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

Damn couples49 页 1.657 MB下载文档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
当前文档共49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11/T 1947—2021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 Standard for Computer Aided Drawing in District Spatial Planning 2021-12-30 发布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7-01 实施 联合发布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 Standard for Computer Aided Drawing in District Spatial Planning DB11/T 1947—2021 主编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实施日期:2022 年 04 月 01 日 2021 北京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实施,深化推进 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规划 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 2020 年北京市地方 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京质监发〔2020〕19 号)的要求,编制组在 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对《城乡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DB11/T 997 进行了修订。 按照《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 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分为市、区、乡镇三级,总体 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三类。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含亦庄新城规划)、乡镇域规划。本标准将根据国土空间分区规 划管理规定,对分区规划制图进行规范。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 2.制图要求;3.图层命名;4.图例与符号。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2.补充了底图 内容;3.细化了制图要求;4.修改了图层命名规则;5.增加了本标准图层与 分区规划数据、成果图纸的对应关系;6.修改了图例符号的分类和样式。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城乡规划标 准化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 的解释。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 60 号;邮政编码:100045;电子邮 箱:bjghyxx@163.com)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 办公室,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电话:55595000,邮箱:bjbb3000@163.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晓东、曹娜、何莲娜、喻文承、胡腾云、孙子 云、李晓烨、张朝晖、鞠鹏艳、白劲宇、陈猛、舒宁、赵捷、孔令铮、郭沁、 叶文、郑猛、杨春、王珊珊、孙丹、杨志刚、姜文婷、杨天姣、徐彦峰、徐 铮鸣、吴运超、孙道胜、王海洋、徐帅、王崇烈、吴克捷、刘琳琳、董慧、 李翔、李保奇、高超、游鸿、郭婧、王宝音、刘健、汪瑀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吴洪涛、龚威平、田志强、张永波、张帆、冯学 兵、刘济瑀 目 次 1 总则 ................................................................................................................................................ 1 2 制图要求 ......................................................................................................................................... 2 3 4 2.1 一般规定 .................................................................................................................................. 2 2.2 绘图基准 .................................................................................................................................. 2 2.3 底图要求 .................................................................................................................................. 2 2.4 图形绘制要求 ........................................................................................................................... 2 2.5 注记绘制要求 ........................................................................................................................... 3 2.6 图界绘制要求 ........................................................................................................................... 3 图层命名 ......................................................................................................................................... 4 3.1 图层命名规则 ........................................................................................................................... 4 3.2 基础数据图层命名 ................................................................................................................... 5 3.3 用地规划专题图图层命名 ........................................................................................................ 6 3.4 规划要素符号图层命名 ........................................................................................................... 8 图例与符号 ................................................................................................................................... 10 4.1 用地规划图例 ........................................................................................................................ 10 4.2 规划要素符号 ........................................................................................................................ 10 附录 A 规划分区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 11 附录 B 用地分类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 14 附录 C 控制分区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 19 附录 D 规划要素符号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 21 本标准用词说明 ................................................................................................................................. 36 引用标准名录 ..................................................................................................................................... 37 条文说明 ............................................................................................................................................ 38 I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Drawing Requirements ............................................................................................................................ 