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3期(总第143期)
研究生院工作简报 2014 年第 3 期(总第 143 期) 主编: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时间:2014 年 4 月 3 日 地址:逸夫建筑馆二楼 gsdis1@seu.edu.cn 电 话:(025)83792485 传 真:(025)83613851 E-mail: 本期内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1 公 告: 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十三届第七次会议公告………………………………6 简 讯: •东南大学隆重举行 2014 年第一期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7 •研究生院组织召开新学期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8 •我校隆重举行 2014 级春季入学研究生开学典礼 ………………………………9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 学位[2014]3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 育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 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 号),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 研究生教育质量,现就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提出如下 意见。 一、加强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义 加强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 用。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 紧迫的任务,亟需进一步完善与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符合国情和遵循研 究生教育规律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 二、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 办评分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以研究生和导师为核心,以学位授予单位为重心, 从研究生教育基本活动入手,明确各质量主体职责,保证研究生教育基本质量, 创新机制,激发学位授予单位追求卓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 平。 2、建设目标。构建以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 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 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明确学位授予单位第一主体的职责,增强质量自律, 培育质量文化。外部质量监督体系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撑与宏观监管, 以质量为主导统筹资源配置,发挥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的质量监督作 用。 3、基本原则。①标准先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制订不同类型、 层次和学科类别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标准。②分类监管。根据不同主体和对象, 采取相应的质量监管方式,加强分类指导和管理。③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主体 的创造性,形成上下配合、内外协调、积极有效的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④支撑 发展。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要有利于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有利于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强化学位授予单位的质量保证 1、学位授予单位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要按照《学位授予单位研 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基本规范》(见附件),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确 立与本单位办学定位相一致的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标准,建立以培养质量为 主导的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2、学位授予单位要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质 量保证方面的作用,审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开展质量评价等工作。不断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把师德师风和研究生培养质 量作为导师评价的重点,加强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学习和科研实践的教育与指导。 3、学位授予单位要统筹各类研究生教育经费,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体系, 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畅通分流渠道,加大对不合 格学生的淘汰力度,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 规范训练贯穿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严惩学术不端行 为。 4、学位授予单位要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组织专家定期对本 单位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发现问题,改进学科建设和 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积极开展国际评估。 四、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质量监管 1、委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 会,按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制订《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学位授 予单位实施研究生培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质量监管提供基本依据。 2、建立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制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制订科学的评估标 准,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工作。按类型、分层次组织实施评估工作,提高评 估实效。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学位授予单位,采取约谈、通报、限期整改直至撤销 学位授权等处理办法。不断改进学科评估工作。 3、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强化学位授予单位、导师和研究生 的质量意识,加强学位授予管理,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建立研究生教育绩效拨款 制度,推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4、建立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及时公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关信 息,开展质量调查,定期发布教育行政部门、学位授予单位和相关学术组织的研 究生教育质量报告,促进学位授予单位质量自律,加强质量预警,营造良好的质 量环境。 5、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管力度, 做好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省级重点学科评选、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优秀学 位论文评选等工作。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区域协作机制建设。 五、充分发挥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的监督作用 1、充分发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 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学术组织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研究、标 准制订、评估论证及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在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标准制订、实践训练和专业 学位质量认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 逐步建立独立、科学、公正,且具有良好声誉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社会评价机制。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位授予单位要加强领导,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 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作为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认真做好组织 实施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制订相关措施,统筹本地区研 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工作。学位授予单位要在全面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附件: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基本规范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2014 年 1 月 29 日 附件: 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保证体系建设基本规范 为指导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本规范。 