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利用技术规范

Pretext(借口)17 页 794.502 KB下载文档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利用技术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利用技术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利用技术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利用技术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利用技术规范
当前文档共17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利用技术规范

ICS 93.030 P41 昆 DB5301 明 地 方 标 准 DB 5301/T 41—201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利用技术规范 2019 - 12 - 31 发布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 局 2020 - 02 - 28 实施 发 布 DB5301/T 41—2019 目 次 言............................................................................................................................................................. IV 前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5 土地利用......................................................................................................................................................... 3 5.1 5.2 5.3 5.4 5.5 6 取样和检测分析............................................................................................................................................. 7 6.1 6.2 6.3 6.4 7 土地利用的途径..................................................................................................................................... 3 污泥产物分类......................................................................................................................................... 3 土地改良利用......................................................................................................................................... 3 林地及园林绿化利用............................................................................................................................. 4 农业利用................................................................................................................................................. 6 取样方法................................................................................................................................................. 7 检测分析方法......................................................................................................................................... 8 污泥及污泥产物抽检............................................................................................................................. 9 土地利用监测频次................................................................................................................................. 9 污泥处理处置安全运行与监管..................................................................................................................... 9 7.1 7.2 7.3 7.4 安全运行................................................................................................................................................. 9 污泥转运................................................................................................................................................. 9 档案管理................................................................................................................................................. 9 监管.........................................................................................................................................................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污泥产物应检项目可选检测方法......................................................................... 10 I DB5301/T 4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提出。 本标准由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翟明、郭曦滢、翟媛、赵绍碧、马方。 III DB5301/T 41—201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1 土地利用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园林绿化、土地改良、林地和农业等土地利用的技术选择, 包括污泥产物及其土地利用的途径、泥质指标和监管。