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年)说明书图集.pdf

解脱つ123 页 81.026 MB下载文档
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年)说明书图集.pdf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年)说明书图集.pdf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年)说明书图集.pdf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年)说明书图集.pdf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年)说明书图集.pdf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年)说明书图集.pdf
当前文档共123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年)说明书图集.pdf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第一部分 说 明 书 第二部分 图 第三部分 基础资料汇编 纸 仲恺高新区公用事业办公室 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一五年七月 第一部分 1 说明书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 ............................................................................... 1 1.1 区域背景 .................................................................................. 1 1.2 项目启动背景 .............................................................................. 1 第二章 现状概况及分析 ......................................................................... 1 2.1 现状概况 .................................................................................. 1 2.2 绿地现状分析 .............................................................................. 1 2.3 绿化发展优劣势分析 ........................................................................ 4 2.4 国内外城市绿地案例分析..................................................................... 6 第三章 规划总则 ............................................................................... 9 3.1 规划编制的意义 ............................................................................ 9 3.2 规划依据 .................................................................................. 9 3.3 规划期限 .................................................................................. 9 3.4 规划范围 ................................................................................. 10 3.5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0 第四章 规划目标 .............................................................................. 11 4.1 规划目标 ................................................................................. 11 4.2 规划指标 ................................................................................. 12 第五章 区域绿地系统规划 ...................................................................... 12 5.1 生态环境背景分析 ......................................................................... 12 5.2 规划理论依据 ............................................................................. 13 5.3 总体规划构思 ............................................................................. 14 5.4 生态空间保护规划 ......................................................................... 14 第六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 ............................................................ 16 6.1 规划结构 ................................................................................. 16 6.2 规划布局 ................................................................................. 16 第七章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 18 7.1 城市绿地分类 ............................................................................. 18 7.2 公园绿地(G1)规划 ....................................................................... 19 7.3 生产绿地(G2)规划 ....................................................................... 23 7.4 防护绿地(G3)规划 ....................................................................... 24 7.5 附属绿地(G4)规划 ....................................................................... 25 7.6 其他绿地(G5)规划 ....................................................................... 29 第八章 树种规划 .............................................................................. 30 8.1 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 30 8.2 城市绿化应用树种规划...................................................................... 30 8.3 不同类型绿地的树种规划.................................................................... 31 8.4 技术经济指标 ............................................................................. 36 第九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 36 9.1 规划依据 ................................................................................. 37 9.2 规划原则 ................................................................................. 37 9.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 37 9.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 38 9.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 39 9.6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 40 第十章 古树名木保护 ......................................................................... 40 10.1 现状概况及分析 .......................................................................... 40 10.2 指导思想和目标 .......................................................................... 41 10.3 保护措施 ................................................................................ 41 第十一章 绿地防灾避险规划 .................................................................. 43 11.1 防灾避险绿地分类 ....................................................................... 43 11.2 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 44 11.3 选址及树种选择 ......................................................................... 45 11.4 设计引导 ............................................................................... 45 11.5 实施措施及建议 ......................................................................... 48 第十二章 绿线控制规划 ...................................................................... 48 12.1 绿线管理要求 ............................................................................ 49 12.2 绿线管理建议 ............................................................................ 49 第十三章 绿道规划 .......................................................................... 50 13.1 绿道功能 ............................................................................... 50 13.2 绿道分类控制 ............................................................................ 50 13.3 绿道规划建设构想 ....................................................................... 51 13.4 绿道保障措施与管理 ...................................................................... 51 第十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 ...................................................................... 52 14.1 建设原则 ................................................................................ 52 14.2 规划期限 ................................................................................ 52 14.3 近期建设规划 ............................................................................ 53 第十五章 实施措施与建议 .................................................................... 55 15.1 法规保障 ................................................................................ 55 15.2 行政管理保障 ............................................................................ 55 15.3 技术保障 ................................................................................ 55 15.4 经济保障 ................................................................................ 56 15.5 政策保障 ................................................................................ 56 第十六章 分镇(街道)建设指引............................................................... 56 16.1 惠环街道办 ............................................................................. 56 16.2 陈江街道办 ............................................................................. 57 16.3 潼侨镇 ................................................................................. 58 16.4 潼湖镇 ................................................................................. 59 16.5 沥林镇 ................................................................................. 59 附录 1 推荐植物名录 ......................................................................... 61 附录 2 公园绿地植物推荐名录 ................................................................. 66 1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惠州市在 2004 年编制了《惠州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对仲恺区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 第一章 项目背景 域大环境绿化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措施。2010 年,仲恺高新区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该《绿地 系统规划》不能有效指导仲恺高新区城市环境的建设;同时惠州市以绿道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 1.1 区域背景 宜居城乡建设,同时全市正积极申报“国家园林城市”,仲恺高新区内绿地系统的建设,将直接影 进入 21 世纪后,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化产 响到惠州市绿地的整体格局,因此编制仲恺高新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十分必要。 业分工区域协作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进入一个经济持续发展 和快速城市化的新时期。惠州市作为南部沿海城市,地处珠三角核心区东部,毗邻深圳经济特区 以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经济全球化对其影响将比其它地区更为深远,惠州经济将逐渐从更深广的 第二章 现状概况及分析 层面融入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之中。 2.1 现状概况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良好,惠州市在珠三角城镇体系规划中定 位为珠三角东部地区性中心城市,是东岸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粤东北地区的桥梁, 仲恺高新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约 55.34 平方公里,2013 年常住人口约 43.1 万人,人均建设用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网络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网络轴线与节点将对惠州市域经济的空间组 地指标约 128.4 平方米/人,高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规定“城市建设用地 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珠三角城际轨道的建设,惠州经济将更紧密地融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 的人均指标应控制在 105~120 平方米”的要求 济一体化网络中。 总体上说,仲恺高新区城镇建设空间发展极为不均,由于建设发展历史、道路交通条件以及 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惠州市西南部,是 1992 年 11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 56 惠城区辐射等的原因,仲恺高新区内惠环、陈江街道办的城镇建设的密集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珠三角以电子信息为主的先进 城镇建设侵占、割裂了原有的“绿色”地貌。西部与北部的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建设片区的空间 制造业基地,珠三角东翼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中心,也是惠州市城市副中心,粤港澳休闲度假胜地 独立 及绿色农产品基地,环境优美、山水低碳新城。区内有惠深、惠河、广惠、莞惠高速公路,京九、 惠澳铁路,临近广州、深圳、香港机场以及惠州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2.2 绿地现状分析 1.2 项目启动背景 仲恺高新区现状绿地面积约 443.83 公顷,人均绿地面积及 10.30 平方米/人,未能达到惠州 市的平均绿地指标,也与相关规范要求有一定差距。 为维护珠三角区域生态安全,突出地方自然人文景观特色和改善城乡环境景观,2008 年 9 月 1 日,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正式启动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绿地 的划定工作。按照工作计划目标, 2.2.1 公园绿地现状分析 区域绿地以山脉、水系为骨干,以山、林、江、海、田为要素,呈“一环、一带、三核、网状廊 道”空间架构,打造“宜居珠三角”。珠三角各市划定的区域绿地占市域国土面积的比例:广州、 仲恺高新区现状公园绿地主要由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四类构成,总用 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内圈层地区不得低于 20%;惠州、江门、肇庆等珠三角 地面积约 64.17 公顷,占绿地总面积的 14.46%。现状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形成公园绿地体系,中 外圈层地区不得低于 30%。 心镇区外围绿地严重缺乏。现状公园绿地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1)公园绿地面积小,指标不足 仲恺高新区内现状生产绿地分布于陈江街道办南部的青春村和梧村,总用地面积约 16.5 公 顷,占绿地总面积的 3.72%,主要是公园配套的园林绿化苗圃。现状生产绿地主要有以下特点: 仲恺高新区现状公园绿地面积约 64.17,按常住人口 43.1 万人计算,人均公园绿地仅 1.49 ㎡/人,严重低于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1)生产绿地数量及规模较少,指标不足 要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 8.0 ㎡/人) 仲恺高新区现状生产绿地数量及规模都偏少,相对规模化经营的仅两处,现状生产绿地占城 (2)公园绿地体系尚未形成 市建设用地的 0.41%,与国家规定的要求(城市生产绿地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2%以上)相比有 较大差距,需在城市规划区开辟大型现代化的苗木基地,以满足城市绿化需求。 仲恺区现状尚未形成完整的公园体系,虽有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等, 但总体规模及数量都不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配套设施及整体环境不足,同时缺乏专类公园(如 (2)苗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历史园、儿童公园、文化公园等)。 仲恺高新区周边有观洞水库、梧村水库、黄沙水库等自然水体,又有狮子山、花果山、凉帽 (3)公园形式较为单一 顶山等山体,区内更有天然的潼湖湿地,自然环境优势得天独厚,但现状生产绿地未能充分利用 现状资源,产业化尚未形成,现状苗木质量较差,缺乏大苗和特色苗木,生产结构有待调整,同 仲恺高新区现状公园的形式与内容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居民多层次的文化、休闲、健身等心 时苗圃的科研性和引导性较低,基本没有开展过园林科研工作。 理、生理方面的需求;城市街旁绿化与小游园,特色不突出,多数街旁绿地的功能与形式较为单 一,缺乏必要的休憩设施。植物种植形式单一,乔灌草结合不够,降低了城市绿化本应具备的生 2.2.3 防护绿地现状分析 态效益。 仲恺高新区内现状防护绿地主要分布于沥林镇,沿京九铁路和潮莞高速两侧布置,总用地面 (4)近期综合公园建设标准高,但数量少 积约 281.62 公顷,占绿地总面积的 63.45%。现状防护绿地主要有以下特点: 仲恺高新区分两个街道办和三个镇等五个地区,现状仅建成的综合公园仅仲恺公园和潼侨公 (1)防护绿地不成系统 园两处,分别位于惠环街道办和潼侨镇,该两个公园建设标准较高,配套设施齐全,能满足各自 整个城市防护体系不成系统,现状仅部分铁路和高速公路两侧建有防护带,而城市内部的河 地区的公园需求,但从全区角度来看,服务半径不能覆盖全区,综合公园不满足一个地区一个综 流、排洪渠以及市政廊道两侧都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护,同时部分有污染的企业的市政设施也缺乏 合公园的要求。 相应的防护隔离绿带。 (5)社区公园分布不均 (2)铁路防护绿地尚未完善 仲恺高新区现状社区公园主要集中分布于惠环街道办和陈江街道办,但周边镇区公园的分布 仲恺高新区内防护绿地主要集中在沥林镇,主要是以京九铁路和潮莞高速两侧防护绿地为主, 相对分散,绿地匮乏,不能满足周边居民需求。 但京九铁路沿线防护绿地不成系统,陈江街道办和惠环街道办两侧铁路防护绿地尚未形成。 2.2.2 生产绿地现状分析 (3)防护绿地功能逐渐丧失 2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防护绿地林种植结构不合理,防护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中,不 ①市区级设施绿地率较高,可达性和通透性极差 少防护绿地被蚕食,高压走廊下、河渠和铁路旁的防护绿地被占用,失去了固有的防护意义。 现状的行政事业单位、文化及学校用地建设水平较高,绿地率指标能够满足规范;但部分单 2.2.4 附属绿地现状分析 位的附属绿地不对外人开放,可达性和通透性较差。 仲恺高新区现状附属绿地由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四类构成,总 ②附属绿地未成系统,缺乏联系 用地面积 51.58 公顷,占绿地总面积的 11.62%,其中以工业绿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 现状公共设施附属绿地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各单位之间的绿地缺乏联系与融合,形成开敞性 (1)居住绿地用地(G41) 空间较小,不利于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服务功能。 现状居住绿地用地面积约 5.1 公顷,主要有以下特点: (2)工业绿地(G43) ①新建居住区品质高,绿地率较高 现状工业绿地用地面积约 20.5 公顷,主要分布于惠环街道办和陈江街道办内,主要有以下特 点: 仲恺高新区近年来新建的居住区都按照规划行实施,如金宝家园、荷兰小城、半山名苑、富 川瑞园等楼盘的庭院绿化都展现出高质量的现代风范,绿地率都能满足规范要求, ①新建厂区绿地率指标普遍较大,不利于集约节约用地 ②旧区居住绿地指标较小 近年来,新建的部分厂区及仓储区建设较好,绿地率指标普遍偏大,与国家集约节约用地的 精神不符(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工业用地的绿地率小于 20%)。 仲恺高新区的中心区部分居住社区年代久远,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建设参次不齐。部分旧住宅 区,因用地紧张,绿化用地极度缺乏,同时组团级集中绿地尤其是可供人们健身、休息的绿地较 ②植物配置较为单一,绿化覆盖率较低 少,同时缺乏特色及标志性小品点缀。 工业园区现状绿化缺乏大型乔木,特别是落叶乔木,灌木、草坪比重偏大,缺乏园林小品的 ③景观设计及配置较为单一 点缀和绿化景观的艺术性,绿化覆盖率较低,只达到绿量的要求而没有达到美化的标准。 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缺乏精品意识,植物品种单一,忽视乔、灌、草复层结构联 ③部分工厂环境较差,绿地指标不足 系,缺乏垂直绿化。景观设计手法简单,片面强调平面布局,绿地景观品质有待提高。 仲恺高新区内有大量的年代久远的工厂,主要分布于仲恺大道沿线和陈江街道办内,同时还 (2)公共设施绿地(G42) 涉及大量的村办工厂,这些工厂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绿地指标极度缺乏。 现状公共设施绿地用地面积约 16.08 公顷,由行政办公用地、教育用地和商业用地三类附属 (4)道路绿地(G46) 绿地构成,主要有以下特点: 现状道路绿地主要分布于陈江办事处,总用地面积约 9.9 公顷。城市主干路及新建道路绿化 3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较好,部分次干路、支路和一般街巷建设情况不理想,难以满足规范指标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其他绿地的植被群落单一,景观效果欠佳;山林基本上以天然林和人工经济林为主,山体颜 色单一;在树种选择及种植形式上主题不突出,配置形式不够丰富。同时部分现状山体存在人为 ①新建道路绿化较好 破坏的现象,部分山体裸露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城市发展迅速,城市新建和扩建的重要城市干道和景观道路绿化达到示 2.3 绿化发展优劣势分析 范水平,如仲恺大道两侧按城市景观道路要求进行了道路绿化。同时,新规划的城市道路均按规 范进行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的退位,在建设过程中预留了城市道路绿化用地,为未来城市绿化打 2.3.1 优势分析 下坚实基础。 (1)有适宜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物种资源 ②部分现状建成区道路绿化不足 仲恺高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夏热多雨,年平均气温 22.4 仲恺高新区中心区内存在大量建成区,由于历史因素,这些建成区的建筑强度较高,道路拓 ºC,极端最高气温 38.9ºC,极端最低气温-1.9ºC。仲恺高新区内境内雨量充沛,多台风暴雨, 展难度极大,仅能满足通行要求,造成道路两侧的绿化严重不足,部分道路行道树树冠很小或者 多年平均降水量达 1690-2380mm,区内降水亦受山地影响,东南侧逆风坡降水量在 2000mm 以上, 没有,绿化覆盖率较低,影响道路整体风景 背风坡多在 1500mm 以下,年降水量变差大,年内降水集中程度高,易产生旱、涝。降雨季为 4-9 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 82.4%。 ③绿化形式单一,缺乏养护 (2)拥有丰富的滨水景观资源和湿地资源,未来可以结合风光带进行建设,形成亮丽的城市 现状部分道路绿化形式单一,部分路段的植物配置不合理,新植行道树的树种选择不当,景 风景线。 观质量差,同时,道路绿地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绿化养护。 仲恺高新区山青水秀,其独特的自然特征造成了市区被山水所环抱的格局,这些山水格局为 2.2.5 其他绿地现状 区内绿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此同时,沿湘江两岸滨水地带还有大面积土地可供 仲恺高新区北临东江,拥有潼湖湿地、观洞水库、黄沙水库,狮子山等自然景观资源,山水 绿化,规划区范围内还有大片的山林可进行充分的利用,加之古树名木枝叶繁茂,古建筑犹存, 资源极为丰富,其独特的自然特征造成了仲恺高新区被山水所环抱的格局。仲恺高新区现状其他 都为公园绿地的建设提供了强劲的支持。 绿地主要有风景林地和湿地等两个种类。主要有以下特点: (3)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以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契机 (1)植被覆盖率较高,但未体现优势 珠三角绿道网是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成的网络状绿色开敞空间系统。这 仲恺高新区风景林地较多,植被覆盖率较高,但未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山水特色展示 些绿道通过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将珠三角具有较高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类郊野公园、自然保 不够。 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重要节点串联起来,同时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并对一定宽度的绿 化缓冲区实施空间管制,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在构筑珠三角区域生态安全 (2)植被群落单一,生态保护一般 网络的同时,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活游憩空间。 4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珠三角绿道网是珠三角区域绿地系统的“骨架”。区域绿地是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突出地方 (2)人均绿地指标偏低 自然人文特色和改善城乡环境景观,在一定区域内划定限制开发并实行长久性严格保护的,具有 仲恺高新区各类绿地指标部分均未能达到惠州市的平均指标,也未能满足相关标准,离“国 重大自然、人文价值和区域性影响的绿色开敞空间;绿道网是区域绿地中具有休闲游憩功能的带 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也有一定的差距。 状开敞空间,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体现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生活游憩价值。 结合珠三角城 乡空间布局、地域景观特色、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的特点,根据绿道所处位置和目标功能的不同, (3)各类绿地构成不合理,发展不均衡 珠三角区域绿道可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 现状城市绿地以防护绿地为主,缺乏必要的公园绿地和生产绿地,绿地构成不合理。 仲恺高新区应抓住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的契机,积极响应惠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 近年来,随着仲恺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对公园绿地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大,政府对公园绿地的 号召,开展全区绿地系统的建设。 建设已有具体提升计划,未来仲恺高新区公园绿地建设必将突飞猛进;但未对生产绿地和防护绿 (4)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以及政府高度重视 地进行明确的控制,造成铁路和高速公路隔离带、市政防护廊道、组团隔离带等防护绿化用地未 成系统,部分地段控制不足,绿地发展不均衡。 自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仲恺高新区正鼓足干劲,大力提高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 仲恺高新区的经济增长明显,为城市的绿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4)绿地景观面貌有待改善。 同时,政府重视绿化,正积极投入财力物力,拟扩建、改建及新建一定数量公园绿地,未来 园林绿化设计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城市绿化缺乏整体规划,城市绿化品种单一,树木的 各类公园绿地的面积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改善城市环境,完善绿地游憩服务功能起到 成活率低,不能表现城市绿化物种的多样性,难以凸显城市绿化美感。 了较好的作用,取得一定的绿化成效。 (5)道路绿化问题严峻。 2.3.2 劣势及机遇分析 仲恺高新区部分道路在实施改造时,宁愿牺牲道路绿化来满足最大限度的交通通行量,道路 通过对现状绿地的分析,结合仲恺高新区的实际情况,城市绿地建设存在以下劣势: 乔、灌、草的植物配置比例严重失调。 (1)绿地不成系统,空间分布不均 (6)缺乏必要认识,专业人员、资金投入不足 仲恺高新区主导产业为工业,先前多以工业园区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由于历史原因和缺乏 城市在快速建设中,对预留的绿地不够重视,未真正意识到绿化工作的重要性,重经济、轻 规划指导,导致现状老城区建设情况十分复杂,缺乏必须的公园绿地和开敞空间,而且可用于建 生态,重建设、侵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各部门之间“各自为阵”,绿化工作缺乏全社会共同参与。 设绿地的用地较少,绿地不成系统。 绿化工作缺乏前瞻性,对绿化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 同时,仲恺高新区的绿地主要集中在惠环街道办和潼侨镇,且主要分布于城市核心区的外围, 专业队伍薄弱,园林专业技术人员缺少,绿化资金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仲恺高新区绿化建 城市中心区绿化,城市建成区绿化、城市外围绿化与郊野绿化边界模糊,空间分布不均,部分地 设与维护的保障发展,不能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 区绿地服务半径要求不满足规范要求。 5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1)城市绿道理论 2.4 国内外城市绿地案例分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城市绿化的历史也非常悠久,中国古典园林号称“世界园林之 查理斯·莱托在《美国的绿道》中的界定: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 母”,虽然古代的城市建设中蕴含着环境绿化的意识,但城市的绿地规划在古代基本还处于萌芽当 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 中。 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西方城市的性质和功能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改善城市环境, 美国是研究绿道最早的国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美国联邦政府 NPS 对美国国家绿道系统 优化城市功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想和理论开始出现。1902 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 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1930—1990 年间美国基本形成由绿道联结而成的国家公园系统,美国 市理论,对西方许多城市的绿地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的城市美化运动与城 的城市绿化系统也已基本形成。 市公园建设都对城市,对绿地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城市森林 2.4.1 国外绿地系统规划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许多科学家主张在市区和郊区发展城市森林,美国是率先开始行动的 二战后,西方各国通过绿带等的建设,使城市绿化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在 20 世纪 国家。1962 年,美国政府首先使用“城市森林”这一词语。1965 年,美国林务局提出城市森林发 60、70 年代,生态学观点的引入为绿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美国人麦克哈格于 1969 年 展计划,之后,美国有 33 所大学、学院开设城市森林课。