2 3 4 2.1 Common Rules ................................................................................................................................. 2 2.2 Drawing Basis .................................................................................................................................. 2 2.3 Requirements for Base Map .............................................................................................................. 2 2.4 Requirements for Drawing ................................................................................................................ 2 2.5 Requirements for Drawing Label ...................................................................................................... 3 2.6 Requirements for Drawing Boundary ................................................................................................ 3 Rules for Naming Layers ......................................................................................................................... 4 3.1 General Rules for Naming Layers ..................................................................................................... 4 3.2 Rules for Naming Layers of Basic Data ............................................................................................ 5 3.3 Rules for Naming Layers of Land Use Planning ................................................................................ 6 3.4 Rules for Naming Layers of Planning Element Symbols .................................................................... 8 Legends and Symbols ............................................................................................................................ 10 4.1 Legends of Land Use Planning ........................................................................................................ 10 4.2 Symbols of Planning Elements ........................................................................................................ 10 Appendix A Naming & Legend Drawing Rules for Layers of Planning Zone ............................................. 11 Appendix B Naming & Legend Drawing Rules for Layers of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 14 Appendix C Naming & Legend Drawing Rules for Layers of Controlling Zone ......................................... 19 Appendix D Naming & Legend Drawing Rules for Layers of Planning Element Symbols ......................... 2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36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37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38 II 1 1.0.1 总 则 为规范北京市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的技术质量,保障 北京市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矢量成果整合与共享,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针对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在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 和分区规划相关编制技术要求,开展制图标准编制。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市 域范围内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分区规划编制和管理所涉及的计算机辅助 制图。 1.0.3 北京市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 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制 图 要 求 2.1 一 般 规 定 2.1.1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制图应首先确定其定位、时间和精度等三项绘图 基准。 2.1.2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叠加的底图应符合本标准第 2.3 节的规定。 2.1.3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图形绘制应符合本标准第 2.4 节的规定。 2.1.4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注记的绘制应符合本标准第 2.5 节的规定。 2.1.5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图形颜色应采用真彩色。 2.2 绘 图 基 准 2.2.1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所使用的定位基准应采用北京地方平面坐标 系与北京地方高程系,且应与国家空间参考系建立联系。 2.2.2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所使用的时间基准应采用公元纪年。 2.2.3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所用长度单位应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 两位;面积单位应以平方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3 2.3.1 底 图 要 求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采用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据作底图时,应符合 现行地方标准《基础测绘技术规程》DB11/T 407 的规定,宜采用 1:10,000 比例尺的底图,有条件地区可采用 1:2,000 比例尺的底图;地形图内容的颜 色应统一采用真彩色(91,91,91)表示。 2.3.2 含有底图的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成果图应能清晰展现原有地形、地貌、 地物等地表要素。 2.4 2.4.1 图形绘制要求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图形绘制包括点状、线状、面状图形,图形 的绘制应符合数据库空间拓扑要求,图形不得自交,相邻面状图形不得重叠。 2.4.2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线状图形应为多段线或弧线,面状图形应为 若干条连续的线段或弧段围合而成的封闭图形。 2 2.4.3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点状、线状、面状图形的图面表达应符合本 标准第 4 章的规定。 2.4.4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同专业图形的符号不得重复。 2.5 2.5.1 注记绘制要求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点状图形注记以其左下角点为插入点,该点 应与点状图形位置重合。 2.5.2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线状图形注记以其左下角点为插入点,该点 应与线状图形中点重合。 2.5.3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面状图形注记以其左下角点为插入点,该点 应在面状图形内部。 2.6 图界绘制要求 2.6.1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图界应绘制成若干个封闭多边形。 2.6.2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图界线型宜用虚线或点划线绘制,线条粗细 可依据图纸比例自行设定。 