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期(总第141期)
研究生院工作简报 2014 年第 1 期(总第 141 期) 主编: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时间:2014 年 1 月 2 日 地址:逸夫建筑馆二楼 gsdis1@seu.edu.cn 电 话:(025)83792485 传 真:(025)83613851 E-mail: 本期内容 脚踏实地努力干,争先进位贡献大 ——研究生院 2013 年工作总结与 2014 年工作计………………………1 简 讯: •我校在第十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蝉联第一……………………………14 •研究生院组织召开研究生公共英语助教座谈会…………………………………15 •研究生院组织召开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座谈会…………………15 脚踏实地努力干,争先进位贡献大 ——研究生院 2013 年工作总结与 2014 年工作计划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学校党政 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部门和全校师生的支持帮助下,研究生院紧紧围绕制定 的 2013 年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脚踏实 地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3 年度工作亮点 (1)在刚刚结束的 2013 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共有 7 篇论 文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或提名奖(等待公示),再创历史新高。在 2013 年 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共有 13 篇论文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为历年之最。 (2)全省 188 个学科参加“十二五”省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评估,其中 14 个学科评估结果为“优秀”。我校 14 个省重点学科中 3 个被评为优秀,优秀学 科数为全省第一,有助于增加我校在明年启动的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 期的入选学科数。 (3)在“985 工程”(2010-2013 年)总结检查工作中,在学校相关部门、 院系支持下,上报高质量的总结报告,经相关高校互评,取得优秀评审成绩。 在与财务处的共同努力下,“985 工程”资金使用及时合理、建设成果突出, 已获得五千多万元的绩效奖励,并将进一步获得国家的高额绩效奖励。 (4)我校进入 ESI 的 7 个学科排名均迅速上升,其中工程学由年初的 105 位跃升至 83 位,提前完成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的到 2015 年底工程学 进入前 100 名的任务。 学科名称 2013 年 1 月 2013 年 11 月 工程学 105 (of 1267) 83 (of 1305) 物理学 466 (of 774) 434 (of 785) 化学 500 (of 1082) 428 (of 1111) 材料科学 239 (of 719) 208 (of 735) 数学 122 (of 229) 104 (of 238) 临床医学 2411 (of 3739) 2020 (of 3895) 计算机科学 279 226 (of 380) (of 395) (5)经过精心组织,我校研究生再次获得“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该奖 项由宝钢教育基金会设立,每年在全国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共评选出 30-50 名优 秀学生特等奖。 (6)面对国内一流高校争夺优质博士生源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通过大 力推进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优质生源比例明显超过往年,本科直博、硕博连 读和申请考核三类生源比例从去年的 37%提高到今年的 55%以上,其中本科直 博生数从去年的 32 名增加到今年的 97 名。 (7)继续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硕士生源,今年接收的校内 外推免生总数首次突破 1000 人,创历史新高;录取的 2013 级硕士生中,来自 985 高校的生源比去年增长 10.7%。首次正式以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 合研究生院的名义招收五个专业的 141 名双硕士学位研究生。 (8)在 2013 级硕士生、博士生中全面实施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受到了学 生的一致好评。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学习效果好,明显增强了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和自信。 (9)组织修订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50 个专业类别(领域)的培 养方案(工程硕士 18 个、人文社科 13 个、医学 16 个、建筑学 3 个),建立了 区别于学术学位的课程体系,突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在 2013 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实施。 (10)积极开展“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 工作,派出研究生 101 名,其中攻读学位 31 人,联合培养 70 人。 (11)立项建设 16 个硕士研究生全英文专业,并结合全英文专业建设全 英文课程 100 门;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邀请 56 位国内外知 名的教授来校授课。 (12)为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经过广泛调研和研讨,认真梳 理已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制订/修订了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学位 授予以及导师遴选等方面 19 个相关文件。 二、2013 年工作总结 1、学科建设工作 (1)ESI 学科排名均迅速上升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更多的学科进入 ESI,并逐步推进相关学科在 ESI 中 的排名,历时两年组织编写了《东南大学高水平期刊投稿指南》(一、二),鼓 励科研人员向这些高水平期刊上投稿。截至 2013 年 11 月,学校已有 7 个学科 进入 ESI,其中工程学由年初的 105 位跃升为 83 位,提前完成我校“十二五” 发展规划到 2015 年底工程学进入前 100 名的任务。 