1970 年,成立了平肖环境林业研究所, 出版《Design with Nature》一书,此书被认为是关于人与自然问题认识的一次思想飞跃.麦克哈 专门研究城市森林;1972 年,美国国会通过《城市森林法》;1978 年,纽约 Gene Weley 出版的 格在该书中运用生态学的理论解决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土地 专著《城市森林》;1978 年以来,美国先后召开了 8 次全国性的城市森林会议;1988 年,威斯康 使用的准则和模式,阐述了规划设计中结合自然环境诸要素的方法。 1972 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 星大学 Robert.W.Miller 出版了《城市森林》;1990 年,总统老布什提议开展“树木城市”评选 人类环境会议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内掀起了”绿色城市”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们把保护城市 活动(评选标准是:必须有城市森林的管理机构;有进取性的城市植树规划;有植树造林经费) 公园和绿地的活动,扩大到保全自然生态环境的区域范围,并将生态学、社会学原理与城市规划、 从而把城市森林建设推向新的高潮。目前,美国已有 100 多个城市获此荣誉,如纽约世界大型城 园林绿化工作相结合,形成了一些富有新意的理论。20 世纪 90 年代,在电脑科技的辅助下,更 市公园绿地遍布全市,全市平均绿地面积已达 60%。在美国,几乎所有最大的、品位最高的公园 多原来应用于区域规划的生态学方法进入城市领域,推动城市生态理论走向成熟,并更加密切地 绿地均位于各个城市的中心黄金地段,城乡结合部则为大片森林。 与实践相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就是其中之一。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完成了《我们共 (3)生态城市 同的未来》发展报告,在这份历时三年才完成的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目前,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是最早从生态学角度对城市进行的研究。从 持续发展的城市研究已经开展了大量技术和环境邻域的调查研究,如把生态学的理论结合进城市 1971 年开始,MAB 针对全球 14 个城市开展专项研究,涉及人类活动、城市气候、生物代谢、迁徙、 建设理念中,或者把管理理论运用到城市环境规划中。 空间、住宅、生活方式、城市压力以及演替过程等内容。1984 年的报告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 纵观一百多年的西方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特别是通过以欧洲与美国为代表的积极探索,目前 项原则:生态保护战略,生态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护,将自然引入城市。这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研究已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五项原则集中反映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城市建设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目标。当今, 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受到重视,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研究的核心内容。景观安全格 6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局等理论和模式都是对建构生态基础设施方法的探索。目前正在增长的一种认识是通过“景观” 结构。综上所述,我国与欧美等国在研究的着眼点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我国一般由市 尺度的规划使城乡之间恢复生态完整性和视觉一致性。进入 21 世纪以来,控制城市蔓延、全球化、 政府主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项目,且只是具体的规划项目,而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主要由 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精明增长运动”提出并注重对已建设地区的整合性开发,从而限制蔓 高校和少数园林规划机构承担,涉及的学科包括城市规划学科中的景观规划专业、农学园林专业、 延性建设,实现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动态平衡。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地理学科区域以及少量的环境学科和管理学科。 美国马萨诸塞州、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佛罗里达州等进行了大量的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研究, (2)城市绿地标准研究 其首要目标是划分核心区域,建立连接,对主动与被动的休闲活动、农田保护、城市森林、城市 生物、区域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增长进行管理和整合。 ①国家绿地标准 2.4.2 国内绿地系统规划 按照 2001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精神,到 2005 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0% 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 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8 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 (1)绿地系统发展研究 地达到 4 平方米以上;到 2010 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 40%以上,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城市绿地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对城市绿 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0 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 6 平方米。 地系统的建设和研究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的,90 年代以来发展迅速,21 世纪以来更是有了 ②《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 年)》 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 2001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为进一步强化 全国各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比性与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性,2001 年 9 月 12 日建设部发布“城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的硬性指标是建成区内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 (相关指标要 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2002 年 10 月 16 日印发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求见下表) 其中,明确提出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提高生态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并进一步细化绿地控 制等三方面要求。结合国务院加强园林绿化的主旨精神,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正走向生态转 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2010 年) 指标 基本项 提升项 建成区绿地率(%) ≥31% ≥3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6% ≥40% 人均建设用地小于 80 ㎡的城市 ≥7.50 ㎡/人 ≥9.50 ㎡/人 人均建设用地 80~100 ㎡的城市 ≥8.00 ㎡/人 ≥10.00 ㎡/人 人均建设用地大于 100 ㎡的城市 ≥9.00 ㎡/人 ≥11.00 ㎡/人 型阶段,规划编制工作方兴未艾。 与西方相比,我国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层面与国外的相关研究是不完全等同的。美国、欧 洲一些国家基本上是对大尺度范围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例如美国从整个联邦的城市森林覆盖率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的调查分析,到洲际以及城市之间绿廊的整体规划,一直到城市每个住区和社区廊道以及斑块块 (㎡/人) 状的绿色开敞空间进行规划设计。与我国界定的城市绿地系统概念相比,欧美的研究更侧重大尺 注: 度范围绿色结构空间特征、政策实施以及规划布局等内容,所进行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地理、农学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 以及生态学的范畴,研究人员主要是政府专门机构、协会以及相关高校。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的研 人均绿地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城市人口数量 究重点基本放在城市层面,主要侧重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近郊尺度的分析。目前生态学界试图从 绿地率(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城市的用地面积 综合上述几个关于绿地的标准,目前我国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主要以绿地数量为参考标准,所涉及 更大一些层面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但由于我国国情形成的行政条块分割的原因,多以市域尺度 的硬性指标包括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 为界限进行整体分析,规划界引用地理学的思想和理论构建主要城市群密集区的概念性空间发展 7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③《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1 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 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实施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能力,保持地域 2 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指标要求见下表) 生态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 1 类型 序号 1 绿地 基础指标 建成区绿地率(%) ≥35% 3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 ≥70% 4 城市各城区绿地率最低值(%) ≥25% 5 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人) 6 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 ≥0.07 7 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 100% 8 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 100% 9 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 ≥95% 绿化 11 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 ≥90% 12 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 ≥80% 13 大于 40hm 的植物园数量 ≥1 14 林荫停车场推广率(%) ≥60% 15 河道绿化普及率(%) ≥80% 16 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 ≥80% 分级指标 ≥70% ≥80% ≥90% 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小于 80 m2/人 ≥9.5 ≥10 ≥11 城市人均建设用地 80—100 m2/人 ≥10 ≥11.5 ≥12.5 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大于 100 m2/人 ≥11 ≥12.5 ≥13.5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90% ≥95% 100% 4 林荫路推广率(%) ≥85% ≥90% ≥95% ①采用节水技术达到的节水率(%) 10% 15% 20% ②园林绿化再生水利用率(%) 50% 60% 70% ③道路广场透水面积比例(%) 40% 50% 60% ≥8 ≥9 ≥10 5 园 林 绿 化 6 城市公园绿地综合评价 2.4.3 借鉴意义 从以上国内外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成就来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基本发展趋势 ①编制并按照《区域植物及引种育种规 划》,合理规划、生产苗木,保证出圃苗 木种类、规格、质量等满足城市园林绿化 工程建设需要; ②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2%。 苗木生产 三星级 3 节 约 型 ≥5.00 ㎡/人 10 序号 绿 地 面 ≥40% 2 生态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 2 类型 园林 考核要求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建设 均 公 园 积 (2010 年) 二星级 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率(%) 城 市 人 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生态园林城市崇尚生态伦理道德,倡导绿色文明,保护和 一星级 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生态优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强调城市环境的生态化与多因素的总和作用,保证生物多样性。城市绿地 系统由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向独立的生态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演变发展。 (2)定性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更突出定量化的规划指标和定量化的评价 分析。 (2010 年) (3)实效性 考核要求 8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更为关注多种效益的综合平衡,政策保证体系的研究,最终目标是保证最 (7)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 号); 适宜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物质空间。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 号); (9)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 号); 总之,在目前的形式下,仲恺高新区的绿化建设已经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了。仲恺高新区要 (10)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2]249 号); 与时俱进,科学创新,并以这些趋势与信念为先导,高标准地进行仲恺高新区绿地系统的规划与 (11)建设部[2002]112 号令《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绿化建设工作。 (12)建设部[2005]145 号令《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13)国家标准《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 (14)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第三章 规划总则 (1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6)国家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3.1 规划编制的意义 (17)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8)《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基本依据,是城市建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步 (19)《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意见》(粤办发[2009]24 号); 骤。规划的编制不仅关系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增加城市居 (20)《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21)《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2010 年 2 月编); (22)《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本次规划将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建设进行了统筹规划管理,保证了将来城市绿地建设有据可 (23)《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充实完善(仲恺高新区)》; 依,城市绿地管理有章可循;使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各项指标尽快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的相 (24)《惠州市近期建设规划修编(仲恺高新区)(2011-2015 年)》; 关标准的同时,积极改善城市总体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最终实 (25)《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2014-2030 年)》; 现将仲恺高新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旅游,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目标。 (26)《惠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3.2 规划依据 (27)《惠州市区绿道网专项规划》; (28)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3 规划期限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根据仲恺高新区的实际情况,规划建议分近、远三期进行规划设计,其中:近期为 2013 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20 年,远期为 2021 年—2030 年。 (5)《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 号令); (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 号); 9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46.1 平方公里的总面积。) 3.4 规划范围 3.5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新成立的仲恺高新区包括“一区四园五镇”, “一区”是指现成立仲恺高新区, “四园”是指 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和留学人才发展基地; “五镇” 3.5.1 规划指导思想 包括陈江、惠环、沥林、潼侨和潼湖 5 个镇(街道),总面积 500 平方公里。 (1)坚持以《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充实完善(仲恺高新区)》、《惠州潼湖 仲恺高新区是由多个组团共同构筑而成,其中: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和“五镇”所构成的老 生态智慧区总体规划(2014-2030 年)》确定的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基本框架和依据,科 仲恺区结合十分紧密,而“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和留学人才发展基地”与 学合理确定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总目标,为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提供切实可行的规划 老仲恺区和相互之间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同时为方便管理,三个园区都有单独的行政管理 目标与实施措施。 机构,在规划的管理和实施上与老仲恺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2)坚持人、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生态环境空间的有利条件,优化整合 因此,为因地制宜的制定规划发展策略,在由仲恺高新区成立后组织编制的相关规划,主要 城市绿地布局,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是在老仲恺区的范围内来进行。 规划名称 (3)运用生态学原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科学地规划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将 规划范围 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与规划所依托的自然山川地貌(江、河、洲、山等)、郊区风景林地、水系保 《惠州市近期建设规划修编(仲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仲恺高新区”),行 恺高新区)(2011-2015)》 护林带、农田防护林网以及城市外围的生态保护林地等景观资源,通过点、线、面、带、环等绿 政区划范围(不含东江科技园、留学生人才基地和惠南科技园) 化形式,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绿色网络,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大地园林化,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包括惠环街道、陈江街道、潼侨镇、沥林镇、潼湖镇及潼湖湿 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郊良性气流循环,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地,总规划面积约 336 平方公里。 《惠州仲恺高新区概念规划》 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包括原仲恺高新区、惠环、陈江、沥林、 (4)尊重历史,直面现实,展望未来。规划既要强调可行性,又具超前性,使仲恺高新区绿 潼侨、潼湖,即一园五镇(街道),总面积约 334 平方公里, 地系统规划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为仲恺高新区的核心区。 3.5.2 规划原则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园及五镇为重点规划区,总面积为 290.32 空间发展规划(2010-2020)》 平方公里。(附注:以上面积不含潼湖湿地和军垦农场约 46.1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平方公里的总面积。) 综合考虑、科学安排、勾勒一个全局、开放、具时代气息的绿色空间体系。力求为建设“粤 同时,仲恺高新区为加强规划的管理,从成立后大力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现已基本实 东创智天地,魅力宜居新城——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创新型、生态城市型高新区”的目标打下良 现重点地区(一园五镇)的控规全覆盖。为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优先发展有条件地区,依据相 好的基础。 关规划和已编制控规的情况,确定规划范围为:陈江街道办、惠环街道办、沥林镇、潼侨镇和潼 (2)挖掘文化,突出特色 湖镇 5 个镇(街道),总面积约 290.32 平方公里。(附注:以上面积不含潼湖湿地和军垦农场约 10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根据仲恺高新区的性质及其固有的现代人文特色,保护并建设好城市赖以生存的湿地、水体、 综合效益显著的城区生态屏障,保障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文明,为提升居民生活 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突出仲恺高新区的创新精神和新时代气息等城市特色,营造出良好的人居 品质提供支撑。 环境和工业区环境。 规划分近、远两期进行规划的控制。 (3)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1)近期目标(2014-2020 年) 运用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技术,营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有效地发挥绿地在改善生 大力建设阶段,规划至 2015 年末,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初步形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框架, 态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在追求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协调好园林绿地建设与城市发 达到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 展的关系,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具体措施: (4)统筹发展,分步实施 重点进行综合公园的建设,积极拓展城市开敞空间,结合老城区扩容提质、水清岸绿工程, 规划既有远期目标,又有近期安排,做到远近结合,防止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满足现代人及 见缝插绿,高标准的进行城市新区绿地建设,对城市重要门户地段、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和主 后代人的发展要求,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使之对于 干路两侧的实施绿化建设工程,完善中心区绿地主构架。 整个城市规划,园林建设和绿化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2)远期目标(2020-2030 年) 提升完善阶段,按“综合公园(市区级)——社区公园——邻里公园”三级完善公园绿地系 第四章 规划目标 统建设,通过规划控制引导,将仲恺高新区建设成为城乡共融的生态绿城,绿网交织的低碳宜居 宜业的现代化城市。规划至 2030 年末,完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框架,达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4.1 规划目标 的指标要求。 城市绿地系统是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 具体措施: 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让城市融入绿地,让绿地 拥抱城市”的理念,充分利用仲恺高新区的社会经济优势和自然山水湿地资源优势,结合仲恺区 继续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提高已建设绿地的质量,结合现状区内河流、景观林地、潼湖湿地 的定位、性质、特点,构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园林绿地生态系统,保障生态安全;切实加 等自然景观资源,构建绿化网络体系;完善各片区功能构建,通过景观绿化走廊和绿道的设置, 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努力构建自然环境优美、生物种类多样、 将区内社区公园及主要的生态节点进行串联,绿色引入城市社区,并利用现状山体林地,形成各 生态经济发达的国家园林城区。 组团间的绿化分隔带。促进城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进一步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 和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保育;同时,构建绿化休闲体系,建设覆盖建成区的公园、街头绿地等 在“粤港澳体闲度假胜地及绿色农产品基地,环境优美的山水低碳新城”的目标引领下,近 为主的休闲绿地,实现多数市民平均 500 米见绿的目标; 期达到国家园林城区的标准,远期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区的目标。通过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构建 11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4.2 规划指标 第五章 区域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人口 5.1 生态环境背景分析 依据《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参考《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间发展规 仲恺高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夏热多雨,年平均气温 22.4 划(2010-2020)》和《惠州仲恺高新区概念规划》对规划区人口进行预测。 ºC,极端最高气温 38.9ºC,极端最低气温-1.9ºC,多年平均降雨量 1751 毫米。常年主导风向夏 季为东南风,冬季为东北风。境内雨量充沛,多台风暴雨,多年平均降水量达 1690-2380mm,区 预测结果,规划区近期 2020 年,规划区总人口 61 万人,远期 2030 年,规划区总人口 88 万 内降水亦受山地影响,东南侧逆风坡降水量在 2000mm 以上,背风坡多在 1500mm 以下,年降水量 人。 变差大,年内降水集中程度高,易产生旱、涝。降雨季为 4-9 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 82.4%。 (2)绿地指标 规划区内河网密布,水库众多,集水面积较大的主要有东江、潼湖湿地、观洞水库、黄沙水 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和可能,仲恺高新区按远近结合,兼顾城市发展和城市绿化要求,合理确 库等。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邬县桠簪岭,在龙川县流入广东,流经龙川、河源、惠州、博罗、到东 定各类绿地规模和指标。规划绿地的各项指标绿化建设指标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对绿化建设 莞石龙入珠江三角洲,是规划区内主要的水系之一。潼湖湿地内有老沥、大沥、甲子河、东阁河、 指标预测如下。 下范沥、东楼河等六条溪流注入湖区,通过上沥、大海沥流入东江。 近期(2020 年):实现绿地率 30%,城市绿化覆盖率 35%,人均公园绿地 8 平方米; 潼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规划区内,是市级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极少的典型内陆淡水湖泊 湿地之一。主要分布于潼湖生产基地、潼湖镇、潼侨镇、陈江镇和沥林镇。潼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远期(2030 年):实现绿地率 38%,城市绿化覆盖率 45%,人均公园绿地 11 平方米。 总面积 2654.8 公顷,其中核心面积达 670 公顷,湖泊绵延 11 公里,集雨面积 423 公顷。潼湖湿 各指标详见下表。 地靠近东江流域,有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共有维管植物 64 科 155 属 203 种(当中包括栽 培植物 8 科 19 属 24 种),其中约一半的植物都是野生植物,当中一部分种类更是适应性较强的杂 表 4.2 规划期限 近期(2013-2020 年) 远期(2020-2030 年) 分期绿化建设指标表 草型种类。湿地也有丰富的鱼类、爬行类、两栖类、水生植物 控制绿地指标名称 建设指标 绿地率 30% 绿化覆盖率 3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8m 绿地率 38% 绿化覆盖率 4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1m 仲恺高新区林业资源丰富,地面植被可以分为林木、果树、灌木、地上植被等树种。林木主 要有松科、杉科、樟科、木麻黄科和竹科,乡土树种多为大叶桉、小叶桉、大叶樟、鸭脚木、三 2 角枫、乌柏、酸枣、禾木、紫棱树、马蹄夹等,引种的有大力楠、绿楠、麻棟、南洋楹、黄粱木、 树菠萝等热带树种也均能正常生长。灌木常见的有岗松、野牡丹、算盘子。果树有荔枝、橙、柑、 2 桔、龙眼、芒果等。地上植被以芒萁、芒草、茅草为主。 仲恺高新区内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东江、潼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观洞水库、狮子围山、花果山 等自然山水资源,廖仲恺纪念碑、自行车文化节、鹅美食节等人文旅游资源。 12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2)踏脚石连接度原理 5.2 规划理论依据 在廊道间或没有廊道的地方,加设踏脚石,可增加景观连接度,并可增加内部物种在斑块间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美国的 Forman 和 Godron 在《景观生态学》 (1986)中提出的, 的运动。 其基本原理随后被众多的景观生态学家关注并进行研究和扩充,现正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生态 规划与研究项目之中。该理论强调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空间的相互关系,把“斑块—廊道—基质” (3)道路及另外的槽形廊道原理 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模式。其可运用于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原理有: 公路、铁路、电缆线通常在空间上是连续的,相对较直,经常有人为干拢,常把种群分隔为 5.2.1 斑块大小 复合种群,主要是耐干扰物种活动的通道,是侵蚀、沉积、外来物种入侵以及人类对基底干扰的 源端。 (1)生境多样性原理 (4)河流主干路廊道宽度原理 斑块越大,其生境多样性越大,因此大斑块可能比小斑块含有更丰富的物种。为确保绿地内 生物多样性,绿地在尺度上的阀值应大于 2.3 公顷,小于此值时,对生物生存不利。 河流主干路两旁应保持足够宽度的植被带,以控制来自景观基底的溶解物质,为两岸内部物 种提供足够的生境和通道。 (2)大斑块效益原理 (5)河流廊道连接度原理 大面积自然植被斑块可保护水体和溪流网络,维持大多数内部物种的存活,为大多数脊椎动 河流两旁植被带宽度和长度共同决定河流的生态过程,不间断的河岸植被门道能维持诸如水 物提供核心生境和避难所。大规模的保护区可以为动植物提供持续、安定的生物空间。 温、含氧高的水生条件,有利于某些鱼类生存。 (3)小斑块效益原理 5.2.4 网络 小斑块可以作为物种迁移的踏脚石,并可能拥有大斑块中缺乏或不易生长的物种。 (1)环路和多选择路线原理 5.2.2 斑块的位置 在廊道网络中,多选择路线或环路可减少廊道内空隙、干扰、捕食者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 斑块位置—物种绝灭率原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孤立斑块中物种灭绝率比连接度高 动物在景观中的运动。 的斑块中的要大,生境斑块的隔离度取决于与其他斑块的距离以及基底的特征。 (2)生物传播和相连小斑块原理 5.2.3 廊道 网络上的小斑块或结点可为某些生物提供暂栖地或临时繁殖地,从而有利于生物在景观中的 (1)廊道功能控制原理 传播。 宽度和连接度是控制廊道功能的主导因素。 13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5.3 总体规划构思 5.4 生态空间保护规划 根据仲恺高新区的城市发展形态、功能区划和用地规划布局,通过分析地形、水系、生物等 5.4.1 生态基质保护规划 资料,结合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要素,综合考虑绿化与各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 生态基质是指城市的自然生态背景,即对城市生态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大环境绿化(包括山林、 仲恺高新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 河湖绿化以及农田等)。