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园林绿化、土地改良、林地和农业等土地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4—2018 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5009.27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GB 13015 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T 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22105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31962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T 23484-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分类 GB/T 23486—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园林绿化用泥质 GB/T 24188—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 GB/T 24600—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改良用泥质 CJ/T 141 城镇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 CJ/T 221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CJ/T 3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农用泥质 HJ 491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LY/T 1251 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 NY/T 87 土壤全钾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4188—2009、GB/T 23484-2009、CJ/T 309-2009和GB/T 24600-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 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24188—2009、GB/T 23484-2009、CJ/T 309-2009 和GB/T 24600-2009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1 DB5301/T 41—2019 3.1 污泥 指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经过脱水后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 渣和沉砂。 [GB/T 24188—2009,定义 3.1] 3.2 污泥产物 污泥经过好氧发酵、厌氧消化或其他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物料或衍生产品。 3.3 土地利用 将处理后的污泥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的材料,用于园林绿化、土地改良或农业等场合的处置方式。 [GB/T 23484-2009,术语和定义2.6] 3.4 农业利用 将污泥产物在农业用地上有效利用的方式,包括用于农田、果园、牧草地等。 [CJ/T 309-2009,术语和定义3.2] 3.5 林地利用 将污泥产物用于林业用地上有效利用的方式,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各种林木的 成林、幼林和苗圃等。 3.6 园林绿化利用 将污泥产物用于城镇绿地系统或郊区林地的建造和养护过程,一般用作栽培介质土、土壤改良材料, 也可作为制作有机肥的原料。 [GB/T 23486-2009,术语和定义3.3] 3.7 土地改良利用 将处理后且满足本标准的污泥产物用于盐碱地、沙化地和废弃矿场土壤的改良,使之达到一定用地 功能的处置方式。 [GB/T 24600-2009,术语和定义3.3] 4 基本要求 4.1 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应符合 GB/T 31962 的要求。 4.2 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应符合 GB 18918 要求,并应向污泥产物生产单位提供污泥检测报告,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含水率; b) 安全指标; c) 养分指标。 4.3 污泥产物生产单位应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工艺宜采用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堆肥),不 同的应用途径还应满足相应的安全限值要求。 4.4 污泥产物生产单位应向污泥产物土地利用方提供污泥产物检测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安全指标; 2 DB5301/T 41—2019 b) 养分指标; c) 理化指标; d) 卫生学指标; e) 种子发芽指数。 4.5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物生产单位均应建立信息记录制度,对污泥产生、污泥产物生产和污泥产 物土地利用等关键环节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使污泥产物从原料采购到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 溯。信息记录应有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各相关场所的记录适时有效,记录文件的保存期不应低于 3 年。 污泥产物土地利用方也应有相应记录。 5 土地利用 5.1 土地利用的途径 污泥产物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土地改良(含矿山修复)、园林绿化 、林地利用、农业利用等。 5.2 污泥产物分类 对于达标的污泥产物,根据其对土地利用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划分为Ⅰ类和Ⅱ类(用于对污泥产物进 行分类的控制指标及其安全限值详见表9,为了方便农业利用时甄别,本文件将表9置于5.5),适用范 围见表1。 表1 污泥产物的分类和农作物适用范围 污泥产物 Ⅰ类 Ⅱ类 土地利用途径 允许施用的范围和作物 全部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园林绿化、林 地利用、土地改良、农业利用 1 园林绿化、林地利用、土地改良、限制 性农业利用 2 所有作物 纤维作物、烟草、油料、麻类、能源甘蔗、观 赏型花卉等作物 注 1:Ⅰ类污泥产物农业利用包括耕地、园地、牧草地; 注 2:Ⅱ类污泥产物限制性农业利用包括园地、牧草地,不种植食用农作物的耕地。 5.3 5.3.1 5.3.2 5.3.3 土地改良利用 外观:有泥饼型感观。 嗅觉:无明显臭味。 资源性:污泥产物的有机质和养分指标应满足表 2 的相关规定。 表2 土地改良利用养分指标 序号 控制项目 指标 1 有机物含量(%) ≥10 2 氮磷钾(N+P2O5+K2O)含量(%) ≥1 5.3.4 安全性:污泥产物土地改良利用前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安全性指标、卫生指标等各项指标达到 表 3 的相关规定。 3 DB5301/T 41—2019 表3 污泥产物土地改良利用的控制指标 限值 控制指标 安全指标 (以干基计) 酸性土壤(pH﹤6.5) 中性和碱性土壤(pH≥6.5) 总镉(mg/kg) ﹤5 ﹤20 总汞(mg/kg) ﹤5 ﹤15 总铅(mg/kg) ﹤300 ﹤1 000 总铬(mg/kg) ﹤600 ﹤1 000 总砷(mg/kg) ﹤75 ﹤75 总硼(mg/kg) ﹤100 ﹤150 总铜(mg/kg) ﹤800 ﹤1 500 总锌(mg/kg) ﹤2 000 ﹤4 000 总镍(mg/kg) ﹤100 ﹤200 矿物油(mg/kg) ﹤3 000 ﹤3 000 ﹤500 ﹤500 多氯联苯(mg/kg) ﹤0.2 ﹤0.2 挥发酚(mg/kg) ﹤40 ﹤40 总氰化物(mg/kg) ﹤10 ﹤10 可吸附有机卤化物 (AOX)(以 Cl 计)(mg/kg) 理化指标 卫生学指标 5.3.5 含水率(%) ﹤65 pH 5.5-10 蛔虫卵死亡率(%) >95 粪大肠菌群值 >0.01 使用要求 应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在监测的基础上决定使用总量、累计使用时间。