序 号 1 2 3 4 5 6 7 领域 检索时间 发 文 被引 篇均 量 频次 被引频次 我校排名(世 界进入 1%的机 构数) 工 程 2013.1 2,797 13,721 4.91 105(of 1267) 学 2013.11 3,302 17,610 5.33 83 (of 1305) 物 理 2013.1 1,768 11,259 6.37 466 (of 774) 学 2013.11 2,008 13,659 6.80 434 (of 785) 2013.1 1,932 10,830 5.61 500(of1082) 2013.11 2,160 13,927 6.45 428(of1111) 材 料 2013.1 1,112 6,235 5.61 239 (of 719) 科学 2013.11 1,299 8,003 6.16 208 (of 735) 2013.1 621 3,084 4.97 122(of 229) 2013.11 709 3,613 5.10 104 (of 238) 临 床 2013.1 608 2,859 4.70 2411(of3739) 医学 2013.11 795 4,045 5.09 2020(of3895) 计 算 2013.1 692 1,673 2.42 279 (of 380) 机 科 2013.11 796 2,273 2.86 226 (of 395) 化学 数学 学 (2)完成“985 工程”(2010-2013 年)总结检查工作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985 工程”办公室的相关文件精神,在学校相关部门、 院系的支持下,完成了高质量的总结报告:《东南大学“985 工程”(2010-2013 年)建设情况的报告》、《东南大学“985 工程”改革方案实施情况的报告》以 及《标志性成果简介》,经相关高校互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与财务处的 共同努力下,“985 工程”资金使用及时合理、建设成果突出,已获得五千多 万元的绩效奖励,并将进一步获得国家的高额绩效奖励。 (3)加强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 根据本轮学科评估反映出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与相关学科进行沟通,提 出学科建设改革建议,并正在准备选择一个学科开展国际评估。 (4)省重点学科评审获得优异成绩 根据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省重点学科建设情况 中期检查的通知》(苏教办研[2013]1 号)文件精神,组织我校 14 个省重点学 科按照要求提交《“十二五”省重点学科建设情况中期自查报告》和《“十二 五”省重点学科管理情况学校中期报告》。 经过评审,全省 188 个参评学科全部通过评估,其中 14 个学科评估结果 为“优秀”,我校有艺术学理论、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城乡规划学等 3 个学科被 评为优秀,优秀学科数为全省第一。 (5)完成新一轮院士遴选工作 做好院士申报组织工作,帮助有效候选人认真做好材料的组织、人员沟通 等工作,王建国教授在中国工程院进入最后一轮答辩阶段。 (6)组织参加江苏省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估工作 根据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关于做好 2013 年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估 工作的函》(苏教评院函[2013]6 号)文件精神,我校认真组织力学、基础医 学参加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估工作。 另外,还组织 49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完成 2013 年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点基本状态数据填报工作。 (7)导师遴选工作 认真完善导师遴选办法,修订出台《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 法》、《东南大学审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的实施办法》、《东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等文件。根据新的文件,认真组织 2014 年度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工作,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 教师 52 人、新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34 人。 (8)省优势学科验收评估 目前,江苏省优势学科已经进入验收评估阶段,在相关部门和学科的支持 下正认真筹备验收评估工作,争取我校 11 个学科(群)都能够获得更加优异 的成绩;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全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第一 期结项审计工作的通知》(苏教办审[2013]8 号)文件精神,认真配合审计处 组织 11 个学科(群)做好结项审计工作,争取能够按照规定时间上报审计报 告。 2、研究生招生工作 (1)顺利完成本年度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 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我校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优化 考核方式和加强巡视监督等方面加大力度,顺利完成 2013 年度各类研究生考 试和招生录取工作。2013 年获“江苏省研究生招生管理优秀报考点”和“江 苏省研究生优秀招生单位”。 (2)稳步推进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 根据近几年招生工作实践及广泛的调研,出台了《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招 生工作办法》,为今后我校博士招生计划的安排、招收方式的选定以及博士研 究生导师招生资格的审核等提供了制度保障。 面对目前国内一流高校争夺优质博士生源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今年我校 通过大力推进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优质生源比例明显超过往年,本科直博、 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三类生源比例从去年的 37%提高到今年的 55%以上,其中 本科直博生数从去年的 32 名增加到今年的 97 名。 (3)继续加大力度吸引优秀生源 2013 年我校录取的 2013 级硕士生中,来自 985 高校的生源比前一年增长 10.7%;我校继续加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生源,如举办暑期夏令营 活动,增加与卓越联盟高校互推免试生比例,组织专人赴外地进行招生宣传和 现场咨询活动等,接收的校内外推免生总数首次突破 1000 人,创历史新高。 (4)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双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取得新进展 2013 年,我校正式以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的名义招 收五个专业的双硕士学位研究生,经过初试筛选,并通过由双方学校相关专业 老师组成的考核小组的面试,最终录取了 141 名硕士生。 