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脱毒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DB1311 B05 衡 水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11/ T103—2016 春播脱毒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2016 - 12 - 26 发布 衡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1 - 01 实施 发 布 DB1311/ T103—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衡水市农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衡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索艳青、王彦荣、秦娜、曹雪梅、刘亮、于翠娥、王志杰、杨志敏、常冬梅、 张莹、魏俊转。 I DB1311/ T103—2017 春播脱毒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春播脱毒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栽培管理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衡水市境内春播脱毒甘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00 甘薯脱毒种薯 3 术语和定义 3.1 脱毒种薯(苗) 应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经检测确认不带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 、 甘薯褪绿斑病毒 (SPCFV)的脱毒试管苗,经脱毒种薯繁育体系逐代扩繁和检疫的符合 NY/T 1200 标准的各级种薯(苗) 。 3.2 炼苗 采苗前,逐渐降低保护程度,使薯苗适应大自然环境的过程。 3.3 提蔓 为防止茎蔓在异常环境条件下产生不定根,采用轻轻提起茎蔓,再放回原处,从而抑制茎蔓、叶徒 长的农艺措施。 4 品种选择及种薯处理 4.1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不同,选用已登记的、品质优良、适应性强、高产优质的甘薯品种。 4.2 精选种薯 1 DB1311/ T103—2017 种薯的选取应符合NY/T 1200的规定,具有原品种特征、薯形端正、表皮光滑、大小均匀的薯块。 4.3 种薯处理 种薯处理分以下两种情况: a) 温汤浸种:将水温控制在 51℃~54℃浸种 10 min。 b) 药剂浸种: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甲基硫菌灵 500 倍液浸种 10 min,然后取 出摆入苗床。 5 育苗及苗床管理 5.1 育苗 育苗采用小拱棚形式,在定植前30d左右,一般于3月中下旬开始。排薯时采用斜放法,大小薯分开 排放,种薯头部和阳面向上,保持上齐下不齐,每平方米排薯20 kg~25 kg为宜。 5.2 苗床管理 5.2.1 排种到出苗阶段 温度控制在26℃~35℃,促进种薯萌发。 5.2.2 出苗到采苗阶段 苗床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25℃~28℃。当秧苗高达10 cm~15 cm时,开始通风。采苗前5d~6d 浇一次大水,以后停止浇水,进行蹲苗。采苗前3d,将床膜揭开,把床温降到20℃~22℃左右炼苗。当 苗高17 cm~20 cm时及时采苗。每次采苗后浇水并盖膜增温,当苗床气温达到40℃时,及时通风降温。 6 定植 6.1 选地 甘薯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甘薯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但仍以土层深厚疏松, 排水良好,保水力强、富含有机质和钾肥的沙质壤土最为适宜。 6.2 整地施肥 中等肥力地块深耕20 cm为宜,丰产地可深达30 cm左右。耙细起垄,一般垄距70 cm,垄高23 cm~ 2 26 cm,垄宽20 cm~25cm。结合深耕施用底肥,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每667 m 施用腐熟有 机肥3000 kg~4000 kg,纯氮7 kg~9 kg,五氧化二磷8 kg~10 kg,硫酸钾10 kg~13 kg,硼锌肥各1 kg。 6.3 定植要求 5 cm~10 cm地温稳定在17℃时为定植适期,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株距28 cm~30 cm,刨坑 2 点穴浇水,定植后保持苗尖直立,栽苗深度4 cm~6 cm。定植前每667 m 先在定植穴内施入5%辛硫磷颗 粒剂2 kg~4 kg,然后浇水移植。 7 生产管理措施 2 DB1311/ T103—2017 7.1 田间管理 7.1.1 查补苗 定植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 7.1.2 中耕培土 秧苗封垄前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同时培土扶垄。 7.1.3 灌溉与排涝 土壤湿度以田间持水量60%~70%为宜,干旱时及时浇水,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涝时及 时排水,防止积水。 7.1.4 控制旺长 2 甘薯地上部旺长时,每667 m 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 g加水50 kg,一般化控2次~3次。掐尖 和提蔓也能对甘薯地上部旺长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7.1.5 根外追肥 2 块根膨大期当茎叶衰退时,每667 m 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每隔10 d~15 d喷一次,共喷2 次。 7.2 病虫害防治 甘薯的主要病害为甘薯黑斑病、枯萎病、根腐病、甘薯茎线虫病;虫害主要为天蛾、卷叶虫、斜纹 夜蛾,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 7.2.1 病害防治 a) b) c) d) 甘薯黑斑病的防治以轮作倒茬和药剂浸种为主。 甘薯枯萎病药剂浸种和选用抗病品种防治。 甘薯根腐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 甘薯茎线虫病可用温汤浸种和轮作倒茬进行防治。 7.2.2 虫害防治 a) b) c) d) 7 月中旬至 9 月发生天蛾,选用 2.5%溴氰菊酯 2000 倍液或 Bt 乳剂 600 倍液喷雾防治。 卷叶虫的防治应在幼虫卷叶前,选用 20%氰戊菊酯乳油 2000 倍液或 40%毒死蜱乳油 1000 倍液 喷雾防治。 斜纹夜蛾的防治主要在幼虫 3 龄前,可采用 2%甲维盐 2000 倍或 48%乐斯本乳油 800 倍液傍晚 进行喷雾,应注意叶背和土缝。 土壤处理可预防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危害时,选用 40%毒死蜱乳油 1000 倍液傍晚喷施于苗间及根际土壤。 8 收获 当 5 cm~10 cm 地温 18℃时开始收获,地温在 12℃前收获完毕,注意防冻。收获时去除病伤薯块, 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防止受伤。 3 DB1311/ T103—20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