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2021-J-61徐州市铜山区自然资源调查项目.pdf

mislay忘記3 页 138.624 KB下载文档
2021-J-61徐州市铜山区自然资源调查项目.pdf2021-J-61徐州市铜山区自然资源调查项目.pdf2021-J-61徐州市铜山区自然资源调查项目.pdf
当前文档共3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2021-J-61徐州市铜山区自然资源调查项目.pdf

徐州市铜山区自然资源调查项目 1 立项背景 土地、水、森林、草原、湿地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等自然资源是 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根本载体,是重要的资源性 资产。为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 管体制,切实履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职责,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 分别印发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方案。为落实部省相关要求,徐州市 铜山区开展了辖区内的自然资源调查工作,为建立铜山区国土空间规 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 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提供基础支撑和 产权保障。 2 资金来源 政府财政经费、自筹经费。 3 建设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为铜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项目承担单位分别为: 北京中天博地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天吉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和江苏兰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整体设计:在第三次国土调查基础上,依据相关政策、规定,调 查辖区内土地及其承载的各类自然资源权属边界、公共管制边界、特 有属性、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基本情况,明确各类自然资源的范围、位 置、类型、面积、质量、权属性质等,建立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库,为 下一步铜山区自然资源监测评价以及确权登记做好准备。 主要成果有以下几方面: (1)贯通了工作流程,建立了自然资源调查的工作模式和技术 方法体系。 (2)完善补充了调查规范标准,包括: 《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分 类》 、 《江苏省自然资源基础调查技术导则》 、 《江苏省自然源调查试点 数据库标准》等。 (3)形成了顶层设计下,集土地、水、森林、草原、湿地以及矿 产等各类自然资源调查于一体的“一套数据”。 (4)落实矿地融合,实现矿产资源基础数据信息化管理与共享。 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GIS 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将 矿产资源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并与其它自然资源数据进行衔接互通。 (5)通过卫星遥感手段实现了大范围、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的覆 盖,为后续周期性的调查监测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无人机航空遥感 平台进行了局域化的精细调查;基于“互联网”和手持终端的调查工 具,实现了地面场景的快速举证、样点获取。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构 建“天—空—地—网”一体化的自然资源调查技术体系。 项目分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工业用地调查、矿地融合三项内容展 开。总体实施按资料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制作工作底图、调 查单元预划、自然资源调查、公共管制调查、调查成果质检、数据库 建设、成果提交等 10 个步骤进行。 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落实“质量第一、注重实效”的方针, 严格按照技术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组织项目的实施开展。 项目解决了概念不统一、内容有交叉、指标相矛盾等自然资源问 题,以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政府部门应用、社会公众需求及信息化建 设为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了自然资源调查成果的共享与应用: (1)建设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自然资源“一张网” ,实现包括 涉密内网、业务网、互联网和应急通信网在内的网络联通。 (2)建立了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真实反应了自然地理 格局和自然资源现实状况,保障自然资源部系统、其他政府部门及社 会公众对调查监测成果的需求。 (3)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对自然资源“一 张图”的分布式综合管理、应用支撑和共享服务机制。以接口服务、 数据交换、主动推送等方式,与其他政务部门业务协同;建立自然资 源调查监测成果发布机制,满足社会公众的广泛需求。通过国土空间 基础信息平台构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政务服务、监管决策三大应用 体系。保证调查成果的准确性、时效性,提升审查的科学性、准确性, 形成了“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决策”的管理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