属 Dicranopteris (十二) 毛蕨属 Cyclosorus 7. 芒萁 Dicranopteris pedata 17.渐尖毛蕨 Cyclosorus acuminatus 六、 海金沙科 Lygodiaceae 十二、 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六) 海金沙属 Lygodium (十三) 贯众属 Cyrtomium 8. 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18.贯众 Cyrtomium fortunei 七、 鳞始蕨科 Lindsaeaceae 十三、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七) 乌蕨属 Stenoloma (十四) 瓦韦属 Lepisorus 9. 乌蕨 Stenoloma chusanum 狭叶瓦韦 Lepisorus angustus 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郑万钧植物分类系统) 一、银杏 Ginkgo biloba 三、柏科 Cupressaceae (一)银杏属 Ginkgo (三)侧柏属 Platycladus 1.银杏*Ginkgo biloba 3.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二、松科 Pinaceae (四)圆柏属 Sabina (二)松属 Pinus 4.圆柏* Sabina chinensis 2.油松 Pinus tabuliformis 被子植物门 Agniospermae 56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恩格勒植物分类系统) Ⅰ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ae 一、胡桃科 Juglandaceae 22.赤麻 Boehmeria silvestrii (一)胡桃属 Juglans (十四)蝎子草属 Girardinia 1.胡桃*Juglans regia 23.蝎子草 Girardinia diversifolia subsp. (二)枫杨属 Pterocarya Suborbiculata 2.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十五)冷水花属 Pilea 二、杨柳科 Salicaceae 24.冷水花 Pilea notata (三)杨属 Populus (十六)荨麻属 Urtica 3.响叶杨 Populus adenopoda 25.宽叶荨麻 Urtica laetvirens 4.加杨*Populus × Canadensis 九、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 5.小叶杨 Populus simonii (十七)槲寄生属 Viscum (四)柳属 Salix 26.槲寄生 Viscum coloratum 6.垂柳*Salix babylonica 十、蓼科 Polygonaceae 7.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 (十八)金钱草属 Antenoron 三、壳斗科 Fagaceae 27.金钱草 Antenoron filiforme (五)栗属 Castanea (十九)蓼属 Polygonum 8.栗*Castanea mollissima 28.萹蓄 Polygonum aviculare 9.茅栗 Castanea seguinii 29.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六)栎属 Quercus 30.酸模叶蓼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10.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 31.杠板归 Polygonum perfoliatum 11.槲栎 Quercus aliena (二十)酸模属 Rumex 12.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 32.酸模 Rumex acetosa 四、榆科 Ulmaceae 33.皱叶酸模 Rumex crispus (七)朴树属 Celtis 34.齿果酸模 Rumex dentatus 13.紫弹朴 Celtis biondii 35.羊蹄 Rumex japonicus 14.朴树 Celtis sinensis 36.尼泊尔酸模 Rumex nepalensis 五、杜仲科 Eucommiaceae 十一、商陆科 Phytolaccaceae (八)杜仲属 Eucommia (二十一)商陆属 Phytolacca 15.杜仲*Eucommia ulmoides 37.垂序商陆 Phytolacca americana 六、桑科 Moraceae 十二、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 (九)构属 Broussonetia (二十二)马齿苋属 Portulaca 16.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38.马齿苋 Portulaca oleracea 17.楮 Broussonetia kazinoki 十三、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十)柘树属 Cudrania (二十三)石竹属 Dianthus 18.柘树 Cudrania tricuspidata 39.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十一)桑属 Morus 40.瞿麦 Dianthus superbus 19.桑 Morus alba (二十四)漆姑草属 Sagina 七、大麻科 Cannabaceae 41.漆姑草 Sagina japonica (十二)葎草属 Humulus (二十五)繁缕属 Stellaria 20.葎草 Humulus scandens 42.繁缕 Stellaria media 八、荨麻科 Urticaceae 43.石生繁缕 Stellaria vestita (十三)苎麻属 Boehmeria (二十六)蝇子草属 Silene 21.苎麻 Boehmeria nivea 44.蝇子草 Silene gallica 56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十四、藜科 Chenopodiaceae 二十、小檗科 Berberidaceae (二十七)藜属 Chenopodium 45.藜 Chenopodium album 46.小藜 Chenopodium ficifolium 47.狭叶尖头叶藜 Chenopodium acuminatum subsp. virgatum (二十八)地肤属 Kochia 48.地肤 Kochia scoparia 十五、苋科 Amaranthaceae (二十九)牛膝属 Achyranthes 49.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三十)苋属 Amaranthus 50.皱果苋 Amaranthus viridis (三十一)青葙属 Celosia 51.青葙 Celosia argentea 52.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十六、木兰科 Magnoliaceae (三十二)木兰属 Magnolia 53.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十七、五味子科 Schizandraceae (三十三)五味子属 Schisandra 54.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55.华中五味子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十八、樟科 Lauraceae (三十四)山胡椒属 Lindera 56.三桠乌药 Lindera obtusiloba. 十九、毛茛科 Ranunculaceae (三十五)耧斗菜属 Aquilegia 57.华北耧斗菜 Aquilegia yabeana (三十六)铁线莲属 Clematis 58.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59.山木通 Clematis finetiana (三十七)银莲花属 Anemone 60.大火草 Anemone tomentosa (三十八)白头翁属 Pulsatilla 61.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nsis (三十九)毛茛属 Ranunculus 62.茴茴蒜 Ranunculus chinensis 63.毛茛 Ranunculus japonicas 64.石龙芮 Ranunculus sceleratus (四十)唐松草属 Thalictrum 65.贝加尔唐松草 Thalictrum baicalense 66.河南唐松草 Thalictrum honanense 67.瓣蕊唐松草 Thalictrum petaloideum (四十一)小檗属 Berberis 68.匙叶小檗 Berberis vernae 69.细叶小檗 Berberis poiretii 二十一、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四十二)木通属 Akebia 70.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 二十二、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四十三)防己属 Sinomenium 71.防己 Sinomenium acutum 二十三、金鱼藻科 Ceratophyllaceae (四十四)金鱼藻属 Ceratophyllum 72.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 二十四、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四十五)马兜铃属 Aristolochia 73.马兜铃 Aristolochia debilis 二十五、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 (四十六)猕猴桃属 Actinidia 74.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二十六、藤黄科 Guttiferae (四十七)金丝桃属 Hypericum 75.黄海棠 Hypericum ascyron 二十七、罂粟科 Papaveraceae (四十八)白屈菜属 Chelidonium 76.白屈菜 Chelidonium majus (四十九)紫堇属 Corydalis 77.紫堇 Corydalis edulis (五十)博落回属 Macleaya 78.博落回 Macleaya cordata 79.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二十八、十字花科 Cruciferae (五十一)碎米荠属 Cardamine 80.碎米荠 Cardamine hirsuta 81.白花碎米荠 Cardamine leucantha (五十二)独行菜属 Lepidium 82.独行菜 Lepidium apetalum 83.北美独行菜 Lepidium virginicum (五十三)诸葛菜属 Orychophragmus 84.诸葛菜 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五十四)萝卜属 Raphanus 85.萝卜*Raphanus sativus (五十五)蔊菜属 Rorippa 86.蔊菜 Rorippa indica (五十六)豆瓣菜属 Nasturtium 56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87.豆瓣菜 Nasturtium officinale 二十九、景天科 Crassulaceae (五十七)景天属 Sedum 88.垂盆草 Sedum sarmentosum 89.珠芽景天 Sedum bulbiferum (五十八)费菜属 Sedum 90.费菜 Sedum aizoon 三十、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五十九)虎耳草属 Saxifraga 91.虎耳草 Saxifraga stolonifera 三十一、蔷薇科 Rosaceae (六十)龙牙草属 Agrimonia 92.龙牙草 Agrimonia pilosa (六十一)栒子属 Cotoneaster 93.华中栒子 Cotoneaster silvestrii (六十二)山楂属 Crataegus 94.野山楂 Crataegus cuneata (六十三)白鹃梅属 Exochorda 95.白鹃梅 Exochorda racemosa (六十四)蛇莓属 Duchesnea 96.蛇莓 Duchesnea indica (六十五)路边青属 Geum 97.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98.柔毛路边青 Geum japonicum var. chinense (六十六)棣棠花属 Kerria 99.棣棠花 Kerria japonica (六十七)苹果属 Malus 100.山荆子 Malus baccata 101.河南海棠 Malus honanensis (六十八)绣线梅属 Neillia 102.绣线梅 Neillia thyrsiflora (六十九)委陵菜属 Potentilla 103.委陵菜 Potentilla chinensis 104.黄花委陵菜 Potentilla chrysantha 105.翻白草 Potentilla discolor 106.蛇含委陵菜 Potentilla kleiniana 107.多茎委陵菜 Potentilla multicaulis 108.匐枝委陵菜 Potentilla yokusaiana 109. 朝天委陵菜 Potentilla supina (七十)火棘属 Pyracantha 110.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 (七十一)蔷薇属 Rosa 111.野蔷薇 Rosa multiflora 112.美蔷薇 Rosa bella 113.黄刺玫 Rosa xanthina (七十二)悬钩子属 Rubus 114.插田泡 Rubus coreanus 115.茅莓 Rubus parvifolus (七十三)李属 Prunus 116.山杏 Armeniaca sibirica 117.山桃 Prunus davidiana (七十四)绣线菊属 Spiraea 118.土庄绣线菊 Spiraea pubescens 119.绣线菊 Spiraea salicifolia 120.三裂绣线菊 Spiraea trilobata 三十二、豆科 Leguminosae (七十五)合欢属 Albizia 121.合欢 Albizia julibrissin 122.山槐 Albizia kalkora (七十六)紫穗槐属 Amorpha 123.紫穗槐 Amorpha fruticosa (七十七)紫荆属 Cercis 124.紫荆*Cercis chinensis (七十八)猪屎豆属 Crotalaria 125.野百合 Crotalaria sessiliflora (七十九)黄檀属 Dalbergia 126.黄檀 Dalbergia hupeana (八十)山蚂蝗属 Desmodium 127.圆菱叶山蚂蝗 Desmodium podocarpum (八十一)皂荚属 Gleditsia 128.山皂荚 Gleditsia japonica 129.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130.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八十二)大豆属 Glycine 131.大豆*Glycine max (八十三)米口袋属 Gueldenstaedtia 132.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133.狭叶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stenophylla (八十四)鸡眼草属 Kummerowia 134.长萼鸡眼草 Kummerowia stipulacea 135.鸡眼草 Kummerowia striata (八十五)胡枝子属 Lespedeza 136.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137.截叶铁扫帚 Lespedeza cuneata 138.大叶胡枝子 Lespedeza davidii 56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39.美丽胡枝子 Lespedeza formosa 140.绒毛胡枝子 Lespedeza tomentosa (八十六)苜蓿属 Medicago 141.野苜蓿 Medicago falcata 142.小苜蓿 Medicago minima (八十七)草木樨属 Melilotus 143.草木樨 Melilotus suaveolens (八十八)长柄山蚂蝗属 Podocarpium 144.长柄山蚂蝗 Podocarpium podocarpum (八十九)葛属 Pueraria 145.葛 Pueraria lobata (九十)刺槐属 Robinia 146.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九十一)槐属 Sophora 147.白刺花 Sophora viciifolia (九十二)野碗豆属 Vicia 148.山野豌豆 Vicia amoena 149.救荒野豌豆 Vicia sativa 150.野豌豆 Vicia sepium 三十三、酢浆草科 Oxalidaceae (九十三)酢浆草属 Oxali 151.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三十四、牻牛儿苗科 Geraniaceae (九十四)牻牛儿苗属 Erodium 152.牻牛儿苗 Erodium stephanianum (九十五)老鹳草属 Geranium 153.野老鹳草 Geranium carolinianum 154.鼠掌老鹳草 Geranium sibiricum 三十五、大戟科 Euphorbiaceae (九十六)铁苋菜属 Acalypha 155.铁苋菜 Acalypha australis (九十七)山麻杆属 Alchornea 156.山麻杆 Alchornea davidii (九十八)大戟属 Euphorbia 157.泽漆 Euphorbia helioscopia 158.乳浆大戟 Euphorbia esula (九十九)算盘子属 Glochidion 159.算盘子 Glochidion puberum (一百)雀舌木属 Leptopus 160.雀儿舌头 Leptopus chinensis (一百〇一)叶下珠属 Phyllanthus 161.叶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一百〇二)乌桕属 Sapium 162.乌桕 Sapium sebiferum 三十六、绣球花科 Hydrangeaceae (一百〇三)溲疏属 Deutzia 163.长梗溲疏 Deutzia vilmorinae 164.溲疏 Deutzia scabra (一百〇四)绣球属 Hydrangea 165.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 (一百〇五)山梅花属 Philadelphus 166.东北山梅花 Philadelphus schrenkii 三十七、芸香科 Rutaceae (一百〇六)花椒属 Zanthoxylum 167.竹叶花椒 Zanthoxylum armatum 168.野花椒 Zanthoxylum simulans 三十八、苦木科 Simarubaceae (一百〇七)臭椿属 Ailanthus 169.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三十九、楝科 Meliaceae (一百〇八)楝属 Melia 170.楝 Melia azedarach (一百〇九)香椿属 Toona 171.香椿*Toona sinensis 四十、远志科 Polygalaceae (一百一十)远志属 Polygala 172.西伯利亚远志 Polygala sibirica 173.远志 Polygala tenuifolia 四十一、漆树科 Anacardiaceae (一百一十一)黄栌属 Cotinus 174.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一百一十二)黄连木属 Pistacia 175.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一百一十三)盐肤木属 Rhus 176.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一百一十四)漆属 Toxicodendron 177.野漆 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 178.漆 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四十二、槭树科 Aceraceae (一百一十五)槭树属 Acer 179.青榨槭 Acer davidii 180.鸡爪槭*Acer palmatum 四十三、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一百一十六)栾树属 Koelreuteria 181.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四十四、凤仙花科 Balsaminaceae (一百一十七)凤仙花属 Impatiens 57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五十一、锦葵科 Malvaceae 182.凤仙花* Impatiens balsamina 四十五、冬青科 Aquifoliaceae (一百一十八)冬青属 Ilex 183.枸骨*Ilex cornuta 四十六、卫矛科 Celastraceae (一百一十九)卫矛属 Euonymus 184.卫矛 Euonymus alatus 185.扶芳藤 Euonymus fortunei 186.白杜 Euonymus maackii 四十七、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一百二十)省沽油属 Staphylea 187.膀胱果 Staphylea holocarpa 四十八、鼠李科 Rhamnaceae (一百二十一)勾儿茶属 Berchemia 188.多花勾儿茶 Berchemia floribunda (一百二十二)枳椇属 Hovenia 189.枳椇 Hovenia acerba (一百二十三)鼠李属 Rhamnus 190.长叶冻绿 Rhamnus crenata 191.鼠李 Rhamnus davurica (一百二十四)枣属 Ziziphus 192.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四十九、葡萄科 Vitaceae (一百二十五)蛇葡萄属 Ampelopsis 193.乌头叶蛇葡萄 Ampelopsis aconitifolia 194.三裂叶蛇葡萄 Ampelopsis delavayana 195.葎叶蛇葡萄 Ampelopsis humulifolia 196.白蔹 Ampelopsis japonica (一百二十六)乌蔹莓属 Cayratia 197.乌蔹莓 Cayratia japonica (一百二十七)爬山虎属 Parthenocissus 198.爬山虎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一百二十八)葡萄属 Vitis 199.桑叶葡萄 Vitis heyneana subsp. ficifolia 200.毛葡萄 Vitis quinquangularis 201.秋葡萄 Vitis romaneti 五十、葫芦科 Cucurbitaceae (一百二十九)南瓜属 Cucurbita 202.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一百三十)黄瓜属 Cucumis 203.黄瓜*Cucumis sativus (一百三十一)秋葵属 Abelmoschus 204.秋葵* Abelmoschus esculentus (一百三十二)蜀葵属 Althaea 205.蜀葵*Alcea rosea (一百三十三)木槿属 Hibiscus 206.木槿*Hibiscus syriacus (一百三十四)锦葵属 Malva 207.锦葵*Malva cathayensis 208.野葵 Malva verticillata (一百三十五)扁担杆属 Grewia 209.扁担杆 Grewia biloba 五十二、胡颓子科 Elaegnaceae (一百三十六)胡颓子属 Elaeagnus 210.胡颓子 Elaeagnus pungens 211.牛奶子 Elaeagnus umbellata 五十三、堇菜科 Violaceae (一百三十七)堇菜属 Viola 212.裂叶堇菜 Viola dissecta 213.紫花堇菜 Viola grypoceras 214.紫花地丁 Viola philippica 215.早开堇菜 Viola prionantha 216.堇菜 Viola verecunda 五十四、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一百三十八)秋海棠属 Begonia 217.秋海棠 Begonia grandis 218.中华秋海棠 Begonia grandis var. sinensis 五十五、千屈菜科 Lythraceae (一百三十九)紫薇属 Lagerstroemia 219.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一百四十)千屈菜属 Lythrum 220.千屈菜 Lythrum salicaria 五十六、石榴科 Punicaceae (一百四十一)石榴属 Punica 221.石榴*Punica granatum 五十七、柳叶菜科 Onagraceae (一百四十二)柳叶菜属 Epilobium 222.柳叶菜 Epilobium hirsutum (一百四十三)丁香蓼属 Ludwigia 223.水龙 Ludwigia adscendens 五十八、小二仙草科 Haloragidaceae (一百四十四)狐尾藻属 Myriophyllum 224.穗状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 57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五十九、八角枫科 Alangiaceae (一百六十)拉拉藤属 Galium 245.猪殃殃 Galium aparine var. tenerum 246.四叶葎 Galium bungei (一百六十一)茜草属 Rubia 247.茜草 Rubia cordifolia 六十八、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一百六十二)打碗花属 Calystegia 248.打碗花 Calystegia hederacea (一百六十三)菟丝子属 Cuscuta 249.菟丝子 Cuscuta chinensis 250.金灯藤 Cuscuta japonica 六十九、紫草科 Boraginaceae (一百六十四)斑种草属 Bothriospermum 251.斑种草 Bothriospermum chinense (一百六十五)附地菜属 Trigonotis 252.附地菜 Trigonotis peduncularis 七十、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一百六十六)马鞭草属 Verbena 253.马鞭草 Verbena officinalis (一百六十七)牡荆属 Vitex 254.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七十一、唇形科 Labiatae (一百六十八)藿香属 Agastache 255.藿香 Agastache rugosa (一百六十九)筋骨草属 Ajuga 256.筋骨草 Ajuga ciliate (一百七十)风轮菜属 Clinopodium 257.细风轮菜 Clinopodium gracile (一百七十一)香薷属 Elsholtzia 258.香薷 Elsholtzia ciliata (一百七十二)活血丹属 Glechoma 259.活血丹 Glechoma longituba (一百七十三)益母草属 Leonurus 260.益母草 Leonurus japonicas (一百七十四)薄荷属 Mentha 261.薄荷 Mentha canadensis (一百七十五)牛至属 Origanum 262.牛至 Origanum vulgare (一百七十六)糙苏属 Phlomis 263.糙苏 Phlomis umbrosa (一百七十七)紫苏属 Perilla 264.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一百七十八)夏枯草属 Prunella 265.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一百四十五)八角枫属 Alangium 225.八角枫 Alangium chinense 六十、伞形科 Umbelliferae (一百四十六)胡萝卜属 Daucus 226.野胡萝卜 Daucus carota (一百四十七)天胡荽属 Hydrocotyle 227.