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附件: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Im a belieber220 页 74.115 MB下载文档
附件: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附件: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附件: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附件: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附件: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附件: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当前文档共220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附件: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西安中环能 ZHN-2020-012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审稿) 建设单位: 陕西益清 环保科技有限 公司 评价单位: 西安中环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 录 概述...........................................................................................................................................1 1 总则.......................................................................................................................................6 1.1 编制依据.........................................................................................................................6 1.1.1 评价委托书..............................................................................................................6 1.1.2 国家法律条文..........................................................................................................6 1.1.3 国务院行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6 1.1.4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6 1.1.5 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法规、政策及规范性文件..........................................7 1.1.6 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8 1.1.7 项目的相关资料......................................................................................................8 1.2 评价原则.........................................................................................................................9 1.3 评价因子识别与筛选.....................................................................................................9 1.3.1 环境因素的影响性质识别......................................................................................9 1.3.2 评价因子筛选........................................................................................................10 1.4 评价执行标准...............................................................................................................11 1.4.1 环境质量标准........................................................................................................11 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14 1.4.3 其它标准................................................................................................................15 1.5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5 1.5.1 评价工作等级........................................................................................................15 1.5.2 评价范围................................................................................................................19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评价时段...............................................................................21 1.6.1 评价内容................................................................................................................21 1.6.2 评价重点................................................................................................................21 1.6.3 评价时段................................................................................................................21 1.7 环境保护目标...............................................................................................................22 1.8 环境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23 1.8.1 环境功能区划........................................................................................................23 1.8.2 相关规划................................................................................................................23 2 工程概况.............................................................................................................................24 2.1 项目基本情况...............................................................................................................24 2.2 地理位置与交通...........................................................................................................24 2.3 设计规模及进出水水质设计.......................................................................................25 2.3.1 服务范围及废水来源............................................................................................25 2.3.2 设计处理规模........................................................................................................25 2.3.3 压裂返排液特征....................................................................................................25 2.3.4 水质指标及去向....................................................................................................27 2.4 工程组成及建设内容...................................................................................................28 2.4.1 工程组成................................................................................................................28 2.4.2 主要设施设备........................................................................................................28 2.4.3 原、辅材料消耗及能耗........................................................................................30 2.5 总图布置及工程占地...................................................................................................30 2.5.1 工程占地................................................................................................................30 I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5.1 总图布置................................................................................................................30 2.6 公辅工程.......................................................................................................................30 2.6.1 给排水....................................................................................................................30 2.6.2 供热........................................................................................................................31 2.6.3 供配电系统............................................................................................................31 2.7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31 2.8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1 3 工程分析.............................................................................................................................32 3.1 工程流程及产污环节...................................................................................................32 3.1.1 施工期.....................................................................................................................32 3.1.2 运营期....................................................................................................................32 3.1.3 产污环节分析........................................................................................................39 3.2 污染源分析...................................................................................................................39 3.2.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39 3.2.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40 3.2.3 水平衡....................................................................................................................43 3.3 污染物排放汇总...........................................................................................................44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5 4.1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5 4.1.1 地理位置................................................................................................................45 4.1.2 地质构造................................................................................................................45 4.1.3 地层岩性................................................................................................................46 4.1.4 地形地貌................................................................................................................49 4.1.5 气候与气象............................................................................................................50 4.1.6 水文地质................................................................................................................51 4.1.7 生态环境................................................................................................................63 4.2 环境质量现状...............................................................................................................63 4.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63 4.2.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65 4.2.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75 4.2.4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76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2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82 5.1.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2 5.1.2 水环境影响分析....................................................................................................82 5.1.3 声环境影响分析....................................................................................................83 5.1.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83 5.1.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4 5.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大气环境影响..............................................................................84 5.2.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4 5.2.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87 5.2.3 声环境影响分析....................................................................................................88 5.2.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91 5.2.5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109 II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2.6 生态影响分析......................................................................................................110 5.2.7 环境风险分析......................................................................................................110 5.2.8 土壤环境影响分析..............................................................................................113 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18 6.