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斗茶规范
ICS 35.040 A 24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1913—2018 六堡茶斗茶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Liupao tea competition 2018 - 12 - 20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8 - 12 - 31 实施 发 布 — DB45/T 1913 2018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原则 .............................................................................. 2 5 要求 .............................................................................. 2 6 审评程序 .......................................................................... 6 7 结果公布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斗茶记录 ........................................................ 7 I — DB45/T 1913 2018 II — DB45/T 1913 2018 前 言 —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梧州海关、梧州市茶业商会、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梧州六堡茶文化研究会、梧州六堡茶研究会、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梧州 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学院中国广西梧州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梧州市商务局、梧州 市六堡茶协会、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局、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 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平、苏淑梅、杨柳、郭弢、武卫国、李贤武、马士成、卢本沛、邱瑞瑾、陈 金辉、曹中环、周志强、罗妙玲、温志杰、梁斯雅、覃小敏、龙志荣、韦宇宁、刘桂宁、黄康青、刘泽 森、张均伟、蒋文峰、骆刚、石荣强、谢加仕、吴伟维、李军彪、刘春梅。 III — DB45/T 1913 2018 六堡茶斗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六堡茶斗茶的术语和定义、原则、要求、审评程序、结果公布。 本标准适用于六堡茶斗茶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DB45/T 1114 地理标志产品 六堡茶 DB45/T 1291 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487、DB45/T 1291所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茶叶感官审评 sensory evaluation of tea 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 与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GB/T 23776—2018,定义 3.1] 3.2 斗茶 tea competition 由主办机构组织,由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按规定的原则、要求、程序和茶产品执行标准规定,对参 评茶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由主办机构公布优胜者的活动。 3.3 六堡茶斗茶 Liupao tea competition 以六堡茶为对象的斗茶活动。 3.4 主办机构 organizer 斗茶活动的组织者。组织者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 — DB45/T 1913 2018 3.5 专业评委 professional judge 具有茶叶感官审评工作经历且获得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在斗茶活动中担任感官审评的人员。 3.6 群众评委 mass judge 有饮茶经历,在斗茶活动中担任感官审评的人员。 4 原则 4.1 总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4.2 审评人员回避 选送茶叶样品参加斗茶的单位,其人员不得担任评委。选送茶叶样品参加斗茶的个人不得担任评委。 4.3 现场监督 申请国家公证机构派出两名公证员或由主办机构选择两名监督员对斗茶过程及结果进行现场监督 公证。 4.4 茶叶样品密码盲评 在公证员或者监督员监督下,对参与斗茶样品进行分类编组、统一封装、重新编码,交由审评人员 按新编码进行审评。在结果公布前,知晓编码的人员不得泄露编码信息。 4.5 信息公开 斗茶的主办机构、遵守原则、样品要求、评分标准、评分程序等均应在斗茶活动前公开,样品得分、 排序等应在评分结束时公布。 4.6 公众见证 允许社会公众、媒体人士在现场指定区域观摩斗茶的感官审评、结果公布等过程。 