3、研究生培养工作 (1)教学教务工作 顺利完成了全校所有研究生的 1614 门课程、2018 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的 管理工作;完成了英语、政治等 11 门公共课程的考试管理,涉及五个校区(四 牌楼、九龙湖、丁家桥、苏州、无锡),244 个考试教室,505 名监考老师。 完成了四牌楼校区和九龙湖纪忠楼的教室调度工作。核查、统计和报修教 室设备(主要如空调、桌椅等),并给部分教室的设备安装等给予经费支持。 完成 2601 人次的研究生四、六级报名相关工作,发布相关的报名通知及 考试规定信息,审核修改有误的报名信息以及发放准考证到各院系等。 健全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制度,建立了网上评教系统;制定了《东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对全校研究生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 (2)全面推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英语教学改革 为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国际交流沟通、校园英语沟通能力和科技研究规范和 能力,在 2012 年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 革,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受到了学 生的一致好评。学生普遍反映课程改革力度较大,课后作业和训练任务重,学 习压力大。但通过学习,增强了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和自信,提升了跨文化交流 的能力。 (3) 改革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为了提高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使专业学位教育步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 道,组织修订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并在 2013 级新生中实 施。其中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从 31 学分调整为 26 学分, 要求不少于 4 学分或累计不少于 72 学时由企业老师上课;5 学分实践教学课 程,以设计教学、项目教学或企业实践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4)加强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培育 2013 年,通过导师推荐和学生申报及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经初 审和专家委员会复审,共遴选出 51 项优博基金及 12 个培育对象项目进行跟踪 培育。同时对 43 名优博基金获得者进行了中期检查,有 28 名研究生按期结题。 (5)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的申报和管理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申报 2013 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 的通知》精神,积极动员院系和导师进行项目申报,并组织校内专家评审。获 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省立省助项目 67 项,省立校助项目 60 项;省教育教学改 革研究课题 10 项;省研究生培养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特色活动项目 2 项;省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53 个,使我校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增加到 169 个。 完成了对 61 名博士生的省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结题工作;完成了对 2012 年 12 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期检查工作。 (6)强化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 本学期对 343 名硕士研究生、459 名博士生进行了中期考核;对学制为两 年和两年半的 2012 级硕士研究生、2011 秋博及部分因故批准延期考核的往届 博士生、2010 级直博生的中期考核工作正在进行中。 定期召开研究生督导委员会议,充分发挥研究生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作用, 对教师的教学环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进行抽查。 (7)研究生全英文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工作 利用“985 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经费,已立项建设 16 个研究生全英 文授课专业。每个全英文专业建设全英文专业课程 6-8 门。本年度,总计已 划拨 118 万元给相关院系进行全英文专业的建设。目前,各专业负责人已经制 定了全英文专业的培养方案,并加快进行英文网站及相关资源建设。 另经专家评审,在“985 工程”三期和部分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经费的支 持下,本年度共有《城市设计前沿》等 52 门全英文课程的负责人邀请了 56 位 国内外知名的教授来我校讲授全英文课程,将国际前沿知识和先进理念教给学 生,同时校内课程负责人利用国内外高水平教学资源,引进国外研究生课程教 学方法,来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8)积极申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3 年我校共有 101 人被录取,其中攻读博士学位 23 人,攻读硕士学位 8 人,联合培养 70 人。为做好 2014 年申报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工作,分别在 九龙湖校区、四牌楼校区、丁家桥校区分别举办了公派宣讲会。 (9)积极支持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短期访学 为加强博士生的国际交流能力,促进博士生与国际同等学者直接交流沟通, 拓宽国际视野,了解所在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动态,提高博士论文学术水平。 2013 年总共遴选资助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30 人。2013 年遴选资助博士 生 14 人参加 3-6 个月的国际短期访学。 (10)校际交流 承接了香港中文大学招生宣讲会的会务安排工作。分别与机械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教师联系,协调巴黎高科 6 位 硕士生交换生的课程安排等联络工作。遴选了 6 名硕士研究生申报法国人文与 材料学校双硕士项目和法国巴黎国立工艺学校英语授课硕士交流项目。