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118 6.1.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18 6.1.2 水污染防治措施..................................................................................................119 6.1.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19 6.1.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20 6.1.5 生态影响减缓措施..............................................................................................120 6.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120 6.2.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20 6.2.2 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121 6.2.3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125 6.2.4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128 6.2.5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30 6.2.6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31 6.2.7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133 6.2.8 生态保护措施.......................................................................................................134 6.3 环保投资.....................................................................................................................134 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5 7.1 经济效益分析.............................................................................................................135 7.2 社会效益分析.............................................................................................................135 7.3 环境效益分析.............................................................................................................135 7.4 小结.............................................................................................................................136 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37 8.1 环境管理.....................................................................................................................137 8.1.1 污染物排放管理..................................................................................................137 8.1.2 环境管理体系......................................................................................................140 8.2 环境监测计划.............................................................................................................141 8.3 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 142 9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44 9.1 项目概况.....................................................................................................................144 9.2 环境质量现状.............................................................................................................144 9.3 选址分析.....................................................................................................................144 9.4 污染物排放情况.........................................................................................................145 9.5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45 9.6 污染防治措施.............................................................................................................147 9.7 产业政策与规划分析.................................................................................................148 9.8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148 9.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49 9.10 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149 9.11 要求与建议...............................................................................................................149 III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概述 一、项目背景 压裂作为低渗油气田开发的主导技术,为各大油气田所普遍采用。而压裂作业结 束后,会产生大量压裂返排液,其含有大量的有害固体悬浮物、难降解有机物等污染 物,具有黏度、浊度、有机污染物(以 COD 为检测指标)含量高且稳定性强的特点,处 理非常困难;如何实现压裂返排液的高效处理,是目前油气田环保以及制约压裂技术 进一步大规模应用的重要科学问题。 压裂返排液、钻井泥浆、岩屑统称为钻井废弃物,2019 年 6 月,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陕西省 生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陕北地区油气开采钻井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 等相关规定,延安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延安市油气开发 废弃物集中处置项目建设管理指南(试行)》及《延安市油气开发废弃物集中处置实 施方案》。指南中明确规定“压裂返排液应统一收集,送联合站、试点项目或集中处置 站处理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回用于配制钻井液 或压裂液,剩余部分由回注井实施同层达标回注”。 为响应政策要求,陕西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 1200 万元在延安市宝塔区李 渠镇赵家沟村建设污水处理厂 1 座,设计处理压裂返排液 10 万 t/a,项目依托西安建筑 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科研成果,是通过产学研模式 完成“技术与装备化”以实现科研成果的典型转化应用。项目处理站出水水质达到《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回用于复配压裂液,处理系统浓水 复配钻井泥浆。 二、建设项目的特点 (1)本项目为油气田开采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属环保治理工程。 (2)本项目服务范围主要是接纳延安宝塔区的延长石油集团气田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大量气田压裂返排液。 (3)项目废水处理站采用“混凝+催化氧化+气浮+沉降+生化+过滤+膜处理”技术处 理工艺,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压裂返排液 处理系统浓水复配钻井泥浆,净化水复配压裂液,项目建成后对于地方环境保护具有 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有关规定,项目废水处理站属于分类管理名录 中“97.工业废水处理-新建扩建集中处理”,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陕西益清环 保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0 年 8 月委托我单位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对厂址周围的自然环 境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考察和资料收集,依据当地环境特征和项目工艺特点,对该 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识别和筛选,确定了评价工作内容、评价重点及方法。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了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污染防治措施分析论证等工 作,在此基础上,2020 年 11 月编制完成了《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 四、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为压裂返排液集中处置项目,对照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技术、装备和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020年8月6日, 延 安 市 行 政 审 批 服 务 局 出 具 了 项 目 备 案 确 认 书 , 项 目 代 码 : 2020-610602-77-03-0447568。 2、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序号 本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规划名称 相关要求 1 《陕西省水污染防 治工作方案》 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 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 泥进入耕地。 2 本次规划区位于延安市区东部, 规划建设范围西起川口,东抵延 《延安高新技术产 延高速延安东立交,北沿沙家 业开发区控制性详 沟、丰富川、蟠龙川延伸约 3 公 细规划(2020 年)》 里,南沿瓷崖沟、刘家沟、王庄 沟、下童沟延伸约 3 公里,规划 建设范围面积约 18 平方公里。 3、相关环保政、管理要求策符合性分析 2 本项目 本 项目 的 污泥 经 过 污泥 浓缩处理后含水率为 50%,经脱水后的污泥送 钻 井废 弃 物集 中 处 置场 填埋处理。 本 项目 位 于延 安 市 宝塔 区李渠镇赵家沟村,位于 规 划 瓷 崖 沟 南 侧 500 米 处,不属于高新区规划范 围内。 符合性 符合 不属于 高新区 瓷崖沟 规划的 物流仓 储区。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2 文件名称 《延安市 生态环境 局关于印 发<延安 市油气开 发废弃物 集中处置 实施方 案>的通 知》(延 市环发 [2019]104 号) 《延安市 生态环境 局关于印 发<延安 市2020年 油气开发 废弃物集 中处置实 施方案> 的通知》 (延市环 发 [2020]27 号) 《石油天 然气开采 本项目与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一览表 文件要求 项目情况 符合性 油气开发企业要以产能项目或流域区 本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区域集中、统 域为单元统筹规划油气开发废弃物集 一治理”的原则,建设压裂液返排液 符合 中处置项目,鼓励“区域集中、统一治 废水处理站1座,项目建成后可处理 理”,严禁随井布点、一井一池。 压裂返排液10万t/a。 废弃泥浆、压裂返排液、渗滤液等油气 压裂返排液统一收集,采用罐车收 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应统一收集, 符合 集运至项目处理站。 采用罐车运输至处理站。 本项目设置 1 座 282.28m3 调节池存 集中处理站应设置废弃泥浆、压裂返排 储收集的压裂返排液,调节池采用 液等专门贮存池,并符合《一般工业固 P8 抗渗混凝土整体浇筑,渗透系数 符合 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1.0×10-7cm/s 符合《一般工业固体 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压裂返排液经过多金属催化氧化、高效 本工程污水处理工艺设计采用“混 破胶、絮凝、沉降、生化电催化、膜处 凝+催化氧化+气浮+沉降+生化+过 理后产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满 滤+膜处理”的组合工艺,产水满足 足 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经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满足 符合 过膜处理后的浓液进入 MVR 强制循 GB8978-1996(一级)后复配压裂液 环蒸发产水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膜处理后浓水用于复配钻井泥浆, 城市杂用水质》GB/T18920-2002 绿化 不外排。 标准。 油气开发单位要落实“谁污染、谁治理” 的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充分结合我市油 气田开发区地形特征、油(气)区分布 及开发单位油气开发计划,合理规划油 本项目为陕西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 气开发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地点、 司自建项目,已与陕西延长石油(集 覆盖范围以及政策实施期限,自建、联 团)有限责任公司延长气田采气一 符合 建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企业建设集 厂 签 订 了 压 裂 返 排 液 委 托 处 置 协 中处置场所,避免油气开发废弃物处置 议,压裂返排液来源稳定。 政策“一刀切”。原则上一个采油厂(作 业区)建设一个废弃物集中处置项目, 使用年限一般要满足3年以上。 2020年各油气开发企业必须全面启动 废弃物集中处置建设,未建成的企业不 得开展石油天然气开发工作。油气开发 废弃物集中处置、利用项目须报属地生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环评手续正在 态环境部门审核,并向市生态环境局报 办理中,项目建设满足《陆上石油 备后,方可建设实施,废弃物集中处置、 天然气开采钻井废物处置污染控制 符合 利用设施必须满足《陆上石油天然气开 技术要求》(SY/T7298-2016)相关 采钻井废物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要求》 要求。 (SY/T7298-2016)相关要求,并按照 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开展土壤和地下水 监测和评估。 固相、液相废弃物要严格执行转移联单 项 目 建 成 后 严 格 执 行 转 移 联 单 制 制度,运至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运输 度,运输车辆必须采取防渗漏、防 符合 过程必须采用防渗漏、防流失、防扬散 抛撒、防扬尘措施,加装GPS设备, 措施。 严禁运输过程中随意掩埋、抛洒。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酸化液和压裂液宜 本 项 目 为 压 裂 返 排 液 集 中 处 置 项 符合 集中配置,酸化残液、压裂残液和返排 目,压裂返排液经处理后出水用于 3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文件名称 业污染防 治技术政 策》 《陆上石 油天然气 开采钻井 废物处置 污染控制 技术要 求》 《关于进 一步加强 石油天然 气行业环 境影响评 价管理的 通知》(环 办环评函 〔2019〕 910号) 文件要求 液应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置,压裂 放喷返排入罐率应达到100%。 项目情况 复配压裂液,膜处理系统浓水用于 复配钻井泥浆,不外排。 符合性 钻井废物经无害化处置后,对其进行资 源化利用的,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污 染控制标准要求。 项目压裂返排液经项目自建废水处 理站处理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满足GB8978-1996(一级)出水用于 复配压裂液,膜处理系统浓水用于 复配钻井泥浆,不外排。 符合 油气开采产生的废弃油基泥浆、含油钻 屑及其他固体废物,应当遵循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按照国家和地方 有关固体废物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置。鼓 励企业自建含油污泥集中式处理和综 合利用设施,提高废弃油基泥浆和含油 本项目为压裂返排液资源化利用项 钻屑及其处理产物的综合利用率。油气 目,为油气开采活动中产生的一般 开采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应当按照 工业固废,项目建设可实现该类固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 废的资源化处置要求,促进了油气 南》要求评价。相关部门及油气企业应 开采产生固体废物的合理利用及妥 当加强固体废物处置的研究,重点关注 善处置。 固体废物产生类型、主要污染因子及潜 在环境影响,分别提出减量化的源头控 制措施、资源化的利用路径、无害化的 处理要求,促进固体废物合理利用和妥 善处置。 符合 由上表可知,项目建设符合《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延安市油气开发废弃物 集中处置实施方案>的通知》(延市环发[2019]104号)、《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延安市2020年油气开发废弃物集中处置实施方案>的通知》(延市环发[2020]27号)、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钻井废物处置污染 控制技术要求》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办 环评函〔2019〕910号)相关要求。 4、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延安宝塔区李渠镇赵家沟村,中心地理坐标为 E 109°37'6.00"、 N 36°38'12.00"。