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发环境应急预案.docx
预案编号:JMZY-08-2021 版本号: 第二版 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秦都分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 二〇二一年六月 批 准 页 预案编号:JMZY-08-2021 预案版本:第二版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少和消除突发环 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 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法律 法规要求,制定《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预案为修订版,修订了预案的使用范围、工作原则、应急响应 分级,明确了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报、应急响应、应急保 障等要求。公司各部门必须组织员工认真做好学习、演练工作,依照 管理所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的规定,使各项应急措施能真正落到实处, 有效遏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通过公司环境安全领导小组评 审,现予以发布实施。自本预案发布实施日起,原《陕西健民制药有 限公司秦都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一版)作废。 批 准 人: 日 期: 年 月 目 录 1、总则..............................................................................................................................................4 1.1 编制目的..................................................................................................................................4 1.2 编制依据..................................................................................................................................5 1.3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8 1.4 适用范围................................................................................................................................11 1.5 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12 2、企业概况....................................................................................................................................14 2.1 企业基本情况........................................................................................................................14 2.2 自然环境概况........................................................................................................................19 2.3 工艺流程及产污分析............................................................................................................22 2.4 污染物产生、排放及污染措施情况....................................................................................26 2.5 周边环境敏感点...................................................................................................................27 3、应急指挥机构............................................................................................................................28 3.1 应急组织机构........................................................................................................................28 3.2 专业救援队伍........................................................................................................................30 3.4 外部指挥与协调....................................................................................................................36 4、环境风险分析............................................................................................................................37 4.1 分级程序................................................................................................................................37 4.2 环境风险源分析....................................................................................................................39 5、预防与预警................................................................................................................................42 5.1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42 5.2 预警分级与准备....................................................................................................................46 5.3 预警的发布与解除................................................................................................................47 5.4 预警措施................................................................................................................................49 6、应急处置....................................................................................................................................50 6.1 应急预案的启动....................................................................................................................50 6.2 信息报告................................................................................................................................52 2 6.3 分级响应................................................................................................................................54 6.4 指挥与协调............................................................................................................................57 6.5 现场处置................................................................................................................................59 6.6 信息发布................................................................................................................................65 6.7 应急终止................................................................................................................................66 7、后期处置....................................................................................................................................67 7.1 善后处置................................................................................................................................67 7.2 警戒与治安............................................................................................................................69 7.3 次生灾害防范........................................................................................................................70 7.4 调查评估................................................................................................................................70 7.5 生产秩序恢复重建................................................................................................................71 8、应急保障措施............................................................................................................................72 8.1 人力资源保障........................................................................................................................72 8.2 资金保障................................................................................................................................72 8.3 物资保障................................................................................................................................72 8.4 医疗卫生保障........................................................................................................................73 8.5 交通保障................................................................................................................................73 8.6 治安维护................................................................................................................................73 8.7 通信保障................................................................................................................................74 8.8 科技支撑...............................................................................................................................74 9、监督与管理................................................................................................................................74 9.1 应急预案演练........................................................................................................................74 9.2 宣教培训................................................................................................................................76 9.3 责任与奖惩............................................................................................................................76 10、附则..........................................................................................................................................77 10.1 名词术语..............................................................................................................................77 10.2 预案解释..............................................................................................................................77 10.3 修订情况..............................................................................................................................78 10.4 实施日期..............................................................................................................................78 11、附件..........................................................................................................................................78 3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健全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提高环境保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迅速 有效地处理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 件,指导和规范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维护社会 稳定,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造成的 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司员工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本公司已于 2018 年编制了《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秦都分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一版),并进行了备案。 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十二条 企业结合环境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至少每三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 行一次回顾性评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修订: (一)面临的环境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的; (二)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及报告机制、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保障措 施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对环境应急 预案作出重大调整的; (六)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本公司与 2018 年后,增加了质量控制检 测中心,增加了洁康宁喷雾剂、痤疮涂膜剂、息伤乐酊的生产车间,因此 4 对本预案进行重新修订。原预案自本预案颁布之日起作废。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 年 12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 年 4 月 23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 69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0 月 26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 年 9 月 1 日修 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2018 年 6 月 20 日修订版。 《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9 年 7 月 31 日; 《陕西省大气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9 年 7 月 31 日。 