一、目标与标准 确立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本单 位研究生教育实际,确定研究生教育层次、类型、规模和结构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并定期调整。 制订学位授予标准。在国家制定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基础上,按学 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制订与本单位办学定位相一致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制订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办法。制订本单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 点增列与撤销办法,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与调整的办法,明确标准,规范程序,形 成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优化结构,发展特色。 二、招生管理 制订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办法。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生生源质 量、培养质量、就业状况,以及培养经费、科研任务、导师队伍、实践基地等研 究生培养条件方面的因素,制订以质量为导向的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办法。 制订研究生招生选拔规定。建立有效的招生自我约束机制,规范招生选拔, 充分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招生选拔中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对考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 力的考察,保证招生质量。 三、培养过程与学位授予管理 制订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环节,要遵循研 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模式,体现学科特色和学术前沿,突出个性化培养。专 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吸收行业部门参与,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制订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办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发展前沿和研 究生个人发展需要,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类 型。 制订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办法。明确授课教师资质,规范课程教学,建立科学 的教学督导和评价制度,加强对授课质量的监测和评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制 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价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中期考核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中期考核或博士生资格考试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筛选作用。 健全学位论文开题及评阅制度。论文开题要有规范的程序,论文评阅要保证 有一定数量的外单位同行专家参与,加强匿名评阅等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论文评阅 制度建设,有条件的单位应探索国际同行评阅。 健全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制度。完善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和答辩后修改等 制度。答辩委员会和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要严格履行职责,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建立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安排必修环节,对 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学 术不端行为处罚办法。 制订研究生分流与淘汰办法。制订研究生课程学习、中期考核、资格考试和 学位论文开题等各阶段的分流与淘汰办法。 四、导师岗位管理 制订导师考核评价办法。规范导师岗位管理,实施导师招生资格审查,建立 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分类考核评价制度。 制订导师交流与培训办法。建立和完善导师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制度,为 导师提高学术和实践能力提供平台。加强导师培训,不断提高导师指导能力。 建立导师激励与问责制。完善导师激励制度,明确和保障导师在研究生培养 中的责任与权力,调动导师育人积极性,发挥导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示范作 用。完善导师问责制,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视情况分别采取质量约谈、 限招、停招等处理。 五、研究生管理与服务 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助制度。以鼓励创新为导向,完善机制,充分发挥奖助学 金的激励作用。统筹制订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办法,保证评选过程公平、公正、公 开,奖助学金的评选要有一定比例的导师和研究生参加。 建立研究生权益保护机制。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正当利益诉求和权利救 济机制,加强对研究生的权益保护。 建立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制度。健全研究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加 强研究生创业教育,鼓励研究生创业和面向基层就业。 六、条件保障与质量监督 制订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办法。按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制订研究生教育资源 配置办法,保障各类研究生学习、科研、实践和生活等基本条件。 建立自我评估制度。以提高质量为导向,定期开展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 质量自我评估,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参 加国际评估或专业资格认证。 建立质量跟踪和反馈制度。建立毕业生发展质量跟踪调查和反馈制度,定期 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开展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分析,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建立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开研究 生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信息,定期发布本单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 七、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 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学位授予单位要明确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以及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的管理职责,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信息与档案管理。 营造质量文化。通过质量制度建设、规范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加强导师、 研究生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形成体现自身发展定位、学术传统与特色的质量 文化。 公 告: 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十三届第七次会议公告 2014 年 3 月 17 日 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十三届第七次会议于 2014 年 3 月 17 日下午在研 究生院会议室举行。会议批准授予博士学位 172 人,硕士学位 828 人。其中学历 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 572 人(包括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127 人、工商管理硕士 专业学位 8 人、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 2 人),其中非学历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 位 256 人(包括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167 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57 人、工商 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21 人、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 5 人、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 位 6 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及《东南大 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 予博士学位的名单,应在本单位公布,三个月后无异议者,方可颁发博士学位证 书。现将本次会议批准授予博士学位的 172 名博士研究生名单公布如下,若有异 议,请速向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出。 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2014 年 3 月 17 日 简 讯: 东南大学隆重举行 2014 年第一期研究生毕业典礼 暨学位授予仪式 3 月 22 日上午,古朴遒劲的六朝松下、草长莺飞的九龙湖畔、春光明媚的 金川河边,菁菁校园中处处洋溢着毕业的喜悦。百年学府东南大学桃李满园、热 闹非凡,2014 年度第一期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在四牌楼校区隆重举行。 上午八时许,雄伟庄严的大礼堂外早已是人头攒动,各院系的领导、老师、 毕业生及其亲友正列队等待入场。参加这期毕业典礼的研究生有 424 人。 九点整,伴随东南大学艺术团余音女子合唱团一曲轻柔婉约的《送别》,毕 业典礼正式拉开了帷幕。 杰出校友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庄伟刚,党委书记郭广银, 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易红,常务副校长胡敏强,副校长郑家茂, 副校长沈炯,总会计师丁辉,党委副书记刘鸿健,校机关各部、处主要负责人, 各院(系)党政负责人,教师代表,毕业研究生及部分毕业生亲友代表出席了典 礼。 