项目所在地西南侧 200m 为向华煤矿,南侧为空地,西侧紧邻乡道,项 目租用宝塔区李渠镇赵家沟向华煤矿土地 6278.9m2,土地性质为工业用地。评价区位 于延河南侧 3.2km,场址周围无各类保护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等。从环境影响预测结 果来看,项目建设不会改变区域地表水体、地下水、环境空气和声环境的功能要求, 本项目建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选址合理。 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4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期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污水泄漏对地下水环境影响; (3)项目运营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污水处理装置出水水质达标性就会用可行性。 六、报告书主要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可行。项目在认真落实工程设计和环评报告提 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工程污 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可降低到当地环境能够容许的程度,从满足环境 质量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七、致谢 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评价工作得到了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陕西益清环保 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众邦环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个人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 示感谢。 5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评价委托书 陕西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委托书》,2020.8.1,附件 1。 1.1.2 国家法律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2018.12.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2018.12.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18.10.2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18.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20.4.29。 1.1.3 国务院行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 号),2013.9.10; (2)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 函〔2014〕119 号),2014.12.29; (3)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 号),2015.4.2; (4)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 号),2016.5.28; (5)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 682 号令),2017.10.1。 1.1.4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部令第 29 号), 2019.10.30; (2)生态环境部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关于修改<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 (生态环境部令第 1 号) , 2018.4.28; (3)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 发〔2012〕77 号),2012.7.3; (4)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 6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发〔2014〕197 号),2014.12.30; (5)环境保护部《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部令第 31 号),2015.1.1; (6)环境保护部《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环发〔2015〕4 号),2015.1.8; (7)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 部令第 4 号), 2019.1.1; (8)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 办环评函[2019]910 号); (9)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公告》(公告 2017 年 第 43 号),2017.9。 1.1.5 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法规、政策及规范性文件 (1)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2000.1.1; (2)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2019.12.1; (3)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6.4.1; (4)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陕西省地下水条例》,2016.4.1; (5)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水功能区划》(陕政办〔2004〕100 号),2004.9.22; (6)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陕政办发〔2004〕115 号),2004.11.17; (7)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 年)》 (陕政函〔2012〕116 号),2012.6.21; (8)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陕政发〔2013〕15 号),2013.3.13; (9)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15〕60 号),2015.12.30; (10)陕西省人民政府《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 年) (修订版)》(陕政发〔2018〕29 号); (11)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暂行办 法》(陕环发〔2015〕40 号),2012.4.23; (12)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陕 7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函〔2012〕704 号),2012.8.24; (13)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陕西省水污染防治 工作方案>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陕环发〔2017〕27 号),2017.5.22; (14)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试行)》(陕发改规划〔2018〕213 号),2018.2.9; (15)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污油泥利用处置 环境管理的通知》(陕环固管函[2018〕384 号),2018.10.16; (16)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陕北地区油气开采钻井废弃物污 染防治的指导意见》; (17)延安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延安市油气田钻井开发废弃物集中处置 实施方案》的通知(延市环发〔2019〕104 号),2019.6.23; (18)《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 (SY/T7301-2016); (19)《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铁腕治霾(尘)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 (2018-2020 年)的通知》(延政发〔2018〕9 号),2018.6.29; (20)延安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延安市 2020 年油气开发废弃物集中处置 实施方案》的通知(延市环发〔2020〕27 号),2020.2.26。 1.1.6 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 1.1.7 项目的相关资料 (1)西安汇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延安市宝塔区油气田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项目 设计方案》,2020.9。 8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延安市宝塔区油气田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项目》 备案确认书,2020.8.6; (3)陕西华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延安市宝塔区油气田压裂返排液废水处理 项目》水质检测报告,2020.1.20; (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1.2 评价原则 (1)依法评价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执行国家、陕西省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 标准,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 (2)科学评价 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突出重点 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充分利用 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1.3 评价因子识别与筛选 1.3.1 环境因素的影响性质识别 本工程施工期影响以生态影响为主,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场地清理、基础开挖、建 筑施工、材料运输等对土壤、植被的破坏,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另外施工过程的扬 尘、噪声、废水排放等对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本工程运营期以污染影响为主,主要是运营过程中的三废排放和噪声污染。大气 污染源主要是非甲烷总烃、恶臭影响等;水污染源主要是运行过程中自身产生的废水 包括反冲洗水、污泥浓缩水、反渗透工序产生的浓缩废水等,固体废物主要是剩余污 泥以及生活垃圾。噪声源主要是运行设备等。 评价结合项目各评价时段主要活动、区域环境特征,对本项目涉及的环境要素可 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见表 1.3-1。本项目施工期主要不利影响是环境空气、 声环境影响;运行期主要不利影响是地表水、环境空气、噪声、固体废物等。 9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3-1 环境影响性质识别表 可能受到环境影响的领域(环境受体) 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 环 土 生 植 植 水 土 野 地 地 声 境 壤 态 被 物 土 地 生 表 下 环 空 环 系 类 物 流 利 动 水 水 境 气 境 统 型 种 失 用 物 -1 -1 -1 -1 -1 -1 -1 -1 自然环境 评价 地 气 河 水 土 时段 形 候 流 文 壤 地 气 水 地 类 貌 象 系 质 型 场地清理 -1 地面挖掘 材料运输 -1 -1 施 堆存 工 防渗工程 -1 期 构筑物施工 -1 -1 安装工程 -1 机械作业 -1 -1 绿化 +1 +1 -1 运 废气排放 行 废水排放 +1 -1 -1 期 固废排放 -1 噪声排放 -1 注:3—重大影响;2—中等影响;1—轻微影响; “+”——表示有利影响;“-”——表示不利影响 建设 生产 活动 水 生 生 物 其它 生 供 人 文 活 水 车 物 环 用 出 保 境 水 行 护 -1 -1 -1 +1 -1 1.3.2 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工程分析,确定本次评价的主要评价因子见表 1.3-2。 表 1.3-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汇总表 序号 环境要素 1 环境空气 2 地表水环境 3 地下水环境 4 声环境 5 生态环境 6 固体废物 /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可行 性、可靠性 土壤环境 砷、镉、六价铬、铜、铅、汞、镍、四氯化碳、 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 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 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 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 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 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 石油烃 7 现状评价因子 SO2、NO2、PM10、PM2.5、O3、H2S、NH3、 臭气浓度、非甲烷总烃 / 2+ 2+ K+、Na+、Ca 、Mg 、CO32-、HCO3-、Cl-、 SO42-、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 性酚类、氰化物、总砷、总汞、六价铬、总硬 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 镉、铅、铁、锰、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石 油类 等效 A 声级 区域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土壤利用、水土流 失、景观等 10 预测评价因子 H2S、NH3、非甲烷总烃 污水处理措施论证 石油类 等效 A 声级 /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环境要素 现状评价因子 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 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 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 萘,石油烃 预测评价因子 1.4 评价执行标准 1.4.1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常规因子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 中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非甲烷总烃环境质 量标准,H2S、NH3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TJ2.2-2018)附录 D; (2)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水质标 准; (3)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 (4)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 (GB 36600-2018)第二类用地标准及《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 具体标准限值见表 1.4-1~1.4-5。 表 1.4-1 序号 因子 1 SO2 2 PM10 3 NO2 4 PM2.5 5 CO 6 O3 7 8 H2S NH3 9 非甲烷总烃 标准限值 年平均 ≤60 24 小时平均 ≤150 1 小时平均 ≤500 年平均 ≤70 24 小时平均 ≤150 年平均 ≤40 24 小时平均 ≤80 1 小时平均 ≤200 年平均 ≤35 24 小时平均 ≤75 24 小时平均 ≤4000 1 小时平均 ≤1000 8 小时平均 ≤160 1 小时平均 ≤200 1 小时平均 ≤10 1 小时平均 ≤200 1 小时平均 表 1.4-2 序号 1 因子 pH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一览表 2.0 单位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 μg/m3 mg/m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 气环境》(HJ2.2-2018)附录 D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 解》中非甲烷总烃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限值一览表 标准限值 6.5-8.5 11 单位 无量纲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地下水质量标准》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标准限值 ≤200 / / / / / ≤250 ≤250 ≤450 ≤1.0 ≤20.0 ≤1.0 ≤0.5 ≤0.002 ≤0.05 ≤3.0 ≤0.001 ≤0.01 ≤0.01 ≤0.005 ≤0.3 ≤0.1 ≤0.05 ≤1.00 ≤1.00 ≤0.02 ≤1000 30 因子 Na+ K+ Ca2+ Mg2+ CO32HCO3硫酸盐 氯化物 总硬度 氟化物 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 氨氮 挥发酚 氰化物 耗氧量 汞 砷 铅 镉 铁 锰 六价铬 铜 锌 镍 溶解性总固体 总大肠菌群 MPN/100mL 细菌总数 CFU/ml 31 石油类 ≤0.05 29 表 1.4-3 单位 mg/L ≤3.0 ≤100 mg/L 表 1.4-4 序号 1 2 3 4 5 6 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声环境质量标准区域限值一览表(单位:Leq[dB(A)]) 项目 声环境功能区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GB/T14848-2017)Ⅲ类 2类 标准限值 ≤60 ≤50 昼间 夜间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基本项目)(单位:mg/kg) 污染物项目 CAS 编号 砷 镉 铬(六价) 铜 铅 汞 镍 重金属和无机物 7440-38-2 7440-43-9 18540-29-9 7440-50-8 7439-92-1 7439-97-6 7440-02-0 挥发性有机物 12 筛选值 第二类用地 60 65 5.7 18000 800 38 900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56-23-5 67-66-3 74-87-3 75-34-3 107-06-2 75-35-4 156-59-2 156-60-5 75-09-2 78-87-5 630-20-6 79-34-5 127-18-4 71-55-6 79-00-5 79-01-6 96-18-4 75-01-4 71-43-2 108-90-7 95-50-1 106-46-7 100-41-4 100-42-5 108-88-3 108-38-3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106-42-3 邻二甲苯 95-47-6 半挥发性有机物 硝基苯 98-95-3 苯胺 62-53-3 2-氯酚 95-57-8 苯并[a]蒽 56-55-3 苯并[a]芘 50-32-8 苯并[b]荧蒽 205-99-2 苯并[k]荧蒽 207-08-9 䓛 218-01-9 二苯并[a,h]蒽 53-70-3 茚并[1,2,3-cd]蒽芘 193-39-5 萘 91-20-3 四氯化碳 氯仿 氯甲烷 1,1-二氯乙烷 1,2-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烯 顺-1,2-二氯乙烯 反-1,2-二氯乙烯 二氯甲烷 1,2-二氯丙烷 1,1,1,2-四氯乙烷 1,1,2,2-四氯乙烷 四氯乙烯 1,1,1,-三氯乙烷 1,1,2-三氯乙烷 三氯乙烯 1,2,3-三氯丙烷 氯乙烯 苯 氯苯 1,2-二氯苯 1,4-二氯苯 乙苯 苯乙烯 甲苯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表 1.4-5 序 号 污染物项目 1 镉 2 汞 3 砷 水田 其他 水田 其他 水田 其他 2.8 0.9 37 9 5 66 596 54 616 5 10 6.8 53 840 2.8 2.8 0.5 0.43 4 270 560 20 28 1290 1200 570 640 76 260 2256 15 1.5 15 151 1293 1.5 15 70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pH≤5.5 0.3 0.3 0.5 1.3 30 40 5.57.5 0.8 0.6 1.0 3.4 20 25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 号 风险筛选值 6.57.5 240 170 350 250 200 100 190 300- 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施工期扬尘执行《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表 1 中浓度 限值;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 无组织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相关排放要求。 (2)废水处理站出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后回用,不外排; (3)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 2 类标准。 (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规定,危险废弃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及修改单中相关规定。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限值见表 1.4-6~1.4-9。 表 1.4-6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一览表 标准值 数值 无组织排 放监控浓 4.0 度限值 厂界 0.06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染因子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 非甲烷总烃 mg/m3 H2S mg/m3 NH3 mg/m3 厂界 H2S NH3 Kg/h Kg/h 20m 高排 气筒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1 中的二级 排放限值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2 中标准 无组织 有组织 《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 (DB61/1078-2017) 施工扬尘 (TSP) 14 单位 mg/m3 周界外浓 度最高点 1.5 0.58 8.7 拆除、土方 及地基处 理工程 基础、主体 结构及装 饰工程 0.8 0.7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4-7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污染 源 污染物 标准限值 单位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污水 pH SS BOD5 COD 总磷 总氮 氨氮 石油类 盐含量 6~9 70 20 100 / / 15 5 / 无量纲 度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GB8978-1996) 一级 表 1.4-8 序号 1 2 3 4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一览表 厂(场)界噪声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噪声污染排放标准限值一览表 标准限值 ≤70 ≤55 ≤60 ≤50 表 1.4-9 序号 污染物 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 危险废物 单位 dB(A) 标准名称及级别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 固废污染排放控制标准一览表 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 其修改单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 1.4.3 其它标准 其它标准评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5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1.5.1 评价工作等级 1.5.1.1 大气环境 根 据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大 气 环 境 》 ( HJ2.2-2018 ) , 利 用 推 荐 的 (AERSCREEN)大气估算工具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 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 Pi(第 i 个污染物)及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 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D10%确定。 根据大气导则推荐的大气估算工具(AERSCREEN),按照排放参数,估算模型 参数见表 1.5-1,计算结果见表 1.5-2。 表 1.5-1 估算模型参数表 选项 城市/农村选项 城市/农村 人口数(城市选项时) 最高环境温度/℃ 最低环境温度/℃ 15 参数 农村 / 39.7 -23.0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选项 土地利用类型 区域湿度条件 考虑地形 地形数据分辨率/m 考虑海岸线熏烟 岸线距离/km 岸线方向/° 是否考虑地形 是否考虑海岸线熏烟 表 1.5-2 污染源 名称 压裂返排液处理 站面源 参数 草地 中等湿度气候 是 90 否 / / 主要污染物 Pmax 和 D10%计算结果表 评价 因子 H2S NH3 非甲烷总烃 评价标准(µg/m3) Cmax(mg/m3) Pmax(%) 10.0 200.0 2000 0.259 3.459 7.199 2.59 1.73 0.3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判定,本项目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具体判定情况见表 1.5-3。 表 1.5-3 评价工作分级 判据 本项目情况 评价等级 一级 Pmax≥10%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判别依据表 二级 1%≤Pmax<10% 1%≤Pmax =2.59%<10% 二级 三级 Pmax<1% 1.5.1.2 地表水环境 项目建成后压裂返排液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内药剂配水、钻井泥浆复配用水及压裂 液复配用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定期清掏用于周农田施肥。项目无废水排放,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判定项目地表水评价工 作等级为三级 B,评价工作重点分析水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1.5.1.3 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行业分类表中的 U 城镇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中工业废水集中处理项目,属于Ⅰ类项目。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内存在居民饮用水井,饮用水井位置分布见表 1.5-6,因此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确定其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属 于“较敏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判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 工作等级为“一级”,具体判定情况见表 1.5-5。 16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5-5 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 环境敏感程度 判定依据 I类 一 一 二 敏感 较敏感 不敏感 较敏感 本项目 项目类别 Ⅱ类 一 二 三 Ⅰ类项目 Ⅲ类 二 三 三 一级评价 表 1.5-6 评价范围内地下水敏感点一览表 保护 目标 编号 Q-01 相对位置 与项目区相对 距离 方位关系 (m) 场地北界 NE 832m 水位 标高 (m) 994.50 Q-02 场地北界 NE 980.63 2130m 用途 供水 人口 补给源 20 三叠系瓦 窑堡组基 岩孔隙裂 隙潜水含 水层 280 供水对象 阳洼村 阳洼村、黄家河、 瓷崖沟 东沟、刘家沟 赵家沟 瓜地沟 瓜地沟 生活饮用 Q-03 场地北界 NE 2740m 963.73 300 水 Q-05 场址西界 SE 158m 1000.60 59 Q-06 场址南界 EES 2215m 1045.10 15 Q-07 场址东界 E 762m 997.30 51 第四系河谷冲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水位埋深 2~7m,含水层厚度 4~14m 三叠系瓦窑堡组基岩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水位埋深 0~75m,含水层厚度 27~65m。 1.5.1.4 声环境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为 2 类声功能区,周边 200m 范围内少数居民等声 环境敏感点,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没有明显升高,受噪声影响人口变化不大,判定依 据和结果见表 1.5-7。 表 1.5-7 声环境功能区 判定依据 本项目 0 类及有特别限 制要求的保护区 1 类,2 类 3 类,4 类 2类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范围内 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量 受影响人口数量 等级 >5dB(A) 显著增多 一级 ≥3dB(A),≤5dB(A) <3dB(A) <3dB(A) 较多 不大 不大 二级 三级 二级 1.5.1.5 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的规定,生态影响评价等 级可根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范围确定。本项目总征地面积 为 6278.9m2,小于 2km2。项目所在地地貌类型属于陕北区域常见的黄土峁梁,生态敏 感性一般。具体判定见表 1.5-8。 17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5-8 判定 依据 本项目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长度≥100km 长度 50km~100km 长度≤50km 2 2 2 面积≥20km 面积 2km ~20km 面积≤2km2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 2 2 影响区域为一般区域,总占地面积为 6278.9m <2km 三级 影响区域生态敏 感性 1.5.1.6 土壤环境 项目占地面积为 6278.9m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HJ964-2018) 中将占地规模分为大型(≥50hm2)、中型(5~50hm2)、小型(≤5hm2),本项目占地 面积属于小型占地。建设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土壤环境敏感程度分为敏感、较敏感、不 敏感,判别依据见表 1.5-9。 表 1.5-9 敏感程度 敏感 较敏感 不敏感 本项目 污染影响型敏感程度分级表 判别依据 项目周边存在耕地、园地、牧草地、饮用水水源地或居民区、学校、医院、疗养院、 养老院等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 项目周边存在其他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 其他情况 本项目周边为草地,敏感程度为“不敏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附录 A 土壤 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属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工业废水处 理”,属于Ⅱ类项目。根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占地规模与敏感程度划分评价 工作等级,详见表 1.5-10。 表 1.5-10 项目土壤评价等级判定表 占地规模 Ⅰ类 评价工作等级 大 中 小 敏感程度 敏感 一级 一级 一级 较敏感 一级 一级 二级 不敏感 一级 二级 二级 本项目 注:“-”表示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Ⅱ类 Ⅲ类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 三级 - 由上表判定,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1.5.1.7 风险评价 本项目为压裂返排液集中处理项目,项目原辅材料、工艺环节均不涉及《建设项 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潜势为 I,仅进行 环境风险简单分析。 18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判别确定见表 1.5-11。 表 1.5-11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判别表 + 环境风险潜势 Ⅳ、Ⅳ Ⅲ Ⅱ Ⅰ 评价工作等级 一 二 三 简单分析* *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 施等方面做出定性说明,见附录 A 1.5.2 评价范围 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 1.5-12 及图 1.5-1、图 1.5-2、图 1.5-3。 表 1.5-12 环境要素 大气 地表水 评价等级 二级 三级 B 地下水 一级 声 生态 土壤 二级 三级 二级 不定级,简 单分析 环境风险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一览表 评价范围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为厂界外扩边长为 5km 的矩形 可行性论证等简单分析 项目东、南、西部边界以以分水岭为界,北部以延河为自然边界,西部 边界距厂区 592m,东部边界距厂区 2274m,南部边界距厂区 2158m。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面积约为 9.2km2 拟建项目厂界外扩 200m 范围 拟建项目厂界外扩 200m 范围 拟建项目厂界外扩 200m 范围 简单分析,不设评价范围 图 例 项目厂界 生态、噪声、土壤评价范围 图 1.5-1 项目生态、噪声、土壤评价范围图 19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黄家河 老窑渠 阳洼村 庙沟 朱家沟村 瓜地沟 窑子沟 赵家沟村 图 例 项目厂界 敏感点 大气评价范围 图 1.5-2 大气评价范围及敏感点分布图 20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1.5-3 地下水评价范围及保护目标分布图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评价时段 1.6.1 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 响预测与分析、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计划等。 1.6.2 评价重点 本工程评价重点为工程分析、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措施可行 性论证等。 1.6.3 评价时段 按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进行评价。 21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 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及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需 特殊保护的区域。 本次评价的环境保护目标按环境要素划分详见表 1.7-1、表 1.7-2 及图 1.5-2。 表 1.7-1 环境 要素 保护对象 阳洼村 黄家河 瓜地沟 大气 环境 赵家沟村 窑子沟 庙沟村 老窑渠 朱家沟村 经纬度 109.627504, 36.650999 109.627504, 36.654855 109.634070, 36.640876 109.627333, 36.624896 109.611626, 36.637363 109.599266, 36.646316 109.606905, 36.654649 109.606047, 36.649346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规模 户/人 相对厂址位置 方位 距离/m 32/142 N 1594 15/40 N 2120 38/150 NE 1030 22/80 S 450 18/59 W 1175 45/140 NW 2455 48/190 NW 2550 65/255 NW 2140 / NW 2880 保护 内容 保护目标或对策 人群 健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 标准 地表 水 地下 水 第四系河谷冲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三叠系瓦窑堡组基岩 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 地表 水质 地下 水质 声环 境 厂址四周外延 200m 范围 声环 境 生态 环境 厂界外延 200m 区域 植被 / 厂址四周外延 200m 范围,标主要为项目所在地的土壤 土壤 环境 GB36600-2018 第二类用 地筛选值、GB15618-2018 风险筛选值 土壤 延河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III 类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Ⅲ类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 准 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内无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但存在 6 个分散 式饮用水水源,各水源详细信息见表 1.7-2,各水源的位置分布见图 1.5-3。