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中心城区街道空间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pdf
街道空间 曲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年11月 目 录 CONTENTS 第一章 总则 1.1 编制背景 1.2 应用指南 1.3 街道空间分类 1.4 设计原则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1 快速路 2.2 交通性主干道 2.3 生活性主干道 2.4 交通性次干道 2.5 生活性次干道 2.6 支路 2.7 交叉口 第一章 总则 1.1 编制背景 n 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对街道建设提出 新的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城 市建设的要求。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空间,与人 民生活密切相关。高质量的街道空间是满足人民群众 美好生活的外部公共空间载体。 n 打造安全、舒适、绿色的城市街道形象 通过合理引导街道空间内各类功能及景观要素的 安排,打造功能有序、充满活力、景观和谐、生态韧 性的街道空间。 n 规范街道空间设计、建设 形成指导曲靖市中心城区街道空间科学合理设计 的参考及建设管控的依据。 第一章 总则 1.2 应用指南 n 适用范围 曲靖市中心城区范围(包含麒麟区、马龙区、沾 益区、经开区中心城区范围)街道空间的规划设计及 实施管理。 本导则重点针对街道空间(U形空间)内四类空 间要素的核心内容进行引导,保障街道空间的基本功 能、形象要求,各类要素的细化要求由相关导则具体 引导。 第一章 总则 1.3 街道空间 分类 交通性道路 快速路 道路功能 交通性主干道 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主干道 空间分类 快速路 道路等级 主干道 交通性次干道 生活性次干道 次干道 支路 支路 空间特征: 快速路——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 交通性主干道——全市性道路,承担城市各主要分区之间的通过性交通。 生活性主干道——全市性道路,承担全市及各区生活服务功能。 交通性次干道——地区性道路,承担区内集散性交通。 生活性次干道——地区性道路,承担区内生活服务功能。 支路——承担城市最基层交通。 第一章 总则 1.4 设计原则 n 以人为本,慢行优先 n 合理定位,完善功能 n 整体设计,优化空间 第二章 分类控制 n 控制内容 2.1 快速路 规定性指标 控制内容 尺度感 不控制 .. 指导性指标 控制要求 备注 街道高宽比(D/H) .. .. 沿街建筑高度 .. .. 沿街建筑退线 退绿线不小于5m并符合 《曲靖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 连续性 贴线率 建筑底 部 快 速 路 界 面 景 观 设 计 导 则 首层檐口高度 人行空 间 舒适性 绿 化 及 设 施 .. .. .. 设施带 应宽1.25m-2m,应设置行 道树、路灯、公交站、垃圾 布局见设施带示意图 箱。 人行通道 宽度不小于2.5m,还应设 置盲道并符合无障碍交通的 应保障人行通道顺畅 要求。 绿化带 按绿线规范要求。 建筑退线空间 停车及 隔离设 施 贴线率不大于50% 绿化应以灌木和乔木共同组成 可用于绿化或铺装。应以明 景观由绿化、铺装、围墙等元素 确景观元素表达地块的边界, 组成 以分隔私人与公共空间。 行道树间距 6-20m 绿化种植高度 乔木为10-15m,灌木为 0.6-1.2m 绿化形式应参照相关设计导则 路灯间距 30-50m 路灯高度 18m-30m 公交站间距 普通公交站间距为500800m, 公交站等侯区内应至少有一个废 快速公交站间距为1500m物箱 2000m 垃圾箱间距 400m-500m 报刊亭 有 休闲座椅 无 无障碍设施 有 .. 路边停车 禁止停车 .. 