1.2.2 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 办函【2014】119 号,2014 年 12 月 29 日;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 号),2015 年 6 月 5 日;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14)34 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 发【2015】4 号,2015 年 1 月 8 日; 5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环境保护部 2018.2.5 公告(环 保部〔2018〕第 14 号); 《陕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陕政发〔2005〕33 号);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陕政办 发〔2012〕87 号)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陕环发〔2011〕88 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陕政办函 〔2015〕128 号)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的 通知》陕环办发【2012】126 号,2012 年 9 月 17 日;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工作通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32 号),2015 年 3 月 1 日;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部令第 17 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 1.2.3 危险化学品管理法规、规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 年修订; 《危险化学品名录》(2019 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1 年 8 月 5 日;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6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2.4 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气 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表 2 中二 级排放标准;检测中心废气排放参照执行天津市《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14)其他行业排放限值要求;乙醇废气(以 非甲烷总烃计)有组织排放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 (DB61/T1061-2017)表 1 有组织排放限值要求;无组织排放执行《挥发性 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61/T1061-2017)表 2 厂区内监控点浓度限值要 求。 废水 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A 级标准; 噪声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 2 类标 准。 固体废物 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公告[2013]36 号)中的有关规定;危险废物执行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 2013 年修改单中相 关规定。 1.2.5 其他 (1)《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固体车间 GMP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年; 7 (2)《咸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固体车间 GMP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咸环函[2008]223 号),2008 年 8 月 4 日; (3)《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质量控制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表》,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8 年; (4)《咸阳市环境保护局秦都分局关于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质量控 制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咸环秦函[2018]254 号), 2018 年 11 月 15 日; (5)《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车间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陕西中科瑞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20 年; (6)《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秦都分局关于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车间技 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咸环秦函[2020]37 号),2020 年 3 月 31 日。 (7)《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秦都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 告》; (8)《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秦都分公司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9)其他资料。 1.3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1.3.1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的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 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 级)、重大( 级)、较大( 级)和一般( 级)四级。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8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0 人以上死亡或 100 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5 万人以上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 亿元以上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 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 的污染事件; 、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3 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重大环境事件( 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 50 人以上 100 人以 下中毒或重伤的; 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1 万人以上 5 万人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3 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 9 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较大环境事件( 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 中毒或重伤的; 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5000 人以上 1 万人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00 万元以上 2000 万元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10 人 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 射污染后果的; 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一般环境事件( 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 人以下死亡或 10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5000 人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00 万元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 10 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 染后果的; 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3.2 本单位的环境风险等级 根据《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秦都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的分析结果,本公司的环境风险等级为一般环境风险。 1.4 适用范围 1.4.1 适用对象 本预案适用对象为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秦都分公司突发的各类环境 事件。 1.4.2 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适用于应对以下突 发事故的应急响应: 公司内有毒、有害物料泄漏、排放事故处置、污染处理设施非正常 运行的应对工作; 公司内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引发次生的人员伤亡和污染事故的 应对工作。 1.4.3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本预案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 定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而制定,并与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预案相对应、 相衔接,形成完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11 当突发环境事故较大、超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并达到区域应急响应级 别时,应根据区域应急预案响应程序上报,共同完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 救援工作,故预案与政府相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衔 接示意图见图 1-1。 图 1-1 本预案与其他预案的关系图 1.5 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5.1 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 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基本方针,建立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 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 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 力,全面提升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1.5.2 工作原则 (1)坚持救人第一,环境优先 加强对环境风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 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减少、消除隐患,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防 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减轻或消除突 发境事件造成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 命财产安全。 12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公司的统一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组织协调下,各有关部门自行职责和 权限,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加强员工之间协同与合 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环境风险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 实行分类管理,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 相适应。 (3)先期处置、防止危害扩大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 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公司和其它单位及 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防止突发环境事件不良影响的扩大。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规章和制度,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和专职 人员技能培训,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充分利用专业救援队伍力量,引 导、鼓励、培育和发挥辅助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 和手段,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按照长期准备、重 点建设的要求,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 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 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防范有机结合。积 极开展企业安全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安全保障能 力。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13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 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积极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 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 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检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 风险防范体系。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即时控制、消除隐患, 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企业概况 2.1 企业基本情况 2.1.1 企业基本情况 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6 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 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总部位于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拥有 2 个中 成药生产厂区,1 个化药生产厂区。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秦都分公司位 于咸阳市秦都区玉泉西路西延段秦都产业园,用于生产中成药制剂。其中 《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固体车间 GMP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已进行 验收,《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质量控制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表》已进行验收。 2.1.2 工程内容及规模 (1)建设概况 本公司位于咸阳市秦都区科技产业园,占地30000m2,总建筑面积 14000m2。要生产七种中药剂型:胶囊型、片剂、小针剂、颗粒剂、涂膜剂、 喷雾剂、酊剂等,并根据国家对中药制剂安全性的要求,需围绕药品安全 14 重点开展水分、灰分、重金属、砷盐、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以及特殊杂 质等方面的测定,本公司在办公楼八楼设置质量控制检测中心对产品进行 检测。 (2)检测中心简介 本项目检测中心主要是根据国家对中药制剂安全性的要求,对中药制 剂水分、灰分、重金属、砷盐、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以及特殊杂质等方 面进行检测分析。检测检验过程工艺比较复杂,而且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但通常包括对检测药品的配制、量取、标本的处理及检测等几个部分;较 复杂的检测还包括对样本的前处理,先进行研磨、分离、消解、提取萃取 及加热回流等,再根据不同检测要求,利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 收、紫外分光光度等进行相关指标测定。上述工序需要严格按照既定的实 验程序操作,且对操作环境有严格限制。检测过程会产生挥发性有机废气、 少量酸雾、实验废液、实验废水以及废样品等污染物,设备运转过程也会 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实验设备和主要实验药品来看,本项目实验全部 为药品质量检测。不设 P3、P4 级生物实验及转基因实验。 (3)工程规模 本公司位于咸阳市秦都区科技产业园,占地30000m2,总建筑面积 14000m2,形成中药固体车间,粉针分装车间,洁康宁喷雾剂、痤疮涂膜剂、 息伤乐酊的生产车间,质量控制检测中心,相应配套的锅炉,变电,给水, 空调及地下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 (4)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15 1)劳动定员 本项目劳动定员158人。 2) 工作制度 全年工作251天,每周五天工作制、两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 3)主要产品及主要原辅材料 表 2-1 公司产品规格 剂型 小包装 铝塑包装 6 片/板 片剂 冲剂 胶囊 洁康宁喷雾剂(喷雾剂) 痤疮涂膜剂(涂膜剂) 息伤乐酊(酊剂) 10 克/袋 8 粒/板 表 2-2 序号 名称 1 2 3 4 5 6 7 冲剂药粉 胶囊中药粉 洋金华浸膏 片剂中药粉 淀粉 糊精 糖粉 1 山梨酸钾 水提清膏滤液 香精 聚山梨酯 80 聚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钠 水提醇沉滤液 规格 中包装 10 板/盒 8 袋/盒 10 板/盒 10ml/瓶 30g/支 20ml/瓶 大包装 三十盒/箱 100 盒/箱 30 盒/箱 公司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规格 单位 用量 制剂车间主要原材料 t/a 20 中典 t/a 88.5 中典 t/a 1.5 中典 t/a 19.2 中典 t/a 87.9 中典 t/a 46 中典 t/a 204 中典 洁康宁喷雾剂生产线主要原材料 / t/a 0.05 / t/a 22.5 / t/a / t/a 痤疮涂膜剂生产线 / t/a / t/a / t/a 16 备注 外购 外购 外购 外购 外购 外购 外购 125 0.5 外购 陕西健民制药有限 公司乾县分公司加 工 外购 外购 9.38 1.25 17.5 外购 外购 陕西健民制药有限 / L/a / L/a / L/a / t/a 息伤乐酊生产线 / t/a 甘油 香精 氮酮 95%乙醇 1125 190 190 6 公司乾县分公司加 工 外购 外购 外购 外购 陕西健民制药有限 1.125 原生药细粉 公司乾县分公司加 工 / L/a 35000 渗漉液 外购 / L/a 1250 二甲基亚砜 外购 / t/a 1.06 75%乙醇 外购 注: 水提清膏滤液是黄柏、黄连、蛇床子、薏苡仁、土茯苓、花椒加水煎煮、过滤、 浓缩后的滤液; 水提醇沉滤液是石膏、大黄、黄芩、连翘、牡丹皮、赤芍、白茅根、 夏枯草、苍术、白术、薏苡仁、苦参、玫瑰花、鸡冠花加水煎煮、过滤、浓缩后的滤液; 原生药细粉是血竭、冰片、薄荷脑、樟脑、三七、雄黄研磨的细粉; 渗漉液是原生 药细粉与草乌等十二味粗粉,照浸膏剂与流浸剂项下的渗漉法,用 75%乙醇作溶剂,缓 缓渗漉形成的渗漉液。 