3 3 图 层 命 名 3.1 3.1.1 图层命名规则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同一图层命名应保持结构一致,便于数据统 一管理。 3.1.2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中图层命名应按图 3.1.2 使用字符、中文分段式结构,图层名称宜由“规划层级” “类别代码” “图层主题”三段式结构组成。 图 3.1.2 3.1.3 GIS 图层命名基本结构图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图层命名应 按图 3.1.3 使用数字、字符与中文相混合的分段式结构,宜由“规划层级” “类别代码”“图层主题”“分类代码”和“中文说明”五段式结构组成。 图 3.1.3 3.1.4 CAD 图层命名基本结构图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与计算机辅助设 计软件(CAD)之间命名转换应遵循要素信息的对应关系。 3.1.5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本标准图层的命名与分区规划数据库图 层、成果图纸目录对应关系可参照表 3.1.5。 表 3.1.5 本标准图层与分区规划数据库图层、成果图纸目录对照表 成果图纸目录 分区规划数据库图层 本标准图层 两线三区规划图 两线三区 表 A.1 两线三区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表 A.2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村庄布局规划示意图 无 表 A.3 村庄布局规划 国土用途规划分类图 新城国土用途规划分类图 国土用途规划分类 表 B.1 国土用地分类 国土用途现状分类图 基期用地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图 基期地类图斑 表 B.2 土地利用现状 城乡建设用地资源评估分析图 城乡建设用地资源评估分析 表 B.3 城乡建设用地资源评估分析 建筑高度分区规划图 无 表 C.1 规划建筑高度 海绵城市规划图 无 表 C.2 海绵城市规划 4 续表 3.1.5 成果图纸目录 分区规划数据库图层 本标准图层 河湖水系 防洪及河湖水系规划图 河道绿线 市政生命线廊道规划图 生命线廊道 供水工程规划图 无 雨水排除及防涝工程规划图 无 再生水工程规划图 无 供电工程规划图 无 供热设施规划图 无 燃气工程规划图 无 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图 无 环卫设施规划图 无 表 D.1 市政设施 铁路 重大区域交通设施与廊道规划图 高速公路 轨道交通网规划示意图 无 干线公路网及公路主枢纽规划图 公路 道路网系统规划图 无 交通场站设施规划示意图 无 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设施规划示意图 无 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示意图 无 体育设施规划示意图 无 文化传承结构规划图 风景名胜区 表 D.4 历史文化资源 防灾分区示意图 无 表 D.5 城市安全设施 表 D.2 交通设施 表 D.3 公共设施 自然保护区 绿地系统规划图 风景名胜区 表 D.6 绿地系统 公园 3.2 3.2.1 基础数据图层命名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和计算机辅助设 计软件(CAD)中基础数据图层名称应按图 3.2.1 的结构命名。 图 3.2.1 3.2.2 基础图层命名结构图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和计算机辅助设 计软件(CAD)中地形图和影像图等基础数据的图层命名和图层颜色设置宜 符合表 3.2.2 规定。 5 表 3.2.2 基础数据图层命名与颜色设置规定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颜色 (RGB) 0_DXT_地形图 存放地形图图层 91,91,91 0_YXT_影像图 存放影像图图层 0,0,0 0_GHDY_规划单元 存放规划单元图层 0,0,0 3.3 3.3.1 用地规划专题图图层命名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中规划分区图层 命名应按图 3.3.1 的结构命名。 图 3.3.1 3.3.2 GIS 中规划分区图层命名结构图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中规划分区图层 命名应符合表 3.3.2 的规定。 表 3.3.2 GIS 中规划分区图层命名规定 规划分区图层 3.3.3 GIS 图层名称 两线三区 FQ_A_两线三区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FQ_A_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村庄布局规划 FQ_A_村庄布局规划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规划分区线 框图层名称应按图 3.3.3 的结构命名。 图 3.3.3 3.3.4 CAD 中规划分区线框图层命名结构图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规划分区线 框图层命名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中表 A.1、表 A.2、表 A.3 的规定。 3.3.5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规划分区填 充图层名称应按图 3.3.5 的结构命名。 图 3.3.5 3.3.6 CAD 中规划分区填充图层命名结构图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规划分区填 充图层命名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中表 A.1、表 A.2、表 A.3 的规定。 6 3.3.7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中用地分类图层 命名应按图 3.3.7 的结构命名。 图 3.3.7 3.3.8 GIS 中用地分类图层命名结构图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中用地分类图层 命名应符合表 3.3.8 的规定。 表 3.3.8 GIS 中用地分类图层命名规定 用地分类图层 3.3.9 GIS 图层名称 国土用地分类 FQ_B_国土用地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 FQ_B_土地利用现状 城乡建设用地资源评估分析 FQ_B_城乡建设用地资源评估分析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用地分类线 框图层名称应按图 3.3.9 的结构命名。 图 3.3.9 3.3.10 CAD 中用地分类线框图层命名结构图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用地分类线 框图层命名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B 中表 B.1、表 B.2、表 B.3 的规定。 3.3.11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用地分类填 充图层名称应按图 3.3.11 的结构命名。 图 3.3.11 3.3.12 CAD 中用地分类填充图层命名结构图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用地分类填 充图层命名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B 中表 B.1、表 B.2、表 B.3 的规定。 3.3.13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中控制分区图层 命名应按图 3.3.13 的结构命名。 图 3.3.13 GIS 中控制分区图层命名结构图 7 3.3.14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中控制分区图层 命名应符合表 3.3.14 的规定。 表 3.3.14 GIS 中控制分区图层命名规定 控制分区图层 3.3.15 GIS 图层名称 规划建筑高度 FQ_C_规划建筑高度 海绵城市规划 FQ_C_海绵城市规划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控制分区线 框图层名称应按图 3.3.15 的结构命名。 图 3.3.15 3.3.16 CAD 中控制分区线框图层命名结构图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控制分区线 框图层命名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C 中表 C.1、表 C.2 的规定。 3.3.17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控制分区填 充图层名称应按图 3.3.17 的结构命名。 图 3.3.17 3.3.18 CAD 中控制分区填充图层命名结构图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控制分区填 充图层命名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C 中表 C.1、表 C.2 的规定。 3.4 3.4.1 规划要素符号图层命名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规划要素符号内容包括市政设施、交通设 施、公共设施、历史文化资源、城市安全设施、绿地系统。 3.4.2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中规划要素符号 图层名称应按图 3.4.2 的结构命名。 图 3.4.2 GIS 中规划要素符号图层命名结构图 8 3.4.3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中市政设施、交通 设施、公共设施、历史文化资源、城市安全设施和绿地系统规划要素图层命 名应符合表 3.4.3 的规定。 表 3.4.3 GIS 中规划要素图层命名规定 规划要素图层 3.4.4 GIS 图层名称 市政设施 FQ_FH_市政设施 交通设施 FQ_FH_交通设施 公共设施 FQ_FH_公共设施 历史文化资源 FQ_FH_历史文化资源 城市安全设施 FQ_FH_城市安全设施 绿地系统 FQ_FH_绿地系统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规划要素符 号图层名称应按图 3.4.4 的结构命名。 图 3.4.4 3.4.5 CAD 中规划要素符号图层命名结构图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市政设施规 划要素图层命名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D 中表 D.1 的规定。 