规划以基本农田、生态山林、湿地为主要块状绿地,作为改善区域生态大 仲恺高新区绿地布局依托城市发展轴线的空间构架,强化滨水(东江、潼湖湿地等)绿化空 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农田建设要以减轻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障水利设施发挥 间,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化建设标准;考虑绿地布局的均衡性和系统性,提高绿化水平;通过 效能、绿化美化大地为目的,将农田林网建设纳入农业丰产方建设范围,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实 各类绿地的合理安排,形成大型绿地和小块绿地结合有序的空间序列,使绿地走近生活,方便市 施、同步验收。加强城镇周边山头生态公益林建设,强化江河两岸、湖库周边、高山陡坡等生态 民使用;在分期建设中,使每一建设时期的新建绿地适应城市空间拓展的需求,保持城市绿地的 脆弱区、生物多样性集中区、交通通道沿线的森林管护,限制采伐;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控 动态均衡。 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山地石漠化;培养珍稀树种,保护古树名木。 (1)强调城市特征 5.4.2 生态斑块保护规划 以潼湖湿地、狮子山等自然生态要素为绿化核心,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进行设 市域绿地系统中的生态区(生态斑块)主要是指自然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具有较大规模 计,构建绿色网络。通过社区单位、工厂、水系、道路,再到城镇的点、线、面绿化建设模式, 林地所构成的块状绿地。 构建仲恺高新区大环境绿化的主体框架,为城市的观景和景观创造条件,形成重要的城市特征。 (1)自然生态保护区 (2)改善生态环境 主要依托仲恺高新区内较大规模的湿地、水库所构成的生态区域,规划形成共 4 个主要的自 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加强土地管理,因地制宜,搞好周边绿化 然生态保护区,包括潼湖湿地保护区,观洞水库旅游休闲区,梧村水库旅游休闲区,黄沙水库旅 建设,改善中心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提高仲恺高新区生态环境质量和防灾减灾的能 游休闲区。 力。 (2)森林公园 (3)完善景观游憩功能 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区域,规划主要依托现状自然山体形 以城市绿化为龙头,以点带面的推动区域绿化建设,结合人口分布特征,制定完善的绿地结 成 3 个主要的森林公园,包括花果山、狮子山森林公园,凉帽顶山森林公园,沥林森林公园。 构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划,形成良好的景观风貌、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的需求,构建具有综合服务功 5.4.3 生态廊道培育规划 能的园林游憩系统。 (1)水域廊道与湿地 14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①重要水域廊道包括甲子河,石马河,马过渡河,东楼河、澄海(何岗)河、梧村河、水围 线宜控制 30m 宽的防护绿带,莞惠城际轨道与仲恺大道共线,根据道路断面,共控制 8 米宽防护 河、陈江河、五一(观田)河、芳村河等;重要湿地控制区包括:潼湖湿地保护区和军垦农场。 绿带。 ②控制要求 (2)高、快速路生态廊道 对区域内的水域廊道和湿地采取“绝对生态控制区”和“建设控制区”两级保护的措施。 仲恺高新区有惠河高速、广惠高速、粤湘高速、惠盐高速和莞惠高速等 5 条高速公路,高速 公路两侧控制 30~50m 宽防护绿带。 绝对生态控制区:根据《惠州市河涌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城镇建设区范围的绝对生态控 制区应结合城市规划中规划控制建设划定的规划红线、蓝线,并根据河涌实际情况确定,未进行 (3)公路生态廊道 整治的河涌按当前现状管理。有堤防的,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行洪 一级公路防护绿带两侧控制 20~35m 宽防护绿带。 区和堤防及护坡地,护坡地为从堤防背水坡脚算起以外 10 米区域;没有堤防的,其管理范围为设 计洪水位加 0.7 米超高河道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及河道两侧向外各 15 米宽度之和。城 二级公路防护绿带两侧各建设 10~30m 宽防护绿带。 镇建设区范围以外重要水域廊道两侧宜控制 30 米范围,湿地控制 50 米范围。 (4)建设要求 建设控制区包括:城镇建设区范围以内重要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 100 米范围,一般水域 高、快速公路林带应总体协调防护林带沿线的纵向配置、农田林网的远近景观组成以及植物 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各 50 米范围。城镇建设区范围以外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各 200 米范围。 的季相色相变化。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和服务区作为景观配置重点,乔灌花草相结合,丰富景观层 (2)市政生态廊道 次。 预留大型市政管线,变电站、高压线走廊的建设用地和控制范围,市政管线按国家相关规范 公路绿化要突出安全防护和生态效益,通过绿化栽植保障行车安全,降噪、防尘、保持水土、 进行预留;高压线走廊主要沿城市外围及规划绿化带敷设,走廊宽度按照《惠州市城市标准与准 稳定边坡,兼顾景观效应。以落叶大乔木为主,实行常绿落叶结合,重点地段乔灌草结合,树种 则》及相关规范标准进行预留 选择上要重点选择树冠大、抗性强、生长迅速、有滞尘能力的树种。在林木结构上以林荫式为主, 配成连片绿带。 5.4.4 区域交通生态廊道 5.4.5 生物多样性 区域交通生态廊道是指高速公路、国道、城市快速路的防护绿带,其两侧防护宽度控制按照 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及惠州市相关标准进行建设。仲恺高新区内主要包括轨道线路、高、快速路 (1)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 及国道的生态廊道控制。 该区域包含潼湖自然生态保护区,观洞水库生态区,花果山、狮子山林区,潼湖湿地农业区, (1)轨道线路生态廊道 凉帽顶山生态区,梧村水库生态区和黄沙水库生态区等。 仲恺高新区内有现状的京九铁路和莞惠城际轨道线路。其中,京九铁路按相关标准,两侧沿 (2)建设控制 15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森林公园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森林公园建设应参 第六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 考风景区建设要求,对公园内建设项目的密度、强度和景观特色进行控制和引导;根据各自资源 特点,在保护原有植被基础上,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 6.1 规划结构 增加植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生态功能。 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现有生物的基础上,应根据具体情况,继续将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根据仲恺高新区发展建设规划,通过对区内自然空间格局(自然要素)和城镇空间格局(人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公布为自然保护区,逐步 工要素)的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绿地系统以绿环围绕、绿带纵横、绿楔通达、绿心点缀、绿线 提高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建立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穿插、节点散布为布局特色,远期构成“一心、一带、六区、八脉”的空间布局结构,最终形成 城市公园均布,滨河绿楔导风,环城绿荫围绕,道路绿带相依的景观生态格局。 (3)生物多样性通道 “一心”指仲恺高新区内的潼湖湿地保护区,该处作为区域生态核心。 规划建议在市域内主要的高速公路和省道设置陆生生物多样性通道。通道的选址、模式和宽 “一带”指沿东江一条水系延伸的绿化生态景观轴。规划通过对东江沿线的自然山体、水体 度由林业、环保部门根据仲恺高新区物种类型、迁徙规律和公路两侧地形地貌确定。 的保护,以及加强河渠水网、道路两侧绿化,构筑区域性环境绿化网络。 “六区”指六大生态片区,包括观洞水库生态区,花果山、狮子山林区,潼湖湿地农业区, 凉帽顶山生态区,梧村水库生态区和黄沙水库生态区。 “八脉”是以潼湖湿地保护区为核心,贯穿各生态片区的城市绿脉,主要沿道路两侧进行布 局,由道路两侧的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组成,空间结构上形成“四横四纵”的空间构架。 6.2 规划布局 规划以绿色山体、风景区、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组成城市绿色环境背景;加强滨河带状绿地 和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绿带建设,形成区域绿色通道;城区内以各类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化形成开 敞空间,结合现状自然山体营造绿色节点,形成“面——线——点”的绿地系统,创造宜居宜业 宜游的城市绿地系统和环境氛围。 6.2.1 面 保护仲恺高新区内自然景观资源,充分利用潼湖湿地、山体、水库等要素打造既丰富有具有 特点的的生态绿化区域。 16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1)风景区与森林公园 惠河高速、广惠高速、粤湘高速、惠盐高速和莞惠高速公路等区域性交通两侧;高压走廊防护绿 带是指中心城区 110KV 及以上高压线控制的防护距离。 加强生态绿地建设,建设潼湖湿地保护区,观洞水库旅游休闲区,梧村水库旅游休闲区,黄 沙水库旅游休闲区,花果山、狮子山森林公园,凉帽顶山森林公园和沥林森林公园等 7 个生态风 6.2.3 点 景林地,相关建设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风景区保护的规定。 完善现状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利用文物古迹、标志性节点和现状山体 (2)中心城区外围生态圈 等资源,新增公园绿地,共同构成绿化网络上的节点。 构建仲恺高新区中心城区外围的生态圈,重点加强中心城区的外围自然山体、潼湖湿地保护, 将宜林荒山充分绿化,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并提高中心区生态环境质量。 6.2.2 线 利用生态绿脉,将外围自然环境(自然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水库)与城市综合公园绿地、 居住区社区公园和单位附属绿地,构建完善的绿化生态系统。 规划联系城市各组团主要景观节点的景观道路,强化城市轴线功能;沿东江南侧开辟滨水绿 带,积极拓展甲子河、马过渡河等城市重要河流景观,增设步行区和亲水空间,形成重要的生态 绿轴;同时,控制并预留市政防护绿带。 (1)滨河景观绿带 通过开展规划区水清岸绿工程,完善主要河流的整治,以及河流两侧滨水绿带的绿化工程, 拓宽城市开敞空间,整体协调沿线生态绿地的建设。 (2)沿路景观绿带 通过城市景观道路将各组团重要绿地进行串联,城市景观道路两侧可布置 20-35 米宽的绿带, 连接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和公园绿地。 (3)防护绿带 包括道路和高压走廊两侧的防护绿带。道路防护绿带主要包括现状京九铁路、莞惠城际轨道、 17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G134 第七章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G135 7.1 城市绿地分类 G136 G137 根据国家制定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本次绿地系统规划将仲恺高新区城 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和其他绿地(G5), 历史名园 风景名胜公 园 游 乐 公 园 其他专类公 园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 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 (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 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包括 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G14 带状公园 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 绿地 G15 街旁绿地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 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生产绿地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 等圃地 防护绿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 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 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附属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道路 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 用地中的绿地 G41 居住绿地 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 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 G42 公共设施绿 地 公共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G43 工业绿地 工业用地内的绿地 G44 仓储绿地 仓储用地内的绿地 G45 对外交通绿 地 对外交通用地内的绿地 G46 道路绿地 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 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G47 市政设施绿 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G48 特殊绿地 特殊用地内的绿地 其他绿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 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 保护区、郊野公园、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 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 场恢复绿地等 绿化占地比例 应大于等于 65% 绿化占地比例 应大于等于 65% 共五大类。每个大类下根据实际情况,又分为若干中类和小类。 表 7-1 类 别 代 码 城市绿地分类表 G2 类 别 内 容 与 范 围 大 类 中 类 G11 小 类 G111 G112 G12 G121 G3 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 灾等作用的绿地 综合公园 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 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全市性公园 为全市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区域性公园 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 和设施完善的绿地 社区公园 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 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居住区公园 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 服务半径: 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0.5~1.0km 小区游园 服务半径: 0.3~0.5km 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专类公园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儿童公园 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 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 G132 动物园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 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 的绿地 G133 植物园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 科普活动的绿地 G131 注 名 称 G1 G122 备 G13 不包括居住组 团绿地 G4 G5 18 绿化占地比例 应大于等于 65%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7.2.2 规划内容 7.2 公园绿地(G1)规划 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主要 规划至 2030 年,仲恺高新区规划公园绿地包括了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 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等形式。城市的公园绿地的数量和质 和街旁绿地等五种形式,总用地面积约 1192.31 公顷,按规划区 2030 年 88 万人计,规划人均公 量,是衡量其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园绿地面积约 13.54 平方米/人,满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 (1)综合公园(G11) 7.2.1 规划原则 综合性公园是指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1)充分利用城区自然条件,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及文物古迹保护,大力发展公园绿地,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综合性公园面积宜在 10 公顷以上。一般全市性综合公园服务半径为 2~3 完善城市绿地格局,形成城市绿色景观空间。 公里,步行 25~50 分钟可达,区级综合性公园服务半径为 1~2 公里,步行约 15~25 分钟可达。 (2)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均匀分布,大中小结合,着重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等公园绿地的建 仲恺高新区现状有仲恺公园和陈江公园 2 个市区级综合公园。规划至 2030 年,仲恺高新区共 设,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 规划市区级综合公园 9 个,总用地面积约 249.00 公顷。其中: (3)强化潼湖湿地、滨东江、河绿带在绿地系统中的生态、景观和游憩功能,形成景观生态 仲恺公园位于惠环街道办惠风七路北侧,现状保留,用地面积为 16.91 公顷; 廊道,提高城市景观品质。 西坑公园位于惠环街道办西坑大道东侧,结合现状山体建设形成,用地面积为 14.67 公顷; (4)加强公园绿地的环境及设施建设,要求其绿化用地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 65%,完善公园 绿地的综合功能,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 表 7-2 类别 陈江公园位于陈江街道办银岭路西侧,结合现状白屋头山改造形成,规划用地面积为 8.45 公 顷; 仲恺高新区公园绿地规划一览表 公园数量 序号 类别名称 代码 曙光公园位于陈江街道办大欣路北侧,结合现状山体建设形成,规划用地面积为 11.53 公顷; 主要公园 (个) 1 G11 综合公园 市区性综合公园 9 仲恺公园、西坑公园、陈江公园、曙光公园、中 央公园、潼侨公园、智慧城公园、森林公园、潼 湖滨江公园 2 G12 社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 46 各居住区级或行政村级公园等 3 G13 专类公园 1 潼湖湿地 4 G14 带状公园 20 甲子河、石马河、马过渡河公园等 5 G15 街旁绿地 29 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等 智慧城公园位于潼湖智慧城核心位置,靠近潼湖湿地,规划用地面积为 29.71 公顷; 潼侨公园位于潼侨镇侨冠中路东侧,现状保留,规划用地面积为 9.48 公顷; 中央公园位于潼侨镇新区大道两侧,是仲恺金融新区的核心地区,规划用地面积为 28.04 公 顷; 滨江公园位于潼湖镇沿江大道北侧,结合临东江的绿地形成,规划用地面积为 29.19 公顷; 19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森林公园位于沥林镇仲恺八路南侧,结合现状山体建设形成,规划用地面积为 101.03 公顷。 办社区公园规划设置 8 处;陈江街道办社区公园规划设置 17 处;潼侨镇社区公园规划设置 7 处; 潼湖镇社区公园规划设置 8 处;沥林镇社区公园规划设置 7 处。 综合公园具体信息详见下表: 社区公园具体信息详见下表: 表 7.2.2-1 镇街道 惠环 陈江 潼侨 潼湖 沥林 规划综合公园一览表 表 7.2.2-2 编号 位置 用地面积(㎡) 类型 备注 1# 9# 16# 29# 35# 6# 8# 10# 4# 惠风七路北侧 西坑大道东侧 银岭路西侧,陈江大道中南侧 大欣路北侧 潼湖湿地东侧,智慧城内 侨冠中路东侧,菠萝山路北侧 新区大道两侧,新华路西侧 江南大道北侧,临东江 仲恺八路南侧,现状自然山体 169113 146674 84477 115278 297074 94815 280379 291922 1010251 综合公园(市区级) 综合公园(市区级) 综合公园(市区级) 综合公园(市区级) 综合公园(市区级) 综合公园(市区级) 综合公园(市区级) 综合公园(市区级) 综合公园(市区级) 现状仲恺公园 新建西坑公园 新建陈江公园 新建曙光公园 新建智慧城公园 现状潼侨公园 新建中央公园 新建滨江公园 新建森林公园 镇街道 编号 惠环 (2)社区公园(G12) 社区公园是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包括居住区公园(G121)和小区游园(G122) 两小类。 陈江 按照新建居住区内绿地率不低于 35%,其中公园绿地不低于 10%的规定,为满足居民日常游憩 活动的需要,在综合性公园不能充分覆盖的区域,规划建立社区公园绿地。由于社区公园与居民 日常生活关系更密切,所以社区公园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应以植物造园为主,注重活动场地 和器具的合理安排,适当点缀园林小品、灯具,创造夜景,适应居民晚间游憩的特点。 居住区公园面积一般为 1 公顷以上,服务半径 500~1000 米,步行 5~10 分钟可达,满足居住 用地片区范围内居民的日常活动需求。对于规模较大的居住用地片区,服务半径不能充分覆盖的 局部区域,在居住区建设时通过设置居住区小游园完善服务功能,满足 500 米的服务半径要求。 潼侨 对于面积较小,不足以设置居住区公园的片区,直接规划居住区小游园。小区游园的服务半径为 300-500 米。小块公园绿地是老人和儿童利用频率最高的地方,居住小区公园或小游园设计时要 符合这些特点,考虑各年龄层次的不同需要。 潼湖 规划至 2030 年,仲恺高新区规划社区公园 47 处,总用地面积约 172.09 公顷。其中惠环街道 20 2# 3# 5# 7# 13# 14# 15# 16# 1# 4# 9# 11# 15# 18# 20# 23# 24# 25# 30# 31# 32# 34# 38# 40# 41# 1# 2# 4# 12# 13# 14# 15# 1# 2# 3# 7# 规划社区公园一览表 位置 用地面积(㎡) 类型 备注 和畅七路与惠风六路交叉口西侧 马过渡河东侧 慧云西路南侧 云济路南侧 惠风西三路与和畅西三路交叉口东北侧 惠风西二路与和畅西三路交叉口东南侧 仲恺大道北侧,古塘坳 仲恺大道南侧,和畅六路西侧 惠风九路北侧,临西湖风景区 和畅六路东侧,马过渡河西侧 公园路与下罗路交叉口东南侧 五一大道南侧,京九铁路东侧 胜利路西侧 体育路北侧,陈江河两侧 体育路南侧,京九铁路东侧 金湖路北侧,仲恺大道南侧 华盛东路与古湖路交叉口西北侧 惠风西二路南侧 东星路南侧,靠近陈江河 贝欣路北侧 仲恺大道南侧 新华大道与京九铁路交叉口西北侧 南华路北侧 观田河东侧 上罗路西侧,侨光路东侧 联发大道北侧 联发大道北侧,侨阳路西侧 联发大道北侧,新华路东侧 侨冠中路东侧 侨光路东侧 新科大道和新华路交叉口 新华路南侧 新科大道和惠侨快线交叉口 惠侨快线北侧 新华大道东侧,惠侨快线南侧 新华大道南侧,琥珀村 13054 13035 72509 45892 11538 11506 116252 30000 182099 21372 43983 14367 13751 14098 35548 10090 33609 12570 28361 9006 144148 28114 10127 31254 27474 15000 15697 39193 10360 10636 21624 15016 10414 10119 11243 45842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沥林 8# 9# 11# 13# 5# 8# 11# 12# 14# 16# 18# 说明书 新华大道和江新路交叉口 潼南路东侧,红岩村 江南大道东 潼湖湿地北侧,赤岗村 仲恺八路南侧,博深高速东侧 沥林村,英山路东侧 英光村,英山路南侧 山陂村,中兴大道西侧 山陂村,滨河路北侧 规划七路北侧 规划三路至规划四路之间 总计 18847 95048 133468 27153 75128 23634 10493 62242 22988 17189 85826 1720917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点的绿色廊道,也是城市绿网、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规划至 2030 年,仲恺高新区集中的带状公园 20 处,总用地面积约 163.72 公顷。其中惠环街 道办带状公园规划设置 1 处;陈江街道办带状公园规划设置 8 处;潼侨镇带状公园规划设置 4 处; 潼湖镇带状公园规划设置 2 处;沥林镇带状公园规划设置 5 处。详见下表 表 7.2.2-4 镇街道 编号 惠环 (3)专类公园(G13) 专类公园是城市公园绿地某些具有特殊功能公园的统称,主要包括儿童公园、植物园、历史 陈江 文化公园和景区公园等。不同的专类公园应结合自身特点和使用对象的要求确定合理的布局方式,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公园对城市整体景观的共享,使其融入到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中去。 规划至 2030 年,仲恺高新区共规划 1 个专类公园,是结合现状潼湖湿地和军垦农场建成植物 潼侨 园,用地面积约 461 公顷。详见下表 表 7.2.2-3 名 称 潼湖湿地公园 位 置 潼湖湿地、军垦农场 潼湖 规划专类公园一览表 类型 用地面积(公顷) 备注 植物园 461 新建 沥林 (4)带状公园(G14) 6# 5# 8# 10# 12# 27# 33# 36# 39# 5# 7# 9# 11# 6# 12# 1# 6# 13# 15# 17# 规划带状公园一览表 位置 用地面积(㎡) 类型 备注 慧云路两侧,环湖路内 观田路北侧,肋下河两侧 下罗路南侧,马过渡河两侧 五一大道北侧,京九铁路东侧 五一大道南侧,现状排洪渠两侧 陈江河两侧,仲恺大道南侧 梧村河两侧 新科大道西侧 甲华西路东侧,排洪渠两侧 侨金路北侧 侨阳路东侧 新区大道西侧 环侨路北侧,排洪渠两侧 新华大道北侧,现状河道两侧 永平村东南侧排洪渠两侧 埔仔河两侧,京九铁路至潮莞高速段 埔心村,规划路两侧 山陂村,中兴大道西侧排洪渠两侧 英山公路两侧,排洪渠两侧 梨埔湖沿线,英光防洪堤和胜利围段 总计 130423 52439 78912 20508 22783 94720 48663 76382 124582 23568 39078 40985 79961 49314 93646 174937 44027 105315 86965 249971 1637179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5)街旁绿地(G15) 带状公园指沿城市道路、水滨等,有一定设施的狭长性绿地。应结合自然环境进行设计和建 设,加强与周边景观要素的衔接,在提供景观环境的前提下,注重公园的生态廊道功能,有一定 街旁绿地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 的生态效果和防护功能。 地等。街头绿地的特点是面积小,分布广,对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均匀分布起着重要作用,是居 民日常生活最容易接近的绿地,与城市人居环境密切相关。 仲恺高新区内水网密集,北侧有东江穿过,区内还有甲子河、石马河、马过渡河等数条河流 以及无数相互交织的小水系。带状公园是仲恺高新区的重要公园绿地形式,通过对河流水系两侧 规划至 2030 年,仲恺高新区主要的街旁绿地 29 处,总用地面积约 23.66 公顷。其中惠环街 用地进行带状公园的规划,有助于提升滨河景观,保护和增强地方特色,而且是连接公园等游憩 21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道办街旁绿地规划设置 5 处;陈江街道办街旁绿地规划设置 14 处;潼侨镇街街旁绿地规划设置 2 7.2.3 公园绿地设计指引 处;潼湖镇街旁绿地规划设置 3 处;沥林镇街旁绿地规划设置 5 处。详见下表 (1)综合性公园设计导引 表 7.2.2-5 镇街道 编号 惠环 陈江 潼侨 潼湖 沥林 4# 9# 10# 11# 12# 2# 3# 6# 7# 13# 14# 17# 19# 21# 22# 26# 28# 37# 42# 43# 3# 10# 4# 5# 2# 3# 7# 9# 10# ①功能分区 规划街旁公园一览表 位置 用地面积(㎡) 类型 备注 仲恺大道北侧,马过渡河西侧 西坑大道西侧 三号次干路西侧 四环路南侧,西坑大道西侧 四环路南侧,西坑大道东侧 惠风五路南侧,肋下河北侧 和畅七路东侧,马过渡河南侧 陈江大道北西侧 上罗路北侧,利是围村 胜利路北侧 胜利路南侧 甲子路东侧,陈江大道中北侧 甲子路西侧,京九铁路东侧 金茂北二路东侧 白云路西侧 华盛东路北侧 古湖路西侧 新科大道东侧 兴发大道北侧,现状排洪渠两侧 惠侨快线南侧 康华路北侧 新区大道东侧 新华大道西侧 新华大道南侧,南环路北侧 京九铁路南侧 火车站站前广场两侧 埔心村,规划路南侧 英光村,英山路南侧 英光村,英山路北侧 总计 8076 6632 8385 9532 7952 11574 2557 4553 8019 9746 9656 6251 9594 7236 5798 1908 6054 8551 21274 8153 9886 8011 3729 8702 3618 15595 7841 8484 9196 236563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根据综合性公园的使用功能要求,一般在综合性公园中应设置一下项目:观赏游览、安静活 动、儿童活动、文娱活动、文化和科普宣传、服务设施和园务管理等。相应地,公园应分为以下 几个功能区:入口区、安静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文娱活动区、文化和科普宣传区、服务设施和 园务管理区。 ②公园游线 公园游线应与景观序列的构成相配合,使游人在规划设计者所营造的景观序列中游览,让他 们的感受和情绪随公园景观序列的安排起伏跌宕,最终达到精神放松和愉悦的目的。游览路线形 式一般宜选用曲线而少用直线。 ③植物配置 选择基调树种,形成公园植物景观基本调子;配合各功能区及景区选择不同植物,突出各区 特色。入口区人流量大,气氛热烈,植物配置上应选择色彩明快、树形活泼的植物;安静游览区 则适合配置一些姿态优美的高大乔木及草坪;儿童活动区配置的花草树木应结合儿童的心理及生 理特点,做到品种丰富、颜色鲜艳,同时不能种植有毒、有刺以及有恶臭的浆果之类的植物;文 化娱乐区人流集中,建筑和硬质场地较多,应选择一些观赏性较高的植物,并着重考虑植物配置 与建筑和铺地等人工元素之间的协调、互补和软化的关系;园务管理区一般应考虑隐蔽和遮挡视 线的要求,可以选择一些枝叶茂密的常绿高灌木和乔木,使整个区域遮映于树丛之中。 (详见附录 2 公园绿地植物推荐名录) (2)社区公园设计导引 ①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及原有植物。这样既可以形成有特色的小区中心绿地,又可以快速形成 郁郁葱葱的小区绿化环境, 22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②选择合适的位置和规模。小区游园的位置选择应遵循方便小区居民使用的原则,注意与小 城市绿化工程供应苗木、草坪、及花卉植物等方面的任务,因此,一个城市生产绿地的建设质量, 区的公共活动中心(会所、游泳池等)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小区居民生活中心。 会直接影响该城市的园林绿化效果。 ③有一定的功能划分,布局紧凑。在小游园布局上,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使用要求进行 7.3.1 规划原则 功能划分,设置不同的场地及活动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小游园规模一般不大,因此宜将功能相 按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建成[1993]784 号文件)的规定,生产绿地的用 近的活动布置在一起,不同功能之间既要分隔又要紧凑,避免形成不必要的浪费。 地规模应不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 2%,按此标准,仲恺高新区应有生产绿地不少于 200 公顷(按 ④应结合总体布局与其他绿地相协调。小区游园的布置应与居住区总体布局相配合,综合考 建设用地 100 平方公里计算)。 虑,全面安排,妥善处理好小区游园与其他城市绿地的关系。其布局形式一般有三种:规则式、 但是在当下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的形势下,鉴于仲恺高新区的城市性质和用地布局,生产绿 自由式和混合式。 地应外迁至远郊,不计入城市绿地。 (3)带状公园设计指引 7.3.2 规划内容 ①带状公园一般呈狭长形,用地条件受限,因此规划设计时应以绿化为主,注重种植设计。 新规划生产绿地位置应距水源较近,便于灌溉。同时为了避免苗圃速生苗较多而慢生树较为 其中的活动设施及建筑小品不宜过多,同时还应注意其尺度及形式与狭长的用地条件相协调。 缺乏、植物品种较为单一的状状况,园林主管部门应对苗圃育苗的整体计划提供导向。苗圃在作 ②规划区带状公园的建设与道路、水系等相结合。设计当中应注意与这些要素紧密结合,充 为苗木生产基地的同时,还应注重发挥其科研优势,引种驯化、培育适于本地生长的植物品种。 分体现不同要素的特征,如与水系相结合的带状绿地应体现其滨水性及亲水性特征等。 同时,从绿地系统整体的动态发展考虑,除以上专业苗圃,近期内还通过生产绿地与其它各 ③在带状公园的设计上应注意序列的节奏感。由于受用地条件的限制,带状公园在空间感觉 类绿地的结合规划布置,建设临时性苗圃,不仅可保证生产绿地占市区的比例,为城市绿化提供 及路线组织上均比较单一,为了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在设计中应注意把握其节奏感。 部分苗木,而且可保证城市绿地的滚动式发展,为不断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提供良好基础。 (4)街旁绿地设计导引 规划至 2030 年,仲恺高新区生产用地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外围的潼湖、沥林、惠环和潼湖湿 地等地区,结合现状山体、水库和湿地进行设置,规划生产绿地面积 206.5 公顷。详见下表 街旁绿地应以满足周围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为原则,其项目的设置可根据绿地位置、规模的大 表 7.3.2 小、周围使用者的情况及本身的自然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如果面积较小,则可突出某一个项 名 目的特点;如果面积较大,则应进行分区处理,使各项活动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在植物配置上, 应与各项活动及功能空间相结合,突出各功能空间及活动的特征,同时也应注意其整体景观效果。 7.3 生产绿地(G2)规划 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等圃地。由于生产绿地担负着 23 称 地 点 潼湖湿地花圃 1# 潼湖湿地东侧 潼湖湿地花圃 2# 潼湖湿地西侧 观洞水库苗圃 观洞水库以西 狮子山苗木 狮子山以南 规划生产绿地一览表 类型 具科研、育种职能的综 合性苗圃 具科研、育种职能的综 合性苗圃 具科研、育种职能的综 合性苗圃 具科研、育种职能的综 合性苗木 规划面积(公顷) 备注 30.0 规划 25.0 规划 30.0 规划 30.0 规划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花果山苗木 花果山以西 凉帽顶山苗木 凉帽顶山以北 梧村苗圃场 陈江梧村村 青春村苗圃场 陈江青春村 黄沙水库苗圃 黄沙水库以北 总计 具科研、育种职能的综 合性苗木 具科研、育种职能的综 合性苗木 育种职能的综合性苗 圃 育种职能的综合性苗 圃 具科研、育种职能的综 合性苗圃 说明书 30.0 规划 25.0 规划 10 现状保留 6.5 现状保留 20.0 规划 与城市居住区之间设置的卫生隔离绿地;逐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7.4.1 规划内容 根据仲恺高新区用地规划特点,本规划设置不同类型的防护绿地,以充分发挥其生态防护作 用。防护绿地的规划体现在水道防护、道路的噪音、灰尘污染防护、安全防护等方面。规划主要 设置三类防护绿地,总面积 540.41 公顷。 206.5 (1)市政防护绿地 市政防护绿地主要包括高压走廊绿化以及燃气管道防护绿地。 7.3.3 生产设计指引 (1)生产绿地建设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品种、规格、质量达到城市绿化栽植工程的要求。 ①高压走廊防护绿地 (2)生产绿地按规划的植物种类进行苗木培育,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优良品种的苗木,中心 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应按规定架空线路每边保持一定的延伸距离,参照《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 与准则》与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建设。具体要求参照下表。 城区的苗木自给率达到 80%以上。 表 7.4.1 (3)加强现有生产绿地的经营管理,增加苗木品种,形成各具特色的生产苗圃基地。 7.4 防护绿地(G3)规划 防护绿地是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防护绿地是以树木特有的绿化 机能,发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阻隔噪声等及美学上的生态效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环 城市架空线路走廊控制指标 电压等级 单回(米) 双回(米) 同塔四回 导线边防护距离(米) 500 千伏 70 70 75 20 220 千伏 40-45 45 45-60 15 110 千伏 25-30 30 35-50 10 结合高压电网配套设置高压线走廊绿地。绿地内可作为果园、花圃、草圃、苗圃、蔬菜等特 境,提高人类生活品质。 种精细农业等以绿色植物为主的观光园艺、休闲农业项目,切忌建造房屋等建筑物,也不能种植 高大乔木,植物的高度不得超过 6 米,以充分保障电力设施的安全防护。 