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文库(kunmingchi.com)你想要的内容这里独有!

优抚医院残疾军人常见护理风险防控规范

Emotiona°19 页 800.824 KB下载文档
优抚医院残疾军人常见护理风险防控规范优抚医院残疾军人常见护理风险防控规范优抚医院残疾军人常见护理风险防控规范优抚医院残疾军人常见护理风险防控规范优抚医院残疾军人常见护理风险防控规范
当前文档共19页 下载后继续阅读

优抚医院残疾军人常见护理风险防控规范

ICS 03.080.99 CCS A 12 重 DB50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0/T 1194—2021 优抚医院残疾军人常见护理风险防控规范 文稿版次选择 2021 - 12 - 30 发布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4 - 01 实施 发 布 DB50/T 1194—2021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1 5 常见护理风险防控......................................................................................................................................... 2 附录 A (资料性) 跌倒风险评估表..........................................................................................................11 附录 B (资料性) 压疮评估表..................................................................................................................12 附录 C (资料性) 洼田饮水试验..............................................................................................................13 附录 D (资料性)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表................................................................................................. 14 附录 E (资料性) 烫伤风险评估表..........................................................................................................15 I DB50/T 1194—2021 前 言 本文件依据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编写。 请注意本文件的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出、归口并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革命伤残军人康复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革、张旭东、金红明、李政、李卓翰、朱永红、唐盛怡、程亮、罗悦、张珊、 邓旖、蒋珺、代元、廖永伟、朱珠。 II DB50/T 1194—2021 优抚医院残疾军人常见护理风险防控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优抚医院残疾军人常见护理风险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和常见护理风险防控。 本文件适用于优抚医院集中供养残疾军人常见护理风险的防控,光荣院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 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WS/T 431 护理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静脉炎 phlebitis 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 3.2 药物中毒 drug poisoning 用药剂量超过极量而引起的中毒。 注:误服或服药过量以及药物滥用均可引起药物中毒。 4 一般要求 4.1 根据 GB/T 24353 规定,通过明确优抚医院的内外部环境信息,运用系统方法和工具识别、分析、 评价和应对潜在风险,帮助优抚医院和服务人员有效管理残疾军人常见护理服务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 险,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4.2 应执行 WS/T 431 规定,确定残疾军人需要照护的程度,按实施要求提供护理。 