天胡荽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一百四十八)柴胡属 Bupleurum 228.北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一百四十九)窃衣属 Torilis 229.窃衣 Torilis scabra 六十一、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一百五十)珍珠菜属 Lysimachia 230.过路黄 Lysimachia christinae 231.珍珠菜 Lysimachia clethroides 232.狭叶珍珠菜 Lysimachia pentapetala 六十二、柿树科 Ebenaceae (一百五十一)柿树属 Diospyros 233.柿*Diospyros kaki 234.野柿 Diospyros kaki var. silvestris 235.君迁子 Diospyros lotus 六十三、木犀科 Oleaceae (一百五十二)连翘属 Forsythia 236.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 (一百五十三)白蜡树属 Fraxinus 237.小叶白蜡 Fraxinus bungeana (一百五十四)木犀属 Osmanthus 238.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六十四、马钱科 Loganiaceae (一百五十五)醉鱼草属 Buddleja 239.大叶醉鱼草 Buddleja davidii 240.醉鱼草 Buddleja lindleyana 六十五、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一百五十六)夹竹桃属 Nerium 241.夹竹桃*Nerium indicum (一百五十七)络石属 Trachelospermum 242.络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六十六、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一百五十八)鹅绒藤属 Cynanchum 243.鹅绒藤 Cynanchum chinense (一百五十九)杠柳属 Periploca 244.杠柳 Periploca sepium 六十七、茜草科 Rubiaceae 57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七十八、五福花科 Adoxaceae (一百七十九)鼠尾草属 Salvia 266.荔枝草 Salvia plebeia 七十二、茄科 Solanaceae (一百八十)酸浆属 Physalis 267.酸浆 Physalis alkekengi (一百八十一)茄属 Solanum 268.龙葵 Solanum nigrum 269.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270.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一百八十二)辣椒属 Capsicum 271.辣椒*Capsicum annuum 七十三、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一百八十三)通泉草属 Mazus 272.通泉草 Mazus pumilus (一百八十四)母草属 Lindernia 273.母草 Lindernia crustacean 274.陌上菜 Lindernia procumbens (一百八十五)泡桐属 Paulownia 275.毛泡桐 Paulownia tomentosa (一百八十六)婆婆纳属 Veronica 276.北水苦荬 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 277.阿拉伯婆婆纳 Veronica persica 278.婆婆纳 Veronica polita 七十四、爵床科 Acanthaceae (一百八十七)爵床属 Justicia 279.爵床 Justicia procumbens 七十五、胡麻科 Pedaliaceae (一百八十八)胡麻属 Sesamum 280.芝麻*Sesamum indicum 七十六、车前草科 Plantaginaceae (一百八十九)车前草属 Plantago 281.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282.平车前 Plantago depressa 七十七、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一百九十)六道木属 Abelia 283.南方六道木 Abelia dielsii (一百九十一)忍冬属 Lonicera 284.金银忍冬 Lonicera maackii 285.苦糖果 Lonicera fragrantissima subsp. standishii (一百九十二)接骨木属 Sambucus 286.接骨草 Sambucus chinensis 287.接骨木 Sambucus williamsii (一百九十三)荚蒾属 Viburnum 288.荚蒾 Viburnum dilatatum 289.陕西荚蒾 Viburnum schensianum 七十九、败酱科 Valerianaceae (一百九十四)败酱属 Patrinia 290.糙叶败酱 Patrinia rupestris subsp. scabra 291.败酱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八十、川续断科 Dipsacaceae (一百九十五)川续断属 Dipsacus 292.日本续断 Dipsacus japonicus 八十一、桔梗科 Campanulaceae (一百九十六)沙参属 Adenophora 293.细叶沙参 Adenophora paniculata 294.沙参 Adenophora stricta 八十二、菊科 Compositae (一百九十七)蒿属 Artemisia 295.艾 Artemisia argyi 296.青蒿 Artemisia carvifolia 297.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298.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 299.牛尾蒿 Artemisia dubia 300.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301.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302.白苞蒿 Artemisia lactiflora (一百九十八)紫菀属 Aster 303.紫菀 Aster tataricus 304.阿尔泰狗娃花 Heteropappus altaicus (一百九十九)蓟属 Cirsium 305.蓟 Cirsium japonicum 306.牛口刺 Cirsium shansiense (二百)飞廉属 Carduus 307.飞廉 Carduus nutans (二百〇一)菊属 Dendranthema 308.野菊 Chrysanthemum indicum (二百〇二)蓝刺头属 Echinops 309.蓝刺头 Echinops sphaerocephalus (二百〇三)飞蓬属 Erigeron 310.一年蓬 Erigeron annuus (二百〇四)泥胡菜属 Hemistepta 311.泥胡菜 Hemisteptia lyrata (二百〇五)天名精属 Carpesium 312.烟管头草 Carpesium cernuum 57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百〇六)苦荬菜属 Ixeris (二百一十一)千里光属 Senecio 313.山苦荬 Ixeris chinensis 319.千里光 Senecio scandens 314.苦荬菜 Ixeris polycephala 320.蒲儿根 Sinosenecio oldhamianus (二百〇七)马兰属 Kalimeris (二百一十二)苦苣菜属 Sonchus 315.马兰 Kalimeris indica 321.苦苣菜 Sonchus oleraceus (二百〇八)火绒草属 Leontopodium (二百一十三)蒲公英属 Taraxacum 316.火绒草 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 322.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二百〇九)假还阳参属 Crepidiastrum (二百一十四)碱菀属 Tripolium 317.尖裂假还阳参 Crepidiastrum 323.碱菀 Tripolium vulgare sonchifolium (二百一十五)苍耳属 Xanthium (二百一十)风毛菊属 Saussurea 324.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318.风毛菊 Saussurea japonica Ⅱ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八十三、百合科 Liliaceae 八十七、禾本科 Gramineae (二百一十六)天门冬属 Asparagus (二百二十七)荩草属 Arthraxon 325.天门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341.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二百一十七)百合属 Lilium (二百二十八)野古草属 Arundinella 326.野百合 Lilium brownie 342.野古草 Arundinella hirta 327.卷丹 Lilium tigrinum (二百二十九)狗牙根属 Cynodon (二百一十八)山麦冬属 Liriope 343.狗牙根 Cynodon dactylon 328.阔叶山麦冬 Liriope platyphylla (二百三十)马唐属 Digitaria 329.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344.升马唐 Digitaria ciliaris (二百一十九)沿阶草属 Ophiopogon 345.马唐 Digitaria sanguinalis 330.沿阶草 Ophiopogon bodinieri (二百三十一)稗属 Echinochloa 331.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 346.长芒稗 Echinochloa caudata (二百二十)黄精属 Polygonatum (二百三十二)穇属 Eleusine 332.多花黄精 Polygonatum cyrtonema 347.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 333.黄精 Polygonatum sibiricum (二百三十三)画眉草属 Eragrostis (二百二十一)菝葜属 Smilax 348.知风草 Eragrostis ferruginea 334.菝葜 Smilax china 349.画眉草 Eragrostis pilosa 八十四、薯蓣科 Dioscoreaceae (二百三十四)白茅属 Imperata (二百二十二)薯蓣属 Dioscorea 350.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335.薯蓣 Dioscorea polystachya (二百三十五)淡竹叶属 Lophatherum 336.穿龙薯蓣 Dioscorea nipponica 351.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e 八十五、鸢尾科 Iridaceae (二百三十六)芒属 Miscanthus (二百二十三)射干属 Belamcanda 352.芒 Miscanthus sinensis 337.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二百三十七)雀稗属 Paspalum (二百二十四)鸢尾属 Iris 353.双穗雀稗 Paspalum paspaloides 338.鸢尾*Iris tectorum 354.雀稗 Paspalum thunbergii 八十六、鸭跖草科 Commelinaceae (二百三十八)狼尾草属 Pennisetum (二百二十五)鸭跖草属 Commelina 355.狼尾草 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339.鸭跖草 Commelina communis 356.白草 Pennisetum flaccidum (二百二十六)竹叶子属 Streptolirion (二百三十九)芦苇属 Phragmites 340.竹叶子 Streptolirion volubile 357.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 57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百四十)早熟禾属 Poa 358.早熟禾 Poa annua 359.草地早熟禾 Poa pratensis (二百四十一)狗尾草属 Setaria 360.金色狗尾草 Setaria glauca 361.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二百四十二)高梁属 Sorghum 362.高粱* Sorghum vulgare (二百四十三)菅属 Themeda 363.黄背草 Themeda triandra var. japonica (二百四十四)小麦属 Triticum 364.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二百四十五)玉蜀黍属 Zea 365.玉蜀黍* Zea mays 八十八、天南星科 Araceae (二百四十六)天南星属 Arisaema 366.一把伞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367.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二百四十七)半夏属 Pinellia 368.半夏 Pinellia ternate 八十九、莎草科 Cyperaceae (二百四十八)球柱草属 Bulbostylis 369.球柱草 Bulbostylis barbata (二百四十九)薹草属 Carex 370.细叶薹草 Carex duriuscula subsp. Stenophylloides 371.异穗薹草 Carex heterostachya 372.青绿薹草 Carex leucochlora 373.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二百五十)莎草属 Juncellus 374.水莎草 Juncellus serotinus 九十、棕榈科 Palmae (二百五十一)棕榈属 Trachycarpus 1.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 57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录 2 评价区动物名录 编号 目 科 种 区系 居留型 濒危 等级 保护 等级 中国 特有种 来源 两栖类 1 2 3 4 5 6 7 8 无尾目 Anura 无尾目 Anura 无尾目 Anura 无尾目 Anura 无尾目 Anura 无尾目 Anura 无尾目 Anura 无尾目 Anura 蟾蜍科 Bufonidae 蟾蜍科 Bufonidae 蛙科 Ranidae 蛙科 Ranidae 蛙科 Ranidae 蛙科 Ranidae 叉舌蛙科 Dicroglossidae 姬蛙科 Microhylidae 中华蟾蜍 Bufo gargarizans 花背蟾蜍 Strauchbufo raddei 中国林蛙 Rana chensinensis 金线侧褶蛙 Pelophylax plancyi 黑斑侧褶蛙 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花臭蛙 Odorrana schmackeri 泽陆蛙 Fejervarya multistriata 北方狭口蛙 Kaloula borealis 广布种 LC 古北种 LC 广布种 LC √ 广布种 LC √ 广布种 NT 东洋种 LC 东洋种 LC 古北种 LC 广布种 EN 广布种 EN 古北种 VU 河南 省级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爬行类 1 2 3 龟鳖目 Testudines 龟鳖目 Testudines 有鳞目 Squamata 鳖科 Trionychidae 地龟科 Geoemydidae 壁虎科 Gekkonidae 中华鳖 Pelodiscus sinensis 乌龟 Mauremys reevesii 无蹼壁虎 Gekko swinhonis 576 国家 二级 √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续) 编号 目 科 种 4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石龙子科 Scincidae 石龙子科 Scincidae 蜥蜴科 Lacertidae 蜥蜴科 Lacertidae 蜥蜴科 Lacertidae 蝰科 Viperidae 蝰科 Viperidae 游蛇科 Colubridae 游蛇科 Colubridae 游蛇科 Colubridae 游蛇科 Colubridae 游蛇科 Colubridae 游蛇科 Colubridae 铜蜓蜥 Sphenomorphus indicus 蓝尾石龙子 Plestiodon elegans 北草蜥 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山地麻蜥 Eremias brenchleyi 丽斑麻蜥 Eremias argus 菜花原矛头蝮 Protobothrops jerdonii 短尾蝮 Gloydius brevicaudus 黄脊游蛇 Orientocoluber spinalis 乌梢蛇 Ptyas dhumnades 赤链蛇 Lycodon rufozonatum 玉斑锦蛇 Euprepiophis mandarinus 黑眉锦蛇 Elaphe taeniurus 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区系 577 居留型 濒危 等级 保护 等级 中国 特有种 东洋种 LC 东洋种 LC 广布种 LC √ 古北种 LC √ 古北种 LC 广布种 LC 广布种 NT 古北种 LC 东洋种 VU 广布种 LC 广布种 VU 广布种 EN 广布种 EN 来源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续) 编号 目 科 种 17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有鳞目 Squamata 游蛇科 Colubridae 水游蛇科 Natricidae 水游蛇科 Natricidae 白条锦蛇 Elaphe dione 锈链腹链蛇 Hebius craspedogaster 虎斑颈槽蛇 Rhabdophis tigrinus 18 19 区系 居留型 濒危 等级 古北种 LC 东洋种 LC 广布种 LC 保护 等级 中国 特有种 来源 √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鸟类 1 2 3 4 5 6 7 8 9 鸡形目 Galliformes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雁形目 Anseriformes 䴙䴘目 Podicipediformes 䴙䴘目 Podicipediformes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雉科 Phasianidae 鸭科 Anatidae 鸭科 Anatidae 鸭科 Anatidae 鸭科 Anatidae 䴙䴘科 Podicipedidae 䴙䴘科 Podicipedidae 鸠鸽科 Columbidae 鸠鸽科 Columbidae 环颈雉 Phasianus colchicus 豆雁 Anser fabalis 赤麻鸭 Tadorna ferruginea 绿头鸭 Anas platyrhynchos 斑嘴鸭 Anas zonorhyncha 小䴙䴘 Tachybaptus ruficollis 凤头䴙䴘 Podiceps cristatus 山斑鸠 Streptopelia orientalis 火斑鸠 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578 广布种 留鸟 LC 古北种 冬候鸟 LC 古北种 旅鸟 LC 古北种 冬候鸟 LC 古北种 夏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广布种 旅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河南 省级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续) 编号 目 科 种 10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鹃形目 Cuculiformes 鹃形目 Cuculiformes 鹤形目 Gruiformes 鹤形目 Gruiformes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鲣鸟目 Suliformes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鸠鸽科 Columbidae 杜鹃科 Cuculidae 杜鹃科 Cuculidae 秧鸡科 Rallidae 秧鸡科 Rallidae 反嘴鹬科 Recurvirostridae 鹬科 Scolopacidae 鸥科 Laridae 鸬鹚科 Phalacrocoracidae 鹭科 Ardeidae 鹭科 Ardeidae 鹭科 Ardeidae 鹭科 Ardeidae 珠颈斑鸠 Streptopelia chinensis 四声杜鹃 Cuculus micropterus 大杜鹃 Cuculus canorus 黑水鸡 Gallinula chloropus 白骨顶 Fulica atra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矶鹬 Actitis hypoleucos 灰翅浮鸥 Chlidonias hybrida 普通鸬鹚 Phalacrocorax carbo 夜鹭 Nycticorax nycticorax 池鹭 Ardeola bacchus 苍鹭 Ardea cinerea 大白鹭 Ardea alb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79 区系 居留型 濒危 等级 东洋种 留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古北种 旅鸟 LC 广布种 旅鸟 LC 古北种 旅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东洋种 夏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广布种 旅鸟 LC 保护 等级 河南 省级 河南 省级 中国 特有种 来源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续) 编号 目 科 种 23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鸮形目 Strigiformes 鸮形目 Strigiformes 犀鸟目 Bucerotiformes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啄木鸟目 Piciformes 鹭科 Ardeidae 鹰科 Accipitridae 鹰科 Accipitridae 鹰科 Accipitridae 鸱鸮科 Strigidae 鸱鸮科 Strigidae 戴胜科 Upupidae 翠鸟科 Alcedinidae 翠鸟科 Alcedinidae 翠鸟科 Alcedinidae 翠鸟科 Alcedinidae 啄木鸟科 Picidae 白鹭 Egretta garzetta 赤腹鹰 Accipiter soloensis 雀鹰 Accipiter nisus 苍鹰 Accipiter gentilis 斑头鸺鹠 Glaucidium cuculoides 纵纹腹小鸮 Athene noctua 戴胜 Upupa epops 蓝翡翠 Halcyon pileata 普通翠鸟 Alcedo atthis 冠鱼狗 Megaceryle lugubris 斑鱼狗 Ceryle rudis 斑姬啄木鸟 Picumnus innominatus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580 区系 居留型 濒危 等级 东洋种 夏候鸟 LC 东洋种 夏候鸟 LC 广布种 冬候鸟 LC 古北种 旅鸟 NT 广布种 留鸟 LC 古北种 留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保护 等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中国 特有种 来源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续) 编号 目 科 种 35 啄木鸟目 Piciformes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啄木鸟科 Picidae 隼科 Falconidae 隼科 Falconidae 隼科 Falconidae 黄鹂科 Oriolidae 山椒鸟科 Campephagidae 卷尾科 Dicruridae 卷尾科 Dicruridae 伯劳科 Laniidae 伯劳科 Laniidae 鸦科 Corvidae 鸦科 Corvidae 鸦科 Corvidae 星头啄木鸟 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红脚隼 Falco amurensis 游隼 Falco peregrinus 黑枕黄鹂 Oriolus chinensis 灰山椒鸟 Pericrocotus divaricatus 黑卷尾 Dicrurus macrocercus 发冠卷尾 Dicrurus hottentottus 红尾伯劳 Lanius cristatus 棕背伯劳 Lanius schach 灰喜鹊 Cyanopica cyanus 红嘴蓝鹊 Urocissa erythrorhyncha 喜鹊 Pica pica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581 区系 居留型 濒危 等级 东洋种 留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古北种 夏候鸟 NT 广布种 旅鸟 NT 广布种 夏候鸟 LC 古北种 旅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古北种 夏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保护 等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河南 省级 中国 特有种 来源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续) 编号 目 科 种 48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鸦科 Corvidae 鸦科 Corvidae 鸦科 Corvidae 山雀科 Paridae 山雀科 Paridae 山雀科 Paridae 扇尾莺科 Cisticolidae 扇尾莺科 Cisticolidae 燕科 Hirundinidae 燕科 Hirundinidae 鹎科 Pycnonotidae 鹎科 Pycnonotidae 鹎科 Pycnonotidae 红嘴山鸦 Pyrrhocorax pyrrhocorax 小嘴乌鸦 Corvus corone 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黄腹山雀 Pardaliparus venustulus 沼泽山雀 Poecile palustris 大山雀 Parus cinereus 棕扇尾莺 Cisticola juncidis 纯色山鹪莺 Prinia inornata 崖沙燕 Riparia riparia 家燕 Hirundo rustica 领雀嘴鹎 Spizixos semitorques 黄臀鹎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白头鹎 Pycnonotus sinensis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582 区系 居留型 濒危 等级 古北种 留鸟 LC 广布种 旅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古北种 留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保护 等级 河南 省级 中国 特有种 √ 来源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续) 编号 目 科 种 61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柳莺科 Phylloscopidae 柳莺科 Phylloscopidae 柳莺科 Phylloscopidae 树莺科 Cettiidae 树莺科 Cettiidae 长尾山雀科 Aegithalidae 长尾山雀科 