2.1.3 主要设备情况 公司主要设备情况见表 2-3。 表 2-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设备名称 粉碎机组 漩涡式振动筛 打浆锅 快速混合制粒机 高效沸腾干燥器 热风循环烘箱 整粒机 多维混合机 压片机 筛片机 糖衣机 胶束充填机 铝塑包装机 装合机 自动颗粒包装机 抛光机 硅胶干燥机 空压机 公司主要设备情况一览表 型号 XZS 系列 2S-500 QJ- 型 KJZ-200 TG ZKL-160 ZP35A ZWS137 By1000 NJP-800 DPP170 SB MJP TC-150 ZW 17 台数 1 2 2 2 1 1 1 1 2 2 4 2 2 3 1 1 2 1 备注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GZ-200 WL-25 SKZ XHG-P 500L 1000L NF-60 XHG-4 800L GC-14C GC-14C GC-14C Sail1000 DK-3001A TAS-986 HHDF-F WX-8000 LC-2030 LC-20A ELSD-LTII RF-20A RID20A UV-2600 TJ270-30A KH-3000 AWY220 AUW120D HH-SB/B220 HH-S KQ2200E/KQ-B 800 ZB-ID / RE-52CS KQ2200E GH-600ASB MJ-250B CSH-400SD 蒸馏水机 真空系统 捆扎机 全自动喷雾剂灌装旋盖机 配液搅拌罐 配液罐 全自动超声波软膏灌机 酊剂灌装旋盖机 配液罐 气相色谱仪 FID 检测器 ECD 检测器 凝胶色谱仪 手动顶空进样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氢化物发生器 微波消解炉 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 蒸发光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 示差折光检测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 红外分光光度计 薄层扫描仪 万分之一天平 十万分之一天平 水浴锅 油浴锅 超声清洗器 离心机 智能崩解仪 氮吹仪 旋转蒸发器 气流烘干机 隔水式培养箱 智能型霉菌培养箱 药品稳定性试验箱 18 1 1 1 1台 2台 2台 1台 1台 2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3台 2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2台 1台 2台 1台 1台 1台 1台 2台 3台 1台 5台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 地理位置 秦都区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咸阳市区西半部,介于东经108°33′36″至 108°47′51″,北纬34°14′13″至34°29′40″之间。东邻渭城区和西安市未央区, 南邻西安市长安区、户县,西接兴平,北连礼泉县。南北长28.5km,东西 宽21km,总面积259.4km2,其中城区面积22.4km2,建成区面积15.4km2。 因中国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在此建都而得名,现为咸阳市委、 市政府所在地,是咸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本项目位于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玉泉西路西延段秦都产业园,项 目北临珠泉路,南临玉泉路,东邻咸阳勃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西邻空地。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2.2 地形地貌 秦都区地处新生代渭河断陷盆地中部,渭河东西横贯,将区境内分为 南北两部分,形成渭河冲积平原为主和黄土台塬两种类型的地形。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从北向南呈阶梯状向渭河谷底倾斜,最高海拔527m,位于 宝鸡峡双照街道东三支渠入口处,最低海拔380m,位于沣东街道渔王村沣 河入渭处,平均海拔439m,最大高差147m,海拔小于500m面积218.6km2, 海拔500~1000m之间面积40.8km2。平均坡度0.6°,坡度3°以下面积 251.9km2,坡度3°~8°面积7.2km2,坡度8°~15°面积0.3km2。黄土台塬塬面 开阔,土层深厚,以宝鸡峡渠灌和少量井灌为主;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土 质肥沃,井渠密布。本项目属渭河冲积平原三级阶地。 地质构造及地震区域:地质构造属渭河地堑,在渭河平原与北部黄土 19 台塬之间分布着东西向绛帐隐伏断裂带,被第四系全新统冲击物所覆盖。 其地层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亚砂土和黄土构成,下部为河湖相冲积砂砾 石层,夹有深层亚粘土。根据《中国地震裂变区划图》,该区地震裂度为8 度。 2.2.3 气候气象 秦都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冬夏持续 时间长,春秋持续时间短,春季少雨,夏热伏旱,秋凉雨霖,冬寒干燥。 气象部门通常将四季分为冬季(12~2月)、春季(3~5月)、夏季(6~8 月)、秋季(9~11月);按照平均气温小于10 作为冬季,大于22 为夏 季,10~22 之间为春、秋季标准划分,区境内春季68天,夏季100天,秋 季55天,冬季142天。年平均气温13.3 ,年平均降水量497.9mm,年平均 日照2045.2h,年平均风速2m/s,年平均湿度69%,无霜期212~223天,适 宜小麦、玉米、瓜果、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市农产品的主产区之 一。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夏有伏旱,秋多连阴雨,其次为干热风、暴雨、霜 冻和冰雹等。 2.2.4 水文 1)地表水 秦都区境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中下游河段。境内有属于渭河水系的 沣河、沙河、新河等支流,共流长38.6km,还有泥河、白马河、斗门河、 胭脂河、太平河等小河流。 渭河自该区渭滨街道尹家村入境,在钓台街道马家寨村新河、沙河同 时汇入,在陈杨寨街道沙口村北白马河汇入,至沣东街道沙岭村东沣河汇 20 入,沿岸经南营村、两寺渡、曹家滩、马家寨、钓鱼台、南安村、伍家堡 等20多个村堡,于沣东街道沙岭村出境。渭河是区境最大河流,横贯全区, 境内流长18.6km,岸线长43.89km,河宽320~700m,大部分600m,平均比 降0.6‰,年平均流量160.1m3/s,年径流量50.61亿m3。 沣河发源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的沣峪,流经长安区、户县,由钓 台街道吴家庄村入境,北流至铁桥折向东北至沣东街道沙岭村东北汇入渭 河,境内流长10.72km。河床宽度80~250m,比降0.77‰,年平均流量 8.2m3/s,年径流量2.6亿m3。 2)地下水 本地区属关中冲积、洪积平原,具有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的河谷盆 地型水文地质特征,其动态主要受渭河的影响,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渗 入和河流渗漏,含水层沿渭河呈条带状分布,面积广大,水量丰富。渭河 平原区为强富水区,潜水总流向南东,埋深在4~11m与19~40m之间,开 采深度17~50m,单井涌水量10~20 m3/h;承压水总流向南东,埋深200~ 250m。 2.2.5 生物资源 秦都区自然植被分布与种类较少,仅在滩涂、沟壑、徒坎有零星分布, 且种类不多。河漫滩常见有车前草、紫花地丁、荠菜、马兰、小蒸草、苦 马豆、茶叶花、草木樨等双子叶植物,郊区零星生长蒲公英、野艾、马鞭 草、野菊花、马齿苋、紫花地丁、牵牛花等野生植物。野生兽类有20余种, 以小型动物为主,鸟类种属比较丰富,留鸟、候鸟有数十种之多,具有南 北混杂的特点;森林鸟类以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三宝鸟、绶带鸟等多 21 见。 2.3 工艺流程及产污分析 1、片剂生产工艺流程 片剂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2-1 所示。 图 2-1 片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产污环节:本生产线无生产废气产生,在设备运行时会产生部分噪声, 生产过程中无生产废水产生,定期对设备进行冲洗会产生冲洗废水,会产 生部分原料废屑。 2、胶囊剂生产工艺流程 22 胶囊剂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2-2 所示。 图 2-2 胶囊剂生产工艺路程图 产污环节:本生产线无生产废气产生,在设备运行时会产生部分噪声, 生产过程中无生产废水产生,定期对设备进行冲洗会产生冲洗废水,会产 生部分原料废屑。 3、颗粒剂生产工艺流程 颗粒剂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2-3 所示 23 图 2-3 颗粒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产污环节:本生产线无生产废气产生,在设备运行时会产生部分噪声, 生产过程中无生产废水产生,定期对设备进行冲洗会产生冲洗废水,会产 生部分原料废屑。 4、喷雾剂生产工艺流程 24 喷雾剂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2-4 所示 水提清膏滤 液、聚山梨 酯 80、甘油、 山梨酸钾 加水 称量 煮沸、 冷却 配制 图 2-4 加入 香精 灌装 包装、 贴标 洁康宁喷雾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产污环节:将水提清膏滤液、聚山梨酯 80、甘油、山梨酸钾按一定配 比混合计量后置于配液罐,搅拌均匀,加水至 100L;开启蒸汽阀门煮沸 15min(95~100℃),常温水降温至室温,加入香精,再混合 40min,检 l l l 验。将上工序所得洁康宁喷雾剂药液按每瓶 10ml(装量限度 10~10.5ml) 进行灌装,装周转箱内,贴标签,转待包装区。从药液配制完成到灌装结 束需在 18h 内完成。每一批次制剂生产完成后需对设备进行清洗,因此该 生产工艺产生的污染主要为设备清洗废水、灌装设备运行噪声以及辅料脱 外包过程产生的废包装材料等。 5、涂膜剂生产工艺流程 涂膜剂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2-5 所示 水提醇沉滤液、聚乙烯 醇、甘油、羧甲基纤维 素钠、香精、氮酮、95% 乙醇、纯化水 称量 图 2-5 配制 灌装 包装、贴标 痤疮涂膜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产污环节: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纯化水提前 1 天浸泡溶解)、聚乙烯 醇、甘油置配液罐,加热至 70 其使溶解,再加入水提醇沉滤液,混匀, 取加入香精、氮酮的乙醇溶液,置配液罐,混合 40min 后检验、分装,贴 标签标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复核人、日期,转下一步工序。将 l l 上工序所得痤疮涂膜剂药膏按每瓶 30g(装量限度 30.0~32.0g)进行灌装, 装周转箱内,写标签,转待包装区。从药液配制完成到灌装结束需在 18h 25 内完成。每一批次制剂生产完成后需对设备进行清洗,因此该生产工艺产 生的污染主要为配制工序产生的乙醇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纯化水制 备浓水、设备清洗废水、灌装设备运行噪声以及辅料脱外包过程产生的废 包装材料等。 6、息伤乐酊生产工艺流程 息伤乐酊生产工艺流程见图 2-6 所示 息伤乐酊(渗漉液)、 血竭细粉、冰片细粉、 薄荷脑细粉、樟脑细粉、 二甲基亚砜、75%乙醇 称量 图 2-6 配制 灌装、封口 包装、 贴标 息伤乐酊生产工艺流程图 产污环节:将息伤乐酊(渗漉液)用计量桶计量后置配液罐中,再加 入血竭细粉、冰片细粉、薄荷脑细粉、樟脑细粉、二甲基亚砜,继续加入 75% 乙醇约 5L 至 150L,搅拌 40min 至均匀,静置 1h,取上清液,检验。将上 工序所得息伤乐酊药液按袋每瓶 20ml(装量限度 20~21ml)进行灌装,装 l l 周转箱内,写标签。从药液配制完成到灌装结束需在 18h 内完成。每一批 次制剂生产完成后需对设备进行清洗,因此该生产工艺产生的污染主要为 配制、灌装工序产生的乙醇废气(以非甲烷总烃计)、设备清洗废水、灌 装设备运行噪声以及辅料脱外包过程产生的废包装材料等。 2.4 污染物产生、排放及污染措施情况 1、废水 厂区排水系统为雨污分流排水,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经化粪池处理, 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 ) 三 级 标 准 和 《 污 水 排 入 城 镇 下 水 道 水 质 标 准 》 (GB/T31962-2015)A 等级标准要求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咸阳市过塘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气 26 本厂区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达标排放,所有环保设施均已到位。 3、噪声 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生产车间内布置、基础减振及厂房隔声等降噪 措施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 类标准要求,对声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 固体废弃物包括危险固体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本项目危险废物暂存危废暂存间。存在危险废物暂存间 1 座,建筑面 积 10m2,位于厂区西北角,暂存间严格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的要求建设,设有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 (重点防渗区要求)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防护措施(严禁露天堆放); 并对暂存的危险废物进行有效分类、分区,且设置危废识别标志;其收集、 贮存、转移、处置严格按《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综上所述,本项目固体废物处置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标准的要求,符合国家对固体废物处置的“减量化、资源 化和无害化”的基本原则,处置率达 100%,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2.5 周边环境敏感点 按照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属二类区。周边无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需特殊保护的区域。主要环境受体 情况详见表 2-4。 表 2-4 环境要素 环境空气 主要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保护对象 保护内容 环境功能区 厂区内员工 / 安家村 310 户/1300 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27 相对 厂址 方位 相对厂 界距离 /m / / N 320m 水环境 查田村 405 户/1680 人 安查小学 300 人 彩虹电子玻 500 人 璃公司 咸阳勃利模 100 人 具制造 咸阳西郊医 1000 人 院 渭河 地表水 二级标准 Ⅳ类水体 NW NW 290m 500m W 100m E 10m E 90m SW 4500m 3、应急组织体系 3.1 应急组织机构 3.1.1 应急指挥机构 公司成立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公司主要领导、医疗救护 组和安全护卫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旦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指挥 部即作为事故的指挥机构,对突发环境事故进行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公 司所有应急人员应将事故状况、应急工作状况等现场情况报告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及处理情况下达应急救援命令。各应急队伍 接到指令后,立即按照职责、分工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及时将事故状 况和救援情况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反馈,直至应急终止。应急组织机构图见 图 3.1-1。 28 图 3-1 应急组织机机构 3.1.2 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指挥、副总指挥、医疗救护组负责人、后勤保障 组负责人等组成。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如下: 日常负责组织本“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组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贯彻本预案并组织演练。 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等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 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 审批并落实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 援器材等的购置。 检查、督促做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物资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 有关部门及时消除危险品的跑、冒、滴、漏。 及时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批准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环境污染事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 发出增援请求,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向周边单位、人员通报相关情况。 指挥各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物资配置、应急队伍的 调动。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故调查, 对事故进行经验教训总结、奖惩。 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向周围单位、人 员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品特性和救援知识等的宣传材料。 29 3.2 专业救援队伍 根据公司实际条件,项目专业救援队伍分为综合协调组,疏散警戒组, 工艺生产组,应急设备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组,消防 灭火组,环境监测组,各组日常应按照应急预案加强演习和训练,以便在 发生事故后能够迅速投入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中,为救援提供可靠保障。 应急救援队伍成员见下表。 