5 要求 5.1 评委 5.1.1 评委资格 5.1.1.1 专业评委资格 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有 5 年以上茶叶感官审评工作经历和 5 年以上品饮六堡茶经历,取得中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 5 年以上或者取得高级评茶员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茶学类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 2 — ——有 5 年以上茶叶感官审评工作经历和 5 年以上品饮六堡茶经历,取得中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 5 年以上或者取得高级评茶员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非茶学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有 5 年以上茶叶感官审评工作经历和 5 年以上品饮六堡茶经历,取得中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 5 年以上或者取得高级评茶员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被政府相关部门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从事茶学科研、教学、贸易、生产管理、产业管理 10 年以上,有 5 年以上品饮六堡茶经历, 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有大专以上学历。 DB45/T 1913 2018 5.1.1.2 群众评委资格 有品饮六堡茶或其他茶的经历。 5.1.2 评委征集 主办机构宜通过媒体公开斗茶消息来征集评委,应征专业评委的人员应提供学历、评茶员职业资格 证书、从事茶叶感官审评工作的证明等资料,允许单位推荐或个人自荐。 5.1.3 评委资格审查 主办机构对应征担任评委的人员按附录表A.1进行记录,由公证员或者监督员按4.2、5.1.1.1及 5.1.1.2的要求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符合担任评委资格。 5.1.4 评委聘用 主办机构从符合评委资格的人员中择优录用,评委人员分布宜兼顾各方面的代表性,每个单位评委 不得超过1人。对于聘用为评委的人员,可颁发聘书。 5.1.5 评委人员组成 专业评委与群众评委的比例为1:1~1:3,人数均应为奇数,且均不应少于5人。具体评委人数宜 与斗茶规模相适应,由主办机构确定。 5.2 审评分数系数分配 专业评委分数与群众评委分数的系数分配应为7:3~9:1,采用百分数表示,具体系数分配宜与两 组评委的审评水平相适应,由主办机构确定。 5.3 评分形式 审评过程由各个评委独立评分,按100分制对各样品进行审评、打分。 5.4 审评计分办法 5.4.1 专业审评得分 在各个专业评委对每一个样品的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按公式(1)计算专业 审评得分: N 专业 = 式中: N 专业1 + N 专业2 + … … + N 专业(n - 2) ×α n −2 .................... (1) 3 — DB45/T 1913 2018 N 专业 —专业审评得分; —第一个专业评委对样品的审评得分; N —第二个专业评委对样品的审评得分; N 专业( - 2)—第(n − 2)个专业评委对样品的审评得分; n —群众评委人数,人; α —专业评委的评分系数,%。 专业审评得分按附录表A.2格式记录。 N 专业1 专业 2 n 5.4.2 群众审评得分 在各个群众评委对每一个样品的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按公式(2)计算: N 群众 = N 群众1 + N 群众2 + … … + N 群众(m - 2) ×β m −2 .................... (2) 式中: N 群众 —群众审评得分; N —第一个群众评委对样品的审评得分; N —第二个群众评委对样品的审评得分; N —第(m − 2)个群众评委对样品的审评得分; m —群众评委人数,人; β —群众评委的评分系数,%。 群众审评得分按附录表A.2格式记录。 群众1 群众 2 群众( m - 2 ) 5.4.3 样品总分 为专业审评得分与群众审评得分之和, 按(3) 式计算: N = N 专业 + N 群众 .................................. (3) 式中: N 专业 —专业审评得分; N 群众 —群众审评得分; N —样品总分。 计算结果按附录表A.3格式记录。 4 — DB45/T 1913 2018 5.5 茶叶样品征集 主办机构宜通过媒体公开斗茶消息来征集六堡茶样品,允许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选送样品。 所有参赛者宜提供参加斗茶样品符合执行标准要求的证明。每名参赛者选送的样品,每个组别不得超过 1个批号。每个批号样品重量,没有检测报告的样品不少于1 000 g,有检测报告的样品不少于500 g,并 按附录表A.4记录接收样品信息。征集的样品按表1规定分组,每组样品应不少于3个方可开展斗茶。 表1 茶叶陈化时间与分组 组 别 陈 化 时 间 1 ≤2年 2 >2年,≤4年 3 >4年,≤8年 4 >8年 5.6 茶叶感官评分标准 宜按照DB45/T 1114标准中的感官品质指标执行。 5.7 审评内容 5.7.1 审评因子 5.7.1.1 六堡茶 按照茶叶外形的条索/形状、整碎/松紧度、色泽和净度,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八项因 子”进行。 5.7.1.2 六堡茶毛茶 按照茶叶外形(条索/形状、整碎/松紧度、色泽和净度)、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因子” 进行。 5.7.2 审评因子评分系数 总分采用 100 分制。散茶、紧压茶的品质审评因子评分系数分别按表 2、表 3 执行。 