在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和地下水位较高处不宜将污泥产物用于土地改良。 5.4 林地及园林绿化利用 5.4.1 外观:有泥饼型感观。 5.4.2 嗅觉:无明显臭味。 5.4.3 资源性:污泥产物用于林地利用有机质和养分指标见表 4,用于园林绿化利用的有机质和养分 指标见表 5。 表4 4 林地利用的养分指标 序号 控制项目 指标 1 有机质含量(g/kg、干基) ≥200 2 氮磷钾(N+P2O5+K2O)含量(g/kg、干基) ≥25 DB5301/T 41—2019 表5 园林绿化利用的养分指标 序号 控制项目 指标 1 有机物含量(%) ≥25 2 氮磷钾(N+P2O5+K2O)含量(%) ≥3 5.4.4 安全性:污泥产物林地利用前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林地利用的控制指标详见表 6;园林绿化利 用的控制指标详见表 7。 表6 安全指标 (以干基计) 污泥产物林地利用的控制指标 控制指标 限值 总镉(mg/kg) ﹤20 总汞(mg/kg) ﹤15 总铅(mg/kg) ﹤1 000 总铬(mg/kg) ﹤1 000 总砷(mg/kg) ﹤75 总铜(mg/kg) ﹤1 500 总锌(mg/kg) ﹤3 000 总镍(mg/kg) ﹤200 苯并(a)芘(mg/kg) ﹤3 矿物油(mg/kg) 理化指标 ﹤3 000 多环芳烃(PAHS)(mg/kg) ﹤6 含水率(%) ≤60 pH 5.5-8.5 粒径(mm) ≤10 1 卫生学指标 杂物 (%) ≤5 蛔虫卵死亡率(%) ≥95 粪大肠菌群值 ≥0.01 种子发芽指数(%) >60 注:杂物包括金属、玻璃、陶瓷、塑料、橡胶和瓦片。 表7 控制指标 污泥产物园林绿化利用的控制指标 限值 酸性土壤(pH﹤6.5) 中性和碱性土壤(pH≥6.5) 总镉(mg/kg) ﹤5 ﹤20 总汞(mg/kg) ﹤5 ﹤15 总铅(mg/kg) ﹤300 ﹤1 000 安全指标 总铬(mg/kg) ﹤600 ﹤1 000 (以干基计) 总砷(mg/kg) ﹤75 ﹤75 总铜(mg/kg) ﹤800 ﹤1 500 总锌(mg/kg) ﹤2 000 ﹤4 000 总镍(mg/kg) ﹤100 ﹤200 5 DB5301/T 41—2019 表 7(续) 限值 控制指标 酸性土壤(pH﹤6.5) 中性和碱性土壤(pH≥6.5) ﹤3 ﹤3 ﹤150 ﹤150 ﹤3 000 ﹤3 000 ﹤500 ﹤500 6.5-8.5 5.5-7.8 苯并(a)芘(mg/kg) 总硼(mg/kg) 安全指标 (以干基计) 矿物油(mg/kg) 可吸附有机卤化物 (AOX)(以 Cl 计)(mg/kg) pH 理化指标 含水率(%) ﹤40 卫生学指标 蛔虫卵死亡率(%) >95 卫生学指标 粪大肠菌群值 >0.01 种子发芽指数(%) 5.4.5 >70 使用要求 5.4.5.1 污泥产物园林绿化、林地利用时宜根据污泥使用地点的面积、土壤污染物本底值和植物的养分 需求量,确定合理的污泥产物施用量;应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在监测的基础上决定使用总量、 累计使用时间。 5.4.5.2 污泥产物园林绿化利用时,应控制污泥产物中的盐分,避免对园林植物造成损害。污泥产物施 用到绿地后,要求对盐分敏感的植物根系周围土壤的 EC 值应小于 1.0 mS/cm,对某些耐盐的园林植物 可以适当放宽到 2.0 mS/cm。 5.4.5.3 林地利用时,施用场地的坡度大于 9%时,应采取防止雨水冲刷、径流等措施。 5.4.5.4 不应在下列区域使用: a) 饮用水水源保护地,湖泊,水库等敏感性水体周围 1 000 m 范围内; b) 施用场地的坡度大于 18%时。 5.5 农业利用 5.5.1 5.5.2 5.5.3 外观:疏松、无明显杂物。 嗅觉:无明显臭味。 资源性:污泥产物的有机质和养分等各项指标应满足表 8 的相关规定。 表8 养分指标及限值 序号 控制项目 指标 1 有机质含量(g/kg,干基) ≥200 2 氮磷钾(N+P2O5+K2O)含量(g/kg,干基) ≥30 5.5.4 6 安全性:污泥产物土地利用前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农业利用的控制指标详见表 9。 DB5301/T 41—2019 表9 污泥产物农业利用控制指标 限值 控制指标 Ⅰ类污泥产物 Ⅱ类污泥产物 总镉(mg/kg) <3 <15 总汞(mg/kg) <3 <15 总铅(mg/kg) <300 <1 000 总铜(mg/kg) <500 <1 500 安全指标 总铬(mg/kg) <500 <1 000 (以干基计) 总砷(mg/kg) <30 <75 总锌(mg/kg) <1 200 <3 000 总镍(mg/kg) <100 <200 矿物油(mg/kg) <500 <3 000 多环芳烃(mg/kg) <5 <6 苯并(a)芘(mg/kg) <2 <3 含水率(%) ≤60 pH 理化指标 5.5-8.5 粒径(mm) 1 杂物 (%) ≤10 无粒度>5 mm 的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瓦片等有害物质, 蛔虫卵死亡率(%) 卫生学指标 粪大肠菌群值 种子发芽指数(%) 杂物质量≤3 ≥95 ≥0.01 >60 注:杂物包括金属、玻璃、陶瓷、塑料、橡胶和瓦片。 5.5.5 污泥产物用量 污泥产物农用时的年用量及使用年限按照 GB 4284-2018 中的 4.4 执行,并应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 跟踪监测。 5.5.6 施用要求 在蔬菜收获前30天禁止施用Ⅰ类污泥产物;根茎类作物按照蔬菜限制标准。 6 6.1 取样和检测分析 取样方法 污泥取样应按照GB/T 6679的规定执行。 a) 用勺铲或其他合适的工具,在物料的一定部位随机多点采取样品后迅速混匀; b) 用四分法把样品缩分至 1 000 g,均分于三个容器内,密封、贴标签(标签应注明采样名称、 企业名称、批号、取样日期、取样人等重要信息); c) 样品一份用于样品水分测定,一份用于其它项目分析测定,一份密闭保存以备复检(保存期不 应少于 3 个月)。 7 DB5301/T 41—2019 6.2 检测分析方法 6.2.1 污泥产物的杂物 对污泥产物杂物 (包括粗颗粒) 的含量采用筛分法测定,按照下述方法进行: a) 多点、均匀采取样品 1 000 g; b) 用 10 mm 孔径的筛过筛; c) 称重筛上粗颗粒和杂物(金属、玻璃、陶瓷、塑料、橡胶、瓦片等)的质量; d) 筛上物的质量占污泥产物总质量的百分比,即为杂物含量。 6.2.2 污泥产物其余检测项目 表10对污泥产物应检测的项目给出了较为适宜的检测方法,相关单位亦可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在 附录A中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表 10 污泥产物的检测分析方法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采用标准 1 pH 玻璃电极法 CJ/T 221 2 含水率 重量法 CJ/T 221 3 有机质 重量法 CJ/T 221 4 总氮(以 N 计)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CJ/T 221 5 总磷(以 P2O5 计) 氢氧化钠熔融后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CJ/T 221 6 总钾(以 K2O 计) 土壤全钾测定法 NY/T 87 7 总镉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8 总汞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9 总铅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10 