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寒兰育苗技术规程

看我口型:Gun10 页 529.339 KB下载文档
寒兰育苗技术规程寒兰育苗技术规程寒兰育苗技术规程寒兰育苗技术规程寒兰育苗技术规程
当前文档共10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寒兰育苗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62 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2038—2021 寒兰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Cymbidium kanran 2021 - 12 - 29 发布 2022 - 03 - 29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5/T 2038—202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1 5 生产设施 ........................................................................... 1 6 种苗繁殖 ........................................................................... 2 7 栽培管理 ........................................................................... 4 8 档案管理 ........................................................................... 5 附录 A(资料性) 寒兰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 6 附录 B(资料性) 寒兰育苗档案记录表 ................................................... 7 I DB35/T 2038—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福州市于山风景名胜公园管理处、 福建连城兰花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远东国兰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东辉、兰思仁、陈进燎、何碧珠、刘仲健、艾叶、王勇、刘江枫、陈世品、 汪长水、周育真、吴沙沙、翟俊文、李明河、陈少敏、饶春荣、朱尾银、徐建球、郝杨、陈桂珍、黄捷、 石晓玲、刘钰颖、涂松、徐喆。 II DB35/T 2038—2021 寒兰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寒兰(Cymbidium kanran)育苗技术的生产设施、种苗繁殖、栽培管理和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寒兰的种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1589—2000 花卉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根状原球茎 rhizomes-like protocorm 种子经诱导萌发的具有明显节和节间,能长出幼芽和根系的横生肉质茎。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C值:可溶性盐浓度(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S:MS培养基(MS culture medium) NAA:萘乙酸(Naphthaleneacetic Acid) 6-BA: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5 生产设施 5.1 5.1.1 温室与简易拱棚 温室 2 2 宜采用钢架塑料薄膜温室,东西走向,面积以1 000 m ~1 200 m 为宜。地面用粗砂铺盖,并设置 活动遮阳网、装置喷雾设施、加(降)温设施、通风排气设施等。 1 DB35/T 2038—2021 5.1.2 简易拱棚 用钢管、竹木等作骨架,拱高约2.5 m,用遮光度为60%~70%的遮阳网覆盖,以能卷动调节为宜。 地面用粗砂铺盖,春夏季应在棚内加塑料薄膜防雨。 5.2 盆架 用于放置硬塑兰盆(塑料盆、素烧盆、紫砂盆等)的盆架,根据兰盆口径的大小调整支架间距;用 于摆放软质营养体的盆架,则应在支架上铺设钢丝网。盆架以宽1.2 m~1.5 m、高0.7 m~1.0 m为宜, 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6 种苗繁殖 6.1 分株繁殖 6.1.1 兰丛选择 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单丛6个假鳞茎及以上的植株。 6.1.2 分株时间 新芽萌发前1~2周或成株花凋谢后1~2周进行。 6.1.3 分株步骤 清除基质,从假鳞茎连接处以3个及以上假鳞茎为单位,分成若干丛;去除烂根和枯叶,用多菌灵 500倍液浸泡根系和伤口8 min~10 min,置阴凉处晾至根系稍软时上盆。 6.1.4 6.1.4.1 上盆 兰盆选择 兰盆以盆壁有透气孔的专用兰盆为宜,宜选用硬塑兰盆和软塑营养钵。 6.1.4.2 基质选择 基质宜用腐殖土、腐叶土、泥炭土、珍珠岩、树皮、水苔、陶粒、小河卵石、小碎石等配制。 6.1.4.3 基质消毒 基质要进行消毒灭菌。