此外, 对学校和院系之间的各种研究生校际交流进行报名汇总与备案。 (11)负责苏州联合研究生院双学位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组织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和院系做好研究生培养方案 的制定和课程大纲的审核等一系列工作。协助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 研究生院工业设计、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商务、外国语言学及应 用语言学五个专业的全英文课程的排课、网上选课及培养计划的递交与修改等 工作。协助筹办了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联合研究生院开学典礼、管理委员会 会议和学术委员会会议。 (12)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围绕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问题,充分发动教师开 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题研究,本学期立项建设了“车辆工程专业全英文研究 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等 11 个校级研究生教改课题,分别与 11 个项目 负责人签定立项协议书,并给予每个课题 2 万元的经费资助。 4、研究生学位工作 (1)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 召开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十三届第四、五、六次会议,共授予 426 人博 士学位及 4013 人硕士学位(其中非学历硕士学位 679 人),完成了以上人员的 学位证书制作(其中留学生博士 5 人、硕士 31 人)和学位信息上报工作。 (2)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工作 在本年度的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中,送审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400 篇,硕 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200 篇,接受外校送审博、硕士学位论文 2531 本。接受并 审核 501 名博士研究生的答辩申请材料。 (3)优秀学位论文的遴选与上报 经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推荐参评的东南大学优秀博士 62 篇、硕士学位论 文 56 篇, 组织专家进行了遴选并经公示, 评选出 2013 年度东南大学优秀博士 26 篇、硕士学位论文 30 篇;组织申报参评 2013 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7 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6 篇,并获 2013 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3 篇、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5 篇,其中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数量为历年之最。 在刚刚结束的 2013 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共有 7 篇论文获 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或提名奖,再创历史新高。 组织 7 人申报了由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做出突出贡献的 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评选活动。目前正在评审中。 (4)档案整理和报送工作 归学校档案馆博士档案 412 份,硕士档案 3882 份。交学校图书馆博士论 文 412 本,硕士论文 3890 本。报送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 412 本。送中国科学 技术信息所博士论文 412 本,硕士论文 3889 本 。 (5)学位授予信息的核查、补充和修正 对 2006-2012 年度 144 名学位获得者的备案数据进行了照片补报。其中, 学历博士补报 2 人,学历硕士补报 1 人,专业学位硕士补报 141 人。 对于 2006-2012 年度暂不提供网上查询的学位授予备案数据进行了下载 核查,并对 20 条正确数据进行了说明,对 278 条错误数据进行了修正。有 1261 名学士学位获得者缺少照片,补报 845 人。 (6)完成在职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2013 年初,录取 2013 级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624 名,其中工 程硕士 407 人(含软件工程硕士单招 56 人)、法律硕士 75 人、公共管理硕士 74 人、公共卫生硕士 31 人、艺术硕士 26 人、风景园林硕士 11 人。 (7)完成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审核备案工作 本学期完成 2013 年度东南大学研究课程进修班报江办省学位办审核备案 工作,共接受 9 个院系 12 个进修班的申报材料,经江苏省学位办审核备案后, 制订《2013 年度东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简章》。 (8)学位论文抽检工作 根据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的通知,报送我校在 2012 年 9 月 1 日至 2013 年 8 月 31 日期间取得博士及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名单(不含境外留学生和专业学位 研究生)2585 人,被评估院抽中博士生 36 人(其中 1 人论文涉密)、硕士生 72 人,共计 108 人。已将被抽中 107 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等材料报送江苏省教育 评估院,目前正在评审中。 (9)研讨联合/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标准及学位证书形式 就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台湾) (机械、土木工程)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标准、学位证书形式等问题进 行了研讨和确认。 (10)完善规章制度 经过广泛调研和研讨,完成了《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时科研 成果考核标准》 、《东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条例》的修订。完成了博士 硕士学位论文匿名评阅书的修改,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封面的修改。 依据《关于实施〈东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中博士研究生毕业与学 位授予分离工作的通知》,拟定博士毕业与学位申请流程,提出研究生管理信 息系统的修改需求,及时更新管理系统。 