4.3 实时跟踪内外部风险环境的变化,及时监督和检查残疾军人常见护理活动风险管理流程的运行状 况,以确保风险应对计划的有效执行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持 续改进。 4.4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调整查房频次,对风险程度高残疾军人做到床旁交接班。 4.5 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告知残疾军人或家属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良后果及应对措施。 1 DB50/T 1194—2021 4.6 4.7 5 发生不良事件应按规定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 应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应有分析报告、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 常见护理风险防控 5.1 跌倒 5.1.1 风险评估 参照附录 A 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分析。 5.1.2 预防措施 5.1.2.1 5.1.2.2 5.1.2.3 5.1.2.4 5.1.2.5 5.1.2.6 5.1.2.7 5.1.3 应在床边、就餐区、卫生间、盥洗间等跌倒高危区域及腕带上放置防跌倒警示标识。 应将日常用物、呼叫铃放在方便取用位置。 使用带轮子的床、轮椅等辅助器具,静态时应锁定轮锁,转运时应使用安全带或护栏。 应减少跌倒风险的因素,协助残疾军人开展但不限于肌力、平衡及步态等功能训练。 跌倒中风险人群应告知残疾军人离床活动时有他人陪同。 跌倒高风险人群应有专人 24 h 看护,保持残疾军人在照护者的视线范围内。 跌倒高风险人群应每班床旁交接跌倒风险因素及跌倒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特定预防措施 5.1.3.1 5.1.3.1.1 5.1.3.1.2 5.1.3.1.3 5.1.3.1.4 5.1.3.1.5 5.1.3.2 5.1.3.2.1 5.1.3.2.2 5.1.3.2.3 5.1.3.2.4 5.1.3.3 5.1.3.3.1 5.1.3.3.2 5.1.3.3.3 5.1.3.3.4 5.1.3.4 5.1.3.4.1 2 头晕、眩晕 将头晕、眩晕引起跌倒的可能性提前告知残疾军人和照护者。 鼓励残疾军人或照护者记录头晕、眩晕病史日记。 评估头晕及眩晕感受、诱发因素、持续时间和强度、性质、相关症状、缓解方法。 指导残疾军人头晕及眩晕时及时蹲下或扶靠牢固稳定物体。 鼓励残疾军人和照护者参加由康复医师实施的前庭疗法。 视力障碍 若有不同用途的两副以上眼镜,应贴上相应的标签。 指导因视力减弱曾有跌倒史或跌倒风险的残疾军人使用单光眼镜。 护理偏盲残疾军人时,应站在盲侧,并通过声音等增强残疾军人对空间、位置的感知。 发现残疾军人存在尚未诊断的视力问题时,应报告医师。 肌力、平衡及步态异常 观察和询问残疾军人在行走或平衡方面遇到的问题。 鼓励残疾军人参加由康复医师制订的肌力、平衡及步态训练计划,并督促实施。 指导残疾军人正确使用助行器等保护性器具。 对严重骨质疏松、髋关节骨折的残疾军人,应协助佩戴髋部保护器。 体位性低血压 指导残疾军人体位转换时速度缓慢,避免弯腰后突然站起,减少弯腰动作及弯腰程度。 DB50/T 1194—2021 5.1.3.4.2 指导残疾军人卧位转为站位时,遵循“三部曲”,即平躺 30 s、坐起 30 s、站立 30 s 再 行走。 5.1.3.4.3 指导残疾军人睡眠时抬高床头 10 °~30 °,以舒适为宜。 5.1.3.4.4 指导残疾军人淋浴时水温以 38 ℃~45 ℃为宜。 5.1.3.4.5 对残疾军人有计划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站立时可行间歇踮脚尖或双下肢交替负重训练。 5.1.3.4.6 协助下肢静脉曲张或静脉回流差的残疾军人穿弹力袜、紧身裤或使用绷带等。 5.1.3.4.7 指导残疾军人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或残疾军人体位改变、外出行走出现头晕、肢体无 力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近坐下或搀扶平躺休息;指导陪同人员按摩四肢并立即呼救。 