3-1 序号 应急救援机构 1 1 指挥中心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成员组成 职 责 姓 名 联系方式 总指挥 丁建民 15686138008 副指挥 瞿辉 13992021931 边创林 18629206805 李宗武 18629200072 王巧红 13891067043 成 员 2 应急处置专家组 组长 边创林 18629206805 3 综合协调组 组长 王巧红 18629209889 4 疏散警戒组 组长 李宗武 15619551666 5 工艺生产组 组长 郑银娟 18628567907 6 电气设备组 组长 陈庭辉 18220570670 7 医疗救护组 组长 郗晓延 13992027590 8 后勤保障组 组长 胡宏春 13992059367 9 信息联络组 组长 乔萍 18629200090 10 消防灭火组 组长 李建国 18292920033 30 11 环境监测组 组长 瞿辉 13992021931 各救援队伍主要职责如下: (1)指挥中心 1)贯彻执行国家、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鄠邑区政府、上级环保 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交由上级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和备案; 3)组建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队伍;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的建设,以及应急处置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 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物资储备;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 作,督促、协助内部相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更新; 7)批准本预案的启动; 8)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9)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10)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和应急队伍的调动; 11)及时向上级环保主管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必要时 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12)接受上级应急指挥部门或政府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故处理。配 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3)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31 14)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培训和应急预案的演 习,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 (2)总指挥 1)组织制定并且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迅速召集和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货源配置的投入。明确指出事 件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确定现场指挥; 3)批准预案的启动; 4)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救援的全面指挥、评估事件的规模、决 定是否需要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支援; 5)负责决定事件可能扩大后的应急响应; 6)负责处理有关信息并及时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和通报应急救援情 况,并做好对有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指导员工防护、组织员工安 全撤离、联系控制撤离周边居民; 7)向上级部门递交事件报告和事件应急处置报告,组织指挥部成员总 结事故应急处置行动的经验和教训; 8)组织突发环境应急救援演习,并组织人员的培训; 9)负责保护现场,做好现场清理,消除危险隐患; 10)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 (3)副总指挥 1)协助总指挥开展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的各项具体工作,并及时向 总指挥汇报事件现场具体情况; 2)负责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 32 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 行动; 3)对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应急救援资源的及时投入进行现场协调,指 挥事件相关单位采取紧急措施; 4)贯彻、执行并实施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具体执行预案的演练; 5)如总指挥未能立即到突发事件现场,由总指挥承担总指挥职责,组 织抢险; 6)落实指挥部职责中应急救援现场工作。 (3)应急处置专家组 1)为现场环保应急工作提出环保应急救援方案、建议和技术支持; 2)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审阅工作,对其中的应急救援技术方 案的可操作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试验和评估; 3)负责突发环境事件有关事故原因调查、分析和总结,负责指导突发 环境事件信息上报工作。 4)指导事故发生后的事态进展监测、水文、风力等的变化情况。 (4)疏散警戒组 疏散警戒主要职责: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维护厂区和居民生 活区的治安保卫工作,封闭相关场所,设专人警戒,维护交通秩序,杜绝 无关人员进入事故救援现场;参与配合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上级部门的 工作。 (5)工艺生产组 1)负责专项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并督促各区组学习。 33 2)根据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灾技术方案和措施,为指挥部决策提供 技术依据。 3)收集整理有关事故处理信息资料,提供事故报告需要的相关数据。 4)制定恢复生产安全措施。 (6)应急设备组 1)负责供电设备安全的维修工第一时间切断着火楼层的电源,必要时 整个厂区的非消防电,并确保消防应急用电。 2)负责水泵运行的维修工到水泵房观察消防水泵的运行状况,必要时 强启消防泵。 3)在消防中心应留一名维修工,随时根据消防中心监视信号,应急处 理不能运行的消防设备,并保障消防设备正常工作。 (7)医疗救护组 1)负责组织救援抢险人员的自救培训,发生环境事故时进行自救。 2)负责现场救护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转运工作。配合专业消防组进 行被困人员的救护,发生伤亡事故时抢救工作要争分夺秒,及时、果断、 正确; 3)对救出的伤员进行有效的救治,伤口包扎、止血等,配合医院急救 人员对重伤人员的抢救、输送。 (8)后勤保障组 根据事故发展动态,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过程中的应急资金、物资 供给、交通运输保障、供水保障、供电保障和通讯保障等工作。 1)制定应急资金、物资调拨、配送方案,保障应急救援所需物资供应。 34 2)安排事故应急救灾资金,组织实施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对救灾资 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救灾款及时到位。 3)负责调动应急救援过程物资运送和人员疏散所需车辆。 4)负责处理事故现场用水、用电的调度。 5)负责处理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物资的保障。 6)发生事故的污染物收集及实行异地处置的协调与运输。 (9)信息联络组 通讯联络队主要职责:确保建立 24 小时有效的内部(各专业队伍与 应急救援指挥部)、外部(应急救援指挥部与上级各部门、受影响村庄等) 通讯联络的畅通;负责报警和外界联络;及时发布救援实时信息,便于指 挥和调动。 (10)消防灭火组 消防灭火组主要职责:配备消防器材,对事故进行应急消防,减轻事 故危害;组织对次生灾害(爆炸、有毒、明火等)的排险工作;配合消防 部门的工作。 (11)环境监测组 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由应急监测组人员进行监测; 1)负责对接现场的应急现场环境监测; 2)负责对事故实时跟踪,及时向指挥部第三方通报监测情况,为应急 事故的处置及终止提供科学依据; 35 3)负责协调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分析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 形成原因,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事故应急处理对策,为指挥部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4)负责调查事故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中长期环境影响,消除潜在事故 隐患,调查事故人员伤亡、损失情况,提出应对措施,拟定调查报告。 3.4 外部指挥与协调 本公司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配置了应急物资、应急装备 及救援专业队伍,能够满足一般及较大的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一旦 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信息联络组组长及时将事件的详细情况告知相 邻企业、居民,并对本厂区的救援物资进行补充供给;一旦发生重大事件, 超出自身的应急救援能力,应当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上报到 秦都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由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相关的 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救援。当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公司在各方面的应 急能力都无法满足要求,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公司 将对超出应急能力范围的突发环境事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可能涉及的外 部支援单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缺乏环保、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专家,需要请求秦都区人民政 府、生态环境局秦都分局协助; (2)当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公司的应急物资和现场救援人员无 法完全满足应急要求,需要请求秦都区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局秦都分局协 助; (3)公司无专职医疗人员和专门的医疗车,当发生较多人数的受伤, 36 或较重伤势时,无法承担医疗救援任务,需要及时送往医院,需要医院的 协助; (4)当公司无法承担废水、废气事故排放、风险物质泄露的污染监测 及后期的跟踪监测工作,需要环保局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协助。 (6)当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或上述公司应急能力无法满足要求的情 况时,公司设置专门的信息联络组,负责通知相应的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在上级应急组织到来之后,应急总指挥将指挥权上交,并积极配合上级组 织的应急处置工作。 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由本公司应急总指挥负责外部单位联络汇报。 外部应急救援单位联系方式见附件。 4、环境风险分析 4.1 分级程序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根据本公 司生产、使用、存储和释放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 值(Q),评估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 敏感程度(E)的评估分析结果,分别评估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和突发水 环境事件风险,将突发大气或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 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同时 涉及突发大气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以等级高者确定突发环境事件风 险等级。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见图 4-1。 37 企业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Q<1 计算涉及环境风险物质 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1 生产工艺与风险 控制水平(M)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 与临界量比值(Q) 环境风险受体敏 感性(E)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评估矩阵 一般环境风险 图 4-1 较大环境风险 重大环境风险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4.2 风险物质识别 表 4-1 风险物质识别 物质名称 危险特性 易燃液体,爆炸极限为 6%~36.5% LD50:5628mg/kg(大鼠经口) 爆炸极限 3.5%~18.0%; 乙醇 LD50:7060mg/kg(大鼠经口) 易燃液体,爆炸极限为 1.9%~36% 乙醚 LD50:1215mg/kg(大鼠经口) 易燃液体,爆炸极限 2.0%~11.5% 乙酸乙酯 LD50:5620mg/kg(大鼠经口) 易燃液体,爆炸极限为 2.5%~12.8% 丙酮 LD50:5800mg/kg(大鼠经口) 爆炸极限 1.3~8.3%; 环己烷 LD50:12705mg/kg(大鼠经口) 甲醇 合计 最大存储量 临界量 q/Q 使用环节 29.23kg 10t 0.002923 检测中心 2t 500t 0.004 生产车间 7.13kg 10t 0.000713 检测中心 5.41kg 10t 0.000541 检测中心 1.58kg 10t 0.000158 检测中心 1.17kg 10t 0.000117 检测中心 / / 0.008452 / / 根据上表及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有毒物质、易燃物质及爆炸性物 质名称及临界量的规定中重大风险源的辨识指标的计算方法,确定本公司 Q<1,不构成重大风险源。 38 4.3 风险等级确定 根据《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秦都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结论,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为“一般-大气(Q0)”,突发水环境 事件风险等级为“一般-水(Q0)”,因此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为 “一般”。 4.4 环境风险源分析 4.4.1 环境风险源分析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对生产装置、贮存系统、公用工程系统、 环保处理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的风险识别。 (1)生产装置风险识别:根据生产工艺特点,本公司生产厂区存在的 风险源主要为:可能由于线路故障、走火、雷击或可(易)燃物遇明火或 高热等原因导致的火灾事故。 (2)贮存系统风险识别:仓库储存一定量的中药材与包装材料因机械 通风不良;试剂库因机械通风不良;生产过程中使用酒精泄漏;所有动力 使用大量电气设备和电线电缆,在线路短路、故障等情况下会发生火灾。 通风、空调、排烟系统检修过程中安全措施不落实也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3)环保设施风险识别:超净工作间、检测中心使用的通风、空调、 排烟及新风系统存在管道夹层发生故障;生产车间负压抽风系统+活性炭吸 附装置出现故障。 (4)辅助生产设施:办公楼以及门卫等设施,环境风险不明显。 (5)危险废物泄露事件及后果分析:危险废弃物源头产生量出现异常 增大时,没有通报危废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废弃物在搬运、贮存过程中有 39 散落/泄漏现象;危险废物管理人员巡检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储罐满溢现象; 现场员工的环境意识不足,不清楚废弃物如何分类和对环境的污染;盛装 危废容器破裂、渗漏,致使危险废物外泄。危废暂存间地面做环氧树脂自 流平处理,防渗防腐蚀。 (6)自然灾害引发的环境危险性分析: 1)暴雨 由气象资料可知,该区域春、夏、秋雨水较多,夏季经常有暴雨出现, 暴雨对厂区所造成的影响,一方面是水量增加,影响处理工艺,另一方面 是而量增加,可能淹没配电房,导致机械短路,对工作人在工作中会带了 危害。因此,汛期应急应属于环境事故与公共设施事故,属于 级(一 般)。 2)高温、严寒及雾霍 酷暑高温条件下工作,可能会因工人中暑,造成操作失误,从而引起 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低气温可能导致室外设备设施管线故障、冻损破裂, 从而导致有害物质的泄漏,污染厂区及周边环境;过高气温还可能导致设备 设施突发故障,从而使工艺过程中断;雾覆是漂浮在大气中的 PM2.5 等尺寸 微粒、粉尘、气溶胶等粒子,天气重度污染时,造成城市大面积低能见度 的情况,覆在吸收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根据《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秦都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 告》,本项目环境风险等级可表示为“一般环境风险(Q0)”。 4.4.2 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的规定:单元 40 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 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 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位重大危 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 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实际存量,t;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储存 区的临界量,t。 天然气、甲醇、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环己烷属于划分种类 为危险化学品,天然气属于市政管道直接 使用不储存;根据《陕西健民制 药有限公司秦都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本项目 q/Q 小于 1 所以本企业的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本项目中乙醇存储于乙醇库中,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于试剂库内,为 了避免危险化学品因泄漏或者储存不当,引发火灾或者爆炸等事故,乙醇 库以及试剂库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设专人管理,负责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及使用情况。 (2)配备干粉灭火器,消防沙。 (3)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必须是防爆型,包括照明插座及通风设施。 (4)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41 (5)加强通风,远离火种和热源。 (6)存储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定期检 查灭火器是否有效。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的锅炉燃烧使用天然气,但是不储存。 4.4.3 本公司环境事件分级 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并结合本公司生产 运营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风险源进行分析。