含水层保护 目标为第四系河谷冲积层孔隙水和三叠系瓦窑堡组基岩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 22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1.7-2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含水层)基本情况一览表 保护 目标 编号 Q-01 相对位置 与项目区相对 距离 方位关系 (m) 场地北界 NE 832m 水位 标高 (m) 994.50 Q-02 场地北界 NE 980.63 2130m 用途 补给源 供水 人口 20 三叠系瓦 窑堡组基 岩孔隙裂 隙潜水含 水层 280 供水对象 阳洼村 阳洼村、黄家河、 瓷崖沟 东沟、刘家沟 赵家沟 瓜地沟 瓜地沟 生活饮用 Q-03 场地北界 NE 2740m 963.73 300 水 Q-05 场址西界 SE 158m 1000.60 59 Q-06 场址南界 EES 2215m 1045.10 15 Q-07 场址东界 E 762m 997.30 51 第四系河谷冲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水位埋深 2~7m,含水层厚度 4~14m 三叠系瓦窑堡组基岩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水位埋深 0~75m,含水层厚度 27~65m。 1.8 环境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 1.8.1 环境功能区划 评价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见表 1.8-1。 表 1.8-1 类别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地下水 声环境 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分一览表 本项目所在地情况 农村区域 延河 周边居民饮用水多为地下水 居民集中居住区 功能区类别 二类 III 类 III 类 2类 划分依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陕西省水功能区划》 《地下水质量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1.8.2 相关规划 本项目涉及的相关规划见表 1.8-2。 表 1.8-2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目涉及相关规划一览表 相关规划 国务院《“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5〕65 号) 环境保护部、中国环科院《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公告 2015 年 第 61 号)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陕西省水功能区划》(陕政发〔2004〕100 号) 《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陕政办发〔2004〕115 号)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陕政发〔2013〕15 号) 《陕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23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工程概况 2.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延安市宝塔区油气田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 建设单位:陕西益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类别: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D4620) 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延安宝塔区李渠镇赵家沟村,中心地理坐标为 109°37'6.00"E、36°38'12.00"N。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设计规模为 20m3/h(10 万 t/a)。 建设内容:项目占地面积 6278.9m2,新建压裂返排液集中处理站 1 座,并配套建 设办公及生活设施。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为 1200 万元。 2.2 地理位置与交通 本 项 目 位 于 延 安 宝 塔 区 李 渠 镇 赵 家 沟 村 , 中 心 地 理 坐 标 为 109°37'6.00"E 、 36°38'12.00"N。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图 2.2-1。 项目所在地 图 2.2-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4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所在地北侧为空地,东侧、南侧均为耕地,西侧紧邻乡道。项目西南侧 200m 为向华煤矿,东侧 180m 处为养猪场。项目四邻关系详见图 2.2-2。 草地 草地 126m 104m 耕地 养猪场 向华煤矿 图 2.2-2 项目四邻关系图 2.3 设计规模及进出水水质设计 2.3.1 服务范围及废水来源 本项目废水处理站主要服务对象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长气田 采气一厂,拟处理的压裂返排液均来自气田,不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建设单位已与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长气田采气一厂签订了委托处置协议。 2.3.2 设计处理规模 根据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公司气田历年产生的压裂返排 液数量及新扩打井开发规划,采气一厂年产生压裂返排液 15~20 万 m3/年。采气一厂共 委托 2 家机构处理处置该厂产生的压裂返排液。本项目设计压裂液处理规模为 10 万 m3/a(400m3/d、20m3/h)。 2.3.3 压裂返排液特征 气田常规压裂施工所采用的压裂液体系,以水基压裂液为主。压裂施工后所产生 的压裂废液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前后采用活性水洗井作业产生的大量洗井 25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废水;另一个方面就是压裂施工完成后从井筒返排出来的压裂破胶液,返排的压裂废 液中含有大量的胍胶、石油类及其他各种添加剂,众多添加剂的加入使压裂液具有较 高的 COD 值、高稳定性、高黏度等特点,特别是一些不易净化的亲水性有机添加剂, 难以从废水中除去。总的来说,压裂废液具有以下特点: (1)成分复杂。返排液主要成分是胍胶和高分子聚合物等,其次是 SRB 菌、硫 化物、硼酸根、铁离子和钙镁离子等,总铁、硼含量都很高。 (2)处理难度大。悬浮物是常规含油污水处理中最难达标的项目,压裂返排液组 分的复杂性及其性质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处理难度更大。 (3)处理后要求比较高。处理后的液体不仅粘度色度要达标,里面的钙镁离子、 铁离子、和硼酸根离子均要去除,否则会影响后续配制压裂液的各项性能。 (4)间歇排放,每口井排放量不定。 (5)由于含有大量高分子有机物,COD 浓度高,一般从数千到上万不等。 (6)废液中石油类含量在 10~1000mg/L 之间。另外,根据现场施工状况,压裂 废液可能还具有粘度大、浊度高、含盐量高等特点。 受建设单位委托,2019 年 11 月 10 日、2019 年 11 月 15 日对延长气田采气一厂境 内产生压裂返排液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详见下表。 表 2.3-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检测项目 pH(25℃),无量纲 溶解氧 BOD5 CODCr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氨氮 石油类 氰化物 硫化物 氟化物 挥发酚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粪大肠菌群 总砷 总硒 总汞 铅 镉 废水水质参数 单位:mg/L 检测结果(2019.11.10) 检测结果(2019.11.15) 2.35 5.42 0.52 0.48 1482 1215 3640 3270 327 273 5.19 0.01 38 57 5.2 4.2 4.5 2.25 0.058 0.073 0.20 0.039 1.34 0.85 0.156 0.596 0.26 0.475 ND ND ND 5.8*10-4 ND 6.77*10-4 0.010 0.044 0.18 0.57 0.020 0.003 26 单位 无量纲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检测项目 六价铬 锌 铜 SS 全盐量 矿化度 检测结果(2019.11.10) 检测结果(2019.11.15) 0.09 0.028 2.04 5.84 0.07 0.36 1300 2510 1800 3600 1600 1225 单位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2.3.4 水质指标及去向 (1)设计进水水质 参照表 2.3-1,项目设计进水水质详见下表。 表 2.3-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项目设计进水水质一览表 项目 pH 值(25℃),无量纲 SS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化学需氧量(CODCr) 硫化物 氨氮 石油类 盐含量 数值 3-9 ≤3000 ≤1600 ≤4000 ≤10 ≤200 ≤20 ≤5000 单位 无量纲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2)设计出水水质 根据《延安市油气开发废弃物集中处置实施方案》(延市环发[2019]104 号)要求, 项目设计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设计出 水水质详见下表。 表 2.3-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项目设计出水水质一览表 项目 pH 值(25℃),无量纲 SS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化学需氧量(CODCr) 硫化物 氨氮 石油类 盐含量 出水水质 6-9 ≤70 ≤20 ≤100 ≤1.0 ≤15 ≤5 / 单位 无量纲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3)废水去向 膜系统浓水用于钻井泥浆配置用水,处理系统出水满足《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用于压裂液复配用水,不外排。 (4)废水运输 项目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出水均通过罐车运输。 27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4 工程组成及建设内容 2.4.1 工程组成 本项目主要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环保工程等,项目 组成及其建设内容详见表 2.4-1。 表2.4-1 工程组成 污水处理车 间 主体 深度处理车 工程 间 清水池 污泥房 风机房 辅助 实验室 工程 值班室 监控室 储运 储药间 工程 供配电 供热 给水 公用 工程 排水 废气 废水 环保 工程 固废 噪声 生态 项目组成及工程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 建筑面积 529.2m ,一层钢架结构,高 4.5m;车间内设置有物化预处理单元、 生化处理单元、MBR 膜池。 建筑面积 79.1m2,一层砖砌结构,高 4.5m;车间内设置有石英砂过滤器 1 套、 活性炭过滤器 1 套,反渗透装置 1 套、MBR 产水箱 2 具。 1 座,227.5m3,地下钢筋砼结构。 1 间,建筑面积 21m2,一层砖砌结构,高 3.5m,内置污泥压滤机 1 台。 1 间,建筑面积 28m2,一层砖砌结构,高 4.5m,内置风机 4 台。 1 间,建筑面积 15m2,一层砖砌结构,高 3.5m 1 间,建筑面积 15m2,一层砖砌结构,高 3.5m 1 间,建筑面积 15m2,一层砖砌结构,高 3.5m 2 1 间,建筑面积 21m2,地上砌砖。储存化学药品为 PAM、PAC 等。 依托向华煤矿现有变电站为本项目提供满足用电需求的 10KV 双回路供电。 采用电取暖 依托向华煤矿供水管网供给 雨水由雨水管道收集,排出厂外; 压裂返排液处理达到《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后用于压裂液复配用水; 膜系统浓水用于钻井泥浆配置用水。 污水处理车间加强通风;生化工段池体密闭,定期喷洒除臭剂。 项目运行过程中自身产生的废水包括反冲洗水、地面清洗水、化验废水等均 进入废水处理流程; 反渗透工序产生浓水的用于钻井泥浆配置用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叠螺压滤机压滤脱水后的污泥根据性质鉴别结果确定污泥处置方式及去向, 如果鉴别结为危险废物则全部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如果鉴别结不属于危险 废物则按一般工业固处置; 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噪声采用低噪声设备、减振和隔声等措施。 厂内空地进行绿化。 2.4.2 主要设施设备 项目主要构筑物见表 2.4-2。 表 2.4-2 序号 设备设施名称 一、预处理系统 1 调节池 1.1 潜水提升泵 1.2 液位计 主要设施设备一览表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L×B×H=10.2m×6.15m×5.0m 50WQ20-15-2.2(I) 0-2M,4-20mA 座 台 台 1 2 1 地下钢筋砼结构 1用1备 28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2 3 设备设施名称 沉淀池 混合反应池 规格及型号 L×B×H=3.0m×4.0m×2.8m L×B×H=1.5m×1.5m×2.8m 3Kw,搅拌转速 50 转/分钟,桨叶 3.1 机械搅拌机 直径 900mm 4 絮凝快混池(PAC) L×B×H=1.5m×1.5m×2.8m 3Kw,搅拌转速 50 转/分钟,桨叶 4.1 机械搅拌机 直径 900mm 5 慢混池(PAM) L×B×H=1.5m×1.5m×2.8m 3Kw,搅拌转速 50 转/分钟,桨叶 机械搅拌机 5.1 直径 900mm 6 竖流沉淀池 1 L×B×H=3.0m×2.5m×2.8m 6.1 污泥泵 65WQ40-10-3(I) 7 电絮凝装置 L×B×H=4.5m×2.2m×2.6m 8 竖流沉淀池 2 L×B×H=3.0m×4.0m×2.8m 8.1 污泥泵 65WQ40-10-3(I) 9 芬顿氧化塔 20m3/h,Ф2600*4500mm 9.1 加药装置 10 涡凹气浮装置 20m3/h,4300*2000*2250mm 10.1 加药装置 11 重力无阀过滤器 20m3/h,Ф1600*4500mm 二、生化工段 1 厌氧池 L×B×H=3.0m×12m×4.5m 2 缺氧池 L×B×H=3.0m×12m×4.5m 3 好氧池 L×B×H=6.25m×12m×4.5m 4 潜水搅拌器 0.55KW 3 5 风机 风量 8.12m /min,功率 N=7.5KW 6 混合液回流泵 65WQ37-13-3(I) 7 斜管沉淀池 L×B×H=3.0m×4.0m×4.5m 8 污泥泵 65WQ40-10-3(I) 三、深度处理工段 1 石英砂过滤器 Φ1600mm×3200mm 1.1 进水泵 ZWⅡ50-20-15 1.2 反冲洗泵 ZWⅡ65-30-18 2 活性炭过滤器 Φ1600mm×3200mm 2.1 进水泵 ZWⅡ50-20-15 2.2 反冲洗泵 ZWⅡ65-30-18 3 膜池 L×B×H=3.0m×9.0m×4.5m 3.1 风机 风量 1.39m3/min,功率 N=2.2KW 3.2 膜组件 HQHMBR-16 单支膜面积 37m2,总面积 888m2, 4 反渗透装置 设计膜通量:12-13L/(m2·h) 4.1 进水泵 CDMF20-1 4.2 高压泵 CDMF20-8 4.3 清洗泵 CDMF20-2 4.4 布袋过滤器 400*810*2 4.5 保安过滤器 300*1000-12 四 清水池 L×B×H=7.0m×6.5m×4.5m 五 污泥池 L×B×H=3.0m×3.0m×5.0m 29 单位 座 座 数量 1 1 备注 地下钢筋砼结构 地下钢筋砼结构 台 1 座 1 台 1 座 1 台 1 座 台 套 座 台 套 台 套 台 套 1 1 1 1 2 1 3 1 3 1 地下钢筋砼结构 座 座 座 台 台 台 座 台 2 2 2 4 2 2 1 1 地下钢筋砼结构 地下钢筋砼结构 地下钢筋砼结构 套 台 台 套 台 台 座 台 组 1 1 1 1 1 1 1 2 106 不锈钢 支 24 陶氏 台 台 台 台 台 座 座 1 1 1 1 1 1 1 地下钢筋砼结构 地下钢筋砼结构 地下钢筋砼结构 地下钢筋砼结构 地下钢筋砼结构 玻璃钢结构 玻璃钢结构 碳钢结构 1用1备 1用1备 地下钢筋砼结构 不锈钢 地下钢筋砼结构 1用1备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序号 六 七 设备设施名称 浓液池 叠螺压滤机 规格及型号 L×B×H=3.0m×3.0m×5.0m 1m3/h 单位 座 台 数量 1 1 备注 地下钢筋砼结构 2.4.3 原、辅材料消耗及能耗 表 2.4-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原辅材料 聚丙烯酰胺(PAM) 聚合铝(PAC) 柠檬酸 NaOH 次氯酸钠 阻垢剂 杀菌剂 水 电 主要辅助材料消耗及供应 单位 t/a t/a t/a t/a t/a t/a t/a m3/a 万度 使用量 0.2 5 6.3 4.2 0.2 1 1 487.5 56.14 储存量 0.2 1 1 1 0.2 0.5 0.5 / / 备注 外购、汽车运输 外购、汽车运输 外购、汽车运输 外购、汽车运输 外购、汽车运输 外购、汽车运输 外购、汽车运输 依托向华煤矿 依托向华煤矿 2.5 总图布置及工程占地 2.5.1 工程占地 项目场地占地面积约 6278.9m2,为向华煤矿原工业场地,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 2.5.1 总图布置 项目污水处理车间布置于厂区东南部,风机房与深度处理车间布置于厂区北侧, 控制室、实验室、值班室紧邻深度处理车间布置;污泥房和储药间布置于厂区东南侧。 项目面布置图详见图 2.5-1。 2.6 公辅工程 2.6.1 给排水 (1)给水 ① 生活用水 项目劳动定员为 9 人,根据《行业用水定额》(DB61/T943-2014),生活用水定 额为 65L/人·d,故员工生活用水量为 0.59m3/d(147.5m3/a)。 ② 地坪冲洗 项目污水处理车间、深度处理车间、污泥房总地坪面积为 629.3m2,参考《行业用 水定额》(DB61/T943-2014),地坪冲洗用水定额取 2L/(m2•d),则用水量为 1.26m3/d (315m3/a) ③ 化验室用水 30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设计资料,本项目化验用水所需水量为 0.1m3/d(25m3/a)。 ④ 配药用水 根据设计资料,本项目药剂配置所需水量为 1.3m3/d(325m3/a),由处理达标的净 化水供给。 (2)排水 ① 生产废水 污泥脱水单元产生的污泥压滤废水、化验废水、过滤系统反冲洗废水、地坪冲洗 废水均收集进入项目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外送回用。 ② 生活污水 项目生活污水产污系数取 0.8,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0.47m3/d(118m3/a),厂区设 化粪池 1 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本项目用排水情况见表 2.6-1。 表 2.6-1 项目给排水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模 用水定额 1 2 3 4 生活用水 实验用水 配药用水 地面冲洗 9人 / / 629.3m2 合计 65L/(人•天) / / 2L/(m2•d) 日用水量 m3/d 0.59 0.1 1.3 1.26 3.25 年用水 量 m3/a 147.5 25 325 315 812.5 产污 系数 0.8 0.8 / 0.8 / 日产生 量 m3/d 0.47 0.08 / 1.01 1.56 2.6.2 供热 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冬季采用电采暖,值班室冬季供暖采用空调制暖。 2.6.3 供配电系统 本项目建成后需要的 10kV 电源引自向华煤矿现有变电站。 2.7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本项目劳动定员 9 人,年工作时间 250d,每天工作 20h。 2.8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 1200 万元。