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常务副校长胡敏强教授主持了学位授予仪式,校学位 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沈炯教授宣读了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 员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以及《东 南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暂行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经第十三届东南大学学 位评定委员会第五、六次会议审查通过,作出对胡娟等 317 位博士研究生分别授 予东南大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博士学位 的决定。经第十三届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六、七次会议审查通过,作出决 定对薛佳等 605 位硕士研究生分别授予东南大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 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硕士学位;对刘颖等 802 位研究生 分别授予东南大学应用统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法律、教育、建筑学、工程、 风景园林、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硕士等硕士专业学 位。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易红教授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学校向毕业研究生 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和真诚的祝福,并衷心感谢广大研究生对于学校的研究生教育 培养工作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以及在学校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践中所作 出的重要贡献。易校长对同学们提出了四点殷切期望:第一,树立更加远大的理 想,恪守高尚品德;第二,诚实守信做人,脚踏实地做事;第三,不断努力进取, 迎接新的挑战;第四,更加热爱东大,加倍维护母校。 杰出校友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庄伟刚热情洋溢地与毕业生 们分享了关于实现梦想的感悟,勉励同学们以“止于至善”的校训为指针,成为 德、才、行兼备的东大人,并特别强调了梦想践行道路上的实干精神、抗击打能 力及综合各种资源的能力。 韶光荏苒易,春晖情谊长。游子远行日,方知教诲深。作为广大导师的代表,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张小松教授对毕业生们取得的可喜成绩表达了欣慰之情,并 谆谆教诲即将踏上人生新旅程的毕业生做人有梦想,做事有信心,事业上有责任 心和上进心,成功路上有恒心,常备感恩心。 经济管理学院张津同学代表毕业生向母校和老师奉上了诚挚的谢意,承诺将 “止于至善”的校训融入言谈举止、牢牢镌刻于心,永远怀着高飞的雄心,为实 现自身成为各行各业翘楚的精英梦而不懈奋斗,为实现母校成为世界一流学府的 东大梦而积聚力量,为实现祖国繁荣昌盛的中国梦而奉献终身。其发言情真意切、 动人心弦,满载着对东大的至深眷恋。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易红教授依次为 112 位博士学位获得者扶正流 苏、颁发学位证书并合影留念。受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易红教授的邀请,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郭广银书记、胡敏强常务副校长、郑家茂副校长、沈炯副 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研工部部长金保昇教授一同为出席典礼的 312 位硕 士研究生授予了学位。 最后,全场起立满怀豪情唱响校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圆满结束。(陈 雪) 研究生院组织召开新学期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3 月 11 日下午,东南大学在四牌楼校区举行新学期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各院(系、所)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院长(系主任)、研究生教育督导委员会 主任、研究生院各职能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沈炯副校长出席了会议并讲话。 会上,沈炯副校长提出了 2014 年东南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思路, 并对今年在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和管理方面要做的主要工作进行 了部署。2014 年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三个工作思路是:坚持学科布局优 化调整、强化培养过程监控、着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本年度要做的重点工作是 召开东南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迎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组织第二期 省优势学科的申报工作。学科建设方面:第二批学科点建设负责单位调整方案、 博士点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校内相关院系“985 工程”三期绩效评估工作,招生 方面:制定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和博导、硕导年度招生资格审核 办法。培养方面:制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和东南大学博 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含直博生)。研究生管理方面:制定东南大学研究生奖 助学金管理办法(含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的修订),起草关于完善研究生二级管 理的若干意见。学位工作方面:制定东南大学授予来华留学生硕士、博士学位授 予工作细则,关于与境外高校联合授予学位的若干规定,配合发展规划处制定校 学位委员会章程等三个文件。另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沈校长对改 革的总体目标和改革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各院(系)遵循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规律,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快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建设,不 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总体目标,通过改革招生制度、完善培养方案、 改进课程教学、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推进与职业资格衔 接、充分调动研究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师队伍建设、完善 质量保障体系等,建立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 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使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会上,研究生招生办宛敏主任和研究生培养办袁榴娣主任分别针对招生和培 养方面要做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布置。(曹 蕾) 我校隆重举行 2014 级春季入学研究生开学典礼 3 月 15 日下午,我校在四牌楼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 2014 级春季入学博士研 究生暨在职人员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刘京南、副校长沈 炯、副校长黄大卫、党委副书记刘鸿健、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党委研工部部长 金保昇、副院长熊宏齐、党委研工部副部长赵松立等领导出席开学典礼。开学典 礼由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沈炯主持。 刘京南常务副书记代表学校向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他介绍了 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在研究生国际化合作办学领域的可喜成绩, 并对在座的新生提出了几点殷切希望:首先要立德,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其次 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敢于创新、勇于争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创造出更多高 水平的成果;最后希望同学们秉承东南大学严谨、求实的学风,恪守学术道德和 学术规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实现梦想而奋力拼搏。 博士生导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西奇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对研究 生新生提出以下希望:第一,要具备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研究生要具备坚实的 学术理论基础和优良的学术作风,由被动地学习转到主动去探索,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第二,要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积极向上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克 服各种困难;第三,要共同维护积极的学习生活环境,共同营造东南大学良好的 学习和科研的氛围;第四,强身健体,加强体育锻炼,以健康的方式学习和生活, 做个身心健康的人。 随后,经济管理学院朱斌同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刘硕同学分别作为在校 生代表和新生代表发言。 2014 级春季入学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激昂的东南大学校歌声中圆满结束。校 办、党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研究生 辅导员、研究生教学秘书、220 多名春季博士研究生和 830 多名硕士研究生等参 加了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结束后,研究生院副院长熊宏齐为广大新生进行了入学教育。(奚 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