仲恺高新区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十分严峻 的环境问题。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方面的污染威胁正日趋严重,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都 ②燃气管道防护绿地 造成了重大损失。因大气环境极其恶劣,为此本规划在城区的不同的地段设置不同类型的防护绿 防护绿地主要为沥林自行车产业园内沿西北部的燃气管道控制廊道,在控制区内严禁一切城 地,形成绿色保护圈,以充分发挥绿地的防护功能,减轻有害因子和不利因素对城市生活环境和 市建设,以保证燃气管道的安全和燃气供应。 市民生命安全的威胁。 (2)铁路防护绿地 本次防护绿地规划包括沿铁路、道路、市政走廊、河道等地设置的防护绿地;在主要工业区 24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防护林带在空间布局上以线形为主,沿京九铁路两侧布置,防护宽度 30 米。这样可使这些交 绿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和城市绿量,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的公园里,更重要 通噪声对规划区的干扰减少至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声环境需求。 的是存在于市民生活、工作直接相关的单位附属绿地中。因此,搞好这部分绿地的规划建设,是 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3)道路防护绿地 由于附属绿地的建设与维护管理归各单位负责,所以从规划、建设到日常维护管理,应建立 高速公路、国道、城市快速路两侧防护林带宽度控制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及惠州市相关 一套切合实际的运营体制。为了确保附属绿地的实施,必须从两方面着手进行工作: 标准进行建设。其中: (1)针对城市各类用地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其绿地面积的指标(即城市各类用地中的绿地率), 仲恺高新区涉及惠河高速、广惠高速、粤湘高速、惠盐高速和莞惠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两侧 对各有关单位提出绿地建设的量化要求,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依据,以达到全面控制城市绿 控制 30~50m 宽防护绿带。 量,保证达到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水平。 一级公路防护绿带两侧控制 20~35m 宽防护绿带。 (2)依据国家及地方有关城市绿化建设的法规条例等,严格执行有关的奖罚办法,以法律的 二级公路防护绿带两侧各建设 10~30m 宽防护绿带。 手段检查、督促,做到“依法建绿”。 (4)河流及排洪渠防护绿地 7.5.1 绿地率规划指标 根据仲恺高新区的具体情况及近、远期目标,参照国内外其他城市的规划指标,特制定仲恺 规划区河流及排洪渠两侧防护绿地应严格按国家、省规定的行业标准,参照《惠州市市区河 高新区各类用地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体系。 涌管理暂行规定》进行实施。 表 7-5 7.4.2 生产设计指引 用地 代号 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树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抗性强、适 R 应性强的树种。规划的防护绿地除具备防护功能外,还应注意通过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搭配,创造 城市各类用地绿地率控制指标 绿地率(%) 用地类型 居住用地 新区 旧区 ≥30% ≥25% 行政办公用地 ≥35 ≥30 学校、机关团体 ≥35 ≥35 商业金融业用地 ≥25% ≥20 文化娱乐用地 ≥35 ≥30 公共设施用地 良好的植物景观。 A、B 7.5 附属绿地(G4)规划 其 中 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 M 工业用地 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 W 物流仓储用地 ≥20(注:有害有毒的危险品仓库绿地率 不低于 40% ) ≥20 绿地等。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30 ≥20 E 特殊用地 ≥25 ≥25 附属绿地存在于城市各类用地之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城市普遍 25 ≤20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上述绿地率指标确定了仲恺高新区各类城市用地中绿地的最低标准,新、旧城区予以不同指标标准。为最 ⑤居住绿地的布局应为加强居民的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小学校、 大程度改善规划区的环境质量和便民利民,应鼓励在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和建设中超越以上标准,并提倡垂直绿 幼儿园、商店、娱乐中心等是公共活动发生的活跃区域,因此,居住小区集中绿地应结合公共服 化和屋顶绿化,从而在不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增加城市绿量。 务设施布置,增加环境的共生性,使居民在不自觉的停留和驻足之间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7.5.2 居住绿地规划 ⑥居住区中应设置为居民服务的相对集中的游憩空间,注重人性化空间的创造。适当设置一 定比例的铺装活动场地以及相应的休憩、健身设施,使绿地同时具有可观、可游、可用的功能。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居民最易接近的绿色空间,也是城市绿地点、线、面相结合中的“面”上 的最重要最直接的体现。 ⑦充分利用垂直绿化,屋顶、天台绿化、阳台、墙面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增加绿地景观效 果,美化居住环境。 (1)居住区绿地率规划指标 ⑧绿地的建设应为满足居民健康生活的需求服务,居住环境中应增加户外健身场所如健康步 根据仲恺高新区的建设现状及发展目标,规划确定居住区绿地的绿地率指标为:一类居住用 道、运动场地,并安置健身设施,通过环境的建设引导居民健康生活的趋向。 地绿地率不小于 40%,二类居住用地绿地率不小于 30%,旧城改造用地绿地率不小于 25%;另外根 据住宅的建设类别,可设定相应的绿地率指标。 (3)宅旁绿地 在实际建设中,除按规划所确定的绿地率标准实施以外,还要大力提倡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 宅旁绿地是居住区绿化的基本形式。其要求是:以植物为主体,乔、灌、草有效结合,根据 如在配套设施建筑、围墙、建筑山墙等处种植攀援植物,局部建筑顶部建屋顶花园等,在最少的 建筑的形式、材质、色彩、体量、间距等选择不同的植物配置,使绿化与建筑背景相协调,既满 土地占有下有效增加城市绿量。 足其卫生防护、通风采光等要求,又创造简洁、自然、美观的绿色空间。 (2)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4)居住区道路与停车场绿地 ①居住区绿地应统一规划,使绿地指标及功能得到平衡。 居住区内的道路绿化配置应注重防护和景观的双重功能,树种选择方面应多注重植物的遮荫 ②居住绿地的布局应充分利用其立地条件的自然环境特征,在规划之初统一考虑建筑和绿地 性与植物季相的观赏性。停车场的绿化应采取绿地与停车场结合的形式,采用嵌草铺装和林荫停 环境之间的关系,将街旁绿地、小区游园、道路绿化等综合考虑,与中心区的绿地系统有机地结 车场增加居住区的绿量和景观效果:局部停车场可布置成多功能场地,实行分时段管理,不停车 合在一起形成其完善的绿地系统。 的期间可作为运动场使用。 7.5.3 公共设施绿地的规划要求 ③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的条件,如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同 时应尽量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植物资源,保护古树名木。 仲恺高新区单位附属绿地的绿地率要基本符合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规 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要按规划要求指标建设配套附属绿地,原有单位要做到见缝插绿,努 ④居住区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发挥植物既能组织和分割空间又能改善环境的特点, 力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环境绿化质量。沿街单位要结合城市景观建设,沿街布置绿化,建通透围 创造出自然、清新、园林化的绿色家园。 墙,使内外绿化交相辉映,增加绿色城市街景。 26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本次规划提出:一些公共性较强的文化性和服务性行业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文化娱乐设 绿化应以卫生防护功能为主,同时结合市政设施类型选择绿化规划形式,创造与城市相协调 施、商业设施、医疗卫生等单位的附属绿地应力求开敞,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结合考虑,在可能的 的绿地景观。 情况下与周围的街道绿化或街旁游园融为一体,在服务于本单位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服务于社会 7.5.5 道路绿地规划 的窗口,使得绿色空间的共生成为城市节约能源与资源的最好体现。本规划依据相关规范及仲恺 高新区单位附属绿地的现状,其绿地建设应达到如下要求: 城市道路是整个城市的“动脉”和“生命线”。道路绿化是城市的“绿色通道”,也是绿地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地包括城市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中心岛绿地、导向岛 (1)单位和市民积极开展坡面、墙面、屋顶、阳台的绿化美化活动,绿化效果良好。坚持开 绿地、停车场绿地及对外交通干道绿地等。城市景观很大部分是通过城市高速路、快速路、主次 展"园林式单位"的创建评选活动。 干路和支路的交通展示,通过道路绿化形成的绿网,把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 (2)新建设单位绿地率平均不低于 35%。其中: 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生态风景林地等各类绿地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城市绿地系 统,起到游憩、美化、防护等作用。 ①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绿地率≥25%。 城市道路绿地率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②机关、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部队、公共文化单位,绿地率≥35%。 (1)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40%; (3)属于旧城区的单位绿地率可酌情降低。绿地率确实难以达标的单位,要积极采取屋顶绿 化、垂直绿化的方式,使绿化覆盖率不低于 25%。 (2)红线宽度大于 50 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30%; 7.5.4 工业、仓储及市政设施附属绿地规划 (3)红线宽度在 40~50 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5%; (1)工业绿地率不宜大于 20%。 (4)红线宽度小于 40 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0%。 根据国土资源部 2008 年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国土资发〔2008〕24 号)文 旧城改建道路和扩建道路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上述绿地率指标的一半。其中,主干路绿 件,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 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 20%;次干路绿化带面积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15%。 率不得超过 20%。 (1)园林景观路绿化 (2)仓储绿地率不小于 20%。 园林景观路是展现中心区道路绿化特色的重要道路。规划确定中心区的园林景观路主要有英 仓储附属绿地的风格宜简洁、美观。绿地的布局和植物选择与配置,首先要满足交通要求, 山路、沿江大道、仲恺大道、新科大道、新华路等。园林景观路具有满足市民游憩活动的功能, 便于装卸运输与安全防火等。其中经过环保部门鉴定属于有毒有害的危险品仓库绿地率不得低于 其红线范围内的绿地率不小于 40%。要求红线外侧有不低于 10 米的带状绿地,其中适当设置园林 4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置宽度不少于 50 米的防护林带。 景观小品,丰富活动内容和景观效果。植物配置设计采用立体复层的配置手法,乔、灌、花、草 相结合。 (3)市政设施绿地率不小于 30%。 27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2)城市主干路绿化 7.5.6 立体绿化 行道树绿化带应以庇荫乔木为主,有沿街开敞空间的地段,应同人行道绿化带结合考虑,人 立体绿化是与地面绿化相对应,在立体空间进行绿化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增加建筑物的艺 行空间宽度不宜小于 1.5 米。加强路侧绿带建设,路侧绿带应与沿路用地性质和建筑用途相结合, 术效果,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生动活泼,而且具有占地少、见效快、绿视率高等优点,科学合 绿化种植应强调群落效果,条件允许的地段,应与建筑后退红线结合,形成开放式街头绿地游园, 理的垂直绿化能够以等面积甚至几倍地偿还支撑建筑物所占的地面。 方便行人和周边居民游憩活动。 目前立体绿化已经由立交桥、大型建筑的侧墙、裙楼发展到住宅小区、居民家庭的顶楼、阳 (3)城市次干路绿化 台;绿化材料由爬墙虎、薜荔等单一种类或两者混栽到开花藤本有机点缀和结合使用;绿化形式 由附壁式到采用多种形式的新技术,极大地拓宽了城市绿化的领域、形式和可发展空间。今后应 次干路以创建宜人的街道环境为目的,在体现中心区道路绿化特色的同时,体现“以人为本” 着力推进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和垂直绿化。 思想。绿地率最小不低于 20%,以行道树为特色核心,打造“一街造一景”,突出乡土特色,增加 城市道路树种的多样性。 (1)立体绿化形式从单一到多样 (4)城市支路绿化 ①立交桥的立体绿化:中心区主要对外交通干道上的立交桥的垂直面积都比较大,应有效利 用这些空间,对立交桥桥体、围栏、桥柱以及道路挡土墙进行立体绿化,选择爬墙虎、薜荔、炮 支路绿化应尽可能保证有行道树,树种可选择一些小乔木。在条件比较有限的地段,可以运 仗花等攀缘植物,将立交桥用绿色装扮起来,有条件的地方,应该通过对立交桥的适当改造,在 用花池,种植草坪、地被和垂直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 护栏两侧加建花槽,种植勒杜鹃等其他灌木型植物,加大立交桥的“绿量”; (5)立体交叉口绿化 ②人行天桥绿化规划:新建的人行天桥,要求全部绿化,形成都市中的空中绿廊,为市民提 供方便舒适的步行通道; 为保证行车安全,规划在道路跨线桥、立体交叉口的周边区域应留出视距三角区,在此三角 区里不可有高度超过 0.7 米的植物。绿化配置以地被和小灌木为主,适当点缀花卉,并加强垂直 ③屋顶绿化:大力发展屋顶绿化,从天空上俯瞰屋顶碧翠的未来城市,将呈现一片空中花园 绿化。整体效果应开阔简洁。 景色,由于屋顶地势高,能起到低处矮生植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6)停车场绿化 ④悬挂式:在立交桥桥面两侧的检修通道上悬挂种植槽,栽植筋杜鹃、黄蝉等; 对街旁停车场进行绿化,避免汽车遭受暴晒,并减少停车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小型停车场可 ⑤凉廊式:在新建的街心花园和街头绿地的长廊,种植炮仗花、筋杜鹃等; 选用周边绿化的形式,在停车场周围种植落叶及常绿乔木、花灌木及草坪。大型停车场宜有停车 间隔带,其间种植高大乔木和草坪,为泊车提供庇荫的同时,美化停车场环境,有条件的停车场 ⑥篱垣式和棚架式:大多用在庭园和住宅区中。 宜采用嵌草铺装。 (2)探索编制立体绿化建设和养护技术规范 从行业标准的高度强制有关部门科学合理地建设管理立体绿化。政府应制订发展立体绿化的 28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地方性法规,提出鼓励发展立体绿化的政策,制定若干工作规则。立体绿化面积可计入绿地率指 (2)湿地 标,增加城市绿量,鼓励建设项目大力发展立体绿化。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对新建、改建建筑的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规划通过对现状潼湖 设计、施工验收,要审查垂直绿化设计,监理垂直绿化施工,验收垂直绿化效果,使垂直绿化工 湿地、军垦农产现状绿化条件的梳理和优化,进行一定规模的服务设施配套,为全市市民提供集 作有法可依。 滨水休闲、餐饮娱乐的户外生态游憩场所。 7.6 其他绿地(G5)规划 (3)水源保护区 7.6.1 其他绿地现状 仲恺高新区供水水源主要为东江、观洞水库和黄沙水库,本次规划将其纳入禁建区,加强水 源保护,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局、建设部及省市有关部门办法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 其他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条件较好或亟须改善的区域, 规定》等相关政策文件,并设立明显标志,以确保水源安全。 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 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其主要功能偏重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培育、建设控制、减灾防灾、 观光旅游、郊游探险、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仲恺高新区内的其他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建成 区外的风景林地、湿地、农田等生态景观绿地。 仲恺高新区建成区和城郊带存在较丰富的自然地貌肌理,中心城区范围内存在较大面积生态 山林,山林、河流齐聚,自然条件优越,可合理利用建设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绿化隔离 带、野生动植物园等,使之与城市绿化网络贯通。 7.6.2 其他绿地规划 其他绿地规划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考虑城市建成区已有的绿地系统脉络,相互渗透,形成 长远生态良性循环和空间对话;充分尊重和利用原有自然水体、山林、农田等资源,因地制宜, 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气候。 (1)城市绿化隔离带 城市绿化隔离带由自然山体、河流水域等构建而成,规划通过对原有自然肌理的尊重、利用 和延续,形成中心城区组团间的绿色屏障,以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维护各组团发展的生态平衡, 以提高各组团人居生活环境质量。 29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城市绿化用树数量大,所用树种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城市绿化景观的形成将 第八章 树种规划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树种,将减少绿化管理中的运作成本,营建优美 的园林环境,形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 8.1 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8.1.6 乔木为主,乔灌草藤相结合;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相结合 8.1.1 以亚热带植物区系树种为主,构建有地带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 绿化植物各有不同的生态和景观功能,在绿化植物规划上,应以乔木为主,灌木、草本和藤 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当地自然条件是树种规划的主要依据,仲恺高新区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 本相结合,营造多样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态环境。既要利用园林植物营造优美的城市空间,同时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以亚热带分布类型的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因此,在树种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 充分发挥植物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功能。 环境的特点,以适于本地生长的南亚热带地带性树种为主,满足不同的城市绿地需求。根据城市 地理位置、定位及历史文化特点,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义且景观效果良好的树种加以应用,形成 8.2 城市绿化应用树种规划 富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 8.2.1 基调树种规划 8.1.2 以常绿树为主,常绿与落叶树相结合 城市绿化基调树种,是在各类园林绿地中应用频率高、使用数量大,能形成统一基调的树种。 在树种规划中,应突出四季常绿的绿化景观特色,选用树种以常绿树为主,适当采用一些落 根据地域特色及历史状况,基调树种规划为以下 10 个树种:白兰、小叶榕、木棉、秋枫、芒果、 叶树,达到四季常绿,季相分明,季季有景的景观效果。 樟树、大叶紫薇、大王椰子、尖叶杜英、人面子。 8.1.3 慢长树与速生树相结合,近、中、远期效果相结合 8.2.2 骨干树种规划 树种规划中,所选树种应考虑城市经化的近期效果,也要兼顾中期和远期效果,采用慢长树 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是指自始至终贯穿整个风景序列,能表现地方特色和城市风貌的植物种 与速生树种相结合,用速生树种生长快,见效快,能较好地满足近期的绿化景观需要,但速生树 类。应具有景观价值优良、在本地适应面广、抗逆性强、易栽植、使用数量大、出现频率较高、 种生长快,容易衰老死亡,因此在规划中选取一些慢长树,可维持城市绿化景观的稳定性。 有发展潜力等特点。不同类别的城市绿地,一般应具有不同的骨干树种。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化骨 干树种规划为假苹婆、垂榕、黄葛榕、凤凰木、老人葵、大王椰子、假槟榔、银海枣、毛麻楝、 8.1.4 遵循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的原则 铁刀木、腊肠树、无忧树、宫粉羊蹄甲、菩提榕、菩提榕。 仲恺高新区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生物生长量大,植物资源丰富,已用于绿化的植物种类高 8.2.3 一般树种规划 达数百种,且尚有大量的野生乡土植物可待开发,应充分利用此优势条件为城市绿化增加色彩和 创造特色。在选择园林植物的同时,应重视人工选育的优良品种,适当引进外来树种,采取乡土 除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外的其他树种称为一般树种。一般树种的选定首先要满足特定场地的 树种与外来引进树种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需求。 特殊要求,只要条件许可,尽量多采用一般树种,要尽可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构成相对 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在注重乡土树种,充分利用当地树种资源的前提下,可引种部分边缘树种, 8.1.5 优先选择抗性强、绿化景观好的树种 进一步丰富佛山的植物资源,体现生物多样,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30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8.2.4 潜在价值树种规划 (4)耐水湿树种 潜在价值树种是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尚需经过应用推广研究,包括拟引种的植物及引种 水杉、池杉、落羽杉、楝树、枫香、乌桕、青桐、丝绵木、悬铃木、三角枫、柽柳、旱柳、 初步成功的新优园林树种,小气候条件下能很好地发挥绿化效果,应该结合环境对这类树种予以 垂柳、意杨、枫杨、泡桐等。 重视。潜在价值树种规划为:短序润楠、桂木、仪花、竹节树、红花银桦、金蒲桃、杜鹃红山茶 (5)水生植物 等。 ①挺水植物:荷花、芦苇、水葱、蒲草、水烛、千屈菜、水生美人蕉、黄菖蒲、水菖蒲、溪 8.2.5 特殊用途树种规划 荪、慈姑、荻、荸荠、中华水韭、茭白、水芹菜、水蓼、菰等。 (1)抗污染植物 ②浮叶植物:睡莲、菱、芡实、浮萍等。 ③浮水植物:水浮莲、凤眼莲、荇菜、萍蓬草、水葫芦、雨久花等。 ①抗二氧化硫:银杏、龙柏、广玉兰、罗汉松、香樟、桂花、水杉、悬铃木、青桐、国槐、 ④沉水植物:金鱼藻、水盾藻、苔草、黑藻、菹草等。 刺槐、皂角、朴树、臭椿、构树、枫杨、黄连木、栾树、合欢、泡桐、白玉兰、榆树、石楠、桧 (6)草坪和地被植物 柏、棕榈、小蜡、珊瑚树、夹竹桃、法国冬青、海桐、枸骨、大叶黄杨、鸡爪槭、蜡梅、紫叶李、 草坪和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是提高城市绿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严格控制草坪面积和进口 木槿、紫薇、木瓜、十大功劳、小叶女贞、月季、连翘、黄金条、珍珠梅、石榴、无花果、金银 草种。 花、紫藤、木香。 规划建议设置耐踩草坪时所用的草种应以乡土禾本草为主,尤其应采用结缕草、中华结缕草、 狗牙根、假俭草等;非耐踩的观赏型草坪则应重点推广红花酢浆草、白三叶草等常绿阔叶草类的 ②抗氯气:云杉、千头柏、龙柏、侧柏、广玉兰、香樟、女贞、棕榈、桂花、臭椿、白蜡、 应用。 皂荚、合欢、柿树、柽柳、五角枫、石楠、海桐、枸骨、山茶、夹竹桃、珊瑚树、锦熟黄杨、黄 推广应用耐荫、植株低矮、且宜于粗放管理的草本花卉:虎耳草、紫萼、吉祥草、麦冬等。 杨、蚊母、栀子花、小叶女贞、连翘、紫薇、丁香、石榴、木槿、凤尾兰。 8.3 不同类型绿地的树种规划 ③滞尘力强的植物:桧柏、龙柏、棕榈、悬铃木、榉树、榆树、朴树、刺槐、意杨、臭椿、 泡桐、珊瑚树、夹竹桃、小叶女贞、蜡梅。 8.3.1 公园绿地树种规划 (2)防火树种 (1)树种规划原则 木荷、法国冬青、棕榈、山茶、乌桕、泡桐、海桐、冬青。 ①满足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要求,具有遮荫、抗污、减噪、防尘与美化作用,具有生态保 (3)耐盐碱树种 健功能的树种,体现亚热带风光,做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季季不同。 银杏、侧柏、榆、柽柳、槐、柳树、黄连木、苦楝、杜梨、卫矛、紫穗槐、合欢、泡桐、刺 ②以适应当地环境,表现良好的树种为基调树种,适当引进新树种。 槐、榉树、杜仲、香椿、紫薇、李、榆叶梅、杏、桃等。 ③每个公园应赋有各自的植物景观特色,同一公园不同景区也应在基调树种统一的基础之上, 31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视各景区不同的景观主题,选择不同的骨干树种,形成不同景区不同植物景观。 金粟兰、络石、杜鹃类、野牡丹类、千年桐、金合欢、无忧树、刨花楠、坡垒、大花五桠果、观 光木、杜鹃红山茶、青果榕、蓝花楹、金花茶等。 ④树种的选择应充分满足游人使用功能的需要。 8.3.3 防护绿地树种规划 ⑤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 (1)树种选择的原则 (2)推荐树种 ①抗污耐污力强,能吸收有害物质,有较强的滞尘能力。 小叶榕、白兰、木棉、竹节树、仪花、秋枫、宫粉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美丽异木棉、凤凰 木、樟树、阴香、龙柏、苏铁、浙江润楠、绒毛润楠、罗汉松、竹柏、南洋杉、贝壳杉、水松、 ②乡土树种,深根性或侧根发达;枝繁叶茂,萌生力强,生长快;抗旱,耐瘠薄,耐水湿, 落羽杉、水翁、垂柳、串钱柳、黄槿、黄槐、深山含笑、灰木莲、大王椰子、假苹婆、火焰木、 管理粗放。 凤凰木、柳叶榕、石笔木、蒲桃、洋蒲桃、短序润楠、毛黄肉楠、黄花风铃木、锦绣杜鹃、山茶、 ③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可选经济林木树种或荒山造林树种。 大红花、红绒球、含笑、四季米仔兰、红花银桦、金蒲桃、杜鹃红山茶、黄婵、桂花、鸡蛋花、 鸡冠刺桐、野牡丹、美丽桢桐、油麻藤、首冠藤、使君子、炮仗花等。 (2)推荐树种 8.3.2 生产绿地树种规划 马尾松、潺槁树、盐肤木、红千层、马占相思、高山榕、印度橡胶榕、夹竹桃、紫薇、海桐、 圆柏、白千层、桂花、榕树类、栎类、朴树、木荷、山茶、棕榈、池杉、落羽杉、木麻黄、乌桕、 (1)树种规划原则 台湾相思、竹类、野葛、爬山虎等。 ①根据绿地系统规划及树种规划的要求制定生产绿地的树种规划,保证城市绿化基调树种、 8.3.4 附属绿地树种规划 骨干树种及一般树种的供应,以当地乡土树种、优势树种为主,有计划引进、驯化外地树种。 (1)道路绿化树种规划 ②做好濒危植物及特色植物保护基地的生产规划。 ①树种选择基本原则 ③从相关科研机构引入具备大规模苗圃生产的科研新品种,推动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商品。 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发挥生态防护功能;改善道路及其附近地区的小气候生态条件,具 有降温遮荫、防尘减噪、防风防火等生态防护功能;树种选择要适合当地条件:首先要根据本地 ④对虽属本地有良好观赏效果、应用潜力大但目前已较少应用的品种进行再发掘、再培育工 气候、土壤,选择适于生长的树木,忌盲目追新;其次,要选择抗污染、耐旱、耐瘠薄、耐修剪、 作,丰富苗木品种,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形成优势产业。 树冠圆整、树荫浓密的树种。 (2)推荐树种 ②行道树树种规划 竹节树、桂木、牛乳木、潺槁树、无忧树、红车、浙江润楠、短序润楠、紫玉盘、龙须藤、 32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行道树是发挥城市绿地美化街景、纳凉遮荫、减噪滞尘等功能作用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具有 区、停车场处的树种宜选择冠大荫浓的树种;适当搭配色彩丰富的各色花灌木及地被;道路两侧 维护交通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公益效用。由于行道树的立地条件较差,路面热辐射强、空气湿 的护坡植物,宜选择抗逆性强、萌生力强的灌木和地被植物;速生树与慢长速相结合。 度相对较低、土壤成分复杂、透水透气性差、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浓度高,所以行道树的选择条件 推荐树种:夹竹桃、小叶榕、垂榕、潺槁树、红花羊蹄甲、木荷、阴香、小叶榄仁、圆柏、 较严格,规则原则如下: 黄金榕、福建茶、大红花、灰莉等。 A.高大挺拔,树形端正,冠大荫浓,适应性强; ④停车场绿化树种规划 B.抗病虫害、抗有害气体、抗风力强; 树种选择要求:抗氮氧化物能力强;树种落叶期比较集中;树形优美,树姿端直,冠大荫浓, C.耐旱、耐涝、耐寒、耐辐射热、耐坚硬瘠薄土壤、耐修剪; 生长较快,分枝点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规定;易管理,低维护;可适当选择花香色艳的花灌木及 地被植物。 D.花果无异味,无落果,无飞絮;无萌蘖,根系不隆起; 推荐树种:朴树、水石榕、白兰、羊蹄甲类、木麻黄、小叶榕、黄葛榕、高山榕、印度橡胶 E.长寿树与速生树种相结合,以地带性常绿阔叶树为主,适当搭配落叶树。 榕、台湾相思、夹竹桃、九里香、无患子、蒲桃、紫薇、蒲葵、老人葵、细叶结缕草、大叶油草 等。 推荐树种:小叶榕、竹节树、桂木、仪花、垂榕、毛麻楝、铁刀木、扁桃、腊肠树、盆架子、 秋枫、海南蒲桃、潺槁树、人面子、尖叶杜英、柳叶榕、黄葛榕、扁桃、宫粉羊蹄甲、幌伞枫、 ⑤立交桥及交通岛绿化树种规划 假苹婆、大叶樱、绢毛杜英、浙江润楠、大叶山楝、黄花风铃、铁冬青、翻白叶树、蝴蝶果等。 植物选择应首先满足行车安全要求,保证视线通畅;出入口可用低矮常绿绿篱组成引导性图 ③公路、铁路、高速干道绿化树种规划 案,使司机方便地辨别出入口;弯道外侧在不遮挡视线的前提下种植乔木,引导行车方向;在主、 公路、铁路、高速干道的树种选择,首先要考虑交通安全功能,其次为生态功能和美化功能; 次干路交汇处,不宜选择遮挡视线的树木;立交桥绿地以草坪、地被植物为主,要求枝繁叶密、 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绿化、美化、彩化”为目标,同时兼顾防护效果和易于管 耐修剪、病虫害少、抗性强、易管理;草坪上点缀树丛或花灌木,要求分枝点高,生长健壮,花 理。 期长,观赏价值高。 推荐树种:鸡蛋花、黄槐、红桑、变叶木、海桐、软枝黄蝉、红背桂、马缨丹、假连翘、凤 从交通安全方面考虑:满足行车安全要求,保证司机视线畅通,同时对司机和乘客的视觉疲 凰木、黄金榕、小叶榄仁、福建茶、白蝴蝶、鹅掌藤、春羽、小天使、龟背竹、竹芋类等。 劳起调节作用;道路中央分隔带,宜选择常绿、耐修剪灌木形成整形结构以遮光,保证良好行车 视线;在护栏处,为减缓车辆意外损伤程度,宜选择种植常绿、萌生力强的小乔木和灌木;干道 (2)居住区绿地树种规划 两侧绿地配植风景林丛、宿根花卉等,可防止沿线景色单调造成司机心理及视觉疲劳,增强司机 安全感。 ①规划原则 从生态防护功能、美化和栽培管理方面考虑,树种需具有减尘、隔音、防火作用;在休息服务 A、乔木与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速生树和慢长树相结合,满足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 33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要求,做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季季不同、色彩多变。 (4)工业绿地树种规划 B、品种丰富但不繁杂,宜高低、前后错落搭配;乔木、灌木、水生、藤本、地被、草坪多层 ①规划原则 次种植,宜选择无飞絮、无落果,无刺、无毒的植物品种。 A、首先是树种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其次是景观功能和防护功能。 C、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可适当种植部分具有特色的植物品种。 B、根据工业绿地的具体位置、企业性质、企业特点进行树种选择。 D、注重要求植物具有保健、遮荫、防尘、减噪、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等功能。 C、适地适树,确定合适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要求树形整齐优美、冠幅大,枝叶密,落果 ②推荐树种 飞絮少或无,发芽早、落叶晚、寿命长,同时要选择抗逆性强、可改善和缓解环境污染状况,管 理粗放的树种。 垂榕、假苹婆、小叶榄仁、樟树、毛黄肉楠、中华杜英、绢毛杜英、浙江润楠、高山望、水 石榕、秃瓣杜英、大叶紫薇、洋蒲桃、腊肠树、白兰、荔枝、龙眼、芒果、黄皮、桂花、山茶花、 D、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长树、乔木与灌木比例适宜,合理搭配。 杜鹃、九里香、红继木、黄金香柳、钟花蒲桃、灰莉、红果仔等。 E、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安全的要求。 (3)公共设施绿地树种规划 ②推荐树种 ①规划原则 小叶榕、高山榕、垂榕、印度橡胶榕、构树、石栗、木麻黄、夹竹桃、簕仔树、大红花、福 A、行政、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及科研设计等机构绿地以绿化、美化功能为主,兼顾生态 建茶、小叶紫薇等。 环境保护功能;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选择香花、观果观叶的优秀观赏树种;也可适当引进具有 8.3.5 特殊观赏价值或象征意义的树种;选择冠大荫浓、树形端正优美、少飞絮落果、无毒无刺的植物 品种;乔、灌、地被、藤本、水生、草坪合理搭配,层次丰富。 其他绿地树种规划 城市中的其他类绿地树种规划宜以生态功能为主,兼顾美化功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林、水 源保护区、生态风景林等。 B、医疗卫生机构绿地树种规划以常绿树为主,选择无飞絮落果的树种,适当选择一些具有杀 菌,药用、病虫害少的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卫生防护隔离带树种应选择具有杀菌保健、防尘降噪、 (1)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区林地树种规划 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及湿度作用的树种,避免选择有飞絮、异味、有毒有刺、易引起过敏的植物; ①规划原则: 花木色彩应以常绿为主,植物选择应有季相变化;乔、灌、草合理搭配,比例协调。 A、是为增加林地的透水功能,需选择树根多、伸展范围大、且深根性树种,以阔叶树为主, ②推荐树种 适当搭配针叶树。 落羽杉、鸡蛋花、假苹婆、串钱柳、凤凰木、南洋楹、小叶榄仁、潺槁树、阴香、花叶鹅掌 B、是为改善土壤的构造,宜选用落叶量多,且叶落后不易散碎不易流失的树种,较厚的落叶 藤、红绒球、叶子花等。 34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层能缓和降雨在地表的流失。 采用多层次群落结构,发挥植被最大的生态效益。 C、是为抑制林地的表面蒸发,应选郁闭度高的树种,即常绿、树冠大的树种。 ③区域统筹规划原则 D、是尽量营造复层混交林,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相结合,针叶 在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重视区域整体绿化效果, 树与阔叶树相结合。 确保规划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规划不仅考虑到了城市公园和近郊公园 的建设,而且也考虑了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外围农村地区的林果生产、河道绿化、四旁绿化等的特 ②推荐树种: 殊要求,以求统筹兼顾,并选择能够满足园林绿化各种功能的树种。 小叶女贞、竹类、水松、池杉、落羽杉、白千层、木麻黄、马尾松、杉木、小叶榕、蒲桃、 ④适地适树原则 洋蒲桃、水石榕、薜荔、香根草、野葛、爬山虎等。 规划采取适地适树原则,即所选树种要基本切合该地区森林植被区域的自然规律。以乡土树 (2)生态风景林地树种规划 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采取以适合仲恺高新区自然环境、生长良好、受群众喜爱 的乡土树种为主,以经过长期栽培实践、生长较好、适应当地生态系统的外来引进种类为辅相结 生态风景林,是按照风景林设计要求营造的专用林种。它不同于一般的防护林,不同于森林 合的树种选择方式。