3.4.6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交通设施规 划要素图层命名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D 中表 D.2 的规定。 3.4.7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公共设施规 划要素图层命名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D 中表 D.3 的规定。 3.4.8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历史文化资 源规划要素图层命名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D 中表 D.4 的规定。 3.4.9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城市安全设 施规划要素图层命名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D 中表 D.5 的规定。 3.4.10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中绿地系统规 划要素图层命名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D 中表 D.6 的规定。 9 4 4.1 图例与符号 用地规划图例 4.1.1 两线三区图例的绘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中表 A.1 的规定。 4.1.2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例的绘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中表 A.2 的规 定。 4.1.3 村庄布局规划图例的绘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中表 A.3 的规定。 4.1.4 国土用地分类图例的绘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B 中表 B.1 的规定。 4.1.5 土地利用现状图例的绘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B 中表 B.2 的规定。 4.1.6 城乡建设用地资源评估分析图例的绘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B 中表 B.3 的规定。 4.1.7 规划建筑高度图例的绘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C 中表 C.1 的规定。 4.1.8 海绵城市规划图例的绘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C 中表 C.2 的规定。 4.2 规划要素符号 4.2.1 市政设施符号的绘制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D 中表 D.1 的规定。 4.2.2 交通设施符号的绘制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D 中表 D.2 的规定。 4.2.3 公共设施符号的绘制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D 中表 D.3 的规定。 4.2.4 历史文化资源符号的绘制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D 中表 D.4 的规定。 4.2.5 城市安全设施符号的绘制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D 中表 D.5 的规定。 4.2.6 绿地系统符号的绘制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D 中表 D.6 的规定。 10 附录 A 规划分区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表 A.1 两线三区的图层名称与图例绘制规则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线框图层 填充图层 图例 颜色 (RGB) FQ_A_LXSQ_集中建设区 FQ_HA_LXSQ_集中建设区 集中建设区 246,197,104 FQ_A_LXSQ_限制建设区 FQ_HA_LXSQ_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 255,235,176 FQ_A_LXSQ_生态控制区 FQ_HA_LXSQ_生态控制区 生态控制区 112,168,0 FQ_A_LXSQ_生态保护红 FQ_HA_LXSQ_生态保护红线 线区 区 FQ_A_LXSQ_永久基本农 田 生态保护红 FQ_HA_LXSQ_永久基本农田 其 线区 中 永久基本农 田 11 38,115,0 191,219,164 表 A.2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图层名称与图例绘制规则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线框图层 填充图层 FQ_A_GTKJGHFQ_城镇建 FQ_HA_GTKJGHFQ_城镇建设 设用地 用地 FQ_A_GTKJGHFQ_村庄建 FQ_HA_GTKJGHFQ_村庄建设 设用地 用地 FQ_A_GTKJGHFQ_战略留 FQ_HA_GTKJGHFQ_战略留白 白用地 用地 图例 颜色 (RGB) 城镇建设用地 245,140,140 村庄建设用地 255,255,127 0,0,0 边框 战略留白用地 235,235,235 底色 0,0,0 底纹 170,0,130 虚线边 FQ_A_GTKJGHFQ_有条件 FQ_HA_GTKJGHFQ_有条件建 建设区 设区 有条件建设区 框 255,210,125 底色 210,90,90 底纹 FQ_A_GTKJGHFQ_对外交 FQ_HA_GTKJGHFQ_对外交通 通用地 用地 FQ_A_GTKJGHFQ_对外交 FQ_HA_GTKJGHFQ_对外交通 对外交通设施用 通设施用地 设施用地 地 FQ_A_GTKJGHFQ_特殊及 FQ_HA_GTKJGHFQ_特殊及其 特殊及其他建设 其他建设用地 他建设用地 用地 FQ_A_GTKJGHFQ_水域保 FQ_HA_GTKJGHFQ_水域保护 护区 区 FQ_A_GTKJGHFQ_永久基 FQ_HA_GTKJGHFQ_永久基本 永久基本农田保 本农田保护区 农田保护区 护区 FQ_A_GTKJGHFQ_林草保 FQ_HA_GTKJGHFQ_林草保护 护区 区 FQ_A_GTKJGHFQ_生态混 FQ_HA_GTKJGHFQ_生态混合 合区 区 FQ_A_GTKJGHFQ_自然保 FQ_HA_GTKJGHFQ_自然保留 留地 地 FQ_A_GTKJGHFQ_城乡建 FQ_HA_GTKJGHFQ_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用地内 设用地内主次干道 用地内主次干道 主次干道 对外交通用地 水域保护区 12 255,255,255 63,111,127 102,178,204 90,220,255 164,235,115 林草保护区 10,126,17 生态混合区 50,195,65 自然保留地 200,255,190 255,255,255 表 A.3 村庄布局规划的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线框图层 FQ_A_CZBJGH_城镇集建 型 FQ_A_CZBJGH_整体搬迁 型 FQ_A_CZBJGH_特色提升 型 FQ_A_CZBJGH_整治完善 型 填充图层 图例 颜色 (RGB) FQ_HA_CZBJGH_城镇集建型 城镇集建型 255,143,132 FQ_HA_CZBJGH_整体搬迁型 整体搬迁型 211,255,190 FQ_HA_CZBJGH_特色提升型 特色提升型 34,162,249 FQ_HA_CZBJGH_整治完善型 整治完善型 255,211,128 13 附录 B 用地分类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表 B.1 国土用地分类的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线框图层 填充图层 图例 颜色 (RGB) FQ_B_GTYDFL_01_耕地 FQ_HB_GTYDFL_01_耕地 01_耕地 178,204,102 FQ_B_GTYDFL_02_园地 FQ_HB_GTYDFL_02_园地 02_园地 191,233,170 FQ_B_GTYDFL_03_林地 FQ_HB_GTYDFL_03_林地 03_林地 0,153,0 FQ_B_GTYDFL_04_草地 FQ_HB_GTYDFL_04_草地 04_草地 205,245,122 FQ_B_GTYDFL_05_湿地 FQ_HB_GTYDFL_05_湿地 05_湿地 101,205,170 FQ_B_GTYDFL_06_农业设 FQ_HB_GTYDFL_06_农业设 06_农业设施建 施建设用地 施建设用地 设用地 FQ_B_GTYDFL_07_居住用 FQ_HB_GTYDFL_07_居住用 地 地 FQ_B_GTYDFL_08_公共管 FQ_HB_GTYDFL_08_公共管 08_公共管理与 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公共服务用地 FQ_B_GTYDFL_09_商业服 FQ_HB_GTYDFL_09_商业服 09_商业服务业 务业用地 务业用地 用地 FQ_B_GTYDFL_10_工矿用 FQ_HB_GTYDFL_10_工矿用 地 地 FQ_B_GTYDFL_11_仓储用 FQ_HB_GTYDFL_11_仓储用 地 地 FQ_B_GTYDFL_12_交通运 FQ_HB_GTYDFL_12_交通运 12_交通运输用 输用地 输用地 地 FQ_B_GTYDFL_1202_公路 FQ_HB_GTYDFL_1202_公路 用地 用地 FQ_B_GTYDFL_1207_城镇 FQ_HB_GTYDFL_1207_城镇 1207_城镇道路 道路用地 道路用地 用地 FQ_B_GTYDFL_13_公用设 FQ_HB_GTYDFL_13_公用设 13_公用设施用 施用地 施用地 地 07_居住用地 255,191,0 255,0,255 255,0,0 10_工矿用地 164,112,86 11_仓储用地 135,97,211 1202_公路用地 14 216,215,159 183,183,183 255,255,255 255,255,255 0,99,128 续表 B.1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线框图层 填充图层 FQ_B_GTYDFL_14_绿地与 FQ_HB_GTYDFL_14_绿地与 14_绿地与开敞 开敞空间用地 开敞空间用地 空间用地 FQ_B_GTYDFL_15_特殊用 