隔离设施 设置中央分隔带和快慢分隔 分隔带 宜采用绿化隔离形式 带 第二章 分类控制 n 横断面及平面示意图 2.1 快速路 ≥2.5 人 行 道 1.25-2 设 绿 施 化 带 带 辅 道 侧 分 绿 带 车 行 道 中 分 绿 带 车 行 道 侧 分 绿 带 1.25-2 ≥2.5 辅 道 绿 设 化 施 带 带 人 行 道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1 快速路 n 设施带示意图 公交站间距 普通公交站500m— —800m 快速公交站间距为 1500m-2000m 设施带(1.25——2米) 注:设施带是 指布设在人行 道边缘至道路 红线之间的以 绿化为主的条 形地带。 垃圾箱间距400m-500m 区域:0.5m×0.8m 绿化率较小的路 段采用透水铺装, 一般道路鼓励透 水铺装,采用石 材的铺装路面尽 量选取本地石材 建筑退线空间 仿石材透水砖 陶瓷透水砖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1 快速路 n 街道景观示意图 行道树间距6-20m 绿化带高度 乔木10-15m 灌木0.6-1.2m 贴线率≤50% 公交站间距 普通500-800m 快速1500-2000m 路灯间距 30-50m 路灯高度 18-30m 路边禁止停车 第二章 分类控制 n 控制内容 2.2 交通性主 规定性指标 干道 控制内容 尺度感 指导性指标 控制要求 备注 街道高宽比(D/H) .. .. 沿街建筑高度 .. .. 沿街建筑退线 退绿线不小于5m并符合 《曲靖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 .. 连续性 贴线率 建筑底 部 快 速 路 界 面 景 观 设 计 导 则 不控制 .. 首层檐口高度 人行空 间 舒适性 绿 化 及 设 施 .. 如有实体建筑无法满足时,可用 绿化实现 .. 设施带 应宽1.5m-2m,应设置行 道树、路灯、公交站、垃圾 布局见设施带示意图 箱。 人行通道 宽度不小于2.5m,还应设 置盲道并符合无障碍交通的 应保障人行通道顺畅 要求。 绿化带 按绿线规范要求。 建筑退线空间 停车及 隔离设 施 贴线率不宜大于50% 可用于绿化或铺装。应以明 景观由绿化、铺装、围墙等元素 确景观元素表达地块的边界, 组成 以分隔私人与公共空间。 行道树间距 6-20m 绿化种植高度 乔木为10-15m,灌木为 0.6-1.2m 路灯间距 30-50m 路灯高度 18m-30m 公交站间距 垃圾箱间距 绿化应以灌木和乔木共同组成 绿化形式应参照相关设计导则 普通公交站间距为500800m,快速公交站间距为 公交站等侯区内应至少有一个废 1500m-2000m 物箱 400m-500m 报刊亭 有 休闲座椅 无 无障碍设施 有 .. 路边停车 禁止停车 .. 隔离设施 设置中央隔离带和快慢分隔 分隔带 宜采用绿化隔离形式 带 第二章 分类控制 n 横断面及平面示意图 2.2 交通性主 干道 ≥2.5m 1.5-2m 人 行 道 行 设 道 施 树 带 绿 带 辅 道 侧 分 绿 带 车行道 中 分 绿 带 车行道 侧 分 绿 带 辅 道 1.5-2m 设行 施道 带树 绿 带 ≥2.5m 人 行 道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2 交通性主 n 设施带示意图 干道 公交站间距 普通公交站500m— —800m 快速公交站1500m— —2000m 建筑退线空间 设施带(1.5——2米) 垃圾箱间距: 500-800m 绿化率较小的路 段采用透水铺装, 一般道路鼓励透 水铺装。 采用石材的铺装 路面尽量选取本 地石材。 仿石材透水砖 陶瓷透水砖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2 交通性主 n 街道景观示意图 干道 贴线率≤50% 行道树间距 6-20m 路灯间距 30-50m 绿化带高度 乔木10-15m 灌木0.6-1.2m 路灯高度 18-30m 路边禁止停车 第二章 分类控制 n 控制内容 2.3 生活性主 规定性指标 干道 尺度 感 不控制 .. 指导性指标 控制内容 控制要求 街道高宽比(D/H) 1.3:1 备注 沿街建筑高度 符合高宽比要求 沿街建筑退线 退绿线不小于5m并符合《曲靖 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连续 性 贴线率 建筑底部 首层檐口高度 快 速 路 界 面 景 观 设 计 导 人行空间 舒适 则 性 绿 化 及 设 施 如有实体建筑无法满足时, 可用绿化实现 建议选取4.5m .. 