选择抗逆性强、能吸收有害气体、防烟阻尘的植物种类,并要求整洁美观, 公园,也不同于山地原野的郊游林,虽由人工规划设计,却能展现自然式的外貌。 符合城市美化、环境卫生等要求。达到“绿化、美化、彩化”和“季相分明、三季有花、四季有 生态风景林可分为近景林、中景林和远景林。近景林要求有不断变化的单元,有丰富的色彩、 绿”的综合效果。 形态变换和季相变化,需充分运用观花、观叶、观姿的乔灌木;中景林要求和谐地衬托近景林, ⑤远近结合原则 需配置具色彩(花、叶)、季相变化鲜明的乔木;远景林要求自然化程度最高,景观自然、粗矿, 树冠重叠起伏,可与山地原野的郊游林功能相结合。 快长树与慢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近期应以速生树种为主,搭配一部分珍贵慢长树 种,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过渡。 推荐树种:木荷、红花木荷、绢毛杜英、石栗、大叶紫薇、马尾松、乌桕、山乌桕、人面子、 楝叶吴茱萸、仪花、石笔木、竹节树等。 ⑥可持续发展原则 ①区域特色原则 在树种选择上,从现已形成规模或产业的苗圃或农户中定向选育,通过引进和筛选、试验与 强调仲恺高新区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广泛利用丰富的乡土树种,展现仲恺四季浓荫如盖,花 探索来补充和完善绿化树种。以合理的城市树种规划为依据,科学引导城市绿化苗木生产及树种 朵飘香的岭南风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靠近热带的气候优势,引种合适的热带植物,营造独特的 研究方向,建立各类植物种质资源库,加强野生植物资源和植物新品的驯化和引进工作,进一步 热带风光。 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从而保持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⑦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②③生态优先原则 35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既可丰富园林植物景观,又可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还能吸引不少动物的活动。 8.5.2 树种技术指标 (1)城区绿地乔木种植密度不低于 165 棵/公顷,乔木、灌木、草比例宜为 6:2:2。 8.4 技术经济指标 (2)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宜为 3:1。 确定城市绿化合理的植物配置比例不仅有利于提高植物群落的抗逆性与稳定性,增加绿地的 整体生态效益,也便于为城市绿化苗木的生产和培育提供科学的引导,使绿化苗木供应能满足城 (3)行道树种植规格要求:一般在 5—15cm 之间,全冠、带土球移植。 市绿化建设的需要。根据植被分布的地带性特征,合理规划不同类型绿地中各类植物的配置比例。 (4)新优树种的大面积推广绿化种植,需经其一个生命周期的本地栽培验证。气候温差大的 8.4.1 园林植物比例的确定 地域树种移植,必须经移植地极端气候年的极端气候验证存活。 (1)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 (5)针对城区种植土层深度:乔木不小于 100cm,正常长期生长的土层深度乔木不小于 3 米, 并与周边自然土层相连通,灌木不小于 60cm,草地不小于 30cm。 从植物的区系特征来看,仲恺高新区的植物类型应以阔叶成分为主。规划结合园林植物群落 景观效果,确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数量比例为 1:10。 (2)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 第九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规划中充分考虑植物群落的区系特征结合城市绿地的观赏性要求,确定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 数量比例为 3:1。 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3)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为 6:1。 生物多样性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 (4)乡土与外来树种比例 所谓乡土树种,是指在本地区天然分布或者已引种多年、驯化的而且在当地表现一直良好的 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包含四个层次的含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 树种的总和。使用乡土树种进行城市绿化建设,不需要考虑适应性问题,同时也能体现城市绿化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之间及其与生物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 的地域特色,因此在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化建设中应提倡多运用乡土树种,规划确定:乡土与外来 富多彩的标志。保护生物多样性实际上就是针对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挽救生物多样 树种数量比例为 4:1。 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 改善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5)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 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比例为 1:1:1。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的相关文件,植物多样性是研究重点,本次调查与规划 也是在植物群落为主基础上展开。 36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丰富的文化特色,保护和利用好城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和植物文化景观,创造具有典型地域特色 9.1 规划依据 的植物景观。 (1)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9.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2)建设部履约行动; 9.3.1 保护与建设的目标 (3)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总体目标:以生态系统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城市和谐共存的原则, (4)仲恺高新区植物调查资料及相关绿化基础资料。 规划形成具有地带性特征、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城市园林绿地 系统。通过城市绿地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培育,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 9.2 规划原则 关系,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近期目标:按国家级园林城市的要求做好各类绿地的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加强城郊山林 保护,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格局 利用仲恺高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环境条件,保护好本地丰富的植物资源,不断保护 和提高佛山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结合本 远期目标: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 地植物和引进的优良植物种类进行植物造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工 于丰富,形成物种丰富、特色明显、城区植物景观显著和突出仲恺高新区山水特色的城市景观特 作、生活环境,为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色,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达到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 (2)控制生物入侵原则 9.3.2 保护与建设的指标 注意协调城市植物和环境、植物应用和其它城市建设内容的关系,构建良性的城市生态系统, (1)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中长期目标是达到国家生态城市标准,即综 使城市的综合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合物种指数≥0.5,本地植物指数≥0.7。 (3)生态景观多样性原则 (2)按植物多样性保护原则开展园林苗木的生产与种植,近期内发掘乡土植物 20-30 种,引 进适合生长的外来植物 5-10 种,筛选出生长旺盛、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推广到园 在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同时,注意尽可能多地运用本土和外来植物材料进行城市园林建设, 林绿地,逐步提高绿地系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 不断丰富仲恺高新区园林植物种类,提高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 (3)结合生产绿地建设,建立种植资源基地,进行优化绿化植物材料的选育、保存和繁殖, (4)特色性原则 重点开展色叶树种、行道树、水生花卉的选育工作。 创造仲恺高新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加大仲恺高新区本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比重,充分 利用本土植物和适当选择适宜本地环境的外来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注重结合仲恺高新区 37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大力发展使用乡土树种及乡土植物,使本地植物指数逐步达到≥0.7。。 9.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4)引种训化优良的外来树种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重要概念,是时间与空间的函数,它包含物种多样性、遗 长期引种训化优良的外来树种。主要有:水杉、池杉、落羽杉、雪松、五针松、华山松、金 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应从物种、遗传、生 钱松、金叶柳、樱花、石榴、观赏竹及彩叶、观花树种。 态系统、景观四个层面着手,全面合理规划,形成多层次的生物保护格局。 (5)培育湿地植物 引种培育丰富仲恺高新区湿地植物。如:芦苇、菖蒲、水葱、湘莲、灯心草、慈姑、凤眼草、 9.4.1 物种多样性培育规划 旱伞莲、睡莲等。 (1)规划原则 9.4.2 基因多样性保护规划 ①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以本地带植物品种为主,重点发展乡土树种,适当引进外来树种,满 (1)不断增加园林绿地的物种应用数量,提高各类型园林绿地的物种丰富度,既丰富园林景 足城市绿化要求。 观,又保存了植物物种。在城市周围建立完整的生物景观绿化带。 ②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兼顾经济效益。 (2)在适当的地点建立种质基因保存库,保存珍稀物种及品种基因资源。可通过植物园、动 物园、专类园和有计划地建立重点物种的资源圃或基因库,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贮存,如可 ③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大环境。 选址有一定规模面积的大田森林公园为基础扩充,进行景观改造,引进重点开发物种与珍稀保护 ④适地适树,优先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 物种,丰富物种多样性. ⑤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3)开展区域植物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性普查和种质收集和新品种培育。加强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驯养利用工作,加强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和作物繁育工作,建立和完善珍稀濒 ⑥在适当地段为野生动物预留安全通道。 危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保护遗传物质。 ⑦对城市本土植被物种进行调查研究。 9.4.3 生态系统多样性规划 ⑧确定城市绿化的基调物种和骨干物种。 重点保护和恢复本植被气候地带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群落类型,建立生态公园、自然生态系 (2)古树名木保护 统和群落的保护区,逐步建成以多种植物、动物共荣的“生物社会”——包括昆虫、鸟类和一些 古树名木,它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具有极高的科学和观赏价值。保护措施有对古树名 小动物的准项生物群落系统。在城乡一体化的绿地建设中,采取模拟地带性植被中的群落结构和 木定期进行监测,制定和落实保护与复壮措施,研究古树名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防 自然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人工顶级群落和非顶级群落的各种类型的方法,使城市生态环境与其所 自然灾害对古树名木的影响。重点开发的古树名木树种有:银杏、桂花、香樟、枫香、木荷、重 处的周边环境及地带性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绿地系统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适 阳木、马尾松、榉树、中国槐、玉兰、桎木、苦槠、南酸枣、椴树、柏木。 当引种虽非本地但属同植被气候带和相邻植被气候带的植物种类,经一定时间栽培试验,确系生 (3)乡土树种发展 长良好的外来树种,进一步丰富仲恺高新区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多样性。 38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9.4.4 景观多样性培育规划 态环境现状,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加强现有城市绿地的保护,健全管理 责任制。强化土地行政执法,高度重视绿地保护工作,对城市绿地进行分类管理,认真划分出基 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本绿地、敏感绿地、一般绿地。制定佛山城市绿地建设保障办法,优先保障《仲恺高新区城市绿 地系统规划》中各类绿地指标的落实。 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仲恺高新区的自然特征,结合不同的生长条件和特定的绿地功能,使绿化 景观设计与水体、建筑物、街道广场、环境小品乃至整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格局相协调, (4)生态养护,科学防治 从而体现出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在城市绿地中,引入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形态,使城市绿地系统 逐步达到自我维护、自我更新的良性循环。同时,贯彻植物规划的生物多样性原则,植物的配置 在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中,加大生态环保养护技术应用、推广应用无污染或低污染防治病虫害 要向生态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 技术,避免不适宜的养护方法造成城市环境的污染,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生存环境。建立以森林 病虫预警、控灾和检疫系统为主体的森林病虫害预警控灾体系,实现对病虫灾害的实时监测、准 9.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确预报和有效控制。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综合运用生物、生态等多种技术手段,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合理配置伴生树种,相生相克,共同生长,保护植物、动物多样性,使其协调、同步 (1)转变观念,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发展。 改变居民的绿化观念,尤其是决策层面的领导,使其了解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城市生态环 (5)加强培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境改善的作用,及其如何影响城市居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转变城市绿化的指导思想,制定有利 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作用的发挥的各项政策法规。其次,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科普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专业知识,因此尽量聘用具有生态学、环境学、生 活动,向市民灌输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生态理念,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提高其生物多样性 物学、植物学等专业背景的人员从事该工作,并对在职人员进行以上学科知识的培训,建立一支 价值和重要性的鉴赏和意识,充分认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伦理价值、经济价值,增强生物 专业管理和保护队伍。同时建立有效的人员配置机制,合理的报酬机制,有效的考核机制。优化 多样性保护意识,使全社会重视、支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人员结构,激活用工机制,推动员工有序流动,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 (2)完善法规,强化生物多样性指标要求 (6)建立资金保障体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引导着人们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行为和活动,是生物多样性保 加大投入力度,弥补资金缺口,形成制度性的、法律性的稳定的投资数量与投资方式,确保 护的有力保障,除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外,地方和地区政府通过一定的措施对物种和生境提供有 当年的造林绿化投入高于上年度造林绿化投入,增长比例高于本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多 效的保护同样重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基本内容,在城市园林景 渠道筹集资金,努力争取外部投资,鼓励各种社会投资主体跨所有制、行业、地区投资建设首都 观建设中应该得到法律的保障和有效的实施。 生态环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绿化资金的专项管理,建立资金监督机制,加强绿化资金使 用的监督力度。 (3)满足生态用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保障 在“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指引下,要保障佛山生态建设和发展,土地是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 题之一。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制定城市生态用地保障政策。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针对佛山生 39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9.6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第十章 古树名木保护 由于人口的膨胀,城市的发展,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而使环境迅速恶化。 古树名木,一般是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遇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 据统计,地球 20--30 年后生物多样性的四分之一(其中植物 60,000 种)的物种将处于严重绝灭 的树木。古树名木是国家的瑰宝,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素有“绿色活化石”、 “绿色文物” 危险之中。而在中国,目前已有 4000--5000 种高等种物已处于濒危和受威胁状态,如果不采取各 的美誉,具有不可估量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对研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 种有效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人为的破坏,至 21 世纪初,我国处于绝灭危险的生物将要超过四 有重要意义。 分之一。 古树名木是是活的文物,许多古树名木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世事的沧桑,可借以撰写说明, 因此,合理地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对发展经济、开展科学研究、改善自 普及历史知识。古树名木既是文化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名胜古迹的中心佳景。同时古树名木作 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丰富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在生产建设、开发自然资源 为研究自然史的可靠资料,也对不同地域树种规划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和农村开展多种经营活动时,必须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规划要求对 按照国家标准,一级古树树龄在 500 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在 300 年—499 年之间,而国家 仲恺高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严格保护,并实行全面保护、合理开发、强化管理、持续利用的 三级古树树龄就在 100 年—299 年之间;古树后备资源是指树龄在 50 年以上 100 年以下。名木是 基本措施。 指在历史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名人种植,或者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1)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自觉爱惜、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意识。 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 感。一旦被自然、人为因素破坏,将无法再生,因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日显重要。 (2)建立有关科研机构,对本地的珍贵树种、稀有品种、濒危物种进行保护、繁殖。 10.1 现状概况及分析 (3)建立保护区就地保护,保存稀有濒危植物,应该注意保护它们生长、繁衍所在地的生态 环境。因此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是保护受威胁植物资源的最好途径。 10.1.1 现状概况 (4)建立植物园、树木园、种植园迁地保护,摸拟珍稀,濒危植物的自然生态环境,将珍稀 根据调查统计,仲恺高新区古树名木共分三批,共计 66 株。其中:第一批古树名木 42 株, 濒危植物移植植物园、树木园或种植园内,植物园应在栽培珍稀、濒危植物方面起主导作用。 包括 1 株二级古树和 41 株三级古树;第二批古树名木 6 株,包括 1 株二级古树和 5 株三级古树; 第三批古树名木 20 株,包括 10 株三级古树和 10 株古树后备资源。 (5)建立基因库、离休保存,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根、茎、花粉等进行密封低温贮荐, 用以长期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 仲恺高新区古树名木主要分布于陈江街道办和潼侨、潼湖、沥林三个镇。种类主要有细叶榕、 香樟、荔枝、龙眼、貂皮樟、鼠刺、榕树、木棉、杨桃树、水翁树、秋枫树等。 (6)利用是最好的保存,就是把需要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作为观赏植物、绿色材料应用到 城市园林绿化中。一方面有助于普及教育;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植物保护上的花卉。水杉、银杏、 10.1.2 存在问题分析 珙桐等珍稀植物的应用保护已取得显著效果。 古树在生长过程中,饱经沧桑,其生命力逐渐减弱,抗逆性下降,其生存受到自然力、人为 40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破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0.3 保护措施 (1)古树树身周围的空间受限。部分古树名木树身周围空间不同程度的被建筑物所侵占,致使 古树名木的保护规划,要充分体现仲恺高新区现存古树名木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 树木枝叶无法自然延展和进行光合作用,影响了古树的生存环境。 值和生态价值。紧密结合市区的实际情况,全面提高市民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和素质;通过制定 (2)病虫危害。古树树龄较高,生长态势已经趋缓,抵抗外界侵扰的能力下降,从而很容易受 与完善地方古树名木的保护条例,加强立法工作及加大执法的力度,逐渐形成古树保护有法可依, 到病虫危害,日益衰弱。 有法必依的局面;通过开展有关古树保护基础工作及养护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古树名木 (3)树干空洞、切口未能及时封补。古树生长历经百年,由于病虫害的侵入或其他原因,树干 管理养护的技术标准。 常会腐烂形成一些孔洞。这些孔洞以及自然折断或人为修剪留下的切口,很容易成为病虫入侵的 10.3.1 入册古树名木保护 窗口,导致树洞不断扩大,树干中空。其结果一方面影响了古树水分和养分的吸取,导致生长不 良,另一方面树干的机械支撑力减弱,一旦遭遇较强的外力,即折断倒伏,导致瞬间死亡。 已注册的古树名木保护是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的最重要内容,应采取以下措施: (4)树冠不平衡。古树偏冠,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压迫,某侧的根部被切或枝干枯萎,也有风力、 (1)养护管理 光照等因素造成。由于树冠不均匀,树体呈倾斜状态,很容易倒伏。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重视, (5)人为因素破坏。有些单位保护古树的意识薄弱,执法力度不强,古树管理及保护措施未能 在调查和科研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条例和法规,落实区内古树名木保护: 有效落实,使得人为破坏的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时遭到破坏后也不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未 ①对仲恺高新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的调查,并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制定 能给古树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出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的技术规范,使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10.2 指导思想和目标 ②由政府牵头,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古树名木保护技术小组全面负责对古树名木的管 理。工作内容包括: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全市普查,变更古树基础资料;定期观察记录其生长状 (1)指导思想 况,对生长不良或树势衰弱的树木采取科学、有效、可行的复壮方案并付诸实施;建立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是活的历史文物,保护好古树名木,对于开展文化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事业都有着 管理的数据库,实现计算机管理;对确需移植保护的古树名木,应全面审查其移植及移后养护管 重要的意义。因此,应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和《惠州市 理方案,并现场指导;负责对古树名木进行宣传活动的策划及执行,引导市民爱护古树名木,并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充分体现古树名木的 监督保护管理状况,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保护古树名木。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生态价值。 ③对古树名木,尽量做到既保护古树、又发挥其价值,只要其周围地形和环境条件适宜,尽 (2)规划目标 量在古树名木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或树龄古老、树形巨大或景观奇特的古树所在区,建设社区公 通过编制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提高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群体意识;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制法 园,供居民休息、游览。这样,既为古树名木创造了良好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使古树名木所 规,加大执法力度,形成依法保护的工作局面。同时,有计划积极地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及养 具有独特自然景观与良好的绿荫效果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使市民体会到古树名木与他们生活密切 护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体 相关,人人有责保护古树; 系。 ④有计划、有条理地抢救生势衰弱古树。调查分析其生长势衰弱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复壮措 41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施。主要措施有: ①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 土地环境:对树干周围缺乏绿地的要扩大绿地面积(在树基外侧 3-5 米范围内种植花草)、拆 电视、报纸、广播、期刊等是当前覆盖面较广的宣传媒体,可以充分利用这类媒体向广大群 除树干周围的违章建筑(保护范围为树冠投影外 5 米); 众传递与古树名木相关的各类信息,如古树名木历史传说、奇闻趣谈、保护常识、法律法规及相 关社会新闻,引起社会关注,起到宣传与舆论监督作用。 营养状况:对缺乏营养的,可有针对性地补充肥料;对土质较差、土壤板结的,应在树干周 围适当进行松土或培土; ②利用电子互联网进行宣传 病虫害状况:对已发生病虫害的古树,及时进行防治,并对其他古树做相应的预防措施; 电脑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使古树名木保护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成为可以实现的手段。可在 网络上开设相关网页,宣传古树名木保护常识,并可将在册古树名木资料图片全部上网,开设古 其他影响原因:如主干的完整性、气根(榕树)的生长状况等,分别采取引气根下地、封补 树名木保护大家谈、古树趣闻、古树报料等栏目。 树洞的复壮性措施; ③文字及电子光盘宣传 ⑤持续开展白蚁的预防与治理工作。白蚁是对古树名木有严重危害的一种害虫,危害面广、 虫穴隐蔽、较难根治。规划要求相关专业人员要对仲恺高新区的古树受害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问 规划组织专家撰写相关文章,在市民中普及古树名木知识。由政府组织专家撰写有关古树名 题及时处理;对古树名木受害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确定防治对象,建立防治档案,确定责任人, 木的科普读物,介绍区内古树名木概况、传说趣闻、保护常识等,增加市民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 并由专业防治队伍进行综合治理。 并组织专家进行调研,撰写专业文章,从树木学、生态学、气象学、土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 多学科角度,全面介绍古树名木保护意义、树龄鉴定、树种构成、气候土壤与社会环境变迁的影 ⑥不在古树周围进行不合理的建设。规划要求在距古树名木树基外侧 3-5 米范围内种植花草; 响。 不得建任何设施和堆放杂物;在距离树冠边缘 3 米范围内不得安置炉灶、烟囱等热源;在古树名 木的枝干上,除必要的保护设施外,不得架设、缠绳、搭附他物或其他任何有损古树名木生长的 ④开展现场宣传 活动; 在公共场所派发宣传册、宣传单,举行群众咨询活动、举办讲座等; ⑦封补树洞及树枝截面。对出现树洞的古树名木,应及时由专业人员按照一定方法进行封补。 利用古树名木围栏及标牌进行宣传,对于一些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可增加标牌内容, ⑧设置古树名木保护围栏与标牌。古树保护围栏与标牌应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施工。 加强宣传效果; 对后来补充的古树名木,其围栏与标牌也应沿用统一设计的围栏与标牌形式;对于古树与名木、 利用民间组织、协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并通过科学宣传栏、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市民发出倡议, 不同年代的古树可用形式相同,但不同底色的标牌表示。 普及知识,同时还可将宣传工作交给所在区的各级学校进行宣传与监督,使中小学生既受到教育, ⑨针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存在的其他问题,如偏冠等,可采取建立支撑、引气根落地、适当 又可成为宣传员。 施肥等综合技术措施来解决。 10.3.2 未入册古树名木保护 (2)宣传规划 仲恺高新区城市园林绿化部门要全面掌握已鉴定为古树但尚未注册登记的树木,做好鉴定与 利用各种手段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大意义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市民保护古树名木的积极性 注册登记工作,进行有效保护: 调动起来,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42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①对未入册古树名木进行科学的树龄鉴定,并按古树名木申报程序进行上报评定。基本过程 第十一章 为大树调查树龄、树种鉴定、申报并登记注册、颁令保护、实施保护措施、落实责任人、定期养 绿地防灾避险规划 护。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防灾减灾如防洪、抗旱、保持水土、避震、防火灾等的特殊功能,是城市 ②园林绿化部门对辖区内的大树进行彻底普查(对象一般为胸径 80cm 以上或树态苍老的大 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避灾绿地由避灾据点、避灾通道和救灾通道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绿 树,生长较慢的树种则调查胸径 40cm 以上的大树),将调查结果上报园林主管部门,再由园林主 地系统规划应充分发挥绿地的防灾、减灾和避灾功能,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树龄鉴定,由园林绿化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树龄鉴定后申报。基本步骤: 大树调查—树龄鉴定—颁令保护—按古树保护管理办法实施保护—落实养护管理的责任人(单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筑和人 位),定期养护。 口密度高度集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国内外的诸多 案例证明,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可有效地缓解灾害损失。目前在仲恺高新区城市建设中,城市绿 地建设普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不适应保障城市 安全的需要,结合本次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的绿地防灾避险进行系统规划,以建立完善的城市 绿地系统防灾避险体系。 11.1 防灾避险绿地分类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分为防灾避险据点与绿色疏散通道两大类,主要是针对地震及震灾引起的 二次灾害,如火灾、水灾等,利用城市广场、绿地、体育场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立起城市的 避灾体系。 11.1.1 防灾避险据点 根据防灾避险据点的规模及它们在震灾发生后所发挥功能作用的不同,防灾避险据点构建“规 划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体系。 (1)防灾公园 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长时间(数周至数月)的避灾生活场所、救灾指挥中心和救 援、恢复建设等的活动基地。