高温天气将基质摊在水泥地上暴晒5 d~7 d,或高温熏蒸消毒。 6.1.4.4 pH 值调节 配制好的基质pH值应控制在5.5~6.5之间。pH值小于5.5可用石灰调节,pH值大于6.5则可用硫磺粉、 过磷酸钙、硫酸亚铁调节。 2 DB35/T 2038—2021 6.1.4.5 方法 用碎石、小河卵石等铺垫盆底充作排水层,约占盆高的五分之一。将分株苗老假鳞茎靠盆边、生长 点居中放入盆内。理顺根系,填入配制好的基质,边填边拍盆壁促其密实,固定植株,基质填至假鳞茎 的基部为宜,离盆口1 cm~2 cm。上盆后应浇透定根水。 6.2 播种繁殖 6.2.1 蒴果采收及保存 人工授粉后蒴果表皮由绿色转为黄色且尚未裂开时采收。蒴果采摘后应随即播种,如需保存可用75% 酒精擦拭蒴果表面,放入牛皮纸袋,置于4 ℃冰箱内冷藏。 6.2.2 蒴果灭菌 将蒴果放在烧杯中,加少量洗衣粉,用流水冲洗干净,纯净水冲洗2~3遍后;将洗净后的蒴果移至 无菌操作台内,先用75%酒精浸泡10 s~15 s,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5%次氯酸钠浸泡10 min~15 min, 无菌水冲洗3~5次备用。用无菌滤纸吸干蒴果表面水分。 6.2.3 播种 在无菌条件下,用解剖刀剖开蒴果,将种子播种在固体培养基上,暗培养25 d~30 d后转至光培养, 光照强度500 lx~1 000 lx、光照时间(5 h~8 h)/d、培养温度23 ℃±2 ℃。培养基配方的主要成 分为:基本培养基(1/4 MS)、细胞分裂素(6-BA)1.5 mg/L~3.0 mg/L、生长素(NAA)0.2 mg/L~ 0.5 mg/L、蔗糖25 g/L~30 g/L、琼脂6.5 g/L~7.0 g/L,pH值为5.8。 6.2.4 分化培养 将诱导出的根状原球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促其叶芽分化和根系形成。培养基配方的主要成分为: 基本培养基(1/2 MS)、细胞分裂素(6-BA)1.5 mg/L~2.0 mg/L、生长素(NAA)0.1 mg/L~0.4 mg/L、 蔗糖25 g/L~30 g/L、琼脂6.5 g/L~7.0 g/L,pH值为5.8。 6.2.5 炼苗移栽 苗的根数达到1~3条、根长1 cm~3 cm时,连同培养瓶一起从培养室转移到炼苗棚,用遮光度为 60%~70%的遮阳网覆盖,闭口炼苗7 d~15 d,开口炼苗1 d~2 d,炼苗温度为20 ℃~30 ℃。用清水 冲洗干净根部残留培养基,置阴凉处晾干至根系发白,移栽到装有泥炭或细碎松树皮等介质的营养钵中, 注意保温、保湿与遮光。 6.3 茎尖繁殖 6.3.1 外植体选取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的侧芽为外植体。 6.3.2 外植体消毒 将外植体放在烧杯中,加少量洗衣粉,用流水冲洗干净,纯净水冲洗2~3遍后将材料置超净工作台 内用75%酒精浸泡10 s~20 s,用10%次氯酸钠浸泡消毒10 min~15 min,无菌水冲洗3~5遍备用。 3 DB35/T 2038—2021 6.3.3 诱导培养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置于培养皿上,剥出茎尖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建议培养基 配方组成:基本培养基(MS)、细胞分裂素(6-BA)1.0 mg/L~1.5 mg/L、生长素(NAA)2 mg/L~3 mg/L、 蔗糖25 g/L~30 g/L、琼脂6.5 g/L~7.0 g/L、活性炭粉2 g/L,pH值为5.4~5.8,每瓶接1芽。先 暗培养8 d~10 d后转至光培养,光照强度1 000 lx~1 500 lx,光照时间(10 h~12)/d,培养温度25 ℃ ±2 ℃。 6.3.4 增殖培养 根状原球茎形成后,切割成大小一致的茎段转入增殖培养基。培养基配方的主要成分为:基本 培养基(1/2 MS)、细胞分裂素(6-BA)0.5 mg/L~1.5 mg/L、生长素(NAA)0.5 mg/L~1.5 mg/L、 蔗糖25 g/L~30 g/L、琼脂6.5 g/L~7.0 g/L、活性炭粉2 g/L,pH值为5.8。光照强度1 000 lx~1 500 lx,光照时间(10 h~12)/d,培养温度25 ℃±2 ℃。 6.3.5 分化培养 将增殖后的根状原球茎转入分化培养基,促其叶芽分化和根系形成。培养基配方的主要成分为:基 本培养基(1/2 MS)、细胞分裂素(6-BA)1.0 mg/L~2.5 mg/L、生长素(NAA)0.1 mg/L~1.0 mg/L、 蔗糖25 g/L~30 g/L、琼脂6.5 g/L~7.0 g/L,pH值为5.8。光照强度1 000 lx~1 500 lx,光照时间 (10 h~12)/d,培养温度25 ℃±2 ℃。 6.3.6 炼苗移栽 按照6.2.5的规定执行。 7 栽培管理 7.1 环境控制 7.1.1 光照 小苗遮阴度在75%~80%,中大苗遮阴度在60%~70%。 7.1.2 温度 适宜生长温度为18 ℃~25 ℃。当气温高于30 ℃时,应采取遮阳、喷雾、通风、水帘等降温措施; 气温低于3 ℃,则应采取加热或保温措施。 7.1.3 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应调控在60%~70%之间,保持通风透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55%时,应采取喷雾等增 湿措施。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5%时,可通过通风降湿。 4 DB35/T 2038—2021 7.2 水分管理 7.2.1 原则 宜小水湿润根系,微雾滋润茎叶;不干不浇,浇必浇透;并做到夏秋不过干,冬春不过湿,切忌盆 内积水。 