Aegithalidae 莺鹛科 Sylviidae 绣眼鸟科 Zosteropidae 绣眼鸟科 Zosteropidae 林鹛科 Timaliidae 噪鹛科 Leiothrichidae 噪鹛科 Leiothrichidae 褐柳莺 Phylloscopus fuscatus 黄腰柳莺 Phylloscopus proregulus 黄眉柳莺 Phylloscopus inornatus 远东树莺 Horornis canturians 强脚树莺 Horornis fortipes 银喉长尾山雀 Aegithalos glaucogularis 红头长尾山雀 Aegithalos concinnus 棕头鸦雀 Sinosuthora webbiana 红胁绣眼鸟 Zosterops erythropleurus 暗绿绣眼鸟 Zosterops japonicus 棕颈钩嘴鹛 Pomatorhinus ruficollis 画眉 Garrulax canorus 山噪鹛 Garrulax davidi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583 区系 居留型 濒危 等级 古北种 旅鸟 LC 广布种 旅鸟 LC 广布种 旅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古北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古北种 旅鸟 LC 东洋种 夏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NT 古北种 留鸟 LC 保护 等级 中国 特有种 √ 国家 二级 国家 二级 √ 来源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续) 编号 目 科 种 74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噪鹛科 Leiothrichidae 椋鸟科 Sturnidae 椋鸟科 Sturnidae 鸫科 Turdidae 鸫科 Turdidae 鸫科 Turdidae 鹟科 Muscicapidae 鹟科 Muscicapidae 鹟科 Muscicapidae 鹟科 Muscicapidae 鹟科 Muscicapidae 鹟科 Muscicapidae 鹟科 Muscicapidae 白颊噪鹛 Garrulax sannio 八哥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灰椋鸟 Spodiopsar cineraceus 乌鸫 Turdus mandarinus 红尾斑鸫 Turdus naumanni 斑鸫 Turdus eunomus 红胁蓝尾鸲 Tarsiger cyanurus 鹊鸲 Copsychus saularis 北红尾鸲 Phoenicurus auroreus 红尾水鸲 Rhyacornis fuliginosa 紫啸鸫 Myophonus caeruleus 乌鹟 Muscicapa sibirica 北灰鹟 Muscicapa dauurica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584 区系 居留型 濒危 等级 东洋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古北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广布种 旅鸟 LC 广布种 旅鸟 LC 古北种 旅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广布种 旅鸟 LC 广布种 旅鸟 LC 保护 等级 中国 特有种 来源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续) 编号 目 科 种 87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鹟科 Muscicapidae 梅花雀科 Estrildidae 雀科 Passeridae 雀科 Passeridae 鹡鸰科 Motacillidae 鹡鸰科 Motacillidae 鹡鸰科 Motacillidae 鹡鸰科 Motacillidae 鹡鸰科 Motacillidae 燕雀科 Fringillidae 燕雀科 Fringillidae 燕雀科 Fringillidae 鹀科 Emberizidae 红喉姬鹟 Ficedula albicilla 白腰文鸟 Lonchura striata 山麻雀 Passer cinnamomeus 麻雀 Passer montanus 黄鹡鸰 Motacilla tschutschensis 白鹡鸰 Motacilla alba 树鹨 Anthus hodgsoni 黄腹鹨 Anthus rubescens 水鹨 Anthus spinoletta 燕雀 Fringilla montifringilla 黑尾蜡嘴雀 Eophona migratoria 金翅雀 Chloris sinica 灰眉岩鹀 Emberiza godlewskii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585 区系 居留型 濒危 等级 古北种 旅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古北种 旅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古北种 旅鸟 LC 古北种 冬候鸟 LC 古北种 冬候鸟 LC 古北种 旅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东洋种 留鸟 LC 保护 等级 中国 特有种 来源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续) 编号 目 科 种 100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鹀科 Emberizidae 鹀科 Emberizidae 鹀科 Emberizidae 鹀科 Emberizidae 鹀科 Emberizidae 三道眉草鹀 Emberiza cioides 小鹀 Emberiza pusilla 黄喉鹀 Emberiza elegans 灰头鹀 Emberiza spodocephala 苇鹀 Emberiza pallasi 101 102 103 104 区系 居留型 濒危 等级 古北种 留鸟 LC 广布种 旅鸟 LC 广布种 留鸟 LC 广布种 夏候鸟 LC 古北种 旅鸟 LC 保护 等级 中国 特有种 来源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兽类 1 2 3 4 5 6 7 劳亚食虫目 Eulipotyphla 食肉目 Carnivora 食肉目 Carnivora 食肉目 Carnivora 食肉目 Carnivora 食肉目 Carnivora 鲸偶蹄目 Cetartiodactyla 猬科 Erinaceidae 鼬科 Mustelidae 鼬科 Mustelidae 鼬科 Mustelidae 灵猫科 Viverridae 猫科 Felidae 猪科 Suidae 东北刺猬 Erinaceus amurensis 黄鼬 Mustela sibirica 亚洲狗獾 Meles leucurus 猪獾 Arctonyx collaris 果子狸 Paguma larvata 豹猫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野猪 Sus scrofa 586 广布种 LC 广布种 LC 广布种 NT 广布种 NT 东洋种 NT 东洋种 VU 广布种 LC 国家 二级 环评现 场调查 环评现 场调查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历史调 查资料 环评现 场调查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续) 编号 目 科 种 区系 居留型 濒危 等级 保护 等级 河南 省级 中国 特有种 来源 历史调 鲸偶蹄目 鹿科 狍 古北种 NT Cetartiodactyla Cervidae Capreolus pygargus 查资料 环评现 啮齿目 松鼠科 岩松鼠 广布种 9 LC √ Rodentia Sciuridae Sciurotamias davidianus 场调查 历史调 啮齿目 松鼠科 北花松鼠 10 古北种 LC Rodentia Sciuridae Tamias sibiricus 查资料 历史调 啮齿目 鼠科 黑线姬鼠 11 广布种 LC Rodentia Muridae Apodemus agrarius 查资料 历史调 啮齿目 鼠科 褐家鼠 12 广布种 LC Rodentia Muridae Rattus norvegicus 查资料 环评现 啮齿目 鼠科 小家鼠 13 广布种 LC Rodentia Muridae Mus musculus 场调查 环评现 兔形目 兔科 蒙古兔 14 古北种 LC Lagomorpha Leporidae Lepus tolai 场调查 注:分类系统:两栖、爬行纲分类系统参照《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更新名录》(王剀 等,2020);鸟类参照《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 3 版)》(郑光 美,2017 年);兽类参照《中国兽类名录》(魏辅文等人,2021);红色名录:CR—极危、EN—濒危、VU—易危、NT—近危、LC—无危、DD—数据缺 乏。 8 58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录 3 评价区水生生物名录 附录 3-1 评价区浮游植物名录 物种 11 月采样点 1 2 3 3 月采样点 4 1 2 3 + + 4 5 Ⅰ蓝藻门 Cyanophyta 1. 颤藻 Oscillatoria sp. + 2. 席藻 Phormidium sp. + 3. 微囊藻 Microcystis sp + 4. 色球藻 Chroococcus sp. + + 5. 伪鱼腥藻 Pseudoanabaena mucicola + + + + + + + + + + + + + Ⅱ绿藻门 Chlorophyta 6. 集星藻 Actinastrum sp. + 7. 新月藻 Closterium sp. + 8. 纤维藻 Ankistrodesmus sp. + 9. 空球藻 Eudorina elegans + + + + 10. 衣藻 Chlamydomonas sp. + 11. 水绵 Spirogyra sp. + + + + + + + + + + + + + + + + + + + + 13. 水网藻 Hydrodictyon sp. + + + 15. 小空星藻 Coelastrum microporum + + 16. 丝藻 Ulothrix sp. + + 17. 绿球藻 Division chlorophyta + + 12. 双射盘星藻 Pediastrum biradiatum 14. 刚毛藻 Chladophora sp. + + + + + + + + + + + + + + + Ⅲ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18. 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 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tissima + 19. 舟形藻 Navicula digitoradiata + 20. 短小舟形藻 Navicula exigua + 21. 喙头舟形藻 Navicula rhynchocephala + + + + + 588 + + + + + +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续) 物种 11 月采样点 1 2 3 月采样点 3 4 + + + + 22. 放射舟形藻 Navicula radiosa + 23. 系带舟形藻 Navicula cincta + + 24. 凸出舟形藻 Navicula protracta + + 25. 中型脆杆藻 Fragilaria intermediate + 26. 肘状针杆藻 Synedra ulna + 27. 桥弯藻 Cymbella lata + 28. 披针形桥弯藻 Cymbella lanceolata + 2 + + + + + + + + 3 4 5 + + + + + + 29. 异极藻 Gomphonema sp. + 30. 窄异极藻 Gomphonema angustatum + + 31. 近棒形异极藻 Gomphonema subclavatum + + 32. 纤细异极藻 Gomphonema gracile + 33. 库津布纹藻 Gyrosigma kuetzingii 34. 普通等片藻 Diatoma vulgare 1 + + 38. 双菱藻 Surirella sp. + 39. 羽纹藻 Pinnularia sp. + + + + + + + + + 41. 星杆藻 Asterionella sp. + “+”表示该物种存在。 589 + + + + + + + + + + + + 40. 卵形藻 Cocconeis sp. + + 35. 菱形藻 Nitzschia sp. 37. 肋缝菱形藻 Nitzschia frustulum + + + + + + + + 36. 谷皮菱形藻 Nitzschia palea + + + +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录 3-2 评价区浮游动物名录 11 月采样点 物种 1 2 3 3 月采样点 4 1 2 3 + + + 4 5 Ⅰ原生动物 1. 瓶砂壳虫 Difflugia urceolata + 2. 球砂壳虫 Difflugia globulosa + 3. 钟虫 Varticella sp. 4. 拟铃壳虫 Tintinnopsis sp. + + + + + + + + + + + + + + + Ⅱ轮虫类 5. 曲腿龟甲轮虫 Keratella valga + 6. 囊形单趾轮虫 Monostyla bulla + 7. 异尾轮虫 Trichocerca sp. 8. 方形臂尾轮虫 Brachionus quadridentatus 9. 壶状臂尾轮虫 Brachionus urceus + + + + + + + + + + + + + + + + + + 10. 矩形臂尾轮虫 Brachionus angularis + + + 11. 尖爪腔轮虫 Lecane cornuta 12. 针簇多肢轮虫 Polyarthra trigla + 13. 晶囊轮虫 Asplachna sp. + Ⅲ枝角类 14. 长肢秀体溞 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 + + + 15. 裸腹溞 Moina sp. + + + + 16. 象鼻溞 Bosmina sp. + Ⅳ桡足类 17. 镖水蚤 Sinodiaptomus sp. + 18. 哲水蚤 Calanoida sp. + + + + + + + 19. 锯缘真剑水蚤 Eucyclops serrulatus “+”表示该物种存在。 590 + + +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录 3-3 评价区底栖动物名录 物种 11 月采样点 1 1. 摇蚊 Tendipus sp. + 2. 亚洲痩䗓 Ischnura asiatica + 3. 扁蜉 Ecdyrus sp. + 4. 石蚕 Phryganea sp. + 5. 纹石蛾 Hydropsyche sp. + 6. 日本沼虾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 7. 溪蟹 Potamon fluviatil + “+”表示该物种存在。 591 2 3 3 月采样点 4 1 + + 2 3 + + + 4 + + + + + + + + + + + + 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录 3-4 评价区鱼类名录 种类 I. 学名 《黄河伊洛河中下 游鱼类多样性及群 落结构》(林鹏程 等,2019 年)黑石 关河段鱼类 评价区内 现场调查 Cypriniformes 鲤形目 (一)鲤科 Cyprinidae 1. 马口鱼 Opsariichthys bidens + + 2. 䱗 Hemiculter leucisculus + + 3. 似鳊 Pseudobrama simoni + 4. 鳊 Parabramis pekinensis 5. 花䱻 Hemibarbus maculatus 6. 棒花鱼 Abbottina rivularis 7. 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 + 8. 银鮈 Squalidus argentatus + 9. 高体鳑鲏 Rhodeus ocellatus + 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 + + 11. 鲤 Cyprinus carpio + + 12. 鲫 Carassius auratus + + (二)鳅科 Cobitidae 13.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 14. 中华花鳅 Cobitis sinensis + II. 鲇形目 Siluriformes (三)鲇科 Siluridae 15. 胡子鲇 Clarias fuscus + 16. 鲇 Silurus asotus + III. 鲈形目 Perciformes (四)虾虎鱼科 Gobiidae 10. 兴凯鱊 17. 子陵吻虾虎鱼 Rhinogobius giurinus 注释:“+”表示该物种存在。 592 + + + + + +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录 4 动物样线记录表 动物样线记录表 1 日期 2022.11.8 观测者 刘凯、赵文婷 样线编号 HHS001 样线长度/km 1.34 起点 炭窑 海拔/m 239 天气 晴 8℃ 温度 记录者 刘凯 起点经纬度坐标 E113°1′17.25908″ N34°42′19.47217″ 开始时间 8:12 终点经纬度坐标 E113°1′33.94457″ N34°42′23.48904″ 结束时间 10:24 终点 山神庙 海拔/m 332 人为干扰类型 道路交通 人为干扰强度 弱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1 分布生境 个体 总数 截距/m 群体 编号 林 紫啸鸫 2 √ 10 1 2 红尾水鸲 3 √ 20 1 3 小䴙䴘 1 √ 30 1 4 灰椋鸟 1 20 1 5 珠颈斑鸠 1 20 1 6 山麻雀 1 30 1 7 红嘴蓝鹊 1 10 1 8 灰山椒鸟 1 √ 20 1 9 大嘴乌鸦 2 √ 20 1 10 黄眉柳莺 1 √ 20 1 11 大嘴乌鸦 1 √ 10 1 12 喜鹊 2 √ 10 1 13 灰椋鸟 1 √ 20 2 14 黄腹山雀 3 √ 30 1 15 棕头鸦雀 3 √ 20 1 16 纯色山鹪莺 5 10 1 灌 草 水 田 居 √ √ √ √ √ 59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7 珠颈斑鸠 2 √ 20 1 18 环颈雉 2 √ 20 1 19 棕头鸦雀 5 30 2 20 环颈雉 1 10 2 21 银喉长尾山雀 4 20 1 22 斑头鸺鹠 1 30 1 23 棕头鸦雀 6 √ 10 3 24 红嘴蓝鹊 2 √ 20 2 25 小嘴乌鸦 2 30 1 √ √ √ √ √ 26 备注:[1]样线编号以“项目简称+编号”;[2]人为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以及生境类型参考 HJ710.3~6,生境类型中林-乔木林、灌-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草原、水-内陆水体、田-农 田、居-居住点 59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动物样线记录表 2 日期 2022.11.9 观测者 刘凯、赵文婷 天气 晴 7℃ 温度 记录者 刘凯 样线编号 HHS002 样线长度/km 1.03 起点 后寺河水库 海拔/m 318 起点经纬度坐标 E113°2′11.64141″ N34°41′35.24790″ 开始时间 9:09 终点经纬度坐标 E113°1′52.90886″ N34°41′16.63123″ 结束时间 11:56 终点 后寺河水库 海拔/m 428 人为干扰类型 道路交通 人为干扰强度 弱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1 分布生境 个体 总数 截距 /m 群体 编号 林 大山雀 2 √ 10 1 2 紫啸鸫 1 √ 30 1 3 黄腹山雀 6 10 1 4 小嘴乌鸦 2 50 1 5 棕头鸦雀 10 10 1 6 小䴙䴘 3 √ 30 1 7 白鹡鸰 1 √ 20 1 8 红尾水鸲 1 √ 20 1 9 普通翠鸟 1 √ 20 1 10 八哥 3 10 1 11 乌鸫 2 √ 30 1 12 鹊鸲 1 √ 30 1 13 红尾水鸲 5 20 2 14 麻雀 2 20 1 15 白鹡鸰 1 20 2 16 金翅雀 2 10 1 17 灰头鹀 1 10 1 灌 草 水 田 居 √ √ √ √ √ √ √ √ √ 59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大山雀 1 √ 30 2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备注:[1]样线编号以“项目简称+编号”;[2]人为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以及生境类型参考 HJ710.3~6,生境类型中林-乔林地、灌-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草原、水-内陆水体、田-农 田、居-居住点 59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动物样线记录表 3 日期 2022.11.10 观测者 刘凯、赵文婷 样线编号 HHS003 样线长度/km 1.09 起点 佛湾 海拔/m 379 天气 晴 9℃ 温度 记录者 刘凯 起点经纬度坐标 E113°2′4.39824″ N34°41′7.15395″ 开始时间 10:09 终点经纬度坐标 E113°2′25.33234″ N34°40′46.29709″ 结束时间 12:34 终点 赛坡 海拔/m 346 人为干扰类型 道路交通 人为干扰强度 弱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1 分布生境 个体 总数 截距/m 群体 编号 林 大山雀 5 √ 10 1 2 环颈雉 1 √ 30 1 3 黄腹山雀 5 10 1 4 强脚树莺 2 5 1 5 环颈雉 1 30 2 6 发冠卷尾 3 30 1 7 红尾水鸲 2 10 1 8 白颊噪鹛 5 10 1 9 小䴙䴘 1 10 1 10 普通翠鸟 1 10 1 11 红头长尾山雀 10 √ 15 1 12 金翅雀 1 √ 10 1 13 灰头鹀 1 √ 30 1 14 白鹡鸰 1 √ 30 1 15 红尾水鸲 1 √ 30 2 16 麻雀 4 √ 30 1 17 乌鸫 2 √ 10 1 灌 草 水 田 居 √ √ √ √ √ √ √ √ 59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鹊鸲 1 √ 10 1 19 八哥 10 √ 20 1 20 大山雀 2 20 2 21 白鹡鸰 3 √ 10 2 22 普通翠鸟 1 √ 20 2 √ 23 24 25 26 27 备注:[1]样线编号以“项目简称+编号”;[2]人为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以及生境类型参考 HJ710.3~6,生境类型中林-乔林地、灌-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草原、水-内陆水体、田-农 田、居-居住点 59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动物样线记录表 4 日期 2022.11.11 观测者 刘凯、赵文婷 样线编号 HHS004 样线长度/km 1.35 起点 青龙沟 海拔/m 376 天气 晴 8℃ 温度 记录者 刘凯 起点经纬度坐标 E113°3′25.46961″ N34°40′31.58142″ 开始时间 8:31 终点经纬度坐标 E113°3′17.81893″ N34°39′57.55522″ 结束时间 10:43 终点 青龙沟 海拔/m 617 人为干扰类型 道路交通 人为干扰强度 弱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1 分布生境 个体 总数 截距/m 群体 编号 林 黄喉鹀 5 √ 5 1 2 红嘴蓝鹊 2 √ 50 2 3 黄眉柳莺 2 10 1 4 棕头鸦雀 2 5 1 5 白鹡鸰 5 √ 30 1 6 红尾水鸲 5 √ 10 1 7 红嘴蓝鹊 4 30 2 8 黄臀鹎 2 √ 32 1 9 喜鹊 3 √ 20 1 10 白鹡鸰 1 √ 10 2 11 红尾水鸲 1 20 2 12 领雀嘴鹎 6 √ 20 1 13 棕背伯劳 1 √ 30 1 14 大山雀 2 √ 20 1 15 麻雀 3 √ 30 1 16 黄臀鹎 2 √ 10 1 17 白头鹎 1 √ 20 1 灌 草 水 田 居 √ √ √ √ 59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领雀嘴鹎 5 √ 30 2 19 红头长尾山雀 5 √ 10 1 20 白颊噪鹛 5 √ 30 1 21 灰椋鸟 2 √ 30 1 22 八哥 3 10 1 23 白腰文鸟 2 20 1 24 麻雀 6 √ 30 2 25 领雀嘴鹎 2 √ 10 3 √ √ 26 27 备注:[1]样线编号以“项目简称+编号”;[2]人为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以及生境类型参考 HJ710.3~6,生境类型中林-乔林地、灌-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草原、水-内陆水体、田-农 田、居-居住点 60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动物样线记录表 5 日期 2022.11.12 观测者 刘凯、赵文婷 样线编号 HHS005 样线长度/km 1.34 起点 石板坡 海拔/m 440 天气 晴 7℃ 温度 记录者 刘凯 起点经纬度坐标 E113°3′33.71793″ N34°40′32.65674″ 开始时间 10:08 终点经纬度坐标 E113°3′50.44204″ N34°40′8.98034″ 结束时间 12:35 终点 和尚坟 海拔/m 403 人为干扰类型 道路交通 人为干扰强度 弱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1 分布生境 个体 总数 截距/m 群体 编号 林 红嘴蓝鹊 1 √ 20 1 2 红头长尾山雀 15 √ 5 1 3 红尾水鸲 1 20 1 4 暗绿绣眼鸟 5 √ 10 1 5 乌鹟 1 √ 6 1 6 红嘴蓝鹊 1 √ 30 1 7 大山雀 4 √ 5 1 8 棕头鸦雀 10 5 1 9 红嘴蓝鹊 1 30 2 10 红尾水鸲 1 √ 20 2 11 白鹡鸰 1 √ 20 1 12 黄臀鹎 5 20 1 13 普通翠鸟 6 20 1 14 大山雀 1 √ 5 1 15 黄臀鹎 1 √ 20 2 16 白头鹎 4 √ 30 1 17 领雀嘴鹎 2 √ 20 1 灌 草 水 田 居 √ √ √ √ √ 60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棕颈钩嘴鹛 3 19 麻雀 2 20 三道眉草鹀 1 21 白鹡鸰 1 22 麻雀 6 √ 30 1 5 1 20 1 √ 20 2 √ 5 2 √ √ 23 24 25 26 27 备注:[1]样线编号以“项目简称+编号”;[2]人为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以及生境类型参考 HJ710.3~6,生境类型中林-乔林地、灌-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草原、水-内陆水体、田-农 田、居-居住点 60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动物样线记录表 6 日期 2022.11.13 观测者 刘凯、赵文婷 样线编号 HHS006 样线长度/km 1.12 起点 上库坝址 海拔/m 702 天气 晴 9℃ 温度 记录者 刘凯 起点经纬度坐标 E113°3′24.54444″ N34°39′40.89635″ 开始时间 2:24 终点经纬度坐标 E113°3′36.52704″ N34°39′13.29254″ 结束时间 4:46 终点 上库淹没区 海拔/m 854 人为干扰类型 施工活动 人为干扰强度 弱 备注 分布生境 序 号 中文名 个体 总数 截距/m 群体 编号 林 1 红嘴蓝鹊 2 √ 20 1 2 黄臀鹎 3 √ 20 1 3 喜鹊 2 √ 10 1 4 棕头鸦雀 6 10 1 5 山斑鸠 3 √ 30 1 6 红头长尾山雀 10 √ 40 1 7 领雀嘴鹎 15 √ 20 1 8 白头鹎 2 20 1 9 领雀嘴鹎 6 30 2 10 黄眉柳莺 2 √ 20 1 11 强脚树莺 1 √ 20 1 12 红头长尾山雀 3 √ 30 2 13 三道眉草鹀 2 √ 10 1 14 领雀嘴鹎 1 √ 20 3 15 白头鹎 4 30 2 16 喜鹊 1 10 2 灌 √ √ √ √ √ 草 水 田 居 17 18 备注:[1]样线编号以“项目简称+编号”;[2]人为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以及生境类型参考 HJ710.3~6,生境类型中林-乔林地、灌-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草原、水-内陆水体、田-农 田、居-居住点 