5.1.4 处置措施 发生跌倒,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并按如下处理: ——应移除周围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的物品; ——询问残疾军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 ——查询有无头痛、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情况; ——查询有无肢体疼痛、畸形、关节异常、肢体位置异常等提示骨折情形; ——查询有无腰、背部疼痛,双腿活动或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损害情形; ——有外伤、出血的,立即选择适宜物品按压止血或包扎; ——有呕吐的,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有抽搐的,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齿间垫硬物,防止舌咬 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 ——呼吸、心跳停止的,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需搬动的,应保证平稳、平卧; ——当医护人员到达后将以上情况告知医护人员,协助医护人员做出准确判断,采取正确的处置方 式。 5.2 坠床 5.2.1 风险评估分析 参照表 1 进行坠床风险评估、分析。 表1 坠床风险评估分析表 评价因素 风险判定 生理因素 视力障碍、眩晕、部分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和自控体位能力下降等 既往史 有坠床史、患有心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氏病等 精神因素 存在谵妄、恐惧、躁动、精神沮丧、焦虑、抑郁等症状 药物因素 应用安眠药、抗精神疾病药等 环境因素 床、平车未使用护栏、未采取固定措施 认知因素 残疾军人或照顾者对坠床认知不足或无认知 5.2.2 5.2.2.1 5.2.2.2 预防措施 应对坠床的危险因素、不良后果、服药依从性等健康教育。 应将呼叫器及常用物品放在易取处。 3 DB50/T 1194—2021 5.2.2.3 应告知残疾军人遵医嘱服药及服用药物后的注意事项,协助医护人员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 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5.2.2.4 应告知平车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 5.2.2.5 转运残疾军人使用平车等辅助器具时,应使用护栏和制动装置。移动残疾军人时,应采用正 确的搬运方法。 5.2.2.6 残疾军人卧床时,应固定床档,电动床床面应保持最低位,使用后应及时复位。 5.2.2.7 应增加巡查房次数。 5.2.2.8 应协助日常照护服务,必要时应有专人照护。 5.2.2.9 根据需要,使用约束带等保护性约束。 5.2.3 处置措施 5.2.3.1 残疾军人发生坠床,及时给予处置(参照 5.1.4 执行)。 5.2.3.2 使用约束带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5.2.3.3 掌握正确的约束方法(约束带下垫衬垫,松紧适宜,其松紧度以能伸入 1-2 手指为宜,每 15 min~30 min 观察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活动度及感觉)。 5.2.3.4 定时松解(每 2 h 松解一次),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 5.2.3.5 记录使用约束带的原因、时间、每次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约束的时间。 5.2.3.6 定期对残疾军人身体进行评估,避免不必要的约束。 5.3 压疮 5.3.1 风险评估分析 参照附录 B 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分析。 5.3.2 预防措施 5.3.2.1 告知残疾军人压疮的危险因素、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 5.3.2.2 应保持残疾军人床单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 5.3.2.3 改善残疾军人营养状况,每月测量体重一次,可计算体脂指数;如营养不良应每周测量体重 一次,根据体脂指数合理搭配膳食。 5.3.2.4 鼓励残疾军人自动翻身,不能自动翻身时,协助每 2 h 翻身一次,必要时增加翻身频次,可 使用气垫床或在骨隆突处使用防护垫及预防压疮贴膜。 5.3.2.5 变换体位时,宜采用提单式方法、双人及以上人员搬运法,避免拖、拉、拽、坠等动作。 5.3.2.6 观察残疾军人受压皮肤情况,协助进行肢体肌肉按摩和关节被动运动,不得按摩局部压红皮 肤。 5.3.2.7 保持残疾军人会阴及肛周清洁干燥;出汗较多、大小便失禁时,及时更换潮湿被服。 5.3.2.8 使用面罩、夹板、石膏等治疗的残疾军人,应对局部皮肤进行观察和防护,使用便盆时不得 拖、拉、拽等。 5.3.2.9 发现残疾军人出现压疮,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一步处理。 5.3.3 处置措施 参照表2进行压疮处置。 