设施带 应宽1.5m-2m,应设置行道树、 布局见设施带示意图 路灯、公交站、垃圾箱。 人行通道 宽度不小于4.5m,还应设置盲 应保障人行通道顺畅 道并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 绿化带 按绿线规范要求,内环线以内 道路,绿化带宽度不小于3m, 内环线至中环线道路,绿化带 不小于8m,中环线至外环线道 绿化应以灌木和乔木共同 路,绿化带不小于18m。绿化 组成 带应置换一部分到道路红线内, 作为绿化带1,宽度不小于 2.5m。绿化带2以灌木为主。 建筑退线空间 可用于绿化或铺装。应以明确 景观由绿化、铺装、围墙 景观元素表达地块的边界,以 等元素组成 分隔私人与公共空间。 行道树间距 4-8m 绿化种植高度 乔木为9-15m 灌木为0.6-1.2m 路灯间距 5-20m 路灯高度 6m-15m 公交站间距 500-800m 垃圾箱间距 不大于100m 报刊亭 停车及隔 离设施 不小于70% 绿化形式应参照相关设计 导则 公交站等侯区内应至少有 一个垃圾箱 有 休闲座椅间距 400-500m 无障碍设施 有 路边停车 严禁长时间停车 .. 隔离设施 设置 .. 第二章 分类控制 n 横断面及平面示意图 2.3 生活性主 干道 建筑退界 建 筑 ≥5 前 区 绿 化 带 2 设 绿 ≥4.5 施 化 带 人 带 1 行 通 道 自行车停放 道路红线宽度 非 机 动 车 道 机动 车道 中分 绿带 建筑退界 机动 车道 非 机 动 车 道 绿 设 化 施 ≥4.5 带 带 人 1 行 通 道 绿 化 带 2 ≥5 人 行 通 道 自行车停放 建 筑 前 区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3 生活性主 n 设施带示意图 干道 自行车停放区域 宽1.5m——45度停车 宽2m——垂直停车 设施带(1.5——2米) 垃圾箱 区域:≤100m 休闲座椅间距: 400-500m 建筑退线空间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3 生活性主 n 设施带示意图 干道 公交车站台间距: 普通站台500-800m 设施带(1.5——2米) 报刊亭 区域:1m×3m 绿化率较小的路 段采用透水铺装, 一般道路鼓励透 水铺装,采用石 材的铺装路面尽 量选取本地石材 仿石材透水砖 陶瓷透水砖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3 生活性主 n 街道景观示意图 干道 行道树间距 4-8m 路灯间距 5-20m 绿化带高度 乔木9-15m 灌木0.6-1.2m 路灯高度 6-15m 贴线率≥70% D/H=1.3:1 第二章 分类控制 n 控制内容 2.4 交通性次 规定性指标 干道 控制内容 尺度感 指导性指标 控制要求 备注 街道高宽比(D/H) .. .. 沿街建筑高度 .. .. 沿街建筑退线 退绿线不小于5m并符合 《曲靖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 连续性 贴线率 建筑底 部 快 速 路 界 面 景 观 设 计 导 则 不控制 .. 首层檐口高度 舒适性 绿 化 及 设 施 停车及 隔离设 施 .. .. 设施带 应宽1.5m-2m,应设置行 道树、路灯、公交站、垃圾 布局见设施带示意图 箱。 人行通道 宽度不小于2.5m,还应设 置盲道并符合无障碍交通的 应保障人行通道顺畅 要求。 绿化带 按绿线规范要求。 建筑退线空间 人行空 间 如有实体建筑无法满足时,可用 绿化实现 50%-70% 绿化应以灌木和乔木共同组成 可用于绿化或铺装。应以明 景观由绿化、铺装、围墙等元素 确景观元素表达地块的边界, 组成 以分隔私人与公共空间。 行道树间距 6-10m 绿化种植高度 乔木为9-12m 灌木为0.6-1.2m 路灯间距 10-30m 路灯高度 9m-18m 公交站间距 500-800m 垃圾箱间距 400m-500m 绿化形式应参照相关设计导则 公交站等侯区内应至少有一个废 物箱 报刊亭 有 休闲座椅 无 无障碍设施 有 .. 路边停车 禁止停车 .. 