60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动物样线记录表 7 日期 2023.3.19 观测者 刘凯、刘靖 天气 多云 12℃ 温度 记录者 刘凯 样线编号 HHS001 样线长度/km 1.34 起点 炭窑 海拔/m 239 起点经纬度坐标 E113°1′17.25908″ N34°42′19.47217″ 开始时间 11:23 终点经纬度坐标 E113°1′33.94457″ N34°42′23.48904″ 结束时间 13:06 终点 山神庙 海拔/m 332 人为干扰类型 道路交通 人为干扰强度 弱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个体 总数 1 灰喜鹊 2 2 普通翠鸟 1 3 绿头鸭 4 分布生境 截距/m 群体 编号 20 1 √ 10 1 1 √ 30 1 普通鸬鹚 3 √ 50 1 5 红嘴蓝鹊 3 10 1 6 斑嘴鸭 10 50 1 7 大山雀 1 10 1 8 棕头鸦雀 4 10 1 9 麻雀 3 10 1 10 小䴙䴘 1 20 1 11 棕背伯劳 1 10 1 12 红嘴蓝鹊 2 30 2 13 红尾水鸲 1 10 1 14 红尾伯劳 1 10 1 15 白鹡鸰 1 20 1 16 喜鹊 1 30 1 17 红尾水鸲 2 20 2 林 灌 草 水 田 居 √ √ √ √ √ √ √ √ √ √ √ √ √ √ 60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麻雀 8 19 喜鹊 1 20 白鹡鸰 1 21 中华蟾蜍 1 √ √ √ √ 10 2 20 2 20 2 1 1 22 23 24 25 26 27 备注:[1]样线编号以“项目简称+编号”;[2]人为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以及生境类型参考 HJ710.3~6,生境类型中林-乔木林、灌-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草原、水-内陆水体、田-农 田、居-居住点 60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动物样线记录表 8 日期 2023.3.20 观测者 刘凯、刘靖 天气 阴 12℃ 温度 记录者 刘凯 样线编号 HHS002 样线长度/km 1.03 起点 后寺河水库 海拔/m 318 起点经纬度坐标 E113°2′11.64141″ N34°41′35.24790″ 开始时间 9:41 终点经纬度坐标 E113°1′52.90886″ N34°41′16.63123″ 结束时间 10:36 终点 后寺河水库 海拔/m 428 人为干扰类型 道路交通 人为干扰强度 弱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个体 总数 1 喜鹊 1 2 珠颈斑鸠 1 3 斑嘴鸭 1 4 黑水鸡 1 5 白鹭 1 6 山斑鸠 1 7 珠颈斑鸠 8 分布生境 居 截距 /m 群体 编号 √ 30 1 50 1 √ 40 1 √ 30 1 30 1 √ 30 1 2 √ 20 2 红嘴山鸦 1 √ 30 1 9 喜鹊 2 30 2 10 大山雀 2 10 1 11 纯色山鹪莺 1 10 1 12 珠颈斑鸠 1 √ 30 3 13 斑姬啄木鸟 1 √ 20 1 14 领雀嘴鹎 5 √ 20 1 15 红头长尾山雀 3 √ 10 1 16 大山雀 1 √ 5 2 17 灰椋鸟 1 10 1 林 灌 草 水 田 √ √ √ √ √ √ 60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领雀嘴鹎 3 19 乌鸫 1 20 黄喉鹀 1 21 白颊噪鹛 1 22 领雀嘴鹎 1 23 鹊鸲 1 24 北红尾鸲 2 √ 20 2 20 1 20 1 30 1 20 3 √ 20 1 √ 30 1 √ √ √ √ 25 26 27 备注:[1]样线编号以“项目简称+编号”;[2]人为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以及生境类型参考 HJ710.3~6,生境类型中林-乔林地、灌-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草原、水-内陆水体、田-农 田、居-居住点 60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动物样线记录表 9 日期 2023.3.20 观测者 刘凯、刘靖 天气 阴 13℃ 温度 记录者 刘凯 样线编号 HHS003 样线长度/km 1.09 起点 佛湾 海拔/m 379 起点经纬度坐标 E113°2′4.39824″ N34°41′7.15395″ 开始时间 15:14 终点经纬度坐标 E113°2′25.33234″ N34°40′46.29709″ 结束时间 16:34 终点 赛坡 海拔/m 346 人为干扰类型 道路交通 人为干扰强度 弱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1 分布生境 个体 总数 截距/m 群体 编号 林 大嘴乌鸦 1 √ 30 1 2 小䴙䴘 1 40 1 3 珠颈斑鸠 1 20 1 4 家燕 1 10 1 5 领雀嘴鹎 5 30 1 6 黄臀鹎 1 20 1 7 白头鹎 1 √ 20 1 8 珠颈斑鸠 1 √ 30 2 9 棕颈钩嘴鹛 3 √ 20 1 10 八哥 2 √ 20 1 11 金翅雀 1 √ 20 1 12 黄腰柳莺 1 √ 15 1 13 领雀嘴鹎 6 √ 20 2 14 斑鸫 1 20 1 15 白头鹎 2 20 2 16 山麻雀 2 10 1 17 棕头鸦雀 1 10 1 灌 草 水 田 居 √ √ √ √ √ √ √ √ 60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黑尾蜡嘴雀 1 √ 30 1 19 白头鹎 1 √ 20 3 20 燕雀 3 √ 20 1 21 金翅雀 2 30 2 √ 22 23 24 25 备注:[1]样线编号以“项目简称+编号”;[2]人为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以及生境类型参考 HJ710.3~6,生境类型中林-乔林地、灌-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草原、水-内陆水体、田-农 田、居-居住点 60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动物样线记录表 10 日期 2023.3.21 观测者 刘凯、刘靖 天气 晴 15℃ 温度 记录者 刘凯 样线编号 HHS004 样线长度/km 1.35 起点 青龙沟 海拔/m 376 起点经纬度坐标 E113°3′25.46961″ N34°40′31.58142″ 开始时间 8:51 终点经纬度坐标 E113°3′17.81893″ N34°39′57.55522″ 结束时间 10:37 终点 青龙沟 海拔/m 617 人为干扰类型 道路交通 人为干扰强度 弱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个体 总数 1 灰喜鹊 2 2 大山雀 1 3 红嘴蓝鹊 3 4 领雀嘴鹎 2 5 灰喜鹊 1 6 红头长尾山雀 4 7 灰眉岩鹀 2 8 棕背伯劳 1 9 红嘴蓝鹊 2 10 白头鹎 1 11 领雀嘴鹎 3 12 棕头鸦雀 1 13 白颊噪鹛 3 14 北红尾鸲 1 15 红嘴蓝鹊 4 16 金翅雀 3 17 棕头鸦雀 1 分布生境 截距/m 群体 编号 30 1 10 1 30 1 30 1 √ 20 2 √ 20 1 20 1 20 1 30 2 20 1 30 2 10 1 20 1 √ 20 1 √ 40 3 √ 30 1 √ 20 2 林 灌 草 水 田 居 √ √ √ √ √ √ √ √ √ √ √ 61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麻雀 6 √ 10 1 19 乌鸫 1 √ 20 1 20 北红尾鸲 1 √ 30 2 21 红尾水鸲 1 √ 30 1 22 白鹡鸰 2 √ 10 1 23 24 25 26 27 备注:[1]样线编号以“项目简称+编号”;[2]人为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以及生境类型参考 HJ710.3~6,生境类型中林-乔林地、灌-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草原、水-内陆水体、田-农 田、居-居住点 61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动物样线记录表 11 日期 2023.3.21 观测者 刘凯、刘靖 天气 晴 15℃ 温度 记录者 刘凯 样线编号 HHS005 样线长度/km 1.34 起点 石板坡 海拔/m 440 起点经纬度坐标 E113°3′33.71793″ N34°40′32.65674″ 开始时间 12:16 终点经纬度坐标 E113°3′50.44204″ N34°40′8.98034″ 结束时间 13:42 终点 和尚坟 海拔/m 403 人为干扰类型 道路交通 人为干扰强度 弱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1 分布生境 个体 总数 截距/m 群体 编号 林 喜鹊 1 √ 30 1 2 大嘴乌鸦 1 √ 50 1 3 小䴙䴘 2 30 1 4 领雀嘴鹎 4 √ 20 1 5 大山雀 1 √ 10 1 6 普通翠鸟 1 20 1 7 棕头鸦雀 3 10 1 8 小䴙䴘 1 40 2 9 白颊噪鹛 3 30 1 10 纯色山鹪莺 1 20 1 11 喜鹊 1 √ 20 2 12 领雀嘴鹎 2 √ 30 2 13 大山雀 1 √ 10 2 14 斑鸫 6 √ 20 1 15 红尾水鸲 1 20 1 16 白头鹎 3 √ 10 1 17 乌鸫 2 √ 20 1 灌 草 水 √ √ √ √ √ √ √ 612 田 居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白颊噪鹛 1 19 白鹡鸰 1 20 鹊鸲 1 21 灰椋鸟 1 22 红尾水鸲 1 23 黄喉鹀 5 √ √ √ √ √ √ 30 2 20 1 10 1 20 1 20 2 20 1 24 25 26 27 备注:[1]样线编号以“项目简称+编号”;[2]人为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以及生境类型参考 HJ710.3~6,生境类型中林-乔林地、灌-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草原、水-内陆水体、田-农 田、居-居住点 61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动物样线记录表 12 日期 2023.3.21 观测者 刘凯、刘靖 天气 晴 温度 记录者 15℃ 刘凯 样线编号 HHS006 样线长度/km 1.12 起点 上库坝址 海拔/m 702 起点经纬度坐标 E113°3′24.54444″ N34°39′40.89635″ 开始时间 15:08 终点经纬度坐标 E113°3′36.52704″ N34°39′13.29254″ 结束时间 16:35 终点 上库淹没区 海拔/m 854 人为干扰类型 施工活动 人为干扰强度 弱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个体 总数 1 大山雀 1 2 喜鹊 1 3 大嘴乌鸦 1 4 领雀嘴鹎 3 5 红嘴蓝鹊 2 6 喜鹊 7 分布生境 截距 /m 群体 编号 10 1 √ 30 1 √ 40 1 30 1 √ 40 1 1 √ 30 2 黑尾蜡嘴雀 1 √ 20 1 8 白头鹎 1 √ 10 1 9 大山雀 1 √ 10 2 10 棕颈钩嘴鹛 3 √ 20 1 11 红嘴蓝鹊 5 √ 30 2 12 白颊噪鹛 3 √ 20 1 13 领雀嘴鹎 6 √ 20 2 14 燕雀 1 √ 10 1 15 红头长尾山雀 1 √ 10 1 16 黑尾蜡嘴雀 1 √ 30 2 17 金翅雀 1 √ 30 1 林 灌 √ √ 614 草 水 田 居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八哥 1 √ 10 19 20 21 备注:[1]样线编号以“项目简称+编号”;[2]人为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以及生境类型参考 HJ710.3~6,生境类型中林-乔林地、灌-灌木林及采伐迹地、草-草原、水-内陆水体、田-农 田、居-居住点 615 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录 5 植物样方记录表 样方调查记录表 1—侧柏林 调查时间:2022.11.23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1 侧柏林(Form.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地点 经纬度 113°3′20.49364″E,34°40′38.11297″N 地形 坡地 40 20*20 工程位置 钢管加工厂附近 海拔高度(m) 407 坡向 60 乔木层郁闭度 灌木层盖度 (%) 2 坡度(°) 样方面积(m) 东南 坡位 12 层均高(m) 草本层盖 度(%) 2.5 层均高(m) 40 中 层均高(m) 0.35 盖度% 生活型 60 常绿 乔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株数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18 平均胸 平均高度 平均冠 径 cm m 幅 m×m 7 12 2*1 灌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32 2.4 25 落叶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13 2.3 4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19 2.5 6 落叶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12 2.2 3 落叶 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6 3.0 2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23 0.3 4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5 0.4 2 一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77 0.3 14 一年生 野草莓 Fragaria vesca 9 0.2 1 多年生 四叶葎 Galium bungei 8 0.4 1 多年生 61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Artemisia lavandulifolia 野艾蒿 抱茎小苦荬 Ixeridium sonchifolium 22 0.5 4 多年生 11 0.4 2 多年生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37 0.15 2 多年生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21 0.6 10 一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2—黄栌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3 样方序号:2 植被类型 黄栌灌丛(From. Cotinus coggygria) 地点 经纬度 113°3′22.79176″E,34°40′34.48233″N 地形 坡地 75 平均高度 (m) 2.5 5m×5m 工程位置 金属结构厂附近 海拔高度(m) 402 坡向 东南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30 平均高度 (m) 0.3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2 坡度(°) 样方面积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18 2.8 45 落叶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6 2.5 20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4 2.2 6 落叶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4 1.8 4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求米草 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70 0.3 8 多年生 61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2 0.4 3 一年生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15 0.3 1 多年生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10 0.2 1 多年生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43 0.3 6 多年生 费菜 Sedum aizoon 13 0.2 1 多年生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8 0.5 2 多年生 野草莓 Fragaria vesca 9 0.2 1 多年生 川续断 Dipsacus asperoides 6 0.4 1 多年生 小果博落 回 Macleaya microcarpa 8 1.2 2 多年生 抱茎小苦 Ixeridium sonchifolium 荬 11 0.4 2 多年生 37 0.15 2 多年生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3—荆条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3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3 荆条灌丛(From.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地点 经纬度 113°3′18.19552″E,34°40′41.31875″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85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4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金属结构厂附近 海拔高度(m) 418 坡向 东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 度(%) 50 平均高度 (m) 0.45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61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32 2.8 60 落叶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8 2.3 8 落叶 多花木蓝 Indigofera amblyantha 7 2.4 7 落叶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7 2.0 5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7 2.2 5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189 0.4 25 多年生 求米草 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47 0.3 7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61 0.5 12 一年生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15 0.3 1 多年生 蛇含委陵 菜 Potentilla kleiniana 18 0.2 1 一年生、 二年生 中华隐子 草 Cleistogenes chinensis 13 0.8 2 多年生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8 0.7 1 多年生 大丁草 Gerbera anandria 2 0.1 1 多年生 层间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桑叶葡萄 Vitis heyneana subsp. ficifolia -- -- -- 藤本 照片 61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4—野皂荚灌丛 调查时间:22022.11.23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4 野皂荚灌丛(From.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地点 经纬度 113°3′21.80685″E,34°40′33.28499″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70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2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钢管加工厂附近 海拔高度(m) 377 坡向 南 坡位 下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20 平均高度 (m) 0.4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32 2.0 50 落叶 13 2.3 10 落叶 5 2.0 2 落叶 荆条 构树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野山楂 Crataegus cuneata 9 1.8 3 落叶 茅莓 Rubus parvifolius 7 1.6 2 落叶 8 1.8 3 落叶 6 0.4 1 落叶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截叶铁扫帚 Lespedeza cuneata 酸枣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 32 0.1 1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47 0.4 7 一年生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43 0.8 9 多年生 翻白草 Potentilla discolor 25 0.2 3 多年生 层间植物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杠柳 Periploca sepium -- -- -- 藤本 62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5—野皂荚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3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5 野皂荚灌丛(From. Gleditsia microphylla) 地点 113°3′23.37112″E, 34°40′22.12271″N 经纬度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84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5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永久机电设备库 海拔高度(m) 432 坡向 东南 坡位 上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cm) -- 草本层盖 度(%) 32 平均高度(m) 0.3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野皂荚 荆条 拉丁名 Gleditsia microphylla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37 2.5 60 落叶 13 1.7 12 落叶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13 2.3 4 落叶 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3 3.0 8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41 0.3 6 一年生 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 21 0.1 1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3 0.4 3 一年生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35 0.7 8 多年生 62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12 1.3 5 一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11 1.2 4 一年生 早开堇菜 Viola prionantha 13 0.1 1 多年生 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8 0.3 1 二年生或 多年生 毛莲蒿 Artemisia vestita 5 0.3 2 多年生 千金子 Leptochloa chinensis 9 0.4 1 一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6—侧柏林 调查时间:2022.11.23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6 侧柏林(Form.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地点 经纬度 113°3′16.67954″E,34°40′28.36046″N 地形 坡地 40 20*20 工程位置 钢管加工厂附近 海拔高度(m) 414 坡向 65 乔木层郁闭度 灌木层盖度 (%) 2 坡度(°) 样方面积(m) 东北 坡位 12 层均高(m) 草本层盖 度(%) 2.3 层均高(m) 39 下 层均高(m) 0.35 盖度% 生活型 65 常绿 乔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株数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12 平均胸 平均高度 平均冠 径 cm m 幅 m×m 6 12 2*1 灌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32 2.4 25 落叶 62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13 2.3 4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19 2.5 6 落叶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12 2.2 3 落叶 美丽胡枝子 Lespedeza formosa 4 1.8 2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5 0.4 2 一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77 0.3 14 一年生 龙牙草 Agrimonia pilosa 14 0.2 2 多年生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12 0.3 2 多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ifolia 22 0.5 4 多年生 野草莓 Fragaria vesca 9 0.2 1 多年生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21 0.6 10 一年生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9 0.5 2 多年生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15 0.3 2 多年生 照片 62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7—黄栌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3 样方序号:7 植被类型 黄栌灌丛(From. Cotinus coggygria) 点 18 地点 经纬度 113°3′16.91128″E,34°40′31.11240″N 地形 坡地 68 平均高度 (m) 2.5 5m×5m 工程位置 钢管加工厂附近 海拔高度(m) 319 坡向 东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28 平均高度 (m) 0.4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2 坡度(°) 样方面积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28 2.6 55 落叶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5 2.4 5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8 2.2 6 落叶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4 2.3 2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15 0.3 1 多年生 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 9 0.2 1 多年生 求米草 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70 0.3 8 多年生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10 0.2 1 多年生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43 0.3 6 多年生 费菜 Sedum aizoon 13 0.2 1 多年生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8 0.5 2 多年生 野草莓 Fragaria vesca 9 0.2 1 多年生 川续断 Dipsacus asperoides 6 0.4 1 多年生 小果博落 回 Macleaya microcarpa 8 1.2 2 多年生 62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魁蒿 Artemisia princeps 4 0.7 1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2 0.4 3 一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8—侧柏林 调查时间:2022.11.23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8 侧柏林(Form.