防灾公园应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合理布局,须具备完善的避灾、 救援设施和物资储备。 43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2)临时避险绿地 园内修建备用井,以提供灾害时使用的生活用水。规划主要利用城市中的综合公园及大型的体育 场馆等做为震后救灾据点。 临时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短时期(数天至数周)的避灾生活和救援等 活动的绿地。临时避险绿地应靠近居住区或人口稠密的商业区、办公区,具备应急避灾设施、提 规划为救灾据点的公园绿地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在配置和形式方面进行探讨,采取留有 供临时救灾物资。 余地的柔性建设方法使公园绿地适应多种功能需求。如公园绿地中应确保自由广场的面积;出入 口设置无障碍通行道路;充分确保裸露地和草地等空间的柔性表层构造;对临时应付灾害时水电、 (3)紧急避险绿地 燃气等供应设施设置的考虑等等。 紧急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居民可以在极短时间内(3~5 分钟内)到达的避险绿地。 紧急避险绿地是震灾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应根据城市居住人口的密度情况相应地分 满足短暂时间的避灾需求。 布于城区范围之内。紧急避灾点主要利用城市中的游园、带状公园以及学校、体育场及其它城市 开敞空间。作为紧急避险绿地的绿地,在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其自身的安全性,选 11.1.2 避灾通道 择地形、地基良好的地区,绿地周边应避免崩塌、滑坡、高大建筑物倒塌及洪水淹没等二次灾害 为了使城市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在灾害发生时能发挥其紧急避难场所的作用,能够安全、顺 的威胁;其次,他要与避灾通道有直接联系,保证通道的通畅;另外,避灾据点倒塌时,应不致 利地到达公园绿地的避灾通道的保证是必不可少的。城市救灾通道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 于威胁其中避难人的生命安全。 通联系,也是城市自救的主要路线,避灾通道分为隔离缓冲绿带和绿色疏散通道。 防灾公园按 1 座/20—25 万人的标准进行配置,规模不小于 5 公顷,服务半径不大于 5 千米; (1)隔离缓冲绿带 临时避险绿地规模不小于 2 公顷,服务半径不大于 1500 米;紧急避险绿地规模不小于 1000 公顷, 隔离缓冲绿带是指位于生活区、商业区与油库、加油站、变电站、工矿、有害物资仓储等区 服务半径 300-500 米。(详见下表) 域及不良地质地貌区域之间,具有阻挡、隔离、缓冲灾害扩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功能的绿化空 表 11.2 间。 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技术指标 布局要求 (2)绿色疏散通道 编 号 绿色疏散通道,是指灾害发生时具有疏散和救援功能的通道。通道利用城市道路将防灾公园、 临时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有机连接,构建网络,连接城市主要对外交通,形成疏散体系。通 1 道两侧应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2 11.2 防灾避险绿地规划 3 11.2.1 防灾避险据点规划 4 救灾据点是震后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在灾后相当时期内是避难居民生活 的场所。全市性公园与区域性公园绿地都应有一定面积的水面,既可造景,又可做灭火水源。公 44 小城市(人口不足 20 万) (人口少于 10 (人口 10~20 万) 万) 大城市 特大城市 (人口 50~100 (人口大于 100 万) 万) 防灾公园-临时避 防灾避险 防灾公园-紧急避 防灾公园-紧急 防灾公园-临时避险 防灾公园-临时避险 险绿地-紧急避险 绿地 险绿地 避险绿地 绿地-紧急避险绿地 绿地-紧急避险绿地 绿地 数量 1 座/20—25 万人 防灾 规模 不小于 5 公顷 公园 服务半径 不大于 5000 米 规模 不小于 2 公顷 临时避 险绿地 服务半径 不大于 1500 米 规模 不小于 1000 平方米 紧急避 险绿地 服务半径 300-500 米 名称 中等城市 (人口 20~50 万)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11.2.2 避灾通道规划 (5)历史名园、动物园不适合用于防灾避险。 为了使城市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在灾害发生时能发挥其紧急避难场所的作用,能够安全、顺 11.3.2 避灾绿地树种选择 利地到达公园绿地的避灾通道的保证是必不可少的。城市救灾通道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 (1)为防止洪旱灾、泥石流的发生,应选择树冠宽大浓密、根系发达深广、截留雨量能力强 通联系,也是城市自救的主要路线。 和耐荫性强且生长稳定的树种,如柳树、水杉、夹竹桃等。 结合避灾据点的位置规划利用城市的次干路、支路及其两侧的绿地形成较完整的避灾通道系 (2)为避地震,以及防止火灾蔓延,可选用不易燃烧的树种作隔离带,如荷木、樟树、棕榈、 统。同时,为保证居民的救灾地与城市自身救灾和对外联系等不发生冲突,避灾通道应尽量不占 山茶等。 用城市主干路。利用城市干道如仲恺大道、惠侨快线、陈江大道、沿江大道等形成网状的救灾通 道系统。为保证在灾害发生时避灾通道和救灾通道的畅通,对通道两侧的绿线须加以严格控制, 表 11.3.2 防灾避险绿地植物选择建议表 另外,通道两侧绿地中植物的布局和种植方式也对通道的畅通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保证通道的通 防火隔离乔木 防火隔离灌木 畅与可达性,沿路建筑应后退红线 5-10 米,高层建筑后退还要加大,而主要通道的红线两侧, 银杏、水杉、悬铃木、罗汉松、栾树、刺槐、夹竹桃、三角 枫、紫薇、刺桐、泡桐、含笑、柳树、红楠、榆树、桤木、 小叶榕、广玉兰、白玉兰、枇杷、桑树、苦楝、枣、女贞、 香樟、皂角树、朴树、三叶木、杜英等 山茶花、海桐、冬青、桃叶珊瑚、 八角金盘、黄杨、小叶女贞、鸭脚 木、鹅掌柴、杜鹃、小腊、六月雪 等 还规划有 10-30 米宽度不等的绿化带。 11.3 选址及树种选择 11.4 设计引导 11.3.1 选址布局要求 11.4.1 防灾公园 防灾避险绿地应遵循“综合防灾、统筹规划,均衡布局,安全优先,通达性,平灾结合”五 大原则,依据城市的灾害类型与防灾重点合理布局。 (1)选址 (1)避开地震活断层、岩溶塌陷区、地震次生灾害源、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防灾公园应交通便利,地形相对平坦,周边空旷,无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次生 易发生地段; 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无易燃易爆及有害化 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的影响,确保避险人员安全。 (2)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空旷且地势略高,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地形; (2)布局与分区 (3)选择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对人身安 全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之外。距易燃易爆工厂仓库、供气厂、储气站等重大次生火灾或爆炸危险 场地要求:场地面积根据城市规模,不应低于表 14.1 的指标要求,须与两条及以上救援疏散 源距离应不小于 1000 米; 通道相连。绿地应为开敞式,应考虑避险需求,有效避险面积不宜小于绿地总面积的 60%。人均 有效避险面积 1~2 ㎡,周边应设置防火安全带,宽度应宽于 25m,且园内应划分区块,区块之间 (4)选择在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距离之外; 应设防火安全带。如果中心避险绿地周围有木制建筑物群且风速较大,应当加宽防火安全带。 45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出入口设置:不少于两个双向快速交通出入口,并应设置应急备用出入口。出入口布置相应 ③医疗救护中心:靠近输送救援出入口,便于收治、救助伤员,及时转运伤病员,平时为开 的设施,至少有一个进出口设置无障碍通道。 敞空间、在灾时能搭建医疗帐篷迅速转为医疗救护中心,按 20~50 个床位设置,占地面积应不小 于 1600 平方米。 防灾功能分区:防灾公园应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区,救灾指挥区、物资存储与装卸区、避 灾与灾后重建生活营地、临时医疗区、对外交通区(停车场与直升机临时停机坪)。 ④集散场地:应设置一处面积大于 500 平方米的集散场地,作为人员集散,临时停车,物资 运输,宜与直升机临时停机坪设置在一起。 (3)市政基础设施 (5)物资储备 ①供水水源:须与城市供水管网相连并设有独立的供水设施如地下水井、或封闭式蓄水池。 保证饮用水 3 升/人•天。 应设置食品、药品、饮用水、帐篷、消防、交通、工具、器材等物资库,并设置通信设施。 物资仓库应靠近输送救援出入口,便于物资输送。 ②排水:应设置独立的排污系统,污水应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医疗卫生污水、应急厕所污水 应进行收集外运集中处理。 (6)配置设施及建设标准 ③供电:应采用双电源供电,配备有便携式发电机组,并储备有备用燃料。 ①内部道路:尽量实现环路,便于人员疏散。 ④通信:须设置固定电话,并应设置移动通信设施,使无线信号覆盖避险避险绿地。宜配备 ②自备水源(水井或封闭式蓄水池等):应有明确的标识。 卫星无线通讯设施(一般通讯中断后的紧急通讯系统)。设置广播系统,配备监控系统。 ③应急直升机停机坪:面积为 40×50 平方米, 以草坪及低矮灌木为主,周边不得有高大乔木。 (4)救灾机构及占地要求 宜设于集散场地内。 ①救灾指挥中心:靠近服务性出入口,便于交通组织和信息传递等,统筹指挥整个救灾行动, ④绿地周边、入口处和各功能分区处须设置明显指示标志,并且入口处须悬挂应急避险场所 指挥救援和安置,对救援人员进行调度。配置监控广播系统,固定电话和无线通讯设备。保证救 平面图及周边地区居民疏散通道图。 灾指挥中心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畅通;建筑面积宜大于 200 平方米,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 ⑤公厕:固定公厕:按每 1000 人设置一处;临时公厕:平时预留空间和管道接口,灾时通过 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室外空地(搭建帐篷)不小于 500 平方米。 简单搭建即可使用。按防灾避险容量,每 500 人设置一处。 ②应急服务中心:靠近服务性出入口,主要为本避险绿地服务,组织受灾群众有序安置,物 ⑥消火栓:须设置消火栓,且间距不应超过 120 米。 资收集与分配。占地面积不应小于 100 平方米,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 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⑦公用固定电话:应备有不少于 3 部固定电话。 46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11.4.2 临时避险绿地 (4)建设机构及占地要求 (1)选址 ①应急供水站:主要用作饮用水发放,占地 30-50 平方米左右; 临时避险绿地应交通便利,地形相对平坦,周边空旷,无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 ②应急服务中心:主要为临时避险绿地服务,组织受灾群众有序安置,物资收集与分配,与 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无易燃易爆及有 外界取得联系等功能;占地应不小于 50 平方米,抗震等级须在《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 害化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的影响,确保避险人员安全。 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2)平面布局与功能分区 ③医疗救护与防疫点:对受伤灾民进行简单处理包扎,提供基本的医疗救护,组织将伤员转 治医疗服务中心,并负责避险绿地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瘟疫的传播;占地应不小于 100 平方米。 场地要求:场地面积根据城市规模,按表一要求设置。须与两条以上避险疏散通道连接;场 医疗服务中心利用就近医院解决。 地内应设置环形通道,通道的宽度不小于 7 米。绿地应为开敞式,有效避险面积不应小于绿地总 面积的 60%。绿地周边须设置防火隔离带,不应小于 15 米。 ④集散场地应不小于 200 平方米,作为临时停车,人员集散; 出入口设置:应不少于两个双向交通出入口,应与集散场地相连。至少有一个进出口设置无 ⑤物资储备库:宜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储备库。 障碍通道。 11.4.3 紧急避险绿地 防灾功能分区:临时避险绿地应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功能区:管理与指挥区、物资存储与装卸 (1)选址 区、临时避险空间(含临时医疗点)、对外交通区(救援用车停车场)。 紧急避险绿地应交通便利,无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 (3)市政基础设施 足国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无易燃易爆及有害化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 ①供水水源:须与城市供水管网相连,或设置地下水井、封闭式蓄水池,保证饮用水不低于 物倒塌等的影响,确保避险人员安全。 3 升/人•天。 (2)平面布局与功能分区 ②排水:各临时避险绿地应与城市污水管网相接。移动式厕所应有独立的排污系统,或污水 场地要求:场地面积根据城市规模,按表一要求设置。应与一条以上避险疏散通道连接;有 收集外运集中处理。 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双向交通出入口,并设置无障碍通道。场地内应设置环形通道,通道的宽度不 ③供电:应采用双电源供电。有条件可以配备有便携式发电机组,并储备有燃料。 宜小于 5 米。绿地应为开敞式建设,不得修建任何形式的围墙。绿地内建设应考虑避险需求,建 构筑物和水体的设置不应过多,应有效避险面积不小于绿地总面积的 60%。绿地周边若存在潜在 ④通信:临时避险绿地应接入城市通讯线路。宜设置移动通信设施,避险使无线信号覆盖避 火灾源,应设置防火隔离带,宽度应宽于 10 米。 险绿地,并设置广播系统。 (3)市政基础设施 47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①供水、排水、供电及通讯管线均应与城市市政管线相接,应使无线信号覆盖避险场地,可 11.5 实施措施及建议 设置广播系统。 (1)加强法规建设 ②集散场地占地要求 :集散场地不宜小于 200 平方米,作为临时停车、人员集散; 完善城市防灾体系规划建设的法规、实施办法,保证城市避灾场所用地总量与合理布局。深 ③物资储备:临时避险绿地不单独配备仓库。 化城市防灾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各类避灾用地与场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增加防灾 绿地规划。将城市防灾规划、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规划及避灾场所规划纳入城市强制性规 ④配置设施及建设标准 划内容。 消火栓:紧急避险绿地要求都须设置消火栓,且间距不宜超过 120 米。在绿地周边、入口处 (2)强化平灾结合 和各功能分区处须设置明显指示标志,并且入口处悬挂的应急避险平面图及周边地区居民疏散通 道示意图。 依据城市规模、结构、自然条件和城市防灾的重点,研究各类城市灾害的绿地系统布局与防 灾绿地指标体系。研究平灾结合的绿地建设。防灾公园平时可作为防灾教育场所,灾时可稳定、 11.4.4 植物种植设计 有序、高效地开展防灾避险和抢险救灾活动。 (1)减轻火灾危害 (3)建立监管机制 减轻火灾危害的植物主要配置在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 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城镇防灾避险场所的检查、验收、演习、监管制度,对城市综合防 绿色疏散通道和具有发生火灾的可能地区的外缘,应形成围合的林带。防火林带应具备较高的遮 灾规划、城市避灾场所与避灾绿地的建设实施情况以及救灾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加强城市各级部 蔽率、较高的含水率和较低的含油率的植物。种植方式应乔灌草结合三层结合,林带的厚度应不 门和市民的防灾意识。 少于三排(交互种植)乔木。此外,还应该确保其通透性,能便于避灾人员必要时的紧急疏散。 (2)支援避险生活 第十二章 由于树木可以起到支撑帐篷的支柱、断电盘和照明器具的安装固定处,及代替电线杆、告示 绿线控制规划 板的固定支柱等作用,所以在防灾公园和临时避险绿地内部应结合避险露营等防灾避险生活的实 城市绿线,是指依法规划、建设的城市绿地边界控制线。城市绿线管理的对象涵括了城市大 际需求来进行植物配置。特别是防灾公园内的帐篷营地区,应以树林草地为主要配置形式。 部分绿地的类型,包括仲恺高新区内已经规划和建成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 (3)利于救灾行动 地等。绿线的法律效力等同于建筑、道路的“红线”和水体的“蓝线”、历史街区的“紫线”等, 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 草坪在灾害时期应该能够承受紧急车辆、物资搬运车辆等技术要求。防灾公园内应当至少有 一个开阔平坦的草坪。草坪地被植物应耐踩压、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8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根据建设部 2002 年颁布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按照有关规定控制用 (5)在城市绿线管理实际工作中,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控制的地块外,还须根据局部地 地规模,合理布局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 区城市规划建设指标的要求实施城市绿地建设。 范围、面积等,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6)批准的城市绿线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 本次规划根据《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结合《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间发展规划 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2010-2020)》确定下列区域应划定城市绿线: (7)城市人民政府应对每年城市绿线执行情况组织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行 (1)现状和规划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政主管部门和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结果应向上一级城市行政机关和同级人大常 务委员会作出报告。 (2)仲恺高新区内的江河湖岸、水库周围、湿地、山体、道路两侧等城市生态控制区域; 12.2 绿线管理建议 (3)仲恺高新区内的风景名胜区、散生林植被、古树名木规定的保护范围; 为了加强城市绿线有效管理,加强可操作性,规划建议结合各个城市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4)其他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 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制定绿线管理规划。 12.1 绿线管理要求 依照规划绿地性质类别,结合周边用地权属情况,对仲恺高新区绿地管理提出部分建议,将 区内绿线划定为三类分别进行管理。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侵占和损坏城市绿线内的绿地、植被、绿化设施等,不得改变 绿化用地性质,不得进行经营性开发。 一类绿线:由城市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建设;任何改建、改造、扩建和新建的建设项目,需占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 用该绿线内的绿地时,必须报请城市规划委员会和中心区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在落实就近异地补 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临时建设活 偿绿化情况下,方可实施。该类绿线主要包括各类大、中型公园绿地(市区级公园、专类公园、 动,应予以严格控制。经批准的临时建设实施前,应当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带状公园等)。 (3)在城市绿线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倾倒、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堆放、焚烧物料;攀折、 二类绿线:由城市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建设;任何改建、改造、扩建和新建的建设项目,需占 损毁植物;擅自搭建临时设施或永久性建筑物或构筑物;擅自排放污水,堆放杂物;有损城市生 用该绿线内的绿地时,必须报请城市规划、国土部门和城市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在落实就近异地 态和景观的其他活动。 补偿绿化情况下,方可实施。该类绿地主要包括各类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小型街旁绿地。 三类绿线:由城市绿化主管部门或其他建设主体负责建设;在后者情况下,该绿化设计方案 (4)改建、扩建、新建的建设项目,必须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公园 必须报经绿化主管部门审查后方可动工建设,竣工后须报建设主管部门和城市绿化主管部门验收 设计规范》要求建设绿地,不得占用绿地,损坏绿化及其设施,改变绿化用地性质。 后,方可办理相应的竣工手续。任何改建、改造、扩建和新建的建设项目,需占用该绿线内的绿 49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地时,必须报请城市规划、国土部门和城市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在落实异地补偿绿化情况下,方 (1)生态功能 可动工。该类绿地主要包括居住区附属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等。 绿道能发挥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充 足空间,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为都市地区提供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 应。 第十三章 绿道规划 (2)社会功能 “绿道”(Greenway)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的环境作家威廉·H·怀特(William·H·White) 绿道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场所,可供居民安全、健康地开展慢跑、散步、骑车、 在 1959 年的《保护美国城市的开放空间》中首次使用。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 垂钓等各种户外活动;同时,提供大量的户外交往空间,增进居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 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 (3)经济功能 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绿道能够促进旅游观光、商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并为周边居民 绿道网是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成的网络状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目前,广 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同时,还能够提升土地使用价值,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东省已完成《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并以此为依据完成了珠三角的绿道网建设,初 (4)文化功能 步构建起珠三角区域生态安全网络。 绿道可以将各类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串联起来,使人们可以更便捷地 惠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两 感受历史的风采;同时,可以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品位。 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适宜创造富有地域风情、山水特色 的绿道系统。2010 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三大轴线发展战略》,该战略 13.2 绿道分类控制 强调了绿道网在完善城乡空间布局,推进城乡文化遗产的开发,进而提升其整体的生态环境的作 用。 结合仲恺高新区城乡空间布局、地域景观特色、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的特点,根据绿道所处 位置和目标功能的不同,规划绿道按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进行控制。 仲恺高新区城市绿道规划和建设在总结省市绿道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区域生态环境保 护,促进宜居城乡的营造,推动仲恺高新区在复杂宏观经济背景下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产业 (1)生态型绿道 的转型和提升。 生态型绿道主要沿城市的自然河流、溪谷及山脊线建设,通过对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创建、 13.1 绿道功能 连接和管理,来维护和培育仲恺高新区生态环境,保障生物多样性,可供自然科考以及野外徒步 旅行。尤其加强东江流域自然生态的保护。生态型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 200 米。 绿道从乡村深入到城市中心区,有机串联各类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兼具生态、社会、 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 50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2)郊野型绿道 (2)“多点呼应”是指各发展节点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 游憩空间呈点状散布于规划区,并通过绿道发生呼应,形成点、线、面的绿道网架构。按等级分 郊野型绿道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和田野,通过登山道、栈道、慢行休 为主要发展节点、次要发展节点。规划区范围内共规划 8 个重要发展节点,10 个次要发展节点。 闲道等形式,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郊野型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 100 米。 (3)“向外发散”是指结合绿道主线,联系各主要景点的绿道支线,与周边地区联系的交通 脉络呈发散型向外辐射,引导至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大面积开敞绿地空间,并联合为完 (3)都市型绿道 整的中心城区绿道网体系,并往周边地区延伸。 都市型绿道主要集中在城镇建成区内,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和城镇道路两侧的绿地而建 13.3.2 绿道配套规划建议 立,为人们慢跑、散步等活动提供场所,对仲恺高新区绿道起到全线贯通的作用。都市型绿道控 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 20 米。 区域级服务区主要配置游客中心、医疗点、信息咨询亭、治安点、消防点、机动车停车场、 自行车停车场、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等。 13.3 绿道规划建设构想 各项服务设施应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区,一般布置在绿道的出入口、节点地区及道路两侧,严 禁布置在有碍景观和影响环境质量的生态敏感地区。结合主要发展节点和沿线城镇布局,每 20 以省立绿道网为主体框架,仲恺高新区还可进一步建立起“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 公里左右设置一个区域级服务区。 的网络体系,以此构筑生态安全网络,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发展,优化城乡生态格局与生态环境的 作用,提供健康的可供游憩娱乐的绿色开敞空间。 13.4 绿道保障措施与管理 13.3.1 空间结构规划 为保障绿道规划、建设、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遵循“统一规划,设定标准;分市建 设,限期建成;以人为本,各显其能”的基本建设原则,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重点包 仲恺高新区绿道网由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个层级构成网络状绿色开敞空间系统。 括组织管理、技术支持、政策保障与考核监督等方面。 绿道一般布设有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等非机动车道,通过这些慢行道将市域内具有较高自然和历史 文化价值的各类风景名胜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郊野公园和大型城市公园等重要节 13.4.1 绿道保障措施 点联系起来,同时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 和健身康体的低碳环保生活游憩空间。本次规划对仲恺高新区提出城市绿道的规划建设构想。 (1)强化财政支持 规划区形成“三横两纵、多点呼应并往外发散”的绿道网结构。 为保障绿道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编制绿道建设规划、协调跨界绿道建设等经费,由同 级财政视财力情况列入预算安排。同时,各地应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绿道建设的模式,通 (1)“三横两纵” 过鼓励社会各界采用无偿捐助、企业认建、出资命名、工程捆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绿道建设与 管理运作资金。政府亦可通过贴息等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绿道建设进行信贷投放。 是指仲恺高新区内规划 5 条绿道主线,包括市区绿道网确定的城市 2 号绿道、城市 3 号绿道、 城市 4 号绿道以及规划新增的沿东江绿道和湿地绿道。 51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2)优惠土地政策 (3)组织安全巡查 作为重点推进的一项工程,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力支持 各地应建立绿道治安、消防安全巡查机制,对整个绿道系统,特别是远离城镇与人口密集地 绿道建设。慢行道建设用地可以与农田、水利、旅游、生态等用地相结合,尽量不占用地方的建 区的生态型绿道进行安全巡逻。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在都市地区或靠近都市的城郊地区,鼓励经 设用地指标。 济组织、社会团体、单位或个人参与绿道的治安巡逻,保障绿道使用安全。 (3)绿色行政审批 各有关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用等环节上要为绿道建设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优 第十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 化绿道建设立项、规划、报建等相关程序,加快推进绿道的建设工作。 14.1 建设原则 (4)优化交通配套 (1)以《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优化城市公交站点与公交线路布局,增强公交系统对绿道可达性的支持;鼓励提供穿梭巴士, 充实完善(仲恺高新区)》和《惠州市近期建设规划修编(仲恺高新区)(2011-2015 年)》为 对绿道交通接驳点的停车实行优惠。 依据,结合已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建设。 13.4.2 绿道管理引导 (2)全面贯彻落实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精神,结合仲恺高新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 (1)明确管理主体 城市以及“生态工作年”工作,进一步提升仲恺高新区生态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美 丽仲恺”。 绿道的维护管理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各市人民政府应明确牵头部门并建立 由多部门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绿道维护管理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在牵头部门的统筹协调 (3)根据仲恺高新区的安排计划,优先发展与城市居民生活、城市景观风貌关系密切的项目, 下,各司其职,共同开展绿道的维护管理。同时,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情况下,鼓励经济组织、 如市级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村级公园等,同时加强城市街旁绿地建设,完善城市景观风貌带。 社会团体、单位或个人以“认管”的模式,参与绿道部分线路的维护管理。 (4)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建设条件成熟,征地费用较少的项目优先建设。 (2)进行定期维护 14.2 规划期限 要加强对辖区内绿道各项配套设施的养护,定期对慢行道、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基础设施 等绿道各项相关设施进行专项检查与安全维护,确保绿道的正常使用。 近期 2013-2020 年,可根据仲恺高新区年度投资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将近期整改及建设时 间进一步细化。 52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14.3 近期建设规划 社区 公园 14.3.1 近期建设绿化指标 其他绿地 绿化覆盖率达到 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8 平方米(本指标主要依据已编制控制性详细 规划进行确定,未来如观洞森林公园等绿地达到城市公园标准,同时将本次规划范围外潼湖湿地 综合 公园 一并纳入公园统计口径,仲恺高新区核心区范围内公园绿地面积将大幅增加,近期人均公园绿地 公园绿 地 指标可提高至 13 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 30%,道路绿化普及率 95%,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 14.3.2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社区 公园 2015 年 根据《仲恺高新区 2014-2017 年公园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结合仲恺高新区实际优良的 绿地景观资源,规划建议近期可分为基础建设项目和特色营造项目两部分进行建设。 村级公园 (1)基础建设项目 附属绿地 其他绿地 重点建设 7 处综合公园,总用地面积 237.47 公顷,其中:提升改造仲恺公园和潼侨公园 2 处综合性公园,新建中央公园、陈江公园、森林公园、西坑公园和滨江公园 5 处综合性公园。 (2)特色营造项目 公园绿 地 在基本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构建仲恺高新区公园绿地系统,充分利用现状林地、水库,建设 2016 年 森林公园,按城市公园绿地标准打造;完善为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的社区公园,同时实现全区 51 社区 公园 个村 “村村有公园”的特色目标。 