制定了《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我校学位评 定委员会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定位、职能、机构与人员设置、职责范围、工 作规程等。 5、研究生管理工作 (1)保质保量完成研究生毕业审核及其他学籍工作 截止至 2013 年 11 月底共毕业研究生 3631 人,其中硕士生 3231 人,博士 生 400 人;已完成了上述毕业研究生的学历注册工作。全年共办理研究生休学 16 人,退学 47 人,休学复学 6 人。 (2)继续做好研究生评优评奖和资助工作 本年度共评选出硕士优秀毕业生 263 人,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 379 人、校 级三好研究生 744 人、校级研究生先进班级 8 个、校级研究生单项奖 302 人。 另有 5 人获“江苏省三好学生”,7 人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干部”,5 个班集 体获“江苏省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 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曹瑞武荣获 2013 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 我校研究生已连续三年获得该奖项。 截止 2013 年 11 月发博士奖学金 233.688 万元,硕士奖学金 146.38 万元; 2013 年度共评定校友奖学金(助学金)等 108 项,获奖研究生 859 人次, 奖助金额 321.35 万元。获奖人数和奖项都比去年有所增加,获奖金额比去年 增加了 50.8 万元。 2013 年度,选拔了研究生助管约 1120 人次,发放助管报酬 55 万余元。 在本科高等数学课程和研究生外语课程中开设研究生助教,选拔、招聘高数助 教 50 名、研究生外语课程助教 58 名(外籍留学生 29 名),共计发放酬金 39 万余元(发放到 10 月份),并出台《东南大学研究生助教管理办法(试行)》。 新生贷款 69 人,老生续放款 77 人,共放贷款 87.6 万元。 (3)圆满完成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工作 我校 2013 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 378 人,其中:博士生名额 123 人, 硕士生名额 255 人。 (4)举办研究生人文与科学素养系列讲座 邀请国内外专家名人开设研究生人文与科学素养系列讲座近一百五十场, 涵盖心理健康、法律、学术道德、前沿科技、人文、经济、管理、职业规划等 八个主题,听讲研究生达三万七千人次。 6、其他工作 (1)管理信息系统改造和升级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根据新的研究生管理办法和流程,对研究生 院管理信息系统做了相应的改造和升级。增加了研究生评优评干申报审核子系 统、国家奖学金管理子系统,将原博士答辩审核管理拆分为毕业答辩申请审核 和学位答辩申请审核管理。 (2)承办 2014 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会议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临时安排,决定由我校承办 2014 年国家公派出国 留学选派工作会议。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经过全院人员的共同努 力,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与会 700 多名代表的赞扬和国家留学基金委 的表扬。 (3)建章立制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经过广泛调研和研讨,认真梳理已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制订/修订了研 究生招生、培养、管理、学位授予以及导师遴选等方面 19 个相关文件,具体 清单如下: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通知(校通知[2013]2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审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的实施办法》的通 知(校通知[2013]16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校通知 [2013]17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通知(校通知[2013]29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的通知(校通知 [2013]39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的通知(校通知 [2013]82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校 通知[2013]99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研究生助教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校通知 [2013]110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校通 知[2013]120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办法》的通知(校通知 [2013]131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实施细则》的通知(校通知 [2013]132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实施细则》的通知(校通 知[2013]133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条例》的通知(校发[2013]20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的通知(校发[2013]53 号) 关于印发《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时科研成果考核标准(修 订)》的通知(校发[2013]61 号) 关于修订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时科研成果考核标准的通知 (校研生[2013]4 号) 关于实施《东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中博士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 分离工作的通知(校研生[2013]5 号) 关于全面推广东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位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报告 (校研生[2013]12 号) 关于修订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科研成果考核标准的建议报告 (校研生[2013]13 号) 三、2014 年工作计划 1、学科建设工作 (1)做好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准备工作。