全为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31 年产生 量 m3/a 118 20 / 252 390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工程分析 3.1 工程流程及产污环节 3.1.1 施工期 本项目主要建设污水处理厂,涉及场地清理、土方挖掘、结构施工和装修等,施工 期为 3 个月,施工人员约 20 人。施工阶段分为以下阶段,详见下表。 表 3.1-1 作业阶段 清理场地阶段 土方开挖阶段 基础工程阶段 主体工程阶段 扫尾工程阶段 建筑施工期各阶段情况 主要内容 包括场地平整、清理地上物和垃圾等 包括开挖土方、石方等 包括打桩、砌筑基础等 包括钢筋、混凝土工程、钢木工程、砌体工程和装修等 包括回填土方、修路、清理现场等 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有施工机械及车辆废气、噪声影响;施工废水影响和施工固体废 弃物影响等。施工流程及各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见下图。 扬尘、工程机械及车辆废气 清理场地 土方开挖 建筑材料堆放、运输 基础工程 主体工程 扫尾工程 噪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生活废水 图 3.1-1 施工流程及产污环节 3.1.2 运营期 3.1.2.1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压裂返排液原水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均衡,将 pH 调节至 9-10,进入絮凝反 应池,经过投加絮凝剂 PAC、助凝剂 PAM 来进行无机物的去除,经过絮凝沉淀后进入 提升泵打入电絮凝装置发生絮凝、气浮、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对污水中的胶体颗粒 和杂质颗粒等进行去除,再将 PH 调节至 3-4,进入芬顿反应塔,进行高级催化氧化反 32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应,进一步去除胍胶等高分子聚合物,再进入涡凹气浮池实现污水的中油类、SS 和有 机污染物的再次分离,进入生化池,进行有机物的去除,经沉淀后进入石英砂和活性碳 过滤吸附后进入 MBR 膜深度处理,然后进入反渗透膜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对 COD、 BOD5、重金属离子等进一步去除。处理后出水流入清水池,出水用于配制压裂液。 沉淀池污泥由污泥泵打入污泥池,污泥池经过厌氧发酵后由隔膜泵打入压滤机进行 脱水处理,脱水后的污泥经属性鉴别后合理处置。 反渗透膜出来的浓缩液直接进入浓液池,用于钻井泥浆配制,污泥池的上清液进入 调节池。 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图详见图 3.1-2。 33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压裂返排液 噪声 PAC、PAM 调节池 混凝反应池 噪声 压滤机 电絮凝 催化氧化 高效混合 竖流沉降 上清液 污泥池 污泥 鉴定后合理处置 复配压裂液 PAC、PAM 清水池 噪声 噪声 反洗泵 反洗泵 噪声、固废 噪声、固废 反渗透膜 MBR 膜 活性炭过滤器 石英砂过滤器 噪声、废气 生化池 反洗废水进调节池 浓缩液池 浓缩液 复配钻井泥浆 图 3.1-2 项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34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1.2.2 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1)废水预处理工段 ① 混凝沉降 选用高效絮凝剂 PAC,COD 去除率可达到 48.3%。 ② 电絮凝 混凝出水进入电絮凝内进行高效氧化处理,去除废水里面的胍胶以及大分子杂质颗 粒。经过预处理后的压裂液,不仅减少了生化处理的负荷,而且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③ 芬顿催化氧化 催化氧化技术是属于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新型氧化技术。该技术除了具备高级氧化 的优势之外继承了传统 Fenton 强氧化能力的特点,对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溶解性和混 凝性具有很大帮助,利于废水的后续处理。在催化填料中,掺杂少量的 Fe3-xNnxO4、 Fe3-xCoxO4 和 Fe3-xMnxO4 过渡金属能显著提高催化剂催化分解的活性,Mn 和 Co 等能 够增强磁铁矿的催化活性。铁源是稳定的存在于催化剂的内部结构中,能够有效的在催 化双氧水的过程中产生轻基自由基·OH,受反应的 pH 的限制程度将会降低,反应也不 会伴随着氢氧化铁沉淀的产生。该技术克服了传统 Fenton 的诸多不足之处,加强了在中 性条件下对污染物的矿化能力,既节约了药剂的投加量,减少药剂污染,有保证处置效 果的提高,实现废弃物的环保处置。 ④ 高效混合反应单元 高效混合反应单元包括微涡流混凝工艺,微涡流混凝工艺可以显著地提高凝聚、絮 凝的效率。凝聚过程的完成仅需数秒钟时间,其效率取决于水中胶体脱稳的程度和碰撞 的机率,微涡流反应器形成的微涡旋流动能有效地促进水中微粒的扩散与碰撞。一方面, 化学药剂的水解产物借助微涡流混凝反应器内流速与压力变化产生的紊流快速扩散并 与水中胶体充分碰撞,使水中胶体快速脱稳;另一方面,水流的无规则变化促使水中脱 稳胶体在微涡流作用下获得更多碰撞机会,因而具有更高的凝聚效率。 同时本单元利用筛选出的水处理絮凝剂,对经过催化氧化的水样进行架桥絮凝,在 该单元内实现污水的中油类、SS 和有机污染物的再次分离,该单元集 pH 调整、混凝反 应、絮凝和沉淀分离为一体,絮凝反应区中污水在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作用下,形成高 浓度的悬浮泥渣层来增加颗粒碰撞机会,有效吸附胶体、悬浮物、CODcr 等污染物,实 现废水中 SS、微细颗粒的凝聚、粘结和沉淀分离,为后续过滤单元降低处理难度。 ⑤ 竖流沉淀单元 35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絮凝池利用液位差自流至沉淀单元;该单元共设 3 组,在絮凝单元,经过合理布管, 保证出水均匀通过絮凝池折流板。在絮凝池折流板中,脱稳胶体相互聚结成大颗粒的絮 体,絮体通过吸附、架桥、卷带等作用形成“小矾花”,在重力流作用下自流至沉淀池进 行泥水分离。沉淀单元底部定期排泥。 (2)生化处理工段 经过预处理,虽然去除了大部分的油类,悬浮物,色度和部分 COD,但因污水原 始有机浓度过高,且难生化处理,故考虑采用厌氧工艺—缺氧-好氧-沉淀联合工艺进行 后续的生化处理。 ① 厌氧反应器:原污水及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进入该反应器,其主 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对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 ② 缺氧反应器:污水经厌氧反应器进入该反应器,其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 通过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 2Q(Q-原污水量); ③ 好氧反应器-曝气池:混合液由缺氧反应器进入该反应器,其功能是多重的,去 除 BOD、硝化和吸收磷都是在该反应器内进行的,这三项反应都是重要的,混合液中 含有 NO3-N,污泥中含有过剩的磷,而污水中的 BOD(或 COD)则得到去除,流量为 2Q 的混合液从这里回流到缺氧反应器; ④ 沉淀池:其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 水排放。 (3)深度处理 ① 过滤 经过生化处理的废水自流入石英砂和活性炭过滤吸附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有效的截 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胶质颗粒、微生物、氯、嗅味及部分重金属离子等,最 终达到降低水浊度、净化水质。该步骤主要是对泥沙、胶体。 石英砂滤器是利用一种或几种过滤介质,常温操作、耐酸碱、氧化,PH 适用范围 为 2-13。系统配置完善的保护装置具有反冲洗功能,泥垢等污染物很快被冲走,耗水量 少,按用户要求可设置全自动功能。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原液通过该介质的触絮凝、吸 附、截留,去除杂质,从而达到过滤的目的。 活性炭吸附处理属于深度处理工艺,用以保证最终水质的稳定性。活性炭的吸附效 果受制于待处理液的 COD 值,如果待处理液的原始 COD 值过高,将难于通过活性炭吸 附而使其达标。与 Fe/C 微电解法相比,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相对简单,在经过絮凝处 36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理后,如果待处理液的 COD 值已很低(COD<500mg/L)或接近国家规定排放标准,活 性炭吸附是可选的方案该设备能去除清水中的异色,异味和汞,铅,镉,锌,铁,锰, 铬等重金属物质,还可去除清水中的砷,氢化物,硫化物,余氯等高分子化合物及锶, 镭等放射性物质,去除和杀死水中的细菌和大肠杆菌以及其它致癌物质。活性炭过滤器 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活性炭过滤器是一种较常用的水处理设备,作为水处理脱盐 系统前处理可有效保证后级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出水水质,防止污染,特别是防止后级 反渗透膜,离子交换树脂等的游离态余氧中毒污染。 ② MBR 膜工艺 经过石英砂和活性炭过滤吸附后的废水进入 MBR 膜进行深度处理。MBR 工艺是膜 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它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 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住,省掉二沉池,占地面积小。同时,活性污泥浓度可 以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可以分别控制,而难降解 的物质在反应器中不断反应和降解。因此,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通过膜的分离技术大大 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其运行状态分为过滤、停歇、反洗、维护性化学清洗、恢复 性化学清洗 5 个状态。反洗周期为 30min,反洗时间为 1min。一周进行一次清洗维护, 用到的试剂主要为次氯酸钠和柠檬酸。根据实际情况,再生性化学清洗频率一般年 1~2 次,用到的试剂主要为次氯酸钠和柠檬酸。 ③ 反渗透 经过 MBR 膜深度处理的废水,最后进入反渗透膜进行深度进化处理,对 COD、 BOD5、重金属离子等进一步去除。处理后出水流入清水池,进行中水回用。净化过程 中产生的浓缩废水进入浓水池,浓水用于钻井泥浆配制用水。一般 3 个月进行一次清洗。 37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各处理单元处理效果见表 3.1-2。 表 3.1-2 处理单元 调节池 电絮凝装置 催化氧化装置 微涡流混合反应装置 竖流沉降装置 生化池 MBR 反渗透 水质指标 进水 处理效率 出水水质 处理效率 出水水质 处理效率 出水水质 处理效率 出水水质 处理效率 出水水质 处理效率 出水水质 处理效率 出水水质 处理效率 出水水质 硼砂交联剂 有机硼交联 剂 压裂返排液 回配压裂 液用水水质要求 (DB61/T1248-2019) 是否满足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一级 是否满足 悬浮物含 石油类 量(mg/l) (mg/l ) ≤3000 ≤20 20% 50% ≤2400 ≤10 50% 90% ≤1200 ≤1 50% / ≤600 ≤1 / / ≤600 ≤1 90% 40% ≤60 ≤0.6 50% / ≤30 ≤0.6 90% / ≤3 ≤0.6 90% / ≤0.3 ≤0.6 ≤50 / 各单元废液处理效果表 3.0-9.0 / 3.0-9.0 / 3.0-9.0 / 4.5 / 4.5 / 6.0-8.0 / 6.0-8.0 / 6.0-8.0 / 6.0-8.0 6.5-9.0 硫化物 (mg/l) ≤10 / ≤10 40% ≤6 90% ≤0.6 / ≤0.6 50% ≤0.3 / ≤0.3 / ≤0.3 / ≤0.3 / 总硬度 (mg/l) 2000-4000 / 2000-4000 / 2000-4000 / 2000-4000 / 2000-4000 10% 2000-3600 95% ≤180 / ≤180 / ≤180 ≤20000 粘度 (mPa*s) ≤20 / ≤20 40% ≤12 80% ≤2.4 / ≤2.4 / ≤2.4 / ≤2.4 / ≤2.4 / ≤2.4 / COD (mg/L) ≤3800 5% ≤3610 10% ≤3249 50% ≤1624.5 / ≤1624 10% ≤1462 92% ≤117 50% ≤58.5 30% ≤41 / BOD5 (mg/L) ≤1600 5% ≤1520 10% ≤1368 50% ≤684 / ≤684 10% ≤615 90% ≤61.5 55% ≤27.6 30% ≤19 / 氨氮 (mg/L) ≤200 / ≤200 10% ≤190 50% ≤95 / ≤95 10% ≤85 85% ≤12 5% ≤11 / 11 / pH ≤50 / 6.5-9.0 / ≤20000 / / / / 是 / 是 / 是 / / / / ≤70 ≤5 ≤6~9 ≤1.0 / / ≤100 ≤20 ≤15 是 是 是 是 / / 是 是 是 38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1.3 产污环节分析 项目产污环节图详见图 3.1-2,主要污染源情况见表 3.1-3 所示。 污染类别 废气 污水 噪声 固废 表 3.1-3 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源统计表 编号 G1 G2 W1 W2 W3 W4 W5 污染源 废水处理车间 生化池 / 化验室 反冲洗装置 压滤机 反渗透装置 污染物 非甲烷总烃 NH3、H2S、臭气浓度 处理达标的压裂返排液 化验废水 反冲洗废水 压滤废水 浓水 W6 办公生活 生活污水 N S1 设备运营 污泥脱水单元 等效 A 声级 脱水污泥 S2 办公生活 生活垃圾 防治措施 无组织挥发 密闭、喷洒除臭剂 配置压裂液 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 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 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 配置泥浆 化粪池搜集后定期清掏 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室内,连续 属性鉴别后合理处置 垃圾桶收集,定期送环 卫部门指定地点 3.2 污染源分析 3.2.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3.2.1.1 大气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有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及车辆废气。 施工扬尘主要为污水厂土建施工中地基开挖、建筑材料运输产生的施工扬尘,使厂 址附近环境空气中的 TSP 含量增加,主要污染物为 TSP。 施工机械废气和各种运输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 NOx、CO 及 HC 等。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详见表 3.2-1。 表 3.2-1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序号 1 2 3 4 产生地点 土石方挖掘、堆放、回填, 起尘材料搬运、使用 运输车辆行驶 工程机械及运输车辆 产生原因 厂界内、堆存点 厂界内 厂界内、道路 厂界内、道路 污染物名称 扬尘 NOX、CO、HC 根据类比调查资料,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比较大。在施工现场,接近地面的颗粒物浓 度一般为 1.5~30mg/m3,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下风向可达 150m,水泥等储料场及拌和站 扬尘影响范围在距其 150m 处 TSP 浓度可降至 1.00mg/m3 以下;施工及运输车辆引起的 扬尘对路边 30m 范围以内影响较大,路边的 TSP 浓度可达 10mg/m3 以上。 3.2.1.2 废水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搅拌砂浆、润湿建筑材料、清洗施工设备的少量生产废水和施工 39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人员排放的少量生活污水。 (1)施工废水产生量较少,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 SS。 (2)生活污水 项目施工期约 3 个月,施工人数约 20 人,以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 30L 进行估算, 排污系数取 0.8,生活污水产生量约 0.48m3/d,施工期间生产废水总量约 43.2m3。生活 污水中主要污染物 COD 浓度 250~400mg/L,BOD5 浓度约 150mg/L、SS 为 200mg/L。 现场设移动环保厕所,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漱水,产生量小,与少量生产废水经 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全部做施工场地防尘洒水利用。 3.2.1.3 噪声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噪声与交通运输噪声。如装载机、推土 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噪声及材料运输车辆运行噪声等。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及源强类比 调查统计见表 3.2-2。 表 3.2-2 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状况 施工机械 推土机 挖掘机 装载机 运输车辆 切割机、钢筋弯曲机 噪声源强 92 93 90 85 90 单位:dB(A) 施工机械 混凝土搅拌车 起重机 混凝土震动机(手提) / / 噪声源强 94 90 95 / / 3.2.1.4 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分析 (1)建筑垃圾 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弃土两部分。建筑垃圾主要组分有渣土、废钢筋、废铁丝、 混凝土、碎砖等。施工结束后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拉运至延安市垃圾填埋场处理; 依据设计文件,场地整平、土方开挖量少,全部挖方用于场内回填。 (2)生活垃圾 施工期建筑垃圾施工人员平均每人排放生活垃圾约 0.5kg/d,最大施工人数按 20 人 计算,生活垃圾产生量约 10kg/d,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3.2.2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3.2.2.1 大气污染源分析 (1)无组织非甲烷总烃 本项目处理站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产生无组织废气,主要成分为非甲烷总烃,压 裂返排液石油类含量较少,非甲烷总烃产生量较少。 40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臭气 项目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生化工段会产生恶臭气体,H2S 排放量参考《污水泵站 的恶臭评价与对策》中集水池单位恶臭污染物 H2S 排放强度,调查得到项目生化工段 H2S 排放强度为 0.00045mg/(s·m2);NH3 排放强度通过类比估算得出,氨与硫化氢的关 联性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臭气处理技术规程》(CJJ/T243-2016)中臭气污染物浓度两者 之间的比例关系,推算出氨的排放系数为 0.00782mg/(s·m2)。根据设计文件,项目生化 池面积为 153m2。因此,NH3 的排放速率为 0.004kg/h(0.024t/a),H2S 的排放速率为 0.0003kg/h(0.002t/a)。项目生化池采用加盖和每天喷洒除臭剂的方式减少恶臭扩散, 除臭剂对 H2S、NH3 的祛除效率可达 60%以上,则项目恶臭排放量和排放速率详见下表。 