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地点 经纬度 113°3′15.61739″E,34°40′23.19452″N 地形 坡地 47 20*20 工程位置 施工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448 坡向 70 乔木层郁闭度 灌木层盖度 (%) 2 坡度(°) 样方面积(m) 西南 坡位 11 层均高(m) 草本层盖 度(%) 2.3 层均高(m) 34 中 层均高(m) 0.4 盖度% 生活型 70 常绿 乔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株数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18 平均胸 平均高度 平均冠 径 cm m 幅 m×m 6 11 2*1 灌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32 2.4 25 落叶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13 2.3 4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19 2.5 6 落叶 鼠李 Rhamnus davurica 12 2.2 10 落叶 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 3 1.8 2 落叶 62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草本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8 0.8 4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5 0.4 2 一年生 求米草 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70 0.3 8 多年生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10 0.2 1 多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ifolia 22 0.5 4 多年生 野草莓 Fragaria vesca 9 0.2 1 多年生 川续断 Dipsacus asperoides 6 0.4 1 多年生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21 0.6 10 一年生 马鞭草 Verbena officinalis 7 0.35 2 多年生 紫花地丁 Viola philippica 7 0.15 1 多年生 照片 62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9—野皂荚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4 样方序号:9 野皂荚灌丛(From. Gleditsia microphylla) 植被类型 地点 经纬度 113°3′20.72539″,34°40′29.07500″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77 3 坡度(°) 平均高度 (m) 2.4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金属结构厂 海拔高度(m) 410 坡向 西北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19 平均高度 (m) 0.35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33 2.5 55 落叶 12 2.5 8 落叶 12 2.2 5 落叶 荆条 酸枣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美丽胡枝子 Lespedeza formosa 5 1.8 2 落叶 山桃 Amygdalus davidiana 9 2.2 4 落叶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2 2.8 3 常绿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37 0.3 6 多年生 21 0.6 3 一年生 12 0.9 3 多年生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求米草 野艾蒿 拉丁名 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野西瓜苗 Hibiscus trionum 7 0.3 2 一年生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28 0.3 4 多年生 铁苋菜 Acalypha australis 15 0.3 1 一年生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层间植物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62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乌蔹莓 Cayratia japonica -- -- -- 藤本 杠柳 Periploca sepium -- -- -- 藤本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10—荆条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4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10 荆条灌丛(From.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地点 经纬度 113°3′22.54071″E,34°40′30.83238″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78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7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金属结构厂附近 海拔高度(m) 389 坡向 东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 度(%) 26 平均高度 (m) 0.25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36 3.0 60 落叶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16 2.4 10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6 2.5 3 落叶 山桃 Amygdalus davidiana 5 2.7 3 落叶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7 1.8 2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矛叶荩草 Arthraxon lanceolatus 47 0.3 6 多年生 62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61 0.5 12 一年生 糙叶败酱 Patrinia rupestris subsp. scabra 14 0.4 2 多年生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15 0.3 1 多年生 蛇含委陵 菜 Potentilla kleiniana 18 0.2 1 一年生、 二年生 广布野豌 豆 Vicia cracca 13 0.8 1 多年生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8 0.7 1 多年生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18 0.15 1 多年生 鸡眼草 Kummerowia striata 16 0.15 1 一年生 层间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桑叶葡萄 Vitis heyneana subsp. ficifolia -- -- -- 藤本 照片 62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11—黄栌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4 样方序号:11 植被类型 黄栌灌丛(From. Cotinus coggygria) 地点 经纬度 113°3′17.73204″E,34°40′25.92716″N 地形 坡地 75 平均高度 (m) 2.7 5m×5m 工程位置 金属结构厂附近 海拔高度(m) 427 坡向 东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25 平均高度 (m) 0.3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2 坡度(°) 样方面积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26 2.8 50 落叶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10 2.4 16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6 2.0 9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42 0.2 5 一年生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22 0.6 6 多年生 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 39 0.05 1 多年生 小果博落 回 Macleaya microcarpa 12 0.9 3 多年生 蒿属 Artemisia sp. 13 0.3 1 一年生 糙叶败酱 Patrinia rupestris subsp. scabra 14 0.4 1 多年生 紫花地丁 Viola philippica 16 0.1 1 多年生 茜草 Rubia cordifolia 12 0.3 1 多年生 16 0.3 2 一年生 狭叶珍珠 Lysimachia pentapetala 菜 烟管头草 Carpesium cernuum 8 0.3 1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2 0.4 3 一年生 63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12—酸枣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4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12 酸枣灌丛(From.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地点 经纬度 113°3′18.21484″E,34°40′14.43658″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80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8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永久机电设备库附近 海拔高度(m) 458 坡向 西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28 平均高度 (m) 0.35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27 2.9 70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4 2.2 5 落叶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4 2.0 5 落叶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47 0.3 7 多年生 13 0.6 2 一年生 31 0.4 5 一年生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矛叶荩草 Arthraxon lanceolatus 狗尾草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Setaria viridis 翻白草 Potentilla discolor 18 0.1 2 多年生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28 0.8 8 多年生 野艾蒿 63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翻白草 Potentilla discolor 10 0.2 2 多年生 糙叶败酱 Patrinia rupestris subsp. scabra 9 0.4 1 多年生 茜草 Rubia cordifolia 8 0.3 1 多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13—野皂荚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4 样方序号:13 野皂荚灌丛(From. Gleditsia microphylla) 植被类型 地点 经纬度 113°3′13.88897″E,34°40′18.91694″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73 1 坡度(°) 平均高度 (m) 2.2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永久机电设备库附近 海拔高度(m) 474 坡向 西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29 平均高度 (m) 0.5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33 2.5 60 落叶 12 2.0 7 落叶 9 2.2 4 落叶 5 1.8 2 落叶 荆条 酸枣 美丽胡枝子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Lespedeza formosa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 22 0.1 2 多年生 63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0.3 2 多年生 6 0.4 1 一年生 21 0.6 3 一年生 Arthraxon hispidus 51 0.3 10 一年生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12 0.9 3 多年生 15 0.8 8 多年生 井栏边草 杠板归 野艾蒿 荩草 黄背草 Pteris multifida Polygonum perfoliatum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Themeda japonica 层间植物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 -- -- 藤本 杠柳 Periploca sepium -- -- -- 藤本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14—荆条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4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14 荆条灌丛(From.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施工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476 地点 经纬度 113°3′16.28365″E,34°40′9.35754″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88 1 坡度(°) 平均高度(m) 2.5 坡向 东 坡位 下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 度(%) 33 平均高度 (m) 0.4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63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42 2.7 70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14 2.5 13 落叶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2 2.0 2 落叶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6 2.2 3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12 0.7 9 一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55 0.3 12 一年生 蛇含委陵 菜 Potentilla kleiniana 12 0.1 1 一年 生、 二年生 龙牙草 Agrimonia pilosa 7 0.2 2 多年生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12 0.3 2 多年生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20 0.6 6 多年生 蛇莓 Duchesnea indica 14 0.2 1 多年生 照片 63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15—黄栌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4 样方序号:15 植被类型 黄栌灌丛(From. Cotinus coggygria) 地点 经纬度 地形 113°3′11.93847″E,34°40′8.21814″N 坡地 71 平均高度 (m) 2.7 5m×5m 工程位置 进厂交通洞附近 海拔高度(m) 472 坡向 西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31 平均高度 (m) 0.35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2 坡度(°) 样方面积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27 2.8 57 落叶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8 2.4 7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6 2.2 5 落叶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4 2.5 2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45 0.45 12 多年生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13 0.2 2 多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67 0.3 9 一年生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11 0.2 2 多年生 小果博落 回 Macleaya microcarpa 6 0.8 2 多年生 魁蒿 Artemisia princeps 7 0.7 1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2 0.4 3 一年生 5 0.25 1 多年生 牻牛儿苗 Erodium stephanianum 63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16—野皂荚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4 样方序号:16 野皂荚灌丛(From. Gleditsia microphylla) 植被类型 地点 经纬度 113°2′23.69733″E,34°40′49.73874″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87 1 坡度(°) 平均高度 (m) 2.3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下库 2#转存厂 海拔高度(m) 357 坡向 南 坡位 下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35 平均高度 (m) 0.4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42 2.4 70 落叶 9 2.5 7 落叶 12 2.1 5 落叶 荆条 酸枣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美丽胡枝子 Lespedeza formosa 10 1.8 3 落叶 竹叶花椒 Zanthoxylum armatum 6 1.9 2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87 0.35 14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54 0.4 9 一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16 0.4 3 一年生 63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12 0.7 3 多年生 紫花地丁 Viola philippica 14 0.15 1 多年生 10 0.6 3 多年生 14 0.3 2 多年生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风轮菜 Clinopodium chinense 层间植物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萝藦 Metaplexis japonica -- -- -- 藤本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17—酸枣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5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17 酸枣灌丛(From.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地点 经纬度 113°2′25.26159″E,34°40′48.72003″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77 1 坡度(°) 平均高度 (m) 2.2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下库大坝 海拔高度(m) 351 坡向 南 坡位 下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40 平均高度 (m) 0.4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41 2.1 60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16 2.2 8 落叶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9 2.5 5 落叶 63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黄栌 7 Cotinus coggygria 2.4 4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87 0.35 14 多年生 19 0.4 4 多年生 11 0.5 3 一年生 38 0.35 6 一年生 香茶菜 野艾蒿 狗尾草 Rabdosia amethystoides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Setaria viridis 求米草 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17 0.3 3 多年生 四叶葎 Galium bungei 14 0.4 2 多年生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14 0.6 6 多年生 翻白草 Potentilla discolor 7 0.15 2 多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18—荆条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5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18 荆条灌丛(From.