隔离设施 设置中央隔离带和快慢分隔 分隔带 宜采用绿化隔离形式 带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4 交通性次 n 横断面及平面示意图 干道 建筑 退界 ≥5 建筑 前区 建筑 退界 ≥2.5 ≥2.5 人行道 设施 带 非机 动 车道 车行道 中分 带 车行道 非机动 车道 设施 人行道 带 ≥5 建筑前区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4 交通性次 n 设施带示意图 干道 公交站间距 普通公交站500m——800m 建筑退线空间 设施带(1.5——2米) 垃圾箱间距: 400-500m 绿化率较小的路段采用 透水铺装,一般道路鼓 励透水铺装。 采用石材的铺装路面尽 量选取本地石材。 仿石材透水砖 陶瓷透水砖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4 交通性次 n 街道景观示意图 干道 贴线率50%-70% 行道树间距 6-10m 路灯间距 10-30m 绿化带高度 乔木9-12m 灌木0.6-1.2m 路灯高度 9-18m 路边禁止停车 第二章 分类控制 n 控制内容 2.5 生活性次 规定性指标 干道 尺度 感 指导性指标 不控制 .. 控制内容 控制要求 备注 街道高宽比(D/H) 1.3:1 .. 沿街建筑高度 符合高宽比要求 沿街建筑退线 退绿线不小于5m并符合《曲靖 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连续 性 贴线率 建筑底部 首层檐口高度 快 速 路 界 面 景 观 设 计 导 人行空间 舒适 则 性 绿 化 及 设 施 如有实体建筑无法满足时, 可用围墙或绿化实现 建议选取4m .. 设施带 应宽1.7m,应设置行道树、路 布局见设施带示意图 灯、公交站、垃圾箱。 人行通道 宽度不小于3m,还应设置盲道 严禁侵占和阻碍人行通道 并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 绿化带 按绿线规范要求,内环线以内道 路,绿化带宽度不小于3m,内 环线至中环线道路,绿化带不小 于8m,中环线至外环线道路, 绿化应以灌木和乔木共同 绿化带不小于18m。绿化带应置 组成 换一部分到道路红线内,作为绿 化带1,宽度不小于1.5m,灌木、 乔木结合布置。绿化带2以灌木 为主。 建筑退线空间 可用于绿化或铺装。应以明确 景观由绿化、铺装、围墙 景观元素表达地块的边界,以 等元素组成 分隔私人与公共空间。 行道树间距 4-6m 绿化种植高度 乔木为7-10m 灌木为0.6-1.2m 路灯间距 5-10m 路灯高度 2.5m-45m 公交站间距 500-800m 垃圾箱间距 不大于100m 报刊亭 停车及隔 离设施 不小于70% 绿化形式应参照相关设计 导则 公交站等侯区内应至少有 一个废物箱 有 休闲座椅间距 400-500m 无障碍设施 有 路边停车 严禁长时间停车 .. 隔离设施 .. .. 第二章 分类控制 n 横断面及平面示意图 2.5 生活性次 干道 ≥5 建筑 退界 ≥3 1.7 1.7 绿 人 设绿 自 化 行 施化 车 带 通 带带 行 2 道 1 道 机动 车道 ≥3 自 绿设 人 绿 车 化施 行 化 行 带带 通 带 道 1 道 2 ≥5 建筑 退界 自行车停放 自行车停放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5 生活性次 n 设施带示意图 干道 公交站间距 500-800m 设施带(1.7米) 垃圾箱 区域:≤100m 自行车停放区域 宽1.7m——60度停车 建筑退线空间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5 生活性次 n 设施带示意图 干道 休闲座椅间距 400-500m 设施带(1.7米) 报刊亭 区域:1m×3m 绿化率较小的路段采用 透水铺装,一般道路鼓 励透水铺装。 