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复旦大学获奖名单.pdf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奖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 潘伟杰、郭建、侯健、王蔚、史大晓、涂云新 实践 特等奖 卓越为公:政治学高峰学科育人模式的探索与 陈周旺、陈志敏、郑宇、郑磊、郑长忠、 实践 扶松茂、沈逸、李辉、张骥、方明 特等奖 基于健康中国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 汪玲、桂永浩、钱睿哲、吴海鸣、金力、 实践 葛均波、袁正宏、陆昉、包江波、尤小芳 特等奖 面向学习需求和质量提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刘承功、徐蓉、顾钰民、肖巍、杜艳华、 课改革探索 高国希、刘学礼、张济琳、王涛、张奇峰 特等奖 二十年磨一剑—以古代语言文字为基础的世界 黄洋、张巍、吴晓群、夏洞奇、欧阳晓莉、 古代文明课程体系建设 刘震、郑方磊、王忠孝、冼若冰 特等奖 有根、有魂、有效——创建中国特色的大学通 许宁生、秦绍德、蔡达峰、孙向晨、吴晓明、徐 识教育体系 雷、王德峰、彭裕文、徐瑾、徐珂 特等奖 复旦大学科学选拔创新人才的十年探索 丁光宏、郑方贤、徐宏波、王阳、朱晓超、 宋可即、游畅、何鑫、黄晓平、陈昶安 一等奖 为培养一流数学专业人才 创新本科教学模式的 楼红卫、应坚刚、姚一隽、王志强、杨翎 探索与实践 一等奖 创新驱动,开启新形势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 吕景林、乐永康、冀敏、魏心源、白翠琴、 演示实验教学新模式 岑剡、李爱萍 一等奖 白彤东、才清华、张子立、Benoit Vermander 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哲学全球化——复 、李天纲、刘宇光、陈佳、Eberhard Guhe、 旦大学中国哲学英文硕士项目 于明志、徐波 一等奖 大气化学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探索-中 陈建民、杨新、张士成 欧大气化学研修班教学实践 一等奖 我国量化交易高级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陈学彬、张金清、刘庆富、蒋祥林、宋军 一等奖 创新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构筑多功能示范基地 钱睿哲、汤其群、左伋、程训佳、严钰锋、 刘晔、刘雯、梁进、邵红霞、陆超 一等奖 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何纳、汪玲、何更生、陈文、葛慧、姜庆五、周 志俊、陈兆君、谢静波、包江波 一等奖 基于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的创新与 胡雁、汪玲、王君俏、包江波、夏海鸥、 实践 卢洪洲、梁燕、徐建鸣、蒋红、陈文 一等奖 以遗传学科学思想为核心,三维一体的遗传学 吴燕华、乔守怡、皮妍、林娟、卢大儒、郭滨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等奖 建构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国希、张奇峰、徐蓉、陈果、张会峰、 解疑释惑价值引领的创新探索 张晓燕、董雅华、潘伟杰、王贤卿、王艳 一等奖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生英语能力培养质量标准 季佩英、徐雷、范劲松、范烨、周向峰、吴晶、 与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宋梅、肖英、景志剑 一等奖 立德、立学、立能:教师教学发展的创新与实 陆昉、王颖、丁妍、蒋玉龙、范慧慧、曾勇、乔 践 守怡、张成洪、张双利、程能能 一等奖 章武生、王志强、杜宇、杨严炎、熊浩、 张永彬、班天可、金绍奇、成谦、丁朋超 一等奖 对分课堂:促进主动学习、变革传统课堂的本 张学新、刘明秋、陈侃、陈瑞丰、何玲、 土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张榉文、何坚、高山川、杨锦绵 一等奖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技术大类本科数学课 阚海斌、赵一鸣、谢锡麟、张巍、张建国、 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章忠志、孙未未、吴永辉、倪卫明、冯辉 一等奖 推进“一带一路”政策沟通的探索:中国与比 敬乂嘉、张平、Evan Berman、Graham 较公共管理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 Hassall 一等奖 强化医学人文,构建新时期医学职业素养教育 