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青海省中藏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附件 1 2022 年青海省中藏医流派传承工作室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青海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 要(2016—2030 年)实施意见》 《青海省扶持和促进中藏医 药发展若干措施》和《青海省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 施意见》精神,大力推进中藏医(含蒙医,下同)传承与创 新,发挥中藏医流派特色与诊疗优势,加快青海省中藏医流 派传承与复兴,培育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学术影响深远、临 床疗效显著、人才梯队完备、辐射功能强大、资源横向整合 的中藏医流派,探索建立中藏医流派传承发展模式,提升中 藏医整体学术水平,开创中藏医传承发展的新局面,2022 年 将开展青海省中藏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流 派工作室”)。为做好流派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中藏医流派是中藏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独特学术思想或独到临床诊疗技艺,具有清晰的学术或医技 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力与公认度的派别。中藏医学形成 -1- 发展的历史规律表明,“一源多流、流派纷呈”是中藏医传承 创新的基本特征,是贯穿于中藏医发展史的一个突出现象, 是中藏医特色优势的体现,也是打造名医和培养高素质中藏 医人才的重要途径。 开展流派工作室建设项目为进一步加快中藏医流派的 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中藏医流派特色优势,从更深层次揭 示我省各地中藏医传承发展的内外部规律,推进中藏医传承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中藏医传承的辐射效应,具有重 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建设目标 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传承三代以上、历史源远流长、 学术特色鲜明、临床优势突出、社会影响深远的中藏医流派, 通过建设,涌现一批流派学术成果,培育一批流派传承人才, 形成一批流派传承团队,应用一批流派特色诊疗技术,建设 一批流派示范门诊,宣传一批流派特色文化,打造一批特色 鲜明、优势突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藏医流派传承工作室, 为全省中藏医药继承与创新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设任务 (一)加强学术整理,推动流派传承。 通过历代文献的挖掘整理,梳理流派传承脉络、完善流 -2- 派学术思想、提炼流派诊疗技术,推动流派学术传承。 1. 梳理流派传承脉络。深入挖掘整理流派历代传人传记 及代表性著作、流派典籍、医话医论、方志记载、历史实物 等资料,梳理清晰的流派传承脉络。 2. 完善流派学术思想。比较历代传人学术观点、学术论 著,探索流派思想学说的历史发展演化规律,挖掘对当代中 藏医药学术发展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意义的学术观点,进一步 完善流派学术思想。 3. 提炼流派诊疗技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突出流派优 势病种的文献挖掘整理,提炼针对优势病种的流派特色诊疗 技术。 4. 挖掘流派文化特色。重点挖掘流派历代传承人各类社 会活动、社会公益、医患沟通、医德医风等历史典故、实物 等,彰显流派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与特色。 (二)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流派交流。 以构建一支理论功底深厚、诊疗技艺精湛的复合型流派 传承人才队伍为目标,探索流派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的创新 模式。 1. 流派内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以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为 主体确定数名导师,通过团队的临床跟师带教、流派典籍研 -3- 读、临证思辨探讨、流派文化学习等方式,提升流派传人学 术传承能力。 2. 流派间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组织开展流派间、地区 间、学科间的导师交叉带教、进修学习、学术培训、科研合 作、会议研讨与交流考察,促进流派学术资源的整合与互补。 3. 多种形式弘扬流派学术。每年组织开展以流派学术思 想或诊疗技艺为主题的中藏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或学术研讨 会,大力弘扬流派学术思想,提升流派学术影响力。 (三)提高临床疗效,加强推广应用。 加强对流派优势病种的临床应用与总结,进一步提高临 床疗效,扩大临床诊疗阵地。 1. 开设流派示范门诊。积极开设流派示范门诊,将至少 2 种以上流派优势病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加强临床总结,同 时积极探索流派新优势病种的开发。 2. 探索特色制剂开发。与科研、医药等相关机构开展合 作研究,积极探索流派院内制剂、特色制剂的开发应用。 3. 加强特色技术推广。加强对流派优势病种特色诊疗技 术的研究总结,制定流派优势病种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 方案,积极开展多形式、切实有效的推广应用。 (四)加强条件建设,探索长效机制。 -4- 加强流派工作室条件建设,搭建开放平台,探索传承长 效机制,促进流派可持续发展。 1. 加强硬件条件建设。构建完善工作室必需的诊疗、研 究场所与设施设备,加强流派文化设计与布局,创造可持续 开展流派传承工作的相关条件。 2. 建设流派基地网页。积极开展流派网页建设,通过网 络平台宣传推广流派学术思想、历史文化、特色技术、传承 团队、诊疗信息,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与解答,扩大流派辐 射面与影响力。 3. 探索流派传承机制。探索完善工作室建设和流派传承 所需的人才引进、激励、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经费使 用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跟师带教制度等传承制度;探索建 立项目管理运行、专家咨询、绩效评价、政策保障等各类长 效机制。 四、预期成效 1. 整理流派文献、出版流派学术专著 1 部以上; 2. 培养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主要传承人 2 人以上;新增 主要传承人 2 人以上、流派传承人 5 人以上,收集相关实物 等; 3. 组织开展市(州)级以上中藏医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3 次以上; -5- 4. 发表学术论文 5 篇以上,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 篇以上; 5. 开设流派示范门诊 1—2 个,且门诊量逐年递增;示 范门诊内流派特色技术应用率达 80%以上,诊治有效率达 80%以上;区域外患者就诊比例大于 30%。 6. 制定流派优势病种的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应用方案 2 个以上; 7. 探索开发流派院内制剂或特色制剂≧2 种; 8. 建设流派工作室网页 1 个,充分体现流派文化特色, 有一定的咨询访问量。 五、项目周期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 3 年。 六、项目管理 (一)项目组织管理。 1. 省卫生健康委负责项目总体管理,组织评审立项、阶 段考核、协调沟通、项目验收。 2. 各市(州)、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切实做好建设项 目的组织领导,并会同财政部门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经费管 理,及时开展阶段考核、评估和指导工作。 -6- 3. 流派工作室承担单位应确定分管领导和管理部门,负 责项目具体组织实施与管理。并组建由项目负责人、流派代 表性传承人、主要传承人及相关学科人才组成的流派传承团 队,共同承担项目建设任务。项目负责人为项目建设第一责 任人,全面负责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工作目标的实现,合理分 配、统筹使用项目经费。 (二)项目监督评估。 1. 省卫生健康委将对项目建设进行动态管理,对项目建 设成效进行评估和总结。 2. 各市(州)、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指派专人负责 本区域的项目组织申报、具体实施、日常管理、阶段考核、 监督评估等工作。要建立管理档案,研究制定监督和考核办 法,引进绩效考核机制。 3. 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大投入,为流派工作室建设提供政 策、人力、财力、场地、设备等各方面便利条件。 4. 项目完成三个月内,市(州)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 对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项目评估总结报告 报省中藏医药管理局。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将对建设期满的项 目进行组织评审验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