表 3.2-3 污染源 名称 生化池 渗滤液调节池恶臭气体产排情况一览表 产生情况 产生量 产生速率 治理措施及其效率 t/a kg/h 排放情况 排放量 排放速率 t/a kg/h H2 S 0.002 0.0003 0.0008 0.00012 NH3 0.024 0.004 0.0096 0.0016 污染物 加盖密闭,喷洒除 臭剂 排放形式 面源无 组织连 续排放 3.2.2.2 废水污染源分析 (1)废水处理系统尾水 项目压裂返排液处理站采用“调节池+混凝沉淀+催化氧化+气浮+竖流沉降+生化过 滤+MBR 膜+反渗透”工艺,对接受的气田压裂返排液进行处理。按照设计规模,压裂返 排液最大接收量为 20m3/h,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 标准后复配压裂液,反渗透系统浓水用于复配钻井泥浆。 (2)化验废水 站场运行期间化验废水产生量为 0.08m3/d,送入项目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3)反冲洗废水 根据项目设计文件,MBR 膜反洗周期为 1 周,反洗时间为 30min;反渗透膜 3 个月 进行一次清洗。反冲洗废水返回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一并处理。 (4)污泥压滤废水 污泥压滤废水经过管线回送至调节池与压裂返排液一并处理。 (5)地坪冲洗废水 地坪冲洗废水产生量为 1.01 m3/d,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6)生活污水 41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劳动定员为 9 人,根据《行业用水定额》(DB61/T943-2014),生活用水定额 为 65L/人·d,故员工生活用水量为 0.59m3/d(147.5m3/a);生活污水产污系数取 0.8, 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0.47m3/d(118m3/a),厂区设化粪池 1 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 后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3.2.2.3 噪声污染源分析 该工程噪声设备有泵房、风机房、污泥房等,单机噪声源源强在 70~100dB(A)之 间,具体见表 3.2-4。 表3.2-4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噪声源 位置 污水处 理车间 风机房 深度处 理车间 污泥房 项目主要设备噪声源强一览表 声级 /dB(A) 潜水提升泵 85 机械搅拌机 85 污泥泵 85 加药泵 70 溶气泵 90 回流泵 80 污泥泵 85 潜水搅拌器 80 风机(2.2KW) 90 风机(7.5KW) 100 进水泵 80 反冲洗泵 85 高压泵 90 清洗泵 85 压滤机 85 回流泵 75 噪声设备 设备数量(台) 2(1 备 1 用) 2 3 6 2(1 备 1 用) 2(1 备 1 用) 1 4 2(1 备 1 用) 2(1 备 1 用) 3 2 1 1 1 1 降噪措施 特征 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 振、室内隔声、池体隔声 室内连续 室内连续 室内连续 室内连续 室内连续 室内连续 室内间断 室内连续 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 振、室内隔声 室内连续 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 振、室内隔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 振、室内隔声 室内连续 室内间断 室内连续 室内间断 室内间断 室内间断 3.2.2.4 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 (1)污泥 根据水处理工艺参数指标、处理规模及类比同类项目,项目脱水污泥产生量约为 350t/a(含水率 70%),属性鉴别后确定处置措施。 (2)实验室废试剂及废试剂瓶 在对污水污泥采样化验检测时,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年产生量为 0.05t/a,属于危险 废物,与过期的药品、废试剂瓶一并送有资质单位处理。 (3)MBR 膜和反渗透膜 项目污水处理系统 MBR 膜处理工序及反渗透处理工序,均会产生一定量的过滤膜, 定期更换,交由厂家回收。 (4)废活性炭 42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设计资料,活性炭每季度更换一次,每次更换量为 2.4t,则年产生量为 9.6t/a。 每次更换的废活性炭定期交由厂家回收。 (5)生活垃圾 本项目劳动定员为9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计,则产生垃圾4.5kg/d,按年 运营250天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13t/a。收集后交由当地环保部门统一处理。 本项目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见表 3.2-5。 表3.2-5 序号 1 2 3 4 5 项目固体废弃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种类 污泥 实验室废试剂及废试剂瓶 MBR 膜和反渗透膜 废活性炭 生活垃圾 污染物量 350 0.05 / 9.6 1.13 单位:t/a 排放/处理方式 属性鉴别后确定处置措施 属于危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定期更换,厂家回收 定期更换,厂家回收 收集后交由当地环保部门统一处理 3.2.3 水平衡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不参与本次水平衡分析。项 目水平衡见表 3.2-6 和图 3.2-1。 表 3.2-6 项目水平衡表 输入量 输出量 名称 压裂返排液(含水率 99%) 化验废水 / 合计 m /a 99000 25 / 99025 3 名称 污泥 反渗透系统浓水 压滤液处理系统处理后净水 合计 m3/a 24.5 24750.13 74250.37 99025 压裂返排液 99000 化验废水 地坪冲洗用水 配置药剂用水 25 315 325 废 水 24750.13 处 理 74250.37 浓水 复配泥浆 净水 复配压裂液 工段 24.5 污泥含水 640 图 3.2-1 项目水平衡图 43 单位:m3/a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3 污染物排放汇总 综合以上分析内容,项目运营后各项污染物经相应设施处理后,污染物排放总量的 统计结果见表 3.3-1。 表 3.3-1 污染 类别 主要污染物名称 处理站无组织有机废气 NH3 废气 处理站有组 H2S 织恶臭 产生浓度 产生量 (t/a) / / / 少量 0.024 0.002 排放浓度 排放量(t/a)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 / / 少量 0.0096 0.0008 加强管理通风 加盖密闭,喷洒除 臭剂 生活污水 废水量 / 118 化粪池收集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化验废水 废水量 / 20 送项目压裂返排液处理站处理 废水量 / 10×104 SS 3000mg/L 300 BOD5 1600mg/L 160 COD 4000mg/L 400 硫化物 10 mg/L 1 氨氮 200 mg/L 20 石油类 20 mg/L 2 含盐量 5000mg/L 500 废水 压裂返排液 噪声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 各类泵、风机、压滤机等 设备 70~100dB(A) 污泥 / 350 废活性炭 / 9.6 / 0.05 MBR 膜和反渗透膜 / / 生活垃圾 / 1.13 固废 实验室废试剂及废试剂瓶 44 反渗透系统浓水用于钻井泥浆配置用水,达 标尾水部分回用于配置药剂,剩余部分外送 配置压裂液 厂界噪声满足 选用低噪声设备、 (GB12348—2008)中 2 基础减振、室内隔 类标准要求 声、池体隔声 属性鉴别后合理处 / 0 置 / 0 厂家定期更换回收 交由有资质单位处 / 0 理 / / 厂家定期更换回收 收集后交由当地环 / 0 保部门统一处理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1 地理位置 宝塔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域中部,地处北纬 36°10′33″~37°2′5″,东经 109°14′10"~ 110°50′43",属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与高原沟壑区交接的过渡地带。东与延 长毗邻,西与安塞接壤,南接甘泉、宜川、富县,北靠延川、子长县。东西宽 76km, 南北长 96km,总面积 3556km2。海拔高度 860.6~1525m。 本项目位于延安宝塔区李渠镇赵家沟村,李渠镇位于延安城东 12km 处,210 国道 穿境而过,是神延铁路延安北站的所在地,距延安机场 1.5km,交通十分便利。 4.1.2 地质构造 拟建项目场地位于陕北中部延安市所辖区内,在大地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处 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侧盾地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陕甘宁盆地的复合部位。在 山字型构造生成过程中,该区岩层未受到剧烈变形,地质构造简单,新构造运动十分微 弱,褶皱及断裂极不发育,属长期稳定的地块。构造形态总体为北西向缓倾的单斜构造, 局部发育有宽缓的波状起伏。区内主要为近于水平的平缓单斜地层,倾向 NW,倾角 1~ 3°。 新生代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在区域上表现为震荡性的垂直升降运动,且以上升为主, 从而决定并控制了黄土高原地区现今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及地下水的分布与发育。拟建 项目场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台中部,距南部秦岭、北部阴山构造活动带较远,属陕北弱震 区。据本区地震史载,本区百年来末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 分,当地地震烈度为 6°。 评价区所在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见图 4.1-1。 45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1.3 地层岩性 图 4.1-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纲要图 区域地层区划属鄂尔多斯盆地分区,形成了以基岩为骨架,高处主要被风成黄土覆 盖,在沟谷中则出露有三叠系砂岩、泥页岩,在河流阶地上堆积有第四系松散冲、洪积 物的总体特征,详见区域地质图 4.1-2。据本次施工钻孔结合以往资料,研评价区内地 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中生界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瓦窑堡组(T3w),新生界中更 新统离石组(Q2l),上更新统马兰组(Q3m),全新统(Q4)。分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延长群(T3yc) 永坪组(T3y):出露于甘谷驿等地,南北呈条带状分布,东西宽约 4-10km。为灰 白、灰绿色长石砂岩,夹灰色粉砂质泥岩及煤线,作为三叠系含煤地层基底,砂岩约占 90%,钙质、泥质胶结,碎屑结构,巨厚层状构造。在甘谷驿、永坪一带夹含油砂层,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收集到的资料中,该组仅在钻孔中揭露,无钻孔穿透,厚度不 详。 瓦窑堡组(T3w):该地层在川口乡以东广泛分布,出露的基岩主要是该组地层顶 46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部的煤系地层,东西出露宽度约 25~40km。为本项目上游向华煤矿主要含煤地层,区 内地表仅出露其第四段层位(T3w4),厚度 147.3~276.00m,与下伏永坪组整合接触; 由五个旋迴(五个段、T3w1-5)组成,每个旋迴下部为灰黑色中~细粒砂岩、泥岩和粉 砂岩交互出现,富含钙质结核和植物化石,中部为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深灰色泥 岩和粉砂岩互层,上部为主要含煤段,为黑色粉、细砂岩互层。3 号煤层为区域范围内 主要的可采煤层。 (2)新近系(N) 新近系上新统静乐组(N2j):主要分布于延安地区各大沟谷边坡及沟脑部位,厚 度 0.0~45.0m,平均 18.5m;与下伏中生界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棕红色粘 土、砂质黏土,含多层钙质结核;底部有透镜状砂砾石层,砾石多为泥砾、砂砾,半固 结状。 (3)第四系(Q) 中更新统风积黄土(Q2l):广泛分布在区域内的黄土梁峁地带,一般多在沟谷两 岸坡脚出露,厚度较大。呈棕黄色、微棕红色,岩性为粉土及粉质粘土,见铁锰质斑点, 夹有钙质结核,古土壤单层厚度约 1.0~8.0m,该地层总厚度一般大于 20m。 上更新统风积黄土(Q3m):为第四系主体沉积,地表出露范围大,广布于黄土梁 峁的中心及缓坡地带,一般厚度 2.0~10.0m,可超覆于所有老地层之上。岩性主要为浅 灰黄色粉土及粉质粘土,土质疏松,均一性较好,夹少量钙质结核,大孔隙及柱状节理 极为发育 冲洪积层(Q4a1+pl):呈带状分布于各大河谷及大冲沟内,往往组成漫滩及一级阶 地。厚度变化大,李渠镇附近阶地属于堆积型,冲积层厚度可达 10~15m。在蟠龙河沿 岸其厚度则略小。岩性下部为砂卵砾石层,上部为黄土状粉土或粉质粘土等。砂卵砾石 为杂色,成分主要为砂岩、泥岩及少量钙质结核等。砂卵砾石厚度一般 1-3m,最厚可 达 9.65m。部分地区砂卵砾石层上部有 0.5~2.9m 厚的砂层。黄土状粉土及粉质粘土呈 浅褐黄色,略显水平层理,偶尔夹有细砂和中砂,厚度 1.5~12.0m。河漫滩地段上部黄 土状粉土厚度很薄,下部的砂卵砾石和阶地区的岩性类似,厚度约 3.0~6.0m,最厚处 可达 15m。 全新统坡积层(Q4dl):分布于河谷岸边,尤以延河沿岸冲沟上游地段最为发育, 包括崩塌滑坡堆积等,但均为小片分布。其岩性一般为黄土状粉土及粉质粘土,含基岩 碎块,厚度 3~10m 滑坡体堆积厚度有的可达 20m 以上,并常以红色泥岩为主。 47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1-2 区域地质图 48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1-1 界 系 新 生 第 四 系 界 新 近 系 中生界 三 叠 系 地 层 系 统 统 组 全新统 (Q4) 地层分布简表 厚度 (m) 0~5.00 岩 性 描 述 冲积黄土及砂砾石层。 上更 新统 马兰组(Q3m) 2.00~10.00 浅黄色黄土,含粉砂,垂直节理发育,偶见 钙质结核。在矿区内广泛分布。 中更 新统 离石组(Q2l) 2.00~30.00 浅棕黄色亚砂质黄土。 上新统 静乐组(N2j) 0~45.00 紫红、棕红色粘土,含多层钙质结核,底部 含砂砾石层。 瓦窑堡组 (T3w) 147.30~ 276.00 永坪组(T3y) >50 一般由五个旋迴组成,每旋迴下部粗,上部 细。共含煤层和煤线二十余层。 灰绿、灰白色细~中粒厚层状砂岩,夹灰黑、 灰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 上统 4.1.4 地形地貌 评价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属典型的以黄土梁、峁为主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 其中黄土梁是区内主要的地貌单元,梁面一般宽度 200~500m,切入基岩一般深度 20~ 50m,周边的“V”型小冲沟发育。总体上看,调查评价区内地形起伏大,受河流、冲沟 切割,山体较为破碎。海拔高程 950m~1248.5m,相对高差 298.5m。 黄土梁峁在评价区范围内广泛分布于延河的南北两岸。以黄土梁地为主,呈 5°-15° 向两侧平缓倾斜。大部分梁地呈峁状起伏,峁顶平缓,起伏差约 10-30m。坡下主要为 冲沟,发育为“U”字型谷。梁地两侧“V”字型小冲沟极为发育,谷坡一般上缓下陡,斜坡 地带平均坡度约为 30°,陡坡坡度约 70°。 河流阶地堆积侵蚀地貌,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延河河谷以及两岸各大支沟内,呈带状 沿着河流分布。区内延河南岸有阶地分布,阶面宽度约 310~530m;拟建项目场地所在 的瓷崖沟发育季节性河流,河谷东西两岸也分布有阶地,阶地宽度约 30~100m 不等。 评价区位于延河南侧,属于典型的沟谷深切的黄土梁峁地貌,评价区三维地形图见 图 4.1-3。 49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1.5 气候与气象 图 4.1-3 项目区三维地形图 项目所在区域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属半干旱地区,南部属半湿润地区。冬 季寒冷干燥,维持期长;春季气温快升多变,易有霜冻,多大风、风沙、浮尘天气,常 有春旱;夏季温热,雨量集中,间有伏旱,多雷阵雨天气,偶有冰雹;秋季气温速降, 多雾,早霜出现,有阴雨天气。温度日较差大,全区年平均日较差为 10.9~14.9℃。一 年中,4~6 月日较差较大,平均 12~17℃;7~9 月日较差较小,平均 10~13℃。H.H 伊万诺夫湿润度在 0.41~0.79 之间,7~9 月大部分地区大于 1.0;10 月份在 0.6~1.0 之 间;11 月至次年 6 月小于 0.6。根据延安市气象站多年气象资料统计,温度年平均气温 9.9℃,年平均最高气温 17.2℃,年平均最低气温 4.3℃,最热月(7 月)月平均气温 23.1℃, 最冷月(1 月)月平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 39.7℃,极端最低气温-23.0℃;年平 均降水量 537mm,年降水量最大值 959mm,年最小降水量 330mm;年日照时数 2448.6 小时,以 5 月最多为 247.1 小时,2 月最少为 172.7 小时。年日照百分率 55%,最大 1 月为 63%,最小 7 月和 9 月为 50%;年平均风速 1.8 米/秒,最大风速 15.0 米/秒,年最 50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多风向为东南风和静风(SW,C)。 4.1.6 水文地质 4.1.6.1 区域水条件文地质 历史勘探成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潜水、基岩裂隙孔隙潜水及裂隙承压 水等三种类型其形成及赋存条件,受区域地貌、地质构造及水文、气象等诸多因素的综 合控制。第四系河谷冲积层分布于延河河谷及两岸的各大支沟中,基岩产状平缓,区域 上构成了向北西西倾斜的单斜构造,断层、褶皱均不发育。黄土梁峁以下伏基岩为骨架, 河谷及主要的冲沟低洼部位均有基岩裸露,阶地多属于基座式结构。受气候条件和地层 结构的限制,区内地下水资源较为匮乏:第四系潜水不发育,而基岩孔隙裂隙水虽普遍 分布,但含水性极为不均,一般富水性微弱,且水质矿化度较高。 各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特征详述如下: (1)潜水 区域潜水分为第四系河谷冲积层潜水、黄土梁峁黄土层孔隙潜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潜 水。其分布、埋藏条件及富水性,主要受地貌、水文条件及含水层岩性的控制。分述如 下: ① 河谷冲积层潜水:呈带状分布于延河河谷中及南北两侧支沟的一级堆积阶地及 河漫滩上,不连续。其中,延河段阶地水位埋深约 1.0~5.0m。含水岩组由中细砂、砾 石层及卵砾石层组成,厚度一般 3~5.5m,最大厚度局部可达 8.5m,单井涌水量一般在 66 ~ 150m3/d , 单 位 涌 水 量 0.49 ~ 0.46 l/s.m , 富 水 性 中 等 , 地 下 水 化 学 类 型 为 HCO3·Cl-Na·Mg·Ca 及 Cl-Na 型,矿化度为 1.3~2.0g/l。根据收集的位于姚店延河一级 阶地上 ZK46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冲积层潜水的单井涌水量为 74.563m3/d,单位涌水量 约为 0.46l/s.m,渗透系数约 5.48m/d,影响半径 25.73m。蟠龙沟及黄家河沟谷中漫滩及 阶地上地下水位埋深 1.5~5m,含水层主要为含泥质的砂卵砾石层,夹有薄层粘土,厚 度一般 3~15m,单井涌水量约 55m3/d,富水性属于弱。 ② 黄土层孔隙裂隙潜水:区域内冲沟极为发育,地形破碎。含水层包括马兰黄土 和离石黄土,主要分布在区域内大部分冲沟内,局部地区已经切割至基岩面以下数十米, 黄土层储水条件很差。该潜水在区域内一般以第三系红粘土为隔水底板,且在地势较为 低缓的黄土斜坡地带,具有一定的集水条件,多分布于宽梁斜坡地带,在沟尾处形成泉 水溢出,在隔水层面上形成大量的滑坡和泉水。单井或单泉流量 2~50m3/d,富水性属 于极弱。 51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③ 基岩风化孔隙裂隙水:区域内广泛发育。含水岩组为侏罗系及上三叠系胡家村 组(T3h)、永坪组(T3y)及瓦窑堡组(T3w)的砂岩层。统计表明上述含水岩组有四 组较为发育的节理,节理面多近于垂直,微张,延伸长度约 5~10m,对区域内裂隙水 的分布和运动起着控制作用。 在河谷地区,基岩裂隙水的含水层厚度一般为 20~40m。