FQ_HB_GTYDFL_15_特殊用 地 地 FQ_B_GTYDFL_16_留白用 FQ_HB_GTYDFL_16_留白用 地 地 FQ_B_GTYDFL_17_陆地水 FQ_HB_GTYDFL_17_陆地水 域 域 FQ_B_GTYDFL_23_其他土 FQ_HB_GTYDFL_23_其他土 地 地 15 图例 颜色 (RGB) 0,210,0 15_特殊用地 133,145,86 16_留白用地 153,76,95 17_陆地水域 51,142,192 23_其他土地 238,238,238 表 B.2 土地利用现状的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线框图层 填充图层 FQ_B_TDLYXZ_耕地 FQ_HB_TDLYXZ_耕地 耕地 FQ_B_TDLYXZ_园地 FQ_HB_TDLYXZ_园地 园地 FQ_B_TDLYXZ_林地 FQ_HB_TDLYXZ_林地 林地 FQ_B_TDLYXZ_牧草地 FQ_HB_TDLYXZ_牧草地 牧草地 FQ_B_TDLYXZ_设施农 FQ_HB_TDLYXZ_设施农用 用地 地 FQ_B_TDLYXZ_农村道 路 FQ_B_TDLYXZ_坑塘水 面 设施农用地 — 农村道路 FQ_HB_TDLYXZ_坑塘水面 坑塘水面 FQ_B_TDLYXZ_农田水 FQ_HB_TDLYXZ_农田水利 利用地 用地 农田水利用地 图例 颜色 (RGB) 245,255,125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175,255,15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120,220,12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210,255,115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65,225,21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不依比例尺 205,120,100 115,225,255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70,130,18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农田水利用地 不依比例尺 线型 70,130,180 — 田坎 168,168,0 FQ_HB_TDLYXZ_城镇用地 城镇用地 FQ_B_TDLYXZ_农村居 FQ_HB_TDLYXZ_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点用 245,140,140 底色 民点用地 点用地 地 130,130,130 底纹 FQ_HB_TDLYXZ_采矿用地 采矿用地 FQ_B_TDLYXZ_其他独 FQ_HB_TDLYXZ_其他独立 其他独立建设 210,160,120 底色 立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 用地 130,130,130 底纹 FQ_HB_TDLYXZ_铁路用地 铁路用地 — 铁路用地线型 FQ_HB_TDLYXZ_公路用地 公路用地 FQ_B_TDLYXZ_农田水 利用地线 FQ_B_TDLYXZ_田坎 FQ_B_TDLYXZ_城镇用 地 FQ_B_TDLYXZ_采矿用 地 FQ_B_TDLYXZ_铁路用 地 FQ_B_TDLYXZ_铁路用 地线 FQ_B_TDLYXZ_公路用 地 — 16 220,100,12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210,160,12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250,150,5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0,0,0 底色 255,255,255 底纹 250,150,5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续表 B.2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线框图层 FQ_B_TDLYXZ_公路用 地线 1 FQ_B_TDLYXZ_公路用 地线 2 填充图层 — 公路用地线型 — 公路用地线型 FQ_B_TDLYXZ_民用机 FQ_HB_TDLYXZ_民用机场 场用地 用地 FQ_B_TDLYXZ_港口码 FQ_HB_TDLYXZ_港口码头 头用地 用地 FQ_B_TDLYXZ_管道运 FQ_HB_TDLYXZ_管道运输 输用地 用地 FQ_B_TDLYXZ_管道运 输用地线 FQ_B_TDLYXZ_水库水 面 — FQ_HB_TDLYXZ_水库水面 FQ_B_TDLYXZ_水工建 FQ_HB_TDLYXZ_水工建筑 筑用地 用地 FQ_B_TDLYXZ_水工建 筑用地线 — 民用机场用地 港口码头用地 管道运输用地 管道运输用地 线型 水库水面 水工建筑用地 图例 颜色 (RGB) 不依比例尺 250,150,50 依比例尺 250,150,50 250,150,5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250,150,5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250,150,5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不依比例尺 235,215,150 底色 0,0,0 底纹 115,225,255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225,115,255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水工建筑用地 不依比例尺 线型 225,115,255 FQ_B_TDLYXZ_风景名 FQ_HB_TDLYXZ_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设施 220,110,150 底色 胜设施用地 设施用地 用地 130,130,130 底纹 FQ_HB_TDLYXZ_特殊用地 特殊用地 FQ_B_TDLYXZ_盐田 FQ_HB_TDLYXZ_盐田 盐田 FQ_B_TDLYXZ_水域 FQ_HB_TDLYXZ_水域 水域 FQ_B_TDLYXZ_水域线 — 水域线型 FQ_B_TDLYXZ_滩涂 FQ_HB_TDLYXZ_滩涂 滩涂 FQ_B_TDLYXZ_自然保 FQ_HB_TDLYXZ_自然保留 留地 地 FQ_B_TDLYXZ_特殊用 地 自然保留地 17 220,110,15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220,110,15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115,225,255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不依比例尺 115,225,255 115,225,255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180,180,180 底色 130,130,130 底纹 表 B.3 城乡建设用地资源评估分析的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线框图层 填充图层 图例 颜色 (RGB) 备注 现状为城 FQ_B_CXJSYDZYPG_规 划腾退(变白地) FQ_HB_CXJSYDZYPG_ 规划腾退(变白 地) 规划腾退(变 白地) 乡建设用 112,168,0 地,规划为 非建设用 地。 现状为城 FQ_B_CXJSYDZYPG_规 划腾退(变特交水) FQ_HB_CXJSYDZYPG_ 规划腾退(变特交 水) 规划腾退(变 特交水) 乡建设用 0,77,168 地,规划为 特交水用 地。 现状为城 FQ_B_CXJSYDZYPG_规 FQ_HB_CXJSYDZYPG_ 划更新 规划更新 乡建设用 规划更新 255,209,112 地,规划为 城乡建设 用地。 现状为特 FQ_B_CXJSYDZYPG_规 划新增(占特交水) FQ_HB_CXJSYDZYPG_ 规划新增(占特交 水) 规划新增(占 特交水) 交水用地, 158,0,245 规划为城 乡建设用 地。 现状为非 FQ_B_CXJSYDZYPG_规 划新增(占白地) FQ_HB_CXJSYDZYPG_ 规划新增(占白 地) 规划新增(占 白地) 建设用地, 230,0,0 规划为城 乡建设用 地。 现状为城 FQ_B_CXJSYDZYPG_保 FQ_HB_CXJSYDZYPG_ 留 保留 乡建设用 保留 217,217,217 地,规划为 城乡建设 用地。 18 附录 C 控制分区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表 C.1 规划建筑高度的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线框图层 填充图层 FQ_C_GD_9 米 FQ_HC_GD_9 米 FQ_C_GD_24 米 FQ_HC_GD_24 米 FQ_C_GD_45 米 FQ_HC_GD_45 米 FQ_C_GD_60 米 FQ_HC_GD_60 米 FQ_C_GD_80 米 FQ_HC_GD_80 米 FQ_C_GD_100 米 FQ_HC_GD_100 米 FQ_C_GD_100 米以上 FQ_HC_GD_100 米以上 FQ_C_GD_标志性建、构 筑物 9 米(含)基准 高度管控区 24 米(含)基准 高度管控区 45 米(含)基准 高度管控区 60 米(含)基准 高度管控区 80 米(含)基准 高度管控区 100 米(含)基 准高度管控区 100 米以上高度 管控区 标志性建、构筑 — 物 19 图例 颜色 (RGB) 255,191,127 255,127,126 102,154,204 0,152,153 1,100,255 63,79,127 0,0,76 255,0,0 表 C.2 海绵城市规划的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线框图层 填充图层 图例 颜色 (RGB) 年径流总量控制 FQ_C_HMCS_30(含)_50 FQ_HC_HMCS_30(含)_50 率在 30%(含) 255,191,127 -50% 年径流总量控制 FQ_C_HMCS_50(含)_60 FQ_HC_HMCS_50(含)_60 率在 50%(含) 255,255,127 -60% 年径流总量控制 FQ_C_HMCS_60(含)_70 FQ_HC_HMCS_60(含)_70 率在 60%(含) 191,255,127 -70% 年径流总量控制 FQ_C_HMCS_70(含)_80 FQ_HC_HMCS_70(含)_80 率在 70%(含) 127,255,0 -80% 年径流总量控制 FQ_C_HMCS_80(含)_90 FQ_HC_HMCS_80(含)_90 率在 80%(含) 135,178,248 -90% 年径流总量控制 FQ_C_HMCS_90 FQ_HC_HMCS_90 FQ_C_HMCS_水域用地 FQ_HC_HMCS_水域用地 水域用地 — 行泄通道流向 0,127,255 FQ_C_HMCS_雨水调蓄区 FQ_HC_HMCS_雨水调蓄区 雨水调蓄区(结 透明底色 (结合绿地) (结合绿地) 合绿地) — 雨水调蓄区编号 FQ_C_HMCS_行泄通道流 向 FQ_C_HMCS_雨水调蓄区 编号 率在 90% 20 11,62,244 127,223,255 0,0,0 底纹 0,0,0 附录 D 规划要素符号图层命名与图例绘制规则 表 D.1 市政设施符号绘制规则 类 CAD 图层名称 别 FQ_FH_SZ_河道 FQ_FH_SZ_绿化隔离 带 FQ_FH_SZ_防洪堤 FQ_FH_SZ_现状防洪 枢纽 FQ_FH_SZ_规划防洪 枢纽 内容说明 颜色 符号 (RGB) 要素类型 河道 0,0,255 面 绿化隔离带 0,255,0 面 255,127,0 线 现状防洪枢纽 0,0,0 点 规划防洪枢纽 255,0,0 点 防洪堤 备注 水面图案为 FQ_FH_SZ_现状水库 127,223,255 现状水库 圆形标记为 河 点 0,0,0 湖 标明名称 水面图案为 FQ_FH_SZ_规划水库 127,223,255 规划水库 圆形标记为 点 255,0,0 FQ_FH_SZ_蓄洪 (涝)区(独立占 地) 蓄洪(涝)区 0,0,255 (独立占地) 面 FQ_FH_SZ_蓄洪 蓄洪(涝)区 0,0,255 (涝)区(非独立 (非独立占 虚线边框 占地) 地) 透明底色 FQ_FH_SZ_湖泊水面 湖泊水面 127,223,255 面 FQ_FH_SZ_暗沟 暗沟 127,223,255 线 21 面 续表 D.1 类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FQ_FH_SZ_现状 500 现状 500 千伏 千伏高压线 高压线 别 颜色 符号 (RGB) 要素类型 备注 根据实际情况选 255,0,0 线 择合理线宽。