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地点 经纬度 13°2′47.43167″E,34°40′42.53056″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82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8 5m×5m 工程位置 下库混凝土系统附 近 海拔高度(m) 374 坡向 东北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 度(%) 38 平均高度 (m) 0.35 灌木层物种记录 638 样方面积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55 3.2 65 落叶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15 2.3 8 落叶 多花木蓝 Indigofera amblyantha 22 1.6 5 落叶 山桃 Amygdalus davidiana 6 2.6 2 落叶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7 2.4 2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126 0.4 12 多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47 0.3 7 一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61 0.5 12 一年生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15 0.3 1 多年生 铁苋菜 Acalypha australis 16 0.2 1 一年生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6 0.7 1 多年生 糙叶败酱 Patrinia rupestris subsp. scabra 10 0.6 1 多年生 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8 0.3 1 多年生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6 0.4 1 多年生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23 0.1 1 多年生 照片 63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19—野皂荚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5 样方序号:19 野皂荚灌丛(From. Gleditsia microphylla) 植被类型 地点 经纬度 113°2′51.27473″E,34°40′38.26263″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75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7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下库混凝土系统 海拔高度(m) 398 坡向 北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49 平均高度 (m) 0.5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43 2.8 65 落叶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8 2.2 10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85 0.35 17 多年生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23 0.6 8 多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47 0.3 8 一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3 0.3 4 一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21 0.6 3 一年生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12 0.7 3 多年生 Artemisia japonica 18 0.6 6 多年生 牡蒿 层间植物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 -- -- 藤本 64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20—黄花蒿灌草丛 调查时间:2022.11.25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20 黄花蒿灌草丛(Form. Artemisia annua) 地点 经纬度 113°3′17.40374″E,34°40′34.66096″N 地形 平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 -- 坡度(°) 平均高度 (m) -- 样方面积 1m×1m 工程位置 钢管加工厂 海拔高度(m) 381 坡向 -- 坡位 --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75 平均高度 (m) 1.3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28 1.5 60 一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7 1.6 9 一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5 0.35 6 一年生 照片 64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21—黄栌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5 样方序号:21 植被类型 黄栌灌丛(From. Cotinus coggygria) 地点 经纬度 113°3′13.20340″E,34°40′29.98748″N 地形 坡地 80 平均高度 (m) 2.4 5m×5m 工程位置 钢管加工厂 海拔高度(m) 415 坡向 东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27 平均高度 (m) 0.4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2 坡度(°) 样方面积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21 2.6 54 落叶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8 2.0 12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12 2.2 14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53 0.4 8 多年生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14 0.35 1 多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47 0.3 7 一年生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10 0.2 1 多年生 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 14 0.1 1 多年生 川续断 Dipsacus asperoides 6 0.4 1 多年生 小果博落 回 Macleaya microcarpa 6 0.9 2 多年生 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 4 0.6 1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32 0.4 4 一年生 天名精 Carpesium abrotanoides 6 0.4 1 多年生 64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22—小果博落回灌草丛 调查时间:2022.11.25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22 小果博落回灌草丛(Form. Macleaya microcarpa) 地点 经纬度 113°2′4.20196″E,34°41′44.23210″N 地形 平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 -- 坡度(°) 平均高度 (m) -- 样方面积 1m×1m 工程位置 进场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304 坡向 -- 坡位 --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84 平均高度 (m) 0.65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21 0.7 65 一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14 0.3 12 一年生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3 0.6 7 一年生 照片 64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23—黄花蒿灌草丛 调查时间:2022.11.25 样方序号:23 样方面积 1m×1m 工程位置 进场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320 植被类型 黄花蒿灌草丛(Form. Artemisia annua) 地点 经纬度 地形 113°2′10.64248″,34°41′40.84286″N 平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 坡度(°) 平均高度 (m) -- -- 坡向 -- 坡位 --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70 平均高度(m) 0.8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17 0.9 55 一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13 0.3 15 一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24—野皂荚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5 样方序号:24 野皂荚灌丛(From. Gleditsia microphylla) 植被类型 地点 经纬度 113°2′14.86213″E,34°41′40.17660″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71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8 644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后寺河水库附近 海拔高度(m) 432 坡向 西 坡位 下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33 平均高度 (m) 0.4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29 3.0 60 落叶 8 2.2 5 落叶 12 2.2 5 落叶 3 1.9 1 落叶 荆条 酸枣 鼠李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Rhamnus davurica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65 0.4 12 多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43 0.35 8 一年生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16 0.4 2 多年生 12 0.9 3 多年生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糙叶败酱 Patrinia rupestris subsp. scabra 6 0.6 1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8 0.3 5 一年生 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 8 0.6 2 多年生 照片 64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25—小果博落回灌草丛 调查时间:2022.11.26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25 小果博落回灌草丛(Form. Macleaya microcarpa) 地点 经纬度 113°1′53.23280″E,34°41′17.46579″N 地形 平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 -- 坡度(°) 平均高度 (m) -- 样方面积 1m×1m 工程位置 进场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406 坡向 -- 坡位 --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60 平均高度 (m) 0.6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14 0.7 45 一年生 4 0.5 15 一年生 层间植物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 -- -- 藤本 翼蓼 Pteroxygonum giraldii -- -- -- 藤本 照片 64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26—黄花蒿灌草丛 调查时间:2022.11.26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26 黄花蒿灌草丛(Form. Artemisia annua) 地点 经纬度 113°2′5.20618″E,34°41′4.56544″N 地形 平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 -- 坡度(°) 平均高度 (m) -- 样方面积 1m×1m 工程位置 下库施工营地附近 海拔高度(m) 343 坡向 -- 坡位 --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85 平均高度 (m) 1.0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34 1.2 70 一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12 0.3 9 一年生 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 7 0.3 6 一年生 照片 64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27—野皂荚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6 样方序号:27 野皂荚灌丛(From. Gleditsia microphylla) 植被类型 地点 经纬度 113°2′8.83681″E,34°40′56.18408″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78 1 坡度(°) 平均高度 (m) 2.4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下库大坝 海拔高度(m) 341 坡向 东 坡位 下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17 平均高度 (m) 0.4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43 2.6 60 落叶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6 2.3 4 落叶 荚蒾 Viburnum dilatatum 4 2.2 3 落叶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7 2.5 6 落叶 茅莓 Rubus parvifolius 6 0.9 2 落叶 美丽胡枝子 Lespedeza formosa 10 1.7 3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45 0.4 7 多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28 0.3 4 一年生 糙叶败酱 Patrinia rupestris subsp. scabra 6 0.6 1 多年生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26 0.35 4 多年生 四叶葎 Galium bungei 4 0.5 1 多年生 64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28—黄花蒿灌草丛 调查时间:2022.11.26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28 黄花蒿灌草丛(Form. Artemisia annua) 地点 经纬度 113°2′11.98466″E,34°40′54.96743″N 地形 平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 -- 坡度(°) 平均高度 (m) -- 样方面积 1m×1m 工程位置 下库大坝 海拔高度(m) 346 坡向 -- 坡位 --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60 平均高度 (m) 1.0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14 1.2 53 一年生 3 0.7 6 一年生 13 0.05 1 多年生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照片 64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29—侧柏林 调查时间:2022.11.26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29 侧柏林(Form.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地点 经纬度 113°2′1.11206″E,34°40′53.88596″N 地形 平地 39 20*20 工程位置 下库大坝附近 海拔高度(m) 414 坡向 65 乔木层郁闭度 灌木层盖度 (%) 2 坡度(°) 样方面积(m) 西 坡位 13 层均高(m) 草本层盖 度(%) 2.3 层均高(m) 33 上 层均高(m) 0.35 盖度% 生活型 65 常绿 乔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株数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14 平均胸 平均高度 平均冠 径 cm m 幅 m×m 7 13 2*1 灌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23 2.3 18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6 2.2 7 落叶 山桃 Amygdalus davidiana 12 2.5 10 落叶 茅莓 Rubus parvifolius 7 0.8 4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58 0.4 7 多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48 0.3 6 一年生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37 0.15 2 多年生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23 0.5 11 一年生 龙牙草 Agrimonia pilosa 10 0.3 3 多年生 蛇莓 Duchesnea indica 18 0.1 1 多年生 井栏边草 Pteris multifida 15 0.3 3 多年生 65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层间植物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 -- -- 藤本 翼蓼 Pteroxygonum giraldii -- -- -- 藤本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30—小果博落回灌草丛 调查时间:2022.11.26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30 小果博落回灌草丛(Form. Macleaya microcarpa) 地点 经纬度 113°2′10.09209″E,34°40′46.48950″N 地形 平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 -- 坡度(°) 平均高度 (m) -- 样方面积 1m×1m 工程位置 下库进场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401 坡向 -- 坡位 --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70 平均高度 (m) 1.2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香茶菜 Rabdosia amethystoides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15 1.3 60 一年生 8 0.5 10 多年生 层间植物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 -- -- 藤本 65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31—黄花蒿灌草丛 调查时间:2022.11.26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31 黄花蒿灌草丛(Form. Artemisia annua) 地点 经纬度 113°2′15.57667″E,34°40′51.80027″N 地形 平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 -- 坡度(°) 平均高度 (m) -- 样方面积 1m×1m 工程位置 下库大坝 海拔高度(m) 339 坡向 -- 坡位 --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75 平均高度 (m) 1.1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23 1.2 65 一年生 小蓬草 Conyza canadensis 6 0.9 10 一年生 照片 65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32—刺槐林 调查时间:2022.11.26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32 刺槐林(Form. Robinia pseudoacacia) 地点 经纬度 113°2′13.66479″E,34°40′44.41346″N 地形 坡地 24 20*20 工程位置 前期标综合加工厂 海拔高度(m) 417 坡向 60 乔木层郁闭度 灌木层盖度 (%) 2 坡度(°) 样方面积(m) 西南 坡位 12 层均高(m) 草本层盖 度(%) 2.2 层均高(m) 36 中 层均高(m) 0.4 盖度% 生活型 60 常绿 乔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株数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18 平均胸 平均高度 平均冠 径 cm m 幅 m×m 7 12 2*1 灌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12 2.2 6 落叶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8 2.0 4 落叶 山桃 Amygdalus davidiana 14 2.3 9 落叶 茅莓 Rubus parvifolius 16 0.6 5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54 0.3 9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38 0.4 5 一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67 0.3 10 一年生 四叶葎 Galium bungei 12 0.5 2 多年生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49 0.15 3 多年生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12 0.5 4 一年生 蛇莓 Duchesnea indica 18 0.1 1 多年生 65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龙葵 11 Solanum nigrum 0.3 2 多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33—黄栌灌丛 调查时间: 2022.11.27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33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下库进场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444 黄栌灌丛(From. Cotinus coggygria) 地点 经纬度 113°2′7.75535″E,34°40′44.44243″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75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6 坡向 北 坡位 上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28 平均高度 (m) 0.35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16 2.8 55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6 2.2 8 落叶 山桃 Amygdalus davidiana 5 2.3 8 落叶 美丽胡枝 子 Lespedeza formosa 4 1.4 2 落叶 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 2 1.8 2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18 0.3 2 多年生 薹草属 Carex sp. 76 0.45 13 多年生 65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糙苏 Phlomis umbrosa 细叶沙参 Adenophora paniculata 5 0.5 1 多年生 9 0.6 1 多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43 0.3 5 一年生 马兰 Kalimeris indica 15 0.3 1 多年生 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 27 0.1 1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34 0.3 4 一年生 层间植物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 -- -- 藤本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34—酸枣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7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34 酸枣灌丛(From.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地点 经纬度 113°2′55.26263″E,34°40′41.48771″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80 1 坡度(°) 平均高度 (m) 2.5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施工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368 坡向 南 坡位 下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 度(%) 36 平均高度 (m) 0.4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26 2.6 45 落叶 65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野皂荚 荆条 山桃 Gleditsia microphylla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Amygdalus davidiana Rosa sp. 