表2 散茶品质审评因子评分系数 名 称 散茶 外 形 内 质 条索 整碎 色泽 净度 汤 色 香 气 滋 味 叶 底 6 5 2 2 10 30 35 10 表3 紧压茶品质审评因子评分系数 名 称 紧压茶 外 形 形状 6 松紧度 4 内 质 色泽 净度 汤 色 香 气 滋 味 叶 底 3 2 10 30 35 10 5 — DB45/T 1913 2018 6 审评程序 6.1 样品编码 在公证员或监督员的监督下,由专业评委集体推荐的两名工作人员从征集的各个样品中抽取等量样 品分别装入相同的样品袋中,按同类组别随机逐一编码,将编码标示在样品袋表面。公证员或监督员按 附录表A.5格式记录编码与样品原始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样品编码记录用信封封存起来。 6.2 斗茶 6.2.1 初审评 即初斗,若征集的同一组别参赛样品数量较多,可进行初审评。对茶叶样品的感官审评,评分标准 按DB45/T 1114执行,审评因子评分系数分别按表2 、表3执行,推荐按GB/T 23776标准中的黑茶审评方 法进行,按附录表A.6记录评分。将得分低的样品淘汰,进入复评审的样品数量不宜过多。初审评分数 及排名不计入复审评。若征集的同一组别参赛样品数量不多,初审结果即为最终结果。 6.2.2 复审评 即复斗,对进入复评审的茶叶样品的进行感官审评。复审按6.2.1步骤进行。 6.3 得分排序 每一个样品的得分按5.4规定计分,将各编码样品按得分从高到低排序。如遇总得分相同,应按滋 味、香气、汤色、外形、叶底的次序依次比较单一因子得分高低,高分者居前。如遇所有单一因子分数 仍然相同,则由专业评委投票决定,票数高者居前。 6.4 样品信息公开 在公证员或监督员的监督下,打开封存的样品编码记录信封,公布编码样品的记录信息。 7 结果公布 主办机构应按预先确定的计划,在媒体上公布总得分排序靠前的样品情况。 6 )次(数次 的作工评 )次(数次 评审官感 次的作工 )次(数 所或人本 是位单在 品样送否 茶斗加参 7 的作工委 审官感茶 叶茶事从 年 年 别组 评茶斗茶 堡六事从 月 月 别组 委评 堡六任担 日 日 委评 任适 息信加附 用聘 — 8102 3191 T/54BD )月 x 年 x 至月 x 年 x(间时 止起理管、生 、贸、研、教 、科学茶事从 )月 x 年 x 至 月 x 年 x( 间时止起的 茶堡六饮品 x(间时止起 x 至月 x 年 )月 x 年 代艺技作制 人承传性表 间时的格资 )月 x 年 x( 发颁 期日 、 级等 、 号编 历学 名姓 序 号 1 2 3 … n :员督监□/员证公□ :员人核审构机办主 业专 录记查审格资委评 1.A 。1.A表见录记查审格资委评 称职 。委评众群和委评业专为分别组委评 。评审的行进定规准标 67732 T/BG 按指是评审官感叶茶:2注 :1注 作工评审官 茶堡六得获 书证格资业职员茶评 感叶茶事从 件 条 备 必 录记查审格资委评 1.A表 录记茶斗 )录附性范规( A 录 附 — DB45/T 1913 2018 BA A.2 分组审评评分记录 六堡茶散茶/紧压茶分组审评评分记录见表A.2。 表 A.2 六堡茶散茶/紧压茶分组审评评分记录 外 形 样 品 评委 编 代码 码 条索/ 整碎/ 形状 松紧度 色泽 内 质 净度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组别 初审评/ 组别 复审评 评分 实际 总分 系数 得分 N xn (%) 审评 得分 N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Xn 评委4 评委5 …… 评委m 合计 平均 注1:X为组别代号,n为该组别第n个样品。m为评委序号,为第m个评委。 注2:计算其实际得分时,应将“初审评/复审评总分”中的最高分、最低分均剔除,并以×符号标示。 评委组别:□专业评委/□群众评委 记/计分员: □公证员/□监督员: 年 月 年 月 C 8 日 日 xn — DB45/T 1913 2018 A.3 审评评分汇总记录 六堡茶散茶/紧压茶审评评分汇总记录见表A.3。 表 A.3 六堡茶散茶/紧压茶审评评分汇总记录 样品编码 专业审评得分 群众审评得分 样品总分 名次 备 注 送样品的生产企业名称/人名 X1 X2 X3 X4 X5 …… Xn 注:X为组别代号,n为该组别第n个样品。 记 计分员: □公证员/□监督员: / 、 、 年 月 年 月 日 日 9 — DB45/T 1913 2018 A.4 接收样品记录 接收样品记录见表A.4。 表 A.4 接收样品记录 序号 生产企业名称/人名 品 名 产品批号 产品批量 样品重 陈化起 (kg) 量(g) 始日期 生产日期 是否提交 检测报告 1 2 3 4 5 6 …… n 接收人员: 、 □公证员/□监督员: 10 、 年 月 年 月 日 日 — DB45/T 1913 2018 DB A.5 样品编码记录 样品编码记录见表A.5。 表 A.5 样品编码记录 样 品 原 始 信 息 序号 样品编码 1 X1 2 X2 3 X3 4 X4 …… …… n Xn 生产企业名称/人名 品 名 产品批号 产品批量 陈化起始日 (kg) 期 生产日期 注:X为组别代号,n为该组别第n个样品。 专业评委推荐的工作人员: □公证员/□监督员: 、 、 年 月 年 月 日 日 11 — DB45/T 1913 2018 C A.6 审评评分原始记录 六堡茶散茶/紧压茶审评评分原始记录见表A.6。 表 A.6 六堡茶散茶/紧压茶审评评分原始记录 样品 编码 外 形 条 索/形 整 碎/松 内 质 色 泽 状( %) 紧度( %) ( %) 净 度 汤 色 香 气 滋 味 ( %) ( %) ( %) ( %) 初评/复评 叶 底 ( %) 总分 ( N Xn ) X1 X2 X3 X4 …… Xn 注:X为组别代号,n为该组别第n个样品。括号内为该类茶的审评因子评分系数。 评委组别:□专业评委/□群众评委 记/计分员: 、 □公证员/□监督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年 月 年 月 日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六堡茶斗茶规范 DB45/T 1913―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