现 状与规划线宽比 应控制为 1:2; 生 命线廊道类别图 FQ_FH_SZ_规划 500 规划 500 千伏 千伏高压线 高压线 中的 500 千伏高 255,0,0 线 压线与供电类别 图中的架空线线 宽比应控制为 2:1。 生 命 FQ_FH_SZ_现状油气 现状油气长输 长输管线 管线 根据实际情况选 255,0,255 线 择合理线宽,现 线 状与规划线宽比 廊 应控制为 2:1; 生 道 命线廊道类别图 FQ_FH_SZ_规划油气 规划油气长输 长输管线 管线 中的油气长输管 255,0,255 线 线与燃气类别图 中的天然气长输 管线线宽比应控 制为 2:1。 FQ_FH_SZ_现状输水 现状输水管道 管道(生命线) (生命线) FQ_FH_SZ_规划输水 规划输水管道 管道(生命线) (生命线) 0,255,0 线 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理线宽。现 状与规划线宽比 0,255,0 线 应控制为 1:2; 生 命线廊道类别图 FQ_FH_SZ_现状输水 管道 FQ_FH_SZ_规划输水 管道 FQ_FH_SZ_现状供水 厂 现状输水管道 0,255,0 规划输水管道 0,255,0 线 现状供水厂 0,0,255 点 255,0,0 点 FQ_FH_SZ_规划新建 规划新建供水 水 供水厂 厂 FQ_FH_SZ_规划扩建 规划扩建供水 255,0,0 上 供水厂 厂 0,0,255 下 管道 FQ_FH_SZ_规划配水 管道 中的输水管道与 供水类别图中的 供 FQ_FH_SZ_现状配水 线 应控制为 2:1。 点 现状配水管道 0,0,255 线 规划配水管道 0,0,255 线 22 输水管道线宽比 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理线宽。现 状与规划线宽比 应控制为 1:2。 续表 D.1 类 CAD 图层名称 别 FQ_FH_SZ_现状加压 泵站 FQ_FH_SZ_规划加压 泵站 FQ_FH_SZ_现状调节 供 池 水 FQ_FH_SZ_规划调节 池 FQ_FH_SZ_现状水源 井 FQ_FH_SZ_规划水源 井 FQ_FH_SZ_现状雨水 管道 FQ_FH_SZ_规划雨水 管道 FQ_FH_SZ_现状雨水 泵站 FQ_FH_SZ_规划雨水 泵站 雨 内容说明 点 规划加压泵站 255,0,0 点 调蓄区 0,0,0 文字 点 0,0,255 点 规划水源井 255,0,0 点 255,191,0 线 现状雨水管道 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理线宽。现 状与规划线宽比 规划雨水管道 255,191,0 线 现状雨水泵站 0,0,255 点 规划雨水泵站 255,0,0 点 0,0,0 线 现状雨水调蓄 0,0,255 区(非独立占 虚线边框 地) 透明底色 规划雨水调蓄 255,0,0 区(非独立占 虚线边框 地) 透明底色 现状雨水调蓄 调蓄池 池 FQ_FH_SZ_规划雨水 规划雨水调蓄 调蓄池 池 水厂 255,0,0 边框 备注 点 现状水源井 FQ_FH_SZ_现状雨水 FQ_FH_SZ_现状再生 0,0,0 文字 规划调节池 (截洪沟) FQ_FH_SZ_规划雨水 0,0,255 边框 现状调节池 明渠(截洪沟) 调蓄区 要素类型 0,0,255 规划雨水明渠 FQ_FH_SZ_现状雨水 (RGB) 现状加压泵站 FQ_FH_SZ_规划雨水 水 颜色 符号 现状再生水厂 FQ_FH_SZ_规划新建 规划新建再生 再生水厂 水厂 23 面 面 0,0,255 点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应控制为 1:2。 续表 D.1 类 别 内容说明 FQ_FH_SZ_规划扩建 规划扩建再生 255,0,0 左上 再生水厂 水厂 0,0,255 右下 FQ_FH_SZ_现状污水 管道 FQ_FH_SZ_规划污水 管道 FQ_FH_SZ_现状污水 污 泵站 水 FQ_FH_SZ_规划污水 处 泵站 理 (RGB) 要素类型 线 规划污水管道 0,0,0 线 现状污水泵站 0,0,255 点 规划污水泵站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0,191,255 线 0,191,255 线 水泵站 站 生 FQ_FH_SZ_规划再生 规划再生水泵 水 水泵站 站 利 FQ_FH_SZ_现状再生 现状再生水管 用 水管道 道 FQ_FH_SZ_规划再生 规划再生水管 水管道 道 FQ_FH_SZ_现状再生 现状再生水调 水调水管道 水管道 FQ_FH_SZ_规划再生 规划再生水调 水调水管道 水管道 FQ_FH_SZ_现状 500 现状 500 千伏 千伏变电站 变电站 FQ_FH_SZ_规划 500 规划 500 千伏 千伏变电站 变电站 FQ_FH_SZ_现状 220 现状 220 千伏 供 千伏变电站 变电站 电 FQ_FH_SZ_规划 220 规划 220 千伏 千伏变电站 变电站 FQ_FH_SZ_现状 110 现状 110 千伏 千伏变电站 变电站 FQ_FH_SZ_规划 110 规划 110 千伏 千伏变电站 变电站 备注 点 0,0,0 现状再生水泵 再 符号 现状污水管道 FQ_FH_SZ_现状再生 及 颜色 CAD 图层名称 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理线宽。现 状与规划线宽比 应控制为 1:2。 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理线宽。现 状与规划线宽比 24 0,191,255 线 0,191,255 线 0,0,255 点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应控制为 1:2。 续表 D.1 类 CAD 图层名称 别 FQ_FH_SZ_电力架空 线 内容说明 颜色 符号 (RGB) 要素类型 备注 根据实际情况选 电力架空线 255,0,0 线 择合理线宽。现 状与规划线宽比 供 应控制为 1:2。需 电 FQ_FH_SZ_电力隧道 电力隧道 255,0,0 线 以不同颜色或属 性表备注等形式 区分电压等级。 FQ_FH_SZ_现状热电 厂 FQ_FH_SZ_现状锅炉 房 供 FQ_FH_SZ_规划锅炉 热 房 FQ_FH_SZ_现状供热 管线 FQ_FH_SZ_规划供热 管线 现状热电厂 0,0,255 点 现状锅炉房 0,0,255 点 规划锅炉房 255,0,0 点 现状供热管线 95,0,127 线 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理线宽,现 状与规划线宽比 规划供热管线 FQ_FH_SZ_现状天然 现状天然气门 气门站 站 FQ_FH_SZ_规划天然 规划天然气门 气门站 站 FQ_FH_SZ_现状高压 现状高压 A 调 A 调压站 压站 FQ_FH_SZ_规划高压 规划高压 A 调 A 调压站 压站 燃 FQ_FH_SZ_现状高压 现状高压 B 调 气 B 调压站 压站 FQ_FH_SZ_规划高压 规划高压 B 调 B 调压站 压站 FQ_FH_SZ_现状次高 现状次高压 A 压 A 调压站 调压站 FQ_FH_SZ_规划次高 规划次高压 A 压 A 调压站 调压站 FQ_FH_SZ_现状天然 现状天然气厂 气厂站 站 25 95,0,127 线 0,0,255 点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0,0,255 点 应控制为 1:2。 或现状天然气分 输站 续表 D.1 类 别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FQ_FH_SZ_规划天然 规划天然气厂 气厂站 站 FQ_FH_SZ_现状液化 现状液化石油 石油气厂站 气厂站 FQ_FH_SZ_规划液化 规划液化石油 石油气厂站 气厂站 FQ_FH_SZ_现状天然 现状天然气长 气长输管线 输管线 颜色 符号 (RGB) 要素类型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255,0,255 线 备注 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理线宽。现 状与规划线宽比 应控制为 1:2。 生 命线廊道类别图 FQ_FH_SZ_规划天然 规划天然气长 气长输管线 输管线 中的油气长输管 255,0,255 线 线与燃气类别图 中的天然气长输 燃 管线线宽比应控 气 制为 2:1。 FQ_FH_SZ_现状高压 现状高压 A 管 A 管线 线 FQ_FH_SZ_规划高压 规划高压 A 管 A 管线 线 FQ_FH_SZ_现状高压 现状高压 B 管 B 管线 线 FQ_FH_SZ_规划高压 规划高压 B 管 B 管线 线 FQ_FH_SZ_现状次高 现状次高压 A 压 A 管线 管线 FQ_FH_SZ_规划次高 规划次高压 A 压 A 管线 管线 FQ_FH_SZ_现状电信 现状电信核心 核心局房 局房 FQ_FH_SZ_规划电信 规划电信核心 电 核心局房 局房 信 FQ_FH_SZ_现状电信 现状电信汇聚 汇聚局房 局房 FQ_FH_SZ_规划电信 规划电信汇聚 汇聚局房 局房 255,0,255 线 255,0,255 线 255,0,255 线 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理线宽。现 状与规划线宽比 255,0,255 线 255,0,255 线 255,0,255 线 0,0,255 边框 0,0,0 文字 255,0,0 边框 0,0,0 文字 26 点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应控制为 1:2。 