4 DB50/T 1194—2021 表2 压疮分期 压疮处置措施 临床表现 护理 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或受湿刺激后,出现红 1.完全减压;2.加强营养;3.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过度 I(淤血红 肿、热痛或麻木,有的无肿热反应。此期皮 受压;4.避免摩擦、潮湿和排泄物刺激,保持皮肤干燥;5. 润期) 肤完整性未被破坏,为可逆性改变,及时去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采用湿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方法 除病因可阻止压疮的发展 II(炎性 皮肤表皮层、真皮层或者两层发生损伤或坏 1.完全减压;2.加强营养;3.勤翻身、保持局部干燥;4. 死;受压表面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皮 保护皮肤,预防感染 肤因水肿而变薄,表皮有水疱形成,此时极 浸润期) 易破溃,破溃后可显露出潮湿创面,残疾军 人有疼痛感 III(浅度 全层皮肤破坏,可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 1.完全减压;2.加强营养;3.勤翻身;4.保持局部清洁、干 表皮水泡逐渐扩大,水泡破溃后,可显露潮 燥;5.有感染者告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置 湿红润的疮面,有黄色渗液流出;感染后表 溃疡期) 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 成,疼痛加剧 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可向 1.完全减压;2.加强营养;3.勤翻身;4.保持创面清洁;5. IV(坏死 周边及深部扩展,可深达骨面。坏死组织发 有感染者告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置 溃疡期) 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严重者细菌 侵入易引起败血症,造成全身感染 5.4 误吸 5.4.1 风险评估分析 参照表 3 及附录 C 进行误吸风险评估、分析。 表3 误吸风险评估分析表 风险因素 生理因素 风险分析 吞咽功能异常(按照洼田饮水评估量表) 、咽反射减弱等 有一次及以上误吸史;患有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病、慢性阻塞性肺部 既往病史 疾病、返流性食管炎等 医源性因素 人工气道的建立;大量镇静药应用;管饲喂食等 残疾军人或照护者的认知 对误吸认知不足或无认知 5.4.2 预防措施 5.4.2.1 5.4.2.1.1 5.4.2.1.2 5.4.2.1.3 5.4.2.1.4 5.4.2.1.5 进餐护理 告知残疾军人和照护者误吸的危险因素、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 协助残疾军人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餐,特殊时,可采取侧卧位。 进餐时保持安静,进餐速度不宜过快,出现呛咳立即停止。 进餐后保持原体位 20 min 以上。 食物应以松软为主,不宜过硬或过稀,特别关注老年、精神异常、卧床的残疾军人。 5 DB50/T 1194—2021 5.4.2.1.6 5.4.2.1.7 5.4.2.2 出现一侧舌肌瘫痪、失语不能够吞咽的残疾军人,照护者协助进餐。 不能经口进食及意识障碍者,遵医嘱管饲喂食。 管饲护理 5.4.2.2.1 管饲喂食物前,应给残疾军人翻身、吸痰,无禁忌症时床头抬高大于 30 º,喂食后 30 min 内不宜吸痰、翻身、降低床头。 5.4.2.2.2 喂食物时饮食入量应从少到多,速度不宜过快,顿服前后温水冲管。 5.4.2.2.3 喂食物前应确定胃管在胃内,是否存在反流,观察胃潴留量、颜色、性质,记录并交班。 5.4.2.2.4 胃潴留量大于 200 mL,遵医嘱暂停管饲喂食。 5.4.2.2.5 持续管饲喂食的残疾军人,翻身、吸痰时应暂停营养液滴注。 5.4.3 处置措施 5.4.3.1 食物量少,发生轻度的哽噎,暂停进食,并适量饮水。 5.4.3.2 发生突发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情况时,停止进食,按海姆立克急救法(腹部冲 击法)处理,并通知医护人员。 5.4.3.3 迅速用手指或筷子、汤匙清除残疾军人咽部异物,并指导或协助残疾军人置于头低位,用拍 背和刺激咳嗽的方法,就地抢救,疏通呼吸道。 5.4.3.4 紧急的情况下可按压上腹部使胃内压上升,促使食物逆行,迫使食团排出,或握拳放于残疾 军人的剑突下向膈肌方向用力冲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气道的异物咯出。冠心病和高龄 残疾军人不应用此种方法。 5.5 窒息 5.5.1 风险评估分析 参照表 4 进行窒息风险评估、分析。 