村级公园 年份 2014 年 分类 公园绿 地 序号 1 2 综合 公园 3 4 仲恺高新区近期绿地建设情况一览表 项目 名称 仲恺公园 沥林森林公园 陈江幸福森林公园 (中央公园) 绿化建设面积 (公顷) 16.91 101.02 投资估算 (万元) 11000 300 28.04 200 潼湖观洞森林公园 2000 2000 惠环西坑森林公园 14.67 — 1 2 3 4 1 2 3 4 5 1 2 3 4 5 1 1 综合 公园 表 14.3 1 2 3 4 5 1 备注 附属绿地 其他绿地 一期 2 3 1 2 3 1 2 3 4 5 1 公园绿地 2017 年 村级公园 53 1 1 2 3 沥林英光森林公园 潼湖红岩森林公园 潼侨金星森林公园 潼侨宏村市民休闲公园 平南市民休闲公园 — 潼湖观洞森林公园 仲恺公园 沥林森林公园 陈江幸福森林公园 (中 央公园) 惠环西坑森林公园 沥林英光森林公园 潼湖红岩森林公园 潼侨金星森林公园 潼侨宏村市民休闲公园 平南市民休闲公园 陈江街道办村级公园 惠环街道办村级公园 沥林镇村级公园 潼侨镇村级公园 潼湖镇村级公园 — — 潼湖观洞森林公园 沥林森林公园 陈江幸福森林公园 (中 央公园) 惠环西坑森林公园 沥林英光森林公园 潼湖红岩森林公园 仲恺休闲公园 潼侨金星森林公园 陈江街道办村级公园 惠环街道办村级公园 沥林镇村级公园 潼侨镇村级公园 潼湖镇村级公园 — — 潼湖观洞森林公园 仲恺科技文化公园 沥林森林公园 陈江街道办村级公园 惠环街道办村级公园 沥林镇村级公园 15 10 7 2 2 2 2000 16.91 101.02 100 100 100 200 200 700 10000 6000 1000 28.04 200 14.67 15 10 7 2 2 0.5 0.2 0.4 0.3 0.4 23.76 2 2000 101.02 200 100 100 100 500 500 150 60 120 90 120 4780 700 15000 1800 28.04 300 14.67 15 10 0.2 7 0.4 0.2 0.4 0.3 0.4 18.75 2 2000 3.4 101.02 0.4 0.3 0.3 500 200 200 500 200 120 60 120 90 120 2240 700 5000 1500 1500 120 90 90 二期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4 5 附属绿地 其他绿地 综合 公园 2018 年 公园绿 地 社区 公园 其他绿地 综合 公园 2019 年 公园绿 地 社区 公园 其他绿地 综合 公园 2020 年 公园绿 地 社区 公园 1 1 2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1 1 2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1 1 2 1 2 3 4 5 说明书 潼侨镇村级公园 潼湖镇村级公园 0.2 0.4 60 120 — 39.75 4980 — 曙光公园 智慧城公园 惠环 2# 惠环 5# 陈江 9# 陈江 20# 潼侨 1# 潼侨 12# 潼湖 11# 沥林 12# 惠环 6# 陈江 39# 潼侨 9# 潼侨 11# 潼湖 6# 沥林 1# — 曙光公园 智慧城公园 惠环 2# 惠环 5# 陈江 9# 陈江 20# 潼侨 1# 潼侨 12# 潼湖 11# 沥林 12# 惠环 6# 陈江 39# 潼侨 9# 潼侨 11# 潼湖 6# 沥林 1# — 曙光公园 智慧城公园 惠环 5# 陈江 9# 潼侨 1# 潼湖 11# 沥林 12# 2 11.53 29.71 1.31 7.25 4.4 3.55 3.06 1.06 13.34 6.22 13.04 12.46 4.1 8 4.93 17.49 2 11.53 29.71 1.31 7.25 4.4 3.55 3.06 1.06 13.34 6.22 13.04 12.46 4.1 8 4.93 17.49 2 11.53 29.71 7.25 4.4 3.06 13.34 6.22 700 500 1000 200 200 100 300 100 100 200 300 300 300 100 200 100 300 700 1500 5000 200 500 300 200 200 100 300 500 700 700 300 500 300 800 700 1000 2000 100 100 100 200 400 其他绿地 1 2 3 4 5 6 1 惠环 6# 陈江 39# 潼侨 9# 潼侨 11# 潼湖 6# 沥林 1# — 13.04 12.46 4.1 8 4.93 17.49 2 700 700 100 300 100 800 700 14.3.3 近期公园绿地建设策略及建议 (1)核心加快重点公园新建工作。作为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核心板块,近期针对仲恺高新 区各镇办缺少大型集中绿地的情况,重点推进镇区级公园建设。 (2)同步稳抓现有公园提质工程。针对陈江人民公园的提质工程,对公园必要游乐、服务设 施进行修缮和新配,优化公园重要节点空间建设,力争在关键点上投资而显著成效。 (3)积极展开街旁绿地小游园的提质和建设,极力动员各企业单位参与到游园兴建,让市民 参与其中。 (4)充分利用居住区内部用地挖潜,最大限度增加居住区种植面积,提高绿量。改善居住区 植物种植结构,不能以单纯的草坪进行简单绿化,须多方位考虑绿化植被的种植结构;推广立体 绿化,实施低碳型、生态型园林绿化建设模式;在零陵老城区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实 行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围栏绿化、阳台绿化、桥体绿化等,多维度创建绿量空间,积少成多的 思路改善城市环境。 54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第十五章 说明书 15.3 技术保障 实施措施与建议 城市绿化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各类绿 在科学制定绿地系统规划的同时,须结合仲恺高新区实际情况,探索研究适合规划、设计、 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它的建设需要全面的策划、系统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护。将仲恺 建设和管理的法,成为日后绿地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具体的操作技术上应该包括以 高新区建设成生态环境有没、文化内涵丰富、景观空间宜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新科技园区,是 下内容: 一项长时间的综合持续工程,涉及城市多个相关部门并牵涉到很多实施细则的复杂的过程。为了 15.3.1 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建立绿线管理制度 加强规划实施和可操作性,更需要制定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政策和措施。 严格执法的工作应贯穿到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每个层次。绿地系统规划一经 15.1 法规保障 审批,“城市绿线”即具有了法律效力,因此应在城市中逐步划定绿线范围,并建议实行“绿化 指标一票否决制”。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单位要将绿化方案同时报送主管部门审核。 明确仲恺高新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法律效力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本规划批准后,与城市各 定期对现有建设项目的绿化实施情况进行核盘,促使末达标的建设项目切实按标准补绿。“城市 层次法定规划配合使用,使之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法律依据。 绿线”一经划定,即具有水久性,不得侵占。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编制完善相应的地方性规章如绿地建设、养护、扩绿护绿奖惩等管理 15.3.2 高标准要求规划设计质量,提升园林环境水平 办法。对于违反规划,破坏绿地的活动,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对超过规划标准完成绿化的单位, 应给予奖励。 引入市场机制对环境设计方案进行招标,增加竞争,吸纳新的设计思想以提高城市绿化设计 水平;为了确保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应结合考虑;对于整体性较强 15.2 行政管理保障 的街道、街区、文化商业区等进行整体景观设计,统一招标。定期举行优秀绿化设计方案、模范 绿化工程、花园式绿化单位等评比工作,推动各类绿化建设工作。 绿化建设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统一管理制度。 15.3.3 规范管理、加强执法,建立健全绿地信息管理 “全覆盖”指规划区的绿化建设,应纳入统一管理。 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专业法规宣传,强化市民的法规意识。与时俱进,在绿地设计、建设、养 “全方位”是指成立公园管理处,专门负责推进城市公园和各类绿带建设; 护中运用新材料,新技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城市绿地详实的统计和分析,建立健全绿地信 “全过程”是指增加绿化主管部门的规划口和管理口。增加绿化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规划 息管理系统。 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绿化规划的审批权和绿化建设的验收权,参与审批和核实各个项目的绿化 15.3.4 加强职业教育,进行专业管理,注意人才引进 规划和实施情况。 建立人才引入机制,创造吸引专门人才的条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再教育,更新专业 知识,强化城市的专业技术保障;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形成专业建绿、护绿队伍,并 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参觋、技术交流等活动。 55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15.3.5 加强养护管理 第十六章 分镇(街道)建设指引 对绿地养护进行市场化运作,利用竞争降低管理成本同时提高管理质量,完善养护管理考核 16.1 惠环街道办 制度。 16.1.1 概况 15.4 经济保障 惠环街道办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辖区面积 31 平方公里,下辖西坑、红 根据绿地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多样性的投融资体制与方式. 旗、平南等 3 个村委会和古塘坳、中星、斜下、惠新等 4 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约 1.9 万人, 流动人口约 15 万人。 15.4.1 政府投资 16.1.2 绿地现状 政府应本着重视环境建设的精神,逐步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并使之稳定在个与城市发展 相适应的水平上。 (1)综合公园(G11) 15.4.2 其他渠道筹措资金 惠环街道办现状有 1 处综合公园,为仲恺公园,位于惠风七路北侧,规划用地面积约 16.91 利用社会各界对城市绿化的关心,注意发挥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在城市维护费基础上,提出 公顷,分两期进行实施,一期用地面积 59302 平方米,主要建设文化广场、绽放广场、儿童游乐 绿地补偿费概念,生态补偿性概念,广泛筹集资金,投入城市绿地的建设,弥补政府对绿化投入 场、音乐喷泉、大型 LED 景墙、雕塑、地下室人防工程、高压线下地迁改、休闲休息配套区等工 的不足。新建项目必须按规定指标留足绿化用地,因特殊需要,需改变绿地规划或不能按规定指 程,二期主要建设绿道、湿地中心区、绿化给排水工程、LED 照明和休息点等配套设施工程。现 标预留绿地的,要严格按《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的程序报批,做到占补平衡,由建设单位交纳异 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 地绿化补偿金,由城市绿化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异地绿化。 (2)社区公园(G12) 15.5 政策保障 惠环街道办现状有 4 处社区公园,其中:富川瑞园社区公园位于仲恺大道惠环段 303 号,现 状用地面积约 3.2 公顷;半山名苑社区公园位于和畅五路与惠风七路交汇处,现状用地面积约 5 利用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建议采用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鼓 公顷;金宝家园位于和畅五路,现状用地面积约 2.6 公顷。 励市民自觉爱护绿地,搞好庭院、阳台、屋顶等绿化,先进单位与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 (3)带状公园(G14) 仲恺高新区现有带状公园 11 处,总用地面积约 16.23 公顷。其中:惠民小游园位于和畅三路, 现状用地面积约 1.59 公顷;乐民小游园位于仲恺大道海关前,现状用地面积约 2.32 公顷。 现状公园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56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表 16.1.2 类别名称 G11 G12 G14 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 带状公园 说明书 现状公园绿地汇总表 公园名称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仲恺公园 惠风七路 16.91 富川瑞园 仲恺大道惠环段 303 号 3.2 半山名苑 和畅五路与惠风七路交汇处 5 金宝家园 和畅五路 2.6 惠民小游园 和畅三路 1.59 乐民小游园 仲恺大道海关前 2.31 无 和畅二路 1.79 无 和畅四路 0.97 无 惠风三路 0.20 无 惠风四路 1.14 无 惠风五路 1.16 无 惠风七路 4.32 无 惠风东一路 1.32 无 惠风东二路 1.00 无 十五路号路 0.43 备注 8# 西坑大道东侧 146674 9# 10# 11# 12# 西坑大道西侧 三号次干路西侧 四环路南侧,西坑大道西侧 四环路南侧,西坑大道东侧 惠风西三路与和畅西三路交叉口东北 侧 惠风西二路与和畅西三路交叉口东南 侧 仲恺大道北侧,古塘坳 仲恺大道南侧,和畅六路西侧 小计 6632 8385 9532 7952 综合公园 (市区级)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11538 社区公园 新建 11506 社区公园 新建 116252 30000 800573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新建 新建 13# 14# 15# 16# 新建西坑公园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16.2 陈江街道办 16.2.1 概况 陈江街道办事处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辖区面积约 83 平方公里,下辖 11 个村,2 个社区,总人口 20 万多人,其中常住人口 4 万多人,外来人口 16 万多人。 16.1.3 绿地规划 16.2.2 绿地现状 根据公园绿地设置标准,惠环街道办共规划公园绿地 16 处,用地面积 80.06 公顷,包括 2 处综合公园,7 处社区公园,1 处带状公园和 5 处街旁绿地。 陈江街道办现状无综合公园,仅有 2 处社区公园,其中:风华丽都社区公园位于陈江大道旁, 现状用地面积约 7 公顷;荷兰小城位于仲恺新区陈江街道五一村,现状用地面积约 3.2 公顷。 规划公园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现状公园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表 16.1.3 规划公园绿地一览表 表 16.2.2 镇街道 惠环 编号 位置 用地面积 (㎡) 1# 惠风七路北侧 169113 2# 3# 4# 5# 6# 7# 和畅七路与惠风六路交叉口西侧 马过渡河东侧 仲恺大道北侧,马过渡河西侧 慧云西路南侧 慧云路两侧,环湖路内 云济路南侧 13054 13035 8076 72509 130423 45892 类型 综合公园 (市区级)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街旁绿地 社区公园 带状公园 社区公园 备注 类别名称 现状仲恺公园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57 G11 综合公园 G12 社区公园 现状公园绿地汇总表 公园名称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潼侨公园 风华丽都 潼侨镇陈潼大道东面 陈江大道旁 10 7 荷兰小城 仲恺新区陈江街道五一村 3.2 备注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16.2.3 绿地规划 32# 33# 处综合公园,17 处社区公园,8 处带状公园和 15 处街旁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镇街 道 陈江 规划公园绿地一览表 编号 位置 用地面积(㎡) 类型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惠风九路北侧,临西湖风景区 惠风五路南侧,肋下河北侧 和畅七路东侧,马过渡河南侧 和畅六路东侧,马过渡河西侧 观田路北侧,肋下河两侧 陈江大道北西侧 上罗路北侧,利是围村 下罗路南侧,马过渡河两侧 公园路与下罗路交叉口东南侧 五一大道北侧,京九铁路东侧 五一大道南侧,京九铁路东侧 五一大道南侧,现状排洪渠两侧 胜利路北侧 胜利路南侧 胜利路西侧 银岭路西侧,陈江大道中南侧 甲子路东侧,陈江大道中北侧 体育路北侧,陈江河两侧 甲子路西侧,京九铁路东侧 体育路南侧,京九铁路东侧 金茂北二路东侧 白云路西侧 金湖路北侧,仲恺大道南侧 华盛东路与古湖路交叉口西北 侧 惠风西二路南侧 华盛东路北侧 陈江河两侧,仲恺大道南侧 古湖路西侧 大欣路北侧 东星路南侧,靠近陈江河 贝欣路北侧 182099 11574 2557 21372 52439 4553 8019 78912 43983 20508 14367 22783 9746 9656 13751 84477 6251 14098 9594 35548 7236 5798 10090 社区公园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社区公园 带状公园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带状公园 社区公园 带状公园 社区公园 带状公园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社区公园 综合公园(市区级) 街旁绿地 社区公园 街旁绿地 社区公园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社区公园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陈江公园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33609 社区公园 新建 12570 1908 94720 6054 115278 28361 9006 社区公园 街旁绿地 带状公园 街旁绿地 综合公园(市区级)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曙光公园 新建 新建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44148 48663 社区公园 带状公园 新建 新建 28114 社区公园 新建 35# 潼湖湿地东侧,智慧城内 297074 综合公园(市区级)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新科大道西侧 新科大道东侧 南华路北侧 甲华西路东侧,排洪渠两侧 观田河东侧 上罗路西侧,侨光路东侧 兴发大道北侧,现状排洪渠两侧 惠侨快线南侧 小计 76382 8551 10127 124582 31254 27474 21274 8153 1796713 带状公园 街旁绿地 社区公园 带状公园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34# 根据公园绿地设置标准,陈江街道办共规划公园绿地 43 处,用地面积 179.67 公顷,包括 3 表 16.2.3 仲恺大道南侧 梧村河两侧 新华大道与京九铁路交叉口西 北侧 新建智慧城公 园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16.3 潼侨镇 16.3.1 概况 潼侨镇位于原为惠州市潼湖华侨农场,地域总面积 31.1 平方公里,总人口 3.7 万人,现有归 侨及侨眷 4076 人,是惠州市著名侨乡。高新区定位潼侨为“产业新城、城市新区”。潼侨镇是高 新区产业升级重点区域,未来仲恺的行政中心。 16.3.2 绿地现状 潼侨镇现状有 1 处综合公园,为潼侨公园,位于陈潼大道东面,现状用地面积约 10 公顷,是 对原中心广场、茶山公园进行升级改造而形成的。潼侨公园分广场集散区、运动娱乐区、花林草 坪休闲体验区、山林康体游憩区、茶文化休闲体验区五个功能区,是集生态休闲、运动健身和茶 文化、侨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公园,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现状公园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表 16.3.2 类别名称 G11 58 综合公园 现状公园绿地汇总表 公园名称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潼侨公园 潼侨镇陈潼大道东面 10 备注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16.3.3 绿地规划 16.4.3 绿地规划 根据公园绿地设置标准,潼侨镇共规划公园绿地 15 处,用地面积 70.42 公顷,包括 2 处综合 根据公园绿地设置标准,潼湖镇共规划公园绿地 13 处,用地面积 79.94 公顷,包括 1 处综合 公园,7 处社区公园,4 处带状公园和 2 处街旁绿地。 公园,8 处社区公园,2 处带状公园和 2 处街旁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规划公园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表 16.3.3 镇街道 编号 潼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规划公园绿地一览表 位置 用地面积(㎡) 联发大道北侧 联发大道北侧,侨阳路西侧 康华路北侧 联发大道北侧,新华路东侧 侨金路北侧 侨冠中路东侧,菠萝山路北侧 侨阳路东侧 新区大道两侧,新华路西侧 新区大道西侧 新区大道东侧 环侨路北侧,排洪渠两侧 侨冠中路东侧 侨光路东侧 新科大道和新华路交叉口 新华路南侧 小计 15000 15697 9886 39193 23568 94815 39078 280379 40985 8011 79961 10360 10636 21624 15016 704209 表 16.4.3 类型 备注 镇街道 编号 社区公园 新建 社区公园 新建 街旁绿地 新建 社区公园 新建 带状公园 新建 综合公园(市区级) 现状潼侨公园 带状公园 新建 综合公园(市区级) 新建湿地公园 带状公园 新建 街旁绿地 新建 带状公园 新建 社区公园 新建 社区公园 新建 社区公园 新建 社区公园 新建 潼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规划公园绿地一览表 位置 用地面积(㎡) 新科大道和惠侨快线交叉口 惠侨快线北侧 新华大道东侧,惠侨快线南侧 新华大道西侧 新华大道南侧,南环路北侧 新华大道北侧,现状河道两侧 新华大道南侧,琥珀村 新华大道和江新路交叉口 潼南路东侧,红岩村 江南大道北侧,临东江 江南大道东 永平村东南侧排洪渠两侧 潼湖湿地北侧,赤岗村 小计 10414 10119 11243 3729 8702 49314 45842 18847 95048 291922 133468 93646 27153 799447 类型 备注 社区公园 新建 社区公园 新建 社区公园 新建 街旁绿地 新建 街旁绿地 新建 带状公园 新建 社区公园 新建 社区公园 新建 社区公园 新建 综合公园(市区级) 新建滨江公园 社区公园 新建 带状公园 新建 社区公园 新建 16.5 沥林镇 16.4 潼湖镇 16.5.1 概况 16.4.1 概况 沥林镇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西部,全镇总面积 49 平方公里,辖 10 个村委会和 1 个社区居委 会,人口 5 万多人,其中外来人口 3 万多人。 潼湖镇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西北部,全镇面积 112.5 平方公里,下辖 11 个村委会和 1 个社区 居委会,总人口 4 万人。 16.5.2 绿地现状 16.4.2 绿地现状 (1)综合公园(G11) 潼湖镇无现状公园绿地。 沥林镇计划建设森林公园,位于沥林镇新镇开发区内,紧依惠樟公路,计划建设面积约 113.33 59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公顷,是以休闲健身娱乐观光旅游为特色的森林公园,预计 2016 年建成投入使用。 14# 15# 16# (2)街旁绿地(G15) 17# 18# 仲恺高新区现有街旁绿地 1 处,为企岭公园,位于沥林企岭村委会。用地面积约 0.03 公顷。 现状公园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表 16.5.2 类别名称 现状公园绿地汇总表 公园名称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G11 综合公园 森林公园(计划) 沥林镇公路北 113.33 G15 街旁绿地 企岭公园 企岭村委会 0.03 备注 16.5.3 绿地规划 根据公园绿地设置标准,沥林镇共规划公园绿地 18 处,用地面积 201.37 公顷,包括 1 处综 合公园,7 处社区公园,5 处带状公园和 5 处街旁绿地。 规划公园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表 16.5.3 镇街道 编 号 用地面积(㎡) 类型 备注 174937 带状公园 新建 3618 15595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新建 新建 新建森林公 园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2# 3# 埔仔河两侧,京九铁路至潮莞高速 段 京九铁路南侧 火车站站前广场两侧 4# 仲恺八路南侧,现状自然山体 1010251 综合公园(市区级) 5# 6# 7# 8# 9# 10# 11# 12# 13# 仲恺八路南侧,博深高速东侧 埔心村,规划路两侧 埔心村,规划路南侧 沥林村,英山路东侧 英光村,英山路南侧 英光村,英山路北侧 英光村,英山路南侧 山陂村,中兴大道西侧 山陂村,中兴大道西侧排洪渠两侧 75128 44027 7841 23634 8484 9196 10493 62242 105315 社区公园 带状公园 街旁绿地 社区公园 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 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带状公园 1# 沥林 位置 规划公园绿地一览表 60 山陂村,滨河路北侧 英山公路两侧,排洪渠两侧 规划七路北侧 梨埔湖沿线,英光防洪堤和胜利围 段 规划三路至规划四路之间 小计 22988 86965 17189 社区公园 带状公园 社区公园 新建 新建 新建 249971 带状公园 新建 85826 2013700 社区公园 新建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种名 附录 1 推荐植物名录 种名 裸子植物类 苏铁 华南苏铁 落羽杉 池杉 水松 水杉 南洋杉 异叶南洋杉 福建柏 龙柏 侧柏 千头柏 罗汉松 小叶罗汉松 长叶竹柏 竹柏 乔木类 鹅掌楸 广玉兰 白兰花 黄兰 乐昌含笑 莫氏含笑(深山含笑) 观光木 榔榆 玉兰(玉棠春) 阿珍榄仁 翻白叶树 假柿树 肉桂 阴香 鳄梨 酸枣 鱼木 辣木 紫玉兰(辛夷) 石胆 红花天料木 木荷 水翁 柠檬桉 大叶桉 尾叶桉 细叶桉 赤桉 蒲桃 海南蒲桃 洋蒲桃 白千层 榄仁 莫氏榄仁 毛丹 多花山竹子 铁刀木 垂柳 尖叶杜英 水石榕 亮叶杜英 大叶杜英 小叶杜英 火力楠 毛桃木莲 假苹婆 大叶合欢 大叶樟 香苹婆 黄梁木 木棉 爪哇木棉 异木棉 美丽异木棉 秋枫 乌桕 石栗 蝴蝶果 台湾相思 学名 Cycas revoluta C.rumphii Taxodium distichum T.ascendens Glyptostrobus pensilis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Araucaria cunning 公顷 mii A.heterophylla Fokienia cunning 公顷 mii J.chinensis cv.Kaizuca Biota orientalis B.orientalis cv.Sieboldii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P.macrophyllus var.maki Podocarpus fleurgi P.nagi Liriodendron chinense Magnolia grandiflora Michelia alba M.c 公顷 mpaca M.tsoi Michehia monopefala Tsoongiodendron odorum Uimus pumila Magnolia denudata Terminalia arjuna Semiliquidumbar cat 公顷 yehsis Litsea monopetala Cinnamomum cassia C.burmanii Persea americana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C.religiosa Moringa oleifera Magnolia lilifora 61 学名 Tutcheria mulrisepala Homalium 公顷 inanense Schima superba 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Eucalyptus citriodora E.robusta E.urouhylla E.tereticornis E.camaldulensis Syzygium jambos S.cumini S.samarangense Melaleuca leucadendra Terminalia catappa T.sp. Phoebe hurgmaoensis Garcinis multiflora Cassia siame Salix babylonica Elaeocarpus apiculatus E.公顷 inanensis E.nitentifolius E.sp. E.sp. Michelia macclurei Manglietia moto S.lanceolata Albizzia lebbek Cinnamomum parlhenoxylon Sterculia feolia Anthocep 公顷 hus Chinensis(Lam)Rich.tz walp Bombax malabarica Ceiba pentandrum Chorisie insignis C.speciosa Bischofia javanica Sapium sebiferum Aleurites moluccana Cleidiocarpon kwangsiense Acacia confusa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种名 大叶相思 马尖相思 海红豆 肖蒲桃 南洋楹 大叶合欢 银合欢 羊蹄甲 红花羊蹄甲 洋紫荆(宫粉紫荆) 腊肠数(阿勃勒) 呆瓜木 荚果决明 仪花 金花槐 黄檀 火焰花 无忧树 酸豆(罗望子) 凤凰木 刺桐 刺槐 花榈木 枫香 木麻黄 木菠萝 大叶胭脂 桂木 高山榕 小叶榕(细叶榕) 黄葛树(大叶榕) 吊丝榕(垂叶榕) 印度胶榕 美丽印度胶榕 对叶榕 变色榕 印度菩提树 银桦 番木瓜 橄榄 说明书 学名 种名 A.auriculaeformis A.mangium Adenanthera pavonina A cmena acumnatissima A.falcata A.lebbeck Leucaena glauca Bauhinia purpurea B.blakeana B.variegata Cassia fistula Kigelia pinnata C.nodosa Lysidice rhodostegia Sophora tetreptere Dalbergia hupeana Saraca asoca S.chinensis Tamarindus indica Delonix regia Erythrina orientalis Robinia pseudoacacia Ormosia henryi Liquidambar formosana Casuarpus equisetifolia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A.linguanensis A.lingnanensis Ficus altissima F.microcarpa F.virens var.sublanceolata F.benjamina F.elastica F.elastica cv.Pecora F.hispida F.variegata F.religiosa Grevillea robusta Carica papaya Canarium album 乌榄 木果楝 苦楝 麻楝 澳洲坚果 无患子 人面子 山楝 扁桃 芒果 人心果 密花果 海芒果 朴树 盆架树 倒吊笔 木蝴蝶(千纸张) 猫尾木 蓝花楹 羽叶垂花树 幌金枫 柚木 灌木及小乔木类 黄榕 夜合花 黄夜合 含笑 鹰爪花 酒饼叶(假鹰爪) 鹅掌柴 黄槐 金叶榕 双荚槐 红纸扇 白纸扇 火棘 尖叶木犀榄 夜来香 红果仔 红乌桕 62 学名 C.pimela Xylocarpus granatum Medlia azedarach Chukrasia tabularis Macaolamia ternifolia Sapindus mukorssi Draecontomelon duperreanum A p 公顷 namixis polystachya Mangifera sylvatica M.indica Manilkara zapota Rapanea neriifolia Cerbera mang 公顷 s Celtis sinensis Winchia calophylla Wrightia pubescens Oroxylum indicum Dolic 公顷 ndrone cauda-felina Jacaranda acutifolia Kigelia pinnata Heteropanax fragrabs Tectona grandis F.microcarpa.Golden Leaves Magnolia coco M.sp. Michelia figo Artbotrys uncinalus Desmos chinensis Schefflera octophylla Cassia suffurtiosa Fieus microcarpa cv.yellow stripe Cassia bicapsularis Mucsaenela erythrophlla Mucsaenela frondosa Pyracant 公顷 fortuneana Olea cuspidata Telosma cordata Eucalyptus uniflora Euphorbia coutinifolia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种名 冬红 五星花 番荔枝 华南十大功劳 南天竹 紫薇 大花紫薇 散沫花(指甲花) 虾子花 石榴 月季石榴 海桐 花叶海桐 宛田红花油花 山茶花 金莲木 红千层 木芙蓉 扶桑(朱槿) 黄槿 吊灯花(拱手花篮) 悬铃花 红桑 狗尾红 金边红桑 银边红桑 变叶木(洒金榕) 铁海棠 一品红 猩猩花 红背桂 白花羊蹄甲 嘉氏羊蹄甲 洋金凤 金合欢 小叶槐 龙牙花(美洲刺桐) 巴西刺桐 矮巴西刺桐 朱缨花 说明书 学名 种名 Holmskioldia sanguinea Pentas lanceolata Annona squamosa Mahonia japonica Nandina domestica Lagerstroemia indica Lagerstromia speciosa Lawsonia inermis Woodfordia fruticosa Punica granatum P.granatum cv.Nana Pittosporum tobira P.tobira cv.Variegata Camellia polyodonta C.japonica Ochna integerrima Callistemon rigidus Hibiscus mutabilis H.rosa-sinensis H.tiliaceus H.schizopetalus Malvaviscus arboreus var.penduliflorus Acalyp 公顷 wilkesiana A.hispida A.wilkesiana cv.Marginata A.wilkesiana cv.Albovata Codiaeum variegatum Euphporbia milii E.pulcherrima E.puleherrima 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Bauhinia acuminata B.galini Caesalpinia pulcherrima Acacia farnesiana Sophora microphylla 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E.crista-galli E.crista-galli cv.Compacta Calliandra 公顷 ematocep 公顷 la 美蕊花 红花荷 杨梅 铁冬青 朱砂桔 九里香 米仔兰 驳骨丹 吊钟花 黄杜鹃 杜鹃 茉莉 云南黄馨(黄素馨) 黄蝉 软枝黄蝉 狗牙花 夹竹桃 香花藤 黄花夹竹桃 鸡蛋花(缅栀子) 金叶女贞 金英 蜡烛决明 尖叶木犀榄 栀子花(白蝉) 龙船花 状元红(赤贞桐) 希美莉 桂花 珊瑚树 大花忍冬 麻叶绣树 夜香树 鸳鸯茉莉 花叶假连翘 黄连翘 满天星 假连翘 马缨丹(五色梅) 蔓花马缨丹 63 学名 C.surinanensis Rhodoleia parvipetala Myrica rubra Ilex rotunda Citrus reticulata Murraya paniculata Aglaia odorata Buddleja asiatica 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Rhododendron molle R.simsii Jasminum sambac J.mesnyi Allemanda neriifolia A.cat 公顷 rtica Ervatamma divaricata Nerium indicum Aganosma acuminata Thevetia peruviana Plumeria rubra cv.Acutifolia Ligustrumic vicaryi Malpighia sp. Cassia elata Olea cuspidata Gardenia jasminoides Ixora chinensis Clerodendron kaempferi 公顷 mnelia patens Osmanthus fargrans Viburnum odoratissomu Lonicera macrant 公顷 Spiraea cangtoniensis Lour. Cestrum nocturnum Brunfelsia acuminata Duranta repens L."Variegata" D.repens cv. Serissa serissoides Duranta repens Lantana camara L.montevidensis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种名 黄花马缨丹 花叶爵床 金粟兰 桃金娘 金丝桃 福建茶(基及树) 攀缘植物类 鸡蛋果 西番莲 使君子 炮仗花 凌霄 硬骨凌霄 大花老鸭嘴 龙吐珠 紫藤 买麻藤 臭饭团 珊瑚藤 宝巾 毛宝巾 仙洞万年青 红宝石喜材芋 绿宝石喜材芋 玉叶金花 洋玉叶金花 鸡血藤 美丽鸡血藤 金银花 山金银花 薜荔 过江龙 络石 爬山虎 铁线莲 首冠藤 麒麟叶 绿萝 量天尺 单子叶植物类 说明书 学名 种名 L.lilacina Aphelandra squarrosa Chloranthus tomentosa Rhodomyrtus tomentosa Hypericum chinense Carmona microphylla 假槟榔 三药槟榔 皇后葵 蒲葵 澳洲蒲葵 刺轴榈 棕榈 棕竹 细叶棕竹 油棕 鱼尾葵 短穗鱼尾葵 单穗鱼尾葵 散尾葵 袖珍椰子 大王椰子(王棕) 酒瓶椰子 华盛顿棕(老人葵) 软叶刺葵(美丽针葵) 董棕 长叶刺葵 刺葵 伊拉克蜜枣 芭蕉 旅人蕉 龙舌兰 丝兰 凤尾兰 朱蕉 龙血树 巴西铁 芦荟 龟背竹 美人蕉 艳山姜 海芋 一叶兰 文殊兰 蜘蛛兰 勒竹 Passiflora edulis P.caerulea Quisqualis indica Phyrostegia ignea Campsis grandiflora Tecomaria capensis Thunbergia grandifora Clerodendrum thomsonae Wisteria sinensis Gnetum montanum Kadsura coccinea Antigonon leptopus Bougainvillea glabra B.spectabilis Moustera freadrichst 公顷 llii Philodendron erubescens cu.Red Emerald Philodendron erubescens cu.Green Emerald Mussaenda reticulata M.frondosa Millettia reticulata M.speciosa Lonicera japomica L.confusa Ficus pumila Entada p 公顷 seoloides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Clematis cultivars Bauhinia corymbosa Epipremnum pinnatum indapsus aureus Hglocereus undatus 64 学名 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 A.triandre Arecastrum romanzoffianum var.australe Livistona chinensis L.australis Licuala spinosa Trachycarpus fortunei R 公顷 pis humilis R.gracilis Elaeis guineensis Caryota ochlandra C.mitis C.monostachya 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 Collinia elegans Roystonea regia Hyophorbe lagnicaulis Washingtonia filifera Phoenix roebelenii Caryota urens P.canariensis P.