续表 D.1 类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FQ_FH_SZ_现状有线 现状有线电视 电视分前端 分前端 FQ_FH_SZ_规划有线 规划有线电视 电视分前端 分前端 FQ_FH_SZ_现状有线 现状有线电视 电 电视基站 基站 信 FQ_FH_SZ_规划有线 规划有线电视 电视基站 基站 FQ_FH_SZ_现状电信 现状电信/有 /有线电视管线 线电视管线 FQ_FH_SZ_规划电信 规划电信/有 /有线电视管线 线电视管线 FQ_FH_SZ_现状循环 现状循环经济 经济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 FQ_FH_SZ_规划循环 规划循环经济 经济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 FQ_FH_SZ_规划改扩 规划改扩建循 建循环经济产业园 环经济产业园 区 区 FQ_FH_SZ_现状再生 现状再生资源 资源分拣中心 分拣中心 FQ_FH_SZ_规划再生 规划再生资源 资源分拣中心 分拣中心 FQ_FH_SZ_现状建筑 现状建筑垃圾 垃圾资源化处理厂 资源化处理厂 FQ_FH_SZ_规划建筑 规划建筑垃圾 垃圾资源化处理厂 资源化处理厂 FQ_FH_SZ_现状垃圾 现状垃圾转运 转运站 站 FQ_FH_SZ_规划垃圾 规划垃圾转运 转运站 站 FQ_FH_SZ_现状粪便 现状粪便处理 处理厂 厂 FQ_FH_SZ_规划粪便 规划粪便处理 处理厂 厂 别 环 卫 颜色 符号 (RGB) 要素类型 0,0,255 点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0,127,63 线 备注 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理线宽。现 状与规划线宽比 27 0,127,63 线 0,0,255 点 255,0,0 点 255,0,255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应控制为 1:2。 续表 D.1 类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FQ_FH_SZ_现状环卫 现状环卫停车 停车场 场 FQ_FH_SZ_规划环卫 规划环卫停车 环 停车场 场 卫 FQ_FH_SZ_现状污泥 现状污泥处理 处理厂 厂 FQ_FH_SZ_规划污泥 规划污泥处理 处理厂 厂 别 颜色 符号 (RGB) 0,0,255 点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注:表中图例的背景颜色默认为白色,线要素线宽根据图面效果自行确定。 28 要素类型 备注 表 D.2 交通设施符号绘制规则 类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FQ_FH_JT_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城 (城际铁路) 际铁路) FQ_FH_JT_普速铁路 普速铁路 区 FQ_FH_JT_全国客运 全国客运枢纽 域 枢纽站 站 FQ_FH_JT_区域客运 区域客运枢纽 枢纽站 站 别 重 颜色 符号 要素类型 备注 198,56,248 线 标明名称 0,0,0 线 标明名称 (RGB) 大 交 通 设 施 FQ_FH_JT_普通铁路 与 车站 廊 道 0,0,0 边框 192,0,0 底色 点 0,0,0 边框 68,114,196 底 点 色 普通铁路车站 0,0,0 点 含客、货站 255,0,0 线 标明名称 0,55,110 点 0,0,0 线 255,0,255 线 FQ_FH_JT_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城 (城市快速路) 市快速路) FQ_FH_JT_机场 机场 FQ_FH_JT_区域快线 区域快线(利 (利用铁路) 用铁路) FQ_FH_JT_区域快线 区域快线(新 (新建) 建) FQ_FH_JT_地铁快线 地铁快线 255,0,0 线 FQ_FH_JT_地铁普线 地铁普线 0,0,255 线 FQ_FH_JT_专线 专线 0,255,0 线 FQ_FH_JT_中低运量 中低运量 0,255,255 线 FQ_FH_JT_预留廊道 预留廊道 0,0,255 线 FQ_FH_JT_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车辆 车辆基地 基地 轨 道 交 通 FQ_FH_JT_轨道换乘 站 0,0,0 边框 237,125,49 底 点 色 0,0,0 边框 轨道换乘站 237,125,49 底 色 29 点 标明名称 续表 D.2 类 CAD 图层名称 别 FQ_FH_JT_轨道一般 站 FQ_FH_JT_高速公路 内容说明 颜色 符号 (RGB) 0,0,0 边框 轨道一般站 255,190,0 底色 高速公路 255,100,0 要素类型 点 线 干 线 备注 标明名称 FQ_FH_JT_一级公路 一级公路 0,170,255 线 FQ_FH_JT_二级公路 二级公路 85,165,5 线 及 FQ_FH_JT_公路客运 公路客运枢纽 公 枢纽站 站 FQ_FH_JT_公路一级 公路一级货运 货运枢纽站 枢纽站 公 路 网 路 主 枢 纽 FQ_FH_JT_公路附属 设施 FQ_FH_JT_城市快速 路 0,0,0 边框 0,0,255 底色 0,0,0 边框 0,255,255 底色 点 点 0,0,0 边框 公路附属设施 237,125,49 底 点 色 城市快速路 255,0,0 线 标明名称 FQ_FH_JT_城市主干 城市主干路 0,0,255 线 城市次干路 0,255,0 线 FQ_FH_JT_城市支路 城市支路 82,82,82 线 FQ_FH_JT_枢纽型互 枢纽型互通立 通立交 交 FQ_FH_JT_公交枢纽 公交枢纽 FQ_FH_JT_公交场站 公交场站 城 路 市 FQ_FH_JT_城市次干 道 路 路 0,0,0 边框 255,0,0 底色 0,0,0 边框 255,0,0 底色 交 通 点 点 0,0,0 点 255,0,0 点 0,0,0 点 场 站 FQ_FH_JT_公共停车 设 场 施 公共停车场 FQ_FH_JT_加油加气 加油加气站 站(充换电站) (充换电站) 注:表中图例的背景颜色默认为白色,线要素线宽根据图面效果自行确定。 30 表 D.3 公共设施符号绘制规则 类 别 FQ_FH_GG_现状区域医疗中 颜色 (RGB) 要素类型 0,0,255 点 规划区域医疗中心 255,0,0 点 现状其他综合医院 0,0,255 点 规划其他综合医院 255,0,0 点 现状其他中医医院 0,0,255 点 规划其他中医医院 255,0,0 点 FQ_FH_GG_现状专科医院 现状专科医院 0,0,255 点 FQ_FH_GG_规划专科医院 规划专科医院 255,0,0 点 现状康复护理医院 0,0,255 点 规划康复护理医院 255,0,0 点 现状公共卫生设施 0,0,255 点 规划公共卫生设施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现状区级公共文化设施 0,0,255 点 规划区级公共文化设施 255,0,0 点 0,0,255 点 FQ_FH_GG_规划区域医疗中 心 FQ_FH_GG_现状其他综合医 院 医 FQ_FH_GG_规划其他综合医 疗 院 服 FQ_FH_GG_现状其他中医医 务 院 施 符号 现状区域医疗中心 心 设 内容说明 CAD 图层名称 FQ_FH_GG_规划其他中医医 院 和 公 共 卫 生 设 FQ_FH_GG_现状康复护理医 施 院 FQ_FH_GG_规划康复护理医 院 FQ_FH_GG_现状公共卫生设 施 FQ_FH_GG_规划公共卫生设 施 公 共 FQ_FH_GG_现状市级及以上 现状市级及以上公共文 公共文化设施 化设施 FQ_FH_GG_规划市级及以上 规划市级及以上公共文 公共文化设施 化设施 文 FQ_FH_GG_现状区级公共文 化 化设施 设 FQ_FH_GG_规划区级公共文 施 化设施 FQ_FH_GG_现状街道/乡镇 现状街道/乡镇级公共 级公共文化设施 文化设施 31 续表 D.3 类 内容说明 CAD 图层名称 别 符号 公 FQ_FH_GG_规划街道/乡镇 规划街道/乡镇级公共 共 级公共文化设施 文化设施 文 FQ_FH_GG_现状社区/行政 现状社区/行政村级公 化 村级公共文化设施 共文化设施 FQ_FH_GG_规划社区/行政 规划社区/行政村级公 村级公共文化设施 共文化设施 设 施 FQ_FH_GG_现状城市级体育 设施 FQ_FH_GG_规划城市级体育 设施 FQ_FH_GG_现状地区级体育 设施 体 FQ_FH_GG_规划地区级体育 育 设施 设 FQ_FH_GG_现状街区级体育 施 设施 FQ_FH_GG_规划街区级体育 设施 FQ_FH_GG_现状社区级体育 设施 FQ_FH_GG_规划社区级体育 设施 颜色 (RGB) 要素类型 255,0,0 点 0,0,255 点 255,0,0 点 现状城市级体育设施 0,0,255 点 规划城市级体育设施 255,0,0 点 现状地区级体育设施 0,0,255 点 规划地区级体育设施 255,0,0 点 现状街区级体育设施 0,0,255 点 规划街区级体育设施 255,0,0 点 现状社区级体育设施 0,0,255 点 规划社区级体育设施 255,0,0 点 注:表中图例的背景颜色默认为白色。 32 表 D.4 历史文化资源符号绘制规则 类 内容说明 CAD 图层名称 别 FQ_FH_LS_世界文化遗产 FQ_FH_LS_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FQ_FH_LS_市级文物保护单 位 FQ_FH_LS_区级文物保护单 位 符号 世界文化遗产 颜色 (RGB) 157,0,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0,0 边框 255,63,0 底色 0,0,0 边框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53,126,0 底色 0,0,0 边框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55,0,128 底色 要素类型 点 面 面 面 0,0,0 边框 历 FQ_FH_LS_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 219,202,150 底 史 色 文 化 面 64,64,64 边框 FQ_FH_LS_地下文物埋藏区 地下文物埋藏区 FQ_FH_LS_城墙、城址 城墙、城址 FQ_FH_LS_中国历史文化名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镇名村(点) (点) 透明底色 面 资 源 FQ_FH_LS_中国传统村落 (点) FQ_FH_LS_北京市传统村落 (点) FQ_FH_LS_风景名胜区 中国传统村落(点) 北京市传统村落(点) 255,0,0 线 255,0,255 点 192,129,254 点 252,125,5 点 115,0,254 边框 风景名胜区 透明底色 注:表中线要素线宽根据图面效果自行确定。 