本公司生产活动中涉及的危 险物质及化学品等。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特别重大( 级)、重大( 级)、较大( )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不会造成大规 模人员死亡、大规模的人员疏散和转移、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的破坏 等,本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一般( 级)突发环境事件。 5、预防与预警 5.1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突发环境风险一般由自然灾害或事件引发,具有次生灾害风险的特点, 风险概率较低,风险防范以预防措施为主。本公司对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 监控,确保各类风险源在可控状态,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减轻事件危害。 (1)制定风险监控管理制度,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完善责任制 度,确保风险源的日常监控、在控; (2)定期组织进行安全环境检查工作,建立安全环保检查制度,每月组织 检查一次,各部门以自查为主,互查为辅,实时监控对环境可能构成危害 的重点危险源; (3)强化安全环保生产教育,企业所有职工必须具备安全环保生产基本知 42 识,熟知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4)建立相应的环境及环境次生、衍生灾害监控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实现 相关灾情、险情等信息的共享; (5)每年定期进行设备检验和维修。 5.1.1 危险源监控 1、监控方式 (1)人工监控。设置监控组织,安排固定人员定时定点对贮存系统和 环保设备等进行设备、监控仪进行检查。 (2)视频监控。在公司各危险源处。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实施 24 小 时监控,视频资料自动保存7天以上。 2、监控方法 (1)监控组织:设暨监控组织及系统。实施人工监控和在线监控。 (2)安全检查: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 (3)严格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4)定期进行安全评价。 5.1.2 事故防范措施 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防范措施 (1)公司将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和安全使用纳入日常的环境安全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实施环境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涉及危险化学品设 备不得带病运行; (2)本项目的危险化学品存放在专门的库房内,并保护干燥和通风良 好;库房有专业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严禁入内; 43 (3)化学品应按性质分类存放,分类标示; (4)存储库房内应标识危化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应急处 理措施和注意防护事项等; (5)危化品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救援电话; (6)取用危化品的工作人员应熟悉化学品的性质和操作方法,根据工 作需要采取佩戴橡胶手套等防护措施; (7)化学品管理人员和安全主任应每天对危险化学品备件库和使用危 险化学品现场实施巡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 (8)公司应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特征,准备应急物资,如堵漏 装置、收集装置、吸附材料、消防器材等。 2、废气超标排放防范措施 (1)建立设备管理责任制,落实管理责任人,管理人应定期巡查设备 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尽快处理,避免造成有机废气超标排放事件; (2)定期对通风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率; (3)定期对活性炭进行更换,增加对有机废气的吸附能力; (4)定期对风机、排风管道进行检查,保证排风正常。 3、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污水水质超标预防措施 (1)建立设备管理责任制,落实管理责任人,管理人应定期巡查设备 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尽快处理,避免造成水处理系统事件; (2)定期对处理污废水的相关设施、设备等进行检修,确保设施的正 常运行,减少故障率; (3)定期对污水池等进行清淤,保证储水容量,增加存水缓冲能力; 44 (4)定期对排污管线进行巡查和检修,保证管道的畅通和完好。 4、火灾事故防范措施 (1)电气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电气装置的选 型、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配电设备、 线路定期检查、检修、保养,保持良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采取一切 措施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有电气设备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 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健全电气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定期对员工进行电气安全教育。 (2)实行动火作业许可制度,严禁违规动火;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 场所严禁吸烟,严禁携带火种、穿带钉鞋进入危险区域;严禁使用打火花 工具敲打、撞击危险物品盛装体容器。 (3)制定危险化学品和纸制品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危险化学品及纸制 品的贮存、使用及运输管理,完善通风、防泄漏、防静电等安全设施;按 照标准、规范配齐消防设施和急救器材,消防设施和急救器材应实行"三定 "定理,落实责任人。 5、危险废物泄露事故防范措施 (1)不同品种危险废物分别存放在不同容器中,不得混合。 (2)危险废物贮存点贴有"危险废物"字样标识。 (3)固体危险废物(废试剂瓶等):包装完整、不渗漏。 (4)危险废液暂时存放应采取防渗漏、防外溢措施,收集入指定区域 的收集桶中。不得倒入厂内、外空地、草地中。洒漏在设备附近的废液由 责任部门用棉纱或报纸清除。 45 5.1.3 管理措施 按照《公司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公司安全技术规程》,定期对公 司进行勘察、稳定性分析、安全评价。 定期组织公司的环保知识三级培训,与宣传板报、环保宣传册等手段 提高公司各级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提高技术素质和操作技能,经考试 合格持证上岗,保证公司 24 小时有人值班。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个人。本公司相关人员 必须接受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和应 急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加强 容器、管道的安全监控,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加强危险目标的保卫工作, 防止破坏事故的发生。 5.2 预警分级与准备 5.2.1 预警信息来源 1、危险化学品岗位人员发现公司危险化学品泄漏或发生火灾时,立即 上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 2、人工或在线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上报本公司突发环境事 件应急指挥部。 5.2.2 预警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可能波及的范围以及政府发 布预警的分级,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三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 别为, 级(蓝色预警)、 级(黄色预警)、 级(红色预警),并根据 事态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升级、降级或解除。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视环 46 境污染预警情况、可能危害程度、救灾能力和社会影响等综合因素,研究 发布预警级别。 1) 级预警(蓝色预警) 级应急为可控制的异常事件或者为容易控制的突发事件。经过简单 的应急救援即可完成事故现场的所有应急处置。 2) 级预警(黄色预警) 级应急为经过公司处理、应急救援可完成事故现场的处理处置,未 危及周边社区、企业。 3) 级预警(红色预警) 级预警为设备、设施严重故障,发生无法控制火灾爆炸和大面积泄 露事故,泄露已流入水域或周边社区、企业,造成的泄露公司已无能力进 行控制。 5.2.3 预警准备 为保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有效实施,应急指挥部及相关部门应 做好如下准备。 (1)立即启动相应事件的应急预案。 (2)按照环境污染事故发布预警的等级,向公司以及附近居民发布预 警等级。 级预警:现场人员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核实情况后立即报 告应急指挥办,公司应急指挥办视现场情况组织现场处置。情况严重应将 指挥权上交,企业配合行动。 1)各应急小组马上做好救援行动准备; 47 2)指令各应急专业队伍进入应急状态; 3)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有关场所,中 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3)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其他应急保障工作; 级预警:现场人员报告区域负责人,区域负责人核实情况,组织现 场进行处置,若现场无法处置,应立即报告公司副总指挥,公司副总指挥 视现场情况组织现场处置。 III 级预警:现场负责人及时发现情况,组织现场进行处置,若现场无 法处置,应立即报告区域负责人,区域负责人视现场情况组织现场处置。 5.3 预警的发布与解除 5.3.1 预警的发布 现场作业人员发现各种事件的预兆时要立即向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预兆的现场实际情况及已采取的措施; 如果预兆明显,马上可能发生事件,则应先避险后报告。 预警发布程序及要求如下: 应急救援办公室值班人员接到事件预兆报警电话后,应立即向应急 救援办公室主任汇报。 应急办公室主任应立即汇报值班领导。根据事件预兆的性质、严重 程度、事态发展趋势,由值班领导向总指挥汇报,并由总指挥确定进行预 警。如果不足以启动应急预案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停止。 48 应急指挥部研究分析事件信息,确定预警级别后立即发出预警信息。 利用公司通讯设备,第一时间发布到全厂及环境事件可能影响区域居民或 其它企业单位。 应急指挥部、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应保持手机 24 小时开机,防止出现应急事件时不能及时沟通。 Ⅰ级预警由污染事故事发工段负责发布;Ⅰ级预警由污染应急领导小组 负责发布;Ⅰ级预警由污染应急领导小组决定,报请地方环保部门发布。 5.3.2 预警解除 根据事件发展态势,应急救援办公室报请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解 除预警,终止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预警结束后,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根据 应急领导小组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事件事态跟踪,直至事态隐 患完全消除为止;有关部门、单位应继续查找可能产生环境污染隐患的原因, 提出预防措施,明确落实责任,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符合预警结束的条件如下: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隐患已经消除; 2、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事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5.4 预警措施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相对应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妥善安置。 (4)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应急监测部门立即开展 49 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 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6、应急处置 6.1 应急预案的启动 突发环境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即启动本预案: 1、生产装置:可能由于线路故障、走火、雷击或可(易)燃物遇明火 或高热等原因导致的火灾事故。 2、贮存系统风:仓库储存一定量的中药材与包装材料因机械通风不良; 试剂库因机械通风不良;生产过程中使用酒精泄漏;所有动力使用大量电 气设备和电线电缆,在线路短路、故障等情况下会发生火灾。通风、空调、 排烟系统检修过程中安全措施不落实也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3、环保设施:超净工作间、检测中心使用的通风、空调、排烟及新风 系统存在管道夹层发生故障;生产车间负压抽风系统+活性炭吸附装置出现 故障。 4、危险废物泄露事件:危险废弃物源头产生量出现异常增大时,没有 通报危废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废弃物在搬运、贮存过程中有散落/泄漏现象; 危险废物管理人员巡检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储罐满溢现象;现场员工的环 境意识不足,不清楚废弃物如何分类和对环境的污染;盛装危废容器破裂、 渗漏,致使危险废物外泄。 5、因其他原因造成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的。 50 污染事故一旦发生,立即起动工段级应急预案进行响应。污染事故影 响不超出现场作业区域,动用工段人力物力就能较快控制和消除污染的, 由事故发生工段应急组织处理,同时报公司应急指挥部;污染影响范围较 大或失控不断扩大时(包括因事故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公司排污系统的情 况),则应迅速上报,请求公司污染事故应急现场指挥组启动车间级、公 司级预案进行响应处理。 应急响应程序如下图。 图 6.1-1 应急响应程序图 51 6.2 信息报告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凡发生环境 污染与破坏事故,必须立即上报,并建立报告制度。 6.2.1 信息报告程序 指挥部办公室作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挥中枢,负责接警、报警,并 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指挥部办公室 24 小时值班电话。 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发现人必须立即实施先期处置,并且应在第 一时间向公司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公司出现险情用电话、对讲机报告和通 知,也可用其他一切可能的方式,保证准确快捷。 6.2.2 信息发布程序 1、工作人员发现事故或危险,符合预警条件时,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2、通过确认、分析,符合预警条件,应急指挥部利用会议或电话发布 预警通报,起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3、应急指挥办公室应做好各级预警记录,并在预警结束后三天内写出 预警行动总结报告,存档备案。 4、预警解除由应急指挥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协助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发布。 6.2.3 信息报告内容 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要迅速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如果发生死亡事 故及严重中毒事故,要在 1 小时内向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秦都分局报告。报 告事故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52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 4、事故的简要经过; 5、污染物排放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可能受影响的区域; 6、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及 严重中毒人数及简单情况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7、已经采取的措施; 8、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6.2.4 信息报告形式 信息报告分为速报、确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报告应采用适当方式, 避免造成不利影响。 1、速报:从发现事件后起 1 小时内上报,报告形式可通过电话、电子 邮件,必要时派人直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污染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 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等初步情况。 2、确报:从发现事件后起 24 小时内上报,报告形式可通过电子邮件 或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在速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和事故发生 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3、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采用书面形式上报,报告内 容包括:在速报或确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 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的有关 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53 6.2.5 通报可能影响的区域 总指挥根据环境事件的现场情况,当发现事件可能影响公司周边工厂, 办公楼、居民的安全时,由应急办公室主任与周边办公楼、村委紧急联系, 通报当前污染事件的状况,通知群众做好应急疏散准备,听候应急指挥的 指令,并强调在撤离过程中注意事项,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 6.2.6 二十四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线路进行联 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 24 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特殊 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变更之日起 48 小时内向行政部报告。 行政部必须在 24 小时内向各成员和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6.3 分级响应 6.3.1 响应级别及程序 依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级别、可控程度,应急指挥部作出相应等级应急 响应,应急响应分为三级。