表4 窒息风险评估分析表 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 误吸 见表 3 痰液粘稠情况 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气管内异物 食物、药物、呕吐物、痰液吸入气管堵塞气道,引起呼吸困难 过敏史 发生过严重的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5.5.2 5.5.2.1 5.5.2.2 5.5.2.3 生。 5.5.2.4 5.5.3 5.5.3.1 5.5.3.2 6 预防措施 告知残疾军人窒息风险因素、不良后果、窒息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进餐按进餐护理(5.4.2.1.)规定,管饲喂食按管饲护理(5.4.2.2)规定。 给残疾军人服用药物或静脉用药时,观察药物反应,有无喉头水肿等症状,如有异常报告医 有窒息风险者宜床旁备好负压吸引装置。 处置措施 卧床残疾军人出现呕吐,将其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 戴手套,用手或筷子、汤匙等,清除口腔及咽喉部的痰液或异物。 DB50/T 1194—2021 5.5.3.3 叩背排痰,用空心掌,在背部由下至上,由两侧向中间(脊柱)用力叩击,与残疾军人的咳 嗽频率一致。 5.5.3.4 对痰液粘稠或不能自行咳痰的,应定时翻身、叩背,遵医嘱吸痰、雾化吸入等处理。 5.5.3.5 痰液或异物堵塞严重时,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处置。 5.5.3.6 发生窒息的,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5.6 管路滑脱 5.6.1 风险评估分析 参照附录 D 进行管路滑脱风险评估、分析。 5.6.2 预防措施 5.6.2.1 告知残疾军人和照护者管路滑脱的危险因素、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 5.6.2.2 协助残疾军人翻身、排便、转运时,应妥善保护管路,防止牵拉。 5.6.2.3 查看管路固定情况,标识明确,做好交接记录。 5.6.2.4 检查置管长度、管路衔接处有无松动及液体外渗。 5.6.2.5 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性及引流液的颜色、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6.2.6 管路扭曲、移位、堵塞、受压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5.6.2.7 残疾军人出现谵妄、烦躁不安、不合作时,应专人陪护,经家属或监护人同意并签署保护性 约束知情同意书后,给予保护性约束。 5.6.3 处置措施 5.6.3.1 5.6.3.2 5.7 管路滑脱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处置。 密切观察残疾军人的生命体征和其他症状,做好护理记录和报告。 烫伤 5.7.1 风险评估分析 参照附录 E 进行烫伤风险评估、分析。 5.7.2 预防措施 5.7.2.1 5.7.2.2 5.7.2.3 5.7.2.4 5.7.2.5 5.7.2.6 5.7.2.7 5.7.2.8 5.7.2.9 5.7.2.10 5.7.3 5.7.3.1 告知残疾军人和照护者烫伤的危险因素、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 协助残疾军人沐浴时,水温宜控制在 38 ℃~45 ℃。 暖水瓶应用固定架放置。 使用热水袋,水温应低于 50 ℃,拧紧盖子,用布或毛巾包裹,不直接接触皮肤。 使用各种热物理治疗仪器时,按说明书要求,保持安全有效距离。 药物热疗时,观察皮肤颜色并经常询问其感受。 就寢前应关闭电热毯。 流食温度应控制在 38 ℃~40 ℃。 灌肠液温度控制 39 ℃~41 ℃。 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病、脑卒中、行走不便、卧床等残疾军人,应专人照护。 处置措施 烫伤发生后,立即将残疾军人脱离热源,转移到安全环境,冷水冲洗或冰敷烫伤处等处置。 7 DB50/T 1194—2021 5.7.3.2 5.7.3.3 5.8 通知医护人员,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根据医嘱进行处理和治疗。 密切观察,防止感染,做好护理记录和报告。 静脉炎 5.8.1 风险评估分析 按表 5 进行静脉炎风险评估、分析。 表5 静脉炎风险评估分析表 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 生理因素 血管老化 药物因素 药物刺激,如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 E1、果糖二磷酸腺苷以及大分子药物等导致药物性静脉炎发生 机械刺激 长期静脉输液或静脉留置针 5.8.2 预防措施 5.8.2.1 5.8.2.2 5.8.3 输液治疗时,照护者应增加查房频次。 