7.2.2 水质 清洁水源,pH值5.5~6.5,EC值小于0.5 mS/cm。 7.2.3 浇水时间 炎热季节应在10:00前或16:00后进行,寒冷季节应在中午前后进行。 7.3 施肥 7.3.1 施肥原则 以薄肥勤施为原则。氮、磷、钾配比宜为:幼苗期3:1:1,营养生长期1:1:1,生殖生长期1:3:1。 7.3.2 肥料选择 以兰花专用肥为宜,亦可用缓效肥或菌肥。 7.3.3 施肥时间 营养生长旺盛期每周一次,三伏天和阴雨天不宜施肥,半休眠或休眠状态下停止施肥。施肥在16:00 后进行。 7.3.4 施肥方法 基肥多用兰花专用肥,在上盆栽植时,拌入基质中。追肥用腐熟液肥或缓效肥,有机肥应经充分发 酵后稀释5~10倍使用,缓效肥洒在基质面上。 7.4 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为原则。主要种类、发生时间、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农药的使用 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8 档案管理 建立生产管理档案,记录配制培养基时间、配方、接种继代代数、炼苗时间、炼苗成活率、种植地 点、种植时间、浇水次数、施肥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记录内容见附录B。 5 DB35/T 2038—202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寒兰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寒兰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寒兰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名称 发生时间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叶片出现若干暗褐色或浅灰色小 注意通风透光;剪除、烧毁感染病叶;用50%多菌灵 炭疽病 5月上旬~11月下旬。点,逐步扩展呈圆形或椭圆形大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斑,病斑处分布黑色小点。 茎基部渗透黄色流水病斑,不久 白绢病 高温多雨季节。 出现白色菌丝向周圈蔓延,菌丝 密集,缠绕茎基部。 叶枯病 高温多雨季节。 而扩展到假鳞茎,致兰株腐烂死 亡。 病毒病 介壳虫 蓟马 圈蔓延,菌丝密集,缠绕茎基部。 除病株重植,用80%农用链霉素稀释800~1 000倍、 20%噻菌铜悬浮剂800倍液、20%噻枯唑500倍液喷洒。 病毒寄生植物细胞内,叶片失绿,发现病株立即烧毁,消灭传毒病虫,防止刀具传染, 7~11月份发病高峰。 导致植株衰弱,甚至死亡。 改善干燥闷热环境等。 水湿过重又不通风时 多寄生叶片,叶背多于叶面。吮 发生。 吸液汁,成虫有白色介壳。 人工清除或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0倍液、25% 啶虫·毒死蜱微乳剂2 000~3 000倍液,2%阿维菌 素3 000倍液等杀灭。 一年发生多代,5~6 以若虫和成虫刺吸叶芽、花蕊的 用2%阿维菌素3 000倍液、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 月份下旬为害严重。 液汁,致幼苗、花瓣卷缩、干枯。剂1 500倍﹢5%虱螨脲乳油1 000倍等农药喷洒。 一年可发生20多代, 螨类 茎基部渗透黄色流水病斑,不久出现白色菌丝向周 及时剪除病叶、清理落叶。用80%代森锰锌600倍液、 叶基部、叶尖突现褐色小斑,后 75%百菌清600~8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600~800 6月上旬~12月下旬。 迅速扩大,致使兰叶大面积干枯。 倍等喷洒防治。 先是蘖芽处出现水渍状病斑,继 软腐病 600~800倍液喷杀。 7~8月份干旱少雨为 害严重。 吸食叶片养分,严重时整片叶带 黄、脱落。传播病菌、病毒。 剪去虫叶,用1.8%阿维菌素1 400倍液、2.5%鱼藤酮 400倍液、克螨特(73%炔螨特)2 000~3 000倍液、 500 g/L溴螨酯1 000~1 500倍液等农药喷杀。 采取“挑治苗蚜、主治穗蚜”的策略。当田间百株 蚜虫 4~5月份为繁殖高峰 常成群危害嫩叶、花蕾等,以若 蚜量达500头、益害比大于1:500时,每亩用25%蚜螨 期。 虫、成虫刺吸汁液且会传播病毒。清乳油50 ml,或吡虫啉系列产品1 500~2 000倍液 喷雾。 蜗牛与蛞蝓 6 多在阴雨天和夜间活 啃食兰苗幼芽、嫩叶、花瓣,还 动。 会传播病原。 夜间20:00以后人工捕杀,80%四聚乙醛粉剂500倍 液,50%沙螺胺乙醇胺盐300倍液夜间喷洒。撒生石 灰预防。 DB35/T 2038—2021 B B 附 录 B (资料性) 寒兰育苗档案记录表 寒兰育苗档案记录见表B.1。 表B.1 寒兰育苗档案记录表 生产档案号: 品种名称 育苗面积 项目 时间 负责人 情况说明(品名、用量、稀释倍数) 前期准备 苗间管理 苗间施肥情况 肥料名称 施肥方法 施肥时间 面积(亩) 总用量 稀释倍数 天气 责任人 稀释倍数 天气 备注 病虫害防治情况 农药名称 施药方法 施药时间 用量/亩 总用量 防治对象 技术员 责任人 种苗扩繁 培养配方 诱导培养 品种名 接种瓶数 萌芽瓶数 培养时间 培养环境 负责人 品种名 接种瓶数 萌芽瓶数 培养时间 培养环境 负责人 品种名 接种瓶数 萌芽瓶数 培养时间 培养环境 负责人 品种名 接种瓶数 萌芽瓶数 培养时间 培养环境 负责人 培养配方 增殖培养 培养配方 分化培养 培养配方 生根培养 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