在综合考虑学科评估结果、学科 综合实力的基础上,与相关学科共同做好参评前的准备工作。 (2)做好新一轮学位授权点申报和调整工作。在做好硕士专业学位授权 点审核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新一轮学位授权点申报和调整工作。 (3)做好“985 工程”、“211 工程”新一轮立项准备工作。在认真总结评 估“985 工程”、“211 工程”建设绩效的基础上,做好新一轮立项准备工作。 (4)做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验收和新一轮申报工作。在江苏高校优势学 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验收、绩效评估工作基础,认真做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 设工程二期申报准备工作。 (5)做好研究生指导教师制度建设。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导师遴选、导师 培训、导师考核等制度,做好新导师遴选和导师培训工作。 (6)协助做好院士工程工作。在校院士工程领导小组领导下,认真做好 院士工程相关工作。 2、研究生招生工作: (1)以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为核心,根据学科特点推进分类复试,科 学选拔,确保质量,做好 2014 年硕士生复试录取工作。 (2.)继续推行博士生招生改革,进一步扩大本科直博、硕博连读、申请 考核等优质生源的选拔比例。 (3.)主动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规划我校 2015 年研究生招生规模、 结构和布局,积极支持优势学科、基础学科、科技前沿学科和服务国家重大需 求学科的发展,同时对于不适应社会需求、培养质量偏差的专业,逐年减招或 停招。 (4)根据年度招生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 任务、培养条件和质量,审核确定导师招生资格,明确导师指导研究生的限额, 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尊重导师和学生的选择权。 (5) 高度重视推免生工作,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分配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推免生名额,加强推免考核环节,真正把成绩好、能力强的优秀学生遴选出来; 积极支持院(系)举办暑期夏令营和暑期学校,吸引更多外校推免生。 3、研究生培养工作 (1)修订/制定学术学位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培养方案。 (2)推进示范课程建设。遴选 20 门左右课程开展研究生型示范课程建设, 遴选 3-5 个专业(或领域)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示范课程建设,继续推进全英文 授课专业课程资源建设。 (3)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继续跟踪及完善东南大学-蒙纳士 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的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同时进一步扩大与法国雷恩一 大、日本北海道大学的合作专业领域;继续做好国家公派留学生工作,选派超 过 100 名优秀研究生至世界一流大学攻读学位或进行联合培养;继续支持研究 生出国参加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出国短期研学;聘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 学并承担研究生课程;进一步做好留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完善培养制度,提高 培养质量。 (4)规范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定“东南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办法”等文件,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研究生学位工作 (1)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制订和完善各类别(领域) 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完善和规范专业学位的授予标准。针对工程博士研 究生,启动和完善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的各项制度建设。 (2)及时把握 2014 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新动向,在总结既往 经验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将优博论文的培养工作做早做细,加强与培养对象、 导师及学科的沟通,继续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3)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电子化办公的程度,完 善论文答辩申请、学位申请等关键环节的流程。探讨研究生学位授予关键环节 预警机制和数据统计评估功能的实现。 (4)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位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逐步提高来华留学 生学位工作的规范性和质量,探讨适合东南大学来华留学生的学位授予标准。 (5)根据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十三届第三次会议精神,加强 “东 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分离”的落实。 5、研究生管理工作 (1)认真拟定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改革方案,做好新的奖助体系宣传、评 审和发放工作。 (2)配合研究生奖助体系,完成信息系统调整,实现与财务、院系的信息 对接。 (3)在高等数学课程、研究生英语教学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继 续推进研究生助教制度,做好研究生担任助教的申报、聘用和考核工作。 6、研究生信息化管理工作 (1)继续做好管理信息系统改造和升级; (2)完善研究生院中文网站,新建英文网站。 简 讯: 我校在第十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蝉联第一 12 月 21 日,第十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在中南大学举行。教 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李军主任、我校沈炯副校长、研究生院金保昇常 务副院长、中南大学、天津大学、湖南省学位办等单位领导出席了颁奖大会并为 获奖学生和获奖老师代表颁发证书。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荆舒晟、谈冬晖、 王元文、王涛、张骏,自动化学院的黄洲荣、黄飞燕、陈洪骏等荣获一等奖的研 究生,数学系朱道元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戚晨皓老师分别代表专家委员会、 往届获奖研究生参加了颁奖大会。 