公顷 nceana P.dactylifera Musa basjoo 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 Agave americana Yucca filamnentosa Y.gloriosa Cordyline fruticosa Dracaena draco D.fragrans Aloe uera var.chinensis Monstera deliciosa Canna indica Aspidistra elatior Alocasia macrovrhiga Aspidistra elatior Criuum asiaticum L.var sinicum Bak H.specjosa Bambusa dissemulator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种名 孝顺竹(观音竹) 凤尾竹 华南水竹(青竿竹) 撑篙竹 刺竹 青皮竹 黄竹 硬头黄竹 石竹仔 佛肚竹 黄金间碧竹 箪竹(小粉箪) 粉箪竹 菲白竹 人面竹(罗汉竹) 水竹 金竹 慈竹 吊丝箪竹 假华箬竹 春芋 草坪地被类 结缕草 细叶结楼草(台湾草) 假俭草 蟛蜞菊 白花紫露草(鸭跖草) 绒叶竹芋 花叶竹芋 红背竹芋 沿阶草 阔叶麦冬 麦门冬 红绿草(五色花) 酢浆草 狗牙根 地毯草 吊竹梅 四季秋海棠 彩叶草 说明书 学名 种名 B.multiplex B.multilex.var.fusca B.brevariabilis B.pervariabilis B.stenostachya B.textilis B.textilis var.fusca B.fecunda B.piscaporum B.ventricosa B.vulgaris var.striata Lingnania cerosissima L.chungii 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 Phyllostachys aurea P.conges P.sulphurea Sinocalamus affinis S.bambusoides Indocalamus pseudosinicus Philcdendron selloum 合果芋 白蝶合果芋 紫背万年青 大叶油草 金心吊兰 冷水花 皱叶冷水花 紫色鸭跖草 何氏凤仙 苏丹凤仙 长春花 广东万年青 紫背竹芋 天鹅绒竹芋 Zoysia japonica Z.tenuifolia Eremochloa ophiuroides Wedelia chinensis Tradescantia albiflor Calathea zebrina Maranta bicslor Stromanthe sanguinea Ophiopogon japonica Liriope platyphylla Liriope spicata 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 Oxalis rubra Cynodon dactylon Axonopus compressus Zobrina pendula 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etolto C.scutellarioides(L.)Benth 65 学名 Syngoinium podophyllum White Butterfly Rhoeo discolor Axonopus compressus Chlororphtum capense var.medio-pictum Pilea cadierei P.spruceuna Setcreasea purpurea Impatiens holstil I.sultaii Cat 公顷 ranltus roseua Aglaonema modestum Stromanthe sanguinea Calathea yebrina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说明书 绿地类别 附录 2 绿地类别 植物类别 植物名称 骨干树种 蝴蝶果、盆架子、人面子、枇杷、无忧花、樟树、重阳木、刺桐、 麻楝、软枝黄蝉、茉莉花、龙船花、希美丽、玉叶金花、栀子、车 轮梅 一般植物 尖叶杜英、黄花夹竹桃、红苞木、夜合花、白兰、观光木、高山榕、 人心果、串钱柳、蒲桃、海南蒲桃、假苹婆、大花五桠果、潺槁木 姜子、吊瓜树、猫尾木、五月茶、黄槿、乌桕、鸡冠刺桐、鸡蛋花、 紫玉兰、鹅掌楸、木棉、美丽异木棉、大叶紫薇、紫薇、红叶李、 桃、黄葛榕、柿树、凤凰木、复羽叶栾树、无患子、木姜子、宫粉 羊蹄甲、黄槐、红果仔、红绒球、红乌桕、假鹰爪、狗牙花、红花 继木、黄虾花、金脉爵床、旅人蕉、花叶假连翘、黄金叶、灰莉、 含笑、四季桂、鸳鸯茉莉、金边瑞香、茶花、翅荚决明、苏铁 综合性 公 植物类别 植物名称 一般树种 血桐、水石榕、竹柏、短叶罗汉松、荷花玉兰、南洋杉、枇杷、珊 瑚树、垂叶榕、橡胶榕、银桦、红千层、串钱柳、洋蒲桃、福木、 澳洲鸭脚木、幌伞枫、肉桂、阴香、砂糖椰子、狐尾椰子、酒瓶椰 子、三角椰子、董棕、老人葵、蒲葵、金山葵、短穗鱼尾葵、海枣、 麻楝、木棉、美丽异木棉、黄连木、大叶紫薇、沙梨、桃、黄葛榕、 落羽杉、柿树、铁刀木、复羽叶栾树、无患子、宫粉羊蹄甲、羊蹄 甲、大叶榄仁、金边黄槐、变叶木、红背桂、红桑、红乌桕、海桐、 狗牙花、七彩大红花、悬铃花、朱蕉、花叶假连翘、黄金叶、假连 翘、马缨丹、灰莉、含笑、茉莉花、尖叶木犀榄、山指甲、鹅掌藤、 九里香、福建茶、勒杜鹃、美丽针葵、散尾葵、棕竹、花叶栀子花、 金叶大花六道木、桢桐、石榴、 骨干树种 白兰、高山榕、海南蒲桃、大花五桠果、吊瓜树、假槟榔、三药槟 榔、棕榈、五月茶、重阳木、刺桐、鸡蛋花、苦楝、紫薇、红叶李、 小叶榄仁、杜鹃、红果仔、红绒球、假鹰爪、夹竹桃、软枝黄蝉、 硬枝黄蝉、红花继木、大红花、四季米仔兰、四季桂、希美丽、玉 叶金花、栀子、车轮梅、斑叶鹅掌藤、金凤花 一般树种 血桐、水石榕、竹柏、短叶罗汉松、荷花玉兰、南洋杉、枇杷、珊 瑚树、垂叶榕、橡胶榕、银桦、红千层、串钱柳、洋蒲桃、福木、 澳洲鸭脚木、幌伞枫、肉桂、阴香、砂糖椰子、狐尾椰子、酒瓶椰 子、三角椰子、董棕、老人葵、蒲葵、金山葵、短穗鱼尾葵、海枣、 麻楝、木棉、美丽异木棉、黄连木、大叶紫薇、沙梨、桃、黄葛榕、 落羽杉、柿树、铁刀木、复羽叶栾树、无患子、宫粉羊蹄甲、羊蹄 甲、大叶榄仁、金边黄槐、变叶木、红背桂、红桑、红乌桕、海桐、 狗牙花、七彩大红花、悬铃花、朱蕉、花叶假连翘、黄金叶、假连 翘、马缨丹、灰莉、含笑、茉莉花、尖叶木犀榄、山指甲、鹅掌藤、 九里香、福建茶、勒杜鹃、美丽针葵、散尾葵、棕竹、花叶栀子花、 金叶大花六道木、桢桐、石榴 公园绿地植物推荐名录 园 骨干树种 社区公园 尖叶杜英、白兰、珊瑚树、阿江榄仁、无忧花、假苹婆、大花五桠 果、樟树、吊瓜树、重阳木、刺桐、鸡冠刺桐、鸡蛋花、紫薇、红 叶李、黄葛榕、腊肠树、杜鹃、红果仔、红绒球、红花继木、黄虾 花、四季米仔兰、灰莉含笑、茉莉花、四季桂、龙船花、希美丽、 栀子、车轮梅 一般植物 蝴蝶果、血桐、杜英、乌榄、黄花夹竹桃、红苞木、乐昌含笑、观 光木、芒果、木荷、人心果、猫尾木、砂糖椰子、三药槟榔、老人 葵、蒲葵、五月茶、黄槿、白玉兰、二乔玉兰、紫玉兰、美丽异木 棉、大叶紫薇、宫粉羊蹄甲、黄槐、大叶榄仁、金边黄槐、硬枝黄 蝉、旅人蕉、花叶假连翘、黄金叶、鸳鸯茉莉、黄榕、红花油茶、 翅荚决明、苏铁、斑叶鹅掌藤、红穗铁苋、九里香、美丽针葵、散 尾葵、棕竹、红铁 骨干树种 血桐、红千层、海南蒲桃、洋蒲桃、水翁、假苹婆、短序润楠、肉 桂、阴香、樟树、潺槁木姜子、黄槿、乌桕、重阳木、鸡冠刺桐、 紫薇、桃、小叶榄仁、垂柳、宫粉羊蹄甲、黄槐 一般树种 蝴蝶果、小叶杜英、乌榄、美丽异木棉、大叶紫薇、构树、黄葛榕、 落羽杉、腊肠树、复羽叶栾树、无患子、蓝花楹、红花羊蹄甲、大 叶榄仁 骨干树种 白兰、高山榕、海南蒲桃、大花五桠果、吊瓜树、假槟榔、三药槟 榔、棕榈、五月茶、重阳木、刺桐、鸡蛋花、苦楝、紫薇、红叶李、 小叶榄仁、杜鹃、红果仔、红绒球、假鹰爪、夹竹桃、软枝黄蝉、 硬枝黄蝉、红花继木、大红花、四季米仔兰、四季桂、希美丽、玉 叶金花、栀子、车轮梅、斑叶鹅掌藤、金凤花 街旁绿地 专类公园 带状公园 66 第二部分 图纸 图 纸 目 录 01 区域位置图 21 近期规划建设公园分布图 02 区域绿道网关系图 22 惠环街道办公园绿地规划图 03 现状绿地分布图 23 惠环街道办 500 米见绿分析图 04 生态资源分析图 24 惠环街道办绿地率规划图 05 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图 25 陈江街道办公园绿地规划图 06 绿地规划布局图 26 陈江街道办 500 米见绿分析图 07 绿地管制图 27 陈江街道办绿地率规划图 08 规划分区图 28 潼侨镇公园绿地规划图 09 综合公园(市区级)绿地规划图 29 潼侨镇 500 米见绿分析图 10 社区公园绿地规划图 30 潼侨镇绿地率规划图 11 规划公园服务半径分析图 31 潼湖镇公园绿地规划图 12 带状公园绿地规划图 32 潼湖镇 500 米见绿分析图 13 街旁绿地规划图 33 潼湖镇绿地率规划图 14 规划 500 米见绿分析图 34 沥林镇公园绿地规划图 15 生产绿地规划图 35 沥林镇 500 米见绿分析图 16 防护绿地规划图 36 沥林镇绿地率规划图 17 附属绿地规划图 37 公园效果图 18 其他绿地规划图 38 道路绿化效果图 19 绿地率规划图 39 植物配置图 20 绿道规划图 第三部分 0 基础资料汇编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基础资料汇编 目 录 第一章 仲恺高新区概况 ............................................................. 1 1.1 地理位置 ....................................................................... 1 1.2 历史沿革 ....................................................................... 1 1.3 社会经济 ....................................................................... 1 1.4 城市性质 ....................................................................... 1 1.5 自然条件 ....................................................................... 1 第二章 现状绿地概况 ............................................................... 2 2.1 现状概况 ....................................................................... 2 2.2 城市公园绿地现状 ............................................................... 3 2.3 城市生产绿地现状 ............................................................... 4 2.4 城市防护绿地现状 ............................................................... 4 2.5 附属绿地 ....................................................................... 4 2.6 其他绿地 ....................................................................... 6 第三章 现状树种及古树名木 ......................................................... 6 3.1 现状植被概况 ................................................................... 6 3.2 现状古树名木 ................................................................... 6 1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基础资料汇编 290 亿美元。2010 年,仲恺高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51.6 亿元,同比增加 15%;工业总产值 1398 第一章 仲恺高新区概况 亿元,同比增加 15.2%;工业增加值 200 亿元,同比增加 15.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7 亿元,同 比增加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5 亿元,同比增加 16.5%;外贸出口 112.9 亿美元,同比增 1.1 地理位置 加 5%;税收总额 43 亿元。 仲恺高新区位于惠州市西南部,紧邻惠城区,属于深莞惠城市群区域核心,南靠深圳,西接 1.4 城市性质 东莞,毗邻广州、香港,区位优势明显;仲恺高新区临近广州、深圳、香港机场以及惠州港,区 珠三角以电子信息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珠三角东翼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中心,惠州市城市 内既有东西向京九铁路穿过,又有惠深高速、惠河高速、潮莞高速和粤湘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 同时正在建设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十分便利。 副中心,粤港澳休闲度假胜地及绿色农产品基地,环境优美、山水低碳新城。 1.2 历史沿革 1.5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 1992 年 11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 56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之一。高新区经国家科技部审定的规划面积为 8.8 平方公里,经 2005 年核减 1.74 平 高新区内低山丘陵分布较多,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紧邻东江,范围内最高点高程约 305.1 米, 方公里农田保护区后,政策区面积 7.06 平方公里。 最低点高程约 2 米,算术平均高程约 36.902 米,高点基本集中在北部山地。区内有钨矿、花岗岩、 三矾土、陶土、河沙、石灰岩等矿藏,但开发程度很低。除山体丘陵地区外,其他区域的坡度较 2010 年 2 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 缓,坡度在 5%以下的区域约占 51.8%。 决定》,赋予仲恺高新区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区)一级行政管理权限,建立高新区一级 财政管理体制。新成立的仲恺高新区包括“一区四园五镇”,“一区”是指现成立仲恺高新区,“四 (2)气候气象 园”是指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和留学人才发展基地; “五镇”包括陈江、惠环、沥林、潼侨和潼湖 5 个镇(街道) ,总面积 500 平方公里。 仲恺高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夏热多雨,年平均气温 22.4 ºC,极端最高气温 38.9ºC,极端最低气温-1.9ºC,多年平均降雨量 1751 毫米。常年主导风向夏 1.3 社会经济 季为东南风,冬季为东北风。全年无霜期 350 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相对湿度 78%, 日照时数 2023 小时,太阳总辐射值 122.0 千卡/cm2。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良好,惠州市在珠三角城镇体系规划中定 位为珠三角东部地区性中心城市,是东岸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粤东北地区的桥梁, (3)河流水系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网络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网络轴线与节点将对惠州市域经济的空间组 境内雨量充沛,多台风暴雨,多年平均降水量达 1690-2380mm,区内降水亦受山地影响,东 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珠三角城际轨道的建设,惠州经济将更紧密地融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 南侧逆风坡降水量在 2000mm 以上,背风坡多在 1500mm 以下,年降水量变差大,年内降水集中程 济一体化网络中。 度高,易产生旱、涝。降雨季为 4-9 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 82.4%。 2006-2010 年,仲恺高新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 4000 亿元,工业增加值 690 亿元,外贸出口 1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基础资料汇编 仲恺高新区内河网密布,水库众多,集水面积较大的主要有东江、潼湖湿地、观洞水库、黄 公顷,占绿地总面积的 3.72%;现状防护绿地面积约 281.62 公顷,占绿地总面积的 63.45%;现状 沙水库等。 附属绿地面积约 51.58 公顷,占绿地总面积的 11.62%;现状其他绿地面积约 30 公顷,占绿地总 面积的 6.76%。 其中,东江发源于江西省邬县桠簪岭,在龙川县流入广东,流经龙川、河源、惠州、博罗、 到东莞石龙入珠江三角洲,是规划区内主要的水系之一。潼湖湿地内有老沥、大沥、甲子河、东 阁河、下范沥、东楼河等六条溪流注入湖区,通过上沥、大海沥流入东江。 第二章 现状绿地概况 2.1 现状概况 名称 面积(公顷) 占绿地总面积比例 公园绿地 G11 生产绿地 G12 防护绿地 G13 附属绿地 G14 其他绿地 G14 总计 64.17 16.5 281.62 51.58 30 443.87 14.46% 3.72% 63.45% 11.62% 6.76% 100.00% (3)水域 仲恺高新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约 55.34 平方公里,2013 年常住人口约 43.1 万人,人均建设用 仲恺高新区内水系充沛,北部东江和观洞水库水源充沛。同时,区域内还分布有零星水系水 地指标约 128.4 平方米/人,高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规定“城市建设用地 库等,是构成整个区域景观的支撑体系。 的人均指标应控制在 105~120 平方米”的要求 仲恺高新区内水域面积为 3275.26 公顷。主要包括东江、观洞水库、梧村水库、黄沙水库等 总体上说,仲恺高新区城镇建设空间发展极为不均,由于建设发展历史、道路交通条件以及 水系和水塘。其中水系面积为 1899.53 公顷,水塘面积为 1375.73 公顷,水库情况详见下表。 惠城区辐射等的原因,仲恺高新区内惠环、陈江街道办的城镇建设的密集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表 2.1 城镇建设侵占、割裂了原有的“绿色”地貌。西部与北部的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建设片区的空间 独立性比较明显,建设区外围的山林地基本得到保持。 (1)现状水域 重要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有潼湖湿地、观洞水库、狮子围山、花果山、梧村水库和密集的水 系,这些资源和北部的东江共同构成仲恺高新区基本生态条件。 (2)现状绿地 现状绿地由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构成,总用地面积 443.83 公顷,人均绿地面积 10.30 平方米/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49 平方米/人。 其中,现状公园绿地面积约 64.17 公顷,占绿地总面积的 14.46%;现状生产绿地面积约 16.5 2 水库情况统计表 水库名称 水库规 模 所在镇 办 集雨面积 (km2) 总库容(万 m3) 正常水位 (米) 正常库容 (万m3) 死水位 (米) 死库容(万 m3) 观洞水库 中型 潼湖镇 41.60 6100 20.00 3545 11.50 715 黄沙水库 中型 陈江办 21.50 2000 36.5 1480 26.5 30 石鼓水库 小(一) 沥林镇 17.00 835.00 201.70 602.00 182.00 20.5 黄皮岭水库 小(一) 沥林镇 6.20 322.0 43.70 268.00 28.2 0.5 梧村水库 小(一) 陈江办 58.7 940 17 605 11.6 35 石颈水库 小(一) 陈江办 1.65 108 37.80 76 26 4 幸福水库 小(一) 陈江办 2.6 187 32.5 127 25.6 35 大坑水库 小(二) 潼湖镇 2.37 47 16.20 14.10 14 12.26 黄屋水库 小(二) 潼湖镇 1.14 27.0 17.80 13.30 14.55 0.5 水坑水库 小(二) 潼湖镇 3.50 22.50 34.70 11.80 25.9 0.5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基础资料汇编 南坑水库 小(二) 潼侨镇 1.2 12 20.10 11.10 屋场水库 小(二) 潼侨镇 1.60 10.60 18.30 8.40 18.3 1.5 湿地中心区、绿化给排水工程、LED 照明和休息点等配套设施工程。现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 0.3 使用。 (4)农林用地 潼侨公园位于潼侨镇,陈潼大道东面,现状用地面积约 10 公顷,是对原中心广场、茶山公园 进行升级改造而形成的。潼侨公园分广场集散区、运动娱乐区、花林草坪休闲体验区、山林康体 仲恺高新区内农林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农林用地面积为 18722.68 公顷,占 游憩区、茶文化休闲体验区五个功能区,是集生态休闲、运动健身和茶文化、侨文化体验为一体 重点规划区的 64.49%,人均面积为 434.40 平方米/人。 的综合性主题公园,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仲恺高新区林业资源丰富,地面植被可以分为林木、果树、灌木、地上植被等树种。林木主 森林公园位于沥林镇新镇开发区内,紧依惠樟公路,计划建设面积约 113.33 公顷,是以休闲 要有松科、杉科、樟科、木麻黄科和竹科,乡土树种多为大叶桉、小叶桉、大叶樟、鸭脚木、三 健身娱乐观光旅游为特色的森林公园,预计 2016 年建成投入使用。 角枫、乌柏、酸枣、禾木、紫棱树、马蹄夹等,引种的有大力楠、绿楠、麻棟、南洋楹、黄粱木、 树菠萝等热带树种也均能正常生长。灌木常见的有岗松、野牡丹、算盘子。果树有荔枝、橙、柑、 (2)社区公园(G12) 桔、龙眼、芒果等。地上植被以芒萁、芒草、茅草为主。 仲恺高新区现有社区公园 5 处,总用地面积约 21 公顷。 耕地主要分布在潼湖镇地形平坦处、陈江街道北部及西北部、潼侨镇南部和沥林镇地形平坦 其中:风华丽都社区公园位于陈江大道旁,现状用地面积约 7 公顷;富川瑞园社区公园位于 处,同时,惠环街道办现状有极少量耕地。 仲恺大道惠环段 303 号,现状用地面积约 3.2 公顷;半山名苑社区公园位于和畅五路与惠风七路 园地主要分布在陈江街道的北部及西北部、潼侨镇的南部和西北部。 交汇处,现状用地面积约 5 公顷;荷兰小城位于仲恺新区陈江街道五一村,现状用地面积约 3.2 公顷;现状用地面积约 5 公顷;金宝家园位于和畅五路,现状用地面积约 2.6 公顷。 2.2 城市公园绿地现状 (3)专类公园(G13) 仲恺高新区现状公园绿地主要有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和街头绿地等四类,总用地 仲恺高新区现状无专类公园。 面积约 64.17 公顷。 (1)综合公园(G11) (4)带状公园(G14) 仲恺高新区现有综合公园共 3 处(含计划建设) ,分别为仲恺公园,潼侨公园和森林公园,总 仲恺高新区现有带状公园 11 处,总用地面积约 16.23 公顷。其中:惠民小游园位于和畅三路, 现状用地面积约 1.59 公顷;乐民小游园位于仲恺大道海关前,现状用地面积约 2.32 公顷。 用地面积约 26.91 公顷(未计算森林公园)。 (5)街旁绿地(G15) 仲恺公园位于惠环街道办,惠风七路北侧,规划用地面积约 16.91 公顷,分两期进行实施, 一期用地面积 59302 平方米,主要建设文化广场、绽放广场、儿童游乐场、音乐喷泉、大型 LED 仲恺高新区现有街旁绿地 1 处,为企岭公园,位于沥林企岭村委会。用地面积约 0.03 公顷。 景墙、雕塑、地下室人防工程、高压线下地迁改、休闲休息配套区等工程,二期主要建设绿道、 3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基础资料汇编 表 2.3 现状公园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表 2.2 类别名称 G11 G12 G13 G14 G15 综合公园 社区公园 专类公园 带状公园 街旁绿地 现状公园绿地汇总表 公园名称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仲恺公园 惠风七路 16.91 潼侨公园 森林公园(计划) 潼侨镇陈潼大道东面 沥林镇公路北 10 113.33 风华丽都 陈江大道旁 7 富川瑞园 仲恺大道惠环段 303 号 3.2 半山名苑 和畅五路与惠风七路交汇处 5 荷兰小城 仲恺新区陈江街道五一村 3.2 金宝家园 和畅五路 2.6 — — — 惠民小游园 和畅三路 1.59 乐民小游园 仲恺大道海关前 2.31 无 和畅二路 1.79 无 和畅四路 0.97 无 惠风三路 0.20 无 惠风四路 1.14 无 惠风五路 1.16 无 惠风七路 4.32 无 惠风东一路 1.32 无 惠风东二路 1.00 无 企岭公园 十五路号路 企岭村委会 0.43 0.03 备注 现状生产绿地统计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面积(公顷) 1 青春苗圃场 陈江青春村 6.5 2 梧村苗圃场 陈江梧村 10 2.4 城市防护绿地现状 仲恺区现状防护绿地主要分布于沥林,沿京九铁路和潮莞高速两侧布置,总用地面积约 281.62 公顷。 表 2.4 — 现状防护绿地统计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面积(公顷) 1 沥林镇生态景观林带 潮莞高速 191.62 2 沥林镇生态景观林带 京九铁路 90 2.5 附属绿地 仲恺区现状附属绿地由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四类构成。 (1)居住绿地(G41) 仲恺高新区现状居住绿地是指内居住用地内的附属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 注: 建绿地和小区道路绿地等,总用地面积约 5.1 公顷。现状居住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综合公园(G11)是指区域级(镇、区级),向公众开发,规模较大的公园; 社区公园(G12)是指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内的附属公园; 表 2.5‐1 居住区绿地现状统计表 专类公园(G13)主要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文化公园、风景名胜区公园和游乐公园等; 带状公园(G14)是指沿城市道路,城墙、水体等有一定休憩设施的狭长型绿地; 街旁绿地(G15)是指主要城市道路两侧预留的独立成片的绿地。 2.3 城市生产绿地现状 仲恺区现状生产绿地主要分布于陈江街道办南部,共两处,分别位于青春村和梧村,总用地 面积约 16.5 公顷。 4 序号 名称 总面积 绿地面积(㎡) 绿地率 1 光耀荷兰小区 250000 平方米 28000 12% 2 华清园 15000 平方米 3000 23% 3 家华名都花园 50000 平方米 5000 10% 4 风华丽都 50000 平方米 8000 15% 5 凯欣苑 33000 平方米 7000 14% 备注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基础资料汇编 成详见下表: (2)公共设施绿地(G42) 附表 2.5‐4 仲恺高新区现状公共设施绿地主要由行政办公用地、教育用地和商业用地三类附属绿地构成, 总用地面积约 16.08 公顷。现状公共设施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附表 2.5‐2 公共设施绿地现状统计表 序号 单位名称 面积(㎡) 绿地面积(㎡) 绿地率 1 陈江街道办事处 30000 20000 67% 2 陈江派出所 15000 6000 40% 3 仲恺中学 95000 40000 42% 4 郦城水岸商住区 32738 9821.4 约 30% 5 格林童话商住区 10649 31949.1 约 30% 6 郦城水岸商住区 32738 9821.4 约 30% 7 格林童话商住区 10649 3194.1 约 30% 8 丽景湾山庄 100000 40000 40% 备注 绿地率 1 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100000 10000 10% 2 晋煜灯饰厂 50000 30000 60% 3 大欣集团(1‐8 区) 170000 40000 23% 4 大欣集团(9 区) 480000 85000 18% 5 蔚盛集团 140000 46000 33% 面积(公顷) 1 陈江大道 陈江 7 2 五一大道 陈江 2.5 3 曙光路 陈江 0.2 4 白云路 陈江 0.2 备注 (4)道路绿地(G46) 仲恺高新区现状道路绿地主要分布于陈江办事处,总用地面积约 9.9 公顷。现状道路绿地构 5 主要道路绿化现状统计表 序号 道路名称 行道树种类 断面宽度 (㎡) 1 曙光路 小叶榕 4.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主要工厂附属绿地现状统计表 总面积(㎡) 绿地面积(㎡) 位置 附表 2.5‐5 现状工业绿地构成详见下表: 单位名称 名称 山榕为主。现状道路绿化构成详见下表: 仲恺高新区现状工业用地主要分布于惠环街道办和陈江街道办内,总用地面积约 20.5 公顷。 序号 序号 现状道路绿化主要集中在陈江,惠环街道办中心地区,行道树以本地的小叶榕、细叶榕、高 (3)工业绿地(G43) 附表 2.5‐3 道路绿地现状统计表 仲恺大道 小叶榕 金湖路 小叶榕 银岭路 小叶榕 陈甲路 大叶榕 陈江大道 盆架子 罗大路 小叶榕 大新路 小叶榕 和畅二路(仲恺大道~惠风七路) 细叶榕 和畅三路(惠风三路~惠风七路) 盆架子 和畅四路(仲恺大道~惠风五路) 美丽异木棉 和畅五路(惠风一路~惠风七路) 细叶榕 和畅六路(仲恺大道~惠风四路) 细叶榕 和畅六路(惠风六路~惠风七路) 高山榕 和畅七路(仲恺大道~惠风五路) 盆架子 惠风三路(和畅三路~和畅二路) 盆架子 惠风三路(和畅五路~和畅四路) 盆架子 惠风四路(和畅六路~和畅五路) 高山榕 惠风四路(和畅五路~和畅二路) 高山榕 惠风五路(和畅七路~和畅三路) 樟树 惠风六路(和畅六路~和畅四路) 国庆花 惠风七路(和畅六路~和畅二路) 盆架子 惠风二路(和畅二路~惠河高速) 盆架子 和畅东三路(惠风东一路~惠风东二路) 樟树 和畅东四路(惠风东一路~惠风东三路) 细叶榕 4 5 5 2-6 1.5 3 5 隔车带面 积(㎡) 绿地 率(%) 绿化覆 盖率(%)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26 27 28 29 30 31 32 基础资料汇编 和畅东五路(惠风东一路~惠风东三路) 惠风东一路(索尼厂门口~和畅东二路) 和畅东二路(和畅东七路~和畅东二路) 和畅西二路(惠风西二路~仲恺大道) 和畅西三路(仲恺大道~惠风西一路) 惠风西二路(和畅西五路~和畅西一路) 惠风西五路(和畅西三路~和畅西一路) 高山榕 细叶榕 樟树 樟树 大王椰 樟树 樟树 第三章 现状树种及古树名木 3.1 现状植被概况 仲恺高新区林业资源丰富,地面植被可以分为林木、果树、灌木、地上植被等树种。林木主 要有松科、杉科、樟科、木麻黄科和竹科,乡土树种多为大叶桉、小叶桉、大叶樟、鸭脚木、三 2.6 其他绿地 角枫、乌柏、酸枣、禾木、紫棱树、马蹄夹等,引种的有大力楠、绿楠、麻棟、南洋楹、黄粱木、 仲恺高新区除上述绿地外,现状还有风景林地和湿地等其他绿地种类。 树菠萝等热带树种也均能正常生长。灌木常见的有岗松、野牡丹、算盘子。果树有荔枝、橙、柑、 桔、龙眼、芒果等。地上植被以芒萁、芒草、茅草为主。 (1)风景林地 3.2 现状古树名木 仲恺高新区现状风景林地共 1 处,位于陈江街道办白屋山头,靠近银湖路,现状用地面积约 30 公顷。 根据调查统计,仲恺高新区古树名木共分三批,共计 66 株。其中:第一批古树名木 42 株, 表 2.6‐1 包括 1 株二级古树和 41 株三级古树;第二批古树名木 6 株,包括 1 株二级古树和 5 株三级古树; 风景林地现状统计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用地面积 1 白屋山头 陈江银湖路旁 30公顷 第三批古树名木 20 株,包括 10 株三级古树和 10 株古树后备资源。 备注 仲恺高新区古树名木主要分布于陈江街道办和潼侨、潼湖、沥林三个镇。种类主要有细叶榕、 香樟、荔枝、龙眼、貂皮樟、鼠刺、榕树、木棉、杨桃树、水翁树、秋枫树等。 (古树名木详细信 (2)湿地 息参见下表) 表 3.2‐1 仲恺高新区现状湿地位于规划区西侧,共 2 处,分别为潼湖湿地和沥林镇湿地,其中潼湖湿 地位于潼湖镇南侧,潼侨镇西侧;沥林镇湿地位于沥林北侧的埔心。现状湿地构成详见下表: 附表 2.6‐2 湿地现状统计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1 潼湖湿地 潼湖南侧,潼侨镇西侧 2 沥林镇湿地 沥林埔心 用地面积 备注 6 古树名木现状一览表(第一批) 编 号 树 名 科 别 树 龄 古树级别 古树所在地点 9014173 9014174 9014175 9014176 9014177 9014178 9014179 9014180 9014181 9014182 9014183 9014184 细叶榕 细叶榕 龙眼 荔枝 细叶榕 细叶榕 貂皮樟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桑科 桑科 无患子科 无患子科 桑科 桑科 樟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110 15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陈江办事处东升村洪村组 陈江办事处石圳村新屋组 陈江办事处幸福村下迳组 陈江办事处东升村洪村组 陈江办事处东江村何岗组 陈江办事处东江村东楼组 陈江办事处东江村矮岭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蔡工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新圩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新屋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新屋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老围组 惠州仲恺高新区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3‐2030 年) 9014185 9014186 9014187 9014188 9014189 9014190 9014191 9014192 9014193 9014194 9014195 9014196 9014197 9014198 9014239 9014240 9014241 9014242 9014243 9014273 9014274 9014275 9014276 9014277 9014278 9014279 9014280 9014281 9014293 9014294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五月茶 鼠刺 水瓮 细叶榕 细叶榕 牛乳树 细叶榕 细叶榕 荔枝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细叶榕 香樟 细叶榕 荔枝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大戟科 鼠李科 桃金娘科 桑科 桑科 山榄科 桑科 桑科 无患子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樟科 桑科 无患子科 表 3.2‐2 编 号 9014340 9014341 9014342 9014343 9014344 9014345 树 名 榕树 榕树 榕树 水翁 榕树 木棉 科 别 桑科 桑科 桑科 桃金娘科 桑科 木棉科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15 110 120 110 200 110 100 300 200 140 170 140 130 110 120 150 130 150 100 100 基础资料汇编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表 3.2‐2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老围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老围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梧村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梧村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梧村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后坡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后坡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后坡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后坡组 陈江办事处青春村新店组 陈江办事处社溪村月明组 陈江办事处社溪村月明组 陈江办事处社溪村宝岗组 陈江办事处陈江村白云组 潼湖镇新光村墩头组 潼湖镇三和村三和组 潼湖镇代瑁村代瑁组 潼湖镇琥珀村琥珀组 潼湖镇岗里村岗里组 沥林镇罗村罗村组 沥林镇泮沥村煮布组 沥林镇泮沥村塘下组 沥林镇罗村罗村组 沥林镇罗村罗村组 沥林镇罗村翟屋组 沥林镇泮沥村塘下组 沥林镇布仔村丹溪组 沥林镇布仔村连光组 陈江办事处东江村何岗组 陈江办事处陈江村大坝组 古树名木现状一览表(第二批) 树龄 20 200 400 100 100 100 古树级别 三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古树所在地点 陈江镇 澄海村 堤塘组 陈江镇 澄海村 堤塘组 陈江镇 澄海村 堤塘组 陈江镇 澄海村 堤塘组 陈江镇 社溪村 陈屋组 陈江镇 社溪村 下郎组 7 古树名木现状一览表(第三批) 编 号 树 名 科 别 树 龄 古树级别 古树所在地点 9070001 9070002 9070003 9070004 9070005 9070006 9070007 9070008 9070009 9070010 9070011 9070012 9070013 9070014 9070015 9070016 9070017 9070018 9070019 9070020 榕树 榕树 杨桃树 杨桃树 水翁树 榕树 榕树 樟树 榕树 榕树 榕树 榕树 水翁树 榕树 龙眼 秋枫树 细叶榕 榕树 白木香 柈椿树 桑科 桑科 酢浆草科 酢浆草科 桃金娘科 桑科 桑科 樟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桑科 桃金娘科 桑科 无患子科 大戟科 桑科 桑科 瑞香科 未知 100 100 100 100 100 120 150 130 100 125 118 108 80 70 80 95 75 50 75 55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后备资源 后备资源 后备资源 后备资源 后备资源 后备资源 后备资源 后备资源 陈江街道办东江村 陈江街道办青春村 陈江街道办青春村 陈江街道办青春村 陈江街道办青春村 陈江街道办胜利村 陈江街道办胜利村 沥林镇森林公园门口 潼侨镇宏村 潼侨镇金星村河背小组 潼侨镇金星村老围小组 潼侨镇金星村邓村坎小组 陈江街道办东江村 陈江街道办东江村 陈江街道办青春村 沥林镇企岭村 沥林镇企岭村牛辽背 潼侨镇宏村 潼侨镇学溪居委会学溪小组 潼侨镇学溪居委会学溪小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