响应行动从低到高划分为 现场应急、企业应 急、社会应急。具体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如表 6.3-1。 表 6.3-1 突发事件级别 标准级别 级 一般 环境 事件 应急响应分级标准 预警级别 响应行动 响应分级 级 现场应急、企业应 急、社会应急 级 级 现场应急、企业应 急 级 级 现场应急 级 响应启动标准 发生多人受伤事件,或 与其相当的其他紧急情 况 未发生人员伤亡,但多 人因事件受到威胁的情 况 未发生人员伤亡,但多 人因事件受到威胁的情 况 应急响应和事件预警是动态的,根据事件信息和事件的变化,预警级 54 应进行调整,同时也应根据事件可控情况对响应级别进行调整。公司各类 突发环境事件启动的响应级别见表 6.3-2。 表 6.3-2 事件类型 危化品(泄露) 危化品储存库火灾事故 危化品储存库火灾与爆炸 通风设备废气超标 危险废物泄露事故 其他安全生产事件 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表 影响对象 预警级别 环境空气、工业场地及人体 级 健康 人员安全 级 人员安全 级 环境空气及人体健康 级 工业场地及人体健康 级 人员安全 级 响应级别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6.3.2 响应行动 根据环境风险分析,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秦都分公司生产运营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环境事件可分为 级响应、 级响应和 级响应,其中 级响应行动要求公司除采取事件现场救援和企业应急指挥部全面救援外, 还应迅速(1 小时内)上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必要时请求外部应急救援 力量协助救援活动。 (1) 级响应 I 级响应启动后,发生事件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将事件信息报告应急救 援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召开紧急会议,听 取灾情汇报,研究部署救援工作,采取应急措施,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单位总工程师、主管安全生产和相关业务的负责人带领工作组和各应急救 援专业队伍在较短时间内赶赴现场,按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立即开展工 作。 同时,应急救援指挥部要迅速(1 小时内)将事件信息(以电话、传 真、电子邮件等)上报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秦都分局等上级单位。根据事件 55 发展趋势及救灾工作要求,请求上级单位进行指挥和紧急救援。 (2) 级响应 级响应启动后,发生事件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将事件信息报告应急 救援办公室,应急救援指中心立即通知指挥中心成员及单位相关部门在应 急救援办公室集结待命,并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先期处置。随时掌握事态发 展情况,当事态不可控时,及时向上级单位进行汇报,并请求支援。 (3) 级响应 级响应启动后,事发部门参照单位分级管理的原则,组成工作组赶 赴现场实施救援,根据事件可控性和严重程度决定向单位应急指挥中心报 告。 6.3.3 安全防护与医疗防护 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高度重视应急人员的安全,在组织应急行动时, 应调集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器材和医务人员、医疗器械等,以备随时之 需。 应急人员进入和撤离现场时由指挥部视情况做出决定。应急人员进入 受威胁的现场前,要做好安全确认,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6.3.4 信息沟通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按照响应级别,事发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 立即到位,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收集、掌握污染相关信息、分析事件的性 质,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按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预案,迅速采取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指挥部办公室上报事 态发展变化情况。 56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应随时收集掌握污染相关信息,并根据现场情 况分析污染性质,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决定是否逐 级上报当地政府及相应环保等部门。 6.4 指挥与协调 6.4.1 指挥与协调机制 (1)I 级响应 进入 I 级响应后本公司及其专业应急救援机构立即按照公司应急预 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配合本公司应急指挥部实施应急救援。 本公司根据事件的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通知有关部门及其 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相关机构按照 各自应急预案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 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由上级应急救援部门领导和本公司领导组成, 上级应急救援部门领导负责组织制定应急救援计划,并发布和接受上级政 府命令;本单位领导负责协调和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成立前,事发单位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 处置。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协调交通、物资以及可能影响区域的通告。全力 控制环境事件的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事件)发生,果 断控制或切断事件灾害链。 (2)II 级响应 进入 级响应后,本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有关成员及各应急救援专 业队伍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 57 控制或切断污染源或影响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事 件发生。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不可控时,向上级单位 发出增援请求;在上级部门应急指挥小组统一指挥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按 照预案和处置程序,相互协同,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组织有关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 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为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为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 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 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 发生事件的有关部门或人员要及时、主动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供 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生产、安全、环保、设备及物资等有关部门提 供事件发生前的有关监管检查资料。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配合政府部门开展 环境恢复治理、事件调查及经验教训总结工作。 (3)III 级响应 事件部门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将事件信息立即上报应急救援指挥 中心。 不可控时,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发出增援请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按照预案和处置程序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 发生事件的有关部门或人员要及时、主动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供 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 专家组对突发环境事件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 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 58 6.4.2 指挥与协调主要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组织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或影响的周边地区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6.5 现场处置 6.5.1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处置一般方法 接到报警后,救援队伍到达现场,立即了解情况,确定警戒区和事故 控制具体方案,布置救援任务,在救援过程中,要注意个体防护,佩戴个 人防护用品,并设定警示标志,各处置方法如下: (1)抢险:抢险抢修组到达现场后,在事故现场总指挥的统一领导下, 应急指挥办公室迅速查明事故性质、原因、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判断事 故后果和可能发展的趋势,拿出抢险和救援处置方案。协同抢险抢修组在 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区,防止事故扩大。应急指挥 办公室负责事故现场物资、设备、工具的保障供给工作。 (2)疏散:发生险情,有火灾可能时,应急消防组针对火灾性质制定 消防方案,并对火灾部位进行前期消防,指挥部应立即通知政府部门,并 由治安组负责周边企业、居民的警戒工作,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过,负责维 59 护事故现场秩序和社会治安。 (3)转移:在事故救援中,有火灾危险或有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 下,应急指挥办公室协同相关医院医务人员将受伤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转移过程中与其他组保持联系。 (4)结束:救援工作结束后,各应急专业队伍必须经公司指挥部总指 挥同意后,方可撤离现场,同时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分析处理, 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整理事故档案。 6.5.2 具体应急措施 1、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超标排放现场处置措施 (1)废气超标排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设备故障引起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时,当班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汇报当 班班长、组长,通知应急处理组及应急保障组,运行及检修人员采取有效 措施,使废气排放指标恢复正常;需要停运环保设施处理设备缺陷和故障时, 所辖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上报生产技术部、安监部,经主管生产副总经理(总 工)同意,安监部申请上级环保部门同意后方可停运,并在申请所许可的 停运时间内完成检修并正常投入运行。 通风设施设备故障处置措施: 通风设备停机,断开通风设备所有电机及排风阀电机的安全开关;关 闭通风设备的送风机开关;关闭进出口集气罩风口,关闭风门电动装置等; 对通风设备进行检修,待检修完毕业后清点带入检修工具,以免遗 留在通风设备内,对通风设备造成影响。 (2)污废水超标排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60 1)废水处理设施设备故障引起水污染物超标排放时,当班值班人员第 一时间汇报当班班长,通知生产技术部、检修维护部及安全环保部,运行 及检修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使废水排放指标恢复正常; 2)当废水处理设备发生故障,短时间内不能正常运行时,企业必须采 取有效措施,对废水进行集中收集,不能将废水直接使用,或者直接外排, 以免影响地表水水质及厂区周边人群饮水安全。 3)及时与污水处理厂联系,说明厂区目前废水未处理的相关情况以便 污水处理厂做出相关应对措施。 2、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1)公司所有员工发现着火点,若情况不严重立即组织相关人员火; 若情况较为严重均有责任立即向周围同时大声呼叫、按响事作警铃,所有 部门领导应立即组织员工投入灭火行动,同时向应急值手室报告; (2)当火灾初期现场为部门间的公共区域时,现场最高级别的领导自 然担当灭火指挥; (3)公司应急值班电话接电火灾爆炸报警; (4)报警后,警戒疏散组指派人员在主要路口引导外来应急车辆; (5)公安消防人员到达公司后,应急现场指挥部调动公司力量积极配 合应急工作; (6)警戒疏散组指挥公司所有非应急人员按照预定的路线撤离至定的 安全区域。到达安全区域的非应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灭火现场; (7)发现有人被困在危险场所时,应立即向公安消防人员报告协助救 出被困人员。 61 (8)当火势逼近危险化学品贮存或使用场所时,应急处置组在确保自 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撤离危险化学品至安危险化学品至安全区域。 (9)当灭火废水含有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时,应急处置组应尽快采 取相应的措施,应急小组使用消防沙对场地内消防废水进行拦截和围挡; 对溢流至厂区外的废液在厂区出入口采用拦截坝进行拦截和收集,废水送 至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进行集中处置。 3、危险化学品泄露事件现场处置措施 (1)厂区乙醇库房储存有少量乙醇物质泄露事件时,应采取的现场处 置措施为: 出现小量泄露时,应该及时组织应急人员对泄漏源进行堵漏,防治 污染水体、环境和其他设备,并迅速用用黄沙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出现大量泄漏时,应在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汽 化蒸发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 场所处置。应急指挥中心迅速封锁泄漏事故现场,派专人监护,严禁烟火, 及时清走现场其他易(可)燃物品,并视问题的严重程度,确定是否切断 现场周围其他运行设备的电源。 发生起火时,迅速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 限制出入;切断货源,迅速移走附近可燃物品;应急处理人员佩戴好自给 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 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采用湿布、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乙醇桶起火且泄 漏较少时可使用消防水带对铁桶表面进行降温,防止爆炸;如火势无法控 62 制,要及时报警求救。 (2)在危险化学品试剂使用过程中发生泄露事件时,本公司化学品多 为瓶装,其规格基本为 500mL/瓶,当发生瓶装化学品因人为失误等原因发 生泄露时,其单瓶泄露源强为 500mL,泄漏量少,基本可用实验室内配套 的抹布等物资收集处理,基本不会对外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危险废物泄露事件现场处置措施 (1)应急处置组接报后迅速查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已造 成的污染范围、人员伤害后果。 (2)对现场泄漏物应采取覆盖、收容、稀释处理,防止二次污染的发 生。如泄漏物位液态危险废物,应采取围堤堵截方式收集泄漏物,修筑围 堤的地点离泄漏点的距离应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泄漏物到达前完工,同 事注意避免污染区域扩大。 (3)泄漏量较小时,可用沙子,处理后统一收集,交由有资质单位处 置。 (4)大量危险固体废物乱堆乱放处置 A、任何固体废弃物乱堆乱放,有可能污染环境,须报知应急处理组。 B、对大量乱堆乱放的,进行责任部门追踪,并及时清理、打扫干净, 运到指定的场所。 C、应急处理组写出调查报告,上报人力资源部经理,并提出纠正预防 措施。 D、对可能造成污染的,首先要安排相关部门清理回收污染物,再查 明原因进行整改。 63 E、对造成污染事件的部门需要作出处罚的,由应急处理组做出处理建 议。 5、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1)做好日常巡查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极端天气带来的 影响。 (2)一旦发生极端天气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立刻启动应急工作停 止生产,立刻对设备进行抢修与维护,减少因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3)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向社会公布。 (4)务必及时请求外力支援。 (5)全体员工服从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做好极 端天气的应急工作。 6.5.3 扩大应急处置措施 在一般、较大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 事件得不到有效控制,在污染事态发展很快,迅速发展为或可能发展为重 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时,公司指挥部应立即向政府部门进行求援。必要 时公司指挥部可决定组织事故现场周围人员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或请求 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 外援力量到达后,现场指挥权归当地政府统一指挥。公司指挥部做好 现场介绍和信息资料提供工作,现场所有抢救人员和装备由总指挥统一指 挥调配,开展应急救援抢险工作。 6.5.4 事故保护目标应急措施 若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事故时,为确保安全,应及时在公司道路路口 64 设置警戒区域,做好撤离疏散措施。 事故发生后,应急监测人员应快速赶赴现场,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 况布点采样,利用快速监测手段判断污染物的种类,给出定性、定量监测 结果,确认污染事故的危害程度和污染范围等。 表 6.5-1 事故应急监测计划表 监测项目 类别 火灾爆炸 CO 大气 非甲烷总烃 废气处理设施 异常 大气 事故废水 废水 非甲烷总烃、颗粒物 COD、SS、氨氮 监测点位 公司上风向 100m 公司区域内 公司下风向 1500m 有机废气排放口 泄漏点下方向、厂界外上风向、周 围敏感点位于事故地点下风向时, 在每个敏感点各布设一个监测点 厂区泄漏点 6.6 信息发布 6.6.1 信息发布部门 由政府部门发布,公司协助政府完成信息发布工作。 6.6.2 信息发布原则 1、遵守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 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细、及时、准确; 3、不弄虚作假,不瞒报、谎报、漏报、不报安全事故; 4、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 6.6.3 信息发布方式 1、主要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和相关新闻媒体(电台、电视台、报社、网 络、信件信函、稿件等); 2、与新闻媒体建立通讯联系,密切配合,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 故信息。