蔷薇属 9 2.3 24 落叶 4 2.5 6 落叶 2 2.6 4 落叶 4 0.7 1 落叶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22 0.6 6 一年生 29 0.4 5 一年生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狗尾草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Setaria viridis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47 0.3 6 一年生 薹草属 Carex sp. 98 0.45 16 多年生 翻白草 Potentilla discolor 22 0.2 2 多年生 茖葱 Allium victorialis 12 0.3 1 多年生 野艾蒿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35—酸枣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7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35 酸枣灌丛(From.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地点 经纬度 113°3′2.69771″E,34°40′34.84442″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85 1 坡度(°) 平均高度 (m) 2.6 656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厂房附近 海拔高度(m) 371 坡向 东北 坡位 下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 度(%) 40 平均高度 (m) 0.3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酸枣 野皂荚 荆条 拉丁名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Gleditsia microphylla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54 2.8 65 落叶 8 2.3 12 落叶 7 2.0 8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47 0.3 6 一年生 薹草属 Carex sp. 128 0.4 17 多年生 29 0.6 6 一年生 42 0.4 3 一年生 狗尾草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Setaria viridis 翻白草 Potentilla discolor 21 0.25 2 多年生 茖葱 Allium victorialis 18 0.3 1 多年生 四叶葎 Galium bungei 9 0.4 2 多年生 香茶菜 Rabdosia amethystoides 12 0.35 3 多年生 野艾蒿 照片 65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36—荆条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7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36 荆条灌丛(From.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地点 经纬度 113°3′13.01027″E,34°40′2.26524″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88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6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施工支洞附近 海拔高度(m) 556 坡向 东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 度(%) 50 平均高度 (m) 0.45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27 3.0 55 落叶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4 2.3 8 落叶 多花木蓝 Indigofera amblyantha 4 1.6 5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11 2.4 14 落叶 鼠李 Rhamnus davurica 4 1.8 6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223 0.4 14 多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167 0.35 13 一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61 0.5 12 一年生 菊属 Dendranthema sp. 10 0.6 4 一年生 接骨草 Sambucus chinensis 15 0.7 2 多年生 四叶葎 Galium bungei 8 0.4 1 多年生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15 0.3 1 多年生 中华隐子 草 Cleistogenes chinensis 13 0.8 2 多年生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8 0.7 1 多年生 65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层间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 -- -- 藤本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37—黄花蒿灌草丛 调查时间:2022.11.27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37 黄花蒿灌草丛(Form. Artemisia annua) 地点 经纬度 113°4′0.49825″E,34°38′44.09065″N 地形 平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 -- 坡度(°) 平均高度 (m) -- 样方面积 1m×1m 工程位置 上库施工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693 坡向 -- 坡位 --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85 平均高度 (m) 0.75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22 0.8 65 一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10 0.6 12 一年生 鬼针草 Bidens pilosa 5 0.7 8 一年生 65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38—刺槐林 调查时间:2022.11.27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38 刺槐林(Form. Robinia pseudoacacia) 地点 经纬度 113°2′48.81246″,34°39′18.85208″N 地形 坡地 30 20*20 工程位置 上库施工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564 坡向 70 乔木层郁闭度 灌木层盖度 (%) 2 坡度(°) 样方面积(m) 南 坡位 11 层均高(m) 草本层盖 度(%) 2.45 层均高(m) 34 中 层均高(m) 0.35 盖度% 生活型 乔木层物种记录 平均胸 平均高度 平均冠 径 cm m 幅 m×m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株数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25 7 11 1*1 65 落叶 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4 5 6 1*1 5 落叶 灌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18 2.5 11 落叶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11 2.6 6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13 2.5 7 落叶 鼠李 Rhamnus davurica 8 1.8 4 落叶 枸杞 Lycium chinense 9 0.6 2 落叶 66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草本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123 0.3 14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5 0.4 2 一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56 0.3 8 一年生 野草莓 Fragaria vesca 9 0.2 1 多年生 四叶葎 Galium bungei 8 0.4 1 多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ifolia 22 0.5 4 多年生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11 0.4 1 多年生 蛇含委陵菜 Potentilla kleiniana 12 0.2 1 一年 生、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9 0.6 2 多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39—小果博落回灌草丛 调查时间:2022.11.27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39 小果博落回灌草丛(Form. Macleaya microcarpa) 地点 经纬度 113°3′41.80432″E,34°38′53.55348″N 地形 平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 -- 坡度(°) 平均高度 (m) -- 1m×1m 工程位置 上库施工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697 坡向 -- 坡位 --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90 平均高度 (m) 0.75 草本层物种记录 661 样方面积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鬼针草 Bidens pilosa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22 0.8 65 一年生 7 0.6 12 一年生 6 0.7 13 一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40—黄栌灌丛 调查时间: 2022.11.27 样方序号:40 植被类型 黄栌灌丛(From. Cotinus coggygria) 样方面积 5m×5m 地点 25 工程位置 上水库施工道路附近 经纬度 113°3′48.93042″E,34°38′50.36702″N 海拔高度(m) 703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65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0 坡向 南 坡位 上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38 平均高度 (m) 0.35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32 2.2 50 落叶 鼠李 Rhamnus davurica 9 1.9 3 落叶 美丽胡 枝子 Lespedeza formosa 13 1.7 2 落叶 接骨木 Sambucus williamsii 11 2.0 4 落叶 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 16 1.8 4 落叶 三裂绣 线菊 Spiraea trilobata 17 1.4 2 落叶 66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11 0.3 1 多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117 0.35 12 多年生 薹草属 Carex sp. 167 0.4 18 多年生 马兰 Kalimeris indica 12 0.3 1 多年生 糙苏 Phlomis umbrosa 10 0.6 1 多年生 堇菜 Viola verecunda 12 0.2 1 多年生 9 0.6 1 多年生 细叶沙参 Adenophora paniculata 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 27 0.1 1 多年生 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 8 0.6 2 多年生 茜草 Rubia cordifolia 12 0.3 1 多年生 层间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 -- -- 藤本 照片 66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41—酸枣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8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41 酸枣灌丛(From.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地点 经纬度 113°3′54.74330″E,34°38′49.92285″N 地形 坡地 80 平均高度 (m) 5m×5m 工程位置 上水库施工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708 坡向 东南 坡位 下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 度(%) 58 平均高度 (m) 0.45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43 2.5 55 落叶 16 2.3 12 落叶 15 2.5 10 落叶 8 2.0 3 落叶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2 坡度(°) 样方面积 2.4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酸枣 野皂荚 荆条 美丽胡枝子 拉丁名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Gleditsia microphylla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Lespedeza formosa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145 0.4 16 多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57 0.6 6 一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124 0.3 15 一年生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27 1.6 8 多年生 翻白草 Potentilla discolor 23 0.2 2 多年生 地梢瓜 Cynanchum thesioides 11 0.3 2 多年生 堇菜 Viola verecunda 12 0.2 1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74 0.6 8 一年生 66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42—侧柏林 调查时间:2022.11.28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42 侧柏林(Form.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地点 经纬度 113°3′50.49468″E,34°38′52.08578″N 地形 坡地 24 20*20 工程位置 上水库施工道路附 近 海拔高度(m) 718 坡向 55 乔木层郁闭度 灌木层盖度 (%) 2 坡度(°) 样方面积(m) 东南 坡位 10 层均高(m) 草本层盖 度(%) 2.5 层均高(m) 52 中 层均高(m) 0.5 盖度% 生活型 55 常绿 乔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株数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18 平均胸 平均高度 平均冠 径 cm m 幅 m×m 6 10 1*1 灌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12 2.5 5 落叶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8 2.3 3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6 2.4 2 落叶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46 2.6 14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48 0.4 6 多年生 66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5 0.4 2 一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277 0.45 13 一年生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45 0.6 7 多年生 四叶葎 Galium bungei 8 0.4 1 多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ifolia 68 0.55 8 多年生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36 0.1 1 多年生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45 0.9 10 一年生 夏至草 Lagopsis supina 26 0.7 4 多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43—荆条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8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43 荆条灌丛(From.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地点 经纬度 113°2′53.58250″E,34°39′4.77370″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86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8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上水库施工道路附 近 海拔高度(m) 549 坡向 南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 度(%) 49 平均高度 (m) 0.4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25 3.2 65 落叶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9 2.4 10 落叶 66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多花木蓝 Indigofera amblyantha 7 1.6 5 落叶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10 2.0 6 落叶 酸枣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189 0.4 25 多年生 求米草 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47 0.3 7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61 0.5 12 一年生 藜 Chenopodium album 10 0.6 2 一年生 路边青 Geum aleppicum 15 0.3 1 多年生 蛇含委陵 菜 Potentilla kleiniana 18 0.2 1 一年生、 二年生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8 0.7 1 多年生 层间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桑叶葡萄 Vitis heyneana subsp. ficifolia -- -- -- 藤本 照片 66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44—酸枣灌丛 调查时间:2022.11.28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44 酸枣灌丛(From.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地点 经纬度 113°2′45.04664″E,34°39′11.45562″N 地形 坡地 80 平均高度 (m) 5m×5m 工程位置 上水库施工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579 坡向 南 坡位 下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 度(%) 24 平均高度 (m) 0.4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34 2.6 65 落叶 7 2.3 7 落叶 12 2.0 8 落叶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2 坡度(°) 样方面积 2.5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酸枣 野皂荚 荆条 拉丁名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Gleditsia microphylla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135 0.45 9 多年生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48 0.45 2 多年生 8 0.6 1 一年生 89 0.4 5 一年生 狗尾草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Setaria viridis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42 0.3 3 一年生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27 0.8 2 多年生 翻白草 Potentilla discolor 22 0.2 1 多年生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11 0.6 1 多年生 野艾蒿 66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45—小果博落回灌草丛 调查时间:2022.11.28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45 小果博落回灌草丛(Form. Macleaya microcarpa) 地点 经纬度 113°3′21.37233″E,34°39′53.40108″N 地形 平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 -- 坡度(°) 平均高度 (m) -- 样方面积 1m×1m 工程位置 下水库 1#转存厂 海拔高度(m) 597 坡向 -- 坡位 --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75 平均高度 (m) 0.7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8 0.8 65 一年生 4 0.3 10 一年生 照片 66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46—刺槐林 调查时间:2022.11.28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46 刺槐林(Form. Robinia pseudoacacia) 地点 经纬度 113°3′18.20518″E,34°40′32.03454″N 地形 坡地 25 20*20 工程位置 下库施工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380 坡向 65 乔木层郁闭度 灌木层盖度 (%) 1 坡度(°) 样方面积(m) 东北 坡位 16 层均高(m) 草本层盖 度(%) 2.25 层均高(m) 47 下 层均高(m) 0.35 盖度% 生活型 65 常绿 乔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株数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8 平均胸 平均高度 平均冠 径 cm m 幅 m×m 13 16 2*2 灌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14 2.2 17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19 2.5 5 落叶 酸枣 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12 2.2 3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97 0.4 12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56 0.4 7 一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177 0.3 17 一年生 野草莓 Fragaria vesca 23 0.2 1 多年生 四叶葎 Galium bungei 18 0.4 1 多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ifolia 22 0.5 4 多年生 21 0.4 1 多年生 45 0.15 2 多年生 抱茎小苦荬 Ixeridium sonchifolium 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67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黄花蒿 21 Artemisia annua 0.6 2 一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47—荆条灌丛 调查时间:2023.3.18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47 荆条灌丛(From.