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笑的形状,陈利群.docx
欢笑的形状 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陈利群 我哑了。 这是 2018 年 9 月 4 日我的日记内容,三个字加一个标点符号。 开学前的教师大会,接到要转部教学的通知,一整晚都没有睡着。不停的回忆上学 期期末上交的这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我的美术特长班成员成长计划,转部教学,意味着 全都要中止。想着和视听部孩子们的点滴,五年的成长,让彼此熟悉的甚至都不需要 手语,一个眼神就好。 9 月 4 日,第一次任教于培智部,两节课下来,声音哑了,喝水喉咙都痛。 我明了。 入职特殊教育学校五年,虽没有任教于培智部,从日常得知,因为身体的特殊性, 培智部的孩子自控力普遍较差,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不听指令,课堂内外都需要提高 嗓门来维持纪律,所以培智部同事嗓门普遍偏大,在四楼的办公室都能听到一楼的讲 课声。 真正走进课堂,才清楚的知道: 自闭症孩子各有各的症状,普遍比较自我,只关注于自己关心的小世界。 有的孩子抗拒外人,只听某一个人的指令,他人的肢体接触都不能接受, 不经易间的小动作或者一个声音,都可能让他们受到刺激导致情绪波动,坐立不安。 不要说握笔画画,能坐着五分钟不乱跑,算是比较好的了。 有的只知道要吃东西,课堂中,需要不断的用食物来引诱,才能让他们安静的坐下 来。 而有的哪怕会拿笔,也是把笔当成玩具在玩,老师手把手的协助握笔,手松开后, 他也就把笔扔掉了,再也不会动手。 有的靠药物控制的孩子,因为长期药物作用,小便失禁,一次课堂可能要去几次厕 所,偶尔还会湿裤子。 而唐宝宝们视力与常人不同,所以会将眼睛贴近纸,才看得清纸上写的什么。 天使综合症的孩子,会一直笑, 傻傻的笑。 所以我的美术课堂,其实更像是生活课。三个周的课程下来,只是练习线条和画圆, 还只是少数能听懂指令。 我慢了。 和前一任美术老师沟通了解到,对学生的要求和难度要降低,开学时备了两个周的 课,走进课堂才发现,备的课都没用,因为他们完全不会动笔,所以只能从最基本的 课堂纪律,认识纸张,手把手教握笔开始,不停的重复一个机械动作,让他们有动作 记忆,然后每节课再不停的重复,重复…… 我疑了。 “照着画坏处多多,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挫伤绘画兴趣,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 示范久了,有一必有二,孩子碰到一点难度就会央求别人帮忙,不利于独立思考“。 读美术师范的都知道,示范画和简笔画是与美育背道而驰的东西,我们的职责是诱导 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特长,拓展他们的见识,照搬照抄,是大忌。 “画的人不人,鬼不鬼的“。这是很多普校用来评价绘画中具象能力差的作品。而 在我们这里,孩子能独立握笔,画出一条长度适中的直线,一个相对标准的圆,或是 照着示范画,在规范图形内平涂着上色,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都是多么开心的事。 我笑了。 经常听其它老师讲学生中有一个绘画类高材生,可以临出一模一样的画作。所以在 课堂中对他格外的注意,而一句“邓同学,可以把你的画给老师看一下吗?“,换来 的是头也不抬和一个把我推开的动作。两周后的一次课堂上,他怯生生的把一张纸放 在讲桌上,我翻过来一看,是一幅水彩作品,署名,邓某某。 “你是不是画画的某老师“?这是 6 年级的刘同学不下十次这么问我。因为她记不 住我的名字,只知道我是画画的老师,所以每次看到我都这样问。三周后的又一次六 年级美术课,“你是不是画画的陈老师?”,我说是啊,她居然记住了我的名字, “下节课还画画么?我还想画“,然后跑过来仰着头抱着我,笑眯眯的看着我问。 9 月 25 日的早晨,打开办公室的门,在门缝里看到一幅线条偏乱、着色混杂的画, 是一双拓印的手掌,旁边的字迹歪歪斜斜,看不清楚是谁的名字,但是我知道,是我 学生画的。 常人的举手之事,他们可能要去练习好多年,甚至一辈子都在学。他们比普通孩 子更努力,但却成效不显,刻板的一个动作,也要很久很久他们才会形成记忆,就像 青蛙有四条腿,他们永远都会说是三条,哪怕他们心里知道有四条。 他们的世界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走进,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