阎作勤、高虹、杨震、陈华、石虹、钱睿哲、黄 体系 一沁、白浩鸣、郑玉英、祝墡珠 一等奖 贴近审判的司法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奖项 夯实基础,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基础医学主 汤其群、钱睿哲、程训佳、左伋、刘晔 干课程体系建设 一等奖 面向移动互联时代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体 张涛甫、张殿元、朱佳、陈良飞、陆柳、陈建云 系创新 、廖圣清、章平、顾铮、杨敏 一等奖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的 陈思和、郜元宝、张新颖、段怀清、栾梅健、张 建构 业松、倪伟、金理 一等奖 信号类课程教学新体系在卓越信息人才培养中 汪源源、迟楠、吴晓峰、易婷、郭翌、陈赟、周 的探索与实践 小林、曾晓洋、杨涛、胡蝶 一等奖 以临床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循证医学教学体系的 王吉耀、施鹏、王小钦、陈世耀、朱畴文、 创建和实践 王艺、张博恒、刘天舒、姜林娣、白浩鸣 一等奖 推进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数字化建设:教学共享与 刘雯、杨玲、左伋、陈莉、朱顺、郭锋、 实践 王勇波、David Saffen 一等奖 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二等奖 谢启鸿、朱胜林、姚慕生 基于国家重大需求的优秀儿科医学人才培养体 黄国英、周文浩、徐虹、陈超、吴静燕 系的创新与实践 二等奖 多层次“中国通史”教学体系的构建 章清、戴鞍钢、金光耀、张海英、余蔚 二等奖 国际合作与冲突解决的多学科教学体系建设 梁咏、秦倩、卢华、叶波、卢强 二等奖 体验、参与、探究、个性化教与学的探索--研 讨型大学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陈建强、孔斌、魏琳、张振、王震 二等奖 全程任务驱动式原位翻转课堂的大学教学实践 蒋玉龙、秦波涛 二等奖 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中通识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 戴开宇、郑骁庆、李景涛、徐迎晓 践 二等奖 数字时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在《改 吕红、林娟、余垚、刘明秋、刘建平 变生活的生物技术》中的实践 二等奖 立足“卓越医师”的专科医生培养模式探索与 郑玉英、汪玲、余情、陈旻敏、白浩鸣 创新 二等奖 老年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俞卓伟、保志军、王姣锋、张艳、黄一沁 二等奖 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侯爱君、蔡卫民、马国、吕迁洲、钟明康 二等奖 教学与科研创新思维培养的四问法 郑耿锋 二等奖 言语听觉科学系列课程建设 陈忠敏、李华伟、蒋家琪、龚群虎、平悦铃 二等奖 基于学科内容的大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培养模式 范烨、季佩英、蔡基刚、王建伟、曾建彬 的构建和创新 二等奖 以培养应用型口译人才为导向的本科阶段同传 管玉华、王炎强、冯超 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二等奖 基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大学微电影 许肖潇、龚金平 系列课程建设与改革 二等奖 “七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 二等奖 姚凯、胡君辰、包季鸣、孙金云、李思志 《中国人口与发展》全英语课程建设——多学 沈可、王丰、彭希哲 科交叉与国际化视野并重 二等奖 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七性”案例教学法的 杨振国、蒋益明、胡新华、张群、胡林峰 内涵、特点与实践 二等奖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奖项 旅游管理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模 郭英之、沈祖祥、后智钢、翁瑾、沈涵 式与应用创新研究 二等奖 强化妇产专科特色人文教育与临床胜任力,构 徐丛剑、鹿欣、张菲菲、李大金、李笑天 建新型妇产科学教学体系 二等奖 《医学免疫学》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实践 储以微、陆青、何睿、高波、张伟娟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