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稿件。 65 6.7 应急终止 6.7.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危险状态得到控制,事件发生条件已经消除。 2、确认事件发生地人群健康、环境、生物及生态指标已经降低到常态 水平。 3、应急监测项目监测结果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4、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5、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6、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 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6.7.2 确定现场应急工作结束的程序 1、当事故现场及周围的危险满足应急终止条件,经过现场各专业应急 小组人员检查确认,由现场应急指挥人员批准,宣布应急状态结束,结束 救援工作。 2、由应急指挥长授权专人通知相关部门、周边地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 解除,应急结束。 6.7.3 应急救援任务终止和工作总结 1、事故情况上报事项:事故伤亡人数、重、轻伤人数、经济损失、参 与响应情况、处理措施、经验教训、总结报告。 2、向事故调查组移交的相关事项:参与响应情况、救援措施、应急记 录、相关图片、图纸、事故原因、后期处置相关事项等。 66 3、应急救援结束:由应急指挥部批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宣布。 4、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总结内容 (1)写出书面报告; (2)收集整理所有应急记录、处置方案及措施、文件资料等; (3)总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应急救援预案保障,查清事故原 因,总结经验教训; (4)评估事故损失及事故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并对预案进行修订,编 制和完善应急预案; (5)同时制定出事故防范措施; (6)总结报告上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7)总结报告存档备案。 7、后期处置 7.1 善后处置 7.1.1 处置措施 公司要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 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 应急事件处理完毕,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后,迅速对事故现场污染物 进行收集、清理和处理。 对生产设备及危险废物储存设施进行保养维护及安全排查,确保设 备能够正常运转后,恢复生产秩序。 认真查找事故原因,总结教训,及时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和处置措 施,书面报告相关部门。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后果,使有关责任人得到 67 相应的惩罚。 公司行政部就突发事件中受伤及受损等情况,向保险机构提出理赔 申请。 做好周围影响区域内人员的安置、经济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 重建及修复。 7.1.2 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对事故现场的保护,是查明事故发生真正原因的要求,应急指挥部应 安排事故单位派专人做好现场保护工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出事故现场。 现场洗消是对事故现场和受影响区域的个人、救援装备、现场设备和 生态环境进行清洁净化和恢复的过程,它包括人员和现场环境的净化,以 及对受污染环境的恢复。 7.1.3 污染物处理 针对事故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人体、空气、水体、土壤、动植 物所造成的现实的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防止 污染危害的蔓延。事故应急结束后,对事故现场所产生的危险废物,委托 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处理危险废物和污染物过程中,尽量保 护现场,不影响到事故调查。 1、水污染物处理 企业突发环境事故排放会造成部分物料泄漏,在抢险过程中可能会用 到水,并由此产生废水,截流后对该部分废水进行外运处理,交由资质单 位,确保达标排放。 2、废气处理 68 如突发环境事故造成有毒有害气体排放进入空气,则当事故得到控制 时,该部分废气已经基本上被周围空气流稀释、扩散,从而可能污染周边 农作物及植物。企业应请相关专家进行调查分析,对于受影响的农作物及 植物提出对应的补救措施,对于无法补救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补偿。 3、土壤修复 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并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时,此部分液体可能会渗 入土壤中,企业应收集此部分土壤,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4、固废处理 突发环境事故处理结束后,会产生各种类型的固废(如废活性炭、废桶 等),此部分固废属于危险固废,企业应收集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7.1.4 事故后果影响消除 对事故中产生的不良后果积极进行处理,包括对现场破坏设施的及时 维修,现场污染物的处理,伤亡人员安置,以及及时通过媒体向受到事故 影响的当地居民发布有关赔偿事宜。 事故处理完毕后,指挥部应安排专业洗清队对现场和抢险人员进行洗 清,参与应急救援行动人员应及时清洗皮肤、衣物等,确保个人健康安全。 对事故的现场的洗清,应将清洗的水液排入污水池中,避免造成环境二次 污染。 7.2 警戒与治安 公司保卫处要配合地方公安部门对事故现场周围进行警戒,落实交通 管制,组织与救援无关的人员及周围居民进入事故现场,避免其他不必要 的伤亡事故发生。应急救援终止后,应加强事件现场巡检,禁止闲杂人员 69 进入厂区。 7.3 次生灾害防范 首先要根据次生灾害的性质,判定安全方向和地区。对危险化学品 的泄漏,根据风向,尽快向上风方向或侧风方向转移;对火灾,要尽快远 离易燃易爆品,在上风方向空旷地带避难;有爆炸危险时,避免在陡坡、 堤岸、高层建筑下停留。 事故处置结束后,组织专业人员佩戴防护设施进入现场检查、消除 事故隐患。 事故后现场的清理工作,交由专业人员到现场清理污染物、危险化 学品残余物,以避免二次污染或者二次伤害。 企业在事故发生后恢复生产前,要对装置设施的状况进行彻底检查, 经技术部经理确认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生产,同时应保证企业环保设施的 正常运行,以避免再次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件。 一些危化品的次生影响可能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在事故发生后的 一定时期内,企业环保部门要随时跟踪监测周围环境质量,及时发布消息, 进行宣传引导,消除周边居民的恐慌情绪,以免酿成更大事故。 7.4 调查评估 由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指挥部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进行详细调查,查找 事故原因,由相关评估人员评估事故损失、影响区域,按照调查及评估结 果编制事故报告;必要时,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指挥部向咸阳市生态环境局 秦都分局汇报,由上级部门负责调查事故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中长期环境 影响,提出应对措施,拟定调查报告,提出对事故的初步处理意见。 70 环境应急指挥部指导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 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特别重大、重大环境事件 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应急过程评价。组织有关专家,会同陕西省环保厅、咸阳市生态环 境局等部门组织实施。 根据实践经验,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应急预 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环境应急预案。 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 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7.5 生产秩序恢复重建 当以下条件均满足后,可以恢复生产: 专业人员事故调查现场需要收集或者取证的证据,已经收集、取证 完毕,并采取了其他预防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 废弃材料被转移、处理、贮存或以合适方式处置。 事故现场及周围的残存有毒物质浓度已经达到正常水平。 事故中损坏的设备、设施全部得到了修复或更换。 水、电、气、暖、原材料恢复了正常供应,人员短缺的岗位已得到 了人员补充。 7.6 环境损害评估及赔偿 企业应急事件处理完毕,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后,迅速对事故现场污染 物进行收集、清理和处理。配合政府进行环境损害评估并进行相关赔偿。 71 8、应急保障措施 8.1 人力资源保障 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供电通讯组、抢险组、 后勤保障组等。 企业要加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 务培训和应急演练。重点培训建立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 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应急队伍,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企业内 部各部门要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准备水平,提高其应对突发环境污染 事件的素质和能力。在本单位应急救援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动员企业所在 地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8.2 资金保障 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应急工作的日常费用、设备维护养护费用、设备更 换进行预算,详细列出花费的类型及数量,交由财务部审核,经总经理审 定后,列入年度或设施的预算。重大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 部对现场的应急使用设备进行统计,列表送交财务部门审核,由总经理审 定后,对应急处置费用进行如实核销,并根据需要添置应急保障物资。 8.3 物资保障 根据本预案的要求,企业须及时配齐所需的消防物资、堵漏物资、医 疗物资、标识物资等其他物资,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后勤保障组 专人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应急物资按照规定存放在物资仓库内,不得随 意转移,此外,及时对应急物资予以补充和更新。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 72 事件时,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环保局做好应急物资、装备的保障。 厂区内设置相关环境风险防范应急设备、物资配置情况见附件。 本公司的应急设备和器材不足以应付污染事件时,由应急指挥部请求 消防、环保等部门支援,产生的费用由我公司承担。 8.4 医疗卫生保障 在医院救护人员未到之前,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伤员进行前期救助,并 联系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公司建立专业技术队 伍和保障系统,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 生应急工作;当沣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护能力不足时,组织其他医疗 救护资源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处置。 8.5 交通保障 统一领导运输应急救援行动。根据领导部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负责启动救援行动,指挥和调配运输小组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和保 障工作。当应急运力不能满足突发事件需要时,负责报请公司调派应急运 力对口支援。 根据公司主管部门的指令,调动公司应急运力对口支援,完成突发 事件的应急救援和保障任务。 8.6 治安维护 公司安全护卫组要配合地方公安部门对事故现场周围进行警戒,落实 交通管制,组织与救援无关的人员及周围居民进入事故现场,避免其他不 必要的伤亡事故发生。应急救援终止后,应加强事件现场巡检,禁止闲杂 73 人员进入厂区。 8.7 通信保障 公司通信组负责建立应急广播、应急通讯保障工作体系,完善信息通 信网络,明确应急保障工作中各自的职责,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协同运作。 应急状态下,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有关人员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确保 系统畅通。应急救援办公室值班电话必须保证 24 小时值守。有关人员和部 门的联系方式必须保证随时取得联系。 8.8 科技支撑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力量,建立健全应急技术平 台,充分利用现有有线、无线、图像监控等指挥和调度信息能力的资源, 保证应急指挥救援迅速有效。 同时加大安全监测、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提 高技术装备水平,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本预案未列出的应急救援工作保障,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生产 技术管理部门根据灾害的特殊要求制定相应的临时保障方案。 9、监督与管理 9.1 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是对突发性环境事件预先进行自我训练的一种方法,通 过演练可找出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并提高应急队伍的整体反应能力。 企业的应急机构所有成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演练。 具体演练过程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 演练准备 74 本公司成立演练策划小组,并确定演练的各个部门和成员。 制定演练方案,由企业演练领导小组确定演练的目的、性质、内容、 应急参与人员;并保证演练能够尽可能接近实际。 演练内容为突发事故如火灾事故等,演练人员为应急组织机构中所 有成员。 演练实施 演练的实施为演练开始至结束全过程,演练过程中的应急组织和成员 按照各自的行动方案进行演习。 演练总结 演练结束后,演练领导小组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检查并明确应急过 程中需要改进和补充的地方,并对应急准备中需改进和补充的地方迅速整 改。 演练方案 具体实施步骤可参考下面内容: 演练内容的确定:演练开始前,应急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确定应急演 练的内容,演练的时间和地点。 演练:拉响演练警报,指挥部根据下达应急命令。各应急小组听取 事故内容和应急指令后立即按照 6.5 章节的现场处置措施进行应急。 演练结束: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下达演练结束命令,各应急小组存 放好各种应急用具。指挥部召集全体应急人员总结演练过程,明确不足和 需改进之处。 75 9.2 宣教培训 为了确保企业建立快速、有序、有效的应急反应能力,企业员工必须 熟悉厂内的突发事故类型、风险特性,并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必须对全 厂员工进行应急培训。特别对于新员工,在入岗之前须进行岗前培训,熟 悉环境,应对生活、工作的居住建筑结构及逃生出口熟悉,平时应做到了 然于胸,便于关键时刻逃离现场;同时掌握突发应急事故的一般应急措施。 另外,应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公众环境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公司的内部员工培训可以采取开培训班、上课等形式。对于公众的培 训可以采取广播、黑板报和宣传画等各种方式。培训应对于不同人员进行 不同内容的应急培训,并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同时,要求相关重点岗位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岗位相关危化品、 灭火及泄漏控制措施、紧急停车程序等集中上墙,张贴在相关岗位明显位 置,做到抬头可见,通过员工每天重复性的浏览,加深记忆,确保事故发 生时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映及操作。 9.3 责任与奖惩 奖励 对在事故应急管理、处置、救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对防止或抢 救事故有功的,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显著的,以及有 其他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司给予表扬、奖励。 处罚 对不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存在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违 反本预案的规定,发生或扩大安全事故及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生产经营部 76 门和有关责任人,由公司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存在违法情况的依法交公 安机关处置。 10、附则 10.1 名词术语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 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 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 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 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 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次生衍生事件: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 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指根据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的类别、危害程度的预测, 而制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方案。 应急演练: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能 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 10.2 预案解释 本应急预案由总经理(总指挥)签署后发布,发布时应在文本封面注 明生效日期及发布人签名。本应急预案解释权归应急救援指挥部。 77 10.3 修订情况 本预案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本预案为第一次修订,因以下原因应及 时对应急预案进行调整。 新法律法规、标准的颁布实施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 在日常管理、预案演练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发现不符合项; 组织机构、应急人员发生变化; 其它原因。 