总铬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 11 总砷 常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GB/T 22105 12 总镍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 13 总锌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 14 总铜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 15 苯并(a)芘 荧光分光光度法 GB 5009.27 16 粪大肠菌群值 发酵法 GB 7959 17 蛔虫卵死亡率 显微镜法 GB 7959 18 种子发芽指数 种子发芽指数测试方法 GB/T 23486-2009 附录 A 19 杂物和粒径 筛分法 见 6.2.1 20 矿物油 红外分光光度法 CJ/T 221 21 多环芳烃 液相色谱法 CJ/T 141 22 总硼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CJ/T 221 23 多氯联苯 气象色谱法 GB 13015 24 可吸附有机卤化物 微库仑法 GB/T 15959 25 挥发酚 蒸馏后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CJ/T 221 26 总氰化物 蒸馏后 吡啶-巴比妥酸光度法 CJ/T 221 27 EC 值 电导法 LY/T 1251 8 DB5301/T 41—2019 6.3 污泥及污泥产物抽检 污泥产物生产单位应对污泥泥质及其产物的含水率、养分含量、重金属、pH值、卫生指标等按照每 一批次进行抽检。 6.4 土地利用监测频次 土地利用监测频次,执行表11给出的要求。 表 11 污泥土地利用时的监测频率 序号 干污泥量(t/365d) 频率 1 0≤干污泥量<290 1 次/365d 2 290≤干污泥量<1 500 1 次/90d 3 1 500≤干污泥量<15 000 1 次/60d 4 15 000≤干污泥量 1 次/30d 7 7.1 污泥处理处置安全运行与监管 安全运行 污泥产物生产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 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保证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应制定相关的应急处置预案,防止危及公共 安全的事故发生。 7.2 污泥转运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运输单位和各污泥接收单位应建立污泥转运联单制度,并定期将记录的联单 结果上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 7.3 档案管理 污泥产物生产单位应建立完备的检测、记录、存档和报告等制度,并对污泥及污泥产物的去向、用 途、用量等进行记录、跟踪和报告,相关电子资料至少保存15年。 7.4 监管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物生产单位、污泥产物土地利用方应接受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污泥使用地的地下水和土壤的相关指标需满足GB/T 14848和GB 15618。污泥产物土地利用方应关注 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发现异常时,向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9 DB5301/T 41—2019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污泥产物应检项目可选检测方法 污泥产物应检项目可选检测方法见表A.1。 表 A.1 污泥产物应检项目可选检测方法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采用标准 1 pH 玻璃电极法 NY 525 2 含水率 真空烘箱法 NY 525 3 有机质 重铬酸钾容量法 NY 525 4 总氮(以 N 计) 硫酸-过氧化氢消煮、蒸馏滴定法 NY 525 5 总磷(以 P2O5 计) 硫酸和过氧化氢消煮、钒钼黄比色法 NY 525 常压消解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 总钾(以 K2O 计)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CJ/T 221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硫酸和过氧化氢消煮、火焰光度法 NY 525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7 总镉 常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CJ/T 221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8 总汞 常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CJ/T 221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680 催化热解-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923 常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GB/T 22105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 常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9 总铅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CJ/T 221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0 总铬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CJ/T 221 微波高压消解后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11 10 总砷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680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5 DB5301/T 41—2019 表 A.1(续)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采用标准 11 总砷 常压消解后原子荧光法 CJ/T 221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2 总镍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CJ/T 221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3 总锌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CJ/T 221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常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常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4 总铜 CJ/T 221 微波高压消解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5 矿物油 紫外分光光度法 CJ/T 221 16 总硼 微波高压消解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CJ/T 221 17 总氰化物 蒸馏后吡啶-巴比妥酸光度法 CJ/T 2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