输液过程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疼痛、药物反应。 处置措施 5.8.3.1 发现静脉炎,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5.8.3.2 协助残疾军人抬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嘱咐残疾军人不按压炎症部位,防止栓子脱落而形 成栓塞。 5.8.3.3 根据医嘱协助医护人员采取冷敷法、药物外敷、理疗等方法进行处理。 5.9 沟通交流风险 5.9.1 风险评估分析 参照表 6 进行沟通交流风险评估、分析。 表6 沟通交流风险评估分析表 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 生理因素 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认知力下降等 心理因素 偏执、猜疑、抑郁、自我为中心等 家庭因素 家属过度干预生活照护或医疗护理 适应性因素 新入住、人际交往状态异常等 工作人员因素 5.9.2 5.9.2.1 5.9.2.2 5.9.2.3 5.9.2.4 8 忽略或不了解残疾军人的心理感受、文化背景和身体状况,在沟通时使用不恰当的肢体语言或 文字语言,照护者责任心不强等 预防措施 环境安静适宜,外界干扰低。 提前了解残疾军人的基本情况及注意事项,准备沟通用具(纸、笔等)。 仪容仪表干净整洁,言谈举止热情、随和。 残疾军人新入院时,照护者应进行自我介绍,告知安全注意事项,指导使用相关的设备设施。 DB50/T 1194—2021 5.9.2.5 5.9.2.6 5.9.2.7 5.9.2.8 5.9.2.9 5.9.3 与听力障碍残疾军人交流,应多运用肢体语言、纸、笔等辅助,必要时请手语翻译。 与视力障碍残疾军人交流应描述详细,放慢语速,避免或减少非语言信息。 沟通交流时,应专注、仔细倾听,鼓励残疾军人表达。 运用同理心,支持理解残疾军人,并进行正确引导。 沟通交流结束前进行总结性问话,确保无遗漏。 处置措施 5.9.3.1 5.9.3.2 5.9.3.3 5.10 服务转介,寻求更有经验的同事或上级提供服务。 情境转移,终止本次沟通交流,换个时间环境,重新开始。 充分了解残疾军人身心变化,提供比预期更优质服务。 药物中毒 5.10.1 风险评估分析 参照表 7 进行药物中毒风险评估、分析。 表 7 药物中毒风险评估分析表 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 生理因素 药物耐受性下降、视力低下、听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等 心理因素 偏执、猜疑、抑郁、自我为中心、自杀倾向等 认知不足 自身重视不够、遵医嘱行为不强等 家庭因素 家属照护不当 5.10.2 预防措施 5.10.2.1 了解残疾军人的过敏史。 5.10.2.2 指导残疾军人遵医嘱服用药物。 5.10.2.3 告知残疾军人及照护者药物中毒的危险因素、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 5.10.2.4 协助医护人员执行“三查八对”。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 注射、处置后查。八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 5.10.2.5 用醒目标志将药品进行区分,分类放置,并按有效期的先后顺序排列,先领先用,及时处理 过期药品。 5.10.2.6 使用毒麻、镇静、抗精神病类药品,应由护士和照护者双人共同执行并签名。 5.10.2.7 做好巡查、用药、沟通等相关记录。 5.10.3 处置措施 发现有药物中毒时,判断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意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的分泌物, 使其头部后仰,把中毒人员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并立即通知医生、上级领导,同时根据中毒状况, 作如下处理: ——及时终止接触药物; ——口服的及时清除口腔残留药物; ——因呼吸道吸入而中毒的,应将中毒人员挪动到通风良好的环境,必要时吸入氧气; ——经皮肤或黏膜接触中毒的,应及时去除污染衣物,用清水彻底清洗体表以及皮肤等,不应使用 热水冲洗,不应擦洗; 9 DB50/T 1194—2021 ——对意识清楚的,询问其中毒途径,了解中毒种类,引导说出中毒的原因、时间,安慰病人,做 好心理护理; ——对意识不清楚的,应向家属或知情人了解中毒途径、种类和时间,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医生到场后,照护者应及时告知残疾军人中毒情况。 10 DB50/T 1194—2021 AA 附 录 A (资料性) 跌倒风险评估表 表A.1给出了跌倒风险评估表。 