10.4 实施日期 本预案自颁布之日实施,原预案作废。 11、附件 1、公司内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方式,见附件 1。 2、救援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方式,见附件 2。 3、应急响应流程图,见附件 3。 4、应急物资、救援设备器材储备清单,见附件 4。 5、现场应急处置卡,见附件 5 6、应急预案培训表,见附件 6。 7、标准化格式文本,见附件 7。 8、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件 8。 9、敏感目标分布图,见附件 9。 10、风险源分布图,见附件 10。 11 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件 11。 12、车间消防图,见附件 12。 78 13、紧急疏散线路图,见附件 13。 14、 排污位置图,见附件 14。 79 附件 1 序号 1 应急救援机构 指挥中心 公司内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方式 职 责 姓 名 联系方式 总指挥 丁建民 15686138008 副指挥 瞿辉 13992021931 边创林 18629206805 李宗武 18629200072 王巧红 13891067043 成 员 2 应急处置专家组 组长 边创林 18629206805 3 综合协调组 组长 王巧红 18629209889 4 疏散警戒组 组长 李宗武 15619551666 5 工艺生产组 组长 郑银娟 18628567907 6 电气设备组 组长 陈庭辉 18220570670 7 医疗救护组 组长 郗晓延 13992027590 8 后勤保障组 组长 胡宏春 13992059367 9 信息联络组 组长 乔萍 18629200090 10 消防灭火组 组长 李建国 18292920033 11 环境监测组 组长 瞿辉 13992021931 附件 2 救援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方式一览表 序号 单位名称 电话 1 陕西省环保厅应急办 029-85429261 2 陕西省环保厅 029-87291348 029-87291327 3 咸阳市环境保护局 029-33573393 4 咸阳市环境监测站 029-33212574 5 咸阳市安全监督管理局 029-33210796 6 咸阳市秦都区政府 029-33229032 7 咸阳市秦都区环境保护局 029-38966302 8 咸阳市秦都区区茂陵派处所 029-33619559 9 咸阳市秦都区消防中队 029-33880522 10 咸阳市秦都区西郊医院 11 火警 13992018855 029-32085660 119 备注 事故 信息反馈 接警 关闭 Y 报警 警情判断 响应级别 N 中心人员到位 人员救助 信息网络开通 应急启动 应急资源调配 工程抢险 警戒交通管制 现场指挥到位 医疗救护 扩大应急 救援行动 人员疏散 环境保护 N 申请增援 现场监测 事态控制 专家支持 现场清理 解除警戒 应急恢复 善后处理 事故调查 应急结束 附件 3 应急响应流程图 总结评审 附件 4 应急物资、救援设备器材储备清单 应急救援器材一览表 序 号 名称 设备类型 设备类别 数量 保管人 所在部门 状态 1 对讲机 通讯设备 基本设备 2 部 李建国 安环部 使用 2 对讲机 通讯设备 基本设备 2 部 胡宏春 消防部 使用 3 对讲机 通讯设备 基本设备 2 部 王昕 保卫部 使用 4 人员运输车 交通工具 基本设备 4 辆 王巧红 综合管理 部 使用 5 消防斧 消防工具 基本设备 4 把 李建国 消防部 使用 6 腰斧 消防工具 基本设备 2 把 李建国 消防部 使用 7 救援绳 消防工具 基本设备 2 条 李建国 消防部 使用 8 自救呼吸器 消防工具 基本设备 1 个 李建国 消防部 使用 9 担架 消防工具 基本设备 1 组 李建国 消防部 使用 10 医药箱 备用工具 基本设备 2 个 王巧红 综合管理 部 使用 11 战斗靴 消防工具 基本设备 6 双 李建国 消防部 使用 12 拉梯 消防工具 基本设备 10m 李建国 消防部 使用 防护及应急救援器材配备表 序号 器材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放置地点 1 急救药箱 / 2 个 综管部 2 雨鞋 / 10 双 综管部 3 36V 安全灯 / 83 个 综管部 4 警戒线 / 10 综管部 5 空气呼吸器 / 2 个 综管部 6 防护服 / 5 套 综管部 7 防护眼镜 / 5 副 综管部 8 橡胶手套 / 10 副 综管部 9 医用担架 / 2 副 综管部 10 医用酒精 / 5 瓶 综管部 11 碘伏 / 5 瓶 综管部 12 脱脂棉花、棉签 / 综管部 13 脱脂棉签 / 5 包、5 5包包 14 中号胶布 / 5 卷 综管部 15 绷带 / 5 卷 综管部 16 剪刀 / 5 个 综管部 17 镊子 / 5 个 综管部 18 医用手套、口罩 / 按实际需 综管部 19 创可贴 / 200 个 综管部 20 伤湿止痛膏 / 10 个 综管部 21 止血带 / 10 个 综管部 22 三角巾 / 5 包 综管部 23 眼药膏 / 2 支 综管部 24 洗眼液 / 5 支 综管部 25 防暑降温药品 / 5 盒 综管部 26 体温计 / 10 支 综管部 综管部 常备抢修器材表 序号 器材名称 常备数量 放置地点 1 活动扳手 4 把 消防部 2 手锤 4 把 消防部 3 消防斧 4 把 消防部 4 腰斧 2 把 消防部 5 救援绳 2 条 消防部 6 自救呼吸器 1 个 综合管理部 7 担架 1 组 消防部 8 医药箱 1 个 消防部 9 对讲机 9 部 综管部 10 战斗靴 6 双 消防部 11 拉梯 10m 消防部 备注 消防器材的配备情况表 干粉(CO2)灭火器布置点 序号 地点 规格 数量 1 办公楼内 4kg 120 2 洁净区车间 4kg 15 3 外包车间 4kg 12 4 成品库房 4kg 12 5 包材库房 4kg 8 6 员工餐厅 4kg 6 7 员工宿舍 4kg 8 8 餐厅厨房 4kg 4 9 乙醇库房 35kg 1 10 微型消防站 4kg 16 11 门卫室 4kg 2 12 机修室 4kg 4 13 锅炉房 4kg 4 14 配电室 4kg 4 其他消防设施布置 序号 地点 规格 数量 1 生产厂区 消防栓 8 2 办公楼内 消火栓 30 3 生产车间 消火栓 18 附件 5 现场应急处置卡 基本情 况介绍 1、生产装置:可能由于线路故障、走火、雷击或可(易)燃物遇明火或高 热等原因导致的火灾事故。 2、贮存系统风:仓库储存一定量的中药材与包装材料因机械通风不良;试 剂库因机械通风不良;生产过程中使用酒精泄漏;所有动力使用大量电气设 备和电线电缆,在线路短路、故障等情况下会发生火灾。通风、空调、排烟 系统检修过程中安全措施不落实也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3、环保设施:超净工作间、检测中心使用的通风、空调、排烟及新风系统 存在管道夹层发生故障;生产车间负压抽风系统+活性炭吸附装置出现故障。 4、危险废物泄露事件:危险废弃物源头产生量出现异常增大时,没有通报 危废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废弃物在搬运、贮存过程中有散落/泄漏现象;危 险废物管理人员巡检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储罐满溢现象;现场员工的环境意 识不足,不清楚废弃物如何分类和对环境的污染;盛装危废容器破裂、渗漏, 致使危险废物外泄。 5、因其他原因造成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的。 事故特征 1.乙醇、试剂库试剂泄露。 2.环保设备故障导致废气超标排放事故。 3.危险废物泄露。 4.火灾。 应急组织及人员构成情况 危险性及环境影响分析 1.试剂库泄露;生产过程中使用酒精泄漏。 2.超净工作间、检测中心使用的通风、空调、 排烟及新风系统存在管道夹层发生故障;生产 车间负压抽风系统+活性炭吸附装置出现故障。 3.危险废弃物源头产生量出现异常增大时,没 有通报危废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废弃物在搬运、 贮存过程中有散落/泄漏现象;危险废物管理 人员巡检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储罐满溢现象; 现场员工的环境意识不足,不清楚废弃物如何 分类和对环境的污染;盛装危废容器破裂、渗 漏,致使危险废物外泄。 4.所有动力使用大量电气设备和电线电缆,在 线路短路、故障等情况下会发生火灾。 应急组织职责 (1)指挥中心 1)贯彻执行国家、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 鄠邑区政府、上级环保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处置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交由上 级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和备案; 3)组建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队伍;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的建设,以及应急处置 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 的物资储备;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 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内部 相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 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更新; 7)批准本预案的启动; 8)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9)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10)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和应急队伍的调动; 11)及时向上级环保主管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 件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 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12)接受上级应急指挥部门或政府的指令和调 动,协助事故处理。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 恢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3)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4)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 的培训和应急预案的演习,负责对员工进行应 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 (2)总指挥 1)组织制定并且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 预案; 2)负责迅速召集和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货源 配置的投入。明确指出事件状态下各级人员的 职责,确定现场指挥; 3)批准预案的启动; 4)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救援的全面指 挥、评估事件的规模、决定是否需要外部应急 救援力量支援; 5)负责决定事件可能扩大后的应急响应; 6)负责处理有关信息并及时向上一级有关部 门报告和通报应急救援情况,并做好对有可能 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指导员工防护、组织 员工安全撤离、联系控制撤离周边居民; 7)向上级部门递交事件报告和事件应急处置 报告,组织指挥部成员总结事故应急处置行动 的经验和教训; 8)组织突发环境应急救援演习,并组织人员 的培训; 9)负责保护现场,做好现场清理,消除危险 隐患; 10)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 (3)副总指挥 1)协助总指挥开展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的 各项具体工作,并及时向总指挥汇报事件现场 具体情况; 2)负责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工作,进行应 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 源,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突发事件现场 的应急行动; 3)对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应急救援资源的及 时投入进行现场协调,指挥事件相关单位采取 紧急措施; 4)贯彻、执行并实施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具 体执行预案的演练; 5)如总指挥未能立即到突发事件现场,由总 指挥承担总指挥职责,组织抢险; 6)落实指挥部职责中应急救援现场工作。 (3)应急处置专家组 1)为现场环保应急工作提出环保应急救援方 案、建议和技术支持; 2)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审阅工作, 对其中的应急救援技术方 案的可操作性、合 理性、有效性进行试验和评估; 3)负责突发环境事件有关事故原因调查、分 析和总结,负责指导突发 环境事件信息上报 工作。 4)指导事故发生后的事态进展监测、水文、 风力等的变化情况。 (4)疏散警戒组 疏散警戒主要职责:组织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 作;维护厂区和居民生活区的治安保卫工作, 封闭相关场所,设专人警戒,维护交通秩序, 杜绝无关人员进入事故救援现场;参与配合现 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上级部门的 工作。 (5)工艺生产组 1)负责专项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并 督促各区组学习。 2)根据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灾技术方案和 措施,为指挥部决策提供 技术依据。 3)收集整理有关事故处理信息资料,提供事 故报告需要的相关数据。 4)制定恢复生产安全措施。 (6)应急设备组 1)负责供电设备安全的维修工第一时间切断 着火楼层的电源,必要时 整个厂区的非消防 电,并确保消防应急用电。 2)负责水泵运行的维修工到水泵房观察消防 水泵的运行状况,必要时 强启消防泵。 3)在消防中心应留一名维修工,随时根据消 防中心监视信号,应急处 理不能运行的消防 设备,并保障消防设备正常工作。 (7)医疗救护组 1)负责组织救援抢险人员的自救培训,发生 环境事故时进行自救。 2)负责现场救护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转运 工作。配合专业消防组进 行被困人员的救护, 发生伤亡事故时抢救工作要争分夺秒,及时、 果断、 正确; 3)对救出的伤员进行有效的救治,伤口包扎、 止血等,配合医院急救 人员对重伤人员的抢 救、输送。 (8)后勤保障组 根据事故发展动态,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过 程中的应急资金、物资供给、交通运输保障、 供水保障、供电保障和通讯保障等工作。 1)制定应急资金、物资调拨、配送方案,保 障应急救援所需物资供应。 2)安排事故应急救灾资金,组织实施资金分 配和资金拨付,对救灾资 金的使用进行监督、 检查,保证救灾款及时到位。 3)负责调动应急救援过程物资运送和人员疏 散所需车辆。 4)负责处理事故现场用水、用电的调度。 5)负责处理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物资的保障。 6)发生事故的污染物收集及实行异地处置的 协调与运输。 (9)信息联络组 通讯联络队主要职责:确保建立 24 小时有效 的内部(各专业队伍与 应急救援指挥部)、 外部(应急救援指挥部与上级各部门、受影响 村庄等) 通讯联络的畅通;负责报警和外界 联络;及时发布救援实时信息,便于指挥和调 动。 (10)消防灭火组 消防灭火组主要职责:配备消防器材,对事故 进行应急消防,减轻事故危害;组织对次生灾 害(爆炸、有毒、明火等)的排险工作;配合 消防部门的工作。 (11)环境监测组 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由应急监测组人员进行 监测; 1)负责对接现场的应急现场环境监测; 2)负责对事故实时跟踪,及时向指挥部第三 方通报监测情况,为应急事故的处置及终止提 供科学依据; 3)负责协调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 分析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形成原因,预测事故 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事故应急处理对策,为指 挥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负责调查事故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中长期 环境影响,消除潜在事故隐患,调查事故人员 伤亡、损失情况,提出应对措施,拟定调查报 告。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 发生泄漏=时,要立刻切断危险源;使用棉 1、发现事故第一发现人及时上报给部门负责 丝、消防沙对泄漏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覆盖、 人,部门负责人报告给总经理,总经理调动应 截流围堵、收集等 急人员及应急物资,应急启动; 2、 对污染场地进行洗消,废水送至有资质的 2、事态控制后,组织抢修工作,应急恢复、 危废处置单位进行集中处置; 正常生产;若不能控制,立即上报公司相关部 门,扩大应急,并及时疏散现场所有人员; 3、 要迅速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4、 采用应急物资立即救护受伤人员,伤势严 3、应急救援组对现场第一手资料进行拍摄、 重立即拨打 120 紧急就医; 存档; 5、 当事故无法控制时,拨打 119 请求消防大 4、安全护卫疏散人员对现场进行隔离; 5、救护组对人员进行抢救,并及时送往医院; 队支援; 7、组织其他人员疏散; 6、清理现场、做好记录。 8、 事态控制后,恢复生产。 应急物质 注意事项 棉纱布;灭火器、防汛消防沙、消防铲、消防 沙桶 1.出现泄漏后,立即关闭对应的设备再进行维 修; 2.发生=泄露事故时,除少数处理人员外,其 余人员要撤离现场; 附件 6: 培训日期 主持人 出席人员 培训记录: 应急预案培训 地点 记录人 附件 7:标准化格式文本 应急演练记录表 编号: 应急预案名称 演练时间 演练地点 组织部门 参加部门/人员 演练内容: 负责人: 日期: 负责人: 日期: 有效性演练结论/评价: 需改进方面: 预 警 通 知 单 预警通知〔 发送时间 主送单位 预警级别 预警概要 预防措施及 工作要求 〕第 号 签发人 应急预案启动(终止)令 编号: 签发人 报告时间 传达人 收到时间 命令内容: 受令部门; 受令人: 时间: 备注: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记录单 接警人姓名 接警日期 接警时间 报警人 报警单位 单位 联系电话 应急事件 应急事件 应急事件 类型 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 报警人姓名 应急事件 发 生的地点、 性质、范围、 严重程度 突发事件 已造成影 响 和发展 趋势 已采取控 制 措施及 效果 备注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报告单 事件发生单位 事件时间 事件简题 基本经过(事件发生、扩大和采取的措施、初步原因判断): 事件后果(环境污染程度、财产损失或可能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等)的初步估计: 填报人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信息来源 环境污染事件调查报告书 1.事件名称: 2.事件单位名称: 3.事件等级: 4.事件起止时间: 年 事件类别: 月 日 时 分至 年 月 日时分 5.主设备情况(主设备规范、制造厂、投产日期、最近一次大修日期等: 6.事件前工况: 7.事件发生、扩大和处理情况: 8.事件原因及扩大原因: 9.事件损失情况(环境破坏程度、环保设施损坏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等: 10.事件暴露问题: 11.防止事件重复发生的对策、执行人和完成期限: 12.事件责任分析和对事件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13.参加事件调查组的单位及成员名单及签名: 14.附件清单(包括图纸、资料、原始记录、笔录、试验和分析计算资料、 件照片录像 等): 事件调查组组长、副组长签名: 主持事件调查单位负责人: 主持事件调查单位盖章: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 8 地理位置图 附件 9 敏感目标图 附件 10 风险源分布图 附件 11 平面布置图 附件 12 车间消防图 附件 13 紧急疏散线路图 附件 14 排污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