33 面 表 D.5 城市安全设施符号绘制规则 类 别 CAD 图层名称 内容说明 颜色 符号 (RGB) 要素类型 备注 204,102,51 FQ_FH_AQ_防灾分区 边框 防灾分区 253,218,154 面 底色 城 市 FQ_FH_AQ_现状中心 现状中心避难 避难场所 场所 FQ_FH_AQ_规划中心 规划中心避难 避难场所 场所 FQ_FH_AQ_现状固定 现状固定避难 避难场所 场所 FQ_FH_AQ_规划固定 规划固定避难 避难场所 场所 FQ_FH_AQ_疏散救援 通道 疏散救援通道 安 FQ_FH_AQ_现状特勤 现状特勤消防 全 消防站 站 设 FQ_FH_AQ_规划特勤 规划特勤消防 施 消防站 站 FQ_FH_AQ_现状一级 现状一级普通 普通消防站 消防站 FQ_FH_AQ_规划一级 规划一级普通 普通消防站 消防站 FQ_FH_AQ_现状二级 现状二级普通 普通消防站 消防站 FQ_FH_AQ_规划二级 规划二级普通 普通消防站 消防站 FQ_FH_AQ_现状小型 现状小型消防 消防站 站 FQ_FH_AQ_规划小型 规划小型消防 消防站 站 0,0,255 点 0,0,255 点 117,173,88 点 117,173,88 点 255,0,0 线 255,0,0 点 255,0,0 点 236,92,2 点 236,92,2 点 241,135,55 点 241,135,55 点 134,0,255 点 134,0,255 点 注:表中图例的背景颜色默认为白色,线要素线宽根据图面效果自行确定。 34 不分级 表 D.6 绿地系统符号绘制规则 类 CAD 图层名称 别 FQ_FH_LD_历史文化 历史文 绿道 化绿道 FQ_FH_LD_城市公园 城市公 绿道 园绿道 FQ_FH_LD_郊野公园 郊野公 绿道 FQ_FH_LD_滨河绿道 绿 内容说明 绿 园绿道 道 滨河绿 (RGB) 道 FQ_FH_LD_山水景观 山水景 绿道 观绿道 FQ_FH_LD_区级绿道 颜色 符号 区级绿 道 要素类型 255,170,0 线 69,219,17 线 0,100,50 线 0,92,201 线 202,68,0 线 146,83,0 线 备注 市级绿道 区级绿道 地 系 FQ_FH_LD_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 24,208,54 点 FQ_FH_LD_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 0,117,32 点 FQ_FH_LD_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 0,164,157 点 FQ_FH_LD_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 183,80,97 点 FQ_FH_LD_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 74,133,2 点 统 0,0,0 FQ_FH_LD_风景名胜 区 边框 风景名胜区 31,162,61 底色 注:表中线要素线宽根据图面效果自行确定。 35 面 标明名称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 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 定”或“应按……执行”。 36 引用标准名录 1 《基础测绘技术规程》DB11/T 407 37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标准 Standard for Computer Aided Drawing in District Spatial Planning DB11/T 1947—2021 条文说明 2021 北京 目 次 1 总则 .............................................................................................................................................. 40 2 制图要求 ....................................................................................................................................... 41 3 2.2 绘图基准 ................................................................................................................................ 41 2.3 底图要求 ................................................................................................................................ 41 图层命名 ....................................................................................................................................... 42 3.1 图层命名规则 ........................................................................................................................ 42 3.2 基础数据图层命名 ................................................................................................................. 42 3.3 用地规划专题图图层命名 ..................................................................................................... 42 3.4 规划要素符号图层命 ............................................................................................................. 43 I 1 1.0.1 总 则 按照《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分为市、区、乡镇三级,总 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三类,明确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分区 规划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乡镇域规划及详细规划、相关 专项规划经批准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了引导、规范全市国土 空间分区规划的计算机辅助制图成果,结合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分区规划编制和管理所涉 及的计算机制图和图纸。 40 2 制 图 要 求 2.2 2.2.1 绘 图 基 准 考虑到北京市实际工作情况,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成果图应直接采用 北京市地方平面坐标系。根据客观工作条件,可采用国家 2000、北京 54、 西安 80 等国家坐标系统转换成北京地方平面坐标系统的数据。 2.3 2.3.1 底 图 要 求 开展北京市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工作时,对于底图有一定的要求。在 全市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层面宜采用 1:10,000 比例尺的底图,有条件地区采 用 1:2,000 比例尺的底图;市政类专项规划宜采用 1:2,000 和 1:10,000 比 例尺的底图;交通类及其他规划宜采用 1:2,000 比例尺的底图。 2.3.2 当底图以栅格图像格式插入到成果图中进行图纸叠合时,要求对底 图事先进行透明预处理,整幅图上的线条、填充色和底图要素应可见。 41 3 3.1 3.1.2 图 层 命 名 图层命名规则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规划层级”简称为分区规划,用“FQ”作 为标识。 “规划层级” “类别代码”和“图层主题”各子段之间用“_”连接, “图层主题”由图层主题中文标识表示。 3.1.3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规划层级”简称为分区规划,用“FQ”作 为标识。图层命名五段式结构中“分类代码”和“中文说明”子段可省略。 “规划层级”“类别代码”“图层主题”“分类代码”和“中文说明”各子段 之间用“_”连接。 3.2 3.2.1 基础数据图层命名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中基础数据图层以阿拉伯数字“0”表示图层 名称的“类别代码”; “图层主题”由存放内容名称的拼音首字母组成,即地 形图、影像图和规划单元的拼音首字母“DXT”“YXT”和“GHDY”;“中文说 明”即“地形图”“影像图”和“规划单元”。 3.3 3.3.1~3.3.6 用地规划专题图图层命名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中用“A” 作为规划分区图层的标识。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CAD)中用“A”作为规划分区线框图层的标识;“HA”作为规划分区填充 图层的标识;图层主题为附录表 A.1、附录表 A.2、附录表 A.3 的表名所指 的专题类型;中文说明为表中的内容说明。 3.3.7~3.3.12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中用“B” 作为用地分类图层的标识。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CAD)中用“B”作为用地分类线框图层的标识;“HB”作为用地分类填充 图层的标识;图层主题为附录表 B.1、附录表 B.2、附录表 B.3 的表名所指 的专题类型;用地代码可省略;中文说明为表中的内容说明。 3.3.13~3.3.18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中用“C” 作为控制分区图层的标识。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42 (CAD)中用“C”作为控制分区线框图层的标识;“HC”作为控制分区填充 图层的标识;图层主题为附录表 C.1、附录表 C.2 的表名所指的专题类型; 中文说明为表中的内容说明。 3.4 3.4.1~3.4.4 规划要素符号图层命名 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和计算机 辅助设计软件(CAD)中用“FH”作为规划要素符号图层的标识。专项名称 用“SZ”“JT”“GG”“LS”“AQ”“LD”分别表示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 设施、历史文化资源、城市安全设施、绿地系统。详见附录 D 中表 D.1~表 D.6 图层名称。 4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