因为其补给条件较好,径 流通畅,一般具有相对富水的特点,单井流量 10~100m3/d,水质也较好,属于弱富水 区。根据收集的位于姚店延河一级阶地上 ZK46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瓦窑堡组上部基岩 风化孔隙裂隙水的单井涌水量为 18.835m3/d,单位涌水量约为 0.0045l/s.m,渗透系数为 0.032m/d,影响半径 91.13m。但在黄土梁峁及丘陵区,基岩风化带的裂隙水含水层的分 布,受密集沟谷的控制,水位埋藏深,且补给条件差,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 50m3/d,属 于极弱富水区。 (2)承压水 为深部埋藏的基岩裂隙水,分布于侏罗系、上三叠系风化带以下。主要含水岩组为 砂岩,隔水层为泥岩及页岩,泥页岩以多层分布,故砂岩中的承压水具有多层性的特点。 其储藏及径流条件受构造裂隙的控制,故其分布又具有局部性质。该承压水在河谷地区 的顶板埋深一般在 30~40m,水头一般略高于风化带潜水水位 1~3m,局部能形成自流, 随着深度加大其富水性递减。根据收集的位于延河一级阶地上 D18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 基岩裂隙水的单井涌水量为 41m3/d,单位涌水量约为 0.011l/s.m,渗透系数约 0.037m/d。 该裂隙承压水的水质较上部的潜水变差,大部分为高矿化度的 Cl-Na 或 Cl·SO4-Na 型水, 矿化度一般 5~10 g/L,局部可达到 16~41g/L。 4.1.6.2 评价区水文地质 (1)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特征 根据本次野外水文地质钻探和调查结果,评价区内含水层为第四系河谷冲积层孔隙 潜水、基岩裂隙孔隙潜水及裂隙承压水等三种类型。第四系河谷冲积层孔隙潜水与基岩 裂隙孔隙潜水之间没有连续稳定的隔水层,两者水力联系密切,甚至具有统一水位。基 岩裂隙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承压水之间具有连续稳定的隔水层,两者水力联系微弱。本 次调查重点为河谷冲积层孔隙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含水层。 各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特征详述如下: ①含水层 a、河谷冲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延河、评价区内黄家河季节性河流漫滩阶地上, 52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北部延河段宽度较大,河谷区地势平坦,冲积物结构松散,孔隙率大,透水性相对强, 局部受细颗粒土夹层的影响,透水性较差。第四系冲洪积层厚度一般 4.0~14.0m,地下 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土层及卵砾石层,水位埋深较浅,一般 2.0~7.0m,延河河谷漫 滩阶地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 100m3/d,局部地段最大能达到 150m3/d 以上。此外,第四 系冲积层下伏三叠系风化带之间无稳定的相对隔水层存在,二者水力联系密切。根据收 集的位于李渠镇延河一级阶地上 ZK13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河谷冲积层潜水的单井涌水 量为 64.28m3/d,单位涌水量约为 0.493l/s.m,渗透系数约 10.72m/d,影响半径 21.42m。 b、基岩孔隙裂隙水:为三叠系瓦窑堡组的砂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在评价区内广 泛分布,厚度 27.0~65m,水位埋深从梁峁中心向沟谷中心逐渐 减小,0~75m 不 等。由于基岩风化裂隙发育一般,透水性能较弱,渗透系数一般在 0.01~0.1 之间,地 下水赋存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富水性普遍较差。 评价区黄家河东西两侧的黄土梁峁分布面积广,沟谷深切至基岩,补给条件差,排 泄条件好。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通过孔隙和垂向节理直接下渗补给基岩裂隙潜水, 但由于当地降水量小,第四系黄土覆盖层能够补给下伏基岩风化带的水量很小,属贫水 区。根据现场调查,黄土梁峁区下的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位置较高,多处于延河侵蚀基 准面以上,故多在微沟谷中坡脚基岩露头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除部分被当地居民饮 用外,其余全部顺沟而下补给河水或河谷潜水,其流量一般小于 50m3/d。 河谷内基岩孔隙裂隙含水层与上覆第四系冲积层含水层之间无隔水层存在,构成统 一的含水体。根据收集地质资料和本次野外调查,本区基岩裂隙发育主要在地面下 30~ 40m 以内的砂岩中,强风化层厚度约 1~5m,中风化层厚度约 15~25m。存贮条件差, 且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不足,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 100m3/d,属水量贫乏区。本次评价工 作收集到位于李渠镇延河一级阶地上 ZK13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资料,基岩孔隙裂隙水的 单井涌水量为 38.70m3/d,单位涌水量约为 0.012/s.m,渗透系数约 0.027m/d,影响半径 94.41m。 c、基岩裂隙承压水 岩性为灰白~灰黒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砂岩胶结类型为孔隙式, 具水平及波状层理,厚度 60.56~71.87m,该层裂隙稀疏,岩芯完整,采取率一般大于 80%,富水性弱,因埋藏较深,无井泉出露。根据向华煤矿的抽水资料,涌水量 0.35m3/d, 单位涌水量 0.0066m3/d·m,渗透系数 0.0001176m/d,水质化验结果,矿化度 5.83g/L, 属 Cl-Na 型中等矿化水,水温 15.5℃。 53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隔水层 根据收集的向华煤矿煤田地质钻孔资料显示,瓦窑堡组砂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以下的 煤系地层顶部,发育有 4.2~21.3m 厚的泥岩,分布连续稳定,这套泥岩为评价区内基岩 孔隙裂隙水的隔水底板。 评价区水文地质特征、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详见评价区综合水文地质图、水文 地质剖面图(图 4.1-4~图 4.1-6)。 图 4.1-4 评价区水文地质图 54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1-5 评价区 A-A'水文地质剖面图 图 4.1-6 评价区 B-B'水文地质剖面图 (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评价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取决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层、构造 等,并受气象、水文及人为因素影响。 地下水的补给:评价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和延河及黄家河侧 向径流补给,还有黄土覆盖层中上层滞水越流补给。由于评价区内第三系红粘土缺失, 因此降雨可以直接渗透进入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层。 地下水径流:受基底地形、河流切割及地下水补给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影响,地下 水的流向一般自地势高处向地势低洼处径流,大气降水多沿黄土梁峁中心流向河谷阶地 地区,评价区潜水地下径流方向整体表现为由评价区南部向北部流动,略向东倾斜,地 下水流向见图 4.1-7。 55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1-7 评价区地下水流场图 地下水排泄:评价区潜水的排泄方式主要包括侧向径流、人工开采、矿井涌水、泉 水及少量的自然蒸发等几个方面。侧向径流主要是黄家河及延河从评价区内流向下游; 评价区内地下水开采主要是沿河两岸部分居民(阳洼村、赵家沟、东沟)以泉水为生活 饮用水水源,仅在沿河两岸局部地区有少量民用水井以灌溉、洗车为主;根据向华煤矿 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结果,向华煤矿 3 号煤层开采后将直接影响瓦窑堡组中段承压含水 层,该含水层将成为矿井水的直接充水水源,可见矿井涌水是评价区地下水的另一种重 要的排泄方式。 (3)地下水化学特征 56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评价区内 7 个基岩孔隙裂隙水地下水样品水质检测结果可见,基岩孔隙 裂隙水地下水化学类型较为简单,主要为 HCO3-Ca·Na 型水,其中阴离子以 HCO 3 为主,阳离子以 Ca + 为主;氯化物在 0.207~0.259mg/L 之间;溶解性总固体在 126~ 171mg/L,因此属于淡水;PH 值为 7.69~7.87,因此属于弱碱性水。 (4)地下水动态 评价区内地下水动态特征除与区域地下水的循环条件有关外,主要的影响因 素为大气降水、人为开采、冰雪融化等。 评 价区内地下 水水 位年变幅约 0.46~ 1.10m,影响 地下 水水位的 主要 因素 为 大气降水和人工开采。潜水水位一般在 5~10 月份表现出明显的上升,随后开始 下降,最低水位出现在 1~4 月份,此次评价工作收集到姚店镇 G09 观测孔 2012 年 1 月~2013 年 5 月间潜水动态观测资料并绘制动态曲线,见图 4.1-8。 图 4.1-8 姚店镇 G09 观测孔潜水动态观测曲线 (5)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评价区属于贫水区,地下水补给量小且分布不均,含水层厚度有限,稳定性差,加 之地下水的水质较差,给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开发利用的量也因此较 少。 河谷内冲积层孔隙水是当地的主要含水层之一,其单井出水量一般在 20-70m3/d, 矿化度一般小于 2g/L,水质较差,故主要用于灌溉、冲洗等其它用途。延河沿岸地面较 为开阔,地形平坦,人口较稠密,耕作条件相对较好,具备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有利条件, 但由于延河李渠镇段水质较差,矿化度较高,故该地段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一般,当地 居民主要开采形式以泉水引用入户、大口井抽水等为主。根据此次调查及资料显示,延 57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河河流阶地上的大口井井径一般在 1~ 5m,井深 10~20m,以进入下部基岩 2~3m 者 居多,混合抽水时单井涌水量可达到 100-150m3/d。黄家河沟谷和梁峁上大棚和基本农 田面积较大,耕地约为 3500 亩(实际灌溉按 1500 亩估算),按照灌溉定额 40m3/亩·年 计算,则按照一次浇灌考虑,其用水量约 60000m3/a。此外,根据冲洗等生产用水情况, 评价区内 10 多个地下水井的开采量约 750m3/d(273750m3/a)。总开采量约 333750m3/a。 而黄家河沟谷两侧基岩孔隙裂隙水形成的泉水水质较好,流量相对较为稳定,是当 地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黄家河两侧梁峁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差,它是地下水的补给 区,也是潜水的分水岭地带,主要为基岩孔隙裂隙水,其补给量小,富水性差,水位埋 深变化也很大,仅在黄土梁峁沟谷坡脚基岩出露线附近泉水露头较多,当地居民将其收 集并用水泵抽至高点,引至各家各户使用,而梁峁中心位置附近鲜有开发利用地下水的 情况。泉水是当地较为偏远山村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当地政府也对出水量较大的泉眼 实施了一定的保护措施。根据调查,目前评价区内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主要是阳洼村、赵 家沟及瓜地沟等村庄,且以生活饮用水为主,本地用水定额按 110 升/人·天、总人口及 泉点流量(单泉流量约 0.1~0.2m3/h)统计,可估算出黄家河沟谷中基岩孔隙裂隙水所 有泉点的地下水开采利用量约为 156585m3/a。 此外,赵家沟向华煤矿的煤层开采使瓦窑堡组承压含水层 6.96×104m3/a 的水排至地 面,并全部被煤矿使用,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程度。 (6)评价区泉点调查 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内有多处泉眼,现将所调查泉资料汇总如下表 4.1-2。 表 4.1-2 评价区泉基本情况一览表 Q-01 出露位置 东经 北纬 109°25′58″ 33°31′5.37″ 水位标 高(m) 994.50 Q-02 109°25′38″ 33°30′25.1″ 980.63 Q-03 109°25′33″ 33°30′22.7″ 963.73 Q-04 Q-05 Q-06 Q-07 109°25′53″ 109°26′7″ 109°28′35″ 109°37′49″ 33°30′16.1″ 33°30′11.5″ 36°38′1.66″ 36°38′36.1″ 958.65 1000.60 1045.10 997.30 编号 补给源 三叠系瓦 窑堡组基 岩孔隙裂 隙潜水含 水层 成因类型 形成条件 流量 (m³/d) 2.2 30.8 下降接触 泉 33.0 1.9 6.49 1.65 5.61 开发利用情况 阳洼村村民饮用 阳洼村、黄家河、 瓷崖沟村民饮用 东沟、刘家沟村民 饮用 未开发 赵家沟村民饮用 瓜地沟村民饮用 瓜地沟村民饮用 4.1.6.3 项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含水层易污染性 本次野外工作中,收集到厂区相邻处水文地质钻孔资料,距本场地仅 350m,因此 58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具有可类比性,并结合周边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对项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描述。 项目场地内含水层岩性为上三叠统延长群瓦窑堡组砂岩、砂泥岩互层,有效厚度约 50m, 平均埋深 26.80m,地下水由南往北流动,略向东倾斜。 瓦窑堡组风化裂隙带下部发育的煤系地层,其顶部岩性主要为泥岩、泥质粉砂岩以 及泥灰岩等,分布连续稳定,可以作为基岩风化壳孔隙裂隙含水层的隔水底板。 为查明项目场地内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收集到相邻厂区 ZK03 抽水试验数据。参数 计算采用潜水非完整井稳定流单孔抽水试验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见表 4.1-3。由计算 结果可见,ZK03 基岩孔隙裂隙含水层渗透系数约为 0.02m/d,影响半径约 91.40m,降 深 45.70m 时,单井实际涌水量约 26.79m3/d。 项目场地 1:1 万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钻孔柱状图详见图 4.1-9~图 4.1-10。 潜水非完整井抽水试验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k  0.366Q LS lg 0.66L r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Q—抽水井涌水量(m3/d); S—抽水井水位下降值(m); L—过滤器长度(m); r—抽水井半径(m)。 表 4.1-3 井编号 井半径 (m) 井深 (m) ZK03 0.18 80.80 潜水非完整井稳定流抽水试验成果表 静水 动水 降深 位 位 (m) (m) (m) 28.70 74.40 45.70 59 涌水量 (m3/d) 过滤器 长度(m) 渗透性数 (m/d) 影响半 径 (m) 26.79 30 0.02 91.40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1-9 ZK03 钻孔柱状图 60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1-10 项目场地水文地质图 (2)包气带渗透性及防污性能特征 根据收集到相邻污油泥厂区(该油泥场位于本项目场地西北 430m,均属于统一水 文地质单元,地层数据类似,因此具有可类比性)钻孔 ZK01、ZK02、ZK03 钻孔柱状 图,项目场地内包气带地层厚度平均 26.80m,包气带岩性为淡黄色黄土及粘土,发育钙 质结核,见棕红色古土壤层,多呈透镜状,延伸不远尖灭。根据项目场地内进行的 1 组 包 气 带 渗 水 试 验 可 知 , 项 目 场 地 内 包 气 带 地 层 垂 向 渗 透 系 数 约 为 0.504m/d , 即 5.83×10-4cm/s,垂向裂隙较为发育,防污性能为“弱”。 项目区渗水试验步骤为:先除去表土,试坑底嵌入一高 20cm、直径 35.75cm 的铁 环(铁环内所圈定面积为 1000cm2),试验开始时,环内水柱保持在 10cm 高度上。注 水水源以秒表计时,人工量杯定量加注的方式,试验一直进行到渗入水量 Q 固定不变时 为止。 试验装置如图 4.1-11 所示,渗水试验历时曲线和计算结果分别见图 4.1-12、表 4.1-4。 61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4.1-11 单环渗水试验示意图 参数计算 根据达西定律,采用下式计算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 K V Q  I I 式中:Q—稳定渗水量(m3/d); V—渗透速度(m/d); ω—渗水面积,即内环面积(m2); I—垂向水力坡度。 图 4.1-12 渗水试验历时曲线 62 延安市宝塔区油气井压裂返排液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4.1-4 内环面积 w (cm2) 1000 试点 项目场地内 渗水试验计算成果表 稳定渗水量 Q (cm3/min) 35 表 4.1-5 分级 强 中 弱 渗透系数 k (cm/s) 5.83×10-4 表层岩性 风积黄土 包气带防污性能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 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0.5m≤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Mb≥1.0m,1.0×10-6cm/s15,01'1 ’也:f,铺” 蛊 lUh 10.21'1 '6.151"1 >15,。” 地「F细篇沓 蛊 组舍地 19.551"1 Xl.2.31"1 X4.51"1 地下铺艇 -1睛” i监 地上精· 蛊 w --- J u .’” 7,01'1 lf6.5Mll5,。” “ 蛊 怕割 11.3问。.Or,x4.5r, 刷, 7,01'1X4,01'1X4,5问 地上籍’ 蛊 青混. '5.01'1 X4.21'1X3.5r, 地上晴唰 应 储备伺 5,01'1X4,21"1X3,51'1 地上苟’ 蛊 在魏监控窒 '5.01'1 X3.01'1 X3.51'1 地上畸’ 蛊 房’t童 5.01"1 X3.01"1 X3.51"1 地上.. ’t 售量且’t 5.01'1 X3.01'1 X3.51"1 地上碍’ 皇 孟========== E圃 说明: 1.1帽献精峭耕. 囔锢” ’“’ 图2.5-1 项目平面布置图 菌素症’那倒挺有限公司 aJ:111骨 设计 审计 回号 日期 比例 备注 附件 5-1 水质监测报告 ιII P口N1 检测结果 (Test Results) Pony Testing International Group 第2 页, 报告编号( Report ID) : VNBKFYGQ41442505 样品名称和编号 (Sample Description and Number) (Test Results) (Test Items) Number) pH 值( 25 ℃〉 , 无量 纲 化学需氧量CCODcr), 2 mg/L 五日生化需氧量 ’λ 3640 氨氮(以N计), , mg/L 5.2 5 ;悬浮物,mg/L 1300 6 总氮,mg/L 38 7 氟化物,mg/L 1.34 8 石油类,mg/L 14. 5 9 粪大肠菌群, MPN/L ND 阴离子表面活性 10 11 剂,mg几 . 挥发盼(以苯盼计〉, mg/L U YMU/们, Q41442505 k田压裂返排液 2.35 2482 C BODs) , mg/L 4 共 5 页(page 2 of 5) 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序号(Serial 3 妇微j富二维码 关注1胃尼测试 f 0.26 0.156 12 总磷,mg/L 5.19 13 高钮酸盐指数, mg/L 327 ND表示未检出。 备注 P口 N\V慧re,,!,..川川我 (;llotl1111: 400-81机5688 叭叭叭.Jll>ll)ICst.cnm 、 ’内工$ 1、 fll�llM扭‘l Q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