颁奖大会上,沈炯副校长作“十年竞赛的回顾与总结”主题讲话,沈炯副校 长介绍了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起源于 2003 年,由东南大学发起并成功主办的“南 京及周边地区高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自 2004 起东南大学就承担着全国研究 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的工作,十年来,数模竞赛规模上得到了不 断的发展,从 84 个研究生培养单位 1500 名研究生扩大到今年 332 家研究生培养 单位,近 12000 名研究生参赛。参赛地区不断的扩大,由一个地区性的活动扩大 到两岸三地的大赛事。沈炯副校长强调今年是数模竞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作为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的主办方,将该竞赛纳入 “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进一步将该赛事推动到新的发展阶段。 最 后,沈炯副校长表示东南大学作为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单位,并作 为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的秘书处,一定会一如既往支持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并 将组委会日常工作做好。 接着,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李军主任代表数模竞赛的主办方发 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感谢东南大学为数模竞赛所做的努力,并表示今后将不 断努力,将数模竞赛越办越好。 金保昇常务副院长宣读了关于对优秀评审专家及获奖学生的表彰决定,并与 主席台其他领导一起为获奖单位与个人颁发了证书。 今年,在第十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共有 179 队成功参赛,其 中 3 队获一等奖 ,58 队获二等奖,32 队获三等奖。参赛数与获奖数位居全国第 一。这已是我校连续四年参赛数与获奖数蝉联全国第一。由于组织工作优异,我 校再获“优秀组织奖”。(奚社新) 研究生院组织召开研究生公共英语助教座谈会 12 月 6 日下午,东南大学研究生公共外语部英语助教座谈会在四牌楼校区研 究生院会议室召开。沈炯副校长、研究生院熊宏齐副院长、外国语学院邹长征教 授和刘萍老师以及 25 名研究生英语助教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党委研究生 工作部副部长赵松立主持。 座谈会上,25 名助教代表纷纷发言,总结他们在本学期工作中的经验与收获, 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在场的领导和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如大部分研究生对 有关文化风俗等话题兴趣浓厚而专业话题兴致不高,而且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给的 话题;针对有些学生在课堂或活动中不自信,不敢用英语交流的问题,建议可以 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话剧节、圣诞节系列活动等等;为了鼓励研究生助教的 工作积极性,要有适当的考核制度,如平时的考勤,学生的教学评价;针对有些 学生学习意愿很强,但是课业负担重,平时练习活动又太多,建议可以做灵活的 学习计划安排等等。 沈炯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助教们辛勤的工作,针对同学们提出 的问题进行了当场解答,并要求助教更为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进一步调整课程 的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锻炼时间。最后,沈炯副校长深切希望研究 生英语助教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并取得更好的成绩。(季俊烽) 研究生院组织召开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座谈会 11 月 29 日下午,研究生院在逸夫建筑馆 103 会议室组织召开了研究生公 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座谈会。会议由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袁榴娣主持, 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沈炯,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保昇、副院长熊宏齐,邢甜 媛等 30 位研究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经过一年的试点,从本学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 全面铺开。共涉及研究生公共英语班级 88 个,其中博士生班级 10 个,硕士生班 级 78 个。23 名外国语学院的专职教师、外聘 6 名外籍教师以及 58 名助教参与 了教学改革工作。 参加会议的 30 位研究生分别来自 11 个院系不同的英语班级,会上,大多数 学生代表认为学校实施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特别是聘任外教和助教 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式非常好。他们觉得通过与外教和助教的交流,敢于开口说英 语了,并且增加了学英语的自信心,也有了学英语的动力。但对校内英语教师、 外教及助教在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在课程内容和考核方 式方面,建议增加应用方面的讲授和训练,考核方式灵活多变;建议助教在课堂 上多设置一些话题,让学生即兴发挥;针对国际会议教学安排部分,建议请参加 过国际会议的学生介绍经验,让学生对为国际会议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建议校内 英语老师和外教、助教加强沟通;多组织一些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 建议在英语教学中加一些时事和专业知识;建议助教配备尽量与班级学生的专业 对口;建议助教的上课时间按课表相对固定等。 座谈会上,沈炯副校长和研究生院领导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沟通,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英语运用能力。尽管改革的 方案经过外国语学院和研究生院多轮的研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考虑不周的地 方,对同学们提出的批评和建议,研究生院将和外国语学院积极磋商,进一步改 进并完善教学方案,让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曹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