表 A.1 跌倒风险评估表 项目 跌倒史 超过一个疾病诊断 使用助行器具 静脉输液 步态 精神状态 评分标准 分值 无 0 有 25 无 0 有 15 没有需要/卧床休息/坐轮椅/护士帮助 0 拐杖/手杖/助行器 15 依扶家具 30 否 0 是 20 正常/卧床休息/轮椅 0 虚弱 10 受损 20 正确评估自我能力 0 高估/忘记限制 15 注:小于 25 分为跌倒低风险,25〜45 分为跌倒中风险,大于 45 分为跌倒高风险 11 DB50/T 1194—2021 BB 附 录 B (资料性) 压疮评估表 表B.1给出了压疮评估表。 表 B.1 压疮评估表 评估内容 感知能力 活动能力 移动能力 分 1 非常受限 对疼痛刺激有反应,但不能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呻吟、烦躁不安表示 2 轻度受限 对指令性语言有反应,但不能总是用语言表达不适,或部分肢体感受疼 痛能力或不适能力受损 3 对指令性语言有反应,无感受受损 4 持续潮湿 每次移动或翻动时总是看到皮肤被分泌物、尿液渍湿 1 非常潮湿 床单由于频繁受潮至少毎班更换一次 2 偶尔潮湿 皮肤偶尔潮湿,床单约每日更换一次 3 罕见潮湿 皮肤通常是干的,床单按常规时间更换 4 卧床不起 被限制在床上 1 能坐轮椅 不能步行活动,必须借助椅子或轮椅活动 2 扶助行走 白天偶尔步行,但距离非常短 3 活动自如 能自主活动,经常步行 4 完全受限 在他人帮助下方能改变体位 1 重度受限 偶尔能轻微改变身体或四肢的位置,但不能独立改变体位 2 轻度受限 轻微改变身体或四肢位置,可经常移动且独立进行 3 不受限 可独立进行随意体位的改变 4 非常差 从未吃过完整一餐,或禁食和(或)进无渣流质饮食 1 每餐很少吃完,偶尔加餐或少食或管饲饮食 2 一般 良好 存在问题 摩擦力切力 值 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可能不足 营养摄取能力 得 完全受限 无损害 潮湿度 分 潜在问题 不存在问题 每餐大部分能吃完,但会常常加餐;不能经口进食,能通过鼻饲或静脉 营养补充大部分营养需求 三餐基本正常 3 4 需要协助才能移动,移动时,皮肤与床单表面没有完全托起,坐床上或 椅子上经常会向下滑动 1 很费力地移动,大部分时间能保持良好的体位,偶尔有向下滑动 2 在床上或椅子上能够独立移动,并保持良好的体位 3 评估分值 注:评估分值最高 23 分,最低 6 分。评估分值越低压疮风险越高,评估分值≤9 分为极高危风险,10 分〜12 分为高 危风险,13 分〜14 分为中度髙危风险,15 分〜18 分为低度高危风险。低度高危风险,宜每周评估 1 次;风险越高, 评估周期越短 12 DB50/T 1194—2021 CC 附 录 C (资料性) 洼田饮水试验 表 C.1 给出了洼田饮水试验评估表。 表 C.1 洼田饮水试验评估表 分级 年 Ⅰ Ⅱ 可一次喝完,无噎呛 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 Ⅲ Ⅳ Ⅴ 能一次喝完,但有噎呛 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常常噎呛,难以全部喝完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判断标准:正常:Ⅰ级,5 秒内完成;可疑:Ⅰ级,5 秒以上完成;Ⅱ级异常:Ⅲ、Ⅳ、Ⅴ级 13 DB50/T 1194—2021 DD 附 录 D (资料性)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表 表 D.1 给出了管路滑脱风险评估表。 表 D.1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表 项目 评估日期及时间 分值 70 岁以下 1 70 岁以上 2 昏迷 1 嗜睡 2 躁动 3 焦虑 2 恐惧 2 躁动 3 术后 3 天内 3 行动不稳 2 偏瘫 2 使用助行器 2 不能自主活动 1 胃管 3 营养管 3 管路 尿管 1 种类 胸管 3 术区引流管 3 中心静脉管 2 可耐受 1 难以耐受 3 一般,能理解 1 差,不配合 3 年龄 意识 精神 活动 疼痛 沟通 评 分 50 注:管路滑脱危险度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Ⅰ度评分<8 分,有发生管路滑脱的可能;Ⅱ度评分为 8~12 分,容易发 生管路滑脱;Ⅲ度评分>12 分,随时会发生管路滑脱 E 14 DB50/T 1194—2021 FE 附 录 E (资料性) 烫伤风险评估表 表 E.1 给出了烫伤风险评估表。 表 E.1 烫伤评估项目 分值 年龄大于 70 岁 1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 2 偏瘫、截瘫、皮肤感觉障碍等 2 生活不能自理 1 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 1 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 1 不合作 2 烫伤风险评估表 评估日期 注:烫伤风险评估 3~4 分,低风险,需每月评估一次;烫伤风险评估 5~7 分为中度风险,需每周评估 1 次;烫伤风险 评估 8~10 分为重度风险,需每 3 天评估 1 次 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