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地点 经纬度 地形 113°3′3.93177″E,34°40′32.28533″N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90 1 坡度(°) 平均高度 (m) 2.5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下库出水口附近 海拔高度(m) 372 坡向 西 坡位 下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 度(%) 45 平均高度 (m) 0.4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26 2.8 50 落叶 竹叶花椒 Zanthoxylum armatum 12 1.6 8 落叶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4 2.3 8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9 2.4 10 落叶 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 6 1.5 4 落叶 雀儿舌头 Leptopus chinensis 14 0.8 10 落叶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67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296 0.3 19 多年生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32 0.5 7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78 0.3 5 一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22 0.7 5 一年生 早开堇菜 Viola prionantha 14 0.1 1 多年生 紫堇 Corydalis edulis 15 0.3 2 一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101 0.35 6 一年生 层间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桑叶葡萄 Vitis heyneana subsp. ficifolia -- -- -- 藤本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48—黄栌灌丛 调查时间: 2023.3.18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48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下库出水口附近 海拔高度(m) 363 黄栌灌丛(From. Cotinus coggygria) 地点 经纬度 113°3′6.81890″E,34°40′31.95703″N 地形 平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65 -- 坡度(°) 平均高度 (m) 2.6 坡向 -- 坡位 --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35 平均高度 (m) 0.4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28 2.6 40 落叶 67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14 2.7 15 落叶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10 2.2 3 落叶 山桃 Amygdalus davidiana 4 2.6 7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28 0.6 14 一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22 0.3 4 一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31 0.3 4 多年生 糙苏 Phlomis umbrosa 4 0.6 1 多年生 早开堇菜 Viola prionantha 12 0.1 1 多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15 0.4 5 一年生 紫堇 Corydalis edulis 8 0.3 2 一年生 白屈菜 Chelidonium majus 23 0.15 4 多年生 层间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 -- -- 藤本 萝藦 Metaplexis japonica -- -- -- 藤本 照片 67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样方调查记录表 49—刺槐林 调查时间:2023.3.18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49 刺槐林(Form. Robinia pseudoacacia) 地点 经纬度 113°2′8.67075″E,34°40′50.11987″N 地形 坡地 35 20*20 工程位置 下坝址左岸附近 海拔高度(m) 353 坡向 75 乔木层郁闭度 灌木层盖度 (%) 2 坡度(°) 样方面积(m) 西 坡位 13 层均高(m) 草本层盖 度(%) 2.4 层均高(m) 30 上 层均高(m) 0.3 盖度% 生活型 乔木层物种记录 平均胸 平均高度 平均冠 径 cm m 幅 m×m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株数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14 9 14 2*2 65 落叶 毛泡桐 Paulownia tomentosa 3 10 10 2*2 10 落叶 灌木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8 2.0 4 落叶 桑 Morus alba 11 2.6 6 落叶 竹叶花椒 Zanthoxylum armatum 12 1.6 8 落叶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11 2.6 5 落叶 雀儿舌头 Leptopus chinensis 14 0.8 10 落叶 山桃 Amygdalus davidiana 4 2.6 7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72 0.3 10 多年生 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38 0.4 5 一年生 野艾蒿 Artemisia lavandulifolia 19 0.45 3 多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35 0.25 5 一年生 67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10 0.4 2 多年生 天名精 Carpesium abrotanoides 6 0.25 1 多年生 蛇含委陵菜 Potentilla kleiniana 10 0.2 1 一年 生、 裂叶堇菜 Viola dissecta 22 0.1 1 多年生 紫花地丁 Viola philippica 18 0.1 1 多年生 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14 0.1 1 多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50—荆条灌丛 调查时间:2023.3.18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50 荆条灌丛(From.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地点 经纬度 113°2′13.09318″E,34°40′51.87726″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 度(%) 60 10 坡度(°) 平均高度 (m) 1.5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下坝址右岸附近 海拔高度(m) 343 坡向 东 坡位 上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 度(%) 15 平均高度 (m) 0.25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20 2.0 40 落叶 竹叶花椒 Zanthoxylum armatum 6 1.2 8 落叶 雀儿舌头 Leptopus chinensis 24 0.6 12 落叶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67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89 0.35 6 一年生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24 0.3 4 多年生 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 27 0.1 1 多年生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12 0.5 3 多年生 紫堇 Corydalis edulis 7 0.25 1 一年生 层间物种记录 种中文名 种拉丁名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桑叶葡萄 Vitis heyneana subsp. ficifolia -- -- -- 藤本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51—野皂荚灌丛 调查时间:2023.3.19 样方序号:51 野皂荚灌丛(From. Gleditsia microphylla) 植被类型 地点 经纬度 113°2′40.90232″E,34°39′29.28024″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75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2.2 样方面积 5m×5m 工程位置 上库进场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722 坡向 南 坡位 中 平均高度 (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32 平均高度 (m) 0.25 灌木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野皂荚 Gleditsia microphylla 35 2.5 45 落叶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4 2.6 5 落叶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3 2.5 5 落叶 67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竹叶花椒 Zanthoxylum armatum 6 1.2 8 落叶 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 4 1.5 8 落叶 雀儿舌头 Leptopus chinensis 16 0.6 4 落叶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株数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条穗薹草 Carex nemostachys 126 0.35 14 多年生 荩草 Arthraxon hispidus 56 0.3 9 一年生 山麦冬 Liriope spicata 32 0.35 6 多年生 四叶葎 Galium bungei 4 0.5 1 多年生 中华卷柏 Selaginella sinensis 60 0.1 2 多年生 照片 样方调查记录表 52—小果博落回灌草丛 调查时间:2023.3.18 植被类型 样方序号:52 小果博落回灌草丛(Form. Macleaya microcarpa) 地点 经纬度 113°2′31.45880″E,34°39′12.05402″N 地形 坡地 -- 乔木层盖度(%) 灌木层盖度 (%) -- 2 坡度(°) 平均高度 (m) -- 样方面积 1m×1m 工程位置 上库施工道路附近 海拔高度(m) 513 坡向 南 坡位 中 平均高度(m) -- 平均胸径 (cm) -- 草本层盖度 (%) 95 平均高度 (m) 0.5 草本层物种记录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小果博落回 Macleaya microcarpa 多度 平均高度 m 盖度% 生活型 20 0.6 95 一年生 67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照片 67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 件: 附件 1 关于委托开展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的函 67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2 关于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 68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8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3 巩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关于协调排查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站点与环境 敏感区位置关系的函》的复函 68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4 巩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关于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范围是否涉及 压覆矿产的函 68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5 巩义市林业局《关于协调排查巩义市后寺河抽水蓄能站点与环境敏感区位 置关系的函》的复函 68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8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8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8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8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6 关于印送《河南省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 的函 水电规规[2022]228 号 68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9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9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9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7 关于报送《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枢纽布置格局比 选专题咨询报告》的函 水电咨水工[2022]188 号 69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9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9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9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9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9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69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0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0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0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0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0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0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8 关于印送《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正常蓄水位选择 专题报告审查意见》的函 水电规规[2022]543 号 70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0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0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0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1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1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1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1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1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1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1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1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9 关于印发《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总布置规划 专题报告审查意见》的函》 水电规施[2022]172 号 71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1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10 巩义市人民政府 关于取消北山口镇后寺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通知 政[2022]9 号 720 巩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2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11 巩义市人民政府 关于取消大峪沟镇慈云寺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通知 政[2022]10 号 722 巩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2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12 巩义市人民政府 关于确认后寺河慈云寺水库挡水拱坝处置等相关事宜的 复函 72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2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13 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关于协助支持河南巩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用 地范围内文物调查的回复 72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2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14 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关于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意 见 72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15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调整取消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通知 豫政 文[2023]8 号 72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3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16 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73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3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3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3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3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3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3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3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3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4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4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4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4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4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4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4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4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4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4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5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5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5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5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5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5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5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5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5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5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6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6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6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6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6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6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6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6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6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17 巩义市人民政府关于明确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用水指 标的函 76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18 河南省陆浑水库运行中心关于陆浑水库为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供水的 复函 77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1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咨询会专家意见 77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7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7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7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7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7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7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7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7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80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20 巩义市水利局关于《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对后寺河水 库影响的函》的复函 781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82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附件 21 关于报送《河南省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调整报告审查意见》的函 783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84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85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86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87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88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程师现场踏勘图片集 下水库坝址处现场查勘 下水库坝址处陆生生态植物现场查勘 后寺河水库坝下河道地形地貌现场查勘 下水库区文物保护单元现场查勘 后寺河水库区现场查勘 下水库进场道路现场查勘 789 河南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