采用石材的铺装路面尽 量选取本地石材 仿石材透水砖 陶瓷透水砖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5 生活性次 n 街道景观示意图 干道 路灯间距 5-10m 行道树间距 4-6m 绿化带高度 乔木7-10m 灌木0.6-1.2m D/H=1.3:1 路灯高度 2.5-4.5m 临时路边停车 第二章 分类控制 n 控制内容 2.6 支路 尺度 感 规定性指标 指导性指标 控制内容 控制要求 街道高宽比(D/H) 1.3:1 备注 沿街建筑高度 不超过54m 沿街建筑退线 退绿线不小于5m并符合《曲靖 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连续 性 贴线率 建筑底部 首层檐口高度 快 速 路 界 面 景 观 设 计 导 人行空间 舒适 则 性 如有实体建筑无法满足时, 可用绿化实现 建议选取4m .. 应宽1.5-2m,应设置行道树、 布局见设施带示意图 路灯、公交站、垃圾箱。 人行通道 宽度不小于1.5m,还应设置盲 严禁侵占和阻碍人行通道 道并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 绿化带 按绿线规范要求 绿化应以灌木和乔木共同 组成 可用于绿化或铺装。应以明确 景观由绿化、铺装、围墙 景观元素表达地块的边界,以 等元素组成 分隔私人与公共空间。 行道树间距 4-6m 绿化种植高度 乔木为7-10m 灌木为0.6-1.2m 路灯间距 5-10m 路灯高度 1m-4.5m 公交站间距 500-800m 垃圾箱间距 不大于100m 报刊亭 停车及隔 离设施 宜为50%-70% 设施带 建筑退线空间 绿 化 及 设 施 不控制 .. 绿化形式应参照相关设计 导则 公交站等侯区内应至少有 一个废物箱 有 休闲座椅间距 400-500m 无障碍设施 有 路边停车 允许单侧停车 应有明显界限 隔离设施 不设置 .. 第二章 分类控制 n 横断面及平面示意图 2.6 支路 ≥5 建筑退界 ≥1.5 人 设绿 行 施化 通 带带 道 ≥1.5 自 车 行 道 机动 车道 自 车 行 道 ≥5 路 设绿 人 边 施化 行 停 带带 通 车 道 带 建筑退界 路 边 停 车 带 自行车停放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6 支路 n 设施带示意图 自行车停车区域 宽1.5m——45度停车 宽2m——垂直停车 设施带(1.5——2米) 垃圾箱间距: ≥100m 公交站间距 500m——800m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6 支路 n 设施带示意图 设施带(1.5——2米) 绿化率较小的路段采用 透水铺装,一般道路鼓 励透水铺装。 采用石材的铺装路面尽 量选取本地石材。 建筑退线空间 仿石材透水砖 陶瓷透水砖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6 支路 n 街道景观示意图 行道树间距 4-6m 路灯间距 5-10m 绿化带高度 乔木7-10m 灌木0.6-1.2m 路灯高度 1-4.5m 贴线率50%~70% 路边停车 D/H=1.3:1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7 交叉口 n 交叉口右转导流岛 生活型街道在保障车辆转弯安全的前提下宜取消 右转渠化岛,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过街。 交通型街道宜设置右转导流岛。 利用右转导流岛设置步行和自行车过街安全等候 区时,交通岛面积宜为 20 ㎡以上。 导流岛面 积 ≥20 ㎡ 行道树绿带 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右转导流岛示意图 n 路缘石转角半径 道路交叉口应合理控制路缘石转角半径,在人行 密集区域的道路交叉口适当缩短行人过街距离(以生 活性次干道和支路为主),引导机动车减速右转,塑 造更加安全和友好的步行环境。 第二章 分类控制 2.7 交叉口 n 共享街道和3D斑马线 以行人、非机动车通行为主的支路适宜采用共享 街道的方式;学校、医院等人车流密集的区域,宜采 用3D斑马线的方式。 (1)路面抬高、共享街道 鼓励生活型支路设置共享街道,创造一个共享型、 富有活力的街景。 采取道路交叉口或局部路段抬高,与人行道同一 标高,并对路面进行全铺装,由行人、非机动车和机 动车共享街道空间。但应通过铺装和缘石区分步行区 域和混行区域,并通过设置隔离桩避免机动车进入步 行区域。 局部路面抬高 交叉口路面抬高 (2)3D斑马线 在学校、医院等人车流密集的区域,鼓励采用3D 斑马线方式,有效降低这类节点的车速,保障行人通 行安全。 3D斑马线